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指导范文

早产儿护理指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早产儿护理指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早产儿护理指导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选取对象为我院2011-01—2011-07收治的早产儿180例,男87例,女93例;年龄30h~5周。按照自愿原则,将早产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患儿之间的性别、年龄、并发症、家庭条件及家长的文化成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2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指导,其中对照组采用规出院指导,包括向患儿家长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出院后注意事项,注意保暖,加强喂养,定期复诊等;研究组使用培训方式,在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对其进行护理知识讲解、护理操作示范等培训,确保早产儿的家长熟练的掌握护理知识及护理方法。在2组患儿出院后的第1、2周,第1、2、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早产儿的现状及家长的护理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早产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指导之后,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内的护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结果,研究组的家长在对早产儿的护理方面远远强于对照组的家长,研究组患儿在3个月内生病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患儿的家长对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非常满意,可以确保其在正常生活中充分的对早产儿做好护理,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经过电话回访,在出院后3个月内,2组早产的生病几率也不尽相同,其中研究组的患儿生病率远低于对照组患儿,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篇2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盐酸氨溴索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055-02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premature infant)[1]。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 500 g以下,头围在33 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力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2]。早产儿呼吸中枢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弱,黏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因此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肋肌和膈肌都较弱,胸廓较软,扩张不好。肺泡发育不全,肺泡壁较厚,毛细血管少而肺泡腔隙较小,吸气时较难扩张,气体交换困难[3]。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病死率很高,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在临床也很常见。为寻求治疗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对收治的60例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产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的120例患儿,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全身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用0.45%NaCl溶液4~5 ml加盐酸氨溴索15 mg配置成雾化液,早产儿卧位吸入1次/12 h,每次15~20 min,同时将7.5 mg盐酸氨溴索加入5%葡萄糖液20 ml静脉滴注,2次/d。盐酸氨溴索针剂由西班牙勃林殷格翰公司生产。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祛痰、止咳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症状及疗效评估,临床治愈:治疗7 d,咳嗽、哮喘消失,气促缓解,呼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1;两组住院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详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时因呼吸中枢发育欠佳,可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但临床上继发性呼吸困难常见于颅内出血、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低钙血症、低血糖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呼吸节律不规则[5]。早产儿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不成熟,出生后极易发生继发呼吸道感染,因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堆积,增加了呼吸道阻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系统的代偿能力很差,痰多时容易发生呼吸暂停[6]。

在湿化程度上比较,盐酸氨溴索的活性成分为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新型呼吸道祛痰药,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能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7]。盐酸氨溴索除具有祛痰、减少气道黏液分泌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抗感染的作用。雾化吸入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用量少且持久地在局部聚集较高浓度。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早产儿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减轻或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作为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的主要用药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虹.沐舒坦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86-87.

[2]张怡,陈培.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4):479-480.

[3]陈柏跃.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69-71.

[4]谭丽萍.沐舒坦、爱喘乐持续气道湿化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3):1195-1196.

[5]邓宗斌,张箐,刘桃桃.沐舒坦治疗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继发呼吸困难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儿科杂志,2004,12(3):975-976.

[6]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9-180.

篇3

【关键词】 早产儿; 健康教育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早产儿95例,出院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龄29+1~36周,出生体重1 430~2 305 g,住院4~58 d。对照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 410~2 230 g,住院6~52 d。两组早产儿出院时均达到出院标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指导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按常规对其母亲进行一般性的出院指导。观察组由专人负责按制定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对其母亲进行指导,先与其母亲交谈,根据其母亲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早产儿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知识)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使母亲了解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操作(沐浴、喂养的正确姿势、测量体温)等。出院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并有针对性的纠正不良行为。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早产儿出院时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减少出院后疾病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而需住院治疗,而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需要在家中进行长期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疾病发生与家长安全育儿教育有直接关系,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决不仅限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本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早产儿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产儿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护理早产儿水平,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家长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3]。对早产儿父母亲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把知识和技能传受给患儿父母亲,使其熟悉早产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的预防早产儿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疾病,使患病率降低;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亲护理早产儿的水平,使父母亲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使早产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降低了早产儿的再住院率。开展早产儿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搞好优生优育工作,保障早产儿的健康,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住院期间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它可改善早产儿疾病的预后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产儿发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有研究报道,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是早产儿护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产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忧虑和罪恶感,接受早产儿需要的特殊照顾常需一段时间,而早产儿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家长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因此应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参与护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护理早产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体质量低于2 500 g;胎龄低于37周;Apgar评分高于8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部患儿;存在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1.1)周;体质量880~2 300g,平均为(1 650±150)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在27~35周,平均胎龄为(31.1±1.3)周;体质量880~2 200g,平均为(1 600±175)g。两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早产儿住院期间,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内容: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早产儿护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反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并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定期反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和照顾。

(2)定期培训

培训由早产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并使其能够明确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为患儿家属示范早产儿洗澡、喂养等工作步骤,并指导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强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须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患儿的康复。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早产儿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从而降低早产儿护理中意外发生的风险。

(3)强化互动

在早产儿被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并鼓励家属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同时鼓励家属与其进行积极互动,通过哼唱儿歌帮助患儿睡眠、拥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在活跃、开心、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4)出院指导

若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由医师评估后即可出院。护理人员应叮嘱早产儿家属定期复诊,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身心发育状况,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满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中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之间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62,P

干预后,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帮助其度过危险期[4]。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属只能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无法直接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再加上对患儿的关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所以及时打破家属对早产儿救治的神秘感,搭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沟通平台是关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当中不仅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顺利延伸至家庭。

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指导;早产儿;影响;分析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3]冼倩红,李婉嫦,叶晓玲.新型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87-888、865.

篇6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喂养指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89-01

早产儿是指胎龄28-37周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喂养不耐受是经常发生在早产儿中的临床现象,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主要表现为开奶后奶量不能完成或出现呕吐、腹胀、加奶困难、胃残留物增多等,将影响新生儿的能量获取,导致新生儿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影响新生儿其他疾病的康复甚至生存。本文根据早产儿产生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改进其护理方法,实施有效的喂养指导,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的108例早产儿,其中男婴66例,女婴42例,体重1.9-2.5kg,排除除严重先天畸形、急性呼吸窘迫、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消化道出血等不宜肠道喂养的早产儿。观察组18例早产儿,根据喂养不耐受因素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及喂养指导干预,对照组18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管理指南》采取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喂养不耐受标准参照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

1.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临床将喂养不耐受的可能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首先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胎儿胎龄下,体重轻,胃肠道发育不全等引起的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发育不成熟,一般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胃肠蠕动幅度很低,无消化道节律,无法形成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一般35周后的婴儿可具有此类波群,且会随着胎龄而增加[1]。其次,外部因素包括喂养时间、喂养方法和疾病与治疗3个方面。过早的喂养容易导致呕吐、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结肠炎等,喂养不当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过晚影响胃肠功能发育[2]。早期的鼻饲和滴管喂养可能会影响早产儿的味觉发育,降低其吸吮能力及吞咽功能发育。早产儿可能因过早离开母体环境,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发生感染,且其体重小,胎龄小均大大增加其感染几率[3]。

1.3喂养指导早产儿室尽量保持安静,减少照明或佩戴眼罩,温度保持在24-26摄氏度,响度湿度在55%-65%,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保暖措施。牛奶:奶粉=2:1,胎龄36周以上给予肠道益生菌;嘱咐母亲采用半卧姿势喂养,喂养时间小于15-20分钟,每次喂养后15-20分钟,轻拍背部使其打嗝。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和恢复正常喂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喂养指导有助于加快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发育迟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生时窒息、氨茶碱、应用呼吸机等因素均是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越大、胎龄越大,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低[4]。胎龄28周时,肠道才开始分化,30周小肠开始出现功能性蠕动,34周才有系统性的肠蠕动。胎龄越小,吸吮和吞咽的能力差,食道及肠道蠕动、收缩幅度、传播速度越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越低。因此,对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很高,而进行合理的护理和喂养指导对提供早产儿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不完善,而水解蛋白奶粉将蛋白质纾解为二肽、三肽及游离氨基酸,可较重胃肠道的渗透压负担,加速肠道运输,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加快[5]。益生菌定植有益于促进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促进肠道成熟,甚至可用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虽然过早的肠内营养往往容易引发生坏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反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等问题,但是,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机能的启动、消化酶分泌。因此,过晚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性更高。管饲可以影响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发育,致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升高。而且,管饲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发生。早产儿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如光线、温度、湿度、声音、等的刺激,可以引起早产儿的生理和行为改变,如心率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改变、耗氧量增加、哭闹、躁动等,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不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也可致使喂养不耐受发生增加。本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喂养指导有助于加快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总而言之,经过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经过有效的护理及喂养指导,可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加快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同时促进早产儿体重正常增长,该护理方法及喂养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慧芳,魏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0-21.

[2]王娜,佐日汗・艾依莎,王琳,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59-261.

[3]赵小朋,宋燕燕,李坚,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09,40(4):31-33.

篇7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7-01

早产儿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胎龄在28~36周之间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先天不足,出生时往往需要经过严密监护、保温、吸氧以及对症支持等医院各种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1]。提高院内护理只是早产儿保健的一部分,出院后大量的保健任务要靠父母、家属等早产儿照护者来完成,早产儿出院后存活的质量仍需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本院收住120例早产儿及其各自家属中一位固定照护者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为期六个月,六个月后评估早产儿发病率,体重增长率等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早产儿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20例早产儿为实验对象。胎龄28~36周不等,出生时平均体重2193±530.50g,出院时平均体重2430±430.50g,其中男61例,女59例。此120例早产儿性别、胎龄、出院体重、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早产儿照护者选择

对120例早产儿家属〔主要为早产儿母亲〕进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闭卷单独完成的形式,试卷回收率百分之百。

1.2方法

将以上配对好的120对早产儿及其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标准[2],现对选定的对照组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实行一对一系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不同形式的沟通式教育

针对不同家属对象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早产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找出共性及个性的健康问题,再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包括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视力筛查)、抚触、发育评估、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及预防感染、用药知识等,然后对个性问题由责任护士重点进行一对一讲解。

1.2.2 护理操作的示范性教育

对选定的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出院前几周,找时间让其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后到床旁探望,由责任护士在旁耐心指导及演示一些技术性的操作,使家属把握住操作要点,动手参与,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1.2.3 其他辅助健康教育方法

可通过图片、电视录像、发放早产儿育儿书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早产儿家属,来丰富实验组早产儿家属的育儿知识,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患病情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 出院后对照组有3例发生肺炎(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感染性肺炎),肺炎发病率为5%;2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率为3.3%;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为5%;对照组总发病率为13.3%。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1.67%。两组患病率比较, X2=4.32,P

2.2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情况(以体重为指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增长率为279.4%,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207.8%,t=14.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可以得出: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过早地离开母体,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需要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但是在早产儿早期住院期间往往被迫进行母婴分离治疗,这容易给早产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本实验以12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对家属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系统健康教育组早产儿家属在掌握保暖喂养、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知识较熟练,在早产儿照护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责任护士并处理。这说明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提高了早产儿的被照护水平,提高了满意度。故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增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董会娟,刘淑艳,葛丽娜,等.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99-370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篇8

临床资料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 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4 张教花,张秀芹.极低体重儿的重症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3):511.

篇9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别要注意保暖。

2.1.1保持恒定的室温室内放置室温计,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更换衣物或皮肤清洗等暴露性较大的护理时室温要调节在27—28℃左右。

2.1.2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属每日为早产儿测量体温4—6次,维持腋下温在36—37℃左右。

2.1.3加强局部保暖可用母亲身体或热水袋对早产儿的下肢及足部进行保暖,使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用家长身体或暖气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

2.2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发生呛乳和溢乳,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指导母亲尽早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向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传授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不定时按需哺乳,奶量由少到多,以不发生溢乳及呕吐为原则。331例中有47例早产儿曾在儿科接受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时间较长,教会母亲挤奶和保持泌乳的方法,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早产儿先天缺乏凝血因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喂养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皮肤柔嫩,屏障功能差,易发生感染,家庭护理中要注意环境及用物的消毒。

2.3.1保持环境清洁卧室每日自然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但要避免对流风,注意早产儿的局部保暖;地面每日用清水或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家属患感冒、皮肤化脓及传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和护理早产儿。

2.3.2用物消毒早产儿奶具每日煮沸30分钟消毒1次;被褥每周拆洗1—2次,每日日光暴晒6小时;衣物及尿布每日清洗干净后煮沸15分钟后日光暴晒;固定专用毛巾,每日煮沸消毒。

2.3.3皮肤粘膜的护理保持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洁,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可涂些消毒植物油防尿疹;穿棉质内衣,使用软而吸水性强的尿布,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涂洗;脐带没脱落前不要包裹,自然暴露,注意不要让尿液浸湿,每日用75%酒精擦试消毒1次,脱落后家属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如有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2.3.4体重>2500g的早产儿按时接种疫苗,<2500g的根据婴儿体重增长及身体发育情况适当接种,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早产儿肝脏发育不健全,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脏器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家庭护理中尽量为早产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静卧,叩背、变化时动作要轻,婴儿哭闹时不要抱起摇晃,各种擦洗动作要轻;指导家属注意观察早产儿皮肤粘膜、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有异常时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表1早产儿胎龄分布(n=331)

胎龄(周)例数(n)构成比(%)

28—30123.63

30+1—324613.90

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早产儿;智能发育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新生儿[1]。早产儿属于高危儿,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少,消化吸收功能差。更易出现喂养困难、营养缺乏和生长发育迟缓、“皮肤饥饿症”等。近年来,随着国内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已有很大提高.但存活的早产儿中8%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2]。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商非常重要。近几年来对我科住院的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进行视听、感知觉以及运动方面的综合干预训练,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0例,母亲均无内科病史,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体重1250~2500 g,平均体重1995 g,平均胎龄(32.46士2.3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 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给予吸氧、保暖、抗感染及喂养等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

1.2.1 住院期间干预:在住院期问对观察组早产儿进行抚触护理。每天进行3次抚触,每次10~15 min,抚触前用婴儿润肤油并温暖双手,同时播放轻缓音乐,用安慰的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早产儿交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传递着爱的信息[3]。同时进行发育支持护理,包括减少噪音、光线和疼痛刺激,建立“鸟巢”式,实施母乳喂养、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1.2.2出院期间干预:新生儿出院时取得家长同意和配合。建立早产儿护理干预随访卡。定期(6个月内每2周1次.6个月后每月1次)指导家长进行早期干预训练,并复查新生儿行为智能发育情况。干预护理内容包括:①视觉刺激:可Hj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新生儿向各个方向注视.适量较快速度的备种视觉信号刺激,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育,更主要的是可有效提高注视能力。②听觉刺激:母亲可以朗读诗歌,听各种唱片声音.从不同方位发出声音的方式,训练早产儿方化听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③触觉刺激:给婴儿抚触,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rain。对肢体的屈伸活动及变换婴儿的姿势等是一种最好触觉刺激,抚触可促进脑发育及健康的心理形成。④前庭功能训练:可采用悬吊于被单内左右侧翻、荡悠、摇篮,摇床、转椅以及充气大球训练等。⑤被动体操:被动体操可使早产儿脑区血流量增加,总血红蛋白上升,不仅能促进运动发育。对脑发育和损伤的修复也十分有利。⑥主动训练: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俯卧位抬头、翻身、平衡、抓握、坐位和爬行等强化主动运动训练。

1.2.3观察指标: 两组早产几分别于生后3、6、12个月时应用Gesell(中国标准化)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行为发育商(DQ)测试。DQ评分包括:适应性(AD)、精细动作(FM)、大运动(GM)、语言(L)和社会行为(Ps)5项指标。判定标准为≥90分为正常.76-89分为边缘,≤75分为异常。

1.2.4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早产儿于生后3、6、12个月时行为DQ正常率分别为30.0%、53.3%和90.0%,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0.0%和63.3%。其中出生后6、12个月时行为DQ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8,P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完善,早产儿的存活率在逐年上升。早产儿由于出生过早,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出生后易发生感染、窒息、营养不良等。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早产所带来的高危产儿智能发育障碍一直是儿童医疗保健的难题。由于未成熟脑可塑性最强.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重组能力,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已证明这些影响对改变神经及智能发育非常重要[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行为DQ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对改善预后、减少智力伤残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柯淑兰 万光明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21)

[2] 孙爱莲 赵云 毕秀兰 陈蕾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09,(14)

篇11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35-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抗病能力低,死亡率高。因此,加强早产儿后天的喂养及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但临床工作中由于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够,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医护人员针对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32例,全部实施母乳喂养,成活率100%,现将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的经验介绍如下:

1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1.1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产妇在妊娠期间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开奶时间晚。产后初期和产褥期,受当地风俗影响给产妇只喝一些小米粥,以致奶量较少,并且忌口较多,使产妇进食量少,造成奶量过少或无奶,失去信心而放弃母乳喂养。

1.2 缺乏哺乳经验:尽管理论上懂得母乳喂养的好处,也有哺乳的愿望,但因没有哺乳的经验,实施哺乳的技巧和方法不当。有的产妇由于产后或手术后疼痛和关系,而不能掌握恰当的哺乳方法和技巧,例如:哺乳姿势不正确,含接错误,不会护理、挤奶等可能引起婴儿哭闹、疼痛皲裂等。

1.3 凹陷:由于产妇扁平或凹陷,新生儿含接困难,不能很好吸吮。

1.4 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产妇受所生孩子性别的不如意而造成精神紧张,感情脆弱,心理上稍微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焦虑和精神障碍,也会引起乳汁分泌减少,母乳喂养的行为随时可能改变,会给孩子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

2护理对策

2.1宣传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好处: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和吸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乳糖和牛磺酸能为早产儿大脑发育提供营养保证。早产母亲的奶,特别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增强早产儿抗病能力,保护婴儿少得病,减少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危险。因此,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品,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2.2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不同,先天发育不完善,自主呼吸不平稳,吸吮力弱,吞咽动作慢,再加上母亲早产,体内激素未达到正常水平,扁平,凹陷及较大等影响,致使其认为婴儿口小,不能含接等原因,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对能否喂养好婴儿缺乏信心,怀疑自己乳汁的的数量、营养是否满足婴儿的需要。

3加强母乳喂养指导

3.1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指征:①自受孕之日起满32周或大于32周。②婴儿能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全身一般情况稳定或吸吮过程中偶尔伴发呼吸暂停和心率减慢。③以观察到有清醒状态,具备这些指征就可以试喂。

3.2 对于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在婴儿断脐后30分钟内直接与母亲接触(注意保暖)并吸吮母亲的,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喂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母亲喂哺及婴儿含接姿势正确。母亲喂奶的:胸贴胸,腹贴腹,下巴贴。,母亲用手托起和婴儿的下颌,避免婴儿颈部伸直。婴儿含接:张开嘴,嘴巴凸起,含住及大部分乳晕,两颊鼓起,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发育不完善,咳嗽和吞咽反射差,在哺乳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吸吮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过度疲劳等表现。因早产儿胃容量小,所以要勤喂,每日至少要喂8-12次,每次哺乳后要竖抱,并轻拍背部,使其打嗝。

3.3对吸吮能力太差或因治疗而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应指导母亲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挤出的初乳或乳汁应盛在已消毒的杯中,然后用滴管或小匙喂给早产儿。同时让母亲看到自己有奶,完全能满足婴儿需要,帮助其克服乳汁不足的心理。一旦早产儿有可能直接吸吮母乳时应尽早试喂。

3.4 指导母亲正确护理 方法:首先注意保暖,应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 - 4次,其次密切观察小儿面色、呼吸、体温、吸吮力、进奶量和大小便等情况,经常检查粘膜和皮肤是否完整、皮肤有无硬肿、脐部有无渗出及感染。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同时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对婴儿说话和唱歌等,促进父母与婴儿的感情互动,帮助家长建立信心,使其相信只要喂养和护理得当,早产儿的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足月婴儿差,使婴儿得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主要是异常的心理因素,只有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细致的指导,就能消除不良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早产儿;出院指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80-02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5.6%,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早产儿的生活能力低下,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适应性及抵抗力差,护理难度大。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已不断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各种疾病,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早产儿除按正常新生儿护理外,还必须在喂养、环境要求、皮肤护理、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因此,加强患儿家长的出院健康指导,对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及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 耐心喂养

由于瘦小的早产儿出生后即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各方面能力较正常婴儿差,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胃肠道功能不成熟,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有特殊的营养要求。由于孩子嘴小,吸允及吞咽能力低下,应选用适宜的。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但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早产儿的胃容量极小,有时多喂几口奶也会因溢奶呛入肺中而夺去微弱的生命。所以,早产儿的正确喂养十分重要,应耐心、细心,喂养最好是少食多餐,母乳仍是早产儿首选的理想食物。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然而,单纯母乳不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加上一定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在早产儿出院后应使用专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大多需要30~40 min。每两次配方奶之间喂一次母乳,以防回乳。使用配方奶粉的时间以胎龄到足月或体重达到2.5Kg为宜。哺乳前应用毛巾将擦干净。由于小儿控制胃部入口处的贲门肌肉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喂养后的呕吐现象。若遇到这种现象时,应将孩子置于侧卧位。这时,一侧嘴角处于低处,口腔内存留的呕吐物易于流出口腔。千万不要竖着抱孩子,这样存留口腔内的呕吐物会呛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所以,为帮助早产儿实现追赶性生长,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制定和采用适合早产儿的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需要的科学喂养方案,为你的宝宝打下坚实基础。

2 环境的管理

2.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65%~75%,以防失水过多。空气要保持新鲜,每日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直吹婴儿。

2.2 减少噪音的刺激:早产儿的视听觉功能发育往往不成熟,接受感觉刺激的能力相对较弱,当刺激输入与他的发育预期需要不一样时,就会造成超载的压力,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1994年,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白天45 dB,晚上35 dB的指数。因此,我们应努力为早产儿营造一个安静、柔和的环境。

2.3 减少光线的刺激: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强光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尤其是直射眼部。降低室内光线,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 h内至少应保证1 h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

3 基础护理

3.1 保持舒适:舒适的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在安置早产儿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促进屈曲: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能感觉边际,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早产儿的头颅比较软,是可塑型的,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头颅塑形,常使用厚度为1-2cm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隆起,也可以用水枕头。

3.2 日常护理:每日为婴儿沐浴1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对婴儿身体的侵害,预防疾病。沐浴时应关闭门窗,保持室温24~26℃。抚触时间应在两次进食中间,或喂奶1h后,午睡或晚上就寝前,婴儿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哭闹时进行。抚触前要洗净双手,不使用指甲油,不戴首饰。保持室温28℃,双手涂婴儿润肤油,抚触婴儿皮肤力度要合适,不能太轻或太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皮肤皱褶及臀部,及时更换尿布,大小便后用温水洗净或湿巾擦净臀部,避免因大小便刺激引起臀红或尿布性皮炎。如已发病涂护臀霜或儿肤康,并保持臀部干燥。给予脐部护理2次/d。婴儿沐浴后脐带未脱落者,用无菌棉签沾75%的酒精涂抹脐带根部及脐周,保持干燥,直至脐带脱落无分泌物为止。

4 预防疾病

4.1 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每次接触早产儿前要用流动水认真洗手。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来访,避免大人将外界细菌带给婴儿,避免患感冒或腹泻者皮肤感染者接近早产儿。婴儿所用的物品应保持清洁,奶具要用开水煮沸消毒,以免引起婴儿腹泻或鹅口疮。早产儿的皮肤娇嫩,衣服、尿布宜用干净柔软易吸水的棉布缝制,衣服要宽松无纽扣,以防擦伤皮肤;同时要加强皮肤的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必要时涂油保护,每次换尿布和洗澡时都要观察和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异常,尤其是不常暴露和不易发现的部位,如患儿的颈部、股、臀间沟、腋窝等皱褶处,发现有异常时须及时治疗处理。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不可洗盆浴,尿布也不要盖住脐部,被尿浸湿容易得脐炎。一旦脐部有分泌物,或脐轮发红,可用75%酒精涂抹,然后盖上消毒纱布。脐带脱落后每天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以保持皮肤清洁。

4.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气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不可置疑,氧气为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是把双刃剑,在为早产儿造福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生活埋下了隐患。早产儿的家长千万不能忘记对孩子视网膜的关注。有关专家指出,用过氧气治疗的早产儿和新生儿在满月时,一定要请有关医生检查一下视网膜。[3]

4.3 预防接种:当孩子体重达到2000 g时,可以考虑实施预防接种。由于孩子出生体重不同,经历的疾病过程也不同,达到2000 g的早晚差异较大。今后的预防接种程序只能因人而异,由医生为您的孩子制定特殊的预防接种时间表。家长应该根据这特殊的时间表到当地保健部门为孩子进行接种。提示: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告诉医生孩子是早产儿,提醒他做出相应的计划并采取措施。

4.4 抚触: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多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婴儿的情商。温和的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活性,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完善,伴随着胃肠道的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多,使食欲增加,[1]同时减少婴儿焦虑和不安,增加睡眠时间,两者均利于体重增加和体格发育。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总之,婴儿抚触是一种对婴儿健康有益的、简便、实用、安全有效且值得广大医护人员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4.5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国外有学者经过一年有目的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较易患病的早产儿都有一个失望、悲观和生活满意度较低的母亲。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安慰家长,向其介绍好转病例、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解除不良因素,增强育儿信心。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每天1~2次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2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

5 病情观察,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送往医院复诊5.1 宝贝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

5.2 宝贝有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的症状。

5.3 宝贝食欲不振、吃奶量减少、脸色蜡黄、哭声微弱。

5.4 宝贝突然有了腹胀、呕吐的症状。

5.5 宝贝发生痉挛、抽搐。

总之,早产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在其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202

篇13

【关键词】早产儿;出院指导;护理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5.6%,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早产儿的生活能力低下,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适应性及抵抗力差,护理难度大。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已不断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各种疾病,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早产儿除按正常新生儿护理外,还必须在喂养、环境要求、皮肤护理、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因此,加强患儿家长的出院健康指导,对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及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耐心喂养

由于瘦小的早产儿出生后即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各方面能力较正常婴儿差,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胃肠道功能不成熟,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有特殊的营养要求。由于孩子嘴小,吸允及吞咽能力低下,应选用适宜的。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但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早产儿的胃容量极小,有时多喂几口奶也会因溢奶呛入肺中而夺去微弱的生命。所以,早产儿的正确喂养十分重要,应耐心、细心,喂养最好是少食多餐,母乳仍是早产儿首选的理想食物。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然而,单纯母乳不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加上一定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在早产儿出院后应使用专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大多需要30~40 min。每两次配方奶之间喂一次母乳,以防回乳。使用配方奶粉的时间以胎龄到足月或体重达到2.5Kg为宜。哺乳前应用毛巾将乳房擦干净。由于小儿控制胃部入口处的贲门肌肉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喂养后的呕吐现象。若遇到这种现象时,应将孩子置于侧卧位。这时,一侧嘴角处于低处,口腔内存留的呕吐物易于流出口腔。千万不要竖着抱孩子,这样存留口腔内的呕吐物会呛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所以,为帮助早产儿实现追赶性生长,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制定和采用适合早产儿的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需要的科学喂养方案,为你的宝宝打下坚实基础。

2环境的管理

2.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65%~75%,以防失水过多。空气要保持新鲜,每日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直吹婴儿。

2.2减少噪音的刺激:早产儿的视听觉功能发育往往不成熟,接受感觉刺激的能力相对较弱,当刺激输入与他的发育预期需要不一样时,就会造成超载的压力,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1994年,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白天45 dB,晚上35 dB的指数。因此,我们应努力为早产儿营造一个安静、柔和的环境。

2.3减少光线的刺激: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强光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尤其是直射眼部。降低室内光线,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 h内至少应保证1 h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

3基础护理

3.1保持舒适:舒适的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在安置早产儿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促进屈曲: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能感觉边际,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早产儿的头颅比较软,是可塑型的,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头颅塑形,常使用厚度为1-2cm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隆起,也可以用水枕头。

3.2日常护理:每日为婴儿沐浴1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对婴儿身体的侵害,预防疾病。沐浴时应关闭门窗,保持室温24~26℃。抚触时间应在两次进食中间,或喂奶1h后,午睡或晚上就寝前,婴儿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哭闹时进行。抚触前要洗净双手,不使用指甲油,不戴首饰。 转贴于 保持室温28℃,双手涂婴儿润肤油,抚触婴儿皮肤力度要合适,不能太轻或太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皮肤皱褶及臀部,及时更换尿布,大小便后用温水洗净或湿巾擦净臀部,避免因大小便刺激引起臀红或尿布性皮炎。如已发病涂护臀霜或儿肤康,并保持臀部干燥。给予脐部护理2次/d。婴儿沐浴后脐带未脱落者,用无菌棉签沾75%的酒精涂抹脐带根部及脐周,保持干燥,直至脐带脱落无分泌物为止。

4预防疾病

4.1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每次接触早产儿前要用流动水认真洗手。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来访,避免大人将外界细菌带给婴儿,避免患感冒或腹泻者皮肤感染者接近早产儿。婴儿所用的物品应保持清洁,奶具要用开水煮沸消毒,以免引起婴儿腹泻或鹅口疮。早产儿的皮肤娇嫩,衣服、尿布宜用干净柔软易吸水的棉布缝制,衣服要宽松无纽扣,以防擦伤皮肤;同时要加强皮肤的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必要时涂油保护,每次换尿布和洗澡时都要观察和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异常,尤其是不常暴露和不易发现的部位,如患儿的颈部、股、臀间沟、腋窝等皱褶处,发现有异常时须及时治疗处理。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不可洗盆浴,尿布也不要盖住脐部,被尿浸湿容易得脐炎。一旦脐部有分泌物,或脐轮发红,可用75%酒精涂抹,然后盖上消毒纱布。脐带脱落后每天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以保持皮肤清洁。

4.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气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不可置疑,氧气为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是把双刃剑,在为早产儿造福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生活埋下了隐患。早产儿的家长千万不能忘记对孩子视网膜的关注。有关专家指出,用过氧气治疗的早产儿和新生儿在满月时,一定要请有关医生检查一下视网膜。[3]

4.3预防接种:当孩子体重达到2000 g时,可以考虑实施预防接种。由于孩子出生体重不同,经历的疾病过程也不同,达到2000 g的早晚差异较大。今后的预防接种程序只能因人而异,由医生为您的孩子制定特殊的预防接种时间表。家长应该根据这特殊的时间表到当地保健部门为孩子进行接种。提示: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告诉医生孩子是早产儿,提醒他做出相应的计划并采取措施。

4.4抚触: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多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婴儿的情商。温和的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活性,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完善,伴随着胃肠道的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多,使食欲增加,[1]同时减少婴儿焦虑和不安,增加睡眠时间,两者均利于体重增加和体格发育。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总之,婴儿抚触是一种对婴儿健康有益的、简便、实用、安全有效且值得广大医护人员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4.5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国外有学者经过一年有目的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较易患病的早产儿都有一个失望、悲观和生活满意度较低的母亲。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安慰家长,向其介绍好转病例、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解除不良因素,增强育儿信心。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每天1~2次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2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

5病情观察,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送往医院复诊5.1宝贝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

5.2宝贝有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的症状。

5.3宝贝食欲不振、吃奶量减少、脸色蜡黄、哭声微弱。

5.4宝贝突然有了腹胀、呕吐的症状。

5.5宝贝发生痉挛、抽搐。

总之,早产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在其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202

篇14

【关键词】护理干预;NICU;早产儿;父母;焦虑

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NICU集中了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会造成一种危机情境。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其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无法确定早产儿的情况,常表现为焦虑万分,无能为力。为此,作者对本科NICU早产儿父母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现作简短的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娩早分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000~2500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

2.4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对52例早产儿父母焦虑状况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54.90±3.96)分和(49.64±3.68)分,两者比较,P

4讨论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

家长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着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本文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后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值较护理干预前降低了5分左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程度。

4.1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保证子女安全的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科患儿亲属列出的重要需要中保证患儿的安全位于第1位。因此本科室通过责任护士向早产儿父母介绍NICU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及先进医疗设备、NICU每天工作流程、成功治愈个案以及如实地告知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等,使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从而增强其对子女的治疗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程度。

4.2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探视子女的需求

由于新生儿病房的封闭式管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早产儿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不能看到其子女的治疗过程及生理和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非常焦虑和思念。为此,本科NICU安排了专门的探视窗口,父母在探视窗口可以随时观看其子女的情况及治疗护理措施,这种探视方式既缓解了早产儿父母的分离性焦虑和思念之情,也杜绝了因父母直接进入NICU探视其子女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4.3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了解子女信息的需求

同时让家属了解有关病情、诊疗计划、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信息可以使其产生安定感,从而有利于其适应较高的焦虑水平。NICU早产儿父母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充分认识到。为此,本科医护人员使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及时、耐心而又坦率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让早产儿父母了解诊疗计划、治疗的经过和效果,使他们增强信心,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减轻因家庭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引起的消极情绪。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