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经济情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中国农业政策主要针对国家和区域的食物安全。国际贸易控制、内部贸易限制、投入要素的间接补贴、生产指标、研发投资和粮食储备的巨额财政支出,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目前的许多政策和实践因其在水土资源基础保护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障碍。经济和环境的目标经常是相互冲突的,因此,需要执行促进经济和环境目标相统一的政策和实践,而技术变化本身不可能产生中国的持续农业。2.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快速地发展,然而中国的人口仍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农产品的销售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正越来越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有助于消化在非农经济领域的巨额投资,特别是东部省区。绝对的农村人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指标,并将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而继续变化。3.全球化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已经是个大数字,并正在扩大,这部分的贸易主要是由合资企业投资,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的。入世已成事实,并将“游戏规则”引入到中国,包括进出口控制和产品标准—特别是关于农药残留水平的标准。入世将增加农场合并和食物生产领域结构调整的压力,但也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机会。4.在这个全球知识和技术经济体系中,中国的成功和竞争力将取决于有技术的农业工人和熟练的技术顾问。虽然中国农民有着很好的生产技能,但他们在市场和金融管理领域的技能显然不足。此外,正规教育水平也低于许多竞争国家。5.新技术和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将是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与恢复环境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农业研发投资比竞争国———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低。而且,促进持续发展的政策的实行一直是试探性的。
二、近一时期和未来中国农业将呈现的特点
1.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增强。这主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也日益加强。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互相推动,共同发展。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再只是单单资源的问题,而是扩大到了资源、需求和环境多方的约束,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管理,改善经营。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趋势显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分工日益细化,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也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式经营的局面,日益细化,逐渐走向专业化程度更高,一体化经营更快,混合经营的全新局面。5.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要想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极大依赖农业科技的进步,没有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科技进步将成为农村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6.农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去农业过度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的局面将会被打破,我们农业将会走一条产量与质量相结合,收入与效益并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7.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农民的收入还是很低,还是过于依赖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收入格局,让农民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市场去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以便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增长情况
1、农业生产总值与各农业投入生产要素的相关分析
我们通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村信息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以便揭示农村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虽然, 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有一步算术平均法和二步算术平均法两种算法, 但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因此, 本文主要通过二步算术平均法对农村信息化的指数进行测算。本文的测算指标按照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的 11 项信息化指标体系, 而每项具体的指数则等于当年该项农村指标的绝对值与基年相对应的国家信息化指标的绝对值的比值, 然后采用二步算术平均法将 11 项的农村信息化指数进行加权算术求和, 最后得出的就是当年农村信息化的指数。
运用公式 1 计算出我国 1993~2002 年农村信息化的指数, 同时, 我们通过对国家统计年鉴 1994~2003 年的数据整理得到下表 1。
1.2农业生产总值与各农业投入生产要素的相关分析用表 1 的数据进行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以及农村信息化指数四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得表 2。通过表 2 的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以下几点结论:
(1)农业资本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增长都呈正相关, 而且相关性水平显著。因此, 我们可以由此看出, 农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同样也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但是, 这两者的关系并不矛盾, 因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增长同样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因而, 我们在考虑农业资本投入时, 不仅要考虑到投入的资金量, 同时也要考虑到资金的用途与合理划分。
(2)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资本投入和农村信息化指数都呈负相关, 但相关性水平不显著。这说明传统农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过时, 而在土地等稀缺资源固定的条件下, 盲目的在单位生产要素上投入过多的劳动力, 引起该生产要素对生产产出的边际效应被无限的放大,那么最终只能带来负效应。因此, 我们需要在农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与劳动力的转移上多下功夫。
(3)农村信息化指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相关系数为 0.737, 相关水平显著。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以实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腾飞。而农村信息化指数跟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成负增长, 恰恰说明了农村信息化正推进农业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式的发展模式转变。这正是我们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
众多经济学家创造了许多的经济增长计量模型, 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则是柯布- 道格拉斯(C - D)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自变量: 即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投入量以及技术进步。而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早在 1776 年就提出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源泉就是来自于以上三个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然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为重要, 而作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因此, 信息化水平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中国农村, 工业化水平还相当的低, 甚至在有些农村地区工业化水平还趋近于零的现状下, 国家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战略, 从而为实现农村信息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研究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们通过估计附加了农村信息化指数的生产函数, 并用统计回归模型来估计它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农业经济增长率模型的建立
为了构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模型, 我们分别对方程的两边变量的时间 t 变量进行求导。
2.2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函数分析结果来看, 从 1993~2002 年中国的农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出的弹性分别为0.813, - 0.642 和 0.735, 换言之, 在研究期间, 保持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变, 农村信息化水平增加 1%导致产出平均增加 0.735%。类似地, 保持劳动投入和信息化水平不变, 资本投入增加 1%, 导致产出平均增加 0.813%。然而, 从上式中我们奇怪的发现, 劳动力的增长却引起农业总产出的负增长。这跟我们上边的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而深究其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虽然属于农业大国, 但称不上农业强国, 农业生产劳动效率的低下以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受教年限等众多因素都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相对于农业土地这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在单位面积内重复性的投入过多的低素质和低水平的劳动力, 使劳动力对农业总产出的边际效应被无限的放大, 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长引起农业经济的负增长, 这是中国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规律。
因此, 农村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并对其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 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并且也是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国家大计。而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则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且它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和农业劳动力向其它三个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3、结语及展望
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劳动力投入是促使农业经济增长量变的重要因素, 而农村信息化却是促其发生质变的重要因素。因而, 在由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 我们需要通过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以及优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加快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农业大学,2005.
[2]贾善刚.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9,(2).
[3]赵邦宏等.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制度[J].农业经济问题,2003,(2).
关键词:县域;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03-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晋农外经发[2010]1号文件精神,我们对全县农业外向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1 现状
1.1 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地处太行山西麓黄土丘陵山区,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滞后,生产商品化率低,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市场转化率较低。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刚刚起步。特别是2009年我县顺利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项目,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5万亩,获证产品20个,大大提升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扩大了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了我县外向型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农副产品平均上市率达到76%以上。通过对我县正常经营的1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我县外向型农业经济初具规模。2009年出口产值达到4800万元,主要是大山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武乡大山”牌和“松鹤长乐”牌鸡蛋,占总销售收入37160万元的12.92%。
1.2 我县主要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对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358家,企业3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县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入围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企业3个,其中市级梯队1个,县级梯队2个。大山禽业有限公司首次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县主要农业企业大约有15家,这些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消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或多或少存在资金周转不畅、开工不足等诸多问题,经营管理水平一般。
1.3 鼓励农产品基地建设政策措施
我县于2009年先后出台了《关于重点扶持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发展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培育十大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建设用地、项目申报、技术指导等诸多方面予以扶持,从财政切出700万元以资本金入股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累计直接投入1481万元资金扶持“三个十”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基地建设。
2 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2.1 销售网络建设缺失
经过调研发现,我县许多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有一定的影响和竞争力的。特别是我县积极推行“三品”建设以来,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但是存在产销脱节、不畅问题。集中表现为孤军奋战,小圈圈意识强烈,各自为政,未能有效整合销售资源,形成互补。以致存在产销旺季有货无价,效益上不来;产销淡季货源不丰裕,设备闲置严重。缺少信息交流交易平台,销售渠道支离破碎。
2.2 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差,出口产品单一
近年来我县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大山禽业有限公司成功跻身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并入选省“513”工程市级梯队,晋武薯业有限公司、晋昌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入选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县级梯队企业,标志着我县产业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是外向型发展步伐迟缓,参与企业少,出口产品单一。再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萎缩,我县好多企业在创汇道路上举步维艰,索性放弃。
2.3 外贸人才奇缺,严重制约我县外向型农业发展
涉外贸易人才严重缺乏也是严重制约我县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另外,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管理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全县外向型经济现有的有利条件,加强农业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武乡老区农业的知名度。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配套服务等方面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合资合作项目的作用,引导现有农业合资合作企业向产加销连接、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使合资合作企业一头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一头连着国际国内外市场,带动农民加快致富。三是进一步办好现有农业合资合作项目。注意倾听群众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国内外投资合作客商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有意于投资农业的客商,促使他们不断向企业增资,并把较短期的投资变成较长期的投资。
3.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和出口基地
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在品种调整上,要强调多样化、规模化、专业化,连片综合开发,发展特色观光农业、无公害蔬菜。改良低产劣质水果品种,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着力提高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在生产布局上,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拳头产品,使其做大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在经营方式上,一是要着力提高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的比重。坚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利用农民的传统特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创汇专业大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每年新建一批专业村,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创汇生产基地。二是要采取切实措施,组建县、市级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扶持一批机制活、前景好、以民营为主的农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授信,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三是鉴于我县只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要求省在制定规划、农业专项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在我县兴建一批农业示范基地,以利推进我县尽快建立若干家省级龙头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3.3 抓好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大力抓好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保障农产品保值增值。一是加强与山西农大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组织课题攻关,着重研究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尤其是重点研究梅杏、草莓、蘑菇的保鲜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保鲜、加工、贮运技术,发展名牌产品。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选准发展项目,有效地解决当地大量农产品的出路。三是不断提纯改良新品种,提高现有名优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充分利用老区的有利条件,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在农产品生产地、集中加工区、消费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发展若干家集农产品展示、信息、贸易为一体的管理完善、牵动性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五是建设农产品流通队伍,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流通大军。支持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健康发展。
3.4 积极支持发展外汇型农业,拓展观光型农业
要下功夫做好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开发,加大项目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国内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一是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系,主动同与国外大公司对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机制。二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积极扶持发展创汇型农业,加快农业园区的建设,建立大宗农产品基地与城市超市挂钩的办法,发展农产品配送业。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三农”政策对老区的倾斜,力争多出口多创汇。
3.5 建立外向型农业协会,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
为了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一是要迅速建立外向型农业协会,通过协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无论种养业还是加工、流通业,要参照国际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没有标准的应坚持高起点,抓紧研究制定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3.6 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农产品技术人才库建设
市政府农业办公室
(20__年3月)
一、总体情况
入春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及早部署,全面发动,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春季农业生产扎实开展。今春农业生产的明显特点是,行动早,抓得实,进展快、效果好,农民积极性高。全国北方地区15省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春季农业生产早发动、早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迅速掀起了春季农业生产。一是突出分类指导,切实加强麦田精细管理。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通过组织专家现场查看苗情,召开专题分析会等方式,研究制定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根据气候条件特点和小麦生长情况,因苗制宜,促控结合,分类采取肥水、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目前,已划锄250万亩,追肥320万亩,浇水150万亩,全市580万亩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往年,一、二类苗田占到83%,是近十年来长势最好的一年。二是立足有效保障,积极做好春耕备播各项准备。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膜、药械等,积极组织货源,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对农资生产经销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农资放心店实行挂牌经营,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目前已做好175万亩棉花、50万亩地瓜、65万亩水稻及100万亩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种准备和农资供应。农机部门积极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机械准备,检修农机具7.84万台套,完成机耕作业46.9万亩,机播4.3万亩,机械植保480万亩。三是着眼提高农业效益,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抓住当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快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采取间作套种、保护地栽培等措施,努力扩大大中拱棚设施瓜菜、越冬瓜菜、速生叶菜、早春瓜菜面积,尽可能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目前全市春季蔬菜面积达到8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万亩。
(二)春季造林绿化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以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九龙山绿化为契机,造林绿化发动广、规模大,是今春农业生产的又一突出特点。2月底3月初,先后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和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议,对今年林业工作、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安排;3月12日全民义务植树节,有市6大班子领导参加的九龙山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3月22日,启动了情系文化标志城绿化美化九龙山志愿者行动日。目前全市迅速掀起全市春季植树造林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17.26万亩,其中用材林7.19万亩,防护林1.93万亩,经济林6.59万亩,其它造林1.55万亩。
(三)畜牧、水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在切实搞好畜禽疫病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多数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机遇,加快转变畜牧发展方式,以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生猪、奶牛等畜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第一季度,奶牛存栏4.5万头、同比增长61.9%,生猪存栏、出栏同比分别增长6%和4%。一季度全市肉、蛋、奶产量可分别达到23.31万吨、10.54万吨、5.1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9%和20%。水产业,围绕“大而强、优而特”淡水渔业大市建设目标,抓住春季气温回升有利时机,积极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加快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目前,全市水产已放养苗种5亿尾,完成任务的86%。一季度,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和2.8%。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明显提速。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继续抓好去年已建成96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规范化管理、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对今年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订实施方案,落实推进措施,把建设任务目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落实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地块。
(五)农田水利建设顺利推进。按照去冬今春规划部署,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围绕春季农业生产需要,大力开展应急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36万项,完成任务的92%,累计投资5.02亿元,投入机械7436台套,完成土石方4397万立方米,其中修复水毁工程1067处
,维修排灌站5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2平方公里。在抓好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南水北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六)惠农补贴政策加紧落实。今年落实小麦直补面积584.94万亩,国家良种补贴项目350万亩,其中小麦良种补贴项目236万亩,玉米良种补贴项目20万亩,棉花良种补贴项目94万亩。目前各项补贴正在加紧兑付,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4月10日前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良种补贴项目供种单位、品种、价格、数量严格依照程序,正在由省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力争尽快兑付到位。近日结合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督查力度,严格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二、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旱情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16mm,较常年降水减少18.3mm,且县市区分布不均,加之气温偏高,大风较多,失墒较多,土壤墒情普遍下降;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份全市降水仍然较常年偏少趋势,因此抗旱保小麦生产、抗旱保春季农业生产已成定局。二是动植物病虫疫情流行蔓延。从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情预测看,今年受上游地区影响,小麦条锈病呈偏重发生趋势,畜牧业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当前小麦生长和畜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三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从市场分析,多数农产品价格呈稳中有降趋势;而化肥、柴油、农药、农膜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及农业服务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相对下降,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效应,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难度加大。
三、下步打算
根据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继续强化麦田管理各项措施。当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起身拨节关键时期,以浇水、追肥、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继续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毫不放松地抓好麦田管理各项关键措施,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为全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同时,尽快启动实施小麦、玉米“十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落实配套政策,强化保障措施,加快实施进度。
(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设施瓜菜、食用菌、奶肉牛、肉蛋鸭、渔湖产品、大樱桃、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目标,调整规模种养基地扶持政策,采取农业重大建设项目立项制,继续推进特色产业带和聚集区建设,快速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基地规模和档次水平。
(三)着眼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继续抓好市级农牧渔三大农产品检验中心建设的同时,按照年初规划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推进措施。
(四)着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实行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包保责任制,加快培植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333”工程,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投入财政和金融资金30亿元,支持30家农产品骨干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真正培植成为行业龙头和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
(五)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继续搞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认真总结去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今年实际,及早谋划安排,及时组织发动,加大政策扶持和督导力度,切实抓好以今年夏季小麦和秋季玉米秸秆为重点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萌芽、发展、巩固提高几个阶段。截止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已达到个,会员万人。分布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个乡镇,涉及到农村各业。从全市范围看,我省农技协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多种类型并存。按组织类型划分,全市有农民专业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农民股份合作公司个,各类联合体个,行业协会个;按产业划分,从事种植业个,养殖业个,加工业个,其它产业的个;按领办单位划分,专业技术部门牵的个,村级组织牵头的个,能力领办的个,其中,乡村干部领办的个。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高层次、实体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支柱产业或经济效益高的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兴办经济实体,以公司带农户、连市场为主要形式,开展技、农、贸配套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高层次和实体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新成立起来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足高起点,主动寻求与高效益产业相结合,协会、公司、基地一齐运作,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创造出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愈来愈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要国家的人员编制和国家一分钱投入,完全依靠农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能人会长和农村经纪人的带领下,引品种、学技术、闯市场,不仅在市场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争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和财税收入的增长,已逐渐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看,我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速了农业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数以各类技术能人和乡土人才牵头创办起来的,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验,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物结合等服务活动,使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实用技术得到迅速有效地传播;他们还以专业技术为纽带,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农民示范、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成为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和成果的一个有效载体。望奎蔡景学的瓜菜研究会自**年创建以来,已培训全国各地学员8万多人次,推广良种20多万斤;曾繁盛的经济作物研究会有会员7万多人,先后与国内外十几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举办培训班近300场次,培训学员9万多人。肇东市**乡瓜菜技术研究会挂靠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近年来已开发了40多个“三高”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了20多个名优特、无公害新品种,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开发国家级盐碱地种植高油115青贮玉米试验项目已在全省推广,寒地黑土越夏栽培番茄项目已被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目前,这种以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迫切需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约占总数的60%左右,不但加速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而且还加快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有力促进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化新型农民的成长,为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企业家奠定了人才基础。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架起了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迫切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农民推向市场。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科技增长要素整合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资料聚集起来,通过代购代销、联营联销、以销定产等形式,解决了农产品分散供给与市场集中需求的矛盾,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搭建了广阔平台。肇东市**乡笼养蛋鸡协会网络了全乡所有养鸡户,在会员内部实行统一供应种雏、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服务,**年**乡蛋鸡饲养量达120万只,年产鲜蛋90万公斤,全部通过协会的销售联合体销往广州、温州、大庆等地,会员人均收入达到3520元。肇东市太平乡生猪直线育肥技术协会与大庆金锣集团签订了年交售10万头生猪合同,由协会组织生产,金锣集团按保护价收购。该乡已建立千头养猪小区5个,万头养猪专业村3个,生猪饲养量超过12万头。去年,养猪户因加价、保护价就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今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大企业、大市场签订订单200多份,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成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主心骨”。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实现了基地龙头市场的链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改变了农民过去“小打小闹”、“单兵作战”的方式,依托产业、扩大规模、组建基地、挂靠龙头,已成为服务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支劲旅。一是加速了主导产业的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来缘为界限,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将从事同一类生产项目的农户组织起来,在区域内有效实现了“超小规模的个体,较大规模的群体”生产格局,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市望奎县东郊乡“黄麻子”土豆、肇东市**乡笼养蛋鸡、明水县崇德镇的獭兔、庆安丰收乡的养鹿等产业都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当地主导产业的。二是有利于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利益联接为纽带,在一定范围内把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适度生产规模,有利于大型机械和水利喷灌设备的应用。还可以把零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一定的物资、技术投入能力,大大提高了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绥棱后头乡二井村最初只有12户种小棚蔬菜,成立协会后,在会长王树成的带领下,由单一简易小棚生产,向日光节能大棚方向发展,现有温室大棚150栋,生产面积1.5万平方米,由单一韭菜、大葱生产,向多元化、立体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整地、统一技术、统一价格、分户管理。全组种蔬菜户达100%,年生产特色品种、反季蔬菜112.5吨,平均每户收入可达4.000元,比过去收入增加五倍,成为全县规模较大的蔬菜的专业屯。三是有利于形成利益联接机制。农技协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以利益为纽带,改变了农民生产难组织、基地企业难对接的现状,通过企业协会农户形式,把产业化要素之间紧密联接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海伦市乐业乡圆葱生产协会是党员干部和农户共同出资入股组建的,协会共有1015亩地,每垧地算做一股,每股出资1.8万元,今年协会种植的圆葱喜获丰收,垧产可达12.5万斤,协会出面统一与贸易龙头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产品全部出口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协会获利可达100万元,每股可分红利1万元以上。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内讲服务、对外讲盈利,可以有效地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成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依托和靠山。望奎县蔡景学的瓜菜研究会对农户实行“三保一包”(包生产物资、技术培训、产品销售,保证农户不赔钱)措施,他育种的基地户均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近年来,凡是因灾害造成农户减产,研究会还拿出资金进行扶持,已累计拿出无偿扶持资金150万元。**年冰雹灾害造成研究会5000亩良种繁育田严重受灾,研究会组织抗灾自救,为会员无偿提供扶持资金50余万元,把农民损失降到最低。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相互合作,通过行业自律,统一制定行业产品标准,避免了生产的无序性和竞争的盲目性,确保质量,稳定价格,加强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比如,海伦市针对奶牛养殖户在销售环中出现的一方面压价收购,一方面搀杂使假面影响基地发展等问题,在奶牛集中的乡镇和村屯都成立了奶牛协会,协会对内实行行业自律,对外统一组织销售,不但保护了农户利益,而且使基地成为企业稳固的“第一车间”。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调和统一会员的购销行为,既防止了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节约了入市费用,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购入生产资料时,以批量购买,既能争取优惠价格,又能保证质量,从而降低了生产和市场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肇东市海滨养渔协会统一购买渔苗和饲料,统一聘请专家开展防疫,统一引进客商对外销售、使当地的渔价始终高于周边地区的散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各地都在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以生产需要为前提,因地制宜,多元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主创办的群众性组织,它的出现源于农业生产不断升级的内在要求,源于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自我服务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各地着眼于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海伦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借助三种载体:1、借助产业载体,紧紧围绕当地大豆、畜牧、青椒、菇娘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组建了51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烟草公司、制油厂、“松北王”农产品经销公司、海北大豆等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豆产业联合会、大鹅产业联合会和烤烟生产联合会。2、借助组织载体,利用农村现有的党员服务区、团员服务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借助能人载体作用,广泛动员农村各类大王、能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望奎县以大力发展各类协会为重点,大力创办了“三型”的农民专业协会。即:围绕优势项目这一主线,县、乡、村三级联动创办“三点一线”型农民专业协会;充分发挥的示范效应、领导的服务作用、部门的扶持优势创办“三位一体”型农民专业协会;靠抓高产大王牵动专线,靠抓专线牵动生产基地,依托生产基地创办“三环联动”型农民专业协会。目前,望奎县农民专业协会已发展到264个,会员达到人。各地在创办过程中还坚持“百花齐放、分类齐上”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强求化
一、不强迫命令、不硬性捏合、不搞拉郎配,确立了“不局限于一种经济形式,不局限于一个产业,不局限于谁来创办,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适合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的指导思想,在组织形式上坚持松散型、紧密型、经济实体型、股份合作型并存;在经营领域坚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并进;在组建形式上坚持致富能手农户、示范服务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中介服务组织农户、党员干部农户等多种形式并举,从而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数量从多、门类齐全、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
浙江省农药行业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基本正常,除了原药出口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利润总额仍有大幅度下滑外,总产值、销售产值、原药产量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据浙江省石化行业统计直报系统的统计汇总数显示:浙江省农药行业总产值为14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销售产值139.7亿元,同比增长13.4%;折100%农药产量21.9万吨,同比增长28.9%;农药原药出口数量7.8万吨,同比下降2.5%;出货值58.1亿元,同比增长6.1%;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3亿元,同比下降49.1%。
从以上数据看,2011年度浙江省农药行业总产值、销售产值、产量都有所增长,但利润总额从2009年起连续下滑:2009年比2008年下降83.2%,2010年又比2009年下降42.1%,2011年利润总额较2010年同期又下滑49.1%,仅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分析浙江省农药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2011年气候异常,年初北方大旱,到春夏交替时又出现大面积的暴风雨,五、六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影响了农药的销售和使用。二是去年病虫害总体看呈现较轻的态势。三是浙江省农药行业的支柱产品——草甘膦原药自2008年5月份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后,生产销售一直低迷,目前价格约在2.35~2.4万元/吨,虽然较前略有上升,但仍抵销不了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成本上升,同时由于30%以下的草甘膦制剂被国家叫停后,正规企业为了处理草甘膦母液,每吨草甘膦原药要增加2000多元成本,市场价格的竞争,使80%以上的草甘膦生产企业无法开工,据有关方面估计,2011年全国在勉强维持正常生产的草甘膦企业不足10家,而且都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四是去年自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事故以及由希腊的国债危机引起的欧债危机,使本来就跌入低谷的世界经济受到接连重创,明显影响了我国农药的出口,也减少了浙江省农药原药的出口量。五是企业的财务费用显著增加,浙江省农药行业2011年度财务费用同比增加61.3%,其中银行利息支出同比增加47.1%,使本已困难的农药行业雪上加霜。
二、2011年度企业情况简析:
从企业报送的统计数字看,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28家,其中排位
前十名的是:新安股份、金帆达、拜耳作物、升华拜克、上虞颖泰、新农股份、禾本科技、钱江股份、乐斯化学、嘉化集团。从利润总额看:报送的48家企业中,盈利34家,亏损13家,报零1家,利润千万元以上的仅有8家企业,依次是:升华拜克、上虞颖泰、乐斯化学、新农股份、中山集团、钱江股份、金帆达、浙江嘉华。从可以同比的企业看:利润增长的有19家:升华拜克、上虞颖泰、新农股份、中山集团、浙江嘉华、浙江禾田、温州鹿城东瓯、长兴一化、浙江世佳、浙江威尔达、绍兴东湖、浙江惠光、一帆科技、桐庐汇丰、浙江斯佩斯、杭州禾新、台州大鹏、龙湾化工、东阳金鑫;利润下降的有15家,减亏的有4家,增亏的有5家,有3家转盈为亏,有5家未报利润数据,1家无2010年数据。此外,临海利民化工有限公司因农药所占比重过小,所报全厂数据未列入比较。
三、 目前浙江省农药行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从2010年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其中涉及40余种农药及中间体品种,“名气”最大的当属草甘膦。因为浙江省农药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度在全国各省中是最高的省份,浙江省农药出口的数量已占农药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且浙江省是草甘膦生产大省,2011年草甘膦原药的产量已经超过13.4万吨,因此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浙江省农药行业总体影响较大。
2、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高,对浙江省农药出口影响较大,明显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出口企业的风险。
3、2011年6月1日开始,国家调整了电价,同时高温季节浙江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的局面,对浙江省农药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由于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始终维持在100美元左右高位波动,带动了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而农药行业因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农药价格不能随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步调高,增加了农药企业经营的困难。
5、2011年6月15日农业部、工信部、环保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五部门经国务院批准的第1586号文件《高毒农药淘汰和禁用工作方案》,决定对22种高毒农药实施淘汰和禁用工作,其中苯线磷等10种高毒农药自2011年10月31日起停止生产,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另外12种高毒农药也将逐步进行淘汰,这对浙江省部分企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多种经营;发展情况研考;借鉴意义
从明代中叶到清末,三百余年间山东耕地面积增加了一倍,而人口则翻了两番还要多。特别是到了乾隆时期,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均土地从明代的5133.33m2降至仅2000m2。虽然农作物二年三熟制的发展成熟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收益,但人均耕地产出量不断下降。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迫使一些农户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在土地之外另寻出路。清代小农增加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农副产品加工业、近海渔业等为依托,在土地之外创造价值。
一、棉纺织业的发展
明朝时期,山东主要以输出棉花为主,纺织业并不是很发达。随着纺织技术的改进,这一局面逐渐改观。到清代,山东棉花输出市场的地位逐渐消失,一些棉花产量较少的县纷纷从外地采购棉花用于纺织业。山东省肥城县棉花种植规模较少,“境内纺织行业者,于高唐、临清等地购入棉痳”,年采购棉麻费用超过两万两白银。东平州也是“棉花贩于临清、高唐等州县,年购入十数万斤。”登州府位于山东半岛最东部,本地棉花产量极少,大多数纺织原材料都需要从南方地区采购。家庭式纺织业态较普遍,产品除了自己使用外,还有剩余部分用于出售。清代中叶,山东棉纺织业已十分发达,有超过60多个的州县涉及棉纺织生产,每家每户的纺织产品不仅可以满足自需,还有盈余用来出售。许檀通过分析发现,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这段时间里,山东土布生产进入到了鼎盛时期,每年对外销售量达到300万~500万匹,销售市场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华北、西北棉纺织部主要来自山东、直隶、河南三地,江南棉布市场占有率极低;除此之外,山东、直隶、江南等地的棉花也垄断了东北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竞争、分割的棉花市场格局。”
二、桑蚕业的发展
在清代,山东的桑蚕业十分发达。蚕分家蚕、山蚕两种。清初历代当权者都十分重视发展桑蚕养殖业,这极大地促进了家蚕业的发展。济南府桑树种植规模较大,桑树品种十分繁多,有“荆桑、鲁桑、花桑、拓桑”等多个类别,许多家庭以养蚕为生。山蚕,山东自古有之,明末清初开始由野生发展为大规模人工放养。据乾隆年间张崧《山蚕谱序》记载,“山蚕盖自古有之,特前此未知饲养之法,任其自育于林谷之中,故多收则以为瑞。宋元以来其利渐兴,积至于今人事益修,利赖日广。立场畜蛾之方,纺缚织衽之具踵事而增,工埒桑麻矣”。与家蚕饲养需人工时时看护、费时费工相比,山蚕饲养方式较简单,无需投入太多人工和技术,只要将山蚕投放在桑树上,等其作茧后即可收获。除民间自行传播外,山东地方官也加意提倡山蚕养殖。乾隆24年(公元1759年)山东巡抚阿尔泰下令济南、泰安、兖州府属各州县地方官购买勃罗树(即槲树)种,“发给百姓种植”以发展山蚕养殖。山东半岛莱州府宁海州种柞养蚕,也是乾隆年间知州李湖所倡导,邑民“世受其利”,故立生祠以祀之。因此入清以来山蚕业发展很快。“山茧之用,虽自汉至明,谓之祥瑞,终未能倡行,降及清初,文明日启,齐东一带,乡人间有以此制线代布者,自此以后,渐多效尤。”清朝初年,安邱的山蚕业极为兴盛。“安邱石门村,多生棚树林,土人谓之野蚕厂,按野蚕成茧,昔人谓之上瑞,乃今东齐山谷在在有之,与家蚕等”。随着桑蚕养殖业不断发展,桑蚕丝织业也日益繁荣。沂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都形成了较大的茧绸生产规模,登莱地区茧绸销售也颇具规模,民间频有“白手起家上巨万者”的个例。济南府长山、淄川等地茧绸纺织原料都从外地采购而来,长山县也有“俗善织山茧”,“茧非本邑所出,而业之者颇多,男妇皆能为之”的记载。结束后,中国纺织品在海外流传越来越广,西方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鲁绸开始流行起来,全年贸易额达到四五十万金;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鲁绸产业达到了巅峰,品种繁多、技术更加精湛。另外,山东生丝市场需求也在稳步增长,出口额大幅增长。以烟台为例,18世纪70年代生丝出口超过千担,到1884年,全国蚕丝出口量是突破1万担。18世纪90年代,丝和丝织品成为烟台第一大出口产品。1911年,烟台地区丝出口量达到27409担,茧绸的出口量达到5876担。
三、编织业的发展
在清代,山东草编业十分活跃,当时各家各户都流行麦编副业。乾隆的《曹州府志》有这样记载:观城地区“男女老幼皆以麦茎制辫为业,纺织销声匿迹”。道光年间,胶州出产的麦编草帽远销海外。除了麦编之外,山东地区还采用其他原材料作为编制原料,例如蒲草、芦苇、高粱、秸皮等。烟台对外通商后,麦编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据统计,1863年烟台出口的草帽鞭为307担,1866年增长到1450担,之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874年,海关对草帽辫出口量快速飙升给予了重点关注:“草帽辫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的草帽辫吸引了大量国外消费者,其中欧美市场需求最大。这种产品需求还在保持逐年增长,并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四、近海渔业的发展
山东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丰富,渔业发达。山东近海网捕业十分发达。登州府渔户,“其有力者于立春在近海设重网,长至数十百丈,……。一网辄获万亿,入夏乃止”“少有者聚资购入小船捕捞鱼虾,或在河海之交,或远达深海,少则日获数十斤,多则一网数百斤……毕生业此,致富者亦往往有也”。又如青州府沿海区域,一网“可捕获各类鱼虾数万斤,陈列如山丘,贩夫聚集,发至竟日方尽”。清代山东渔业发达程度虽然不能准确衡量,但是从晚清山东烟台海产品出口数据可以侧面了解到许多信息。清代山东出口的水产品主要以干货、腌制品为主。1863年烟台出口干鱼干虾2922担,之后出口量不断攀升,增长迅速,1887年海产品出口量达到13248担,1903年达到52938担,17年间出口量增长3倍。除了上面几种农副产品之外,还有大宗的流通商品例如茶叶、盐业等,一些比较小众化的农副产品,例如家庭作坊生产的豆腐、木炭等;以小商户为主体流通的水果、烟草、青菜等。另外,这类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劳动力需求,分布在茶厂、窑厂、砖厂以及油坊等生产部门。
五、借鉴意义
橙类是我县较早引进的水果品种之一,经历了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橙类的价格一直较高,所以橙类的种植面积扩展的很快。**现有橙类种植面积约6.29万亩,主要品种有新会橙、红江橙。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橙类在糖度,色泽,口感和外形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类要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去年橙子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头、色泽、外形等方面都不够好;二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水果同时上市,因此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受其他产区脐橙和夏橙的冲击很大,在销售量和价格方面都没有优势;三是**橙类种植的品种过于老化。
根据调查,**橙类生产和销售显现以下特点:
第
一、生产不规范,农药残留量大,销售量太少。
目前橙类生产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栽培方式,真正集中成片实行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化果园极少。由于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大部分农民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果农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使得橙类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药残留高低是衡量橙类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橙类销售的最主要障碍;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果农在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优种优育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产出的橙子大小不
一、色泽不均、果型丑,这些也严重地制约了橙子的出口以及外运销售。到目前为止,去年全县才销售各类橙子**余吨,只占**橙子产量的23.3%。
第
二、缺乏自己的品牌。
俗话说“好酒还要会吆喝”,即使是优质的品种,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在鱼龙混杂的橙子大杂院里,一样可能被淹没。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放在同一个摊档上,一般消费者都只会感性地从价格、形状上去决定是否购买,很少有消费者能够分清品质的优劣。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橙子在糖度,口感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子要好,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市场上**橙子都是以“**橙子”牌子来销售,这个牌子不仅大而统,而且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市场上**橙类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地降低了**橙子的声誉。
第
三、需求弹性太小,而产量过大,市场难以承受供给大幅度的增长。
和其他农产品一样,橙子同样面临需求弹性太小的问题。由于需求对价格极度不敏感,因此,一旦产量有所增长,橙子即要以价格更大幅度的下跌来刺激市场扩大需求。所以农产品经常是丰产不丰收。今年的橙子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因素造成的。今年**县橙子产量为6.7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全国其他产区的橙子和水果产量以大幅增长。供给的大幅增长,导致了**橙子价格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大幅度的下跌。**主要生产的2个橙子品种新会橙、红江橙今年的价格都很低。
第
四、橙类商品化处理不够,而且加工技术不过关,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
**县没有大型的水果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几个小型的加工厂,购量不大,规模偏小,还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起到“龙头”的作用。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橙子未进行严格、规范的采后处理、集中销售和加工,也不可能及时清洗细菌和预冷,贮藏性能不好。
第
五、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是橙子品质不优,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其他水果品种增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是柑橘销售后期出现市场销售疲软;四是去冬今春天气阴冷也对水果销售有很大的反作用;五是由于价格较低,果农待价适销;六是部分果农有坑商行为,对县水果流通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七是果农坐等上门的思想还大量存在,主动打开销售市场的橙农较少;八是群众接受新品种的意识不够;九是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橙子的销售。
二.基本结论及建议
针对**橙子生产和销售的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去解决。①、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生产供应销售、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引导分散的农户由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多元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②、形成将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共同体。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观念和小农经济的束缚,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将龙头企业和农户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和现代经济的融合,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产业优势和发展,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从**橙子现状来看,**橙子产业化发展缓慢,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无法把分散的经营户组织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橙子加工率、科技贡献率、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产品滞销而且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成灾的恶果。并且由于建立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农户的资本和土地规模太小,企业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而且土地的国家、集体二元所有制结构和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条件决定了**橙子应选择适宜农户分散经营产业化的方式,不可能以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发展橙子产业,而应该大力发展以纵向一体化经营为核心的橙子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橙子整体营销能力提高,有利于增强**橙子的竞争能力。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标准化、品牌化阶段,**橙子小规模分散经营要想参与国际竞争,要提高**橙子的整体营销能力和竞争能力,需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其中包括实现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分级化等多项标准;需要由龙头企业牵头,将品牌与产品包装、商标、标签及龙头企业的视觉形象有机结合,将橙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行橙子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有: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中介机构农户。这些组织模式的运营主要是靠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规定双方权利义务责任,企业或机构对基地和农户有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和化肥农药供应,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但无法享受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组织系统中存在着多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如果合同签定的不合理,或者合作的诱因不充分,或者合作赢余被某个参与主体所垄断,一体化组织将失去存在的动因而消亡。在这些组织关系中,公司或组织和农户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共同的交易中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企业有减少对农户支付的意愿,农户则力争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公司、机构和农户都会产生逃避或拒绝履行合同的行为,会出现价格低时农民拒卖,价格高时企业拒买的情况,合作关系非常薄弱,即使有合同约束,但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农户会以此来逃避毁约的责任,使到一体化组织破裂。一体化组织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在经营活动的某一水平上达到利益分配合理,建立互助互利的经济关系,而不允许有单独主体垄断利润的情况。要发展**橙子产业一体化,必须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将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起来,形成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济统一体。要实现这一点,可以实行超额利润返还制度,龙头企业或机构按农户的交售额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签约基地和签约农户,让利于农;也可以由农户以果树和劳动力入股龙头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的利润分红,这样,既有股份,又有合同,使企业和农户紧密联合起来,成为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同时要教育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产业一体化观念,使农民明白实现产业一体化的长远利益,增强履约意识。这样将橙子产业化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橙子产业化的建设,能加快和完善橙子产业化的发展。
由于**橙农的组织程度极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地位很不对称,农户对龙头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依附和依赖关系,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很难保护自身利益,更不用说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其具体表现为农户、龙头之间缺少规范的合作机制,不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农民之间只是简单的市场自由买卖关系,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这样就会出现价格高时企业拒买的情况,导致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一般来说,初级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其谈判能力就越大;而农民对龙头企业依赖程度越深,其谈判能力就越弱。因此,还需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实行资金联合、劳动联合、产销联合,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提供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技术供应、产品收购、运输、贮存和加工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的服务;在运行机制上,以共同的利益引导农民参加组织,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保本微利,盈余返还;在对外关系上,合作组织代表农户的利益,具有营利性,因而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交易地位。作用有:一是通过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农户和外部商客直接联结起来,缩短农户和最终消费者市场的距离,减少销售环节,减少交易费用,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增值。三是它在参与贸易纠纷和实施行业自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首先培养科技服务型的橙子专业协会,尽快把一些水果种植大户和政府的涉农部门吸引进来,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要使橙子专业协会作为橙子技术信息“进村入户”的主要载体,提高橙农的橙子管理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橙子的品质。其次,要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加工组织,将当地长期从事橙子加工的个体户联合起来,尤其是推广应用先进的橙子加工技术,深化橙子加工,扩大橙子加工产品的范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三,特别要大力发展多成分、多层次、多元化的流通中介组织,组织要由当地头脑比较灵活,长期从事运销和经纪的专业大户牵头兴办。这些专业大户往往与农户联结得比较紧密,与外省客商和市场联系较密,避免橙子多环节流通,减少中间销售费用,有利于橙子的销售,降低橙子生产的风险与成本,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果可以的话,将三者结合,形成橙子生产、加工、销售综合一体的农民组织,加大农户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提高农户的谈判力,增加农户收入。也可以在“公司+农户”基础上,通过办合作社,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公司侧重于营销,农户负责生产,合作组织侧重联系和服务,并实施严格的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的检测标准,实现标准的生产和加工,以提高**橙子的品质,提高**橙子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和农户的综合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以达到农民收入增长,龙头企业效益提高,规模扩大,**橙子产业一体化发展完善的目标。
具体建议有:
一.推广和实行标准化无公害以及绿色橙子的生产。
无公害及绿色水果是目前国际市场的潮流,是市场的宠儿。无公害将成为准入水果市场的标准。实行**橙子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是**橙子的必然选择,绿色橙子是提高**橙子竞争力的有力筹码。**县从整体来看,整个县橙子生产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大多数橙农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使得橙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并且橙农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橙子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造成**橙子的质量大大下降。所以要使**橙子生产标准化,首先必须要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农业局应规定用于**橙子的化肥和农药的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继续推广实施。橙子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继续严格管住农药、化肥的流通环节,凡是国家、地方和行业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化肥,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在市场上流通。以目前全县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为基础,向周围扩展,向橙农提供并要求使用先进的橙子生产管理技术,并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橙子生产管理,实现全县范围内的大规模无公害橙子生产;努力向绿色橙子发展,引进国家绿色标准并对达到绿色标准的橙子进行绿色认证。同时大力引导橙农要从一味追求产量向质量的最优化转变,提高橙子质量,促进橙子销售。
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
要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橙子链条产业,推进纵向一体化经营。要按照“高、大、外、强”即高起点、规模大、外向型、辐射强的原则组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四大功能,即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和综合服务功能。采用“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将公司和农户联合起来,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企业要增加服务意识,向农民提供先进的橙子生产技术、优质橙子品种、高效肥料和低毒高效的农药,使生产的橙子符合无公害标准或绿色产品标准。增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强橙子专业市场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扩大宣传,树立企业品牌以及**橙子品牌,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线,对橙子进行标准化加工,发展橙子深加工技术,要抓住汇源果汁落户**的机遇,大力发展橙子深加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加大服务力度,各部门要齐抓共管。
全县各有关部门要达成共识,在水果购销期间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创造一个宽松的购销环境,特别是搞好交通、治安、卫生、金融、信息、通讯、包装及包装材料、食住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确保果农和客商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水果流通工作。
**县在抓橙子流通方面应重视“以人为本”,积极鼓励和扶持三大流通队伍建设:一支是本地购销队伍。这是主力军,特别是发挥水果中介经纪在橙子购销过程中的桥梁作用;第二支是外地购销队伍。各地都加强与外地客商的紧密联系,并造册登记,利用他们的资金、信息等优势搞活我县的橙子流通;第三支是外贸流通队伍。通过他们把**县的产品销到国外去,同时还充分发挥各种橙子协会的作用,协调做好橙子的流通工作。
五、扩展橙子市场,建立新的营销观念。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必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绿色食品已成为潮流,绿色营销成为一种大趋势,绿色营销观念是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将绿色营销观念导入橙子营销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绿色包装。必须重视橙子包装及其残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之符合“可再循环”“可生物分解”的要求。其次是绿色商标,即在给绿色橙子进行品牌命名和选择商标时,更注重符合绿色标志的要求,使人们在接触产品及其商标时,使人联想到葱郁的橙子树,茂密的橙林,清彻的水源,优美清洁的环境和蓬勃的自然生机。发展绿色橙子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强**橙子质量比较优势,增加**橙子的市场竞争力。
六、注册和宣传**橙子品牌,抓好品牌橙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
1.1农业科学著作有精品,但规模与农业科学发展需要匹配不足
中国目前正快步进入出版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专业出版时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业学术专著出版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些农业科学学术专著出版物不仅在内容上质量很高。而且在编校、排印、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质量也是一流的,凝结了作者与编辑出版部门很多的心血。也有很多农业科学技术专著获得国家、行业专项的重视与支持。“十二五”期间,已有39项农业科学学术专著列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但其中25项规模为1卷(册)。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340个项目,其中农业科学类有11部书稿获得资助。目前,农业科学学术专著系列主要有:科学出版社农业科学技术专著丛书?科技前沿系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中国农业科学专著集、中国农业出版社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等。中国农业从业人员3.48亿,农业始终是第一产业,同时,农业科技学科飞速发展,与其他学科渗透融合,规模不断拓展。仅2012年,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优化学科布局中即确立8大学科集群、134个学科领域、309个研究方向,因此,我国目前农业科学学术精品规模与农业科学发展需要匹配不足。
1.2农业科学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化探索尚处于发展阶段
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2012年,中国数字化阅读和出版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电子出版物总量世界第二的出版大国。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升级,而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数字出版问题,更是要将出版传媒与科技技术、市场、数字等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精品立社、数字化兴社,积极进行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教材出版,主办了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中国高校课程网、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科研资源,建设了各类数据库,探索业态数字化与专业规模化相融合的模式。目前正推出“出版+项目”、“出版+评价”等一系列出版新理念,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开发新的数字出版项目。2012年10月,商务印书馆推出工具书查检数字平台。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数字出版加速多维度、数字产品自主研发生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探索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发展中取得新突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专业出版社,2008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揭牌,2011年申报了数字平台国家农业科技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学专业出版产业升级尚处于发展阶段。
2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创新展望
2.1提升学术出版公信力
学术著作鱼目混珠,严重影响了学术出版公信力。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出版基金,旨在扶持精品出版项目;2011年4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5],加强精品力作生产,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2012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规范的通知》,对出版社明确规定,出版单位应加强学术著作选题论证,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学术著作的学术水平、创新成果、出版价值等进行认真评估,积极探索实行同行匿名评议等评审办法,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也一再强调出版界“应当提高出版门槛”。很多出版机构也注意到这个问题,2012年10月31日,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科学出版社等70余家出版社在京签署倡议书,呼吁出版界进一步提高学术出版“门槛”,并积极采取规定学术著作编写规范,严格学术著作准入制度、同行评审制度等措施,这些举措必将逐步提升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的质量和公信力,促进学术出版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出版单位规范学术著作出版的基础上,农业科学精品著作更需要农业专业领域的支撑与支持,学术出版与科研相衔接,需要整合相关资源要素,调动专家学者著书热情,提升学术出版公信力,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学术出版,集中打造创新性强、学术水平高、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精品力作。
2.2创新出版形式
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升级,而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数字出版问题,更是要将出版传媒与科学技术、市场、数字等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在数字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兴起,在不断推动传统图书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给整个图书出版领域带来了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其中,图书出版领域的关联者,无论是作者、读者还是编者,也都被深深地卷入了变革之中。在最近的十年间,自然科学学术出版60%的收入来自北美,发达国家学术出版增长稳定但增幅较慢。IHSISuppli公司对美国图书出版今后4年的预测是,至2015年,美国的图书销售金额总数会保持在250亿美元左右,不过,电子出版会有每年40%的增幅,而纸质出版却会出现每年4.9%的降幅。阅读是图书出版业的核心驱动力,决定着出版业的生死存亡。“阅读的对象远比读书的对象来得丰富。阅读针对的是文本,文本并不只表现为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口语、图片、印刷、音乐等表现形式,乃至于声像材料、电影、电视节目,甚至任何一种计算机所储存的信息、碑铭、唱片等各种形式”[6]。库存图书电子化、电子书以及按需打印三股浪潮是冲击,也是学术著作出版升级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力求找到作者、读者、编者广为接受出版形式。
2.3利用项目支撑,推动打造精品著作
中国的市场很大。只要努力去做精品。同样会获得在这个市场中更多的双效益产品的精品意识在行业内广泛深入人心。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鼓励支持下,我国很多出版机构也实施了精品图书出版工程,凝心聚力倾心打造精品专著。黑龙江省2009年正式启动精品图书出版工程,一批学术价值高、创造性强、极具积累和传播价值的优秀项目在国内已形成较大影响,带动了全省图书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庆出版集团设立综合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同时用基金运作产生的利润资助出版优秀学术专著,出版100种学术专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于2010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旨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优良学风打造精品力作,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推动更多中国文学精品的诞生,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协联合举行“北京作家文学精品项目”签约仪式,刘庆邦、徐小斌、邱华栋、荆永鸣、徐坤、宁肯等12位作家的11部长篇小说,均获得高额扶持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明显增加,大型学术出版工程剧增。2012年第二十二届图书博览会上,政府项目、品牌出版项目越来越成为集团展示的重头产品。
2.4学术出版依托学科资源,服务学科发展
隶属于澳大利亚科学院的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出版社是一家专注在农业、动植物以及环境等科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出版社,该出版社的专著以及期刊依托澳大利亚科学院强大的研究力量,联合在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全世界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学院、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是美国科学院下属的学术出版机构,将其所有出版近3000种科学、工程、健康方面图书的PDF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政府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和学术社团出版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出版机构,提供农业科技最新相关信息。加拿大非常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出版的农业科技专著最后要集中反映在为农业服务,提供信息服务,将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日本农文协的出版物涵盖了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通过营销书刊为农村和山区的日本民众提供科技情报、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深入调研农民科技需求,采集出版选题和素材。日本农文协不单单是一个出版机构,其更多地承担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职能。国外很多学术出版机构注重数字化的发展。库尔特?斯塔博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有很多珍本可以免费在线阅读。
2.5学术出版“走出去”,要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规模化
学术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美国出版业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图书出版业在世界图书出版产业格局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一直稳居世界图书出版的霸主地位。作为图书出口大国,美国主要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出农业科技图书,一些英文原版书也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入其它国家。日、韩注重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最新的农业科技。日、韩的农业科技发展很快,除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外,所出版的农业科技专著注重将版权以技术的形式进行输出。近年来,中国版权输出数量增长显著,版权输出途径不断扩大,2011年全国图书共输出版权5922种,于建慧: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现状及发展展望153其中,“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功不可没。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2011年全年共向海外输出版权3236项(不含港、澳、台地区),比2010年增长25%,版权输出大户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专业学术出版机构跻身前列[7]。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Elsevier出版集团签署协议,一次性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五种精品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2011年11月出版《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12月,与Elsevier出版集团签订了版权输出协议,Elsevier将通过集团旗下顶级学术出版子品牌AcademicPress,正式出版文集的英文国际版,并在2012伦敦书展上举办首发式,向全球展示我国科学家的学术风范,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成就。但目前,中国文化产品的输出与引进在品种总量和市场规模上仍存在差距,在国际合作的经验、运作模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都有差异。在国际出版竞争中,中国出版业总体仍处于弱势的局面。《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为此,专业出版社应坚持从各自的产品和市场出发,积极探索用更加专业的眼光,将优秀的作品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向海外。
3结语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巴盟农村相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目前全盟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有专业协会138个,入会会员18033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8615人,带动农户37870户。年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3.5亿斤,销售额18.6亿元(杭后旗专业协会10个,入会会员2247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3400人,带动农户4606户;临河市专业协会51个,入会会员3050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1021人,带动农户6710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协会124个,占总数89.9%;养殖业专业协会10个,占7.2%;流通业协会4个,占2.9%。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划分,大体有五种类型:
一是产品流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个体营销大户为单位从事农畜副产品营销。如二道桥流通协会于1989年由本镇闫振江、姜有生等个体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经过10多年发展,到目前协会已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1876人。农产品辐射到巴盟全境及伊盟杭锦旗等8个旗县市的58个乡镇,并与区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营销农产品籽实5275万公斤,瓜果、蔬菜1000万公斤,大小牲畜3万头(只),营销额1.4亿元。从1995年以来,农产品销售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指标连年翻番,农民每年从流通中人均增收80至150元,流通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主要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即在原有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创办协会,作为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如杭后旗脱水蔬菜协会就是以本旗鸣兴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协会、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专业协会。公司侧重营销,企业负责加工,协会组织落实和联络,农户负责生产种植。2002年企业与农户以订单方式落实基地面积1.4万亩,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和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预计农户的亩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是农民协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当地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的能人或大户,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牵头或联合组成的专业协会,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体。如临河市图克镇隆强村蜜瓜产销协会,就是由该村4名党员经纪人,为解决村民蜜瓜卖难的问题,三结合(党员干部、经纪人、农户三结合构成致富链)构成蜜瓜产业链而组建的。协会在内部为会员和农户提供蜜瓜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并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02年该村的河套蜜瓜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质量认定,蜜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00亩增加到3107亩。其中与广东省白云区浪峰瓜菜批发公司签订产销合同1600亩,又落实了200亩绿色蜜瓜示范基地,靠绿色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四是技术服务型。这类组织主要是对外依靠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对内发展基地,并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临河市新华镇制种协会,通过与国内12家制种企业合作,对小麦、玉米、蓖麻、土豆及各类蔬菜等12个品种进行种子繁育,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制种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年产种子1275万公斤,年创产值3188万元。
五是技术经济部门创办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县、乡技术经济部门为依托,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而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杭后旗农业局多种经营站创办的养蜂协会,发挥自身具有的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优势,在为养蜂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购进蜂药、蜂具;统一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统一现场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协会成立两年间,共为养蜂户提供周转金5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旗养蜂户已由成立时的81家发展到163家,蜂群0.8万群增加到3.1万群。2001年在严重歉收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仍比上年的4元/公斤高出1元/公斤。2002年预计产值可上千万元,大部分养蜂户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以上五种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2年全盟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51.5%,比2001年增长了106%;新参加会员人数11473人,比2001年增长了175%;新带动农户24750户,比2001年增长了189%,占全盟农户总数的16.2%。
第二,坚持农民自愿,为会员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首先,在组织发展上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其次,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再次,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会员和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第三,合作组织区域特色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杭后头道桥的苹果梨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盟唯一的万亩苹果梨之乡。在组建苹果梨协会的7年中,共带动657户果农种植苹果梨。同时协会为合理优化果品结构,加快实施了状树优果工程和千亩绿色苹果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全镇果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合作的规模逐步向体系化建设拓展。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巴盟地区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以产品为依托,实行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如杭后二道桥流通协会根据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协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将原来行政区域划分协会改为按流通营销产品种类划分,将原来的1个总会、9个分会改为1个总会、4个分会,即瓜籽类、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交易类协会。每个分会又下设信息、科技、营销3个服务部,从而形成了上下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巴盟虽然刚刚兴起,但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有利于疏通农畜产品的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难以办到的一家一户生产买难卖难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杭后旗头道桥镇地处黄河北岸,早在十几年前,奶牛业的规模养殖就已形成雏形,到1996年总头数达1300多头。但由于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养殖户单兵作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如厂家收鲜奶,奶款长期拖欠,压等压价,克扣斤两。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由奶牛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头道桥镇奶牛协会。奶牛协会成立几年间,共组织有关人员前去厂家谈判,协调处理这类问题共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余万元。2001年奶牛协会以蒙牛乳业为依托,在服务区内建起了四座鲜奶站,使奶户和奶站获得双赢。一是奶价实增0.18元/斤,进站奶牛1500头,年增收165万元;二是每个奶站收奶2.5吨/天,站均纯收入200多元;三是农户售奶就地结算,10天一清,不克扣一斤一两,奶款直接由蒙牛公司划入售奶户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信息载体,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来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自觉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如杭后旗头道桥镇在当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使全镇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联系,在联丰村四社建设了500亩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年内共安排种植牧草6100亩,其中单种2300亩,果树地套草3000亩,退耕还林还草800亩;加上上年返青2300亩,种草面积达到8400亩,为发展地区主导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两旗市的调查证明,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杭后旗红旗乡星火花葵的种植起步较早,并涌现出齐绥生、杜建军等以花葵营销为主的经济能人。1997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由这些能人牵头,成立了红旗乡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组织农民规模种植星火花葵,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创出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成为自治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红旗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星火花葵总播面积由1997年的0.8万亩增加到3万亩,总产量由200万斤增加到1100万斤;产值由4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的份额由8%增加到40%。依靠品牌和品质,星火花葵每市斤高出其他花葵0.5元到1元,每年可为红旗乡每一个农业人口增加2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协会下设的加工流通分会,通过多种途径为星火花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知名的“傻子”、“恰恰”集团都将其列入首选原料。2001年由巴盟恒德商贸有限公司与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内蒙古恒德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可年收购籽实农产品1.88万吨,深加工1.6万吨,成为星火花葵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共发展会员1700多人,其中技术信息协会有500多名技术会员;种植业协会吸纳了全乡30%的农户为会员,加工流通协会有400名农民经纪人会员。星火花葵的种植面积已占全乡经济作物面积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一方面具有引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致富经验和技术服务直接向农民传播,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杭后旗头道桥镇苹果梨协会,在苹果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上,做到了“三个强化”和“四个统一”:即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会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操作、外出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与果农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强化品种结构调整,引入世纪梨、七月酥、水晶梨等近10个新品种;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如苹果梨套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技术。“四个统一”: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施农药、统一修剪整形、统一组织销售,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品质,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临河市新华镇蜜瓜协会根据市场要求,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按照梯次种植、均衡上市的种植模式、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组织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基本实现了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到目前,全镇蜜瓜种植面积5100亩,其中温室33亩,中棚84亩,小拱棚2538亩,平作2445亩,年创产值765万元。
(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巴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靠典型带动,杜绝了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每一个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都包含着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支持。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巴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辐射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方面从内部运行机制看,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利益关联程度不高;管理制度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尤其是领导层人员素质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合作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滞后;与合作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明晰,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服务与协调管理不力。上述这些因素,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及对策,予以妥善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都应站在能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扶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搞好人员培训、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扶持政策。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切实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方便;第二,对符合政策导向要求,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以鼓励其健康发展;第三,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及其加工品,应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可减免农业特产税,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农产品出口政策限制;第四,从农业贷款或财政支农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作为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周转金,提供财政和信贷扶持;第五,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其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应做出宣传计划,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经常推介典型,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宏观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1)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政府不干预限制,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无论那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在宏观上指导、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成员的利益和组织发展;(3)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通过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推开。同时,要注意总结面上工作经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4)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可以由农民经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
党的十提出,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华亭县通过大力实施以工哺农战略,积极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为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多样化发展态势。
1.1 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十一五”末,县上将核桃、草畜、药材、蔬菜确定为特色富民产业,启动实施了“一园三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大突破。目前,全县共注册登记专业合作社124个,其中:畜牧业类68个、林业类12个、种植业类30个、服务业类6个、其它类8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5家。
1.2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生产加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的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的合作方向转变,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合作模式。
1.3 辐射带动成效明显。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全县建成蔬菜、药材、肉牛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个,带动1.5万户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
2 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华亭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处在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发展势态良好,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2.1 土地流转还不够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经营,必须将规模化的土地供应作为前提,大部分的农民都抱着宁可抛荒也不可失地的想法,害怕失去地权,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其他人耕种。加之全县山大川小、山地多川地少,农户情况千差万别,成片流转较为困难,阻碍了规模化发展。
2.2 规模档次还有待提升。全县的经营主体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缺乏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省市级龙头企业。规范化运作的合作社太少、高水准的种养殖大户少、精深加工的能力还不强,多数还处于出售原材料或是生产初级农产品的阶段,产业链条难以向生产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拓展。
2.3 投入保障还亟需改进。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扩大,需要大量周转资金投入,但涉农贷款还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的平台,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日显突现。目前,农业保险还存在着法律缺位、财政补贴少、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保险不能完全满足经营主体发展的现实需要。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快土地流转,不断壮大发展规模。我们要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思路,加大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的步伐,规避土地所属权的纠纷,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等多种的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出务工;就业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由于中国经济外向度高、资源型工业比重大、中小企业数量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亏损加剧等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少企业出现了半停产、停产现象。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农民工群体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人失去原有工作,陷入暂时性失业状态。
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人数在78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在长三角地区,所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次调研共调查了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517人,分别从年龄、工资收入、学历、2008年9月以来是否失去原有工作、失业持续时间5个方面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基本情况、金融危机对徐州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就业策略。
一、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1.年龄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年龄分布情况如下:20岁以下占4.0%;20-30岁之间占46.6%;30-40岁之间占21.3%,40-50岁之间占26.6%,50岁以上占1.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尤其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力军,占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四成以上。
2.学历
根据调查数据,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如下:初中以下占11.1%;初中文化程度占62.2%;中专文化程度占4.9%;高中文化程度占15.9%;大专学历占5.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占总人数的62.2%。
3.工资收入
调查发现,徐州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月收入情况如下:0-590元为7.4%;590-800元为3.4%;800-1000元为9.5%;1000-1500元为25.8%;1500-2000元为27.1%;2000-3000元为20.6%;3000-5000元为4.4%;5000-10000元为1.3%;10000元以上为0.5%。以上数据显示,徐州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占总人数的80.3%。
4.2008年9月以来是否失去原有工作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有36.6%的个体失去原有工作。
5. 失去工作的持续时间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失去原有工作,但都在短期内重新找到了工作,至今未找到工作的人数仅仅占总人数的1.7%。
二、就业指导策略
1.加强就业信息指导
在本次调研中,大部分访谈对象的工作都是通过同乡介绍获得,政府的就业指导功能未见充分体现。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民工外出寻找工作的盲目性,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就业指导功能,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档案。作为劳动力流出地,对有意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建档是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明确详尽的个人档案,才能有效地在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之间建立良性匹配。建档过程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技术专长、就业时长、就业工种意向、薪酬意向、就业地意向等,为今后劳务输出的开展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建立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就业服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足,是引起人力资源浪费和暂时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在建立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的同时,还要主动收集劳动力接收地的就业信息。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本地区农民工主要积聚在长三角地区,可见这些地区是本地劳动力的主要需求源,所以政府应该主动和此地区的就业部门取得联系,以尽快争取到第一手的劳动力需求信息。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工学会使用政府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根据本次访谈的信息,大多数农民工根本就没有使用政府部门就业查询系统的意识,即使有少部分知道有此服务提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
(3)有效利用现代化沟通手段。无论是信息查询系统还是信息档案系统,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沟通手段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劳动力需求信息,信息更新速度快,普及面广。因此,这些手段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使政府就业指导职能发挥应有作用。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失业群体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个体占失业总人数的72.78%,高中教育程度的个体占失业总人数的13.61%,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个体仅占失业人数的13.61%。可见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在就业中是很重要的。所以,进行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本地劳动力的竞争力,是解决暂时性失业,避免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1)激发专业技能培训需求。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淡漠,本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虽然也意识到专业技能对失业的影响很大,但是并没有想到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专业培训的宣传工作,使农民了解参加培训的好处,激发农民工的培训意识。同时,还应该了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切实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2)建立多层次培训系统。针对农民工培训的特点,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农民工本人多方参与的多层次的农民培训投资体系。由于农民工对培训的主要担心是费用问题,所以在农民工培训中更多的需要政府的投入。政府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承担农民培训的师资和场地的投入,企业可以承担实习基地的投入,农民工承担培训过程中时间的投入。
(3)提升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效果。政府部门在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实际效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学历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以及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重视培训过程中的学历认证机制,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发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开展单项职业能力鉴定,免费发放相应的单向能力证书,并与资格证书衔接贯通,推动农民工培训上水平、上档次。实行农民工培训学位制度,提升农民工的学历水平,打造徐州地区农民工人力资源品牌。
3.扩大本地就业需求
金融危机虽然使农民工的就业受到了影响,但危机的背后也有机遇,正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政府审时度势,率先做出应对措施,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这个计划在促进国内消费的同时,就业情况也会有所改善,这对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渠道。据本次统计结果,徐州地区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制造、建筑、餐饮、服务、批发零售业占91.5%,而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很大部分都投在建筑业和服务业,使得许多论证成功而只欠资本投入未果的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巨大的资本投入必定需要巨大的人力投入,如水利工程、交通陆运工程、初级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项目,都需要众多的劳动力投入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化危机为良机,返乡农民工应积极投身于创业的洪流中。
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工自主创业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公众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应把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利手段,督促各级政府承担协助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职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做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工作。政府应该设置扶贫专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进行专门的设计、指导、服务和管理;最后,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和正处在创业初始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财政方面的绿色通道,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短创业周期,降低初创成本,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当前,可持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只有在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有效推进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应当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号召农民以及社会群众一起行动,解决问题,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者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需要发展农业,而不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为了发展农业而肆意的破坏生态环境,那就只能够获取短期的农业经济收益,而无法保证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样根本不符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当前很多的社会群众都拥有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及农业技术发展的落后,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偏远地区的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低,他们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面用农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也逐年加重。而在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下,农作物的种植、收益也会有所降低,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的发展农业经济,同时还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模式的单一
农业发展模式单一也是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收获都还是采取人为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很多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农民们将农产品收获之后并不会进行加工,发展模式就只是单一的种植、收获,很少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也不会对农产品的剩余物料进行合理的利用,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无科学技术的支撑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作为支撑,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为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同时,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也能够有效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农业经济发展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很多地区的农业种植还是采取的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产量受到限制,农业经济水平则很难提升。
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重视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不同的农业发展地区,应当结合其具体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够为了短时间内的发展而不顾环境的保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培养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自觉的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另外,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r业发展地区的生态环境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的环境治理措施,如污水的治理,建立垃圾中转站,鼓励当地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开投放,严禁随意乱投乱放;大小便严禁抛洒于湖泊中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单一是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采取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物料进行合理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省资源,同时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农业收益;其二,农业生产的方式,除了简单的种植、收获,农民也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进行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加工,保证农产品的多元化,由此获取农业收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科学技术,借鉴学习别国的经验,开发利用适用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并将其有效的利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做到科技生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水资源、农机、化肥、人均耕地和家庭国定资产等等。其中,所存在的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等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游负向影响。在现代化的今天,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提高,不仅仅是依靠增加经济投入,还要注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农业内涵式增长,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以下笔者利用随机前沿技术对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进行分析和研究。
1.指标的选择与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就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前沿技术能够测度个体要素的同时,还能够分析作用于个体效率的相关因素。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指标的选择,应当就当前我国农业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农业生产方式、农田灌溉、农业产出的情况、存在的不足等,进而制定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的农业生产投入指标、水资源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为全面的、合理的、有效的、规范的进行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分析创造条件。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更加准确的、有效的进行农业经济全要素分析。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是基于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来进行具体的构建。对于农业生产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是对农业生产方面的生产要素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利用函数的随机前言模型来构建,即为:由于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了解影响农业经济的各种因素,需要利用函数的随机前沿技术来构建技术无效率函数,即为:在此种情况下,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展开。
2.描述性统计利用上文中所确定的指标、农业经济相关的模型就可能影响农业经济的各个要素进行测度。再对所得的各个要素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处理,了解各个要素的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以及标准值,进而有效的进行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分析和研究。利用描述统计法所进行的农业经济全要素测度统计,能够保证所统计的数据是真实的、合理的、有效的,可以为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提供重要依据。
3.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的分析和研究要想实现农业发展,需要不断的推动农业经济的提升,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所进行的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分析和研究,能够确定影响农业经济的要素。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农业生产和不同地区差异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不高的原因。农业生产方面中的农业机械推广和使用效果不佳、化肥未能有效使用、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业经济的提高受到影响。地区之间的存在差异主要是我国一些地区农业技术水平较高、耕地面积较多、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等,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提高。但我国还有很多地区的在农业方面较为了落后,这使得我国农业整体水平不高,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有效措施
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不佳的情况,应当结合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的分析和研究,制定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以此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1.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在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合理、有效的应用科学技术来优化和创新农业生产,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是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为此,注重加强节约灌溉技术的推广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能够给农田予以足够的水分,还能够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促使水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优化农用地结构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不断的发展,注重优化农用地结构也是非常必要的。对我国农用地结构进行改良,可以降低我国旱地比例,改变部分牧草地性质的土地。这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