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的作用范文

基础护理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础护理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础护理的作用

篇1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211-01

1对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现阶段,从我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的护理安全事件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中职都未形成一套健全的护理安全课程,由此也就导致了在学习环节和教学体系的欠缺使学生对于护理安全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也没有一个很好地安全防范意识。相对于现阶段我国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目前所应用的教材主要是李晓松为主编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该教材属于一本很好地护理学教材,它集合了护理学导论、护理技术、职业防护以及安全护理等多项知识,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相关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安全护理以及职业防护等传统护理教材中所不具备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材中对于护理安全知识体系的严重不足。

1.2授课内容分析:对于现阶段中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从授课内容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护理教师也都是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而护理安全在教学中却很少涉及。而现行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授课内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缺陷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了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的相关教育,这对于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的职业安全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2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分析

现结合我国中职护理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对其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1],具体如下:

2.1学生相关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前期的学校教育以及后期的临床教学中,由于相关法律知识上的欠缺,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没有一个足够的重视;比如未能重视起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从而引发护患冲突等。

2.2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务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相关工作。对于个别情况,院方护士分配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就需要学生有一个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由于自身原因,盲目的执行医嘱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护理安全后果。

2.3专业技能的不熟练:由于技能的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的经常出错,已经成为产生护理安全事件的重要诱因。比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管中的空气排空的问题,在对病人进行发药环节又忘记核对患者信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给药现象的出现。

2.4责任意识的缺乏:学生没有一个很强的责任意识,遇事容易冲动。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其明显特点就是过于盲目急躁,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的出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2.5护患之间主动交流的缺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未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过程中,由于技术经验的不足,可能会出现穿刺多次未成功的情况,患者可能就会破口大骂,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3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护理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

3.1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现阶段,随着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防护问题[2];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的护理安全教育尤为必要,它不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更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2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护理安全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现阶段所出现的护理缺陷以及医疗纠纷等事件中,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淡薄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就显得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安全护理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护理事故的区别、护理差错、护士职业保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强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敲响了安全护理教育的警钟。

3.3促使学生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1)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事故发生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安全护理教学,使学生对于由于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有效的加强了其无菌操作的观念[3]。(2)护理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用药和护理措施等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都是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所应必备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三查七对”等安全护理知识,如在“输液”等操作的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在执行操作之前需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4结语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安全护理课程,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工作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可靠地帮助,也促使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对于护理专业的开展以及护理职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秋,孙毅恒.浅谈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安全教育[J].成功(教育),2013,24:275.

[2]李倩.浅谈中职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2:16-20.

篇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高度要求医疗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保证人们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群众还是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基础护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保障生命安全及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优化基础护理流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是当今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开始进行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工作,将患者的院感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病房中的住院患者大多数为危重急症、各种大手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并且还不能自理生活,必须卧床休养,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ICU中收治的50例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经过优化的基础护理,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ICU住院患者50例,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未优化的基础护理;除了护理方法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1.2 方法[2]

1.2.1 修订及完善基础护理流程

在临床护理中,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ICU病房的湿度与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前者控制在50%与60%之间,后者控制在24℃与26℃之间,保证患者的居住环境舒适。②针对医院ICU病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编排值班护士,一般来说,ICU基础护理中,参与人员应该要包括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护士、工勤人员,各1名,只要包括上述多位护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基础护理工作有效安全进行下去。③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患者适当的基础护理,首先为洗头与擦身,然后进行饮食与口腔护理,最后给予患者会阴护理,通过给予患者上述一系列护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这个步骤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一旦入科后,就要采取手把手、一对一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②在给予护理人员培训期间,新入科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带教护理人员必须从旁观看,避免不恰当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各科带头人每周均对新入科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基础护理及注意事项、急救护理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可以向新入科护理人员讲授护理经验[4],使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④要求新入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总结,至少要保证每周一小结,每月进行一大结,并且,要求在工作总结中强调操作错误事项;带教人员针对护理人员的突出成绩给予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操作失误,要给予他们相应的纠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

1.2.3 强化护理意识

①给予患者适当的目光接触与触摸,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安全感。与患者家属多加交流,增强患者家属的信任感。②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使患者感觉亲切,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③保证病房布置舒适安静,及适当的通风采暖,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④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现代护理观念指导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5]。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

表2 对比两组的院感发生率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从表1、2、3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院感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3

【关键词】 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24-01

基础护理指的是在各科临床护理当中最基础的护理,基础护理主要是根据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的护理实践技能以及基本的护理态度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观念[1]。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治疗康复,降低护理的风险和护患之间的纠纷,因此,为了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文章对基础护理中采用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作用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各科室的50名基础护理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19~32岁,平均年龄为(23.5±4.5)岁。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该院治疗并需要进行基础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100例患者当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为12~76岁,平均年龄为(38.5±5.5)岁。

1.2方法

1.2.1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设计

首先根据基础护理的要求和特点自制一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内容包括了眉栏、护理项目、执行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分级、护理方法、计划开始和停止的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表等。其中,眉栏内容包括了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入院日期等;基础护理的项目包括医嘱护理的级别、面部的清洁和梳头、会阴的护理、口腔的护理、足部的护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留置尿管的护理等基础性的护理[2]。

1.2.2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使用

设计好表格式的基础护理计划单之后,在这120例患者身上实施,实施的方法如下所示。

1.2.2.1护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对这选取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的50名护士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进行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这50名护士熟练的运用Barthel评分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了患者排便的控制、排尿的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洗澡等。总分为100分,在60分以上的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的为部分生活自理;不足40分的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帮助和照顾。进行ADL的评分时,护士先在医嘱护理栏中打“√”,然后在患者需要的护理项目栏中打“√”。

另一方面,进行Orem自理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对护士的Orem自理理论知识进行培训,采用完全代偿系统、部分代偿系统以及支持-教育系统这三种护理系统对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指导和评价,并对于这三种护理系统相对应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的技能进行培训。并将患者的ADL分级的补偿方式划分为完全、协助、帮助、照顾、支持、教育等[3]。

1.2.2.2基础护理表格计划单的填写

首先对这100例患在入院的第一天进行首次的ADL评分,并根据医嘱护理以及患者的ADL评分级别在护理计划单的相应栏目中打“√”,并让填写护士填好计划开始的时间,并签好负责人姓名。

其次在患者住院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的护理级别进行相对应的更改和调整,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随机ADL评分,统计ADL评分时以最后一次ADL评分和医嘱护理级别进行ADL评分,护理期间要随之进行相对应调整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的项目、护理的方法、执行的时间等。

最后将这些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采用分组保管的方式进行保管,然后由每天的责任护士或者是辅助护士根据护理计划单上的要求将基础护理项目落实到位。并由责任组长根据患者的护理计划单对本组患者的基础护理项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基础护理项目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最后由护士长进行抽查考核。

1.2.2.3评价方法

保持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后的床护比不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基础护理计划单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效果[4]。

1.3统计学分析

文章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并采用x2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统计学差异值用P表示,当P

2 结果

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的满意度为71%,护理效果为80%;实施基础护理计划单之后满意度为99.9%,护理效果为95.5%。因此,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之后,该院的基础护理满意度、护理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后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P

表1 基础护理计划单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前,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分别为71%和82%,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分别为99%和96%,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实施前后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

总的来说,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作用:一方面,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表能够显著的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表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护理理念,使得护理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增强了护理的指导性,有效的避免了基础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实施表格式基础护理计划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转变护士的护理观念,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包括卫生指导的能力、健康宣教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力等),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魏畅;舒军萍.影响我院基础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05(10):12-13

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中职;护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3-0073-02

1合作学习法的来源及内涵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其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并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

2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技能并重的课程,其内容涉及患者清洁、用药、饮食、排泄等日常生活护理的各个方面,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2.1学生基础薄弱

虽然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大部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如患者的清洁护理包括我们日常的口腔、头发等护理知识。但由于中职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大部分中职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学习方法、态度不正确,积极性不高。

2.2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不足

护理本意就有照顾、看护的意思,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和服务意识。中职生生理、心理年龄相对较小,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中成长,服务意识、交际能力薄弱,加之护理教学重专业知识轻人文教育,使得学生在临床上面对真实护理对象和护理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2.3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各层次医学院校不断尝试和探究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法仍较普遍。由于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当,表面上教师对原来的教学方法做了更改,但实质上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动力不足,只是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思考。

3合作学习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临床常见各种卧位”为例

3.1学生分组

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即各组组员学习能力必须兼有优、良、中、差,不能全是学习能力强或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层次的组队方式更有利于组员间的互助学习。每组可4~6人,也可6~8人,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以利于有效管理和分工合作为宜。每组还应挑选一名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推进及与教师的联系。笔者授课班级为56人,因此将学生8人一组,分为7个小组,并任命了小组长。

3.2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有效进行合作。因此,初次尝试合作学习法的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难易程度设定任务外,还应协助各组长根据组员学习能力分配任务。学习任务的分配应体现组员间的相互依赖性,并落实个体责任及任务要求,最好于授课前一周做好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临床常见各种卧位包括卧位的概念及9种不同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笔者将总任务安排如下:(1)掌握卧位的概念和要求:能说出卧位的定义,能区分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并举例说明。(2)掌握卧位的种类要求:能正确说出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能正确展示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3)思考讨论:为患者安置卧位时有哪些方法可增进患者的舒适度?要求:集思广益总结出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并在实操演示时体现出来;协助组长安排如下专业任务:每组8人,将能力强和能力较弱的组员两两搭配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卧位概念及两种卧位的学习,小组长所在的组负责3种卧位的学习。要求:组员两两合作,每个组员能掌握卧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每个组员能正确解说一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安置方法(小组长负责两种),并能和另一组员配合示范卧位的正确安置方法,在进行卧位安置演示时能举例说明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

3.3课堂授课

(1)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提问卧位的概念和性质,鼓励各小组抢答,教师总结并给抢答成功的学生计分。(2)学生组内讨论: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各种卧位的组内讨论汇总,检查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巡查,把握各组合作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引导。(3)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进行各种卧位的展示和讲解,台下学生对上台者的表现打分,学生每讲完一种卧位,教师就给予相应的点拨指正,并给上台演示的学生打分。(4)播放临床各种卧位教学视频,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重申本次课重、难点,点评各组学生表现,给予学生相应肯定,指出不足并督促改正。

4效果评价

4.1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从2010年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法,2012—2014年对所授课同年级两个班(每个班60人,共360人)分别开展合作学习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于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100.00%,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4.2理论考核结果(见表2)

表2是笔者在2012—2014年3年间所授课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显著。

5问题及建议

5.1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有别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法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监控者和指导者角色,学生不再是坐等接收知识,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在合作学习初始,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合作学习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各组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时引导和建议,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5.2任务设计精细化

合理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设计任务时,除考虑让学生明白“干什么”,还应让学生明白“怎么干”。每项任务之后列出相应的要求和成功标准,细化和精确每项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设定的标准应是学生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使整个学习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在激发学生探索欲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积极性。

5.3多样化测评手段的应用

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质量、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立足于小组成员整体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且组内成员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且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测评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分别从整体和个体、组内和组间给予学生评价。例如,可将试卷测验、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课堂发言表现等作为个体成员的评价内容,组员之间的配合互助、小组总任务完成情况、组内测试等作为小组整体的评价内容。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等多方面评价相结合方式,不仅可增强组间竞争意识,还可加强小组成员团队意识,使小组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5.4注重后期小组学习状况的总结讨论

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教师都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每次小组学习情况,给学生时间梳理每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哪些地方应继续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互相学习,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合作学习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VermetteP.Fourfatalflaws:avoidingthecommonmistakesofnoviceusersofcooperativelearning[J].TheHighSchoolJournal,1994(3):225-260.

篇5

1 护理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护理人员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所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起主导作用,医院是各种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护士在为病员护理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1]。

2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在预防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技术及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些措施说明护理质量的高低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2]。

3 医院感染与护理的相关因素

3.1 手的感染护士的双手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与患者有着频繁、直接的接触,手上残留的细菌或污染随之带到医疗器械或患者身上,造成交叉感染。

3.2 护理用具的污染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器具:有体温计、压脉带、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在病员之间反复使用,一旦受到病员微生物的污染,间接地把病源微生物传播给另一些病员或工作人员,可在短期内或同时造成浸袭感染[3]。

3.3 侵入性操作不当临床最常见的是留置导尿管而致的尿路感染;在国外占医院感染的42%,居于首位,在国内占医院感染的20.8%~31.7%。留置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同时也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是医院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

4 防范措施

4.1 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与护理操作相关的感染发生[4]。

4.2 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采取简单有效的机械性洗手,即用日用肥皂并流动水搓洗1 min左右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0%的乙醇中加入0.2%新洁尔灭。喷雾在手上,搓手可达到消毒作用,洗手原则是接触患者前,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泡手[5]。

4.3 加强护理用具的消毒要求病区做到体温计每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压脉带每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每周用l:500的84液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做到熏蒸消毒或用消毒液擦拭,能够高压灭菌的器械一律不准用消毒液浸泡。

4.4 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在接触尿管前后必须洗手,保持引流通畅,尿袋放置低于床面,并定时进行膀胱冲洗,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摄取水量为1500~2000m1,每小时尿量50m1。

4.5 凡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都必须进行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宣统一回收处置,不得私自处置,不得随处乱扔。

5 重视监测工作

随着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监测工作愈来愈受重视。我院指定专人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紫外线强度、手、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等,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6]。

6 配合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具体方法是由医生决定的,但护士作为执行者仍起着关键作用,掌握药理知识、药代动力学中该药半衰期,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7],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或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提供抗生素的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8]。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点,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互相作用,可出现药理或化学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9]。

7 医院感染的体会

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严峻问题,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不断克服抓医院感染管理投入多、费力大、时效少的片面认识[10]。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护理工作者要认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原则,切断引起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实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焦艳文,车瑛,杜黎明. 浅谈基础护理的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2) :2865.

[2] 赵术云. 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 河北医药, 2008, (04):568 .

[3] 刘晓玲. 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调查分析与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09):116-118 .

[4] 袁泉纯. 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 (17):175 .

[5] 朱月梅. 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0):91-92 .

[6] 赵术云. 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 河北医药, 2008, (04) :568.

[7] 康红青,马瑞. 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 (11):95-97.

[8] 王建军. 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现状的认识及思考[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 (10):3-6 .

篇6

【关键词】 急腹症误诊; 急症护理; 误诊护理

急腹症误诊是困扰医学治疗的主要误诊类型。由于急性腹痛的成因繁多,且多数疾病都伴有腹痛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极容易出现误诊现象。现阶段误诊主要出现在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死亡率为0.1%~4.3%。本文通过总结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56例急腹症误诊患者,对其误诊现象及急症护理方式做进一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244例急腹症患者,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44例急腹症患者中,出现误诊的例数为56例,占总比例的22.95%。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9~62岁,平均42.7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48 h内就诊。

1.2 诊断方法 结合本院设备条件,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急诊分析后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X线、B超、ECG、HCG及腹部CT等,有些患者还进行腹腔穿刺诊断等[1]。

1.3 误诊情况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被误诊12例,其中被误诊为胆石症感染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阑尾炎误诊23例,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右侧输尿管结石4例、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异位妊娠误诊7例,误诊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1例、盆腔炎1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胰腺炎误诊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5例、肠扭转3例;急性盆腔炎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阑尾炎5例。

1.4 急症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急腹症误诊的急症护理方式都采用常规疾病护理、亲情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疼痛护理等护理方式[2]。

1.5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对急症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本次研究中护理效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2 结果

56例急腹症误诊的患者治愈41例(73.2%),显效7例(12.5%),有效6例(10.7%),无效2例(3.6%)。患者对急症护理满意程44例(78.6%),一般10例(17.8%),不满意2例(3.6%)。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疾病信息采集不详是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首诊医生的主观判断是导致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72%的误诊都与医生的主观判断有关。另一方面,急性腹痛的成因很多,例如阑尾炎、妇科疾病、直肠溃疡等疾病都会产生急性腹痛,这也给医师诊断带来难度[3]。患者不配合检查也是导致出现误诊的原因。在本次研究中,3位异位妊娠患者因拒绝做尿妊娠试验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对[dylW.NET专业提供教学和医学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老年患者急腹症表现认识不足是老年患者检查中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同时,老年患者对病史诉说不清,不积极配合检查;敏感性差,腹痛不典型也会导致检查中出现误诊。在本组7例老年患者中,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和3例急性阑尾炎误诊均由上述原因引起[4]。止痛药物应用不当也会导致诊断出现错误[5]。部分临床医生对临床知识不熟悉,缺少足够的临床诊断经验;或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影响,急于使用止痛药物止痛,虽然暂时缓解患者疼痛,但掩盖了病情,导致误诊。在本次研究中,2例急性盆腔炎因使用止痛药,掩盖了病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3.2 急症护理在急腹症误诊治疗的方法与作用

3.2.1 亲情护理 亲情护理是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亲情护理中,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在亲情护理中,重点要发挥护士工作群体在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真情服务,逐渐消除患者对就医的抵触心理,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奠定基础[6]。

3.2.2 常规护理 老年群体与女性群体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人群。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抵抗能力不断下降,身体功能正在消退,误诊会对老年患者造成更为严重中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妇科疾病直接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女性患者对误诊有更强烈的抵抗心理[7]。

在急腹症误诊的急症护理中要做好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资料有更加真实、准确的认识。应做好检查工作,对于无法清晰表述自己生活情况的老年患者可从其伴侣、子女处了解信息;对于那些抵制检查的女性患者,要做好心理指导[8],并通过分析误诊的恶果缓解患者对常规检查的抵触心理。如果患者是育龄患者,可用尿HCG进行常规检查[9]。最后,不轻易使用止痛药物,在本文56例误诊患者中,由使用止痛药而导致误诊的例数为11例,占总比例的19.64%,因此要控制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强烈要求使用止痛药物的现象时,医护人员要耐心讲解止痛药物对诊断的危害,并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依靠意志战胜疼痛[10];若患者疼痛难忍,可将情况反映给主治医师,由主治医师安排止痛药物与剂量。

3.2.3 观察护理 值班人员对疾病发作的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基础。患者在医院的中出现的新症状和体征,说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尤其是患者出现与本病关联不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示疾病出现变化或出现误诊,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和观察[11]。

要注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要做好记录,为更正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少数护士缺乏职业修养,责任心不强,只单方面观察患者的临床现象,对患者疾病的变化熟视无睹,延误治疗时机。因此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做到多问、多察、多巡视、多记录。在观察中做到一察、二问、三查、四动脑、五及时[12]。一察表示要多观察患者临床现象,并将患者临床变化统计记录。在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及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仔细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颜色、排便现象等全身情况。 二问:问外伤史、月经史、病历史、腹泻呕吐史、感染史、出血史、接触史及发病前后的情况[13]。三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变化、尿量变化与其他各项化验检查。四动脑:对所有检测结果、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所有资料对患者病症进行简单分析。五及时:及时将患者临床变化报告医生,并做好治疗准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误诊情况下,不但要对本诊断准确与否进行的判断和鉴别,还应对病员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见能力[14]。

急症护理在处理急腹症误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做好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急症护理的满意度为96.4%,可见本院在急症护理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方式的统一,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平.急腹症228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报道,2012,3(11):119-123.

[2]仇武成.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2例教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4(10):62-67.

[3]张志标.急腹症误诊原因分析60例[J].中国社区医师临床分析(临床教训),2013,2(19):305-307.

[4]苏致华,杨世英.急腹症误诊21例原因分析[J].云南医药,2011,12(26):20-23.

[5]范新国.2例典型急腹症疾病误诊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误诊误治分析),2014,7(20):73-76.

[6]赵海梅.亲情服务在急症护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护理研究),2011,9(4):99-100.

[7]王岩芹,徐伟刚.急腹症误诊出现后急症护理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8(2):209-210.

[8]汪明灯,张振伟.内科急症腹痛诊断的临床思维误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2,28(7):68-69.

篇7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包涵了学习、思考、合作、应变等的技能。《基础护理学》是融合护理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我校自2010年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收效显著。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必要性

1.1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理论与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理论课堂注重知识讲授,在课堂上讲解操作流程,枯燥乏味;实训课上复习理论知识,重复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与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1.2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本着培养学生多方位能力的视角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其中讲授与操作的“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来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实训室为中心”的三大转变,较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2.1建设一体化教学基地

为了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一体化的护理实训基地,购置护理教学模型、操作物品、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仿真化护士站、模拟病房、ICU、CCU等,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先决条件,实现了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的对接。

2.2培养“双师型”教师

实施“以老带新,集体备课、预试讲”制度培养年轻教师的能力,“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育人的有力保证。为了培养既能讲理论又能演示技能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学校应不断的安排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学习,参加省级与国家级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讲授、实操演示、情境控制等多方面的能力。

2.3引入案例教学法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一些临床真实、典型、多样化的护理案例引入其中,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的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

2.4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综合性实训设计

模拟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主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学生利用它启发思维,结合相关的理论及操作进行综合性实训设计。设计实训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还是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应围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护理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及应变能力。其中主要运用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SP)引入等方式。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使学生了解护士职业、理解患者、增强了服务社会、救死扶伤的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情景教学法在情境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5参与式教学

更新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根据病例信息及相关的情境自主准备用物,自己动手完成操作,自己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在课程中起到指导、推动作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真正的做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转变。

2.6实施考试改革

改变传统理论考核的单一方式,将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按照“6:3:1”的模式进行转变(即学生总成绩=理论成绩60%+实训成绩30%+平时成绩10%),通过这种方式,检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体现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展示了学生平时的练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成效及意义

新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够用为原则,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和“6:3:1”的考试改革方案,同时也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6:3:1”的考试改革方案等,既方便了老师的管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大幅度下降。

3.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实践性非常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地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3.3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现在我们形成了一个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梯度教学团队,当然新的教学模式促使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假期去医院顶岗见习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临床经验,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是符合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8

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依靠的是群体的合力[1]。 临床护理工作是昼夜不停地为病人服务的,仅靠一个护士或几个护士的努力工作是远远达不到护理要求的,况且护理工作还要跟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比如医疗、医技部门等。护理人员如果能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挥协同效应,就能带来“1+1>2”的绩效。护理本科生是未来临床护理工作强有力的接班人,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我们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上引进了团队协作教学理念,现将培养方法总结如下。

一、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意识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整体效能[2]。但是很多同学认为护理工作是个人的工作,所以有必要端正思想。可通过现实的许多例子如著名的“木桶理论”、现阶段招聘员工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重要标准等等,在讲授理论课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团队协作精神。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临床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并角色扮演,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如急性中毒病人在抢救时,一人负责询问病史,并承担总指挥和总协调;一人负责连接心电监护;一人负责开放静脉通道,及时用药;一人负责插胃管和洗胃;一人负责记录并核对执行医嘱的正确性[3]。也可通过到医院见习,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护理工作的团队工作方式。

2.实验教学实施弹性管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组织团队,4~6人一组。为了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的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还有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主课老师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干预。操作练习时每组都按照给出的案例进行模拟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操作时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练习,实行弹性管理和自我管理。

3.成绩评定的具体办法

经过教学团队的讨论,决定学习成绩由四部分按比例组成: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态度成绩。理论成绩分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操作成绩分必考项目和抽考项目,必考项目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考,考试时以不同病例考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抽考项目的形式为:按照课堂练习的分组,每一团队抽考一名同学,这位同学的成绩也代表其他团队成员的成绩。为督促学生养成平时自主学习的习惯,抽考项目可采取阶段性考核。实验报告成绩:必须完成规定的一定量的实验报告,并符合要求。态度成绩包括行为规范、仪表仪容、学习态度、参加课外练习次数、护理行为是否符合护理伦理、实验器材使用管理情况、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思辨精神等。

二、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1.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专人教学,即由1名专职教师承担某个轮次的全部教学任务。这种方式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每个轮次的教学质量平衡发展;学生也易于对固定教师的惯用教学方法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在专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1人主要负责、多人参与的团队式教学模式[7]。根据教师资历,选配1名讲师资格以上的教师担任每一轮次的教学负责人,除具体参加授课外,主要负责课程的设计、见习的安排、考试的实施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为使教学和临床接轨,我们还聘请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师参与团队教学。根据各教师的教学和临床主攻方向及特长,选配高、中、初级职称教师各1~2人组成5~7人的教学组,每人承担1~2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共同完成某一轮次的教学任务。

2.集体备课注重标新立异

教师团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学理念,统一观点。一般于课前两周左右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集体备课并记录。教师可以标新立异,围绕本科教学的创新、护理知识的新观点、案例的讨论、实验指导方法等各抒己见。备课时可由主课老师先全程操作实验内容,然后教师团队就临床具体操作的不同点、操作新进展以及是否适合教学等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取舍,选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另外,对于需要进行操作考核的项目在统一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再统一考核要求[5]。集体备课的资源可共享,避免教师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集体指导操作练习

带教老师上实验课时应以身作则,除了应身着护士装进入实验室外,还应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纪律、技能、信念、情感、意志、习惯等职业护士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良好的表率作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护士形象应当是仪表庄重、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待人诚恳、亲切热情、文明礼貌、衣帽整洁,同时语言要通俗、有艺术性,让病人能够接受[6]。另外,带教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按照统一的操作要点进行指导,先指导每个组的组长结合案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连贯地做完整个操作,同一组其它同学在旁认真观摩;然后由组长指导同一组的其它成员操作,带教老师在旁监督。

三、团队协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还来源于不同教师的授课技巧和不同的授课风格。在对我校护理本科共79名学员的问卷调查中,76.5%的学员更愿意接受团队模式的教学方式。85.1%的学生认为引进团队模式教学后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上有提高,6.9%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提高。操作时同学之间配合的默契度、同学之间相处的融洽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精神也明显提高。况且我们将学习态度纳入考核指标后,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能促使学生重视课堂练习,并积极主动地练习,认真研究操作,激发了学习兴趣,改变了被动学习的状况,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需要,在护理实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和科学思辨精神。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阶段性的操作考核,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了10%,总体操作水平(尤其是在护理评估、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灵活应变这几个环节)明显提高了。

3.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实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信息时代教师要保持知识方面的绝对权威已不可能。因此教师本身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同时,还应是终身学习者。团队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在自身的专业方向上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自身专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过多轮次的相似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师易于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修正教学思路,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精品课堂、优质教学的培养和形成。团队式教学模式采用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梯度搭配,青年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学习,有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而高级教师又能从青年教师身上感悟到不断的创新精神和活力。由于教师团队有着同一个目标,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团队学习的成绩向整个组织普及[7]。

自引进团队协作理念后,学生只有努力提高全面素质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该方法切实可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理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基护教学质量[3],还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然而在探索中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如技能考核的进一步完善,实施和监督制度的落实,学习态度的评价较难把握等,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罗巧红.培养护理团队精神[J].现代医院,2006,12(12):115.

[2]赵美燕,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建设与维护[J].现代护理, 2007,9(27):252.

[3]方海飞,竺 静,胡晓斐,护理操作的综合模拟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8:96.

[4]黎雪梅,李继平,王国蓉,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9:533-534.

[5]刘翠侠.集体备课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7,11:82-83.

篇9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分析

基础护理技术主要包含了临床护理工作中4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和基本知识,其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加强护理学生的技能培训。“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做”为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我院为了培养护理人才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基础护理专科学生共120名,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0名,对照组60名,男20名,女40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1.5)岁;观察组60名,男22名,女38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18±1.4)岁;两组分别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对于该组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就是通常说的理实分离。

(2)观察组:该组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其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体化的实验室。此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练习时需准备和医院使用相同的一次性物品。第二,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起着重要的技术作用。第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提倡以“做”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注重以培养为目标,选择不同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情景模式,在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的任务。第四,教学评价。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时,理论考核为40分,技能考核为60分,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着重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技能考核是在学生完成一项实践操作考核后,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分组考核、老师抽查考核等。

(3)教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教学课程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试卷形式,成绩的总分为100分,技能考核采用分组形式,对其操作流程和实践结果进行评分,并取成绩的平均分。

本次观察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二、结果

在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对比中,对照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70.2±6.45和78.3±4.87;观察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5.36和89.6±3.6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调查问卷的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理实不离的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主动学习,优化了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专业成绩。在研究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对比中,观察组采用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有着高效仿真的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模拟病房和案例操作,将护理工作的过程演变成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投入到操作中去体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同意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篇10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初级保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4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特征,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促或呼吸困难。目前COPD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并且有逐年增加之势[1]。因发病率与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相关,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所以戒烟治疗就成为干预的优先之选。尽早戒烟可以改善预后并减轻症状,专业人员的建议可有效地改变吸烟习惯,且此类心理社会学干预如果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则结果更佳。研究显示,COPD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三方面的生活质量都有影响。如身体锻炼、呼吸、咳嗽技巧,放松以及骨盆肌力训练已被证实可提高患者活动耐受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对轻中度COPD患者,活动增加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呼吸功能。可见,如果能帮助患者监测并计划他们的日常活动,可提高体力,减少呼吸困难并极大地提高其生活质量。初级护理保健系统的功能是筛查、诊断、治疗并对效果进行评估,以延缓COPD恶化,达到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体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的目的。该系统也同时提供戒烟方案。在COPD临床护理指南中,患者教育是一重要方面。传统的治疗模式中,COPD患者只能从医师处得到必要的检查和疾病恶化时的处理方案。然而,因就诊时间有限,医师对患者病情变化的了解程度也受限。提供的建议往往局限药物方面。而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与治疗方案、健康教育及定期体检密切相关,其中,专业护理人员的作用尤其关键。但是目前尚无这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除初级健康保健护理外,系统化的自我护理教育方案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戒烟率以及对COPD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0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所有疑似COPD患者110例。研究期限为10个月,以每位患者就诊之日起算。纳入标准:测定使用支扩药后的肺活量,采用GOLD标准确诊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的COPD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失智症及酒精或滥用患者。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不在排除之列。110例就诊者中,62例确诊为COPD。向患者提供关于本研究的书面资料,确保其充分理解,并告知其可在研究的任何阶段自由退出后,52例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以性别和COPD的严重程度配对,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女26例,平均年龄68岁;男26例,平均年龄6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7岁,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两组间合并症如肿瘤、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发生率相似。两组性别和COPD的严重程度分布情况见表1。

1.2 方法步骤

研究期间,安排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赴呼吸科门诊就诊2次,接受常规治疗,第1次由护士行肺活量检查,第2次由医师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就诊后填写相关问卷,两次就诊间隔3~5个月。间隔期内,实验组的患者还需另外来门诊接受两次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每次1 h,由同一名COPD专业护理护士负责培训并回答所有的咨询。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教育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为重点,使其掌握应对个性化需求及疾病变化的能力。教育采用启发性的谈话来进行,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理解能力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少许差异。但均包括以下方面:①讲解呼吸道的解剖与生理,以及COPD的影响。②测试肺活量,向患者阐释结果及影响。③优化药物治疗策略及吸入技术,向患者解释用药的原因、方式及时机。④指导咳嗽技巧以延缓感染及病情恶化。⑤按阶段变化模型指导患者戒烟,基于开放式问题来诱导患者思考他们的吸烟习惯并鼓励他们戒除。⑥指导患者如何应对COPD急性恶化。⑦在运动前后,分别测试血氧饱和度。⑧评价并指导安静及运动时的呼吸及放松技巧。运动期间及其后动态监测氧饱和度,令患者体验呼吸技巧对氧饱和度的影响。⑨关于日常活动及锻炼身体的谈话。⑩对于极重度COPD患者,强化饮食及营养补充方面的指导。■ 心理社会学方面的咨询支持。■ 感染预防咨询。■ 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如何根据病情变化调节用药,并使之明了就诊时机。

1.3 评判标准

采用两套问卷进行数据采集,一为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另一套是笔者自编的问卷。SGRQ是评估呼吸系统症状对患者整体健康、日常生活及主观舒适度影响的工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症状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以5分制来评估;第二部分包括呼吸困难对运动能力、社会功能及心理的影响,患者只需回答“是或否“。报告分四部分:症状、呼吸困难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呼吸困难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每部分均按一定的权重计0~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差。第二套问卷包括患者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经历、对COPD的认知度、以及吸烟习惯。患者对COPD知识的掌握用一个问题来测定:“你认为你对COPD 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答案从“充分掌握”到“毫无了解”,分级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自觉症状(自觉咳嗽、咳痰、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日常活动(如自理、清除积雪及身体锻炼)、心理社会以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P = 0.033、P = 0.019、P = 0.005)。

2.2 两组吸烟患者比较

实验组中有16例吸烟者,其中6例(37.5%)在研究期间戒烟。对照组中的14例吸烟者无一例停止吸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

2.3 两组对COPD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COPD知识的掌握度有提高,对照组患者无明显进步。见表3。

3 讨论

常规治疗不能有效地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戒烟率。为了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系统的自我护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2]。本研究同样印证了对CO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戒烟率。另有研究显示,患者对护士咨询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医师[3]。患者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也能提高他们的满意度[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COPD患者势必增多,初级健康保健系统的作用也会进一步提高。为使患者改变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探寻最有效的早期筛查、治疗及护理措施,并培养更多精通COPD护理及患者教育的护士来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执行中来。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可显著地改善其生活质量、吸烟习惯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实验组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减轻、体力及心理社会健康程度明显提高。实验组16例吸烟者中6例成功戒烟,而对照组无一例戒烟。实验组患者采用药物和科学的咳嗽及呼吸技术来应对气短、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的能力,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至为关键。很多研究均提示只有50%的患者在病情恶化时会咨询医师。可见,提高患者对病情变化的认知非常重要,可使其及时就医,接受必要的治疗。笔者认为,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归功于系统化、个性化治疗方案基础上的自我护理教育[2,5]。先前的研究证明在教育干预后[6],患者吸入技术、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提高,疾病恶化率下降。另一项研究中,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合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教育,可降低COPD患者再住院率、急诊、病假次数和夜间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患者与护士间建立的信任。慢性病患者缺乏治疗依从性众所周知。而健康护理护士尊重患者的选择,并与之坦诚沟通,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疾病管理能力。本研究显示对于吸烟患者,肺活量测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向患者讲解吸烟对肺组织的损伤后,再结合肺活量下降这一指标,吸烟者会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感觉气短的原因,并强化其戒烟的动机。实验组中约1/3的吸烟患者停止吸烟即为明证,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患者并对患者关切及时的回应[7]。正如本研究所示,接受系统的自我护理教育的患者应对疾病能力增强,生活质量也大大地提高了[8]。不足之处是参加本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习惯无明显差异,然而拒绝参加本研究的10例患者(脱落组)中吸烟者占30%,60%的患者为中度COPD,参与者中仅36.5%的患者为中度COPD。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那些已经戒烟的患者很可能已经掌握了控制疾病进展的知识,而中度COPD患者因症状较轻,参与研究的动力不足。另一项可能造成结果偏倚的因素有,患者的美化结果以及对照组患者带有的失望情绪。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随访期仅10个月,未来多中心、更长期限的随访结果是否与此相似,尚属未知。

[参考文献]

[1] Gulsvik A. The global burden and impact of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Monaldi Arch Chest Dis,2001,56:261-264.

[2]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39.

[3] Venning P,Durie A,Roland M,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cost effectivenes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 practitioners in primary care [J]. Br Med J,2000,320:1048-1053.

[4] Wiggington Cecil D,Killeen I. Control,compliance,and satisfaction in the family practice encounter [J]. Clin Res Methods,1997,29:653-657.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1):8-17.

[6] 葛福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 31(20):145-147.

[7] 黄素玲,曾淑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113.

篇11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措施

一、引言

由于微机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运作过程不同于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对造成微机保护装置所发生的故障也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分析及在处理方面的特点时,主要在于要掌握其规律性,进行快速有效的对故障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由于继电保护的原因而引发相关的设备或电网事故的可能性,要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运行。微机保护与常规保护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经常会发生一些简单的事故是很容易被排除的,但是对于少数的故障仅凭自己掌握的经验是难以进行排除的,对其应该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解决。

二、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障碍中的作用

(一)保证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

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二)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三、容易引发的故障

从电压互感器方面来说,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PT二次回路时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出现在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根据相关的运行经验来说,PT二次电压回路的异常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在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其主要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在有关变电站接地网方面相关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由接线工艺所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之间产生了电压,该电压是由各相接触电阻和电压不平衡程度来决定的。而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的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的变化,从而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误动或拒动。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产生了异常;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处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其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了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进行短接,有的则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从而大大的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比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把绝缘体进行破坏从而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从而使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也发生过。PT二次失压;PT二次失压可以说是在困扰使用电压保护中的最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所引起的。

四、处理的相关措施

(一)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他地方查故障。

(二)参照法

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其整定值相差甚远,此时不可轻易判断此继电器特性不好,或马上去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三)短接法

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四)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五)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此时故障消除。然后逐个恢复,直至故障出现,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

篇12

关键词 社区护理 饮食误吸 紧急措施

误吸的原因及后果

常见的误吸原因:①鼻饲过程中发生呕吐,呕吐物被吸入气管;②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牙齿缺损、咀嚼功能低下、喉管闭锁不全、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易发生误吸;③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及食道术后,造成喉返神经患者,因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除了显性误吸外,常常发生不显性误吸。饮食过程中的误吸物多为食物,也可为假牙,小儿也可为玩具。

误吸可引起完全性气道梗阻或不完全性气道梗阻。完全性气道梗阻时会出现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心跳停止,从而引起全身循环停止,造成各组织器官乏氧及功能障碍。不完全性气道梗阻后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紧急救护措施

立即中止饮食及鼻饲,判断食物是否误入气管,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进食。

呼唤帮助:当发生误吸时,护士应保证连续观察病人状况。在抢救的同时呼唤其他医师或家属给予帮助,以便在短时间内备齐抢救的用品和药物。

患者意识情况:患者在饮食中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时,应立即晃患者双肩,呼唤其名字,给予身体一定刺激,观察其反应。如无肢体运动或语言应答,即为意识障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呼吸状态及行人工呼吸:当患者出现呼吸次数增加、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时,揭示机体处于低血氧状态,应给予吸氧。呼吸停止时,立即使用便携式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过程中注意观察胸廓的起伏,如吹气时未见胸廓抬起,说明呼吸道梗塞,应将喉部展开,用钳子将异物钳出。也可用背部叩打法、侧胸下部压迫法将异物排出。

循环状态:当患者发生误吸后,应立即触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说明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为随时掌握循环系统的变化,应连接心电监护仪进行心脏监护。

:取侧卧位,避免对于胸部的压迫;头后仰,托起下颌,以防舌后坠及口腔内的潴留物、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

清除口内食物及胃内容物吸引:口内有食物时,用纱布或手帕包绕手指将异物取出,不能取出时应用吸引器吸出,以防发生再误吸。有假牙者应将假牙取出,以防引起口腔损伤。

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和体温的变化,呼吸增快、脉搏增快、血压升高是机体对低氧血症的反应,应给予吸氧。体温升高为感染肺炎的征象,可采取调节室温、盖被等调节环境温度,或在腋窝、腹股沟处冷敷等物理方式帮助降低体温。

饮食误吸的预防

易患因素:掌握老人生活习惯,评价有无咀嚼及吞咽功能障碍、假牙是否合适及口腔的卫生状态,判断其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可能性。

饮食环境管理:老人进食应在安定的情况下进行,精力集中,进餐时不要与人谈话,以免精力分散而误吸。对高龄患者及吞咽困难者,除了认真听其表述之外,应注意观察其饮食经过,注意其表情、面色、态度和行动的变化,同时在居室中备好氧气、吸引器等,以便抢救时用。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情况调配适合的饮食,可减少误吸的发生。高龄患者及心功能不全等限制水分摄入的患者,易造成误吸,因此应与患者家属共同商量,制成适合其口味而又易于吞咽的饮食。

饮食:老人进食应采取舒适、无疲劳的坐姿,卧床患者应抬高床头45°以利于咽下运动,减少误吸机会[1]。餐后进行口腔护理,以防口腔内存留异物而导致误吸。

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不良的患者,早期进行吞咽训练,提高咽反射的灵活性[2]。

当患者病情平稳时,尽可能使之饮水或牛奶,以通畅食管。护士应及时对家人进行家庭防止误吸基本护理技能培训,使家人正确协助老人进食。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故易患病,而且易合并感染[3],所以,社区护士要利用各种时间,开展多种方式的健康宣教,让社区老人尽快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积极配合预防,形成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玉香,孙淑芳.老年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预防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9.

篇13

【关键词】 异氟醚 预处理 体外循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心钠素 心肌钙蛋白

0引言

近年通过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氧自由基、心肌酶谱、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心肌细胞线粒体KATP通道等多方实验研究证实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可达到与缺血预处理同等的保护效应[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幼犬异氟醚预处理,观察对比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循环情况以及心肌钙蛋白Ⅰ(cTnI),内皮素(ET),心钠素(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了解吸入麻醉药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健康杂种犬(医院动物房提供)20只,体质量

1.2方法所有犬术前肌注吗啡0.1 mg/kg和东莨菪硷0.006 mg/kg,以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10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麻醉诱导插管. 预处理组于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开始之间,持续吸入1~1.5 MAC异氟醚10 min并洗脱10 min,其后以咪唑安定0.1 mg/kg/h静脉泵入并间断辅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照组(Ⅱ组)不行异氟醚预处理, 直接以咪唑安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采用德国StckertⅡ型人工心肺机进行非搏动灌注,膜式氧合器(Medtronic)进行血液氧合,预充液为乳酸钠林格氏液和菲克血浓. CPB中灌注流量为1.8~2.6 L/(min·m2),血细胞比容(Hct)控制在22%~30%,鼻咽温28~32℃,静脉氧饱和度>65%,平均动脉压(MAP) 6~11 kPa. 给予抑肽酶834 μkat/kg,其中,半量加入预充液内,另半量于CPB后静脉滴入. 体内肝素化剂量为41.7 μkat/kg,预充液内加入肝素50 μkat/mL,术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维持>480 s,CPB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

分别于麻醉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15 min(T2),120 min(T3),24 h(T4)等4个时间点取血样, 分别按实验要求保存, 用放免方法检测CGRP,ET,AN P,cTnI. 以上试剂盒由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实测值由以下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值=实测值×(转流前HCT/测定时HCT).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幼犬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

2结果

2.1两组犬大体情况Ⅰ组与Ⅱ组(对照组)的CPB时间分别为(38±5) min和(37±3) min (P>0.05);Ⅰ组与Ⅱ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3) min和(21±4) min (P>0.05). Ⅰ组自动复跳率(90%)高于Ⅱ组(60%)(P

两组犬不同时间血清CGRP,ET,ANP变化主动脉开放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两组犬24 h之内都有增高(P

表1两组犬血清CGRP,ET,AN P,cTn I比较(略)

aP

3讨论

CGRP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是体内作用最强的舒血管活性肽,且舒血管作用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是一种内源性的心肌的保护性细胞因子;ET是迄今所知体内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生物活性多肽,是机体在缺血缺氧时产生分泌的一种致伤因子,CGRP可对抗ET引起的损伤[5]. 心肌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刺激心血管系统包含CGRP的神经纤维释放大量的CGRP,与受体结合,强烈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开放,改善心肌血供,同时还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通道减少氧自由基产生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6-9 ]. 本研究结果中, 24 h之内两组CGRP都明显高于转流前,这主要为机体自身保护性反应;再灌注后15 min,预处理组CGRP相对对照组较高.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① 异氟醚预处理诱导内源性保护性细胞因子CGRP产生释放; ② 异氟醚预处理减轻心肌及其小血管损伤,改善心肌微循环,使主动脉开放后, CGRP立即迅速释放入血循环,增强心肌保护作用. 而ET的变化,考虑是预处理减少了氧自由基对内皮细胞和肺的损伤,相对减少其产生并增加它的摄取所造成.

cTnI是心肌细胞特有的细胞收缩器结构蛋白,其功能为参与心肌收缩的Ca2+激活调节过程,当心肌细胞受损时极易从心肌细胞中弥散出来,血浆中cTnI增高是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10]. ANP是具有强大利钠、利尿及扩张血管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心脏手术时血浆ANP增高是对机体有利的反应[11-12]. 从本实验结果来看,经异氟醚预处理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相对较轻,ANP分泌较多,促进了机体自身保护机制的发挥,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组犬再灌注后心肌都受到明显损伤,但预处理组再灌注早期释放较多CGRP,ANP,减少血清ET,cTnI的产量,说明异氟醚预处理仍表现出部分的心肌保护作用,对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有有益的作用,值得临床进行较多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Kehl F, Jahn G, Mraovic B, et al. Is Isofluraneinduced preconditioning dose related?[J]. Anesthesiology, 2002,96:675-680.

[2] Müllenheim J, Ebel D. Isoflurane p reconditioning myocardium against infarction via release of free radicals[J]. Anesthesiology, 2002,96:934-940.

[3] Awad WI, Shattock MJ, Chamber DJ.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immature myocardium[J]. Circulation,1998,98:206-213.

[4] Cope DK, Impatato WK, Cohen MV, et al. Volatile anesthetics protect the ischem ic rabbit myocardium from infarction[J]. Anesthesiology, 1997,86:699-709.

[5] Peng CF, Li YJ, Deng HW, 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schemic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duced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njury by endothelin1 in the iso lated perfused ratheart[J]. Life Sci, 1996,59:1507-1514.

[6] Ezra D, Laurindo FR, Go ldstein DS, et al.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a potent modulator of coronary flow[J]. Eur J Pharmacol,1987,137:101-105.

[7] Bell D, Schluler KD, Zhou XJ, et al. Hypertroph ic effects of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 and amylene on adult mammalian ventricle cardiomyocytes[J]. J Mol Cell Cardiol, 1995,27:2433-2443.

[8] 李红梅,裴建明,朱妙章,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其原理[J]. 心功能杂志,1995,7(1):13-16.

[9] 裴建明,李红梅,牛国保,等. 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16(4):262-264.

[10] Adams JE, Bodor GS, Darila VG, et al. Cardiac troponin I: A marker with high specificity for cardiac injury[J]. Circulation, 1993,88:101-106.

篇14

[关键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A2A受体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3-0416-03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n th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skin flap

LIN Huang,DONG Yo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nzhen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is widely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art, kidney, a further study is don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on of the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on the skin flap.MethodsThenewzlend rabbits are divided into 3 group.A group is provided with ischemia postconiditoning; B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2A inhibitor SCH58261 plus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C group is provided with direct ischemia with microvascular clamp.The study includes neutrophil cell infiltration,content of MPO and the survival of skin flap.ConclusionThe rabbits all survived .No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B and C group about neutrophil count and content of MPO(P>0.005).No difference was found about the skin flap survival. But about the above three parameters,A group wa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ce between B and C group.Conclusion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 can protect the skin flap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ole of the A2A receptor.

Key words:skin flap;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2A receptor

自2003年Zhao 等提出缺血后处理( ischemiapostconditioning) 的概念以来,缺血后处理提高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已在全身的多个器官通过动物和临床的证据证实[1-3]。但是缺血后处理对皮瓣作用尚未经证实,进行相关研究探究缺血后处理对皮瓣的保护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的建立: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kg。腹腔内注射异戊巴比妥钠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实验台上,腹部备皮,制备左侧腹股沟皮瓣约4cm×8cm,保留腹壁浅血管备用。

1.2 实验方法与分组:模型建立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C组,直接应用微血管夹阻断腹壁浅血管持续缺血6h后,恢复正常血供;实验组持续缺血恢复灌注后即给予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处理(10s缺血+10s再灌注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持续2min)。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个亚组:A组为给予缺血后处理;B组为再灌注前5min给予腹壁浅静脉给予A2A阻滞剂 SCH58261 10mg缺血后处理。各组处理后实验步骤与对照组相同;每组8只。实验期间,烤灯保温,无明显血管痉挛现象。

1.3 标本收集与检测:每组兔子恢复血流4h后, 取2只处死,切取皮瓣组织(1~2g)标本用4% 甲醛固定,HE 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分析,200倍视野下计数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每组计数2张切片,每片计数10个视野。将皮瓣按重量体积比例制备成组织匀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具体步骤操作,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60nm处检测各管OD 值,运用公式(测定管OD 值-对照管OD值/11.3×取样量)计算MPO活性数值。其余6 只动物于术后第7 天判断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大体观察:手术中和手术后1周内所有的新西兰大白兔均存活。皮瓣恢复血流灌注24h内, C组皮瓣远端大部分组织迅速肿胀淤紫,指压毛细血管无反应,以后皮瓣两边逐渐变黑。术后6~7天坏死界限清晰。A实验组皮瓣两侧边缘部分出现肿胀,色泽偏暗,指压毛细血管回流稍迟缓,最终仅两侧边缘部分皮瓣组织坏死。B、C组变化程度相近。

2.2 组织学观察:皮瓣恢复血供4 h后,大体观察各组无明显差异。光镜下见B、C组HE染色变浅,胞核肿胀淡染,炎性细胞浸润真皮;A组染色均一,结构尚完整,胞核呈梭形,炎性细胞浸润少。

2.3 皮瓣浸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皮瓣组织MPO含量:B、C组相比较,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MPO含量也未见统计学差别(P>0.05)。但是A与B、C相比较,两两之间都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

2.4 皮瓣成活面积:实验组A和B 与C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图3)。

3讨论

3.1 如何预防和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缺血后处理通过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再灌注过程而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应用于再灌注早期的新的机械性干预措施,具有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的特点,而且其在临床上应用简单、方便、可行, 易为外科医生所接受。虽然缺血后处理在心,肝和肾中作用已被广泛证实[4-7]。但是对皮瓣保护作用仍然尚未证实。

3.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再灌注损伤本质是炎症反应,是内源性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等引起的级联式炎症反应。通过信号分子的逐级转导,炎症反应瀑布型放大,引起再灌注损伤的迅速加重直至衰竭。在再灌注损伤初期中断炎症反应的发生成为保护组织的关键。缺血后处理对组织保护作用机制目前被广泛研究,其中涉及到机制有:①抑制细胞凋亡学说。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 即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沈诚发现缺血后处理的心肌细胞能耐受缺血缺氧的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8];②自由基清除:万芳发现后适应能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匀浆中SOD,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 glutath ione,GSH)含量,加快清除组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9];③改善微循环:缺血后适应后血流灌注量增加, 细动静脉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和白细胞滚动、贴壁程度减轻[10]。

3.3 我们的研究着重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瓣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且研究A2A受体在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机制中作用。A2A受体活化被认为是机体内一种最有力的内源性抗炎信号,它大量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上皮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A2A受体活化能够抑制免疫应答过程早期和末期反应,包括抗原提呈、共刺激、免疫细胞转运及增殖、致炎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毒性反应,腺苷A2A 受体抗炎轴能被用作治疗缺血性和炎症性组织损伤的内源性手段[11-12]。

3.4 我们测定了各组皮瓣组织中MPO 的含量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中性粒细胞黏附和浸润是皮瓣缺血后炎症反应的核心。MPO 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可作为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利用其可使过氧化氢还原的能力分析该酶的活力,既可定量测定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又可定量反映炎性损伤的程度。

A组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和MPO含量明显高于B和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也增加。显示缺血后处理对腹股沟皮瓣有效,而且这种保护皮瓣作用可被A2A受体阻滞剂阻断,显示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和A2A受体有关。A2A受体作用可能和其抗炎作用有关。但是具体保护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Zhao ZQ,Corvera JS,Halkos ME,et al.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Am J Physiology Heart Circ Physiology,2003,285(2):H5792-H588.

[2]高 鹏,熊利泽,聂 煌,等.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4):285-287.

[3]Zhao H,Sapolsky RM,Steinberg GK.Interrupting reperfusion as a stroke therapy: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reduces in farct size after focal ischemia in rats[J]. J CerebBloodFlowMetab,2 006,26 (9) :1114-1121.

[4]Murry CE,Jenn in RB, Reimer KA. 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 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J].Circulation,1986,74(5):1124-1136.

[5]Kin H,Zhao ZQ,Sun HY,et al. Postconditioning attenuates myocard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by inhibiting events in the early minutes of reperfusion[J].Cardiovasc Res,2004,62(1):74-85.

[6]Chen GL,Wang HM,Liu GH,et al.Postconditioning animal modeling of acute kidney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s[J].J Fourth Mil Med Univ,2007,28(9):812-814.

[7]Sun K, Liu ZS, Sun Q. Role of mitochondria in cell apoptosis during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J].World J Gastroentero,2004,10 (13):1934-1938.

[8]沈诚,范士志,陈建明,等.缺血后处理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1):2358-2359.

[9]方芳,王婉灵,余术宜,等. 后适应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4):476-479.

[10]姚树桐,刘秀华,汤旭明,等. 缺血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软脑膜微循环[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3):451-455.

[11]Fredholm BB,Arslan G,Halldner L,et al.Adenos ine receptor signa ling in vitro and in vivo[J].Drug Dev Res,2001,(52):27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