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素养教育范文

安全素养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素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安全素养教育

篇1

1焊接专业开设安全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焊工在焊接时要与电、可燃及易爆气体、压力容器等接触,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烟尘、电弧光的辐射、焊接热源的高温、高频磁场、噪声和射线等,有时还要在高处、水下、容器设备内部等特殊环境中作业。为此我国明确规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是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焊工属特种作业人员。如果焊工不熟悉有关劳动保护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可能引起触电、火灾、爆炸、金属飞溅烫伤等工伤事故及焊工尘肺病、中毒、电光性眼炎、皮肤病等职业病的产生。这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焊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传统的焊接专业课程内容往往过多注重焊接工艺与技能操作技术,对于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仅停留在绪论课及各技能操作中简单提及的一点安全技术内容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教学过程相对分散不集中。通过对焊接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涵比较模糊,对职业病知识比较欠缺,对急救常识掌握不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了解不透彻,对可能造成的伤害也知道的不多,这说明在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焊接专业安全素养课程建设思路

为确保焊接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开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经过多次研讨,首先将安全素养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并用一定的课时保障,同时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构建。

2.1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

2.1.1师资建设。职业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师资是关键。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结对子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向一体化教师模式转变。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技能操作资质认证,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强化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目前我校已有两名焊工高级技师,两名焊工技师,这为顺利实施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2.1.2教材建设。目前,我校主要选用员工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用书《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学生用书《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及《焊工技能训练》三本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专业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及题库建设,并借助于我们组织学生拍摄的“安全双述”(岗位描述及手指口述)视频综合进行安全素养教育授课。

2.1.3课时。为了保证教育的效果,我们已将焊接专业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开设专业素养课程,每周2课时,一学年至少保证30课时。一年级以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

2.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掌握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应具备的劳动卫生知识及防护措施,并具备一定的事故急救常识。使学生树立主动安全意识,掌握专业安全知识,具备安全操作技能。

2.3优化设置教学内容。根据焊接专业岗位特点,设置安全素养教学内容如下:焊接与切割劳动卫生与防护;焊接与切割安全用电、焊接与切割防火防爆、各种焊接与切割方法安全操作技术(焊条焊与电弧切割、气体保护焊、气焊与气割、特殊焊接与切割作业)、各种事故安全急救常识及典型焊接与切割事故案例与事故原因分析等。在合理设置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完成了相应内容教学大纲的编制。

2.4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现场实习为辅,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焊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该专业对应的职业病以及职业伤害的特点,我们以课堂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光盘模拟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通过案例再现、情景启发、视频解说等模式让学生领会“懂安全是前提,会安全是基础,能安全是关键,不出事是本事”的安全理念内涵,体会“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观转变的意义。实习教学不放松。现场教学是解读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结合校实习车间焊接作业环境、焊接设备及焊工劳动防护及焊接作业体会开展针对性教学,更容易充实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直观效果。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去各单位工厂见习,熟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使学生及早预见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利于调动学生主人翁参与感意识,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氛围中让安全知识深植于学生身心中。丰富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是开展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主题班会或主题实践活动宣讲相关知识,并聘请了一些企业焊工师傅现身说教。同时借助于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安全知识,定期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急救演练等活动,通过开展融教育与趣味性一体的多项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安全知识的兴趣。

2.5完善评价机制。专业素养教育既是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教育,也是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应体现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在实训场所和工作岗位应用,为此我们采用了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理论考核以机考理论知识为主,分值占40%;实习考核以操作表现为主,由实习单位(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评价,分值占60%。另外,严格毕业证发放制度,树立安全上岗证和技能证同等重要的观念,只有考取安全上岗证才能获得毕业。

篇2

Abstract: Providing the young talent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bou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maintain the network stability is the main ai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ipline. To help all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ology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quality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university.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iplin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this major.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main little time in class for students to present the latest cas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each other.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ubject, it combines the experiments with appraisal system and onlines examination, increase summer class practice to enhance bo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信息安全;普及;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popularize;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innovative consciousness;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2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信网络广泛覆盖,网络化的消费生活和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旋律。随之而来的不仅有生活的丰富和工作的便捷,还有更为高水平的网络攻击和信息诈骗,对人民的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

另外,2013年6月斯诺登事件和“棱镜”计划的曝出,也让我们更深刻的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在国家层面的影响。由此看出,网络安全面临威胁日益严重和风险逐步扩大;强度高,规模大,组织严密的国家级网络威胁已经逐渐明显。信息安全学科的设立,不仅在于维护广大公民的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也与保卫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已经作为国家安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2月27日的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中,深刻阐述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使国家网络空间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培养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网络安全人才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安全学科教育过程当中采取理论实践与素质培养并行方法,使学生兼备高水平的网安全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信息安全素养,至关重要。

1 学科特点

信息安全学科作为一门涵盖网络,通信,电子商务,法律等的交叉学科,涉及行业及领域较为广泛,综合性强,具有以下特点:①课程涵盖丰富冗杂,涉及高等数学,代数与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等,除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外,信息安全学科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法律底线和是非观念。②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时间短。课本上的原理和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细节,但当前面临的问题及需求的技术和相关原理短时间难以呈现在课堂上。③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仅仅通过试卷上面的分数来现。

针对以上特点本文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课程改革。(图1)

2 学科教学改革

2.1 信息安全素质教育的普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开篇之语就点名了创办大学,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发展科技,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培养能够为能够肩负社会责任德才兼备的青年力量。信息安全学科旨在培养兼备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和维护网络稳定安全责任感的人才,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加深其对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普及信息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作为一个拥有6.88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购物、订票、学习,求职、同城交易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安全问题素质教育却存在严重缺失: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通常靠自觉,而信息诈骗靠标语提示还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威胁的链接常常因好奇被点开等,各种人们面临的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基本靠个人的安全意识,很难识别,一旦爆发,即使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进行溯源或防御,损失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在本科教学中普及信息安全常识,把信息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进行推广,全面提高国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防范各种网络威胁最基本的措施。

2.1.1 在高校普及信息安全素质教育

对于全体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应从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开始。网络安全是动态的,开放的,相互之间关联性强;在信息飞速流通,通信网络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将信息安全素质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普及和推广,不仅要让全体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更要教会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分辨各种信息,使“徐玉玉”等大学生被骗身亡的悲剧不再重演;从而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安全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对网络技术从“会用”变为“用好”。

2.1.2 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增加相关法律和心理学教育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应对安全挑战时需要与不法分子斗志斗勇。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一些心理学和法律相关知识,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而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要不断强化,不能一蹴而就,要将它渗透到每节课中。对每一个相关知识点有实例引入,并进行相关心理学和法律知识延伸,让学生全面了解每一个问题,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课堂留余,给学生展示交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思考是真正学习开始,只有学生开始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听众,被动的复制和记忆,缺乏思考。教学中,在课堂留出十分钟时间,布置相关课题,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展示交流,促进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针对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展示和报告的课题可有以下选择:①对于目前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做出总结和分析;②以小组模式进行选择实际网络威胁案列进行介绍;③分两个大的组“攻击方”和“防御方”,进行攻防模拟。

这种课堂互动性较好,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并对相关知识做出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会,使学生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2.3 设置有自动评价机制的实验模拟系统

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实验课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众多,机房空间较大,不易管理。学生有问题时老师分身乏术,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得到解决。而学生遇到的问题大多相似,但由于座位分散,很难统一进行讲解。

为了使学生最大范围的得到解答,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参考一些大型考试,如“信息安全大赛”设置带有自动评价机制的实验模拟系统,对个别难点进行讲解,在同学多次错误,无法进行的时自动提示。②可简单在线统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在得到老师准许的情况下,让率先正确完成同学辅导有困难的同学。

这种实验课方式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解答,同时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4 无纸化考试

线上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可方便快速获取所需专业技能和所学知识,且上机练习及考试能够自动记录学习中的错误,辅助学生不断提高。

就信息安全学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来说,学生的专业水平,需要用上机实践检验所应用理论正确,算法精准,程序无误才算真正到位。在平时练习和期末考试采取无纸化的形式考核,可以同时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5 增加寒暑假实践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虽然有实验课辅助,但像毕业设计一样综合性强,能够系统深入体现专业技能的设计较少,不能真正锻炼学生实际处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业精于勤荒于嬉,寒暑假漫长的假期,如果疏于练习,很可能将之前的知识遗忘,新学期在学习上衔接困难。增加寒暑期实践课题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状态,结合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寒暑假实践课题可以有以下选择:①对信息安全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前景和当前前沿热点。②选择历年毕业设计进行学习和分析,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③结合兴趣点和信息安全学科特点做出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创新点。

3 结束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把素质培养和传授知识同时进行,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同时具有良好信息安全素养的专业人才。在优化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上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为我们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过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网站,2015-12.

[2]朱薇.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3]黄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会与案例[D].中国传媒大学.

[4]李丹.“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5(34):208-209.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具有指引、传递信息和安全防护的功能,对行车起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需要结合路段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段,探索新的管理和保护方法,特别是要借鉴其他路段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道路畅通。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方面的不足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时,必须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和道路所在位置的具体环境、气候、人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但是,中国的技术在设计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相关软件支持,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细节考虑得不全面。还有政府喜欢面子工程,在进行设计时,过于追求美观,反而忽略了安全因素,设计时人为的因素影响很大。而且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内高速公路设计的侧重点是事故发生时,把对高速公路的损坏降到最低。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刚性、半刚性的护栏设计,事故发生后,高速公路的损坏程度不大,但是驾驶员却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国内截然不同,他们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事故发生时侧重于保护驾驶员的生命。

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

1、交通标志标牌

高速公路常见的标志标牌有:警告标志、指路标志及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其要求主要包括:(1)内容要准确、及时和完整,以满足司机在驾驶情况下从看到标志、做出判断,到采取行动所需的反应时间和前置距离;不然,可能会诱发事故,如出口标志缺失,司机犹豫时易被追尾。(2)设置要简洁明了,沿线主要城市、县城或服务区的距离,可以多次预告提醒,地名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从上而下排列。(3)板面安装要与道路中线垂直或顺时针前倾一定角度,以尽量减少眩光对司机的影响。在标志标牌的养护工作中,要加强日常的检查。

2、对防撞护栏的养护与维修

波形梁护栏是我国高速公路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护栏,这种护栏主要是对土基、立柱以及横梁的变形加以利用来对能量进行吸收,通过这一能量强迫出现失控现象的车辆对方向进行改变,直到该车辆恢复正常的行驶情况。这种防护栏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止,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车辆和乘客,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波形护栏的损坏是高速公路上常见问题,也是高速公路最常进行的设施维修项目,通常是由于车祸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在同一地方出现二次事故,波形护栏的及时修复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24小时内抢修完善波形护栏的要求是必然的,故有一支24小时待命进行抢修任务的施工队伍必不可少。当然,常备波形护栏原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注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包括原材料的厚度、镀锌;立柱基础的大小尺寸及强度要符合要求。

3、标志及标线

交通标志的控制性参数是底板材料、光度性能、色度性能、逆反射系数、发光强度系数以及防腐处理,核心在于构件质量,但在施工时,只要保证其稳定性即可。在标志施工时,最核心的是要控制好标志的里程位置和净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放样,保证里程位置的准确性;其次,要严格控制标志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几何尺寸,确保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在受风力等作用时能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安装,否则会影响标志的净高。

交通标线的控制性参数是反光性能和附着性,其作用在于渠化交通,引导车流分道行驶。标线的施工过程对其质量影响最大,标线涂划时必须按照线形要求和规定几何尺寸,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涂划,否则,就无法保证耐久性,发挥不了作用。

4、防眩设施

道路交通中央的分割带要依照要求设置防眩设施,依据遮光相关原理设置遮光角及设施的指标,减少夜间行车因前照灯影响产生眩光。防眩设施根据高速路的不同有防眩板、防眩网和植物带的不同形式,绿色植物带是最常见的形式,植物带的设置要注意直径高度等,遮光角要进过严密计算,按照规范设置,树高一般在1.70m左右能够满足各种车型包括大型汽车需要的防眩要求。

坡度和车照灯的射程是防眩设施设计高度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及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最大化减少眩光的干扰。防眩设施的高度要按照直线和纵坡的实际要求分别设计,因其高度与道路纵断面的高程相适宜。直线与纵坡的防眩高度因其自身各自不同的特点,达到防眩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直线较为容易,而纵坡路段由于坡度使得在设计防眩高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防眩高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坡度和下坡车照距离,即使不算陡的路段也不能够不予设计,小坡度往往也能够对眩晕造成重大的影响,因其车辆安全问题,也直接会对防眩设计造成影响。针对纵坡相关防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坡度的实际情况,切实设计适宜有效的防眩高度。另外,防眩设施需要定期养护,在日常检查中要注意其是否完好,包括歪倒、变形和缺失等情况,针对防眩板的情况做好相应措施;针对植物带的养护要进行修剪、施肥除虫等工作。

5、隔离栅

公路沿边的外缘要设置隔离栅,通常是外缘1m处进行设置,注意路界用地不能随意侵占,防止非法占用。采用隔离栅具有隔离保证交通行车顺畅的功能,阻止外来牲畜或是行人横穿公路造成交通隐患。隔离栅的制作材质从施工角度和经济方面考虑,根据防护的不同一般采用刺钢丝网和金属网相结合的形式,根据不同地段选用不同的织网。隔离栅设置好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因隔离栅具有沿线布局的特点较为容易遭到破坏,针对沿线隔离栅的特点要注意边坡草的长势,通常茂密的边坡草对隔离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受损程度会小一些。此外,路边若有行人出没则隔离栅可能出现松动脱落或者歪倒等现象,此时要及时进行仔细检查,针对损坏的情况作出加固、修补或者更换的相应措施。

三、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的质量控制

1、建议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

完善的制度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基础,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管理工作上的实效性。比如:要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台账和巡查制度,指定巡查频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单位需要每天都对设施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查,特殊天气要加大巡查力度,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工序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虽然原材料质量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按规范工序安装,安全设施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发挥不了作用。如波形梁护栏的安装,施工工序分为四个步骤(放样、钻孔打桩、护栏板安装和护栏线形调整),如果跳过放样工序直接进行钻孔工序,易导致桩位不准,稳定性不足,护栏的防撞性能就会下降。

3、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该项目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此外,养护与维修单位还要加强与高速公路收费、路政、交警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同时并举,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设施的完整性,给高速公路交通提供最安全的行车环境。重点要加大对偷盗交通安全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高速公路设施的完整;加强夜间巡查频率,确保高速公路反光交通设施的完好。

4、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控制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场施工安装的控制性因素,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高低决定着施工工序的规范与否。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的审核把关,资质不合格者或者能力不过关者不得上岗。在把好资质和能力关口的同时,要抓好对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引导,常敲警示之钟,常讲贪欲之害,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录像、组织参观见学等形式,教导专业技术人员认清肩负的责任,认清岗位职责对自身的要求,从而使他们认真自觉地履行工作程序,践行岗位职责。

结束语

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在对交通环境进行美化的同时,还能对各种景观进行协调,起到活跃行驶人员视觉的作用,给司乘人员提供最舒适、安全和快捷的服务。所以,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1网络素养教育的内涵

网络素养教育,是指针对网民提供技能培养的教育活动。“网络素养”主要是指网络信息搜集、分析、利用和加工能力,以及网络自我保护和信息安全能力等[2]。“网络素养”是从“媒体素养”概念延伸出来的,所谓“媒体素养”,也叫做“媒介素养”,主要是指用户在浏览互联网、电视、书报杂志信息时的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利用新闻媒体信息指导自身理性消费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一般是指强化媒体素养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媒体素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既与传统新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又与计算机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可以说,它是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事物。新加坡官方给出了“媒体素养”的标准定义。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是本国最高新闻媒体管理的政府机构,其对“媒体素养”的定义如下:“媒体素养”是指用户正确利用和接受媒体信息的能力;如果读者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他就能够从繁杂的媒体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不管他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能够保证其不被媒体信息误导[3]。换言之,如果用户的网络素养很低,不能正确判断新闻媒体信息的真伪,就十分有可能被各种不实信息误导和伤害。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素养相对较低的青少年,很容易被网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如、图片、网游等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荒废学业和事业,给个人成长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新加坡开始高度关注网民综合素质,逐渐将注意力从“媒体素养教育”转移到“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上来。“网络素养”英文名称有几种说法,例如“Cyberliteracy”、“Internetliteracy”、“Networkliteracy”等。从当前新加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情况来看,其比较关注“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和“网络安全”(Cybersafety)方面的内容,注重提高网民健康、安全使用网络的综合技能。其中,“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是新加坡政府最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例如,新加坡就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专门成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uncilontheImpactofNewMediaonSociety),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社会新媒体发展动态,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2008年,该委员会向新加坡政府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对“Cyberwellness”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是新加坡独创的一个名词,是指能够为网民带来积极正面效果的健康网络氛围。它包含判断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自我防护网络虚假信息侵蚀的能力、维护网络健康的意识,以及利用网络信息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的能力[4]。新加坡提出的“Cyberwellness”拓展了“网络健康”的定义范围,它不仅包含网络健康方面的内容,还涉及网络安全内容。新加坡提出的“Cyberwellness”是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对网络健康和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标准。

2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

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国家图书馆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贡献。

2.1在全国率先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推出全新的国民素质教育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加坡就开始制定和实施网络素养教育计划。1999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成立了教育培训公司“TheOneLearningPlace”(简称NOLP),NOLP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促进作用。NOLP推出的教育项目大多通过委托专业教育机构来完成。在几年之内该机构就发展了数百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从事不同的职业,包括企业人士、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专家等。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技能,为青少年提供网络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学会如何甄别网络信息,鼓励他们与负面信息进行斗争,净化网络空间环境[5]。NOLP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例如老年人网络素养拓展项目(OutreachProgrammes);1999年,发起成立了PAGi网站,主要为父母与子女交流提供沟通平台;2000年,组织编写了网络安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项名为“安全之旅”的网络培训项目,主要为父母提供网络知识培训;同年,还针对社区网络教育,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安全学习指导。

2.2与其他图书馆密切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网络素养教育

除了开展上述活动以外,NOLP还同其他图书馆、社会团体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教育合作,通过举办各种丰富的网络培训活动和培训班,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的网络素养教育机会。目前,NOLP与多家著名社会团体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印度华人自强独立团体(theSingaporeIndianDevelopmentAssociation)、马来西亚华人学习共进团体(MENDAKI)、新加坡平民发展团体(thePeople'sAssociation)、新加坡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团体(TouchYouthServices)、社会综合救援组织(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等等[6]。NOLP通过与其他图书馆、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展多层次合作,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网络素养培训,实现了提高国民网络素质的目的。

2.3重视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交流和学习引进国外最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本国网络素养教育水平

可以说,新加坡最初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就是受到国外公益组织的影响和帮助,通过开展战略合作,有效提高了本国网络素养教育水平。例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美国著名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网络天使”(CyberAngels)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了“网络妈妈和爸爸”(CyberMums&Dads)管理组织,通过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安全教育。又比如,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在线因特网研究会”(TheOnlineInternetInstitute)合作,为新加坡公民提供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此外,NOLP还是“互联网内容评估协会”(theInternetContentRatingAssociation)成员,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显著提高了组织工作效率。2001年,NOLP与本国“国家因特网咨询委员会”(TheNationalInternetAdvisoryCommittee)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了第一届网络安全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安全冲浪2011”(SafeSurfing2001),与会成员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7]。“安全冲浪2011”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新加坡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国际水平,也意味着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开始走向政府主导模式。同时,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也完成了角色转变,从开拓者向推进者、主导者过渡和发展。

3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伙伴

通过回顾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政府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合作伙伴,二者紧密协作,共同致力于网络素养教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国家图书馆与新加坡政府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从前者所开展的各项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政府几乎每次都充当了活动背后的支持者,为活动提供人、财、物等资源保障。换言之,高效、廉洁的新加坡政府,在促进和支持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这也是国家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之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学院(TheNLBAcademy)是负责网络素养教育具体工作的主要部门,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在新加坡也是首屈一指。这些年来,在该学院的努力推进下,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快速提升。1992年,NLB正式宣告成立,该部门主要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老弱病残和弱势群体,例如青少年、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等。1998年,NLB被新加坡政府授予“公共服务奖章”,这是新加坡国内最高的勋衔。2001年,NLB新成立了一个网络素养教育服务中心,并针对全国青少年推出了一项名为“接触网络健康”(TouchCyberWellness)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青少年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该部门如今已是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推动机构之一。自成立以来,NLB已在全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为各类社会人群提供了80万人次的培训教育服务,有效增强了国民网络素质。NLB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主要是因为有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换言之,NLB开展的许多网络素养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浏览NLB网站,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其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项目资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1年,NLB推出了一个名叫“CRUSH”的计划,该计划主要为提升中小学生网页使用技巧,该项目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人力和财力保障。2004年,NLB与新加坡新闻管理局携手合作,组织编写了一套网络素质教育教材,为其他培训教育机构提供了教材保障和指导。2005年,NLB经新加坡新闻管理局授权,为政府公务员人员提供网络技能培训,覆盖全国80%的公务人员。2006年,NLB与新加坡青年协会合作,针对父母和广大教师编写了一套网络在线应用培训教材(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2008年,NLB在新加坡社会发展改革局的支持下,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一套《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该套丛书被新加坡中小学校作为素质拓展教材,纳入到全日制教学范围当中。2011年,新加坡新闻发展管理局和NLB组织发起了“网络健全运动”(CyberWellnessCampaign),覆盖了20%的新加坡公民,大大提高了国民网络综合素质[8]。由于NLB在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就,2011年其被新加坡政府授予“2011年新加坡青年奖”(TheSingaproeYouthAward2011),该奖项是新加坡社会公益领域的最高荣誉。除此之外,新加坡其他图书馆在开展和从事网络素养教育公益活动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慷慨支持和资助。国家图书馆作为新加坡政府战略合作伙伴,利用政府强大的资源保障,将网络素养教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4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无冕导师”

一直以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秉承坚持为民众服务的公益精神,勇于承担起国民网络素养教育的重任,当之无愧地成为该领域的“无冕导师”,为提升国民网络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无冕导师”称号,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师资培训”,国家图书馆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教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素养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网络素养教育水平;二是组织编写了多个专业网络素养教育教材,通过向社会免费提供,大大提高了网络素养教育普及范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还在网络上开展了多个网络素养教育师资培训活动。例如,2003~2005年期间,NLB在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了多次网络素养教育培训,为全国2000名教师提供了培训服务,帮助教师们学会从青少年角度来预防和化解网络使用危机。2005年,NLB受新加坡政府委托,对国内5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了深度教育培训,大大增强了这些机构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教育实力。截止到2006年6月底,NLB共为两百多名社会教育者提供了网络素养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教育水平[9]。除此之外,NLB还对社会志愿者开展了大量培训活动,2001~2005年期间,NLB共为600多名青年志愿者提供了相关培训,这些志愿者学成之后又向其他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和咨询,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做出了突出贡献[10]。培训师资之外,国家图书馆还负责培训教材的编写和优化工作。NLB建立了网络素养教育在线教育网站,为网民免费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下载,例如:(1)教学教材,包括《父母网络安全知识教材》、《新加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手册》、《互联网时代技术应用与规范》等;(2)教育项目,例如学校教育项目、社会实践项目、青少年强化培训项目、残障人士提升项目等,每个项目都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计划;(3)网站还免费提供一些互动学习活动,供学习者借鉴和学习[11]。上述网络素养教育资料和资源,有部分被新加坡政府确定为中小学全日制教材或者辅助资料。从中可见,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无冕导师”。虽然没有学校教育资格,但是其却承担了许多学校的工作职责和义务。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安全素养 大安全观 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环境复杂性和学生主体多样性,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新挑战。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平安校园的根本途径。

高校学生安全素养指高校学生具有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及生活健康和学业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安全的意识、知识、心理、技能、行为和身体素质等。

一.大学生安全素养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淮南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随机抽样,共发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9.20%,符合科学调查基本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安全素养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不强。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表面性的现实危害,但对潜在危险认识不够,难识破精心设计的陷阱,甚至有学生明知事情危险,还存侥幸心理贸然行事。调查显示39.8%曾因疏于防范导致财物被盗或被骗;45.5%经常到流动摊贩处购买食物;22.6%曾选择搭乘黑车出行;25.5%不知道校园“110”。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略强高年级;女生略强男生。

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知行分离”问题,表现和行动不一。只有将内在安全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树立内在安全感,才能真正培养出自身的安全素养,才能在关键时候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安全知识匮乏,教育成效欠佳。安全常识调查显示26.7%不了解火灾环境下逃生自救、防护常识;30.8%不知不同物质起火应采用哪种灭火方法;42%不了解非法传销模式。法律知识调查显示18.5%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4.5%不了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甚至对劳动法,合同法这些与其相关法律都不清楚。

调查显示86.7%的大学生(非法学院)对法律知识获取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全素养教育没纳入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教材,专业安全师资力量短缺,仅靠课程灌输和安全知识讲座,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安全素质要求。

3.安全技能缺失,自救能力不够。安全技能认为是由“应知”的内容形成“应会”的能力,且必须经过实际操练。调查显示51.6%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65.8%不能正确掌握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例);88.6%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在危急时刻,欠缺系统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有效自救或实施救援。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素养途径与措施

1.建设安全素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能力。安全素养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高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应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应学分与课时,明确安全课程内容,将安全内容融入到相应学科。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设网络安全知识。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稳定的安全教师队伍,开展连续性、阶段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选用规范实用性强的教材,增加经费投入,增设实际操作演练和警示模型参观环节,对学生加强系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实效路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渲染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约束、引导师生行为,并内化为规范,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物质、精神建设,是提升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环节。

1)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整改的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2)物质建设,完善教学、生活、实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备,如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等。

3)精神建设,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法律常识,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和安全理念;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搭建家校网络通讯平台,建立教育联动机制,通过学校与家长双向引导,合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日常请假“家长核实制”、学业预警“家长互助制”、思想动态“家长知情制”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已是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学习生活等设施和机构的开放型的“小社会”。学校依托政府,如利用社会公共传媒资,通过与大学生安全主题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电影电视在公共传播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安全教育宣传,扩大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力,形成社会舆论效应,使安全教育植入公民心中,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篇6

[关键词]实验素养;安全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6.24.28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由此可见,实验是人类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职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了“STS”教育理念,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泛职业化”倾向。[1]根据调查统计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技能上有专业性及实用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认真负责、敬业诚信、团结合作、适应能力、遵纪守法、开拓诚信等素养。[2]然而这些素养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学校的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因此,在逐渐重视高职教育,提升实训教学比重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日益注重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高职院校方可培养出符合“客户”(即企业)需求的“产品”(即人才),不至于失去客户、失去市场、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3]

我院是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基础化学作为环境监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学习者占我院人数总数的41.4%(以2015级学生为例:总数3532人,其中1463人开设基础化学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院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做法,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1 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

“素养”概念原意指“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展为“人必须具备的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最低水平”。[4]而对于“实验素养”,鲜有人给予定义和发展。范志鹏2004年指出,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实验室这个特殊公共环境下的学养,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应有一定的思想行为准则。[5]随后,他又指出化学实验素养是化学实验活动中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及其表现,并将其内涵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含实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格、安全、纪律与环保4个维度。[6]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基础化学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来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发展与沉淀,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素养主要包括安全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现将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如下。

2 安全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因此保障实验室以及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是高职院校正常开展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安全也关系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事实证明,自2009年以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如2009年7月浙江大学女博士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009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厌氧培养箱爆炸事件、2012年2月南京大学甲醛泄漏事件等。以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给予我们深刻教训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由于使用人数之多、使用频率之大,如何保障实验室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健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监察激励机制之外,还应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及环保意识。

2.1 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

我院每年在大一新生刚步入校园后,即以基础化学课程学习者为对象强制要求报名,其他大一新生自愿报名参加由实训中心举办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具体包括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化学类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及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三项活动。我院实践证明,“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不仅从整体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还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促进我院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即开始培养其实验室安全素养,为日后安全学习、安全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日常实训教学

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安全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而应该是一项持续积累的工作。因此,除去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外,我院在日常教学和实训过程中都会注重对学生安全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我院尤其注重在基础化学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第一次实训课程中即对全班进行分组,并且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固定的工位号,实训课结束后,教师在检查卫生和清点玻璃仪器时即可对应相应的同学,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仪器的实验习惯;实训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需分类回收等。

2.3 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

根据日本和我国香港高职院校的经验表明,环境保护与实训室安全工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显得尤其重要。我院是以“环境保护”命名及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所有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尤其注重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其培养方法和途径不局限于相关专业上的课程开设、社团活动以及教师理论课堂上的言传身教,还延伸至基础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von Laue M.)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然而,环境保护教育,所培养的环保意识将根深于学生的头脑中,其环保习惯也将伴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安全,还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 科学素养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能力四方面组成。一方面,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核心体现;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发现,正规科学教育是提高科学素养最基本的渠道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如何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两方面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拓宽学生视野,传授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如何运用化学的眼光去思考身边的事物,进而可以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解读常规性的热点问题,如能源开发、新型材料、环境污染、温室效应、PM2.5(可入肺颗粒)的检测与控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探索精神。据调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规则意识不够强,例如自觉学习实验规则的动力不足以及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自律观念淡薄。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教师采取强硬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例如,不是“必须遵守”“一定”等命令式的语气,而是应该给学生解释实验室为什么制定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这些制度会造成哪些后果,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自愿遵守规则,还能积极带动其他同学加入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行列。

3.2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

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首先,化学知识是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其次,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在分光光度计测定高锰酸钾浓度――标准曲线法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用坐标纸绘图、Excel以及计算器(卡西欧fx-82ES型号以及卡西欧fx-82MS型号)三种方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及其a值、b值和r值。最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参加教师的科研教改课题、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我院分析测试中心(第三方检测公司)兼职、重金属实验室兼职或者以实验助理的身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工作,以上都是通过直接和实验室接触,通过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或者是实验准备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 文化素养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因此,在培养学生安全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课外书籍的阅读

美国化学会主编的《社会中的化学》和《环境中的化学》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和生活》(章福平主编)、《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徐培珍主编)都可作为课外书籍推荐给有兴趣的学生,帮助其提高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学院图书馆也应同时配备各种图书、期刊、电子书籍等资料,以便供学生课余时间自由学习。

4.2 化学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对专业及课外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要逐步培养其运用能力。如,节约使用化学试剂、试剂分类回收、节约用电、减少或杜绝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垃圾自觉进行分类、旧衣服进行回收等。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4.3 相关选修课的学习

除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我院还开设了多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如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生活中的经济学、功夫茶艺与鉴赏、动物哲理电影赏析等。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结 论

根据I/N(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观点,实验技能等属于智力因素,而实验素养属于非智力因素。研究证明在现代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要求,也是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趋势,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实验素养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深层次发展问题。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从安全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学院历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学生职业素养较高,企业满意度达80%以上;除此之外,在国内外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中,我院取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天煌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大赛中,我院勇夺团体一等奖第一名;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等。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有待于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继续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伟群,柯中炉.高职院校开设化学与社会公选课――基于去“泛职业化视角”[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55-159.

[2]何理瑞.在工程实训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214-216.

[3]江艳华,贾梦姗.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J].职教论坛,2014(32):27-30.

[4]方丽梅,刘根旺.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34-135,141.

篇7

【摘要】为了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必须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所有的教育教学中。本文结合自己实训教学的实际,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数控实训教学 职业素养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职业学校必须肩负起培养教育职业人才的重任,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己任,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所有的教育教学中。现结合我们实践教学环节谈谈我是如何在数控实训教学环节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

数控实训教学是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数控加工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了数控加工的一般加工操作步骤后安排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数控实训教学也是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接受的加工操作训练课程,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厂的工作纪律和实际生产规章制度,真实的再现企业一线生产过程,而不是仅仅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教学要求的操作技术,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教育和培养。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首先是强化实训安全教育环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任何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学生只有知道了什么是规范的操作,才能避免犯错,避免出现违章操作。在机械加工实训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中职学生对机械加工操作的危险性又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实训安全教育环节是整个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做好实训前的安全教育。老师应该将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逐条进行讲解,并结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犯的一些违章操作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熟记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从而在实训过程中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

其次是强化实训教学课堂纪律管理环节,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中职学生纪律意识、服从意识较差,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差。在实训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范围较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控能力不足,学生随意走动、相互嬉戏、打闹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大。实训设备间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间隔距离,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时,只能一次关注一台设备,往往存在一定的监控盲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工量具较多,学生经常将工量具用于玩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强化实训课堂纪律管理,不允许学生窜组,不允许学生做与实训项目无关的事。

第三是强化学生实训零件考核评价环节,增强学生质量意识。学生操作技能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过程,一般规律是: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老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学生再反复练习并自我总结,提升操作技能及解决加工问题能力。学生在加工零件时最初是只管把形状加工出来,不管尺寸差多少,认为尺寸差一点点不是事儿。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强化尺寸、公差,尺寸在公差范围内才算合格产品,超差一丝也是废品。一个零件经过反复练习加工,直到加工出精度更高的产品。学生由最初的不耐烦到后面的自愿加工,他们对产品的质量意识提高了,这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我们的产品只有两种:合格品和废品,通过对学生的反复训练,培养了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篇8

关键词:计算机;通识教育;信息素养

1 计算机通识教育内涵

通识教育也常被称为“博雅教育”,与专业化教育相比,通识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大学生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计算机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通过计算机知识技术的传授及训练,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进行的专业辅助教育[1]。计算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实施过程当中更应注重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生本专业知识相结合,注重计算机专业知识与非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2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在当今信息社会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而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则离不开计算机通识教育。

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有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调研[2-4],结合当地高校实际情况和学者们的调研情况,总结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如下:

⑴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但是综合信息素养水平较低。以我校实际情况为例,我校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还存在很多不足,表现为:①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应用,但是缺乏高级应用能力,并且缺乏将这些软件应用于自身专业当中的意识和行动力。②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但是缺乏缺乏检索意识、系统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技术。

⑵大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薄弱。以我校实际情况为例,我校在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具有针对性地开设一节内容――计算机信息安全。主要介绍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信息安全法规、信息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但实际应用能力欠缺。比如不注重预防计算机病毒,U盘经常携带病毒,导致机房机器中毒,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者。不注重信息法规和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论坛中垃圾信息、大面积复制在网络中检索到的论文等。

3 基于计算机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⑴注重计算机通识课程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要想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大学生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关的信息技术。以我校实际情况为例,我校开设的计算机通识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旨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与其专业紧密结合,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应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主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比如在讲到Excel软件应用时,针对经济类的学生制作案例《购房贷款试算表》,其中应用到财务函数中的PMT函数来计算每月的还款金额。

⑵改革计算机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课和实践课程,仅仅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深化知识目标,现在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更应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深化。二是要通过大量趣味性案例和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比如在讲到PPT的动画效果设置时,可引入有趣案例进行讲解。首先观看PPT大赛的优秀作品,分析作品动画效果的设置,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并根据自己的设计创新作品。三是要强化学生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遇到办公软件使用方面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利用网路手段搜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四是要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系统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⑶注重计算机通识教育中信息安全方面知识的普及。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中开设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或组织开设相关讲座知识,加强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强化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在机房上课时要及时提醒学生对U盘进行防毒、杀毒,要求学生文明上网,注重网络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菲.美国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第36期.

[2]常正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调研报告,2011,第8期.

篇9

关键词:SEQ教育;HSE;GMP;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满足医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产业急需和产业高端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药原料制造、绿色制药技术、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医药流通与医药健康服务等职业岗位,我校梳理现有专业,打造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识(Safety)、环保意识(Environment)和质量意识(Quality)教育。在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背景下,培养具备SEQ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坐标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通行于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制药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机融合的SEQ理念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SEQ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进行HSE/GMP管理体系结合SEQ教育机制内涵研究开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现状

1.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面临政策监管下的安全生产、环境压力的严峻形势,企业也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工业体系、制度发展及职业理念较为完善。除了企业本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教学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环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类EHS体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开展实施相关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模式。阳富强等[3]提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构建QHSE管理体系,以来源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围来开展高等教育。刘军军[4]提出将EHS文化融入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讨了EHS文化的构建意义。菊[5]通过对接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将HSE理念融合渗透进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刘朝阳等[6]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双高计划”,创新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特色项目,南通职业大学于2019年启动专业群SEQ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设、SEQ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两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安全生产事件。而这些安全、环保有关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各方面影响极大。通过事故调查,表明大多数生产事故为责任事故,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当前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的确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2.2行业层面

制药、化工生产制造业是化学药物危害、工业中毒、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重大生产事故高频发生的行业。制药、化工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产工作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频繁接触各类化学品、设备决定了其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化工生产环节普遍重视产品质量,但从业者对行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虽然也要求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等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防护依从性差,往往在生产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2.3企业层面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业内运行的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0)为现代企业组织中并行运行的三大主流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重复点、交叉点,如何把(质量Q)、(环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是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的热点。

2.4教育层面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当前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数职业学校和专业教育,虽也在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但对学生或者未来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够。目前,在制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虽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职业素养教育,但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有的脱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医药行业的专业性不契合,对直面未来一线药品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仍较薄弱,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3SEQ教育内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开展SEQ教育,尤其是专业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现实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体系结合的SEQ教育,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1SEQ教育的坚实基础

HSE管理开展事前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和环境污染。GMP作为药品生产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业规范,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作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两者均为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础。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体系,开展SEQ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内涵体现

对HSE和GMP两者内涵价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构建特色SEQ教育和实施的关键。HSE强调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管理,但未纳入质量控制;GMP作为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规范,虽也包含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但未强化生产安全、环保等管理范畴。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不仅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开展SEQ教育的内涵体现。工业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动的体现,只有生产者具备了相关SEQ的工作理念,相关工作行为才能高效地开展和有效地实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进行SEQ教育,培养未来岗位人员的SEQ理念和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规范的真实情境是SEQ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实训基地中建设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完全还原真实药品生产情境,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风严谨、运行规范和环境整洁,具备了培养完全与真实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的条件。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执行真实的HSE分析任务和GMP规范情境下的生产实践,完成全生产链条中的HSE和GMP实践任务,能有效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SEQ教育的实际载体

除了建立真实生产情境氛围外,与行业内、区域内地方的优秀企业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范或者生产产品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理念,开发面向企业的真实的实践工作项目。比如,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HSE安全管理,GMP生产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设备和工具等,以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所融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理念和规范。而通常企业与SEQ有关的工作项目包括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作业、风险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制定符合企业标准的安全操作文件和应急救护措施等。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的训练,逐步让SEQ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

4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智能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产业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的全面要求,开展SEQ教育研究,培养学生SEQ理念,是一项必须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管理体系、教育场所、师资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制药、化工制造业,暂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关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环保或质量的培训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机制与内涵,开展SEQ理念教育,培养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优秀全面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时代潮流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48-252.

[2]刘迎辉,黄开胜,江轶,等.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

[3]阳富强,毛亚军,陶菁.QHSE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73-276,92.

[4]刘军军,葛阳,马家欣,等.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77-378.

[5]菊,林洁,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53-355,48.

[6]刘朝阳,徐仲玉,马小思,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万志敏,王婷,吴炜,等.SEQ文化建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0-42,52.

篇10

一、IS-CDIO模式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在国际上被很多国家推广,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教育工程培养模式。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共同研究创立。2005年,汕头大学对CDIO工程教育进行研讨并加以实施,取得显著成绩,在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个CDIO成员的高校,是教育部极力倡导的先进工程教育模式[2]。它代表了从想法、设计到实现的整个过程。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结合的方式学习工程项目。IS-CDIO人才教育模式是在CDIO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的全新信息安全教育模式。其集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于一身,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地、各环节有机联系地学习和研究,主要分为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实际应用的过程[3]。IS-CDIO已经注意到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教”和“学”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做”。该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项目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IS-CDIO教学模式用于一些学校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典型职业岗位任务分析

职业岗位分析是基于IS-CDIO模式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来构建的[3]。分析的质量结果将会影响到课程体系开发,为避免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失败,由学院组织专家,成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通过对企业、行业调研和同行教师沟通和交流学习,确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有网络安全管理、IT取证分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测试、信息安全工程师等岗位。对职业岗位的主要任务及考取的相关证书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三、IS-CDIO模式下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实施

基于IS-CDIO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职业岗位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IS-CDIO人才培养上与传统的培养方式体现出众多优势,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学以致用,对信息安全专业实施IS-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和举措,如图2所示。

(一)IS-CDIO课程体系

在职业岗位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IS-CDIO模式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可以分为四个模块: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在四个模块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使信息安全专业由四个模块组成完整的有机整体。1.信息素养课程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1974年美国信息工程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1974)首次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一个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4]。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个体在独立完成获取信息任务的情况下,对获得的信息能够加以运用,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积累有价值的信息,完成对信息的评估,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因此,要求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加强,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针对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关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更应在信息获取和安全方面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2.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来做正确的事,使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素养基本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技能三部分内容。大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职业素养要求,涉及职业素养的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学体育、法律、职业道德、创业培训教育等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在IS-CDIO模式下进行职业素养训练,使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3.专业技能课程依据现有的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制定符合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开设要与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衔接。以培养能力为原则,以培养岗位核心技能为主导,课程涵盖了职业核心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岗位实训等相关的课程,通过IS-CDIO模式将课程划分为C、D、I、O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专业基础课(C),主要对信息安全专业进行构思性实践,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形成对信息安全学习兴趣;专业核心课(D),主要在信息安全技术的设计性和开发性实践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团队,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和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职业技能训练(I)是实践性阶段,通过参与实际应用项目开发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团队的协作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顶岗实习实训(O)是运作性实践阶段,学生在企业中融入到新的团队,完成企业所安排的项目,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应用和验证,能够在实际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培养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务实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4.职业拓展课程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一些课外的选修拓展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情况,结合IS-CDIO模式,学生可以选择性参加一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例如,开设的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安全管理工程师等与证书相关的课程,既提高学生的岗位应聘竞争力,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IS-CDIO教学方法

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要求以产教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将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学、领、做一体化的教学。1.结合IS-CDIO的质量工程项目,推动教学改革依据IS-CDIO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IS-CDIO的质量工程项目,将参与项目的教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项目推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形式实施教学。对应IS-CDIO模式的教学体系,结合信息安全专业,规划并申报了4个省级项目获得审批。IS-CDIO体系的子项目是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通过项目促进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兴趣,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的培训、学习,在各自的IS-CDIO体系的子项目中取得一定成果来推动IS-CDIO的教育模式,通过改革取得的成果,教师以撰写论文形式来全面推广IS-CDIO模式的发展。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领做”一体化教学IS-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初衷,为解决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校企能够针对岗位和产品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需要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的技术基础,以及人才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学校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将工厂、车间搬到学校,学校和企业软硬件资源达到最大共享,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办学,企业帮助学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结合国际和国内对信息安全的最新技术,与国内信息安全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校内资金和企业赞助等多种形式,建立适合培养IS-CDIO模式的信息安全人才的实验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培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培训基地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储备库,校企能够达成共识,为企业培养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3.教科研相辅相成IS-CDIO模式教育鼓励教师将科研引入教学改革中,讲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改变对传统知识的传授方法,将科研成果以实验的方式讲解单一的概念,通过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及时掌握信息安全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在课堂上,科研团队的教师可以集体教学和研讨,学生可以参与互动,同时组建创新小组,学生可以自主探索新的知识。

(三)IS-CDIO教育模式的教材建设

在新课程体系标准下,部分课程不能单一的教学,需要课程进行整合,现在还没有整合过的课程教材,所以,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整合课程的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并在以后逐渐完善,以IS-CDIO教育模式编写教材,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材中,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更新,为今后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编写等工作做准备。

(四)IS-CDIO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平、爱岗敬业、创新精神强、具有团队合作的高素质的IS-CDIO教育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新课程体系标准的出现,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首先,教师要与企业对接,教师既是企业的工程师,又是学校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校的教师要到企业去挂职锻炼,企业的工程师可以到学校任教,实现师资力量的校企合作;其次,加强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获得其他高等学校的对口支持,对教师进行系列讲座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加强学校内部原有教师的培养,教师培训以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

四、结语

篇11

关键词:职业素养;兽医临床诊疗基础;实训教学;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更体现在他们的职业素养上,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团队合作、职业行为、敬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职业素养要素[1],其核心是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职业人发展和完成职业行为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它反映着职业人在实践过程中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实力,而且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2]。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生通过技能训练、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熏陶、职业氛围营造以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其岗位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养成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心理状态。近年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程先后被立项为学校精品课程与优质实训课程建设,笔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实训教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提升职业素养的课程设计

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其关键是培养兼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技能水平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协调发展[3]。在“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既要重视课堂实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符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技能要求,更要重视通过设计职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该课程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课程设计,力求向学生传授作为一名现代兽医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和工作能力,以课堂训练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组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职业标准分析,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标准与典型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与任务贯通,重新修订了《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打破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时,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培养的具体目标除了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外,增加职业素质目标,即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甘于奉献的职业素质,具有按规范开展兽医诊疗操作能力和具有爱岗敬业精神、良好兽医职业意识、高度社会责任感。

二、满足执业兽医岗位需要的教学资源

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对畜牧兽医专业所面向的“兽医防治员证”“动物防疫检疫员证”和“宠物医师证”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所起的支撑作用,及所选取的实训内容,修订《兽医临床诊疗基础实训指导书》,学生人手一册。实训指导书的修订,在强调技能提升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实训之前对同学们提出相关要求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通过实训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尽早让学生与社会接轨;通过实训后对场地卫生、器械整理、清洗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营造与生产实际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学生上课前指纹打卡点名,实训过程穿戴好工作服及防护用品。这样一方面能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能让非工作人员离开工作现场,关键是能培养学生纪律观念和安全保护意识。本课程3名主讲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3名兼职教师来自于校企合作的动物医院与规模猪场的执业兽医师,确保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兼职教师的上课和指导比例达到30%以上。

三、精选融合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将知识、技能、素养融为一体,按照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职业人的发展需求构建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的高度融合[4]。按照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参照“动物疫病防治员证”和“动物检疫检验员证”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的需要,并通过解析“兽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兽医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兽医临床诊断和兽医临床治疗四个方面。所选取的26个实训项目均以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目标,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主,有效融合职业素养教育。实训过程突出教、学、做一体,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进行分组,一般为4~5人一组,并确定一位组长。分组一方面有利于实训的开展、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评分,养成学生善学习善分析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训前进行安全教育,对实训动物进行有效保定,以利于实训的正常开展和保证人员的安全;在实训过程中熟记各项安全制度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强调安全保护观念,保证人、畜安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

四、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及创新考核

职业素养只有在具体的职场世界中才能得以彰显。通过运用真实的职业规范、岗位模拟、情节相关和真实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获得感受[5]。本课程灵活运用过程训练及仿真训练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在校内,兽医院和动物医院饲养有多种动物供学生实训,它是实训主要的场所。为了减少对动物的损害,更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实训,该课程利用空中课堂开展教学,与校外合作企业直接对接。课程评价指标涵盖知识、技能、素养与能力,并且把情感、信念、态度、行为等多个维度融合与统一[6]。考核时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和素质考核比例,减少总结性评价的比例。实训报告、教学活动、出勤率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总成绩的30%,学生安全意识、职业态度、遵守规矩的习惯、规范操作的习惯、团队合作精神、不怕脏累的作风、关爱动物的意识等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的养成占总成绩30%,实训操作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40%。同时,将每次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制定改进方案并督促其执行[7]。五、取得专家与学生肯定的教学效果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面向全校举办了公开课,学校教务处、督导处及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领导、教科办、专业教师等60余位专家参加了观摩,对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与评价。课程组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并编写了融入职业素养的完整教学设计案例和教学实录视频,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整个以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实训教学设计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同行的好评与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对他们尽早融入社会、提高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率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只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内容,职业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内涵[8],职业素养对职业能力的发挥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9]。因此,高职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培养成工匠,而是要培养成能满足职业发展要求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高“职商(ca⁃reerquotient,CQ)”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教学应注重职业素养的训练与提高。“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程在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相互融合的思想引领下,在实训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设计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充分融入培养职业素养的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智商、情商与职商,并使其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良好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188.

[2]裴朝东.高职高专汽车修理与检测专业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32):24-25.

[3]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1):68-72.

[4]徐静鏐.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4(6):45-46.

[5]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5):49-50.

[6]郑聪玲.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统计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90-92.

[7]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56-59.

[8]魏赤文.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反思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3):138-140.

篇12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养;渗透;6S管理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在招聘时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既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需求,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重要性

1.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而高职生职业素养就是高职毕业生从事某项工作必备的综合素养,主要由职业道德、职业品行、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要素构成。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要素及表现见图1。

在职业素养体系中职业道德是根基,职业品行和职业知识是支撑,职业能力是目的。前三者属隐性内容,好比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代表高职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职业能力属显性内容,易为他人所发现,并且能通过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来养成。

1.2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2.1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重。企业在招聘时看重敬业精神并强调工作经验,是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可以证明他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还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根据一个人以往工作情况,基本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企业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出招聘决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企业在用人标准上的权重分别为:职业态度78%,职业素质57%,专业技能/业务能力38%。

1.2.2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形成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拥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摆正心态,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同时,还能够主动学习,逐步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这对于企业,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财富。

1.2.3 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能推进学院的发展

大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社会对高职学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综合表现来体现。如果学校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企业中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表现出色、得到企业认可,这可以提升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2 将职业素养培养渗透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途径

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教育实质的“就业性”等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1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

目前的就业市场越来越看重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若高职院校忽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会导致学生到了工作岗位显得很稚嫩,在学校没有完成社会化任务,求职受到挫折,进而打击求职的信心。将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进行巧妙的融合,使我们在完成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很好的道德储备。

2.2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

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体现在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识。而秩序意识的培养是获得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学生工作者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2.3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环境,间接承担着实现教育目的的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将企业文化精髓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通过举办“与企业家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把行业要求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2.4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团活动之中

学生社团历来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而且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平台。因此,利用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一是,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素养的能力培养项目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二是,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参与的职业素养类社团组织,由学校给予大力扶持,打造品牌社团。三是,在社团活动中要主动渗入与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5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会实践中

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形式活泼、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落实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以校园周围的社区为依托,让大学生到企业、农村挂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就业创业基地为依托,学生在就业创业基地定岗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德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假期“三下乡”为依托,号召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开展社会调研,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6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职业生涯规划中

按照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许多学生需要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它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 案例分析――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对培养职业素养的影响

3.1 活动简介

3.1.1 “6S管理”的内涵

6S管理起源于日本,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这六个单词,又被称为“六常法则”或“六常法”。是企业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技能,不断自我改进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6S管理的具体内容: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素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安全: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3.1.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简介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从2010年10月开始在学生公寓里分阶段推行和实施“6S”活动,并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寝室“6S”管理方案(试行)》等活动制度。具体实施过程分三阶段:

(1)注重宣传,加强培训

学院首先成立了“6S”推行办公室,拟定了“6S”管理推行计划。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宣传发动,加强培训,让班主任老师、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明白什么是“6S”管理,为什么要推行“6S”管理。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掌握活动开展的方法和技巧。

(2)循序渐进,逐步推动

一个好的方案没有实施就成了一纸空文,执行是关键的一步。“6S”管理注重细节和规范,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原有生活习惯而盲目全面推动会促使较大学生群体的反感。为此,结合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把“6S”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分步实施,逐项落实。首先建立了样板区。各班确定男女寝室各一个,由此作为试点。其次推广样板区经验。通过参观学习、男女生互动、文明寝室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并把6S活动具体化、标准化、细则化。

(3)加强监控,重在落实

为了把“6S”管理模式在公寓管理中产生实效,我院除了将把在宿舍卫生考核要求纳入综合测评等相关评奖评优考核项目以外,也把“6S”管理要求纳入班主任考核中,并采取平时抽查和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来评定宿舍文明卫生工作以及相应的班主任工作。

3.2 公寓“6S”管理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3.2.1 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模仿企业管理,在公寓管理中推行“6S”管理模式,营造清洁的个人生活环境。首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杜绝不良行为,从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比如可以减少带餐进宿舍、进教室;上课穿背心、拖鞋。其次,有助于培养职业工作中“安全”意识。在“6S”管理中第六个“S”就是“安全”,要求学生消除隐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把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平时生活中,让学生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把社会、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3.2.2 有利于进入职场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宿舍基本都是集体宿舍,且一个房间基本上都有4~6人,我们学校都是六人间,不但个人的生活物品不能进行良好管理,不利于学生本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一个公共的领域,不能以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与个人荣誉和利益相联系,也不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文明卫生宿舍的创造必定基于融洽的宿舍成员关系,6S管理的施行有效的提高了宿舍成员间团队意识,有利于今后走进职场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3.2.3 有利于职业素养的的形成

6S管理模式对我院学生来说理论源于课本,应用在于身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给予学生学以致用的启发,树立管理知识不是空洞,无为的观念。另一方面,一大部分学生干部、寝室长和普通学生都参与进来,大家各司其职,通过区域责任制的形式,培养了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他们会尝试着如何去跟思想比较顽固的同学进行沟通,如何去调动他人的积极性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以此为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做好意识和技能上的准备。

4 结束语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重点更多集中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隐性素养的培养。这往往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相背离。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很好的找到了职业素养培养与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结合点之后,就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并且形成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日常的学生工作不仅仅是校园的维稳阵地,也不仅仅是常规教学活动的补充,新时代下的高职教育学生工作,我们应赋予其更多的教育职能。要实现其角色的转变,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观念,敢于创新,同时更要实现各项教育机能的有机结合,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经管学院的公寓管理6S活动,既是学以致用的表现,也是工作机制创新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论6S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42(9):206-207.

[2]刘溟.论6S管理在高职院校的适应性[J].科技信息,2008(5):150-151.

篇13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235-02

构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求的评价体系,特别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我院构建和实施“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就是针对这一课题,为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项目化、评价过程科学化和评价结果实效化做出的诠释和践行。

一、“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我院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大素养的目标,并提出了构建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理念,使所培养的高职技能型人才既达到有专业技能特“长”,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基础和较“宽”的人文素养的这样一个长、宽、高的“立体型”高职人才(如图1所示)。

这个立体型三个“面”中的技能素养“面”是由若干能力“线”和一些基本能力“点”所构成,它源于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思路,确定了各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能力。

二、“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系的实践

1.技能素养面的构成。《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矿山工程系的三大支柱专业之一。我们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调研,从工作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岗位能力确定、核心能力等方面,确定了“会编程,精操作,善管理,重安全”的专业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工程语言能力”、“基本工艺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管理能力”、“基础设计能力”等5个专业基本能力,而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又分解成若干能力“点”,根据能力“点”培养要求,确定对应的课程,从而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这就是由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点”构成的能力“线”,进而由这5个专业基本能力“线”构成的技能素养“面”(如图2)。

2.职业素养面的构成。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专业、行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关注专业方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让他们憧憬未来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荣誉、职业理想落实到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树立“6S”意识、团队的相互协作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质量成本意识和勤奋敬业自律精神。

3.人文素养的构成。开设《大学人文》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正义感,具备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开设社团活动和融通讲堂,使学生在各具特色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质,拓展心灵。

4.“点、线、面、体”的考核。为了保障“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和效果,我们根据学院“点、线、面、体”立体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分别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点、线、面、体”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由过去的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改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而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最终由企业人员、学院人员、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用人单位等五方进行综合评价。

(1)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以学院为主体,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点”评价。对大一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所对应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对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效果以企业和学院双主体,由企业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线”评价。对大二学生,要求以CAD的形式画出我院教学矿井的生产开采系统、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的配套情况,标注安全通风线路、设计安全设施、安全避灾线路和避难硐室,并对采煤机等综采设备进行安全运行和常见故障排查,将本专业的《煤矿开采系统》、《矿井通风》、《煤矿机械》、《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煤矿安全》、《矿图与采矿CAD》等专业核心开采融为一体,作为对学生技能素养面的综合评价。

(3)在技能素养考核的过程中,以“6S”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作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考评,即职业素养面的考评,与此同时以人文知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职业礼仪、审美情趣等方面作为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即人文素养的考评。最终以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个素养“面”,形成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体”的评价。

三、“点、线、面、体”立体考核的感想

1.实现由过去的教师重点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改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考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由过去单一的以一卷定成绩考核方式,变为边学习边考核的过程考核方式和最终与“企业、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进行“体”的考核,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点、线、面、体”的考核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背景和文理差别等因素,采取了随机抽样考核的方法,比例为10%。我们将会在此增大抽查比例,使“点、线、面、体”的考核成绩更具有代表性。

总而言之,“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是一项新型的评价机制,我们将会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进行提升和完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Z].

篇14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班级管理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更需要适应畜牧兽医行业需要,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敬业乐业、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中高级人才。

1.2中职畜牧专业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五个方面。畜牧兽医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可以被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畜牧兽医企业员工的“品德”——隐性部分,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才能”——显性部分,即沟通协调、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品德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品德的高低往往被企业视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员工的首要条件,因此是基础,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保证。二者共同构成了中职生必修的职业素养。

2中职畜牧专业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2.1中职学生特点

现在就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一般是“95后”或“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单亲,父母在外工作,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沉迷于手机、网络世界,厌学现象较为普遍,缺乏组织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自卑,叛逆心理较重,沟通合作意识不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抗挫折和职业认同意识差。

2.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管理特点

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受社会不同理解,招生困难、师资队伍不齐、教学设施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困扰,往往仅注重于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主任,为应付学校对班级的考核,过分注重安全、纪律的管理,以致忽略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不够,毕业后适应岗位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毕业学生不能适应职场,工作两三个月就改换工作。

3中职畜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3.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在学校、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构建围绕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为中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编写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校本教材,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其内容包括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新生人学教育、毕业生成长经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讲座和团队拓展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安全教育、企业人职培训、质量体系培训及过程优化意识、环保意识、职业角色意识训练)、职业能力教育(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意识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源泉,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3.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荣昌区职教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依托荣昌县“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职场环境优势,根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企融合为桥梁构建“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形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完整阶梯。遵循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要求,依据职业素质养成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认识一训练一巩固一内化),制定职业素养培养内容,采用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阶段逐级实施。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企业化管理。在学校,学生以班为单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纪律、活动等都与班级分不开,他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受班级的管理的影响。在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中,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促进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管理,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一个班就是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化名称(如诚品人才培育班、日泉班、铁骑班等)、企业管理机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渗透到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之中。3)构建企业化评价方案。要使“阶段式”工学交替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达到良好的效果,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案就相当重要。依据“8S”企业化管理(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参考企业的评价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制定部门员工量化考核方案,多方参与,从德(工作态度、服从、积极参与活动、团结协作等)、能(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班团、学生会干部、课堂表现、劳动、实训等)、勤(出勤)、绩(作业、考试成绩、技能比赛、活动获奖等)四个方面考核学生员工,形成“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评奖、期汇总评奖”常规管理机制,评出“周员工标兵”“月星级员工”“学期明星员工”。

4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班级实施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反馈

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畜牧兽医专业从实施“阶段式”工学交替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来,学生的岗位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得到提升,特别是职业道德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沟通协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畜牧兽医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中担任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人数显著增多,参加各类活动积极性增强,学生活动得奖人数增多、班级凝集力增强,有效促进了班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速读•下旬,2014(08).

[2]陈淑娴.浅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J].品牌,2015(03).

[3]于金声.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学园,2014(34).

[4]陆希悦.如何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考试周刊,2014(93).

[5]刘伟.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