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儿科护理指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后,针对其合理用药产生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300张作为该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观察组(150张):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对照组(150张):常规干预;对比用药处方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人均用药总数为(1.99±0.83)种,人均药费为(41.49±20.02)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36.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96.67%;对照组人均用药总数为(3.61±1.71)种,人均药费为(50.75±19.71)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52.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59.33%;在人均用药总数、就诊人均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22-03
当前针对医院儿科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较易表现出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为出现了抗菌药物滥用或者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如果未经正确处理,往往导致患儿表现出耐药菌株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如果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非常严重,患儿的生命安全会因此而受到威胁[1]。对此针对患儿,临床需要展开个体化干预,最终可以对患儿的用药安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为了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该文主要将该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300张作为该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采用用药指南联合干预的方法对观察组150张用药处方加以干预后,最终显著促进用药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300张作为该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150张以及对照组150张处方的分组依据为呼吸道感染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150例):男90例,女60例;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1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96±1.27)岁;对照组(150例):男100例,女50例;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12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99±1.29)岁;观察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有效完成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的创建;②依据《呼吸道疾病用药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等有效完成《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的创建;③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将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效纳入,针对儿科门诊用药的具体情况,有效展开监控工作[3];④在固定时间展开药理知识培训工作,在固定时间展开合理用药讲座;⑤每月在固定时间抽取处方进行点评,针对用药不合理有效明确,之后安排临床医师对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检查不合格临床医师进行相关教育,并且进行对应的经济处罚,针对在1年内未表现出违规处方医生,对其实施院内通报表扬,并且对医生给予必要的奖励[4]。
1.3 统计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呼吸道感染患儿干预数据统计学分析,药品总数等实施t检验,以(x±s)表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
2 结果
2.1 人均用药总数以及人均药费
在人均用药总数以及人均药费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抗菌药物使用以及合理使用百分率
在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以及合理使用百分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在生理特点方面,同成年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此外其针对药物反应,也同成年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有效应用《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并且采取必要的方法进行干预,针对处方的使用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在人均用药品数量、就诊人均药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以及合理使用百分率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用药指南的有效应用,针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安全性能够做出有效保证[5]。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诸多因为出现了病毒感染的情况导致,临床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无需选择抗生素进行疾病治疗[6]。对于因为细菌导致出现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需要选择抗生素药物进行疾病治疗下,如果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抗生素用药干预,最终较易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进而导致出现了耐药菌增加的情况,对此,在此种形势下,单联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比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7]。从而证明,对医院儿科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相对较多。对此,需要将《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进行有效完善,针对抗生素使用处方进行有效优化,将相关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最终将医务人员在应用处方过程中表现出严谨度显著提高,降低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概率,从而导致出现了抗生素滥用的情况。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人均用药总数为(1.99±0.83)种,人均药费为(41.49±20.02)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36.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96.67%;对照组人均用药总数为(3.61±1.71)种,人均药费为(50.75±19.71)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52.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59.33%;在人均用药总数、就诊人均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以及合理使用率几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应用用药指南联合干预,针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表现出显著的价值,其可以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有效消除,最终为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为呼吸道感染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忠林,王燕,王杰民,等.该院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剂型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7):453-455.
[2] 王吉平,方忠宏,方欢,等.从呼吸科患者住院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比探讨高层次的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425-427.
[3] 刘兆玮,杜红丽,胡景玉,等.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2):93-95.
[4] 马永明,刘秋鹤.该院内科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11-12.
[5] 姜宁.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55-256.
[6]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1):8-16.
[7] 金卉怡.某幼涸昂粑道感染患儿家庭用药情况的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177-178.
【关键词】二级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及早控制病情,预防重症发生至关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筛选工作,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襄阳市2011年3月发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现死亡病例,为此2011年4月襄阳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我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及时转至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传染病医院负责统一收治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由三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将我院儿科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8月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成立以来,共接诊发热皮疹小儿3229人次,其中隔离水痘患儿18人次,确诊隔离并转送手足口病患儿74人次,年龄4月至6岁,散居儿童发病41人次,幼托儿童31人次,学校2例。未出现一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1.2 门诊护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护理应急预案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科就诊人群实际情况,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预案,配合省市卫生局和医院防控小组,学习我院传染科、急诊科医护专家有关传染病和急救护理方面的经验建议,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护理小组 护士长为护理方面负责人,科室院内感染护师为小儿发热门诊组长,小儿发热皮疹及导医分诊台均选派儿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设备,物资,急救药品仪器,消毒仪器,药品等耗材配备,人员排班、调控等,将2008年以来有关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学习培训资料集中在小儿发热皮疹门诊室醒目位置供医护人员随时学习参考及正确执行上级政策。准备随时接受省市部门检查督导工作。
1.2.3 全员技术培训 全科护士认真组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有《医疗简讯》每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医疗救治预案》等。重点培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及救治护理技术。随时学习襄阳市手足口病防空办公室文件,主要内容有:市中医院中医药推荐方案、手足口病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登记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早期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有效治疗患儿的能力。
1.2.4 储备必需的救治药品、物资、仪器,确保随时使用 发热与疱疹门诊有醒目的标志,就诊流程指示标识,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专用厕所,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快速手消毒剂,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快速血糖仪,退热药,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良好的设备配置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提高EV71感染重危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基本保证[3]。
1.2.5 分诊台护士预检分诊制度 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严格按规范运作 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设置明显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标识,在医院门诊大厅处设分诊台及登记本,所有发热或皮疹患儿由分诊台护士查体温、预检皮疹情况,引导发热出疹的患者自觉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按程序规范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如发现有重症或高热患儿,及时报请我院专家组会诊专人护送转诊至指定三级医院治疗。
1.2.6 发热皮疹诊室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首诊负责制,协助落实门诊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切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患儿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重点加强儿科门诊、急诊、儿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全科护士对小儿家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收集资料,配合医院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处方等,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2 结果
预检分诊发热皮疹患儿中,及时准确预诊分诊,未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及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防止了辖区内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方便了患儿就诊 开设小儿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分流处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2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无漏报错报误报
3.3 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症相关知识,院感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传染病知识及护理技能。
3.4 物资筹备齐全 多科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 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药剂科、总务科、消毒供应室、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协助和支持,保障了发热门诊的顺利运转,同时加强了领导和各科室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有利于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5 完善的应急机制 各类文件制度齐全,在科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医务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 2010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护理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引发的争议,不能私下解决而必须通过院方的相关部门进行调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加上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儿科患者依从性较低,很难满足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4.52±1.24)岁,住院时间1~13天,平均住院时间(9.47±2.45)天;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7.14±2.16)岁,住院时间1~15天,平均住院时间(9.74±2.28)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1],主要包括:1.提高我院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儿科患者的年龄较小,因此不像成人一样准确、及时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但是家长对孩子过于疼爱,再加上对护理的要求过高,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有效的进行交流;2.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关爱加倍,常因疾病的困扰,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脾气急躁等,这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态度温和有礼,巧妙地的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在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不卑不亢,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但是也需要保障自身的权利。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态度谦和,减少患者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3.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相关研究证明,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不屑一顾,很容易发生纠纷。儿科护理人员还要认真学习关于法律、安全防范等知识,增强责任心;4.医院需要制定监督机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纠纷发生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十分满意13例,满意14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为72.97%;观察组十分满意19例,满意18例,不满意0,总满意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P=0.0007)。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9例(24.32%),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2例(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P=0.0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我意识、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医患纠纷事件的频频曝光,不但影响了医院整体的声誉[3],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对患者的治疗、护理等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极高,如果一生病,家长就如临大敌。笔者认为,临床上儿科护理的难度较大,很容易发生纠纷事件,再加上患者由于年纪较小,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身的感受,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4]。另外,护理工作繁琐,因此很容易出现各中各样的问题[5]。本次研究发现,儿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有:1.护理技术问题;2.沟通问题;3.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4.医院环境引发的纠纷;5.社会问题;7.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护理技术问题、沟通问题是引发护理纠纷最常见的三种因素[6]。另外,儿科就诊率波动情况较大,夏秋两季患者数量较多,因此需要注意护理人员的配置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疑虑,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提高护理的依从性[7]。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有效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娟,达霞,李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1:105-106.
[2]王晓芬,巫雨芽,邓小丽.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198-199.
[3]吴美华.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346.
[4]赵春芳.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15-516.
[5]陆保香.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63-64.
[6]王志英.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现代养生,2014,02:136.
这是一种特别针对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的护理方法。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几十年,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医院都未曾普及。近些年来,袋鼠式护理法被我国越来越多的新生儿科所采用,成效也显而易见。2016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牵头,着手建立袋鼠式护理法的实施标准和流程。
蒙景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儿科科护士长,有着20多年早产儿护理经验,为我们呈上一场袋鼠妈妈一样有温度的讲解。
“袋鼠式护理"首创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的哥伦比亚,作为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替代方法而被应用。当时,在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没有现代化的新生儿保暖措施和监护系统,可是人们发现,只要妈妈每天抱着新生儿,和他们尽可能多的皮肤接触,不但使婴儿的存活时间长,而且生长发育的指标都良好。就这样,袋鼠式护理法应运而生。”蒙景雯护士长介绍说,“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待的时间不够,无法从孕期急速生长的最后几个月中充分吸收养分,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出生后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类似母体的宫内环境和特殊的生命支持系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袋鼠式护理法特别适合28周以下出生的早产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足月小样儿及患病足月儿。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袋鼠式护理的实施指南,指南建议应在婴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快开始,至胎龄40周或2500克。蒙护士长继续介绍,“‘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有利于宝宝智力和情感的发育,并且还可以缓解母亲的焦虑和产后抑郁的情绪,同时大大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这种模式对于早产儿及其家庭来说非常有益。”而且除了母亲,父亲和家庭其他成员也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那袋鼠式护理法怎么操作呢?蒙景雯说,家庭应用袋鼠式护理法时,要使用袋鼠抱巾或者袋鼠衣。实施当天清洁局部皮肤、剔除胸毛(父亲)、更换干净衣物(建议穿开衫)、家长避免感冒,且保证前一日充足休息。操作时关键要控制好宝宝的姿势,要点为:母亲和宝宝要同时前胸,做到胸贴胸,宝宝的头处在“闻花位”,就是仰起头,像在闻高处的花香似的样子。这种姿势可以使宝宝的鼻子、咽喉和气管呈垂直状态,同时,宝宝的脖颈要伸直,避免过伸或俯屈。此时,妈妈轻轻将宝宝的头扶着歪向一侧,使自己能够看到宝宝的小脸。蒙护士长还提醒说,袋鼠式护理时,妈妈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跟宝宝一起睡着。
然而,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并没有折损她们的风采,多年来,她们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女性特有的善良细心让一个个患儿绽放笑容,“市一儿科”在她们的精心打造下成为杭城百姓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走进市一医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区,映入眼帘的永远是一片拥挤和喧闹。市一儿科一直处于病人量多而医师相对不足的状态,医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年365天有×××个上、下午都起码拖班半小时,疾病高发期甚至要连班,匆忙扒几口冷饭接着上下一班是儿科门诊医师常有的事情。一名儿科医师每天平均要诊治×××多名门诊患儿,秋冬季疾病高峰时甚至需为×××多名患儿服务。20**年儿科全年门诊人次达×××人。
为了更好满足患者需要,儿科门急诊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医师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和双休日休息时间加班开设夜间业余门诊、夜间专家业余门诊和日间专家业余门诊,以满足白天无暇就诊的家长和小病人需要。实行错时上班,根据不同时期患儿就诊高峰时间不同,医生随时调整上班时间,冬天增加中午上班医生人数,夏天早晨提前上班。科室还自己编制《市一儿科就诊指南》,指南中包括就诊须知、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介绍、儿科常见疾病家庭护理等,既方便患者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又适时进行了医学常识的宣教。
儿科病房仅有65张床位,相对于庞大的门诊量而言,病房床位显得远远不足。为了让需要住院的患儿尽早得到诊治,儿科采取了种种措施,如加快周转,尽量加床或向其他科室借床等。床位的增加使医师们不得不加班工作,但她们毫无怨言,而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20**年儿科出院病人×××人次,床位使用率为×××,平均住院日××日,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治愈好转率为×××。
市一儿科的医务人员深知,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建立在优良的服务、高超的医疗水平基础之上,为此,全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为规范儿科各级医师职责和规范,科室制定了《市一儿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确保住院病人诊疗规范,杜绝不合理检查和用药。同时加强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儿科制度执行得分率始终名列全院前茅。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率,在床位紧张情况下,科室内挖潜力,尽可能让非感染疾病患儿、恢复期患儿和感染疾病患儿分开居住。每遇有病人因不解而投诉时,科室主任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总是从科室自身找原因,并以此为鉴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多年来,儿科投诉率在全院一直处于很低水平。
加强医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改善医患关系。为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每逢节假日儿科走廊都会悬挂各种饰物,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并为每一位患儿准备小蛋糕和小礼品一份。“六·一”儿童节还开展了猜谜得奖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开开心心接受治疗。
在医院网页上,科室及时宣传开展的新工作,及时更改儿科网页内容,以便市民充分了解儿科医疗状况;在院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宣传儿科常识;无论是儿科门诊还是病房,墙面都张贴着儿科开展新医疗项目和基础常识的资料。
20**年起儿科还成立了“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和培训班,讲授哮喘防治常识和进展;开设“儿童生长发育家长培训讲座”;针对儿科特点,护理人员还制定了《儿科陪客须知》、《儿科健康宣教规范》、《儿科健康宣教手册》等。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尽管人员紧张,儿科仍坚持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和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室业务学习也从不中断。儿科还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医师申报硕士学习,专科毕业护士申报本科学习。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搞好科研和教学。20**年以来,儿科新增小儿呼吸专科、小儿内分泌、儿童保健等特色门诊,并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左右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技术、小儿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技术、儿童智力和行为评定技术、儿童肺功能检测、儿童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等新技术项目。20**年儿科又增设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使临床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儿科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心的集体,科内任何一位同志都能感受到集体关爱的温暖。科室有一位×××多岁女医师因颅内出血偏瘫3年,然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能得到一笔充满爱心的捐助款,捐款虽不多但代表了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滚烫的心。此外,团结互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的内心,帮助兄弟科室完成小儿静脉留置、静脉采血,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儿童相关疾病诊治,一直是儿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