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范文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

篇1

职业名称:孤残儿童护理

工作内容:(1)为不同年龄和不同残疾类型的孤残儿童提供24小时的生活照料;(2)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孤残儿童发生意外伤害;(3)给予孤残儿童情感支持和简单的心理指导,协助教师进行早期教育。

职业前景:我国孤残儿童的福利事业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陪伴孤残儿童成长、承担孤残儿童照料工作的是孤残儿童护理员。

据2005年的统计,目前我国约有孤残儿童57.3万人,而承担孤残儿童照料工作的护理员,在福利机构仅有33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孤残儿童护理员的需求。由于孤残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对孤残儿童护理员的需求量还会大大增加。而且孤残儿童护理员的工作日趋专业化,从以往单纯提供生活照料逐渐向满足孤残儿童的全面需求转变。然而,目前我国的孤残儿童护理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业务技术水平上都难以满足这一需要。确立孤残儿童护理员这一新职业,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满足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程序员抢手的“蓝领”

职业名称:数控程序员

工作内容:(1)按工序及加工要求手工编制、编辑二轴及二轴半数控加工程序;(2)进行三维造型,以及多轴、多机种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3)对零件的数控加工质量进行分析与控制。

职业前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控机床等数控加工设备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然而,从事数控加工的技能人才却十分缺乏,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个缺口曾达到60万人。

对数控程序员需求最大的主要是两类企业:大型制造企业和零件加工难度高的企业。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数控机床利用率偏低,20%是由于编程能力不足。

虽然我国有很多工科院校开设了数控专业,但该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进入企业就能胜任数控加工的编程工作,因为他们缺乏实际的机械加工经验。很多企业还要通过对有多年数控机床操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来满足对数控编程人员的需要。

检修工确保城轨安稳运行

职业名称:城轨接触网检修工

工作内容:(1)识读图纸等技术资料;(2)准备安装工器具;(3)进行接触网周期维护;(4)进行设备检修;(5)分析接触线异常磨耗并提出改善办法;(6)进行人员调配和组织施工。

篇2

关键词:儿童;福利机构;管理体制

中国是世界上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儿童问题最突出和需要发展儿童福利服务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家庭结构和社会功能的变化也衍生出许多家庭问题,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体制,对于加强机构管理,保障自身权益有重要作用。

1.1 建立长效的儿童福利机构发展政府投入扶持机制

增加政府主渠道投入,建立长效扶持制度。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弱化,而是,要增加政府主渠道投入,建立长效的儿童福利机构发展政府投入扶持制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强化福利机构三项制度改革,提高效能。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福利机构改革,转变内部运行机制,改变机构内部成本高。效率低、平均分配、缺乏活力的局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现有的认识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一是全面推进全员聘用制度,重点抓科学设岗,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关键环节,实施规范化的全员聘用制度。二是认识制度改革与工资制度挂钩,让工资制度发挥调节的杠杆作用。三是严格区分岗位,以岗位取酬,实行一岗一薪,岗薪对应,岗变薪变。在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调整内部的工资分配形式。将单位干部、职工由国家调整的工资,一律进人档案工资,打破界线,实行同岗同酬。在资金分配上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做到奖罚分明。四是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对没有取得专业资格证的一律不予聘用,实行待岗制,工资待遇只能享受国家调整部分,待岗期间必须尽快完成专业培训任务,取得资格证后,竞争上岗。五是执行严格的月度、年度考核机制,对没有完成年度、月度计划的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和取消评先、进修、学习资格。六是分流待岗。经内部职代会讨论通过,制定分流待岗优惠政策,对竞争下岗和暂时不愿在院工作的人员作出一个妥善安排。

1.2 利用外部环境中各种有效资源

要广泛争取社会资源,同时严格捐赠款的管理和使用。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动员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慈善资源投人到儿童福利事业。另一方面,作为儿童福利机构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和各种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内部管理和规范,把造福孤儿、弃婴的爱心事业,做实做细,做成真正的透明工程、阳光事业,经得起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历史的检验。还需要强调的是,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社会关注度高、监督检查力度大,获得资助和支持的项目单位也要严格管理和使用。民政部也要采取实地抽查、专家考核、各地互查等方式,检查福利金支持设备配置的工作,儿童福利机构要及时汇报福利金的使用和设备配置工作落实情况。

1.3 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的各项功能

首先,要在完善福利机构基本养育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上,全面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救治、康复训练、特珠教育、技能培训等功能。要设计符合儿童特点和身心需要的图书室、学习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充分满足在院儿童学习成长的需要。要针对在院儿童实际状况,着力打造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训练室、特殊教育室、语训室、感统教育室等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必须的功能设施,创造条件,争取资源,最大限度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建设,满足在院儿童养、治、教、康的各项福利服务需求。同时,随着儿童福利对象的不断拓展,儿童福利机构必然不断向社会散居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残疾儿童、长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其他困境儿童拓展服务,向社区有需求的家庭辐射服务。儿童福利院要在为孤儿、弃婴提供替代性养护的基础上,辐射社区,为社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专业服务,这是未来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社会建设对儿童福利机构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要适应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不断拓展的新形势,逐步发挥儿童福利机构指导、培训和监督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用一个章节定位了儿童福利机构的作用,指明了儿童福利机构发展的方向。随着国办意见的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孤儿基本生活费得到及时、足额发放。同时,民政部正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逐步将制度性保障向事实无人抚养困难儿童群体拓展。在儿童福利保障对象范围不断拓展的新形势下,儿童福利机构要承担更多的职能。要依托福利机构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有条件的地区,应独立设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负责对孤儿进行规范管理、监督评估,对监护人实施指导培训;负责为孤儿提供权益保障,协助所属民政部门与财政、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协调,落实孤儿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就业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孤儿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将逐步发挥指导、培训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1.4 建设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

篇3

关键词:孤残儿童;特殊教育;探索实践;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把握机遇,量质并举,扎实推进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工作

(一)不断完善教育设施,为孤残儿童营造优美的教育环境。

福利院现有孤残儿童76名,这些儿童98%都存在不同的智力和身体残疾。为了更好地提高这些孤残儿童的教育质量,福利院根据智障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需要开展多元化教育,设立了手工坊、模拟超市、绘画室、运动室、多功能厅、情境教室,并不断配套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福利院根据孩子需求重新布置室内环境,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卡通绘画装饰墙壁,在不同楼层设计不同的主题,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室里悬挂以孩子活动为中心的图片和孩子们的作品,创造一切对孤残儿童成长有益的教育环境,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家”的归属感。

(二)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

福利院积极从自身观念入手,主动打破在服务理念上仅仅满足于能够使孤残儿童吃好,穿好的现状,努力探索适合我院的特殊教育途径和方法,把对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日常管理重要内容。成立了康复特教室,聘请专业的康复特教教师,并注重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内培的方式,为职工开展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提高特教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福利院选派特教教师外出培训5人次,并组织特教人员先后赴标杆单位、兄弟单位学习特教经验;同时挑选特教骨干人员在全院开展定期特教教学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三)改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孤残儿童的教育水平。

1、开设特教班,开展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福利院于2012年9月开设特教班,根据儿童年龄、智力情况和接受能力,对儿童进行分班教学。课程以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蒙氏教学为主,结合手工、音乐、美劳、品德教育等辅助课程开展课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师通过情境观察、记录、与多元智力测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儿童拟定包括年、月、周多层次的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辅导计划,按计划实施课堂,根据课堂进度、学员接受程度进行课堂记录,并及时总结评估。目前福利院开设4个班级,分别为特教一班,特教二班,蒙氏教学班和语训班。一共有15名收养人员参与到上述班级中进行学习。

2、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学校学习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关键的一步。对一些有就读能力,可以进入高层次学习环境中的收养人员,福利院院主动为他们联系附近的学校,让他们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同时院内提前为这些孩子制订入学前个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将一些入学前能力训练一对一进行强化,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树立自信心,使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中。目前已有2名儿童进入张家港市特殊学校就读,1名儿童进入梁丰幼儿园就读,4名大龄收养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后,已成功走向社会。

3、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从“零”开始,抓好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一是对0―3岁的婴幼儿开展启蒙教育。通过音乐、图画、游戏等形式寓教于乐,培养婴幼儿的肢体运动和语言能力。开展了“爱德祖母育婴”项目,培训并聘请当地的退休人员充当特殊“祖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负责照料3-5名孩子,通过抱、亲、逗、做游戏等方式,使孤残婴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发育有进一步提高。二是对3―6岁的适龄儿童进行学龄前的教育。以儿童为主导,老师为辅导,主要从语言、知识、日常行为及动作等方面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2014年,福利院院进一步推行“微笑妈妈“行动,使护理员与孤残儿童间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依恋,满足了孤残儿童情感需求,实现了由按需喂养向回应式抚育的转变。

4、开展大龄儿童技能培训。培养教育孤残儿童不仅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优良的个人品德,更为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福利院在征求大龄儿童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使其接受职业教育,培养基本的生活实用技能。一是持续开展各类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二是送孤残儿童去苏州学习刺绣,并进行展览义卖;三是开展“类家庭”项目,筛选出3名大龄儿童进行类家庭生活体验教育;四是联系爱心企业,为大龄儿童提供学习就业机会。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院有3名残疾儿童掌握了一技之长,开始独立生活,其中一名已经组建家庭,育有一子;1名脑瘫儿童可以较熟练地弹奏电子琴; 3名儿童的油水分离画在“《少儿画苑》第18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暨第44界世界儿童画展览大赛”中,喜获一金二银的好成绩。

5、注重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他们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家庭,大多数还要遭受病痛与残疾的折磨,外加上从小生活在福利院这样单一枯燥生活环境中,造成他们在心理和性格的健全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使他们养成一些自卑、孤僻、不合群的行为举止。为此,福利院将孤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放到同生活照料、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孤残儿童心理障碍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出发,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施教,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咨询和请专业爱心人士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适当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关爱活动等方式提高孤残儿童自我价值认同感,促进孤残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6、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福利院脑瘫儿童的比例相当大,针对每一位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特殊教育课程,吸收现代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相关专业的康复知识,实施一对一和小组化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在保证对其肢体训练的同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智能训练,以增强脑瘫患儿的自身适应能力。同时融合音乐与游戏的配合教学,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孤残儿童在学习中得到了康复,康复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使儿童在运动、语言、机能、社交、个性以及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孤残儿童的缺陷。

7、探索家庭式养育模式。回归家庭对于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来说是最有利于其全面健康成长的,但福利院集中供养的大部分孩子因残疾、患病无法被正式收养,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了打破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局限性,福利院积极探索家庭寄养养育模式,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和规范,定期回访,追踪服务。同时,为了让孤残儿童既能感受家的温暖又能享受到院内专业的医疗、康复、特教服务,2013年福利院探索启动“爱心助养项目”和“类家庭”项目。目前已有16位爱心人士与我院签订了《爱心助养协议书》,成功与8名儿童结对,并开展了畅游欢乐世界、制作月饼、庆祝生日等20余次活动,使儿童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弥补了机构集中养育的不足。

8、开展社工项目,促进孤儿成长。福利院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不同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节日间社会爱心捐赠活动,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春节期间开的“迎新春联欢会”活动,五一期间的“亲子运动会”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的“爱心同行”主题开放日活动,“小小故事会”活动等等,使孤残儿童在参与活动时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增长了知识。同时,组织儿童走入社区感受居民小区的生活气氛,带领儿童参加相关单位的联谊活动,使孤残儿童更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进一步完善其心理和情感。

二、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探索,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经验的不足、条件的有限及人力资源的缺乏,致使该项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多可见的制约因素使该项工作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专业特教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福利院3名特教教师中仅1人是专业的特殊教育院校毕业,教师专业训练经验不足,仅凭着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为儿童传授知识,缺少系统科学的方法,长远来看,我院的特殊教育没有得到教育部门指导、帮助,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幼龄儿童家庭式抚育跟不上。虽然开展了“类家庭”“爱心助养”等项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项目开展以来,只在一些残疾程度较轻的学龄儿童间开展,一些重度残疾幼儿还没有享受到稳定、温馨的小家庭式生活,没有感受小家庭的爱和温暖。 应建立幼儿教育模式,再配套适合幼儿成长的家庭式抚育生活照顾模式。

(三)心理辅导专业化程度不足。由于孤残儿童多半有很多心理问题,随之表现行为问题,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但福利院没有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工作人员只能依靠长期的工作经验开展该项工作,虽然成效不错,但亦显不足,常常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不仅能解决很多行为问题,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教学计划上来看,整体设计上缺乏前后呼应的整体连贯性,教学内容的目标模糊;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堂开展略显单薄,不能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堂;从总结评估上来看,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并且在特教、康复、养护上不能有效融合,缺乏沟通。

三、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一)不断完善配套教育设施。完善对孤残儿童教育的基本保障,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福利院的教育设施。在设计上要符合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要能够按照不同孤残儿童的不同需求,不同功能来配备,实现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设施规范化建设。

(二)大力培育优秀特殊教育人才。加强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让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最新的、丰富的特教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把“爱心”教育作为教师发展的灵魂工程来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残缺的能力培养、特殊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能力培养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三)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重视,通过协调人力资源部门,招募志愿者等形式,为我院输入具有正规教育学历的幼龄和学龄教育、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弥补我院专业力量不足问题。同时,积极争取教育部门和专业特殊教育机构的指导,拓宽特殊教育信息。与救助管理站共享资源--“阳光心灵”心理咨询室及配套建立的心理沙盘游戏室。

(四)将特教工作贯穿于机构养育工作。特殊教育与其它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互增效。从模式、时间、空间和形式上,优化人员结构配置,组建特教老师、社工、保育员、志愿者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以缓解特教人员紧张局面。强化生活教育,带着孩子做游戏、踏青游玩、做家务、及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德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逐步引导孩子的思想发展,实现儿童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疏导、课外学习、生活管理的全覆盖。

篇4

【关键词】社会福利院;优化教育;康复医疗;爱心教育

“残疾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不仅要治愈残疾孤儿生理上的病痛,也要拂去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更好地向社会传递大爱和道德力量。要使更多残疾孤儿得到有效救治,点燃他们人生的希望。”国家总理于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的一段话,被深深地镌刻在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心里。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建院至今,已经走过了64年的风雨历程。64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忱关心和支持,全院职工也为福利院建设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孩子们倾注了视如己出的爱心,使福利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条件最优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大家共同携手,为孤残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园。

一、儿童福利设施建设长足发展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51年。当时的情况是资金短缺,没有任何设施和设备。筹建领导小组的同志一面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一面和职工们共同建设庭院。经过多年的努力,1987年5月26日,一栋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的儿童生活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尽管当时规模不是很大,但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建成,填补了我省儿童福利机构的空白,使长沙市的孤残儿童、社会弃婴有了自己的家。

1999年,本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办院方针,福利院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放眼未来,建起了当时全市第一所公办的也是规模最大的老年公寓――颐养园。2005年,为适应养老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需要,补充儿童福利院办院经费的不足,动工在院内兴建了我市条件最好、设施最全的示范性老年公寓――长沙市寿星公寓(含长沙老年康复医院),并于2009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37337平方米,设医疗、养老床位960张,入住老人儿童600多名。现在,这所示范性的寿星公寓已成为我市抚老产业的龙头,为儿童福利院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为改变长沙市儿童福利院设施陈旧、没有发展空间的实际问题,省民政厅和市委主要领导在福利院现场办会决定,集中使用600万元市本级福彩公益金,改造5800平方米儿童福利综合楼。此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历时整一年。2012年8月15日,全院最后一批孤残儿童正式入住儿童福利综合楼。

64年历程中,儿童福利综合楼外形设计愈加美观、内部结构渐趋合理、设施功能逐步完善,融科学化和人文化于一体,开启了福利院孤儿养育专楼专区的新时代。

二、优化养育模式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儿童福利事业“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要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和改革供养方式,采取机构集中抚养、家庭寄养、模拟家庭、国内领养、涉外送养的“五养”办法,使一部分孩子能够像所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正常学习、生活、交往,接触最真实的社会。

1989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派人到省厅收养中心学习相关法律,了解和掌握申报程序和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筛选和认真准备,1989年2月,第一个涉外送养的孩子孙涓被加拿大罗伯特夫妇收养,至此,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成为我省首家开展孤儿涉外送养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自开展涉外送养以来,已将近2000名社会弃婴送养到国外,被送养的孩子们己融入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家庭,在那里,享受着父爱和母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2年2月,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美国公益组织“半边天”合作,开湖南省内先河,启动“新和家园”项目,建立“模拟家庭”养育模式。据了解,新和家园拟组建10个模拟家庭,目前已经有4户家庭入住,模拟家庭的“爱心妈妈”来自社会招募。福利院坚信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场所,尽一切努力为孤儿铺就回归家庭的路,福利院通过创办“模拟家庭”为残障儿童提供持久稳定的家庭环境,致力于为孤儿找家、让孤儿不孤独。

同时,家庭寄养和国内领养等多种抚养方式也广泛开展起来。从2001年至今,14年家寄工作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目前,全院具备家庭寄养条件的125余名儿童已分别寄养在跳马、梅花、城市三大家寄点中,这些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关怀,重新找回了天真快乐的童年。

三、康复医疗有保障

近年来,入院残疾儿童的比例逐年提高。为了使这些“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十分注重孤残儿童的康复治疗,更将脑瘫儿童康复视为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福利院借助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治疗“明天计划”的实施,加大了对残疾孤儿的治疗力度。2011年4月,按照民政部脑瘫儿童康复示范基地的要求,成功组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并开辟了10余个专业康复项目。全院的残儿基本接受了康复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摆脱了残疾的困扰。其中患儿龙诗娜以前是左侧瘫,走两步路就会摔跤,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的走路。

为了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自2012年以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已先后投资开展了六期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培训班,有100多名职工接受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护理知识培训,使专业岗位人员接受培训率达80%以上,残疾儿童康复显效率达95%,有效率达98%,普康率达100%。

四、爱心教育让孤儿成人成材

对孤残儿童不仅要救治、抚养,还要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正规化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致力于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力争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院领导及工作人员会积极与各级部门往来协调,及时为他们联系学校,求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保证所有适龄孩子入园入学;对不适应学校学习,但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福利院自办了特教班对他们进行了特殊教育;有特长的孩子,福利院会争取让其进入专门学校进行特长培训。同时针对大龄孤残青年就业能力弱的特点,福利院对外加强协调沟通,为大龄孤残青年争取就业机会;对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并成立了手工作坊,组织孩子们制作十字绣、贺卡、手机吊坠等作品,定期组织义卖和拍卖,增强实现个人价值的自我认同感。针对孤儿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极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院里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认真研究讨论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他们为每一名孤儿制订了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孤儿克服了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人格封闭等弱点,树立了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从2002年开始,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上大学实现了零的突破。儿童福利院陆续有20名青年进入大专院校学习,并陆续毕业参加工作,其中不乏优秀学生。如吴明,在湖南建筑学校(中专院校)毕业后,被湘潭大学录取,毕业后在长沙市某房地产公司工作,2011年被福利院院返聘;张珂珂,2008年毕业于长沙市天心区第一普通高级中学,后攻读雅思培训班,顺利考上马来西亚吉隆坡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现就职于深圳某影楼做摄影;陈实,一个双腿残疾的孩子,他上学比较晚,曾就读于湖南民政学院,电脑学得很熟练,毕业后在深圳某动漫设计公司就业的他,因为工作十分出色,现已成为该公司业务总监。类似这样的孩子,在该福利院中还有不少。

为了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2014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组建了“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聘请社会上的爱心教师对孤儿进行歌舞、快板、小品等节目排练,鼓励孤残儿童发挥各自的才能,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的成立,为福利院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平台,发掘了孩子们的艺术潜力、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参加艺术团的孤儿学习热情高涨,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心血和毅力,先后参加了2014年在湖南大剧院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暨“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成立回报演出和在湖南群艺馆多功能厅的“温暖有爱,宝贝回家”春节爱心公益活动,在文艺汇演中,孤残儿童们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示了生命的潜能和精彩,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福利院有一条不是制度的制度:每年的除夕之夜,院长龙环都要来到院里与孤儿同度,吃过年夜饭后再回家与家人团聚;每年的中秋夜,与孩子开过赏月晚会后,职工再下班。职工们通过这些行动,让孤残儿童在温馨的氛围和浓浓的爱意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篇5

没有血缘却有母爱,不是骨肉却有亲情。福利院的爱心妈妈们,用博大的爱,温暖着孤残儿童的心;用真诚的爱,开拓着一条条创新之路。

福利院的孩子都存在生理缺陷,必须昼夜观察守护。有的不会自己吃奶,保教员妈妈必须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喂。有的大小便失禁,保教员妈妈每天得抱起几十斤重的孩子,帮他们洗澡换衣。保教员妈妈沐浴时的轻抚、喂饭时的呵护、游戏时的拥抱,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母亲的存在与温暖。

针对智力不同的孩子,特教老师会进行启蒙教育。康复医师会引导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教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说得唇干舌燥、做得腰酸背疼,但“妈妈”们不厌其烦。因为她们坚信,只有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才真正是孩子们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儿童福利院的护理难度大,并且传染病多。一次,院里收了一名脊柱膨出、皮肤溃烂、发着高烧、烦躁哭闹的孩子。他一入院,保教员妈妈立即抱着去洗澡。孩子身上的污物沾了她一身,但保教员毫不嫌弃。她用柔软的手轻轻将温热的水浇在孩子身上,无声的抚慰中,哭闹的孩子慢慢安静下来,紧紧抓住保教员的手不放。此后,保教员24小时守着孩子,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处理溃烂的创面,擦洗大小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个星期后,这个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深夜,儿童福利院来了一个全身青紫、呼吸微弱、奄奄一息的重症病危早产儿。院里的医护人员立即送孩子去急救。经检查,孩子心脏存在五个问题,盐城的医院无法救治。大家立即将孩子送至南京儿童医院,可经专家会诊,仍无法解决问题。福利院不肯放弃,一边联系上海儿童医疗中心,寻找全国顶级新生儿心外科专家,筹划手术治疗事项;一边联系急救车,一个人抱着孩子,一个人抱着心脏监测仪,还有一个人抱着氧气袋,火速赶往上海救治。历经两年、三次大型手术,这个小小生命保住了。

每次术后,福利院都会安排专业的育婴师护理患儿,营养师制订营养配餐,康复师进行专业康复,对患儿百般呵护,精心调理。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坚守,赢来了一次次生命的怒放。近几年,福利院先后手术救治各类重症患儿131人,为国内外家庭送去重展可爱笑容的天使126人。

为适应儿童福利院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需要,福利院的“妈妈”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工余时间,她们接受了育婴师、营养师、医师、护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等各类专业培训,每个人都持有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全院定期开展技能竞赛、岗位比武,多次获得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孤残儿童职业技能竞赛二、三等奖。

盐城市是江苏省人口大市,除了居住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全市还有散居孤儿近2000人,困境儿童约1.6万余人,仅凭儿童福利院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由院内向院外拓展,打造服务品牌呢?从2012年起,福利院联合盐城市妇联、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媒体等多个部门,启动了“心之家”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公开招募“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者,与孤困儿童组成类似家庭的爱心集体,开展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医疗康复、爱心陪护、节日同欢、艺术培训等集体活动32期。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5000人次,受助儿童达500人次。2013年,“心之家”行动被省政府表彰为“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014年,盐城被国家民政部列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城市。儿童福利院的担子就更重了。在炎热暑假里,他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一起顶着烈日,冒着暴雨,深入4个县区38个街道(镇)100余个居(村)委会,开展孤困儿童入户走访调查,了解到1400多名孤困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状况,并为之提供服务。

福利院还在多个街道(乡镇)建立起儿童福利服务站,精心编织市、县、乡镇、社区“四位一体”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当福利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在冬日的寒风中把一件件毛衣、一双双棉鞋、一个个书包送到困境孩子们的手里;当他们在节假日和孩子们一起在游乐园里做游戏、在艺术中心观看木偶剧,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时,也感到无比幸福。

篇6

一、转变角色,当好“周末叔叔、阿姨”

孤残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虽然被日渐重视,但投入多见效慢。尽力为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是我们福利工作者的心愿,也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正确的实施教育和心理引导,对他们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针对这些孩子的实际情况,2010年初,我中心决定转变角色、优化服务,与县义工联盟联合推出了“周末叔叔、周末阿姨”项目。该项目由县义工联盟在其志愿者队伍中挑选合适的人员组成“周末叔叔、周末阿姨”团队,每个周末到中心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等,以此促进孩子在肢体、智力和语言上的发展,同时建立起“亲情”关系。

儿童期是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儿童,更应注重他们的内在潜能和情感培养。因为,“上天”虽然没有给他们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我中心有一个轻度“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他有语言障碍,但脑袋瓜子很聪明,只是不会表达;还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女孩,身体无法动弹,常年卧床,但记忆力非常好。为了更好的开发这些孩子的潜能,我中心对“周末叔叔、阿姨”团队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幼儿园教师、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优先对接,以便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二是必须富有爱心,以“叔叔、阿姨”的身份对待孤残儿童,充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三是从儿童的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出发,要求团队成员在尊重残疾儿童人格的前提下,爱护其烂漫天真,引导其好奇好动,激发其探索思考,运用游戏等方法对孤残儿童进行胳臂化教育和正常化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四是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良好,给孩子树立诚信守时、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好榜样。

“爱的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教育话题。我们不但充分尊重、爱护每个孤残儿童的个性和人格,尽力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感,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人生。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沟通,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命和未来的希望。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一些孤残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有语言障碍的孩子,现在已经能说“妈妈”、“阿姨”、“走”、“要”等简单的用语;轻度弱智的孩子,现在已经能看图识物,分辨常见生活用品、水果、蔬菜等物品;有肢体障碍的孩子,也能自己玩玩具了。虽然在正常人眼中,这些都是微不足道、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儿童,这样的进步却是让人惊喜和兴奋的。

二、融入群体,成为“知心伙伴”

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成长环境不良,孤残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由于年龄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休养老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了使这些孩子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休养老人能更好地安度晚年,我中心于2010年7月与团县委志愿者中心联合成立了“知心伙伴”工作站。该工作站由团县委志愿者中心的心理医生们组成,每月至少两次走进县社会福利中心,与这批特殊的儿童、孤独的老人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知心伙伴”工作站在孤残儿童中开展形式活泼、态度亲近的心理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耐挫能力和自强不息的乐观品质,引导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馨;在休养老人中进行沟通交流、贴心谈话,让他们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增进对子女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

我中心孤残儿童和休养老人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未成年孤残儿童脸上的笑容多了,愿意和他人沟通交流了;参加力所能及活动的人多了。二是休养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娱乐的时间多了,独自发呆的时间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愁容少了;在院子里散步的人多了,闭门不出的人少了。

最令人欣喜的是成年孤儿的心态向健康方向转变,而且有了“感恩的心”。自小就在福利院长大的两位成年孤儿,由于长时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潜意识里不劳而获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长年游手好闲、态度消极,对社会很排斥,对社会的关爱也很漠然。2010年7月,我中心在县建设局房管处的支持下着手解决他们的住房安置问题,为他们申请了两套廉租房,让他们自立门户。想到以后的生活压力,这两位孤儿的情绪更加反叛、厌世。“知心伙伴”工作站的心理咨询师针对其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带他们去看别人是怎样为生活而辛劳奔波,让他们体验现实生活的艰辛和乐趣,阐明自立自强的重要。虽然心理疏导的时间不多,但是成效也不小。在搬家过程中,他们能够自己动手,懒惰的态势有所缓解,同时也萌动感恩的心。其中一位还在桐庐新闻网“君山论坛”福利中心的版块上留言:“福利中心是我永远的家”。看到这个留言,让我中心所有干部职工倍感欣慰,深深感到:唯有“知心”才能“贴心”。

三、用心服务,打造“贴心福利中心”

通过时间的磨练和汗水的洗礼,我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组建的“知心伙伴”工作站日渐成熟,带给休养老人和孤残孩子更多的快乐和希望;“周末叔叔、阿姨”的工作更有经验,也更有成效。下一步,我中心将在“省级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创新、优化服务,努力打造“贴心福利中心”。

一要抓好护工队伍建设,夯实“贴心福利中心”基础。我中心新大楼即将正式启用,目前申请寄养的老人已达200多人。随着休养规模的扩大,我们的服务团队尤其是护理人员队伍急需扩增。当前,我中心的护理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人员年龄整体偏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面对新楼启用在人员数量上也严重短缺。因此,我们要在调整现有护工队伍的基础上,做好护理人员招聘工作。招聘中要注重人员的专业结构和思想素质,物色好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医疗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招聘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新老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建好儿童康复基地,提升“贴心福利中心”品位。孤残儿童是社会最弱势、最需要关爱的群体之一。我中心新大楼条件好,要尽快落实儿童康复基地建设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献爱心”的氛围,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优化孤残儿童成长环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孤残儿童谋福利。建立关心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重视心理环境建设,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逐步培养其劳动技能,增强以后谋生的能力;增加康复设备的运用,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继续实施“残孤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保证所有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孤儿童都能得到手术矫治和康复。

篇7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1)

一、活动简介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人伦道德,蕴涵着我们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抓住契机,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快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正在尽情享受快乐人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缘故而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还有一些身有残疾的人,生活非常不方便。他们渴望一双关注的眼睛,一双指路的手,一颗慈爱的心!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拥有一颗爱心,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我们特开展本次爱心助残活动,用爱心构建他们的希望,一起为他们撑起未来的天空。为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树立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展现爱心提供一个平台。

三、活动时间

2016年5月15日

四、活动地点:

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嘉兴市社会福利中心。

五、活动人员

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各班幼儿、大二班部分幼儿家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

六、活动开展

1.布置全校关于全国助残日活动工作,广泛动员全校参与扶残助残活动。

2.各年级组广泛开展助残日宣传活动。观看有关残疾人的录像,引导幼儿懂得残疾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心,并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面貌。向幼儿介绍一些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以及一些残疾人的先进事迹。

3.各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在自己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人正遭遇着不幸、正需要帮助!

4.爱心实践活动。大二班部分家庭大手牵小手走进嘉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爱心助残活动,与福利中心的孤残儿童展开联欢游戏活动、慰问(赠送物品,并和孤残儿童做交流)、参观孤残儿童宿舍活动。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2)

2016 年5月15日是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近日,省政府残工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组织开展助残日活动。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残工委决定,从5月起至8月底,围绕今年全国助残日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关爱孤残儿童为主要内容的扶残助残系列活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背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造福残疾人的特惠民生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看,我市20.1万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农村还有4万多贫困残疾人,68.9%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受过一般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仅占40%,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足7%,40%残疾人有居家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康复、教育、托养、就业等服务设施还需加快建设; 全市有2300多名孤残儿童,这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托底补短,超常规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活动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时,充分考虑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孤残儿童解难题、求实效。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教育部门要落实孤残儿童教育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孤残儿童随班就读或接受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就学优先提供资助。

2、民政部门要要积极研究改善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明天计划的执行和推进力度。以孤残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做到应保尽保。扶持符合规定的民办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残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3、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残儿童医疗费用。

4、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5、残联要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的能力。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通过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儿童改善身体机能。

(三) 各县区残工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孤残儿童帮扶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责。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福利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残儿童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县区要将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积极报道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和规模,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8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1)

一、活动简介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人伦道德,蕴涵着我们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抓住契机,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快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正在尽情享受快乐人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缘故而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还有一些身有残疾的人,生活非常不方便。他们渴望一双关注的眼睛,一双指路的手,一颗慈爱的心!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拥有一颗爱心,一颗感恩的心,让他们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我们特开展本次爱心助残活动,用爱心构建他们的希望,一起为他们撑起未来的天空。为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树立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展现爱心提供一个平台。

三、活动时间

2016年5月15日

四、活动地点:

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嘉兴市社会福利中心。

五、活动人员

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各班幼儿、大二班部分幼儿家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

六、活动开展

1.布置全校关于全国助残日活动工作,广泛动员全校参与扶残助残活动。

2.各年级组广泛开展助残日宣传活动。观看有关残疾人的录像,引导幼儿懂得残疾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心,并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面貌。向幼儿介绍一些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以及一些残疾人的先进事迹。

3.各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在自己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人正遭遇着不幸、正需要帮助!

4.爱心实践活动。大二班部分家庭大手牵小手走进嘉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爱心助残活动,与福利中心的孤残儿童展开联欢游戏活动、慰问(赠送物品,并和孤残儿童做交流)、参观孤残儿童宿舍活动。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2)

2016 年5月15日是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近日,省政府残工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组织开展助残日活动。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残工委决定,从5月起至8月底,围绕今年全国助残日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关爱孤残儿童为主要内容的扶残助残系列活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背景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造福残疾人的特惠民生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调查结果看,我市20.1万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农村还有4万多贫困残疾人,68.9%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受过一般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仅占40%,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不足7%,40%残疾人有居家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托底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康复、教育、托养、就业等服务设施还需加快建设; 全市有2300多名孤残儿童,这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托底补短,超常规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残疾人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活动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时,充分考虑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孤残儿童解难题、求实效。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教育部门要落实孤残儿童教育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孤残儿童随班就读或接受特殊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就学优先提供资助。

2、民政部门要要积极研究改善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明天计划的执行和推进力度。以孤残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做到应保尽保。扶持符合规定的民办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残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3、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儿童福利机构设置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残儿童医疗费用。

4、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5、残联要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的能力。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通过早期干预,促进孤残儿童改善身体机能。

(三) 各县区残工委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孤残儿童帮扶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责。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福利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残儿童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县区要将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报道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

(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本次助残日主题,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积极报道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宣传声势和规模,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9

为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江门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与江门市慈善会联合主办“微慈善进小区,助你实现小心愿”活动,活动同时诚邀社会热心企业单位(个人)共同参与,一起走进社区,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小心愿。近日,“微慈善进社区”第三批行动陆续在江海区仁美、永明、桥南、江翠、竹苑5个社区和市儿童福利院开展。

据悉,3月29日至31日,由江门市福彩、市慈善会和中电建路桥集团、胜鹏化工、共信赢等单位组成的帮扶行动小组一行来到永明、桥南、江翠等社区各走访5户帮扶对象,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收集他们的“小心愿”诉求,为他们送上慰问品。根据活动安排,每一个小区共帮扶20户家庭实现小心愿。由市慈善会对需求物品统一采购后,组织志愿者分社区集中或上门发放“小心愿”物品。

“微慈善进小区,助你实现小心愿”活动旨在打造“慈善帮扶项目化、参与大众化、活动系列化、扶助个性化”,江门福彩及慈善会期望凝聚更多社会向善力量参与,助力该市精准扶贫工作,共同关注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传播阳光福彩

2015年7月14日下午,江门福彩“走近福彩公益金项目”宣传报道活动启动。江门日报、江门日报新媒体、南方都市报江门读本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市福利院采访福彩公益金使用情况和效果。

采访团一行先是采访市福利院负责人和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的安置情况、福彩公益金资助市福利院建设情况以及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方面发挥的作用,随后实地考察并拍摄市儿童福利院、市福利院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了解孤残儿童和老年人的康复、医疗护理、特殊教育、康乐等设施情况并与在院生活的江小雷和黎婆婆聊天,详细了解他们在院的生活情况和对近年来福利院生活环境变化的感受。

为进一步宣传江门福彩公益金的使用情况,弘扬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打造“阳光福彩”,江门福彩从7月中旬起将开展“走近福彩公益金项目”活动,邀请媒体记者深入采访下属四市三区共19个福彩公益金重点资助项目,了解该市福利彩票发行情况、福彩公益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等,通过专版专题系列报道福彩公益金项目,让福彩公益金的使用更加公开透明。活动还创新宣传方式,每期在《中国江门网》展播专题采访纪录视频,让市民“亲临其境”“走进福彩公益金项目”,直面该市福彩公益金项目取得的成果,感受该市福利彩票事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

福利院儿童游东湖庆“六一”

2015年5月30日,江门市区天气晴朗,气候宜人。趁着天气晴好,江门市福彩发行中心特别组织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到东湖公园参观游览,之后还请孩子们到附近一家餐厅就餐,为他们庆祝“六一”儿童节。江门市民政局局长陈霞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此次活动,并为孩子们送上书包、书籍和文具等节日礼物。

当日上午,江门市儿童福利院的20多名孩子在专人的护送下先到东湖公园南门集中,然后分批登上在此等候的4辆旅游观光车,随后沿公园内的旅游路线进行参观游览。途中,车队还特别停车,让孩子们下车拍照留念。游览完东湖公园,市福彩发行中心还安排孩子们到附近的一家餐厅就餐。

据工作人员介绍,参加这次旅游活动的孩子,都是因为被父母遗弃而成为儿童福利院一员,年龄介于4岁到14岁,相比福利院里的其他成员,他们算是行动较为方便的。在他们当中,有的是自闭症患儿,有的是脑瘫症患儿,也有唐氏综合征患儿。

360万资助新会星光园养老服务中心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幸福路的星光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会城街道主办,是一个集居家养老、娱乐健身、医疗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示范养老服务机构,除了提供全托服务,还有居家养老、日托及夜托服务,紧急救援和康复保健等服务。该中心建筑面积346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944万元,其中来自省市区福彩公益金的资助达360万元。

篇10

关键词: 福利院 福利院儿童教育 情感教育

健康的情感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福利院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过早地失去亲人和家庭,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因而在情感上具有特殊性。孤独、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是这些孩子情感上的主要表现,他们自我概念偏低,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早期,儿童福利院收养孤残儿童以养育和医疗为主,孤残儿童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福利院的功能随之发生变化,儿童的养育模式已经由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向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转变。这就要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同时,肩负起育人的职责。从情感入手,为其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是很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一、福利院儿童情感教育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生活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节日里要给孩子们送上鲜花、食品、玩具、书本等,努力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可是,这些孩子更渴望的是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呵护。目前,福利院儿童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物质给予、轻情感沟通。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儿童福利院只注重对儿童物质生活的关心和照料,而对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缺少足够的重视。当前福利院一般是采用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式的照料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管理、节约成本,但是忽略儿童的个性化培养,缺乏儿童自我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特别是在家庭伦理、亲情方面存在很大欠缺,造成儿童情感世界的盲区[1],不利于儿童回归社会,融入社区。

2.与孩子的情感沟通重形式,轻实效。很多福利院意识到对孩子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汇报材料和一些表面化的活动上,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很多爱心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性、固定性,随意性比较强,而且多数献爱心活动形式单一雷同,要么捐物,要么看望,来去匆匆。有的人只是“走形式”,放下东西打个招呼就走了,缺少“人情味”。在实际教育管理中,由于许多管理者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解情感沟通的本质,不能真正地理解情感体验的实质,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机械教学,没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给予必要的科学引导,使得孩子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

3.福利院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角色定位不当和固化。当前,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缺少体疗师、娱乐师、心理咨询师、音乐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员。一些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学习最新护理知识的能力不强,他们的理念和知识不能及时地更新,不能很好地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对儿童的情感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工作人员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工作缺乏激情和动力,忽视福利院儿童的内在需求,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少从社会上临时聘用的从业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工作中不顾儿童的接受情况,自行设置教育训练的节奏,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福利院儿童的教育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工作难出成效、没有成就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福利院从业人员长期面对这种工作状态,难免会出现一些倦怠和疲惫,工作失去激情,感情枯竭,无法有效调动爱心和情感,没有动力在所难免。然而,职业赋予儿童福利院教育从业人员的使命,是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负起责任,这是不能推脱和轻视的。

4.管理者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爱,情感支援渠道有限。福利院儿童有其特殊性,他们都是被遗弃的孤儿,在物质上不会苛求太多,但对爱的渴求是他们共同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别人给予的一点点关爱在他们心中都是温馨甜蜜的。这些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应该看到,福利院的孩子们由于缺乏亲生父母的关爱,通常情况下都会把这种情谊部分投射到福利院各个可能接触到的阿姨叔叔身上,而这些叔叔阿姨又不可能平均地关爱每一个孩子,不同孩子对于某一个工作人员的情感投射会因为想和其他孩子得到同样的关心,或想要更多,而产生一种隐性的竞争甚至争夺。这在一般家庭的一两个或者多个孩子中都会存在,只是由于血缘的固定关系而显得理所当然和不那么剧烈。然而在福利院这个弹性的环境中,叔叔阿姨对孩子的成长缺少真正的关心,也不进行任何情感交流来表达自己的爱心,无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就无法理解他们强烈的情感需求。对于孩子们的关爱,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种肯定的必然的存在,而是需要他们讨好地争取,所以这种缺乏血缘基础的不稳定的关注和被爱的感觉,对于他们是一种奢侈的争夺品。孩子得不到亲情与家庭温情,性格会变得孤僻内向,患上不同程度的忧郁症,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基于情感视域下的福利院儿童教育策略

情感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情感;另一类是高级情感。基本情感,即喜、怒、哀、俱、爱、恶、欲,通称“七情”,这些基本情感在儿童期已经得到发展。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它们构成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儿童阶段这些情感只处于萌芽的状态,要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通过教育和引导才能逐步发展起来[2]。

1.创建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儿童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需要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调查发现,不少福利院教育管理者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往往会在教育管理中对儿童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又如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等。这种教育会让孩子对教育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福利院儿童内心更渴望与他人的交流,更希望被亲近、被认同,害怕冷漠和排斥。管理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及时地舒缓郁闷情绪,鼓励他们真实勇敢地表达自己。教育者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其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增强孩子的信任感、认同感和归宿感。当儿童与外界接触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儿童分析目前的处境,提出相关建议,鼓励儿童大胆尝试。

2.多种途径,创设多维情感教育载体。儿童福利院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对儿童的情感教育要寓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之中,通过绘本、童话、儿歌、动画、游戏、郊游、舞台表演等多种载体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儿童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的针对性,用平时对正常孩子说的某些话对福利院的儿童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伤害。

3.提高儿童福利院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一名合格的福利院管理者和儿童养育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是要有爱心,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做儿童福利工作,不仅要热爱这项工作,更要对儿童有一颗仁爱之心,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二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熟悉政策、熟悉业务,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办事。三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做儿童福利工作,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胜任本职工作;要勤于钻研、敢于创新,推动工作的发展。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榜样示范,进行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教育,更科学和系统地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会科学地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各地儿童福利院的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缺乏,且入职后的培训不力。福利院可以在了解各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所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岗位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同时也要健全和完善中小型福利院的管理制度,从以前的“人盯人”的管理模式转移到“制度管人、管事”,加强人员的教育理念、职业认同感、自豪感的培养与教育。

4.大力推行福利院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目前,福利院开展的家庭寄养工作,就是为了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家庭寄养有利于孤残儿童成长的需要。福利院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寄养家庭中重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他们塑造健康全面的人格,长大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对福利院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推行,有利于福利院多方关注儿童,不仅关注儿童的生理发展和教育问题,而且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融合问题。

5.真心付出,用爱感化儿童。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做一个有魅力的教育者,就要有爱心,爱心就是必须尊重儿童人格,不讽刺挖苦儿童;对儿童的过失能理智分析,正确引导,适当给予宽容和谅解;对儿童群体中出现的问题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当儿童遇到挫折打击时,能亲如父母,及时给予解决;当儿童对教育者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时,能与儿童进行心灵换位,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做到与儿童心灵的相互沟通,这样儿童对教育者才会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才会相信老师的每一句话,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是无水之源。教育者尤其要在孩子的心里播撒爱的种子,以爱心浇开幸福之花。我们的教育方法如果注入了爱的元素,总会以神奇的魔力,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蒙受感化,让体验胜于雄辩,让被动化为主动,促使他们完成一次次生命的蜕变。爱会让我们充满希望。用爱心引导孩子快乐成长,对福利院儿童的培养要有爱心、耐心加恒心。

三、结语

福利院儿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不同于其他孩子,大多是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他们感情脆弱,缺少亲情,需要更多的心灵安慰和情感关怀。好的硬件设施固然能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而“爱的呵护”才是治愈孤残儿童受伤心灵的良药。为了让孩子们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福利院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教育水准,重视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了解,对孩子进行“情感”、“能力”、“智力”的教育,最终把这群“特殊儿童”培养成为“普通儿童”。要教给他们学会怎样坚强地面对人生,学会面对阴影,让他们树立面对未来的良好心态,快乐、健康地生活。全社会要更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整个社会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些孩子们的世界将会变得阳光灿烂。让我们给这些孩子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共同谱写出一曲爱心之歌。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福利;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13-01

一、抓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中心

1. 营造学习氛围。基于用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认识,我中心定时开展自我学习和交叉学习。“自我学习”是指干部职工自己学习相关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内容,提高自身素质。为此,中心专门将相关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印制成袖珍式的《员工手册》,供大家随时学习。“交叉学习”是指在每月第一周的周四集中全体人员,进行班组或个人之间的汇报交流,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2. 加强技能培训。以往护理员外出培训学习都是派业务骨干参加,回来后再由业务骨干转授技术和心得。由于受表达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转授的效果并不理想,经中心与相关单位沟通协商,增加培训机会,尽量让相关人员都能参加。中心陆续安排护理员分批到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业务交流与学习,让每位护理员都有学习优良操作流程和护理技术的机会。此后,中心还组织全体护理员和保育员到县社区学院参加护工培训。

3. 优化队伍结构。为提升中心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对部分年龄偏大的保育员和护理员进行了调整,对部分责任心不强、休养员不满意的职工进行了清退,新招聘了一批素质较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理员。为保障休养员及孤儿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经中心与金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多次协商,该站派医务人员进驻中心,每天两次例行查房,给老人量血压,并且指导护理员护理好有伤患的老人,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的医务护理水平。

二、抓行风建设,创建服务型中心

1. 加强组织领导。中心成立了“行风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以培训会、座谈会、思想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与干部职工进行思想交流,及时、全面地了解和发现中心在行风建设上面出现的问题苗头,做到适时处理。

2. 完善服务设施。中心集中清查了儿童部的设施设备,发现不适用的设备立即做出处理。例如,儿童部的桌、椅、床都是中心刚开办时采购或由别人捐赠的,现已破损残旧,而且有些尺寸也不再适合这些特殊的儿童。根据孩子们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中心及时联系了厂家,订做了适合他们用的桌、椅、床,这样不仅改善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如有些孩子因无法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只能整日躺在床上,中心引进了有特制辅助棒和扶手并带滑轮的椅子,好让他们离开床铺看看广阔的天空和美丽的花草。

3. 竭诚贴心服务。如今物质条件都比较充裕,老人的精神生活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心的老人,入住原因基本上是家里亲人忙,无法照顾,平常也没有太多时间来看望他们,因此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种被冷落、被遗忘的情绪。为此,我们要求护理员在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的基础上,多陪老人谈谈心、拉拉家常,多了解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让他们感受到中心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4. 开展爱心服务。2010年开始,中心与杭州技师学院桐庐分院、县信息传媒中心等单位签订了《爱心协议》,商定由上述单位定期到中心为老人表演节目或开展爱心活动,如表演歌舞、相声、读报、聊天等。

三、抓制度建设,创建效能型中心

1. 规范考勤制度。统一印制《桐庐县社会福利中心临时离岗及调休人员登记表》。另外,我们还修订完善了人事考核办法和岗位考核细则,认真对照执行,加强劳动纪律,进一步加强中心的效能建设。

2. 完善安全制度。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心是特殊的社会机构,居住的是休养老人、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是安保重点单位。尤其当时外地连发校园伤人事件,使得我们把安全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为此,中心新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火灾应急疏散预案、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防洪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在传达室安装了自动报警系统,并给门卫配备了防护器具;对探望休养员及孤儿,或团队来中心慰问、搞活动等作出严格规定,进中心后由办公室或行政值班人员负责接待。

3. 健全责任制度。中心与职工签订了《廉洁自律责任书》、《卫生保洁包干责任书》及《消防安全责任书》等契约文书,全面落实了工作责任,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根据情况变化,中心适时对一些规章制度进行了更新、修改、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篇12

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步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但在这之前必须打下坚固有力的基础,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下去。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到了市社会福利院做义工,短短的一个星期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无法从课本上学到的。

一、市社会福利院的简介

省市社会福利院是市政府兴建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始建于1951年,由当时的“中国天主教”、“救济院”、“难民院”、“育婴堂”合并为“人民救济院”。1993年,占地面积90亩,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千米新建福利院落成。

福利院设有老人部、儿童部、社区服务中心、康复中心、护理部、后勤部和院办公室。福利院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政府交给的收养社会上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严格按行业标准要求为“三无”老人和孤残儿童提供供养、医疗、护理、康复、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福利院邓院长说,现在院内人手紧缺,社会上的志愿者,如果没有太多技能,可以来帮忙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打扫卫生;如果是专业人士,如艺术人才,则可以教孩子们绘画、音乐、舞蹈等,因为智障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是超出你的想象,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当然,如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能来付出一点爱,与孩子们多点沟通,教他们一些生存技能,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会加强,政府的负担会减轻,孩子们将来一定会为多做贡献的。

二、美国半边天基金会

半边天基金会是由珍妮•博文女士和另几名曾领养过中国孤儿者一起在1998年成立的。基金会的创立让众多有幸从领养中国孩子的异国家庭充满了生机,也让这根看不见的红线把他们和中国连接在一起。基金会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中国30多家福利院启动抚育计划,与早期儿童专家合作,旨在帮助福利机构的众多孩子健康成长,为他们带来神奇的转变。

基金会与国家民政部紧密合作,针对中国孤残儿童的现状,先后在国内16个省的41家儿童福利院建立并启动了“祖母”、“小姐妹”、“大姐妹”、“新禾阳光家庭”等四个高品质的抚育和教育专案,帮助孩子们生命的最初岁月获得一个真心关爱和照料他们的“亲人”。

今天,半边天的全球社区有成千上万慷慨而满怀爱心的个人公司和基金会组成,他们都各自贡献着一份心力,帮助我们撑起属于孤残儿童的一片希望天空。

三、第一次与“他们”接触

年月日,我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先从这儿的负责人那里了解孩子们的情况,看看我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事情。福利院有分儿童部、婴儿部和老人部。我主要是在儿童部帮忙。儿童部共有40多名孩子,有从两岁到七岁的,也有从八岁到十四五岁的。

两岁到七岁、没有多大的智力问题的孩子都进入了由美国半边天慈善基金会组织的“小姐妹学前教育项目”接受特殊教育。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将和这些老师们一起“工作”。

“小姐妹项目”由于有经费的保障,老师们都是从教育工作者中招聘,强调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并经过专门的培训,所以这里的自理能力训练十分富有个性。比如,孩子们喜欢玩石子,老师们就教他们如何用石子数数;孩子们喜欢吃西瓜,老师就教他们如何区分大与小。效果十分不错!

因为是第一次的见面,孩子们对我挺面生的,不敢接近我。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老师的帮忙下,我主动和他们握手,我微笑着说“我们来当好朋友好吗?”。刚开始只有两个小朋友愿意和我握手的,不过我拿着玩具到其他小朋友面前邀他们和我一起玩,他们终于“接受”我了,还很开心的和我玩玩具呢。

他们上课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的早上八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剩余时间就是他们的生活时间。

四、孩子们的情况生活状况

很多人在不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下,潜意识觉得他们是傻的,残疾的,不去重视他们。可是我和他们相处后,觉得他们有其他正常小孩的没有的“可爱、幸福”。

这些孩子很多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智力问题而被父母亲给丢弃的,他们有兔唇的,乙肝的,脑积水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弱智的等疾病。刚开始我会觉得他们很不幸,同情他们,相处后了解他们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于是又为他们感到高兴。

他们有专门的炊事员为他们做饭,有专门的洗衣人员为他们洗衣服,有医生护士为他们治病,有专门的保育员24小时照顾他们的生活。

在节假日里,会有很多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单位给孩子们送来生活用品、衣服鞋子,书籍,玩具,零食牛奶、水果;会有爱心人士带他们回家过节,让他们体验“回家”的幸福。

在院里保育员阿姨就是他们的妈妈,院长就是爸爸,他们是幸福的,因为有很多“爸爸妈妈”在爱他们、疼他们。

五、和他们一起“上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小朋友做脸谱。我和老师一起先帮小朋友们温习脸上各个器官的名字,我先发问“小朋友眼睛在那里啊!”,他们都摸摸自己的眼睛说“在这里”,还有鼻子耳朵嘴巴。温习过后,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有已经剪好的鼻子嘴巴的纸片、矿泉水瓶瓶盖、固体胶、双面胶,接下来引导孩子将其贴在脸上的相应的地方。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张圆形的纸片当做脸,然后把“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发到他们手上。我在灵灵小朋友旁边帮助她,引导她眼睛要贴在哪里,鼻子要贴在那里,这两样贴好后她自己就知道了嘴巴要贴在鼻子的下面,我举起大拇指夸她“灵灵,灵灵你真棒!”。每个小朋友的贴法都不一样,所以就有不同表情的脸谱,有一副乐呵呵开心的表情,有一副愁着脸的苦闷表情。孩子们可以找到每个准确位置,只是不能很准确地将它们贴正,所以才会贴出各种表情的脸谱。

活动结束后,我们带着他们去洗手,然后老师开始分点心。奖励他们能很好的完成脸谱的制作。老师把糖果发到他们手上,小朋友们会很有礼貌的说:“谢谢老师”。灵灵拿着糖果到我面前说:“燕姿姐姐,我有糖果”,我笑着说:“灵灵,你今天表现真棒。”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逐渐认识到,虽然孩子们有身体上和智力上的残疾,但是经过训练,耐心地教他们,他们会学会的,而且不比正常的孩子差。

下午就是和他们玩玩具。老师有教他们用筷子夹小毛球。老师说:“小朋友们表演用筷子夹毛球,好吗?”,小朋友都拿起一双筷子到放毛球的柜子前,小朋友左手拿着筷子,右手拿着杯子。他们很认真地区夹毛球,翠翠小朋友喜欢黄颜色的毛球,她把柜子里的黄色毛球都夹进自己的杯子里;云婷小朋友喜欢夹到一个毛球就去告诉老师一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他们说话有些模糊,一些字咬不准,所以和他们沟通会有点小困难,但是大概意思还是能够明白。他们会唱好多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国歌”、“小星星”等。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教会他们唱“感恩的心”还有手势,每当有叔叔阿姨来和他们做活动时,老师就会组织小朋友们表演“感恩的心”这个节目,来表示对叔叔阿姨们的谢谢。我看完他们的表演后就得很感动,觉得他们好强,这样他们从小就会心存感恩,将来回报社会。

这几天的天气特别好,早上老师就把自行车拿出来让小朋友们骑。因为自行车的数量有限,所以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有的骑,老师就会叫他们大一点的小朋友要让给弟弟妹妹骑,他们就会在后面推着弟弟妹妹骑车,自己也玩得不亦乐乎啊!

我给小朋友组织了一场骑自行车比赛,让有车的小朋友都把车停在一条直线上,我数一二三,预备跑,小朋友骑着自己的车出发了,会有一两个小朋友听不懂指挥,我就说:“快看,哥哥姐姐都骑走了,我们快去追他们吧,加油啊!”这些小一点的孩子也骑着自己的车出发了。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比赛结束后,我把糖果发到他们手里,他们都很大声的说谢谢!

快到吃饭时间了,在老师带领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自行车放进储藏室里,然后休息十分钟就洗手吃饭了。小朋友在老师走之前会说:“老师下午见!”。我可以感觉到孩子们都很喜欢和老师们在一起,喜欢上课,一天结束后会很期待明天的到来,快点见到老师。

六、体验有感

这些天的社会实践,我学会很多。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在开心的生活同时,也别忘记了奉献自己一点爱心给这些孤残儿童,给他们鼓励,教他们一些生存技能。只要奉献一点点,孩子们都会无比开心、无比幸福。

篇13

【关键词】民政职业 教育 培养

一、民政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中央对民生高度重视,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为民政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直线下降的同时却保持稳步增长,民政职业院校近三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民政职业院校的学生中有30%是贫困生,70%来自基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中的学生较多;民政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群体主要是民政一线岗位和基层工作者。民政行业本身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会服务登记管理单位126.9万个,其中:各类社会工作机构13.8万个,社会组织44.6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68.2万个,各级民政行政机关3482个。据测算,目前,仅地市级和县级民政机关就需补充专(高职)、本科学历公务员2万人,乡镇、街道(除西部省份)须补充专(高职)、本科学历民政助理员4.4万人。大量人才缺口和就业岗位使民政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民政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突出。

二、民政职业教育必须在培养民政特色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时展的新要求,民政工作在保障基本民生、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民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民政工作已不仅局限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社会工作、减灾救灾、优抚安置、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等,开始拓展到养老护理、残疾人康复等相关领域。另一方面,民政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民政服务覆盖城乡,不断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民政工作对象开始从有限特定人群向服务全体社会成员转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民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都对民政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明确要求,为民政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在老年人服务方面,当前我国有1.67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这一数字将不断攀升,养老保障问题将更加突出,社区照料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我国仍有7500多万城乡低保对象、556万农村五保对象、625多万优抚安置对象和9000多万灾民,对民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民政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民政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在当前民政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民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大,相关职业逐步从无到有,从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要,专业性、规范性不断增强,民政职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的有利局面,依托政策支持,努力适应民政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多样化、专业化、大批量的民政特色人才。

三、民政职业教育必须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民政职业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民政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量、结构还不能适应民政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养老护理、孤残儿童护理、灾害信息、假肢矫形器制作等领域,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已成为制约民政适应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在民政行业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与民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20213年,民政系统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90万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50万、养老护理员600万、灾害信息员75万,孤残儿童护理员2万。新培养3500名技师,500名高级技师,使民政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5000人,使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民政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民政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7%左右,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现实情况与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民政职业教育必须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努力加强民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稳步提升民政技能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民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民政服务社会水平。

四、民政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办学实力

我国职业教育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逐渐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相较而言,我国民政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在学历教育、培训教育、职业鉴定、成人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局限、教育社会政策调整以及民政职业教育特殊性的影响,发展速度与同类院校相比较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是面临生源竞争的压力。生源逐年下滑,高校录取率却逐年攀升,招生供求关系失衡直接导致了激烈的“生源争夺战”。民政职业教育领域主要是公益行业和特殊行业,行业本身具有封闭性、发育不完全,薪酬竞争力不强的特点,对生源的吸引力不足。同时,民政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较低,目前国内只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院校为高职层次,其他均为中专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报考意愿不强。二是面临着自身改革的压力。多数民政院校办学体制不顺,办学经费紧张;管理机制不合理,教职工积极性不高;自身争取资源能力不足,发展受限;行业和职业发展水平较低,制约了专业发展水平。

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民政职业教育就必须努力增强自身办学实力,准确把握民政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加强合作,学习、借鉴、引入民政行业和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努力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不断提升民政职业教育水平,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4

民政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认定和统计工作,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并及时发给《儿童福利证》要按照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好孤儿。孤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要依法承担抚养义务、履行监护职责;鼓励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孤儿监护人;没有前述监护人的由孤儿的父母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民政办担任监护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孤儿合法权益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确实找不到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可在依法办理相关程序后由区儿童福利院收留抚养,公安机关及时办理福利机构集体户口。由孤儿父母生前所在单位、孤儿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民政办担任监护人的可由监护人选择对有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的家庭开展委托监护或者家庭寄养,并给予养育费用补贴和劳务补贴。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收养孤儿。

二、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发放孤儿供养福利补贴。建立全区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建立健全孤儿供养福利制度。区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为每人每月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每人每月600元,并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平均生活水平和物价上涨指数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民政部门要根据孤儿生活变动情况,实行孤儿保障动态管理,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办理审批、增发、停发手续。凡依法被收养的自收养之日起停止孤儿供养福利;找到父母或父母重新履行抚养义务时停止孤儿供养福利;孤儿成年后,具有劳动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如在校学生则继续给予孤儿供养福利,非在校学生则一次性发放给个人6个月孤儿供养福利补贴,不再属于政府孤儿供养福利保障范围;孤儿成年后,不具备劳动能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城镇按“三无”对象、农村按“五保”对象供养政策规定妥善安置。

三、,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

通力合作,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共同健全完善孤儿保障体系,维护孤儿合法权益。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到位。民政、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孤儿基本生活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按时发放。卫生部门要将孤儿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水平。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儿医疗费用,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教育部门要切实落实孤儿教育保障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孤儿到学前机构接受教育的要予以资助,并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全面纳入生活补助范围。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就读的孤儿,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优先予以资助,切实保障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人社部门要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并提供针对和就业援助,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就业。民政、住建部门要加强孤儿住房保障和服务。居住在农村的无住房孤儿成年后,按规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予以资助,各街道办事处和居(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村民帮助其建房。居住在城镇的孤儿成年后,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或其他保障性住房供应条件的要优先安排、应保尽保。对有房产的孤儿,监护人要帮助其做好房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