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经济复苏 股票 商品期货 估值体系 资产配置
一、当前经济形势定性分析
经济的运行总遵循特定的规律,经历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往复。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经济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性,对投资市场而言,准确界定当前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是确保投资方向的大前提和基本条件。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盛世后的破灭,在多重冲击下艰难爬行,全球经济体的共同救世举措使经济从衰退中缓慢复苏。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在美联储刺激经济回暖、拉动就业增加的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仍然复苏动力不足,仅维持温和增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美国实体经济,相当一部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既导致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又推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及全球经济下行速度,反过来又影响到美国商品出口和就业机会增加。总体来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美国都将面临偿还债务和减赤的痛苦,势必继续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转嫁危机,推动货币摩擦升温。因此,美国未来经济不会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欧洲因债务危机已陷入衰退。接二连三出现债务危机和债务险情,欧洲金融动荡已部分扩散到了此前尚未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这种传染性推高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借贷成本,拉低了股市,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也出现急剧下跌。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整体经济实力衰退,缺乏竞争力是欧洲债务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作为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经济复苏情况同样不乐观,中国的经济受内外部失衡压力所致增长明显放缓,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回落;日本则先后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重创了日本经济。
整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均没有快速增长的基础,奠定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还处于大幅下跌后的复苏期,全球经济没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总体经济形势并未得到根本的好转。
二、国内主流投资市场及投资品种分析
全球总体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在此背景下,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物价上涨、需求放缓,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尽管如此,对投资市场而言,总是不乏机会,端看人如何发现和把握。无论经济处于繁荣、衰退、萧条还是复苏,任何一个经济阶段都会有适合的投资品种机会存在,了解这些主体投资品种的优劣势和市场特性是把握投资机会的前提。本文将从国内主流投资市场――房地产、股票和商品期货三大市场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品种投资策略。
1、房地产市场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中国目前的房价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从计划经济的角度上讲却另当别论。某种程度而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与国内的土地出让制度有关,土地出让面积受到控制,且长期偏紧,这是国内维持高房价根源。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房价与国外房价的差异化走势也可以印证两者的差别。亚洲地区普遍存在高房价,这一现象与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对房产和土地的热衷有直接关系,大多数人愿意压缩消费花去一生的积蓄来买一套房子,这在国外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国内的房价即使相对于国外来说偏高也是可以理解且合理的。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的政策导向将是长期维稳,房地产行业将经历一个漫长的阵痛和降温过程,未来将呈现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政府对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打压虽然会削弱市场需求,但作为自住型购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对房产价格形成支撑。总体来看,未来房价不会快速大幅上涨,相对资金成本来说,因投资需求而购买房地产并不划算,且高价位的房产要出售转卖并不容易,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度有限。
2、股票市场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们认为国内股票市场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一方面,国内的投资市场相对国外而言非常少,任何一个投资渠道都具有非常大的投资价值,而股票市场即是国内稀缺投资市场中的主要投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规则注定了相当多数的股票从上市之初就是被大幅高估的,通常反映在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上,也从侧面说明,相对国外市场而言,中国的大部分个股基本不具备投资价值。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之后,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未来2-3年中国股票市场将逐渐具备较大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回顾上一轮股市走势,我们发现03年底到04年初,股票市场有一波大级别的反弹,上证指数从1300多点上涨到1800多点,反弹了30%,之后经历04、05年行情见底之后迎来一波大牛市。投资市场上历史总会重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上证指数上涨幅度也基本接近30%,两次30%反弹在时间点上的重大事件都是政府换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行情,以史为鉴,若在适当的时候配合利好因素(如分红制度的确立、税收减免等)的推动,未来2-3年内国内股票市场的上涨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3、商品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市场包括了贵金属和大宗原材料商品,如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这些商品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其价格波动更能严格的遵循价值规律,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不会过多偏离合理区间。因为一旦价格波动偏离了合理的价值区间太多,市场将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市场套利投资者将利用该机会通过套利操作获取无风险收益,并最终促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使市场回归到正常水平。
所有投资市场的诀窍都是高抛低吸。一般投资市场的操作是低买高卖,如我们所熟悉的股票市场,但商品期货市场除了可以低买高卖之外,还可以进行高卖低买的操作,双向均可行。因此,相对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言,商品期货市场具备无论在经济繁荣或衰退阶段均具有的投资价值和盈利特性。
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如何正确判断商品价格的高和低将是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商品价格的高低往往与其产业相关,通常我们将产业库存水平的变化、产能与产量的变化、下游消费、企业利润以及期货和现货的比价作为评判的主要指标,建立商品的估值体系。一般而言,价格从高到低的转变过程也是产业库存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且库存相对于价格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即最低价位不一定出现在库存最低的时候,反而可能出现在从最低价位开始上涨的初期阶段,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在复苏,而供应在减少。从产能与产量的角度,产能的集中投放往往出现在较低的价位,且周期较长,往往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产量在价格从高到低的过程中则表现为逐步递减。从企业利润和下游消费的角度,往往价格最高的时候,消费最高,利润最高,反之亦然。期货与现货的比价关系也是判定商品价格高与低的重要判定指标,即基差的变动。
整体上,相对于单向操作的投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无论在哪个经济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而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危机之后的大宗商品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大多数期货品种到目前的价位都已经出现了底部的数据结构(如铜),即期货与现货的比较关系出现较低的价格极值。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我们判断未来商品市场的总体价格走势将是从低往高走。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顺应大势,低买高卖,逐步建立多头头寸将是较为恰当的操作方式。
三、投资建议
综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决定了现阶段经济没有快速上涨的可能性,经济的运行处于衰退后的复苏期。这一经济阶段特性决定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既面临可以预见的通货膨胀风险,也面临可以预期的政府救世政策所带来的相关行业的利好,以及经济逐步复苏带来的资本市场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历史机遇。在当前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组合的有效配置将非常必要。根据上述投资市场分析,国内投资者从中长线资产配备的投资需求考虑,可将关注的重点投放在股票市场和机会较多的商品期货市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凤阳玻璃;机遇;挑战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15年立项项目“新常态下玻璃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凤阳玻璃业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78399)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0日
一、经济新常态下玻璃业的机遇
(一)需求。对玻璃业需求量大的主要有建筑业、汽车业、家用电子产品,等等。本文主要从三大主要需求行业进行分析。
1、建筑需求。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住房需求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人口庞大伴随着吃喝住行,这对玻璃业从侧面也是一种机遇。根据中科院建筑材料咨询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住宅面积达到400亿平方米,而这一数据也在不断创新高。我国城镇面积平均每年新增11.25亿平方米。而旧房的拆迁与翻新和新房的建设对玻璃的需求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城市建筑更是以玻璃建筑为主以博得人们的喜爱。如果以每平方米建筑需要0.4平方米的玻璃计算。仅一年对玻璃的需求就有4.5亿平方米(约9,000万重量箱)。二线、三线城市的崛起更加大了对玻璃的需求。安徽凤阳地区以玻璃制造业著称,主要供应于皖北及江苏周边,在安徽玻璃行业可谓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凤阳玻璃为研究点研究安徽大部再拓展到整个中华地区玻璃业需求,可以详细看到整个玻璃业需求与发展。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人口有6,000万左右,每年新增城镇面积3,542万平方米。到2011年,我国很多省会城市、发达城市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节能环保的中空玻璃。在玻璃的种类中也逐渐产生了更多的要求。一项由建筑业协会发起的调查表明中国未来对建筑玻璃的需求情况如表1所示。(表1)
2、汽车行业需求。从中国汽车工业来看,中国汽车业的迅速崛起给玻璃业也带来了福音,比亚迪、奇瑞、长城、江淮等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产能较大。2013年产量已突破2,000万辆。随着汽车性能提升,玻璃在汽车中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1990年每辆轿车玻璃需求量为每辆3.5平方米左右;2000年每辆轿车玻璃需求量为3.85平方米左右;当前,每辆轿车至少4平方米的玻璃用量。安徽地区的江淮、奇瑞等全国知名轿车对玻璃的需求也很大。玻璃能让车辆看上去更加美观,减小行驶中的阻力,大大降低油耗。汽车上各位置玻璃的性能作用也大大不同,对玻璃的材质技术要求更是不同。根据用处不同可分为:安全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对于单单玻璃的采取、加工也需要较大的成本。根据国家交通局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5~2015年车辆玻璃需求如表2所示。(表2)
在汽车部件玻璃用量中,一方面玻璃循环使用;另一方面中国玻璃市场并不是完全适应供求平衡。这对玻璃业来说是一个刺激。
3、电子产品需求。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高度信息化的高科技产品更加依赖于超薄敏感玻璃。它们对玻璃的要求极其苛刻,无杂质、耐磨、抗晒、不裂痕,等等。仅2000年以前,我国为了大力发展电子产品引进超薄玻璃就有1,000万平方米。而后对于家用电子产品玻璃需求更是逐年增加。2015年对超薄玻璃的需求就有2,000万平方米。如果把我们生活中涉及的玻璃需求加起来,这个数字将更加庞大。
(二)供给
1、对于建筑业玻璃的需求主要由我国沿海城市供给。其中南玻集团(深圳)在内陆行业中处于领先,主要供给于沿海与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玻璃对抗风、抗雪、抗撞击等方面具有一定要求,对于透光度和缎面条纹的把控相对而言并没有汽车、电子产品等那么严格。我国建筑玻璃在抗风、抗雪等方面的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对于建筑玻璃我国以自我供给为主,但我国经济发展快,量能大,仍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2、对于汽车玻璃、电子产品超薄玻璃等,要求技术水平高。我国福耀玻璃、耀华玻璃、金晶玻璃等龙头公司在汽车玻璃技术掌控方面较为成熟,但核心技术产权并不在我国,汽车防弹玻璃、隔热玻璃等依然需要大批量进口。电子产品的超薄玻璃、防辐射玻璃、眼镜防紫外线玻璃等国内都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伴随我国经济增长,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光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长期而言不现实。
二、经济新常态下玻璃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玻璃业市场巨大,但存在很多弊端,如国外高新技术的冲击,低下的生产率、合格率以及生产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等等。
(一)加工运输成本高企,行业自有技术短缺。在经营方面,这一问题是凤阳玻璃厂甚至中国玻璃厂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我国的60多个浮法玻璃生产线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外国可能一个企业就包含了所有的生产线,这在加工运输等成本上面就大大降低了。在产品质量以及品种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品种单一、技术成本低。中国玻璃整体采用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含杂质多、透明度低、有气泡等等就会阻碍玻璃的销售。在品种方面,很多技术都是靠国外引进,中国对于玻璃业没有多大的技术掌控度,这成为阻碍玻璃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缺陷。中国玻璃质量与世界平均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搜集整合中华玻璃网相关信息可得表3。(表3)表3也反映了我国浮法玻璃业与世界浮法水平有一定差距,与欧美差距将会更大。这对于我国玻璃业也是一个挑战。
(二)产业布局不足。我国玻璃工业的产业布局存在严重不足。以凤阳为例,起初其地域、能源、交通、政策并不占优势,在我国很多地域同样如此。大型企业在一起相互重叠,并没有一些系统性规律的分层造成局部竞争激烈,而一些地域资源稀缺,在整个市场中对玻璃定价也大不相同。以政府为市场导向,根据市场规律向离着资源近、交通方便、政策普及地域发展更能有效带动一个城市,一个行业的发展。
(三)市场经济下行。宏观经济下,中国国民整体经济,工业、制造业、纺织业等步入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并且不能注入新的动力。光靠投资拉动市场需求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产能过剩也极大地牵制了工业的发展,但总体提升质量效益。步入新常态,“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等国家推动的重大战略经济实施,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对外市场广,也是对玻璃业的挑战。
(四)制造加工燃料污染严重。玻璃的生产加工主要燃料为天然气、煤炭、石油,作为主要燃料占比高达80%,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相比于其他行业,这些原燃料的运输、储存就成为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其运输储存带来的扬尘,扩散在大气中,严重影响空气环境,对人的呼吸道也有严重伤害。煤炭、石油的焚烧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灰尘细沙和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相对清洁的天然气,运输过程就要做到防泄漏、防爆,燃烧产生的硝酸对环境也有严重影响。产生的有毒气体对玻璃本身也有一定的腐蚀效果,对成色、透明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每个企业应该从加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加装去硫去硝除灰尘装置,从而既保障环境的优质,也保证玻璃出炉前的色泽。
三、玻璃业发展对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处速发展下对玻璃业的刺激与冲击是巨大的,中国玻璃业机制并不完善,对于超薄、高档轿车各种玻璃的配置技术并没有那么完善,所以很多技术性方面都需要依赖于进口,大大提高了成本。权威预测,在2025年左右中国才可以将玻璃业达到供给平衡。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玻璃需求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在2025年中国玻璃业需求增长率将达到7%。主要依据于国家建筑局给出的相关资料推测出。2000~2010年玻璃的需求从0.945亿重量箱增长到2.015亿重量箱,增幅为113%。除去可能循环使用的平均需求增长率在10%左右。加上“十三五”规划中国经济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GDP增速由2010年的10.6%到2015年6.9%,世界平均玻璃业需求增长率在4%左右,而我国在经济发展热年远高于这一数据,所以笔者预测未来中国玻璃需求增长率将达到7%。对于玻璃业发展,可从以下几项作为突破口:
(一)玻璃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大结构性调整力度。运用市场经济政策,政府辅助建造特大型玻璃工业制造公司。对玻璃业发展起到全方位开拓创新,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各式品种,淘汰落后的简单性流水线作业,加大技改力度。
(二)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对于自主研发的产品给予支持,提供市场,在新技术新方法上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在税收方面可以减缓或者免收税额。制定节能玻璃相关规定,让创新过程中意识到创新的不仅仅是产品,对节能也要有突破。完善玻璃的使用规范,防止发生危险事故以及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内部调整,提高竞争力。国内玻璃业要立足长远,通过技术创新催生其他行业得到突破,创造市场没有的技术,带动新需求。从管理、培训、企业文化、交流方面不断地去培养并引进人才。找出本公司特色,只有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可以得到行业的认可。用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与奖励,带动员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岳江.适应引领新常态顺势而为谋发展[J].中国民,2015.2.
[2]赖建成.台湾玻璃及其制品业:玻璃工业连续2年负增长形势严峻[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12.
关键词:校园;二手交易;市场分析
前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人们做出何种选择,是与不同选择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关的。校园二手市场其具有独特性,对二手市场的供给方来说,交易成本表现为用生产成本与最终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之差来衡量。对需求方来说,理性的消费者必须在考虑搜寻成本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进行交易活动,以得到尽可能低的价格。
一、对校园二手市场的供需角度分析
市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校园二手市场也不例外。供给者几乎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二手市场,对于理性的供方来说,由于他们受惜卖心理影响较小,二手商品的成本可以看作是零,因此当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匹配时,交易就会成功。对于有限理性者,会预期学生的内在价值,但由于受惜卖心理影响,不减或减很少一部分的二手折价。非理性者,不受惜卖心理影响往往以很低的价格甚至无价转送出清。完全非理性者受惜卖心理影响较大,按二手商品的新旧程度出售。购买二手商品的动机在于预期效用的价格所反映的内在价值,对处于消费者地位的学生来说,存在有目的性的需求,但也有进入市场前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属于临时产生的不确定性需求。他们普遍会低估二手商品的价值,需求价格会接受在预期内在价值减去二手折价的范围。
在二手市场经济中,交易买卖是权益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链接。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他们不可能将几年配置的东西都带走,面临权衡,面对搬运物品所耗费的高额成本,保留这些东西的效用如果低于售出获利的效用,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自然会选择低价出售,资源的重复利用方面可大大降低成本,价格低廉的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替用差异。当在购买商品过后的一段时间拥有了再次购买的能力,或者是想购买更新更高好产品的欲望,都愿意卖旧买新;可见,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层次也为二手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二手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支付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在“二手”市场里,由于涉及两个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成本是一个相对效应的博弈,卖方自然只愿以较高价成交,买方却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到手。
校园二手交易市场比起作为正常商品的经营市场,可看作是一个实现低价出清的市场。从供给上来说,供给成本为零,他们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实行价格歧视政策,减少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者剩余。而对需求上来看,因为买二手商品所花的代价比之自己采购新商品的成本低得多,效果也不差。提高商品率并不是提高了社会觉悟所促使的,恰恰是考虑自己利益的结果。这种劳动市场及其自由选择的生产关系,往往会出现产出不可能始终与增加的投入成正比例。
收入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及消费倾向。校园群体收入基本稳定,如果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收入不足以购买新商品,考虑其替代效应时,二手商品成为其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其他商品价格不变,随着二手商品价格的降低,发生的替代效应使其需求量增加,而产生的收入效应促使其需求量减少,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总的价格效应为正。就说明在替代效应影响下给二手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校园二手交易的市场分析
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消费所形成的二手市场,既具有一般市场的共性,但同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买卖的形式极其多样化,有长期制,有定期合同制;有整日工作制,也有部分时间制;有雇主提供劳动工具,也有自备生产手段;有纯粹的雇佣关系,也有分红制。不同的交易条件满足了不同需要的人群。校园二手交易市场的存在普遍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临时性市场,严重信息缺陷的不规范市场,市场功能难以发挥。现从市场客体和市场主体进行分析:
大学校园市场的特点:(1)容量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连续扩招,规模不断壮大,也就意味着一个高素质的新型消费市场的形成,这将占据整个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大份额。(2)分布相对集中。由于历史和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我国的高等院校一般分布的地区相对比较集中,校园市场消费集中,有效的信息传达也比校园外市场上更迅速直接,这样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些。(3)开发成本低。在校园的经营比在一般市场上抢占份额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4)实用性。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没有完全稳定,消费经验不够丰富,消费习惯往往带着学生时代的印记,他们的想法就是自由挑选最恰当的适合自己的产品。一般来说,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许多大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5)连续封闭性。在校大学生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传播主要是靠同学间的口耳相传,他们一旦对某个产品或服务满意很可能会连续消费,而且这样的感觉会因为大学生之间信息的迅速交流,会感染到周围的同学,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但却活跃的消费市场圈。
校园二手商品的交易的不确定性。校园市场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供需双方都要面对一个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销售或者供应环境。通过分析主要表现在:(1)没有一个准确的地点,而是不固定在校园的具体地点。(2)没有固定的摆摊时间,随机性很大,且经常是因为没有时间而退出市场。(3)供需双方都是临时性从事交易,不会认真关注市场的各种相关信息。故它的潜在购买人群是所有进入市场的校园人群。产品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需求数量、需求品质都不相同,并且这些需求又是富有弹性的不断变化,其面临的需求环境是相当不确定的。当是被动性需求时,对内在价值预期不高,同时因为是为了节省购置费用而进入市场,故对二手折价预期很大。当是目的性需求带来的,潜在顾客群体较小,在加上市场的信息缺陷,大大降低了交易机会的出现。同时,因为存在着特定的需求,供方会大大提高预期内在价值和减少二手折价。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妥协的话,结果是不会产生交易,成交的比率就会很低。
校园二手商品的交易市场的不完善性。主要分析出售价格的不统一以及售后无保障方面。校园二手交易市场上的同种产品通常没有标准的估价,随性的定价与砍价降低了同学们对二手市场的认可度。同时,售后问题也是市场消费者交易的顾虑因素,校园内的二手市场多半由学生组织举办,相当于人的角色,一切交易行为都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买家从人处买来商品出现问题之后,既无法与卖家取得联系,又不能从人处获得售后服务,这无疑是对买者利益的风险存在。市场中的竞争引导二手交易提高服务质量,并使之成为商业社会中道德构成的主要成分。懂得了参与交换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识到捍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打造平等、自由、自重、互重,是校园市场文化的重要组成。
二手市场是校园交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稳定的校园二手交易市场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而理想的二手市场则是消费者群体乐于参与二手商品消费,并且卖家以较大概率提供高质量的二手商品,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实现公平交易。提供对称信息以及市场的规范制定灵活、务实、多样的市场营销策略,开拓“大学二手市场”这块热土,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校园二手交易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钢贸市场;产能调整
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全球化的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发展的代名词,而何为全球化的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最重要的在于,使用网络,信息化共享,将全球的资源集中起来,从中选取最优化的配置的一种经济策略。对于钢铁的贸易,一直以来均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钢铁贸易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也是十分的迅速,而其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都是严重的问题,而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如何的去应对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所關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钢贸市场出现的问题
钢铁贸易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企业的工艺、相应的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以及我国资源的相对匮乏。
钢铁企业产业结构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在过去的钢铁生产过程中,产量相对较低,与国际上的其他钢铁企业进行对比的时候,我国的钢铁产量远远的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而现在虽然我国的钢铁产量逐年的增多,但是产业的结构问题也相应的暴露出来,钢铁在全国的产量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钢铁的产品结构却依旧过于狭窄,同时并没有创新性的技术去改变相应的产品结构。
同时随着钢铁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的双边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地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和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贸易战不断,2006年后,中国的钢铁产业增长迅速,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恐慌,所以美国对我国的钢铁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措施。面临这些挑战,我国也提出了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并且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
还有一方面的问题就在于钢铁企业的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形势,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钢铁企业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对于一流的钢铁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导致了我国在钢贸市场处于劣势的地位。
我国虽然钢铁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在钢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资源匮乏的缺点,众所周知,我国铁矿石的产量不是很高,但是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却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铁矿石的资源供应不足,而且钢铁锻造技术相对落后,污染问题严重,提炼效率低,所以造成了资源紧缺的问题。
二、针对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钢贸市场出现的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的相关的钢贸市场出现的问题,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改进的措施。
首先对于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和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网络技术的融入,对于钢铁企业的产业结构改善带来非常大的助力,对钢铁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研发策略,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走向。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可以减少钢铁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提高其生产效率。
而对于双边贸易的摩擦问题,更应该坚定立场,坚持全球化的经济战略,使国家之间保持一种双赢的状态,从而减少双边贸易的摩擦。增加贸易国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深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双方更应该谋取的是和平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钢铁企业的双边贸易也应该走入正轨,共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共赢。
对于技术问题,应该尽可能的组成技术研发的团队,努力研发相关的创新性技术,同时向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借鉴,取其长处融入到自己的技术研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产品的种类的研发,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更多的去交流,去研究好的技术,生产更好的产品,提高生产的效率,增大企业的利润,减少公司的相应的成本。
最后为了应对铁矿石资源的紧缺问题,更应该去利用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联系海外的市场,充分的利用海外的相关闲置资源,从国外引进铁矿石弥补国内资源的紧缺,同时可以更多的去通过赎买等方式兼并国外的一些钢铁企业,从而来不断壮大自己企业的方式,使企业的潜力得到挖掘。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内的企业要不断做好相应对抗挑战的准备,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可以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使自身的企业走进钢铁行业的前列。
三、结论
总的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高度的重视钢贸市场中所反映出的一些很常态化的问题,并且要及时发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钢铁贸易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这些钢贸市场出现的常态性问题的成因,并且一定要利用我们相关的专业性的知识有理有据的解决这些问题,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当我们真正利用好这些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才能真正发展好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钢铁贸易,钢铁的贸易在我国地位是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的保持警惕的心理,时刻为国家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奇华.国际技术贸易[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昌旭,徐长生,刘泽斌.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5(8).
[3]赵黎黎,黄新建.产能过剩条件下的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绩效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第一讲中,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白雪洁教授以“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题展开陈述。主要从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实现几个转变、面临的挑战、支撑中国经济的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的对策六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们对天津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在全国中的站位和责任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也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明确了方向。
第二讲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孙德升就“打造差异化的营商环境”为主题进行授课。课程从营商环境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展开,对营商环境进行了中肯评价。同时,对中国及天津的营商环境,如何改善天津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天津如何补短板、打造差异化的营商环境等内容进行了深刻及实际的阐述,提高了我们对于天津实际情况的认知,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
第三讲的课程由天津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庞晓提同志进行讲解,主要对“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进行梳理,介绍了目前活动总体开展情况、平台使用情况、各区目前排名、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问题、案例分析等几方面内容,对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的开展非常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更能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紧迫感。
第四讲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副主任杨宝臣老师进行授课,题目为“金融市场与工具”。课程围绕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概念、功能、类型,金融工具等基本知识展开,同时加入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金融监管体系等实际知识的讲解,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为我们进行一次金融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