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范文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呼吸科的护理诊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 护理诊断;内科患者;临床应用

1 前言

护理诊断是医院护士为了让某种病患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选择的护理措施,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为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最佳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而服务的。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护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所以,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也是整个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这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种类的内科患者中各占1/2,即对照组的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观察组的内科患者数据同对照组。

2.2 病症观察 在作对照护理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症、临床表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对比。

2.3 治疗方法 护理前将各位患者的病患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分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116例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诊断,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护理诊断的排序工作,选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

2.3.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1.1 疼痛 对患者的头痛情况进行评估,是否伴有头晕、耳鸣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头痛时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

2.3.1.2 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等情况时立即平卧,并垫高脚部以增加脑血流量。活动缓慢,外出时需有人陪,避免剧烈运动。

2.3.1.3 知识缺乏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等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告诉病人有关降压药的知识,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定时量血压,定期复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2.1 体液过多 卧床休息时尽量平卧或半平卧,并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限制水和钠离子的摄入,并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等等护理诊断措施。

2.3.2.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预防压疮;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2.4 治疗过程 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16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对其额外进行了2.3所述的护理诊断并按照护理诊断的措施进行再护理。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并将病人的反应及病人家属的反应记录好,最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及进行必要的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痊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2.93%;观察组的患者复发率为11.21%,低于对照组的19.83%;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5.69%,高于对照组的56.03%。

从数据显示来看,高血压和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护理诊断之后的痊愈率并未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对高血压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这个结果已经要好很多了。虽然护理诊断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基于护理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时,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等与真正做好护理诊断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时出现错误论断和错误的认知,最终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4 讨论

在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熟练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诊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护理诊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认识、掌握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护理诊断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但是要想使护理诊断真正达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需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总结、合理分析问题,做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充分地体现护理的价值。

在内科临床的护理诊断中,护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护理,正确诊断,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在做护理诊断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的医疗问题,这需要护理人员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多请教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死搬硬套”。

4.2 加强医护合作,避免“潜在并发症”。

篇2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云南蒙自 661199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1年组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初我科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结果 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老年;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5-03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221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2±4.38)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钳取出术28例、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24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3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例、经尿道膀胱结石去除术48例、输尿管镜下取石术30例、单侧肾切除术16例、尿道病损切除术12例。按照时间不同分为2011年组(130例)及2012年组(19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且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患者无死亡情况发生;③患者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临床表现,可单独完成本次研究所需调查问卷(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④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⑤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耐受性,均坚持完成治疗;⑥患者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2011年,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等;2012年初,我科(科室人员较2011年无变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工作制度,指派专人监督医护人员服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特点及岗位服务内容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高质完成护理工作。治疗完成后进行满意度抽查,掌握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工作量、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问题及对策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诊断问题分析及对策,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2011年组、2012年组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包括压疮、穿刺失败、护理人员针刺伤等,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2.3满意度

2011年组、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方法改进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泌尿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膀胱肿瘤、膀胱结石等,临床常以外科手术治疗 [1]。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身体机能将发生不同程度下降,且多数患者常合并各种原发疾病,如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本文研究可知,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除疾病相关外,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如机体功能衰退、外科手术创伤、心理问题、疼痛感受力降低、意识障碍等;护理人员因素包括未认清护理风险、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差、无责任心、沟通水平有限、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等,具体内容如下 [3]:(1)患者自身因素。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退,显著降低机体适应能力,因此对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够良好耐受,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进展较快,临床较难控制,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死亡;②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将加重患者原发疾病;③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常由于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或对治疗效果过度担心,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疗效,无法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④老年患者大多对疼痛等感受力降低,因此无法较早发现异常情况,病情往往较为隐匿,且临床表现不明显;⑤部分老年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因此无法主诉疾病感受,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时具有较大难度;(2)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未能够认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对相关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并不理想;③护理人员无较强责任心,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临床护理;④护理人员由于沟通水平有限,与患者出现沟通障碍,或表现出不耐心、语气生硬、语言不具有专业性等;⑤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护理记录书写不完善或不及时,认为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各项记录及物品存放无需重视,从而引发纠纷。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5]:①主动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②及时针对老年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举成功治疗案例等,语气应亲切温和,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③及时掌握患者原发疾病及各类病史,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做好各项突况抢救护理准备;④若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则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监护;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相互交流护理经验;⑥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⑧根据患者及护理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

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杨红兰[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

参考文献]

[1]袁莉红,吴静.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l0,7(26):64-65.

[2]黄美坤.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7(2):50-51.

[3]强春,吴秀文,殊球.128例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5):443-444.

[4]杨红兰,马艳清,王芙.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探讨[J].西南军医,20l0,5(4):182-183.

[5]应全胜,陶汉寿,王伟,等.泌尿外科83例患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院报,2012,5(1):21,22.

篇3

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临床思维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我们通过2005年l~12月对我科收治的卧床鼻饲病人40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通过护理干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2004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发生率为10%。

吸入性肺炎:实验组40例,发生1例(25%),对照组发生59例,发生6例(10%)。

护 理

(1)评估:①采集资料对病人进行评估,详细询问病人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生命体征,神经科查体,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②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态度及期望值,以及经济状况,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2)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进行评估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判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 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吸入性肺炎有关的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有关。③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有关。④营养低于机体代谢需要:与长期鼻饲有关。

(3)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前要吸尽气管内痰液及分泌物,防止吸痰呛咳,憋气可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在鼻饲中和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以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每日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及吸出。②加强口腔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③卧位:患者的是预防误吸的关键,鼻饲时应采取半坐卧位,借重力可防止反流及误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60分钟。鼻饲后30分钟内不可翻身,严密观察,若患者出现突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如出现误吸应尽早处理,以防意外发生。④掌握鼻饲物的量、速度、温度: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以上,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易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在15~30分钟喂究为宜。鼻饲过快可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导致发生误吸[2]。温度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发生胃痉挛,造成呕吐。⑤主动、被动活动: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病人要鼓励和协助病人及家属做主动、被动活动,如上下肢活动,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⑥供给营养及液体:食物的调配应考虑到病人的现有疾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C的补充,增加液体的补充,每天摄入量应达到300~4000 m1,应采取少食多餐制,所选的食物应易于进食及容易消化。⑦鼻饲管的护理:每次更换鼻饲管时,应用止血钳夹住其尾端向外迅速拔出,以免管内残留液体流入气道内引起误吸。鼻饲管需固定好防止外脱,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是否正确。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特点,特别是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自洁作用,使呼吸道对细菌等异物的抵抗力和清除能力降低,长期留置鼻饲管咽部受到鼻饲管的刺激,环状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可能[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会:支气管敏感部位的神经支配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反应性及敏感性降低,咳嗽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拔除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平卧位床头角度低会增加反流物及分泌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通过我们加强护理干预,针对各种易发因素进行具体指导,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参考文献

1 陶国枢,等.现代老年医学答疑.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50~51

篇5

本组病人387例,均系1992~1998年12月,伤后未经医务人员处理直接送入我科的病例。病人分类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收集自我科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其中闭合性损伤320例,开放性损伤67例;受伤部位2处伤125例,3处伤179例,4处伤83例。

2急救系列护理

按A、B、C、D、E5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与按V、I、G、C、F实施急救护理。

2.1评估病人伤情:病人入急救室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c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顺序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我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具体护理措施。在医师到达后进行第2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

2.2保证呼吸道通畅V(Ventilation):严重多发伤病人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108例,有呼吸衰竭者(56例)均由护士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维持有效循环I(Infusion):本组病人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2%。使用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有84例血压在8kPa以下者,在第1个30min内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其中72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了时间。

2.4观察伤情变化G(Guardiaship):观察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病人,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先兆。本组有19例病人首次扫描为脑挫裂伤,在观察6~8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血肿,及时入专科手术行治疗。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病人在观察期间发生气胸、血胸,其中2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病人,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侧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了改善,然后由胸外医师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5控制活动性出血C(Controlbleeding):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伤及皮肤撕裂伤等76例有明显外出血的病人,迅速控制伤口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易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仅有4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6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F(Follow):对有手术指征病人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给予监护或一般观察。

3小结

篇6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7-0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近十余年来被国际公认的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提出[2]累及部位主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突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全球报道发病例数以日本最多,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目前尚属于少见病的范畴[3]。由于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病的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误诊率约占90% ,而诊断为DPB 的仅占10.0%左右[4]。近三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首次成功诊治5例DPB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诊治DPB患者5例,其中男3例,年龄分别43岁、46岁、59岁,女2例,年龄分别40岁、62岁。确诊标准符合(1)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史;③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影。(2)参考项目:①肺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②FEV1/FVC%低于70%以及低氧血症(PaO2

1.2 治疗及转归 5例病人均达到临床确诊条件,予阿奇霉素治疗7-10天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消失,遂予口服红霉素转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恢复正常给予停药。其中1例40岁女性病人停药3个月后复发,住院治疗及门诊上述治疗持续1年,病情稳定后停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DPB患者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当患者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诊断名称时,都感到陌生,心理紧张不安,对本病缺乏了解,急于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对本病了解的加深,了解到本病少见且病死率较高,又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焦虑、恐惧情绪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护士理解患者心情,及时告知患者此病最新研究进展,让患者知道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提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经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指导

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对DPB有显著疗效,不论痰中细菌种类,治疗DPB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红霉素治疗DPB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其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黏液分泌,有效治疗此病。初期每日口服红霉素400mg或罗红霉素300mg,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指导患者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本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2.3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PB具有气道高分泌的特点,患者痰量较多,咳大量脓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4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可导致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免低氧血症出现或加重病情。轻度低氧血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氧疗后低氧血症均可得到纠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喘憋、咳痰、有无发绀等症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

2.5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5例病人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指导患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正确使用滴鼻剂,遵医嘱口服鼻渊舒等药物。

2.6 出院指导

在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按时、按量口服红霉素的必要性,嘱患者坚持服药。告知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注意季节变化,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DPB的用药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采取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是否坚持服药。因此病人出院后,记录病情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各复诊1次,以后每年1次,发现患者到期未复诊,及时电话联系。

3 体会

在我国DPB尚属少见病的范畴,多数医护人员对此了解不多,但它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DPB需长期口服红霉素治疗,长期用药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出院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本组5例患者目前控制良好。我们认为,护理此类患者除对疾病症状加以护理外,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2] 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篇7

【关键词】 脑出血;急诊科;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1-01

脑出血是危重病症中的一种,对人体生命健康具有很大威胁,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急救护理质量是决定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应该加强对脑出血急诊护理的研究。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实施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79例,其中男48例,女31例,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58.7±11.4岁。患者在入院后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恶心、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失语症状,为其进行头颅CT检查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诊断为脑出血。

1.2 护理方法 让患者立即静卧,并给予吸氧治疗,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进行降颅压治疗,对于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为降低患者颅内压,可在患者头部放置软枕,将患者口部稍稍向下,以便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能够自然引流,以免阻塞呼吸道;控制患者血压,并给予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则可连接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

2 结 果

本组79例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抢救和急诊护理后,有5例患者因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其死亡率为6.33%,其余74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均转送神经科接受继续治疗。除了5例死亡案例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脑出血在发病时多伴有颅压升高症状,使得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而脑室中的血液会对大脑细胞进行压迫,影响各个控制区的功能,导致患者脑室缺氧,易引发脑疝、脑梗死等疾病[1],需要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急救护理后,本组79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4例患者均转送神经科进行继续治疗,且未有并发症案例出现,这说明急诊护理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颅压升高症状。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病后应该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针对患者颅压升高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尽快为其建立相应静脉通道,注射甘露醇药物[2],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以免患者因情绪激动造成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将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则可适当给予呼吸兴奋剂药物进行治疗[3],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则应立即协助医生为其连接体外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同时,急诊护理人员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尤其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以免动作幅度过大对患者颅脑造成额外伤害,影响脑室内压力平衡,加重患者病情。

另外,急诊护理人员应该对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在本次研究的79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监测,对其意识的改变情况进行掌握,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呼唤患者姓名,或给予其痛觉刺激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以便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来协助医生调整救治方案。对患者瞳孔大小进行观测,瞳孔能够直接反映患者颅脑病情变化情况,患者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等都是反映患者颅脑病症的重要指标,因而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对患者的瞳孔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联系医生,判断是否发生脑疝,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在本组死亡的5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因脑疝死亡,这就是护理人员对瞳孔状况进行密切观测的结果,因此在脑出血急诊护理中,对于瞳孔出现不等大和光反应消失状况的患者,应该及时判断可能发生脑疝,尽快对其进行抢救,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人员应该快速沉稳地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红娟,李燕.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75-76.

篇8

【关键词】危重休克;接诊;护理;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6(b)-0149-03

急诊科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场所。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病因较多,休克是由于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出现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毒素吸收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危急,病情变化快。因此护士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明确患者的休克类型,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接诊、分诊,给予患者有效的施救措施,从而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在抢救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该研究在2013年4月-2014年6月对急诊中危重休克患者的接诊、分诊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通过120救护车送至该院的危重休克病人234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117例患者。观察组11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9.37±8.43)岁。117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低血容量休克,21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为过敏性休克,7例患者为感染性修改,12例患者为脑出血,11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患者为一氧化碳中毒。对照组11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8.62+8.14)岁。117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为低血容量休克,22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9例患者为过敏性休克,8例患者为感染性修改,13例患者为脑出血,10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患者为一氧化碳中毒。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情况,通过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判断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十预,方法如下。

1.2.1 接诊护理①评估患者生命机能。在患者进入接诊科时,应及时向救护车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询问病因,根据患者休克指数迅速判断患者的休克程度,根据患者生命机能进行评估。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进行检测,并给予心电监护。②明确休克原因。确定患者的休克类型后,将患者迅速的分诊,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该研究中,有18例患者因左腹部外伤伴左腹部疼痛,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60/40mmHg,接诊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为患者内脏出血,立即通知外科进行手术,5例患者诊断为肝破裂,13例患者诊断为脾破裂。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对休克进行纠正。③判断休克类型。对于因内出血、肝脾破裂严重出血性休克,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抗休克的,并给予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建立不少于2条的静脉通路,快速进行输液和交叉配血,根据患者失血量为患者进行输液,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有效的降温,控制患者体温的升高,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降温药物和抗菌素,对患者的感染创面进行及时的处理。④注意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患者的意识障碍和瞳孔的变化是患者病情危重的信号,同时也是脑功能受损的突出症状,接诊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变化,根据患者意识和瞳孔情况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该研究中发现,常见的瞳孔改变与眼疾、药物或毒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根据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大等圆,瞳孔对光反射情况等,都能够很好的了解患者病情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建立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⑤监测患者缺氧程度。通过血氧饱和度对患者进行监测,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缺氧情况,根据患者面色、指甲、口唇观察是否发绀,从而判断患者缺氧的程度,及时给予患者充足的氧量。⑥留置尿管。对危重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时,应给予患者留置尿管,并认真观察患者尿量、性质、颜色的变化。在临床中,危重休克患者的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有效循环血流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患者尿量的多少能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当患者尿量

1.2.2 急救护理①正确摆放。在接诊后,应将患者的摆放至抗休克,从而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将患者的头部及下肢各抬高20°左右,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及昏迷的患者,我们应在其床边加装护栏,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坠床等意外。②开放气道。为了能够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应及时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痰液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患者因呕吐物误吸所导致窒息。该研究中23例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清理较为困难,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从而保证了患者呼吸的顺畅。③开放静脉通路。该研究所治疗的患者均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一条通路及时用药,一条通路扩充血容量,另外一条还可作为输血用,选用患者肘正中粗大而直的静脉进行留置输液管,从而保证扩容和体液的平衡度。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cvp,尿量和呼吸等调整输液的速度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次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使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杏表进行评价,问卷评估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O软件作为该研究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并使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是对危重病人进行急救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夜间急诊的病人,休克是由于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出现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毒素吸收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如果不能对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因此,急诊科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判断,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接诊、分诊,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抢救的成功提供了保障,这也是考验和磨练护士的重要过程,也是对每位急诊护士专业水平和护理急救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

篇9

关键词: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心理干预

呼吸道疾病大多数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镜检查也是呼吸道疾病诊断的必需检查之一,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痛苦,其操作手段具有"侵入性",将细长的镜管经过患者的鼻或口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从而观察呼吸道病变或者提取肺泡细胞进行活检观察,整个过程患者常会伴有恐惧感、心理焦虑等心理情绪[2]。本文选取我科80例患者进行观察,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焦虑评分均>70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患者平均年龄(56.43±10.37)岁,所纳入患者标准:①认知功能良好,无精神疾病;②积极配合检查,无心、肾、肝严重疾病;③社会认可度良好,家庭和谐,无严重的经济困难;④家属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在镜检查1 w前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日常的住院护理,包括给药、饮食指导、卫生指引、病房消毒、和蔼的心理安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认知疗法:识别自动思维,护理人员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患者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识别认知性错误,护士记录患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真实性检验,鼓励患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减少焦虑。具体操作步骤,放松训练:①向患者讲解镜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在检查时如何更好的配合,以便让患者全方面了解镜检查内容,消除无知恐惧心理;②呼吸放松训练护理: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做法,正确引导消除焦虑的呼吸方法,标准为:在深呼吸时,双手叉腰,吸气时双肩不能抬起,20 min/d;③精神护理:鼓励患者闭上眼睛30 min/d,想起以往美好的事情,集中精神回忆,分散对镜检查的注意力。检查前30min评定SAS评分。SAS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取P

2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认知疗法,医学上也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起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改变自身对疾病的态度,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3]。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谷朝晖等人认为该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负刺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检查过程的依从性,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和检查[3]。经过有计划、有规律的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调整呼吸,在遇到检查问题的时候更好配合医生,说明原因,避免因紧张原因造成对自身的伤害,现代医学也证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不仅对患者有帮助,对正常的焦虑紧张者进行干预后也可减轻其心理紧张感,提高其自信度。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慢性咳嗽、咳血、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食管癌侵犯支气管、支气管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检查,是呼吸科常用的检查设备,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痉挛、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该检查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本文选择西京医院呼吸科80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且焦虑程度严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进行了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从干预1周的数据可以看出,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焦虑明显减轻,说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是可行的,对减轻患者焦虑十分有利。

总之,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对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是有帮助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3):134

篇10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易发生中间综合症的药物多见氧化乐果中毒者,口服剂量约30-100ml均应警惕中间综合的症发生。中间综合症监测多在急性中毒后1~4天发生,患者洗胃不及时、表述不清服用剂量时,又因患者多数神志清楚,临床易于忽视。

2008年-2012年我科收到7例乐果农药中毒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5~70岁。均为口服中毒,服毒量30~150ml,2008年-2009年发现2例死亡及1例放弃治疗。2010-2012年4例抢救成功,主要是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救治,故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专人基础护理

对口服乐果农药30ml以上患者、洗胃不及时、表述不清服用剂量时:做好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下尿管、口腔护理等专项护理,给予记录阿托品剂量、复能剂剂量,做好插管器械。

2监测病情变化

监测病情同时,监测患者有无阿托品化,大剂量阿托品药物治疗后仍出现心率较慢、瞳孔较小、出汗、肺部湿性啰音,提示不能被阿托品化,提示病情较重,有机磷中毒经应用抗胆碱能药,一般出现兴奋、躁动不安,故观察患者肌无力的情况:如出现淡漠、少动、语言无力情况需警惕,患者表现为抬头困难、肢体无力、持物差,及时向医生告知,医生及时与家属沟通,做好每班生命体征记录。

3协助插管

当发现患者胸闷、烦躁,指脉氧下降至90%,肌无力表现,及时准确协助医师做好插管工作,及时给予气囊辅助呼吸,及早发现病情,及早纠正缺氧,防止缺氧导致脑水肿,插管后予监测病情,查看指脉氧及心率变化。再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呼吸机参数。

4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

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部分轻度患者意识清晰,出现抵抗、烦躁,安抚患者同时,观察呼吸机有无自主呼吸,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监测镇静药物的临床表现。做好口腔、气道湿化护理工作,意识不清患者做好褥疮护理、翻身、鼻饲等护理,防止出现肺部感染加重等并发症。

5撤机后护理

篇11

【关键词】肿瘤;死亡病例;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56-02

为了解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调查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的542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0月全部在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共542例,其中男性354例,女性18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1岁,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369天。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份查阅病历原始记录,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诊断及病原学检查,将感染病例的资料进行登记、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分析

在542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有15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计18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3.58%,低于文献报道的54.07%[2]。化疗科死亡375例,感染156次,感染率为41.6%,放疗科死亡58例,感染22次,感染率为37.93%,外科死亡44例,感染3次,感染率为6.82%,介入科死亡65例,感染1次,感染率为1.54%。各科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56, P<0.001)。在不同科室的死亡病例中,化疗科死亡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放疗科。调查数据显示,在经过化疗和放疗的死亡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科和介入科的患者。对于采用化疗或放疗以及同期放化疗患者,因病期较晚,且反复多次住院,住院时间长,病人治疗过程可引起各种副作用,如:破坏了机体的生理屏障,使皮肤粘膜受损;大剂量的化疗、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疗过程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削弱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导致化疗科和放疗科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计91次,占50%,其次是口腔58次,占31.87%,呼吸道感染是死亡患者最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病例也以化疗科和放疗科最多,分析原因是大多数死亡患者属于肿瘤中晚期,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病情较重,加上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易发生肺炎,也更能说明呼吸道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原因,同时病人抵抗力弱、病室面积小、陪视人多,病原体经空气、飞沫传播而造成交叉感染,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居其次的感染部位是口腔,占31.87%,有文献报道,化疗和放疗导致口腔黏膜炎、口腔干燥症使唾液分泌减少,pH值降低,口腔自洁功能减弱,增加口腔感染机会,且以真菌感染多见[3]。159例感染病例中有94例采集微生物标本送病原学检查,检出真菌72株,占76.6%,考虑与为预防或治疗各种感染而应用抗生素,加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敏感细菌被杀灭或抑制,真菌乘机不断生长和繁殖,导致菌群失调,继发二重感染,加上本院地处粤东沿海,气候温暖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3 护理干预

3.1 本次调查显示,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是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护理上应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肿瘤病人易感染的特点,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保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使消毒、灭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避免医源性感染。

3.2 强调预防为主,重视手卫生;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干净整洁,定时通风,使空气清新,定期紫外线消毒,降低空气中病原菌浓度,春夏季节开空调除湿,减少霉菌滋生;对病人及家属做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陪护和探视者,减少交叉感染。

3.3 加强支持疗法, 补充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饮食,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呼吸系统和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严格密切监测患者血象,如白细胞下降,WBC≦3.0×109/L,应暂停化疗和放疗,及时予升白细胞治疗,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床单位和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条件。加强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及时发现隐患,从各个环节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G].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翻印,2001.

篇12

一. 急救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护理措施 。患者如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至窒息,应迅速解开伤员的领带、衣扣,及时清理口咽部、鼻部的分泌物[3]、呕吐物、血凝块等,将头偏向~侧,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舌后坠者放置口咽管,口咽管开放呼吸道的方法是除了气管插管外开放气道的最好方法 。使用时抬起患者下颌角,沿着舌弓和腭部之间的自然缝隙一直进入会咽的气管开口处,此时可感到患者呼吸气流通畅。对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4],以缓解患者缺氧状态。

2.休克的护理措施 患者因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失血或失液大量活性物质释放引起休克,且休克为损伤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创伤患者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在低血容量的基础上,有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性损害、心功能损害等新的损伤[5]。因此,对有休克早期症状或休克者,使用12#带壶留置静脉穿刺针,快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快速输血和输入平衡盐溶液[6]。(2)取仰卧中凹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经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6~8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7]。(3)保暖:保暖对休克病人十分重要,因冷刺激可使患者出现寒战、肌肉紧张,皮肤血管强烈收缩,体内耗氧量急剧增高,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极度收缩,血液灌流量显著减少[8]。

3.术前准备? 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导尿、留置胃管[9]。可按医嘱术前行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及术前用药,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手术。通知手术室麻醉科作好相应的准备,护送病人进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

二.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全身情况 每隔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黏膜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特护记录,及时报告。当心率增快,脉压差减小,则提示腹腔内出血的可能[10],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诊断性腹穿是简单、安全、迅速且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对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诊断尤为重要[11]。

2.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每30 min检查1次腹部体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和范围的改变。护士除详细了解受伤史和伤后病情变化外,还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以助早期诊治。腹部损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如不仔细观察、早期确定内脏是否受损很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但有时注意过分剖腹探查使阴性剖腹探查率增高[12]。通常情况下,空腔脏器破裂时,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实质脏器破裂早期可出现出血性休克,可伴腹胀和移动性浊音[13]。如膈面腹膜刺激征明显者提示上腹部脏器、肝脾损伤的可能性较大;若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者,胃肠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如伴有排尿困难、血尿者,泌尿系损伤的可能性较大。严重腹壁挫伤、消化道破裂致消化液外漏,腹痛一般比较明显,单纯的实质脏器损伤腹痛通常不明显,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况且有的患者因肋骨骨折疼痛显著而掩盖了脾破裂的早期症状;有的胸部损伤可因呼吸困难显著掩盖了腹部损伤的症状;有的入院时无明显临床表现,几天后突现休克[14]。

3. 观察期间为避免加重病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为避免掩盖病情,一般不使用吗啡类镇痛剂;因腹部损伤患者可能有胃肠穿孔或肠麻痹,故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和禁灌肠,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并加重腹痛和病情。

4.密切重视复合伤的观察护理 复合伤病人诊治中不可因注意力集中到损伤比较明确的部位,忽视了其它部位的检查和观察。还应观察有否其他部位损伤,通过全面、细,转自致的病情观察,协助医生明确诊断,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治愈率,如意识到有可能多脏器复合伤,病情危急,立即报告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①血压持续性降低,休克症状无缓解;②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③腹穿或灌洗阳性;④腹腔有游离气体。

三.术后护理

1.卧位应根据麻醉的方式来决定卧位,生命体征平稳遵医嘱给予半卧位[15],以利腹腔引流,改善病人呼吸状况,减轻腹部肌肉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有利于腹腔引流。定时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生命体征,必要时记录出入量,观察病情恢复变化,早期如发现并发症,立即以处理。

2.饮食继续 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根据病情需要输血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的需要,待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遵医嘱进易消化富营养流质饮食;如无腹痛、腹胀等,2~3天可依病情逐渐改为半流食[16]。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

3.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充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必要时留置2条引流管,并行腹腔冲洗。如内脏出血而置引流管者,术后48h内渗血逐渐减少则可拔管。引流管如有阻塞现象,可用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每日记录引流量,每日更换引流袋[17]。

4. 观察患者体温,术后3d内患者体温在38℃以不需处理[18], 若超过38℃并伴有畏寒、发热时应考虑腹腔内感染。发热患者应注意 口腔与皮肤护理,高热时要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

5. 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剂,减轻患者不适,保证病人休息。术后勤翻身,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促进术后恢复,防止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 同时瞩病人经常活动下肢,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19]。

6. 遵医嘱给于抗感染药物治疗,并补充适量液体和电解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20]。

篇13

【关键词】腹部外伤;护理程序The abdomen flesh wound patient nurses the procedure the discussionBai Fengrong

【Abstract】The abdomen flesh wound pathogenesis factor to be more complex, like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flesh wound, the work high above the ground fall the wound, the fighting, the knife stabs and so on. And further because the abdominal cavity volume big, the internal organs are many, synchronizes watches shallowly, therefore specifically processes various, regarding this 56 examples abdomens wound patient which in June, 2005~in September, 2007 admits my branch nurses the procedure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Abdomen flesh wound; Nurses the procedure腹部外伤的致病因素较复杂,如交通事故、外伤、高空作业摔伤、打架斗殴、刀刺伤等等。又因腹腔容积大、内脏多,相对表浅,因此具体处理各不相同,对此将我科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5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程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0.4岁。创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挤压伤7例,顿器伤5例,刀刺伤18例。主要伤有肝破裂、脾破裂、胃破裂、膈肌破裂、腹膜后血肿、有些伴有肋骨骨折、骨盆骨折,住院时间最短11d,最长35d。

2术前护理程序

2.1统一指挥,明确分工。我们制定了规范化多发创伤的抢救方案,避免了抢救工作中的忙乱局面,赢得了抢救时间。患者到病房后,护士立即进入规范化状态、根据班次不同实施2人或3人分工制度,分别负责抢救、实施、呼吸道管理及对外联系、记录等。

2.2配合军医尽快实施“一问”、“二看”、“三测”、“四摸”、“五穿刺”的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一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及伤后的初步处理,如患者不能自述,应询问护送人员;二看:看受伤部位、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三测:测血压,以使初步诊断是否有休克现象;四摸:摸脉搏、皮肤温湿度,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四肢活动是否自如;五穿刺:协助军医做腹穿,以帮助诊断。

2.3快速实施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等术前准备。

2.3.1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本组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有分泌物者及时清理,对呼吸道有阻塞者应用舌钳子将舌拉出,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患者入科后,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选用上肢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大血管为佳,以利于加压、输血补液,以改善严重的休克症状。

2.3.3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备血,根据失血情况补充全血。

2.3.4置管:术前置胃管、尿管,观察其胃液及尿液中是否有血性液体,如有应及时报告军医,有助诊断。

2.3.5皮试:遵医嘱做好奴夫卡因皮试及TAT试敏;抗生素一般在术前1h内使用为宜,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2.4监测生命体征: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床旁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并根据不同伤情、设定重点

观察项目,如出血过多监测血压,有胸腹联合伤者测呼吸,有颅脑伤者重点观察瞳孔、意识等。

3术后护理程序

3.1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管道多,卧床时间长,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应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重点,由护士制订出详细的护理措施,挂于床头、各班对所有的治疗、观察、基础护理项目的安排按时执行、并做好打勾标记、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本组56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 转贴于

篇14

关键词:腹部外伤;护理程序

腹部外伤的致病因素较复杂,如交通事故、外伤、高空作业摔伤、打架斗殴、刀刺伤等等。又因腹腔容积大、内脏多,相对表浅,因此具体处理各不相同,对此将我科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5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程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0.4岁。创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挤压伤7例,顿器伤5例,刀刺伤18例。主要伤有肝破裂、脾破裂、胃破裂、膈肌破裂、腹膜后血肿、有些伴有肋骨骨折、骨盆骨折,住院时间最短11d,最长35d。

2术前护理程序

2.1统一指挥,明确分工。我们制定了规范化多发创伤的抢救方案,避免了抢救工作中的忙乱局面,赢得了抢救时间。患者到病房后,护士立即进入规范化状态、根据班次不同实施2人或3人分工制度,分别负责抢救、实施、呼吸道管理及对外联系、记录等。

2.2配合军医尽快实施“一问”、“二看”、“三测”、“四摸”、“五穿刺”的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一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及伤后的初步处理,如患者不能自述,应询问护送人员;二看:看受伤部位、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三测:测血压,以使初步诊断是否有休克现象;四摸:摸脉搏、皮肤温湿度,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四肢活动是否自如;五穿刺:协助军医做腹穿,以帮助诊断。

2.3快速实施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等术前准备。

2.3.1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本组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有分泌物者及时清理,对呼吸道有阻塞者应用舌钳子将舌拉出,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患者入科后,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选用上肢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大血管为佳,以利于加压、输血补液,以改善严重的休克症状。

2.3.3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备血,根据失血情况补充全血。

2.3.4置管:术前置胃管、尿管,观察其胃液及尿液中是否有血性液体,如有应及时报告军医,有助诊断。

2.3.5皮试:遵医嘱做好奴夫卡因皮试及TAT试敏;抗生素一般在术前1h内使用为宜,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2.4监测生命体征: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床旁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并根据不同伤情、设定重点

观察项目,如出血过多监测血压,有胸腹联合伤者测呼吸,有颅脑伤者重点观察瞳孔、意识等。

3术后护理程序

3.1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管道多,卧床时间长,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应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重点,由护士制订出详细的护理措施,挂于床头、各班对所有的治疗、观察、基础护理项目的安排按时执行、并做好打勾标记、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本组56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