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文学赏析范文

影视文学赏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影视文学赏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影视文学赏析

篇1

[关键词]补缺假说 英语教学 英文影视作品 中式英语 哑巴英语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30

补缺假设是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外语教育理论。根据该理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准确运用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外语教育理论缺乏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中不能将语言形式与语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很多现有英语教材也缺乏真实语境,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没有走出语境缺失的困境。可见,语境的设置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只有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文影视作品构筑的丰富而真实的语境给学生提供了身处真实语境中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形式的用法,克服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不地道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英文影视作品赏析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本文以“补缺假设”为理论框架,探讨英文影视作品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文件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英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使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英语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英文影视教学集声、形、貌于一体,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高校改革依然流于形式,只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语境教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机械记忆单词、语法和句型,导致其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言产出中存在大量哑巴英语、中式英语①现象,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英文影视片段构筑的真实语境进行教学,将语言形式与特定的语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度。

二、补缺假设教学观

针对中国人外语学习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于2003年提出了补缺假设,用以解释外语学习的机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能被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条件。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所学外语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介入补缺,由此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导致母语迁移,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2]

补缺假设视母语及其语境知识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为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普遍问题作出了深度的剖析。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言形式总是与特定语境发生互动。在外语环境里,学习者往往不知道所学外语形式与何种语境互动或匹配。于是,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自动介入补缺,与外语形式互动,常常造成外语形式与语境知识错配,影响外语使用,产生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因此,某些正确的外语形式即使已经学过,但如果没有附上恰当的语境标识,则难以跟眼前的外部语境匹配并被激活,用不出来,产生所谓的哑巴英语。一般而言,所学英语结构只有粘上语境标识才能从大脑中快速提取。而传统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轻语境设置,学生在语境缺乏的情况下机械操练语言结构,所学语言结构未经恰当信息处理。这样,在特定语境下,可使用的语言结构即使学过也用不出来。在交际的压力之下,学习者只能根据母语语境直译与之相配套的母语结构,从而产生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补缺假设强调了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境知识学习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为传统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英文影视作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补缺假设是国内外最新的外语教学理念之一。它突出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对改进外语学习和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应重视语境知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构筑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将语言形式与特定的语境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英文影视作品展示了大量真实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如何得体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的实例,语言信息真实而丰富,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语言创造了有利的语言环境,解决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语境缺乏的普遍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穿插英文影视作品赏析,借助影视作品提供的丰富语境信息展开语言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结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以接触基本的语境信息。

(一)根据词汇语法教学需要截取影视片段,将语言教学与语境教学有机结合

电影能够展现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生动展示具体语言在不同情境下恰当的使用方式。英文电影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真实体现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环境。学生在欣赏英文电影的同时,有机结合片中人物、场景、语言等多种感官信息,将词汇的用法做详尽的分析,理解词语语用环境,进而提高用词准确性。电影《绝望的主妇》中女主人Bree因宴会前与丈夫发生过争执,为保全面子她提醒丈夫宴会上不要喝太多酒而曝家丑时说了这么一句话“Because when you drink, you get chatty.”从这一情景片段我们可以推测出chatty的贬义性。该句可翻译为“因为你酒喝多了话就多”。笔者在播放该片段前让学生对“因为你酒喝多了话就多”这句话进行英语翻译,结果不少学生将“话多”译为“have many words”。这一中性表达显然不能准确传递女主人公的话语含义,有中式英语之嫌。经过影视片段教学学生深刻理解了chatty一词的语用环境,且避免了因英语语境缺失而产生中式英语错误。

此外,学生在英文影视欣赏过程中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进行,有助于对语言表层和内涵的理解。这样,在自然语境中体会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用功能的巧妙结合,脱离了传统语法教学中生硬的语法规则的束缚,有利于学生轻松习得语法知识。

(二)根据口语教学需要选取相关情景片段,引导学生掌握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

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有助于学生完成将所学语言结构粘上语境标识的信息处理过程,避免“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学生对某些高频语言结构用法掌握得比较片面,以口语常见表达“Excuse me”为例。学生通过口语教材学习知道向陌生人问路时可以使用“Excuse me”,殊不知它还有对他人所说的话表示质疑这一常见用法。电影《绝望的主妇》中Bree与Andrew的一段对话可以说明Excuse me的这一用法。当Andrew告知Bree他认为妈妈花了三小时做的炖小牛胫味道只是还可以时,Bree用到该结构来反问Andrew,表示自己的不满。倘若教师能有效利用影视片段辅助口语教学,便可通过影片提供的语境信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常见结构的用法,避免生活中出现类似情景时,可使用的语言结构即使学过也用不出来。

(三)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片段辅助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文化是语言学习的核心。([3])根据补缺假设,学生在外语语境缺失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启动母语语境知识,将母语语境下的表达式直译为英语,致使外语形式与母语语境发生错配,产生文化层面上的中式英语错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英语文化信息的输入和讲解。具体做法上,可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片段辅助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如笔者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六单元时,按照文化冲击这一主题从电影《绝望的主妇》中选取了Mary Alice告别会的片段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领会中礼仪式的差异。在英美国家,亲友在葬礼之后还会为死者举行告别会,参加告别会的亲友须准备一些食品,告别会上主要是聊些死者生前的故事,少了中式葬礼上用以表达怀念死者的哭诉。学生通过影视教学明白了中西文化差异,将有助于提升其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语境教学,将词汇讲解与语境分析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所产出的英语不是中式英语就是哑巴英语,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宗旨。补缺假设指出外语语境缺失是导致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强调加强语境教学是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突出了外语语境教学的重要性,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贯穿英文影视作品赏析符合补缺假设倡导的教学观。英文影视作品含有丰富而真实的语境信息,其合理运用有助于克服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长期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不地道英语的产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yte026);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B342)

注:①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

参考文献

[1]廖春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 2007(5).

[2]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

[3]李莉.从文化视角看英语原版电影的教学实用性[J].电影文学,2011(3):160.

篇2

学院下设7个系,分别是:中文、历史、文化典籍、广告学、影视传媒、档案学和社会学;建有7个研究所,分别是: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长江文化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中国创意产业研究所;建有十多个研究中心,分别是: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逻辑学研究中心、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历史教育研究中心、女性研究中心、中国新广告研究中心、社区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电子政务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美学研究中心、现代出版研究中心、法国电影研究中心等;设有2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分别是: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

学院有2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硕士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3个本科专业。学院分为两个板块:人文板块和传播板块。人文板块内的国家文科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文科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传播板块内的各专业奉行“思想、传播、创新”的务实精神,与业界建立广泛联系。

2005年人文与传播学院获得上海市教委汉语言文学、影视传媒教育高地建设重点项目。

学院建有资料中心、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和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中心,资料中心占地面积为810平方米,拥有图书14.1万册,杂志1.5万册,建有古籍珍本特藏室、外文特藏室等10个特藏室。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左右,包括7个机房或实验室,均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PC机房、苹果机房、非线性编辑机房、摄影实验室、录音实验室、语音实验室、档案实验室以及电化教室等,专供有关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外练习使用。此外建有“人文城市”、“都市文化研究”、“东方语言学”、“文贝”、“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5个网站和1个学院网页。学院还建有81个社会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在册学生5000余名(包括来自美国、日本及港、澳、台的学生)。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学院平台课程,文史渗透;举办名家讲座,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加强外语训练,安排外教讲课;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配合,由实验中心提供设备支持;注重实习环节,抓好基本功训练。

一、专业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隶属影视传媒系。本专业为适应电视、电影的发展趋势,融汇影视学、文艺学、传播学、美学、写作等学科,旨在为各类电视台、报刊杂志、文化传播公司、网络公司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电教中心等培养编导、编辑、策划、文案、摄影、摄像、制作等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影视艺术概论、影视史、文学与影视写作、影视剧创作、传播学、视听语言、专业英语、影视声音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影片分析等。

摄影:隶属广告学系。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当代摄影文化理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熟知传统及数码摄影专业知识并具备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进入各种与视觉文化、影像传播和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成为新闻报业的摄影记者、各类杂志和出版单位的摄影师或图片编辑、广告公司和大型企业的专职摄影师、摄影画廊或图片库的从业人员,也能在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体中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空间。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基础摄影、经典视觉艺术欣赏、传播学、数码摄影技巧、数字影像处理、摄像与影视制作、营销传播研究、商业广告摄影、商业人像摄影、摄影发展史、当代摄影现象研究、传统黑白暗房、现代专题摄影、摄影观察艺术、摄影创作实践等。

二、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地区及人数

学费(元/年)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30

 

 

 

 

10000

摄      影

四年

10

3

3

3

3

3

备注:各地区具体招生人数,以各省(市)高考填报志愿计划书公布人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者均可报考;

2、考生获省级招办组织的统考合格资格;

3、身体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等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摄影专业还须无色弱、色盲,近视不得高于800度。

四、专业考试方式

专业名称

考生地区

考试类型

戏剧影视文学

上海

上海市编导类专业统考

摄   影

上海

上海市美术类专业统考

外省

各省市美术类专业统考

五、录取原则

(一)、考生须取得相应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或填报资格,并参加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达到规定的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的最低控制线。

(二)、获得多个艺术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可以兼报相应专业。外省摄影专业采用各省美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录取,如个别省市未规定具体录取原则,则参照上海的录取原则录取。

(三)、上海市各专业具体的录取方法: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起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30%+

高考文化成绩

×7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2、摄影专业按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和美术与设计学类其他专业一起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不分专业先后)。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50% +

高考文化成绩

×5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七、联系地址: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篇3

关键词:文学欣赏 文学创作 相互影响 互动

中图分类号:1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87-01

文学欣赏和创作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活动,然而二者又具备紧密的联系。同时,文学欣赏以及文学创作还可以相互构成影响。在文学领域内,文学欣赏延伸了作品的创作,有助于推进文学创作;与此同时,文学创作也决定了读者欣赏到的文学作品质量。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作者槎琳哒瓜至颂囟角度的人生体验,而读者则需要通过阅读来感知并且认可这种体验[1]。由此可见,文学欣赏在整体上构造并且解释了生活现象,有助于延伸文学创作。只有明确了文学欣赏和创作的深层关系,才能够寻求二者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提升文学欣赏以及创作的整体水平。

一、文学欣赏对于创作带来的影响

读者在欣赏某个文学作品时,需要透彻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主旨,在此基础上遵照特定的审美标准来扩展联想,同时也融入了自身情感。经过初步的欣赏,读者就会进入再创造的思维过程中。由此可见,文学欣赏从本质上讲应当属于精神层面,欣赏文学作品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趣味性和可读性。读者在欣赏作品之前,先要在思维深处设置一种阅读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也融入了潜意识的期待。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唤醒深藏于读者脑海的记忆,然后促使读者融入感情气氛中,进而体现脑海中的阅读期待[2]。

针对作品中描绘的特定人物形象,读者应当唤起与之相关的阅读感受;在唤醒感受的基础上,读者与作者才可以深入沟通,探求深层次的文学作品意蕴并且净化读者心灵。实质上,读者欣赏文学作品不仅是为进入情节,更是为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满足感。从表层来看,文学欣赏并不直接关系到文学创作。然而实际上,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在欣赏作品时,读者就仿佛与当时的作者展开了沟通,因此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作者传递的信息。通过这个过程,文学创作就能够达到应有的社会效应。文学创作紧密联系了读者和作者,文学作品源自日常生活,然而只有通过读者的反复阅读和品位才能够体现出作品的意义。

二、文学创作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影响

从艺术角度来讲,文学欣赏应当建立于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作为读者本身,先要透彻领会作品最基本的内涵,透过表层的文字才能深入主旨。因此,文学欣赏并非直观性的欣赏,而是透过文字来塑造特定的作品形象。因此可以得知,欣赏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读者重构文字形象的过程。在转化文字时,读者自身拥有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功底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作者在创作了特定的作品后,并不能确定将来产生的阅读效果,这是因为文学效果的产生有赖于读者的密切配合。

文学作品能否发挥预期的审美效果,并非作者本身就能够决定的,而是需要作者与读者的紧密配合。然而,文学欣赏的前提仍然是优良作品的产生。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如果没有塑造优良的文学形象,或者没有选择生动且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述,那么读者通常就很难收获应有的阅读质量。针对特定的文学形象而言,文学创作能达到的程度也直接决定着读者的鉴赏效果。一部优良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在这种基础上让读者发自内心认可作者描述的文学意境,表达了对于美好境界的向往[3]。

三、探析二者的互动模式

其一,文学欣赏应当属于再次的创造过程,欣赏者凭借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再创了文学作品的新意境。作品中表述了特定的人生意向,而读者负责参照这种意向来剖析自身的生活,从而达到反思人生的目的。在解构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也能够满足读者特有的审美体会[4]。实际上,文学作品的欣赏者本人并不是空白的,在接受作品的同时也会融入自我的人生体会。受到文化水准、生活经验以及审美层次的影响,这种解构和再次创造的结果都会有所差异。

其二,文学作者在初期创作作品时,也会考虑到读者对于作品的接受程度。通常情况下,作者一旦选择了创作某部作品,那么就必须考虑作品的读者能否认同自身的创作。针对隐含的读者群体,作品的作者有必要加以考虑。由此可见,检验作品质量的根本指标就在于读者的评价。因此,作者有必要综合考虑读者的欣赏趣味、阅读习惯以及基本要求等。富于时代气息的优良作品通常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学境界,同时也符合了最基本的审美需要。

其三,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欣赏具备相同的基本目标,因此应当促进二者的密切互动。创作作品和欣赏作品的根本宗旨都在于安抚现实并且憧憬未来,从而实现对于日常生活的深层反思。在现今的背景下,文学的兴盛繁荣不能够缺少文学创作和作品欣赏的互动。通过优质的文学作品来感染读者,提升读者的文学欣赏境界,在此基础上也能够推进文学作品创作的兴盛和繁荣。

结语

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具有同样的基本宗旨,二者的目标都在于通过文学来折射现实,陶冶情操并且净化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欣赏构成了彼此的必要条件,二者也深刻影响着彼此的进程。为了繁荣文学,就需要同时重视文学欣赏领域以及创作领域,通过提供优质的文学作品来感染读者,以此来提升文学审美情趣[5]。通过探求二者的影响和互动方式,能够培育健康且积极的文学态度,进而推进文学欣赏和创作的整体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高鹏.浅谈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互动[J].文学界(理论版),2011(04):58+63.

[2]冯汝常.文学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107-109.

[3]张叹凤.论何其芳文学创作与欣赏中的杜诗影响及定位[J].文学评论,2012(04):144-149.

篇4

关键词: 时尚文化 语文教学 关系

当学校为“促进学生学习健康发展和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将“难以登大雅之堂”的时尚流行文化拒之门外时,殊不知时尚文化却已悄悄地占有了青少年群体。我们的高中学生也许没几人对尼采、柏拉图感兴趣,但没几人不知道韩寒的《三重门》;也许没几人会谈贝多芬的钢琴曲,但没几人不会哼几句周杰伦的歌,那么我们再将它拒之门外,教学就失去了广大的生活基础,远离了学生实际。这样一来,如何引导学生不在流行文化的大浪里“呛水”,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化的传承应责无旁贷。

1.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正视时尚文化

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创造出的是多元的、多彩的文化,也许流行“八个样板戏”的时代的文化是残缺不全的,如果我们还想靠“以课为主”的经院式的教学来笼络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让自己用如大海般广博和宽容,才能吸引那一条条小溪聚集在身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生活,不应该拒绝时尚和潮流,而应以敏锐的眼睛,火热的心去感受社会生活。“经典是高雅的‘交响乐’,博大精深,学生需要在经典文化中跋涉,熏陶,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而流行中也不乏精品。”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学会既欣赏高雅的“交响乐”,又欣赏通俗的“小夜曲”。这样,与学生的共同话题就多了,教学也可方便很多。否则,教师教学永远不同路。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在课堂这种经院式的学习中,生活处处有语文,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时尚流行。这种时尚文化往往是现代人在生活交往当中逐步地演变发展而来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例如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电脑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很好的例子,现在的中学生往往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了一些让老师看起来不懂的语言,像什么“晕”、“菜鸟”等等。从这一点出发,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敞开胸怀去接受流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把握住学生的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

2.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鉴赏时尚文化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流行文化也不例外。如曾经流行话题“金庸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这表明我们的教育正在走向开放性和人性化,开始敞开胸怀接受各种类型的文化,毕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其中关键是如何去分析看待金庸小说的两面性,细细品味金庸小说。戏说历史,打打杀杀的场面不乏,但其也不乏多层面的美的享受:琴棋书画,行侠仗义,追求自由等,可谓“止戈为武,信义至上”。我们应该用宽容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它。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利用其中积极性的一面,加以学习创新。

面对流行文化的两面性,我们应该教学生懂得学校课程和流行文化的关系。“学校课程是主干根本,深厚却平实;流行文化是花果枝叶,浮浅却鲜活。流行文化要经过长时间才能积淀成文化的主干根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流行文化才能成为经典。虽然《水浒传》也许是明代的武侠,柳永苏轼的词也许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京剧“霸王别姬”是舞台上的动作电影,但它们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过去的流行才会成为现在的经典。但流行毕竟是一种无根、失根的文化,不能将其作为主流。作为学生还是应该以学校课程为主,流行文化只能取其精华。

3.教师要适度引入流行文化

3.1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禁令。我们都知道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喜爱不亚于一种追求。我们则不是简单地可以用“堵”“封杀”禁止其流通的,当这种发展一旦成为地下流时,教师将很难控制其流向、范围。我们不防采用疏导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去识辩其好坏、丑美。这是最好的办法。

3.2要关注流行文化中的雅俗共赏。在通俗易懂的时尚流行中,既有永恒的经典,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好的作品,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鉴赏、感受其深层的含义,接受多元的文化熏陶。以在语文教学中音乐素材的运用为例:

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歌词是极富鼓励性、有一种潜在的振奋人心的力量的。就像黄征和羽泉所唱《奔跑》中“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一样,或许在失落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去感化人,鼓舞人。“随风飞翔,有梦就有翅膀……”朝着梦的方向飞翔。这样的歌词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感受、鉴赏。

3.3品味流行文化中的构思巧妙。我们知道流行文化作品中往往有构思巧妙之处,语言生动活泼,能让人过目不忘,过耳即记,而有不少学生的作文构思简单,语言平淡乏味。“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这些优秀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说话、作文水平大有裨益”。以语文的作文教学为例:现代广告有的妙趣横生,有的真切感人,有的催人奋进,有的是生活启迪,而且选材精确,语言精炼,构思巧妙。尤其是一些公益广告。比如一则“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公益广告,那是一种爱心传递,细微、含蓄而动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让学生以此为例,找一些生活中的真情小事写文章。

篇5

关键词: 文化图示;文化;文学阅读

1.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分析

近年来,西方“实用主义”的思想观念盛行于高校校园,直接导致当前外语界中普遍存在的对英语语言的重工具性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实用性轻素质教育之倾向,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外语院系英美文学课程的日益边缘化问题。蒋洪新教授(蒋洪新:2005)曾对英美文学课程提出过质疑,“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主旨是什么?是提高学生的英文素养吗?是灌输英美文学知识吗?”那么,“如何开好此课?怎样处理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用什么教材为好?”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从大学的教学改革角度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据粗略统计,关注英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学者还有: 陈鹤明(2003),程爱民(2002)、崔少元(2000)、邓楠(1999)、范谊(2005)、郭英剑(2002)、李公昭(2002)、刘存波(2005)、王守仁(2002)、谢南斗(2002)、殷启平(2002)、虞建华(2002)等。对于英美文学课程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 对英美文学困境的描述并分析原因;二 将建构理论,或者读者反应接受理论等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 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研究(范 谊 芮渝萍)

在阅读外语文本时,我们常觉得外国文学作品不像文学作品,尤其是外国诗歌简直不像诗歌。这就是说,外国读者难以体会到本国读者所能体会到的文本的意义与美感。这正如我们有时也很难体会到外国笑话的幽默所在一样。这是由于我们对外语文本中存在的异域文化缺少足够的了解;在外语阅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由文化差距造成的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阅读材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的体现对外国读者失去了召唤作用,无法唤起应有的阅读体验。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的研究,着重探讨图式理论在外语文本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以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本项目从全新的策略视角出发,通过阐述心理学上的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图式理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文化背景知识在文学作品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在英美文学赏析中切实注意文化图式的建构,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地,系统的介绍文化知识,达到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最终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也为解决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图示与文化

2.1图式阅读理论

运用图式理论研究阅读,强调的是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图式阅读理论是把阅读看成是个自上而下(top-down)的认知过程。阅读能力是由三种图式决定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文化背景知识包含在内容图式中。不具备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读者和作者就无法做到有效的交流,也就无法透彻地理解文章。Anderson通过实验证明读者所掌握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内容图式越多,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存贮能力以及回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Anderson&Pearson,1984),Anderson还认为,文化因素是影响L2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实验均表明: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会影响阅读理解。如果读者具有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语言难度就会减小。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形成不适当的图式,理解就会受阻或误导。所以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建构一种完善的图式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2.2 文化与图式之间的关系

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抽象和概括,而每一项具体经验都是文化的体现。如果把图式看作一种框架,那么文化就是框架的内容,框架的填充物,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一个人在学习文化时肯定会形成某种图式,而在掌握图式时也必定了解了文化。

3.如何在英美文学课上建构文化图式

3.1英语阅读课文化图式的建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因为每堂课的时间有限,又各有任务,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所导入的文化应该有所选择,要以学生在学习中的文化盲点和平时使用英语时易产生的文化错误为重点。

(2) 理解性原则。教师应通过分析和解释,对比等手段使学习者认识到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的异同以及异同之渊源和生成的原因,以激活并补充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信息为目的。

(3) 层次性原则。因为文化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应该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导入不同层次的异域文化。开始可以多讲解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词语文化,即词语的风格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相关的意义。到学生的文化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则可引导学生对各民族间的经济基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进行比较和研究,从而加强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全面的文化图式,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异域文化,达到阅读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交流。

3.2文化图式的构建方法

(1) 解释建构,诱发图式。每一次在课堂上处理由文化不同而引起的交际障碍都是学习异域文化的好机会。因此,在课上结合所教授的内容介绍异域文化不失为培养学生异域文化图式的好方法。例如若阅读中经常出现的英美人名字的来源,学生可能对此一无所知,教师就可以直接讲解。来源于职业的名称如:“Garden”, “Tailor”;来源于父辈的名字如“Peterson”(Peter之子) ;来源于相貌如“Longman”;来源于出生地如“ Churchhill”等等,这种直接解释建构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完整的图式。

(2) 归纳对比。对通过小说,剧本等间接介绍的干扰交际但不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上的,非语言形式的及话语篇章的文化因素,先归纳总结,然后与汉语中相应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可用讨论或评述的形式进行,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可口头也可笔头,视难易程度而定。

(3) 以点带面。在处理某一类具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词语的例子时,不能光讲授语义的文化背景了事,还应适度地横向扩展,如给出类似的例词,以便加深印象,获得更多反复的机会,巩固新的文化图式。

4.文化图示策略在英美文学课程上的导入

本文通过收集理论资料,论证文化图示与阅读赏析之间的关系,根据英美文学阅读之文化图式的建构原则,构建出一套合理的文化图示理论教学的策略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阅读英美文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查找出主要的问题和阅读困难所在。 首先,给出3段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学名著选段让学生进行测试,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自由分析对此作品的观感,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常用的分析手段等等。然后根据调查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的制定相关的英美文学教学策略,并结合文化图示策略的构建。在教学的三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一个班进行正常教学(无文化图示构建),一个班接受文化图示建构教学。 一学期以后, 2个班的学生进行后测,同样给3篇文学名著选段让学生自由进行分析,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观以及鉴赏手段的利用。通过考察2次测试,发现文化图示构建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

5.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心理学上的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图式理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文化背景知识在文学作品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要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切实注意文化图式的建构,采取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地,系统的介绍文化知识,达到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最终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目前国内对于英美文学改革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反映在对于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问题原因的分析多,但针对学生具体反映的问卷少;对于问题提出的对策多,但对于对策实际具体的效果,实验研究反馈的少,此策略的创新尝试为解决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6(6)2002:12-14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影视欣赏;文化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金融学院年度科学研究项目“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JY200923)的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英语教学观念的更新,网络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Center)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自主学习中心使用英语原版电影资料作为英语能力训练材料的做法具有颇多益处,丰富多样的影视作品有声音有图像有情节,这不仅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学会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可以说,英文影视欣赏是英语学习的最生动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

一、研究背景

在语言学习研究领域,“自主学习”的研究成为当前外语界讨论的热点, 也是外语教育和学习的新趋势,根据庞维国的观点自主学习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形式。其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策略是自我调整的、时间是自我管理的,

2007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修订本。该《要求》中再次重申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该《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我校升本为契机,我校建立了一个设备先进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能容纳200多名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英语,虽然我们的自主学习中心规模不大但学习中心里边的学习资源却经达到了50多个G,包含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大学英语过级考试资源系统以及寓教于乐的影视欣赏系统等。而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时学生对英文影视作品尤其感兴趣,

但与此同时学生自主的影视欣赏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在欣赏英语原声影视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深入学习的动力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观看英语影视作品时基本的兴趣点仅仅集中在一般的欣赏层面上, 更多地追求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 英语原声影视的语言教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实践探索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自主学习中心的影视欣赏教学系统。

(一)学科定位

影视欣赏课应以欣赏为主,使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人情世故、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影视观赏。学生可以了解日常英语社会生活中形形的人的不同语言,同时学生还可了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学会客观公正地对待异国文化,从而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得体的使用英语。

(二)资料库的建立

语言教育理论家Karashen在其著名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etive Filter Hypothesis)中提到教师要给学生输入并理解比当前语言稍多一点的语言材料;同时,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情感因素因人而异。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影视欣赏教学要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因而一方面,必须选择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在建立自主学习中心英文影视资料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民主集中相结合确定影视资源的范围和分类方式,民主指的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集中是说教师最后要把各方观点进行整合。归纳出青春偶像片如《歌舞青春》系列,经典名著如《简爱》,现代科幻片灾难片如《后天》及知名动画片如《功夫熊猫》等不同的类别,包含广大学生所喜爱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影视作品。另一方面,英语影视欣赏课教学内容不应一成不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结合学生的意见对所选用影视作品做出调整。

(三)教学步骤和评估

1 如上文教学定位所述,设立英语影视欣赏课旨在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在影篇欣赏之前,教师应充分查阅资料,解析该影视作品的背景文化,将主要故事情节及重点语篇和重要词语的讲解,提供给学生。

例如在观看电影《阿甘正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熟悉这样的句子:

(1)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know what you’re gonna t。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为什么说巧克力而不说棒棒糖呢,因为在美国巧克力通常有十二快或二十四块,每个都有不同的包装和口味形状和颜色,以前没有标志。只能拆开放在嘴里,品尝了之后才知道个中滋味,

(2)W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豌豆和胡萝L丁,一个圆的,一个方的;一个红的,一个绿的,它们的共同点虽然没有太大的味道但营养非常高。故但在美国烹饪时做为主食的点缀,而且它俩都是同时出现,故引申为形影不离。

提前让学生熟知这些重要的语言点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文化认知上的障碍,在观看影片时才能加深印象,达到学习的目的。否则,虽然屏幕上有英文字幕,但由于英文语速过快,学生很难跟上,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丧失观看影片的热情。

2 在影篇欣赏的过程中,对于经典对白不仅要求学生听懂而且还要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模仿,练习口语,熟悉地道的英语发音。

3 在影篇欣赏完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影评或者给出如“阿甘走过了怎样的一生”等题目组织学生以口语形式讨论,此外,还可以进行英文歌比赛,英文经典对白配音或将经典台词段落做成听力填空或听写等活动。 让学生“再认”已知信息。 “再认”作为一种认知能力是语言学习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丰富多彩的立体化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

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方式。教学评估是保证课程有效进行并取得良好结果的手段,评估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情况做详实的记录,充分囊括学生的情感、态度、策略等非智力因素,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7

【关键词】影视戏剧文学;特点;欣赏

一、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

(1)具有表演性。剧本被用来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影视拍摄,所以必须具有表演性,适合进行影视或者是舞台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剧文学作品中,因为舞台的诸多限制,对剧本的要求会很高,要集中刻画重要人物,使其鲜明的表现在舞台之上。而且剧本不宜过长,要主线突出,以激烈的冲突来突显人物的个性和思想。剧本要把很长一段时间的在不同场景发生的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线索,并且把矛盾从提出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成,而且还不能频繁的进行场景的变换。(2)具有冲突性。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体裁是不同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必须具备戏剧的冲突性。这也是戏剧和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3)台词具有个性和动作性。剧本的台词是剧情人物的独白、对话以及唱词等等,这事对于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剧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是对话等等,可以充分的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塑造,还可以展示矛盾和冲突,促使剧情的变化。

二、影视戏剧文学欣赏应注意的要点

(1)了解剧情,熟悉剧本。在剧本的阅读过程中,当你被作品中的清洁所吸引,融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天地中,让自己的心情可以根据清洁的变化而起伏,这时,才会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可以得到很多益处。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了解剧情,熟悉剧本,清楚作品的作者和时代的背景,这样才能明确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戏剧的情节发展,都会在剧本的结构中表现出来。所以,要想了解剧情,熟悉剧本,就要分析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大多都是对故事的发展地点,时间的变化来分的,一般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一个不同的阶段时是为一幕。而场的单位较小,可以按照时间或者地点来变化,也可以按照人物的出现次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故事的情节都是跟着戏剧的冲突发展过程展开的。(2)抓住情节的发展线索,把握基本矛盾冲突。一般剧情的开端和发展以及还有结局都是紧密围绕着矛盾和冲突来展开的。比如《雷雨》,其情节就是周朴园的后妻对其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周家的衰败;还有就是鲁大海、鲁侍萍和矿工们对周家的反抗。另外还有一些人物之间的纠葛,这些线索相互交织,造成了周朴园的家庭衰败命运。而这种衰败的命运就是剧本中矛盾发展的结局。对情节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剧本中的矛盾和冲突,认识到作品所想要表现出来的深层思想和意义。(3)研究剧本的语言,了解任务的性格和思想。优秀的影视戏剧文学,都有很突出的人物塑造,在剧本里的人物的性格思想等等,很多都是通过其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欣赏影视戏剧文学要能找到人物的关键语言,来了解人物的特征,因为这些语言往往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要想找到矛盾和冲突时,人物的关键语言,就要在欣赏剧本的时候,找到剧本中的潜台词,也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但是可以根据其他台词和一些场景或者情景间接让观众了解的那些语言。这种手法可以深入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人物的精神和内心的活动。所以,在欣赏剧本的时候要主要分析潜台词。(4)了解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语言,和影视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主要手段,这种手法是影视艺术存在的基础。其实蒙太奇也就是将很多个小的镜头组成一个片段,然后在把其所组成的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大的段落部分,最后再将这些段落部分组合,形成一部影视作品。没有什么神秘可言,顺应生活以及人们视觉上的逻辑,还符合人们感性和理性上的逻辑,让影视作品看起来充满节奏感,让观众感到合理,就是蒙太奇手法。欣赏影视文学剧本的时候也要了解蒙太奇的运用和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剧中所创造的艺术内容。

三、总结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而要欣赏影视戏剧文学作品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剧情和剧本,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到基本矛盾冲突,并且还要分析其中的语言对话,以及影视戏剧的表现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到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秦俊香.对21世纪重拍四大古典名著改编剧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0(1)

[2]高淮生.关于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的人文精神建构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8(14)

[3]万信琼,喻润梅.近十年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J].电影评介.2011(8)

篇8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重要指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理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那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部门所需要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后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途径,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一重要指示又进一步推进了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更加坚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念。作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其课程设置及专业发展都应以此为宗旨,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目标。

一、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背景及现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带有现代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国外企业纷纷涌人中国市场,促使涉外商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地处京津周边的张家口市也不例外,据张家口市商务局数字统计,2006年张家口市进出口总值4.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2007年上半年,张家口市实际利用外资246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0.1%,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3.6亿美元,目前已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10余家

这些数据表明,张家口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对外交往活动不断增加,迫切需要能为促进商务活动提供外语服务的专门商务外语人才。在这样的人才需求形势下,我校于2003年起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迄今已有4年的历史,经过这四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张家口及周边地区培养出了一批商务英语人才,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国际商务活动的要求。而且,受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偏差,致使商务英语专业"高等职业"特色不突出,不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理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规格不明确。2)人才培养方案仍沿袭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现象,课程设置基本上或为原普通大专课程的翻版。3)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4)教学内容不符合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要求,过分强调学科性。5)缺乏与企业界合作,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缺乏市场调研,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他们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商务操作能力的要求。鉴于此,商务英语专业要想办成真正的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理念,具有完善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确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是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懂国际商务知识同时又具备商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外语人才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首先要强调“需要”,即以“服务为宗旨”,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门外语人才的需要;其次,要突出“职业”,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商务运作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第三是强调“高等”,即确保学生具有高职高专层次的文化理论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以及张家口本地区的人才需求规格,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能听、说、读、写、译,并掌握商务知识,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适应在各类对外贸易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中外中小型企业中从事秘书、翻译、外贸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构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所遵循的原则“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

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我系制定了构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注重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高专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在充分认识本专业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既要注重学科发展的相对稳定性,更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办学理念,课程的设置要以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为基础。通过相对稳定的职业基础课来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通过广泛的针对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能力要求所进行的市场调研,设置职业技术课,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强化课内训练,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建立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组成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3.语言应用能力与商务操作能力并重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既应具备熟练的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又应具备必需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技能,这一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所体现的特殊性: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出“复合型”的特点,既不能因重视商务操作技能而忽视了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因过于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商务操作技能的培养,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前普通专科学校只注重培养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职业技术课来增加学生必须的商务基本知识,提高商务操作能力;其次,将原来的语言基础课: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改为商务英语课程,即: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语言技能的培养放在商务背景下进行,使语言技能与商务操作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4.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加强课内实训,建立校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组织英语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英文戏剧表演、英语角、商务模拟等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将校内的教学延伸到校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5.改革创新与坚持优良传统相结合的原则未来社会的职业岗位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岗位能力要求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动态的管理,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地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办学多年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在学生中广泛推广的外语学习的“法宝”:坚持晨读;坚持背诵;坚持听说领先;坚持英语演讲;坚持戏剧表演;坚持大量阅读;坚持翻译练习;坚持弄通语法等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及由此而确定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安排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一个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根据该专业设计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其中公共课6门238学时,占17.5%;职业基础课8门763学时,占56.1%,职业技术课6门192学时,占14.1%;选修课5门167学时,占14.1%;理论教学总学时1360学时,其中必修课1193学时,占87.7%。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工具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等)和英语文化知识(英语国家概况和文化)以及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工具性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必备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知识以及商务、管理、文化知识)。这三个部分中,以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为重,它强调基本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这三个部分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以此更能适应国际商务运作,对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工具性知识要求,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求以掌握业务知识为目标,强调实用性,这样使得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既具有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又了解商务知识,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对跨学科的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

2.实践教学体系在正确理解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并对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院校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分析要达到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初步建立了商务英语专业相对独立的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组成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语言基本技能和商务操作基本技能,技能培养由主干课程实践部分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国际商务基本操作技能。英语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课程可以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融讲解和操练为一体。如综合英语、口语、听力、翻译、外贸函电写作等课程中实践操作比例更大。超级秘书网

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主要通过课内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和一系列外贸实践课来完成:安排学生进行商务活动模拟训练,内容涉及进出口贸易、商务函电写作、涉外礼仪等,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专业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外籍教师的交流,以及为外籍教师提供的生活服务,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增强对外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英语朗读比赛、英语短剧、英语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主要由毕业实习来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前两个层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到有关单位参加实际工作实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问题,返校后写出实习报告,参加实践环节考核。在整个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操作技能相互渗透并贯穿始终,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逐次递进,互为交叉,互相渗透,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拓宽的办学途径、不断优化的教学资源、以及“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写作论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任秋会等,用高职教育理念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篇9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教学法 问题 学习效果

1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谈及商务英语这门学科,众所周知,对教师的要求极高。需要最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但这仅仅是基础,而自己会,不算真的会,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要能够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如何让学生获得知识,这才是重中之重。为了积累经验,学习更多,针对吉林师范大学商务英语的15位教师,进行了两个月的跟踪统计。得出了如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首先感觉到,学生对经济贸易基础的接受与掌握是教师首先要突破的难关。8名教师坦言,对自己的英语功底绝对有信心,但是经济贸易基础知识,就颇有些头疼,因为对于其中的一些贸易关系,如,填写订单流程、合同细节等。自己虽然也明白,在实际的课程中,总是表达得不尽如人意。关于这个问题,这15名教师中的1名给出了良好的建议,在他的课堂中,他会与学生一边模拟上午洽谈,一边教授知识,这样,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在教师头脑中会形成深刻的象形记忆,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吸收更多。其次,教师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课堂时间也是一大问题。其中6名教师表示,每次的课堂上分为两小节,一节为45分钟,这样的时间,对于授课来说并不短,但课程内容要容纳听说读写四大项,如何分配好这四大块的讲解,又是一大问题。为了巩固与 加强学生这四大项技能的提高,教师会特别注重教授学生的协作技巧和口译能力上。但如果在课堂上,过多传授技能或者过多注重实践效果都不理想。所以,这又要求教师对课堂合理地布局。经过15名教师4次会议的讨论,我们给出如下方案:首先,在课堂上,首先利用20分钟,进行给出商务背景,以teambuilding的形式作出小论文。接下来的25分钟里,教师给出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论文与理解,结合专业来融会贯通。这样课间10分钟休息后,也是一段合理的消化期。在接下来的45分钟,进行辩论式讨论。这也使教学课堂内容多样化。目前,这是集合15位教师的观点,课堂效果还需进一步证实。

2 教学法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学生与教师均是教学中的主体。在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和讨论之后,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是针对吉林师范大学,教学英语系的大一和大二6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学生的诉求,总结出以下两点问题:首先,在教学中,教师有一种固有的错误观点,是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就是教师认为,只有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才需要兴趣教学法,大学教师中普遍认为,大学生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已经成熟,所以在讲课中,他们更注重逻辑性和知识的“分量”,用一名老教师的话就是,要挑“最实惠”的知识吸收即可。但是,根据此次调研,50名学生还是认为,本身商务英语属于一名相对难且生涩的学科,他们首先期望的就是课堂的趣味性,对他们来说,趣味性就是抛砖引玉中的玉。有1名学生表示,因为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强度很大,又对商务专业必须有深入的了解,所以,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挫败感越来越强,并感觉越来越枯燥,从而丧失了对学习商务英语的积极性。第二,学生认为,教学的方法让他们觉得单一。这也正与对教师所做的调研相呼应。一名学生称,一种教学方式,起初我们还颇有兴趣,也愿意去接受,但是时间长了,也逐渐失去兴趣了,稍微变化的只有里面的不同规则和定义。我们不愿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参与其中,真正以课堂中的“主人翁”身份来学习。所以,必须注重文化的建立,也就是说建立起一种商务英语的惯性思维。让学生在心理上更趋向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伴随着对文化的了解根深蒂固的。但是又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往往得到的效果并不好,所以让学生不排斥是第一步。一些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枯燥而学习起来如同嚼蜡,笔者认为,多半是因为对文化知识引入得不到位。如果缺少了对专业知识的文化和背景的了解,不管应用怎样流利的语言都无法游刃有余。所以,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对其文化背景多做了解,也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学习方法。最后,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的教学设备来辅助学生学习。10名同学表示,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教学中,还依靠粉笔和黑板的教学设备已经相当落后,与我们学的国际流学科相背而驰。所以对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投影等要多加应用。但是,在应用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幻灯片中,对于文字应用多与图片和声像。这样的教学手法仅仅是实现了,教师不再用粉笔书写,而做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还很远。所以,一定要学会正确、恰当地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篇10

一.教学态度敷衍。平时教学课文,老师们会认真备课:考虑师生互动,设计预设生成,研究进行哪些知识技能情感的教育。而遇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往往草草了事,活动形式上单一,或办个手抄报,或让学生简单地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时干脆放弃教学。

二.以师代生的大包大揽式教学。生怕学生查找的资料不够全面,老师亲自查找大量资料,然后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统统灌输给学生,将生动有趣的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活动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课;或虽学生动手动脑了,但不给学生交流表现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各种活动,但从不指导。学生不能辨析正确与错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其学习完全是“自生自灭”放羊式的学习。

凡此种种,我觉得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对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而综合性学习最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体现为它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在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同等重要,并在教学中备好课,引导好,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呢?

第一,在备课上下功夫。钻研教材:研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研究通过怎样的途径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锻炼或形成哪些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受到哪些思想教育,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研究学生:学生的知识储备怎样,对待各种活动的兴趣能力如何,学生的性格是否需要完善,人际交往如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何。

第二,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初中学生的时间紧,知识面窄,能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做为老师,就要组织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并做好指导工作。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形式,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一两个项目,项目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遇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具体指导时,老师不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中,如果让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流经的省份及沿岸景点,就应提醒学生:讲述这些知识时是否应该脱稿,稿件能否写成导游词,需要制作怎样的图片;在学习关于黄河的诗歌时,提醒学生:是否能与现场的同学做个互动,能否当一回语文老师和同学们赏析、吟唱其中的一些诗歌;整场活动是否需要主持人,主持人如何统筹规划……以上这些问题不一定都得由老师去解决,而是不断地“提醒”,让学生去开动大脑,互相协作,解决问题。总之,指导是为了增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在成果交流展示中倾听与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在课下,但成果的展示应该在课上。交流课上的老师应该是个学生,是个认真的倾听者。要及时给予学生以尊重、肯定、鼓励和赞扬,老师还应该记录收获、精彩与不足。学生之间交流完了,关键的是点评,点评可以是老师,也要发动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要有点有面,点要尽量多,有肯定赞扬,也要提出中肯的建议。但赞扬鼓励要多。哪些语言表达精彩或存在问题,各个环节是否衔接好,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何……一句话,教师一开始的预设最终生成了没有。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电影;研究性学习;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课时紧、教学内容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角,因此,学生跨文化意识淡漠,对英语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层面,而缺乏实际运用能力,更缺乏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拟论述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课文内容,借以课外英文影视赏析的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更多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风土人情,从而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用英文电影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Brow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K,J,Irving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没有了解其文化,就如同光靠学习司机手册练习如何开车,而没去掌握方向盘进行实地驾驶一样(尹丕安,2007)。美国语言学家Sapir(1921)曾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他(1988)认为语言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因此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 (1993)也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不仅表达文化、体现文化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象征。总之,语言既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各自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各不相同。英文影视作品能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向观众早现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情节。观看英文影视,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纯真的语音语调,学会地道的英文表达,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语言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

三、利用英文电影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新兴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家Jean Piaget(1981)的认知发展学说是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心理学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大学英语是外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更重视学生文化系统的认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Hudson(1980)认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著名的新型教育和商务培训专家斯托克威尔(stockweH)在《快速学习理论和实践》中指出:“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学模式。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下的学生课余英语影视作品赏析,能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主动探究“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良好习惯,使“看它、听它和感觉它”成为一种可能,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它能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影视作品,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解社会,习得文化。

四、利用英文电影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实践探索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多篇课文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主题的文章。以下是笔者利用英文电影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探索。

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2》第一单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时,笔者采用课堂讲授课文(多媒体教室)、课外欣赏电影(利用电脑进行的自主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观看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并开展影评活动。旨在使学生了解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该单元A课文题目为:“时间观念强的美国人”。大意是:美国人认为如果不求进取就会落后。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致力于研究、实验、探索、不断进取的民族。美国人把时间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他们珍惜时间,开门见山谈正事。与亚洲国家生意人惯用的商务拜访等礼节往相比,美国人更愿意通过发传真、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交流,尽管电子交流缺乏人情味,但能迅速而成功地解决问题或完成工作,被视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标志。

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人这种行为趋向的渊源,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欣赏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该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的是没有任何显赫家庭背景的普通美国人,黑人小人物克里斯・加德纳于上世纪80年代凭借智慧和努力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故事。该片可视为实现美国梦,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它浓缩了美国人的生活历程和性格特征,折射出美国文化模式中以“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向。

在课前,笔者先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学习室借助电脑观看该片,然后根据影片内容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主人公时间观念强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提示学生从的角度去思考)? 电影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大众文化形式,对于这样的小组课外作业,学生参与完成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与组员沟通、商量观看的时间,协调、分配讨论的任务,通过探索、辩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已经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为了寻 找答案,他们反复观看该片,借助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还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将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同学沟通。或者找老师商榷。

在课堂上,笔者在分析讲解课文前,先进行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采用各小组派代表陈述的形式对两大问题在全班进行进一步讨论。他们认为影片中主人公克里斯时间观念强,精于安排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交的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然后他们就用影片中的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比如:克里斯似乎永远在狂奔之中:奔跑着去幼儿园接儿子,奔跑着赶公交车……再比如:为了从20个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证券公司的股票经纪人,克里斯要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努力地争取时间去联系潜在的客户。他不停地打电话,整天坚持不喝水――这样就可省下上厕所的时间,他拼命地挤出每一分钟去与他人竞争。他利用业余时间为了生计而推销测骨仪,晚上通宵达旦地看书。他忙碌的唯一目标就是圆满完成任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学生认为美国人生活节奏快,时间对于美国人来说如同金钱一样可以触摸。

至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美国人的行为趋向深受基督教义的影响,因为本片多次提到上帝和杰弗逊的《独立宣言》。片中克里斯5岁的儿子讲落水者祈求上帝拯救的小故事:一艘船过去了,落水者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又过去,他仍然拒绝被救,说: “上帝会来救我的。”后来落水者淹死后来到天堂,问万能的主:“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我已经派两条船去救你了。”导演巧妙地通过孩子不经意的笑话告诉观众美国人信奉的基督教义: God helps those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片中导演安排的那场教会收容所听牧师布道、听教徒唱圣歌的情节,使学生了解到,在美国人看来,珍惜时间努力工作追求幸福是上帝赋予的“天职”。

在点评学生发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美国的“清教徒”,学生从中了解到,历史上美国的国家建立,跟基督教有着很深的关系,清教徒思想在美国深入人心。上帝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美国立国的精神支柱。学生通过观看、分析、评论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了解了美国人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趋向,因此不仅从语言上,更是以文化的视角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该单元的课内外结合教学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了解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篇1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传统上采用的是批评教育的方式,这样可能给学生心理带去负面影响,也对师生关系的培养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就要关注赏识教育的作用。由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具体运用做出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作者:罗海鲜(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镇中心小学,广西来宾546202)

小学时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这个过程中学生期待能够能到家长和教师的赞美、支持和理解,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式之下,创新教育方法还需要使用赏识教育的方式,以下就对这种方式的具体运用做出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教师主动和学生建立起情感关系

教师是小学生的精神偶像,因此教师如果可以主动的和学生去沟通,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也会感觉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每一个学生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因此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教师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才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被激发出来,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精神得以提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接近学生,和学生建立起情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态度做观察,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温馨的问候,都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

二、教师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

学困生是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的,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的情绪、心理、成长以及学习,运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看他们闪光点,也要帮助学困生减少自卑,重建自信。教师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我判断力比较弱,教师要对学生一次作业的完成进行鼓励,还可以对学生身上的其他特点进行挖掘,例如,会画画,会唱歌,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歌曲开始进入课程,也可以从一幅画开始,这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也能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价值,强化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实现课堂用于思考和发言。

篇13

一、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与交际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跨文化经济交往、跨文化技术交流、跨文化信息沟通等都将给商务英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带来机遇和挑战。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首要依托的是高新技术,知识经济时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文化视角的层面来理解,既然开放的中国正在越来越大的广度和深度上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而且世界上各民族的互依性、共生性空前加强,那么,我们就务必理性对待并汲取世界上最具人类普遍性和时代性、或是最能为我们所用的文化;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层面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是一个由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时代。

跨文化的交际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交流时的场景,而这样的交际场景在当今世界性的经济活动中出现频率很高,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各种交际类型,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涵盖了各个生活层面,使跨文化交际成为知识交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这样,知识经济交际与跨文化交流相互交叉和融合便形成了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跨文化内容应贯穿商务英语教学的始终,落实到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在语言教学的框架之内进行,为语言教学服务。同时,语言教学也应以跨文化交际教学为主导。这样,英语教学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同步传授,使二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文化教学不仅要侧重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的差异 ,而且要突出目的语主流文化的特点。

(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应符合的重要原则。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与理念。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广泛的。从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跨文化交际教学有一个阶段性或层次性的问题,我们可把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划分为文化知识层次的教学与文化理解层次的教学。文化知识层培养的是具有观光游客型生存技能( tourist survival skills) 的语言学习者,而文化理解层培养的是具有参与者型跨文化交际能力 (participant—type intercultural shills) 的语言学习者。因此掌握文化知识是学习的开始,掌握交际文化是学习文化的目的。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应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目的,进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教学。

(三)交际性原则

交际性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主要原则。交际性原则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四点:一是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这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二是交际化,整个商务教学过程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即语言课堂教学应该排斥机械操练,应创造较自然的言语交际环境,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的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案例、游戏、角色表演等活动形式;三是学生中心化,在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和组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与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意愿;四是氛围愉快化,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言语错误采取宽容与容忍的态度,不要频繁地纠正学生错误,打断学生连贯的语言表达,应在交际任务完成

后指出学生错误。 三、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与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贸经济活动,而知识经济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任何离开文化看经济的人无法对经济作出合理的解释。知识经济活动与语言文化交际都是人类共有的社会性的重要活动[3]。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跨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但基本上是从语言体系本身出发的,也就是以语言体系教学为主,结合有关语言现象来学习语言所涉及到的文化环境,即从语言视角研究转向文化视角。这是一种从语言体系到文化环境的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途径,由文化视角转向语言视角的商务英语教学新途径,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

四、实现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途径

要想让商务英语专业的而学生毕业后顺利从事经济交际活动,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跨文化内容就很有必要了。跨语言、跨文化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如中国人使用英语就存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使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而语用差异往往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造成经济交际的失败[4]。那么,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方法和手段,避免发生经济交际失误呢?下面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等影响学生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能力的诸要素谈谈教学改革措施。

(一)商务英语专业应设置直接了解本国主要外贸国家的文化差异的课程如英美文化教程、欧洲文化教程等。据调查,广东省的40多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只有25%的专业开设了英美文化课程,没有学校开设欧洲文化教程。

(二)教学内容要能够反映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及快速变化中的时代。教材既要从知识的传授出发,也要有助于学生鉴赏批评能力、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适应知识经济交际的需要,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使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在教材和随后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三)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教学,参加跨文化经济交际活动,增加实际专业知识认知的可能性。对于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每年通过春季和秋季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至少可获得两次机会与国际参展商交流,尽可能多第了解各国代表在经济交际活动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珠三角地区外企无数,学院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在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给予学生实习的机会,提前了解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为今后就业时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展示和分析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的实际情景,从生活的文化模式出发描写各种跨文化经济交际行为的合适条件,为培养真正能使知识经济交往和跨文化交往两者良性互动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而开拓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五)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的因素。如果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对跨文化知识一无所知,我们可以想象,所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是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者。商务英语教师跨文化知识的缺失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实现高效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尽快解决师资的问题。教师可通过自学与培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知识与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娴.知识经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2):92-93.

[2]钱敏汝.跨文化经济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44-50.

篇14

关键词:互动反馈;指导;赏析文本;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被动听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容量加大,知识加深,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若仍单纯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大量复杂的知识面前就会束手无策,甚至有可能导致还未“爬坡”就滑坡掉队。因此,为了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我们要依纲据本,结合实际,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及习惯,让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训练、掌握、猎取知识,达到一种“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境界。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不断加强积累、丰富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并使其上升为一种为我所用学习的策略。

(二)新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优势

1.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功能

交互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白板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声音、文字、图像等方便、快捷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同时还可以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方便有效地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2.互动反馈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性

互动反馈技术特性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关系变为平等与和谐的关系。由于及时反馈信息,且传递迅速、隐蔽、灵活,促使师生之间更为广泛、民主、有针对性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师生评价、反馈效率。

(三)抓住契机,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

《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中提出: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动反馈技术正在从一个获得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反馈信息的技术与工具,朝着形成一种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方向发展的时候,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小部分教师的实验课、研究课、观摩课之中,必须要成为所有教师在所有课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和方法。

因而笔者运用白板技术与互动反馈技术上了一节实践研究课,现以《花的话》课例进行阐述。

二、研究实践与课例说明

《花的话》选自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一单元“春天来了”。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并能够在小组谈论的形式上进行主动学习。作为童话《花的话》首先展现的是“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直接涉及的花有八种之多,又各有特色,对于思维活跃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易于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但同时在各种花的性格特色的把握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少能够主动注意从文本字词的品析中感悟赏析各种花的内涵。

因而笔者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对第二部分“花的对话”进行有感情朗读来体会作者抓住各种花的特点,并赋予人的品格的写法。调动学生质疑兴趣,通过“感知――探究――感悟”的方法和步骤深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

采用的教学策略有:(1)运用白板技术的多种功能,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发学习的主动性。(2)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文本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补缺,以便适当调控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3)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同伴互助以及教师点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三、结论与启示

(一)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也更能显现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改变当前接受学习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构建“兴趣激发、问题发现、任务驱动,思维深化”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互动反馈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兴趣激发,问题发现,任务驱动,思维深入”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笔者安排了图片导入,情境创设,引发兴趣――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质疑解惑――归纳总结,思维深入。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都是互动完成。

(三)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将白板与互动反馈技术结合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师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评估自己教学行为的后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