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措施范文

儿科护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护理措施

篇1

探究了我国的医院在儿童护理核心措施的建设情况,使用基于护理措施的分类标准,对当前医院所使用的儿科护理措施进行了讨论和修正,确立了新时代儿科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等待未来的临床验证。

【关键词】

护理措施分类;儿科护理核心措施;初步确立

1护理措施分类系统概述

在护理学之中,护理措施分类是一种全面且符合标准的护理语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其可以提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理论链接和研究,是在医院护理工作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实现对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在建设之中会将忽视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相链接,以便于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儿科患者的诊断信息,并准备相应的护理措施[1-2]。护理措施的分类可以使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统一的语言和记录来对护理过程和护理准则进行记录和交流,有助于促进在护理人员培养过程之中培训的质量,可以实现对儿童护理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提高实践、培训和管理完成质量。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医院的技术建设人员会将整个护理系统分为护理基础数据维护、护理措施的维护和护理措施与相应疾病的对应三大部分,这样的系统结构可以在医院的护理系统建设之中实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和对应化,并通过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对应实现了对疾病护理指导功能的实现。

1.1护理基础数据维护

系统的这一部分包括护理工作之中的基本需求、系统分类、护理项目、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护理技术人员会将这些内容做成词典的方式方便护理人员的搜索和使用。护理部门会根据医院的护理标准的规定将这些内容录入信息数据库之中,在日后的学习和培训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搜索来对护理问题使用护理之中的术语来描述和进行护理方式的选择,并对儿科患者的症状和护理手段进行查询和讨论。

1.2护理措施维护

在系统基础数据维护结构建设成型的基础之上,可以将护理措施的五方面内容进行树形图结构的构建,以方便后续系统的查询操作。在树形图的结构设计之中美观,一般将基本需求、系统分类、护理项目和护理问题作为树形图的主干,作为索引来方便后续的查询。

1.3疾病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对应与映射关系

在树形图检索系统完成之中,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就实现了对疾病信息以及护理措施的对应关系。在实际的疾病护理之中,护理人员二可以根据实际的症状可诊断迅速决定护理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护理措施的使用规范,进一步提升护理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之中,映射与诊断结果的护理措施一般是由具有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完成,可以保证护理措施的正确性,完善了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在树形图的构建之中,要完成快速的疾病对应措施的检索,在系统构建之中就需要由技术人员完成对数据检索习用的编写,保证查询过程的易操作性。

2以护理措施分类系统为基础的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确立

护理核心措施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之中突出其专业性质和护理特征的措施,是在儿科护理之中使用较多,对于儿科护理的高质量完成有很大意义的一组措施。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确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突出我国儿科护理实践的本质,改正当前在儿科护理之中存在的从无,完善儿科护理的实践标准,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以护理分类系统为标准化措施的查询基础,并通过问卷和调查等方式对当前在儿科护理领域之中所使用的措施进行调查和纠正,并从中获得护理核心基础,为了儿科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依据[3]。

2.1调查结果

经过对不同职称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使其对护理措施分类系统之中所收录的专业护理措施进行使用重要程度的评分,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价之后可以看出当前在儿科护理之中的核心措施。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均有儿科护理经验,参与调查的护理措施均可以在护理分类系统之中性找到,并未将未经发表的护理措施假如调查之中。经过对其评分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一共获得109条护理核心措施。其中,由42条符合所有护理人员的认识,详见下表。

2.2核心措施的确定方法

在本文对核心措施的调查和确定的过程之中使用的是临床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实际护理之中使用较多且重要性较高的措施进行划分。临床调查法是在调查的过程之中通过临床的护理人员的实际食品频率来确定某些措施是否重要,但是,临床调查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某些使用频率不高但是护理专业性代表强的措施被忽略,影响核心措施确立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之中采用的是先由专家咨询来筛选具有护理专业代表性的措施,再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调查确定措施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的重要性,即在调查之中同时完成对护理代表性措施和使用频率高的措施的调查,对于核心措施的确立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在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和专家的选择上要挑选具有一定儿科护理临床经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专家,以便保证调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2.2.1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数量特点

在本调查之中,对核心措施的调查总结达到了109条,超过了其他护理领域之中核心措施的数量,导致护理措施数目较多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措施记录之中,即存在具体的也存在抽象的,许多措施具有共性特点,属于同一护理范围之内的操作,这些具有共性的措施是否均作为核心措施出现还有待探讨。第二,儿科护理的对象是从出生到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之中,护理对象具有多个不同的生长和身体发育阶段,即便是同一种护理措施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患者的护理之中也必须根据其发育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儿科护理措施的量身定做性决定了其护理措施的多样性。

2.2.2核心措施确立的特点

调查之中所确定的109条儿科护理核心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儿科护理领域的发展情况,在109条措施之中,复杂性生理领域护理措施的条目最多,占36条,这说明了在儿科护理领域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儿科患者的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再加上患者的仍处于发育期,减少了可以在护理之中使用的措施的树木,这都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在核心措施之中注重与安全护理的措施占15条,数目不多。安全措施作为儿科护理工作之中的重要措施,对于护理和治疗过程的安全进行有很大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之中专家应该针对安全措施提出更多的条目,进一步提升护理的安全程度。基础性生理领域护理措施在核心措施之中占26条,可以看出在儿科护理领域尽管其重要程度不如复杂性生理措施,但是在日常的护理之中,基础性生理领域护理是使用最多的,占用了护理人员较大的工作量。在护理领域,基础性生理护理本应该由助理护士完成,但是由于国家的医务建设还不完善,导致基础类工作仍然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未来的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之中,要进一步增大护理人员培训规模,提高助理护士和专业护士的数量,管理者也要进一步提升在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上的管理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家庭领域护理措施在核心措施之中占11条,是几种护理措施之中使用频率较低。可以看出,当前在护理领域,家庭护理措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其涉及的护理方面不全,仍有发展的空间。护理工作的进行要求以家庭为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医疗建设部门除了提升护理涉笔和硬件之外,还要提高家庭护理的措施培训以及制度的落实,做到儿科护理以家庭为中心,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认知和实践。

3结束语

经过临床调研确定了儿科护理领域之中的核心措施,护理措施包括复杂性生理领域护理,安全护理、基础性生理护理以及家庭护理内容,通过分析,得出了儿科护理领域发展特点和不足,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之中进行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继红,吴瑛.护理科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8-79.

[2]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20-125.

篇2

【关键词】 小儿输液;护理缺陷;护理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生命最首位的方法,在儿科因为小儿不谙世事,易动、易哭,所以给小儿静脉输液的难度较大,况且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及理解力,这就给护士操作工作带来了难度,使护士的输液工作极为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易出现护理缺陷,因此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避免因多次穿刺的不良影响,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取住院输液患儿300人次左右,其中5例因换瓶不及时输液器内进气泡,2例输液不当引起肿胀,1例护理不及时引起针头堵塞,引起小儿家长的不满而发生纠纷现象。

2 护理缺陷分析

①巡视不及时;②换瓶不及时;③护理操作不当;④护理技术不熟练;⑤固定不到位;⑥病房光线不足;⑦选择血管不恰当。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让患儿与家属参与协助穿刺操作,对较大的患儿进行安抚、夸奖、鼓励、减轻其紧张感与危机感,使之配合,护理人员在静脉注射前也应情绪稳定,不要总想着注射失败后会受到患儿家长的指责,心理上的不平衡,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3.2 改善输液环境 病房应宽敞明亮,加强卫生管理,随时清扫污物,保持室内外清洁无异味,夏天无蚊蝇。

3.3 加强技术培训 入科人员上岗前一般要做好带教工作,由年资高的护士手把手带教,熟练掌握小儿输液技术。针对儿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高度的责任心。

3.4 操作技术熟练 护理人员加强查对,防止忙中出错。加强巡视意识、查对意识、态度及责任心意识,严格三查七对,无菌操作,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待患儿热情、耐心和蔼,对不合作的小儿配备玩具及图书,每注射完一名患儿,跟踪至留观室,观察滴速及患儿表现。及时巡视,早期发现外渗,液体滴完现象,克服不按时巡视、坐办公室等患者叫的不良习气。对于液体瓶内还有少量液体的患儿做到心中有数。

3.5 选择血管 操作者还必须认真仔细地选择血管,穿刺是否成功,找血管是一个关键环节,小儿可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较大的患儿一般常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肘窝静脉及踝静脉。

3.6 灵活应用穿刺的手法可按静脉走向的解剖位置,用手按压局部,以暂时趋散皮下水份,显露静脉后立即穿刺,失血的患儿,穿刺时不易回血,可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生理盐水,在后接头皮针,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再接输液器,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较深,一般很难看到,但静脉有弹性,较固定,据其解剖位置,用指尖顺着静脉走向探摸,当摸到静脉时,用手指甲轻轻下压,在皮肤上留下指甲的静脉穿刺时还应注意:①扎止血带的距离与松紧度要适中,一般小儿止血带在静脉的上方4~5 cm处,如对胖大儿止血带应扎紧些,对新生儿,早产儿及皮肤细嫩者,应适当松些;②对长期输液的患儿,首先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由远而近,由细到粗,以保护静脉,为以后输液作长远考虑。实践证明,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的同时,必须在临床中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的技术,作到准快、稳,一针见血,从而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

3.7 正确穿刺手法 进针选用直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正上方进针。额前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要小,5 °~10 °为宜,此处血管较表浅;正中及头皮其他部位血管,进针角度宜选用10 °~20 °针头刺入皮肤后直接刺入静脉,进针速度不可过快[1],因头皮静脉较细,血管内压力较小,回血较慢或不见回血,使判断失误而至输液操作不成功。

3.8 固定恰当 穿刺时,由于患儿哭闹,张力增高,易鼓针,且固定有一定难度[2],输液时尽量有2名护士一起操作,进针前,患儿固定恰当,进针后,做好输液夹板固定,头皮静脉要用3M胶布固定,避免患儿出汗及躁动而至针头松脱。

4 总结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护理缺陷,是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通过在人员、技术、环境、设施上的改善,不但提高了儿科输液穿刺技术,赢得了家属的赞扬,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儿痛苦,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服务态度,使家长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参 考 文 献

篇3

1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1.1执行核心制度方面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除掌握专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外,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技术规范和常规,这对于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十分重要。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风险因素:①护理交接班制度中,如床头交接班不认真,危重患儿病情交接不细,医嘱执行交代不清,物品、药品及外借的抢救器械等交接不细致等;②护理查对制度中,如护士处理医嘱未认真查对,错抄、漏抄、输液治疗或执行单,导致误用药、误处理等错误。以上风险因素均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纠纷及投诉,甚至诉诸法律。

1.2护理文书方面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交班报告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护理文书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提供诊疗的依据,同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法律依据,护士在书写或填写时必须严谨、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然而,临床护理中往往出现书写不规范及项目缺失,不能客观反映患儿病情变化的现象。具体风险有:①体温单填写患儿入院时间与医生记录医嘱及书写病历时间不符,生命体征测量不及时,体重漏测,体温测量结果与体温单绘制不一致;②未按时执行医嘱或执行医嘱时间与医生开出时间不相符,医嘱执行顺序有差异等现象;③未按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而是抄写医疗记录,或记录不真实、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不完整等。

1.3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护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儿科护士应具有过硬的头皮针穿刺技术,熟悉危重患儿抢救流程及不同年龄患儿药物剂量的应用及换算。潜在风险如下:①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危重及脱水患儿未能及时补液和抢救用药而延误抢救;②侵入性操作如鼻饲、吸痰、留置导尿管等护理操作不熟练等;③氧气吸入观察不细致,氧流量与医嘱不符,患儿烦躁造成氧气管脱落等。

1.4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儿科护理经验和应急能力,熟悉各种疾病护理常规、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床年轻护士较多,专业知识、应对能力及工作经验欠缺,对患儿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使患儿安全受到威胁。研究报道,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1.5住院环境因素住院环境安全是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应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受到干扰和侵害。患儿住院期间易出现坠床、外伤及声、光、电刺激、烫伤等意外。

2管理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水平是保障儿科护理安全的前提。我们成立护理安全质控小组,由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质控护士组成,实行防控关口前移,每周不定时检查各班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危重患者护理计划、抢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等,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反馈并纠正。坚持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报告护理部,以获取指导性意见。科内每月进行缺陷分析或安全隐患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同时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与患者相关的非正常事件,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原则,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风险因素。

2.2加强安全教育

2.2.1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利用晨会或护士会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列举投诉或纠纷案例,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育护士学法、懂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患儿安全。护理领域的患者安全文化是指护士对患者安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受安全文化氛围、个人对安全的意识和态度、领导层对安全的态度、团队和谐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评价护理质量,识别、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

2.2.2业务技能培训在护理部培训合格的基础上,根据儿科专业特色,指派1名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对年轻护士进行一对一岗前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等。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考试外,科室每个月组织1次考试,直至考核合格并胜任本职工作。

2.2.3安全隐患教育对护士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帮助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同时教育护士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细化护理工作流程。针对儿科陪护人员多、更换频繁的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根据患儿年龄及家长文化程度进行多角度健康教育。儿科输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换输液瓶时实行护士、家长双签字,有效杜绝了护理纠纷和护理安全隐患。

2.2.4合理排班根据儿科护理高风险、护士严重缺编、工作超负荷、技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在现有人力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坚持人员新老搭配、技术力量互补的原则,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护理安全。

2.3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布局并划分区域,实行按病种和专业分室安置,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在隔离前提下,病室开窗通风,出院患儿终末消毒。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做到一处置一洗手。病室及走廊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床档加固,以防患儿坠床。嘱家长勿让患儿玩手机、电脑,减少声、光及电子污染。给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利于康复。

篇4

【关键词】医院感染;儿科;优质护理;效果

患者入院当中出现新的感染或离院后不长时间内出现的感染,称为医院感染,患者入院以前早就存在或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属于此列。医院感染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1]。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5.7±0.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年龄(6.1±0.9)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患儿入院后,根据医嘱实施分级护理,并耐心做好三测工作。开展卫生安全宣传,向家属或稍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病房需保持通风,以保证空气新鲜,室内需打扫干净,保持整洁,在呼吸病流行季节,需每天对空气进行消毒。每天3次测量新入院患儿的脉搏、体温与呼吸,针对3岁以内患儿,根据情况免于测量呼吸与脉搏。患儿体温在37.5℃之上,每天需要测量5次体温;患儿体温在39℃之上,每3h需要测量1次体温。等到体温恢复至正常3d之后,每天测量体温1~2次。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巡视,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生活与饮食习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2.2观察组1.2.2.1转变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推进护理工作思路、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把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从患者入院到离院,执行全程护理与治疗模式。包括办理病人入院手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行护理治疗、检查与指导,执行消毒措施,办理离院手续,离院后继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与指导等。在执行护理当中及时发现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数量,隔离易感人群。1.2.2.2加强常规护理依据儿科状况,细化基础护理标准与方法,除严密监测患儿各项指标外,要对以下几方面的护理进行细化:口腔护理、高危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会阴护理、留置尿管等,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1.2.2.3提升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实施人性化服务大多儿科类病症都有发病突然、变化快的特点;患儿由于年龄小,恐惧医院与医务人员,很难配合治疗;患儿家属大多缺少耐心,且担心焦虑。如此以来,护患交流不顺畅,导致患儿与家属不能足够信任护理人员,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因此,儿科护理人员有必要保持与患儿及家属的顺畅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状况,使用轻柔口吻鼓励患儿。另外,需要适时把治疗方案、医院感染途径与预防手段告知家属。儿科患者多、病种多样,所以需要嘱咐患儿及家属主动降低探视人员数量,提醒患儿与家属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2]。1.2.2.4强化护理知识与技巧安排护理人员学习各类医院感染法律法规,提升消毒隔离意识,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知作者简介:王晓燕,女,本科,主管护师。识技能。根据消毒隔离规定,定期对儿科病房空气、室内物品进行检测,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查房、处理与诊断治疗当中,务必洗干净手,防止细菌通过不同环节进行传播。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对照组儿科医院感染率为15.1%,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儿科医院感染相关研究显示,导致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发生因素。儿科的患儿较多,管理难度大,对患儿进行护理时,病症不同的患儿呆在同一科室内,极易诱发交叉感染,从而引起医院感染。另外,患儿家属未能较好掌握相关知识,探视人员过多,感染路径扩大,整个儿科室内环境状况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一般来说,儿科患儿抵抗力都不强,易患消化道与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都带有传染特性,所以也就增加了医院感染概率[3]。3.2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是优质护理的护理宗旨,为在执行基础护理与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护理服务。优质护理除了对患者执行生理护理,还需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所以,要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就要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技能与专业修养。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病情,进行药物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4]。3.3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儿科医院感染优质护理强调以患儿为中心,根据患儿与家属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患儿与家属更多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让交换玩具、互相串门、随地大小便等所引起的医院感染率得以下降。管理好周围环境,适时对病房空气进行监测,有效管理室内空气,定期用紫外线对室内进行消毒,从而减少传播途径。针对容易感染的患儿,执行专门性隔离护理,从而减少传播途径,提高护理成效[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重视医院感染的意识,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对病房内设备与抗菌药物实施严格控制,以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率,从而较好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9(21):2011-2013.

[2]袁春艳.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3(1):248-249.

[3]马福霞.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10):1871-1872.

[4]陈静,段娟,李思静,等.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9(7):1295-1296.

篇5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100例,通过统计该段时间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情况,分析其主要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结果21.0%为患儿、家长自身因素,34.0%为护患沟通不良,33%为护士因素,12.0%为基础设施因素。结论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需针对性干预,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全事件。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

0引言

儿科比较特殊,因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当生病入院后家人十分焦虑与紧张,对医护人员要求也会提升[1]。护士不仅要与医师配合对小儿疾病予以治疗,还要将小儿年龄、心理需求与性格特点及家长情绪需求考虑进来。因此,儿科护理难度大且复杂,医疗纠纷较多,这就要求儿科护士要学习人文知识,在开展医护操作及治疗疾病时还要对患儿及家长心理需求予以关注。现选取我院儿科住院患儿100例,分析常见不安全因素,且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州人民医院儿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儿100例,其中59例为男童,41例为女童,年龄为1.5-12岁,平均(5.7±2.4)岁。患儿一般资料与病例资料均齐全且记录详细。1.2一般方法。回顾100例患儿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情况,采用自制表对病例记录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其占比,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2结果

结果显示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护患沟通不良、护士因素、患儿和家长自身因素、基础设施,详见表1。

3讨论

3.1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四个方面:①患儿及家属自身因素:占比为21.0%。因患儿多数畏惧白大褂,恐惧治疗及护理操作,配合度低,导致无法及时开展各项医护操作;家长对患儿过于关心,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认为医护治疗不顺利是护士的错,故而不满意感明显,可能发生违背医嘱的不安全事件。②基础设施:本组占12.0%。儿科病床设置与成人无异,但患儿年级尚小,无安全意识,易从床上跌下;儿科病床陪护人员较多,易导致院内感染;且患儿易哭闹,家长有时心烦也会吼叫,不利于患儿休息,降低身体抵抗力[2]。③护患沟通不良:本组占34.0%。患儿年级尚小,无法顺畅表达自身感受,增加护理难度;生病住院时家长十分焦虑,对护理要求高,导致护患间沟通难度大。④护士自身因素:本组占33.0%。部分年轻护士因护理技能水平或熟练度低无法确保优良效果,影响患儿治疗或导致家长不满;部分护士工作态度较差,交接班疏忽后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3.2针对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3.2.1强化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医院基础设施予以检查,及时整改不合理之处;添置婴儿床旁餐椅;制作优护专栏,张贴宣传版面,制作双语健康宣教图谱和安全管理须知;专人维护病房环境卫生,每日消毒二次,且定时开窗通风;限制病房陪护人数,避免空气污染,防止病房过于吵闹;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夏季病人减少时,及时洗晒被褥;按照疾病种类将患儿分别隔离在不同病房,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事件。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安全事件,同时将家属满意度提升。3.2.2强化家长健康宣教:本院为三甲医院,儿科接诊数量较多,护士需对家长一对一开展健康宣教,并制作双语健康宣教图谱,为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家长提供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家长对患儿疾病的认知水平,纠正错误认知,让其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对护理工作更加支持。指导家长协同监护,预见病情变化也能简单处理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利用微信、宣传栏等方式满足家长信息需求;同时让家长了解自身态度对医护操作顺利性有较大影响,以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年龄较大患儿护士也需开展单独健康宣教,应用童趣化语言,拉近护患距离,提升配合度。护士在巡视期间也要对家长知识掌握情况予以评估,开展针对性宣教,同时适当心理疏导,安抚家长焦躁心情,获取家长信任。3.2.3将护士责任感与操作水平提升:护士要有三心才能确保质量优良,即耐心、爱心、细心:对患儿要保持爱心,在护理期间要细心,对家长抱怨、患儿不配合要耐心。科室需组织护士学习儿童心理学与护理心理学,学会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开展阶段性护理;同时强化培训各项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各类操作规范及规章制度。工作中发生差错会导致严重后果,需严格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发现用药不对或剂量过大时应勇敢质疑并与医师核对,最大限度确保患儿安全。护士只有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与丰富的护理知识才能及时找出患儿病情变化并救治[3],为此科室需注重培养护士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医院也需提供护士进修机会,及时更新护士知识结构,引进新技术,提升专科护理水平。3.2.4注重护患沟通:护士需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将患儿作为中心。与患儿沟通交流时保持热情,多应用逗乐方式拉近护患距离;分阶段开展健康宣教,出院后电话随访或家访,使家长与患儿感受到关爱;充分利用沟通技巧,在巡视病房或开展护理操作时要确保用语文明与仪态优良,将家长满意度提升;学会换位思考,对患儿及家长心情保持充分理解;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减少呼铃次数,一旦呼铃及时响应。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科室需积极干预,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确保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凯.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0):193-194.

[2]熊艳平.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5(1):194-195.

篇6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护理经验,阐述了在儿科据理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风险问题,详细分析了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引言

儿科护理人员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更要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起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发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不断总结经验,把具有儿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2儿科护理存在的风险

2.1护患缺乏有效沟通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对于患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一旦生病家长就会紧张不已。但是病症的治疗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家长有时候无法给予充分的理解。而身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跟不同的病人或者家属进行沟通,难免会出现一些情绪化反应,很容易与病人家属发生冲突。儿童的年龄、入院的次数都与其展现出来的依存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患儿的年龄越小那么其依存性就越差。而且儿童通常无法明确的表达出自己对疾病的感受,这就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根据实际目标展开护理工作。

2.2在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遇到护理工作繁重的时候,护理人员为了尽快完成在班时的所有工作,很容易出现对三查十对制度的松懈情况、无菌操作不到位的现象以及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出现用药剂量不明确的问题,有时候一些加床的治疗卡等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改,这就很容易引发各种护理纠纷。而且一些护理经验较少的护士在实施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一针见血,延误了患儿的用药时间,家属很容易出现不满的情绪。在计算药物的使用剂量时发生一定的误差导致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多年轻的护士无法根据儿童身体的特点进行及时的监护,在采取急救措施时技术不过关,甚至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

此外,宣教工作不够全面导致患儿擅自离开病房发生意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在做患儿的护理记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发生体温图显示的患儿生命体征与记录不一致的现象。

2.3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

患儿自身无法形成足够的安全意识,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果患儿所在的床位受到一定的损坏、出现不牢固等现象都有可能造成婴幼儿坠床的现象。病房的一些必要安全标识不够清楚也是潜在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且患儿本身具有的抵抗能力就差,如果病房中流动人员过多很可能加大有害微生物的传播,一旦遇到病房的通风以及消毒措施做不到位的情况,甚至会发生患儿病情的交叉感染。此外,如果没有对医疗器械进行及时的消毒,还可能会出现获得性感染的现象。

2.4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问题

很多时候儿科的患儿数量比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采取的治疗通常都是相对集中的,无法对每个患儿都照顾周全。护理人员为了在在班时间内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常常会简化护理程序,严重降低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导致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无法施加到位。此外,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液体输完得不到及时的更换,甚至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渗等情况,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

3护理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3.1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护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用于本职工作当中。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还要关注患儿家长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所以护士的综合素质就要不断的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要提高理论水平,操作技术水平更应该娴熟、准确、迅速的去完成,把疼痛降到最低,让患儿和家长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常规技术操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练就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护理人员还应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自觉依法行事,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就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护患或护士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护理文书方面要加强管理,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完整地记录好患儿的病情变化为诊疗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

3.2加强病房环境安全工作

儿科病房的设施和环境以安全为主,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认知、感觉、活动能力都是很差的。因此入院时我们护士应做好入院宣教,向家长介绍清楚病区的环境设施,入院须知,病房的安全守则。病区应定时擦拭地面保持干爽,定时检查床栏、洗手盆、则所及浴室地面。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并提醒家长。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医疗仪器的电线需要卷放好,以免松散在地上绊倒患儿。则所走廊拐角的照明设施应保持正常工作。儿科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工作时一定调动工作积极性,严格按照病种安排病房,发热未确诊患儿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大剂量冲击治疗化疗患儿予以保护性隔离,并加强空气消毒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医院叉感染,时间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主动性、积极性。

3.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儿科的护理人员当中有年资高的、经验丰富的、也有新上岗的,护士长应根据病区的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动态的安排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4结语

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也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从各方面能够去胜任这份工作。我们护理人员要有爱心、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来护理患病的儿童。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石塔芹.儿童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02).

[2]高如意.儿科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2008,(06).

篇7

【摘要】护患纠纷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在儿科护理中表现尤为突出。 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护理纠纷,满足患儿的安全护理需求。

【关键词】儿科 护理纠纷 原因 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各种医疗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也日益增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律观念相对淡薄,对儿科护理的特性要求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致形成护患纠纷的隐患,不仅使病房管理陷于僵局,还影响病房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病人满意度。为了满足患儿及家属较高的就医要求,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有效的预防和正确地处理儿科护理纠纷,减少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成为当前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护患沟通不到位:因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且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婚育假、节假日增加,而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且随着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如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新业务的开展等占用大量时间使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间少,无暇顾及患儿与家属的情绪与心理感受,使患儿及家属不满。

1.2 少数护士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专业价值观,服务理念不明确: 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耐心、爱心,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遵章守纪和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淡薄,对护理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

1.3 护理人员不注意业务知识的学习,护理理论操作水平低下,制度执行不严:尤其是年轻护士临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娴熟,不能适应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操作难度大的特点,观察病情不仔细,不能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在治疗中做个性化调整,如输液速度不合理,药液静脉滴注顺序不合理,儿童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等均会影响疗效或发生护理差错,护理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未完全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如:长期医嘱未及时转抄而延误治疗,发错药,输错液等。

1.4 护士、患儿及家属在认知上不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的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但部分家长很难接受这一事实,总认为是技术不高。由于小儿血管细,深浅不一,不合作,大多只能行头皮静脉穿刺,且一些脱水、水肿、皮疹、皮肤黑、毛发浓、发际低、穿刺时间较长的患儿血管破坏大,致使穿刺难度更大,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但与家长意见难以统一,若不能一针见血,矛盾一触即发,此外,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一定的规律及病程,患儿家长因缺乏疾病知识,住院期间对孩子病情产生焦虑,担忧的负性情绪和对患儿的溺爱,使得家长对护理人员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1.5 护理管理不到位: 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或不能严格落实执行,管理者思想麻痹,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力,各级管理者对出现的护理质量安全差错不能及时总结分析,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2 预防儿科护理纠纷的措施

2.1 加强护患沟通: 首先,护士应按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入院宣教、治疗、护理、检查宣教、出院指导等,使其了解疾病的诱因,护理要点,检查注意事项,康复护理等知识,从而减少患儿恐惧心理,消除家属疑虑,以达到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的目的;其次,护士在每天大量的护理治疗操作过程中,要经常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并注重沟通技巧,要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语言通俗、清晰、亲切,护患间只有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增进情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换位思考,改善服务态度: 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教育护士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明确耐心、爱心、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士最基本的要求,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护士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零投诉”评比、“缺陷情景”演示等优质服务活动,促进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视患儿为朋友、亲人,做到换位思考,处理问题以情感服人、以理服人,把患儿与家属的挑剔转变为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动力,从而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3 提高儿科护理专业技能: 要将理论知识与儿科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患儿解除痛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

2.4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安全意识:护士长是病房护理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护患纠纷的苗头;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检查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管理工作日趋完善。针对患者高峰时增加工作人员和弹性排班来弥补护理人员不足的状况并根据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分派工作,通过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法制观念,使护理人员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教育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大局意识,涉及到医护间,科室间的纠纷应相互弥补,切不可互相指责或推卸责任,年轻护士缺乏经验,一定要冷静分析护理纠纷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处理。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本着以患儿为中心,一切服务于患儿的原则,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提倡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积极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同时也应正确面对和处理护理纠纷,维护患儿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意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高校服务,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明英、郑 文,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分析[J].包头医学,2005.

[2] 刘素华,崔英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2005.

[3] 赵艳霞,浅谈护理管理与树立良好护患关系在临床中的意义,2010.

篇8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了2014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2例,女184例。年龄在一个月到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其中有162例患儿采取了防范措施前就诊作为对照组。

2.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医院内的投诉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分析风险因素,观察防范措施实验前后的护理效果。

3.结果。

相对比较,经过防范措施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少,患儿家属投诉的比例比较少。

二、风险因素分析

1.患儿的特殊性质。

儿科护理和其他护理最大的不同的就是面对的是儿童。第一,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自己本身的情况不是非常的清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不能及时的处理。第二,由于患儿在住院的时候由于病痛常常哭闹,患儿的家属疼惜孩子,对护理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医院的期望比较高,希望患儿能够一下子就好起来。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沟通的时候难免缺少重视,对于护理知识不够了解,常常提出一些困难的要求。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常常不会理会,造成患儿家属的情绪不高,对于护理人员的误解,出现投诉的情况。第三,由于儿童的皮肤比较细腻,血管比较细小,护理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患儿家属面对操作失误和患儿的哭闹事情会产生不满。

2.护理文件书写错误。

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做好护理的记录。但是护理人员常常会在护理记录上出现问题。第一,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入院的基本情况的记录不重视。护理人员对患儿初次入院的记录上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不及时,对于患儿的情况记录不详细。比如:患儿对于某种药物过敏,如果不记录清楚,很容易出现极大的风险。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第二,对于病情记录不够清楚和完整。护理记录不仅能够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健康情况,也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的依据。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护理过程都求有着完整和仔细的记录表现。比如:患儿经过了物理降温过程,但是在记录当中没有记录。第三,护理记录不规范。一些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清,签名随便。

3.特殊的护患关系。

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在患儿住院之后,护患关系涉及到患儿、医院、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再加上患儿常常会大声的哭闹,导致家属特别的焦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一时不慎,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4.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操作。

儿科患者常常会出现患者集中患病的高峰期,容易出现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极多,需要的工作强度大,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理人员为了减少工作的数量和任务,降低工作难度,在护理的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把操作程序简单化,存在偷懒的心理。出现护理人员对于病房巡视和护理的遗漏情况。

三、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

作为一个儿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有着爱心,细心和同情心。儿科护理人员面对患儿的时候,要有着宽容和忍耐,学会哄劝患儿,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一定要耐心的沟通,学会春风化雨式的温暖和笑容。面对患儿家属的不理解,一定要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发生冲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需要进过严格的培训,能够熟练的处理各种情况,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急救、头皮针、静脉穿刺等基本技能。

2.加强沟通的技巧。

由于医院的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理人员的脾气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和患者发生纠纷多数是护理人员的缺少耐心,和患儿家属沟通出现问题。护理人员要学会交换位置,体谅患儿家属的心情,加强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儿及其家属提高高质量的服务。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3.严格执行健全的护理制度。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的执行医院的护理制度,不能因为贪图方便就放弃护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拿错药等错误执行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交接班要交接好任务,平时注意护理的记录,要求书写规范,记录详细。护理记录过程要完整。落实责任制,确定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责任。

四、结束语。

篇9

1.一般资料。收集了2014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2例,女184例。年龄在一个月到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其中有162例患儿采取了防范措施前就诊作为对照组。

2.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医院内的投诉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分析风险因素,观察防范措施实验前后的护理效果。

3.结果。相对比较,经过防范措施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少,患儿家属投诉的比例比较少。

二、风险因素分析

1.患儿的特殊性质。儿科护理和其他护理最大的不同的就是面对的是儿童。第一,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自己本身的情况不是非常的清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不能及时的处理。第二,由于患儿在住院的时候由于病痛常常哭闹,患儿的家属疼惜孩子,对护理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医院的期望比较高,希望患儿能够一下子就好起来。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沟通的时候难免缺少重视,对于护理知识不够了解,常常提出一些困难的要求。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常常不会理会,造成患儿家属的情绪不高,对于护理人员的误解,出现投诉的情况。第三,由于儿童的皮肤比较细腻,血管比较细小,护理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患儿家属面对操作失误和患儿的哭闹事情会产生不满。

2.护理文件书写错误。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做好护理的记录。但是护理人员常常会在护理记录上出现问题。第一,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入院的基本情况的记录不重视。护理人员对患儿初次入院的记录上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不及时,对于患儿的情况记录不详细。比如:患儿对于某种药物过敏,如果不记录清楚,很容易出现极大的风险。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第二,对于病情记录不够清楚和完整。护理记录不仅能够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健康情况,也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的依据。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护理过程都求有着完整和仔细的记录表现。比如:患儿经过了物理降温过程,但是在记录当中没有记录。第三,护理记录不规范。一些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清,签名随便。

3.特殊的护患关系。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在患儿住院之后,护患关系涉及到患儿、医院、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再加上患儿常常会大声的哭闹,导致家属特别的焦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一时不慎,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4.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儿科患者常常会出现患者集中患病的高峰期,容易出现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极多,需要的工作强度大,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理人员为了减少工作的数量和任务,降低工作难度,在护理的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把操作程序简单化,存在偷懒的心理。出现护理人员对于病房巡视和护理的遗漏情况。

三、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作为一个儿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有着爱心,细心和同情心。儿科护理人员面对患儿的时候,要有着宽容和忍耐,学会哄劝患儿,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一定要耐心的沟通,学会春风化雨式的温暖和笑容。面对患儿家属的不理解,一定要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发生冲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需要进过严格的培训,能够熟练的处理各种情况,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急救、头皮针、静脉穿刺等基本技能。

2.加强沟通的技巧。由于医院的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理人员的脾气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和患者发生纠纷多数是护理人员的缺少耐心,和患儿家属沟通出现问题。护理人员要学会交换位置,体谅患儿家属的心情,加强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儿及其家属提高高质量的服务。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3.严格执行健全的护理制度。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的执行医院的护理制度,不能因为贪图方便就放弃护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拿错药等错误执行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交接班要交接好任务,平时注意护理的记录,要求书写规范,记录详细。护理记录过程要完整。落实责任制,确定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责任。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20-02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发生护理纠纷18例,发生的原因:护理因素约占55%,家长因素约占40%,其他因素约占5%。

2 原因分析

2.1 护理因素

2.1.1 服务态度 :护士态度欠佳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儿科患者大多年龄小,病情急,变化快,如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特别紧张恐惧,有些年轻护士不能理解和体谅家长的心情,面对家属的反复询问,表现出不耐烦的心理,甚至出现生冷硬的态度,导致家属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不满,

2.1.2 基础理论知识有限,技术操作不熟练。护士平时不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或者与医生的解释不一致,使家属失去对护士的信任认为护理人员水平低,不负责任,引发矛盾。静脉穿刺不成功在纠纷中占了很大比例。本组18起纠纷有6起是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

2.1.3 沟通技巧缺陷,服务质量意识淡薄,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年轻护士思考问题及工作方式简单,他们认为,该做的都做了就是工作好,缺少换位思考和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儿科患者输液,每袋液体量少,换液频繁,家长期望护士在接到呼叫后立即赶到床前,护士稍有迟疑,家长就会表现出不满。针对家长的不满情绪,护士只想着尽快完成换液去做下一项工作,对家长的质疑只简单地解释为人员太少,解释时不注意说话的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对患方的影响,给人一种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感觉,引起家长的不满与反感。

2.1.4 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进行书写,在护理记录病情描述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过于简单,对患者的突发的病情变化描述不清或根本没有描述,甚者迟记、漏记等;危重患者抢救后,抢救用药补记、抢救过程的病情描述等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甚者漏记、错记,在病历中留下凭证,为纠纷埋下隐患。本组有2例因医护记录不一致而引起纠纷。

2.2 家长因素

2.2.1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忽略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特殊性。医院等方面在处理医疗护理纠纷时,为了维护医院的声誉,往往迁就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一旦认为自身利益被损害及表现不满而发生纠纷。

2.2.2 家属方面 患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长辈的精神寄托。往往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会很高,希望所有医护人员把自己的孩子作为重 点关注,如孩子病情恢复不好或反复,常常把怨气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有些贪玩的患儿,将水果刀、充电器等带入病室,均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

2.3 其他因素 :如诊查不及时,检查化验结果回报不及时,怀疑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等等都可引发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不满意,由于重医轻护,患者及家属往往把许多与护士无关的问题都迁怒到护士身上,这些都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3 防范措施

3.1 儿科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和同情心,一定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可以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过硬的操作技术是架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年轻护士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遇事临危不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长,各种穿刺一旦失败,马上以诚恳的态度对家长表示歉意,已取得理解和配合。

3.3 转变护理模式,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要有爱心、细心、耐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3.4 加强护患沟通 工作中保持自己美好的“白衣天使”形象,着装整洁大方,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与患者沟通时微笑 、真诚、亲切、自然。沟通时语言通俗易懂,避过于专业化,语调温和,尊重患者及家属,对患者家属提问要耐心解释,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应留有余地,并且注意与医生的解释一致,避免让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和疑虑。

3.5 护士要对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基训练,熟练掌握本科各项技术操作及操作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及技术水平,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相互之间取得信任,减少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3.6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尊重患方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增强法制观念。现代医学法规规定患者有知情权,因此对医院收费标准及治疗护理的方案措施,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提高收费透明度,发一日清单,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如有些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护理人员也要耐心向其做好解释,一定要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进行沟通,以真诚、平等、主动的态度取得家长的信任尊重,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3.7 完善护理管理,增加护士编制,缓解护士压力,合理排班。护士长一定要充分理解和爱护护士,为护士减轻心理压力,护士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4体会

护理纠纷的逐年增加,给护理人员敲响了警钟,护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加强有效沟通,懂得换位思考,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医院方面也要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及时检查,合理收费,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尽心尽力的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或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以维护医院声誉,促进社会和医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秉华 才华 贺晓 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12).

[2] 沈华美 赵厌平 朱丽华 门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2).

[3] 邱春兰 吴俊年 浅谈护理纠纷的防范 中国临床护理 2009,(1).

篇11

1.儿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1.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一直是医患关系纠纷中最为复杂的因素之一。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社会上往往将医患双方分割成对立的两方,而且多数媒体及社会往往会将患者放在弱者的位置上,又加上公众对医疗知识的相对缺乏,就经常会忽略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高复杂性[1]。

1.2 护理人员的原因

1.2.1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也不断增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差,如静脉留置针、PICC的应用,主要指患儿临床查对问题以及药物使用问题,同时还包括输液输血以及标本送检等问题。

1.2.2 护理人员服务观念、理念落后

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沟通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未能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态度不够亲切、护理技术不娴熟、护理操作不及时等行为。

1.2.3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

表现为因工作繁忙护理记录不书写、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使得作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失效。

1.2.4 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记录在处理医患纠纷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医疗活动情况,在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护理记录不能清楚明确记录下治疗的过程,或记录不全面以至于所及内容与实际不符合,甚至会出现错误,没有真实还原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那么都会为医患纠纷的出现埋下巨大的隐患。

1.3 护患沟通不利影响治疗

儿科患儿在身心方面都没有发育成熟,具有特殊性,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患病儿童的不依从,这样会影响疗效。另外儿童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感知能力尚缺乏,使护理人员难于与之更好的沟通获得有效信息[3]。

1.4 医疗管理制度不完善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导致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2.危险因素的防范办法

2.1 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媒体作为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积极正面的媒体报道能够使医患之间的社会矛盾减弱,也可以使人们对待医患工作人员有更加公平公正客观的态度。医疗卫生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的特殊工作,如果整个社会能够多给医护工作人员一些理解和鼓励,那么将会使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对于提高医护工作的质量和服务也会有更大的帮助。

2.2 加强护患沟通,改变护理理念

护患双方加强沟通,能够各自从双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医护工作人员要多从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减轻和缓解家属的忧虑,并在良好的交流中让家属能够理解特殊的护理工作,同时与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彼此相互支持,这样才能从源头杜绝医患纠纷的出现。

2.3 重视职业素质培养

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决定一个医护工作人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医护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明确是非曲直,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对患儿负责,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才能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2]。

2.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性,同时开展科学的护理教育以及管理,全部儿科注射用药均需要通过两人核对并让家属参与核对后正式执行用药治疗[3]。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精密仪器,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另外,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然后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对低年资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护理记录书写内涵。

2.5 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不断完善儿科护理制度,针对儿科护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不同护理单元均需要针对一般护理常规以及临床症状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进行制定和修订等。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儿科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了解《护士管理办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具体内容,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各项知情告知义务。

3.结语

儿科护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更容易出现风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就需要更高,专业技能更是不允许出现半点马虎,因为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就要以人为本,在工作过程中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尊重和爱护患病儿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患病儿童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有效的护理工作能促进患儿尽早痊愈,同时护理安全是权衡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护理人员和管理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邱心.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2:108-109.

篇12

方法: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

结果:通过防范,患者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儿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19-02

安全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是家庭的焦点,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护理人员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又做不到及时的沟通及给予满意答复时就有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面对目前日趋复杂的护理工作环境,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诱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不足,趋于年轻化。患儿治疗不配合,操作难度大,环境吵杂,容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护士队伍年轻化,经验相对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技术欠娴熟,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1]。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现象还普遍存在[2]。本科是儿科,患儿多,病情重,护士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护士就很少有时间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从而造成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存在安全隐患。

1.2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1.2.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患儿及家属都非常关注,一旦家属认为护士行为侵犯其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则产生投诉行为。而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存在安全隐患。

1.2.2 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自己的高风险工作无正确认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工作,抽错血标本、标本丢失,在给患儿输液时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给患儿带来痛苦。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时间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存在安全隐患。

1.2.3 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患儿病情不了解,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有的未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而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1.3 实习进修生管理松懈。实习进修生私自治疗甚至发生差错,不合理的解释等存在安全隐患。

1.4 服务态度差。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家长投诉的热点。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长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存在安全隐患。

1.5 医疗设施、卫材、环境隐患因素。

1.5.1 病房的硬件管理存在缺陷。病床无床档,床头、床尾质量差,存在坠床隐患。病房饮水机、热水瓶无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烫伤隐患。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易致静脉穿刺失败。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不亮,地面潮湿存在跌倒隐患。

1.5.2 仪器有故障,未及时排除。卫材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护士在使用前检查不细致,存在安全隐患。

1.5.3 就医环境差。病房人员多,环境嘈杂,有些家长不注意清洁卫生,物品摆放不整齐,固定输液架用来挂衣服、食物等,走廊用来加收病人,以致病室环境差,家长心情烦闷,存在安全隐患。

1.6 患儿、家属因素。患儿是过敏体质易对胶布、贴膜等过敏,患儿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的喂养技巧不掌握,并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容易出现误吸、中毒等,存在安全隐患。

1.7 履行告知义务不够,缺乏耐心解释与沟通。护士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只忙于操作而未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对身体的影响等,造成患者或者家长随意调节滴速、拔管等。

1.8 书写各项护理文件不规范。个别护士由于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较差,对病情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在记录中易发生错记或记录不全等现象,有的护士由于忙于处理各种医嘱及常规治疗护理,不能完全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地进行记录,常常是过后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有的护士对护理记录单提前记录,有的是医护记录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1.9 检查、治疗、收费不规范。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致费用过高。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一些媒体对医疗收费问题不负责任的炒作,就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护患纠纷。

2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患儿少时安排护士休息,治疗高峰期增加班次,每班实行新老搭配,每天排机动班,以便应急,遇节假日安排加强班,适当限制病人数,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这样就有效减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儿科护士压力更大,科室还成立心理支持小组,是一个让护士姐妹们宣泄苦闷、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为护士们搭建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2.1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人员要用一颗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儿,在患儿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部分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合改革的新形势,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缺乏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引以为鉴并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事件产生的原因。

2.2.2 加强责任心,帮助护士认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作风要严谨认真,上班期间注意力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于律己慎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护士时刻与生命打交道,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给家庭、医院、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2.2.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记忆,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消除有章不循的现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制订护理操作常规的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定期培训与考核。因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是护士工作中的指导准则,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省略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谨慎,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好健康教育,护士长经常检查指导制度、操作规范的落实。

2.3 加强实习进修生管理。选择优秀的老师带教,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出学生入科培训内容,进行集体培训,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带教工作并向学生了解带教意见,以提高带教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4 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关心、体贴病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当自己确实不明白时,应向家属讲明,待了解清楚后再告知家属,绝不与患儿家属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满足。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2.5 加强医疗设施、卫材、环境管理。

2.5.1 加强病房的硬件管理。病床加床档或靠墙摆放,床头、床尾损坏时及时更换,病房内饮水机、热水瓶放置位置合适,饮水机、卫生间热水器的开关外加罩。病房内更换大功率灯,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故障时及时维修,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提示,同时护士应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并教育家长监护好患儿防止丢失、走失的发生,要尽一切力量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2.5.2 对新进科室的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科室定期专人检查、保养仪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如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维修。所有卫材使用前认真检查其性能、有效期等,发现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5.3 改善病区环境。医院应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走廊、护士办公室、病房内墙壁贴上彩色动画、各种卡通安全温馨提示、儿歌、祝福的标语等。使用印有小动物的花床单,使病房不再是一片白色,而如同儿童乐园一样,减轻患儿恐惧感,也使家长心情放松。对医疗废物及时回收,防止医源性损伤。走廊尽量不加收患儿,护士长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6 对家长进行指导与教育。

2.6.1 对胶布、贴膜等使用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防过敏胶布,对贴膜过敏者可免扎留置针。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如奶嘴孔的大小、喂奶时患儿的合适、喂奶后的等,教育家长不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防止误吸、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6.2 加强告知,及时解释。护士在技术操作前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并与患儿沟通有无不适,操作结束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使用药物时注意过敏史、配伍禁忌并向家长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等,对药物过敏者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调整药物,使家长掌握观察要点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6.3 讲究护患沟通艺术。沟通艺术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护士要着装整洁,保持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言语清晰、温和,给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好的印象。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内心感受,解答家属的问题,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尽量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的同时,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贯穿整个操作过程。运用沟通技巧,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

2.7 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件。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守科学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及时进行记录[4]。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护士在护理文件的记录中必须明确准确记录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简要、清晰地书写各项护理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件为法律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2.8 合理检查、治疗、收费,降低医疗费用。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检查、治疗,护士要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记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要多记账或重复记账。对特殊的收费项目,使用前向家长说明。每天发放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每天告知家长预缴款所剩的余额,以便家长有足够时间准备所需的费用。在各病区要张贴由物价局所审核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护士在给患儿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5]。因此,儿科护士必须严密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2012年下半年的95%提高到2013年上半年的98.4%,不良事件从4起降到2起。

参考文献

[1] 张燕.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2

[2] 熊晓关.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6(19):2

[3] 解颍.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2-364

篇13

关键词 门诊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

门诊儿科护理工作因其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难预料性强、护理操作琐碎以及家属陪护多等特殊性,而存在很多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在门诊儿科护理工作中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因素:①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方面:“三查八对”看似简单的查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工作繁忙时,在执行静脉穿刺过程中一不小心,容易导致吊瓶错用,张冠李戴。据有关统计显示,因三查八对执行不严而引发的差错占45.7%,严格三查八对可减少50%的护理差错发生率[1]。②责任心方面:输液过程中,患儿往往不能准确或不能表述自己的感受,对于身体不适不能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而护士又没有加强巡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穿刺部位液体外渗引起肿胀;回血堵塞针头或液体未及时添加;有的护士未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调节输液滴数,仅凭经验估计,而出现输液过快或过慢问题,过快患儿肺水肿,心脏负荷过重;有的护士工作紧张繁忙时就产生急躁情绪或急于下班,在交接班时不认真仔细。③技术方面:低年资护士及聘任护士多,专业技术欠熟练,心理素质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静脉采血等方面不够熟练。如操作过程中遇患儿血管穿刺难度较大,哭闹不合作,家长要求一针见血,护士心理压力过大,易导致失败,患儿家长不满而引起护患纠纷。④护患交流方面:工作繁忙,护士紧张,导致没时间和精力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倾诉,各项治疗、护理和宣教的解释工作不到位,缺少沟通交流。也有护士的自身原因,服务态度生硬,不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简单,导致家长不满。

家属方面因素:家属情绪异常紧张、焦虑、担心,既想迫切治疗,又担心孩子受苦,甚至有些家长情绪失控。家长过度保护,精神过度紧张、惊慌及过激的语言,都会无形中增加护士的压力。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未到医院就变成对医务人员医疗和操作技术的苛刻要求和百般挑剔[2]。

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收取患儿药品时,认真核对执行单及药品是否相符,查看药品剂量并向家长交待相关事宜,收取药品后在注射单右上角上注明:已核对,收药天数,并签名;液体配制者再次核对执行单与药品是否相符,检查药品质量,有无配伍禁忌,配制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掌握无菌操作原则,药品配制做到现配现用,避免药品放置过久出现药效下降和不良反应。为了防范差错,对每天输液患儿进行编号管理;为患儿穿刺前,护士再次做好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再执行穿刺。收药、配药、穿刺三个环节的护士严格把关,并进行签名负责制,做到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在患儿输液过程中,责任护士每天上午至少巡视4次,下午巡视3次,巡视后进行登记和签名。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按医嘱调节输液滴数,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现象,及时解决输液中出现的问题,告知家长不要擅自调节液体速度。根据病情做好健康宣教,并指导正确用药,拔针后指导正确按压。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科室每月召开护士例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护士职业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学习《护士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正确维护患儿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学习时针对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讨论和思考,科室建立个人护理缺陷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组织护理缺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如,防止差错的发生[3]。护士长每月安排科室人员轮流进行理论知识讲课,激发她们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对不同年资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专业理论、专科技术操作考试,不断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

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注重细节,适当延长护患关系交流时间和次数,将交流沟通贯穿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患儿,给予家长含蓄预警信号,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以便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4]。虚心接受家长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主法和改善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其次,作为护士应以爱心、耐心、同情心理解家长心理,使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委婉的方式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合作。

加强管理:护士长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勤检查、勤督促,对差错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杜绝。排班时充分考虑护理力量的搭配,合理安排,保证护理力量,确保护理安全。此防范缺隐。

参考文献

1 唐良春,王华珍,梁兰萍,等.116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3,3(9):634.

2 高维.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59-460.

篇14

【关键词】

儿科护理;纠纷;防范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护理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等要求较高,极易发生医护纠纷。本文就我科 2007~2010年发生的1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1 产生纠纷的原因

1.1 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服务意识淡漠,表情冷淡,说话生硬,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不够,不按要求随时进行病室巡视,对于危重、意识丧失、躁动婴幼儿没有及时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履行腕带标识佩戴等。有统计显示75%的医疗纠纷起因是被医务人员的态度和缺乏沟通而激发[1]。本组15例有5例因护士责任心不强而引起。

1.1.2 基础理论知识有限,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士平时不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或者与医生的解释不一致,使家属失去对护士的信任认为护理人员水平低,不负责任,引发矛盾。静脉穿刺不成功在纠纷中占了很大比例。本组15起纠纷有6起是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

1.1.3 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进行书写,在护理记录病情描述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过于简单,对患者的突发的病情变化描述不清或根本没有描述,甚者迟记、漏记等;危重患者抢救后,抢救用药补记、抢救过程的病情描述等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甚者漏记、错记,在病历中留下凭证,为纠纷埋下隐患。本组有2例因医护记录不一致而引起纠纷。

1.2 家属及患儿方面

1.2.1 家属方面 患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长辈的精神寄托。往往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会很高,希望所有医护人员把自己的孩子作为重 点关注,如孩子病情恢复不好或反复,常常把怨气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有些贪玩的患儿,将水果刀、充电器等带入病室,均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

1.2.2 患儿方面 患儿年龄较小,缺乏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有限, 需求或不适都需要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和照料。往往会表现出烦躁、哭闹、跳床,用摇晃床档、用头撞击床档等以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容易会出现针刺伤或液体外渗情况,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1.3 其他原因

住院费用高:高新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新特药的应用,高额费用使许多患者无力承受。

药物包装大:儿童用药剂量小,很多药物是成人药物包装,造成资源浪费。一日清单不清:未做到一日清单制、收费项目填写不完整或发生错误。仪器设备维修不良:输液泵控制液体滴速,运行时间不同,配件无法配齐。本组有1例因一日清单没有及时记录,1例因药房没有小剂量包装而用了大剂量包装,浪费了药物,费用增高而产生纠纷。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加强各项管理制度 每年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培训和考核,加强医疗安全意识教育,让每个护理人员对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心中。及早发现些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对一些出现的不安全问题,及时整改。

2.2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采用在岗培训、短期学习班、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三基 ”培训,特别要加强静脉穿刺的培训,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2.3 改变服务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转变护理模式,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要有爱心、细心、耐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2.4 加强护患沟通 工作中保持自己美好的“白衣天使”形象,着装整洁大方,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与患者沟通时微笑 、真诚、亲切、自然。沟通时语言通俗易懂,避过于专业化,语调温和,尊重患者及家属,对患者家属提问要耐心解释,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应留有余地,并且注意与医生的解释一致,避免让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和疑虑。

3 小结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困难性,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应加强业务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调整心态,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