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课程要求范文

高中历史课程要求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历史课程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历史课程要求

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1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有一项关于中外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上的比较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远远不如外国学生。为什么?原因是在基础教育中,西方注重探索,而中国注重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观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把教学过程看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只需要接受就是了。忽视了教学是一项师生交往、师生互动的双边性活动,抹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应有地位。新课程理念下,上课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式的一项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观念,才能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学生需要,又能真正挖掘学生的各种创造潜能的教学模式。

1.1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成为教师说教的对象,对于教材的知识只要接受就行,所以历史课堂就显得特别的琐屑、沉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十分死板的历史知识,但付出的是孩子的生机与灵气的泯灭,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乏。而这恰恰违背了学史最基本的功能:“学史使人明智”。教育活动是要求师生双方互相配合,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大动力,只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1.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所采取的教育办法,也应有所变化。面对平时学习态度差,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学生,如果采用惩罚的办法往往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摸清学生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座谈,“对症下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转为主动学习的源泉;对于学习成绩不错,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教师又要起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其耐挫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必胜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收获丰收。

1.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本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要相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环境。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我们应以一种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尤其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看法,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教学课堂变为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基地。

2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微观应用,解决“如何教,怎么学”的问题,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人”,这对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无疑是重要的。

首先: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兴趣越大,学到的东西便越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声、色、形、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历史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秦朝的统一》一节时,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统一历史必然性和深远影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紧接着提出问题:残剑为什么要无名放弃刺秦呢?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学生们就议论开了,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踊跃发言,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篇2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兴趣

0.前言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尤其是化学改革目前已作为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被各个学校所应用,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主要包括一些高中老师要求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更快的适应新课程,加大实验资源投入,加大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兴趣等针对性解决方案,希望能在以后新课程对化学教师要求的研究中有所帮助。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

1.1高中化学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不适应

现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一些年轻老师适应的比较快,并且能够运用自如,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往往不能及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对于像化学这种综合型高的学科,他们的思想一时转变不过来,这主要是新课程还是跟以前他们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一个表达的差距,这种差距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容易去消除,还有就是在他们努力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他们反而变得不会教学了,不能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了,让自己已有的知识无法得到传播,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到自己,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这样新课程反而会因为教师的不适应带来反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大投入来帮助更多的教师去适应我们的新课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1.2化学教师的实验资源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的改革,让实验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就是说现在的教学应该是越来越重视实验了,但当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一部分高中化学实验资源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室的数量不足,有一些学校由于受到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化学实验室的数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不仅数量少,而且教室可容纳学生的数量也不多,限制着学生做实验的机会;二是实验用具陈旧落后,一部分学校的化学实验用具更新的周期长,不能适应新课改对化学实验的要求,也跟不上当前的形势,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三是实验教师缺乏,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而且对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培训不足,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3一些教师缺乏跟学生的互动,学生兴趣不浓。

新课程主要的改革就是激发起学生所有的兴趣,把课堂交个同学们[1],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解决,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尤其对于化学这门学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记忆一些东西,然而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只顾着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的投入,跟学生互动不够到位,导致许多自己讲课问题因为得不到跟学生及时的沟通而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这样不但自己的讲课质量得不到提高,而且学生面对这些古板的讲课方法而失去了兴趣,进而可能厌烦化学这门学科,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老师在新课程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完成更好的讲课效果。

2.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更快的适应新课程

在化学老师适应新课程的时候,要给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这种培训还要分一些等级,来适应不同差异的化学教师,我们还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新课程化学老师去各个学校进行教学指导,让他们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只有不断的沟通,才能让老师共同的进步,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新课程化学老师到学校任教,来带动学校整天的新课程改革进度,我们还要传授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来适应不同老师的表达习惯,尽量保持统一,并且还有积极的去找一些同学乐意接受的授课方法,能够更加开发同学们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不断的培训学习和开展一些探索,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快的适应新课程[2],新课程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同学们。

2.2加大实验资源投入

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亲身实践,才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化学实验中实验资源至关重要,它是实验教学的基础,针对当前一部分学校实验资源短缺的现象,应做如下努力:一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室,使一些使用率低的教室改为实验室来提高教室的使用率;二是学校要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及时投入资金更新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器材的可利用度;三是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实验培训力度,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要各个方面进行实验的投入,一定要保证每个同学都有亲手做实验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实践的机会,让实验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有时候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加大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兴趣

老师在讲堂中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课,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进来。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经过探讨,最后在得出结果,这样的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还能掌握到一些课外的东西,前提是一定要调动起来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试验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适当增加实验的难度,通过难度来刺激学生的好胜心;教师也可以采用竞争制,即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通过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实验做得最好,以竞争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任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

3.结语

经过新课程的普及,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新课程落实到实践中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这门学科要求更高的水平,随着新课程的到来的发展,暴露出了一些对化学教师的要求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更快的适应新课程,加大实验资源投入,加大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兴趣等针对性解决方案,希望能在以后新课程对化学教师要求的研究中有所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教学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机械工程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7.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全面深化的阶段,高中历史新课改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侧面上也反映出了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以新课改为指导,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

二、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制度引领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他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所改进,但仍有不足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设置越来越往多元化发展了。国家教育部放开了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权,如今,历史课程也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在各级各校都出现了校本课程,与以前只有国家、地区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在教学上,高中历史课程积极汲取了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了历史课程的蓝本;同以往的历史课程不同,现在的高中历史课程建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中会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合理设置,历史课程内容也以专题模块形式出现,更加有利于针对历史知识的重难点提出新的教学方案。

尽管近年来在高中历史课程上有了如此多的进步,但是还是有些许不足[1]。在课程的衔接问题上,高中历史课程和中小学的历史课程内容衔接不紧密,内容有重复且没有特色;在课程种类上,高中历史课程可选的种类不多,现在大部分的高中历史课程是必修课而不能作为选修课;在课程内容上,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也缺乏结构的严谨性,导致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

(二)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依然有所欠缺

在教育的整体方向上,新课改已经明确了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虽然各级各校也已经在此要求下严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对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是没有改变,依然是以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海量做题为主,没有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系统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也没有合理地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新课改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可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进行大胆创新,正确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双主体地位,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双方主体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绝大部分时候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只是枯燥地记忆,举手回答问题的都只占据少数,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无帮助。新课改要求应该让学生真正回归本位,教师要大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因此,要正确树立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力倡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

现代技术的应用为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众所周知,生动形象的画面比书本文集记录的知识更让人印象深刻,高中历史新课改就要求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元化发展教学方式,尤其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求历史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平衡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条件下更多地接受新知。因此,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学会将多媒体和教学有机结合,将问题情境和教学有机结合,将表演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新课改对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规定,要求尽量多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中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教学目标要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应试教育的目标相结合,考虑多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制订,同时教学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具体性和科学性。

高中历史教师因自身历史素养的限制和历史教材信息量的局限性,对于所教授的历史知识难以进行扩展和延伸,同时,高中历史课本内容上的衔接性又有所不足,经常使学生感觉历史知识很复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3]。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其他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衔接,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有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上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还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为了更好地丰富课堂知识,教师还应该适当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相信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出现的问题会不断减少,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明华.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理论观察,2014(02):174-175.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课程 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31-01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之下,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改善。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在教学呈现方式的拓展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所以,高中历史的课程的教学需要需要注重对问题的巧妙设计,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拓展中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标的固定化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被固化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维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对高中历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固定化元素的确立忽视了对不能涵盖能力要素的排斥。比如说,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历史课堂往往不被认识或重视, 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固定化的教学目标降低了课程表达的丰富性,灵活性,难以有效的实现和突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1.2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以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形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被动式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单向迁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操作方式僵化,单一,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忽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状态,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导致大部分高中生将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简化为知识的死记硬背,难以调动和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高中阶段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3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课程在有关学生关键性的升学考试所占比分不大,导致老师和学生将历史课程视为副科,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加以重视,大部分学生忽视对历史课程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仅仅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记,导致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设计需要老师以专题整合的形式进行强化教学,避免在琐碎的知识点的学习中与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缺乏本质的区别。注重对课程内容系统知识模式的搭建,表现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线索性与内在的逻辑联系性。这一教学要求的改善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老师注重自身专业水准的提升,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学生的历史水平都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2 高中历史课程问题教学法的操作实施

2.1 教学观念与操作方法的改善

老师以及学生需要深刻认识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所具有促进意义。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消除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正确认识问题教学法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在适应现展的角度上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在对教学观念的转变中实现教学操作方法的改善与调整,注重对关键知识点的问题创设,构建知识理论之间的内在连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2.2 问题教学法实施基础条件的搭建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基础知识的完备与积累是进行高阶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才能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深入学习与思考。其次,学习兴趣也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善于利用问题,创设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的兴趣。其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问题教学开展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开展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最后,老师的专业认知水准与自身的道德素养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老师需要注重提升个人的知识积累,丰富知识架构,在眼界的开拓与提升中改善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高中历史课程问题设计技巧

在问题创设教学法的运用中,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问题的设计需要体现出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点,问题设计的表现应该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与此同时,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准,避免学生因为问题的设计难度太高而失去学习兴趣,最后,问题的表达需要具备一定的风格特征,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的表达个人的想法与观念,熟练的运用现有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小组建设中取长补短,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多种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课堂导入策略,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综合运用复习导入、讲故事和多媒体等导入策略,发挥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以此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随着新教材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思想,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对历史有充分了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朱文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1,(4).

[2] 张晚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3] 张广英.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4).

[4] 王利.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师 专业发展

    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面很广,内容很多多。因此,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自己在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确定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有阶段性、有选择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并创造出良好的业绩。

    一、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系统化专业化

    1、应具备系统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精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课标所涉及的主要专题史、地区史、国别史、断代史和史学理论知识等。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深入透彻地了解高中历史新课标所列的主体教学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才能明白它们在高中历史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观全局地分析教材,灵活把握处理每一节历史课,真正地展示出所授历史知识的无限生命力和价值,把历史知识“活化”,引导高中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

    2、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历史学科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同时历史教学一方面要从多角度对重要历史问题作微观分析,另一方面又要作综合的、整体的研究。这些都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历史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高中历史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3、应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近几十年来,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也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已被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所采纳,高中历史教师应密切关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新动态、新成果,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从一些杰出历史学家,如陈寅恪、傅斯年、钱穆、剪伯赞、郭沫若等大量的传世

    着作中,选择一些精彩篇章来学习,这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历史问题的侧面。

    二、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

    1、增强课标意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教材是怎样体现课标理念、贯彻课标目标和内容的;认真思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学习评价、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的建议并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

    2、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国家明确规定,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制度,课程管理也由国家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分权决策制。教师不应仅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执行者、使用者,也应当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历史课程资源。

    3、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高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信息源;由高中历史教学的“权威”转变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强制式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高中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4、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必须从片面的历史知识传播转变为关注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必须从偏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必须从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阅读自学,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必须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必须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

    三、提高专业能力

    1、提高历史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性学习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借助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案进行反思。高中历史的教学反思最好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

    2、提高历史教学教研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只有积极投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才能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课例教研和课题研究是高中历史教研的两种主要形式。课例教研就是以“课”为研究对象的教研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实录,即对课堂教学的全程记录。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与统计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或提供给其他参与教师进行分析和反思。

    3、提高课程能力

    高中历史的课程资源除了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外,还包括历史教师、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会、历史遗存、互联网等七种课程资源,其内容也大大拓展。同时历史课程资源又关系着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而高中历史新课标也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它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