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儿科护理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儿科护理 风险认识 应对措施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0-02

儿科患者的护理在医院各科护理中的相对任务较重、护理风险较大、护理难度较高。因为儿科护理面对的患者年龄都较小,表达能力都不强,无法实现流畅的护患交流,这就给正常护理带来困难。尤其是一些婴幼儿患者,只能通过患者的父母等亲属与护士、医生进行交流。正是因为护理的困难,增加了儿科护理中出现风险的几率,使护理和患者随时面临护理的风险。想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就要对儿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认识,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的来源

选择2010年至2012年在我院儿科病房的50例患者护理情况进行研究。

1.2 采取的方法

对这5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

1.3 评价的方式

对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后,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得出最终的结果。

2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以及形成原因

2.1 患者自身因素

现在的儿童,受到家庭的宠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身抵抗力比较弱,容易生病,一旦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就会有很多亲属陪同照顾护理。这些亲属的陪同一方面造成了病房内人员众多,增加了病毒流通的渠道;一方面亲属对护理人员吹毛求疵,给护理人员正常护理造成压力,这种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对护理过程缺乏了解的行为极容易造成护患矛盾。

2.2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差

儿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这是因为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护理中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正常的护理以及应急的护理都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可以随时发现患者的不良状态并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在医院儿科的实际护理中,有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要求,造成护理风险。

2.3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当前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且护理人员大多学历不高、相对都比较年轻,很多都是从护理专业毕业经过实习就从事护理工作。而儿科患者相对其他的患者,有其特殊性,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管是静脉注射还是采血等都需要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这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在业务能力上还有欠缺。

2.4 护理人员心理素质较差

儿科的护理工作压力较大,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尤其是面对护理中的突发事件以及患者亲属的质疑,都需要护理人员冷静的进行处理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出现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多是不知所措,或者语无伦次,使患者家属形成更大的不满。

2.5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繁琐,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的不够,在进行护理记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护理记录不规范的情况。这种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护理时间记录不准确、护理的各种数据记录的不完整、护理过程不详细等。护理记录作为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的病历,有严格的书写要求,这些不规范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6 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儿科病房的护理中,有很多护理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存在,一方面是约束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方面是保证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医疗护理。但是在这些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落实不到位或者制度不健全的情况,造成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护理风险,导致护患关系出现紧张。

2.7 病房环境造成护理风险

儿科患者的抵抗力本身就很弱,而儿科患者住院治疗往往都与天气变化有直接关系,有很强的季节性。这就对护理时的病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患者周转较快、病房消毒、通风等不及时、患者陪护人员较多等因素,造成病房环境存在隐患,造成护理中存在风险因素。

3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应对措施

3.1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由于儿科患者年轻都较小,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包括护理方式、护理过程,取得患者亲属的了解与配合;在护理过程中,及时给患者亲属提出好的建议,减轻患者的疼痛,消除患者亲属的紧张心理,有效建立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护理人员获得患者亲属的了解与支持。这样就可以降低因患者家属对护理不满意而出现的护理风险。

3.2 提高护理人员理论与业务能力

医院要多组织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业务能力的培训,从根源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护理人员要多进行儿科护理理论与业务的学习,利用护理书籍、网络等手段,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业务能力的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与工资福利等挂钩;与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签订长期合同。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和业务能力,把护理风险降到了最低。

3.3 采用老护士带班制度

儿科护理是需要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护理科室,可以把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应急处理经验的老护士分配到每个儿科护理班组中,这样可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总体经验和处理能力。通过老护士的言传身教,逐步锻炼年轻护士的护理能力和心理素质,使这些护士逐渐完成蜕变。通过老护士带班制度,也可以有效增强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形成较好的儿科护理氛围,降低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

3.4 落实各项护理制度

落实儿科护理中的各种制度,从护理流程、药品管理、护理记录等多多方面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严格履行儿科护理的各项护理流程,不能图工作方便,就把多项流程混到一起;做好药品的管理,要做好药品的进出登记,做好药品的使用记录;要认真、工整的填写护理记录,对护理的过程、护理的数据和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记录。

3.5 提高病房的安全系数

针对儿科病房季节性使用频繁的特点,增加患者高峰期病房的通风、消毒次数;与陪护的亲属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他们宣传人多对患者护理不利的方面,减少陪护人员的数量;做好陪护人员的消毒处理以及患者的病房的消毒处理;在为患者安排病房的时候,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出现不同病症患者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彭燕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

[2]叶训琴.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3,(24)

篇2

关键词:认知重评;人际冲突;儿科护士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orgiveness pediatric nurse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approach.Methods 80 cases of pediatric nur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20110 to October 2015in our hospital,and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people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of nurses using situational forgive their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way to interven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t using nurse anizational Conflict Scale uses two nurses handling conflict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hospital nurse job performance rating scale for two nurses task performance,as well as counter-productive performance scenario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mensions,using the revenge motive Scale two nurses tendency retaliation measure.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nurses most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flict,while avoiding conflict handli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ontrol group of nurses,two nurse treatme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gnitive reappraisal;Interpersonal conflicts;Pediatric nurse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边形极易导致人际关系冲突。特别是儿科护士,在繁重、高度紧张的工作中要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科护士人际冲突[1]。实际工作生活中,认知对个体冲突后的情绪情况和行为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2]。冲突发生后,认知对于合理的解决冲突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同时对个人的情感和自我认知等心理因素的构建有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认知重评策略下对儿科护士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护士80例,女性,平均年龄(26.05±4.52)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儿科护士。研究组护士平均年龄(25.32±3.58)岁,大专毕业29例,本科毕业11例;对照组护士平均年龄(25.26±3.66)岁,大专毕业30例,本科毕业10例。两组护士年龄以及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研究组护士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干预,①依据护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干预,纠正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其情绪和行为大部分是不够客观的,转变角度看会豁然开朗。②将信息中最有效的表现出来,促使患者认识到负性情绪对自身生活的影响。③在干预过程中,采用一些与情绪刺激无关的积极地事物来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引导护士思考自己情绪的原因、意义和影响,促使护士积极地调控自身情绪。④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护士认知偏差,及时帮助护士建立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干预。两组护士情绪干预时间为2 w。

1.3观察指标 采用量表调查法,组织冲突量表:使用修订的中文版组织冲突量表,对干预前和2 w后两组护士与同事发生冲突时的冲突处理方式特点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①让步:高度关心别人,低度关心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为解决冲突常常忽略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行为;②回避:低度关心他人和自己,个体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是希望能够抑制冲突或者躲避冲突,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冲突;③整合:个体高度关心他人和自己,冲突发生时,被当做一个问题来解决,解决冲突时,个体会充分考虑他人和自己的需求和想法;④妥协:双方中度关心他人和自己,都会积极寻找放弃某些东西,通过做出让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决定,利益和损失由双方一起承担;⑤支配:冲突发生时,个体通过运用威望和权利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该量表条目采用5级标度法,每个条目得分从5分(完全符合)到1分(完全不符合),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采用医院护士工作绩效评估量表对两组护士的任务绩效、反生产绩效以及情境绩效3各维度进行评估,共51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报复动机量表对两组护士的报复倾向进行测量,该量表包含5个项目,如"我希望伤害我的人得到他应有的下场"或者"我希望伤害我的人发生不好的事"等,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士组织冲突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 两组护士采用让步、妥协、支配处理冲突倾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最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整合,而回避是对照组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两组护士处理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士的报复动机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动机得分为(1.018±0.31分,对照组护士的得分为(3.79±0.51)分,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动机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儿科护士工作中面临的人际冲突 冲突是人与人在互相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论、意见分歧以及对抗等,护理人员是身处各种医疗中的冲突情景中的核心人物,若护士冲突处理不当,有可能会使离职率上升、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绩效下降等,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3]。护士的人际冲突会对整个护士整体产生巨大影响,不恰当的处理可以导致护理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下降等负面效应[4]。因此,护士的不同的冲突处理形态会导致大不相同的后果。阳绿清等[5]研究结果表明,护士面临冲突时最常采用的处理形态是合作,最不常采用的是强迫。除此之外,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改善就医条件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与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护士群体应该加强上述几个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能力。

3.2认知重评策略对儿科护士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影响 认知重评是一种有效地调节情绪的方法,认知重评首先关注策略,促进干预对象对情绪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使干预对象尽量降低其低情绪反应,促进个体的正性情绪。认知重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更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产生积极的结果[6]。认知重评脑机制为认知重评会降低个体的生理反应,同时交感神经激活也减弱,McRae et a1. (2010)发现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过程中,杏仁核活动减少,而前额皮层和扣带回区域的活动增加[7]。心血管机制显示在生理反应上显示出更好的心排血量、心血管收缩以及更小的总外周阻力。它属于先行关注调节策略,通过改变认知降低情绪反应。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被试仍能成功地下调消极情绪[8]。情绪调节策略处在情绪反应和决策的中间,起到中介作用[9]。有关研究表明[10],情绪对个体的认知有瓦解或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倾向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且回避是对照组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护士在面对冲突时会产生无力感,因而只有采取消极的回避方式,而研究组护士则倾向于采用整合的处理方式,说明研究组护士对冲突的解决具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困难和挫折而具有较好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够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解决多种冲突事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认知重评策略能够促使护士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处理方式处理冲突事件,能够增强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冲突应对能力[11]。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猜测主要原因是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与其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整合的形态处理人际冲突能够有效抑制反生产行为,更加有利于任务绩效和情景绩效的提高[12]。张任君和叶少辉在对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研究中指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对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均有积极价值[13]。

综上所述,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儿科护士采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事件,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工作绩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朱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冲突处理方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23):1-4.

[2]秉红,潘秀芳,孙宏玉,等.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7):12-14.

[3]阳绿清,尹心红.护士入际冲突处理形态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7-59.

[4]陈琴,王振宏.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情绪与心理韧性的多重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

[5]阳绿清,刘凌云,尹心红.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4-76.

[6]龚玲,王鑫强,齐晓栋.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145-149

[7]McRae K.,Hughes B.,Chopra S.,et al.The neural bases of distraction and reappraisa1[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10,22(2):248-262.

[8]Mauss I.B.,Coo k,C.L.,Cheng,J.Y.J.,et a1.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Experienti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 anger prov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6:116-124.

[9]于会会,徐富明,黄宝珍,等.框架效应中的个体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6).

[10]叶欢,桂蒙,邵红玉,等.护理人员人际冲突处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护理与康复,2014,13(8): 740-743.

[11]刘秋菊.护士人际冲突处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12):3337-3338.

篇3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R47-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31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78-02

中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该从学科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入手。儿科护理存在着特殊性,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书本知识变为自身能力以达到最好的实践效果。在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教学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大量的文字讲解以及实例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性认识,但是忽视了儿科护理的动手实践性,而患者家属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相应的医疗单位,在为儿童进行护理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所以儿科护士应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所以,中职院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实践应变能力。

一、儿科护理

(一)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应加大力度培训护理人员的素质,科学系统地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年纪较小,自身表达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表达疼痛程度。同时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身体各项生理机能以及对疾病的免疫功能较差,易受到疾病的感染。如果此时护理人员对患儿护理不当,极易让患儿产生一些并发症,从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儿科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对突况的应变能力,当儿童患有疾病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仔细的记录,在用药时也要对药品名称以及用量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要及时关注儿童的面部表情变化、儿童的精神状态、儿童的排便情况等,从不同方面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儿童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的诊治,更需要有效的护理,如此便能够在减少儿童不适之感的同时,促进儿童恢复健康。所以在中职院校儿童护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儿科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儿科护理时,为了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要求:第一,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保持房间通风,确保空气、温湿度和光照合适,避免灰尘和异味刺激;让儿童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加减衣物,避免劳累,确保睡眠充足。第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儿童的心理情况,而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护理方案制订,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儿童的诊治医师和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用药时要注意问清楚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防止其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并且护理人员要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不正常反应,特别是在患儿哭闹时要观察是否与用药有关,当患儿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时要及时对护理方案做出更改,积极主动地告诉儿童家长相关的护理方法。第三,进行儿科护理时,如果需要家属辅助,就可以向患儿及其监护人普及基础知识,强调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患儿疾病治疗的意义,并向其讲述注意事项,特别指明对患儿治疗不利的方式,从而提高家属及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此外,儿科护理人员要更加具有同情心,安抚儿童家长,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也应该主动拉近与儿童的距离,获得儿童的信任,使其主动地配合自己的工作。

二、中职院校儿科护理信息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并且颇为烦琐,同时需要了解的护理知识也相对较多,但是对中职院校护理系的学生来说,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掌握、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教学方式依旧以灌输式为主,单纯地讲解书本知识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还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以,中职教师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跃护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以年轻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信息化教学中,利用海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的认识。

三、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学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并且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课中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進行重点教学,在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护理知识讨论,互相帮助,完成实践任务。第三,课后巩固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微课,录制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巩固练习。

(一)课前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先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学生需要先阅读文字资料,再观看视频内容。视频中,护理人员在进行儿科护理时,有些操作是不正确的,学生需要根据文字内容以及护理知识,指出视频中护理人员的错误操作,并且说明这个错误操作会给儿童带来什么危害,应该如何纠正。同时课前导学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查询,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内容。

例如,播放的视频中,一名两岁的幼儿因为肺部炎症引发支气管炎,感染引发荨麻疹,需要留院治疗一周,护理人员小刘由于刚刚进入医院,对一些相关的技巧掌握不牢,在对患儿进行用药时没有仔细对药物名称以及用量进行检查,当准备给患儿注射药物时被护士长发现并进行了阻拦,才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忽视了对细节的检查。通过近些年儿科护理不当的案例可以看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加之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因而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易出现问题。让学生观看这个视频,能使其明白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对细节进行检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工作量较大时更须仔细核对,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护理人员需要投入十分的精力,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培训,向其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其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中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与周围的同学和教师进行探讨。同时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上与经验丰富并且常在医院工作的护理专家进行视频通话,让专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儿科护理的常见情况进行分析,除此之外,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护理难题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护理实践练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有重点的指导,因为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小组的每名学生都要完成一次儿科护理工作,通过模拟护理工作中的步骤,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进行改正,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提高小组的协作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工作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儿童病患进行护理时缺乏耐心,并且面对儿童的哭闹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是实际护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为此,在模拟护理实践中,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学会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使儿童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儿童心理学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在进行儿科护理时能够灵活地转变护理形式,增强儿童的信任感,让儿童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人员。

(三)课后巩固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构建线上线下统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教师可以录制关于儿童常见疾病护理的视频,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没有检查药品用量以及名称、儿童的忌口食物等,让学生能够在课下根据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与模仿,加强自身对儿童疾病护理的重视,这样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有所依凭,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减少儿童病患的疼痛,减轻家长的担心。

篇4

[关键词]高职护生 儿科 护理 能力

[作者简介]秦爱华(1980- ),女,河南睢县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理论与实践教学。(河南 商丘 476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28-0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是每一位职业教育者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由于小儿的年龄较小,表达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且儿科疾病病情发展变化快等原因,使患儿及家属对儿科护士的思想道德素质、护理技术、沟通交流、病情评估等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儿科护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独立实践者,不仅要对小儿和家庭提供直接的护理,还需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和促进康复、促进合作与协调、维护小儿和家庭的权益,因此,要求儿科护士的素质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要提高儿科护士的整体综合素质就要从教育阶段开始抓起,不断完善儿科护理的教育体系,将儿科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素质条件在护士教育阶段充分地体现出来。不管是护士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还是教育阶段的实践实习、见习,都要紧紧围绕以后的专业工作需求展开。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高职护生儿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不断满足临床对儿科护士的需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儿科护士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儿科护理事业,对患儿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尊重和爱护小儿,对患儿应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并具有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的精神。对待小儿要不偏爱、溺爱,不嫌弃、漠视,更不能拿小儿的缺陷取乐,伤害他们的自尊,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小儿,具有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儿科护理具有特殊性,除对小儿进行疾病护理外,还要承担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工作,应做到对患儿高度负责,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做到视患儿如亲人,满腔热情地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为患儿提供最舒适的休养环境,为小儿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始终贯穿对护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时地对儿科护士进行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只有护生真正地热爱儿科护理工作,深深地体会到患儿的身心痛苦,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儿科护理。在校期间可安排适当学时的见习时间,让学生去医院的儿科病房或门诊见习,让护生体会和了解患儿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要求。在理论课堂上应用情景教学,多设置一些情景案例,让护生采取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患儿、家长、儿科护士,从而培养护生对患儿的同情、热爱,对儿科护理工作高度的责任心,逐步培养护生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高职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便将教育、教养、指导、沟通等方面融入护理工作,寓教育于护理实践之中。患儿在住院期间,儿科护士不但要满足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需求,还担负着对患儿教育的角色,使患儿在疾病治疗期间身心的发育不受负性的影响。因此,儿科护士还应具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儿童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患儿住院期间的需求,特别是对学龄前期、学龄期的患儿,其疾病期间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护生在校期间,教师应引导护生多读一些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一些幼儿喜爱的读物,如故事书、漫画、绘画等。在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中,可利用故事或绘画等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既分散了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又丰富了小儿的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他们的身体、心理发展需要。

三、精湛护理技能的培养

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应具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并对儿科疾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急患儿的治疗、抢救和护理工作。

1.基本理论、操作技能的培养。儿科护理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内容琐碎,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例如不同年龄小儿身高和体重的计算、小儿的液体疗法等,给护生的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难度,易出现厌倦心理。教师可依照各个章节的知识特点,灵活多变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儿科常见疾病的理论教学中可选用病案分析法教学法,选用典型的病案引导、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让护生独自列出疾病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急的能力、病情观察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护理,。

在操作技能培养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切实培养出符合临床儿科护理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儿科护理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也可在周末或其他时间开放实验室,确保护生有足够反复练习的时间,不断强化技能操作,确保实训课的效果。另一方面,所开设的儿科护理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应贴近临床儿科护理的实际应用,避免实训内容、实训用物的陈旧,与临床应用出现脱节,造成护生在临床见习、实习时的“二次”学习现象。同时应多开展护生临床见习,了解临床儿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开拓护生的视野,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应加强实习期间的带教管理,从实习医院的选择、带教教师的遴选、实习科室的轮转等方面应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的沟通和联系,不断地接受和反馈护生的实习信息,确保实习阶段的实践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护生的针对性培养,可使护生具有扎实的儿科理论知识和娴熟、精湛的护理技能。

2.临床常见儿科疾病的整体护理技能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还包括儿童身体、心理、社会平衡发展的维护和促进等方面,对小儿实施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对于患病小儿,特别是住院患儿,他们身体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心理上处于陌生的医疗环境,并接受一些检查、治疗等操作,患儿除了忍受疾病带来的躯体痛苦外,容易产生对医护人员、治疗、护理的恐惧,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患儿的影响,帮助患儿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协助患儿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以顺利接受治疗。护士应与患儿多接触,关心和爱护他们,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探视等手段,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状态与周围社会相适应。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逐步深入护生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在应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时,应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考虑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患儿疾病的影响。可选用情景或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护生体会到儿科疾病整体护理的观念,培养护生的整体护理意识,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促进患儿的健康的恢复。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儿科护士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情绪反应,具有宽容豁达的胸怀和良好的言行举止,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支持、配合与理解。以良好的心态、整洁的仪表与规范的行为教育和影响小儿,使小儿受到良好形象的熏陶,促进小儿的身心健康。与同事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合作完成各种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中,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儿科护理的科学研究,逐渐丰富和完善自我。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护生有效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不断涉及对护生的素质教育,使其认识到儿科护士应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随着儿科急诊、急救和监护技能的提高,儿科病房的新生儿和早产儿日渐增多,加大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但过大的压力会有损身心健康,应选用一些适当的方式缓冲压力,可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旅游等使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护生学会休息和放松的方法,使身心得到很好的调整,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心理,乐观、豁达的情绪反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去。

五、良好沟通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士还应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因为大多数患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病痛和自身的健康问题,且幼儿的病情经常是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状态,稍有疏忽可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小儿不正确喂奶后,即可造成呛咳、窒息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因此,要求儿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观察到患儿细微的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时刻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变化,争取较早的治疗时间。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应融入小儿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引导护生端正服务态度,对患儿充满同情、关爱,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可设置情景案例,设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的小儿,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探索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例如,设置一个学龄期的儿童为了逃避住院和疾病治疗给其身心带来的痛苦,往往在护士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时,不愿真实表达疾病的实际情况的病例,让三名护生分别扮演儿科护士、患儿、家长,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编排情景剧。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完后,在教室演情景剧。这样既能增加护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儿科护理的临床应用,锻炼了护生的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护生认识到了沟通技能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技能和技巧。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儿科学、儿科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患儿及家属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儿科护士扮演的角色及专业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生在校期间,就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科护士应具有的崇高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沟通技能等,这样才能为合格儿科护士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缩短护理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的差距,满足临床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李春力.做好儿科护生教学,培养护生职业能力[J].内蒙古中医药,2011(13).

篇5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而赋予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1-2]。卫生部健康教育中的儿童保健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和营养指导、预防接种、疾病的筛查、佝偻病的预防、贫血的预防等多项内容[3]。医院儿科的儿童保健教育是实施儿童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医院儿科的现状是只重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很少涉及儿童保健教育。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如果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前的健康宣教中包含一些简单、常见的儿童保健知识,不仅可以起到满足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要,促使儿童积极保健,减少可预防疾病的再发病,还可以提高儿童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护理学 儿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7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患病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就会降低,儿科患者的这种情况非常明显,大多数综合医院患者逐年减少,儿科病床萎缩,在这样的形势下,儿科教学就需要革新,在传统依赖临床病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革新,要利用有限的病例,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心理素质好的合格儿科护理人才。本文将从儿科护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做一些改革尝试。

1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必须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突出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编写或找到合适儿科护理类人才培养的教材。

2 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要加强师资建设首先是要严格教师选用,严格程序选聘自己需要的专职护理教师,同时精心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作为儿科护理学教学力量,其次就是要加强培训,可以从院内外邀请一些知名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给护理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最后就是要严格考核。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全心参与,用心学习,培训考核就是每次教师培训结束后,要组织相应的考核,检验培训的效果。

3 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

一是调整授课内容,关键是在精讲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同时,合理安排一些自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精讲儿科科学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可以增加小儿贫血和白血病、儿童肾炎和肾病、脑膜炎等,并且还可以开展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以补充学时数的不足。二是强化见习,增强动手能力,必须认真制定见习计划,每组6人比较合适,同时细化见习内容,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安排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内容进行学习,经常下病房对儿科的疾病的特点,有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一些临床缺乏相关患者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录用和图片。还可以组织安排学生到社区的幼儿园给不同年龄儿童进行特格测量,给出初步评价,写好体检报告。三是保证临床实习时间。巩固理论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临床实践,所以做好临床实习是相当重要的,这个关键是保证临床实习时间。制定带教内容,在专职护理老师和临床护理老师共同实施带教,并制定严格的技术考核措施,保证实习的效果。

4 更新教学方法

一是授课形式多样化。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根据教学的需要,除了大班课以外,还增加了床旁小班课、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通过多样式教学,弥补大班课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大班课:大班课教学以理论课为主,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小班课:小班课主要针对部分常见疾病。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自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授课时,让学生询问病人的病史及病情,教师通过示范体检,让学生充分认识该病的症状和体征,然后教师在针对疾病进行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讲授,便于学生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运用。

病例讨论课: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发给大家,并提出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课堂现由各小组发言,对病例进行分析和判断,再由其他组成员向发言者提问,最后由老师总结,介绍诊断思路和护理措施,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课: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类人才,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必修课是不够,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自学,坚持“自学为主,配以辅导”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 改革考核办法

为达到考核的目的,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将课程考核分成3个部分,理论考试成绩占60%,主要对儿科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护理操作成绩占30%,主要对常见护理仪器和设备,护理程序以及护理技能的考查。综合素质的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撰写体检报告等项目,这样的考评办法,既能客观反映学生认知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兰.试论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五个优化和五个统一[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01):84-86.

[2]范妮娜,盖晓丹,蒋丽华.根据新版儿科护理学教材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54.

篇7

关键词:走访调查;儿科护理;家庭中心模式

儿科被认为是“哑科”,因而儿童个人感知能力、表达能力的欠缺,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沟通不畅或者由于小孩过于依赖家人抗拒医护人员而造成的麻烦。儿科的住院患儿由于年龄小、慢性病居多、病种特异性、病程长、易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儿童护理方面就开始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之后这一潮流被世界很多国家所借鉴,比如以色列等高福利国家,他们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推动。就目前来看,儿科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新发展。

1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新进展

1.1医院儿科护理模拟家庭功能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是基于人本主义而诞生,医院在医治患者时,不仅要将医疗方案施加于患者身上,更加要注意患者对于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专业性的医护要能够充分发挥出效果,这需要患者的紧密配合,在儿科,这种紧密配合单纯依靠儿童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有家庭的参与。[1]儿童患者在家庭人员的陪护与安抚下,一般能够较好地遵医嘱,不过越来越多家长难以长时间参与病儿治疗过程,“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寄希望于模拟家庭功能。1.1.1构建居家式病房。医院儿科部门将病房打造成儿童居家模式,病房不再是冷冰冰、严肃渗人的环境。比如一些儿科病房病床模仿儿童房的构造,提供上下铺病房,病床摆放各种儿童玩偶、玩具等,并且在儿童活动区域设置一些游乐设施,让病房兼具儿童居家功能,舒适而温馨,降低儿童对病房的抗拒感,帮助儿童快速适应病房生活,拉近儿童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2]1.1.2指导并合理安排家庭人员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也需要有家庭人员的参与,医护人员与家庭成员共同护理儿童,医护人员借助家人的亲密感迅速建立与儿童的亲密关系,让儿童更加信赖医护人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家庭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病房、接受治疗,如何引导幼儿接纳医护人员的医治与护理。在医疗过程中,“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使得家长能参与到医疗护理的决策中,并就其所提的建设性意见予以采纳,不仅能让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预后加深了解,[3]减少中断治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升。

1.2医院儿科护理与家庭护理互动更多

1.2.1定期上门走访,督导家庭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的场所除了医院,还有家庭,当病儿已经符合出院标准,家庭就应当承担起儿童康复期的护理工作,这个阶段也属于医院护理责任期。医护人员应当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且开展定期走访,走进家庭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形与状况,就家庭护理中不当之处提出改进的方向,并且在后续的走访或者联系中密切关注家庭护理,督导家庭护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以提高“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效果。1.2.2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护理教育增多。为加强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宣传与教育,有必要对家庭护理进行培训,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护理教育不仅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也有利于在社区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鼓励更多人投入到家庭护理当中来。[4]就笔者所在的而言,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医护培训,让有困难的家庭得到社区其他家庭人员的帮扶,这也是“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的一种模式。

2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的反思

2.1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需要更多投入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需要家庭对儿童护理投入一定的经历,并且对医院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地区,高原家庭本身日常务农等任务较重,接待医护人员走访以及对病儿进行家庭护理所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相对来说,展开“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有一定的难度。[5]但是,相应地,如果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得以建立并且成熟运作,越来越多家庭人员懂得如何护理儿童,医院能够为儿童提供家庭式护理,那么儿童病患的护理将会有巨大的改善,最终也将减轻医院与家庭的负担。

2.2对儿童的精细化护理可能对儿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任何一种变革,除了所预想的效果与目标之外,还可能产生很多额外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旨在解决儿科病房中儿童抗拒医护或者不适应护理的状况,是为提高医护效果的一种创新,通过设立居家式病房,或者提供家庭式呵护,但一些激进人士认为将不利于儿童抵抗挫折、病患,儿童对家庭将变得更加依赖,儿童从病患中所可能诞生的独立与担当将被推迟,这种对儿童病患过于“关照”的做法还可能产生其他不良的后果。当然,这还只是一种猜测,基于这些可能存在的弊端,“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应当在完善过程中,尽可能地消弭这些不良因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建立在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之间互利互助的基础上的一种方法,给患者提供有计划化的护理方法,护理模式的中心由疾病转变为患者的新型护理模式。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由以前的关注疾病转变为关注患儿和关注整个家庭,使患者和家长能更高的沟通,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家庭成员参与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儿科的整体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经过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一起管理患者,能帮组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加强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李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1):98-102.

[2]王琳,翟晓楠,马新影.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6):289-290.

[3]毛丹,向凤玲.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1):54-67.

[4]曹春菊.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46.

篇8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必要性

(1)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人对儿科护士的素质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各种纠纷的发生,及时化解相关矛盾。

(2)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和修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儿科护士培训基地,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摆放了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动物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馨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动物画面为主,医务人员的工作衣以淡粉色为主,消除了儿童恐怖心理,此外,儿保科还设置了儿童专用游乐室。即保证了患儿就医,又为患儿提供了娱乐的场所。

2.2 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深刻的心理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但要扮演好上述角色外,最重要的是要以高超技术和人格魅力,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结合儿童特点,制定出适合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或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各种奖励。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我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创优质服务标兵”、“谁是患者心目中最优秀的护士”等多种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医院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3]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74.

篇9

关键词:PDCA; 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29-02

儿科是一个工作强度大,节奏快,专业性强的科室,与成人科室截然不同?护生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是有限的,如何在临床实习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对于护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并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科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更高?本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甲等医院,多年来一直担任本?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为了提高带教质量,使实习生把

所学到的医疗?护理知识尽早转变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儿科发展的需要,我科在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对到我院儿科实习的102名实习生运用PDCA循环法带教,运用目标教学法,采用阶段性多样化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对象

采用阶段性多样化教学方法带教实习生102名,其中女99名,男3名;本科10名,大专71名,中专21名,年龄最小18岁,最大22岁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时间为4周 ?

作者简介;黄建成 ,1985.10. 19,本科,临床医学检验

二?方法

1.计划(Plan):

按照教学大纲的实习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分为入科介绍?专科培训和考核三部分?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人员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制定带教方案,由护士长总结,全体带教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出符合本科实际的教学计划?实施细则与达标要求,使儿科护理教学有章可循?合理安排带教老师,在护士长领导下组成带教小组 ,由护士长全面管理,由1名有经验的护师担任科总带教老师,负责理论授课?操作训练及考核按排?

2.执行(Do):

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介绍工作环境?工作制度?程序?物品摆放?设施的使用,尤其是无菌物品取放 ?

进行一对一带教:选择有资历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评估,因材施教?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内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知识,带领护生学习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并指导其进行操作直至其掌握?

理论知识的培训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由总带教老师负责按排每周1次理论授课,要求使用PPT,讲课方式灵活多样 ,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病例为引导的查房教学法 ,努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改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帮助护生认识护理记录不得涂改伪造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能力:由带教老师讲解并演示,强调操作的重点?难点?实习生反复练习,老师给予现场指导并考核并给予评价,提出问题并 纠正不足?

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人员在临床中要有独立判断?决策?执行能力?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挑战性提问,激发性的思考,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形成评判性思维的倾向与技能 ?

心理护理:儿科的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工作量大且繁琐,经常面对的是焦虑的患者家属,带教老师要经常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护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快乐工作生活?

3.检查(Check):

护生在儿科实习结束的前一周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分两个方面: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护生对儿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考核,以现场查看的方式检查护生对儿科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对表现突出护生提出表扬,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4.反馈总结(Action):

出科前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对其不足,加以教育,改进?同时对护生进行反馈调查,由护生提出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肯定与不足之处,以利于科室制定改进措施,完善下一轮的教学任务,以此循环反复,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效果与体会:102名护生均顺利完成实纲要求,出科成绩均到达90分以上,护生无菌观念加强,工作积极性增加,对儿科带教满意度达97.5%?PDCA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运用PDCA教学程序,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反馈,环环紧扣,便于带教老师及时掌握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护生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以便能及时修改完善教学措施?虽然PDCA循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度,但是在与护生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教学双长的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及护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裴之秀.PDCA系统在产房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

[2] 黄美秀.PDCA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篇10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1.2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1.3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2.2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健康知识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儿童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FranklinA.Nursingleader'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andsatisfa-ction.Currentreviewandanalysis[J].Nurseleader,2009,8(6):34-43.

篇11

【关键词】儿科护理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源

1.1繁重而紧张的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儿科护士的编制数量相对不足,她们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士要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岗位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患儿病情变化多端,儿科护士要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患儿的抢救等,都使儿科护士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1.2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

1.4其他

护理工作模式过于简单、职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价值认同感低等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2.4其他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需求压力增加。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3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3.2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

3.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工作之余注意培养个人广泛爱好与兴趣,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3.4定期用应激量表自我测量,面临应激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到书店看看书、上网看看新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

3.5建立支持系统,在面临应激的时侯可向亲属、朋友、同事倾诉,寻求帮助;也要善于利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如给护士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提高护士的待遇,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调配人员,减少护士非专业性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等。

篇12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内、外科共四个科室———小儿外科、新生儿室、儿内一科和儿内二科共8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47名,护士20名;学历层次: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51名,中专学历17名。

1.2科研培训方法

在培训开始前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科研状况和能力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科研知识培训课程。儿科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对儿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学习,同时加强护理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为护理科研的选题原则、选题方法、科研步骤、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护理科研培训的第二阶段:所有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结合儿科的临床护理特点,开展一定的护理科研实践活动,结合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进行护理科研的选题和设计,然后请有关专家对相关护理科研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督促其不断改进。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共两个月。

1.3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培训前后分别就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科研动机和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调查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说明语,调查前事先声明此调查不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要求如实填写,匿名完成,当场回收。

1.4科研能力的评价

根据潘银河相关研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含三个方面)、检索文献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设计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实践的能力(含六个方面)、处理资料的能力(含五个方面)、写作论文的能力(含六个方面)。每部分的评分标准:任何时候都能做到4分,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3分,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2分,偶尔能够做到1分,任何情况下都做不到0分。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科研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有明显变化,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动机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为发展护理事业做贡献、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解决护理实际问题、对护理科研有兴趣、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和其他等护理科研动机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科研实践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总分等护理科研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13

关键词:儿科;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应用效果

儿科患儿作为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自身认识和理解的不足,以及性格等特征,再加上大多数患儿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不愿配合治疗,加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就此,医院针对儿科患儿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笔者就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80例患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儿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2±1.7)岁,病程为2~21d,平均病程为(7.6±2.2)d;对照组患儿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6±1.5)岁,病程为3~21d,平均病程为(7.3±2.1)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人文关怀护理。(1)医院针对儿科患者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病情等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计划,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的相关培训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实践检验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护理水平,使每一个儿科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我们的人文关怀[1]。(2)为儿童患儿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首先我们针对儿童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病房和走廊进行一些设计和规划,在除了保证病房基本的通风条件、温度、采光等因素,同时我们将地板换成防滑地板,在走廊和室内墙壁上挂卡通人物或自然风景,也可以张贴一些汉字、拼音和数学题,让儿童感到舒适的同时,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在病房内安装电视和VCD播放动画片和儿童歌曲,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应做到动作轻柔、举止文雅、轻声细语,和患儿进行交谈时应保持微笑,重温的尊重患儿、关心患儿,使家属和患儿感受到医院人情化和人性化的关怀[2]。(3)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仅要做好基础护理,还要根据儿童自身的提点,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服务,如将患儿的病床设计成安全床,避免患儿坠床,病房内阳台设计方便晾晒衣服和尿布的晒台,以及一次性药勺、纸杯、吸管、奶瓶、玩具、尿不湿、绘画纸、水彩笔等[3]。(4)护理人员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扮演着朋友、老师、姐姐、母亲等多重角色,护理人员在与患儿的交通中不仅要做到耐心、细心、关心、热情、亲切送、主动帮等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要根据患儿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特殊的沟通,如对患儿搂抱、抚摸,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应经常抚摸其后背、头部等部位缓解患儿的“皮肤饥渴感”[4]。在指导患儿用药时,我们在给患儿介绍疾病的防治、用药数量、饮食及体育锻炼时,可采用口头奖励或实物奖励的方法,如多用小男子汉、小公主等称呼,多用鼓励和赞美的词语满足儿童的虚荣心。在患儿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给患儿讲故事、讲笑话、猜谜语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为患儿营造和谐、关怀及舒适环境后的满意度为97.50%,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1.25%,依从率78.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5]。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自身权益、满足患者需求、尊重患者人格的同时,给与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关注[6-7]。随着人文关怀不断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儿科护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本研究中,对研究组80例儿童实施人文化关怀护理后的满意度和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分别为97.50%、93.75%,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81.25%、78.75%,且在护理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的11.25%。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依从率,同时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8]。

作者:李红 刘琼帆 赵曙光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张锦秀.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3):169-170.

[2]李光秀.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624-625.

[3]柳鑫丽,袁琼英.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52-253.

[4]金静波.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55.

[5]刘义兰,杨雪娇,胡德英,等.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500-1505.

[6]曾丽娟.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6-87.

篇14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60-01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坚持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要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3]。

1.2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是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目前大部分儿科护理人员都是中专学历,没有进行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4]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四送”。“四字”是指“技”、“情”、“忍”、“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分小礼物;工作中送笑容,无论是操作、检查,还是取样,都尽可能坚持微笑服务,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4]。

4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方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9.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2):328.

[3]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