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经济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003年以来,果洛州按照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抓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予以了高度认识和重视。在这一形势下,发展生态效益畜牧业以及以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被各级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其相比,工业经济因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发展难度大等原因,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玛沁县建成投产,果洛州工业经济出现了强势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所表现出的强势增长对推动全州工业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如何透过表象深入认识工业发展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对此,本文结合果洛州工业统计数据对全州工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分析和思考。
一、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情况
果洛州现代工业起始于建政后,本着为机关建设服务、为牧业生产服务和群众生活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下起步的。在此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逐步认识到地区所蕴含的丰富矿产和畜土特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纵观全州工业发展的历程,由于工业发展容易受体制、机制以及市场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之路。工业发展的稳步攀升时期(1958年-1998年)。建政后,果洛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碳采挖、黄金开采、采盐业、乳制品和皮革加工制造、火力和水利发电、建材业、印刷业、自来水生产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工业生产、产品销售、资金运转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促使工业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和工业产值逐年增长,是果洛州工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历史时期。1998年全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19万元,比1958年增长518倍,比1978年增长6.34倍,比1990年增长8.52%。1998年,全州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37个,比1958年增加32个,比1978年增加12个。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9.6万元,比1978年增长21倍,比1980年增长14倍。工业生产下滑时期(1999年-2006年)。1998年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果洛州工业粗放式发展方式很难在短时期内转变,致使经营者管理水平低、设备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能力差,以及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影响工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全州工业经济出现了持续走低现象。针对这一不利情况,自治州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积极进行了股份制、租赁、破产、重组等形式的企业改制工作,但从总体来看,改制方法单一,改革成效不显著,主要是对负债亏损严重的企业实行了破产,而在如何通过资产重组,盘活资产,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骨干型企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扭转工业生产下滑的趋势。1999年,全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8.8万元,比上年下降39.57%。2006年完成1473.1万元,比1998年下降71.82%。工业生产强势增长时期。2006年后,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全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的势头。2008年,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768.40万元,比2006年增长14.49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698.30万元,增长39.17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19247.4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7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68%。
二、近年来工业发展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企业数锐减,工业增加值增长。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后,全州工业经济呈现出增加值增长,企业数减少的明显特征。2007年、2008年,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16倍、1.50倍,工业发展呈现出一个持续高幅增长的态势。但从企业数来看,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全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14家。2008年13家,比历史上企业数最多1998年的37家减少了24家。这说明全州工业增加值虽然增长,但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却在降低,全州工业的增长主要依靠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拉动。2、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为扭转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工业经济发展不利的局面。果洛州在加大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了个体私营工业发展,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在促进工业经济整体形势好转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州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42.99%,2004年为52.13%,2006年为63.42%。2006年后,规模以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比重大幅度降低,主要是青海省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比重过高所致。2007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10.07%,2008年为5.15%。比重虽有所降低,但总量仍呈增长态势。2008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0.1万元,比2007年增长28.74%,比2002年增长44.73%。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层次单一,主要以门窗、日用品简单制造和汽车、摩托车修理、建材制造业等为主,不具备技术密集性和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中间物耗大,增加值率小,抑制了全州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工业增长对GDP和地方财政的贡献增强。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果洛州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充分用足用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项目投资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一度成为全州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最有力的拉动因素。但在2006年后,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工业增加值高幅度增长,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一改以往GDP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局面。200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83.69%,拉动经济增长10.9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2.64%,拉动经济增长8.21个百分点;工业对GDP贡献率提高的同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显著增强。从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看,2000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3016万元。此后工业生产持续走低,税源锐减,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37万元,比2000年下降35.78%。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后,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高幅增长。2008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41万元,比2006年增长1.14倍。4、工业生产能耗上升带动GDP能耗增加。以矿产开采为主的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使工业呈强势增长态势的同时,也使工业增加值能耗增加。2008年果洛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888吨标准煤/万元。在青南三州中,低于黄南州的0.5412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玉树州的0.127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能耗带动了GDP能耗上升。2008年果洛州单位GDP能耗为0.8639吨标准煤/万元,在青南三州中,低于黄南州的0.9417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玉树州的0.4694吨标准煤/万元。5、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工业整体效益提高。2008年,全州工业企业13家。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家,非金属矿采选业1家,屠宰及肉类加工业2家,砖瓦为主的建筑材料制造业1家,电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8家。可见,全州为数不多的企业中仍以服务于居民电、水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企业占绝对比重,而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仅为2家。果洛州作为一个以畜牧业为传统优势资源的地区,缺少了畜产品加工企业,就使畜牧业基础产业与工业之间形不成有效链接,难以使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所以,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必然导致工业生产整体水平低、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
三、工业发展的远景分析
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来,果洛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但是由于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企业数量少、底子薄、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缺乏,全州工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以铜矿开采为主的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州工业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工业经济增长、地区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铜矿开采企业与全州最基础的畜牧业资源之间形不成相互带动的关系,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长带动不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矿藏资源开发来看,见效快,短期收益高,但也造成环境的污染。果洛州生态现状和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忽视了环境保护,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的是得不偿失的结果,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要处理好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矿采资源开发是全州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但不一定是最适合果洛牧区发展的产业,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开发是无法持久稳定的推动果洛州工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果洛州工业若持续目前状况,在无其它工业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随着铜矿资源开发,品位下降,资源枯竭,以铜矿开采支撑工业发展的格局就会打破,工业经济将会出现由增到降的转变,工业对地区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也将会弱化,从以上方面讲,全州工业的远景并不十分看好。
四、工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在国家全面实施三江源总体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成为三江源地区主旋律的新形势下,是应该忽视果洛牧区工业的发展,还是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好民族工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全州经济总体水平能否快速的提高,影响着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能否顺利的推进。
(一)深入认识发展牧区工业是推进畜牧业经济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工作。从2003年果洛州实施生态移民和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全州有2702户移民从世居的草场搬迁到了县、乡附近的移民新区,但搬迁群众只占全州牧民总人数的9%,绝大多数牧民仍留居草场从事畜牧业,说明畜牧业始终是全州牧民群众赖以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基础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提高畜牧业发展效益是促进牧区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根本所在。畜牧业效益的提高一方面要强化畜牧业发展措施,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畜牧经济的根本目标。因此,在深入贯彻落实三江源保护政策,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综合治理的新形势下,应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举的方针,既要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又要重视工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发挥工业经济在提升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工业发展能力是扎实搞好移民后续产业的必然要求。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各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多方面措施在引导移民群众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总体来看,受牧区群众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掣肘和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就业渠道窄等因素的制约,移民群众后续产业实质性进展不大,在此情况下,各方面提出了争取国家三江源补偿机制,以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思路。但要从根本上推进牧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使世居草场的牧区群众改变传统观念,融入现代社会文明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活动当中。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可以为移民群众从事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创造机会和场所,促进各方面的转变和进步。另外,从移民后续产业来看,它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系统性、社会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需要各方面有利因素的逐步培养和形成,更需要提供包括工业在内的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所以,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通过发挥工业在产业链上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发展移民后续产业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同时也可多层次、多方位,直接或间接的拓宽群众就业增收的门路,为深入实施移民后续产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对促进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后,果洛州地方财政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说明良好的工业发展形势对增强地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果洛州经济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性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2008年,果洛州财政支出12.11亿元,而地方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3.42%。因此,在继续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发展效益,提高工业经济的产业带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地区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五、把握方向,准确定位,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在全面推进三江源总体规划的新形势下,要不要发展民族工业不仅不是可以忽视的事情,更需要各方面的高度认识和关注。但是,果洛牧区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的核心区,作为生态脆弱地区,要发展工业必须应切合实际,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科学准确的定位,深入研究果洛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不破坏生态为底线。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是从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出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果洛牧区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加大生态治理,遏止草场退化、生态恶化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因此,包括工业的各项建设中首先应把坚持国家生态建设保护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把不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各项建设的底线。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应认真探讨果洛州工业的发展路子。就果洛州经济发展来看,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畜牧业始终是地区的主导经济,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全州经济最根本的发展之路。因此,发展以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理应作为是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畜产品精深加工既可以最有效的发挥基础产业的优势,同时相比矿藏资源采挖等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果洛州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业基础产业,以畜牧业基础产业为依托,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既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工业赖以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根本保证。针对全州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玛沁县和甘德县肉联厂两家的实际,应把尽快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引领本州市场的龙头企业作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建立与牧民群众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牧户的产业化体系。在按照这一思路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努力提高畜牧业基础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目前的果洛州畜牧业仍延续着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畜牧业整体效益低下,不仅影响到了畜牧业自身发展水平,同时也对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和畜产品贸易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在全面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情况下,如何来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关键是要打破靠天养畜的传统发展模式,牢固树立发展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的思想,通过畜种串换改良,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能力,提高出栏、出售加快畜群周转以及加大科技投入等,使畜牧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有所显著提高,以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全州工业自我发展能力低的问题。果洛州由于人才、经验、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依靠招商引资,引进有利于果洛州工业发展的各种要素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下大的决心制定优惠政策,在近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内,从减免税费,争取信贷资金等方面为招商引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投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而真正形成几个发展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生产骨干企业。三是充分认识果洛州畜牧业资源的优势,在提高畜产品加工销售上下功夫。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畜牧业具有纯天然、无污然和高原绿色畜牧业独天得厚的优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建立在这一优势上的畜产品加工销售行业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提高精深加工和包装基础上,尝试性的通过打通内地市场,提高果洛州畜产品性价比,以高于普通畜产品几倍的价格在内地销售,以高原畜产品独有的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具有可行性。
(三)结合生态保护与治理,发展中藏药生产加工业。三江源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主要有冬虫夏草、红景天、切莲、大黄、藏茵陈、羌活等植物性药用中藏药资源。随着高效、无副作用的中藏药制品的社会需求量持续增长,为发展中藏药生产业创造了条件。2001年建于果洛州大武镇的青海格萨尔王制药厂,使果洛的中藏药加工生产业步入了正规化生产。但目前来看,中藏药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生产规模、整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全州应从实际出发,在国家有关政策引导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发展新型中藏药生产加工业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扩大中藏药生产的规模、影响力和生产能力,努力使中藏药生产成为果洛牧区工业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中藏药生产离不开中藏药材资源种植基地的培育,在这一方面,应结合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利用好黑土滩土地,采取适合的种植方式开展大黄等中藏药材种植,为中藏药材培育生产基地的同时,起到恢复生态环境的作用,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四)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果洛州境内湖泊众多、河流纵横,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较大,水利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水电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以达日河、格曲河、柯曲河以及黄河等河流为重点,加大黄河流域及其主要支流上的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建成梯级电站。对已争取立项的项目做好落实和开工建设工作。同时,应积极推进现有电网延绅,努力使现有电网东西贯通,南北展开,扩大电网覆盖面,为今后实现电力联网并网,有效发挥水电经济的效益创造条件。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预算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定位
会计预算是对企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进一步明确会计预算的功能,使其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制造企业稳步发展需要。
(一)成本控制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会计预算能够全面覆盖到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和整个作业环节,对作业成本费用控制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制造企业要明确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功能。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需要以保证生产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科学规划,使资源在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库存,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三)约束激励功能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涉及到制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行为起到了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会计预算的编制、监控,促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而会计预算的考核、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则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识别与规避经营风险功能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通过会计预算,判断经济行业走势,预测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波动并制定相应策略。内部风险,通过预算量化企业经营目标,各项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从而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主观决策随意性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开拓新领域的发现功能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会甘于在行业内的追随者地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对手,就必须要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研发预算,通过对新产品新项目的市场预期、各项资源的预算投入,为企业摆脱现有经营困境,开拓新市场乃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的发挥路径
(一)明确会计预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制造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所以制造企业要将这一目标融入到会计预算体系中,使会计预算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会计预算体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控制、考评会计预算,使会计预算体系运行具备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其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市场为着眼点,事先预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通过调整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规律,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最优化等效益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在实现效益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二)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预算管理机构,确保会计预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如下: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供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审定预算管理制度,提出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审查年度会计预算草案,并将预算草案上报到董事会审阅;批准各部门合理的预算调整申请;跟踪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等。二是,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制造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其职责如下:拟定预算管理相关文件;编制企业会计预算,组织各部门执行会计预算;协调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监督检查预算执行过程;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方案等。三是,设立预算专员岗位。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中配备预算专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本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三)强化会计预算编制控制
预算编制质量对保证会计预算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防止因预算编制粗制滥造而弱化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
1.健全预算编制程序。
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特点,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第一步,预算目标下达。董事会提出下年度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具体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现金流量目标、利润目标等,制定有关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目标;第二步,预算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至财务管理部门;第三步,预算审查。财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各部门预算,针对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编制部门;第四步,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部门重新修正预算方案,上报到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修正后的预算方案编制企业总体会计预算,将其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可要求相关部门剔除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年度总预算。第五步,预算执行。待年度总预算审批通过后,财务管理部门将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执行。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在制造企业总预算中,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点,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销售预算乃全面预算之起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需认真调研市场,总结前期销售状况,预测预算年度的销量及价格。应极力避免拍脑门式的决定,将整体销售目标分摊至公司各型产品,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制定出最为有理有据的全年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紧贴销售预算,在确定各型产品销量后,即可根据以往生产数据推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协加工等制造费用消耗,从中探寻可以挖掘的节能降耗环节,并由此分析出各类型产品的不同毛利率水平,为企业集中资源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数据支持。研发预算编制,制造企业为避免陷入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泥潭,当需开发出具有业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通过严谨有据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甚至更能为企业探索出新的业务领域。
(四)完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控制是关键。在制造企业中,从资源投入到实现预算目标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符合企业预期,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就需要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进行检查纠正。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1、事前控制。
主要体现在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分摊至各个时期(月度)。当上一月度后,企业对未达到销售目标的产品深入分析,及时修正营销策略以确保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达成。通过事前控制,能够使企业的月度预算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执行,有助于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2、事中控制。
这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该环节中,可重点对事前控制形成的月度预算加以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细分为刚性、半柔性和柔性三种执行类型。刚性执行适用于期间费用、投资研发预算;半柔性执行适用于物料消耗、库存、采购的预算;柔性执行适用于产量、销量、利润的预算。在实际控制中,三种执行类型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算控制目标。
3、事后控制。
对月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企业月度预算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当该结果得出后,可据此对半柔性执行中超出范围的预算及柔性执行中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对比、对标分析方法,找出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发现问题和控制风险,进而对下个月的预算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更加合理。
(五)实施预算考核评价
定量与财务评价指标是传统预算考核中的主要两大主要指标,一般很少涉及非财务性因素的考核,如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鉴于此,制造企业可在预算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构建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制造企业通过设立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成本中心仅对企业的责任成本负责,以成本指标为考核重点;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其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和收益率;投资中心除了要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负责外,还要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负责,可将投资报酬率及剩余收益等作为考核重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的重要性体现
(一)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实施会计预算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会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二)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制造企业内部的资源较多,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全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计划当中,由此能够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制造企业的重要标准,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有效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会计预算管理是其经营计划指标化、货币化、数量化的具体体现,由此为企业对各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不但能够对各经营单位进行量化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员工激励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逐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经营单元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同时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由此,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最大化价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会计预算目标结合起来,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巩固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与地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广东某啤酒制造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5):56-58.
[2]徐志刚.浅谈财务管理对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J].企业导报,2013(8):96-98.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5):71-73.
[4]荣艳丽.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9):49-52.
[5]张红月.会计预算对企业理性投资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2-53.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甚至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严重存在,工程运行困难,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小型水库、水利工程众多,工程属集体所有,大部分转包或转卖,集体不受益,农户是受益人,但没有使用权,以至于出现“用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用水”,“使用工程个个有份,管理维护人人无责”。产权不明、权事不清,这种权、利分离造成一些水利工程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责任不明,加上维护维修资金的严重匮乏,工程或遭到破坏、或被盗、或年久失修而废弃,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1维护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在前期投资计划中仅将建设资金列入预算,而并不包含后期的维护费用。水利工程设施投入使用后,产权主体和运行管理主体往往模糊不清。原因之一是维修资金来源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水利设施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就是一笔大的费用,乡镇、村两级政府出这笔费深感吃力,受益户则往往关切度不高,甚至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二是没有专门管护人员巡查看护管理,导致水利设施被盗、遭人为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从目前效果看,“一事一议”政策由于资金筹资额度小、落实难度大等问题而缺乏可操作性。灌溉用电、用水的价格都相对较高,大部分农民承担不起,而政府对农村水利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单位在做征收水费的工作时存在困难,工程很难正常营运。
2水利工程建设盖州市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1农业种植结构与农田水利工程
盖州市是个丘陵地区,山多地少,农业人口53.49万人,土地面积2930km2,耕地面积61.02万亩,其中水田5.62万亩,旱田37.56万亩,菜田7.63万亩,林果10.2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水利工程: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12座,提水闸16个,泵站11个,塘坝183个,窖池36个,灌溉井87240个,有效灌溉面积39.1万亩,占灌溉面积的65%。占农村水利工程绝大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却令人堪忧,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人用、没人管,有人问、没钱修”的现象,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护不到位等等,很多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健全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增加水利工程数量
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政府投资、政策融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个人捐资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要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增加财政投资规模;其次,为避免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定向定额补贴等方式,引导全社会、集体乃至农民增加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第三,要充分利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来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保证。农民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政府一手包办、农户参与决策和监督少的做法,遵照农村水利工程“民办公助”的原则,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建设模式。要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2.3改善种植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原来种植结构主要是以玉米、高粱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经济附加值低。现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大棚、蔬菜、瓜果、苗木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对原水利工程灌溉、降渍、抗旱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其标准更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农民收入是县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适应农业产业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
3对策和建议
3.1完善管护机制
农村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大、见效慢、管理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公益性较强。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严格界定各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公共性和农户家庭经营的个体性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民建、民管、民有、民营”的模式,逐步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培育成为用水和管水主体,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职权,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3.2改变种植方式
农田灌溉占用水量的70%,农田灌溉用水无非是打深井和用水泵引水的方式,造价高,增加农业产品成本。因此通过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采用滴灌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改变种植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降低农产品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3采取涵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农业收入,达到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目的。
4结语
关键字:企业形象,新闻宣传,文化
企业要化解经营性的突发危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功固然重要,但必要的“唱”功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唱”功,说到底就是要做好企业的对外宣传。对企业来说,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搞好新闻舆论宣传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品牌建设的窗口。本文拟从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途径。
一、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新闻宣传对员工精神有激励作用。精神激励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它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深度大,效果维持时间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之一的新闻宣传,在弘扬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中,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企业新闻宣传就是要综合运用好各种媒体平台,通过给员工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新闻宣传是企业形象建设的催化剂。企业品牌的形象力是企业的营销力。领导者形象核心是人格形象,指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业绩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形象。员工形象主要是指员工的职业素养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整体形象。员工形象直接决定产品形象,进而决定企业形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焦点表现为企业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竞争,通过新闻宣传塑造一流产品形象,能直接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营销力。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的新闻宣传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充当剂,即沟通和衔接的作用。在当代企业中,企业通过树立本企业一些典型的案例,并予以宣传和褒奖,能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就企业外部而言,企业新闻宣传充当对外界沟通的桥梁,使企业与外界良好互动。此外,通过良好的企业新闻宣传,可以在企业内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企业实现其长远的发展提供内外助推力。
有利于强化企业宣传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长期的生产、销售经营实践中逐渐提炼积累而成的。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同样也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逐渐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新闻宣传,对企业对职工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对内的宣传,使员工能够将认可企业,融入企业,与企业休戚与共。
二、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途径
企业和谐发展离不开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做好工作。
(一)从宏观上讲,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平台,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所以必须要健全新闻宣传工作领导体制,树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企业党政领导共同职责的意识。
其次,要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觉悟性高、素质过硬的新闻宣传队伍。一方面健全新闻宣传组织机构,实行人才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等提高新闻宣传队伍素质,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一是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理论素养,确保企业新闻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三是加强新闻宣传人员的作风建设。同时,企业新闻宣传还要做好基层员工工作,实行基层民主,这样才能形成浓厚的新闻宣传工作氛围,真正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第三,要不断创新完善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一是丰富新闻宣传载体,通过利用企业各种媒介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立体宣传声势;二是完善新闻宣传考评机制,加强月度稿件统计,规范稿酬发放管理,将新闻宣传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评内容等,促进企业内部各单位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三是企业要与有关其它新闻机构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形成新闻宣传工作网络;四是建立新闻应急制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确保维护好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二)从微观上讲,新闻工作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热爱工作,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
如何做好工作,对于我们企业宣传工作者来说,只有把责任作为至高的追求,具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敬业精神,才能出色地做好工作。并且要将责任心常记于心。
第二,加强学习,取其他人优点,将其作为不断前进的基石。
工作之余,经常要求自己在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加强学习,不断充电。要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有的放矢投稿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就我们煤炭企业而言,我们在选择投稿媒体时,应选择与煤炭行业相关的新闻媒体。而我们矿井就其特殊性,因为我们矿属于国有企业三级单位,因此,上级集团公司的报刊、电视、网络等也是我们所要对外报道的方向之一。通过把握这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动向,我们有目标的做好企业的对外宣传,突出新闻亮点。
第四,要用好报道标题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一条好的新闻离不开一个好的标题。传神的标题就像姑娘动人的一笑和迷人的眼神一样,使人一见倾心。好的标题也是版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宣传工作要抓亮点、热点、难点
抓亮点,能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抓热点,为宣传工作的更好开展创造好的条件。抓难点,就是抓好煤矿自身或干部员工及家庭存在的困难或难题的宣传。抓住了宣传报道得亮点、热点、难点,也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这样写出来得文章才会引人注目,对外宣传报道的发稿率就会提高。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环境污染;出口商品结构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JL053)和(11CJY037);中华女子学院纵向课题配套经费支持。
作者简介:马建平(1974-),男,江西临川人,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绿色贸易研究;蔡宏波(1982-),男,河南开封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碳交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4-0041-05
收稿日期:2011-1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
众所周知,李嘉图2×2×1模型框架下,生产技术差异是决定贸易模式的唯一因素。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则在2×2×2模型中提出:不同的要素禀赋导致产品相对价格差异,各国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在要素禀赋与贸易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中,Feenstra(2004)指出,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出口上升,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出口下降。就环境视角审视进出口商品结构,Grossman等(1991)较早的研究发现,如果贸易模式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那么各国会扩大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产品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另外,“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假定各国除环境标准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污染密集型企业倾向于选择在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生产,这些国家沦为所谓“污染避难所”。环境政策相对宽松的国家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环境政策相对严格的国家则相反。
《建筑创作》:“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创新设计奖,设立这个奖的初衷是什么?
陈冬亮:众所周知,国际上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均设立由政府或国家或协会组织的工业设计奖,如德国的“iF奖”和“红点奖”(Red dot)、日本的“G-Mark奖”,美国的“IDEA奖”、英国的“设计委员会奖”、法国的“Janus奖”,意大利的“总统三年奖”、丹麦的“DG奖”等等。这些奖项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国际化,促进了企业的进步,提高了企业价值及核心其竞争力。其中著名的“IF奖”、“红点奖”(Reddot)和“G-Mark奖”都有超过50年的历史,全世界的工业设计者都以获得这样的奖项为荣。
2004年以前,我们基本都是带着设计作品在国际上参加各种奖项的评选,通过在各国的走访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其实中国的工业设计也在发展、在进步,中国应该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业设计奖。过去国际上总认为中国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抄袭的东西多。设立“红星奖”的目的正是希望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通过表彰中国企业的优秀设计产品,促进设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中国设计国际化。同时让大众真正认识到设计的价值,提升国民对设计的鉴赏水平,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也让国际看到中国的转变,把中国的工业设计产品带向国际舞台。于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下,2006年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杂志社共同发起并会同国内地方相关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它是年度国家级工业设计最高奖项,也是唯一仅限于优秀上市产品的工业设计大奖,因此被业内誉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
《建筑创作》:我们看到“红星奖”无论是名称,LOGO,或是广告语都很有中国昧,意在何处?
陈冬亮:正如你们所感受到的,之所以取名为“红星奖”就是因为国际上往往一提到“红星”就会联想到中国,“红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表性标识之一,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红星奖”。它的LOGO虽然也是一颗红星,但其中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是对传统“红星”的一种创造性地变型。“红星奖”的广告语是我受到斯诺的《西行漫记》的启发而想到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结合“红星奖”设立的宗旨和中国当前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就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加入了后半句,于是就有了”红星照耀中国,是创新的中国“这句广告语,这既是对“红星奖”核心意义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国未来工业设计发展的寄语。
《建筑创作》:您刚才也提到,国际上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设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奖,那么“红星奖”与其他国家的奖项有何不同?
陈冬亮:首先“红星奖”是一项主要针对中国国内企业的IX&设计奖项。客观讲,中国的工业设计产品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设立这个奖来鼓励中国企业进行创新设计。为此,我们为这个奖项的发展作了一个8~10年的规划。其中前3年为初创期,争取在这个阶段让“红星奖”的总体水平上一个台阶,达到韩国,西班牙等国的水平。此后,再用7~8年的时间赶上日本的G-Mark奖和德国“红点奖”的水平。虽然这两个国际知名奖项已经走过了50年的时间,但过去是工业化时代,现在则是信息化时代,而我们采用的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方式,因此,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使我们有条件也有信心在相对短的时间加速缩短与发达国家设计水平的距离。
其次,“红星奖”评选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化的评选规则。设计作品的评选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专家评委手中。“红星奖”自设立以来已经评选了三届,每一届的评委都会邀请相当一部分国际“大牌”,他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作为组织者我们不会采取任何“暗箱操作”,否则会给“红星奖”在国际工业设计界产生极坏的影响。另外,考虑到“红星奖”是面向中国工业设计的奖项,我们也从国内20多个省市、院校挑选有代表性的专家和学者参加评审。这样的评委组成能够使“红星奖”真正走向国际化,增加国际对中国的认识,也便于中国工业设计与国际进行良性互动。
《建筑创作》:“红星奖”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陈冬亮:2008年是“红星奖”走过的第三个年头,也是“红星奖”快速成长的一年。在这三年中“红星奖”以企业创新为主体,通过全国路演的方式,在各地方政府、专业协会、企业与设计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实现“红星奖”与当地企业的对接,以此让企业认识到设计的价值,重视发展自主创新产品。过去是我们积极推出“红星奖”,现在则是各地主动邀请“红星奖”。所以我认为“红星奖”已不仅仅是一个奖项,更是推动工业设计,传播设计价值的一个平台。曾把比作“宣传队”,“播种机”,我们也希望依托全国路演的形式让“红星奖”在全国各地播撒设计创新的火种,真正做到让“红星照耀中国”。其实这远比“红星奖”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大。
三年来,“红星奖”的参选产品数量已由最初的400件发展到近3000件,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关注的装备,家电、汽车制造等行业,据统计以企业形式申报的大概可以占到总报名数的72%,也就是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参评的主体。
随着“红星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韩国、日本等国已开始与我们接洽,希望把获得“红星奖”的产品拿到他们的国家去展览。2009年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第
一,由于“红星奖”已被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认证,今后可在他们的网站上宣传“红星奖”和获奖企业,并为该奖项推荐更高水平的专家评委。第二,我们打算与德国“红点奖”“联姻”,今后双方可互相推选作品。我们希望以此为平台,帮助国内的企业把优秀的设计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甚至愿意为这些企业支付报名费。
直言不讳地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是在用心经营“红星奖”,对于这个奖的发展我们从不做“应景”的事情,而是始终依据一整套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时间和工作的积累把它做好。同样,“红星奖”的今天,也凝聚着国内外专家评委,行业协会,设计界同仁,新闻媒体和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建筑创作》:我们注意到“红星奖”在“金奖”之上还设立了一个“至尊金奖”,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奖项?
陈冬亮:“至尊金奖”是“红星奖”的最高奖。这一奖项需要全体评委全票通过,因此每年这个奖的获奖名额都是不固定的。例如:第一届评选中,联想和海尔的作品同时获得评委们的全票认可,于是那一届诞生了两个”至尊金奖“,到了第二届则没有作品获此殊荣。其实第二届的作品从整体水平上都比第一届有所提高,只是难以从中选出一个更加出众的,因此第二届的“至尊金奖”是空缺的。这也恰恰反映出这一奖项“宁缺勿滥”评选原则,直接体现了“红星奖”评选的公正性。 《建筑创作》:2008年“至尊金奖”的得主是一款路灯灯具。名为“光的造型I――翔”,您如何看待这个作品的获奖?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功能衰竭;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venous venous venous blood filtration(CVVH)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HP)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34 cases of AOPP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who were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7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7 cases).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P combined with CVVH.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osage of atropin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coma to waking time,ChE activity recovery time and ICU sta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Respiratory failure; Continuous venous venous blood filtration; Blood perfu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Pingxiang 33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32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我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农业杀虫剂[1],种类繁多,如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等,药效高、易分解,而当这些农药短时大量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一系列伤害,即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2]。AOPP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重、进展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AOPP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仍有10%左右的死亡率[4]。临床资料显示,AOPP发生后,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呼吸功能衰竭是造成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死率可达45%以上[5]。因此,积极治疗呼吸衰竭是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的关键[6]。本研究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用于AOPP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参考文献
[1]赵曙光,解新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48-1450.
[2] Zhang J W,Lv G 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asurement of serum xanthine oxidase and oxidation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0,38(2):458-465.
[3]范小勇.丁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估院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0):4028-4029.
[4]熊俊.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10):638-639.
[5]胡智,杜凯音,李勇,等.呼吸机辅助通气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23例[J].人民军医,2015,58(3):324.
[6]胡安.生命支持下改良洗胃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7):3622-3624.
[7]赵姣云.联合血液灌流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75-77.
[8]樊考林,杨建东,曾卫华,等.白介素10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3,48(4):338-339.
[9]陶贤洲,王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 2014,35(9):1273-1275.
[10]胡兴洲,金辉纯,徐素萍,等.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 3(1):75-77.
[11]叶淳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581-582.
[12]关伟.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2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3):500.
[13]余祖鹄,徐方林,李峰.B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观察[J].江西医药,2009,44(8):776-778.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有关资料表明:在全球225家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中,中国已有30家,不过大都排名在后,就中国最大的中建总公司来说也只是排名在24位。这足以说明在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建筑企业和国外大型建筑企业在综合实力上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此,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为此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控制成本,以低成本、短工期、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保证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中蒸蒸日上。
一、建筑施工企业确定项目工程成本
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项目实施中,若不加强成本管理,不但没有利润,可能还要亏本。为使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必须注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是以审查后的施工图为基础,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种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其它直接费。其中,其它直接费由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及远地施工增加费和临时设施费。间接费是指施工企业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发生在现场和企业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和其他费用。
2、确定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核算。说的是建筑生产成本的承担者。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产品成本核算时,应选择什么样的工程项目作为目标,来归集和分配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一是确定施工承包合同。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根据承包工程的规模大小、结构类型、工期长短和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具体情况,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施工图预算,再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和甲方(建设单位等发包方)就所承接的每一建设项目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二是建筑施工企业按照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的原则,以每一独立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单位工程为依据,并结合企业施工组织的特点和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要求,来确定项目工程成本。三是属于自主分包形式的,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相同,其成本费用以对分包单位计价结算金额为基准,按照预算标准比例分配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中。属于业主指定分包的工程,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也不做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只运用过渡性科目进行处理业务。
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的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工程成本的核算是指施工项目在具体组织工程成本核算时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和步骤,按照核算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工程成本的总分类核算程序和明细分类核算程序。一是项目工程成本的总分类核算是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工程成本按其用途和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直接费用计入受益的各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中;间接费用则需要先按照发生地点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受益的各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中;二是分配项目工程各项施工生产费用;三是工程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机械作业费用;四是分配项目工程施工间接费用;五是结算项目工程价款,确认合同毛利,结转完工施工产品成本。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当期已完工程或已竣工工程的实际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的分析
1、做好项目工程施工的成本分析。一是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项目成本中的有利偏差的挖潜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因为项目筹备期间一般是没有产值的,发生的费用先进行归集,工程开工后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中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费用,应计入相应成本核算科目,但不予结转,待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成本;项目施工期间应对工程收尾的费用应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二是通过成本分析,可从帐薄、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所以说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也是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2、施工项目成本考核。就是企业对施工项目经理部在项目工程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目标(降低成本目标)完成情况和成本管理工作业绩进行比对、考核监督。从大量的项目工程实例来看,成本降低水平与成本管理工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又同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但都是对项目成本评价的一个方面,都是企业对项目成本进行考核和奖罚的依据。
3、施工项目成本分析要与时俱进。工程项目分析应该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地、多形式地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这是因为成本分析必须为生产经营服务。即通过成本分析,及时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从而改善生产经营,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总之,新时期建筑企业所有工作的中心就是最大限度获取效益,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企业成本核算,达到企业最大效益的最终目的,就是向成本要效益。为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地分析、改进和克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项目经理和广大职工的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运用客观规律组织施工,对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受局长同志委托,代表县国家税务局在会上发言。下面,我就国税系统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初步认识和国税部门如何支持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充分认识发展我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决定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而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大发展,是振兴经济、推动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国税工作放到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衡量,放在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局去谋划,真正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职能作用,从国税的角度尽最大程度支持全县工业经济发展。
从工业经济发展来看,工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发展乏力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上半年全县GDP23.46亿元,国税收入占GDP比重为3.06%,国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51,工业增值税税负为4.22%,商业增值税税负为0.92%。国税收入宏观税负徘徊在2%至3%之间,大大低于全市平均数,同时也低于三峡库区平均数。2000年至2005年国税收入增幅是:16.19%、11.58%、18.5%、27.18%、7.76%、10.26%,国税收入增幅呈现下降态势。我县国税收入的税基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工业没有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高,我县国税税收收入宏观税负始终难以提升。大力发展我县工业经济,已经刻不容缓。
二、我县工业经济税源结构状况分析
(一)从分项目来看。1—7月,全县由国税部门征管的工业企业入库税收为5757.47万元,占全局税收收入8294万元的69.42%;资源型工业企业税收收入完成3017.41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税收总收入5757.47万元的52.4%,这说明我县工业经济结构主要是依靠资源型工业支撑。
(二)从重点工业企业来看。全县国税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7户重点工业企业(包括1000万元以上的2户),1—7月累计入库税收收入为4660万元,同比增长17%,增收678万元,占全县国税收入征收额的56%。但尽管如此,7户重点工业企业的税收增幅低于全县税收增幅8.63个百分点,整体增长不理想,部分重点企业增幅不大,部分重点企业大幅下滑。
(三)从全县工业结构来看。2000年-2006年工业增值税税负为:2000年为6.05,2001年为5.92,2002年为7.49,2003年为6.00,2004年为6.14,2005年为4.43,2006年上半年为4.22%。我县工业高附加值的企业较少,而以天然气和原煤为主的资源性企业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工业增值税税负不高,
(四)从重点工业行业来看。我县重点工业骨干行业有啤酒、炼焦,天然气开采、原煤开采、原煤洗选、供电6个行业。2006年1月至7月入库啤酒增值税653万元,消费税809万元;天然气开采增值税1903.02万元;原煤开采增值税431万元,原煤洗选增值税230万元,供电业增值税381万元。其中啤酒、天然气、煤炭3大支柱产业入库税收占全局税收总收入的48.54%。可以看出,我县税源结构单一,尤其是工业产业中制造业薄弱,更少有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严重影响我县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真抓实干,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认识到,只有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只有努力提高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才能促进税收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壮大我县财力,实现我县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书记和鸿举市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我局必须将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牢固树立起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的理念。针对我县相对封闭的、传统的、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尤其是针对影响和制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围绕解决“两种意识”、克服“两种情绪”,努力培育“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切实解决好干部职工的思想解放的问题和观念更新的问题,这是在国税局落实好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更是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全县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思想保障。
(二)加强税源培管,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一是切实加强税源管理。梯次推进对税源进行“面”的把握、“线”的剖析和税源“点”的挖掘,实现对税源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评估和监控。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吸引税源。通过项目招商、定向招商、网络招商、以外引外等多种方法,引进资金和项目。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培植税源。把握各种产业、行业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产业政策的制订、项目和产品的选择、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上进行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四是加大对现有企业盘活税源。用改革的手段,充分利用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调控更多的外来资本和生产要素,实行资产重组。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但我县工业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与工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对真实地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产生影响。为切实加强规模工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规模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其发展情况,是各级政府把握工业经济走势、制订政策和加强工作指导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要求,对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行直报统计,对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其他工业企业实行抽样调查统计。目前,规模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考核评价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我县规模工业统计工作,对准确及时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成绩,真实准确评价我县工业经济至关重要。
二、进一步加强规模工业统计工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本辖区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专职统计人员,努力构建本辖区完善的规模工业企业统计调查网络,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上报。乡镇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名单于8月25日前分别报至县经济委和县统计局。县发改、科技、财政、农委、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按照规模工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相关统计资料,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将优先考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在申报各类项目、评优评定等活动中,凡涉及到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统计指标必须由县统计局统一确认核实。县统计局要结合年报、月报工作,组织乡镇及规模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统计法制意识,保证各类报表资料依法、翔实、及时上报。
三、切实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
按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凡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都必须按月直报统计报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统计部门的要求,及时清理上报当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名单,做到清理彻底,不重不漏。直属工业企业由县经济委统计,县经济开发区内工业企业由开发区统计,其他各乡镇(区)辖区内的规模工业企业由所在地乡镇(区)统计。在统计方法上,采取企业自报与乡镇收集上报相结合。在统计指标上,以完成指导目标为原则,没有目标任务的乡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安排。在统计程序上,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制度,按照统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县统计局。县政府将制定并逐步完善工业考核体系,把发展工业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台帐档案,切实做到辖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应统尽统。
关键词:延安;工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工业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方工业建设,关注工业发展的协同操作。
集聚经济因其具有规模效应以及传递信息和知识等优势,是经济要素在空间布局上常见的现象,产业也因产业链相互协调才能更具有效率。一些学者例如纪玉俊等[1]发现,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循环推进雁阵模式产业升级进程,而地区间分工经济的实现提高了雁阵模式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与质量。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大国,可以为产业在空间上优化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可能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正如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市场往往会失灵,不但不能优化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还因常常发生经济危机而让整个经济蒙受损失。Hausmann等[2]的研究表明,市场并非万能,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常出现投资过度或不足,以致出现产能过剩或过度波动等问题。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各个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市场失灵问题。韩永辉等[3]认为,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结构方面,常常面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不匹配、市场不匹配等问题,所以,需要政府加强产业调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在某一区域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延安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改革開放以来,延安工业发展从自身资源出发,突出地域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延安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新时期,延安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条件,延安工业发展必须要找准关键点[4],延安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是延安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延安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因此查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发发展瓶颈,才能够找到新经济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思路。
2延安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获得提升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了延安经济发展战略性的机遇。延安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拉动整个工业发展链条。近年来,延安工业发展稳步增长,能源工业实现持续增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1—5月全市工业完成产值661.59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349.47亿元,增长7.2%,较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12.21亿元,增长4.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4亿元,增长4.0%,拉动增长2.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煤业增加值70.13亿元,下降3.9%,影响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58.6%,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非能工业实现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40.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卷烟工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45.5%,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但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资源情况不同,基础建设存在差异,延安各个县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既有陕西的十强企业,也有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
2.2重点企业稳定运行
延安工业经济发展进步中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快速成长,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的变化,突出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例如延安卷烟厂、延安供电公司、黄陵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生产卷烟30.6万箱,产值增长14.2%。市首届工业产品宣传展示和推介销售活动签订合同协议115亿元。但是近年来沿岸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增速逐渐降低,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例如石油产业调整了调控能力,资源开采初期浪费严重,造成资源严重匮乏。有些地区开采程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例如吴起、志丹两县,资源动用程度已经达到了60.2%和99.1%。资源储量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压力。
2.3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不断进行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延安工业发展遵循国家发展的状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将绿色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抢占了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安塞县的太阳能资源引进了江苏格林保尔的投资建设项目,吴起县黄龙县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新能源成果研究。在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延安重视工业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例如利用沼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为延安工业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能力上较弱,延安工业经济受到资本上的限制。
3新时期延安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3.1整合工业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多种资源的融合。延安工业发展要整合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源,构建起石油、煤炭、发电产业优势,以支柱型经济保持全局稳定。在发展中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抓大放小,配套发展,实施能源强市战略。在整合资源方面,突出工业和非工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建立起新型工业经济的格局。例如延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洛川轻烃裂解、大唐热电联产和彩虹光伏玻璃等,政府在发展中积极协调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加速释放工业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转,加快延长石油半生气岩链,50万吨航空煤油建设,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三达膜科技等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资源之间融合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引导退出煤矿2家、淘汰落后产能30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8%,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管理经验全省推广,受到住建部表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费28.3亿元。51户市属国企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企业架构实现战略性重塑,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三达膜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航油集团石油板块迁址延安并完成股改,英雄互娱上市有序推进,56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3.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新兴产业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领航者,在新兴产业中,加快盐岩、陶土、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产业有效发展,充分利用粉煤炭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水泥、免烧砖等新型建材。在项目投资中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划,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确保条件成熟的项目早开工建设。同时紧盯西延高铁、延安万达城、陕煤黄陵电厂、富县电厂、志丹足球小镇等项目,全力做好环境保障工作,以新兴经济引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工业进入资产投资增长的快速道路。新兴经济充满活力,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入驻企业20户,营业收入增长16.3%。引进新经济企业280家,累计达到720家,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高新区科技孵化器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9条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3.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五上”企业236户。非公占比达到30%。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70个,到位资金57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6.7%。进出口总额完成任务进度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3.3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延安工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在推进品牌建设中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和专利的快速转化。政府建立技术创新基金,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特别是在名牌企业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中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对企业给予创新融资的优势,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例如规范小额贷款等服务,支持企业的财政建设,对企业放宽政策,引导培养工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企业的实际效用,让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延安在经济推进中,加快陕北高端能源化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建设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煤电“四大基地”,推进油煤气资源综合转化利用,推动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经济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要素集聚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和“生态建设强县”。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步伐,促进我县经济较快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我县工业工作。前面,县委书记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述了走工业化道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了全面的部署,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XX副县长对我县工业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XX副县长宣读了《博湖县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与会人员对各乡镇10个点进行了观摩,会议期间,部分乡(镇)和企业作了典型发言,参加会议的人员分组对县委书记的讲话、《若干意见》和《激励机制》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了很好的意见。
这次工业经济发展会议是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一次内容十分丰富、主题十分鲜明、反响十分强烈的工业专题会议。会议对理清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博湖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把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好。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这次会议是全面安排和部署我县工业工作任务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县上下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切实抓紧抓好。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这次工业经济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努力把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主题上来。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围绕《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切实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路,认真研究和制定明年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对明年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逐一细化分解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工业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要坚持真抓实干。我县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当务之急是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摸透实情,培养典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采取超常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讲究工作技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与兄弟县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工业上的差距。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所以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牢固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提高对发展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推进工业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我县的企业大部分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户与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了农民增收。今年,通过凯泽、万福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县农民仅种植工业番茄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103元。其次,推进工业化,是培植财源的支柱。我县能不能加快发展,关键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根本途径就是抓住机遇,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新的工业企业,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最后,工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小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
我们一定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工业,重视工业,增强加快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积极负责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深入的作风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矛盾、突破难关,从而打开工业工作新局面,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促使我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创新工业思维,找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抓工业发展,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明确博湖工业发展定位,找准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坚持市场导向,树立竞争意识,选准和打造适合博湖发展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博湖特色的工业发展格局。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找准三个着力点。
一是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着力点。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支柱产业单一,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要看到这些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特而不优,优而不强”,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延深不够,以番茄酱生产为例,各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加工生产大包装产品上,缺乏对工业番茄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因此,今后要加大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产业集群的整合,依托现有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在培育我县优势企业群体过程中,还要把握这么一个原则,即企业不分内外、不分大小,要同等对待,放宽准入领域,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这个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
二是以发展资源挖潜型工业为着力点。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加工方面,还是比较原始的初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要看到我们在农副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以及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和空间,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当前关键是要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抓好资源优势与市场的对接,创新思维,敢于包装、善于包装项目,上一批新的带动力强的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县外资本、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我县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以发展外源型经济为着力点。要破除“当前资源”论,牢固树立“开放兴县”的观念。跳出现有资源的圈子,把我县的工业融入到全州、全疆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定位、去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点,开拓视野,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的格局。对于我县没有的资源,也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创造优越条件,想方设法让企业来博湖投资建厂,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外地没有或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发展“两头在外”(市场和原料在外)的企业,如环联电线电缆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今后,能否再引进一些这方面的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很好的思考一下。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找准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就要采取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我们有很多资源,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只有敞开县门,对外开放,拿最好的资源来换取资金,我县的经济才能活起来。实现工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博湖。因此,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项全局性、牵动性的工作来抓。结合博湖实际,首先要做好工业项目,通过项目来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民间资金。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项目。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集中力量,想方设法充实项目库,精选一批成本低、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特色工业项目。对于我们自己可以做的项目,要组织人员精心编制,对自己做不了的项目,要多渠道开展项目推介,运用市场化手段,请专家来做。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做这件事,为什么我县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关键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的班子来研究项目、包装项目、推介项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种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和常设机构,把招商引资这项工作促起来。
二是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阵地、就是机遇、就是生产力,优化投资环境就是巩固阵地、抢抓机遇,发展生产力。我县在地缘和土地资源方面,与外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焉耆与和静有铁路优势,焉耆与和硕有高速公路的优势,而和硕与和静有大量土地(戈壁滩)优势,运输成本和投资成本都比我县低,我们只有营造比外县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博湖投资。因此,全县上下,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经济环境,牢固树立为外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把为企业、为客商服务作为职能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完成,尽量为到博湖的投资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利商品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种不良的政务环境非常可怕,我们绝不允许它在博湖存在。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客商服务,让客商感到,博湖的各级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遵守规则的政府、讲究效率和诚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车”服务,把博湖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聚才引凤的“风水宝地”。
三是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取得突破。目前,我县企业还是以“输血”式为主进行自我发展,远未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对金融部门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另外,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个别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拖欠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失去了贷款的信心。这就导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两种现象并存,在这个问题上,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作为金融部门要更新观念,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灵活执行贷款政策,把握好资金投向,不但对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放贷,对经济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也要敢于放贷,特别是对好的投资项目,要善于放贷,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促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此外,还要做好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西海担保公司的作用,提高担保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和支持,逐步建立健全资金担保、产品开发、市场信息、中介服务等具有综合功能的服务体系,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不断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和守信企业。良好的信誉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的重要保证。县域企业应视诚信为生命,讲信用、守合同,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以积极还本付息的实际行动争当银行优质客户,形成企业与银行互信互利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发展,也为县域经济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和发展机遇。
四是在政策创新上取得突破。要破除“政策僵化”论,牢固树立“发展是最大政策”的观念。现在个别部门始终没有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外地企业来投资建厂,凡与部门利益相关的,不是推脱不办,就是强调国家这个政策那个法规。现在,大家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制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 快、更好地推进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因此,决不能把政策当作枯燥的本本和僵化的教条,去束缚生动鲜活的实践。要认真结合我县实际,深入研究政策,善于用活政策,敢于发展政策,即使政策没有规定可以干,但只要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干,我们就可以干。
五是在建立激励机制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民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中蕴藏着大量的招商信息和巨大的招商力量,我们要尽力把这些招商热情充分激发出来,组织懂业务、懂政策的精兵强将挖资源、找客商、寻项目。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责任制及激励机制》,明确规定对积极引进工业企业成绩显著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实行重奖,建立这么一个激励机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县内县外的力量参与工业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激发大家招商引资、开发项目的热情,营造一个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会后,办公室要根据大家讨论的情况,对这个激励机制进行修改完善,尽快下发。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步伐,促进我县经济较快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我县工业工作。前面,县委书记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述了走工业化道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了全面的部署,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副县长对我县工业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副县长宣读了《博湖县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与会人员对各乡镇个点进行了观摩,会议期间,部分乡(镇)和企业作了典型发言,参加会议的人员分组对县委书记的讲话、《若干意见》和《激励机制》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了很好的意见。
这次工业经济发展会议是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一次内容十分丰富、主题十分鲜明、反响十分强烈的工业专题会议。会议对理清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博湖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好,把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好。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这次会议是全面安排和部署我县工业工作任务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县上下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切实抓紧抓好。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这次工业经济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努力把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主题上来。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围绕《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切实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路,认真研究和制定明年工作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对明年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逐一细化分解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工业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要坚持真抓实干。我县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当务之急是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摸透实情,培养典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采取超常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讲究工作技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与兄弟县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工业上的差距。经济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所以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牢固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提高对发展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推进工业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靠工业化来带动。我县的企业大部分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户与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了农民增收。今年,通过凯泽、万福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县农民仅种植工业番茄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元。其次,推进工业化,是培植财源的支柱。我县能不能加快发展,关键在工业。要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根本途径就是抓住机遇,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培育新的工业企业,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最后,工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充分就业。通过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小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
我们一定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工业,重视工业,增强加快发展工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积极负责的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深入的作风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解决矛盾、突破难关,从而打开工业工作新局面,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促使我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创新工业思维,找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抓工业发展,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明确博湖工业发展定位,找准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坚持市场导向,树立竞争意识,选准和打造适合博湖发展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博湖特色的工业发展格局。就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找准三个着力点。
一是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着力点。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支柱产业单一,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已成为我县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要看到这些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特而不优,优而不强”,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延深不够,以番茄酱生产为例,各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加工生产大包装产品上,缺乏对工业番茄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因此,今后要加大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产业集群的整合,依托现有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在培育我县优势企业群体过程中,还要把握这么一个原则,即企业不分内外、不分大小,要同等对待,放宽准入领域,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这个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
二是以发展资源挖潜型工业为着力点。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加工方面,还是比较原始的初加工,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要看到我们在农副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以及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领域和空间,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当前关键是要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抓好资源优势与市场的对接,创新思维,敢于包装、善于包装项目,上一批新的带动力强的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县外资本、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我县的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以发展外源型经济为着力点。要破除“当前资源”论,牢固树立“开放兴县”的观念。跳出现有资源的圈子,把我县的工业融入到全州、全疆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定位、去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点,开拓视野,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的格局。对于我县没有的资源,也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创造优越条件,想方设法让企业来博湖投资建厂,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外地没有或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具体来讲,就是要大力发展“两头在外”(市场和原料在外)的企业,如环联电线电缆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今后,能否再引进一些这方面的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很好的思考一下。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找准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就要采取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我们有很多资源,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只有敞开县门,对外开放,拿最好的资源来换取资金,我县的经济才能活起来。实现工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博湖。因此,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项全局性、牵动性的工作来抓。结合博湖实际,首先要做好工业项目,通过项目来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民间资金。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项目。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集中力量,想方设法充实项目库,精选一批成本低、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特色工业项目。对于我们自己可以做的项目,要组织人员精心编制,对自己做不了的项目,要多渠道开展项目推介,运用市场化手段,请专家来做。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做这件事,为什么我县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关键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的班子来研究项目、包装项目、推介项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种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和常设机构,把招商引资这项工作促起来。
二是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阵地、就是机遇、就是生产力,优化投资环境就是巩固阵地、抢抓机遇,发展生产力。我县在地缘和土地资源方面,与外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焉耆与和静有铁路优势,焉耆与和硕有高速公路的优势,而和硕与和静有大量土地(戈壁滩)优势,运输成本和投资成本都比我县低,我们只有营造比外县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良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博湖投资。因此,全县上下,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经济环境,牢固树立为外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把为企业、为客商服务作为职能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完成,尽量为到博湖的投资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利商品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种不良的政务环境非常可怕,我们绝不允许它在博湖存在。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客商服务,让客商感到,博湖的各级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遵守规则的政府、讲究效率和诚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车”服务,把博湖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聚才引凤的“风水宝地”。
三是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取得突破。目前,我县企业还是以“输血”式为主进行自我发展,远未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对金融部门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另外,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个别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拖欠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失去了贷款的信心。这就导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两种现象并存,在这个问题上,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作为金融部门要更新观念,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灵活执行贷款政策,把握好资金投向,不但对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放贷,对经济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也要敢于放贷,特别是对好的投资项目,要善于放贷,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促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此外,还要做好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西海担保公司的作用,提高担保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和支持,逐步建立健全资金担保、产品开发、市场信息、中介服务等具有综合功能的服务体系,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不断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和守信企业。良好的信誉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的重要保证。县域企业应视诚信为生命,讲信用、守合同,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以积极还本付息的实际行动争当银行优质客户,形成企业与银行互信互利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发展,也为县域经济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和发展机遇。
四是在政策创新上取得突破。要破除“政策僵化”论,牢固树立“发展是最大政策”的观念。现在个别部门始终没有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外地企业来投资建厂,凡与部门利益相关的,不是推脱不办,就是强调国家这个政策那个法规。现在,大家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制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因此,决不能把政策当作枯燥的本本和僵化的教条,去束缚生动鲜活的实践。要认真结合我县实际,深入研究政策,善于用活政策,敢于发展政策,即使政策没有规定可以干,但只要政策没有规定不可以干,我们就可以干。
五是在建立激励机制上取得突破。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民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中蕴藏着大量的招商信息和巨大的招商力量,我们要尽力把这些招商热情充分激发出来,组织懂业务、懂政策的精兵强将挖资源、找客商、寻项目。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责任制及激励机制》,明确规定对积极引进工业企业成绩显著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实行重奖,建立这么一个激励机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县内县外的力量参与工业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激发大家招商引资、开发项目的热情,营造一个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会后,办公室要根据大家讨论的情况,对这个激励机制进行修改完善,尽快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