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急诊的重要性及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急诊的重要性及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急诊的重要性及意义

篇1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重要

药学服务是在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于1990年由Hepler和Strand提出并倡导的,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包括药物的选择、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包括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等,具有药师以上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安全用药指导、药学宣教等药学服务[2]。

1 药学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活动中的现状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虽然安全性有保证,但依旧具有二重性,治疗的同时或多或少产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进而容易产生药物无效或中毒;使治疗过程延长甚至治疗失败。

1.1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中临床医生不但负责疾病的治疗还要负责用药指导,工作量大,只能简单地向患者说用法用量或者在药品包装上标明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患者只能机械地按医生要求用药,对于出现的其它作用不知晓或不在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治疗失败;药剂人员却从事着简单的药品销售工作,不能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造成技术资源浪费,也使得药学工作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1.2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于患者提出的用药相关的问题答复不完善;服务意识不高,未能主动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1.3 药学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患者对药学服务认识不够,认可程度不高。

2 药学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活动中的作用

2.1 药物的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时间等,是根据药物本身及辅料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过程、治疗目的、人体生理特点等影响因素而定。择时用药可发挥最佳药效、最小不良反应[3]。对于特殊患病人群实施用药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诊疗质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2.1.1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指导

多数慢性病患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药物间药理作用、理化性质、给药时间、服用方法等不尽相同,如果一起服用可能出现影响主要药物的疗效、产生副作用甚至产生配合禁忌,引起严重不不良反应或慢性药物中毒事件。此时需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交待清楚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配合禁忌。贮存方法等相关信息,针对慢性病特殊性,药师会严格要求患者不得以病症消失而自行停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加大加深对治疗慢性病药物的宣教工作,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

2.1.2对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的用药指导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用药复杂且记忆力衰减、视力减弱等情况,极易漏服、错服药物,造成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的发生。单凭临床医生或护士口头交待,患者很难记清如何用药。此时需要药师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药物相关信息,或在患者能看清的前提下记录下来,有必要时实行药品按一次服用时进行单包装并标记清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儿童因机体功能未发育完全、口味挑剔、辨别力弱等特点,对药物特别是剂型要求较高,如果监护不到位,容易误食甜味药物造成药物中毒。这就需要药师向患儿家属推荐适合的剂型、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相关信息,特别强调患儿家属要将药物放置于儿童不易接触的位置。

2.1.3对计划怀孕和孕产妇的用药指导

本类人群具的生理的特殊性,对药物敏感,要求药物药理作用缓和并对机体DNA和RNA无干扰并无细胞毒性等。这需要药师为根据此类人群生理状况精心挑选对胎儿无影响的药品并详细交待药品使用的相关信息,如果非得用有影响的药物则建议延迟怀孕、终止妊娠、停止哺乳等,确保对胎儿和乳儿的身体健康。

2.2协同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临床药师(执业药师、药师)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药物的理解更广、更深。应用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开展药物治疗,选择适合特定患者的药物,并参与指导用药,可以有效避免药物配合禁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避免重复用药等,并很大程度地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使其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非药物治疗上,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和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3 药学服务发展的支撑点建设建议

3.1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药学服务组织,由分管院长直接负责,成员包括临床科室、医务科的主任、副主任;药剂科全体药学专业人员。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服务标准和流程。用高尚的医德、专业药学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确保患者有较高的用药依从性。

3.2各基层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养,提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向临床药师转型,将患者开出处方后的药学服务工作从临床医生转移到药剂工作人员,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量;转变药师的角色,从幕后的配药到设计和指导患者的用药

向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各医疗机构应在指定位置设立药学服务咨询处,方便患者需求药学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3.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进行药学服务的宣教工作,让群众了解常用药的相关信息,不盲目服药,不过量或欠量服药,减少不良反应等,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4 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施,虽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但毕竟药物都有治疗和不良反应二重性,只有在正确的用法、用量、避开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才能使患者更科学地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才对适应症有最好效果和对患者最小的不良反应。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用药宣教是重要的服务手段,能够快捷的传达常用药物的相关信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发展,促进医改进程,提高群众满意度方面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时萍,柳艳平,曹志红,等.我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执业药师,2012,9(2):38-40.

篇2

1 急诊医师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专业知识的需要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专业都取得长足进步,而今过早、过细地分科,特别是过多从事专科治疗,使各专科医师很少接触和应用其他专科知识和技能。因而其鉴别能力不能满足急症处理的需要,不能胜任今日之急诊临床工作。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工业、交通伤害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突发的群体伤害、新病种出现、少见病增加,后二者使患者病情复杂难辩,因此需要专门培养教育的,面对病情复杂而危重的患者能迅速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恰当处理的医师,即急诊医师。

2 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急诊医师知识结构的平台。

一个人在学校获得知识据统计占10%,其余是从工作中第二次教育获得,这里第二次教育就是继续教育。由于急诊医疗工作以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和迅速解除病人痛苦,使之得到进一步治疗机会为基本任务,并且急诊科是新建学科,人员来自不同学科,理论偏窄,技术单一,使之不能完全适应急症的救治,所以必须在工作后继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丰富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急诊科工作。

3 是培养急诊专业人才的摇篮。

―个合格的急诊医师仅从学校学习的知识来满足日益发展的急诊医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急诊医师首先必须有高水平鉴别诊断能力,这就需要他们了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熟悉各系统急症,掌握急危重症的特点以及救治,这就是急诊医师知识广博性特点,同时需要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突发的灾难事件发生时参与抢救,同时能组织抢救,协调现场,使现场抢救、分诊和转运能科学合理进行,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所有这些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接受继续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急救专业人才。

4 提高急诊医学地位。普及和提高急诊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环境条件较差,设备老化,医护人员缺乏,素质不齐,阻碍急救事业发展,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使急诊医师能够迅速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迅速解除病人痛苦,有“非我莫属”的使命感,而不是让社会及医院领导及同行认为急诊科为“分诊科”而被人轻视,这样会得到各界人士重视、各级医疗行政领导支持、学科同行理解,有利于提高急诊医学地位和宣传普及急救知识。

篇3

    [论文摘要] 急诊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经常出现输液意外和医疗纠纷等问题。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意外和医疗纠纷等问题,在夜间特别安排专职巡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医疗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和投诉。 

    急诊科昼夜开放,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集中的科室。急诊患者起病急,因素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对急诊诊疗要求高,就医心切。由于夜间常有急诊患者入院就诊,夜班医护人员除负责留观患者的诊治外,还需要处理急诊入院患者及危重患者的抢救,而且值班者多为低年资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同时加上夜间身体和心理健康因素,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和投诉,我院自2008年4月开始安排夜间专职巡视工作,现报道如下: 

    1 急诊科夜间意外事件 

    急诊科夜间意外事件主要是静脉输液意外和医患纠纷。 

    1.1 静脉输液常见意外[1] 

    ①药物外渗;②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③发热反应;④急性肺水肿;⑤空气栓塞与肺栓塞。 

    1.2 医患纠纷常见原因 

    ①患者病情危急,就医心切,容易急躁。医护人员如果抢救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静脉输液意外,容易产生矛盾。②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就诊顺序,就诊过程多,等候时间长,不了解医学常识,不理解夜间护士的护理方式。③医护人员不了解患者的心理,患者多、工作忙,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耐心解释和说明,或者说话语气生硬,对患者缺乏人文关爱、体贴等服务态度问题。④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操作规范,不认真执行查对、核对制度,导致输错液、漏输液,操作不规范导致输液反应等。⑤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巡视病房不及时,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诊治,导致患者发生意外。 

    2 防范对策 

    2.1 设立专职医护人员巡视,并认真作好记录 

    巡视分为常规性巡视与检查性巡视。 

    2.1.1 常规性巡视,目的是掌握病区及患者的动态情况,以查看病区环境、患者的情况为主。要求:①值班医护人员巡视,每晚3次,交接班时进行;②专职巡视护士巡视,每小时2次,在下午接班后到次日早晨交班前进行;③各值班护士不定时巡视。 

    2.1.2 检查性巡视,目的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各项治疗的进行情况。主要是实施护理操作,按护理级别巡视:①特级护理24 h专人负责;②一级护理每15~30分钟1次;③二级护理每小时1次[2]。 

    2.1.3 专职巡视人员每次巡视都要认真作好巡视记录。巡视记录作为工作考核、考查的依据,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医护人员可根据巡视卡记录的内容做好患者的解释和说明工作,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2 巡视的重要作用[3] 

    2.2.1 发现问题是巡视的主要作用之一。巡视时注意每位患者的精神状态、液体的悬挂牢固和合理高度、输液的速度等情况;如果是儿童患者,还要认真注意头皮针穿刺的部位情况、年龄、体重、病情、哭声,对其所使用药物都要了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2.2.2 解决问题是巡视的主要作用,也是巡视的目的。医护人员工作的优劣、素质的高低,都与患者康复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品质医疗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给巡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巡视要切实地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满意。 

    2.2.3 分诊、咨询作用。急诊科的疾病,其病情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其中,有患传染病的患者,也有病情较重需要立即转院的患者。巡视者要运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敏捷的思维作出判断,给予分诊,耐心地回答咨询。 

    2.2.4 抢救患者。按照就诊患者病情的轻重、需要处理的迫切程度和健康状况,处理急诊和抢救患者。急诊患者均为发病紧急、病情危重、变化快。巡视者与患者的距离最近,最易发现,并且又能准确地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积极配合抢救,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安排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护士进行巡视,充分发挥巡视对抢救的作用。 

    2.2.5 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疾病康复。指导患者如何活动可避免液体渗出,活动度多大、什么样的不影响输液,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护士不能及时赶到时的简单处理方法[4]。平时由于医护人员少,患者多,做治疗的护士和诊断疾病的医生没有时间做细致的健康教育工作。而巡视护士就在患者和患者家属中,接触机会多,也更有时间和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简要地说明所使用药物的知识、使用效果、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及时提供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感觉到输液过程是一次医患交流,是一次健康教育,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实处[5]。 

    2.2.6 监督指导作用。由于急诊科患者多,陪护及探视人员也多,其医学知识以及素质都不一样,随地走动、乱扔垃圾、喧哗、吵闹、说笑等,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使就医环境不和谐。巡视发现后及时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持清洁及安静,并指导卫生管理员及时清理。 

    3 小结 

    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是医生,特别是护士的基本职责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必须要加强医疗安全,增强防范意识,注意自身的医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同时,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时要有耐心,观察患者要细心,对待患者及家属要热心,对孩子要有爱心,对本职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巡视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发生,努力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患纠纷[6-8]。 

    [参考文献] 

    [1]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田秀云.高效率巡视病房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6,27(6):656. 

    [3]吴宏赞,陈华,于会霞.谈巡视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19):1770. 

    [4]郭连荣,赵延英.静脉输液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6-67. 

    [5]石坤峰,黄维兰.医患关系的沟通及事故防范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21-122. 

    [6]孙晓玲,王忠心,吕振荣,等.门诊注射室输液巡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1963. 

篇4

[中图分类号] R5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00-01

急性肺栓塞(APE)存在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及误诊率,死亡率可达20-30%。在综合性医院可以做螺旋CT增强扫描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对诊断仍不明确,可考虑进一步做有创性的肺动脉造影检查。但基层医院缺少这些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心电图作为一简便、廉价、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肺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判断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回顾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5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共58例,男29例,女39例,年龄32-75岁,平均58.5岁。有近期外科手术史27例, 占39.7%,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6例, 占10.3%,恶性肿瘤5例占8.6%,非手术原因长期卧床15例,占25.8%,其他原因不明的5例,占8.6%。

1.2 方法 心电图主要观察心率、P波、SⅠQⅢTⅢ、右束支阻滞、胸导ST段和T波。

2 结果 58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56例(96.5%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1例占70.7%,SⅠQⅢTⅢ征典型表现29例占51.8%,胸前导联T波改变38例占67.9%,ST段改变18例,占32.1%额面 QRS电轴右偏及顺钟向转位28例占50.0%,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1例占37.5%,肺型P波6例占10.3%。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导致心电图改变的机制目前认为由于较大的肺动脉阻塞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冠脉血管缺血及继发性体液、神经因素的参与共同影响了心脏的电活动,从而导致ECG的异常改变。肺循环阻力突然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导致右心系统的继发性扩张,ECG可以出现右房扩大、右室劳损图形。有报导右室压力是影响APE患者ECG改变的重要因素,这些ECG改变与栓子的大小显著相关。随着右室室壁张力的增加,收缩期主动脉和右室壁间压力阶差减少,结果右冠灌注降低,右室心肌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供血显著减少,最终右室功能减低,右心输出量下降,左室前负荷随之降低,导致左心输出量减低,引起体循环低血压和冠脉总灌注下降,ECG表现出以右胸导联为主的缺血性改变,即V1~3导联ST-T改变、T波倒置及Ⅲ导T波改变。APE发生后,从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张至ECG出现异常,在时间上可能有所延迟;即使肺动脉压和右室大小已恢复正常,ECG异常仍可以持续存在。APE相关性ECG改变并不完全是由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冠脉痉挛及心肌缺血可能也是导致APE患者ECG异常的原因。其机制可能为PE引起肺血管内皮受损,释放大量缩血管物质,引起心肌缺血。APE导致患者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窦速、房颤和房扑。本组窦性心动过速41例占70.7%,且心率在100~140次/min,这与APE引起的低氧血症有关,为维持组织代谢需要,是一种代偿表现。另外,患者呼吸困难、烦躁等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也是导致心动过速的原因。典型APE心电图表现为SⅠQⅢTⅢ,但有些患者不够典型,比如仅有SⅠ加深或仅有QⅢ,Ⅱ导联则无Q波。本组SⅠQⅢTⅢ征典型表现仅有29例占51.8%。APE也可出现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变较严重,可能为肺动脉主干栓塞。发生APE后,右心压力升高和急性右心室扩张,导致心脏沿长轴顺钟向转位,在心电图上除了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同时也可以出现Ⅰ导联S加深,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和T波倒置。肺型P波被认为是APE患者出现右房高压及右房扩大的ECG表现,本组肺型P波6例占10.3%。

综上所述,尽管ECG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是一个局限性的检查措施,但是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应该灵活掌握ECG,并动态观察将有助于尽早发现和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并予以及时治疗,以免误诊为冠心病等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1] 贾宁,贾三庆.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10):790.

[2] 程显生.肺血管疾病?现代呼吸病进展[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1.

篇5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中医病机;炎症;喘证/中医病机

基金项目:南京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KX04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等严重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严重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历代医籍记载,确定本症原无明显心肺疾患,由损伤、产后、温病、失血、痈疽等明确诱因所致以呼吸频速为突出表现的喘证[1],认为中医病名应为暴喘证。近年来ARD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ARDS仍是目前ICU中最严重的肺疾患,病死率高达48%-75%[2],若伴有脓毒血症,则病死率可达90%[3]。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是中医特色及优势所在,现将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1 中医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直接和间接损伤肺脏是引起ARDS的启动因素;各种炎症介质、炎症细胞、肝和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是ARDS的重要环节;炎症反应是感染、创伤导致ARDS的共同途径和根本原因;ARDS是机体SIRS/CARS失衡后导致的自身破坏反应的结果。国内对ARDS中医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中医发病机制与现代医学有相吻合之处。王今达等[4]指出:ARDS的临床表现与阳明腑实喘满证相似。肺与大肠相表里,各种原因导致的上“喘”下“满”证,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终因喘满致正气脱竭而亡。此观点与肠道功能衰竭,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学说颇为相似。耿耘等[5]通过多年研究认为:ARDS的病机关键在于热、瘀、水(湿)、虚四个方面,其中前三者属邪气,与SIRS有关,后者属正气,与CARS基本一致。正盛邪退则病愈,正虚邪盛则病进,邪实内闭,正气耗竭,气阴两脱则病亡。李明富等[1]认为ARDS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主要为肺肾亏虚,其次是血虚;实多表现为瘀血、水湿或热毒等壅滞肺气,致使肾不纳气,发为暴喘。

2 中医证型与治法

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等尽早去除导致ARDS的诱因或原发病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机械通气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支持措施,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6]。其他通气策略,高频振荡通气、反比通气、液体通气、俯卧位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等,尚无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它们能降低死亡率。药物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例如糖皮质激素、活化蛋白C、NO、表面活性物质、抗凝剂、抗氧化剂等,但对它们的临床疗效和应用目前尚评价不一[7]。刁人政等[8]结合ARDS患者临床表现,以热毒、瘀血、水湿、腑实、亏虚的中医病机为依据,将ARDS分为热毒内陷证、痰湿阻肺证、腑实热结证、气阴两伤证、阴阳两虚证、肺肾两亏证。治疗上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采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按清热解毒、化痰祛湿、通里攻下、滋阴益气、祛邪安正等治则进行治疗,方取大承气汤、补中益气汤、生脉饮、参附汤等。李金坡等[9]采用针灸法以醒神开窍、祛痰化浊、宣发肺气,取穴内关、人中、肺俞、丰隆、气舍等进行联合治疗。经研究证实,以上方法、方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ARDS患者或实验动物的临床症状。

3 中医治疗作用机制

3.1 免疫抑制作用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尝试应用许多抗炎策略,如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内毒素单克隆抗体、抗TNFα抗体、抗IL1抗体、酮康唑等,但结果评价不一,均不推荐做为ARDS的常规治疗[7]。国内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8、NFκB等,都具有很好地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10],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均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由LPS诱导产生的TNFα,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此类生物碱对多种炎症的对抗作用与其直接抑制TNFα的分泌有关。郑钦岳等[11]研究表明,商陆皂甙甲能够抑制TNF和IL1的产生,可能是商陆皂甙甲强大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张骏等[12]研究证实,大黄素可使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IL1、IL6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3.2 免疫调理作用

SIRS和CARS的平衡关系对ARDS的治疗至关重要,在MODS的发病后期往往出现免疫抑制状态,表现为免疫麻痹[13],其反映的是机体正气无力抗邪的急性虚证状态,此时若仍是盲目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只会适得其反。Th1Th2 漂移方向有助于反映SIRSCARS的失衡方向及程度,Th2优势转换是免疫抑制反应的主要特征之一[14]。邱海波等[15]观察了ALI小鼠Th的变化及雷公藤多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ALI小鼠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显著下降,IL4明显升高,而雷公藤多苷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均明显降低,以IL4降低尤为显著;各组的IFNγmRNA表达依次下降。王兵等[16]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42例,观察其对IFNγ(Th1)和IL4(Th2)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西医治疗组Th1/Th2比值、及28 d存活率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杨季菱等[17]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和小柴胡汤均能影响机体Th1Th2平衡,削减Th2优势,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3.3 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作用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大量菌群移位进入循环,是导致ARDS的重要环节,中毒性肠麻痹是胃肠功能衰竭最严重的表现。中医泻热通瘀类方药能明显改善肠道血循环、保护肠屏障。陈德昌等[18]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大黄能够降低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道黏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大黄能促进肠黏膜内杯状细胞大量增生,增加肠腔内黏液的分泌,以及对肠道、肝脏和血浆中的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关。阎勇等[19]证实丹参能促进肠道血流灌注,提高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合作用和提高上皮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性,能有效保护肠道屏障,防止肠道菌群移位。

3.4 改善微循环作用

促凝、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失衡引起血液高凝和弥漫性纤维沉积,导致微血栓形成,这可能是ARDS发展为MOF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们也是高效的促炎刺激,可加重炎症反应[20]。因此,适当纠正失衡的凝血系统将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谷建钟等[21]运用大承气汤对油酸所致ARDS大鼠进行灌肠,7 d后监测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血小板消耗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提示大承气汤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大鼠肺部微血栓,改善了肺血管的循环状态。黄志勇等[22]证实赤芍能够明显降低油酸所致ARDS犬肺循环阻力指数,可能机制为赤芍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崔志永等[23]另有研究表明油酸型ARDS家兔经胃管灌入血府逐瘀汤后,PaO2升高,肺组织充血明显减轻,微血栓形成消失,表明血府逐瘀汤能改善ARDS的肺脏微循环障碍。

4 总结

在治疗危重病方面,尽管现代医学在很多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并非完美无缺,中医亦并非无用武之地,经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ARDS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在实验研究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目的: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追求最好的疗效,而非攀比中医和西医治疗的比重;②原则:在研究的进程中,必须遵循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③策略:针对ARDS及危重病的治疗,应当在中西医各自的发展中结合,在西医的优势中找不足,将中医的优势加进去,从而产生新的合力,提高中医药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地位;④方法:首先以西医诊断标准明确ARDS诊断,再以中医病机为依据,运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联合治疗。中医药在治疗ARDS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握医学发展脉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难题,为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富,杨明钧,李堂圃,等.中医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3(1):36.

[2]Milberg JA,Davis DR,Steinberg kp.et al.Improved sn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19831993[J].JAMA,1995,273:306309.

[3]景炳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8):500503.

[4]王今达,高天元,崔乃杰,等.祖国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临床意义及其本质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2):7781.

[5]耿 耘,魏 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理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2,33(5):1112.

[6]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etwork. Ventilation with lower tidal volumes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dal volumes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New Engl J Med,2000,342:13011308.

[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16.

[8]刁人政,邹建东,韦宏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9,8(1):910.

[9]李金坡,周立群.针刺治疗脑水肿继发ARDS 20例临床报告[J].中国针灸,1992,12(5):27.

[10]黄秀梅,李 波,沈连忠,等.四种苦豆子生物碱对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3):1213.

[11]郑钦岳,王慧峰,郑向民,等.商陆皂甙甲对兔滑膜细胞产生IL1和TNF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5):425426.

[12]张 骏,翁福海,李会强,等.大黄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L1、L6以及细胞内[Ca2+]i的影响[J].中草药,2001,32(8):718721.

[13]KeelM, TrentzO, Pathophysiology of polytrauma[J].Injury,2005,36(6):691.

[14]Monneret G,Debard AL,Venet F,et al.Marked elevation of human circulating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 in sepsisinduced immunoparalysis[J].Crit Care Med,2003,31(7):2068.

[15]邱海波,陈德昌,潘家绮,等.雷公藤单体T4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3):232233.

[16]王 兵,张 畔,曹书华,等.中医药对严重脓毒症急性虚证免疫调理作用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79.

[17]杨季菱.补中益气汤影响Th1/Th2平衡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2004,10(2):24.

[18]陈德昌,景炳文.大黄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8):449451.

[19]阎 勇,田伏洲,尹致良,等.丹参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6):409411.

[20]Coughlin S.Thrombin signaling and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J].Nature,2000,407:258264.

[21]谷建钟,叶 菁,张 媛,等.大承气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小板及凝血系统的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7879.

[22]黄志勇,余金甫,熊桂先.赤芍对油酸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5):257260.

篇6

关键词:医院;门诊收费;票据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医院门诊收费是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门诊收入必须通过收费管理工作予以实现,所以医院必须将门诊收费及其票据管理视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我院是区级三乙医院,日门诊量较大,所以增加了各种收入核算与管理的难度,为了强化医院财务管理,防范经济漏洞和资金安全隐患的产生,必须加强对门诊收入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健全收费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保障会计工作有规可循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必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有力保障,保证各项工作有规可循,从而确保会计工作规范化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内控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收费、稽核、票管以及现金收缴等人员的岗位分离,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分级审批权限并落实执行。此外,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借此来对收费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其二,票据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建立能够确保票据号码在门诊收费系统当中按照顺序进行连续编号,可以防止空号以及跳号等情况的发生,票据的领用及核销也全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对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其三,收费印章制度。保证收费印章人手一个,收款人员在领用印章时必须进行详细登记,做到专章专用;其四,门诊退费管理制度。对可以退费的情况进行明确规定,并对退费金额和具体时间进行权限管理,退费应当有相关部门的人员签字确认方可进行。

二、实施门诊收入统一核算和管理,有利于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性

医院门诊收入主要包括挂号、诊疗、治疗、检查、放射、化验、药品等各项收入,医院财务部门应当对门诊收入实施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以保证门诊每日收入核对正确,确保医院资金安全。财务部门要强化收入审核工作,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三级审核制度。首先,由收款员进行自我审核,查对报表数据是否与记账金额、实际交款金额一致,各种有价票据的使用账面是否与实际剩余票据情况一致,检查录入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其次,负责门诊收费部门收入审核的岗位要核对当日收入汇总报表数据是否与各收款员的收入报表数据一致,在确定报表数据和票据核对无误后,将当日报表、作废票据、进账单、交款单、现金送款薄以及收入汇总报表一并上交至医院财务部门;再次,由医院财务部门对门诊收入进行最后审核,确保账款相符。尤其要强化作废票据管理,查明作废票据产生的原因,判断其是否合理、合法,查实作废票据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是否具备各方责任人的签字。通过对医院门诊收入实施统一管理,有利于加强对每日收入的监管,确保门诊收费各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

三、严格门诊收费票据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票据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票据领用则是票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医院内部各个收费部门在对票据进行领用时,票据保管人员应当根据人员分户对票据的领用时间、具体数量、编号、领用人签名、票据核销时间、核销数量与编号、核销人签名等内容进行详细登记,并在具体领用过程中,按照序号发放票据,同时应当面核对领用号码,收费人员在领用票据前应对上一本票据进行核销,核销时要按照号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存在缺号或是漏号的情况,应当确保收费票据的领用与核销工作严谨有序、有据可查。通常情况下,医院领用票据的人员主要有出纳、门诊及住院收款员。票据的相关使用人员有责任确保领用票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收款员在当天业务完成后,应当进行日结,并出具日报表缴清款项。票据作废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药品退费必须有医生开具的红字处方和药房回收签字,医疗检查退费则应当有相关医务人员的签字,所有退费都必须经由收费处主任签字确认后方可退费,只有这样才能对票据使用人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进而确保医院管理有序进行。

四、重视门诊退费管理,有利于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引起医院门诊退费的原因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没有正式实行医师工作站时,医院的收款人员基本上都是按照医师出具的处方和检查单据进行录入,在该环节上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其二,由于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到位造成收费系统故障;其三,患者已经预先交付的费用因某些特殊原因导致患者未能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检查,从而导致退费。此外,从退费的时间段上可划分为近期、当时和早期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情况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例如,近期和当日发生的退费情况,可以由收款人员在退费的当日通过收费系统来完成,并将之如实反映到当天的日报表中,而早期的退费则可由门诊收费部门进行统一审核后,在收费系统外完成退费。医院应当对针对退费建立完善的管理规定,收款人员在进行每笔退费业务办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确保相关手续完备方可予以退费,否则产生的损失应由当值收款人员自行承担。门诊收费部分应当做好退费的审核工作,借此来避免违法事件的发生。

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门诊收费及其票据管理是医院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医院财务部门应当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管理门诊收入,严格门诊收费票据与门诊退费管理,从而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性,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余进.医院收费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02).

[2]陆玉军.浅析如何加强医院收费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11).

篇7

【关键词】疫情管理;门诊日志;规范登记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6-02

依法进行传染病、慢病等监测和报告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必须覆行的职责。若要做到真实准确全部的报告,在医院门诊接待、诊治病人的过程中,门诊日志的规范登记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出现SARS和禽流感全球性新传染病的今天,门诊日志作为监测、统计、控制、追踪各种传染病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就我院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对象 2013年8月份门诊全部疫情报告卡与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急诊科、感染科的同月门诊日志为总结对象。

1.2 方法 将该月的门诊所报疫情量与以上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登记量和信息科统计的门诊工作量,要求各科门诊日志登记数应达到95%以上。

2 结果

2.1 疫情报告:各科上报的疫情报告卡,存在最普遍的问题是身份证号码空项、家庭住址填写至街道未写门牌号码的、个别填写成患者单位、个别填写的患者联系电话是“无”或空项、假号。

2.2 门诊日志:各科均存有缺项、涂改、不详、家庭住址填写不规范,有填写工作单位或填至街道。个别科室令实习生根据挂号票填写门诊日志,等空闲时再将其他的项目进行补充。

2.3 疫情卡与门诊日志核对:住址、职业、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不符,门诊日志有漏登和事后再编造住址、年龄、职业进行补报的现象。

3 讨论

3.1 疫情报告卡填写不准确,一旦发生疫情则无法与患者及时联系,不利于传染病的控制和追踪。尤其出现重大疫情时极易造成疫情漏报扩散

3.2 门诊日志又是医院与患者联系的纽带,门诊日志填写不规范、超常规,不能准确的反映就诊患者的真实情况,无法进行回访、追踪等后续的医疗服务。

3.3 医院管理重点是以效益技术为主,而疫情报告的真实与否和门诊日志登记的好坏与效益技术无关。加之,部分临床医生认为其是上级强加在医务人员身上的额外负担,因此就出现工作不忙时登一登,忙了就放一放,造成了登记不全。检查评审时则按每日门诊电子信息突击进行补充。

4 建议:

4.1 依法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门诊日志的规范登记是重要的基础资料,是搞好传染病、慢病等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为了使疫情报告做到真实准确无误,必须加强门诊日志管理,做好分工、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并追究科室责任人的责任。

4.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普法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提高对疫情报告和做好门诊日志规范登记工作的认识,尤其是在以人为本改革医疗模式转变医患关系的今天,门诊日志已成为医院联系病人的纽带,所以做好其规范登记工作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3 完善门诊日志登记内容,在电话手机普及的今天,门诊日志中可增加“电讯联系”一栏,以便在需要或出现疫情等紧急情况下,以最快捷的方式联系到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追踪。

4.4 将电子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慢病监测报告卡等嵌入医院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当医生诊断法定传染病、要求检测的慢病时系统主动弹出传染病报告页面,如不填写或者填写不规范无法通过,并赋予该系统统计功能。利用电子信息系对传染病疫情、慢病等监测信息进行报告与管理,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搜集38例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依据个体化治疗方法,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等。结果 38例病人均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手术,CT定位穿刺引流,血液滤过等治疗,治愈2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好转出院5例,并发慢性胰腺炎3例。结论 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主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局部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上。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

胰腺属于腹膜后位器官,其炎症往往可以侵犯腹膜腔,也可以表现为腹膜后间隙累及为主,对于这两种途径所累及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有其特殊性,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的这一类型讨论不多。本文通过总结我院10年来急性胰腺炎的资料,将累及腹膜后的急性胰腺炎(轻症急性胰腺炎除外)这一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转归等方面做归纳总结,为同行们提供治疗上的参考。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4.5±2.4)岁。胆源性22例,酒后15例,不明原因1例。入院时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部痛(100%),32例病人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84.2%),15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症状(39.5%)。

2.血尿淀粉酶测定 12例病人血尿淀粉酶在正常范围,余病例血尿淀粉酶均显著升高(超过正常3倍以上)。

3.病变程度及CT分级 所有病例入院后经评估均证实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CT分级:C级2例,D级11例,E级25例。

4.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按照急性胰腺炎个体性规范化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盐酸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抗生素预防感染,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治疗(一般均用全胃肠外营养),丹参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其他支持对症治疗等。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4例病人经CT定位下腹膜后穿刺引流。

结 果

1.CT所见 所有病例均经我院螺旋CT扫描,38例病人均有腹膜后间隙受累的CT表现,其中12例胰腺炎仅出现左肾旁间隙受累, 15例为双侧肾旁间隙受累,6例出现左结肠旁沟后间隙受累,5例盆后腹膜间隙受累。2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侧胸膜腔积液。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表现见图1,图2。

2.治疗结果 本组38例病人,治愈2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好转出院5例,并发慢性胰腺炎3例。38例病人住院43例次,平均住院周期为(35±2.3)天。

3.随访记录 25例治愈病人均有随访记录,好转出院有3例有随访记录,在基层医院继续治疗治愈;2例无随访。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病人有2例自然吸收,2例经穿刺引流治愈,1例行内引流术治愈。讨 论 1.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间隙的病理生理 腹膜后间隙是腹后壁的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区域的总称,它上达膈,下至盆腔,两侧与腹膜外脂肪相延续,并经腰肋三角向上与后纵隔相通。急性胰腺炎最易累及与其相邻的肾前筋膜。正常肾前筋膜一般仅厚1~2 mm,由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相延续,故肾前筋膜受累可继而导致其余两筋膜相继产生增厚改变。个别肾旁后间隙受累的病例还可使腹横筋膜增厚[1]。由于胰酶外渗可使肾旁前间隙内脂肪组织产生组织坏死,从而造成其内较大范围的受累。升、降结肠均属于肾旁前间隙内脏器,相应节段结肠可因炎症水肿产生移位,并使结肠壁受累。肾筋膜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但胰酶也可使之破坏而产生急性胰腺炎的跨筋膜扩散,即病变从肾旁前间隙破坏肾前筋膜而进入肾周间隙或肾旁后间隙或通过肾筋膜附着处而向其他间隙扩散。病变若向前方扩散可累及后腹膜、肠系膜,邻近的后腹膜破坏导致积液直接进入大腹腔,然后分布于各腹腔间隙和隐窝中。

2.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的临床表现 胰腺属于腹膜后位器官,炎症首先是在腹膜后间隙扩展。但是临床上很多病例表现以腹腔受累为主,主要表现在腹胀,腹腔积液等。在对急性胰腺炎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很多胰腺炎仅累及腹膜后间隙,根据腹膜后间隙累积的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和预后均有不同。急性胰腺炎常合并胸腔积液,可以双侧受累,但以左侧更为常见。主要由于胰周等腹膜后间隙的炎症沿腹膜后间隙,通过淋巴引流从膈下到膈上而达胸腔;通过食管、主动脉裂孔而进入到纵隔、心包腔、胸腔。也由于盆腔腹膜外间隙与腹膜后间隙存在交通,急性胰腺炎的渗液向下扩散,可以扩散到盆腔甚至腹股沟区域。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表现为主的时候,炎症局限在腹膜后间隙,如果形成了包裹性的积液或者组织水肿严重的时候,腹膜后间隙压力将增高,病人表现以腰背部疼痛为主。另外,由于缺乏大网膜,腹膜的强大吸收功能,病变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吸收。

3.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的急性胰腺炎治疗 对于累及腹膜后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除了常规的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胃肠道保护,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等外,我们认为治疗的另一个方向应该放在防治腹膜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炎症尽早吸收。本组38例病人中有3例行手术治疗,术式是腹膜后间隙置管引流,胰床引流,腹膜腔引流等。此类病人往往腹膜后浸润非常严重,病变往往累及肠系膜,左半结肠及胃后壁,甚至有造成穿孔的可能。有4例是在CT定位下行腹膜后包裹性积液穿刺引流手术,术后病人由于包裹性积液所致张力性疼痛明显改善,对于包裹性积液的早日吸收有益。采用这种方法穿刺抽液及外引流诊断或治疗AP局部并发症的穿刺成功率高,对部分假性囊肿、胰周渗液、胰周脓肿引流效果较好,并可判断穿刺液是否存在感染。与外科手术引流治疗相比,CT 引导下穿刺引流具有损伤小、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适应证广、无明确的治疗时间限制等优势[2]。治疗上主要集中在抑制胰酶分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抗细胞因子,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病变尽早吸收等。本组病例均在治疗中应用丹参,丹参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内皮素水平,消除氧自由基,促进坏死组织尽快吸收等功能[3]。一般腹膜腔灌洗引流对此类病人无效,因为积液主要发生在腹膜后间隙,腹膜腔灌洗引流一般适合于腹腔大量积液病人[4]。

本文将以累及腹膜后表现为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列出单独讨论,系统阐述了急性胰腺炎腹膜后侵犯途径及病理生理特点,提出了在注重综合治疗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局部并发症的防治上面,对于此类型的急性胰腺炎的基础和临床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春锋, 陆 健,缪小芬,等.肾筋膜间平面在急性胰腺炎中的CT表现[J].实用医技杂志,2006, 13(23):4294-4295.

[2]罗 静,彭秋生,姚欣敏.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诊治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附23 例报告[J].胰腺病学,2007,7(4):251-252.

篇9

【关键词】 5.5号针头 基层医院 静脉输液 价值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基层医院门诊就诊的一般是附近居民,且以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小儿为主,为更好地实施“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穿刺疼痛及滴速控制,保护血管,减少医疗事故及输液反映的发生,本门诊近二年开始对需要输液治疗的大部分患者采用5.5号针头进行穿刺,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与赞扬。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年龄为10—60岁,所有患者均为门诊输液患者,神志清楚,排除血管性质病或凝血障碍性疾病等影响静脉穿刺的病例,且输注的液体及药液无特殊输注速度要求。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器,由同一护士操作,穿刺部位均选择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保持头皮针斜面位置良好,局部液体无外渗。

1.3观察指标 (1)穿刺成功的判定:有回血,静脉输注畅通,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为穿刺失败。(2)疼痛程度:应用文字描述评分法,把一直线等分成5份,每个点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剧痛,不能忍受[1]。每次静脉刺穿后请病人按照自身疼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描述。(3)输液速度可控性:病人自主可调性大小为标准。(4)注射部位:血管反应大小为标准。

2 结果

2.1两种型号针头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2.2两种型号针头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2.3两种型号针头静脉穿刺滴速可调性比较

2.4两种型号针头静脉穿刺部位血管反应大小比较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广泛应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所采取的最有效途径。

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服务性质的医院,以常见病、老年病、小儿病、慢性病患者为主源,中老年患者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具有反复性、慢性、长期性等特点使得这类患者经常输液;再加上中老年患者自身的生理状况: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质地硬、对机械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差等特点,静脉穿刺成功率低。针对老年患者血管比较脆、长期治疗、血管条件不好的特点,5.5号针头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同时,由于5.5号针头的血管反应损害较轻,血管再次使用性高,对于再次治疗起到保障作用。

基层医院社区卫生门诊病人流动性大,病人较多,而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的人数达不到足够的配置,巡回护士更是少有专业性、独立性,输液挂上后巡回工作间隔时间较长,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多次巡视患者的输液情况。个别的患者因种种原因,如对药物性质、病情不了解,如因工作时间紧凑等,常常忽略护士的交待,自行将输液速度调控,要不就调慢到药物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不就将滴速调到涓涓直流,因此,输液速度难以控制,输液安全得不到较好的保障。使用5.5号针头,在统一固定的高度下,若输液架2.1米高,最快输液速度能达到100~120滴/分,若输液架1.8米高,最快输液速度能达到70~90滴/分,既可以满足临床输液所需,又可预防由于病人自行调整滴速引发的输液过快,确保输液安全。

5.5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针头进入血管短,对血管壁的操作较轻,刺激相对小,对于血管的损伤小,因此,病人的疼痛感相对其他型号的针头轻,容易接受,与护士的配合性高。我院自采用5.5号针头常规输液治疗后,根据对200例患者的严格跟踪与问询,以及其他病患的反映,5.5号针头在穿刺成功率、血管疼痛性、静脉损伤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型号的针头。

篇10

【关键词】 ICU;真菌;中医证型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resistance of fungi in ICU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arify etiology and drug-resistance of invasive fungus infection and provide and guidelin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bout patients with both fungus infection and antibiotics-tolerance in ICU of Guang An'men Hospital from Mar 2006 to Feb 2007 has been done. Results The main etiology for infection is candida,specially the candida albicans.I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ungus infection is corresponding with excessive and deficient mixed pattern, specially the pattern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and phlegm heat retention, while the main excusive syndrome is phlegm heat retention syndrom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etiology of fungus infection, sensitivity of antibiotic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treatment with combination of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is applied to avoid the drug-resistance bacteria and demonstrate advantage of TCM.

【Key words】 ICU; Fungu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增多,机会真菌感染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病房唑类药物尤其是氟康唑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它是一种抑制真菌药物而非杀真菌药物,所以长疗程、大剂量、反复使用导致了耐药性的发生。虽然发现和发展新的抗真菌药物研究项目进行的非常活跃,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机会真菌感染如曲霉菌、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和新型隐球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真菌的药敏谱和耐药机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信息。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病房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对2006-03—2007-02 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真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以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所分离的临床菌株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ICU收治患者基本情况 ICU共收治患者234例,平均年龄71.16岁,其中急诊收入86例,由其它科室转入148例;结局为死亡67例,转至他科151例,出院(含自动出院、痊愈)16例,总死亡率28.63%。其中,真菌共218份培养结果(包括痰、尿、粪、各种分泌物、胃内容物等),占阳性感染者23.57%,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18份,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3份,列第2位。

1.2 真菌感染率和感染死亡率 38例患者真菌标本培养234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6.24%,低于美国的28%[1]。感染患者中出院3例,转至他科20例,死亡15例。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率39.5%,高于ICU患者总死亡率28.63%,重症患者感染真菌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真菌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 真菌感染的38例患者,平均年龄73.6岁;女14例,男24例;218份培养结果中包括呼吸道83份,泌尿道121份,消化道4份,血2份,胸腔引流液6份,其它标本2份。

1.4 真菌分布情况 共检测出白色念珠菌88株,热带念珠菌66株,其它念珠菌36株,光滑念珠菌28株。

2 真菌感染的具体情况

2.1 真菌耐药情况 见表1。

表1 真菌耐药情况(略)

2.2 真菌感染中医证型情况 真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总体来说以虚实夹杂证最常见,占66.06%,而又以气阴两虚(气虚占25.75%,阴虚占20.33%)、痰热互结(痰证占20.87%,热证占18.43%)为最多,实证以痰热内结(热证占30.07%,痰证占35.66%)为主,虚证中各种分证型差别不大,气虚占31.58%,血虚占21.05%,阴虚占26.32,阳虚占21.05%。由于此次统计的标本绝大多数为痰液,且原发病多为重症肺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再者,患者病程长,痰浊化热明显;患者病情危重,正气受损也相当常见,因此气阴两虚、痰热阻肺为基本证型。

3 讨论

根据以上结果发现:①真菌感染的38例患者,平均年龄73.6岁,患者年龄较大,且全部患者均使用高级、广谱抗生素,部分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能力低下。②真菌对药物尤其是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耐药真菌发生率较低。③真菌感染主要为念珠菌感染,念珠菌临床特点为:口腔有白色假膜,阴道口有灰白色薄膜,消化道亦有白色假膜;全身多发的水疮、脓疮、糜烂渗出等,病变涉及肺系、消化系、泌尿系,晚期多个内脏器官感染症状。④患者以本虚标实为主,证型包括单纯实证、单纯虚证、虚实夹杂证,其中以虚实夹杂证为最多,所有患者以气阴两虚、痰热内结为主。

在治疗上,西医方面,应尽量使用敏感性较高的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等,根据各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用药。

中医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相关报道较少,主要依靠经验性对证治疗。患者免疫力低下,中医予以生黄芪、冬虫夏草、绞股蓝、白芍药等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方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等。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以上、中、下三焦出现白色假膜(虚证),全身多发的水疮、脓疮、糜烂渗出(实证)等,故笔者认为中医辨证主以肺虚、脾虚、肾虚兼有湿邪、热邪。根据病情转变,在治疗上:①润肺益胃法,药用沙参麦冬汤、百合知母汤等;②培土生金法,药用六君子汤等;③养阴透邪法,药用鳖甲煎丸、青蒿鳖甲汤等;④清化痰热法,方用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等;⑤清金滋水法,药用沙参麦冬汤等;⑥清利湿热法,方用猪苓汤、茯苓汤、千金苇茎汤等;⑦气阴双补法,方用生脉饮、炙甘草汤等;⑧阴阳双补法,方用参附汤、生脉饮等。另外,实验证明,黄连、黄柏、大黄、大蒜等药能有效抑制真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各种证型均可用之[2]。

笔者认为,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为上、中、下三焦出现白色假膜,与中医学“伏邪”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用中药温化外寒、宣散伏邪的方法,解决真菌感染、耐药问题。治疗“伏邪”,不可一味过用苦寒药,徒伤脾胃,疗效不佳。而西药抗生素亦为苦寒之品,更应谨慎地选择使用。故可用栀子大黄汤加减,方中淡豆豉、草果温化外寒;炒栀子、焦大黄入血分,直达三焦伏热之处所,宣散伏邪;加黄芩、柴胡和解少阳表里,清透郁热。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中药;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

肝动脉介入治疗是转移性肝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转移性肝癌多数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身体状况差,免疫力低下,耐受性较差,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介入治疗。由此,积极探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移性肝癌归属中医学"肝积、积聚、Y瘕、黄疸"等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肝癌转移及改善中晚期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转移性肝癌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1]。由此,中药治疗转移性肝癌将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作者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观察中药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2.35±3.75)岁;单个结节转移6例,多发转移10例,弥漫性转移结节13例。观察组2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48.87±5.61)岁;单个结节转移5例,多发转移13例,弥漫性转移结节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肝右动脉后进行药物灌注,灌注药物:氟尿嘧啶(5-FU)1000 mg、顺铂( DDP)60 mg、丝裂霉素(MMC)10 mg,3~4 w后重复治疗。

1.2.2观察组 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动脉或肝左、肝右动脉后灌注消癌平注射液,300 ml/次,3~4 w后重复治疗。

1.3疗效判定 近期疗效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可测量的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可测量病灶直径减小50%以上。稳定(SD):病灶减小小于50%,或者增大小于20%,没有新病灶出现。恶化(PD):原有病灶增大,或者出现新的病灶[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录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采用χ2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平均生存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中医辨证分析,转移性肝癌临床表现多与气、血、肝、脾、肾相关,属于中医的肝积,证属气滞血瘀的范畴。转移性肝癌病因机制主要是外感、内伤、及情志不畅,加之劳倦,脏腑功能失调,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血行受阻,属于全身虚,局部实的顽疾[3-4]。临床常规治疗转移性肝癌,采用化疗,效果不佳,并且可能引发消化道反应、肝损害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所以临床提出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的尝试。

本文采用的消癌平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其成分是乌骨藤提取物。该药植物含有多醣、生物碱和皂甙等有效成份[5]。本文结合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中药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疗效理想,延缓了患者的生存期,治疗后无明显毒副作用,容易被转移性肝癌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晓华, 王颂章, 魏崇健, 等.经肝动脉灌注并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J] .中华肿瘤杂志, 2013,18(5):365 .

[2]王声球.肝脏转移癌的治疗问题[J].实用外科杂志,2009,6(3):161- 163.

[3]柏卫清,林钧华,于尔辛,等.吡柔比星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肝癌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2,14(1):25-27.

[4]O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70.

篇12

关键词:地形图要素;地籍调查测量;作用

中图分类号: 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65-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展以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程,特别是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将1:500地形图要素加入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的通知》。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率及土地价值较高,集约化程度与建筑密度都比较大,土地的位置和交通条件给土地级差收益带来悬殊的差异,就需要用大比例尺地籍图件,精度要求和测量方法均较农村地籍调查复杂。加入地形图要素,能使地籍图发挥一图两用的作用,通过三维空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地物、地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地形图要素加入城镇地籍调查测量中,具体能起到哪些作用,下面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1 地籍测量、地形图测绘的概念

1.1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个方面的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重点是收集和查清宗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1];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采集、处理和编写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是地籍要素与权属有关的地形要素的集合。主要是对宗地的地价界址点、权属界线、土地用途等的定位与定性相结合的测绘工作。

1.2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标示对象,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乃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2]。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测量方法,测定每个控制点周围地形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以此为依据,将所测地物,地貌逐一勾绘于图纸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旨在客观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经济建设服务。

2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优势

2.1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利用现势性好、精度高、相同比例尺地形图或像片影像图作地图,并从其图上择取或套绘必要的地物信息,经野外采集界址点坐标、修测与补测,再依据校核后的宗地勘丈数据编绘地籍图,即能保证成图精度,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图费用,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在建制镇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利用地籍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要较好的精度的点位坐标,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3]。

3 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在城镇地籍调查测量中的作用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中,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对城市规划、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道路是城市规划、建设、设计的骨架。因此,在地形图的测绘中,对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应重点测绘。

根据上级要求,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加入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它解决了历史底图现势性差,非独立宗地和大面积宗地指界困难,指界人无法现场指定界址点的问题,改进了地籍调查流程,大幅度提高了地籍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地籍测量调查工作中加入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主要有:地形点、居民地和桓栅、管线、水系等地上实物要素。由此可以看出,诸多地形要素加入城镇地籍调查测绘工作,就使得城镇地籍图具有地形图的一些基本特征,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在城镇地籍调查测量中的主要作用就显而易见。笔者认为其主要作用如下:

3.1 地物高程、坐标的认定

由于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加入了地形点,特别是在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间距一般为实地22-23m左右,在图上显示一般为4-5cm,一高程点注记的方式反映了地物高程。从所绘制的地籍图中,就能直观地判断地物高低。至于地物坐标在大比例尺地籍图中也能直接判读。

3.2 地物实际情况反映更充分

由于在采集要素时加入了人行道路硬化范围,单位、工厂、庭院内的硬化范围、服务等建筑物台阶、路灯、照射灯、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等要素都加入到了城镇地籍图,就使得地籍图更具有地形图的作用,一切地物在地籍图是都有所反映,就使得地籍图上的地物客观情况易于判读,更具形象性,在地籍管理中,诸如权属调查勘测定点等工作更为准确、简捷。在实际工作中,比如防灾救灾的指挥中,能让领导身临其境,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3.3 电力、通讯、供排水系统更为清晰

将永久性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地面上能直接看到的各类地下管道检修井、手孔、污水箅子等要素加入城镇地籍图,在使用中就能直接了解电力、通讯、排供水网络分布,为电力、通讯、供排水设施检修、维护提供了准确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3.4 为政府抗旱防汛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加入除正常的河流、湖泊等水系外,还要求将坑塘等地物要素加入,就能使水系要素在地籍图中更具完备性,为政府抗旱防汛提供更加详实的资料,便于政府决策。

3.5 在军事上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将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在城镇地籍调查测量中,以数字符号表示客观地物,在军事作战指挥、战场规则、定位导航、目标采集、瞄准、搜寻、救援等各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工程师和指挥员的眼睛”,可见作用之重要。

3.6 在土地平整中发挥着作用

在各种工程建设中,都涉及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对建筑物要做合理的平面布置外,经常还要对原地貌做必要的改造,以便于布置各类建筑物,排除地面水以及满足主要运输和建设地下管线等。地籍图加入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特别是加入了地物高程,是地貌高低起伏状况客观显现,地面凹凸起伏多大,需挖填土法多少,在地籍图中应用方格网就能直接计算出,对工程量和工程款的预算也起到重要作用。

将大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在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工作中意义重大,作用突出。将地形图与地籍图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一图两用之功能;在地形地貌分析、土地分类、土地利用、土地质量变化监测、地质水文气候及行政管理、减灾救灾、军事指挥、交通通讯、工程建设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从而发挥“两图”的优势,避免重复测绘,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将“两图合一”才能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适应土地管理和城镇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高延利.地籍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9:5-6.

[2] 邢建立.城市建设中地形图测量和地籍测量的不同应用[J].国土资源,2008,(21).

[3] 马龙.浅析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异同点[J].测绘信息网,2008,01,06.

篇13

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 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作为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可靠、高效的核心,rits的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中高铁调度集中系统 ( CTC 系统) 集成技术,经历了起步阶段、线路别小规模系统集成、路网性大规模系统集成等几个阶段,并向信息化、集成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铁调度集中系统在铁路智能化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高铁CTC系统已在5个铁路局调度所及总公司调度中心运营,并已在其他10余个高铁及城际铁路调度中心推广应用,此系统是国内一次建成标准最高、可扩展性最强、信息保护安全等级最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表现出极强的技术辐射能力。实现了从技术方案到设计方案到建设成果、运营成果的转化,其应用全面提升了高铁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创新了电务运营维护管理水平。

CTCS-0/1级:基于轨道电路传输信息,车载设备由机车信号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构成。 l

CTCS-2级:基于轨道电路(ZPW-2000)和应答器传输列车行车许可信息,采用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控系统。 l

CTCS-3级:基于GSM-R无线通信实现车-地信息双向传输,无线闭塞中心(RBC)生成行车许可,轨道电路(ZPW-2000)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应答器实现列车定位,并具备CTCS-2级功能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l

CTCS-4级:完全基于无线传输信息的列控系统,地面可取消轨道电路,由RBC和车载验证系统共同完成列车定位和完整性检查,点式应答器提供列车用于测距修正的定位信息,实现移动闭塞。

我国高速铁路200~250km/h等级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300~350km/h等级的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均由车载设备(ATP)和地面设备组成。

三、CTC系统在中国高铁发展中的作用与展望:

设计、施工、验收等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目前高铁 CTC系统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比较有限,在原先系统规模小、功能简单的情况下还可行; 随着大规模系统集成发展,需要一批能指导设计、施工、验收的工程建设规范。

系统软件功能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总公司作为全路综合性指挥中心,将向统计分析、应急指挥、与国家其他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向发展。同r,铁总、铁路局的系统应用软件将实现标准化、统一化,调度指挥人员面向统一的人机界面和功能,系统运行效率将大幅提升。

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深化发展。信息安全是国家战略、是铁路信息化的重要部分,CTC 系统的信息安全是铁路信息安全的关键系统,运输调度指挥系统被国家确定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系统。目前第二代信息安全技术进入到推广应用阶段,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还有待加强,比如小型机信息安全、与TDCSCTC 系统匹配性、与第一系统兼容性等问题; 同时,系统需明确第三方功能验证标准和方式;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还需加强配套,通过控制各参数与信息系统角色的活动,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的全部要求。

灾备系统研究及建设展望。作为全球最大的高铁运营网络,从远期考虑,有必要研究灾备系统的成套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灾备系统本身是多系统、多专业、多工种整体的技术方案,作为铁路行车指挥的中枢,调度所灾难情况下,要求各类应用系统应在短时间内完成灾备系统的启用。根据《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调度所备用中心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应不低于5级,即按照数据实时传输和完整系统支持考虑,采用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备用网络具备自动或集中切换能力。实现灾备系统是一个关系到多系统配置及软件开发、多专业及部门灾备预案研究、人员培训与演习等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铁路总公司顶层加强设计,明确灾备系统需求及研究方向,进一步实现工程化目标。

与通信、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与通信系统接口光纤化、高速化,目前有的采用 2Mb/s 数字通道通过电光-光电转换方式,有的通过FE10/100Mb/s光纤组网,通信系统光通信技术和装备日趋成熟,高铁 CTC 系统对通信速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光通信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融合更加深入,运营对于高密度、高可靠、高舒适度、安全正点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 CTC 系统与运调系统的计划契合度更好,尤其在动车段 ( 所) 等行车计划与动车组、乘务组计划等结合度更高; 要求系统对运行图的调整更加灵活、方便,为高速铁路运输计划调整预备更多的调整预案,为安全正点提供系统保障; 要求系统与客服系统间的结合更密切、更准确,在列车报点、停稳信息管理等方面更精确。

篇14

关键词:脊柱;CT;X线片;爆裂性的骨折

在脊柱发生外伤的骨折当中,胸腰椎发生骨折是较为常见且创伤后果比较严重的一种,及时的给予诊断,确定是不是爆裂性的骨折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防止患者错过做好的医治时机,从而保障患者生命的安全[1]。本文对我院2014年~2015年诊治的60例爆裂性的胸腰椎发生骨折的患者实行研究,并对其诊断的方法实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015年诊治,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7~64岁,平均(40.3±11.6)岁;他们致伤的原因可分为高处坠落(30例)、车祸(20例)、重物打击伤(10例)三种。患者和其家属都在知情并且同意的条件之下愿意参与此次的研究。

1.2方法 60例患者都要在胸腰椎的正侧位拍摄X线片,和CT实行平扫,在实行的时候患者需要选取仰卧的,在其椎管垂直的平面上实行扫面,层厚大约在4mm左右,螺距调整在1.5左右,对软组织窗与骨窗实行观察,部分的患者需实行3mmm薄层的扫描,7例患者对冠矢状位实行了重建。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对比两种诊断措施对于胸腰椎发生骨折患者分析判断的准确度;②观察并对比两种措施诊断出来的胸腰椎爆裂性的骨折差别状况。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对比两种诊断措施的临床骨折分型状况 CT扫描在胸腰椎为爆裂性的骨折和安全带性的骨折诊断上的准确效率要高出X线片许多(P0.05)。见表1。

2.2对比爆裂性骨折的CT和X线片的状况 60例爆裂性的胸腰椎发生骨折的患者当中,CT和X线片相对比要更加可以清楚的将椎体发生骨折的位置、走形与骨片分布的状况显示,并且在发现椎板骨折、骨碎片突进椎管、椎管内部出现红肿等方面上,CT发现的数量也要比X线片高。见表2。

3 讨论

脊柱发生爆裂性的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脊柱外伤的一种,较好发在脊柱的胸腰位置。有资料表明,胸腰椎发生爆裂性的骨折大多数是发生在重物击伤与高处坠落等,且大多数是发生在T12与L1的椎体上[2]。

正位的X线片显示出来的椎体较为扁平,且密度变高,但骨折片的显示不太清楚,侧位片的椎体会被压缩成为楔形,存在骨折者椎体的后缘连线都不太光滑,这种异常的指标可当成骨折为爆裂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3]。CT和X线片相对比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患者椎体的骨折线走形、部分、骨折碎片的分散状况与椎管的变窄与变性状况,CT三维的重现是对于CT的断层扫面实行重要的补充和较为复杂的症状能得到更佳的诊断根据[4]。此次研究当中也可以发现在对爆裂性与安全性的骨折方面采取的诊断方式,因为CT以上的优点要比X线片有着更加高的准确效率,但在脱位性和单纯的压缩性骨折诊断之上,X线片则效果更好。此外,在此次的60例胸腰椎的骨折为爆裂性的患者当中,对他们实行CT和X线片的拍摄过后,对其结果实行对比能发现,和CT相对比,X线片没有办法发现骨折为爆裂性使椎板发生骨折和骨片导致椎板的内部受到损伤而出现高密度的水肿。在对骨折为爆裂性和突进椎管内部的骨片实行诊断时,X线片还是有着一定的效果,但和CT相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性比较低。

综上所述,选取X线片和CT相配合使用能较好的对于脊柱骨折为爆裂性的患者实行诊断,但在对神经的受损和椎管的狭窄状况上实行判断时,CT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彭光旭.X线片和CT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1):76-77.

[2]冯江学,杨渊,马志芳,等.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广西医学,2012,34(11):153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