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文化差异范文

旅游文化差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旅游文化差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旅游文化差异

篇1

物质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观念与意识的差异,因为由于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同一类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观念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事物包括人们的日常所使用的食物,所饮用的饮料,以及居住的不同环境。举例来说。中国一直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中国的旅游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无论走到哪处的风景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扑面而来。最近在互联网络上比较流行这么一张中国的地图。地图的主要内容不仅标出了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景点名称。更为让人叹服的是,在各个旅游景点中,还特意的选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例如,在中国的山东,你会品尝到大煎饼的味道,在山西,有刀削面,在新疆有手抓羊肉,在东北,有杀猪菜,在四川有正宗的麻辣火锅等等。可是,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外国朋友会大饱口福的同时,会心生疑问:Whatisit?他们经常问的这个问题,难倒了大部分的中国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者们。因为,这些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很多在欧美国家的字典中没有收录,另一方面,即使勉强把这些所谓的特色美食对应的英文翻译出来,由于缺乏对欧美日常饮食文化的了解,翻译的也是比较生硬的。

欧美国家的饮食,从营养角度来说,确实比较讲究。例如,他们比较善于用烤或蒸的方式来尽量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流失。他们在每年的感恩节所食用的火鸡,就是属于这种加工工艺的。另外,中国作为酒的故乡,有着灿烂的酒文化。这一点让很多欧美的游客非常佩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白酒所独具特色的醇香,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在酒桌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因此,就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已经渐渐的走向世界的各个地方。同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中国,我们的茶文化也已经香飘万里人家。在每家每户饭前饭后喝一杯茶基本上是一种不变的惯例。欧美国家对于茶的感觉,不如对咖啡感觉浓厚。因此,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也会在旅游英语中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那么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做好旅游英语中的翻译呢?笔者经过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二、基于文化差异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1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所谓的“求同”方法,是指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在遇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下不一样的表述时,尽量从欧美国家的文化事物中选取相应的事物来进行匹配。当然这种匹配并不是要求一对一的绝对的匹配,而是讲求而二者在表达意义与功能上的匹配。例如,中国在各大景区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这些在英语的相关词典上并没有完全收录。因此,在遇到这样的词汇翻译时,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方法就可以发挥作用。咱们在旅游景点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欧美游客并不是很熟悉的。例如,大白菜,月季花,大葱,槐树等等。对于这些事物的英文翻译,我们可以寻找西方文化中的对应事物,二者只要在功能或者类属上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就可以进行中国特色的英语嫁接。所以,上面的几个中国特色的事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表述为,Chinesecabbage,Chineserose,Chineseonion,Chinesebachelortree等等。

2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所谓的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方法,就是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从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的角度来考虑翻译。换句话说,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着可以表达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时,不用过多的强调与西方文化的匹配性,而是坚持本民族的表达特色。一种比较简单的表达方法就是中国的汉语拼音来表示。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吸引着近千万的国外游客来华旅游、观光。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很好地帮助把中国的特色文化推介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很多游客基本上快成为了半个“中国通”。因此,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物的拼音解读,不仅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例如,现在很多外国的游客,对于中国的“功夫”,“宫保鸡丁”“胡同”“北京烤鸭”等中国特色的事物名称的汉语拼音,都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这种在翻译文化中“求异”的方法,随着中国不断地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加快,将会在未来的一天,掀起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这种浪潮在欧美的几个国家已经开始掀起。

三、结语

篇2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愈来愈多的外国人被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山川湖水吸引,而更是以其独特的美景和宗教广受欢迎。旅游文本作为中外交流的基础媒介,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给旅游文本翻译带来很大障碍,尤其影响了佛教景点的准确英译。因此,本文将从语言文化差异角度研究旅游文本的功能,并以佛教景点英译为例对旅游文本翻译进行深化探究。

一、旅游文本的功能

旅游文本主要以呼唤功能为主兼具信息功能。呼唤功能指文本对读者个人意念的呼唤,旨在诱导行动。旅游文本中以景点翻译最具旅游文本特色。佛教景点独具地方色彩,充满着浓厚的藏传佛教魅力。因此,佛教景点的旅游文本既要体现宗教特点更要引起外国游客的兴趣。信息功能指文本为读者提供信息以改变其认知状态的功能。

二、旅游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迥异,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等方面大相径庭。这正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它们相互制约并相互影响。而佛教景点旅游文本尤为复杂,因为它结合了中国传统哲学、风俗文化及藏传佛教知识,这无疑给其英译带来很多困难。

(一)旅游文本的语言差异

1、词汇差异

汉语旅游文本善用华丽辞藻,多以四字词语组织行文,讲究音律对仗。在佛教景点旅游文本中更是如此。例如:

“寺院内佛殿也别具一格,独具神韵,佛殿呈塔形,高约20米,内径约10米,上覆金顶,下映斑斓;彩珠环绕,檐角飞天。”(《走遍中国:》第三版,2012)

对比而言,英语旅游文本则善用简单客观的词汇。英语国家多注重客观事实,所以,英语旅游文本不会像汉语旅游文本那样用词花哨。例如美国黄石公园官网上对黄石公园的描述如下: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s America's first national park. Located in Wyoming, Montana, and Idaho, it is home to a large variety of wildlife including grizzly bears, wolves, bison, and elk.”

2、句式差异

汉语旅游文本在句式方面多以无主句为主,主语在句式中可以省略。例如:

“既静僻又幽雅,不失为一处难得的大自然乐园和桃果基地。”(《走遍中国:》第三版,2012)

而在英语旅游文本中,主语一定是句式中不可缺失的因素。例如美国黄石公园官网上的描述如下:

“Preserved with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re Old Faithful and a collection of the world's most extraordinary geysers and hot springs, and the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二)旅游文本的文化差异

纳达曾经指出,“把握好双元文化主义比掌握双语更加重要”。中国旅游文本文化气息浓重,大多带着强烈的民族色彩,佛教景点旅游文本更是如此。佛教景点的旅游文本涉猎甚广,包括了宗教、哲学、民族风俗等,既蕴含藏传佛教思想,又覆盖了的历史人文。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异成为译者翻译过程中很大的难题。例如: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旅游攻略》宣传册,2011)

试译:The Jokhang Monastery, built in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ubo Dynasty in the 7th century, was for consecrating the same size statue as Sakyamuni when he was eight. The statue was brought by Nepal’s Princess Chizun when she married with the Tibetan King Sontzen Gamp.

此例中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等词汇体现了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若英译时不增译其背景,外国游客必很难懂得其文化内涵。同时,考虑到东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在英译时也会用到省译法,尤其当汉语文本完全不可译时。

篇3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跨国旅游文化;影响

一、称谓用语方面差异产生的影响

旅游业作为一项服务性的行业,注重称呼方面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称呼方面有着及其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随着不断的发展,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习惯。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称呼方面却与我国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如不加以注意,很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在西方国家中,服务人员通常在提到老人的时候,都不会使用old这个单词,而是使用senior people,意思为年长的公民。因为在西方人的思想中,对于年岁的上涨会产生恐惧,用老来称呼对方是对人的一种侮辱。而在我国的文化中,老这个字带有尊重与净重的意思,通常情况下是用来形容德高望重的人,是一种恭维,一种尊重。然而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在理解方面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就这一点上来看,我国传承的“长幼有序、贵贱分明”的传统礼仪思想对于西方人并不适用,只有明确这其中的差别,才能在今后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减少误会的发生。

二、价值观差异产生的影响

价值观的产生与人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中的禁忌也大不相同。在我国看来,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国人民通常表现出谦虚、合作以及集体观念等姿态,给人以缺乏主见的印象。而在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中,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西方国家的人更注重个人的[私以及人权,追求平等与自由。例如:在中国,旅游景点以及酒店宾馆的服务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主动向客人介绍旅游景点的相关项目与指南。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这种主动式的服务算得上是优质服务的典范。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这样的关心行为反倒会被认为是侵犯其个人隐私的行为,不仅不会得到感谢,反而会遭致西方游客的反感与讨厌。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的思维模式中,推理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从我国千百年的发展史上来看,我国人民最擅长的推理模式是类比推理。在旅游业中,主要表现在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方面。许多来华旅游的西方游客都有这样的疑问,去桂林旅游的时候,导游会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意思。然而,去云南丽江旅游的时候,导游又会说丽江山水天下第一。很显然,在西方人的思维中,天下第一只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了两个,那只能说明其中的一个是假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旅游者来中国旅游以后,经常会对中国旅游景点产生名不副实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导致这种误会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我国的文化中,天下第一只能算作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一个指向性的标准。而在西方人强调实证性与精准性的价值观中,这种模糊指向性的事物,显然是无法理解的。

四、其他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

不仅是中国在接待西方游客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困扰。西方国家在接待中国游客时,也会感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笔者曾经跟随过一个旅行团去欧洲旅游,由于是欧洲八国游,所以每一站的停留时间并不长,除了简单的购物,就只能游览一到两个旅游景点。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负责带队的导游会问游客想到哪里旅游。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由于时间紧迫只能去一个地方,自然是去哪儿都可以。然而,按照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回答都可以的意思就是两个地方都想去,所以,一路上一直在强调,时间紧迫,只能去一个地方,这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的误会。除此之外,西方人认为人、兽平等,如果按照我国的习惯,为西方的旅游团提供猴脑或者是活鱼活吃等特色菜肴,在西方人眼中便是对生命的亵渎,不仅不会领情,还会提出严重的抗议,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文化是人类在同一个环境下产生的共同心理程序,由此看来,文化并不是个体所表现出的特征,而是一种普遍性的、具有共性的、受到社会认同的心理程序。因此,在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中西文化差异的作用,加强旅游跨文化交际的管理,加强旅游景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明确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影响,促进我国旅游业向着国际化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人们用于交流的工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尤其是在旅游文化交际方面,本文主要对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旅游英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提升我国对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旅游英语交际中文化差异内涵

不同的人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认同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一个社会所独有的制度、习俗以及信仰,包括最基本的家庭模式、思想道德以及语言等等,文化只有在一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现实以及自然环境下才可以实现,因此,文化是有着一定的民族、社会属性的。语言交际作为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对语言的的使用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不同文化习俗氛围的人在对同一件事情进行沟通时,往往会因为不能够透彻的理解事情的内容而出现误会。例如,美国人在交谈时,往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往往凑得很近。再如,对于礼物,日本。韩国、中国人对于礼物时很看重的,而在欧洲,礼物的分量以及质量并不是很关键。还有,东方青年走路拉手,往往意味着友谊,但是西方人则认为是同性恋行为。总之,这些都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职业道德、社交准则、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规范。旅游英语交际中,同样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影响着旅游英语交际中人们的行为以及理解。

二.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交际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交际的影响是巨大的,总体来讲,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交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差异影响信息的获得。在实际的旅游英语交际中,往往出现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操着英、汉两种语言的人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有些信息往往具有地方以及民族特色,表面上看起来,两者有着相似的成分,但是实际的意义上,两者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中国人在工厂门口往往看到这样的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意思是祝福的话,但是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时,外国人往往翻译成“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外国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存在着问题。第二,文化差异误导信息的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方式的人们对于信息的掌控以及获得是不同的,例如,中国人往往采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发展的迅速,而外国人则往往采用“just like mushrooms”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对于这些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方式认知存在问题,很容易导致语言信息的误解。第三,文化差异造成交际障碍。不同语言的人,如果不注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出现交际障碍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交际,影响着人们对于对方的理解以及认同。

三.旅游英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旅游英语交际中文化差异内涵以及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交际的影响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下面对旅游英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第一,有关隐私的话题。隐私是旅游英语交际中极为忌讳的话题,例如对于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这些话题,我们还是少问为妙,这类事情在旅游英语交际中是不能够打听的,属于个人的隐私问题。第二,有关赞誉的话题。不同的文化,对于赞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英语里面,赞誉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只要受恩于他人,哪怕是一句赞美的话,人们同样要说“Thank you”,“Thank”来回敬。尽管汉语对于赞誉的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相应的赞誉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有关谈话的技巧。西方人打招呼时,经常说:“Hello”,“Hi”,中国人碰面时却经常说:“你吃饭没有?”这也是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对此,很多外国人对于“你吃饭没有?”有很大的争议,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加强对于中外文化以及说话技巧的掌握,对于促进旅游英语交际中人们的沟通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旅游英语交际中的得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社会语境的支配,不懂得英语文化,就不可能得体的使用英语,因此要不断积累一些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点。要进行恰当的交际,不仅句子要符合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句子能和语境或表达方式密切配合。在旅游英语学习当中要注意英汉两种文化因素的差异性,处理好话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从而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在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对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性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有关部门以及人员应该对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提升我国对旅游英语交际文化差异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海英. 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03).

篇5

【关键词】文化差异;传统习俗;翻译;误区;策略

随着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联系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活动也日益增多。由于和外国人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导致在翻译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探讨它们的解决办法。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识。同时,坚决制止不法分子的文化侵略活动。着重强调只有在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才能发展得更全面,更深入,更完善。

1 分析翻译误区出现的原因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性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它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等各方面内容。旅游资料主要具备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即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情况使其读懂、看懂、听懂,了解并传播中国文化;二是,诱导行动,即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鉴于上述翻译目的。

1.1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

汉英语言风格迥异,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旅游宣传资料的表达多为描述性语言,言辞优雅,情景交融,四字格、排比及对偶结构随处可见,如铁塔行云、相国霜钟、柳浪闻莺,优美的景点名称使游客浮想联翩、心向往之;英语表达则更多注重句法结构,用词平实直观,讲究知识性与科学性,在汉译英时,若照搬汉语表达习惯,逐字将汉语英译,则感觉拖泥带水。

1.2 汉英传统习俗的差异

不同的生活环境下的中西方人们对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如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福的象征,在许多古老的建筑以及砖刻石刻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而在西方,蝙蝠却是吸血鬼的象征,邪恶的代名词。因此,当介绍外国游客桂林漓江的蝙蝠山时,一定要把它和人们美好的愿望联系起来,否则恐怕外国游客会不愿接近这个景点的。因此,在遇到此类事物时,翻译人员或者导游一定要将中国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外国游客,尽量准确地传递旅游资料的文化信息,以免产生误解或疑惑。

2 针对黑龙江省旅游景点翻译误区的分析及规范

旅游景点的翻译中,为了能让外国旅游者了解中国文化以及景点,翻译时应该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以有效传递旅游信息和中国文化。

2.1 直译和意译

直译有利于传达景点地名以及人物事件等源语信息,意译运用西方的语言思维和语言模式,更有利于传达景点的相关信息,两者方法的结合无形中增进了游客和中国文化的沟通,景点介绍都是四字成语,为历史人物典故或神话故事,单纯的直译,外国游客难以懂其意,单纯意译却会使这些景点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因此采取直译加意译的方式既传达了中国文化又诠释了景点内涵。

2.2 增译

为了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翻译时可在原文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信息,如在介绍雪乡时,单凭Snow town的直译难以让游客了解,应在其前加以补充说明China Snow Town这样的翻译不会让游客费解。

2.3 文化类比

类比是指为消除对源语信息所含文化的陌生感,以唤起目的语接受者似曾相识的感觉,将源语中陌生的文化信息转换成目的语文化情境中类似的信息,也就是说用英文中相似的名胜古迹,传奇人物历史故事等来打比方,用以此比彼的方法拉近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从而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3 结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到,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相关旅游资料的翻译既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任何时候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都存在文化差异,语言学家奈达说过,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要比语言结构差异引起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因此,想要翻译好相关的旅游资料,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了解和积累本国和外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地理、、风土民情和建筑艺术等,甚至还要对生物学、考古学等有所研究。

【参考文献】

[1]章礼霞.从广告语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谢天振.对翻译学构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

篇6

关键词 河洛文化 外宣资料 日译 网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9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Heluo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Publicity Website

WANG Ruiyi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Heluo cultur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ttracting numerous tourists at home and abroad to visi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foreign propaganda work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e status of Heluo culture tourist resources website, is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overview of Heluo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urism resources. The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Heluo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propaganda website on translation status, Heluo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individual representative classic, for example, found problems such as website construction, website promotion content,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websites, finally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Heluo culture; publicity materials; Japanese translation; website

1 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河洛文化系河洛地区的古今地域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培育起来的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的中心,而且是当时中国主流文化的代表。河洛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品质高、数量多,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遗留至今的地上文化遗产有洛阳龙门石窟、释原祖庭白马寺、关林、禅宗少林寺等。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渡沟、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等自然风景名胜地,可以说河洛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圣地。

2 河洛文化旅游资源外宣网站日译现状

2.1 外宣网站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成了对外宣传的一种快速有效而备受青睐的方法。网络因其快捷、高效等优势也逐渐成为外宣的重要的平台,旅游网站就是大部分游客出行前出行前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旅游网站对游客信息收集、出游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宣网站建设更是吸引外国游客跨国前来旅游的关键环节。

2.2 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独立的日文网站和日语网页。经过对各代表性旅游景点的官方网站和各旅游网站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网站没有独立的日文网站或专门的日语网页。例如在对河洛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代表性旅游景点的官方网站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在日本知名度很高的白马寺、关林庙、少林寺等知名景点官方网站竟没有日语网页和日文介绍。

除了各旅游景点的官方网站,国家旅游网、河南旅游门户网、河洛文化网、洛阳旅游网等与河洛文化旅游资源宣传相关的旅游网站也是如此。囊括最多内容的国家旅游网的首页语言选项只有中文的简体、繁体和英文选项,没有日文选项;河南旅游门户网虽然有语言选项,但是也只是英语选项打开有英文介绍,日语选项打开就显示错误,这表明该网站的日文宣传页建设根本没有完成,首页的日文选项形同虚设;河洛文化网的首页打开没有语言选项,只有中文的相关景点介绍,没有日语介绍;另外,洛阳旅游网的首页虽然有语言选项,但是出现了跟河南旅游门户网类似的问题,只有英文选项能打开,其他的语言选项如日语根本打不开。

第二,网站日文介绍不全面。除了一些没有独立日语网页的景点外,一些有日文介绍的旅游景点的日文介绍也是不如中文介绍那么全面。例如龙门石窟,中文介绍中有东山石窟、西山石窟、白园等景区内的详细观赏点的介绍,但是日文介绍中只有药方洞、禹王池和潜溪寺等几个洞窟的介绍,不如中文介绍全面;再如人间仙境白云山的旅游体验网上的日文选项打开只有一个页面,上面的日文介绍只有一页白云山的所在地、所获荣誉、景区内所有的观光点等概况介绍,但中文介绍不仅有全面的景区介绍还有更多的咨询选项。另外,鸡冠洞、老君山等旅游景区的网站日文介绍也是星星点点。

2.3 网站宣传内容存在的问题

第一、日文介绍语言性错误多。经过调查发现现有日文介绍的景区网页中,存在翻译不当、拼写错误、句子表达不通顺等语言上的错误。①例如:鸡冠洞旅游体验网上的日文介绍中写道“つとに清代に冒して景伽蔚丐蚯螭嵩Lねる人がいるが、洞内の新奇的なしく、怖くてった。”该句的翻译凌乱不当。另外还有一句是描述教授对鸡冠洞的评价“中国地|研究会会Lの朱学稳教授は景Q壮、北国大地洞府と言うことができるのせりふをつけた。”该句中的“言うことができる”完全可以简单的译为“言える”原句则显得过于繁琐。另外通观全文,还存在敬体和简体混用现象。除了鸡冠洞,其它景点的日文介绍也存在翻译不当、拼写不正确,表达不通顺等低级错误。

第二、内容信息更新不及时。河洛旅游景点的日宣网站普遍存在旅游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空洞、消息严重滞后的问题。以龙门石窟为例,其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期间规模不断扩大,观赏性越来越强,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尤其是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世界知名度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龙门石窟经过整修,门票价格也有所调整,然而这些新变化却没有在龙门石窟官方网站上的日文介绍中体现出来,而且旅游网站的日文网站介绍也还是一开始的原版介绍,信息更新不及时,无法让日本游客了解到景区的最新动态,这样可能会使日本游客对景区的新鲜感降低。

3 对策研究

3.1 建设独立的景区日文介绍网页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根据国家旅游局2012年10月的《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亚洲市场仍旧是入境旅游主要的客源市场,入境人数占入境外国人口数的61.7%,其中,日本仅次于韩国,为第二大入境客源国”。②对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日本游客是入境外国游客中一个很大群体,建立专门针对日本游客的网站和独立的景区日文介绍网页很有必要。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洛阳景区在日宣网站这方面仍然欠缺,为了加快洛阳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洛阳的国际知名度,要加快日宣网站的建设,靠网络进一步拉近洛阳和日本的关系,通过旅游提高日本游客对洛阳的认可度。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日宣网站的重视度,尽快的建立独立的日宣网站和日文介绍网页。

3.2 完善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增加日语版的详细介绍

河洛地区有些知名景区的日文介绍网页大多是简单地一笔带过型,对景区没有详细的日语介绍,网站的日文信息匮乏,宣传效果不理想。一些旅游景点的日宣网站的网页设计杂乱无章,而且景区的日文介绍很单调,缺少图片和动态演示,也没有特色实用的服务项目。景区网站必须完善日宣网页,增加详细的日文介绍,学习中文网站的图文并茂的优点,适当地添加图片和景区风景动态演示,增加景区介绍渲染力,这样才能赢在起跑线上,给日本游客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3.3 提高网站的日宣资料精准度

高质量的外宣翻译资料不仅能帮助外国游客克服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为他们提供详细的河洛旅游景点信息,还能满足游客对河洛文化的心理期待,③加深他们对河洛人文自然景观的了解和对洛阳博大浓厚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进而促进河洛旅游业和城市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游客们通过旅游网站足不出户便可以领略到旅游景区的风景,“旅游网站和景区的官方网站作为外国游客了解旅游地的第一手资料,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备受关注。”④提高网站的日宣资料的精准度是对景区和旅游网站的基本要求。日文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文本必须做到以日本游客为中心,认识到中日的文化差异,充分了解日本游客的思维方式、心理期待和接受能力,杜绝死板教条的对译,创制出感染力强、信息传递有效的日文宣传文本。⑤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核准日宣网站的日文介绍文本的准确度,提高日语翻译人员的日语水平,采取各种利于宣传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更为日本游客所接受的翻译方法,呈献给日本游客的景区介绍既要体现景区的美感,又不至于浮夸不实。⑥

4 结束语

日文旅游网站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是重要而高效的日宣基地,是提高中国旅游形象和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对河洛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日宣网站的建设更是提高其国际认可度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平台。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日文网站的建设,做好网站日宣工作,将河洛文化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积极地介绍给日本游客,使他们更深刻的了解河洛文化,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带动河洛文化的发扬和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河洛文化旅游资源的日宣网站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了日宣网站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当今旅游网站日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洛文化旅游资源的日文宣传资料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10464036)和2015年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日文宣传资料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09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朱建祥,马文波.河南省重点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翻译[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5):5-7.

② 国家旅游局.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Z].2012(10).

③ 黄瑞.旅游文化外宣网站中的文化因素英译策略研究――以洛阳市旅游官方网站(英文版)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7.24(4):6.

④ 黄艳艳.读者语境与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J].考试周刊,2009(34):39.

篇7

中俄两国在风俗习惯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盐对中国人来说只是调味品和工业原料,而对俄罗斯人来说却弥足珍贵,俄罗斯用соль-хлеб(盐和面包)招待重要的人。中国人所使用的筷子体现了中国人的“和合”思想,而俄罗斯所使用的刀叉体现了俄罗斯人的“分别”思想;中国人更喜欢热闹的宴会气氛,而俄罗斯在宴会上更讲究礼节;中国人重关系重人情,采用共餐制,而俄罗斯人注重个体自由,采用分餐制。俄罗斯民族在烹饪艺术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既有世界闻名的“俄式大餐”,也有日常食用的黑面包和酸黄瓜。按俄罗斯人的习惯,正式的俄餐有四道程序:冷盘,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第三道菜。由凉菜、汤、热菜和甜食组成。而中国地大物博有著名的菜系,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大多数有荤有素有热有凉的菜品组成。一日三餐俄罗斯注重晚餐,而中国人总是以午餐为重要的。所以作为导游翻译工作者在旅游活动进行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了解和尊重两国人民的风俗和禁忌,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了解,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交往的目的。

二、风俗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词汇翻译

中俄两国人民在审美和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中华民族被喻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是权利神圣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心中的圣物,古代用龙来形容皇帝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等。而对俄罗斯民族来说龙却被认为是非常凶残的动物,是一种怪兽被寓意为“怪物、魔鬼、凶残”,是“罪恶”的象征。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还制造天灾人祸,是一个非常不遭人喜欢、不遭人待见的动物。所以导游在翻译“龙的传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不要让外国人认为是“魔鬼的传人”,那就会贻笑大方了,也影响着国人的形象。但是俄罗斯民族对熊却情有独钟,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熊是非常可爱、讨人喜欢的动物,出于对熊的偏爱,很多俄罗斯人使用“熊姓”“熊名”,如Михаил,Миша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是这个姓氏,而且,МедвежокМишка已经成为俄罗斯常用的吉祥物。而在中国熊却被认为“笨拙”的动物。汉语里有“熊包”、“熊样”“熊玩意儿”的表达,这时多指一个人比较愚蠢、笨重,不遭人待见。中国文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俄罗斯文化则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因此俄罗斯人在审美心理上更侧重于现实主义。中俄两国人民对“龙”和“熊”的崇拜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心理。而在中国,带有“龙”的标志的建筑物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具体旅游意义的宫殿大堂之上,所以作为导游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尤为注意。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俄罗斯人洗完澡如果被人看到,人们会说:《Слегкимпаром!》,如果有人打喷嚏他们呢会立刻说《Будьтездоровы!》,而中国人却不习惯于这样的表达。通常情况下中国人见面会用“你吃饭了吗?”“上哪里去?”的话语表达见面问候,是感情交流、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一般不会有戒备心理。而在俄罗斯人看来这完全是个人隐私,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不可以随便问的。

综上所述,由于中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不同,导游翻译工作者在面对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符合译语导游词语言风格,并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尊重译语文化。如果中国想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必须重视旅游词汇翻译的作用。掌握中俄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翻译旅游资料,注重思想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词汇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的好奇与向往之情,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古国千年文化的醇厚魅力,翻译得不好,则会坏了游客的兴致,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篇8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文化缺失、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思维习惯三个方面对翻译的影响,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文化差异;旅游翻译;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55-01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如何实现翻译的“信”“达”“雅”,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候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义,而是要深入理解文字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理解语言的含义,加强语言的沟通与交流,最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其内容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并能够为广大的人们接受和传承。各地区之间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风情等基本内容的差异,也造成了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要将文本作者的思想与价值体现表述出来,对翻译者来说,必须要充分了解文本文字的文化内涵。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其中“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谓是老幼皆能朗朗上口,但是对整句话进行理解时,就有人释疑了:床(现代汉语中的床)前怎么会有明月光?莫非是李白家境贫穷,以至于房间都布满了月光?其实,古代的“床”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床”,而是一种坐具的名称,如同约定成俗的“沙发”一样,是某一事物的名称。如若不能正确理解床的含义,则难免会将“couch”误译为“bed”。

可见,翻译并不是字符表现形式的对等转换,而是内在含义与精神的传达。

因此,掌握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是实现翻译“信”“达”“雅”的基本前提。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文化缺失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的翻译不单是文字表现形式的对等转换,而是两种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的交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对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根本的,但是各区域之间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同步,从而产生了词汇的非对应与非重合的现象,同一词汇的语义表达也不尽相同,集中表现为语义空缺或语义错位。

中国文化中的“龙”,英语中为“dragon”。基于中国文化对龙赋予的含义,龙是尊贵与吉祥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但是英语中“dragon”的含义却是代表着邪恶与罪恶,用于形容人的话则表示此人很凶狠,让人讨厌。对同一词义的表达却是大相径庭。因此,译者翻译时要把握住语言文化的深刻涵义,进而将我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2.风俗习惯对翻译的影响

风俗指的是民族在综合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上对某一现象约定成俗的看法。其代表了该地区的整体习惯与整体心理,并为人们接受和习惯。如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文化现象,而该文化现象蕴含的哲理、信仰以及精神却是无法衡量的,其也构成了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西方民族是起源与马背上的民族,而该民族对马的喜欢已经上升到了人的高度,如“a will horse(工作认真的人)”“ride on the hige horse(盛气凌人)”等。同样,英国人喜欢狗,在英国的习语中也带有大量的与狗有关的词,如“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优胜者)”“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而在中国,对狗的理解则是带有鄙夷意义的,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

以我国的俗语“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例。汉语文件对这句俗语的解释就是强调团结的力量,包含文化内涵在内的翻译应该是“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e(soup)”或“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如果没有一定的汉语文化背景,则会将对这句话的理解停留在表明上,即探讨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原因,或者是怎样让三个和尚弄到水。在翻译的时候就会出现翻译误差“Three monks have no water to drink”,汉语表现的文化内涵则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语言思维习惯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的差异,会影响民族的思维惯性。语言又是表现思维的直接工具。可见,思维方式的不同必定会引起语言的表述方式不同。

以请客吃饭为例:中国人在要请别人吃饭的时候说“我们抽个时间一起吃个饭吧”,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意思,就是一起吃饭的事情是确定了的,但是吃饭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还要进行商榷,但是如果是英语民族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我们一定得聚聚)”,只是一句客气话,只有当他们邀请时具体到时间与地点时,才说明这是明确的邀请,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e(下周六晚上过来吃晚饭)”。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翻译的就是对翻译者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考验,即要求翻译者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又要求翻译者能够深入的了解译文文本的文化内涵,从而将译文文本的内容用企业的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

参考文献:

[1]穆慧琳.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09 (31).

[2]丁闯.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旅游翻译[J].南昌高专学报 ,2010(05).

篇9

旅游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翻译在旅游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沟通和桥梁的作用。旅游翻译应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我们有必要在旅游翻译中融入并强化跨文化意识,为国外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

一、旅游资料的特点

旅游资料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旅游资料的翻译,首先是传达原文信息,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旅游资料的翻译,目的是要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传递有关信息,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听懂,并且喜闻乐见,实现译文文本的这种交际功能,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旅游资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翻译中,不能传递异域文化的译文往往不能满足读者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

二、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汉英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修辞差异。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缘故,汉、英语之间存在着各自本身的异质性差异,这种差异又自然而然地制约着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各自旅游文体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一般而言,英本文由收集整理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同样是景观介绍,汉语则音韵和美,文辞华丽,诗意盎然,抒情表意唯恐不周;用声律和铺叙的手法来传情达意,讲究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主观抒发往往多于客观描述。因此旅游翻译时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体修辞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文化内容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痕迹。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都会使两种语言出现或多或少的不对应现象。它们之间没有语义共鸣,有时还会出现词义空白或词汇空缺现象。由于旅游翻译中蕴涵大量的文化因素,因此旅游翻译时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还要克服文化障碍。旅游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促进这种跨文化交流。

三、旅游翻译的策略

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在不影响原文思想表达的前提下对原文作适当的调整,力图达到语言具体生动,表达简洁传神。

1、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景点名称是游客接触到的第一道风景,使他们对景观本身的第一印象,好的译名对吸引游客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至关重要。完全音译的方法适用于行政区划名称如北京(beijing)、八达岭(badaling)。音意双译一般应用于涉及到历史上和传说中的人物时,如矛盾故居(mao dun's former residence)。完全意译对保留原文形象及文化、历史内涵至关重要,如三潭印月(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寒山寺(cold mountain temple)。

2、增添。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放生的年代,名人的身份及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的具置等。旅游资源除了其本身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欣赏价值外,大多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了特殊的欣赏价值。不增添背景信息,一般外国游客则无法理解。例如:绍兴是越瓷的产地。shao xing is the home of yue porcelain. yue is a state name used to refer to the shaoxing region in ancient china.如果不增加说明,外国游客不知道这种瓷器为什么叫越瓷,亦不知绍兴和“越”有何关系。

3、删减。在旅游资料中,有些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若逐字逐句翻译,对理解原文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外国游客根本看不懂,这时就应该适当的删改。如“这些山峰,连同山上绿竹翠柳,岸边的村民农舍,时而化入水中,时而化入天际,真是‘果然佳胜在兴坪’”。译文:“these hills and the green bamboo and willows and farm houses 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s in the river and,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译文中删除了最后一句,但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

4、解释。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前面提到的景点名称的音译加意译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这样一方面能让外国游人及读者建立起读音和意义的联系,了解汉语名称的字面意思,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了解了这些名称的由来,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例如:花港观鱼:hua gang guan yu(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孤山:gushan(solitary hill)。

5、借用。借用手法指借典译典,借译语表达式和形象来翻译源语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式和形象,以求等效。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使用译语问换中同类典故、成语、委婉语等,把中文资料中有关内容转换成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旅游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人物和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如将济公比作罗宾汉,将西施比作埃及艳后,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将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等。

篇10

关键词:君山银针;茶文化旅游

君山岛是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景区的一部分,古称洞庭山、湘山,位于广阔无边的洞庭湖中,面积0.96平方公里,岛上有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山峰共72座,与中国三大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君山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水,气候宜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望洞庭》,著有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形容君山的美,诗仙李白登临君山岛,也留下“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七言绝句。君山岛虽有洞庭之秀丽,但真正名扬海外的却不是美景,而是君山岛上盛产的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

一、君山银针历史文化内涵分析

君山银针久负盛名,唐代开始就生产君山银针茶叶,从五代时期开始,君山银针就被列为贡茶,往后宋朝、明朝、清朝均列为贡茶,但“君山银针”这个名字的正式制定却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对于君山银针喜爱有加,对此《巴陵县志》有记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起,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由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1956年,君山银针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有幸获得金质奖章,有“金镶玉”的美称,又于1957年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名誉。应该说,君山银针多项名誉加身与其优秀的品质息息相关,据称生产一公斤君山银针茶需要消耗5万枚茶叶芽,制成品芽头茁壮,结实笔挺,白毫凸显,长短均匀,形似银针,内核金黄色,单从外表看就贵气十足。但若没有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壤肥厚的君山岛,君山银针的品质是断然不会如此优秀的。因此,君山岛是君山银针名扬海外的坚实基础。

二、君山岛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君山银针茶美誉天下,自然容易让人想起美如幻境般的君山岛,君山岛也于多年前就开发为旅游目的地。应该说,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君山岛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处在长江和洞庭湖交汇处,西邻洞庭、南接长沙、北连长江、扼守交通要道,岳阳距离长沙只有130公里,水路、陆路、航空均方便快捷,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使其可进入性良好。君山岛本身风景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君山岛有五井、四台、三十六亭、四十八庙,建筑风格以奇、小、巧、幽、古为特色;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湘妃祠,秦始皇封山印、汉武帝射蛟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历史厚重感较强。另外君山物产丰富,其中君山银针、君山金龟、洞庭银鱼被称为君山三宝。另外君山岛生态环境优良,“春季踏青、夏季赏荷、秋季看苇、冬季观鸟”是君山岛生态旅游最好的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总理评价君山岛为“胜境名区、洞庭明珠”。君山岛虽有如此众多之优势,但君山岛旅游却并不像君山银针茶那样受人追捧。尽管2011年9月6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岳阳楼——君山岛评为国家5A级景区,但不少人来此旅游是因为此处有中国三大名楼之称的岳阳楼,君山岛本身名气并不大。且君山岛景区分布不均衡,像洞庭庙、湘妃祠、柳毅井、杨幺寨等已经开发出的景点位于岛屿东部,而岛屿西部可以开发的景点并不多。这些景点的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效益不高,且相较于岳阳临近的地区,比如张家界、长沙等地,景区知名度、游客感知度均受到压制。君山岛旅游需要在自身景观优势发挥不畅且遭受周围城市激烈竞争的前提下,找出真正能够突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要素,这个旅游要素要具备吸引力足够、难以模仿、层次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结合君山岛当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君山岛可以从茶文化入手,开启茶文化旅游的大门,解决当前君山岛旅游产业的困惑。

三、君山岛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1.茶文化的内涵

应该说,中国茶文化已经持续了四千多年,茶文化以茶作为文化的承载物,通过茶这个实物来展现蕴含在实物当中的中华古老民族精神品质。品茶人最讲究茶德,茶德既是茶本身所拥有的品德,也是蕴含在中国茶当中的中华文明品德。《百茶联》中曾经记载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静、美。通过饮茶品茶,体会茶本身高品质的同时也让品茶者意识到人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人做到像茶一样纯洁、清新、宁静,养身养心。虽然中华茶文化当中,各种茶均有上述的茶德之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哲学境界,但具体到不同的茶,由于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会带有各种的特征,即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俗性。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茶本身的养生功效和医疗功效之后,品茶者品茶就不单是追求茶本身的美味了,而是将其与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实现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同时,由于地域的不同,各个省市、各个民族不同的茶还含有不同的民风、民俗,使得全国各地的品茶风俗各具特色,让人赏心悦目。因此,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除了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体验,适合进行物质、精神双重体验活动的开发。

2.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将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需要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全国各异的茶文化造成茶文化资源本身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吸引人们前去一探究竟,这给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茶文化除了以茶叶、茶具等实物表现出来,能够作为旅游商品给游客所购买、带走之外,与茶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体验满足,而这种体验满足与旅游体验高度关联,这给人们创造了多样化的旅游吸引物。具体说来,茶文化旅游具有如下开发价值:

(1)观赏价值。茶文化本质上属于民俗文化,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茶叶、茶具、茶馆、茶楼等实物之外,还有与茶相关的茶艺、茶道等视觉艺术感知,更有茶园美景的户外游览美感和茶厂生产的知识丰富感。游客可以通过观赏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艺术品,达到精神层次的满足,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

(2)经济价值。与茶文化有关的这些有形、无形资源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单纯的茶叶、茶具销售或者茶园景观门票不足以长久、稳定的提高产茶地的经济实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经营即可以避免单纯销售带来的沉闷感,又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业固有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提高产茶地的产业稳定性,实现资源的多重利用,为该地长期发展带来契机。

(3)体验价值。当前旅游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游览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型。产茶地特有的茶园、茶厂、休闲茶庄茶楼可以给游客一个游览观光和休闲体验的绝好机会。游客可以在茶园里欣赏自然风光、在茶厂学习茶的制作工艺,在休闲茶庄茶楼自己亲自参与学习泡茶的技术和茶道、茶艺等艺术活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精神价值。

3.君山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君山岛自身具有很多特色,又有一些不足,同时君山岛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威胁。在此笔者使用SWOT分析法对君山岛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对君山岛的相关情况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

(1)优势。君山岛本身具有很多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首先君山岛即是君山银针的产地,又地处洞庭湖,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还有岳阳楼——君山岛国家5A景区的品牌,茶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旅游品牌资源均握于手中。具体说来,君山岛所产茶叶——君山银针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天下,品质极高,具有良好的口碑,很适合作为旅游吸引物。同时,君山岛在行政上属于君山区管辖,君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不仅与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比邻,可就近吸引岳阳楼的游客,而且君山区还有“芙蓉国里君山野生荷花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荷花成片聚集地,该荷花世界已于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野生荷花之乡”的美名。

(2)劣势。君山岛固然有上述的资源优势,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君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住宿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截止至2012年,君山区拥有的国家五星级农庄只有湖南虹宇生态园和乡村之恋休闲农庄两家,国家三星级以上农庄也只有5家,住宿业容纳游客量偏低的现状与旅游流大量流向本地的现状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本地有野生荷花世界,但仅仅是国家3A级景区,知名度还不高,相配套的中国野生荷花节起步较晚,截止去年只进行过三次,没有形成强烈的游客感知度。

(3)机会。君山岛所在的君山区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机会。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加大了对中部内陆省份的资金投入,改善了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君山区在享受这项外部有利因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批收入增加且容易产生旅游动机的潜在游客,而实际来旅游的游客也是逐年攀升,市场需求趋势良好。另外国家将湖南定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湖南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外部经济效应也对君山区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威胁。君山岛旅游发展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就是洞庭湖区的血吸虫病和鼠害问题。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波及到君山岛,虽治理多年,已取得明显效果,但疾病给游客带来的恐慌感会加剧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造成相当一部分关注健康的游客不选择此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另外洞庭湖是产量区,属于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鼠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洞庭湖,君山岛也不例外。鼠类猖獗的活动和鼠类带来的疾病也会让游客望而止步。

四、君山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鉴于上述对君山岛茶文化旅游的价值性、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君山岛发展茶文化旅游是能够同时实现茶业、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君山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设茶文化旅游:

1.茶文化旅游节庆的举办

国内目前茶文化旅游节举办地不少,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普遍知名度不高,参与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旅游节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不够紧密,且节庆的短期性难以形成持续的客流。君山岛茶文化旅游节需要将节庆作为一个宣传手段,不能“为过节而过节”。节庆持续时间可以多达几天,几天节庆主要用来吸引游客,进行大力宣传。节庆过了之后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利用节庆带来的影响力加强营销,让茶文化旅游节成为君山银针茶叶销售的文化品牌,同时通过节庆带来的喜庆感和正面形象,推进该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茶文化旅游节可以与君山区现有的油菜花旅游文化节、荷乡美食文化节相互依托,协同发挥节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茶园与其他景区结合的观光生态游

君山岛采茶园可以与周边景点结合起来形成观光生态游。当前国内茶文化观光游最成功的是被誉为中国茶都的杭州,“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文化的核心,游客去杭州除了品茶,游茶园之外,还可以赏西湖美景,体验杭州优秀的生态环境。君山岛可以借鉴杭州这一成功案例,将君山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岳阳楼等景区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赏茶、品茶的同时游览当地的秀美风光,避免单纯品茶的枯燥性。

参考文献:

[1]马海云.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茶文化旅游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7.9

[2]胥思省.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钱树伟,苏勤.霍山县茶文化旅游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1

篇11

1引言

作为一项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又兴起不久的新型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韵味是新颖奇特的。关于茶文化,早在唐宋以前就有大量记载,书籍上明确记载了茶区、茶性及其他品茶典故、游乐事件等。从现代意义上讲,旅游一词风行不久,其历史也相对较短。作为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产物,茶文化旅游还需要去不断努力和创造。本文以江浙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茶文化旅游的定位及开拓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可以为当地的茶文化推广和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2茶文化旅游简述

茶文化旅游,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们到茶区、茶园等地进行观光旅游,或是到茶艺馆进行品茶、赏茶,或是观看欣赏茶文化影响下的歌、舞以及相关文艺表演。这种解释是从行为上进行分析的,既简单又通俗易懂。但这种方式无法体现茶文化旅游真正的艺术蕴含和文化魅力。茶文化旅游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高端旅游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简单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心灵追求和精神追求。作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茶文化旅游不仅体现了先进的旅游开发思想,还展示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理念。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健康角度,亦或是科学角度讲,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茶文化旅游的定位内容分析

3.1观念方面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定位时,首先应该将市场意识放大,针对大市场进行定位。始终坚持以大市场作为旅游发展导向,充实大产业实际内容。作为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茶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各方面水平的不断提升,茶艺馆作为茶产业的重要支柱,也在迅速发展和壮大。遍布各大城市的高档茶艺馆已经成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宣传代表,同时,各大旅游景区创办的风格特异的品茗场所也已成为我国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作为茶文化旅游的最终决策者,经营者应该将茶文化旅游的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服务大产业、大市场作为最佳经营理念,面向整个旅游市场推出新的茶产品,从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3.2功能方面

针对茶文化旅游的功能定位,应该进行多功能发展,使茶文化旅游集茶叶生产、会议展示、购物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的旅游现状可以了解到,我国国民主要的旅游形式是观光娱乐,比较单一,并且大多数国民都采取短距离、短时间的旅游方式,缺乏深层次的心灵和精神体验。而茶文化旅游不一样,无论是休闲观光、还是心理精神体验,都有着其他旅游项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茶园可作为供人观赏的自然风景,也可作为园林造景的创作品,茶叶更是无法言说的优良饮品。茶文化旅游将各种功能齐聚一身,是吸引游客,满足其各方面需求的高端活动。

3.3客源方面

针对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定位,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拓展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国内游客数量呈指数增长,国际游客数量也增长迅猛。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也应该与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市场相符,才能保证产业发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就洞庭地区而言,虽然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到此游玩,但该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没有想象中顺利。该地没有将碧螺春以及其他茶品与当地旅游项目进行充分结合,致使茶客和游客分散。同时,该地没有对茶和旅游的消费群体进行针对性定位,致使茶文化旅游发展缓慢。

4开拓茶文化旅游的具体建设措施

4.1建设茶文化旅游区

为了使茶文化旅游更加规范化、优势化,相关政府应该进行相应的茶文化旅游区建设。以江浙地区特有的碧螺春为例,碧螺春盛产于洞庭东、西两山,现已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市场影响力,还有非常良好的口碑。在此平台 上,应该建立特色的碧螺春文化旅游区,将茶文化与旅游文化进行充分结合。古有诗人盛赞洞庭湖,致使大量游客慕名而去,只为看一看名诗中的洞庭湖美景。现在为什么不将早负盛名的碧螺春与美景统一化,为其打造一个专属茶区呢?对此,苏州政府可以将碧螺春生产基地改造为集观光、旅游、品茶、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以供茶客和游客旅游休闲。

4.2创建茶文化特色项目

无论什么样的旅游景点,都必须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到来,并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体现其文化内涵。茶文化旅游也不能例外,必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项目,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和茶客到来。例如:我国安溪县就已推出大量以茶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多种旅游项目,充分结合了名茶产区、古代建筑以及宗教建筑。这种综合项目的茶文化旅游效益极好。另外,龙井茶更是与浙江西湖自成一体,完全吸取了当地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诉求,已然成为承载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诉求的特色茶品牌。跟随这种开拓理念,针对碧螺春茶文化旅游,也可以充分结合洞庭湖的人文气息,将古代诗人的情感寄托于碧螺春上,并借由此茶向世人进行表达和言说。

4.3开发茶文化相关商品

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吃、喝、购物三大要素可以说占据整个旅游过程的2/3。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茶品、茶宴等各种与茶相关的活动开始盛行。以茶为主的各种饮料、保健品、观赏品也层出不穷。以饮料为例,各种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种类繁多。受此启发,相关企业和产业机构也可以不断开发精美的茶具,打造各种以茶为名的旅游纪念品和生活用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要建立在当地茶文化历史的基础之上,以江浙地区茶文化旅游产品为例,其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应当使浙江的山水和江苏的太湖与苏浙地区的茶文化相碰撞,产生火花,以增强江浙地区茶文化的生态旅游吸引力。例如,针对太湖特产的“天华谷尖”,就可以制作出与之配套的,能够将其茶香、茶味承托至最佳境界的茶具,可以用陶瓷制作、也可以用玻璃、竹等各种材质制作。针对洞庭地区特有的“碧螺春”,就可以制作画有洞庭美景的茶桶、茶扇等精巧工艺品,以供茶客欣赏或购买。

4.4推出特色茶文化旅游热线

旅游项目之所以受到大众青睐,其原因并不只是简单的地区景点,最重要的原因是该项目具有多条旅游热线。旅游热线的可选择性让人们可以更加自由、放松地进行旅游体验,不必局限于一个固定地点。所以,茶文化旅游应该将江浙一带名茶较多、风景名胜较多的省、市进行串联,发展一省为主或多省同步的旅游热线。与此同时,这些旅游热线的开设应该充分考虑茶区、景区、市区等地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强联合的有机旅游热线。例如,若以杭州市为主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热线,就可以将龙井茶区、西湖景区以及杭州茶市等地串联起来,形成以茶为主的特色茶文化旅游热线,专供茶爱好者或研究者体验。

4.5加强研究并推广茶文化旅游

查阅各种资料可以发现,其实人们对茶文化旅游的了解和研究非常少,只有少数文章有所涉及,且研究范围也十分局限,研究深度也非常浅显。其实,无论是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还是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都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并探讨的。人们应该在加强茶文化旅游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海外茶文化旅游的调研和考察。例如,人们可以研究我国碧螺春、西湖龙井等名茶在日本的发展现状及其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程度。日本茶道是在中国传统茶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日本对中国现代茶肯定也有着特别的见解和认知。除了不断进行茶文化旅游研究以外,人们还应该积极推广茶文化,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推广至亚洲甚至全世界。

篇12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僧侣在庐山采茶的记录。到了唐代,江西茶叶生产、贸易得到空前发展,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述。茶叶生产、贸易的繁荣必将带来饮茶之风的流行,进而孕育和发展江西茶文化。此后宋元明清时期,江西一直是全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茶叶生产发展空前辉煌,进一步助推江西茶文化的发展。由此,江西成为中国茶文化兴盛之地。[5]然而,近年来由于江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江西茶文化发展一度出现停滞不前,并迅速落后于周边省份。江西茶文化不仅包括各类物质文化,如:江西各地传统茶文化的历史遗迹,各个历史时期的茶具、茶事摩崖石刻和壁画等;同时也包括各类精神文化,如:江西各地的采茶歌舞、茶诗茶文、饮茶习俗、茶礼等。茶文化旅游是一种以茶文化为载体的休闲旅游形式。发展茶文化旅游必将推动各类物质文化的挖掘和各类精神文化的传承,从而大大推动江西茶文化的发展,提升江西茶文化品牌,实现江西茶文化的复兴。

二、有利于江西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年来,江西人民为构建“和谐江西”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在江西城镇居民休闲时间增加的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由于不能合理利用休闲时间,大多沉浸于打牌、搓麻将等业余活动之中,赌博之风依然盛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茶文化讲究的是以茶养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等内容,因此,发展茶文化旅游必将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进而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三、休闲视角下江西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做好江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近年来,江西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规划或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构想。如《江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强调把江西打造成“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开发教育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推出“江西人游江西”活动。在此基础上,江西各地纷纷制订了当地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及相应的实施计划。这些规划或行动计划的出台,不仅迎合了当前休闲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然而,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色的休闲旅游形式,有其个性化的特色。为更好地满足江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必要制定《江西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涵盖以下内容:第一,对整个江西茶文化区进行分类,如赣南为客家茶文化区、赣北为绿茶文化区等,突出区域特色,实现区域联运;第二,要区分乡村和城市茶文化:乡村茶文化要突出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搞好茶园生态建设标准(如要求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无机化肥或农药等);由于茶馆是城市居民休闲的主要场所,因此城市茶文化主要应以茶馆为载体,根据市场需求规划江西各地茶馆的数量、建设一批特色或主题鲜明的茶馆,并提出江西茶馆行业服务标准;第三,规划必须坚持以现代生态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旅游活动中始终贯彻资源与环境保护思想及休闲理念。

(二)优化江西茶文化旅游产品

传统的江西茶文化旅游产品是以茶园观光为主,为适应江西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和休闲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优化江西茶文化旅游产品。第一,搞好茶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江西茶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可以在2009年江西省旅游局制订的《江西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增加茶文化休闲的内涵设计旅游线路:如赣北环鄱阳湖茶乡之韵游、赣南客家茶文化休闲游、赣西北茶生态文化游、赣西南红色茶文化游等。当然在茶文化旅游线路设计上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不能够单纯以茶为唯一的主题,可以借助江西的其他文化元素进行组合,如江西的宗教文化、革命文化、陶瓷文化、竹文化等。第二,突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当前,江西茶文化旅游给多数游客的感受是只能看到江西一些名茶优良的生长环境,但不能系统感觉到江西的茶文化,这就迫切需要突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如在乡村茶园,可以多给游客安排一些种植、采摘的活动;在城市茶馆,可以多给游客安排一些泡茶、上台表演、品茶的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学艺”,还可以经历茶道精神与茶文化的体验过程。第三,增加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多的赋予文化元素,可以使旅游产品保持持久的价值活力,可以丰富江西茶的本土价值和人文意味,可以有效提高茶文化旅游品味。一方面,可以将江西各地原有的茶史资料(茶诗茶文、茶风茶俗等)融入当中,如江西婺源的“文士茶、富士茶、农家茶”、赣南客家擂茶等表演活动都可以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产品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创作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如新时期的茶歌茶舞)融入其中。

(三)做好江西茶文化旅游的传播

篇13

关键词:中西文化;旅游文化;地理环境。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来源于三种不同的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在这三大文明中,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所表现出的文化是最有特色的,印度文化居中。中国人认为印度与中国同属东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西方则认为印度文化属西方文化的部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就说过这么一段有理有情的话:“我很想向任何人建议进一步亲自看一看中国哲学的伟大经典和中国技术发展的历程。它是如此令人神往,因为印度文明虽然也是有趣的,却更多的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但中国文明则具有完全不同的、难以比拟的美,而且这种唯一完全不同的文明能激励人们对它产生最深的爱和最深厚的研究愿望。”[1](P5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可以用两种颜色来代表,用黄色来代表大陆文明的中国文化,以蓝色象征海洋文明的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而居于中间的是印度文化。所以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中。笔者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旅游文化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两种不同颜色的文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可以从地理环境方面作为切入点来看,“对一个民族而言一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强加给他们某些限制,而这种受限制的生活方式又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2](P30)。黄色的大陆文化是以务农立身安命,蓝色的海洋文化是以冒险经商求富,这是由他们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中国在地理形势上是“内陆外海”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东面、南面是浩瀚的大海,西边是阿尔泰山及沙漠戈壁,西南处是喜马拉雅山。沧海茫洋与高山大漠形成包围华夏的特殊地理环境,再加上黄河传流而形成丰腴的土地及古代那里十分丰富的植被,不似今日干旱枯燥,当时气候与现在也有差异,较现在温暖而湿润,形成了悠久的农业文明。黄土、黄河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古文化的起源,所以中国文化又被称为黄色文化。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是位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所以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后来的西方文化。古希腊是一个半岛,它的陆地部分由一系列小山脉组成,这些山脉属于巴尔干中部主脉的支脉,并将希腊切割成独立的部分,而巴尔干主脉将希腊大陆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西部岩石凌厉、满目荒凉、交通不便,而在东部则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海岸线,有许多天然港湾依傍着东地中海域的爱琴海。也就是古希腊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文化是以海洋为依托的。由于没有丰沃的土地,古希腊人民是靠海洋为生的,所以西方文化又称为蓝色文化。

正是中西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和中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文化道路,并影响着其他方面的种种特征。由于海洋是宽广的,又是多变的,所以西方文化中人们思想流派众多,个体意识强烈,主动性多,易激动,不稳定。而中国人则因耕种性而形成思想稳固、人际意识强烈、被动性多、喜静不喜动等特性。中西的这种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人生态度上,则显出鲜明的特点。如西方以个人为重,四海为家,而中国以社稷为重,乡里为重,家庭为重,个人次之;在姓名的排列上,西方人以自己的名字领先,父名次之,族姓居后,中国人反之:宗族在前,辈分次之,自名最后;其他如地址顺序、时间顺序也都如此,西方人是具体或个体在前,整体在后,中国人则倒过来。

其次,在观念意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践观念。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儒家哲学,它的特点是重现实和人情,重行动和功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人的实践性或现实性。但这种实践性表现较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上,较少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在科学上,中国人玄想较多,试验较少。而西方人什么都要求你拿出试验数据来,即便是社会科学也不例外。

二是守纪观念。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自己的纪律、制度和规章,要求人们服从和遵守。但各国的文化观念和体制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守纪观念的不同。例如,进剧场看戏,西方人最能约束自己,如同进教堂那般虔诚;而到学校课堂上课,他们却显得很放松和随便。反之,中国人进课堂如同进佛堂,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听课作功课;而现今有些中国人到剧场中,就无所顾忌,大声吆喝。

三是人情观念。一般说来,历来以讲人伦道德和孝敬忠义为重的中国,人情味要比讲物质利益和以法为重的西方更深厚浓郁。中国人对较为亲近的人,例如父母、子女、兄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以及有各种利益关系的人,人情味浓厚关系密切。

西方人则与此不同,或者说是基本相反。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西方人父子、夫妻、朋友间如何在经济上斤斤计较。

二、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进;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正好说出了由大海所淘养出来的西方人和由大地所哺育出来的中国人之间的不同。体现在旅游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旅游文化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建立在一般文化的基础之上”[3](P16)。正是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出了不同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中最突出的差异是审美观上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观分为精神性体验和物质性体验两种”

[4](P7)。旅游文化也可以分为精神性体验文化和物质性体验文化,前者指一般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因素,后者指自然山水、园林、建筑、工艺、烹饪等因素,相对而言,旅游文化较多涉及的是物质体验文化与精神性体验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园林强调的是“虽由仁作,宛如天成”。人工模仿天然物制作,要使人分不清哪是天然,哪是人工,使之浑然一体。同样在审美中,则讲听曲、小游、闲谈一并构成古代园林的组成部分,这是让人们体验一种轻歌曼舞与林木婆娑相融合的人间仙境生活。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往往将精神性和物质性截然分开。一类是人工的公园、庭园、娱乐场,另一类是纯自然的森林公园、动物园。

再如建筑、宫殿和一些博物馆,突出的要么是纯精神审美性的绘画和雕塑,要么是物质性较强的精美工艺,较少将它们混放在一起。

正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审美对象,因此也就造就不同素养、不同心态的审美者。由于中国旅游审美对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因此就需要游览者具有综合的文化修养,知晓琴棋书画、了解掌故历史、懂得词曲游记,那才能真正游出水平和领悟各种各样的美。西方人一般不是这样,他们玩是玩、游是游、学是学、识是识,不要求互相融合和渗透,共同在旅游中发挥作用。相反,中国人是将玩与学紧密结合起来的,就连很简单的一次春游、秋游或游园活动也不例外。

篇14

关键词:中西文化;旅游文化;地理环境。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来源于三种不同的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在这三大文明中,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所表现出的文化是最有特色的,印度文化居中。中国人认为印度与中国同属东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西方则认为印度文化属西方文化的部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就说过这么一段有理有情的话:“我很想向任何人建议进一步亲自看一看中国哲学的伟大经典和中国技术发展的历程。它是如此令人神往,因为印度文明虽然也是有趣的,却更多的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但中国文明则具有完全不同的、难以比拟的美,而且这种唯一完全不同的文明能激励人们对它产生最深的爱和最深厚的研究愿望。”[1](p5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可以用两种颜色来代表,用黄色来代表大陆文明的中国文化,以蓝色象征海洋文明的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而居于中间的是印度文化。所以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中。笔者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旅游文化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两种不同颜色的文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可以从地理环境方面作为切入点来看,“对一个民族而言一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强加给他们某些限制,而这种受限制的生活方式又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2](p30)。黄色的大陆文化是以务农立身安命,蓝色的海洋文化是以冒险经商求富,这是由他们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中国在地理形势上是“内陆外海”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东面、南面是浩瀚的大海,西边是阿尔泰山及沙漠戈壁,西南处是喜马拉雅山。沧海茫洋与高山大漠形成包围华夏的特殊地理环境,再加上黄河传流而形成丰腴的土地及古代那里十分丰富的植被,不似今日干旱枯燥,当时气候与现在也有差异,较现在温暖而湿润,形成了悠久的农业文明。黄土、黄河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古文化的起源,所以中国文化又被称为黄色文化。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是位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所以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后来的西方文化。古希腊是一个半岛,它的陆地部分由一系列小山脉组成,这些山脉属于巴尔干中部主脉的支脉,并将希腊切割成独立的部分,而巴尔干主脉将希腊大陆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西部岩石凌厉、满目荒凉、交通不便,而在东部则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海岸线,有许多天然港湾依傍着东地中海域的爱琴海。也就是古希腊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文化是以海洋为依托的。由于没有丰沃的土地,古希腊人民是靠海洋为生的,所以西方文化又称为蓝色文化。

正是中西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和中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文化道路,并影响着其他方面的种种特征。由于海洋是宽广的,又是多变的,所以西方文化中人们思想流派众多,个体意识强烈,主动性多,易激动,不稳定。而中国人则因耕种性而形成思想稳固、人际意识强烈、被动性多、喜静不喜动等特性。中西的这种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人生态度上,则显出鲜明的特点。如西方以个人为重,四海为家,而中国以社稷为重,乡里为重,家庭为重,个人次之;在姓名的排列上,西方人以自己的名字领先,父名次之,族姓居后,中国人反之:宗族在前,辈分次之,自名最后;其他如地址顺序、时间顺序也都如此,西方人是具体或个体在前,整体在后,中国人则倒过来。

其次,在观念意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践观念。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儒家哲学,它的特点是重现实和人情,重行动和功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人的实践性或现实性。但这种实践性表现较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上,较少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在科学上,中国人玄想较多,试验较少。而西方人什么都要求你拿出试验数据来,即便是社会科学也不例外。

二是守纪观念。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自己的纪律、制度和规章,要求人们服从和遵守。但各国的文化观念和体制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守纪观念的不同。例如,进剧场看戏,西方人最能约束自己,如同进教堂那般虔诚;而到学校课堂上课,他们却显得很放松和随便。反之,中国人进课堂如同进佛堂,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听课作功课;而现今有些中国人到剧场中,就无所顾忌,大声吆喝。

三是人情观念。一般说来,历来以讲人伦道德和孝敬忠义为重的中国,人情味要比讲物质利益和以法为重的西方更深厚浓郁。中国人对较为亲近的人,例如父母、子女、兄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以及有各种利益关系的人,人情味浓厚关系密切。

西方人则与此不同,或者说是基本相反。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西方人父子、夫妻、朋友间如何在经济上斤斤计较。

二、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进;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正好说出了由大海所淘养出来的西方人和由大地所哺育出来的中国人之间的不同。体现在旅游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旅游文化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建立在一般文化的基础之上”[3](p16)。正是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出了不同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中最突出的差异是审美观上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观分为精神性体验和物质性体验两种”

[4](p7)。旅游文化也可以分为精神性体验文化和物质性体验文化,前者指一般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因素,后者指自然山水、园林、建筑、工艺、烹饪等因素,相对而言,旅游文化较多涉及的是物质体验文化与精神性体验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园林强调的是“虽由仁作,宛如天成”。人工模仿天然物制作,要使人分不清哪是天然,哪是人工,使之浑然一体。同样在审美中,则讲听曲、小游、闲谈一并构成古代园林的组成部分,这是让人们体验一种轻歌曼舞与林木婆娑相融合的人间仙境生活。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往往将精神性和物质性截然分开。一类是人工的公园、庭园、娱乐场,另一类是纯自然的森林公园、动物园。

再如建筑、宫殿和一些博物馆,突出的要么是纯精神审美性的绘画和雕塑,要么是物质性较强的精美工艺,较少将它们混放在一起。

正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审美对象,因此也就造就不同素养、不同心态的审美者。由于中国旅游审美对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因此就需要游览者具有综合的文化修养,知晓琴棋书画、了解掌故历史、懂得词曲游记,那才能真正游出水平和领悟各种各样的美。西方人一般不是这样,他们玩是玩、游是游、学是学、识是识,不要求互相融合和渗透,共同在旅游中发挥作用。相反,中国人是将玩与学紧密结合起来的,就连很简单的一次春游、秋游或游园活动也不例外。

三、结束语。

在简单比较了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之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整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黄色文化和蓝色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但它们之中有一些人类审美观的共性,那就是人们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要寻找差异,去体验不同文化带来的奇特风情。正是由于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华民族的特色旅游文化,让更多的西方人去感受并喜爱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潘吉星。中国古代的社会与科学[a]。李约瑟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刘红星。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