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篇1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贵德县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 技术培训 农业现代化 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下面我就结合我们贵德县河阴镇的实际情况,如何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贵德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贵德县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贵德县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贵德县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当地人民镇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困境;措施

一、农业技术培训现状

(一)镇上集中办大班

如果范围较广的话,一般先通知到各个村,然后再由村通知到各社,由社长组织一些关系较好的人来凑个数,这些人一般都是敷衍了事,走个过程而已,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即使学到一点东西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往往造成真正想学知识的人根本不知道培训这件事,未能及时参与到学习中,造成了资源大大浪费。

(二)村社办小班

如果范围比较小的话,培训条件也相对比较差,真正想参与培训的人员大多数还是能参与的,培训出来的效果比大班要好。

(三)上门指导

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上能够学习到培训内容,但出于技术人员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所以真正接受培训指导的人员不多,不利于新技术的普及。

二、农业技术培训的优点

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把小班培训和入户指导相结合,突出二者的优点,将高深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简单的实践,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理解知识,并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农业技术培训的开设,使参加培训人员得到了非常大的收益。例如某镇一个培训班50名学员,全是水稻种植大户。在培训即将开始时,正好赶上了水稻育苗,此课程由当地的某水稻专家主讲,从水稻的生长期应注意的栽培、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入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还解答了农民朋友困扰多年的问题,农民朋友对这次培训非常认可,下课后大家到一名学员家里进行了水稻育苗的操作,专家亲自指导操作,学员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专家的及时解答。

三、农业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农业培训只走形式

目前各个级别的农业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导致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做的培训,根本不重视效果,解决不了生产实际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陈旧

目前农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而从事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而且这些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比较差,人员流动快,培训也缺少必要的经费,使得技术人员无法得到知识的更新,以至于农业生产和技术指导的脱节,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不能被技术指导所满足。

(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当前,农业生产人员的年龄普遍都在40岁以上,其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差。而培训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接受培训的人员如果要理解这些内容比较困难,很难掌握全部培训的内容。

四、当前农业培训所面临的困境

(一)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

培训中,教课的基本都是由部分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担任,或是一些农广校的老师。这些老师了解技术更新的途径与机会不是很多,授课的方式也普遍老化。然而,那些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他们虽然已经掌握新的农业技术,但他们欠缺授课的经验,授课的方式不是很合理,很难被农民朋友所接受,农业培训的成果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失衡的培训对象

农民及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主要作为农业技术的培训对象,而当下却只面向农民,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被忽视,以至于这些人员的知识不断落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农业技术人员推广新技术的作用。截至目前,农村务农的人员基本都是一些妇女或者老弱病残,而这些人员是主要的培训主体,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培训效果差。

(三)农业技术培训缺乏充足的经费

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农业的支出投入不多。农业技术培训依赖项目经费的根本原因就是财政经费不足。以至于农业技术培训的培训设备严重老化,非常落后。还有就是严重不齐全的辅助培训教学工具,培训材料的印刷与发放也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学习的理论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部分单位在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时实践时间非常少,往往许多农民还没有搞明白新技术的真正含义,培训就结束了。授课的农技人员也还未来得及对农民进行深入讲解,对农技知识的普及增加了难度,导致忽视了技术实施条件。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仅没有学习到新的技术,还出现了许多问题。

(五)调查的跟进力度不足

当前,培训人员只重视培训中的内容,培训后的跟踪调查被忽视,没有真正了解与掌握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新技术是否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有没有解决农民实际遇到的问题,结果是否被农民朋友认可等。所以,没有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就没有办法及时完善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得不到及时的改变,过去落后的培训方式被不停地重复使用。

五、改善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

保证农业推广、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各级政府应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农业技术培训的教学环境要继续改善,新生资源要及时补充,授课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及时优化,授课人员的知识水平要及时提升。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

(二)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培训对象

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参加培训的人员尽量要求青壮年进行参加。培训时间应选择农闲季节,或在春节前后开设农业技术培训,让过年回家的农民工也能参加学习,这样可以让这些农民工有回家创业的想法,进而农村就有了新的生产力。

(三)培训项目互惠互助,增加经费的投入

农业技术培训的经费往往由多个部门提供,常常会出现经费不足问题。所以,把各种经费结合在一起,培训时和当地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实施时农业技术培训即可完成,这样使得培训的完成保质又保量。如此不但可以促进项目的实施,也做到了点面相结合,使村社的发展得到了推进。

(四)建立实习示范基地

主动争取经费是每个农技培训机构应当做的,而且要争取建成多个实习示范基地,培训内容在基地的建成后可以得到实践,同时也可以使其他项目实施获得借鉴,启发农民的农业生产,边示范、边参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学到新技术的精华。

六、对农业技术培训的展望

(一)把农业技术培训的形式常态化

要巩固农业技术培训方式,让每一个技术人员在每个生产的季节都能进行一次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在技术人员的带动下掌握新技术,稳固实习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对于农业技术培训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农业技术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得以保障,财政预算也要把培训的所需经费纳入进来。

(三)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每年都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业务能力得以提高,服务意识得以加强,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四)建立考评机制

把技术指导效果、农业技术培训结果与年终考评结合起来,如果给其安排的培训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年终不可给其评为优秀,本年度晋升更高一级职称的资格予以取消。

七、结语

我国的先进科技在不断更新,农业技术培训也应当不断更新,培训的范围与质量也应不断提高,要适应目前广大农民朋友对新型农业技术的需求,让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作者:赵瑛 单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滨州市滨城区分校

参考文献:

[1]綦宗森.农业技术培训的新方式[J].吉林农业,2012(10):26.

篇4

只有让农民掌握了农业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地,推广农业技术。例如,农产品谷子示范地白道村,管辖4个自然村,260家农户,建立示范地6.67hm2。在该地推广农业技术工作中,一共选了10个科技示范户成员进行指导与培训,通过举办学习培训班15期讲授技术课次,培训新型农民15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100份,并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16次,解决农业技术疑难问题11种这些活动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2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有些地方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就是无法带动农民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主要是因为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加强农民带头人的培养。从传统的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来,例如在独山镇的每个村选择3~5名文化程度高、热爱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一个生长季节、一门专业技术的培训,这样就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农民技术员。第2年再进行一些后续行动,就培养了一批农业的带头人。让这些农民技术员组建一个专业的技术协会,专业的技术协会主要根据农民实际困难开展多形式的服务活动,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服务。在农村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既可以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让这些人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本镇农民学习新技术进行生产活动。

3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

现阶段,存在农民对农业新技术运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利益上没有看到实际效果,而且现有的农业技术没有遭遇挑战,农民使用新技术还要学习,现有的技术早已掌握熟练,因此,很多农民不愿意改变现状。所以需要通过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来督促农民使用新技术进行生产农产品。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需要明确规定对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进行适当程度的抵制与打击,从而使农民感觉到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感受到压力与挑战,进而学习新的农业技术,运用新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帮助农产品开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4结束语

篇5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

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

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

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篇6

1.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推广的价值,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区

(1)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推广的价值

一是,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大力发展农业经营实现无缝对接,并逐渐创建优质、高产农业体系,大大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将有效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让广大农民能自觉加入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并为广大的农民服务。二是,强化舆论导向,采用向农民发放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手册、展板等宣传方式,并有效激发广大农民使用科技的热情。三是,采取签订技术承包合同、说服引导等方法,将农业技术部门、农户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自愿等的机制,大力提升农民使用农工业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区

由于农民不愿意掏钱去使用自己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技术,所以,在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初级阶段,其多数是持观望的态度。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增产潜力大、推广面积大、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科技类项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创建科技示范户与示范基地,并且能提供现场学习模板,采用事实引导农民应用科技来致富,为此,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非常重要。

2.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并做好与科技相关配套服务

(1)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针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需要重点强调实用性与层次性,这是从当前的农民基本素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所决定的。基层农业科技培训可以采用镇、村、组的网络体系,由农业主管负责人、农业科技领导、农民的几个层次,采取办培训班、函授、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来讲课、远程网络教育等,采取“适合的“培训项目。针对那些农业技术文化素养较低的农民来讲,可以从当地的农事季节出发,采取农业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相互结合的方式,提升广大农民使用哦农业科技开展自我服务的基本能力,提升其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还需要注意的是将农业经济技术站作为依托,并且建立多样化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构建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并且继续加大投入,构建计算机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给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与指导,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典型示范,知识更新等,逐渐成为新产业发展的行家,更好指导当地农民使用农业科学技术。

(2)做好与科技相关配套服务

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具有人才多、队伍专、信息灵通等的优点,需要全面加以利用,将农业技术项目选取、农业技术指导以及售后服务等全部纳入到全程配套服务内。在进行农业科技正式推广之前,需要做好农业科技的市场调研工作,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准确的技术准备与信息服务;在农产品生产出来后,就可以采取独营或者是联合经营的方式,将农产品的购买、加工、储藏、销售等基本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解除广大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于产量相对大的农产品,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应该推广好包装、加工以及储运等多方面的技术,实现农业副产品再次增值,并让广大农民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运作机制建设

要从根本上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工作,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实力,需要创建良好的运作机制。所以,农业科技主管部门需要,将农业经营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走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思路。要大力遵守从农业推广出发做好农业科技服务的基本原则,强化农业科技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方面的建设。从推广工作的基本优势出发,投入到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内,并且通过农业化肥统一测算配送、良种统一繁育提供、农作物保护与农产品购销加工等方式更好地投入到服务之中,大力开拓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范围。农业科学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深入到基层组织之中,切实发挥好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场,并且进行个人或者是集团式技术承包,采取经济效益与技术推广密切结合起来,切实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效能,让基层推广机构能实现新的提升。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采用率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206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制约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农业技术推广需求特征,详细论述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有效对策,以推进农业技术进一步应用。

1我国农业技术需求特征分析

1.1经济有利性

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针对农业技术是否选择和应用首选是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衡量。农户会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预期评估,包括对技术应用与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对农户成本投入的影响、对农户劳动输出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对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决定农业技术是否可用。

1.2示范性

农业技术需求是示范性包括两各方面:农业技术应用效果良好,进而激发部分农户选择该技术,使该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对农业技术的应用者在初期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多受益机会,对今后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而选择该技术。

1.3风险性

农业技术需求的风险性主要是针对农户选择某项农业技术后对该技术应用后的农业收益无法确定。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则该技术应用风险大,不利于推广使用;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一致,或实际结果超过预期结果,则风险较小,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完善的有效对策

2.1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就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供给服务不足直接给技术推广带来阻碍影响,因此加强基层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构建和完善十分必要。通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帮助,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顺利,优化服务过程,在保证信息沟通顺畅的基础上,促进农户对技术的认知和认可。

2.2重视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实践论证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农业培训能够促进农户对农业技术作出积极选择,同时通过技术培训能够促进农户知识体系的完善,这对选择有效的农业技术行为也有着积极影响。就目前我国农村农户现状来看,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长期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并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积极性,逐渐增加自身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2.3完善农业技术风险保障机制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要构建农业高新技术采用风险储备金制度以及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通过农业技术相关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应对农业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农户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可为农户提供无息或低息信贷资金,通过政策及贷款的支持,能够帮助农户有效应对技术应用前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通过政府支持也能够促进农户技术应用成本的控制,保障农户经济效益。另外,要积极开闸订单农业。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也能够有效降低农户风险,订单组织与农户共同签订合同,两者之间则为利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这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风险。

2.4保证推广示范成功

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要加强示范推广保障,最大限度提高推广成功效率,政府方面要针对农户应用的农业技术基于大力支持。若出现示范不成功,则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为保障技术推广成功,要采用国内高资金投入技术,有效提升农户利益,促进农户之间传播,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进一步促进需求机制完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需求具有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农户需求自主性提高、农业政策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农业技术需求更加专业、存在农业技术需求激发难问题。结合现阶段农业技术的需求特征以及农户技术应用现状,为实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构建,要不断加强基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构建,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业技术采用率的提升。另外,要逐步深入和完善农业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以更好保障农户自身利益。通过成功的技术推广示范,并结合政府的积极支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唐钱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方向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8

1.周密组织,精心谋划,确保培训质量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2011~2012年度“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在高产创建乡镇广泛开展备耕前培训,着力解决高产创建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大集、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市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培训,并且充分发挥乡村社三级经纪人、示范片内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的辐射和帮带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半年共举办市乡两级农业科技培训班822场次,已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发放高产创建技术资料10000余份。在市、乡两级电视台分别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12次(市级3次),接受电话咨询3000余人次,普及重点农业技术新成果15项。确保按时高质量栽插,加强中耕管理,为今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定产量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推进培训扎实有效

2.1整合项目资源,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是农民培训顺利实施的关键。舒兰市组织百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培训打下良好基础;今年,充分发挥利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包保舒兰市“冬春活动”优势,邀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专家来舒兰市对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此外,还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到吉林市参加粮油高产创建高产攻关技术培训,为培训、指导示范片内农户抓住农时、应用集成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争创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讲师队伍,形成强大合力 积极组织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理论基础雄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市级科技培训专家组,根据各自承担的推广、培训任务,主动与乡(镇)街搞好对接,针对各乡(镇)街的创建需求,深入到村、社(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按照不同区域,讲师团共分成东部山区、中部半山区、西部平原区,分别深入生产一线和村屯农户,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培训本着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原则,突出核心技术和主推品种,集成组装配套高产高效技术。主要内容有购买农用物资注意事项、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钵盘育秧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垅侧保墒栽培技术等。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建立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使高产创建示范户科学种田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确定了3个玉米、4个水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10项。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指导服务。每个万亩片有一名专家负责,每个村有一名技术人员指导。

2.3举办科普大集活动,扩大培训范围 3月份先后在白旗镇、溪河镇、金马镇、平安镇4个乡镇召开了科普大集,邀请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市植保站、吉林市园艺特产站的领导和专家,省市专家现场对农民朋友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了面对面地解答,共解答疑难问题3000多人(次)。

2.4印发技术资料,深化培训效果 为了克服技术资料内容单一、不易保管的缺点,精心编印了10000份农业科普挂历,挂历精心设制了农时活动和农业小常识两个版块,农时活动是围绕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对农户所作的农时提示;农业小常识是针对近年来农民朋友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关键和技术人员多年积累的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包括“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模式”、“怎样合理选购农药”、“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产生药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稻瘟病防治的关键技术”等,内容十分丰富,专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且通俗易懂,并汇集了舒兰市独具特色的美丽风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并根据吉林省下发的《2012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结合舒兰市近几年试验示范成果,编印了《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挂图》、《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挂图》、《玉米、水稻栽培技术挂图》,这些技术资料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2.5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扩展培训方式 利用舒兰农业信息网、电话、手机等网络媒体,开办农业专家联络、咨询平台,把专家请到农民“身边”,让农业专家随时答疑。共解决答疑3000多次。

2.6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理论实践相结合 以“以高产创建示范田”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学员)、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分别在法特、平安、莲花等高产创建乡镇建5所农民田间学校,由省里统一培训过的5名专业田间教师培训25名田间学校辅导员,每所学校培训20名自愿参加的农民,共培训100名专业农民学员。通过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了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方案并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高产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抓粮油生产的指挥田,农业部门指导生产的有效抓手,基层农技人员提高本领、施展才能、送科技入户到田的有效平台,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最为直接的有效课堂。

3.规范、健全图书室管理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购买了大量涉农书籍和农业技术光碟,内容含概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卫生、法律法规等图书资料,并规范了借读制度,受到广大技术干部的一致欢迎。图书室的建立和规范,成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干部的“充电器”。

4.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篇9

    在高产创建、高产示范带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要做到早发动、早规划、早设计、早准备,运用最先进的栽培技术,最科学的栽培模式,大农机、大水利、大设施、大科技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粮食单产,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全面完成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认真开展好土样采集、化验分析、“3414”试验、地力监测、配肥站的建设等工作,及时上报全面详实的地力评价数据,及时提供施肥建议卡和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向纵深发展。

    3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和防治工作

    肇东市水稻稻瘟病测报点的建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对准确及时测报水稻稻瘟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后还应继续加大人员投入,积极争取植保工作经费,配备测报装备,做好玉米螟、草地螟、蝗虫、水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的测报工作。2012年肇东市玉米螟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最严重,平均损失率超过10%,且在玉米螟防治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计划2013年要尽最大努力,积极综合运用飞机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杀虫灯防治相结合,进行玉米螟绿色综合防控,使玉米田间损失率降低到5%以内。并积极做好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重点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计划

    根据实际需要,结合2012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要制定好科学、适用的重点试验示范推广计划,做到早准备、早落实。

    5全面加强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

    2012年年初及时制定科技培训方案,配合国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玉米科技丰粮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大项目建设,围绕主推技术、主栽品种、主要栽培模式和农民主观愿望,采取集中举办培训班、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印发科技资料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农技培训活动,并辅以电视讲座、简报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普之冬、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工作。

    6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一要全力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站室、经常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二要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严格按照《肇东市争先创优活动方案》的规定内容,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行专题调研,明确开展活动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三是各站室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7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要探索建立国家的推广机构为主导和面向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推广体系。发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使用,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要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要与市场需求和农民的迫切需要紧密相连,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不竭的智力资源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各种高效、低能、优质、无污染的实用农业技术。

    8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减少市县级农技人员,充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二是从各相关部门中抽调富余人员,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三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在职培养和技能训练,尤其是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9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一要以推广项目形式预算的农业专项经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其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供给。对于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承担、且符合政府扶持范围的一般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政府可通过多种形式给予适当支持。二要利用财政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篇10

1.队伍建设滞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很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纷纷转行,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又不愿加入,导致整个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人员老化。目前,肇东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员不具备农业专业学历或根本是外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30%,严重缺乏既懂农业科学理论又会技术操作实践的骨干人才。

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投资增长赶不上人员的增长,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人均总经费和人均活动经费或推广经费均呈下降趋势。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基层农技部门无房屋和办公地点,大部分没有公用交通工具,更缺乏摄像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由此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推广工作效率低下。

3.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导致科学应用水平低。在肇东市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多都已经外出打工,这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沿用传统办法种田,对新的优良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性能弄不懂,即使将新型的技术送到农户,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高产创建、高产示范带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

在高产创建、高产示范带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要做到早发动、早规划、早设计、早准备,运用最先进的栽培技术,最科学的栽培模式,大农机、大水利、大设施、大科技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粮食单产,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全面完成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认真开展好土样采集、化验分析、“3414”试验、地力监测、配肥站的建设等工作,及时上报全面详实的地力评价数据,及时提供施肥建议卡和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和防治工作

肇东市水稻稻瘟病测报点的建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对准确及时测报水稻稻瘟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后还应继续加大人员投入,积极争取植保工作经费,配备测报装备,做好玉米螟、草地螟、蝗虫、水稻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的测报工作。2012年肇东市玉米螟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最严重,平均损失率超过10%,且在玉米螟防治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计划2013年要尽最大努力,积极综合运用飞机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杀虫灯防治相结合,进行玉米螟绿色综合防控,使玉米田间损失率降低到5%以内。并积极做好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四)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重点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计划

根据实际需要,结合2012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要制定好科学、适用的重点试验示范推广计划,做到早准备、早落实。

(五)全面加强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

2012年年初及时制定科技培训方案,配合国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玉米科技丰粮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大项目建设,围绕主推技术、主栽品种、主要栽培模式和农民主观愿望,采取集中举办培训班、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印发科技资料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农技培训活动,并辅以电视讲座、简报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普之冬、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工作。

(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一要全力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站室、经常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二要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严格按照《肇东市争先创优活动方案》的规定内容,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行专题调研,明确开展活动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三是各站室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七)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要探索建立国家的推广机构为主导和面向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推广体系。发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使用,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要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要与市场需求和农民的迫切需要紧密相连,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不竭的智力资源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各种高效、低能、优质、无污染的实用农业技术。

(八)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减少市县级农技人员,充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二是从各相关部门中抽调富余人员,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三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在职培养和技能训练,尤其是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四是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以安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从业信心和决心,稳定农业技术队伍建设。

(九)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一要以推广项目形式预算的农业专项经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其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供给。对于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承担、且符合政府扶持范围的一般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政府可通过多种形式给予适当支持。二要利用财政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篇11

    部分科研成果的针对性、适用性差,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科研项目立项脱离生产实际,其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较差,在大面积生产中缺乏可行性,或者缺乏与其它技术措施的综合配套,限制了推广范围。另外,在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致使一些成熟可靠性差的所谓成果通过鉴定,其缺乏推广应用价值。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薄弱。当前,保定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化队伍普遍存在人才缺乏、后继无人等问题,这种状况从“十五”以来呈日益恶化的趋势,据统计,全市现有专业农技推广人员1191名,其中县乡两级有1049名,平均每万亩耕地不足1名,这样的队伍现状难以支撑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难以承担起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差。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和小农观念的制约,其存在着视野狭窄、信息不灵、接受能力差等问题,据调查,保定市有47.5%的农民不注重农业新技术的获取,因此,使大批新成果新技术难以向纵深推广。

    财政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品种选育开发、重点农业技术研发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为推动保定市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方式,多途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1.推动农技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要按照“高效、协调、规范”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加快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改革,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技人员走向基层,采取技术承包、科技结对子服务、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使良种良法落实到田块。2.重视农业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农业项目是新时期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应通过农业项目实施,把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和项目资金有效整合起来,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推进农业项目招投标制度,确保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对涉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等农业项目,应重点优先扶持发展。3.结合农资产品经营进行技术推广。这是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其具有以农民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物资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服务的新特点,既为农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又促进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大力培育发展各种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协会)、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行机制灵活,与市场结合紧密,其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技术、物资和订单等服务,也推进了农业技术推广,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采取逐步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积极扶持发展,构建起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此外,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育更多的种养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创业主体,建立农民创业基金,使其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科研和技术推广密切结合,保证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科研和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创新管理机制,在立项、成果鉴定等环节,从保定市农业生产实际出发,进行可行性评估,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科研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合作,保证科研和技术推广两个关键环节的连续性,科研部门具备一定的科研手段和技术力量,有技术研究优势;推广部门具备一定的技术服务网络,其了解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加强两者沟通和合作,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每年全市应定期进行专业技术集中培训,同时,要创造条件,支持外出进修或培训。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引入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扎实服务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农民文化科技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1.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特别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继续扫除文盲和半文盲,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2.拓展培训途径,及时向农民传授新技术。从当地生产特点和实际出发,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技术培训,首先,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教育作用,依托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其次,重视农村“技术能手”的新技术培训,利用其科技示范扩散功能,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第三,充分利用驻保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的技术资源优势进行培训工作,保定市拥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植保所、河北省畜牧所、河北省微生物所、保定市农科所等一批涉农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实力雄厚,为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应加强与其合作,挖掘其潜力,使其更好的为保定市农技推广工作贡献力量。

篇12

“吉林省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活动”于2月22日在白山市举办了启动仪式,拉开了全省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的序幕,3~4月中旬在梅河口、德惠、榆树、洮南等全省12个县(市、区)开展了培训活动,共培训1500余人次。

一、培训活动师资力量强

随着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对于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的需求日益加强,实现“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需要多学科和多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广泛参与、农技推广者的努力工作和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为了让更多农户接受并采纳科学安全用药理念,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门成立了专家团队,由总农艺师吕月星和副总农艺师刘颖挂帅,首席专家任文艺带头,防治科科长陈立玲、测报科科长赵英奎和副科长张振铎组成,针对玉米、水稻轻简栽培技术;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全程解决方案;农药、植保机械和施药人三者的关系以及科学安全用技术进行了授课。

二、培训活动扎实接地气

3月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发了《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活动的通知》,在全省掀起了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热潮,培训形式有会场培训也有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广大农民既能积极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又能根据各自种植情况向专家咨询。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把农业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到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和各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把农业良种加良法转变为农业生产力,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生产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内容规模

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畜禽、蜜蜂、农机是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和农业行业,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现状,将上述产业和行业作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粮油高产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内容16期800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果树丰产栽培技术、果树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茶叶高产栽培技术、高档名优茶制作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种草养鱼技术等内容8期共400人次;畜禽养殖、防疫等内容16期共800人次;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14期共700人次;上述产业开展技术指导4500人次。

四、培训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粮油培训6万元;2、蔬菜培训4.5万元;3、果树培训4.5万元;4、茶叶培训4.5万元;5、水产培训3万元;6、畜牧培训6万元;7、农机培训5万元;8、科技宣传1万元;9、教学设备的配置1.5万元;10、物化技术补贴3万元;合计39万元。

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技术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的编印,科技宣传,教学设备的配备添置,培训教师授课、农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补贴、物化技术补贴、用车燃料费等。

五、培训措施

1、加强领导和监督。为了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县农业技术服务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宣传,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同时,将派出6组农业技术队伍到镇(乡)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发放优良杂交水稻种子、蔬菜种子500斤,农药、化肥0.5吨等物技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3、确定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和产业分布,从全县农业产业和行业中挑23个村、场或镇(乡、街道)中的一些种养大户,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农机手等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培训能起到传、帮、带示范推广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效果,推动产业的发展。

4、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了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编写《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茶叶丰产与加工技术》《实用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蜜蜂饲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绿色植保手册》等实用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

5、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各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季节,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术需要,同时开展现场跟踪指导服务,解决他们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边学边用边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变为生产。

6、加强技术服务的监管和考核机制。为了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取得实效,对培训教师和农技指导人员实行考核制度,一是推行培训登记表,每次学员参加培训后,必须在培训登记表上进行签字,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地点等情况,确保培训次数,和学员进行考评。二是推行服务对象签名制,农技人员开展下乡指导服务,被服务对象要进行签名,对服务质量和次数也进行考核,项目结束由县农业局和培训学员进行考核评比,农业局对考核结果优的,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通过开展督促、检查激励机制等手段,确保培训效果和服务质量。

篇14

针对西吉县各种农作物当家品种严重退化的现状,通过多年的引种筛选试验及示范推广,确定了青薯9号、冀张薯8号为西吉县马铃薯种植的主推品种;玉米早熟品种垦玉10号、中熟品种富农1号、中晚熟品种长城707为玉米种植主推品种;陇谷6号、10号等谷子品种,文图拉、加州王、圣地亚哥等西芹品种,七寸红胡萝卜品种,欧盾、满田,凯瑞等番茄品种,新秀西兰花,香菇808、黑抗501平菇等一系列种植品种为目前的主栽品种。

开展了农业基础数据调查及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用遥感卫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土地利用调查、土壤类型调查、种植结构调查、灌溉调查。共采集土样4800个,分析测试了土壤养分及理化性状,建立了西吉县土壤养分数据库,开展了耕地生产潜力评价、玉米适宜性评价。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现农作物科学合理施肥。同时,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对国家级的4种农作物,区级13种农作物准确的进行短、中、长期预警测报,有效指导农作物的统防统治。

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推进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四结合”培训,加强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即①农民思想观念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②实用技术培训与实施农业项目相结合;③树立先进致富典型与带动后进农民相结合;④室内培训与实地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就业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转变。近年来,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主动地扎根农村,投身于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了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建立了县、乡(镇)、村3级推广服务体系网络。县、乡(镇)有农技服务中心,村有科技示范户。全县有县、乡(镇)农技服务机构19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17个,技术人员143人,实行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拔款。在管理上实行行业、乡镇双重管理,县农技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从而有效地探索出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另外,为了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全面带动了西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先后引进的华林公司、佳力公司等,对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科技措施的采用及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西吉县马铃薯及西芹等特色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西吉县由此也成为了“中国马铃薯之乡”,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由此也形成。“十一五”期间的5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每年稳定在8万hm2以上,每年约占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26.67万hm2的30%,占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5.33万hm2的50%以上,平均单产21300kg/hm2,实现总产180万t,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870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西吉县农民稳定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2011年特色蔬菜西芹种植3466.67hm2,总产量30万t,产值5亿元,种植区农民人均收入达2000元。2010年农业提供农民纯收入达1360元。

“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1针对干旱少雨、丘陵坡地占耕地面积大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

西吉县十年九旱,三年两头旱,年降雨量的80%集中在7、8、9月,90%以上的耕地是分布于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地的旱地,是我国干旱区农业和雨养农业的过渡地带。为此,要在继续坚持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旱作节水农业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以秋覆膜为主的蓄水保墒新技术,走节水农业的路子。改革耕作制度,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舍饲养殖,种植绿肥,提升土壤有机质。走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提高农业的产出率。

2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技术体系

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马铃薯、西芹和种草养畜等是西吉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在提出了“三个一百”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工程,即百万亩马铃薯提质增效工程、百公里葫芦河流域特色蔬菜产业带工程和百万只舍饲养牛养羊工程。所以,科技创新的任务要注重马铃薯、西芹、苜蓿种植、舍饲牛羊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科技推广和产业化项目要向特色产业倾斜投资,科技人员要紧扣特色产业提升服务水平,要为特色优势产业提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科技服务。

3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由此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劳动力平均年龄不断升高,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西吉县2010年向外转移劳动力达1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0万人的60%。同时,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农业技术服务形式要走多元化的路子,要在坚持服务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的同时,特别注重对这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体的技术服务,要对其关键生产环节予以高层次的技术支持,加强农业科技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

4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西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仍然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人员太少,专业技术人员占农技人员比例太低。据调查,近10年没有1名大中专农业技术人员进入,现有的农技人员跳槽、借调流失严重,年龄偏大,断层问题日渐突出,已跟不上日益发展的现代农业需要。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与更新工程,加快提升乡镇和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配套体系,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编制,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同时,还要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加快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与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努力把农业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5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农业技术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技术培训

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利用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因素。西吉县农业经济发展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差。为此,①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在生产中发挥积极带动作用。②要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集中专业化管理培训机构,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学水平高、受农民欢迎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各种典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④要加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以科技入户工程为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

6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强化科技服务意识

①加强农技110建设,建立农技110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各方面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农业政策、技术和信息咨询,开展“坐诊”、“出诊”方式,及时解决农民在农技方面的急难问题。②通过现场咨询、实地指导、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发放资料,为农民提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物资,为农业产业化提前、产中、产后服务。③继续推行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地把生产咨询行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干部的潜力和积极性,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且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