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栽培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注重健康、绿色,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蔬菜的品质与产量,应重视蔬菜栽培技术的管控,应用好一系列的栽培技术,以求获得理想的蔬菜栽培效果,保证农业蔬菜的生长效果。
1 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都被应用到农业领域,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与时代化。温室大棚技术已然成为现代农业蔬菜技术的佼佼者。为实现农业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应及时了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了解农业技术的实际特点[1]。
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状态。现如今,我国的农业生产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重点产业逐步呈现规模化生产状态。运用集合经营的方式,能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成本,保证蔬菜供应的充足性。区域性经营的方式可降低生产成本,还为农户提供一定的品牌效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更具特色。纵观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农业实现了集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于一体的特点,对我国经济体系的贡献力度更大,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应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对实现农业生产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2.1 精心选择棚膜
在选择温室大棚棚膜时,必须保证该棚膜要无毒、保温,且保证棚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2]。在选择温室大棚棚膜时,主要以无滴保温防老化膜为主,应用十分广泛是具有高保温性能的无滴防老化膜。使用农用膜,可提高光照??度,增加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是提高产值的有效方式。
2.2 合理控制光照
冬季的光照强度低,在大棚栽培技术方面,大都会使用错层覆盖的栽培技术。在制作无滴薄膜时,必须严格控制好生产配方,可适度加入一定的表面活性剂,减弱农用膜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和度,能帮助水滴进一步深入到地面之中。还应保证薄膜膜面具有高度的清洁性,一旦出现过量杂物,会大大影响薄膜的透光性。对于蔬菜而言,光照强度十分关键,光照充沛,会大大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强化对光照条件的合理管控,通过物质覆盖大棚,可以实现对光照时间的控制。
2.3 做好通风处理
在蔬菜栽培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效减少温室内的诸多有害气体,实现大棚内部气体与外部空气间的相互交换,提高大棚中的空气质量,利于蔬菜光合作用。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等的控制,打造更为科学、良好的大棚环境,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4 精心选择蔬菜品种
在选择蔬菜品种时,要充分结合季节情况进行选择,在冬季需要栽种弱光、耐低温的品种,如辣椒、黄瓜等,定苗期定在2月上旬或3月下旬,在黄瓜品种选择时,应对雌花的具体数量、株型与结实率等予以考量,在选择番茄品种时,应选择抗病性、抗寒性强的相关品种。
2.5 加强施肥管理
施肥方面,以施入有机肥为主,可将基肥作为辅助,在开展蔬菜施肥管理与设计时,不可长时间应用基肥,要充分结合土壤的类型与蔬菜种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施肥时,要了解肥料之中的微量元素,做好通风与换气处理。肥料是现代蔬菜栽培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施入不同类型的肥料来调解土壤环境中各类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与浓度系数,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蔬菜栽培中应用肥料元素,仅仅起到短暂性的调解作用,缺乏长效性与持久性,为保证施肥效果,农户应对肥料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保证科学、有效的使用肥料。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温室
1现代农业技术现状
在我国农业塑料大棚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现代化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方面温室大棚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其对于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日益完善化,现代化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以下显著的独特优势:第一,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规模化。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日益完善化的今天,某些重点产业开始向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利用集合经营的方式,促使生产成本得到显著性的降低,促使蔬菜供应逐渐丰富化。在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现代区域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资源在开销方面得到显著的减少、农户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代化农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第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自身显著的特色,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现代农业的特色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开始不断的展现出来,目前,农业开始向商品化、产业化、工业化及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目前农业早已演变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日益升高,很多资源开始由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聚集,促使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
2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棚膜的选择
对于农业蔬菜栽培而言,棚膜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对于蔬菜最终的种植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状况下,棚膜选择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的使用那些无毒、高透光率、拉力强、使用时间久、保温及增产性能良好的棚膜。因棚膜的选用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种植出无污染、无滴性能好的蔬菜,因棚膜整体有着非常好的透光率,为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蔬菜生长所需的光照,这与一般性质的农业膜对比来看,棚膜能够很好地促使蔬菜增产增值,当下,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在我国运用范围是最为广泛的。
2.2光照的控制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众所周知的简单道理。蔬菜在正常生长过程当中,光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要素,对蔬菜的最终产量和质量而言,光照强度能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为此,蔬菜生长的同时我们要有效地借助自然光,同时可通过人工补光的方式来促使蔬菜产量得到显著的增加。在初春、冬季来临之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外界自然光照并不特别强烈,为能够促使大棚中的温度得到有效地保障,通常会在棚膜外表增加一些其他的物质,从而达到降低棚内温度的目的,为此,日常中要针对蔬菜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人为的补光,来帮助蔬菜接收到更多的光照,增加蔬菜的产量。
2.3采取适时通风措施
农业蔬菜在具体生长过程当中,其对外界的温度是有着具体要求的,若外界温度过高,则需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蔬菜得到正常的生长。大棚当中经常会通过降温的方式来达到促进蔬菜生长的目的:以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亦可通过避光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来进行遮光,能够很好地促使大棚中的温度降低5°左右,有效的通风不但能够促使大棚中的温度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能够很好地确保棚内的空气保持很好地流通状态,把其他的有害性气体第一时间排除出去,这样棚内蔬菜病害的发生概率会得到很好地降低。此外,还能够起到提升蔬菜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的目的。通风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通风口需要避开避风的位置,要不停的转换通风口的方位,并且要确保通风量的转变,不可在通风口的位置出现温度迅猛降低的现象。
2.4壮苗的选择
种植蔬菜的过程当中,一部分能够进行直接播种,大多数的蔬菜都需要预先进行育苗移栽的,像一些瓜果类型的蔬菜都是需要进行培育的,只有选择壮苗才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最终目的。当前,一些蔬菜育苗通常为露地育苗、夏季遮荫育苗及冬春季保护育苗三种,为此,在进行壮苗挑选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地需选择一些菜根粗短、节紧密;菜茎粗且短,节紧密;菜叶片大且厚,菜叶色浓绿;无任何损伤、未发生病虫害,并且蔬菜苗壮实均匀的壮苗,蔬菜苗在移栽的过程当中一般可选用护根育苗的方式,这样便能够起到对大多数根毛有效保护的目的,并且也能够促使早期蔬菜产量的进一步增加。
2.5施肥要求
施肥作业当中,通常是以有机肥为主的,同时可恰当的施加一些基肥。可是,整个施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蔬菜的类别、土质状况等来挑选最为恰当的施肥类型,确保恰当的施肥数量。除此之外,一定要确保蔬菜种植区域内土壤的通风和透气性能。平时对蔬菜进行施肥的时候,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基肥或追肥,我们可在肥料中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确保施肥整体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
3结语
伴随着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性的增高,可是,在当前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等现实状况下,怎样促使蔬菜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促使蔬菜质量及产量不断地增加。
【参考文献】
[1]陆金鸣.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北京农业,2014(36):39.
进入到21世纪后,农业的发展是如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被研发,可以为蔬菜提供各种生活条件的温室大棚就得到很多农民的青睐,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如今温室大棚的发展出现了以下特点:温室大棚内与外界的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形成了差异化、多样化的生产。在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差异。在北方,进行蔬菜生产的时候采用的是日照温室的模式,而在南方直接采用塑料大棚进行种植生产;以效益为衡量标准,进一步扩大温室大棚的适用范围。例如利用连栋温室进行畜牧养殖等,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大樱桃等矮科果树等[1]具有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温室大棚通过围绕一些重点产业以及区域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不仅建立了一种大型的批发集散地,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蔬菜的市场供应丰富了种类;温室大棚得到了相关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由于温室大棚特殊的条件使得其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于是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得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被用在温室大棚内,使其和国外的先进设备越来越接近,不断完善温室大棚的发展,也可以减少我国在蔬菜进口方面的有关费用。
2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棚膜的选择
棚膜的选择很关键,其质量直接会影响到蔬菜的种植效果。一般条件下,在选择棚膜时,都是尽量选择那些无毒、透光率高、拉力强、无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以及保温、增产性能好的棚膜,因为选择这种棚膜的好处就是使得最终种植出来的蔬菜是无污染、无滴性能较好。这种棚膜由于透光率比较好,所以就能够增加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与那些普通的农业膜相比较,这种棚膜能够促使蔬菜的产值增长25%~30%。目前,我国比较畅销的棚膜有2种,分别是含有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红外线阻隔剂的3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
2.2光照的控制
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对于蔬菜种植来说,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光照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重要因素。光照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好坏。因此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应该积极借助于自然界的阳光,还需要采取人工补光的措施来增加蔬菜的产量。由于在初春或者是冬天的时候,由于气候的变化,外界的自然光照并不是很强烈,为了保障大棚内的温度,也会在棚膜表面覆盖很多层其他物质,这样就会降低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使得棚内光照仅为露地光照的50%~70%。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是下雪天,棚内的光照强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这时候就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人为补光,尽量使蔬菜接受到更多的光照。选用透光率比较好的无滴棚膜。这主要是因为在生产无滴棚膜的过程中,为了减弱棚膜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和力,通常会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从而确保棚膜表面的水滴会沿着棚膜渗入到地面去;要时刻保证棚膜表面的清洁。如果不经常对棚膜进行清洁处理,一定时间后,暴露在室外的大棚就会在表面沉积大量的尘土或者是水滴等。而这些杂物会使得光照透光率降低30%左右。而且新薄膜在使用期间,其透光率也会随着使用的时间逐步降低。因此对于棚膜表面的杂物,要定期进行清理,尤其是在下雪天,要及时扫除积雪,从而增加棚膜的透明度;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反光幕的设置,将它悬挂在大棚后立柱的上端,并一直垂到地面上,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地面增光达到40%左右,还能够使棚内的温度提高3℃~4℃,从而更好的促进蔬菜的生长;外界的温度对于蔬菜的生长也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蔬菜的生长温度,通常会在大棚的上面覆盖一些物质,但是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大棚的透光率,因此还要考虑光照强度。
2.3采取适时通风措施
农业蔬菜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对于外界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当外界的温度过高时,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以保证外界温度在蔬菜生长的合适范围内。在大棚内,常采用的降温方式主要有2种:通过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和通过遮光的方式进行降温。在不通风的环境下进行遮光,就可以使得大棚内的温度降低4℃~6℃。而通风不仅可以降低温度,还可以保持大棚内的空气有一个较好的流通,将一些有害气体及时排除去,也能够排除大棚内的湿气,减少一些病害的发生,而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产量也是极有好处的。在通风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通风口应开在避风处,并且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并保证通风量要由小到大,要禁止出现通风口自然关闭和急剧降温。
2.4壮苗的选择
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除了一部分可以直接播种的蔬菜外,大部分的蔬菜都是需要育苗移栽的,尤其是瓜果类的蔬菜培育,是其后期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关键。目前常见的蔬菜育苗主要有露地育苗、夏季遮荫育苗以及冬春季保护育苗3大类。因此在选择壮苗的时候,要尽量选取那些菜根粗且短,节紧密;菜茎粗且短,节紧密;菜叶片大且厚,菜叶色浓绿;没有损伤,没有病虫害,大小均匀的壮苗。在苗移栽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护根育苗的方法,从而保护育苗的根毛绝大部分都是完好无损的,增加早期的产量。因此具体的措施如下:
2.4.1优良种子的挑选
在选择种子时,要去除不好的种子,将种子清洗几次,洗净种子表面的杂物,以减少种子表面的病菌。在浸种和催芽的时候,要保证浸种的时间在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还需要保证催芽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透气要好,避免出现闷种的情况出现。将种子在阳光下晒,达到消毒的目的。
2.4.2为幼芽出土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合的温度
由于夏季光照强度大,雨量较多,在育苗时间内,如果土壤太湿,土壤的透气性就会大大降低,这对于幼苗出土是极为不利的,很有可能造成幼苗出土后病虫害多且严重的后果。可以采用遮阳网、防雨棚以及防虫网等一些设备保护幼苗出土。而在春冬季节,在为幼芽出土和幼苗生长创造合适的温度,可以使用火坑、电热、酿热以及太阳能温床,或者是采用覆盖多层塑料膜来增加大棚内的温度。
2.4.3及时防治苗期内一些常见的病虫害
苗期内,猝倒病、立枯病等一些都是常见的病害。这些病害将会在直接影响到蔬菜后期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在病害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例如可以采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对育苗的床土进行消毒;适当降低苗木的湿度;增加育苗的通风等,从而培养出壮苗,提高育苗质量。
2.5施肥要求
在施肥的过程中,要采用以有机肥为主,施适当量的基肥。但是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蔬菜的种类、土质的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施肥的种类以及数量;施肥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通风;在平时的施肥中,不能够长期使用追肥以及基肥等,可以在肥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以平衡施肥。
3结语
1.1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全国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发挥自身特有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与科研、教学部门密切合作,重点服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到位率,推广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氮肥后移、玉米密植、地膜覆盖等一大批高产实用栽培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2007~2011年,全国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2亿亩,氮肥后移面积超过7.6亿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面积超过1.6亿亩,玉米大垄双行覆盖面积超过1.1亿亩;2012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2012年年底,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壮大到2.9万个,耕地流转面积超过153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4.7%,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稳步提升。
1.2助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不断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水平;综合运用免耕、少耕栽培及集中育秧等技术手段,简化种植程序,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与投入成本,助力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全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92%、66%和76%。湖南省2012年确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县60个,累计推广机插秧480万亩以上。经测算,机插田相比手插田早、中稻平均亩增产分别达36.7kg、46.2kg,增收95元、120元。江西2011~2012年全省免耕直播油菜推广面积831.35万亩,占油菜生产面积的50.7%,每亩可节约用工4~5个,增收节支近500元。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动江西油菜从2006年的600.4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827.8万亩。
1.3强化了防灾抗灾技术手段各地栽培技术推广部门从品种、播期、管理等方面综合配套,增强作物综合抗逆能力,强化避灾抗灾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重要生产环节出现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提升农作物生产防灾抗灾能力。面对近年来低温阴雨、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严峻形势,四川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覆盖栽培、少耕免耕、一次性施肥(底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全面推广落实水稻旱育秧、小麦玉米旱地规范改制、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通过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带动大面积避灾增产技术推广落实。2012年甘肃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2012年,全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329万亩,2012年仅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一项生产粮食730万t,增产135万t。
2栽培技术推广创新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实施,为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解决栽培技术推广体系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契机。二是各级政府对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增加,栽培技术推广队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三是推广经费、条件建设和能力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工作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四是栽培技术推广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舞台更加宽广。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外部环境与内在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都对栽培技术推广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2.1耕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更加突出,必须以挖掘单产潜力为主要抓手从耕地资源看,201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18.18亿亩,已逼近18亿亩红线,比21世纪初减少近1亿亩。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耕地资源必将持续减少,而粮食及主要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这一矛盾今后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加剧。从淡水资源看,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农业用水资源缺乏,作物需水关键期与降水时期不一致,干旱与水土流失交错存在。在有突破性、革命性的栽培技术成果较少的大背景下,必须通过多项技术的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作物单产潜力,当前我国粮食总产已经实现连续9年增长,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粮食亩产达344.4kg,比2001年增加59.9kg,10年提高了21.1%。要想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单产水平的新提高,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发挥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擅于、专于集成组装优势,加大主要农作物重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来挖掘增产潜力,变争“单项冠军”为夺“全能冠军”。
2.2劳动力转移趋势难以改变,必须以轻简高效为发展方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大量青壮年和有文化的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2010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总数超过1.5亿人,留乡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5岁,劳动力不仅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劳动能力和技术素质明显偏低,各项实用新技术的应用难以到位,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新情况,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栽培技术的轻简化水平;同时顺应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潮流,改进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做到农艺与农机融合,加强信息装备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采集、信息传递、灾害预警和远程管理,提升栽培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2.3农业生产格局深刻改变,必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快速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需求巨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种粮大户68.2万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0.3%,粮食产量达746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7%;有粮食生产合作社5.6万个,经营耕地7218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4.0%。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必须适应并努力推进这一新趋势,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倾听他们的服务诉求,了解他们的技术需求,不断提升为其服务的水平,通过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重大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4自然灾害频发重发成为常态,必须以防灾减灾为工作立足点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大,罕见自然灾害转向频发自然灾害;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种类、地域出现了新的变化,重发频率显著上升。尽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持续提高,但因灾损失粮食总体上仍呈偏重态势,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御灾害能力不强,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建立一套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的科学抗灾减灾新机制,减轻干旱、涝害、多雨渍害、病虫害以及大面积倒伏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减灾增产。
3栽培技术推广创新存在的问题
面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栽培技术创新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理论与集成创新有待加强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而当前的现实是,栽培技术理论没有重大突破,许多作物缺乏突破性品种,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不深,重大病虫防控的有效措施缺乏,适应机械化栽培的模式和设备研发不够,集成创新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模式,与科研、教学部门合作不深,技术贮备还不足。
3.2基本条件建设有待加强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普遍缺少基本的试验示范基地和经费,缺少开展栽培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许多经济作物种植主要集中在旱坡和丘陵地区,没有完善的田间道路、供电及其他设施,水利灌溉基础薄弱,种植规模化程度低;许多地区还没有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技术普及程度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3.3政策项目支持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入逐步加大,但从投入结构方面来看,注重技物结合的单项技术投入,如良种、施肥、防虫防病、设施栽培等,而忽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投入,也导致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或叠加效应不明显。由于投入不足,相关集成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无法大范围开展,很多实用栽培技术到位率、普及率较低,也导致良种良法脱节,单产水平始终难以突破。栽培技术推广创新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和项目扶持。
3.4推广应用有待加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对技术有了新的需求,不仅需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而且延伸到产后贮藏、保鲜等领域。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现行体制、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技术推广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技术不到位等问题。栽培技术推广队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人员素质,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将服务延伸到产前、产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要。
4栽培技术推广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1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加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综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为主要任务,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2主要目标
4.2.1解决关键栽培技术瓶颈。到2020年,在玉米各主产区推广1~2个突破性新品种,集成示范1~2套以机械收获为重点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在双季稻各主产区集成推广1~2套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50%;推广1~2个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带动全国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5%,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20%;初步解决花生联合收获的问题;推广1~2个适宜机收的甘蔗品种,甘蔗机械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培育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替代部分进口品种。
4.2.2推广主要栽培技术模式。到2020年,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5亿亩,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5亿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1亿亩;油菜免耕直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000万亩;花生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500万亩;大豆垄三栽培面积达到5000万亩,棉花轻简育苗移栽在适宜地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甘蔗健康种苗推广率达到50%;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60%。
4.2.3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通过栽培技术创新,到2020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试点区域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50kg、玉米550kg、小麦500kg、马铃薯2000kg、油菜150kg、棉花110kg、蔬菜2500kg、甘蔗6t。
4.3重点任务一是创新推广机械化栽培技术。综合考虑作物种类、栽培关键技术和目前农机发展等情况,筛选确定以农机为主导,农艺配合发展的技术模式。将机械适应性作为作物栽培管理的重要指标,改革与机械化生产不适应的农艺措施,创新推广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栽培科技成果,大力宣传推广株型、抗倒性、成熟期等指标适宜机收的高产优质品种。调整玉米栽培的垄距、行距等指标,增强与现有收获机械相关参数的适配性,提高机械的通用性和玉米机收效率;集成推广油菜开沟、免耕、松土、施肥、播种、覆盖一体化播种技术,调整间作套种技术的行间距、幅宽等指标,使间套种技术也能满足机械化的要求,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创新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推广适宜品种、简化栽培管理方式、合并田间作业程序、发展机械化等方式,减少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实现省时、省力、降耗、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适应轻简化栽培的作物品种,适应机耕机收的需要,减少病、虫、草害防治用工;简化作物栽培管理方式,推广少免耕、直播、化学除草、少中耕、减少施肥次数和一次性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来简化管理、减少生产环节;合并田间作业工序,推广播种、施肥、除草等多道程序联合作业技术;推广适应多种生态条件、不同耕地类型的中小型耕种收获机械和油菜、棉花轻型收获机械以及旱地作物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减少劳动强度。三是创新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的推广单项栽培技术方式,根据作物特性、生产条件和区域特点,创新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推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东北地区主要创新推广玉米以早熟耐密品种和抗旱节水为核心,水稻以大棚旱育秧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主要创新推广小麦以深松深耕和“一喷三防”为核心,玉米以耐密品种和贴茬机播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创新推广水稻以早熟品种和集中育秧为核心,油菜以“早熟三高”品种和“一促四防”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创新推广玉米以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为核心,马铃薯以种薯脱毒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四是创新推广信息化栽培技术。加强以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3S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作物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作物栽培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创新作物生长农情监测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动态了解田间作物生长发育、温度、光照、病虫草害、土壤墒情等各项农情指标,及时准确地满足作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的要求;通过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对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制订最佳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加大3S技术在优化作物布局结构、水肥精确动态控制上的推广应用,提高作物田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5促进栽培技术推广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四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节点,栽培技术推广也应适应这一大环境和新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5.1提高认识,增强技术创新意识栽培技术推广不仅是单纯的推广成熟的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推动现代种植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把技术创新作为衡量推广工作完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强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最新作物生产理论和实践、农业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5.2扩大合作,增加技术创新源泉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等单位的联系,及时跟踪了解栽培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及早进入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转化推广,增加推广部门的创新技术来源。加强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沟通,广泛了解各地高产典型,善于发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创新点,及时总结推广。积极参加国际农业技术推广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各作物主要国家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及推广、研究热点,适时引进、消化和再吸收。
5.3创新机制,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加快创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改变面向一家一户的传统推广方式,重点联系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强创新技术的辐射带动能力。整合资金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抓好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要产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提高技术的传播效率。
5.4拓宽职能,开展技术认证试点工作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牵头组建跨专业、跨区域、跨作物的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认证委员会,逐步开展作物生产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认证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生产技术准入制度,减少盲目推广,提高栽培技术推广效率。
关键词 荷花;栽培技术;观光农业
中图分类号 S68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92-01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村经济最新兴起的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部分的城市居民生活在钢铁混凝土的城市中,都渴望回归田园、亲近自然,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满足了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发展速度迟缓,经济产值远远被第二、第三产业抛在身后,开发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突飞猛进,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对于荷花的观赏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这种需要,但是观光农业背景下的荷花种植,肯定传统种植模式下的荷花种植,观光农业下的荷花种植要突出荷花的观赏性,使人们感受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殊魅力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贵气质。
1 观光农业的特点
1.1 农游合一性
观光农业是融合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产物,因此它既具备农业的属性也有旅游业的特点,融入了农业的元素和旅游业休闲娱乐的元素,不仅可以拉动农业大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拉动了当地的旅游市场,带动经济的发展[1-2]。
1.2 科技性
观光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它更具有科技型。观光农业是依靠现代农业先进的耕作技术,开发新的耕作模式和最新的园艺技术,既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又可以美化环境、保护生态。
1.3 市场性
市场经济下必须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观光农业。观光农业作为第三产业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按照市场的需求合理布局,设置适应市场的观光项目,增加旅游投资,树立旅游景区的观光形象,政府着力打造,媒体配合宣传,打开本地旅游市场。
1.4 社会文化性
观光农业内涵丰富,包含众多的文化元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农业所能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作是农业文化的范畴,基于农业的文化内涵,再设计荷花观赏项目是要注意融入农业的这些内涵,让游客看的不仅仅是荷花,更应该让游客领略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1.5 持续发展性
观光农业作为绿色农业,环保性是其突出的表现,既不使用农药又不施用化肥,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从根本上减少了化肥农药的生产,对高污染行业起到了抑制发展作用,保护了自然资源,提高了环境质量,又带动了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表现[3]。
2 荷花栽培技术
在观光农业背景下,荷花的种植不同于以往的荷花种植,有其自己的特点,但是大体上还是与传统的种植方式一致的,在种植技术上需要侧重荷花的观赏性。
2.1 分栽期管理
观赏荷花种植从分栽初期,就要开始进行技术上的管理,不论是观赏性的荷花还是产藕性的荷花在分栽初期都不宜水多,水位的控制应该随着荷花、荷叶的不断生长顺势提高水位,水位最好是控制在1.5 m以内,既可以保证荷花的生长,又不影响游客的观赏。
2.2 荷塘水肥管理
荷塘里的荷花一般不用施肥,但考虑到是观赏荷花,可以考虑对荷花进行追肥,追肥时一定要注意适量原则,肥料多了苗容易受损,尤其是碗莲对肥料的需求比较小。在荷花的生长季,如果发现荷叶枯黄、无光泽,可以进行少量的追肥。
2.3 荷塘管理
在荷花生长数年后,荷塘底下盘根错节,会影响荷花长势,造成荷叶的枯黄和开花的问题,因此应该对荷塘进行挖藕作业,在挖藕时可以多挖一些,既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可以不用经常对荷塘清理,藕肯定不会全部挖干净,翌年自会萌发生长。
2.4 病虫草害防治
对观赏荷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荷花的斑枯病,斑枯病主要在荷花的盛开期也就是6―9月开始发作,危害荷叶的生长。在斑枯病发病初期荷叶上会出现浅色的斑点,之后斑点慢慢变大,就会引起整个叶片的枯死。斑枯病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进行大面积喷洒,尽量不要拖到病情严重的时候,任何农药都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要尽量及早发现及早控制[4]。
为害荷花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和斜纹夜蛾。对于这2种害虫,以往的防治方式都是使用农药对害虫进行杀灭,但是观赏荷花经常有游客参观,盲目地使用农药会对游客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因此要尽量少使用农药,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综合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主要是对栽培基质的消毒、清除虫卵、除草和天敌保护等,最后才是化学防治。
荷塘的杂草无疑是最影响荷塘观赏效果的,荷塘内的杂草主要有莲子草、水莎草等,这些杂草繁殖能力都很强,蔓延疯长的时候荷花不足以抵抗杂草的侵袭,影响割除作业,也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杀灭。
3 结语
农业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产品属性明显增强,它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发展补偿机制,以发挥最佳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与社会各个部门或产业联系更加密切,具有关联产业多、产业链长等特点,需要多部门配合支持。对于荷花的种植仅有好的种植技术还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需要依靠国家科研的力量,培育出优质的、更适合观赏的荷花品种,为新生的观光农业助力。
4 参考文献
[1] 牛泽慧,徐峰.保健型园林的营造[J].现代园林,2006(3):29-32.
[2] 关宇,王先杰,王洪成.观光农业发展初探[J].北方园艺,2004(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