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4 09:24: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一、前言
基于我国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进度逐步加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样一来,便会面临更严峻风险。石化企业和其它企业相比,又具有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其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石化企业来说,认真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重点对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二、石化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各种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重点要求企业应该学会独立承担风险责任。身为石化企业投资人,最重要的就是使企业所投入的资产要在尽量避免风险出现的状态下运行下去,降低损失,或者是在遭受损失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要获得更多的投资效益。然而,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应该满足投资人的要求,探索出一种低成本投入方式,利用多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新技术,科学、合理地规避与控制风险,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不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2.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如今,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私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多。然而,这些私营企业遇到的风险要多很多,因此,必须对这类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尽量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确保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针对出现的新问题,相关的风险管理机构必须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3.大型企业都具有风险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石化企业的施工队伍逐步走向国外市场,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国内的风险管理体制要和国际惯例相接轨,从而大大增强石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当前我国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现状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程逐步加快,从而使得诸多大型跨国企业都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再加上,“三资”企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国外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开始被引入到中国,管理理论已经逐步被企业高层管理认可与接受,这样一来,使得风险管理也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风险程度相对较大、竞争激烈的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有些只是刚刚起步,而有些则是在逐步的完善当中。随着不断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一些高校专门开设了关于风险管理的专业课程,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风险管理人才。
从整体来说,在我国风险管理才刚刚起步,特别是石化风险管理,这同时也暗示了我国企业今后风险管理发展主要趋势。只有及时更新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才可以使企业获得高额的效益。
四、有效防范石化企业风险的对策
1.增强风险意识
对于我国的石化企业来说,必须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导向,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风险意识,在石化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逐步优化管理流程,特别是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加强有效控制,从而使我国的石化企业顺利地发展下去。
2.强化风险管理
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在强化风险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石化企业要结合自身业务特征,树立现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要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与业务流程加以评估,确定出石化企业当前已有的风险;第二,结合石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按照石化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指标等,再结合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科学、合理地选用规避风险、风险转移、风险承担等对策;第三,定期对风险管理策略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那些科学的对策要及时进行修改。
3.规范内控管理制度
对于石化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石化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石化企业内控的管理制度,可以将内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更要重视石化企业内部追究体系的建立,在提高内控力的基础上,有效规避风险。
4.建立有效监督考核与激励制度
为使石化企业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那么就应该定期对石化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具体情况加以认真审核。既要重视对内控执行一般程序性检查,又要注重对业务实质性检查,以便加大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及时找出石化企业在生产以及经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防控风险对策。同时,可以将检查结果和石化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有效规避风险的出现。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进度逐步加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样一来,便会面临更严峻的风险,特别是我国的石化企业发展。可以说,我国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一个逐步完善过程,所以,石化企业领导者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树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对固有风险以及即将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还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监督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各项制度,为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我国石化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韩文彪,宋超泓.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9(3).
[2]贾谋,宋效中.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石化企业风险管理[J].河北学刊,2009(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提升其经济效益,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情况加以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着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运营安全,实现既定经营目标。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联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及财务管理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控制呈现出互相融合的趋势。在企业风险管控中,涉及到的重点环节主要有风险识别、风险监督、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等,而企业内部控制从属于企业日常管理,一般不涉及到企业风险预估及防范。在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强化风险管理,可以在对企业运营风险要素加以掌控的基础上,提高其内部控制建设水平[1]。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凸现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应对能力不足
从机制运行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需要将其加以全程贯穿,但从现阶段企业风险及内控管理实践看,企业经营管理者并未全面深刻理解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将精力放在企业眼前利益上,一方面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完善度不高,另一方面在企业参与到全球化市场竞争时,其对风险的识别、反应及应对能力不足。此外,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上,企业管理者对两者的理解有误,片面地将其等同于企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加以割裂,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收效甚微。
(二)企业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上较为迟缓
受制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多数企业并未建立并完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在对企业风险要素的甄别及防范上能力不强,尤其是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跟进不力[2]。第一,企业未成立独立性较强的风险管理机构。在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资金来源,资金调配管理等环节更加复杂,各种金融衍生品得以在企业中应用,如不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风险防控,极易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第二,企业在对风险因素的评估上不够全面系统。企业营运与企业风险相伴相生,企业要保障稳定安全运营,需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对企业涉及到的一些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等级加以识别、划分及防范,但在这一环节,多数企业并未进行及时规划部署。
(三)企业在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建设上力度不强
企业内部控制要真正发挥其实效性,一方面需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及时跟进,发挥其约束功效。但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上还欠缺一定的力度,虽然有相应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辅助,但在制度的执行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等环节还存在管理漏洞,这也增大了企业内部控制出现失控的几率。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匮乏而引发的企业亏损及破产现象时有发生。
三、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理念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上,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加以分析,转变原有的以制度代替机制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着重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及经营业务进行风险评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财务管理及金融衍生品管理中,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风险管控手段,建立财务信息及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另一方面要对各项重要的财务信息、预算浮动、现金流量加以整理及记录。此外,在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结构上,企业应顺应投资及股权结构层次复杂多元的趋势,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以优化,为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做好组织保障[3]。
(二)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加以完善
为确保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有效识别及防范企业风险要素,企业要针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第一,企业要针对运营风险,成立独立性强的风险管理机构,由其负责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分析、预防和控制。第二,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及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业务状况,选择及引入熟悉及了解金融市场风险发生规律的风险防控人员,以促进企业风险应对及处理能力的提升。第三,企业要做好风险的识别、分类、评估、管理工作,确定出风险等级及附带风险来源,通过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加以化解。
(三)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监督管理
在应对企业风险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发挥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作为企业来讲,一是要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其规范严谨的内部审计制度,使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行使其监督管理职能,从而提高企业各环节管理运营的水平,并对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隐患加以及时排除。二是要将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加以融合,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全面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运营各个流程的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及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
四、结语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促进其稳定发展方面作用及地位较为突出。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建设上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注重从理念转变,机制完善等环节加以完善,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邓顺峰.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探析[J].商业经济,2013,(14):39-40.
[2]许杰.浅议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29.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潜在问题
1.乏健全机制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管理机构存在管理力度不足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少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作用,无法落实风险管理流程,不仅存在埋下其他隐患的可能性,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此外,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风险管理机制不全造成企业生产或经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2.管理意识薄弱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一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错误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压缩成本投入,少部分企业过于重视前期利益,忽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一味以传统工作方法为主,以成本投入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评估标准,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造成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资金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反而增加成本投入,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3.素质水平不齐
受企业风险管理专业性的限制,缺乏大量风险管理人才,或风险管理人才流转速度快,或风险管理人才从业意愿不强,无法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是造成企业风险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同时,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复杂,风险管理的环节严谨,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多个部门有机协调与配合,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一旦管理人员水平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或知识领域狭窄,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工作进度,还极易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4.忽视市场调研
一般说来,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资金投入巨大,前期筹备时间漫长,特别是企业经营阶段,不确定风险因素较多。如何有效控制不确定风险因素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水平来看,一部分企业对于前期市场调研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无法利用计算、研究、调查等手段得出市场调研信息,无法评估社会效益、财务管理、经济周转等项目的不确定风险,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少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风险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意识,积极引进科学风险管理手段,从根源上认识到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摒弃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错误认识,将风险管理视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唯一途径,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同时,广大职工及干部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增强水平”,意识到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2.增强素质水平
一般说来,企业基层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反应不强。如何短期内转变企业基层职工的意识,是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组织一系列岗位培训,增强基层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且以岗位职责、岗位人数、文化水平为标准,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一定奖金奖励,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此外,针对企业风险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人才培养,出台相应的扶持性政策,以填补长期人才缺口。
3.组建内部审计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t,加大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着重强调企业内部审计的公开性、独立性、全面性,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权威,并且将监管重点由财务资产向生产运营及风险管理转变,做好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估工作,增强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水平,便于及时发现风险、处理风险、思考风险,得出风险预防经验,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性及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客观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4.完善管理机制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做好企业管理机构的“换血”工作,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因素,弥补现有风险管理模式及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进一步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便于解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为例,纳入岗位责任、人员数量、文化水平等考核指标,改革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定岗定责,细化岗位责任,促使管理责任不再是口头表达,存在定量区分。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控制则是内部控制的实质。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重视风险管理,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其在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风险管理工作变得尤其重要。但是很多企业缺乏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一味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对于风险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内控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意识到内控风险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内控环境,很容易忽视风险因素,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严重不足[1]。
(二)风险治理结构不完善
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同样是企业开展内控风险管理的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管理层依然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权力体系受损,内控制度的落实也变得困难重重。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上市公司,需要设置完善的权力机构,如董事会、股东大会等,但是缺乏完善的法人结构,导致企业在设置权利结构的过程中,出现了机构职能重叠的情况。公司董事会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制定需要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董事会成员还是企业财务,都不能绕过董事会独立签订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会对企业内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三)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能够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这也是风险管理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容易诱发相应的风险和隐患,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做好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预测和应对,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而实际上,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没有能够形成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影响了内控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
(四)内部监管机制不合理
对于企业而言,完善的内部控制需要包含更多的规章制度,实现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约束,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求企业领导和监管部门将监督管理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和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受不合理的内部监管机制的影响,监督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本身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加上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内部控制风险[2]。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完善策略
(一)树立内控风险管理意识
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会对企业的经营风格产生直接影响,更关系着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观念充分体现出来。基于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起相应的内控风险管理意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是企业对于风险的认知与态度,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可,才能切实实现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在开展内控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好宣传工作,构建起相应的内控风险管理环境,确保所有员工都可以形成对于各类风险的清醒认识,自觉提升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得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和上报风险,为风险的管理和防控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内控风险治理结构
企业在开展内控风险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在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之间形成相应的权力制约体系,确保其能够实现相互制衡,协调运转。完善的内控企业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业务执行系统、民主管理系统和内部监督系统等,需要将董事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对其监督核心地位进行肯定。同时,应该强化独立董事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将其薪资待遇与企业风险挂钩,从法律层面明确独立董事的责任,提升其专业素养,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库,确保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挑选。另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于一些特殊事项,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挑选专业人才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例如,企业可以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帮助企业开展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工作,于其职责范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完成风险传递工作,做好金融工作风险的评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健全内控风险应对体系
在针对企业风险事项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的识别预警,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构建起健全的内控风险应对体系,以此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落实。同时,管理层需要对企业风险进行细化,将其分为业务层面风险和公司层面风险,从企业风险的诱发因素着眼,将风险分为内部因素诱发的战略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外部因素诱发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做好风险分析及识别,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判断,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内控风险监督管理
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风险管理机制,想要在企业中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将监督部门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制定出完善的内部审查制度,充分保证监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在获取企业领导支持的同时,也应该对可能存在的管理不到位或者职权滥用问题进行防范,配合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从监督部门的角度,应该立足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指导,以此来保证内控风险管理的合法性。同时,企业应该建立起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为风险识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任何一个项目都能够经过相应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能够帮助企业认清自身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机遇和风险,提升管理决策制定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以此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以及更加严峻的挑战,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应该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对于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应对,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造成的影响。越发巨大的竞争压力,要求企业要加快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执行,在确保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导员工树立起相应的风险意识,以此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强化员工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确保企业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璟威.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2):149-150.
关键词:电力企业 预算 管理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目前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日渐膨胀,在电力企业的经营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预算管理还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一、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 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实施战略管理的需要
预算管理的重点是借助管理形式与预算机制取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更好的协调供应链、价值链、作业链之间的关系,贯彻执行战略方针和实现预算经营目标。
(二)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通过预算管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有效的协调和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非财务资源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考核、分配、控制,而企业的预算管理正好实现了这一点,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
(三)预算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中,企业对于自身的预算管理和未来资金走向都有一个很直观的预测和分析,一些公司在业绩考评的时候将预算管理纳入,作为测试依据。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思想是要做到权力共享,这种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大公司的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和很好的方式和手段。预算管理自身的缺陷是由于它是以假定和预测为基础的,在电力企业真正运营的过程中,环境改变,竞争对手改变,风险也随之改变,一切都处于不确定之中。
(四)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需要
电力企业产权结构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从而导致企业投资者的群体变得多元化。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的是从经营结果扩大到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规划,最后延伸到经营质量。 预算管理是出资人有效的监督平台,是出资人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 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也需要预算管理发挥作用。
二、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现代企业通过制定指标清册、标准成本清册、价格清册掌握了供电经营过程的成产、消耗等各项经济指标,并且调查了明细成本项目、分机组容量、按人员定额、物料消耗定额等项目。 但是由于基础工作薄弱,不能上报全面精细的数据基础资料, 从而使预算管理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需深入分析成本需求的内在动因,逐步完善标准成本制度。
(二) 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有一部分人认为预算管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也是相应的应付了事, 使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使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 实现资金流和业务的事前规划与落实责任人权责范围的统一。 各种业务、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及管理是预算的基础,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利益。 因此,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必须得到贯彻的落实。
(三)预算执行缺乏力度
考核和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是很多电力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造成责任人在遇到预算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 忽视主观因素而过多的强调客观原因,执行力度不够,,相关人员的热情不高,从而使考核工作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四)预算编制缺乏战略指导
有些电力企业在预算管理时缺乏战略指导, 只注重局部和眼前的利益,使短期的预算目标和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相违背,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各期预算的编制衔接性差,各年度、各月份的预算无法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使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不等得到实现。
三、 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在融资手段上积极研究创新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控制筹资风险
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在设备的更新换代上需要大笔的资金,电力企业的融资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才能符合要求。因此,电力企业既要进行内部环境的而优化,把融资理财的途径扩大,又要争取到政策上的优惠。
(二)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做到充分利用,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保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方便的将内部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取新的信息和资料,大大提高了财务效率。这样对整个企业运行的宏观和微观都有很好的把握,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方面的风险,不让一些企业决策受到由于信息不及时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在预算管理中要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以营利为目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普遍的追求,因此取得最大的利润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决定企业营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成本,因此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的最主要的内容是成本的控制。
(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的方面是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内部管理机制是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要着重从“人、事、财、物”四方面考虑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 执行人应该注意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因此要求企业要强化对人的管理和监督。 企业还必须有计划的管理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 防止不合理的开支给企业经营目标带来的风险。 另外企业应该合理的分配使用资金,争取回收最大的利润。
结 语: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崛起,电力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剧烈。在电力企业中,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和财务的风险管理要做到相互融合。伴随着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企业的规模和经营风险也在与日俱增。要做到优化资源配置和良好的战略实施要依靠预算管理。因此,为了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融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控制方法,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稳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谭忠富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王荣华 . 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36)
【3】李相奎,李宏伟,李宏梅. 浅析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