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基础护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护理的内容广泛,学生反映基础护理的内容易懂但难记忆。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增强记忆的方法。
1 浓缩记忆法
所谓“浓缩”就是把所讲的内容提炼紧缩,找出关键性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如:吸氧操作方法中的“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将鼻导管蘸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可把上述氧气使用操作过程的内容精简为以下七个字。即:清—连—调—查—蘸—插—固—记。学生反映只要记住这七个字就很容易掌握吸氧的操作过程。
2 数字记忆法
数字法就是把比较复杂容易混淆的内容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讲授药物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液的配制过程,由于配制过程繁琐,而且数字较多,学生反映容易混淆。青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3次,链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2次,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的配制需抽取1次。可把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的试敏配制过程简记为:3,2,1。这种数字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兴趣记忆法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为了增强对导尿术这个操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导尿术是哪个国家的医学家最早开始用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4 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如在讲医院的环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医院环境的录像片,使同学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在医院参观一样,增加了同学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列表记忆法
列表法即将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利于记忆。如: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可列表如下,见表1。表1 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6 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对照记忆。如:无菌区与清洁区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都是指一个区域;而不同点是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处理,而清洁区是未经过灭菌处理。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案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 内容单一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 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 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 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2 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及需要[4]。例如在讲静脉输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自行编排情节模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患者的心理,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3 同伴教育法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满足所有护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选定各组中一部分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和纠错,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由他们负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课堂、课下练习,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5]。
同伴教育法可以细化护理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考核,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与黑板的讲授模式,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效果[6]。如讲解鼻饲法时,利用动画和图片,可将插管的动作及深度有效生动的表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基础护理学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如何培养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探索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致使许多护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却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7]。因此,基础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路,使护生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2] 孙茜.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269-270.
[3]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4] 秦淑英.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81-82.
[5] 王凡,李青.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61-62.
[6] 于尧华,周玉春.护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78-179.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院2004级护理大专生2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人)与实验组(90人)。2组都是女生,均为高中毕业,年龄18—20岁,学制3年,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2,方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授课结束后,在考前复习及考试方法上实施改革。实验组:将学生分为l3组,78人,组。在教师带领下,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外科、烧伤科、妇产科采集病历,l份,组,作为考试资料。各组根据病历查阅相关资料并组织讨论,提出用护理学基础技术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操作内容分角色组织练习。考试时,每组成员从本组病历涉及的操作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核。对照组:考前教师指定考试内容,学生依据教师的安排逐项强化练习。考试时从这些练习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作为考核内容。
3,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协作精神、爱伤观念、沟通技巧及操作后处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分析,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护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
讨论
1.激发了护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病例讨论的方式,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她们均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护生们认真讨论病例、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向教师请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发挥,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获得学习动力,获得更多的快乐、自尊、自信,从而促进成功的学习。
2.提高了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组护生围绕病例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过程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锻炼r她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其大胆思维,勇于创新,激发了护生的探索欲,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了护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给护生创建了一个模拟的“情境”,在“情境”中,护生面对活生生的“患者”,比模型人更具真实感,利于全身心投入到护士角色中,在练习时不只注重操作步骤的完成,更注重患者的具体感受,重视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对“患者”表情变化的观察及操作后的嘱托?。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与患者的交流,询问患者的感受,能主动征询的患者的需要,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爱伤观念明显优于对照组。
4.培养了护生的职业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护生面对没有反应的“模型人”,往往忽略或羞于沟通,只注重熟练地完成操作,导致护生为考试学习,护生之间、护生与“患者”缺乏交流。实验组的护生通过采集病历,分角色组织练习,共同讨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合作练习,锻炼了护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她们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得以提高。
5.缩短了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的距离。教师从临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使学习内容更贴近临床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使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临床,从理论延伸到实践,弥补了先教学后实践的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其临床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加了学生进入临床的自信心,为其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但他们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因此,我们从讲授基础护理技术的绪论开始就以详实的图片资料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同时让学生观看临床护士工作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护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印象,了解今后的从业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教学医院参观,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还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到学校做报告,让同学们感受工作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每年护士节组织进行护理礼仪汇报演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还有机会代表学院参加省市级的比赛。
二、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开展互动式教学
临床护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护理学发展前进的步伐,让学生尽早地适应临床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更新了教学内容,避免各章节内容交叉重复,及时地反映临床护理发展的新动态,对一些新技术以及伦理道德、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例如,皮内注射法,在传统教材上讲解的方法是:在前臂内侧与腕横纹皮肤纹方向呈90°进针,注入0.1mL药液。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实践发现,在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和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注入药液,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及时地更新了教学方法。又如氧气吸入法,在教材中只介绍了鼻塞给氧法和鼻导管给氧法,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医院均有中心供氧装置,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加上了中心供氧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卫生部印发的技能训练标准,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性教学,接下来由学生分别做操作演示,同时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时间、操作程序和操作质量上严格要求。每学完一项操作都要求学生录制操作视频,作为平时实验成绩记录在册,并选取优秀的操作视频放在校内网站上供同学们学习借鉴。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又系统的职业训练,在就业前就学到一门从业的技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校在每学期均进行理论和实训的双重考核,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均需要考核并记录成绩。实训考核标准参照本市卫生系统护理技能大赛标准进行,考试内容让学生随机抽取。此外,在每年的护士节举办大规模的护理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针对课时、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为使教学不与临床脱节,任课教师轮流到附属医院挂职,以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更新教育理念,专业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四、增强护理职业意识,塑造护士职业形象
护理工作是服务行业,离不开服务意识;患者是弱势群体,更加需要关爱。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站在社会和患者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确立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质量标准,增强护理职业意识。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适应临床工作,学校定期举办护理礼仪培训班,通过聘请礼仪专家开展知识讲座、观看录像、示范表演、发放护士礼仪规范手册、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活动、定期考评等方式,对护生进行规范化礼仪培训。
我们在护理实践中,要让她们在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中强化护理人文关怀,关心、体贴、尊重患者,突出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护理操作技能只是护理帮助患者的手段,要获得患者满意的效果,还要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把尊重、关心患者放在第一位。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技能的训练中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在考核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态度和情感目标的考核。要让学生认识到,临床护理直接面对的是身心备受困扰的患者,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仁爱之心,成为患者可以信赖的人。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护理学基础》是护士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人员获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是个专业护理的基础。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学基础》是学校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实验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而且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综合运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对专科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护理专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全面提高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请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教师应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底子薄、理解能力差,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方法要有所不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一、对象
选择2010级专科护理5个班学生,共220人。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教学,这种方法教师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整齐,学生一味盲目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堂氛围沉闷,效果也不理想,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几种方法总结如下:
1.将病例引入实验教学,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这种方法是实验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课间见习在临床上看到的病例,这样学生更能理解,根据病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写出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例的需要要自己准备用物,再进行操作。例如:一中年女性病人子宫全切术后1周,腹胀,未排气排便,请对该病人的排便情况进行处理。要求按护理程序评估病人,策划一套护理方案,每8名学生为一组,先对病例进行讨论,根据病人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灌肠的方法,包括哪种灌肠、溶液、压力的大小、插入的深度及注意事项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护理方案时积极主动学习、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操作时学生互相扮演“护士”“患者”还可以扮演家属,使学生融入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再比如可以实际操作的项目如:搬运病人、卧位的安置与更换、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法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并且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练习皮内注射,可以设置这样的情节:患儿,女,8岁,在妈妈同下来到病房,护士遵医嘱给予青霉素实验,进行操作时让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妈妈”“护士”,操作前“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状况,如何与患儿及妈妈沟通,操作中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操作后注意事项的交代,最后要让患儿和妈妈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伤观念。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
2.培训小教师。在平时实验课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领悟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人,组内选出1个领悟能力及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并乐于帮助别人的学生担任组长,我们称之为小教师,实验课之前,比如铺床、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导尿等重点操作项目,教师先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小教师,让他们基本掌握操作流程及重点难点,以便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之中起到小教师的作用,这样先避免了教师一个人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设计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现代护理科研临床进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立足,针对专科生自学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好的情况,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创新发明,比如在铺床中用怎样的手法更好更省力,在静脉输液中用怎样的排气方法更好更快。在给男病人导尿中怎样减轻病人的不适等等,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想出更好的办法,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明确了护理专业广泛的前景。
4.考核。实验操作考核,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应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并考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