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基础护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础护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础护理方法

篇1

【关键词】 基础护理;记忆;方法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护理的内容广泛,学生反映基础护理的内容易懂但难记忆。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增强记忆的方法。

1 浓缩记忆法

所谓“浓缩”就是把所讲的内容提炼紧缩,找出关键性词语,进行重点记忆。如:吸氧操作方法中的“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调节氧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将鼻导管蘸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可把上述氧气使用操作过程的内容精简为以下七个字。即:清—连—调—查—蘸—插—固—记。学生反映只要记住这七个字就很容易掌握吸氧的操作过程。

2 数字记忆法

数字法就是把比较复杂容易混淆的内容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讲授药物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液的配制过程,由于配制过程繁琐,而且数字较多,学生反映容易混淆。青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3次,链霉素试敏液的配制需抽取2次,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试敏的配制需抽取1次。可把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的试敏配制过程简记为:3,2,1。这种数字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兴趣记忆法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为了增强对导尿术这个操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导尿术是哪个国家的医学家最早开始用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4 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枯燥为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如在讲医院的环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医院环境的录像片,使同学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在医院参观一样,增加了同学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列表记忆法

列表法即将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利于记忆。如: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可列表如下,见表1。表1 小儿头皮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6 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似易混淆的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对照记忆。如:无菌区与清洁区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都是指一个区域;而不同点是无菌区是经过灭菌处理,而清洁区是未经过灭菌处理。

篇2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案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 内容单一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 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 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 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2 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及需要[4]。例如在讲静脉输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自行编排情节模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患者的心理,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角色扮演法让每个学生分担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增强其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且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3 同伴教育法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满足所有护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教师选定各组中一部分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和纠错,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再由他们负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课堂、课下练习,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5]。

同伴教育法可以细化护理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有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考核,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已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与黑板的讲授模式,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消除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效果[6]。如讲解鼻饲法时,利用动画和图片,可将插管的动作及深度有效生动的表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基础护理学仅凭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如何培养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探索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致使许多护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却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7]。因此,基础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路,使护生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2] 孙茜.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269-270.

[3]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4] 秦淑英.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81-82.

[5] 王凡,李青.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61-62.

[6] 于尧华,周玉春.护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78-179.

篇3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院2004级护理大专生2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人)与实验组(90人)。2组都是女生,均为高中毕业,年龄18—20岁,学制3年,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2,方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授课结束后,在考前复习及考试方法上实施改革。实验组:将学生分为l3组,78人,组。在教师带领下,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外科、烧伤科、妇产科采集病历,l份,组,作为考试资料。各组根据病历查阅相关资料并组织讨论,提出用护理学基础技术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操作内容分角色组织练习。考试时,每组成员从本组病历涉及的操作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核。对照组:考前教师指定考试内容,学生依据教师的安排逐项强化练习。考试时从这些练习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作为考核内容。

    3,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协作精神、爱伤观念、沟通技巧及操作后处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分析,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护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

    讨论

    1.激发了护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病例讨论的方式,激发了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她们均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护生们认真讨论病例、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向教师请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发挥,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获得学习动力,获得更多的快乐、自尊、自信,从而促进成功的学习。

    2.提高了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组护生围绕病例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过程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锻炼r她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其大胆思维,勇于创新,激发了护生的探索欲,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了护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给护生创建了一个模拟的“情境”,在“情境”中,护生面对活生生的“患者”,比模型人更具真实感,利于全身心投入到护士角色中,在练习时不只注重操作步骤的完成,更注重患者的具体感受,重视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对“患者”表情变化的观察及操作后的嘱托?。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与患者的交流,询问患者的感受,能主动征询的患者的需要,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爱伤观念明显优于对照组。

    4.培养了护生的职业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护生面对没有反应的“模型人”,往往忽略或羞于沟通,只注重熟练地完成操作,导致护生为考试学习,护生之间、护生与“患者”缺乏交流。实验组的护生通过采集病历,分角色组织练习,共同讨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合作练习,锻炼了护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她们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得以提高。

    5.缩短了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的距离。教师从临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使学习内容更贴近临床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使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临床,从理论延伸到实践,弥补了先教学后实践的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其临床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加了学生进入临床的自信心,为其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篇4

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但他们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因此,我们从讲授基础护理技术的绪论开始就以详实的图片资料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同时让学生观看临床护士工作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护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印象,了解今后的从业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教学医院参观,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还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到学校做报告,让同学们感受工作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每年护士节组织进行护理礼仪汇报演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还有机会代表学院参加省市级的比赛。

二、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开展互动式教学

临床护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护理学发展前进的步伐,让学生尽早地适应临床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更新了教学内容,避免各章节内容交叉重复,及时地反映临床护理发展的新动态,对一些新技术以及伦理道德、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例如,皮内注射法,在传统教材上讲解的方法是:在前臂内侧与腕横纹皮肤纹方向呈90°进针,注入0.1mL药液。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实践发现,在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和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注入药液,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及时地更新了教学方法。又如氧气吸入法,在教材中只介绍了鼻塞给氧法和鼻导管给氧法,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医院均有中心供氧装置,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加上了中心供氧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卫生部印发的技能训练标准,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性教学,接下来由学生分别做操作演示,同时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时间、操作程序和操作质量上严格要求。每学完一项操作都要求学生录制操作视频,作为平时实验成绩记录在册,并选取优秀的操作视频放在校内网站上供同学们学习借鉴。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又系统的职业训练,在就业前就学到一门从业的技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校在每学期均进行理论和实训的双重考核,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均需要考核并记录成绩。实训考核标准参照本市卫生系统护理技能大赛标准进行,考试内容让学生随机抽取。此外,在每年的护士节举办大规模的护理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针对课时、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为使教学不与临床脱节,任课教师轮流到附属医院挂职,以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更新教育理念,专业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四、增强护理职业意识,塑造护士职业形象

护理工作是服务行业,离不开服务意识;患者是弱势群体,更加需要关爱。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站在社会和患者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确立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质量标准,增强护理职业意识。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适应临床工作,学校定期举办护理礼仪培训班,通过聘请礼仪专家开展知识讲座、观看录像、示范表演、发放护士礼仪规范手册、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活动、定期考评等方式,对护生进行规范化礼仪培训。

我们在护理实践中,要让她们在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中强化护理人文关怀,关心、体贴、尊重患者,突出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护理操作技能只是护理帮助患者的手段,要获得患者满意的效果,还要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把尊重、关心患者放在第一位。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技能的训练中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在考核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态度和情感目标的考核。要让学生认识到,临床护理直接面对的是身心备受困扰的患者,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仁爱之心,成为患者可以信赖的人。

篇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护理学基础》是护士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人员获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是个专业护理的基础。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学基础》是学校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实验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而且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综合运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对专科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护理专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全面提高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请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教师应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底子薄、理解能力差,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方法要有所不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一、对象

选择2010级专科护理5个班学生,共220人。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教学,这种方法教师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整齐,学生一味盲目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堂氛围沉闷,效果也不理想,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几种方法总结如下:

1.将病例引入实验教学,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这种方法是实验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课间见习在临床上看到的病例,这样学生更能理解,根据病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写出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例的需要要自己准备用物,再进行操作。例如:一中年女性病人子宫全切术后1周,腹胀,未排气排便,请对该病人的排便情况进行处理。要求按护理程序评估病人,策划一套护理方案,每8名学生为一组,先对病例进行讨论,根据病人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灌肠的方法,包括哪种灌肠、溶液、压力的大小、插入的深度及注意事项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护理方案时积极主动学习、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操作时学生互相扮演“护士”“患者”还可以扮演家属,使学生融入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再比如可以实际操作的项目如:搬运病人、卧位的安置与更换、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注射法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并且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练习皮内注射,可以设置这样的情节:患儿,女,8岁,在妈妈同下来到病房,护士遵医嘱给予青霉素实验,进行操作时让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妈妈”“护士”,操作前“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状况,如何与患儿及妈妈沟通,操作中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操作后注意事项的交代,最后要让患儿和妈妈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伤观念。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

2.培训小教师。在平时实验课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领悟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人,组内选出1个领悟能力及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并乐于帮助别人的学生担任组长,我们称之为小教师,实验课之前,比如铺床、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导尿等重点操作项目,教师先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小教师,让他们基本掌握操作流程及重点难点,以便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之中起到小教师的作用,这样先避免了教师一个人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设计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现代护理科研临床进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立足,针对专科生自学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好的情况,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创新发明,比如在铺床中用怎样的手法更好更省力,在静脉输液中用怎样的排气方法更好更快。在给男病人导尿中怎样减轻病人的不适等等,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想出更好的办法,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明确了护理专业广泛的前景。

4.考核。实验操作考核,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应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并考核记录。

篇6

【关键词】 护理学 教学方法 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一 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授之以渔,适应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

”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更应给予学生“捕鱼”的本领。所以,理论讲授应有重点,基本概念、原则要准确讲解,一般内容先拟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或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一页的注射原则先讲解,在和同学一起归纳为“无菌、无痛、无差错”七个字、三个词来记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尽情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勇于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 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现有10个模拟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设计不同病例场景,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同时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模型人或模拟病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

3.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应战实力。设置各种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实战氛围;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 考核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种,平时成绩和终结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0%,学科结束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全面。

2.考核内容。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

3.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护理教学的始终。

篇7

关键词:高职 护理学基础 教学方法

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成今天的全面综合型。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课程体系中为学生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因此如何在教学上激感、诱导思考、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些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谈谈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青年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绪论课起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护基课的愿望和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有重大意义。以详实的资料图片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国内外护理专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护理人才需求预测,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好,且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学生毕业后出国就业机会较多。让学生充满希望与信心。

1.2多渠道开阔视野

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课或集中教学实践课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医院参观,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不定期邀请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开展学习讨论会;所有新生均需进行护士仪表、行为规范的训练与考核;观看卫生部录制的有关护理专业的教育宣传片。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2.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1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在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和学习,讨论护理理论及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要变“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教师应轮流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以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实践技能;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使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跟上时代步伐,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2.2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教学应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中的各种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这种教学观就是针对不同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承认学生掌握领会知识是艰苦的脑力活动,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护基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焕发生命力的神圣殿堂。

3.教学方法的改进

3.1多媒体教学组合,丰富教学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是职业性明确,应用性较强。因此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电视、幻灯、录像、投影、模型等)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想象,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熟悉,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当中进行示范性教学,师生分别做操作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

3.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更新《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避免各章节内容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准确、及时、充分地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和临床护理发展动态。为了让学生实习及毕业后能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在教学中,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有关伦理道德、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的有关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进展、压疮治疗的新方法、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等,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对有些内容设置情景,角色扮演。如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病人的搬运、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患者常用的更换和沟通技巧等。首先布置预习内容,设置模拟情景。分组进行不同的角色分工,分别扮演病人、家属、护士、医生等。在扮演过程中,扮演病人或家属角色的学生会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或事先由老师拟定病情,然后让扮演医护人员的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会适时提供指导与帮助,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以达成师生间的共识。“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使学生体验病人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学生胆量,培养了学生应变等职业能力。

3.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特色,力求用最先进的设备、教学设施和手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我们按照广西区卫生厅印发的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有系统的职业训练,包括从最简单的基本功训练到学会操作使用现代化设备等,力争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学到一门从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在每学期期中与期末均选择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作为必考内容。按照学校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课与操作课都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记录成绩。操作考核时,让学生随机抽签选择考试内容,考核标准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用物准备的针对性及对患者的关爱及健康教育。另外还在每年“12国际护士节”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这既规范了技能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竞争的意识、心理素质及集体荣誉感。

由于课时、实训场地不足,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另外,由于地域的差异,可能会存在技能操作上习惯性手法不同,给学生适应当地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需要学校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习工作交流。

4、加强实训和实习

4.1加快完善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护理实训室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训练场所,在实训室建设方面,重点要抓好两方面,一是模拟病区的建设,对提高护理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护理实训室应有一定的规模,布局合理,力求接近临床,有传呼系统和中心供氧吸痰系统、护士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母婴病房、普通病房等基本的功能间,且各功能间的配置也应规范、到位。使学生走进实训室就有一种愉悦感和走进规范病区的真实感。

毕业生良好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必须经过严格的现场训练才能形成。我们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充分的现场教学的学时,而完成现场教学任务必须依靠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兼职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完善并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

4.2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

利用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模拟病区的新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电动洗胃机、人工呼吸机等,对学生进行训练;另外通过多途径搜集临床上常用的新型一次性器械用品,让学生认识并教会使用,增强学生对新仪器的熟悉程度,尽量弥补学校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或落后于临床的状况,以利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生产实习。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1营造人文关怀氛围,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护理实践中,崇尚的是以尊重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以及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要使学生学会爱、尊重、理解、宽容、关心,就必须让她们在护理专业课的教学中强化护理操作中的人文关怀,突出人文精神,要让学生懂得护理操作技能只是护理患者的方法、帮助患者的手段,要获得患者满意的效果,不仅需要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把对患者的尊重、关心患者的安全舒适放在第一位。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做到操作前对患者环境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细致解释;操作中注重患者的反应;操作后评价患者的感受和操作效果,在技能的训练中灌输强化整体护理观念。

在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中,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指标达成,而且重视学生态度和情感目标的考查。让学生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直接面对的是身心备受困扰的患者,首先强调的应是人性的关怀,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也要有仁爱之心、事业心、责任心、同情心,成为患者可以相托信赖的人。

5.2规范护士专业礼仪,塑造职业形象

现代护理教育注重人文学科理论与护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护士专业礼仪,属于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或被大家公认的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是护理人员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在整个护基课程学习当中,应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始终贯穿护士礼仪规范化要求,这其中包括:容貌服饰美、语言交流美、行为举止美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行为训练,不仅得到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纠正了自身的不良行为,而且还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要从事的护理事业,经过护士礼仪的培训,还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试,竞争上岗作好了最基本的铺垫。目前正在参加临床实习的学生的整体形象也受到了各实习医院和带教教师的广泛好评。

5.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5.3.1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将教材中简单、易懂的章节作为自学内容。在理论及操作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拓展教学内容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然后提问,最后由教师对教学重点作精炼总结。在病例分析中,常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这种讨论能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还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

5.3.2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很好地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较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解决他们的需要。

在护理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断发现问题。如在技术操作中,将护理程序贯穿其中,要求学生能与患者交流、沟通、自己设计适合每例患者的解释用语,在不违反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如无菌操作原则、查对原则等),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从患者实际需要出发实施操作,并能举一反三(如急救氧气吸入时,既要动作迅速,又要顾及患者的感受)。当学生基本掌握操作原则后,提出问题:如何保持无菌;昏迷病人与清醒病人做口腔护理应注意什么;为男、女病人导尿的异同;如何判断及处理输液反应等。

5.4增强职业意识,锻炼学习意志

5.4.1在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整个理论与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严谨、规范的职业行为和姿态。尽可能让学生产生“临床感”。首先,教师的行为和姿态应符合职业的要求,起垂范作用;其次,通过教育和示范,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行为、良好的姿态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的站姿、走姿、坐姿 姿势进行强化训练;三是培养学生注重仪表、温和的举止给病人带来的积极作用,懂得如何给予病人安全、放心、亲切直至信赖的感受。

篇8

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对象层次的提高,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培养适应时展需求的护理人才的关键。作为护理学基础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从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能够成为促进护理工作发展主体的高素质人才;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与技能;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教学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人才。我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改革的内容及方式

1.1 改革实验用物的准备:将传统的实验员准备物品改为实验员值班制。预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每4人一组,实验课开始前30min,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内容自己准备物品。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连贯性。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动手动脑,以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1.2 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1.3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多数实验设计为病例形式,如:“剖宫产手术的病人欲回病房,请作好准备”,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麻醉床的操作,而更多的是,学生围绕剖宫产手术的病人进行思考,考虑到病人的需要、以及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准备,使课堂所学到知识得以应用,锻炼了学生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是:学生观看操作录像-老师课堂示教-学生回示-学生铺开练习,学生在练习课上往往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流程进行学习和强化,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虽然操作规范但无创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改革:①操作前准备: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上有关内容,按实验分组进行准备。②课堂实施:实验课时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提出,老师要给予评价与分析,然后观看录像或老师示教。

2 实验总结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老师的操作,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最简化的实验用物及实验步骤:

2.1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实验操作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

2.2 引入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护士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变能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开放练习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或休息时间到护理实验室练习。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篇9

基础护理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需要基础护理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时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因此,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心理,从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有下滑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采用相应的管理办法,经过3年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实施方法

将重塑价值观作为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首先,做好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一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通过高年资的护士的献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四是定期举办基础护理经验交流会,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激发护士科研创新的热情。通过以上方法,使护士认识到价值观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让病人早日康复,让病人感受到实惠,得到病人的认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产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将流程再造作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创新点:①实施基础护理过程流程化。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运用到基础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进行流程再造。从主动评估病人开始到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进行医护沟通,执行医嘱及护嘱,进行效果评价并记录,直到再次评估,使整个过程流程化。②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再造。教材上部分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过于繁琐、机械、不贴近临床。因此,将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护理操作,如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皮肤护理、床上洗头等制作成既贴近临床,又易于护士掌握的流程。如教材中的口腔护理规定了棉球的个数,擦洗的先后顺序,使操作过于机械、枯燥,在流程再造中以口腔护理清洁无遗漏、动作轻柔熟练、病人感觉舒适为原则,让护患双方都满意为目的,同时也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确保了操作质量。③排班程序化。为了满足病人基础护理在早晚间需求量大的时段性,改变传统的排班方式,将基础护理人力主要集中在早、晚班,各班次固定2名护士做基础护理,2个月后进行轮换,做到定班次、定人员、定内容、定指标,确保基础护理的连续性和质量持续改进。

将强化培训作为提高基础护理技能的控制点:为了使每位护士都能规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我们应采取定计划、定人员、定时间、定目标进行多种形式培训。将基础护理培训计划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内容不仅限于基础护理操作,还拓展到专科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培训由专人负责,每周星期一晚上为固定培训时间,结合培训内容进行定期考核,要求人人达标。采取新护士岗前培训与上岗要求相结合,如基础护理质量不达标不能单独上岗;以老带新与现场点评相结合;情景训练与现场考核相结合;将疑难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采取护理会诊的形式进行科室间交流、学习,相互提高;定期进行网上查新,学习、了解当前护理新理论、新方法及新产品的应用等,不断更新护理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将检查督导作为护士长工作的重点: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护士长的综合管理能力。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工作重心,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为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①采用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基础护理由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实行三级质量控制,采取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基础护理质量。②明确护士长的工作重心。护士长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明确重心,病人重要的检查要过问,问检查前准备工作及健康教育落实是否到位;重要的治疗要过问,问特殊交代的事项及配合要点是否明确;重要的病人要过问,问危重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是否到位;重要的环节要到场,如床头交接班、危重病人抢救及节假日查房等环节;重要的记录要查看,看医嘱本、治疗本及护理记录本等,以便了解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的工作量,及时、合理地调整人力、物力。③护士长保障要有力。规范的物品与操作加以人文关怀三者相结合,可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护士长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硬件设施准备,如床上洗头车、翻身床、气垫床、口腔护理盘等护理工具及基础物品保障工作,还要做好软件方面的保障,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关心、体贴护士,尽量满足护士的排班要求,尽力解决护士工作及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定期外出参观学习及交流的机会,适当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使护士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工作中。

效 果

能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通过加强基础护理质量,能使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在病人的肯定和基础护理的实效中感到自身价值被认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要表现在工作繁忙和清闲时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护士多与少时一个样,护士长在与不在时一个样。

融洽医护患关系:在落实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通过与病人沟通,及时为其解决问题,掌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真心为其排忧解难,在密切护患关系的同时也搭建了医护间沟通的桥梁,医护患之间多一些关心、理解,使三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活跃护士群体学习氛围:基础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及新产品的使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护士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参加各种学习,定期上网查新、更新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目标加强护士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表现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体贴,工作中互相帮助、理解,对科室及医院的公益活动更加热情,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树立良好的服务品牌。

讨 论

篇10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效果分析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疾病也逐渐呈现出复杂性和变异性。为此,这也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变革,护理学逐渐由理论教学转移到临床实践上。然而,尽管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理论学习同样不可忽视。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护理学临床实践阶段中,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往往存在着不牢固的情况。由此可见,基础阶段的教学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原本基础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由原本的“掌握”修改为“在基础学习中进行部分操作”。

1实践方法与过程

1.1实践对象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和并分析出结果,从学校中抽取护理学专业大一的学生共63名和大三的学生65名作为实践对象。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批学生都是通过我国高等教育录取考试来到我校学习。这也就是说,排除了两批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同时,两批学生由同一批老师教学,这也就排除了教师水平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1.2实践方法与结果

首先,采用阶段性学习的方法。按照学校的教授进度和教学方案,将护理学中的基础课程课程分为3个时间段来学习。第一个学习阶段,也就是学生刚刚入学的第一学年,该学年学生处于适应期,学生学的都是护理学最基本的课程,在此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大三的学生在该学年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学习;而大一的学生则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基本的临床实习。第二个学习阶段,也就是大二学年,该阶段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因为有了相应的基础知识积累,所以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大三学年的学生也是按照此方案来进行。第三个学习阶段,也就是大三学年,在阶段学生要进行相应的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大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适应,很多理论知识掌握的较为死板,无法实际的运用,并且有时会犯下低级错误;而大一的学生虽然掌握的护理知识尚不完整,但是对于临床实践较为熟悉,懂得灵活运用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结论和讨论

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能够得到3个结论和启示。首先,阶段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在上述的试验中,我们对大三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结果很明显,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完全的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入第三学年开始临床实践,使得学生感到实践陌生,在加上之前学习的知识已经遗忘,所以学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频频出错,再加上就业等压力无时无刻侵扰着学生,使得学生对自己能力产生了怀疑。而对大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入少量的临床实践,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将基础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这样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十分有效。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喜欢先将全部的基础知识授予学生,然后在让其实践,但效果不佳,反而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培训,使得学生不再将知识学死,不再将掌握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更加重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阶段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阶段性学习能够实现基础课程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完美衔接。通过上述的实验可以得出,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到临床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表现在经验不足,错误频出上。同时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练习,所以学生很容易将基础知识忘记或者生搬硬套,不知道灵活变通。而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临床实践,使得学生对实践不会感到陌生,在变学习基础知识边实践中,懂得如何应用所学,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变通。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和较长的时间来适应临床实践,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最后,阶段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的情感。通过实践可以得知,没有经过阶段性学习的学生进入大三之后开始临床实践,由于缺少经验,使得错误频出,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职业产生了怀疑,对职业的情感也有所下降。而经过了阶段性学习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由于有了类似的经历,所以更显得从容不迫,在是将中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职业情感。

3小结

总而言之,护理学基础课程阶段性学习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增加职业情感,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欣,康晓风,李箐等.临床阶段性学习对学生基础护理知识和职业情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4):147-149.

[2]张欣,张颖,刘微等.对不同学习阶段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5):498-500.

[3]李丽萍,丁禾,刘玲.实习护生职业情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39-1940.

篇11

【摘要】 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整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为学生提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也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桥梁课程。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是实现高等护理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根据《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究并尝试了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现将5年来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报告如下。

1 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对象层次的提高,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培养适应时展需求的护理人才的关键。作为护理学基础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从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能够成为促进护理工作发展主体的高素质人才;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与技能;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教学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活动的主体[1],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人才。

2 优化教师实教室示教方法

2.1 演示法 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示教技能操作步骤等,对事实、过程或程序进行形象化的解释,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边看、边想的过程。演示法是《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及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使用演示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提供有助于学习的环境,保证学生最佳的视觉效果,以便演示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2)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去,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细枝末节上,并且引导学生结合演示对象进行思考。(3)演示的时间应结合授课内容来确定,过早演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兴趣;过迟演示会给学生一种课堂内容不紧凑、缺乏逻辑性的感觉,降低学习效果。因此,演示要适时,演示完后,用物及时收起,以免影响学生继续学习时的注意力[2]。

2.2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法(PBL) 目前,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法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护理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PBL方法设计临床病例,根据病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这种方法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铺床时,设计病例:患者,男,37岁,工人,2h前因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而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现应为病人铺一个什么床?为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必须区分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目的,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麻醉床目的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显生动、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影视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开拓了学生视野,强化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解决了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

3 优化学生实验室练习法

3.1 小组实验法(小组练习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小组练习法仍然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部分实验课,学生与主讲教师共同带教,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当小教师,是一种开放型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综合模式,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改变了过去《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必须由几位教师同时带教的传统模式。笔者根据教材和实验教学大纲把所有实验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菌技术操作,另一类是非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要求严格,必须严格按照操作原则和操作步骤去做。在练习中,教师严格把关,指导每位学生操作。通过教师指导小组练习,可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规范、有序的技能操作。非无菌操作技术则在学生小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主讲教师只讲操作原则、区别点、重点、难点,不讲具体做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护理操作规则,本着省时、省力、病人舒适和安全的原则,按照学生自己的设计内容去做,如有疑问则小组讨论达成共识。这种方法,由于小教师是学生自己,学生的精神压力小,操作比较放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操作技能原则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可根据不同的病人,从不同角度灵活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小组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置换”学习法 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采取了“角色置换”学习法,改变了许多实验只在模型人身上做状况,不断扩大真人真做的比例,让学生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为一对互相做,或三人为一组循环做。每次操作前,“护士”和“病人”根据教材实验内容和教师要求设计好场景,“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状况,然后按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例如: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各种注射、输液、吸氧等,笔者已完全实行了“真人真做”。在实验课中笔者采取了某些实验内容(如铺床、灌肠、洗胃、注射等)除了示教各章节,类同操作项目的首项内容外,其他内容只讲原则、重点或难点、不同点,不讲具体做法,鼓励学生根据护理操作规则,自己设计操作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操作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示教人身上操作,其活动度有限,缺乏真实感知,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真人真做,不仅真正掌握了每一个实验操作的方法、要领,而且有了当病人和做护士的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伤观念,有了课堂之外的收益,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同时,护生由被动单向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双向获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 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法 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防止学习疲倦和知识遗忘现象,在经过一个或几个章节实践教学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对实验项目竞赛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每次派一位学习同时做一项相同的操作,其余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学生操作,操作结束后,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质量评分标准和操作时间要求进行学生自评,然后学生讲评,最后教师小结,评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在整个实验教学教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循环参赛的机会。实验操作竞赛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防止学生学习疲倦和遗忘。使学生以赛促学,学有榜样,达到增强记忆,激发上进心,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的目的。

3.4 技能操作考核法 《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考核,既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此种方法大多在学生实践教学全部内容结束前后进行,根据技能操作考核的项目内容,学生的人数和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度,根据设定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三项目标质量评价标准和时间要求,设置4~5个考场,每个考场有主考教师和辅助教师,学生先抽号,再抽考核项目签,到准备室自己准备物品后,最后到指定的考场,由项目主考教师负责考核,考核结束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评。此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专业素质和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4 优化学生临床见习

4.1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例如,当讲到环境前,组织学生课间到医院参观门诊,病人就医环境,病区病人治疗、护理环境等。此种方法使学生接触实际,获得感性认识,把参观学习到的知识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和运用。但是教师必须根据参观法的基本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参观计划,明确参观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通过参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参观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了解主要学习内容。参观结束时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写出参观报告。

4.2 临床见习法 临床见习法,是笔者根据《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进度,安排课间见习或课后集中见习。此种方法使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课堂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见习时学生通过接触病人,从教师示范到自己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再通过看书学习加以提高。例如,当讲到消毒、隔离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消毒室、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区。当讲到清洁卫生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晨间护理、头发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当讲到药疗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注射室、中心摆药室、各科治疗室。当讲到危重病人的护理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急诊室、病区急救室、重症监护室等。这种由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单纯课堂授课更生动、形象具体,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动口、动手得到观察病情、技术操作,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男护生;实践教学;有效方法;五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21-01

本校提出(技能+特长)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对护理专业进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与改革。《基础护理技术》是本校主要教改之一,教学中对男护生实行五环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1]。

1 对象

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06级3年制专科护理男护生31人,实验组为2007级3年制专科护理男护生3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五环实践教学方法。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即示教、模仿、练习和考试。①示教:根据教学大纲,教师集体备课,以教材操作程序为主,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正确规范示教。②模仿:教师示教后,学生模仿操作,教师针对指导。③练习:小组练习,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或模型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及纠正。④考试:按照评分标准统一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

2.2 实验组采用五环实践教学方法,即“教、学、练、评、考”。①教:按照国家对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能力要求,提炼出临床常用29项操作技术,分为星级项目。教师集体备课,规范示教;改革操作程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有目标、与临床零距离地教。②学:采用角色扮演、操作口诀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参与教学,真人真做,使护生有兴趣、有目的地学。③练:采用小组练习、综合案例分析练习、开放实训室等方法,使护生充分练习,达到技能操作正确和熟练。④评:采用学生、教师和社会评价等方式,进行客观评价,给予反馈、及时纠正与调整。⑤考:29项星级项目考核权重不同,实施分阶段考核,成绩实行理论与技能双百分制。

3 结果

实验验组与对照组技能成绩比较,实验组平均(5.803±1.414)分,对照组平均(3.928±2.734)分。两组比较,t=3.8820,P

4 讨论

五环实践教学方法提高了专科男护生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4.1 研究对象:两组护生在入学起点、年龄和比例、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动机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授课教师、教学与考试内容等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4.2 教:①星级项目目标不同:三星级14项,要求能独立完成物品准备,说出基本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达到熟练操作能力;二星级10项,要求能独立完成物品准备,说出基本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达到模拟完成操作能力;一星级5项,要求能独立完成物品准备,达到能说出基本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的能力。②改革操作程序:如特殊口腔护理技术,教材中的操作程序繁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人性化护理。改革后的操作要求:上下左右,牙齿内、外、咬合面,口腔粘膜均护理清洁,无遗漏,动作轻柔熟练,病人感觉舒适为原则。③PBL教学法:如讲授铺床时设计病例:“患者,男,27岁,工人,3h前因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而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现应为病人铺什么床?”学生必须区分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目的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即加深对麻醉床目的的理解,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多媒体教学法:特别选用自制的优秀男护生操作的图片、VCD,增加自豪感和优势感。

4.3 学:①鼓励参与教学:根据学习内容课前布置任务给男护生,课上以不同形式展示,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角色扮演法:男女护生角色扮演,真人真做,既掌握了操作方法和要领,又有了当病人和护士的体验,使护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同时,护生由被动单向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双向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学习质量。③激发学习兴趣:将操作程序简化成记忆口诀,如穿隔离衣编成“一左二右三抖袖,四扣领子五扣袖,六拉左七拉右,两边对齐向后抖,腰带系在前边右”的押韵歌。既增强学习兴趣,方便记忆,又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4.4 练:①小组练习:男女护生成组,男护生担当主角进行设计,不同女护生担当病人,男护生从不同个体灵活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操作技能原则的理解和记忆,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综合案例分析练习法:如设计一个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的案例,教师提出问题,目标导向,由男护生演示操作,教师提问其操作依据并给予评价。这样使男护生将多项操作和多种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③开放实训室:全程开放,保证时间、物品设备上的充分练习。

篇13

【关键词】教学方法;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3-02

护理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专业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除了要完成对护生的护理技能培养这一主要目的外,还要完成对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模拟、开放实训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2010级两个四年制本科班学生和2011两个四年制本科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二本录取学生。10本科2个班共133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28人,作为对照组;11本科4班251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238人,作为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既往学习成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2方法

2.1实施方法 2 个年级使用同一教材, 由相同的教师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分组练习完成教学任务。观察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教学,开放练习法训练动作的准确和熟练程度、应用角色扮演法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

2.2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自制的学习效果评价问卷和操作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2.3分析方法 经统计后,将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学生的课程结业成绩综合分析。见表1~5。

3 结果与讨论

实训结束考试,观察组平均成绩为(90.395±3.9505),对照组为(86.545±6.8287),P

3.1 改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在开展案例讨论教学时,教师会提前将教学任务进行布置,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和回顾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不同侧面进行准备;同时在分析讨论时护生既可以赞成他人意见,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护生相互借鉴和吸收,并将呆板的理论知识和临例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自己的思维模式[1]。

3.2 改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自我养成

由于在临床实训技能中心,学生面对的操作对象是模型人或教具,心理上往往不予重视,不会担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缺乏处理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能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的优化”、“进行职业角色的培养和锻炼”、“进行职业微笑、得体装束、表情、形体等职业仪容的强化训练”、“进行礼貌姿态、语言技巧、距离保持、与不同患者相处等言淡举止的规范训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进行职业心理素质自我养成训练的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组。

3.3 改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应激应对能力

在护理临床实践工作中,护士面临着较多的工作应激,尤其是患者的自保意识明显增强,给护士带来更多的护患关系冲突压力。如何应对已成为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前必备的准备工作之一。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临床情境,还可以感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千变万化;角色扮演、实践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实际演练相关的方法和技能,还可以切身参与到临床情境中去感受患者的心理变化。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实验组的学生“想象过职业困惑甚至心理受挫的情境以及应付措施”,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对患者的各种刺激保持高敏状态,并及时、准确地就报警信号做出最迅速反应”、“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从容应对工作性应激”。

3.4 改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心理护理能力

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等方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理论的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心理护理技能,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致病因素灵活运用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心理护理的方法。改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和实训学时”或“增设临床见习学时”可以使学生在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灵活地开展临床心理护理”或“部分地开展临床心理护理”。这是因为,通过实际运用各种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技术和心理护理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评估技术和心理护理方法的正确运用;讨论分析、真实的临床情境、患者的现实表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影响因素,使之能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和引导。可以说实践锻炼和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为护生提供了掌握心理评估和护理方法的要点、如何运用评估工具和心理护理方法的机会,而且也缩短了护生与临床实践情境的差距,更容易熟悉以后的护理环境,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方向的转化[2]。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1.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应战实力.设置各种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实战氛围;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同时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模型人或模拟病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三是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现有10个模拟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设计不同病例场景,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

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2深入浅出,解疑惑

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4授之以渔,适应发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更应给予学生”捕鱼”的本领.所以,理论讲授应有重点,基本概念、原则要准确讲解,一般内容先拟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或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一页的注射原则先讲解,在和同学一起归纳为”无菌、无痛、无差错”七个字、三个词来记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尽情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勇于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3.考核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1考核制度

考核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种,平时成绩和终结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0%,学科结束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全面.

3.2考核内容

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

3.3统一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4.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护理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