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护理评估范文

儿童护理评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护理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童护理评估

篇1

【关键词】 儿童牙科; 畏惧症; 医疗护理; 模糊层次法

儿童牙科畏惧症(DF)是指儿童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因紧张、害怕、疼痛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情绪以及由此导致的烦躁、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症状。在此治疗过程中儿童往往会出现拖延、哭闹、挣扎、拒绝治疗甚至采取攻击行为的现象[1]。一直以来,各个医院针对儿童牙科的医疗护理只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以及应对措施,此方法无疑未与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此种凭经验预判畏惧程度的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医护人员凭借个人主观意识来进行医疗护理的现象[2]。

以往,有诸多学者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医疗因素、服务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但对此并未进行系统性的定性评估,其儿童牙科畏惧症预防手段及应对措施的定量评估价值也难以计算,从而导致各个医院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的改进[3]。随着信息的交互以及共享,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在医学领域内开始应用,其中就包括各种评估方法的引入。因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特殊性,单一的评估方法难以对其客观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4],本文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客观护理因素的特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法相结合的手段,建立模糊层次评价体系,对护理因素以及最终的护理质量进行定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建立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指标体系之前,先查看国内外有关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评价因素,可将医疗护理因素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因素: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科研创新能力;(2)态度因素:服务态度、责任心、上进心;(3)环境因素:卫生环境、配套设施、人员配置、药品管理;(4)其他因素:规范作业、宣传教育能力、防范与应对能力。根据以上的4类因素可以建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1层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总医疗质量,用A表示;第2层为影响医疗的4大类因素,其中包括医疗、态度、环境以及其他,用Ai来表示;第3层为4大类指标因素包含的13个子因素,即每个指标因素下所包含的N个质量子因素[5]。其后建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质量评分体系,通常将最终医疗效果分为5个等级,用V表示,则有:V=[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高]=[1、2、3、4、5],其具体评价分级见表1。

2 计算医疗护理质量各因素权重值

在完成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之后,邀请10位专家对各个护理质量子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进行判断,采用十分制来对权重值进行衡量,1、3、5、7、9分别表示重要性相同、其中一个稍微重要、其中一个比较重要、其中一个特别重要、其中一个极端重要,处于各个重要性等级之间的用2、4、6、8来表示,其后可以建立总风险评价A的权重值矩阵U(图1)[6]。其后以同样的标准建立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矩阵Un,具体数值见图2。

将U与Un矩阵中的每一列元素相乘,再将相乘后得到的行矩阵中各个数值开n次方,n为该矩阵的阶数,再将最终的结果归一化,可得出风险权重值W与Wn[7]。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总权重值W为(0.354,0.354,0.222,0.070);医疗因素权重值W1为(0.625,0.239,0.136);态度因素的权重值W2为(0.261,0.630,0.109);环境因素权重值W3为(0.152,0.283,0.455,0.110);其他因素权重值W4为(0.122,0.230,0.648)。且经过计算其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因素中,医疗因素与态度因素的权重影响最大,皆为0.354,环境因素为0.222,其他因素所占权重影响为0.070,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在医疗因素中,技术水平子因素所占权重影响最大,专业知识次之,科研创新能力最低,三者分别为0.625、0.239以及0.136;在态度因素中,三种子因素权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责任心0.630、服务态度0.261以及上进心0.109;环境因素中人员配置最为重要,其后依次为配套设施、环境卫生以及药品管理,其四者权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0.455、0.283、0.152、0.110;其他因素中医护人员规范作业子因素所占权重最小,为0.122,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宣传教育能力权重影响居中,为0.230,对儿童畏惧症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最为重要,为0.648。

3 计算风险的模糊评价结果

在完成各医疗因素权重值的计算后,继续邀请10位专家,按照表1中给出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来对各个质量因素进行风险评分,其后经过归纳整理,可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其中R为儿童畏惧症医疗护理评价指标矩阵(图3),Rn为4大类因素评价矩阵(图4)[8]。

如矩阵R中,10位专家针对整体的医疗指标体系中的医疗因素,有40%专家认为此指标因素质量很好、30%专家认为较好、20%专家认为一般、10%专家认为较差,则可以构建整体医疗指标体系中医疗因素的评分架构[0.4 0.3 0.2 0.1 0],同样的建立态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评分架构,最终可形成矩阵R[9]。

可根据模糊评价矩阵,利用公式B=WR计算出模糊评价向量[10]。其数值如下所示:B=(0.341,0.299,0.245,0.079,0.056);B1=(0.397,0.349,0.203,0.038,0.014);B2=(0.604,0.289,0.096,0.011,0.000);B3=(0.284,0.189,0.316,0.174,0.031);B4=(0.242,0.189,0.450,0.100,0.077)。

根据打分的标准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4、3、2、1],最终的评价Z=BVT[11]。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总质量评分Z=BVT=(0.192,0.299,0.277,0.158,0.056)(1,2,3,4,5)T=3.85。其指

标体系中医疗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评分分别为:Z1=4.080,Z2=4.486,Z3=3.503,Z4=3.593。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总质量评分为3.85分,处于医疗质量等级标准中的较高质量,并未进入很高的医疗质量范畴,说明本院在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其中医疗因素与态度因素的质量评分分别为4.080与4.486,处于很高的质量标准,从实践角度出发,可提高的空间不大。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两项指标质量评分分别为3.503与3.593,低于整体护理质量的3.85分,处于较高质量水准,可从这两方面指标入手提高医护质量[12]。其中环境因素的权重值影响值较大,其他因素的权重影响值较小,因此在进行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时应主要从环境因素方面入手,其后在人力、财力、物力充足的情况下可对其他因素以及医疗因素进行改进。

4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口腔科儿童常见的症状,不仅不利于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同时会增加家长的不安和焦虑,不利于医患关系[13]。由于儿童牙齿患病率非常高,而前来医院就诊的儿童多有畏惧心理,儿童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其心理及认知都处于成长阶段,使其对于治疗牙齿疾病更加恐惧。因此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护理来说,其护理水平存在相当大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其影响因素也是来源于各个方面,这使得儿童牙科的医护人员承受相当大的压力[14]。

本文所采用的层次模糊评价法很好的克服了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也尽量的将主观性因素降至最低。虽然本院针对儿童牙科的医疗护理工作的总质量处于较好质量等级,但总体还未达到很高的医护质量标准,只要根据本文所计算的权重值与各个指标体系的最终评分高低,重点去解决权重影响大的,质量等级低的指标因素,适当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取舍权重影响小的、质量等级高的指标因素,相信可以合理的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进行预防,提高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护理质量,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宋丽敏,高秀秋.儿童牙科恐惧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4):79-81.

[2]谢博,陈思韩,范北方,等.儿童牙科诊疗行为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93-96.

[3]刘琼,吕天花.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80-82.

[4]彭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0):29-30.

[5]杨晓晖,陈淑仪.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药,2011,17(16):121-122.

[6]施鹏,刘伟,李春慧.综合医院建立产科病房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1):40-43.

[7] Mavrotas G,Caloghirou Y,Koune J.A model on cash flow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for multi-project programmes:application to the oper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Gree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2):121-133.

[8] Senouci A.Genetic algorithm-based multi-objective model for scheduling of linear construction projects[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08,39(12):1023-1028.

[9] Damak N,Jarboui B,Siarry P,et al.Differential evolution for solving multi-mode resource-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9,36(9):2653-2659.

[10]丁建定,任志强.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5,37(3):39-44.

[11]陈祖勇,赵艳清.神经内科医疗护理的风险评价研究[J].大家健康,2015,9(3):472-473.

[12]陈祖勇,赵艳清.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6-118.

[13]艾喜婷,韩威利.口腔科儿童畏惧症患儿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25-27.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37-02

随着新生儿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疼痛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有人建议将其作为第五生命体征[1]。国际疼痛协会在2001年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属于主观性感觉,无交流能力却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有疼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新生儿及早产儿没有交流能力,可他们的疼痛仍然需要足够的重视及处理,尤其是早产儿,对疼痛更敏感,所以更应得到照顾[2]。

1早产儿疼痛的来源

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如采血,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等,这些操作都可以导致比较严重的疼痛。另外,环境也可影响,如不当的光线,噪音等都与疼痛密切相关。对于早产儿,即使是更换,查体,换尿布等,都能引发疼痛。

2疼痛对早产儿的影响

2.1近期不良影响。早产儿在住院时间内会受到反复的疼痛刺激,反复的刺激可使疼痛外周感受器敏感化,导致痛觉过敏反应,因此即使是更换尿布,查体等都会被认为是疼痛刺激,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颅内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还可引起脑血流的变化,导致灌注再损伤,甚至诱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3]。另外,疼痛刺激还可以促进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的释放,造成高血糖状态,使血糖波动,免疫力下降,代谢性酸中毒,还可影响睡眠和食欲。

2.2远期不良影响:早产儿经历的反复疼痛刺激可引起痛觉的改变,慢性疼痛综合症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知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对于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治疗天数与成长后日常生活中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说明,早产儿能够潜意识记忆早期的疼痛经历,反复的疼痛刺激会改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降低疼痛阈值,并影响他们将来对疼痛的行为反应,与成年发生神经症状或心理障碍疾病有直接关系[4]。

3早产儿疼痛的评估

新生儿疼痛可以表现为哭闹、面部表情的改变,肢体活动等,但早产儿很少哭,尤其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即使受到强烈的疼痛刺激,哭闹的时间也持续很短暂。因此,哭声并不是反应早产儿疼痛的有效评估指标,需要结合生理表现,通过专用的早产儿疼痛评估工具。

3.1早产儿疼痛评分(PrematureInfantPain,PIPP),这是一项多维的评估工具,由加拿大Toronto和McGill大学制定,用于评估早产儿和足月儿急性疼痛的评估。由3个行为指标:皱眉,挤眼,鼻唇沟;2个生理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2个相关指标:行为状态,孕周,共7个指标组成。见表1。PIPP的总分为7项之和,最低为0分,最高为21分,分值大于12分即表示有疼痛的存在。

3.2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FacialCodingSystem,NFCS):NFCS由加拿大BritishColumbia儿童医院和大学制定,用于评估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疼痛,为最可靠有效的新生儿疼痛评估方法。NFCS有10项指标,包括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伸舌(伸舌只用于评估早产儿)。每项1分,总分为10分(足月儿为9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国外研究者在不同的评估工具之间进行过对照研究,发现NFCS和NIPS用于早产儿疼痛评估时都很敏感,且NFCS优于NIPS[5]。

4护理干预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早产儿疼痛的认识,因为护理人员对患儿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患儿疼痛的护理质量。因此,帮助护理人员树立积极处理新生儿疼痛的态度,积极进行疼痛控制,从而更好地帮助早产儿应对疼痛,使患儿的机体和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改善患儿预后。

4.2营造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为早产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6]。降低环境的噪音水平,说话轻柔,各种仪器设备的音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且及时回应各种仪器的报警。各种操作轻柔,并尽量集中进行。光线不能过强,早产儿暖箱可以适当遮档,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在晚上时应尽量调暗,以保证早产儿的睡眠。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直接减轻疼痛,但可以减轻压力水平,减少能量消耗,使早产儿能更好的应付疼痛,避免与疼痛协同而加重疼痛。

4.3舒适的

4.3.1使早产儿处于放松的:“便利蜷曲”是指当婴儿侧卧、仰卧或俯卧时,四肢中线屈曲位且呈放松状态的一种舒适,屈曲可同时对本体感觉、温度和触觉感觉系统予柔和的刺激,是一种有效的疼痛干预方法。阎光霞等的研究证实俯卧位进行足跟采血比仰卧位能减轻疼痛[7-8]。

4.3.2鸟巢护理:即使用襁褓或棉布做成的被子包裹早产儿,使其提高安全感,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疼痛减轻[9-10]。

4.3.3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们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多种研究已证实袋鼠式护理能够减轻新生儿疼痛[11]。

4.4抚触和音乐疗法。通过抚触,可刺激新生儿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少应激行为,使新生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使疼痛缓解[12]。同时,对有疼痛反应的患儿给予听轻柔的音乐,患儿的疼痛反应可明显的降低。

4.5非营养性吸吮(NNS)+口服蔗糖或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能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并能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效果。[13-16]由于NNS操作简单,适用于NICU中各种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口服蔗糖或葡萄糖也是NICU比较常用的非药物镇痛方法,但在使用时应评估早产儿的病情,若病情危重,考虑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禁用[17-18]。

4.6其他:在致痛性的操作前,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安定或鲁米钠静脉推注,必要时可以用阿片类或非固醇类镇痛剂,但要注意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19]。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疼痛,如液体渗漏等,及时予以处理。对于需静脉营养较长时间的早产儿,可考虑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以减少反复的穿刺[20]。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50-0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等,常常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或加剧;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儿生命。目前,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已成为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做好儿童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儿童哮喘的防治不仅仅只依靠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还应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根本目的。为研究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效果,该院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100例5~14岁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就诊进行哮喘治疗的100例5~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属于轻、中度持续哮喘,符合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排除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气道异物、先天性心血管病等疾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24±1.32)岁,轻度28例,中度22例,平均病程为3.68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58±1.46)岁,轻度23例,中度27例,平均病程为3.56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时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片或特布他林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哮喘危险因素和诱因,饮食原则,用药指导及家庭保健内容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居家自我护理干预,由儿科医生、护师进行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和随访,均受过专业统一的培训,干预时间为3个月。居家自我护理包括:①寻找哮喘患儿诱发因素,且减少诱发和复发次数;②指导患儿正确规律用药,包含用药时间、次数、剂量;③教导患儿有效的自救措施;④教导患儿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进行自我检测;⑤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和记录,学会自我评估病情;⑥制定运动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及自身情况,制定哮喘患儿运动方案,做每周不少于3 d,每天不少于20 min的有氧运动(慢跑、健身操等);⑦做患儿心理咨询,及时疏导;⑧督促患儿定期复诊,且每月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儿病情变化。

1.3 效果评估

1.3.1 居家自我护理评估 参照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全国哮喘儿童知信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哮喘儿童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表,包括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和检测行为4个维度20个项目,每个维度包括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分为1、2、3、4、5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水平越高,经过该院儿科医师和护师对问卷项目进行评估,内容有效度为95%。治疗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居家自我护理水平评估。

1.3.2 哮喘控制水平评估 通过观察哮喘患儿进过治疗后1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等方面进行哮喘控制水平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选择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在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检测行为及总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在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情况比较(x±s)

3 讨论

篇4

【关键词】儿童疼痛管理;现状;影响因素;研究

儿科疼痛的发病率的研究和报道不多,但是现有资料显示儿科疼痛未得到充分的评估和治疗。在儿童时期,疼痛的发生随着儿童的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大部分健康的儿童,2岁以前需要接受20次以上的免疫注射。如果儿童出生时有健康问题并且需要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话,那么所经历的疼痛次数可能达到数百次。陈银花等对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108例新生儿(早产儿46例,足月儿62例)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经历的由于诊疗需要导致的疼痛进行了调查,发现108例新生儿共经历了一次操作即成功的和未成功的致痛性操作造成的疼痛10633次,其中足月儿每人疼痛次数为56.5次,平均每人每天疼痛次数为5.92次;早产儿每人疼痛次数为100次,平均每人每天疼痛次数为7.79次,明显高于足月儿。

在管理儿科患者的疼痛的过程中,医生负责止痛药物用药方案的制定,护士的工作主要是对疼痛进行评估和落实止痛措施,而患儿和患儿家长则配合医护人员,保证止痛措施得以实施,观察并向医护人员反馈止痛措施的效果。因此,医生、护士、患儿和患儿家长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管理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报道下。

一,医生

医生对疼痛的评估和治疗决策将会影响疼痛管理的充分性。如果医生没有恰当地评估患儿的疼痛或未给予足够的药物,疼痛管理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好。疼痛管理教育落后于当前日新月异的疼痛管理。研究发现与医生相关的儿科疼痛管理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医生疼痛基础知识缺乏,医生缺乏如何评估疼痛和如何用药的知识,以及医生用药医嘱用量不足或不当。一些医生认为儿童疼痛问题本身微不足道而且儿童对疼痛的感受不如成人。Saroyan等在2008年向60名美国的麻醉科,骨科和普通外科的住院医师发放问卷,调查其住院儿童急性疼痛知识水平,结果发现尽管有85%的住院医师认为儿童疼痛知识教育是比较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住院医生疼痛知识答题正确率却不到60%;超过70%的住院医生不知道FLACC量表(面部表情、腿部、活动、哭闹、可安慰性量表)可用于评估智商低下的儿童的疼痛,70%的医生不知道扑热息痛每天的最大剂量为90mg/kg/d,仅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医师能对药物进行准确换算。如果提高医生的疼痛管理知识,让医生能规范的使用镇痛药物,正确有开具医嘱,则可以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

二,护士

护士在儿科疼痛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自身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儿科患儿的疼痛管理。护士认为缺乏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疼痛评估的困难性影响了缺乏表达能力的儿童的疼痛管理。设计不合理的护理记录单会导致护理人员疼痛评估记录不够及时或前后记录方式不一致。UanNiekerk和Martin对塔斯马尼亚注册护士关于成瘾性、镇痛药物使用、疼痛评估相关的疼痛管理知识进行了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护士疼痛的药物管理知识水平最低。由于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和信念的不足或不当,即使有止痛药物医嘱,护士仍然倾向于给合医嘱剂量的用量面不是给足医嘱开具的剂量,或者偏向于选择低剂量的阿片或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而不是阿片本身。同时护士缺少药物的处方权,也是护士疼痛管理中的阻碍因素。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不足或不准确,临床决策困难,护士害怕或误解可能会影响到临床决策,尤其是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对儿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培训,提供有效方便的疼痛评估工具,减轻儿科护士工作负担,加强疼痛的病情观察可促使儿科护士更好地管理患儿的疼痛。

三,儿童

儿童自身生长发育特点是影响儿科接受疼痛管理的因素之一。Namnabati等在伊朗开展的一项质性研究发现婴幼儿因为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疼痛的原因以及描述疼痛的程度,无法区分恐惧和疼痛,因此疼痛容易得不到治疗或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而青少年因为难以沟通,同样有疼痛得不到合理治疗的危险。性别差异和情绪状态会影响疼痛的体征和行为表现。Ely发现性格不同的儿童得到的疼痛护理也不一样,安静的儿童因为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疼痛往往会遭受比性格开朗的儿童更多的疼痛。因此,护士需要针对儿科患者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鼓励儿童说出疼痛的感受,听取儿童对疼痛的评估,对每个儿童进行个体化的疼痛评估,以便准确的获取儿童疼痛的情况,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

四,儿童家长

家长的态度、信念、对镇痛药物的恐惧,对儿童疼痛表达的理解都是疼痛管理的阻碍因素。有研究显示儿童家长操作前的焦虑会影响儿童操作前的焦虑及儿童的疼痛。如果能减轻家长对诊疗操作的焦虑,也能对儿童的疼痛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经历疼痛时并不总是会告诉他们的家长。BatlSta的研究中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儿童通过哭泣、哭叫来表达疼痛,并且会向家长诉说。家长往往会夸大儿童的疼痛,并在本不需要疼痛药物的时候要求使用镇痛药物。一些家长则出于经济的考虑或者因知识缺乏担心儿童产生药物依赖或药物滥用,因而不情愿儿童接受疼痛药物。家长表达对疼痛的担忧,及时告知护士孩子正在经历疼痛,主动参与疼痛管理将有利于促进儿童疼痛管理。

除了医生、护士、儿童及家长等人为因素,组织机构或制度上的一些限制也会影响儿童疼痛管理的效果。所有医疗专业人士都认为护士在病人的疼痛评估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一重要角色仅在护士与医生关系融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医院或其他卫生服务机构与组织是否重视疼痛管理质量,对疼痛护理效果的较强的影响。因此,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委员会应重视疼痛管理指南对疼痛治疗和控制的重要性,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简便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改进和优化疼痛记录方式,将疼痛管理效果纳入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促使医护人员不断提升疼痛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150例(186眼)。入组标准:矫正视力小于0.9;经相关检查,排除眼部各种器质性病变;患儿无重大躯体性疾病,无精神障碍,无沟能障碍。将150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75例(92眼),男39例(48眼),女36例(44眼);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1.6)岁;弱视情况:轻度51眼,中等32眼,重度9眼;弱视分类:屈光不正患儿58眼,屈光参差性患儿21眼,斜视性患儿12眼,形觉剥夺性患儿1眼。对照组:75例(94眼),其中男38例(45眼),女37例(49眼);年龄3~7岁,平均年龄(5.3±1.6)岁;弱视情况:轻度52眼,中等33眼,重度9眼;弱视分类:屈光不正性患儿60眼,屈光参差性患儿20眼,斜视性患儿13眼,形觉剥夺性患儿1眼。2组弱视儿童在年龄、性别比、弱视病情、疾病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与护理方案

2组均采取常规弱视治疗方案:(1)配戴眼镜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2)依照儿童弱视眼的具体病情行不同的遮盖手法及时间;(3)精细化操作;(4)其他治疗方法,如眼后像治疗、视频强化目力治疗等。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眼科常规健康宣教,即向小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案内容、治疗的意义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需要的配合等,同时嘱咐家长按照医嘱进行定时复诊;研究组实施全面的、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参考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文献、护理经验以及儿童、家长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制定。

1.3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

(1)组建弱视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护理组,成员为1位主治眼科医生与5名具有3年以上眼科经验的护理人员,共同对研究组每位患儿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记录归档,每次患儿的就诊检查结果、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等均记录在此档案中。(2)护理人员根据患儿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尤其对于情绪上有焦虑的家长、儿童要重点心理护理,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向家长及儿童讲述弱视的病理、危害以及治疗的意义、手段等,特别要强调长期规范治疗的必要性。(3)每月定期组织1次弱视儿童家长课堂,由眼科主任有计划的知识讲解,并解答患儿家长在治疗方面遇到的问题,对于困难较大的家长可进行单独指导。同时,鼓励弱视儿童家长之间相互交换督导经验,以促进儿童更好的完成治疗项目。(4)在每次复诊时,让患儿看有关弱视的知识视频,时间为20min,目的是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眼睛疾病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等,以促进儿童顺从治疗。同时采用儿童化语言方式向儿童讲一些眼睛不好所带来的烦恼与不便,为了提高患儿治疗的积极性,可用小奖品来予以鼓舞。(5)向家长强调按时带领患儿来院复诊,告诉家长定时复诊才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以免发生不规范治疗。(6)对家长进行儿童膳食指导,鼓励家长多为孩子提供优质蛋白(如鱼类、虾类、奶类等),多提供富含维生素A、维生C及钙的蔬果,督促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加强孩子各种营养的吸收。

1.4评估方法与指

1.4.1依从性评估:采用我院眼科制定的患儿、家长依从性调查问答表,对入组的150例弱视儿童及家长进行依从性调查。儿童依从性调查表内容包括:眼镜是否每日都能配戴,是否能依照医生要求进行遮盖、训练等,是否培养了科学的用眼习惯,是否了解眼睛发生疾病,等。患儿家长依从性调查表内容包括:是否监督、帮助、鼓励完成各项治疗项目,是否按时带领儿童来院复诊,是否主动与眼科医师沟通、交流,是否了解关于弱视的知识、危害、治疗注意事项等。依从性调查问答表调查时间为患儿治疗满两年时,由固定的专业调查医护人员向家长进行调查、解释及问答,问题结果分为“是”与“否”,答完后当场收回。入组的150例患儿家长者进行了调查,有效率100%。

1.4.2疗效评估:患儿在治疗满2年后,根据弱视治疗疗效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治愈,患儿视力水平持续在1.0及以上;基本治愈,矫正视力水平达到0.9或以上;有效,视力水平提升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水平只提升1行或者无变化,甚至视觉功能发生减退。总有效率=(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按规定进行遮盖、按要求坚持眼锻炼以及科学使用眼睛这三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始终坚持配戴眼镜及知道眼睛有疾病这两个方面中,研究组依从性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弱视儿童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弱视儿童家长在督导、准时复诊、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及对弱视相关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32组弱视儿童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2,P<0.01)。

3讨论

3.1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弱视儿童的治疗依从性

儿童弱视的治疗不是短期就能成效的,而是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规范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配合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孩子无法按要求进行治疗或听从家人的督导,有的甚至会出现反抗治疗,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到视觉功能的改善。常规眼科健康教育由于不全面、不规范以及太笼统而不适合弱视儿童健康教育。本组研究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认知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弱视儿童在按规定进行遮盖、按要求坚持眼锻炼以及科学使用眼睛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弱视儿童的治疗依从性。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儿童坚持配戴眼镜及知道自己患有眼部疾病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对以后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3.2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弱视儿童家长的治疗依从性

儿童弱视治疗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治疗效果与家长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儿童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能自觉的、长期的执行治疗要求,这就需要依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督促、鼓励患儿,才能更好的按照要求完成治疗,因此,家长良好的依从行为至关重要。本组研究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让弱视儿童家长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弱视治疗,同时加强家长对弱视的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家长以正确的方法来督导孩子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弱视儿童家长在督导、准时复诊、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及对弱视相关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充分说明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弱视儿童家长治疗依从性较大的帮助。

3.3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

在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下,家长与儿童都能深刻的认识到疾病的危害,都能从健康教育中获得较多的、较全面的弱视知识,无形中提高了家长与儿童的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也提高了家长对弱视治疗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由于常规眼科健康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笼统,效果并不理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4结语

篇6

【关键词】儿童 多发创伤 救治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84-01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创伤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人们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车祸的发生率在明显提高。据调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车祸伤占到60%。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评估与处理是从事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如何对创伤儿童进行处理,这使习惯于成人工作的护士面临的挑战【1】。

1 病历资料

选择2010年至201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儿童车祸至多发伤16例。年龄2-14岁,平均4.0岁。男性11例,女性5例。其中腹部损伤8例,骨折伤11例,其它外伤3例,其中两个以上脏器损伤8例,三个部位以上损伤4例。

2 急救原则

2.1 创伤患儿的急救处理步骤:(1)快速初级评估(伤情判断、初期评价);(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3)再次详细评估(二期评估、再次检诊);(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2]。

2.2 评估:严重创伤患儿送达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意识、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评估意识状态[3]。患儿来诊后立即呼叫患儿,判断意识、颈动脉搏动、生命体征、双侧瞳孔大小,光反射是否存在,面色,末梢循环。经过初步评估,若患儿病情属急危重症,应立即进行抢救。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3 心肺脑复苏: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次/分。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与胸外按压比例双人复苏15:2,单人复苏30:2,氧流量10升/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选择3.0号带气囊导管,经口插入10cm,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生理盐水30-60分钟输入,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推入。

2.4 再次评估与治疗:在抢救同时,呼叫儿科、ICU、相关科室医生紧急会诊,参与抢救。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率后,在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迅速提升血压,补充血容量,做交叉配血。取血进行患儿的血气分析,如PH小于7.35,说明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应给予患儿碳酸氢钠按每公斤体重1mmol静脉快速输入,纠正酸中毒。多科医生会诊与严密监测,完善B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确定诊断,并提出治疗重点。需要立即手术者,在急诊科完成术前准备,如完成备皮、胃管、尿管的置入,直入手术室。

3 护理体会

3.1 护士对急救专科技能掌握要熟练。如婴幼儿的CPR技术、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技术、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便在抢救中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应加强急救技术的训练,如科室组织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到儿科进修穿刺技术等,得以提高。

3.2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科室定期组织学习,请外科医生、儿科医生讲解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

3.3 急诊科护士要了解药理学知识,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等,以及副作用,疗效观察等,做到准确用药,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准备好儿童用的抢救用物,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物品在有效期,并保证性能完好,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顺利使用。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对抢救物品用后及时补充,定期检查,防止过期。

在急诊科,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就诊人群、疾病谱不确定,患者可能为男女老幼,所患疾病可能为内、外、妇、儿。在整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对小儿严重创伤的救治,考验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反应能力,为今后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具体、更完善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惠娟.对儿童创伤的评估与处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7):304~306

[2]许峰.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林小玲.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篇7

宁夏青铝股份职工医院外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751603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以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急诊接诊的多种外伤至儿童多发创伤患者45 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39 例(86.67%),死亡6 例,其中2 例为严重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4 例,1 例术中死亡,1 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结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多发伤;急诊救治;护理要点

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造成2 个或2 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至少1 处损伤可危及到生命的创伤[1,5]。多发伤的儿童大多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

做为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分诊,科学、有序、规范化的紧急处理是从事急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现将我院2008 年1 月-2014 年5 月急诊接诊的45 例多发伤的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 例,男性31 例,女性14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7.2 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57 例,高空坠落伤16 例,生产安全事故8 例,其他6 例;受伤部位:腹部损伤中2 个以上脏器损伤24 例,合并颅脑损伤9 例,胸部损伤、肋骨骨折11 例,四肢、骨盆骨折及胸腰椎骨折或脊髓损伤10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在0.5-3 小时。

1.2 急救护理

1.2.1 快速准确进行伤情评估

护士简要向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患儿致伤工具、致伤方式、受伤着力点等情况,并迅速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进展程度,记录准确时间,协助医师检查等。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创伤患儿大多伴有呼吸道梗阻,尤其是有头面部及胸部损伤的患者,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呕吐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层至窒息[3]。因此,需要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1.2.3 稳定循环,控制外在出血

快速评估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有无创口及严重出血。对于有严重外伤出血的患者应及时予加压包扎止血,准确记录出血量,立即建立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需进行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检验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备血或配血等。

1.2.4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

包括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通过瞳孔的改变可以快速判断创伤后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病形成意识状态的改变也可以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组有9 例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予紧急行头颅CT,并请外科医师会诊后有6 例紧急转诊至有条件急诊开颅手术的医院治疗。

1.2.5 心肺脑复苏

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 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 次/ 分。

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胸外按压比例30:2,氧流量10 升/ 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迅速建立2 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 生理盐水30-60 滴/ 分钟输入[4],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间断推入。

1.2.6 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护理措施

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客观、详细记录以上情况。本组45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措施都详细记录在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单上,住院或手术患儿接受继续治疗和护理,急诊抢救患者记录单也一同送往相应科室,归入病历保存。

2 结果

本组治愈39 例(86.67%),死亡6 例,其中4 例为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1 例术中死亡,1 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36 例创伤患儿经急诊积极救治后送手术室或住院前生命体征平稳。

3 讨论

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关键在于伤后10mni 内(白金时间)给予救命性治疗伤后lh 内(黄金时间)给予准确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尤其在多发伤患儿大多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急诊科护士要求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技术的技能。

3.1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多发伤患儿的评估方法

创伤患儿的急救评估按4 步进行:

(1)快速初次评估;主要是判断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如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

(3)再次详细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在一定水平,做交叉配血,完善B 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5]。

3.2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流程及急救专科技能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同时要熟练掌握婴幼儿的CPR 技术、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科室应加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急救技能训练,如科室组织培训新版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学习“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练习儿科穿刺技术训练等。

3.3 急诊科护士要熟知常用药物药理学知识

在抢救严重创伤患儿时,常用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护士要对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副作用,疗效观察等熟知。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急诊科抢救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 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

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备好儿童用的抢救器械,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保证依据不同年龄患儿选择不同的器械;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不同的就诊人群。因此,在一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危重患者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总结对儿童严重创伤的救治经验,制定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 多发伤的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2] 许峰. 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 林小玲. 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 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8(8),129-134.

[5] 牟宝华, 叶志弘, 马卫星等. 严重多发伤160 例整体化急救策略的护理配合[J]. 护理与健康,2013,12(9):848-850

篇8

关键词 儿童 1型糖尿病 心理 护理对策

儿童糖尿病主要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需终生注射胰岛素。由于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且患病后,患者及其家属均会产生许多不适应而致心理问题,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1型糖尿病患者16例,通过分析其心理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儿童糖尿病患者16例,均为1型糖尿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17岁,平均10岁,其中11例以酮症酸中毒而住院,5例因血糖过高且不稳定而住院调整。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入院评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家庭的饮食习惯等,由患儿及其家长填写,当场收回。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

结 果

16例1型糖尿病患者经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血糖保持理想水平,达到了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讨 论

护理:⑴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①恐惧、焦虑心理:部分孩子对病房陌生的环境和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产生恐惧感,对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害怕,特别见于年龄小的患儿。②控制能力差: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吃零食,学龄儿童白天大都在学校,有些孩子还需要在学校吃午餐,而学校不可能单独为这些孩子提供糖尿病饮食,使患儿难以按医生的要求实施饮食管理,此外,运动量也难以控制,使得胰岛素日使用量变异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③处于生长发育期,饮食不合理:由于患者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制定饮食时,能量大大超标,他们担心孩子吃不饱,长不高,因而他们不遵循医务人员的饮食指导,盲目给孩子加餐,吃零食,导致患者血糖的达标困难。⑵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交谈、了解其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入院的目的,详细地进行护理体检,查阅病历,发放评估表并解读填表方法。评估之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⑶健康教育: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理解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范围要扩大到整个家庭,而且要个体化。针对儿童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效果,我们利用“看图对话”、放映动画幻灯片等方式给小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快乐地参与其中。⑷给予心理护理: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十分脆弱,让1型糖尿病患者清醒的认识1型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接受好的糖尿病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建议,您还有机会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也会让他们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幻灯片,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危害。从而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⑸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糖尿病是个终生性疾病,为了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给患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连心卡,上面有主管医生的联系方式,让他们随时随地与专业人士联系,为他们提供全程、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保证糖尿病治疗规范,促进患儿康复。

糖尿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儿童与成人一样,不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和管理,而对于孩子的心理护理更为至关重要。对儿童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更好的代谢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实施效果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200例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提高健康教育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以及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之后,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下降,焦虑程度降低,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健康教育;保健门诊;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09-01

儿童保健门诊针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疾病筛查、指导喂养、矫正不良行为以及评价生长发育等,由于现在我们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家属对儿童保健的需求提高,保健门诊的工作也随之提高,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具有非常主要的位置,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以及家属改善不良的情绪以及行为[1]。本文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200例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提高健康教育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以及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程度,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200例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的年龄在3个月~7岁之间,患者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患者没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家族史。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患者的年龄在3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岁,患者家属男30例,女70例,患者家属的平均年龄为29±4.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的年龄在3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岁,患者家属男41例,女59例,患者家属的平均年龄为30±3.2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属情况上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需求进行知识讲解,按照患者的病情给予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提高健康教育护理,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以及家属给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主诉、生长发育情况、家庭环境、家属卫生知识了解程度、经济情况以及家属的心理情况等。护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一般有演示法、集体授课、宣传册、直接交流。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对患者家属的了解情况给予反馈。

1.3 观察指标:

按照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情况越严重。使用MUIS量表对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进行评分[2],得分越高表示不确定感越高。使用打分制为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之后,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下降,焦虑程度降低,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的各项得分情况 分

3 讨论

儿童保健门诊需要增强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够充分了解,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前进行评估能够使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属的信息,找到最佳的讲解模式。使用多种形式的讲解方法,能够使患者对健康教育充满兴趣,降低枯燥感[3]。通过对本文所选患者的分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之后,患者家属的不确定感下降,焦虑程度降低,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由此可见,实施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护理效果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兰,周静,曾德秀,等.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51-252.

篇10

【关键词】小儿 危重病 护理 APCHE Ⅱ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91-01

小儿危重病是严重创伤的一种,伤情凶险,如贻误时机,预后比较差,,极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1]。针对其临床症状常被损伤部位多、病情复杂掩盖,对患者的真实伤情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估,会为临床抢救和护理提供重要的是临床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CHEⅡ)评分系统是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2]。为加强危重病管理,卫生部推行危重患者的 APCHE评分和《中心管理制度》[3]。将此评分法应用于临床小儿危重症评分,作为临床护理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 4 月~2012 年4月在我院住院75例 ICU 危重患者,男29例,女46 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 62.5岁。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1 例,疝病5例,应激性溃疡14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6 例,休克7例,感染 22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看组 40 例和对比组 35 例,两组儿童的年龄具有可比性,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5) 。

1.2 方法

采用 APCHE Ⅱ评分系统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预后与并发症情况。APCHEⅡ评分=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评分,APCHE Ⅱ评分的理论最高值为71分。护理方法: ①小儿危重评分法: 中国医师协会分公司在 1995 年采取了紧急儿科护理措施,在全国推广儿科危重病病情分析( 草案) ,在当时入院率先得分,然后在48 小时和 72 小时各得分 1 次,并在第 7 天,出院前再次得分。3 天入院后附录按病情分析标准草案,评估儿童器官功能衰竭的程度,以确定是否有单一的或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②危重评分与护理: 实施后住进医院的重症监护,观察组、对比组儿童根据入学儿童得分儿科重症监护得分,根据分数进行分级照顾,综合比较几个得分。

2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包处理,以P

3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排除性别、诊断等干扰,采用生命体征、生化等量化指标对疾病评估,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能判断病情及预后,根据结果显示,分值低的危重患儿恶化更多,器官衰竭增加,预后差。在综合评分的指导下,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评分分值逐渐升高,说明脱离危险[1-3]。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APCHEⅡ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有较高吻合度[5]。同时用APCHEⅡ评分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指导工具,从时效性来讲比用护理工作量作为指导工具更具有优势[5]。小儿危重护理评分值与护理等级: 根据得分,70 的极度濒危重组到照顾的设备,及时加强初级照顾,密切观看,准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好抢救,71 ~ 80 分为关键组,本组患儿入院重症监护病房,实行 24 小时监控,配合医生积极和有效的治疗,促使病情转归; 81 ~100 分为非危机重组,根据患者入住儿科病房不同,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和条件下,一个或两个照顾,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儿童健康问题的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估疾病的发展,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其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洁,郭树梅.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2:331-332.

[2]雷静,石正娟.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J]. 吉林医学,2012,36:8003.

[3]卜淑香. 探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

[4]李如英,丁翠玲,钮晓清.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04:337.

篇11

[关键词] 护理教育 英国护理 教育发展 教育体系 课程设置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护理理念的传播,国内护理人才市场对高层次、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对我国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其他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是发展本国护理专业的途径之一。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其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笔者就英国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作简要介绍,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英国护理教育体系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英国的护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尤以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建立 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对世界各国的护理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她的办学思想也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目前,英国有180多所院校,500多所延续教育学院可提供护理本科、研究生等学位课程及学术类职业教育课程。

英国的护理学生入学,年龄要求必须是年满十七周岁(在苏格兰则年满十七周岁半),都必须完成英国11~12年的普通教育,GCSE课程,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学历。如果要报读本科,必须参加2年制的A-Level考试课程,类似我国高考,某些特殊的科目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申请护理学习。学制分三年制专科、三到四年制本科两种。本科学习内容更全面、课程评估要求更高,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专科,本科学生只占入学学生的十分之一。两种毕业生毕业后均可成为国家正规注册护士,而且待遇相同。英格兰有文凭制和学位制两种学制,而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只有学位制。英国决大多数的院校(university, college)都提供护理专业的课程。其专业主要分为:成人护理专业adult nursing,精神健康护理专业mental health nursing, 儿童护理专业children nursing,部分学校还设有残疾护理专业learning disabilities nursing。决大多数的院校在学习过程中,都提供医院实习。

三年制护士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向学校申请奖学金,如获准则留校继续学习一年,拿到规定的学分后即 可被授予学士学位;另一种是先到医院应聘作护士,工作一段时间后可申请由医院资助的与你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培训,时间一般是7~12个月。拿到规定学分后亦可拿到学士学位。在英国,大部分护士都拥有学士学位,还有很多护士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位。

英国的护理教师都必须有双学历。护校毕业,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然后申请与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本人申请奖学金后攻读第二学历,毕业后方可成为护校教师。

二、英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

英国护理教育的课程涉及广泛,涵盖了影响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行为因素等各方面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心理学),生物科学(如生理学和微生物学),健康促进学,通信与信息技术及科研方法,强调护理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有机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时间各占一半,并且平均安排在三年内。学生一入校,就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成人护理,儿科护理或是精神护理。护理学生在入学第一个月起,就开始到医院实习,老师鼓励护理学生用临床所见去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不会理论和实践脱节。

第1年是公共基础课程(Common Foundation Programme),介绍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内容涉及护理研究入门、护理理论、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技能训练、 交流和沟通技巧、卫生和护理中的文化、法律以及伦理,论文写作,还要学习人体解剖和生理学,公共健康等医学课程。第2,3年学生则进入各自选择的专业进行专科学习和培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成人护理。成人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学习病理、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使学生能胜任从医院到社区、从急诊到重症等护理工作,承担照顾16岁以上的患者。课程包括成人护理的职业交流,成人持久健康的护理与管理,成人护理的安全与舒适,成人护理职业训练,成人护理角色的多样性等。儿童和精神护理也各有其侧重点。儿童护理主要承担有特殊需求的健康或体弱多病的患儿,其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保护易感儿童。学生将在未来2年内学习儿童的发育和健康,急症儿童护理,儿童护理学的艺术与科学,儿童护理的挑战与选择,新生儿的复杂性,儿童护理角色的多样性等课程。精神科护士需要为来自社区和医院的形形的精神病患者服务, 他们作为一个多类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中一分子,在这个团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学习精神健康护理的艺术与科学导论,精神健康和痛苦的起源和表现,精神健康护理的职业培训与知识,精神健康的当代热点问题,精神健康的扩展知识和技能等。

英国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有课堂讲课、实验室模拟护理、分组讨论、案例讨论,不同角色扮演、远程网上教学,以及临床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每门课程,都要经过不同种类的评估。评估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短文、报告、考试以及论文等。这些教学方法及评估方法的应用,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生学习技能。

综上所述,英国的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借鉴其护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具体情况改变我国护理教育,使护理教育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Nursing education: a statement of principles.2003.

[2]Robinson S and Griffiths P. Nursing education and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profiles and perspectives.2007.

[3]How to become a nurse or midwife.2009.

[4]Careers, Nursing and midwifery 4life.2010.

[5]英国护理职业教育概况.中国护理教育网.2010.

[6]我在英国做护士――一位旅英护士的成功之路.现代护理报,2004,4 (21): 3.

篇12

【关键词】早期;儿童发展;保健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加,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人们不仅希望在医院能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希望在家中同样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护理专业的任务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家庭,服务对象从医院中的病人扩展到整个人群。妇女和儿童占我国人口的2/3,是人群中两个特殊的群体[1]。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或处于某一特殊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患病率较高,因此成为护理服务的重点人群。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06年4月在我中心参加亲子保健活动的儿童110名,儿童年龄为5个月~3岁,均为正常健康的儿童。

1.2 研究方法

1.2.1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在进入活动的儿童中,实行健康档案管理。内容包括活动申请表、体检表、智能测评表、儿童生长发育测评图表。

1.2.2 全面体检

对参加活动的儿童进行全面体检,内容包括:整体发育、躯体指标,营养指标(钙、铁、锌、血红蛋白、微量元素等)。对参加活动的儿童进行智能测评,以首都儿童科学研究所制定的《0至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对儿童发育商(DQ)进行测定[2]。

1.2.3 针对性指导与培训

指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家长对儿童的保健护理,具体包括了保健护理、饮食喂养、家庭教育、儿童健康标准、儿童心理、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保健护理指导。采用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每季度一次的护理讲座与系统培训,咨询热线进行一对一服务,及时解答家长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问题。

1.3 评价方法

对参加活动的110名儿童在活动前、参加活动半年、参加活动一年时,以首都儿童科学研究所制定的《0至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对儿童发育商(DQ)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儿童发育商(DQ)评估结果,见表1。

表1 儿童发育商(DQ)评估结果[n(%)]

3 讨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儿童保健主要对象是0~6岁的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3]。儿童保健护理主要是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保健重点,护士指导和帮助家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解决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3.1 婴儿期保健护理

此期是体格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但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与营养缺乏症。此期保健护理的重点: (1)提倡纯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者应正确选择奶方;按时逐步添加辅助食品,为断母乳做好准备。(2)定期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异常给予纠正。(3)坚持户外活动,利用空气、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应用有声、光、色的玩具促进婴儿的感知发育。(4)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3.2 幼儿期保健护理

由于心理活动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爱模仿,但容易被成人过分呵护而抑制其独立能力的发展。此期保健重点: (1)合理喂养,断乳后要保证足够蛋白质供给,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训练自行进食的技能。(2)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排便、沐浴、游呶户外活动等。(3)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等促进幼儿语言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发展。(4)每3~6个月进行体格检查一次。预防龋齿,筛查听、视力异常。预防疾病和异物吸入,注意安全防护工作,谨防烫伤、跌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3.3学龄前期保健护理

因为儿童在学龄前期智力发展加快,独立活动范围扩大,故此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保健重点是:(1)加强教育,注意培养学习习惯、发展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游戏、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并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和与人交往。 (2)每年应体检1~2次,进行视力、龋齿、缺铁性贫血、寄生虫等常见疾病的筛查,做好防治工作。(3)保证充足的营养,预防外伤、溺水、误服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 陈笑辉,郝晓宁,李士雪,等. 我国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3)

篇13

【关键词】 小儿营养不良; 临床护理路径; 营养状况; 护理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Report on the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Children with Malnutrition/LUO Shao-lan,LUO Xian-qiong,LUO Li-h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5):077-08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children with malnutrition.Method: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100 cases of infantile malnutrition patients from the hospital at the stag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ak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each group had 50 cases.All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hen routine treatment.After the nursing care,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bumin,prealbumin,transferr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the anxiety score,disease uncertain sens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hildren malnutri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Nutritional status;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Guangzhou 51001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5.019

儿童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下,其智力发育、体格发育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其他疾病,在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中,营养不良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因素[1-3]。因此,一旦发现营养不良后,应对儿童进行积极的干预,对其膳食营养进行调节,尽可能地纠正其营养不良状况。本次研究为了寻求合理有效的营养不良护理干预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干预,进而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本院门诊儿童保健科随访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膳食营养Z评分法评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体重低下、消瘦、营养性生长发育迟缓等),被确诊为营养不良。所有患者家长对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1~3岁,平均(2.07±0.93)岁,其中男29例,女21例;观察组:年龄1~3岁,平均(2.05±0.89)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 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Z评分法对Z值进行计算,Z值=(儿童测量值-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分别得出年龄别体重Z值(WAZ)、年龄别身高Z值(HAZ)、身高别体重Z值(WHZ)。Z值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为1~3岁的幼儿;患者的父母或监护人具备一定程度的读写能力及学习能力,且自愿参与研究和调查。排除标准:患有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及肢体残疾的儿童;患儿的父母或监护人不能接受问卷调查或无法配合研究。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去除病因: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有效评估,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针对小儿腹泻可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同时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2)饮食疗法:在患者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其每天进食的食物量和品种,循序渐进,具体为:①热量供应:可在患者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增加饮食摄入的热量,待w重将要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再逐渐减少摄入的热量,避免热量补充过度而致营养过剩;②食物品种增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在饮食中增加一些食物,如植物油、脱脂乳、水果等。(3)支持、刺激疗法:可外源性补充锌剂、维生素、消化酶、白蛋白制剂。

1.4.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每次患儿就诊时进行病情观察和记录,对患儿的饮食进行一般性指导,加强营养。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和治疗进展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单进行护理服务,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制定随访计划,指导家长科学的评估方法,由家长每天定时对患儿进行评估,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单上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后家长需每个月带领患儿返院进行一次保健。在返院就诊时,护士需对家长记录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进行检查,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临床护理路径表单以时间为纵轴,以护理服务内容为横轴,护理服务内容具体如下:(1)就诊时: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发育检查,并采用Z评分法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进行积极地沟通,深入了解患儿目前的喂养情况,沟通前,需要了解家长的心理状态,引导家长及时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宣泄出,并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告知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使患儿家长的情绪保持稳定;告知家长关于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及重要性,具体指导如何进行相应的家庭营养保健护理,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安抚,沟通过程中,语言尽量生动有趣,还可采取一些肢体动作或卡通图片,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2)就诊后的家庭营养护理: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给家长发放当月的营养计划表以及儿童营养膳食的宣传手册,宣传手册包含有儿童阶段的营养膳食要点、喂养方法、食物介绍以及注意事项,例如:1岁以上幼儿食物应软、烂、形状大小适中,每天三餐饭,膳食要多样搭配要合理,二餐奶,400~500 mL,1~2岁偏小者可在家长辅助下进餐,水果自己拿着吃,不要再榨汁和打成泥状吃。2岁以上与成人进餐时间基本同步,餐间可增加点心、水果等。3岁则完全可以自己进食,对患儿每天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进行具体的说明,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叙述,手册中可穿插一些漫画图片;尽量补充必需氨基酸,可通过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补充,一般情况下应确保每天蛋白质摄入达到0.7 g/kg,如出现贫血,可增至每天1.0 g/kg;根据患儿每天进行活动的情况,对每天热量的摄入进行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需达到112 kJ/kg,其中碳水化合物需占1/3,其余热量供应来自脂肪;告知家长饮食搭配应尽量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和医护人员;详细了解家长对患儿的喂养方法,对其错误认知进行有效识别和纠正,示范、讲解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

1.5 ^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转铁蛋白(TFN),并对两组患者家长的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0~100分,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4分,总分=单个条目得分×20×1.25,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家长的焦虑情绪越严重[5];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共包括25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为1~5分,总分为25~12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越强烈[6];使用自制的护理调查问卷对患者家长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等3个选项,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7]。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重恢复至正常儿童水平,食欲增强;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体重未恢复至正常儿童水平,但明显增高,食欲好转;无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体重未出现明显的增长,食欲仍然不振。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明显提高(P

2.3 两组家长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明显降低(P

2.4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较对照组家长的78%明显更高(P

3 讨论

营养不良主要是指因肠胃吸收功能欠佳、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营养物质消耗过快而导致机体内营养物质不足,多因慢性腹泻、吸收不良性疾病、食物短缺、喂养不当而导致,临床表现以体重低下、渐进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头发干枯、体弱乏力为主[8-10]。儿童人群中发生营养不良的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部分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高,物质条件不足,儿童往往会因营养摄入不足而致营养不良[11-12]。营养不良往往会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缓慢,还可能会导致儿童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受到微生物的入侵,进而引发炎症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儿童死亡[13-14]。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营养不良儿童的干预。

目前,临床上治疗营养不良以饮食疗法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患者的疗效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还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15]。常规的护理措施较为机械化,未能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需求,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效果欠佳[16]。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计划地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路径表单,根据表单对不同阶段的护理目标进行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17-1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治疗进展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并在就诊时、就诊后对患者及家长实施相应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诊时对患者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就诊后进行儿童营养膳食的个体化指导,做到有始有终、有头有尾,而在家庭保健过程中,患者家长需根据护理指导和营养计划方案,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蛋白质,从而可循序渐进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

综上所述,在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家长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Nhampossa T,Sigauque B,Machevo S,et al.Severe malnutrition among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years admitted to a rural district hospital in southern Mozambique[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6(9):1565-1574.

[2] Verhagen L M,Warris A,Hermans P W M,et al.High prevalence of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mong Warao Amerindian children in venezuela in relation to low immunization coverage and chronic malnutrition[J].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2012,31(3):255-262.

[3]李善华.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北方药学,2011,8(3):124-125.

[4]赵u,何冯,尚东阳,等.28例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2):248-249.

[5]娜仁高娃.优良护理在小儿营养不良康复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36):412-413.

[6]冯莉娟.临床分析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医药前沿,2014,4(32):108-109.

[7] Puett C,Coates J,Alderman H,et al.Quality of care for severe acute malnutrition delivered by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outhern Bangladesh[J].Maternal & Child Nutrition,2013,9(1):130-142.

[8]王彩霞.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的内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3):218-219.

[9]谢琪,洪莉,林媛,等.儿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8):748-751.

[10]黎海芪.儿童营养状况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5-10.

[11]陆青梅,黄春兰,梁英,等.农村留守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631-632.

[12]程进,魏锁,王君,等.2~5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60-2162.

[13]黄树生,袁间梅.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444-1446.

[14] Tomedi A,Rohan-Minjares F,McCalmont K,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upplementation with locally available foods in prevention of child malnutrition in Kenya[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2,15(4):749-756.

[15]刘佳,黄唯,谌顺丽,等.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81-82.

[16]邹永学,陈意泉,刘杰林,等.小儿营养不良的社区干预与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173.

[17]梁晓娜.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与指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5):230-231.

[18]刘小花.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分析[J].中医药指南,2014,12(29):396-397.

篇14

·

优质护理。儿科病人。烫伤。护理满意度。

烫伤是烧伤科常见病。与成人相比,儿童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身体机能尚未充分发育,因此他们抵抗力较低,皮肤较脆弱,烫伤后感染风险较高,可能导致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还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1]。对于烫伤患儿,在烫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烫伤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选择69名烫伤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护理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所有儿童均符合浅表烫伤诊断标准。对照组为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4.31.6)岁,其中浅部烧伤47例,深度烧伤22例。观察组男43例,女26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41.8)岁,其中浅部烧伤50例,深度烧伤1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p>0.05。

的纳入标准:符合浅或深烫伤的诊断标准。浅烫伤的标准是:烫伤处有明显的局部红肿,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内有黄色和白色的血浆样液体,或凝固性蛋白胨样物体。水泡破裂后,有一个冲洗伤口,柔软而疼痛。可见创面毛细血管网扩张充血,基底部红润,渗出较多[2]。整个表皮或浅层真皮受损。深度烫伤的标准是对深层真皮造成损伤,只留下皮肤附件,表明表面组织有一定厚度,导致扁平、薄泡,面积小,感觉迟钝,皮肤温度稍低,表皮伤口切除后可见红白或浅红色伤口,或有网状栓塞血管和少量渗出物,底部明显肿胀[3]。

。再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的孩子们。患有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障碍的儿童。过敏体质儿童。患有精神障碍或神经障碍的儿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后信息记录、普及儿童及家属烫伤护理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观察记录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家属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注意问题,

观察组对患儿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接诊后,护士要立即观察、评估患儿病情,与患儿家属沟通,明确烫伤原因,记录患儿既往病史及有无过敏史,密切监测患儿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临床治疗前,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对发热患儿按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并给予患儿低流量吸氧,避免休克。在治疗过程中,应保留静脉注射针进行给药。待病情稳定后,对烫伤创面进行护理干预,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然后用清水再次清洗。对于伤口污染严重的儿童,应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清洁伤口,并注意清除伤口上及周围的污垢。如果伤口上有水泡,应将水泡皮肤切开,消毒后除去水泡中的液体,然后用无菌敷料包裹。此外,我们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优质护理,确保病房干净、整洁、无菌,并满足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根据儿童烫伤部位的不同进行护理,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引起压疮,提高儿童的舒适度。烫伤儿童需要多喝水,多吃高热量的高蛋白质类食物,注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的护理满意度是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法获得的。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80~89分评分为满意,评分为70~79分,均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之和[4]。

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方法评估儿童的疼痛程度。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5]。

。收集的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测试在统计软件(SPSS17.0)中进行。如果P

。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护理前后伤口愈合、住院时间和VAS评分的比较(x?S)

,低于对照组的23.19%(P

表2各组之间不合作行为或不良条件的比较(n,%)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

[1]王俊青。负压治疗技术修复儿童浅表烫伤创面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学实用电子杂志,2018,3(17):130。

[2]李宝,左燕妮,殷永红。ADM对儿童严重烫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J]。西南国防医学,2017,27(11):1184-1186.

[3]李芮。综合护理在儿童大面积烫伤休克期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学实用电子杂志,2017年,2(44):114-115。

,西马基安,张喆利,[4],杨洁。磺胺嘧啶银脂质水凝胶促进小儿烫伤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7,21(20):208-210。

[5]。蔡晨,孙德建,徐庆连,等.108例严重烧伤儿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管理,2017,37(09):113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