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篇1

医院的环境氛匿对于病人的康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使神经内科病人尽快康复,我们要将神经内科病房的环境保持温馨,管理有序,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为了给病人以最好的照顾和治疗。我们跟据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住院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7例,年龄4厂68岁,平均年龄(61.5±2.54)岁;脑梗死57例,脑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帕金森症6例,持续癫痫4倒。随机选择实施常规护理前,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55例,女47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2.8±3.72)岁;脑梗死62例,脑出血23例,蛛网膜5例,帕金森症6例,癫痫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按照医生嘱托,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进行恢复情况检查,提示患者注意生活作息习惯,观察病情发展状况,及时将恢复情况汇报给医生。观察组采取在对照组常规千预的基础上添加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具体如下:①心理康复治疗。脑血栓发病突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众多不便,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脑血栓发病机理,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②康复训练。由于血管阻塞、破裂导致血块压迫脑神经,以至于血栓患者产生肢体行动障碍。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比如,发病4d后,要增强关节和肢体活动,通过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坐立行走练习,促进他们身体内的血液流通。提高康复速度。③观察和护理并发症。患者在脑血栓发病期间,易出现应激性溃疡问题,医护人员要按时对患者的口腔和导尿管进行检查,保证患者呼吸道和导尿管的通畅。

1.3统计学方法。两组数据采用SPSS13.Q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98%,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开展常规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结果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无陪护病房实行整体护理以来,护士平均工作量较前有明显增加:一级护理、口腔护理、测血压、翻身和吸痰分别增加了10.3%、56.0%、43.1%、33.2%和3.8%。各项护理质量考评较前均有明显提高,病区在卫生系统护理质量多次抽查考核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及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开始变化。整体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认为人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整体,注重心理、环境等因素对疾病变化的影响,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E]。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加强整体护理。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医院的治疗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神经内科的工作在意识和思维逻辑上存在着缺陷,所以很多情况下或者自己会做出一些不正常的举动,可能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身边的人,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加细心。另外,这些患者大多数属于老年人,其身体内的各部分的器官功能出现老化,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输液外渗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0]。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于安全教育和法治的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篇2

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神经内科患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要求比较高.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过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意外损伤

1.1.1跌到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然发生抽搐与晕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烦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档保护,肢体约束.如果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擅自取下床档,约束带;高龄患者对病床不适应或夏天应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导致坠床。

1.2走失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窒息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鼻饲时床头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误吸。

1.4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患者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1.4.1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3个30s,既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患者,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1.4.2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1.5管理因素

1.5.1优质护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去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质量监控不利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2],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力,没有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和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及出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安全隐患[3]。

1.5.2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理人员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理人员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将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只重视每日的功能护理,对患肢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

3 防范措施

3.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死亡[4],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3.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护,士长应随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考核,年终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5-6]。

4 缺乏有效的沟通

临床表明,多数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工作座谈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签字.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福少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张密香.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5.

[3]Ou Shuangli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alysis of common security risks and preventive care measures[J].World Health Digest,2012,9(29).

[4]Yu Xiao-feng,Yang Xue-ying.On the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nursing security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J].Chinese health nutrition(in newborns),2014,24:01.

篇3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干预;患者;重症

在临床上,大部分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病程都比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患者避免不了会出现恐惧、紧张或者消沉等不良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若治疗不及时且护理不当,很容易使病情恶化,甚者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2]。对此,对呼吸重症患者实施合理且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也成为了成功抢救患者的一个关键,下面笔者就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为男性,3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8-7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确诊[3]。经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形式将其划分为病例分别为44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予以系统且全面的护理干预,其主要如下:1)加强病情变化的观察: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痰量、意识变化、心率、生命体征以及脉搏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2)基础护理的强化: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对此在护理期间,需定期进行翻身与叩背,对皮肤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帮助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加速血液循环,以免出现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或者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3)通气处理:及时排除患者呼吸道内所存异物或者分泌物,予以吸痰,加强痰液引流,合理实施吸氧治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4)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以及缓解期的护理: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所实施的护理干预主要目的为感染的控制、镇咳以及祛痰,若患者伴发有喘息症状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药物治疗,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可采取半侧卧位或者侧卧的方式;在缓解期,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自身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以预防和复发为主,鼓励并指导患者多锻炼,增强患者体质。5)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控制好用药浓度和血液浓度;确保病房安静、温度和湿度合适以及干净,定时且定期地进行消毒、通风和通气,确保光线与氧含量充足,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予以心理护理,给予其相应的鼓励和安慰,消除其所存不良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以便于疾病可快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分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后各临床指标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中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发现,相对于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其病情恶化可快速发展,造成其呼吸衰竭而死亡,对此,在该阶段及时治疗与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病情控制非常重要[4]。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了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有心理护理干预、通气护理、药物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环境护理等,同时还加强了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以及缓解期的护理工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心率、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血样分压以及呼吸频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满意度可达95%以上,组间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参考文献】

[1] 李妙芝.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30-31.

[2] 李雪玲.整体护理干预在医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4,(8):1263-1264.

篇4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篇5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0-02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且发作起来非常严重,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护理不当还会造成病情恶化、疾病转移,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就以我科在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旨在探究科学有效的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在2012年2月――2013年6月总共收治了10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常规呼吸内科疾病的检查,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然后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年龄在2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8岁,病程在2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年,女性22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岁,病程在1个月-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年;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年龄在2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岁,病程在3个月-7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女性23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岁,病程在15个月-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1],即在心理、环境、药物、呼吸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护理:就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心态,并通过语言鼓励、眼神鼓励等,积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并积极配合;环境护理:就是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整洁、通风等,并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且要注意病房的阳光照射,但光照不宜过强,使患者休息比较舒服;药物护理: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之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必要时,要做实验针,然后选取合适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要注意速度,尽量缓慢注射,并在注射中密切关注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避免发生过敏情况,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呼吸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会被堵塞,导致呼吸不畅,因此,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及时清理呼吸道,并保持口腔的清洁,当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情况时,应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通畅情况、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等进行统计记录。

14护理标准痊愈:患者的呼吸完全通畅,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的呼吸基本通畅,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的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没有消失。

15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护理效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47例痊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8例痊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2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2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当引发的感染以及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