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基础护理的标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2.033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考核是检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训是技能形成的基础;考核是促使技能掌握的催化剂。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决定着其毕业后能否胜任护理工作,只有规范化的考核模式才能体现出学生?Σ僮骷寄艿恼莆粘潭取N倚T诨だ硌Щ?础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标准的考核模式,现介绍如下:
1 确定考核项目
(1)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项目有几十项,根据实训场地、实训物品及耗材的消耗情况,确定了麻醉床、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口腔护理、轮椅运送法、鼻饲、洗胃法、女病人导尿术、大量不保留灌肠、药液抽吸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生命体征测量、吸痰法、鼻导管吸氧法、卧有病人更换床单法、皮试液的配置等18个考核项目。
(2)通过向我校的实习单位分发调查问卷确定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护生掌握的操作项目。选择我市的5家三级甲等医院为问卷调查单位,向临床一线的护士及护理部分发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99%,有效问卷中90%认为铺床法可不做考核要求,学生只要会正确的折角手法就可以,因为临床中的铺床基本上都是护工在完成,所以将各种铺床法从考核项目中去掉。97%认为现在临床中静脉留置针、输液泵应用广泛,在护理技能考核项目中应该有所体现。
现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训条件和临床的对护生技能情况的需求情况,最终确定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女病人导尿术、大量不保留灌肠、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吸痰法、鼻导管吸氧法等11项考核项目。
2 完善考核标准
以往的操作考核中采用的考核标准主要来源有
(1)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中相关项目的评分表:此类评分表是我们临床操作的指南与标准,但是流程步骤过于笼统,操作细节没有细化,在考核学生时不是很实用。
(2)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指导教材上的评分表:此类评分表紧紧围绕基础护理技术教材上的操作流程,相比三基操作篇每个步骤都进行了细化分解,同时增加了每个步骤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但是没有具体的分值配比,考核时每个老师的扣分就不一样,平行班级的操作考核成绩缺乏可比性。
(3)历年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的操作评分表:此类评分表要求操作者对本项操作的掌握程度很高,适合于技能大赛选手,但是在学校的一般性考核中使用,学生普遍达不到这样的高标准。因护理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有限,所以此类评分表数量不是很多,不能满足考核的需要。
结合上述三类评分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出适合我校实际操作考核的评分表。参加编写考核标准的人员,尽可能的贴近临床。应多参加临床实践活动,更新观念,引领学校临床实践教学快速发展,缩短其于临床实际操作的距离。以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为蓝本,参照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指导教材上的操作流程,将步骤具体细化分解,并且结合历年省护理技能大赛使用的操作评分表,给每一步骤配以相应的分值,以增加评分表的实用性,最后将所有确定考核项目的评分表汇总在一起,装订成册。
3 统一考核方法
因目前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是一个问题,对学校在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下完成学生实践教学任务是一个考验。
以往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考核,考虑到考核人数多,考核时间长,考核任务重等特点,每个班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考核项目,形成考核分数,每个学期因教学时间的限制,一般考核1到2项操作,采取的方法是必考取1项,抽考1项,两项操作的平均分即为该生本学期的技能考核成绩,纳入护理学基础期末总评成绩,此种考核方法的缺点是
(1)首先同一年级操作考核项目不统一,同时是本班护理学基础任课老师考核,考核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平行班级的考核成绩缺乏可比性。
(2)该项操作考核后,学生即失去了练习的动力,其他操作练习的积极性不高。
(3)因实际操作考核中护理实训技能的考核时间较长,因教学安排的技能考核时间有限,所以考核时不能全面反应每位学生的操作水平。只能在流程上和重要的步骤上考核,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爱伤观念、无菌观念等方面不能做到很好的观察,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以上考核方法的缺点,改进考核方法,即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末考核相结合的一贯式考核方法:
过程性考核即在护理学基础开课的学期同一年级选定相同的考核项目,在该学期中选定一周为考核周,全体护理学基础任课老师都参与,任课老师和任课班级交叉考核,可达到体现考核的公平性,同一年级的操作考核成绩亦可有所比较。考核成绩记录下来纳入护理学基础的期末总评成绩,同时因是全年级同时考核,对考核中成绩特别优秀的,将颁发技能操作能手的奖状。这种用特定的考核时间、考核场地、考核人员的考核方法,学生对考核的重视度及练习操作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终末考核即在学生下点实习前,护理学基础确定考核的项目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选三项操作进行考核。进行终末考核的条件是,必须每个学期都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且考核成绩有效的同学才能参加,三项操作考核成绩都合格的才可下点实习,如果有项目成绩不合格的将安排其进行相应的补考,直至补考成绩合格才予以下点实习,同时对于三项考核成绩都达到优秀的同学,可以颁发技能操作标兵的奖状,优先安排实习单位。
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末考核相结合的一贯式考核办法的优点有
(1)实现考核目标。每个学期技能考核实行必考和抽考项目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实习前能完成十几项操作项目的考核,在临床实习前还将进行技能项目的抽考,两种考核形式相加,完成所有的考核项目。
(2)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每学期都要进行相应项目护理技能的考核,学生平时练习有了考核的压力,同时临床实习前还要进行护理技能的抽考,通过才能进行下点实习,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就会端正自己的练习态度,认真参与到平时的实训练习中,练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称模拟患者,就是经过培训,能够稳定、逼真地模拟临床情况的人,具有模拟患者、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患者[1]。SP教学自 20世纪 70 年代在在国外医学教学中早已开展应用, 国内也开始有多数院校将SP运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中[2、3]。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连接临床的桥梁课程。我校在本科护理学生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开展以学生作为标准化患者(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教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14级护理本科学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学号将学生编号,根据随机字母表,将70名学生按学号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 35 名,男3名,女32名;对照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使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备用铺床和无菌技术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 2 次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2.1.1标准化患者选取和培训 从13级护理本科学生(已经学习护理学基础)中选取7人,他们愿意参加SP培训,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和理论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研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实验内容编制剧本,包括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和修改。在开课前这7名SSP与授课老师在一起接受SP的培训,让学生接触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w。培训内容包括5个方面:SP的概述、剧本的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实习演练。
1.2.1.2 SSP教学的实施 每个项目实训教学前1w, 组织讲课教师与SSP共同备课,授课教师与SSP根据实训项目教学剧本演示该实验项目,其他指导老师和SSP对其演示进行纠正和补充。上课前把实验组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授课教师与1名SSP配合演示实训内容并进行讲解,然后每组分配1名SSP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学生和SSP一起总结点评。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老师示教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3评价
1.3.1实训技能考核 实训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监考老师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标准,并统一使用《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2标准化患者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并由专家审阅。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有赞成和不赞成2 项。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检查核对后,将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35名实验组学生对SSP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3 讨论
3.1 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表2)。这与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医学院校生源增多,临床资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技能教学是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学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护士应该怎样调节滴速;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应该给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学生面对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操作。SP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能表现出患者的一些症状体征,学生能与SP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思考,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加深记忆。传统教学操作练习时,老师是主要的指导与纠正者,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很难纠正每个同学的操作。SSP作为指导者,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更准确。
3.2 SSP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娴熟的技能时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88.57%的学生认为SSP教学可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与闻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进行SP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沟通,如核对患者,静脉穿刺没有一针见血,口腔有溃疡的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护理等临床问题出现,学生要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向患者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做操作增加爱伤的观念,提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SSP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与患者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88.57%学生认为SSP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0%的学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SSP教学让学生和患者有交流,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临床中,避免了枯燥的练习,促进主动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基础护理医院文化角色转变激励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收入比例的缩小,传统的“重医疗轻护理、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等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自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规范以政策性文件出台后,我院从基础护理管理上下大功夫,运行以来,患者对医院的医护满意度由原来的92.1%上升到97.3%,医疗护患纠纷明显下降。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就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策略。
1、要从加强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入手,把临床护理和常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护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护理服务的科学实施是目前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基础护理服务往往是患者直观感受、且是医院良好形象的体现,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容易忽略、甚至是不屑去认真做的事情。因此要从强化管理入手,明确分级护理管理责任制,护理部要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分析医院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基础护理试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分级管理责任制;护理管理者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贯彻、督导的作用,要努力改变医院“护理配置不足,护理文书繁杂,工作任务繁重,基础护理服务难以满足患者需求”的不良现状,减少护患矛盾,使患者对医疗水平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
2、要倡导有科学理念的医院文化,建立有特色的护理工作新模式。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优秀的医院文化不仅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约束性,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确立,便会呈现潜在、稳定、持久和广泛的作用[1]。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开展临床护理管理,就是要建立独特的医院文化,要有国际化的先进护理理念,这将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来保障促进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要从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宣传入手,既取得公众理解、又争取政策支持。
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要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积极配合医院协调各个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再集中、再调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重归护理岗位,改进护理排班制和工作流程;要实施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并实施考核,绩效要倾斜到临床一线,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3、要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护理工作者,引导医院全员护士角色转变。面对角色新改变,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我国首次将护理教科书中有关的基础护理内容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基础护理工作规范》和《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行)明确了护理工作方向、更新了护理服务理念,让护理人员了解当代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做些什么?要注意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目前医院招录的非在编护理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需要系统的培训,才能达到基础护理工作规范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举办多期加强工作责任感、医德感、和患者的亲密感及良好沟通的技巧和适宜方式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4、要建立基础护理服务的情景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情境管理模式”理论认为我们在管理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管理的方式。要建立情景管理模式,进行因势利导,比如我院开展的“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选择了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较多的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作为第一批示范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员协助配合,护理员工作为护理人力不足的补充,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深入病房,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根据护士执行愿意程度,采取参与、支持、授权、命令四种领导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超级秘书网
5、要建立适宜医院管理的规范、监督、考核的新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是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都要重视标准化工作[3]。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工作及各项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和执行标准情况,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周按本院制定标准检查一次和不定期检查,基础护理试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适时进行督查、考核、研讨、评价,鼓励一线医务人员注意发现医院设施、流程安排、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挖掘工作中的良好建议[4],以促进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扩大基础护理示范病房工作,达到全院推进。同时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的要求的标准,制定“入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归纳“调查表”新反馈的患者的建议,修订医院的基础护理细则,改进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窦文建.浅谈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
(5):10-12.
[2]滕志香,兰迎春.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56-160.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护理;实践;效果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医院效益及医院发展[1]。
基础护理的主要内容为生活照顾、饮食护理及观察病情等[2]。它直接为患者提供各种生活和技术服务,是最能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风俗、、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采取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风俗习惯的动态护理特点,在抓护理安全的基础上狠抓了基础护理的到位管理。对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者)“三短六洁”的护理措施落实到班、时间到人。重视最佳基础护理流动红旗评比,促进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现将我院实施优质护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1 进一步组织学习由新疆护理质控中心下发的5本护理指导用书,即:《医院护理工作制度与护理人员职责》、《护理质量管理指南》、《护理人员消毒防护技术及操作指南》、《护理工作应急预案指南》及《护理文书书写指南》。
1.2 全院各科室将原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分类建档、组织学习,各科根据收治疾病的种类,至少建立5种本科最常见的疾病常规,并要求每位护士掌握。
1.3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原则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全院各科尤其是试点科室按照本科的特点制定适应本科的实施方案,制定质量规范和标准指导临床工作。
1.4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制定出了“吐鲁番市医院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标准”包括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标准,作为护理质控的项目之一,保证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1.5 改变排班模式 改变以往的功能制排班模式,探索成组护理的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包干制排班,固定护士所管床位。责任组的组长为高年资主管护师,并配有护师、低年资的护士及助理护士,各班均保证每班至少有两名护理人员在班全程服务,并增加了“帮班”,尤其重点科室,如:外二科、急诊科、儿科、产房实施各班双班;其他科室只要有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情况启动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及时增援护士,保证基础护理质量的落实和护理安全。特别是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者,护士谁负责谁护理,把基础护理落实到每一个班次及每一个人,做到患者不洁不交不接,床单位不洁不交不接,呼吸道护理不到位不交不接等。
1.6 配备各种基础护理用品,方便护士工作 为使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能顺利开展,在患者入院当日告知基础护理所需物品准备的清单,科室还配备了患者使用的脸盆、脚盆、剃须刀、洗发水、指甲刀等用物,以方便护士工作。
1.7 确定每周三为基础护理日 床单位整理工作由每日晨间一次改为晨间及下午各一次;当班完成新入科患者的个人清洁卫生;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均由护士完成。
1.8 为保证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各科每日晨间及晚间由护士长及组长进行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每月护理部不定期,不同时段的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进行整改。
1.9 增加了病号服、被服的配备基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1.10 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各科尤其是试点科室加强了各项基础护理,如:为不能自理的患者喂水、喂药、喂饭、洗漱、擦澡,协助入厕、活动、护送检查等;
2 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2.1 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确定外二科、急诊科、妇科、内二科作为我院的首批试点科室,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提供规范、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并通过公示栏公开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内涵和工作标准,接受患者、家属和社会的监督,并在每个病区张贴。
2.2 将每周三定为基础护理服务日,在护士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具体落实基础护理工作,主要为患者洗头、擦浴、剪指甲等,真正做到“三短”、“六洁”、“七知道”,每日翻身、扣背、吸痰、擦浴等一样不少。
3 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3.1 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沟通的技巧,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患者较多的特点,提倡汉族护士学习简单的常用民族语言,积极减少语言沟通障碍,以增进沟通,使护理贴近患者,着实解决患者的困难,提供双语服务,提高年轻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时为患者答释疑惑,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改善护患关系。
3.2 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将有关内容贴在排班本上并将达标项目落实到各班次。
3.3 加强卫生健康宣教,制定护患联系卡、术前术后教育卡,严格明确基础护理中护士的职责和陪护的协助范围,增强安全意识,达到安全护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及时上报意外事件,人人参与病房管理,做好护理安全。
3.4 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书书写多采用表格式书写,将关键点书写清楚即可,使护士又更多时间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4 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4.1 完善了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
4.2 每日晨间及晚间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对基础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护理部每周定期监督考核,做好质量考核,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并在全院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
通过我院实施优质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明确,操作流程更规范,工作思路更清晰,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医生对护理工作得到了肯定,院长对护理工作更满意。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临床基础护理; 护理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9-01
临床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护理的优劣与护士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整体的医疗环境是重医疗、轻护理,加上护士待遇不足、值班人员不足、社会人员对护士的轻视等原因,造成了护士在专业工作上的散漫,无法调动为病人积极服务的热情,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不足造成了病人病情发现不及时、特殊病人针对性护理不足等问题,如何更好的做好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是目前护士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
1 临床基础护理工作问题
1.1 护理不足 近年来,基层医院越来越轻视基础护理工作,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已经由家属代劳,导致现在大多数的护士都不知道基础护理的工作内容,更无从谈起好的护理工作。护士对于基础护理意识淡薄,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意识不足,做不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多数愿意完成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而对为病人服务的基础护理缺乏主动性。
1.2 护理意识淡薄 基础护理需要护士有极高的护士职业道德做基础。护士对基础护理敷衍了事或对护理工作怕脏、怕累是做好基础护理的首要解决问题。
2 临床基础护理服务实施对策
2.1 基础护理工作是患者对医院感受的第一步,是医院医护工作良好形象的体现,却被大多数的护理人员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基础护理工作脏、累,基础护理人员不足导致的。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要从管理入手,由护士长明确指定护理的工作范围,护理工作责任制,强调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工作的培训以及考核。针对基础护理工作的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执行方案,以组为单位建立基础护理工作检查小组,每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指导。护士长要起到引导、贯彻、组织、示范等的带头作用,从根本上解除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偏见,使患者对医院的医护工作有一个整体的改观[1]。
2.2 重视临床基础护理、开展临床基础护理管理办法、建立医院独特的临床基础护理模式,整体提高医院医护文化。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也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根本。建立国际化的临床基础护理概念需要医院各科室的相互配合,加强护理人员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形象是保证护理人员做好临床基础护理的根本。医院人事部、医务科、护理部应该根据各科室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护理工作的不同,积极调整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分配、集中、调整。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处理。护理排版要灵活,调动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到临床,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调整待遇,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3 《基础护理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是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握的,这三部规定也是我国将临床基础护理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首次。明确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护理内容、工作方向、新的基础护理概念,目前医院招录的非在编护理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需要系统的培训,才能达到基础护理工作规范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举办多期加强工作责任感、医德感、和患者的亲密感及良好沟通的技巧和适宜方式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2.4 要建立基础护理服务的情景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选择了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较多的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作为第一批示范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员协助配合,护理员工作为护理人力不足的补充,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2.5 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是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都要重视标准化工作[3]。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的要求的标准,制定“入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归纳“ 调查表”新反馈的患者的建议,修订医院的基础护理细则,改进护理工作[4]。
3 总结 做好基础护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强基层医院,抓基础护理,做基础护理的实践者,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护士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窦文建.浅谈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10-12.
[2] 滕志香,兰迎春.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