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内科病人的护理范文

内科病人的护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内科病人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内科病人的护理

篇1

关键词:内科病人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69-01

引言

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人患内科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活动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了解掌握内科病人的心理活动,根据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反应,通过疏导?解释?鼓励?安慰等友好言行去干预内科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促使内科病人康复的目的?

1?内科病人的心理分析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分析产生这些心理活动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一般来说,内科病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不同的病?不同的身体状况和不同的性格等,病人会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和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有猜疑心理?忧虑心理?焦躁心理?恐惧心理?悲观绝望心理等?

1.1?悲观绝望心理

部分内科病人一般起病突然,短时间内就可能使人不能继续从事生产劳动等活动,甚至日常生活都需要他人来照顾,给病人带来很大心理负担,甚至部分病人患病后,机体功能部分丧失,担心留有残疾,从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

1.2?焦躁心理

部分病人患病时间长,病情恢复没有预期快,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增加很大负担,情绪不稳定,表现为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失眠等?同时,医护人员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或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及时照顾到每位病人,或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也会导致病人产生焦躁心理?

1.3?猜疑心理

部分病人担心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发生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变得敏感,怀疑不被尊重?也有部分病人对患病缺乏了解,对于治疗过程比较长且效果不是预期中明显时,也可能导致病人怀疑病情的复杂性,怀疑是否被误诊,怀疑治疗方法不对?

2?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对内科病人产生心理反应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通过疏导?解释?鼓励?安慰等友好言行去干预内科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促使内科病人康复的目的?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首要条件?人们患内科病后,到医院进行治疗,除了病痛带来的身体不适外,还需要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对能否医治好也存在担忧,这样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理解同情病人,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仔细研究病人的心理需要,缩短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距离,为治疗病情创造良好基础?

在做诊疗检查和护理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该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获得信任,让病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从而有利于进行诊疗检查和护理工作?

2.2?争取病人亲属的配合

人们生病后,部分病人会担心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发生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变得敏感,怀疑不被尊重,这样的心理也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因此,争取病人亲属对病人多关怀?体贴和鼓励,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饮食营养,避免病人受到不良的外部刺激,同时让病人亲属积极支持医院治疗工作,鼓励和帮助病人共度难关,有利于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

2.3?疏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不同的病人对于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心理,医护人员要和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病人不良心理进行疏导?有的病人,生性乐观,容易盲目自信,产生自持心理,对于这样的病人,也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发挥病人对诊疗和护理的主观积极性;对有心理依赖的病人,要密切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对病人进行必要的鼓励,消除病人心理疑虑,提高病人对于治好疾病的信心;对于悲观绝望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心理卫生指导,帮助病人摆脱心理障碍,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2.4?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就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就医环境包括医疗设施的硬件环境,也包括安排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病房的干净整齐,适宜的温度湿度,柔和的光线,清新的空气,都会给病人舒缓心理压力,减轻病患的痛楚?

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的性质?病程长短?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转移病患带来的身体痛楚,丰富生活内容,陶冶情操,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诊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从而帮助病人得到有效康复?

结束语

总之,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细微心理变化,分析其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舒缓病人心理压力,端正病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诊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篇2

[关键词] 内科; 心理护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4-01

内科病人由于病情复杂、反复住院、病程较长、花费较多。患者大多数会产生厌倦、烦躁,焦虑情绪。很多病人对治愈疾病缺乏信心、恒心。怎样才能让患者安心地住下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直到疾病痊愈呢?

1 对于那些病情较轻的,情绪稳定的、沟通能力强的患者 我们采用直接交谈法;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工作,适当地作一些环境和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比如说:环境的介绍会使患者对住院条件产生认知感,熟悉感,安全感。适当的健康指导会使患者对护士知识产生认同感,敬佩感,信任感。护士的热情,周到,礼貌的服务会是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安慰感,舒适感。使患者从心理上觉得来这里住院感到放心、安全、有保障。

2 对于病情较重,情绪有波动的、沟通能力较差的患者 我们不仅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病情变化,适时作出护理方案。

2.1 亲人陪伴法 例:有一女性患者因为纠纷而服毒自杀,入院时昏迷不醒,经洗胃,气管切开,解毒,换血,输血,输液等措施于5天后清醒,但患者心情始终不佳,沉默寡言,一心想死,患者由于病情重,心理负担特别大,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后来,我们了解到她结过两次婚,还有一个14岁的儿子远在浙江,就请家属通知她的儿子和身边9岁的女儿来看望她,并陪伴床边,我们便抓紧时间进行心理指导,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开始和家人及亲属交流,并配合治疗,不久治愈出院。通过这个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不仅要观察她的病情变化,还要及时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医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和亲人的支持非常重要,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从心理上打消了她轻生的念头,给她重新生活的勇气。 2.2 安慰鼓励法 心脏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大面积心肌梗塞的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紧张,焦虑,担心死亡而恐惧,特别是有些子女不在跟前的,一旦生病更显得手足无措,焦头烂额,我们不仅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合理的治疗,还要从心理上给予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他们要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们,介绍现代医疗技术的多样性,先进性来消除他的担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安心治疗。

2.3 健康指导法 消化道疾病的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饮食不注意卫生和情绪的变化,常常反复发作而住院,对于这类病人,除制定合理膳食,恰当治疗外,应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卫生,要以饮食治疗为主,生活规律,少食多餐,药物治疗为辅,凡事不要计较,忘记烦恼,保持思想乐观,心情舒畅,心胸豁达。

篇3

一、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状态

深入地了解心内科病人的心理状态是有的放矢地做好心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心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心内科患者主要有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1、从健康人到患者心理状态的转变。患者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患者角色,一旦被确诊,又不能接受病情事实,不少患者此时的心态已无法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并由此向恐惧、焦虑的心理转变。

2、恐惧及忧虑。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与此同时,患者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3、丧失信心。随着病情变化,患者的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他们过分关注身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理,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

二、如何做好心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做好心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生、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医疗和护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挥出最佳的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

1、要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是在护士与病人之间进行的,因此能否取得病人信任,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患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平等合作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的言语、行动、神情、态度去影响病人而建立起来的。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护理人员应以诚相待,热情友好。从病人入院开始,就要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使病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在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用最恰当的言语,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或麻痹思想,清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日常护理中,要引导病人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严肃,动作轻柔,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感染病人,使病人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切不可松夸、懈怠、慌张,以免增加病人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

2、要促进病人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病人帮助熟悉和适应环境并促进同室病友间的互相了解,建立起病人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病人间彼此交流有关疾病的各种情况及感受,尽快使病人适应新角色;在生活上还可以相互关心、照顾;在精神上相互支持、鼓励,尽快解除恐惧、焦虑心理,共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要争取家属、亲友、领导的支持和配合。要及时与病人的家属、亲友、领导取得联系,在主动介绍病人情况的同时,做好思想沟通,特别是要让病人家属正确地对待病人的疾病,必须讲明他们在病人面前言谈举止要恰当,尽量避免用不良情绪去影响病人,应给病人以关心、爱护、细心照料,以利于消除病人孤独、焦虑的心理。

4、要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良好舒适的环境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病情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创造良好的医疗氛围,尽最大努力使病室内温湿度适宜、整洁、安静、舒适,与病人和蔼地进行语言交流,有效地调节病人的心情,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心理紧张的刺激,使病人感到生活在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中,有利于病人安心住院治疗。

5、要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内容。单调的病房生活往往使病人感到乏味、枯燥、甚至烦闷、焦虑。因此,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一些活动,以丰富病人生活。对手术病人要安排其早期活动,慢性病人安排散步、太极拳、欣赏音乐等,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消除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紧张、焦虑心理,能起到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6、要加强护理宣教。让病人适当了解有关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康复的知识,使其有正确的认识。护理人员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将病人消极情绪转变成积极情绪,正确看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的病人的合作;

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康复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45-02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患者短时间内可进入危险状态,对常用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很可能令病情恶化,甚至呼吸衰竭致死[1]。在呼吸内科对患者的护理中除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应重视其稳定期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近10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不局限和满足于急性危重症时的抢救成功,而是通过全面的康复医疗措施,使患者症状改善,呼吸运动效率增加,促进患者的恢复[2]。对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呼吸疾病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呼吸疾病患者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5-28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6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例,肺癌患者1例。其中42例患者康复出院,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

1.2方法

1.2.1康复护理思路

1.2.1.1康复护理目的在呼吸内科住院的多为老年患者,且多为慢性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因此,对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在稳定期实行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感,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

1.2.1.2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等。使患者和家属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配合治疗。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步骤指导患者做循序渐进式的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指导患者戒烟,避免接触一些激发物,指导患者在稳定期的饮食调养和氧疗。

1.2.2具体护理方法

1.2.2.1呼吸功能的训练①腹式呼吸:指导患者每日锻炼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肌收缩,腹部凹下,胸廓保持不变,每日做5次,每次约十分钟。学会仰卧位,再学习俯卧位、侧位、坐或站姿,以至患者在参与活动时均会腹式呼吸。其作用可加大膈肌运动幅度,加大了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增进肺功能使痰蓄积的机会减少,可避免发生桶状胸畸形,还可以减轻因呼吸引起的胸痛。②缩唇呼吸:先用鼻子吸气,在吸气的同时舌抬起顶上颚,身体稍向前弯曲,吸气末稍作停顿,然后口唇撅起,收缩成吹口哨状,将肺内气体缓慢呼出。呼吸一次保持在8-9次/min,吸、停、呼的时间比为1:1:2。呼吸时要按节律进行,能延缓呼气气流的下降,大大提高了气道内压,有利于减缓气道的动力压迫,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功能残气的排出,改善肺的换气和通气功能。③增加呼吸量的运动锻炼:指导患者刚开始做吹羽毛运动,慢慢增加羽毛的距离,然后做吹蜡烛运动,把蜡烛放在距离患者5寸的位子,教导患者吹偏蜡烛即可,重复练习,并视患者的情况渐增加距离,直到距离为35寸为止。当距离能达到最大距离后可进一步改为吹瓶子,用三支橡皮管和两支玻璃连接两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教病人用腹式呼吸吹瓶中的水,将水从一个瓶子吹到另一个瓶子,主要通过它来锻炼腹肌的力量。最后吹气球运动,通过渐增气球的大小,锻炼肺的换气功能,有利于功能残气的排出,达到增加呼吸量的目的。

1.2.3氧疗稳定期缺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其进行长期的氧疗可改善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的对运动的耐受能力。因此,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可采取家庭式给氧,家庭氧疗每天8h。患者在外出活动锻炼时,应携带便捷式液氧罐,在运动时进行吸氧能降低运动时产生的高乳酸血症。

1.2.4饮食的调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多会出现营养不良,主要由于呼吸负荷加重或呼吸效率减低使呼吸功能增加,使能量消耗增高,同时患者的饮食摄入不足,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因此,需调整患者的饮食提高摄入量,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的目的。

1.2.5生活指导告诉患者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致病的因素之一,吸烟能引起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和呼吸功能的减退,患者生活的环境没有很好的通气设施,也可引起呼吸道症状,诱发疾病发生。因此要劝告患者戒烟,患者居住的地方要保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激发物。

1.2.6心理护理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病,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病人常会产生焦虑心理,情绪容易激动、顽固、不合作,甚至有攻击[3]。因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患者不良的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论

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切要从患者者的需求出发,除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外,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疾病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335.

篇5

【关键词】循环内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程序,它主要是指对潜在以及现有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处理,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医院的危害[1]。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年龄偏大等特点,因此,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是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本研究将对我院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循环内科以及护理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选择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0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0-85岁,平均年龄为65.3岁。另选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7-8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将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风险识别医院在对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潜在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在对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最好让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搭档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降低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而出现风险事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外出活动必须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护,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用药剂量以及药品类型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1.2.2护理风险的预防为了降低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人员在产于护理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应的风险教育,医院也必须将风险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让她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与同事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事件,以此来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1.2.3护理风险的监控医院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必须对护理过程中各方面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控,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对不规范的护理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并对风险隐患、事故以及护理差错时间进行总结、通报,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还必须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例如,跌倒、滑到、坠床等,以此来提高患者自身的风险预防意识。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综上所述,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较于管理前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3):63-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