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行业现状范文

职业教育行业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职业教育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职业教育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高职 行业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高职学生职业岗位就业之需,高职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需求、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行业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与行业或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界定在行业范围内,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或学有所用的目的。[1]显然,行业英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保障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那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笔者于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对陕、甘两省8所高职院校就行业英语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8所院校选自不同的地区,基本能反映当地高职教育的水平。调查形式以问卷为主,辅以面谈。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20个题目,其中14个题目为单选,6个题目为多选,主要涉及教师基本信息、行业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途径等。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93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4%。笔者利用VF6.0数据库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各题选项的人数和所占比例。

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首先,笔者就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内容包括:所学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教龄、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年限、是否具有相关的行业经历或专业背景、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等项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行业英语教师基本毕业于英语专业(97.0%)。高学历人数比例偏低,硕士学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34%),学历结构不合理。从专业技术职务看,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仅占25%。教龄不长,67%的教师教龄不超过10年,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期,而专业发展的精熟期和创造期人数比例仅为33%。以上数据表明,行业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在专业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但缺少专业引领者和带头人。在行业英语教师中,约80%的人既没有相关的行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由此可见,行业英语教师明显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行业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情况

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较好的主要是:超过一半的行业英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也有40%多的教师采用基于工作情景的教学,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灵活的;教学后教师们也基本进行了反思,说明教师们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有提高和改进教学效果的意愿并努力实现之。

但是,在问到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在行业知识不熟悉、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学生基础差、教材陈旧四个选项中,有86%的教师选择对行业知识不熟悉,有82%的教师表示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这个现状不容忽视。教师对行业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边学边教,根本无系统性和科学性可言。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不能自如展开,课堂上所提供的信息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行业知识不熟悉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学习兴趣受挫。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半的教师仍用翻译法教学,注重词汇和句子的讲解和翻译,没有体现高职行业英语的特点,不能真正适应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从科研情况看,高职行业英语教师的科研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只有1人,院级课题的也不到20%,参与行业英语教材编写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仅占2.3%,这些数据说明了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低下。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笔者以多选题的形式就该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因素依次是专业发展缺乏规划(69.0%),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分别为54.0%),教学条件差(47.1%),教师进修机会少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分别为37.9%),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和教学任务量大(分别为28.7%),同事间缺少合作交流(13.8%)。

如果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则很可能随波逐流,发展没有目标,无所适从,处处被动。行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规划,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有关。面谈发现,在所调查的院校中,行业英语开设比例很低,课时又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行业英语教师自身的不足及行业英语教学对教师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双重要求,导致备课量大,费时费力,不如只上基础英语课有成就感。许多行业英语教师还兼有基础英语课程,所以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可能还局限于基础英语教学。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与专业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众所周知,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行业英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创设或模拟学生未来职业环境,在此情景中学习、模仿、应用语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情境无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条件的改善又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声称很重视行业英语,也认为行业英语很有必要开设,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基本停留在应应景了事的层次,部分院校声称行业英语开设的比例很低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但在师资培养方面却很少出台有力度的政策,教师进修机会很少,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变的积极性。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在促进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项中,笔者共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是进修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合作教学、挂职锻炼、参与课题研究。在这五个选项中,82.8%的教师选择进修培训,57.5%的教师选择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54.0%的教师选择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增加其专业知识,35.6%的教师选择挂职锻炼,33.3%的教师选择参与课题、撰写论文。由此可见,参加进修培训是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途径,也是较为快捷的途径。这与行业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希望得到的支持的选项是吻合的(89.7%的教师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

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从长远看,全面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从其自身长远发展着眼,尽早行动,积极培养储备各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有条件的尽量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这既符合学校的利益,又保障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益。

关于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正确积极导向的评价与奖惩,它源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以及由教学实践压力转化而来的自我发展动力[2]。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笔者就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课程设置,出台激励政策,创造有利环境

高职院校要从学院长远发展着眼,高度重视行业英语教学极其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就行业英语的课程性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选择、教师的选拔与聘任、“双师型”教师的审批与待遇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为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使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操作,限制随意性。

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要求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注意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科的整合;鼓励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让教师的行业英语水平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提高;鼓励行业英语教师获取第二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教师发展[3];行业英语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和培训、参加专业实践、实训等活动也应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这样一方面让已从事行业英语的教师感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吸引有意愿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学方向转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努力向“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靠拢,从而解决行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需要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有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4]

行业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再结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明确定位,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这些目标时的有利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实现目标的实施方案等等,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既定目标努力。

3.立足校本研修,合作学习交流,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很多行业英语教师首选进修培训,但笔者更倾向于立足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行业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如果一部分教师进修培训,势必加重另一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况且,针对性很强的短期培训是很少的,所以,行业英语教师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基础上,在校内和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自愿结对,合作交流,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提高,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和途径。许多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无疑给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到校办工厂、联办企业或有联系的实习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创设或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行业英语教师结合自身了解的情况,可以根据行业英语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发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既可以改变现有教材落后的状况,适应各自院校行业英语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行业英语的实用性、针对性,也有利于行业英语教师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现教研一体化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集体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就业。行业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高职院校要重视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真正有效地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谢桂花.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业英语的必要性及其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2011,(8):50-51.

[2]王萍.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6,(7):26-27.

[3]李静.基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54-55.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进程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思路,[1]新型产业国际化,产业经济对高技能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缺乏教育重视

一方面,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2000版)中,[2]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强调不够,没有确定的定位,既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又没有教学安排以及规定或建议的教学时数,[3]无法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学生都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三级考试),一味追求考试通过率,[4]通级成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志,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还会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作为唯一的全国统考课程,深深地影响了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大家都竭尽全力来争取荣誉,因而忽视了专业英语教学。

2.教师素质问题和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的普通英语教师,本文由收集整理另一类是某专业中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普通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主的语言教学方式,专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限;而专业教师则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侧重教授专业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专业英语教材匮乏

目前高职学生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普通高校的大学专业英语教材,学术性强,难度大,且缺乏多方面语言技能训练内容;多数高职专业英语教材只有单一的纸质教科书形式,其它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导材料、实训指导书、音像资料等却很少配套出版。这些教材缺乏职业特色,缺乏针对性,缺乏实用性。

二、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6月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2010版),其中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版)中,强调高职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高职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该要求的显著特点是把旧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版)中的“专业英语”改为“行业英语”,“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5]突出了行业英语在整个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应结合区域性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体现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教学要求;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

三、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

高职行业英语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行业英语(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高职行业英语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结合,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三师”结合: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工程师。“三师”结合的行业英语教学大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展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2.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需要的教师应当是“双通”+“双师”型人才:既通晓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教学技巧,又通晓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体验实践,开展相关行业和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特定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基层实习锻炼,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第二、加强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刚入职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硕士生,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一般都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要培训他们的语言教学技能;第三、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行业知识培训,鼓励他们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和交流,多下企业学习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选编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的教材

行业英语教材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职业性体现在教材的内容选取上能满足未来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针对行业企业对高职专业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性体现在用工作任务引领业专业知识,用典型的工作场景引领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协调,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先进性体现在知识内容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和新方法,知识内容与本领域国际行业发展相接轨。另一方面,先进性则体现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能提供多种资源,如音像资料、mp3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实训指导书、教学辅导材料,等等。

4.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行业英语的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行业英语的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也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教学法(project approach),以项目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学生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和技能;采用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全面的理解;运用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approach),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利用综合仿真类教学环境,如:计算机网络系统、模拟会议中心、模拟酒店及餐厅、模拟导游系统等行业工作场景,让学习者真正体验行业典型的工作过程,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过程性知识,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语进行相关的交际活动。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启发性、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的原则,干中学、学中干,成功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

5.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行业英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科学和系统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评价过程上,既要有终结性评价,如大学三级、四级考试,并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的考试,以统一权威的标准评价学生英语能力;同时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不同阶段,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级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评和动态评价,以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的任课教师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由多方参与:任课教师、专业教师、行业工程师、英语能力认证机构、学生本人、学生团队成员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英语口语测试和笔试相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框架,促使教学向多维目标转化。

篇3

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工作适应能力和知识改进效果独特的教育理念。对传统职业教育的现象严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职业”很好地体现教学评价体系与高职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就业单位模式特点、体力和职业的想法看上去很专业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没有想到教育改革职业在迅速发展的高等学校优秀的心理素质随着职业体育教育的诞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保持体育教育的特点,从理论的角度和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要,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病防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锻炼。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念

苏联专家提出“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是缩短掌握职业期限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对掌握职业工作质量的一种保证”。一种在工作场所对体育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和职业体育教育实践能力的需要,应从实践“教育、职业特点考虑,如目标设定、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归纳。教育教育目标”和“体育”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车辙,和相关的职业地位,对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需求需要加固后,未来的工作能力,提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佛基础。作为职业体育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竞赛的出发点和可行性、可行。

影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因素

教师因素。具有“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目标,体育教师如何传授科学的操作内容选择和灵活的“教学”。体育教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实施还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教师学生在商业和技术的深入研究职业特点,不断吸收新知识,发展新的方法。同时,教育,教,体育专业技能和医疗知识、康复锻炼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生,教师的专业交流,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专业特点。往往会产生必要的专家在理职业病过程中。未来的体育特色职业教育和高职学生的方法安装在课程内容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教师领导与指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职业病防治功能和行业需求的认识。

学生因素。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教育专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用性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作为职业体育意识的实用程度不高。不同专家的浓度存在明显的体育参与选择和项目要对学生体育的发展性别差异的数量,许多学生有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在未来必须预防职业病和身体素质的特别重视。缺乏足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要深入了解实用职业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育实践习惯,主动开展他们的实际工作。

体育场馆因素。在体育设施、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体育领域明显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丰厚的实用性。然而。对高等职业学校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之间的人均储量远远落后于高职国家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围绕“准职业人”的未来工作要求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实际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在现有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展开。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教育目标,职业生涯可以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职业体育的影响不能通过教育的功利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和体育事业是有效的开展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体育教育专业、实用的特点,构建了职业发展,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有下面这些教学模式。

“2+1”模式。一年或一个学期开放教育,通过长期的选择和基础课程和专业特点分类需求的体育选项课。设置长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个模型的了解。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2”模式。这是设置的教学模式,教育的选择,对学生在未来效用的设置特点,在学校组织后。在体育教育目标的职业体育运动习惯、兴趣、休闲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中分析,素质拓展训练、休闲体育技能、岗位核心素质。并提供合适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一个起点。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3+1”模式。首先,长期的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建立,学生选择选修课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项目的运动学习,并建立了培训学员的方法可以掌握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良好的终身体育的效用理论和真正的体育教育专业术语,我读这篇文章,与职业教育模式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特点来设定未来工作的职业特点,现代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一步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兴趣。这是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基础的方式。

“体育俱乐部”模式。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教师提高灵活实用的职业适应安排培训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体育俱乐部课程的现状。对课外活动的整合。帮助学生实现它需要所有的“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育研究学校的目标,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俱乐部成熟相比,在俱乐部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也被不断的探索出来。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行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61-02

行业英语起源于我国在2008年的一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工作。这次改革指出要将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某个具体的行业相匹配,即在高职院校培养出一批能够在某个行业中熟练应用英语进行工作的毕业生。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加注重具体行业中的实际交流能力,后者则更加注重英语知识。换句话说,行业英语是专业英语的一个构成模块和扩展延伸,想要学好行业英语必须要全面掌握专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行业英语用于实际的工作中,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师行业化发展的首要目标。

1 行业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分析

1.1 行业英语教师的人员构成

专业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中擅长英语者是行业英语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教学会选择专门从事英语的教学工作者,但两种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各有优势。专业的英语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在语法、口语、写作和翻译等专业知识上更胜一筹,尤其对组织与英语有关的教学活动中更是十分熟练,但相比于专业教师中擅长英语的教学工作者来说,他们则缺乏一定的行业知识。擅长英语的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对行业英语的实践和具体交流十分清楚,但他们在口语和翻译等方面的水平却较为欠缺,不能完全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很容易将学生带入误区,不仅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而且会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失去兴趣。上述的这些现状导致了高职院校行业应用教学的效果大幅下降。

1.2 职称结构不合理并缺乏教科研经历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报告可知,我国高职院校中有近一半的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五年,其中半数以上的英语教师是本科学历,但拥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仅有10%多一点,这与高职院校中其他专业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相比比例较低。此外,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强度很大,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这让很多英语教师无法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英语教学改革或其他科研工作。近两年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比重只占总比重的22%,参与其他重要工作的英语教师数量也严重不足。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经历十分欠缺,同时也反应了高职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1.3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

高职学生学习行业英语的目的在于提升英语水平和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水平高并且行业水平过硬的“双师型”教师迫在眉睫,高职院校需不断提高这类教师的水平和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十分强大的高质量师资团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普遍偏低。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只擅长专业性的英语教学,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的了解和掌握十分缺乏,所教授的英语知识甚至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相脱节,导致了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与专业课相结合,无法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将英语应用于具体的行业,这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行业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2.1 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反思得出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高职院校实际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应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根据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选择并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英语教学目标,再根据这些目标设立相应的考评体系。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仍使用单一的考评标准,这样的标准往往只能满足学生基本的应试要求,对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严重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走向,加强对他们专业化英语能力的培养,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2.2 增强“双师”素质,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建立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行业化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应不断指派专业的英语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行业经验,以便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我国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师多属于专业英语教师,他们虽有着过硬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却缺乏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的了解,导致了所教授的英语内容无法与学生的专业课相契合。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内部,全面了解他们的职业需求,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进行学历深造,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国家的科研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高职院校要想促进英语教师的发展,就必须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鼓励英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的相关考试,同时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机制,才能让双师型教师在评优评先或晋升职称等方面享有更好的待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努力的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发展环境,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身兼数职,不但担任着英语教师的相关工作,而且还在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辅导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当减少英语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强度,同时选择一些优秀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考察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最后,学习可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在培训中了解到国际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帮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毕业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库的主力大军,对我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不断强化自我发展和自身水平的提升,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顺应我国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相关改革,时刻调整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培养出具备专业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慧.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与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1):96-99.

[2] 卢喜文,王媛媛.高考改革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行业化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3.

篇5

关键词: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

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和培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提升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和其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难管教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缺乏,自信心也不足,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就是混日子。其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不良风气和思想渗人职校校园,学生中旷课、作弊、打架、上网等违纪行为增多。再次,部分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后,同时把教育责任也推给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再过问。这不仅增加了职校教师教育教学的难度,更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职业院校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可能经过很大的努力,学生的问题也没有明显改善或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难管教,直接影响着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第二,学校社会地位低,社会对职校教师存在偏见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政治待遇以及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认可程度。职业教育虽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职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却比普通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要低。许多家长、学生对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二、三流”教育, 认为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愿来此工作,职校教师不如大学教师水平高,没有中学老师会教课,也不如真正的高级技师技术熟练,从而从言行上流露出一种对职校教师的轻视。使得家长不想把子女送到职业院校学习,学生也不愿意来校就读,他们对上职业学校存在自卑心理, 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高校大学生低人一等。

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不高、相关政策不够配套、资金投入过低。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善,高水平师资缺乏。这也加大了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不公平评价,使社会对职校教师的认同度和评价过低。由此造成教师的不满和无奈,工作热情衰减。

第三,工作成就感低

教师是通过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期望。学生的成功会不断提高教师对自我期望的水平,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满足和成就感,但是如果得到的全是负面信息,就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期望水平。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比较差,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不足,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就是混日子,因而教师虽然投入了很高的热情和精力,却没有看到所期望的“回报”,具有一定的挫败感,从而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切尔尼斯(Chemiss)研究了在那些因自己的学生没有取得优异成绩而产生沮丧感和无效感的教师后,得到结论,即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是一定要有成效的,如果没有成效,教师会感到压力及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倦怠。

教师职业幸福感一个重要的源泉就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

第四,职业理想难以实现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于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以及在事业上达到何种成就的期望和追求。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教师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教师的职业理想难以实现,从而产生失落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失落感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把握不准确。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并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等,给予了教师很多的赞誉,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一般比较高。但是,现实中的课堂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往往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技能,有效的管理技能,在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时感到无所适从,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会进一步影响到教师内在需要的满足,制约着教师对其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很多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来校就读的。因为不爱学习,或者学习效果差,所以也不爱学校,不爱教师。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处于16~19这个年龄阶段,生理比较成熟而心理成熟滞后,品行不良的学生比例较大。他们自制力差,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泡吧、夜不归宿,甚至谩骂、侮辱教师。对于这种群体,教师上课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管理难度较大,很难获得成就感有时教师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长此以往,习得性无助感让教师们无法体验到教学工作的幸福感。

第五,缺乏发展机会

篇6

论文关键词:“三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必要性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内涵 

 

在明确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一般,必须符合教师的一般要求。即具备思品、文化、身心、专业、教育、管理六大模块的基本素养,而每个素质模块又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反映教师本质特征的教育模块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专业模块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特殊,必须符合职业院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即满足“职业针对性”的特殊要求,理论上要针对职业岗位(岗位群)要求的专门理论知识,实践上要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在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具有一般性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三师型”的基本内涵进行探讨的,也就是说“三师型”教师不但具有一般性教师的素质,更具有我们所强调内容的素质和能力。简单来说,“三师型”教师队伍应该是一种具有复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三师型”教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职教师资严格按照“三师型”教师来要求的,除了强调具有教师和专业技师(律师、会计师、医师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外,尤其强调真正的“三师型”教师不是教师和工程师和就业指导师这三者的线性叠加,而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以及就业指导能力的三维一体化的具体统一。在这个三维实践中以完成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任务为切入点,不断渗透、开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良好的服务。指明方向。因此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将是“三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内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三师型”教师可以改变目前职业学校中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来任教,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由实验教师来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由学工处或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人员来承担的现状,做到教学、实践、就业指导三位一体,实现1>1+1+1的效果。突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指导,就业心理测试,人才测评。个性化创业”的一体化、专业化、专家化、全程化。 

由此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不是简单地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职业指导师进行组合,而是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说“三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师资建设内容进行的一种必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是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在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方面的需要,也将为职业院校培养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专业功底与职业技能扎实、能够从多角度指导学生成长的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以优质的人才资源形成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薄弱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非常少,据对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30岁以下的“双师型”教师有811人,占32.34%;31-40岁的“双师型”教师有564人,占38.22%;41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有306人。占21.12%。而具有“三师型”教师能力或者资格水平的仅仅有60多人,占到9.32%。由此不难发现,中青年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既缺乏专业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也缺乏职业指导能力,显然青年教师要想成为“三师型”教师还任重道远。 

还有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据对江西省部分中职、高职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来看,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有9人,占0.66%,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的有219人,占16.09%,而学士学位的有1049人,占77.08%。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5人,占0.37%,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589人,占43.27%,而具有中级职称的有767人,占56.36%。在职业院校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具备培养“三师型”教师的基础和条件,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二)教师实践能力偏弱 

实践课教师从事的主要是实践性教学,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们的教学既要善于示范、演示,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操作原理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学生要学会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技能,因此,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对实践课教师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调研中。很多实践课教师认为自己实践技能弱,且实践技能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造成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编制紧张,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一线参加培训和锻炼:二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学校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造成双师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较慢:三是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原有的一些双师教师。由于未能及时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为由强变弱。 

 

(三)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缺乏职业指导能力 

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根据数据调查,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占63.05%,他们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到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专业实践水平有限,如果谈到他们是否能够引领他们教育的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指导学生按照行业职业规章办事,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规章,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这些要求恐怕是勉为其难了。 

三、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与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与职业院校的规模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三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基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三师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无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经济,是超越于工业经济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其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知识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最重要的国力。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化分工日益繁杂,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思想水平,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应该在社会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和技能的最佳位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办好学校、办好教育,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由于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职业院校的一般性教师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高端人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如果一个职业院校仅仅有一个或者几个“三师型”教师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整体的职业教育来讲,必须大力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应十分重视在保证教师个体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群体效应,提高教育质量。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是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是职业院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否则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是充分信任、全面要求、选拔与培养相结合:“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是以学术梯队建设为中心,努力创造条件,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条件是改善、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化社会和学校方面的精神环境及物质环境。总之,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将被人们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和根本保证。 

 

(三)“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看所具备的实训、实习条件及各种设施;“软件”主要看师资队伍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专业学习指导、专业技能指导、职业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指导不够,使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浮于表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门应用性人才,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于有效地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缩短上岗适应期,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产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并且对所学专业有科学和合理的认识。“三师型”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如何选择专业及进行有效地专业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如何择业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师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能力,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职业教育功能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这主要是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型实用人才,此种需要暗含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技术型实用人才跨越在科学研究型人才和直接操作型人才之间,既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又需要面向生产和管理的一线,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职能是将科学研究、技能提升贯穿、转化为现实产品和具体的应用:二是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可以增加青年学生的受教育年限,将就业时间延长,客观上减少了进入工作领域的劳动力,从而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为部门、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技术型人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职业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稳妥转移,缓解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劳动力富余问题,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在需要说的是,如何完善这两个功能呢?让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既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学生对职业前景的认识,而“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这两个功能而提出的,“三师型”教师不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从而延长学生的就业时间和空间,减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它的办学方向决定了其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比较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另一方面,瞄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三师型”教师具有职业性和综合性的特质,他们最了解职业院校的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环节: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能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能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说,“三师型”教师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7

论文关键词:“三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必要性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内涵

在明确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一般,必须符合教师的一般要求。即具备思品、文化、身心、专业、教育、管理六大模块的基本素养,而每个素质模块又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反映教师本质特征的教育模块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专业模块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特殊,必须符合职业院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即满足“职业针对性”的特殊要求,理论上要针对职业岗位(岗位群)要求的专门理论知识,实践上要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在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具有一般性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三师型”的基本内涵进行探讨的,也就是说“三师型”教师不但具有一般性教师的素质,更具有我们所强调内容的素质和能力。WwW.lw881.com简单来说,“三师型”教师队伍应该是一种具有复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三师型”教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职教师资严格按照“三师型”教师来要求的,除了强调具有教师和专业技师(律师、会计师、医师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外,尤其强调真正的“三师型”教师不是教师和工程师和就业指导师这三者的线性叠加,而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以及就业指导能力的三维一体化的具体统一。在这个三维实践中以完成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任务为切入点,不断渗透、开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良好的服务。指明方向。因此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将是“三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内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三师型”教师可以改变目前职业学校中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来任教,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由实验教师来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由学工处或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人员来承担的现状,做到教学、实践、就业指导三位一体,实现1>1+1+1的效果。突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指导,就业心理测试,人才测评。个性化创业”的一体化、专业化、专家化、全程化。

由此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不是简单地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职业指导师进行组合,而是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说“三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师资建设内容进行的一种必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是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在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方面的需要,也将为职业院校培养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专业功底与职业技能扎实、能够从多角度指导学生成长的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以优质的人才资源形成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薄弱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非常少,据对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30岁以下的“双师型”教师有811人,占32.34%;31-40岁的“双师型”教师有564人,占38.22%;41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有306人。占21.12%。而具有“三师型”教师能力或者资格水平的仅仅有60多人,占到9.32%。由此不难发现,中青年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既缺乏专业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也缺乏职业指导能力,显然青年教师要想成为“三师型”教师还任重道远。

还有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据对江西省部分中职、高职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来看,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有9人,占0.66%,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的有219人,占16.09%,而学士学位的有1049人,占77.08%。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5人,占0.37%,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589人,占43.27%,而具有中级职称的有767人,占56.36%。在职业院校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具备培养“三师型”教师的基础和条件,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二)教师实践能力偏弱

实践课教师从事的主要是实践性教学,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们的教学既要善于示范、演示,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操作原理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学生要学会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技能,因此,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对实践课教师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调研中。很多实践课教师认为自己实践技能弱,且实践技能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造成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编制紧张,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一线参加培训和锻炼:二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学校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造成双师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较慢:三是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原有的一些双师教师。由于未能及时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为由强变弱。

(三)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缺乏职业指导能力

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根据数据调查,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占63.05%,他们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到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专业实践水平有限,如果谈到他们是否能够引领他们教育的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指导学生按照行业职业规章办事,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规章,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这些要求恐怕是勉为其难了。

三、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与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与职业院校的规模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三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基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三师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无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经济,是超越于工业经济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其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知识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最重要的国力。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化分工日益繁杂,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思想水平,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应该在社会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和技能的最佳位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办好学校、办好教育,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由于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职业院校的一般性教师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高端人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如果一个职业院校仅仅有一个或者几个“三师型”教师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整体的职业教育来讲,必须大力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应十分重视在保证教师个体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群体效应,提高教育质量。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是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是职业院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否则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是充分信任、全面要求、选拔与培养相结合:“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是以学术梯队建设为中心,努力创造条件,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条件是改善、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化社会和学校方面的精神环境及物质环境。总之,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将被人们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和根本保证。

(三)“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看所具备的实训、实习条件及各种设施;“软件”主要看师资队伍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专业学习指导、专业技能指导、职业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指导不够,使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浮于表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门应用性人才,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于有效地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缩短上岗适应期,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产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并且对所学专业有科学和合理的认识。“三师型”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如何选择专业及进行有效地专业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如何择业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师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能力,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职业教育功能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这主要是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型实用人才,此种需要暗含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技术型实用人才跨越在科学研究型人才和直接操作型人才之间,既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又需要面向生产和管理的一线,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职能是将科学研究、技能提升贯穿、转化为现实产品和具体的应用:二是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可以增加青年学生的受教育年限,将就业时间延长,客观上减少了进入工作领域的劳动力,从而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为部门、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技术型人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职业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稳妥转移,缓解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劳动力富余问题,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在需要说的是,如何完善这两个功能呢?让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既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学生对职业前景的认识,而“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这两个功能而提出的,“三师型”教师不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从而延长学生的就业时间和空间,减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它的办学方向决定了其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比较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另一方面,瞄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三师型”教师具有职业性和综合性的特质,他们最了解职业院校的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环节: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能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能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说,“三师型”教师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廊坊 中等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可行性 对策和建议

一、廊坊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本课题就廊坊市五所中职学校调查基本现状如下:

1.可持续发展的硬件设施:按照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及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要求来看,各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操场用地、实验器材、图书种类和数量、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均达到标准,校内均设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为我市的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和硬件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软件环境:

(1)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重视:自2007年以来,国家每年给予中职教育的每个学生1500元的生活补助,使中职教育活跃了一些,特别是吸引了一些生活条件较差的生源,廊坊市五所中职教育学校都在此政策下受益。

(2)就业观念的改变及全球一体化进程:外资企业、文化的引进,是很多中职学生能够很快得到就业、发展,毕业生不在定死某些固定国企、事业等就业岗位,只要就业后发挥了作用、自我价值有所实现既满足了学生的价值欲望,这些正在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3)在校生数:按办学规模要求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五所学校中只有一所粮食学校不达标,在校生为近800人,所以80%达标,利于可持续发展,但从每年招生人数看近三年来初中起点中职教育人数都在以20%递减,所以在校生有递减趋势。

(4)领导班子建设:五所学校共32个校长、副校长,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80%具有高级职称,71%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这样的较高水平领导结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5)教师队伍: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五所学校专任教师均超过60人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标准,均达到40%以上,良好的师资队伍也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保障,但真正技能型教学开展仍受到限制。

(6)认可度调查结果

无论学生、教师、群众,1000人次的调查,92.5%以上人认为中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存在的问题

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或是学校的教育问题值得商榷。

1.师生的满意度: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近60%,有15%不满意,还有29%的学生没有感觉。教师对自己的技能授课满意度也只有50%,对自己的理论授课满意度70%。

2.学习目标达标情况:学生学习后有50%人认为自己理论、技能只是部分达标,认为理论、技能均达标的只有10%左右,教师100%认为学生只是理论、技能部分达标。

3.教学资源利用情况:有的学校实践课多一些,资源被利用充分,有的学校近80%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25%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很合适利用,75%的教师认为少部分资源合适教学。

4.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学生对目前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满意度40%左右,有近30%不满意,还有近30%的人没感觉。对目前的学制年限满意度调查50%左右的人无所谓,只有近30%的学生满意。教师中45%左右满意,也有40%的教师认为无所谓。访谈式采访中很多老师认为学时少,课时不够用,不能很好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做好创造性试验、技能的训练等等。学生则认为在校时间浪费太多,课程设置不紧凑,技能培训太少或缺乏,他们想得到更多的技能培训。

5.学校校培养人才的能力调查:56.3%的教师认为一般,认为很高的只有18.8%,还有31.3%的教师认为不高

6.对中职教育的满意度:学生有40%左右满意。

7.教师认为目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急需要解决的问题:75%的人认为应重新定位教育目标;62.5%的教师认为应明确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62.5%认为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教育能力方法欠缺;37.5%的人认为应加强宣传,全员参与,形成合力;31.3%的教师认为是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策略与方法

8.用工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电子技术等直接进行操作的行业近75%的学生被认可,医学类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及文字需要的只有47.8%被认可。

三、保障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经济形式下,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在现实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坚持我们的教育目标,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瞄准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真正做到校企充分联合,培养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职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依法加强劳动监察,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一般职业(工种)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对从事特殊要求职业(工种)的,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取得相应证书的,企业不得录用,不得进入人才、劳动力市场。中等职业学校要把中级技能证书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切实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提供便利条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初级或中级起考等级,在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要转变用人观念,克服人才“高消费”倾向,营造中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激励中职毕业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和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人才、劳动力市场,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推荐和服务工作。中职毕业生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允许随迁户籍关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确保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广大教师要热爱中等职业教育,自学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人才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定期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允许学校不受编制身份限制,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校要制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改进专业课教师职务评审办法,鼓励专业课教师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实验实训设施,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创办和培养优秀特殊专业,灵活办学 提高中职专业竞争力。比如,廊坊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特色护理专业一直保持优秀状态,并广为人知,为学校的发展起很大作用。康复专业也是特色,但知名度不高,效果有待提高。廊坊市劳动技校的数控专业曾教学质量高,就业前景很好,为本校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瞄准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推动了本校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4.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生源质量。确保生源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基础。“普九”目标的实现,为中职扩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断扩大中职学校规模和招生宣传力度,吸引学生报读中职学校是确保中职生源的前提。要丰富招生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展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宣传内容上力求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形势发展,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方面,阐明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形势所趋;结合职中发展,大力宣传职中的办学目的、办学特点、办学成果、办学亮点以及发展前景,让广大群众和学生了解中职教育。要创新招生宣传方式:一是招生宣传由招生主管部门为主向发动教职工群咨群询转变。改变以往招生宣传由学校“一统到底”的方式,采取“校院配合,重心下移”的工作方式,发挥教职工在招生宣传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招生宣传由季节性为主向全年度开展转变。随着生源竞争的加剧,招生宣传工作已不再局限于高考前后,应该按照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的考生类群,将招生宣传作为日常性的工作开展。让学生知道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这里不是最差的,不是人生就定型了,不是及时行乐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起飞,成为社会的栋梁。

5.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建和谐校园,打造和谐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对中职教育的管理,应从传统的惯例管理转到依法治校的轨道上来,按标准收费,禁止乱收费或罚款的情况。校园设置要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校舍和设施,满足学生的生活、受教育的基本需求,以人为本,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艺术结合技术,兴趣发展知识。

学校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整理、创新社会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阵地,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体制,开展调研,开发出适合中专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软件,如:教师们自制的课件、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较好。开展灵活办学,灵活教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各校开展的小班课、小组实验课效果好。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靠近,达到最终教育目标,教师放下原来的架子,不是唯我独尊了,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探讨生活、学习、娱乐等问题,甚至用现代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讨论必要的音乐、歌曲、明星,做游戏的教学方式等,这样才能很好的达标。

课程设置方面来讲有待提高:不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掌握最高端的技能,还有公民意识的提高,并且注重内容的实践性、创造性、先进性的设置,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解决目前的教材滞后、课程设置滞后问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总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学生放任自流,实现学校和师生的自身和谐,这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6.科学设置专业,创新办学模式,校企充分联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立即就业,也可以进入高等职校深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科学设置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市场需求,增加专业的适应性、灵活性和超前性,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同时应注重特色专业的设置,。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增加专业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知识结合起来。创新办学模式:要以“融入企业,对接产业”为办学方针,创新办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一是采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实行边教、边学、边实践操作,直接为生产一线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素质或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二是采用“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学校按企业要求开设专业,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结构的合理化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加强就业教育:要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科学选择,理性就业。成立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可采取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市场、邀请企业到校召开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也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自主创业,并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7.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和谐教学、教育,同时注重技能型实训教育教学和特色专业教学,并且加强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有了市场针对性,与社会各阶层接触广泛,会全面提高就业率;行业资格证书+国际资格证书为就业目的的培训教育,也是加强职业教育的新渠道,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通道,也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廊坊市五所中职教育学校都重视资格证书的教育、培训,今年来就业率大大提高,获得证书的毕业生也绝大多数受到用工单位的好评。

8.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教育通道加强,社会吸引力增加。调查中学生83.5%、教师100%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可以再继续教育,学校如能给予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升级的教育机会,则增加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中职院校升格进入全国统招行列,生源质量上升,对教师也提出挑战,进一步可以加强中职教育,利于可持续发展。如:廊坊卫生学校长期以来与高校合作的大专、本科生的培养,吸引力很多初中毕业生,以及升专后变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使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学生素质的提高,也给社会各人群更多的信任,增加了知名度或给更多的中职学生提供再教育的机会,今年的招生情况大有好转,利于可持续发展。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同样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9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建筑单位对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和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调研经验,依据需求分析理论,综合设计调查问题,并分别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和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各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

二、调查对象

参与问卷调查的分别有: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学生(189人),该校从事建筑类英语教学的教师(14人),长沙、广州和深圳等地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25人)。有效问卷分别是161份、14份和25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学生的调查结果

(1)学生对建筑行业英语课程的认识

首先,有43.48%的学生认为学习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对将来英语方面的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学习建筑行业英语课程非常重要和一般重要的学生分别占26.71%和28.57%。可见,认为学习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对将来英语方面的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人数没有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

其次,只有15.53%的学生比较清楚将来工作所要求的职业英语能力,大致有31.06%的学生基本清楚将来工作所要求的职业英语能力,还有42.24%的学生完全不清楚将来工作所要求的职业英语能力。可见,大部分学生知道学习建筑行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但真正了解将来工作所要求的职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并不多。

(2)学生学习建筑行业英语的现状

建筑行业英语属于行业英语,在第一学期所学的基础英语中很少涉及有关建筑专业的英语词汇,学生也习惯于用基础英语的意义理解有关建筑专业的英语词汇,这样比较容易造成词汇理解的偏差甚至出现词汇理解的错误。根据问卷调查可知,37.27%的学生存在生词量大、缺乏有效记忆的问题,24.22%的学生存在词汇量少、难以开口进行交流的问题。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建筑行业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2.关于教师的调查结果

(1)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往往至关重要。根据调查问卷可知,学校具有本科学历的英语教师占57.1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英语教师占42.86%。虽然这些英语教师既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从事英语教学的资格,但遗憾的是,在这些英语教师中无一人同时具有英语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双重学历,甚至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英语教师(57.14%)认为自己不太熟悉有关建筑的专业知识。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和建筑专业实践技能的缺乏,这些英语教师在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2)英语教师对建筑行业英语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认识

根据调查问卷可知,有将近一半的英语教师(46.67%)认为自己不太了解建筑行业英语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参与调查问卷的所有英语教师(14人)均认为要较好地进行建筑行业英语的教学,就必须进行建筑专业的相关培训。可见,无论是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是日益突出的职业英语学习者的需求,都迫切要求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尽快向职业英语教师转化和发展。

(3)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有80%的英语教师选择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方式。可见,在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教师,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未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在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有80%的教师采用“翻译讲解法”,于是,建筑行业英语课成了书面翻译实践课程。最后,在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有71.4%的教师仍把“粉笔+黑板”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师只有21.43%。可见,大多数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的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教法单一,这直接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严重影响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英语教师采用的考核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有高达71.43%的英语教师采用闭卷纸质考试,采用口试和笔试两者结合的考核方法的教师只占21.43%。这表明职业学校建筑英语课程的考核多以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只把重点放在笔头翻译方面,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建筑行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可见,考核方式只注重考试结果,而忽视语言实践,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弱。总之,单一的成绩测试作为评价学生建筑行业英语学习水平的方法既不全面,也不科学。

3.关于企业的调查结果

(1)企业对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实用价值的看法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有88%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对从事建筑工程工作很有实用价值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只有8%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建筑行业英语课程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可见,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对建筑专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将来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建筑单位对人才在英语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有44%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是用人单位要求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此外,建筑单位还希望职业学校毕业生能通过专业英语学习较好地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操作进口设备。这要求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课程不仅要重视职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更要兼顾职业英语阅读及翻译能力的强化。

(3)建筑单位对建筑行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有80%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要围绕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建筑行业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有16%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置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可见,建筑单位希望建筑行业英语课程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紧密结合。他们认为建筑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建筑行业的职业能力、职业需求及职业学校毕业生对英语的需求为依据,因此,职业学校建筑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建筑专业特色相结合,在提高英语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开设建筑行业英语课程。

(4)在建筑工作中运用建筑行业英语技能的情况

如图1所示,56%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看懂建筑专业英文文献和英文业务资料的能力。32%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建筑工作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英语技能是:运用英语与外籍客户进行口语交流。12%的建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具备运用建筑专业英语的相关词汇绘制有英文注解的建筑图纸的能力。

随着国际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很多大型土木工程企业逐步面向国际市场。显而易见,从事国际建筑承包工程需要懂英语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在国际建筑市场从事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大多采用聘请翻译的方式解决语言问题。但翻译往往不懂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而能看懂英文标书、可从事国际招标和投标的技术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建筑公司对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建筑工程一线迫切需要一批既懂英语,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工作人员,以满足建筑公司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教师。并且许多幼儿园都将钢琴即兴伴奏作为考查教师的一项必考项目。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好这项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兴伴奏技能的现状

1.钢琴基础弹奏能力不足。钢琴的弹奏技术是即兴伴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决定了即兴伴奏的程度和水平。多数同学进校前基础为零。

2.伴奏音型掌握的少,不能恰当运用和弦。伴奏音型掌握的少,只会使用单一的伴奏音型。运用和弦方面,部分学生左手只是机械地跟着主旋律弹八度。

3.键盘转调的能力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在键盘上弹C调时会很流畅,但换调后就弹得断断续续,应加强键盘转调能力的学习。

二、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的措施

1.教材的选用。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教材要循序渐进,且要和幼儿教师资格的实际考核相结合。钢琴基础教学中,笔者选择的教材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初级钢琴音阶琶音和弦》等。该教材中选用了很多经典小曲、幼儿歌曲及练习曲,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自主选择内容教学。即兴伴奏教材笔者选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程》及行幼儿园的歌唱教材。

2.伴奏音型及和弦运用训练。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是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基本伴奏音型有三种,教师在平时训练中还要注意同种音型在不同节拍中的变化。有部分学生,同种音型换一个拍号,就不知道如何配弹了。因此在教授每一种伴奏音型时,可以将双数拍,单数拍的不同形式列出来给学生练习。同时也可以借助《钢琴初步教程599》上的伴奏手法进行训练。在训练伴奏音型的同时,和弦的配弹也可一起加入。以大调的Ⅰ-Ⅳ-Ⅴ-Ⅰ和弦连接为例(见图1)。在教授左手伴奏音型时,就将Ⅰ-Ⅳ-Ⅴ-Ⅰ和弦连接带入,编成小练习供学生练习。以半分解和弦音型为例,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几首示范曲。示范曲是编配好和弦和伴奏音型的成品歌曲或乐曲,起到示范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配奏练习时体会各种伴奏音型与和声进行的效果。

3.键盘转调的能力。键盘转调是学生学习即兴伴奏时的一个难题。通过《初级钢琴音阶琶音和弦》这本教材,先让学生熟练地掌握F、G调,再向难度更大的调式进行练习。在歌曲配弹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在C调上将歌曲编配好,然后在其他调上进行反复练习。移调弹奏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这个训练需要贯穿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中。

三、合理的课程设置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零开始,经过探索,笔者制定了以下的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

1.授课形式。即兴伴奏课程可将集体课、小组课两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集体课,以十六个人为单位,在数码琴房进行集体授课。通过数字平台,学生能看到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师又可进行“一对一”教学,从而实现因人施教。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交流。同时,可以把学习程度相近的4~6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每周一次的检查。因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很大的即兴成分,所以每个学生编配出来的歌曲都不太一样。在小组检查中,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们相互借鉴,学习别人好的伴奏方法。

2.考核方式。考试时可将钢琴弹奏及即兴伴奏考试结合在一起。先进行钢琴曲目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钢琴技能的掌握情况。随后进行即兴伴奏考试,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互弹伴奏,然后由钢琴和声老师为其判分。这样的每周一查,定期一测,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临场发挥能力为将来的幼师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所以老师需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展开教学,并关注教学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项技能,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丁运东.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夏志刚.学前教育钢琴即兴教育伴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张艾.大学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的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5(24).

篇11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财税专业;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财税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税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形成熟练运用本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文试就中职财税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谈几点思考与探索。

一、中职学校财税专业的现状

第一:招生难,生源不减

第二:就业忧,找准定位。

第三:层次低,注重实用。

第四:生源差,精讲多练。

第五:师资强,能讲会训。

二、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前提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不足,表现为在财税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动手操作,导致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要适应社会发展对财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要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切实把实践性教学当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大事来抓。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使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明确模拟实验类教学的学时、要求和做法,监督、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和必要的经费,不断扩大实践性教学领域,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三、开拓创新实践性教学,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基础

财税专业课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要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财税专业特点、学校的模拟实训条件及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开拓创新,以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就此我认为可进行如下的尝试。

(1)创建新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体系

(2)抓住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性环节。

(3)实践性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对应

(4)改进措施基本构想

1、整合课程:内容要真正从学科型转变为横向实用型。首先,财税专业课程要下决心删减一些难、繁、高层次岗位、实用价值不大的教学内容,补充岗位必需的技能操作规程内容。其次,在提高财税课程的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开设一定量的与财税专业相关的扩展性课程,使学生不至于局限在一个点上,以扩展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2、改革方法手段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专业潜能,在教学方法上,逐步从以教学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大力提倡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改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教室的多媒体系统,教师可以演示课件、介绍各学科基本原理;通过多媒体电算财税模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增强动手能力等。

3)加大校内模拟实训力度。

第一阶段,进行数字大、小写强化训练。训练内容是:按照财务工作的要求,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大、小写数字的标准化进行训练。

第二阶段,计算技术技能训练。通过计算技术的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珠算的基本算法及计算器使用、点钞的基本技能,达到所规定的等级标准。

第三阶段,微机基础操作技术训练。通过增加学生上机时间、举办操作竞赛、晋级考核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提高微机的操作技术和速度。

3、定期举行财税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掌握财税技能的兴趣,形成一个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的氛围。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素质,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关键

“名师出高徒”,没有高素质的实践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学生。要搞好实践性教学,必须有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财税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学校要经常开展以提高专业技能为内容的教研活动;强化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参与专业工作实践,并力争提高层次,聘请企业一线的行家能手,示范各种账表的填制技巧,系统介绍操作规范的内容,将实际操作的要求和技巧传授给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

四.建立完备的模拟室和巩固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保证

完备的财税模拟室和巩固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地,是搞好实践性教学的有力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练的机会。建立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提高和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业务联系,为学校提供教育支持,提供实习场地和实习指导,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财税业务水平,而且有助于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企业经济业务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五.强化实践技能考核,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篇12

【关词】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综合预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20-02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

到目前为止,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1]。国外研究显示:在最具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2]。分娩室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助产士在产程监测、接生过程中极易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在给产妇进行会阴神经干阻滞麻醉、会阴缝合、抽脐带血、注射催产素等操作时易发生针刺伤。为了解助产士的职业安全,通过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探讨防范措施,以降低助产士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就助产士职业暴露的现状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近10年来在我院妇产科产房一直从事助产工作最少达2年的助产士38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中现在仍在临床的助产士23名,已转换其他工作的助产士9名,已退休助产士6名。年23~65岁,平均年35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的问卷调查表,对入选的助产士进行过去助产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展开回顾。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的年限;助产工作中发生的针刺伤及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污染的情况(污染物、污染的部位、污染的程度),采取的紧急防护措施,产妇化验情况,明确化验后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上报情况,职业暴露知识了解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执行自身防护的依从性。发放调查表38份,回收率100%。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每份调查问卷进行检查,将不合格的筛除。采用SPSS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职业暴露发生率:38名助产士每人都发生过某种程度的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污染,发生率100%;曾被羊水淋浴污染全身的助产士有3名,占7.89%;被血液溅到额头、眼睛内、脸上的助产士有27名,占71.1%;在接产时由于手套破损被污染手指的助产士25名,占65.79%;缝合会阴切口时被缝针刺伤的助产士有31名,占81.58%;在会阴阻滞麻醉操作时发生针刺伤的助产士有5名,占13.16%;在注射催产素、静脉输液及处理污染用物时发生针刺伤的助产士有16名,占42.1%;在清洗接产用过的器械时被污水(器械中有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溅到额头、眼睛内、脸上被污染的助产士有29名,占76.32%。

2.2职业暴露上报率:发生羊水、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助产士几乎都是助产士自行处理后未上报,上报率为0;发生血液污染的助产士有报告8名,占21.05%,报告的原因是血液污染到眼睛或伤口;发生针刺伤的助产士有报告5名,占13.16%,报告原因是知道产妇化验情况乙肝阳性或性病。

2.3职业暴露低报告原因:⑴发生的污染较轻,认为无需报告;⑵孕产妇化验结果正常,无需报告;⑶上报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没有帮助;⑷不知向谁报告;⑸当时工作忙,来不及报告;⑹自已抗体阳性,有抵抗力;⑺担心报告后检验报告证实已被传染,同事会孤立自已。

2.4职业暴露发生后上报,得到处理情况:1例被急产分娩的吸毒产妇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30分钟内服用药物预防,产后产妇化验结果正常;2例被梅毒产妇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12小时内助产士自已购买长效青霉素肌注;1例被乙肝阳性产妇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因自已乙肝抗体阳性未作处理。其他发生血液污染的助产士上报后,眼睛黏膜被暴露者自行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冼;针刺伤伤口血液暴露者自行用大量流动水冲冼伤口,用0.5%碘伏或碘酒、酒精进行消毒后包扎伤口。

2.5执行自身防护的依从性:接触产妇前后均洗手的助产士为0,有时洗手21名,占55.26%;经常洗手17名,占44.73%。在进行有潜在体液、血液接触(如为产妇查宫缩、查胎位、听胎心)操作时每次戴手套为0;偶尔戴手套13名,占34.21%,从来不戴手套23名,占60.53%,经常戴手套2名,占5.26%。

2.5接受相关血源性疾病知识培训情况:医院集中培训29名,占76.31%,科室培训25名,占65.79%,相互间交流3名,占7.89%。

3对策

有研究表明,被污染锐器刺伤1次,感染HIV的危险性为0.3%,感染乙肝的机会为10%~33%(未注射疫苗者),感染丙肝的机会为1.2%~10%[3]。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而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现猛增趋势[5]。可见助产士正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应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助产士工作量大、职业特殊,接产过程中长时间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而且产前、产后2小时还有大量的医疗护理工作,因此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威胁。

3.1自身防护势在必行:发生职业暴露后,调查中可知助产士在进行有潜在体液、血液接触操作时戴手套的人不多,接触产妇前后均洗手的助产士也不多,这说明只有少部分助产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大多数助产士防护意识淡漠。而且大部分助产士在发生职业暴露时,不是及时上报,以获得咨询、帮助、进行相应的处理,而是存在着侥幸心理:(1)一部分助产士认为发生的污染较轻。因为接触到的血液、羊水量少,立即采取清洁、消毒等紧急防护措施,不会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2)孕产妇化验结果,如果正常则为安全;(3)产妇只有乙肝阳性,而自已也正好是乙肝抗体阳性,认为有抵抗力。根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指导原则》推荐,在进行护理操作中,对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等暴露危险时,医护人员应戴手套及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有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以减少50%以上[6],所以完善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产妇化验结果正常,但也应考虑有时窗口期血清学检查可以是阴性的,一些孕产妇的乙型肝炎抗原抗体、血性病学化验是怀孕后不久化验,,距离 分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差,而这几个月的空白往往就被忽略,视为安全;而且化验结果有时也存在着极不可靠因素;甚至有时产妇根本毫无化验结果。这些潜在的风险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被想当然认为是安全的,往往导致严重后果。通过提高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依从性,感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让助产士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自觉执行预防措施的前提。有研究表明[7]:要达到减少暴露发生的目的,对于护士进行培训教育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一次或几次就可以减少暴露的发生。这提示护士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并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意义重大。要特别强调医院进行督导作用,不断强化防护知识,使助产士充分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助产士在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

3.2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3.2.1锐器盒的配备: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是避免或减少锐器刺伤的有效方法,尽量避免手与锐器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概率。注射器用后严禁回收或取下针头,而直接丢入锐器盒中统一焚烧。

3.2.2清洗锐器的设备配置:清洗器械使用超声波自动清洗器,而无需用手直接清洗;锐器装入锐器盒内为避免收集废物时被锐器刺伤,应用钳子夹取锐器进行收集。

3.2.3防护装备的配备:每位助产士应配置有防护眼镜,防护衣裤,防护鞋子等。

3.3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上报体系:建立上报体系,使助产士在发生意外的职业暴露后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帮助、进行相应的处理,还有利于管理者定期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从而不断寻求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改进现有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危险。

3.4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疏导: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上报,及时给予有力的帮助,医院和科室的管理者要为职业暴露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流程。 对暴露后人群进行心理咨询、疏导,以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arantolaA.Lesrisquesinfectieux apres axpositionprofession- nelle auxliqides biologiques[J].Hygienes,2003,42:1497.

[2]Beltrami EM,Williams IT,Shapiro CN,et al.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J]. ClinicalMicrobiology, 2000,13(3):385.

[3]Gershon RR,Pearse L,Grimes M,et al.Theimpact of multifocused inter-ventions on sharps injury rates at an acute-carehospital[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9,20(12):806.

[4]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

[5]殷大奎.认清形势 加强预防 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1):35.

[6]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7]Puro V,Carli GD,Petrosillo N.Risk of exposure to blood-borne infec- tion for Italian healthcare workers by job category and work area[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1,4:206.

篇13

一、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价值

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使员工发掘自身的价值,也可以提高员工精神层面的素质,为其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有利于督促员工树立抗腐蚀意识,利于构建良好职业操守。

人才在工作岗位上最基本的表现应当体现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员工必须积极响应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时刻感受时展的脉搏,顺应时展的潮流。一旦他们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强烈的信念,从心里排斥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从而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纯洁朴实,必然会将良好的思想素质转化成工作当中必需的职业操守。

第二,有利于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实现企业持续长久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不难得出结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能够通过员工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促成员工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以此来树立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声誉。归根结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企业在同行的竞争中具备一个竞争亮点,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惊喜。

第三,有利于为我国法制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员工迈向工作岗位后,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进行工作,去坚守岗位。因此,违法的事情不能做,犯罪的事情更不应沾边。当然,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在心灵深处坚守一份纯洁积极向上的精神,构建起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精神世界,使员工拥有强烈的法制观念,继而违法犯罪现象必然减少,他们的自制力自然会增强。

二、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总体效果,我们必须正视他们的存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存有缺陷,体系化教育无从谈起。

目前,很多企业的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都未能回应时展的气息,一些先进的理论未能体现在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影响教育内容的深度,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量。例如,当今社会,社会效益合理分配、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等契合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常常被口头提及,未能在较为正式的培训场合对员工进行普及,无法使员工形成规范的思想意识,致使员工无法透彻的进行理解。

第二,年轻领导思想觉悟水平较差,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当今,很多年轻领导在上岗之前,并未进行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他们总是表现出一种非常自负的姿态,无心投入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浪潮中,他们的加入并未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鲜的内容,不利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他们普遍认为,员工不同于小学生、初中生,自然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思想上的进步,因此,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必然影响员工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第三,资金投放不及时,出现不良连锁反应。

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单依靠会议口头传达,还应借助有效的设备设施。目前,很多企业并未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加以支撑,企业领导依旧认为思想教育口头形式最为基本常用。比如,专门的放映室可以让员工通过视频资料来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音像视频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身的行为,更新思想观念。不过,资金不到位,设备设施不齐全,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这是一串连锁反应。

第四,领导与员工缺少有效沟通,政治工作方法略显老套。

首先,企业领导效果采取老套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员工习惯了耳提面命,习惯了“左耳听、右耳冒”,这种松散懈怠的工作态度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为忌讳的,最不提倡的现象。因此,领导与员工缺乏实质意义上的有效沟通,反而在工作当中学会了敷衍了事。

再次,领导将更多的精力时间放在严抓经济效益上,反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其实,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硬件条件,而良好的员工思想素质是企业发展的软件能力,这两种能力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不过,企业领导仍然出现走极端的不合理现象。

三、破解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和谐因素的对策

针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企业必须拿出果敢的态度,拿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去瓦解弊端,去扫清障碍,使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取得更为成熟的成果。

第一,以审慎态度完善内容设计,实现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

首先,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正确方向,进行一些总括性的教育内容,是人们最起码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比如,传统美德教育,可以使员工在内心确认是非观念,明确应为与不应为的界限。

其次,确保员工的社会荣辱观教育,使他们明白荣辱的反差效果,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为践行荣辱观而付出努力。

再次,对员工进行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呼应的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展相契合。譬如,诚信教育是人与人接触过程中,经济发展中凝练出来的内容,新时代是一个讲究诚信的时代,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创新教育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创新要求破旧立新,寻找崭新的突破口,完成蜕变。

第二,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确保设备设施全面到位。

口头说教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惯用方法,借助设备设施进行教育也不失为很好的方式。如果能够达到教育目标,有益的方法均可以借鉴利用。因此,企业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完备的实施设备,使设备设施发挥作用对说教方法进行有益的补充,使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样式多角度来进行,最终实现多元化教育效果。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投入资金,建立属于自己的“创进室”,电子书屋、员工心理辅导室,购买音像投影设备,方便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第三,以动态元素作为绿色通道,全面提升领导的管理能力。

首先,领导不应采取空洞乏味的说教模式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拿出一些时间,来关注一下员工思想教育动态,收集有利信息,并将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立场动态及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企业可以从古语“活到老,学到老”中寻求一些启示,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认识,拓展他们的能力,促使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剔除原有不合时宜的做法,深度挖掘思想教育的可行性。

再次,领导应当学会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一个进行真诚的沟通。当然,在沟通中领导要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长此以往,领导的个人魅力势必会影响员工,从而鞭策员工,促使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改观。

第四,注重总结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想教育的热情。

企业领导应当认清员工在思想教育中主体地位,注重与员工和谐关系的塑造,让员工不再厌倦思想政治教育,继而实现自我飞跃,自我完善。譬如,领导可以组织员工开展畅谈会,来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让员工对近期发生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及本企业发展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熏陶和被感染的过程,员工必然被教育,进而改掉坏习惯,丢弃坏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四、结语

篇14

【关键词】企业;职工教育;现状;对策

一、中小型企业中职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职工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次新的考验,原有的职教部门随着机构调整先后撤并,职教工作在重视程度、思想认识、工作力度和效果上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陈旧,干部职工认识不到位。职工教育是为职工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内在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竞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的一种主要途径,开展职工教育既是社会需求,又是个人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职工教育投资较多,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见效较慢,所以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能在短期内见效,抓教育是软指标,可有可无,其结果之一,就是较少职工教育经费,将钱直接用于引进现成人才。还有一些职工认为教育培训是软任务,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效益。这种观念陈旧、满足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上进的思想普遍存在于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当中,不同程度的轻视或忽视了职工教育培训。

(二)缺乏长远、系统规划。职工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员配合、部门协调、时间分配、人才利用等诸多内容,是认识部门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企业培训工作大都是与人事部门分离的,通常是由各业务部门分别举办,呈条块分割,缺少必要的整体协调、长远规划机制。

(三)科学技术发展快,专业技术人员应对难。随着我国企业建设进入了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新时代,企业建设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是工程施工向专业化、机械化和高效化、发展;二是管理方式向企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这就对职工技术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

(四)教育方法欠灵活,与实际结合的不够紧。职工教育仍存在着指令性的作法,存在着“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培训内容安排与单位实际需要不符的脱离实际的作法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在职工教育上 仍然偏重“标准化”,忽视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培训工作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五)评价激励机制不足。从当前我们企业的培训看,大部分培训结果都是体现并停留在一纸试卷上,而与职工利益无关,参加培训的职工不能明确感受到学与不学对自身职位、待遇的影响。这严重挫伤了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迫切性。

针对上述问题,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键是从职工教育的形态变革中加强和改进。

二、新时期职工教育应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笔者曾调查过几家小型企业并结合筑机厂目前职工教育工作的现状,认为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岗位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保证、大力倡导自学”的指导思想,按照长远规划、近期目标、逐步落实的原则,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那么先进的生产工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从而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观念,把职工教育工作作为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措施来抓,一定要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人,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二是职工要转变观念。要让广大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过硬的劳动生产技能,在以后的社会中将无所适从。因此要在广大职工内心深处树立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加强自身学习与进步的热情与动力。

(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岗位培训。一是要紧紧围绕科研、生产、经营,开展“短、平、快”的适应性培训,将适应性培训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近年来,全省公路系统利用年初空闲时间,针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将公路养护技术人员、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统计业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党务干部集中起来进行了专项的、应急的、短期的适应性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继续教育要常抓不懈。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发展目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每年除组织开展各种技术革新项目外,还要结合养护生产开展技术比武,并选派队伍参加上级组织的技术比武大赛,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地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和新管理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业务水平,提高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科技含量。三是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关键岗位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和特殊工种等人员的岗位资格培训。四是针对公路养护和其他工种的技术工人的实际情况,以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生产操作技能、改善技术结构为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对中青年技术工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及知识,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养护工作的需要。

(三)与时俱进,抓好学历教育。要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选拔推荐有培养前途的一线职工和在生产、管理中的优秀干部去各级各类学校深造学习。对优秀的、文化程度较高的职工,根据专业情况和工作发展的需要,逐步支持他们参加和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学习新的技术,掌握经营管理知识。

(四)创造条件,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职工的自学是职工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职工普遍提高文化和技能水平的主要方法,是培养职工队伍良好精神风貌的有力措施。所以,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更应鼓励广大职工根据单位目标、需求,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自学成才,从而改变过去只靠培训这一唯一途径的被动局面。

(五)以人为本,完善培训评价制度。要确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关心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从而促进职工教育工作的发展。当前社会普遍缺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仅仅把“人”看作手段,而不是看作目的,尚未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最终发展的前提。加强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对现有人才素质进行大幅度提高和人才潜能的有效开发,无疑是扩大和积累人才资源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及时完成从使用人、利用人到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的转变,对职工进行持续、全面的全员培训和教育,向教育培训要素质、要能力、要效益。同时,积极创造一个能不断促进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机制,建立健全能充分促进和容纳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构建一个保证职工教育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关心群众,才能促进职工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