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

早产儿护理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早产儿护理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早产儿护理培训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选取对象为我院2011-01—2011-07收治的早产儿180例,男87例,女93例;年龄30h~5周。按照自愿原则,将早产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患儿之间的性别、年龄、并发症、家庭条件及家长的文化成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2组患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指导,其中对照组采用规出院指导,包括向患儿家长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出院后注意事项,注意保暖,加强喂养,定期复诊等;研究组使用培训方式,在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对其进行护理知识讲解、护理操作示范等培训,确保早产儿的家长熟练的掌握护理知识及护理方法。在2组患儿出院后的第1、2周,第1、2、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早产儿的现状及家长的护理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早产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指导之后,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内的护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结果,研究组的家长在对早产儿的护理方面远远强于对照组的家长,研究组患儿在3个月内生病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患儿的家长对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非常满意,可以确保其在正常生活中充分的对早产儿做好护理,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经过电话回访,在出院后3个月内,2组早产的生病几率也不尽相同,其中研究组的患儿生病率远低于对照组患儿,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目前连续性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连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连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

篇3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

[4]李彦丽.护理干预对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43-44.

篇4

【关键词】大别山地区;早产儿;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6-02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cm的活产婴儿。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3年内持续生病和再住院的危险性增加。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早产儿,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的保障。出院时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的健康。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我们对出院的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实施对象

大别山地区,在儿科住院规则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早产儿家长

2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1 纠正新生儿护理的不良习俗:大别山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存在着一些不良习俗,如小儿出生后要喂黄连水,寓意日子先苦后甜,殊不知早产儿情况不同,吞咽反射不协调容易引起吸入;还有刮马牙,认为马牙是病理性;不分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均认为是胎黄,是正常的,不予治疗;还有认为佝偻病导致孩子的X型腿或O型腿是小时候没有捆绑所致,所以孩子从出生后就用布把孩子的下身捆成“蜡烛包”,这样大小便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皮肤受损,致感染。还有认为坐月子是不能见风和光的,所以房间不通风,光线弱,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且孩子有什么情况不容易及时发现。山区冬季气温低,家家都烧碳火取暖,所产生的气体对人呼吸道黏膜伤害最大,导致小儿患支气管炎或肺炎概率增高。另外还有“洗九朝”,亲朋好友都要看小孩等等习俗。

2.2 健康教育内容:早产儿的特点,生活环境的管理,早产儿穿着、喂养,早产儿沐浴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示范指导保暖,鼓励母乳喂养,加强消毒隔离指导,加强皮肤护理等。

2.3 健康教育方法:早产儿出院前主要由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针对早产儿所患疾病,采用示范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教会。

2.4 具体操作:示范各种简单医疗工具的使用,如体温计、棉签碘伏、吸鼻器等等,基础护理知识,并要求家长针对各自的孩子亲身体验,达到正确为止。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最适宜的室温是24-26度,相对湿度55%―65%。监测体温的变化,每日测体温,维持腋下温度在36-37左右,寒冷季节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接触早产儿的手必须清洁温暖。由于早产儿体重轻,部分疫苗尚未及时接种,尽量减少请朋好友进入早产儿房间,更不要带早产儿探亲访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喂奶和换尿片前应该认真洗手;奶瓶和用具使用后都要消毒,床单要保持洁净,经常清洗;注意卧室通风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但避免将早产儿放在风口;每天为早产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体重极低的早产儿只能用温水擦洗皮肤,同时注意脐部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 会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做评估,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效果比较好。及时接种疫苗,注意维生素及钙的补充,预防佝偻病。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不足时应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奶时注意防呛奶等等;指导家长记录早产儿日记,内容为体温、奶量、大小便、体重等;设咨询电话,对家长在抚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免费指导。

3 效果评价

由于早产儿家属文化素质的不同性,此健康教育方法通俗易懂,容易被家属在短时间内所接受并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的美誉。

篇5

早产儿是当今围生医学和新生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发达国家的早产率普遍处于5%-10%的较低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较之严峻,早产率通常在5%-25%[1]。早产儿由于皮肤幼嫩、菲薄,屏障功能差,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增加感染机会。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我科于2015年1月开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做好防范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482例住院早产儿为对照组,男286例,女196例,胎龄28周-36+5周,体重1100g-3120g;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后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526例为观察组,男320例,女206例,胎龄28周-36+3周,体重900g-3280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疾病种类、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科室已有的护理规范对住院早产儿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方法如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讨论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制定细化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进修、培训、新入科护理人员,护士长和风险管理组成员不定期检查患儿皮肤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或出科鉴定。

1.2.1 造成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①粘贴伤:因为早产儿胶原纤维数量较少,表皮与真皮间的连接欠紧密,皮肤的游动性大,在撕揭胶布时皮肤容易受损,甚至出现皮肤剥脱[2]。尤其是辐射台、暖箱内的早产儿,胶布长时间加热后,黏性增加,撕下时皮肤容易发红或破损。胶布粘贴伤是NICU中引起极低出生体重儿皮肤破损的首要因素[3]。②压伤: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静脉留置针梗及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血氧饱和度探头固定过久对皮肤的压伤;腕带过紧或腕带扣受压对皮肤的压伤;针帽、棉签等异物遗留于暖箱内引起压伤。③药物外渗:早产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药物外渗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甚至坏死。常见药物有多巴胺、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氨基酸、脂肪乳、人血白蛋白等。④摩擦伤:患儿因哭吵、活动过多碰撞摩擦引起骨突处皮肤破损,主要见于光疗患儿;给患儿擦浴时用力过猛,也易引起摩擦伤。⑤烫伤:仪器设备故障;暖箱、辐射台肤温探头脱落;沐浴时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1.2.2 防范措施针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专题培训,使每一名护士认识到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每一个细节及防范措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主动、有针对性地巡视,从而有效避免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事件的发生。①规范胶布及敷贴的使用。早产儿使用低敏性、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减少局部皮肤张力。尽量减少粘贴时间及范围,撕取患儿皮肤任何一根胶布时,均做到动作轻柔,用生理盐水或润肤油边浸湿边撕取。②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固定位置要准确,松紧适宜,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局部,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查看局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针梗及肝素帽下方垫无菌小纱布后再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每2-3小时更换固定部位,必要时增加频率。腕带松紧适宜,及时更换,防止腕带扣压迫患儿皮肤。每次治疗护理操作完毕,检查有无针帽、棉签等异物遗留于暖箱内。③对早产儿,尤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开展PICC技术,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反复穿刺和撕、贴透明敷料对其造成的皮肤损伤[4],减少静脉输注高渗、有刺激性的药物对外周静脉及局部组织的刺激。④由于新生儿皮肤防护功能比成人差,在摩擦牵拉作用下容易损伤[5]。因此光疗患儿戴上棉质手套和足套,必要时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踝关节、脚后跟皮肤;暖箱周围放置暖箱保护垫,防止因碰撞损伤皮肤;沐浴或擦浴时,水温适宜,动作轻柔,如有胎脂或陈旧污渍,使用润肤油浸湿后再用温水擦浴,切忌强行擦掉。⑤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正确安全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设备,主动巡视,经常检查感温探头有无脱落。使用TDP时照射距离准确,专人守护。沐浴时做好水温检测,控制在37-39度。弹性排班,沐浴时段增加人力资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由于皮肤幼嫩、菲薄,且早产儿多伴有贫血,局部血供少,再加上早产儿对疼痛和不适反应差,不会表现有强烈的哭闹和烦躁,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肖晓玲等[6]报告15所医院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构成中皮肤损伤占首位,达到42.5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和事件对病人、探视者、医护人员和医院等的危害和经济损失[7]。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将发生不良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主动发现工作中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杨,彭文涛,张欣.实用早产儿护理学.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2]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81.

[3]梁茶,彭云,庄君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防治[J].微创医学,2012,7(2):140-142.

[4]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6.

[5]刘光辉,卢林阳,王燕,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09,30(7):732-733.

篇6

【关键词】早产儿;保暖;哺养;感染;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 500g,其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未健全,生活能力较弱,其病死率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我院2005~2006年出生118例新生儿,医护人员根据早产儿的特点,严格按照护理

程序,对早产儿的喂养、保暖、抗感染等问题进行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8例中,男76例,女42例。体重850~2 500 g,平均为1 730g。身高35~47cm,平均为41cm。胎龄26~37周,平均为32周。经过精心护理观察及认真治疗,两例死亡,均为出生体重极低患儿,1例因肺透明膜病死亡,1例因肺出血量较多,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16例经治疗7~15d痊愈出院,存活率98.3%。

2 护理要点

2.1喂养护理首先,在营养的选择上,最好选择母乳与适当量的配方乳相结合。母乳富含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可增强早产儿胃肠防御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对婴儿脑发育。神经髓鞘及血管壁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但早产儿母乳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且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弥补母乳喂养早产儿的不足,我们另外添加钙、磷、蛋白质等的配方乳,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需要。早产儿配方乳的成分是根据胎儿在子宫内的组织增积率和化学成分来估计的,高蛋白配方乳可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于母乳喂养儿,且钙磷含量作了明显的强化[2]。

其次,在喂养的方式上,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条件来定。吸吮及吞咽有力患儿可选择经口直接哺乳,是最理想的哺乳方式。体重>1 250g的患儿多采用间歇胃管喂养,为最常用的方法,以经口插入较好。操作时奶液要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间歇胃管喂养可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如胃泌素、胰岛素、胃多肽抑制素等。对于那些体重

2.2保暖护理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皮下脂肪少,且皮下脂肪中的棕色脂肪含量少,维持正常体温较差,容易出现体温不升及硬肿症。因此,保暖非常重要,它贯穿于娩出前后的各个环节。首先,保证产房(手术室)及早产儿室的温、湿度维持在24℃~28℃,55%~65%。其次,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早产儿保暖最好的选择是入自动调节温度的恒温箱内,使患儿保持在中性温度。对于体重<2000 g者应放入暖箱,箱温原则按出生体重、生后日龄和室温调节在32℃~35℃,最高>37℃,即生后第1天箱温可调至33℃,<1 000g的婴儿在34℃~35℃,<1 500 g的在33℃~34℃,7~10 d后逐渐调低。要求皮肤温度维持在36℃~36.5℃,肛温36.5℃~37℃,24 h温差<1℃,相对湿度维持在60%~80%,体重越小,则要求湿度越高,因它减少皮肤和呼吸失水,减慢空气流速,有利于保暖和减少体重下降。再次,由于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而且不显性失水是足月儿的2~3倍,在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生理功能正处于调整时期,因此暖箱湿度应尽量接近宫内湿度。通过118例早产儿护理,我们认为暖箱湿度调节在60%~65%较为适宜,但湿度增加会导致细菌繁殖,因此应加强暖箱消毒[3]。

2.3防感染护理早产儿从母体获得抵抗力少,机体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害,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前先更换衣帽,流水洗手后再接触早产儿;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通风,定时消毒;早产儿物品要专用,衣物要高压消毒,严禁家属探视。暖箱固定专用,每周更换1次,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内外壁1次。每天更换氧气管、湿化瓶及温箱水槽中的水,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并注意皮肤粘膜的保护,做好皮肤、口腔、眼部、脐部、臀部护理。此外,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凝血机制不够完善,易发生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注新鲜血液或血浆,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各种体征状况[4]。

3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在加强喂养、保暖、防感染的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护理对策,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合作,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一旦有并发症,要积极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对于可以出院的患儿,应向其父母做详细的出院指导要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后早产儿,包括喂养、保暖和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保健指导等,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凤菊. 58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845.

2谢洁珍. 49例早产儿护理对策与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4):127.

篇7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相关问题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68―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满28周~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近几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接影响远期预后[1]。对于出院后的早产儿定期门诊随访,尤其在生后第1 年内应1 ~ 2 个月1 次,评价营养状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正确喂养率达9 0%以上。现报道如下。

1 影响出院后喂养相关问题

1.1 医务人员对出院后喂养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对母亲的影响最大,其次在护理人员对母亲的教育中,忽视了有关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知况、技巧等方面内容。

1.2 出院后是否可以直接喂养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配方奶粉?

1.3 家属不知道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是什么、如何使用PDF。

1.4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何时添加辅食?

2 促进正确喂养的护理对策

2.1 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加强对我科工作人员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知识培训,重视及做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健康教育。

2.2 根据每个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进行喂养指导,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出院儿童要制定个体化的出院后喂养规划,负责喂养者要按规划、严格执行。

2.3 提倡母乳喂养 ,喂养以母乳最优。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 IgA,往往可使早产儿在短时间内恢复出生体重,所有生长发育参数均有提高 [2]。为了早产儿的健康,凡具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均予首先母乳喂养。对于某些早产儿,如果他们生长良好,则可以进行单纯的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能满足需求,才能进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直到矫正胎龄后6个月,从而避免出现患儿营养不良或者宫外发育迟缓的现象。

2.4 母乳强化剂的应用。出生30d后早产儿母乳不含有足够量的能量、蛋白质、钠、钙、磷及一些维生素来满足早产儿出生后达到和宫内一样的生长速度,所以需要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母乳强化剂 [3]。早产儿强化营养时间根据个体而定,国际上最新的建议是,一般至较正月龄 3~6 个月;停止强化喂养时应逐渐降低配方奶的热卡密度,转换为纯母乳或普通婴儿配方奶 [4]。

2.5 出院后配方奶喂养。出院后配方奶(PDF)是帮助满足其出院后特殊营养需求而设计的强化营养配方,是院内配方和足月儿配方之间的过渡产品,营养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其目的在于适时纠正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缺乏,提高其营养状态、帮助安全地追赶生长直至可以转为足月儿配方奶。根据个体化的生长发育数据比对纵向生长发育距离值,找出差值,再比照纵向速率值,找出需追赶的差值,经营养计算得出所需营养量,选择专用出院后配方粉喂养。

2.6 辅食添加:辅食添加时间根据体重、发育状况来定,一般也是在校正年龄4-6月左右、体重达5千克以上、抬头稳、大人的支撑下半坐着、对大人吃饭感兴趣等。辅食添加首选强化铁的米粉,其次是蛋黄。不能以肉汤、鱼汤等汤代替配方奶。辅食添加时,讲究的是让宝宝适应和接受。

3 讨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一类需要特殊关注的婴儿,近年来其出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存活率逐年提高,但存活的早产儿常常面临着是营养问题,医务人员应更加关注早产儿的营养与健康。而早期、充足、均衡的营养喂养是保证其生命质量的物质基础,根据出院后定期随访中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监测指标进行判断,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喂养方案,合理喂养对早产儿的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应使用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喂养,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给予PDF喂养营养支持,加强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强化营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喜红,丁宗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喂养研究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17-820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 实用新生儿学 [M]. 第 4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3-64

篇8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早产儿; 腹部抚摸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溜等胃肠动力障碍[1],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早期应发现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使早产儿能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2]。笔者所在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联合腹部抚触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3 监测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住院天数。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胃功能弱,胃肠道消化酶分泌功能较差,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长时间静脉营养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恢复,且易出现胆汁淤积、出血、黄染等并发症。早产儿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用物等经口、鼻腔或侵入肠道,且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较少,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易诱发感染。实验组给予双歧杆菌口服对早产儿全胃肠道营养的建立和促进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4],复方成份内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类肠球菌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的肠道蠕动。蜡样芽孢杆菌能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早产儿快速建立肠道正常菌群,提高早产儿肠道免疫力,促进消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

腹部抚触可兴奋迷走神经,从而使机体胃肠道活动增强,胃肠分泌素活力增加,促进胃肠蠕动及排空,使摄入的奶量及胃肠道吸收营养增加。抚触有明显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和智力发育等作用[5]。抚触应由接受过婴儿抚触培训的护士操作,在喂奶后30 min~1 h进行,抚触前应消毒温暖双手,并涂婴儿润肤油。腹部抚触以手掌心抚触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进行力度适当,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婴儿睡眠或睡觉状态均可进行,但应避免在患儿烦躁、哭闹时进行。抚触时注意保暖,在红外线抢救台或保暖箱内进行以防着凉。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红霉素作为促进胃肠动力药,虽然剂量小,也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红霉素属抗生素,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菌群失调。妈咪爱成分中有活菌冻干粉与红霉素通用有抑菌作用。本资料显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牛志民.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0例治疗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报,2007,24(2):196-198.

[2] 魏林,阎研.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60-162.

[3] 黄英,邵肖梅,曾纪骅.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698.

[4] 杨娇娇.浅谈益生菌的应用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8.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3 监测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住院天数。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胃功能弱,胃肠道消化酶分泌功能较差,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长时间静脉营养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恢复,且易出现胆汁淤积、出血、黄染等并发症。早产儿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用物等经口、鼻腔或侵入肠道,且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较少,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易诱发感染。实验组给予双歧杆菌口服对早产儿全胃肠道营养的建立和促进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4],复方成份内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类肠球菌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的肠道蠕动。蜡样芽孢杆菌能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早产儿快速建立肠道正常菌群,提高早产儿肠道免疫力,促进消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

腹部抚触可兴奋迷走神经,从而使机体胃肠道活动增强,胃肠分泌素活力增加,促进胃肠蠕动及排空,使摄入的奶量及胃肠道吸收营养增加。抚触有明显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和智力发育等作用[5]。抚触应由接受过婴儿抚触培训的护士操作,在喂奶后30 min~1 h进行,抚触前应消毒温暖双手,并涂婴儿润肤油。腹部抚触以手掌心抚触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进行力度适当,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婴儿睡眠或睡觉状态均可进行,但应避免在患儿烦躁、哭闹时进行。抚触时注意保暖,在红外线抢救台或保暖箱内进行以防着凉。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红霉素作为促进胃肠动力药,虽然剂量小,也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红霉素属抗生素,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菌群失调。妈咪爱成分中有活菌冻干粉与红霉素通用有抑菌作用。本资料显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牛志民.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0例治疗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报,2007,24(2):196-198.

[2] 魏林,阎研.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60-162.

[3] 黄英,邵肖梅,曾纪骅.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698.

篇10

[关键词] 口腔运动;早产儿;经口喂养;喂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0-0078-04

出生胎龄早于33周的早产儿大脑对口腔、咽喉、气道神经调控功能未完全成熟,甚至在出生后对相应的吸吮刺激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动作,吸吮、觅食本能尚未完全建立,难以进行经口喂养[1]。研究认为此时早产儿胃肠道功能虽未完善,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耐受肠内营养,而且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功能有显著地促进发育作用,更利于早产儿营养吸收和体重增长,在经口喂养之前,鼻胃管喂养是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口腔运动是一种采用按摩的手法对早产儿口腔及周围组织进行物理刺激的干预方式,以达到促进并锻炼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正常发育,尽早过渡至经口喂养的目的,已在国外早产儿护理中被广泛应用[2]。本研究采用口腔运动干预对胎龄28~33周的早产儿实施临床护理,并观察该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和表现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纳入标准:出生24 h内收治;胎龄28~33周;出生体重1000~2500 g;新生儿评分≥8分;全鼻胃管喂养;排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神经损伤并发症、窒息病史、口腔畸形或其他先天畸形,研究期间自愿提前出院或死亡者剔除研究。共纳入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剔除1例和2例,故干预组实际病例数74例,对照组实际病例数7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s)

1.2口腔运动干预

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温箱护理,对照组喂养方式采用常规鼻胃管喂养,并依据常规方法观察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及功能,逐渐过渡为经口喂养,喂养量和频率均按早产儿喂养规范进行。干预组在早期即开始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干预方式依据Boiron等[3]报道的方法,经过翻译和咨询本院新生儿科专家,结合院内实施条件进行修改微调。观察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及功能,逐渐过渡为经口喂养,喂养量和频率均按早产儿喂养规范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2.1干预实施者准备 护士经口腔运动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进行操作,操作时双手带无菌橡胶手套,胎儿平躺保持舒适,在觉醒平静状态下接受口腔运动干预。每次持续15~20 min,于每日早、中、晚喂养前进行。

1.2.2口周运动干预 口周按摩范围包括双侧脸颊及上下嘴唇:①脸颊按摩,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沿耳垂至嘴角连线轻按双侧脸颊,交替进行,持续约2 min;②上唇按摩,以食指指腹沿上唇线由一侧唇角轻按至唇中再至对侧唇角,再由对侧唇角起往返按摩,在双侧唇角及唇中点加重按压力度,持续约1 min;③下唇按摩,以食指指腹沿下唇线由一侧唇角轻按至唇中再至对侧唇角,再由对侧唇角起往返按摩,在双侧唇角及唇中点加重按压力度,持续约1 min;④双唇协调性按摩,以食指指腹在上唇中点将上唇压向下唇,再由下唇压向上唇,再分别按压左右唇缝,持续约2 min。

1.2.3口腔运动干预 口腔按摩范围包括舌、牙龈、腭:①舌头按摩:将手指放入早产儿口腔,在舌面做轻柔前后往返按摩,后将舌缓慢推向对侧,交替进行,持续约2 min;②上牙龈按摩:将手指置于上牙龈中央分别向两侧后方缓慢按压,并由牙龈后方缓慢按压至牙龈中央,持续约1 min;③下牙龈按摩:将手指置于下牙龈中央分别向两侧后方缓慢按压,并由牙龈后方缓慢按压至牙龈中央,持续约1 min;④软硬腭按摩:将手指置于口腔中央,向上按压硬腭,再由硬腭前部按压至软腭,持续约1 min。

1.2.4非营养性吸吮 由手指刺激上腭引发吸吮动作后放入无菌橡胶奶嘴进行非营养吸吮,持续至鼻胃管喂养前停止。

1.3观察指标

喂养进程: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即首次经口喂养量≥5 mL,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即经口喂养量≥120 mL/(kg·d),停鼻胃管达48 h,均以开奶起计算,喂养过渡时间即开始经口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间隔。喂养表现:摄入奶量比即单次经口喂食的摄入奶量占医嘱总量比例;喂养效率即每分钟经口喂养摄入奶量。体重: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及出院时体重及出生至出院时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良事件:经口喂养后出现乏力、呼吸暂停、缺氧、心动过缓、吸吮无力、溢奶、停止吸吮等不良表现。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喂养进程比较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早产儿喂养进程比较(x±s)

2.2两组早产儿喂养表现比较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早产儿喂养表现比较(x±s)

2.3两组早产儿喂养体重增长比较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体重、完全经口喂养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良事件比较

干预组7例(9.46%)出现喂养不良事件,其中3例乏力、2例心动过缓、2例溢奶;对照组28例(38.36%)出现喂养不良事件,其中6例乏力、5例心动过缓、3例缺氧、9例吸吮无力、5例溢奶。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3,P=0.001)。

3讨论

早产儿是高危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低体重是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对出生后营养供给要求极高,但由于各项神经反射功能未臻完善,对营养的利用存在困难,一般需经历全肠外营养至肠外肠内联合营养至全肠内营养的过程,而肠内营养则需先经鼻胃管置入和经口喂养,进程取决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正常、吸吮吞咽呼吸功能协调的程度,而经口喂养的过渡是其中最重要的阶段[4]。鼻胃管留置时间过长缺乏经口喂养则可能产生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异常,产生对口腔刺激反应过敏或厌恶感[5,6],不利于经口喂养进程的推进,而经口摄入乳汁不仅能对口腔味觉、感受、挤压促使消化道蠕动力增加,消化酶分泌,增强消化功能[7],还能避免长期留置鼻胃管和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因此尽早完成由鼻胃管喂养至经口喂养的过渡对早产儿机体功能发育有重要意义。

口腔运动经过国外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对口周、口腔内的按摩手法,沿吸吮相关肌肉进行轻按和运动刺激的主要原则,通过外力的辅助引导式运动,帮助产生肌肉、黏膜对吸吮刺激的吸吮反射运动,并早期适应口腔接触的触觉,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建立神经反射弧[3,8]。本研究依据Boiron等[3]报道的方法结合本院专家建议,制定了一套口腔运动方案,基于以上原则,分为口周运动干预、口腔运动干预和非营养性吸吮。

口周运动部位为双侧脸颊和上下唇,涉及面部吸吮相关肌肉包括颊肌、咬肌、口轮匝肌等,通过指腹沿肌肉运动方向轻按,感官强化促进相应肌肉的运动,增加嘴唇对接触的敏感性,以使触碰时可自发出现吸吮动作[9]。口腔运动部位为舌、牙龈和腭,三者是参与口腔吸吮运动的主要结构,通过有规律的运动按压刺激,建立口腔感官和运动功能。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较弱,必须保证无菌操作,避免经口感染。非营养性吸吮是吸吮运动的实践性实习,通过对实物的条件反射,训练吸吮吞咽反射,逐渐建立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运动,减少应激反应和对呼吸的影响[10]。本研究中,干预组早期便接受口腔运动干预,并且耐受性较高,干预过程未出现不适症状,通过观察,在持续3~5 d的干预后,吸吮吞咽反射基本建立或得以强化,采用戴无菌手套手指进行吸吮力度评估,力量增强,因此尝试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得以大幅度提前,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显著小于对照组,初期由于个体适应性差异可能出现轻微应激反应,2例出现心动过缓,经停止经口喂养缓解,并重新适应后顺利过渡到经口喂养。随着口腔运动干预的持续,尤其是非营养性吸吮时间的增加,干预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发育迅速,力量和协调能力明显增长,正式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缩短,干预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显著小于对照组,适应性更强,营养摄取效率也随之增加。

由于口腔运动功能的辅助促进作用,干预组早产儿对刺激敏感性增加,吸吮动作有力且节律稳定,以保证每口摄入奶量均衡,速度适中,干预组从开始经口喂养开始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已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口腔运动不仅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提前,并使吸吮吞咽力量和效率得到早期增强;至完全经口喂养时干预组早产儿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为其营养摄取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比两组体重变化情况可见,开始经口喂养时两组体重均略低于出生体重,至完全经口喂养时两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干预组体重增长幅度略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干预组体重已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通过口腔运动干预促进吸吮吞咽反射建立,促进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的过渡期,促使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发育完善,营养摄取效率提高,吸收功能得到改善,营养利用率增加,有利于体重增加,满足功能发育的需要[11]。干预组喂养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喂养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喻萍,谢映梅,洪维,等.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80-683.

[2] 张崇芳,尹华英. 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1-4.

[3] Boiron M,Da Nobrega L,Roux S,et al. Effects of oral stimulation and oral support on non-nutritive sucking and feeding performance in preterm infants[J]. Dev Med Child Neurol,2007,49(6):439-444.

[4] 吕天婵,张玉侠.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86-89.

[5] 夏颖华.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65-467.

[6] 陈喻萍,陈丹,洪维,等. 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结局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3, 28(3):35-38.

[7] Yea Shwu Hwang,Elsie Vergara,Chyi Her Lin. Effects of prefeeding oral stimulation on feeding performance of preterm infants[J].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0,77(8):869-873.

[8] 吕天婵,张玉侠,胡晓静,等.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2):101-105.

[9] Sandra Fucile,Erika G Gisel,David H McFarland,et al. Oral and non-oral sensorimotor interventions enhance oral feeding performance in preterm infants[J]. 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11,53(9):829-835.

[10] 任香娣,孙献梅,彭艳,等. 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 护理研究,2013,27(1):56-58.

篇11

[关键词] 早产儿;抚触;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b)-121-02

Influence of massag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U Guanghua

Department of Nursing, Yanshan Hospital of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massag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70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considered medically stabl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ssage group (n=40) and control group (n=30). The premature infants of massag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assage. The premature infants in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physical growth (head circumference, length and weight), breast milk intakes and sleep time at the 42th postnatal day.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twenty-item 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 assessment (NBNA) at 40 weeks of correcting gestational age. Comparison was do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Physical growth, breast milk, sleep time intakes and 20 developmental items in the mass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assage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Massag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抚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婴儿健康护理技术,抚触可以把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致被抚触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良好的生理效应。国外报道,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加、行为功能发育,提高免疫反应性,增进亲子间感情,提高幼儿的情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1-2]。为进一步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我科收治的40例早产儿进行抚触,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胎龄29~34周、无明显并发症的住院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胎龄(32.3±1.6)周;体重(1 630.6±310.5)g。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2.7±1.8)周;体重(1 640.0±320.0)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此外抚触组早产儿于出生后2~3 d(据早产儿稳定情况定)开始抚触。在进乳1.5 h后,置于远红外线开放式保温台上,环境温度保持在24~28℃,在状态下分别对其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进行抚触,抚触前清洗双手,涂油对搓后,用手掌的皮肤与早产儿皮肤直接接触,进行竖推、横推、搓揉等,手法轻柔,用力适度,每次约15 min,每日1次。在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婴儿反应,出现异常时,如哭闹、肌张力提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抚触。住院期间由固定的专业护士操作,出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婴儿母亲或家属操作。出院后护士定期随访,以检查婴儿抚触手法是否规范[3]。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住院42 d后全部回医院评估有关指标,包括体格(体重、头围及身长)增长幅度、24 h睡眠时间和摄入母乳量。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格增长幅度、24 h进奶量及睡眠时间比较

42 d后抚触组早产儿体格(头围、身长及体重)增长幅度、24 h进奶量、睡眠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早产儿于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比较

NBNA评分37~40分为正常,≤36分者为异常[4]。NBNA评分异常早产儿抚触组5例,对照组10例,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5);抚触组NBNA评分为(38.13±1.67)分,对照组为(36.83±1.95)分,经t检验,抚触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5)

3 讨论

3.1 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

抚触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概念,通过婴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Field等[1]报道抚触可使婴儿或早产儿摄奶量、体重、头围、身长、血白蛋白值增加。然而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即使在不增加热量摄入的情况下,接受抚触疗法以后体重也较对照组增加27%[5-6]。本研究表明,连续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第42天时抚触组早产儿较对照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加快,24 h摄入奶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抚触对早产儿体格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抚触可刺激皮肤体表感受器而兴奋迷走神经,一方面使机体胃肠活动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刺激胃酸分泌,促进其消化和吸收,摄入奶量增加[7-9],同时抚触减少婴儿焦虑及恐惧不安[10],增加睡眠时间,两者有利于体重增加。此外抚触也有利于促进β-内啡肽、5-羟色胺等分泌,从而增加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3]。

3.2 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本研究显示,在纠正胎龄40周时,抚触治疗的早产儿 NBNA评分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抚触治疗对促进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发育有一定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皮肤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的外感受器。这种感受器可将感受、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感受、刺激进行分析、判断而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良好抚触刺激皮肤感受器,加快脑神经细胞发育,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11]。此外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通过皮肤这一最大的体表感受器官,使早产儿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物理性触压,而且感受到需要的情感,增进了婴儿与抚触者间情感的连结与传递。

总之,抚触是一种成本低、易掌握、易推广、效益好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早产儿的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抚触这项技术如能在医院、社区、家庭推广应用,将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婴儿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儿科工作者积极地宣传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Field TM, Schanberg SM, Scafidi F, et al. Tactile/kinesthetic stimulation effects on preterm neonates [J]. Pediatrics,1986,77(5):654-658.

[2] 郭俊玲.抚触对促进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37.

[3] 严晓琼,吴历.婴儿抚触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0B):2645-2646.

[4] 金汉珍,黄德泯,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32.

[5] Vickers A, Ohlsson A, Lacy JB, et al. Massage for promot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term and/or low-birth-weight infant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2):CD000390.

[6] Dieter JN, Field T, Hernandez-Reif M, et al. Stable preterm infants gain more weight and sleep less after five days of massage therapy [J]. J Pediatr Psychol,2003,28(6):403-411.

[7] 曹静,钱培德,梁秋瑾,等.按摩治疗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及血浆胃泌素、胰岛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8-30.

[8] Diego MA, Field T, Hernandez-Reif M. Vagal activity, gastric motility, and weight gain in massaged preterm neonates [J]. J Pediatr,2005,147(1):50-55.

[9] Field T, Diego M, Hernandez Reif M. Massage therapy research [J]. Developmental Review,2007,27(1):75-89.

[10] Hernandez Reif M, Diego M, Field T. Preterm infants show reduced stress behaviors and activity after 5 days of massage therapy [J]. Infant Behav Dev,2007,30(4):557-561.

篇12

1 按摩疗法的方法出生一周的早产儿不能承受按摩,可简单的将手放于早产儿的头或背部,3次/d,每次10 min。出生后早期有病的早产儿一旦无需吸氧,就能接受按摩。正常新生儿从出生第二天起就可以给婴儿按摩。母亲是最理想的抚触者。给宝宝按摩最好每天一次,最佳按摩时间为喂奶1 h后,否则宝宝会吐奶。室温最好在25℃~28℃之间,室内光线不要太亮。按摩者不要留长指甲,接触宝宝身体之前者首先要让自己的双手温暖起来。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2]:①轻轻地按摩头部,并用拇指在婴儿上唇画一个笑容,同一方法按摩下唇。②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③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在肚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④双手平放背部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向肩部迂回运动。⑤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肩到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一种方法按摩另一只手。⑥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在确保脚踝不受伤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按摩时可用水或无刺激性的植物油皮肤。

2 抚触对小儿的益处

2.1 抚触有助于增加早产儿的体重,减少住院天数对40例早产儿给予3次/d每次15 min的按摩,共10 d。这些早产儿孕周平均为3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280 g且无器质性疾病。研究表明,接受按摩治疗与未接受者相比,尽管两组热量摄人相等,前者较后者体重多增加47%而且住院天数减少6 d。

2.2 按摩疗法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功能 研究者对HIV阳性的成人进行一个月的按摩治疗,发现他们的天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显示按摩能促进人类的免疫功能。研究者还指导HIV阳性的早产儿的父母对这些早产儿进行3次/d,共14 d的按摩发现接受按摩治疗的早产儿体重增高的较快。因此提示按摩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2.3 按摩疗法有助于促进小儿神经系统发育 研究资料显示:接受按摩的小儿在布雷寿顿量表测评中,无论是在习惯化、定向反应、活动度还是状态行为调节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同时在应激行为测评中,表现为一些应激行为如吸吮动作,痛苦表情和紧握拳头等的减少。

对分娩后立即接受复苏的早产儿进行各种触摸,发现触摸能够促进早产儿对当前行为的感知能力,改善早产儿的行为窘迫。按摩能消除早产儿的紧张情绪,给予他们安慰,使之有安全感,表现为哭闹明显减少,能很快入睡且夜间睡眠较长。

3 抚触疗法的机理

抚触可促进迷走神经的活性,伴随胃肠食物吸收激素如促胃液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增加,从而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的合成,这可以解释接受按摩的早产儿体重的增加。还发现接受按摩的小儿较易被唤醒[3]。他们认为这是慢波睡眠期的表现。在慢波睡眠期,小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垂体的各种促激素分泌增多。特别是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峰,因此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按摩人体可调动和增强体内的抗病能力,调整和理顺各种病理状况,恢复其生理功能使异常的神经系统功能转为正常。

4 抚触疗法的展望

抚触疗法能增加体重,促进神经、运动发育和改善情感行为等目的[4]。实践证明,效果良好。通过综合有关小儿抚触疗法的研究,能使我们对这一领域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我们新生儿病房,将按摩疗法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培训新生儿按摩疗法护士。由她们对新生儿进行按摩治疗,对家属进行有关按摩疗法的宣传,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

参 考 文 献

[1] 周会兰.触摸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护理研究,2004,18(12):2079.

[2] 周丽娜,马淑英,宋俊华.抚摸对促进婴儿健康的作用.职业与健康,2001,17(4):127.

篇13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喂养情况和耐受情况,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喂养 疗效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feeding

Feng Yuqiong

The First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Guangdong 516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Methods:7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used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care,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we compared the feeding and tolerance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including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up to 418.4kJ/(kg・days) time.Results:The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i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Feeding;Curative effect

早产儿,因其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喂养中常常产生不耐受情况,从而造成新生儿营养滞后和生长发育滞后[1]。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早产儿发育迟缓,存在一个追赶的过程[2]。因此,如何通过人为干预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低体质量的危害是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问题[3]。而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状况,对该类新生儿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4]。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一组进行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另一组则进行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旨在比较两种干预方式对早产儿喂养的疗效,考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喂养效果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本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7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6小时以内住院,出生时质量1.2~2.0 kg,平均体质量(1.32±0.31)kg;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2±0.51)周。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断式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出生后的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均高于8分,排除了先天性遗传病患者、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者以及没有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7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两组新生儿患者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身长、胎龄等基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新生儿均取得其家属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方法:(1)喂养方法: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后俯卧位和腹部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将3种护理措施组成循环护理方案,贯穿于研究组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a.重力喂养:利用奶液自身重力顺着胃管流入胃内的喂养方法。奶量:第1天1~2 ml/次,l次/2小时,每天增加2~4ml/次。b.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重力喂养之前给予患儿吸吮消毒过的无孔橡皮奶嘴5~10分钟,刺激吸吮,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d)时间为止。c.喂养后俯卧位:即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采用专业的卧垫为患儿抬高头部,角度为15°,持续1小时(所使用卧垫已经获取国家实用的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2008 20113714.3和ZL2008 30113331.3)。该类卧垫结构为:能使得早产儿能够在暖箱中舒适安全的保持俯卧,使用前需将适宜温度的水灌入水囊袋,并置于卧垫底部处的双层布套内,随后把卧垫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依据患儿身长将头部固定针头放置于卧垫的合适部位,当患儿仰卧时,枕头凹口处朝向床垫内侧,俯卧时候则朝向外侧,以保证患儿的安全。d.腹部触摸:患儿进食后30分钟,由经婴儿抚触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按摩,下一次喂养前,采用掌心抚摸的方式持续5分钟。②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用注射器经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奶量:第l天1~2 ml/次,1次/2小时,每天增加2~4 ml/次,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日)时间为止。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等喂养情况,以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等不耐受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 果

两组喂养状况比较: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的喂养不耐受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胃肠排空缓慢,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胃肠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患儿在喂养中存在许多困难,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常规的间断鼻饲(IBG)和持续鼻饲(CNG)等喂养方式还存在争议。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均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方式进行了研究,但因地域等差异造成没有得到统一的广为认同的结果[5]。为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上常采用间断胃管喂养和肠道外静脉营养喂养。间断胃管喂养是通过注射器将奶液注入胃内,容易造成肠腔壁压力短时间增加,刺激胃黏膜,增加患儿喂养不耐受程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重力喂养是利用奶液的自身重力作用缓慢地连续地输入患儿胃腔,减低患儿胃的负担,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

在本研究中,对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与间断鼻饲喂养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并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在喂养时的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缩短胃管滞留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使患儿尽快地过渡到经口喂养方式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以及操作容易、简单、无创伤,护理效果明显,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鼻饲喂养,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等.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49-52.

[2] 静,杨丽琛.综合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99-101.

[3] 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N].护理学报,2010,17(17):50-53.

篇14

关键词: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早产儿 气管内吸痰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它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1],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2]。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其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3]。机械通气作为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重要的技术之一。而早产儿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易合并呼吸衰竭,需使用人工呼吸机以辅助通气。2012年6月-2013年4月,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新生儿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04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气道治疗的危重早产儿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胎龄平均26-35周 ,其中胎龄26~32+6周41例,胎龄33~36+6周11例,出生体重平均(1.51±0.51)kg其中体重:≤1000 g者12例,1001~1500g者14例,1501~2000g者17例,≥2001g者9例,原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25例,新生儿窒息23,新生儿湿肺 l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新生儿吸入综合征2例,新生儿肺炎1例,平均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时间(61.85±49.24)h,其中24~48h者32例,49~96h者11例,≥97h者9例。将52例患儿中2012年6月一2013年4月实施循证护理的26例患儿做为实验组,2012年6月以前未实施循证护理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病例在性别、胎龄、体重和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循证方法

1.2.1确立气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院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使用史蒂芬尼呼吸机,该呼吸机的给氧及对气体的湿化、加温等功能非常好,所有的工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严格挑选,气道管理中涉及的呼吸机管道管理、气体温湿化等问题不存在。早产儿体重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肺泡数量相对较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粘着力大,呼吸肌弱,活动度差,吸气时难以膨胀,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常出现呼吸暂停和暂时性青紫,部分早产儿有肺不张或肺透明膜病的可能。对有适应证的早产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防治呼吸功能不全,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另外由于早产儿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道开放,干扰了呼吸道的正常屏障机理,尤其是湿化不理想的情况下,粘膜纤毛运动减退或消失,分泌物排出困难,易并发感染[4]。早产儿使用的气管导管内径为2.5~3mm,易堵塞。因此,如何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以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感染是当前早产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主要问题.

作者认为及时有效地吸痰是机械通气早产儿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可产生以下问题:①吸痰时机的选择?②吸痰前用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能否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疗效?

1.2.2 收集并列出证据 围绕循证问题,通过查阅杂志和参考书,寻找证据,但这种途径收集信息有限,于是又使用医学检索工具,通过下列途径收集证据:利用万方数据库全面了解相关信息从检索到的文献题录中筛选出最重要的题录批判性阅读全文并从中发现证据。具体步骤是:①利用万方数据库,使用关键词“早产儿十机械通气气道护理”查找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章25篇;②利用万方数据库,使用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查找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章50篇。

2评估证据

2.1缩小评估范围 通过万方数据库浏览检索出的75篇文章,将它们分为2类:第一类主要论述吸痰时间和吸痰频率的内容;第二类主要论述气道湿化方面的内容。找出与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相关联的题录,将循证的范围缩小在机械通气气道管理这一问题上。

2.2筛选出密切相关的题录对收集到的题录逐条阅读,将与研究问题不很切题的文题淘汰,仅保留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文题。

2.3查找选定题录的原文根据选定的中文题录利用万方数据库查找中文原文。

2.4批判性阅读全文在对所收集到的全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有15篇论文提到气道管理中吸痰的时间、频率、时机的选择,有17篇论文论述气道湿化。

2.5使用证据 将收集到的证据,结合临床实际,整理归纳成指导实践的方法。

2.5.1吸痰的时机为[5]①患儿咳嗽、频繁呛咳或有憋气时。②在患儿胸部或床旁可听及痰鸣音时。其方法是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患儿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听诊器放置在第3—4胸椎旁,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中夹杂低调较远的“呋丝”声,表明痰液多存留于下呼吸道,可结合雾化及叩背使痰液排入大气道内吸痰[6-7]。③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④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⑤根据上次吸痰的痰液量、时间判断。适时吸痰要求护士不仅要勤观察,还要会观察,做到准确、适时吸痰。 [8] 将此方法使用至实验组,对照组仍旧按医嘱定时吸痰。

2.5.2吸痰前气道内痰稀释液的注入,使用0.45%氯化钠溶液0.2ml,一方面可稀释痰液、湿润气管黏膜,另一方面刺激患者的被动咳嗽能引起气管舒缩,使黏着在管壁上的分泌物易于脱落,小气道内分泌物也可在缩舒中逐渐被挤压到大气管内被吸出。实验组使用此方法,观察组吸痰前不使用气道内痰稀释液。

2.5.3 观察指标.

2.5.3.1(1)优:吸痰彻底,双肺无痰鸣音.吸痰后SpO2在30 s内能迅速上升至90%以上,吸痰中无发绀.无呛咳,无痰栓阻塞气管插管;(2)良:双肺痰鸣音明显减少,吸痰后Sp02在30 s内能上升至85%一90%,吸痰后无发绀,无呛咳,无痰栓阻塞气管插管;(3)中:双肺痰鸣音较轻.吸痰后SpO:在30 s内能上升至80%-85%,发绀在加压给氧后能缓解,痰液黏稠,未阻塞气管插管;(4)差:双肺仍有较多痰鸣音,吸痰后SpO2在30 s内难以上升至80%.吸痰时伴有难以缓解的发绀及剧烈呛咳.出现痰栓阻塞气管插管。

2.5.3.2 两组选用同一种吸痰管, 均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操作。根据疼痛量表(Cries Pain Scale)[9],观察患儿行为表现、面部表情、肌张力以评价患儿对吸痰刺激是否处于舒适或疼痛状态。并评估吸痰后1、3、5 min 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记录当天患儿3 次按需吸痰数据。听诊双肺痰鸣音是否消失以评价吸痰效果是否有效, 并统计吸痰间隔时间。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4.结果

1.二组吸痰间隔时间比较见表2。治疗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4,P

由表5可见: 观察组患儿吸痰时表现疼痛的刺激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采用最佳的可获得的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需求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0]。因此,将循证护理应用于NICU病房危重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可促进护士去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来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患儿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提高了护理的专业能力,增强了护士的临床探索、学习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几的需求,而且对改变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也起到促进作用。结果证明,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内吸痰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通气新生儿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遵循循证护理的理念,挑战常规和习惯性的护理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源,避免重复研究,减少了实践中的变异性带来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及对患者不利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Schlomer G.Evidence-based nursing:a method for nursing practice[J].Pflege,2000,13(1):47-52.

[2]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3] 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4] 陈树宝儿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41.

[5] 张兰芳,朱香华,张玲.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1):12—13

[6]志敏,白俊萍.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11—312

[7]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38

[8]张会芝,王攀峰,肖顺贞.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适时吸痰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