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经济态势范文

工业经济态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经济态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业经济态势

篇1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1、生产规模稳步扩大 。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3 亿元,同比净增 514.3 亿元,规模接近 2006 年全年,完成全年计划目标进度的 22% 以上。月均增加值 751 亿元,比 2011 年月均值高出 171.4 亿元,其中 3 月当月完成增加值 852.2 亿元,仅次于 2011 年 12 月。实现工业产值 6970 亿元,增长 28.3% ,规模居全国第十位,位次同比前进一位。

2、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 。 一季度,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58.8 亿元,增长 22.8% ,快于重工业增速 8 个百分点。食品、纺织、医药产业保持 25% 左右快速增长,带动消费品工业增长24.1%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 1494.3 亿元,增长 14.8% ,增速同比放缓 6 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增速分别放缓至 10.6% 、20.6% 。

3、企业效益状况好于全国。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567 亿元,增长 21.6% ,高于全国 7.5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262.4 亿元,下降 0.9% ,降幅低于全国 0.4 个百分点;税金 351.5 亿元,增长15.8% ,高于全国 3.7 个百分点。

4、工业投资增长提速 。 一季度,全省完成工业投资 1133.3亿元,增长 62.5% ,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32.3 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 47.1%。其中,技改投资 340.5 亿元,增长 35.6% ;制造业投资 989.8 亿元,增长 66.1% ;汽车、石油加工、食品制造、医药、金属制品等行业成倍增长。2012 年 50 个新增产值过 10 亿元增长点,总体进展良好,前期投产和扩规项目达到 37 个,13个正在建设中。

5、煤电要素保障有力。 一季度,全省累计发电 446.3 亿千瓦时,增长 4.9% ,其中火电 249.2 亿千瓦时,增长 8.3% ;全社会累计用电 365.6 亿千瓦时,增长 7.4% ,其中三产和居民用电分别增长 17.8% 、23.5% ,工业用电增长 1.79% 。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增长8.8% 、0.7% ,其中钢铁行业用电下降 22.6% ,影响全省工业用电增幅 4.3 个百分点。全省调运电煤 960 万吨,其中“海进江”电煤232 万吨,超过 2011 年全年调运量的 60%。全省电煤库存保持在较高水平,可供应正常耗量 20 天以上。

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1、原材料工业。 石化行业平稳增长。受益春耕备肥和国家淡季储备,农化工企业开工率较高,带动行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省化肥、烧碱产量增长 33.3% 、7% ,原油加工量增长 11.3% ,全行业完成增加值 234.1 亿元,增长 17.3% ,其中化工行业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 781.9 亿元,增长 13.1% ;因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行业利润下降 41.7%。钢铁行业经营困难。受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游产业需求不足,加之铁矿石维持高位、废钢等原料成本上涨,主要钢企产能发挥不足,中小钢厂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行业完成增加值 179.5 亿元,增长 14.8% ;营业收入仅增长 5.3% ,利润、税金分别下降 63.1% 、39.5% 。建材行业较快增长。3 月底鄂东水泥(强度等级 32.5)价格280 元 / 吨,较年初下滑 40 元 / 吨,省内水泥企业开始限产保价,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在玻璃、陶瓷等子行业带动下仍保持高速增长,平板玻璃、瓷砖产量均增长 40% 以上。全行业完成增加值 119.9 亿元,增长 27% ;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 13.5% 、43.7% 。

2、消费品工业。 食品行业高位运行。多数产品和重点企业产销两旺,植物油、精制茶、水产品等产量成倍增长,饲料、速冻米面食品、罐头、软饮料等产量增幅超过 40% 。行业完成增加值283.6 亿元,增长 28% ;实现营业收入 889.3 亿元,增长 44.8% ;利润、税金分别增长 42.5% 、34.6% 。纺织行业增势强劲。棉花价格走势趋稳,2012 年稳定在 2万元 / 吨左右,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发展加快。行业完成增加值 138 亿元,增长 26.9% ,同比加快11.6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 36.3% ,利润、税金分别增长31.2% 、42.7% 。医药行业增长加快。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处方类用药、生物医药、中成药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化学药品、中成药产量分别增长 72.4%、29.1% 。行业完成增加值 45.3 亿元,增长24.9% ,同比加快 14.5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增长 36.5% 、16.4% 。

3、装备制造业。 整体发展势头明显趋缓,汽车、船舶等周期性行业景气度下降,电子制造业等外向型行业出口艰难,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长乏力,装备制造业在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汽车行业环比回升。全省汽车产量 40.5 万辆,同比下降8% ,其中 3 月当月产量 17.01 万辆,环比增长 38.7%。分车型看,轿车产量增长 5.7% ;客车、载货车产量下降 3.8% 、15% 。行业完成增加值 294.3 亿元,增长 6.3% ,增幅环比回升 3.5 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 833.8 亿元,增长 0.1% ;利润 79.1 亿元,下降22.5% ;税金 44 亿元,增长 1.5%。机械行业增势趋缓。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家电企业减产,行业由前几年持续高位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 214.7 亿元,增长 11.3% ,同比回落 17.8 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 21.3%、18.1% ;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速由同期的 27.5% 回落至 5.6% ,冰箱产量下降 30.6% ,洗衣机、空调产量仅增长 2.3%、5.5%。全行业实现收入 490.8 亿元,增长 19.1% ;利润 22.6 亿元,增长 15.2% ;税金 12.6 亿元,增长 17.3%。电子设备制造业减速。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出口市场下滑,加之原材料、用工、汇率等成本上升,电子制造环节利润微薄,行业增速放缓。计算机整机、显示器产量下降 20% 以上。行业完成增加值 70.4 亿元,增长 13.7% ,同比回落 7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 9.8% ,利润下降 76.3% ,税金增长 28.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012 年一季度,湖北省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工业增速高位回调。一季度进一步回落至 17.3% ,其中 3 月当月增长 16.9% ,创 2009 年 6 月以来最低。工业用电持续下行。工业用电自 2011 年 7 月以来增速连续 8 个月增长放缓,一季度仅增长 1.79% 。主要行业分化明显。汽车产业低速增长,钢铁行业增速同比下滑 8.3 个百分点,电气机械、电子设备行业仅增长 5.6% 、13.7% ,食品、建材等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2、市场需求动力不足。 投资、消费、出口对工业增长拉动力减弱,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矛盾:周期性产业需求乏力。全省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 14.5%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2.8% ,与房地产、基础设施关联度较高的钢铁、水泥行业产品库存均上升 20% 以上。出口市场疲软。全省进出口总额大幅放缓,工业出货值增长 21.2% ,同比回落 13.3 个百分点。前期消费热点降温。随着刺激政策退出和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汽车、家电产销均出现多年来少有的下降局面。一季度,全省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回落 8.8、10.9 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同比下滑 0.6 个百分点。

3、企业效益快速下滑 。 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企业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持续上涨,生产成本进入上升通道。一季度,全省工业品购进价上涨 2.7% ,高于出厂价涨幅 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分别增长 42.3% 、27.8% ;工业用电成本增加 12 亿元。主营业务成本增长 21.8%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 25% 、21.8% 。工业利润自 2009 年 10 月以来首次下降,企业亏损面达 14.4% ,同比提高 1.4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 95.1%。工业营业利润率下滑至 3.99% ,同比下降近 1 个百分点。

4、生产要素依然偏紧 。 货币调控政策仍然偏紧,融资难正在由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特别是由于企业效益下滑,银行惜贷情绪弥漫,成为影响部分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产能发挥的突出制约因素。产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增加较快,回款难度加大且承兑汇票积压,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煤电供应趋紧,受陇海线、西康线维修的影响,电煤调运仍处在紧平衡状态;用工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纺织服装、电子、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水平与沿海急剧缩小,但用工缺口仍然较大。

四、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一季度,湖北工业经济总体稳健、稳中趋缓,如何看待近期出现的回调和发展趋向,需要从工业发展的周期、阶段、质量、活力等层面,以更宽视角和更高层次探寻经济运行内在规律,把握经济运行走势。

1、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经济波动和周期性调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然状态,有利于消化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经济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通常会进入一个调整期。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延长了我国经济增长周期,也使经济结构调整更为迫切。然而,在宏观经济调整减速的大环境下,湖北省难以“独善其身”,增速回调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所致。二季度这种调整的态势有可能延续强化,需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变化,敏锐把握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2、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变,中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中部板块”发展势头强劲,跃居全国四大板块第二。从湖北省二产大于一产、三产,工业占比在 40% 以上等系列指标来看,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既具有中期加速和高加工度化等典型特征,又具有结构纠偏补课的特点。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轻重均衡化发展不是中期的特点,重化比重上升才是中期的典型特征;还有新型化、信息化复合的特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智能化发展,三力共同作用,赋予了其新的内涵。随着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和经济动力机制转换,以及“中三角”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我国经济格局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进程加快,东部减速转型、中西部加速追赶的趋势还将延续,“中部板块”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为湖北省工业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良好机遇。

篇2

关键词:工业经济,景气形势,政策建议

作者:孔宪丽,谢聪聪,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大连,116025

2018年我国工业发展稳中趋缓,但工业内部在不断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前3季度,全国PPI同比上涨4.0%,温和上涨,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与改善,前3季度我国的民间投资增速总体来说比较稳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速比全部投资要快9.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也颇具亮点,其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除此之外,新的力量日益凸显,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8.8%、8.6%以及11.8%,三者增速均显著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动能成长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工业平稳运行增添了后劲[1]。总体上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盈利结构稳中向优。但是我们也看到,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工业下行压力加大,9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这一增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缓。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缓,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加之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工业运行状况面临一些下行的压力。本文采用的是全面反映我国工业运行态势的月度景气指数来说明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未来的景气运行走势,并基于此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一、2018年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形势分析

本文以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基准指标,在孔宪丽等(2012)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峰谷对应法等多种方法[2]筛选出我国工业部门的14个景气指标[3],分别构成了我国工业部门景气的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组,具体结果由表1给出。

从表1可以看到本文所选的各指标的时差相关系数均较高,即各指标与基准指标之间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其中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和金融类及投资类指标具有优良的先行性质,除此之外,库存、物价等指标则具有优良的滞后性质。

进一步,本文利用表1中所示的我国工业经济各类景气指标,使用合成指数(CI)方法分别计算出我国工业部门经济景气的一致、先行和滞后合成指数(各指数均以2010年平均值为100),并使用一致合成指数来观测我国工业经济的景气运行态势。

我国工业经济的一致和先行合成指数变动情况由图1给出。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特征。按照峰-峰的周期计算,2000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率共经历了5次完整的景气循环,目前正处于第6次景气循环的回落阶段。并且,2013年9月—2017年1月的第5轮景气循环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低位波动新态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年—2011年我国工业一致合成指数基本是围绕着一致合成指数值为90的虚线上下波动,这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平均值为14.38%,而2012年后我国工业一致合成指数开始围绕着一致合成指数值为80的虚线上下浮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工业增速随着整体经济增长的减速换挡也随之下了一个台阶,我国工业部门经济运行也正逐步进入低位波动的“新常态”阶段。2017年3月,我国的工业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在低位再次呈现回落态势,这主要与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有关,我国工业经济景气步入2000年以来的第6轮景气循环的收缩阶段,并一直持续至2018年8月。

金融及投资领域的两个先行指标和3个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速以及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5个滞后指标的逆转指标组成了我国工业先行合成指数,其走势由图1中的红线给出,历史上我国的工业先行合成指数各个周期的峰、谷点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来说始终具有优良的先行特征。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先行合成指数从2017年2月开始呈现快速回落态势,虽然2017年6—9月份有所趋稳,但随后回落速度再次加快。2018年1月我国工业先行合成指数触底回升,至2018年8月回升局面已持续8个月,依据得到的先行合成指数的平均超前期计算,预计近期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将大致呈现出趋稳后逐步回升的态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景气波动特点

前文对2018年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进一步通过我国工业及相关领域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我国工业运行的新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表1我国工业部门景气指标

pagenumber_ebook=37,pagenumber_book=11

注:各个指标经季节调整并消除不规则因素,且均为同期比增长率序列,本文数据截止到2018年8月份,“*”为逆转指标。

pagenumber_ebook=38,pagenumber_book=1049

图1我国工业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

1.高端制造高增,动能加快转换,工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

2018年前3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9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这一增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作为工业生产晴雨表的发电量上看,2018年9月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4.6%,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较2017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稳中趋缓。从3大门类看,2018年9月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2%、5.7%、11.0%,分别较8月变化0.2、-0.4、1.1个百分点。

虽然工业增速稳中趋缓,但工业内部持续优化,高端制造延续高增。2018年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是比较快的,3个产业的同比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2.2和2.4个百分点。图2进一步给出了相关高技术产业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以及医药制造业增速均大幅度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此外,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4.8%,新业态蓬勃发展。

2.工业企业效益向优,盈利结构趋于改善

2018年1—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累计增速由上年超过20%的增速放缓至一季度的11.6%,此后,利润增速出现回升,上半年累计增速为17.2%,近两个月又连续略有放缓。前8个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4.5%和4.0%,购进价格涨幅大于出厂价格涨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业企业效益形成挤压。图3给出了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之间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到二者的变动情况大致相同。

pagenumber_ebook=38,pagenumber_book=1049

图2我国相关高技术产业与工业增加值同比

pagenumber_ebook=38,pagenumber_book=1049

图3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

尽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稳中趋缓,但随着工业发展继续迈向中高端,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不断加快。2018年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7%;医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4%。工业企业盈利结构趋于改善。

3.投资缓中趋稳,制造业投资筑底回升,民间投资比重加大

图4给出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情况,2018年前3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5.4%,仍处于历史低位,其中民间投资大体保持加快趋势,1—9月民间投资同比增加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2017年同期快2.7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的相对高点。

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11

图4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及制造业投资增速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投资大幅下跌,第二产业投资加快,第三产业投资持续下滑。2018年1—9月,农业投资同比增加11.7%,较1—8月回落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加5.2%,较1—8月加快0.9个百分点,在制造业投资的支撑下保持回暖态势;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加5.3%,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8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制造业今天的投入一定会带来明天的产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4.去产能继续深入,“抢出口”效应显著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去库存的成效较为显著。

从需求侧看,2018年9月全球外需持续减弱,全球制造业PMI为52.8%,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自6月以来连续四个月呈下降趋势,反映外需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创两年半以来新低。从图5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边际放缓的背景下,2018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同比增速为11.7%,较8月略回落0.8个百分点,但依然较高,“抢出口”效应明显,工业出货值增速连续3个月大幅上升,其中计算机通讯电子类设备出货值同比增速自6月以来大幅上升。

三、政策建议

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11

图5我国的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类设备制造业出货值增速及工业企业出货值增速

2018年,工业经济转型步伐正在加快,企业盈利结构趋于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工业发展也出现了新问题,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不断凸显,除此之外,虽然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近期大幅增长,但后期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日趋复杂,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为我国工业发展增添许多不确定性,为保持工业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1.继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带动整个工业经济

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下行压力加大,虽然工业结构不断地升级,但是新动能尚未对我国的工业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需加快,从而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整个工业经济,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企业、战略投资者等合作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协调发展。(3)支持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全力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2.全方位优化企业生产环境,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舒适度

尽管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结构整体向优,但1至8月利润总额累计增速比1至7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且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不断凸显,要更大程度、更大规模简政、减税、降费,具体措施如下:(1)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继续大幅度地减税、降费,稳定微观主体预期、增加企业内生力。(3)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环保治理方式,在降低社保费率的基础上加强征管,避免使中小企业和民企“雪上加霜”。

篇3

 

一、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要特点来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潜力

 

(一)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近几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一览表单位(亿元)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年报36.1841.940.22844.6548.8950.8961

 

半年报16.3516.8415.3119.43420.13320.201818.1134

 

表上说明,五年来规模以下工业生产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3.23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55.17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一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9.36%,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根据抽样调查,工业产品销售良好,销售率逐月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亏损额大幅下降。

 

(二)主导行业后劲十足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8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1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一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同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其中玻璃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下工业采矿业同比增长9.6%,由于受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采矿业全部停产,非金属制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增长。

 

二、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必要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2亿元,去年同期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达18.1134亿元,去年同期20.2018亿元,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引起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

 

(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产品市场不够大等因素影响,难以得到金融信贷支持。而民间融资又利息高、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多是产产停停,形势变化较快。

 

(三)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不高,粗加工产品、一般产品、低附加值产品较多,市场竞争力弱。

 

(四)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尤其是私营个体工业,以家族式管理、手工作坊式生产经营为主,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五)开工不足。今年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都在70—80%间徘徊,另外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矛盾明显,半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相反人均应付薪酬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2013年以来,沙河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7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6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1%,玻璃深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玻璃行业更是工艺粗糙,技术落后。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适应新常态,力促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15年已经进入“下半程”。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半年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对生产持观望态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因此政府和企业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会大有作为。以下谈几点建议。

 

(一)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规模以下工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金融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又缺少资金的小企业。金融部门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担保机构要加大担保融资力度,降低担保费率,扶助中小企业渡难关;创新融资模式,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多方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政府要逐步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覆盖面扩大,进一步充实工业发展基金,全面提升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税收减免、提供长期政府贷款和优惠利率等措施,倾斜扶持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强主导产业的分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并发展节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升级。

 

(三)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高新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产品创新。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四)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人员素质整体低下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自身应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要创造条件,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同城待遇。二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市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为企业提供各类急需人才。三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加强创新改革,创建良好发展新环境

 

加快规模以下工业扩大规模、上档升级,逐步合并小企业,加快入统规模以上工业的步伐,另外发展非农行业的为农业服务的新兴产业,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不断发展新境界。

 

(六)开拓新市场,发展新行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性发展,我们可以借京津冀一体化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工业业务拓展策略,挖掘市场先机,发展新产业。如手工织布作坊业,多数是散户自产自用型,急需集中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水平“走出去”;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绿色资源,兴修水利,搞好生态旅游业;以项目促发展,加快紧固件产业升级,推动紧固件产业单纯依靠规模发展向高精尖研发展转变。总之,新常态、新趋势、新思维,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今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长动力转换,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必然趋势。

 

篇4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林业经济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来看,我国林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较为平稳,林业经济总量较高。但是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在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中强化林业经济改革,成为了关系到林业经济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基于对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了解,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立足林业经济改革实际,探讨供给侧改革的动力以及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

二、供给侧改革对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影响

从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改善产业结构及供需关系,并降低产能过剩造成的负面影响,达到调节供需平衡的目的。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新常态下对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给侧改革改善了林业经济的发展环境

通过开展供给侧改革,林业经济在整体发展环境上得到了改善,林业市场低迷的现状有望得到缓解,林业经济在发展模式上将会取得一定的突破,对提高林业经济发展质量和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供给侧改革调整了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为了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林业经济需要对现有的林业产业结构做出较大的调整,不但要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还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其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所以,供给侧改革对调整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3.供给侧改革增加了林业经济的活跃程度

林业经济特点突出,可开发价值高,要想改变低迷的发展现状,就要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其活跃程度。而供给侧改革恰恰赋予了林业经济以新的发展机遇,保证了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积极因素的支撑。

三、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

从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经济的内在需要,推动了供给侧改革

林业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其发展的繁荣程度受到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林业经济的内在发展需求,使得林业经济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方式来推动其整体发展。而供给侧改革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对推动林业经济改革和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林业经济的市场形势,催生了供给侧改革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产业经济状况和整体效益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使得林业经济不得不进行积极转型。所以,林业经济的市场形势,催生了供给侧改革的进行,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林业经济的产业变化,促进了供给侧改革

随着封山育林政策的推出,林业经济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林业经济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予以支撑。而供给侧改革正好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依托,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四、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分析

在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由之路,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将会得到持续的调整,在产业结构优势上将更加突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所增加,产业经济将会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

2.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经历过供给侧改革之后,林业经济在发展中将会从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方面转变,将立足现有经济形式,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增长方式,使得林业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3.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将更加理想

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林业经济的产能将有所降低,产业发展质量将会更加提高,对林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常态下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既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的安排,同时也是推动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以及林业经济的产业现状,要想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就要认真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并找出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把握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探索出一条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所以,正确分析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动力和市场前景,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余斌,陈昌盛.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J].中国发展观察,2014,02.

[2]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4]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篇5

2008年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220.7亿人次,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12636 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8%。在货运方面,全年全国公路货运量为181.8亿吨,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而在货物周转量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货物周转量为12998.5亿吨公里,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1~12月份,全社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93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645 亿元,同比增长2.4%。2008年,我国新增公路里程10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433公里,达到6.0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一、客货运输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客运量继续增长,增幅回落

2008年全年,全国共完成旅客运输239.6亿人次,累计同比增长7.7%;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3304.7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7.9%。从增速来看,2008年全年客运增长速度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从各运输方式来看,2008年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220.7亿人次,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92.11%,仍然是最主要的客运方式。

(二)货运量稳步增加,增速微升

2008年全年,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244.5亿吨,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公路仍然是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占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的74.36%,累计完成货运量181.8亿吨,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各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速都低于上年同期。

(三)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站信息,2008年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93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645亿元,同比增长2.4%;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759亿元,同比增长5.5%;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9.0%。2008年,我国新增公路里程10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433公里,达到6.0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2008年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88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9.1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26.3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8.7%,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分别达89.7%、79%,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78.1%。

二、公路运输运行情况

(一)公路客货运情况

客运稳步增长,平均运距稍有上升。截至去年12月底,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220.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6%,旅客周转量12636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8%。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增幅都比上年大幅减少。

2008年全年全国公路客运平均运距为57.25公里,比上年同期55.61公里的平均运距略有上升。分地区来看,在客运量方面,广东、四川、江苏和浙江等排在前列,主要是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用工大省以及人口大省;而在旅客周转量方面,广东和江苏处于遥遥领先位置。而西部省份如、青海和宁夏等客运量和周转量都有限。在增速方面,多个省市的客运量和周转量出现了负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11月底,广东省旅客周转量最高,为14202157万人公里,周转量占全国旅客周转总量的12.34%。而天津累计增速最快,达到25.9%。北京、上海、四川、的增速为负。其中,北京去年前11个月旅客周转量出现2.5%的负增长,同比增长-31.3%。在客运量方面,广东客运量仍然最高,为198250万人,同比增长16.7%。天津客运量增速最大为26.3%,去年前11个月为6041万人次。上海、福建、客运量出现负增长,其中增长-35.9%。

货运增长迅速。在货运量方面,全年全国货运量为181.8亿吨,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去年12月份当月完成18.06亿吨。而在货物周转量方面, 全年全国货物周转量为12998.5亿吨公里,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分地区来看,山东作为经济和资源大省,公路货运量排在全国首位,去年前11个月累计达到178848万吨,增速为23.3%。而广东、浙江、辽宁、江苏、山西、河北等经济发达省份或者资源丰富省份的公路货运量也排在全国前列。从增长速度来看,内蒙古排在首位,为27.3%,北京和出现了负增长。在货物周转量方面,去年前11个月山东仍为全国最高,达到1227638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0.1%。其次是广东,为948506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了17.1%。北京和则出现了负增长。

(二)公路运输总体环境

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但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价格逐步回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353 亿元。价格涨幅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6%,农村上涨6.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9%,去年12月同比下降1.1%,全年涨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涨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量较快增长,增速回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成为自1999年后首次增幅低于10%的年份,上半年平稳,下半年回落加快。其中,乘用车产销673.77万辆和675.56万辆,同比增长5.59%和7.27%,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6.35个百分点和14.41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260.74万辆和262.49万辆,同比增长4.24%和5.25%,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7.97个百分点和17.00个百分点。

国际油价暴涨暴跌。2008年,国际油价总体上呈现出暴涨暴跌、急剧波动的走势。从年初以来,国际油价出现急剧暴涨,至去年7月11日纽约市场西德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盘中飙升至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位,较上年底大涨超过50%。然而自去年7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彻底改变了单边暴涨格局,出现连续暴跌,跌落至4年来低点,一度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预计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国际油价短期内不会大幅上涨。

三、行业热点及投融资情况

(一)未来5年5万亿公路项目待建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汇总的各省上报的“可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和可于2013年底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到4.88万亿元,加上航道、港口建设,2009~2013年合计投资约1300亿元,合计5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预计未来5年平均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是原计划的160%,60%投在高速公路,20%投在国省公路,20%投在农村公路。这批资金将由国家预算内资金、交通部专项资金、地方以及企业筹资等多渠道解决。

(二)海南:财政年度预算2009年起增列公路建设资金

海南省政府去年10月份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海南省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议题。会议决定,从2009年起,海南省财政年度预算增列公路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两亿元。据悉,此举在海南省尚属首次。海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海南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以燃油附加费为主的投融资体制基础上,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以解决当前海南公路建设负债沉重、融资能力已达极限等问题。据悉,除了增列专项资金支持公路建设外,海南还将适时出台调整燃油附加费政策,依法建立燃油附加费调整动态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适当提高燃油附加费、开展收费公路建设试点等多种途径,提高海南公路建设的融资信用额度,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另据透露,海南将在深入论证、评估、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后,选择洋浦海湾通道、清澜湾通道进行收费公路建设试点,并探索进行市场融资及省市(县)合资共建公路试点。

(三)福建:五年投2500亿元确保“交通先行”

从2008年起到2012年,福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突破2500亿元,加快“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其中,高速公路平均每年投资300亿元左右,确保2012年通车里程达3235公里;普通公路要推进“年万里百亿工程”,2012年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港口平均每年投资100亿元左右,使厦门港、福州港两个主要港口及海西港口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大提高。据悉,2012年,福建全省营运客车将达3.81万辆,货车达16.3万辆,客运船舶突破3万客位,货运船舶突破500万载重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13%、12%、25%、30%以上,全省所有乡镇及符合通班车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班车,使海峡西岸交通“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升,满足并适当超前于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先行”将首先体现在发展步伐“快”上:交通投资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快于兄弟省份;主要发展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瞄准世界先进水准;海西交通运输业增长要快于其他行业,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四)天津:海滨大道开工,投资约200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海滨大道去年10月6日起全面开工建设。这对于进一步发展环渤海地区港通,推进天津港向世界级大港迈进,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更好服务我国北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海滨大道由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去年9月16日,北段二期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同时集疏港公路二期中段、集疏港公路二期南段也完成施工招标,随即开工建设。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滨大道北段二期项目南起疏港三线互通立交,向北跨越永定新河北塘入海口,在海挡外侧向北穿越蛏头沽东侧海滩,在蛏头沽以北约1公里处与海滨大道北段一期相接。集疏港公路二期南段工程南起津晋高速公路,北至津沽一线立交,路线全长约8.24公里,目前已具备施工条件,去年9月底开始施工。集疏港公路二期中段南起津沽一线立交,北至疏港二线立交,路线全长约11.08公里,其中9.83公里路程为双向8车道高架桥,地面辅道为双向6车道。 海滨大道天津界内全长91公里,北接曹妃甸,南连黄骅港,是滨海新区“八横四纵”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项目规划,将拓宽改造现有45公里四车道简易路面,新建46公里,大型互通立交桥14座,高架40公里,双层双向8车道,全部在海滩软基上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两年内全线贯通。

四、主要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一)皖通高速(600012)

这个公司是安徽省一家公路类上市企业,管理经验成熟,旗下拥有数条高速公路。公司运营的收费公路项目有合宁高速公路、205国道天长段新线、连霍公路安徽段全部收益,宣广高速55.47%的股权,高界高速公路51%股权。这些公路是我国公路交通主干线或主枢纽中的重要部分,其车流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前期收到所得税财政返还余款2242万元,公司应收2006 年度企业所得税财政返还款人民币5912万元已全额收回。同时,公司于2008年7月23日公告称,经公司申请,安徽省财政厅已同意对公司2006年度按照33%税率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约1.5亿元,按照40%(省财政分成部分)的比例予以返还。此两项优惠措施使得公司2008年业绩获得有力支撑。路产收入预测显示,2008年公司旗下路产收入同比下降3%左右,其中合宁高速和高界高速同比分别下降7.66%和2.36%;连霍高速安徽段和宣广高速同比分别增长7.65%和3.86%。货车通行比例下降是皖通高速2008年通行费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因长三角地区遭受美国金融风暴波及,致使皖通高速路产车流结构中货车流量有较为明显的同比下降。其中合宁高速同比下降2.3%,高界高速同比下降3%,宣广高速同比下降3.9%,连霍高速安徽段同比下降3.3%。

(二)福建高速(600033)

这个公司控股的福泉高速公路开通后,福州至厦门的铁路随即停运,同时福州至厦门的空中航班也明显减少,原来该铁路和航运承运的客货将有相当部分由福泉高速公路来完成,因而在交通运输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垄断的格局。根据行业长远规划: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由“三纵八横”主骨架,三条环城线,二十五联接线组成,简称“三纵八横三环二十五联”,规划建设总里程5929公里,目前已建成通车1229公里。“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计划完成高速公路总投资750亿元,到201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50公里以上,公司有望从行业的长远规划中受益。此外,公司也是典型的三通概念,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了其在对台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公司现有路产福泉高速、泉厦高速是国家干道同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福建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三)宁沪高速(600377)

这个公司经营的沪宁高速公路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展为八车道并全面开放货车通行,此外,还拥有宁沪二级公路江苏段、锡澄高速公路、广靖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南京段、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以及苏嘉杭高速公路等收费路桥全部或部分权益,是我国公路行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根据公司2008年12月新公布的数据,公司沪宁高速江苏段、锡澄高速、广靖高速、宁连高速及312国道宁沪段的车流量,同比分别负增长3.95%、6.1%、15.82%、21.48%、36.48%。本期公司经营上未发生突发事项,车流量持续不振的主因依然是区域经济的下行。此外,沪宁高速上海段2009年1月全线开通,届时在春运的推助下,去年1月沪宁高速的车流量将有所好转。尽管2008前半年公司主要资产宁沪高速的货车占比一直保持稳定,但下半年在经济不断恶化的背景下,该高速段的货车占比也开始出现波动。据统计,去年12月宁沪高速上10吨以上的货车占比同比降幅已高于8%。由于公司地处江苏,区域内多纺织、电子类企业,过境车所载货物又多为北方加工类,这些货车受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预计2009年宁沪高速的单车收费将可能出现下降。

篇6

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房地产行业投资速度的下滑,使工程机械行业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不断下滑,据统计,去年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增速低于前两个季度近5个百分点。四季度行业新接订单减少,发展持续走低,行业增速比三季度低6.58个百分点。但四川灾后重建和铁路建设、保障性住房投资的继续增加有效拉动了四季度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行业快速探底。从2008年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仍保持46.71%的高速向前发展,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慢了5.23个百分点。2008年末,直接带动工程机械采购的房地产、采矿业、基础建设这三项总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矿业和基建新开工项目数量大幅反弹,环比增速高达28.8% 和16.5%,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也再次呈现正增长,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的销量增速出现回升迹象。这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对工程

机械的贡献比重较大,它的未来走势将成为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需求能否回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行业产销概况

回顾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机遇与危机并存。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房地产行业投资速度的下滑,拖住了行业高速发展,从去年三季度开始行业增速不断下滑。据统计,去年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增速低于前两个季度近5个百分点。四季度行业新接订单减少,发展持续走低,行业增速比三季度低6.58个百分点。但四川灾后重建和铁路建设、保障性住房投资的继续增加有效拉动了四季度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行业快速探底。从2008 年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仍保持46.71%的高速向前发展,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慢了5.23个百分点。

去年四季度,工程机械市场销售开始跳水。受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装载机,许多大型企业为消化存货,开工率不足产能的10%。此外,起重机、挖掘机等产品所受影响也较大。去年四季度主要产品销量明显下滑,2008年10月、11月均比2007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2008 年11月又比10月有较大下降。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下滑最为明显。工程机械行业的主要市场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矿山等。房地产行业的工程机械产品使用量能够占据总销量的将近一半,但目前房地产行业是受灾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2008年,在房地产行业还未受灾如此严重的时候,国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予以政策方面的倾斜,但仍未能止住房价的持续下跌。对此,工程机械行业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作为原材料提供环节的矿山,是许多行业的源头,也是对经济环境最敏感的行业之一。目前,部分矿山已经采取了停止采矿或降低采矿量的措施,这也将极大地影响到其对设备的购买,不仅是工程机械,对重机等行业产品的需求量也将减少。与此同时,2008 年原材料的大涨大跌也让企业有点吃不消。特别是2008年9、10月份以来,原材料价格下滑迅速,而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年中的高位时备的货,利润空间受到极大挤压。目前,原材料的价格虽已下调,但部分企业仍在消化之前的原材料存货,而无力再去备货,企业运营压力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1070家工程机械企业的统计,2008年1~11月,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56.77亿元,同比增长41.48%;累计实现利润133.50亿元,同比减少了7.64%。其中,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15.75亿元,同比增长43.08%;累计实现利润119.12亿元,同比减少了11.21%。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2008年1~11月销售收入利润率为6.94%,低于上年同期4.2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从而导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明显不如上年同期,据统计,2008年1~11月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6.8%,低于上年同期3.6个百分点。

2008年,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入4万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预测,这4万亿元投资将拉动工程机械行业1千亿元的销售额。作为将要振兴的九大行业中装备制造业的一支,能够得到1/40的实惠委实不少。但韩学松同时指出,这1千亿元并不是在2009年一年内能够实现的,而是在整个4万亿元投资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需要好几年时间的积累。4万亿元投资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的影响,从项目的提出、申报、论证到具体实施,需要不少时间。据小松(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王子光介绍,根据他的经验,这些投资很有可能要到2009年6月份才能够对行业起到作用。也就是说,企业还有将近半年的苦日子要挨,即使乐观估计,也至少得三个月。此外,工程机械产品要为施工建设、物流等行业服务的,只有这些行业有了新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二)进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11月,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5%,贸易顺差近70亿美元。2008年1~11月,累计进口金额为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整机进口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占进口总额的59%;零部件进口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占进口总额的41%。其中履带挖掘机进口1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占进口整机的48%;叉车进口2.9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隧道掘进机的进口1.7亿美元,增幅继续下降。

2008年1~11月,累计出口金额1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整机8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占出口总额的68%;零部件出口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占出口总额的32%。目前,工程机械的出口增势趋缓,出口金额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而环比在10月下降10%的基础上,又下降了20%。

二、行业焦点

(一)装载机发展回顾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中国装载机销量仅为6859台,同比下降了48%,其中出口884台,同比下降11%,持续疲软。装载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遭受经济危机的“重灾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装载机销量持续回落。随着钢铁、煤炭价格暴跌和需求大幅下降,服务于煤炭、矿山的装载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海外市场下滑也很明显,出口呈现快速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这种趋势还未见底,业内预计装载机市场还将持续低迷一段时间,2008年全年的增幅也仅维持在5%左右。

装载机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装载机企业共销售各类装载机产品突破16万台,出口2.3万余台。但在繁荣背后,是行业面临毛利率较低、产能过剩的现实。据了解,2007年我国装载机行业的总产能至少在20万台以上,仅柳工、龙工、厦工3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8万台以上。这样的局面也使装载机行业成为此次经济危机中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受害者。经过这次危机洗礼,2009年装载机能否复苏已成为行业内外最为关心的话题。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工程大量停工、延期的现象。即使是一些购买力较强的石油出口国也是如此。这对于已经占据世界装载机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打击。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全球范围内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国外经销商和用户的购买能力缩水,许多原本便宜的产品,一下子成为市场上的高价货,也使得我国企业的出口利润大幅下滑,产品的竞争力严重受挫。我国一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存货给企业造成的压力比国内要大许多。装载机目前9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国内本土品牌企业所占领,并在国际市场占据主流地位。目前,装载机行业内多家企业都大幅压缩了生产规模,甚至有企业开工率不足产能的10%。不少企业被迫放假,以此来缓解企业巨大的经济压力。装载机行业曾经在2000年左右大打价格战,此次市场出现压力,产品价格是否下调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好几家企业纷纷表示产品价格不会下调。

(二)工程机械发展展望

2008年留给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喜大悲的确值得回味。面对2009年,众多不确定因素使行业更显迷茫。但机遇大于风险是业内公认的观点,而如何理性地应对当前局面,将成为中国优秀工程机械企业的试金石。2008年末,直接带动工程机械采购的房地产、采矿业、基础建设这三项总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矿业和基建新开工项目数量大幅反弹,环比增速高达28.8% 和16.5%,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也再次呈现正增长,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的销量增速出现回升迹象。这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对工程机械的贡献比重较大,它的未来走势将成为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需求能否回暖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铁效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冲击全球经济。无论是巧合还是定论,工程机械行业流传已久“三年一小调,十年一大调”的说法再次得到应验。1998年,国家启动高速公路建设,对工程机械的拉动作用明显;2008年,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一批铁路建设项目上马再次对工程机械构成极大利好。能否成功搭上高铁顺风车,成为工程机械行业2009年可否完成绝地大反击的重要一环。在众多基础建设项目中,铁路投资是带动增长最大的一项,相当于水利、城市公交和道路投资的两倍。除了使用大量的专用设备外,对旋挖钻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设备的用量也较大。据测算,京沪高铁对工程机械的采购额占总投资的10%左右。如果有关部门之前公布的未来3年内全国铁路基建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的规划得以兑现,那么用于采购工程机械设备的资金就有可能达到3500亿元,这是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全年销售总额的1.6倍。

灾后重建。除了拉动内需政策带来的市场,四川灾后重建无疑是另一个受工程机械行业关注的焦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四川省已经逐步成为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国内最大买家。2008年5月21日,由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2008年先投入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之后几年继续做相应安排。同时,四川省境内多项基础建设项目相继上马。其中,成都2009年综合交通固定投资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90亿元,一系列重大铁路、公路等项目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从长远来看,大量城市恢复建设将对工程机械产品构成长期而巨大的需求。当然值得警醒的是,企业在从灾区带回订单的同时,应该自觉严把质量关,优先做好售后服务等工作,把建设灾区当成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新兴市场。出口将是2009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能否保持增长的决定因素。而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我国工程机械的海外市场将主要依靠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从中长期看,中东、东欧及拉美等地的区域规模都远大于中国市场。其中,拉美建筑市场规模相当于中国的4倍,中东和非洲是2.9倍,东欧则为2.4倍。只要对新兴市场开拓顺利,国内产品就有足够的增长空间。 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高速增长始于2004 年,近5年一直保持50%以上的增长。有机构预测,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总出口额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包括零部件),出口占工程机械全行业销售的比重也将超过50%。有乐观者预测,2009年全球新兴市场的基础建设投资增速将是2008年的78.7%左右,而中国整机产品出口的增速将保持在64.5%左右的水平,依然强劲。

三、主要企业

(一)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排头兵的柳工,在2008年后几个月也经受了金融风暴的袭扰。但柳工体会得更深刻的是“危”中藏“机”:这是一个练好内功、提高品质,之后抢夺更大份额“蛋糕”的时机。于是,在生产相对宽松时期,柳工针对存货偏高、生产成本和费用高、现金流紧张、人员前期增长过快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整改。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很多企业彷徨四顾的时候,国内最大的装载机、中国最小型滑移装载机、新型推土机、吊管机等相继在柳工诞生;加强对大型矿山、港口、工程的联系与产品推介,创新销售方式,与金融部门联合大胆进行信用销售,让客户可以减少资金压力购买柳工产品。由此,柳工产品库存由2008年第四季度初的7000台,到年底下降了一半,同时生产却由几百台跃升到2500台以上。在逆流而上,趁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还在低谷时大量采购和饱和生产,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避免销售高峰时没有产品可卖。柳工产品线丰富,既有国内又有国外两个市场,在装载机销售大幅下滑的时候,挖掘机、压路机等其他产品销售不降反升,并且国外市场增长迅猛。为实现年产销入同比增长20%以上目标,柳工已展开了系列动作,启程远航:抓机遇,优化资源配置、产品结构,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一些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已取得成功;加大国外营销网络建设,配件事业部的欧洲荷兰库和印度库正式运行,使国外用户也能享受快捷服务;对各事业部压缩20%以上的成本费用;并将采用新管理和新生产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大对各地经销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改善柳工产品的服务能力,提升柳工品牌形象。2008年柳工出口退税2.1亿元,退税金额比2007 年增长75%。出口退税的及时兑现,使柳工缓解了资金困难,促进了出口的增长。2008年柳工机械共实现出口额12.12亿元,比2007年增长49.07%。

(二)徐工科技

徐工科技未经审计的2008年业绩快报,其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3.698亿元和1.0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7.12%。主要产品如压路机、装载机、摊铺机等销量增幅放缓。由于转让所持徐工机械进出口公司20%的股权,实现投资收益15106.46万元,导致实现净利润10558.91万元,较2007年同期2472.14万元增长327.12%。扣除该投资收益后,实际出现亏损4547.55万元。

去年9月21日,徐工科技并购江苏春兰汽车公司60%的股权,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徐工进军重卡生产领域。将先行投入5亿元,加快国III 发动机的验证和切换,加快新车型的研发和制造,达到在两年内新型重型卡车市场销售超万台。去年10月底,徐工集团融资租赁试点申请报告已经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和税务总局审核。根据规划,徐工租赁公司2008年融资租赁规模将达3.5亿元,2009年计划达到15亿元,2012年达到50亿元。这一切都为徐工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内外并举,拓宽市场空间。2009年徐工集团将加大对产品研发力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将从5%提升到6%。徐工还将开建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承担企业共性、关键性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投资8亿元的工程机械变速箱、驱动桥项目今年将初具规模,投资4 亿元的高水平的工程机械液压油缸项目投入生产,已具备年产45 万米液压油缸的生产能力。为了推进徐工全球化进程,徐工还将逐步在全球各区域建立海外公司,并选择条件成熟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组装厂。2008年徐工投资建设了波兰、伊朗、澳大利亚、印尼和俄罗斯等六大区域备件服务中心。到2009年,还将投资中东、中亚、欧洲、北美、非洲等地区,全面建立徐工产品出口的服务支持体系,支撑徐工3年内达到2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2009年徐工集团计划营业收入达508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收入达63亿元,增长20.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6%。

(三)山推股份公司

2008年山推在“壮大主业、拓展新业;整合资源、精益管理;协同发展、融入国际”的发展战略指引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外抓市场、内抓管理,在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大幅波动的形势面前,山推各项事业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公司在上海宝马展推出多种系列新产品及山推重工工业园奠基,标志着公司产品多元化开始全面展开。成立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和研究院北京分院,为山推国际化事业延伸搭建拓展平台。通过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了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

篇7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 形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经济概念,其主要理论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要载体,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减量化原则,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即对废弃物或污染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它常表现为用减少原料和能源投入或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降低排放;在消费中,人们可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非一次性物品,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它往往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便化。再利用原则,就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提高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为拆卸而设计、为再循环而设计,以使产品容易拆卸重用或升级换代。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能够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或捐献给别人使用。资源化原则,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用于生产新产品以扩大资源供给、减少最终处理量,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闭合,即所谓废物回收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

二、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近年来,地方区域经济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工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我国工业发展的相当部分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经济质量提高和总量增长、引入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菏泽市的实际情况,更应抓住东部八市对口帮扶各县区建设工业园区的机遇,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此来带动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和落实工业节约用水、节约用能、节约用材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主要耗能、耗水等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耗水行业节能、节水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和实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重点用水行业的产品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完善和执行强制性产品效能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符合国家公布目录的节能、节水、废弃物再利用等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建筑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二)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就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等,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工业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咨询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

(三)进行集中生产和园区改造

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要求政府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战略时首先要采取集中生产的城市工业发展政策,即将城市内的主要工业企业尽可能地集中在划定的工业园区内进行集中生产,工业园区应当是相对封闭的,与商业区和生活区隔离开。其次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来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现在菏泽各县区都已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业生产集中区域,这些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应立足于现有园区的改造,而不是大量建立新园区。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基础上,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进行重新整合或引进若干能够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就可以将现有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区。这样既有利于现有工业园区的发展,又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推动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难以持续增长。清洁生产将资源有效利用战略和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改进管理水平等措施,实行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方式,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手段,也是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贯彻执行该法,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对重点污染企业加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皮革、食品等行业推广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工业污染的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

(五)增强区域间的合作意识

多年来我国习惯于将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重叠,经济增长形态基本上为点状拉动,形成了一个个以小的行政区域为中心的小而全的经济集合体。大区域范围内系统等级分工不明确、产业链短、物流规模小、不能实现功能互补、运行效率低、发展成本高。因此,经济发展更需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区域间合作、以组团式进行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地域资源重组、形成战略联盟,有利于区域间功能的互补、提高面向经济全球化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整体抗逆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

篇8

2008年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220.7亿人次,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12636 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8%。在货运方面,全年全国公路货运量为181.8亿吨,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而在货物周转量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货物周转量为12998.5亿吨公里,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1~12月份,全社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93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645 亿元,同比增长2.4%。2008年,我国新增公路里程10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433公里,达到6.0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一、客货运输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客运量继续增长,增幅回落

2008年全年,全国共完成旅客运输239.6亿人次,累计同比增长7.7%;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3304.7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7.9%。从增速来看,2008年全年客运增长速度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从各运输方式来看,2008年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220.7亿人次,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92.11%,仍然是最主要的客运方式。

(二)货运量稳步增加,增速微升

2008年全年,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244.5亿吨,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公路仍然是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占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的74.36%,累计完成货运量181.8亿吨,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各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速都低于上年同期。

(三)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站信息,2008年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93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645亿元,同比增长2.4%;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759亿元,同比增长5.5%;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9.0%。2008年,我国新增公路里程10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433公里,达到6.0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2008年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88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9.1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26.3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8.7%,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分别达89.7%、79%,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78.1%。

二、公路运输运行情况

(一)公路客货运情况

客运稳步增长,平均运距稍有上升。截至去年12月底,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220.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6%,旅客周转量12636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8%。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增幅都比上年大幅减少。

2008年全年全国公路客运平均运距为57.25公里,比上年同期55.61公里的平均运距略有上升。分地区来看,在客运量方面,广东、四川、江苏和浙江等排在前列,主要是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用工大省以及人口大省;而在旅客周转量方面,广东和江苏处于遥遥领先位置。而西部省份如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客运量和周转量都有限。在增速方面,多个省市的客运量和周转量出现了负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11月底,广东省旅客周转量最高,为14202157万人公里,周转量占全国旅客周转总量的12.34%。而天津累计增速最快,达到25.9%。北京、上海、四川、西藏的增速为负。其中,北京去年前11个月旅客周转量出现2.5%的负增长,西藏同比增长-31.3%。在客运量方面,广东客运量仍然最高,为198250万人,同比增长16.7%。天津客运量增速最大为26.3%,去年前11个月为6041万人次。上海、福建、西藏客运量出现负增长,其中西藏增长-35.9%。

货运增长迅速。在货运量方面,全年全国货运量为181.8亿吨,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去年12月份当月完成18.06亿吨。而在货物周转量方面, 全年全国货物周转量为12998.5亿吨公里,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分地区来看,山东作为经济和资源大省,公路货运量排在全国首位,去年前11个月累计达到178848万吨,增速为23.3%。而广东、浙江、辽宁、江苏、山西、河北等经济发达省份或者资源丰富省份的公路货运量也排在全国前列。从增长速度来看,内蒙古排在首位,为27.3%,北京和西藏出现了负增长。在货物周转量方面,去年前11个月山东仍为全国最高,达到1227638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0.1%。其次是广东,为948506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了17.1%。北京和西藏则出现了负增长。

(二)公路运输总体环境

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但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价格逐步回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353 亿元。价格涨幅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6%,农村上涨6.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9%,去年12月同比下降1.1%,全年涨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涨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量较快增长,增速回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成为自1999年后首次增幅低于10%的年份,上半年平稳,下半年回落加快。其中,乘用车产销673.77万辆和675.56万辆,同比增长5.59%和7.27%,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6.35个百分点和14.41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260.74万辆和262.49万辆,同比增长4.24%和5.25%,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7.97个百分点和17.00个百分点。

国际油价暴涨暴跌。2008年,国际油价总体上呈现出暴涨暴跌、急剧波动的走势。从年初以来,国际油价出现急剧暴涨,至去年7月11日纽约市场西德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盘中飙升至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位,较上年底大涨超过50%。然而自去年7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彻底改变了单边暴涨格局,出现连续暴跌,跌落至4年来低点,一度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预计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国际油价短期内不会大幅上涨。

三、行业热点及投融资情况

(一)未来5年5万亿公路项目待建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汇总的各省上报的“可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和可于2013年底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到4.88万亿元,加上航道、港口建设,2009~2013年合计投资约1300亿元,合计5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预计未来5年平均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是原计划的160%,60%投在高速公路,20%投在国省公路,20%投在农村公路。这批资金将由国家预算内资金、交通部专项资金、地方以及企业筹资等多渠道解决。

(二)海南:财政年度预算2009年起增列公路建设资金

海南省政府去年10月份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海南省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议题。会议决定,从2009年起,海南省财政年度预算增列公路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两亿元。据悉,此举在海南省尚属首次。海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海南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以燃油附加费为主的投融资体制基础上,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以解决当前海南公路建设负债沉重、融资能力已达极限等问题。据悉,除了增列专项资金支持公路建设外,海南还将适时出台调整燃油附加费政策,依法建立燃油附加费调整动态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适当提高燃油附加费、开展收费公路建设试点等多种途径,提高海南公路建设的融资信用额度,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另据透露,海南将在深入论证、评估、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后,选择洋浦海湾通道、清澜湾通道进行收费公路建设试点,并探索进行市场融资及省市(县)合资共建公路试点。

(三)福建:五年投2500亿元确保“交通先行”

从2008年起到2012年,福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突破2500亿元,加快“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其中,高速公路平均每年投资300亿元左右,确保2012年通车里程达3235公里;普通公路要推进“年万里百亿工程”,2012年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港口平均每年投资100亿元左右,使厦门港、福州港两个主要港口及海西港口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大提高。据悉,2012年,福建全省营运客车将达3.81万辆,货车达16.3万辆,客运船舶突破3万客位,货运船舶突破500万载重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13%、12%、25%、30%以上,全省所有乡镇及符合通班车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班车,使海峡西岸交通“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升,满足并适当超前于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先行”将首先体现在发展步伐“快”上:交通投资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快于兄弟省份;主要发展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瞄准世界先进水准;海西交通运输业增长要快于其他行业,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四)天津:海滨大道开工,投资约200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海滨大道去年10月6日起全面开工建设。这对于进一步发展环渤海地区港通,推进天津港向世界级大港迈进,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更好服务我国北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海滨大道由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去年9月16日,北段二期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同时集疏港公路二期中段、集疏港公路二期南段也完成施工招标,随即开工建设。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滨大道北段二期项目南起疏港三线互通立交,向北跨越永定新河北塘入海口,在海挡外侧向北穿越蛏头沽东侧海滩,在蛏头沽以北约1公里处与海滨大道北段一期相接。集疏港公路二期南段工程南起津晋高速公路,北至津沽一线立交,路线全长约8.24公里,目前已具备施工条件,去年9月底开始施工。集疏港公路二期中段南起津沽一线立交,北至疏港二线立交,路线全长约11.08公里,其中9.83公里路程为双向8车道高架桥,地面辅道为双向6车道。 海滨大道天津界内全长91公里,北接曹妃甸,南连黄骅港,是滨海新区“八横四纵”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项目规划,将拓宽改造现有45公里四车道简易路面,新建46公里,大型互通立交桥14座,高架40公里,双层双向8车道,全部在海滩软基上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两年内全线贯通。

四、主要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一)皖通高速(600012)

这个公司是安徽省一家公路类上市企业,管理经验成熟,旗下拥有数条高速公路。公司运营的收费公路项目有合宁高速公路、205国道天长段新线、连霍公路安徽段全部收益,宣广高速55.47%的股权,高界高速公路51%股权。这些公路是我国公路交通主干线或主枢纽中的重要部分,其车流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前期收到所得税财政返还余款2242万元,公司应收2006 年度企业所得税财政返还款人民币5912万元已全额收回。同时,公司于2008年7月23日公告称,经公司申请,安徽省财政厅已同意对公司2006年度按照33%税率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约1.5亿元,按照40%(省财政分成部分)的比例予以返还。此两项优惠措施使得公司2008年业绩获得有力支撑。路产收入预测显示,2008年公司旗下路产收入同比下降3%左右,其中合宁高速和高界高速同比分别下降7.66%和2.36%;连霍高速安徽段和宣广高速同比分别增长7.65%和3.86%。货车通行比例下降是皖通高速2008年通行费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因长三角地区遭受美国金融风暴波及,致使皖通高速路产车流结构中货车流量有较为明显的同比下降。其中合宁高速同比下降2.3%,高界高速同比下降3%,宣广高速同比下降3.9%,连霍高速安徽段同比下降3.3%。

(二)福建高速(600033)

这个公司控股的福泉高速公路开通后,福州至厦门的铁路随即停运,同时福州至厦门的空中航班也明显减少,原来该铁路和航运承运的客货将有相当部分由福泉高速公路来完成,因而在交通运输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垄断的格局。根据行业长远规划: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由“三纵八横”主骨架,三条环城线,二十五联接线组成,简称“三纵八横三环二十五联”,规划建设总里程5929公里,目前已建成通车1229公里。“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计划完成高速公路总投资750亿元,到201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50公里以上,公司有望从行业的长远规划中受益。此外,公司也是典型的三通概念,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了其在对台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公司现有路产福泉高速、泉厦高速是国家干道同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福建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三)宁沪高速(600377)

这个公司经营的沪宁高速公路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展为八车道并全面开放货车通行,此外,还拥有宁沪二级公路江苏段、锡澄高速公路、广靖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南京段、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以及苏嘉杭高速公路等收费路桥全部或部分权益,是我国公路行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根据公司2008年12月新公布的数据,公司沪宁高速江苏段、锡澄高速、广靖高速、宁连高速及312国道宁沪段的车流量,同比分别负增长3.95%、6.1%、15.82%、21.48%、36.48%。本期公司经营上未发生突发事项,车流量持续不振的主因依然是区域经济的下行。此外,沪宁高速上海段2009年1月全线开通,届时在春运的推助下,去年1月沪宁高速的车流量将有所好转。尽管2008前半年公司主要资产宁沪高速的货车占比一直保持稳定,但下半年在经济不断恶化的背景下,该高速段的货车占比也开始出现波动。据统计,去年12月宁沪高速上10吨以上的货车占比同比降幅已高于8%。由于公司地处江苏,区域内多纺织、电子类企业,过境车所载货物又多为北方加工类,这些货车受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预计2009年宁沪高速的单车收费将可能出现下降。

篇9

关键词: 生态工业; 循环经济; 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61-01

一、生态工业的起源及理论基础

人们受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运动原理的启发,对多工业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的工业系统之间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存在相互关联作用。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把自然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工业体系的建立上来,使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

二、生态工业发展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

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生态工业体系,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传统工业的生产活动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这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为其特征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推进生态工业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工业的发展并不只是立足于单一的工业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而是建立在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连互动发展基础上的。因此,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如果能在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产业结构构成,通过有目的的规划,进行多个企业或产业间的链接和组合,建立起相互关连,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无疑对该区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生态工业建设符合环境管理思想及方式的发展方向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必然促进我国环境管理思想和方式实现以下转变

1.环境污染由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环境管理由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3.环境保护由政府行政调控为主向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转变。

4.清洁生产由促进单个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向促进区域性清洁生产转变。

五、生态工业的载体——生态工业示范区

推进生态工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个具体体现的方式就是生态工业的载体—生态工业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是在过去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一个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形式。目前,我国已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而在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

六、生态工业示范区的特点

对上述三类园区,相比较可以看出:前两种开发区有明确的地理区域,侧重于经济本身的发展,区内企业间彼此独立,没有有机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

生态工业示范区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产业或企业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连和互动关系,这种关连和互动构成了各产业或企业间的工业生态链或生态网络,从而形成生态工业体系。

2.在工业生态链或工业生态网络中,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并实现闭路循环,不向体系外排出废物。

3.可以实现区域性的清洁生产和区域性的经济规模化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区域内的各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得到下一生产过程的充分利用,使众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清洁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多个企业或产业互动,同步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规模化。

4.区域内资源、信息共享,克服了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的生产各自为阵,信息不畅通的弊端,使区域内的资源和信息最快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5.生态工业示范区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而是多个企业或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的概念, 因此,它不受地域的限制,也没有明确的地域界线。只要存在工业生态关系,这个企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成为生态工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6.生态工业示范区不单纯于着眼于经济的发展,而是着眼于工业生态关系的连接,把保护环境融合于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以上特点都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所不具有的。因此,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将使两区更具活力和发展前景。

七、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做好生态工业建设的宣传引导。生态工业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启蒙阶段。是一个新生事物,对许多企业和管理者来说,还不了解生态工业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论。北大、清华的一些学者和一些研究机构对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其深度和影响也是很有限的。

(二)加强生态工业建设的技术指导。生态工业建设实质上是根据一定地域内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进行产业间的组合、链接和补充,使之形成互为关连和互动的工业生态链或生态网。这必须在工业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建立生态工业体系要依托技术支持单位,预先进行资源、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生态工业建设的规划,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实施规划。

(三)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以点带面。选择有一定资源和产业优势,并具有一定生态工业基础的地区,进行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的试点。通过试点,一方面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积累经验,为深化这项工作打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工业生态示范区的建立,为其他地区作出表率,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生态工业的普及面,推动生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八、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已经正在进行建设的一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实践和经验,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篇10

A市是区域性重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具有较长发展历史,基础雄厚,该市已于2011年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分析该市经济转型特点对于把握新常态下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特点具有典型意义。

1.经济增速放缓,GDP中工业占比降低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换挡回落,工业城市GDP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压力较大。作为资源型城市的A市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该市GDP增速由2005年均13.42%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2014年7.4%的中高速增长。在产业结构上,产业主体逐步由第二产业让位于第三产业,经济对于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性将逐渐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成为长期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A市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66.8%、29.1%发展到2014年的55.9%、40.6%,两者之间的比率之差由37.7个百分点缩小为15.3个百分点。

2.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生转变

近年来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投资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大量消耗,随着工业经济转型步伐加快,需求主体逐步由投资需求让位于消费需求,要素与投资驱动的结构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随着经济下行和经营风险的加剧,企业投资意愿降低、投资项目减少,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降低,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加速增长,A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08年末的29.6%提高到2014年末的34.4%,消费需求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资本的投入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必须将发展的动力由要素、投资向科技创新转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2014年,A市代表创新型工业的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3.8亿元,增长8.7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3.工业经济效益增长遇到较大阻力

工业城市特别是重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偏老、偏重,产能过剩问题相对较为突出,随着当前“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放大,产能过剩行业占比偏大的问题更加明显,随着国家转调力度的加大,工业企业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市场需求不振、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成本偏高等问题,影响了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从2014年末数据来看,A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收入11264.9亿元,增长4.25%,增幅同比回落2.95个百分点;利税1183.4亿元,下降7.30%,增幅同比回落9.19个百分点;利润687.4亿元,下降9.80%,增幅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

二、商业银行支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制约因素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工业城市经济增长趋势性放慢,工业经济转型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诸多制约因素,致使区域商业银行的发展由高增长、高利润常态将让位于中速增长、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常态。

1.工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剧了金融风险

工业企业是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吸纳能力最强的企业。从当前工业城市发展情况看,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过高,环境保护压力及成本较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结构调整过程中,过剩行业、落后产能的“关停并转”的力度明显加大,部分缺乏先进生产技术、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面临着产业政策、环境治理、市场淘汰等生存危险。该类企业一旦发生经营风险,直接体现为信用风险、客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旧有客户群退出和新型客户群承接断档的风险。随着各类风险的积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难度加大。2014年末,A市不良贷款余额高达75.08亿元,较年初激增22.5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升至2.96%的水平,较年初上升了0.76个百分点。

2.现有产行业结构致使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A市作为重工业城市,以钢铁、化工、造纸、纺织、发电、建材、炼油、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较大,具有明显的“两高一剩”特征。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源过多集中于此类行业,致使产能过剩行业授信占比较高,2014年末上述行业的信贷总量占比高达23%,受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信贷政策限制,增量授信较为困难。与此同时,代表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消费产业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客户群体,企业户数少,规模小,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成为替代传统产业的主导力量,商业银行在上述行业的信贷投放的有效增长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足够的承贷载体。

3.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

当前政府、银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对银行信贷政策执行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企业虚假出资、抽逃资本、财务造假、利用虚假交易套取银行资金的现象还较大程度的存在,部分中介机构更是参与其中,加上银行自身识别风险能力不强、绩效利益驱动过重等问题,导致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了劣质企业,影响了银行信用的流动性。同时,社会诚信、惩戒体系没有实现制度化、法制化,社会担保机制尚未建立,各级政府出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广大企业的担保需求,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4.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随着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信贷管理水平没有跟上信贷规模的加速扩张,信贷投放求大求快,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内在平衡被打破,信贷管理较为粗放,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商业银行历来具有大企业、大项目的信贷投放偏好,工业企业过度授信较为普遍,对新兴工业中的优质项目、成熟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投放不足,且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同时,随着“两高一剩”行业结构优化和社会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存量客户中的结构性优质项目,以及居优势地位的龙头客户,其余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近两年A市信贷投入率逐年下滑,2013年末、2014年末信贷投入增长率仅为9.82%、6.41%,分别较2012年末下降2.41、5.82个百分点。

三、商业银行支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措施建议

面对新常态下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实际,加快实施源头锁定、全程跟进、精准高效、扶微扶新、生态金融等服务策略,加大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实现银行自身与当地经济的协同发展。

1.主动融入战略布局,实施源头锁定服务策略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主动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一是主动实现与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要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出发点,在信贷投放的行业、项目和客户选择方面,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对符合战略布局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科学制定信贷投放规划,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二是主动引导和推动国家战略布局。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主动地调整信贷政策,努力以信贷投向的合理性和前瞻性调整,引导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合理布局。三是加大重点战略行业扶持力度。要依据国家战略布局需要,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钢铁、水泥、造船、纺织、水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服务于产能输出战略,紧跟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等方式,增强企业跨境投资经营能力。

2.密切关注招商引资,实施全程跟进服务策略

招商引资工作历来是政府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随着工业经济发展能力的深度挖潜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业城市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融入政府招商引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和综合服务优势,主动亲自参与政府招商引资谈判、评估、融资、落地全过程,确保政府引进项目符合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二是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合理化建议。要充分利用自身信贷投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的产行业现状、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发展前景做出分析,提出自身专业角度的意见建议,降低招商引资风险。三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扶持力度。对于配合政府引进的项目,要充分发挥当地金融主渠道的作用,及时签订授信合约,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多元化、个性化的融资服务,以此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3.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实施精准高效服务策略

在贷款规模受限的情况下,要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重点项目、战略新兴产业、县域经济和小微企业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确保信贷资源作用最大化。一是提供个性化服务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日益优化和升级对银行服务提出更高的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立足于“个性化、精准性、时效性”原则,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客户组建服务运作团队,根据客户需求特征出具综合服务方案,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突破信贷服务瓶颈,搭建链接上下、联动左右的直接营销平台。不断研发和推出满足客户要求的理财业务和满足大众客户要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走一条差异化、集约化、综合化的道路。二是明确信贷支持重点。要加强与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营销对接力度,扩大项目贷款投放,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同时,多渠道了解重点项目立项信息,按照项目基本情况实行名单制管理,由专人做好进度跟踪,适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三是密切关注辖内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要灵活运用债务融资工具、银赁通保理、银团贷款、股权融资等产品特点,增加客户大额度、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层次。四是提供高效率的融资服务。要严格保证企业融资的时效性,提高申报资料质量,努力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间,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

4.加快创新业务模式,实施扶微扶新服务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加快业务模式的创新,必须着眼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的多元化,使商业银行业务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巩固、服务更加全面,最终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其中扶微扶新服务策略是业务转型的一大重点。小微企业、创新性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虽然在信贷支持过程中存在较多障碍,但应把该领域作为战略性支持重点,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拓展服务支持空间。一是提高对小微企业业务的重视程度。要围绕核心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国家(省)级产业园区、“新三板”等客户集群,在掌握小微企业全面信息的基础上,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情况,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型、合作型、伙伴型的关系,将小微企业作为重要客户进行营销、培育、合作。二是简化信贷审批流程。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周期长的实际,重新设计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三是创新抵质押方式。主动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抵质押不足的矛盾,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产品比重,切实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四是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加快服务机制创新,逐步完善创新性企业风险定价、考核激励、贷后管理、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对创新性企业简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建立为该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服务平台,降低创新性企业融资准入门槛。五是充分发挥业务创新后发优势。吸取国际先进银行在面对类似情况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的特点和客户结构,在经营理念、业务转型、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活动,全面提高金融创新的水平。

篇11

我们**乡2002年招商引资的任务总数是5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的任务总数是50万元。经过乡党委、政府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上半年招商引资15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落实30万元。

通过学习张书记在全县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深感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不够,创造宽松环境的尺度不够。

*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观念是资源,解放思想是生产力”。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没有招商引资、借船出海的新观念,就没有**乡经济的腾飞。我们要贯彻以落实全县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跑出去、请回来,利用同学会、战友会、同乡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太平乡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域外客商到太平投资办企业。二是充分利用太平乡的资源优势,实行全方的位招商引资。要依托煤碳矿产资源优势,在矿产开发方面招商引资;依托耕地面积优势在树苗繁育、中草药等特种种植业招商引资;依托丰富的秸杆资源优势,在养殖业方面招商引资;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在发展粮食、畜产品加工业方面招商引资;依托荒山资源优势,在发展经济林方面招商引资;依托优质黄粘土资源优势,在发展制砖业方面让利招商引资;依托水面资源优势,在水产养殖业方面招商引资;依托草场资源优势,在草地恢复建设及利用方面招商引资。通过上述全方位的招商,努力使**乡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招商引资的政策更优惠、环境更宽松。

总之,我们要以县委提出的抓工业经济的思想统揽全局,努力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

篇12

带着这些疑问和问题,记者在扬中实地走访了多天,试图从这个县级市的案例中,了解地方政府如何以及能否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搞大开发”,也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共赢。

扬中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居于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置,地域狭小,四面环水,是典型的岛状区域,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二大岛,素有“河豚之乡”、“江中明珠”之称。城市陆地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属于人口高密度地区。

先看扬中的生态保护状况: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园林城市”,列中国十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第二位。

再看扬中的经济和民生成绩单:江苏省9个率先建成全国小康社会的县(市)之一。早在2012年,人均GDP就突破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24位,并且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

当地官员介绍说,土地等资源的稀缺,造就了节俭、精细的岛屿文化;岛屿文化又催生了当地政府和官员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理念,从而有了不搞大开发、自觉“留白”的地方独特的发展模式。

所谓“留白也是发展”,就是宁可不开发,宁肯留作空白地,也坚决拒绝引进重化工业,避免产生污染、破坏岸线生态资源。

在“留白”实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扬中靠什么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创新。”扬中市副市长于德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的回答简洁明了。他说,多年来,扬中市坚持在产业发展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对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坚决拒绝,积极打造智慧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坚持对优质的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性开发,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这是头脑清醒、不断选择的结果。

篇13

关键词:EMS;工业水平;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企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企业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能源的消耗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各类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建设和投入使用能源管控中心系统。经多年努力建设,2015年6月本钢能源管控中心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本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本钢能源管理技术发展的重大措施,对提高本钢能源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本钢能源管控中心建成后工业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改进

本钢能源管控中心系统(下称EMS系统)未上线前,本钢工业给排水系统调度基本为“盲调”,其调度台主要依托电话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调度员利用经验指挥和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该调度系统存在严重的数据粗略性和反馈滞后性等诸多缺陷,其不仅远远达不到经济运行的要求,并且还会给系统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造成较大隐患。EMS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对能源系统实行集中监控和有效管理。EMS系统对本钢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和给排水系统数据实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通过对能源系统实行集中监测和控制,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现今EMS系统可为工业给排水专业调度员提供全中文、友好的人机界面。画面设计布局和线条协调,颜色清晰,并符合传统习惯以及有关的行业要求。每个子画面能够保证监控对象的完整性、独立性与相互关联性,并提供潮流监控画面、操作画面、实时曲线、参数设定等功能,供调度人员使用。充分展示如下作用:(1)通过对能源系统集中监控,大幅度提高企业能源系统劳动生产率。(2)运用EMS系统强大的功能和手段对各能源介质实现有效在线调控,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能源,确保系统经济合理运行,节能和环保效益贡献突出。(3)在能源系统异常和事故时,EMS系统通过集中监控做出及时、快速和准确地处置,把能源系统故障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能源系统稳定运行。(4)基础能源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实现对能源的质量、工序能耗和运行管理的前端控制和评估,从而为本钢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2. EMS平台下水系统平衡改善

依托EMS系统的强大功能,结合本钢水系统工艺技术特点,从整体角度监测和分析各工序供水方式以及水的综合利用进而找出优化的水系统平衡和供水方案。EMS系统能够监视各级用水设备及运转状态,通过对用水总量、各系统单元以及外排水之间的定量关系,帮助决策者及能源管理者制定出用水定额标准以及各厂矿的用水计划,改变了传统的按需供水方针,而是利用经济杠杆和管理政策调动各厂矿的节水节能积极性。EMS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保障,包括了提供准确及时的计量,确保科学反映各工序的水消耗。EMS系统的实时监视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大量能源浪费或异常事故状态,还能够切实起到了监督作用,使得瞒报、造假等现象大大降低。此外其强大的历史趋势曲线能够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挖掘节水潜力进而进行实施验证。

3. EMS平台下水系统运行过程改善

EMS系统上线运行前,对于水系统运行的过程管理大多停留在了事后管理,即重点为发现问题后进行原因分析并重视对结果的追求,其显然满足不了企业对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要求。EMS平台上线后,使得企业在追求事中控制或事前准备上有了功能保障。在EMS系统当中建立了各级水系统布置和平衡图,并能够根据各类信息的汇总建立起在线运行供需动态平衡,使得各用户能够得到了合理的水质和水量要求。一旦发生供需矛盾及运行调整,调度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控动态并与用水单位及时沟通,以最快的速度实时调整供水方式进而有效控制事中的工业水消耗。

4. EMS平台下水系统用水效率改善

通过串联整合分析并帮助整个系统推行串级供水,其能够有效地将水质和水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本钢利用EMS系统分析和改善多项串级供水方式,为降低工业水消耗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利用EMS平台的监视功能,规范用户的用能纪律,减少供用不平衡导致管网的压力波动。利用EMS平台的监视和记录功能,为公司上级部门提供重点用户节能,管网运行,用户外排水等相关基础性数据,帮助上级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

结论

本钢EMS系y的建设和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本钢能源介质调度运行方式。一年多来,本钢利用EMS强大的信息化、自动化等功能在工业给排水系统的经济运行中取得了诸多节能降耗的实践。

篇14

关键词:林产工业;经济发展;生态化;优化对策

林业资源有目的性的开采与利用,并经过相关的生产单位进行加工,制作成新的木制品,提高木材的利用价值。林产工业规模正在逐渐扩展,并得到社会的支持,这也使得林业采伐量不断增长,而在重用轻种的状态下,林业资源很快就面临短缺的局面,这并不利于林产工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提出相对有效的办法,从培育管理到栽种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优化与改进,从国民经济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整改。

一、发挥林下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1、积极完善林下经济市场建设,政策优化林下产业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应政策的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因此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务必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资金整合,为林下资本市场建设提供支持。其一,充分利用国家资金贷款及银行贷款,以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三大政策为发展点,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及扶持政策,同时结合当地地域优势,搭配建设国际和国内各项基础投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其二,注重引导林农进行合作社或者家庭经营主体的自筹资金融入,积极进行市场拓展与技术投入,对林农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林合作社建设,努力加强市场抗风险能力,为林农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在政策上也应当积极向林农倾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其三,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生产企业,利用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生产技术,发展本地林业市场,提升农产品的技术水平与深加工力度,创立各类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

2、注重农副产品加工,加快林业产业工业化进程

林下产业是基于林业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依托于森林食品、化并产业、森林旅游等产业的新型产业综合体,林下产业的相关衍生品不断增多,林下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产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特征,这样可以有效形成规模优势,促进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围绕当地合作加工企I的需求,确定林下产业的范围与方向,解决当地加工企业原材料问题,积极发展为外地加工商的原材料生产地,林下产业生产基地;其二,积极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体化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将承包户、基地、加工、物流与市场等市场元素统一整合,形成大带小、企带大的产业特征,努力调动全员范围内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当地区域的林下产业化优势,走企业产业与集群化发展道路。

二、改进人员结构,大力实施人才引进策略

人才是林产工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量,而就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林产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地区在林业建设中相关的资金支持比较短缺,所以要针对这些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地区进行人才政策研究,以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等多个角度为研究方向,以更好的人才引进策略来实现人才的充足,进而实现林产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出台配套的人才专项政策

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发展当地配套设施及配套人才建设,将其放在人才发展的首位,针对当地卫生及教育人才的大量缺失,应当积极打破收入及待遇壁垒。一方面,可以适当放宽人才技术职称评定壁垒,保证教育及医疗行业有更多的中高级职称人才,调动骨干人群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一些有着杰出贡献的学科人才配套专项资金支持。

2、积极培养当地人才

很多青年才子都比较喜欢进入大城市工作、发展、定居,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的经济条件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青年才子的物质欲望,对于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来说,人才的短缺无疑会让该发展方向难以实现。所以转变人们的旧时思想很关键,加强林产工业经济管理的制度,实现薪金与激励制度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留住人才的作用,并联合相关的教育机构,加强林产工业经济学的专门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专业人才,并定期组织各项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性。

3、积极引入稀缺人才

在林业产业发展的部分领域的一些高精尖人才还需要单纯依靠外部引进解决,特别是林业产业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等。针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野生药材的种植等特点,转变人才引入方式,吸纳一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与省内行业专家或者院校建立畅通的人才交流方式,通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吸纳可用人才;与外地学校建立一些基地建设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及设施,吸引更多林业方面的专家人才在当地开展各类科研活动。

三、加强林产工业产业区建设,实现发展模式的升级

目前,林产工业的发展短期内难摆脱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推动力的主导地位,伴随政府及社会大众对林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逐步重视,以单纯的林木采伐量增长来支撑林产工业粗放式、过渡式的经济长的模式难以为继,以循环经济思想为导引、秉承“三民”的基本原则,对林业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生态化再造和集约运行是当前切实提高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着力点。

1、生态化林业工业体系的建立

按照“三民”原则建立生态化的林产工业体系(包括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木材胆存业,纤维、复合、胶合等人造板制造业,小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业等),保证清洁生产,尽量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风险。

2、发展林副产业

重点发展林副产品培育与加工业,森林中草药、特色林果与菌类、特色动物含品等林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林产工业的发展应从适度与集约驯养、规模与现代化培植、提高食品与药品标准、系统的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纯天然、高质量的绿色品牌形象迅速占领逐步增大的绿色药品与食品需求市场,提高辽宁省林产工业森林农副产品培育与加工业的市场规模与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