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问题范文

早产儿护理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早产儿护理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早产儿护理问题

篇1

作者简介:乔合新(1977.12-),女,本科,骨科护士长,护师。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护理技术的更新,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已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除了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以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临床中与早产儿成活率密切相关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体温过低营养失调 感染 ④呼吸暂停。在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个案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在活产新生儿的发生率为5%-10%,是指胎龄满27周至未满37足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在47cm以下的新生儿[1]。由于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生活能力弱,免疫功能低下,出生时又常伴随着其他免疫疾病,比其他新生儿存在着更多的护理问题,从而影响了治疗进程和转归。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进展,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现将早产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1 体温过低

1.1 干预措施

1.1.1 早产儿居住的房间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

1.1.2 保暖。 热水袋保暖:适用于体重>2000g,一般情况良好者。袋内灌装1/2-2/3满、50℃的热水,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早产儿的身边和足边,勿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并且需经常更换部位和热水,以保证达到一定的温度。 暖箱保暖:适用于体重

1.1.3 在复温过程中须注意防止复温过快,避免肺出血。

2 营养失调

2.1 干预措施

2.1.1 乳类的选择。

2.1.1.1 母乳。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份含量较多,可增加新生儿胃肠道防御功能,应鼓励和提倡早产儿采取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早产儿至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等营养成份的含量已明显不足,早产儿完全经肠道营养时,即需加入母乳强化剂,直至体重>2000g。

2.1.1.2 配方乳。配方乳在母乳不足或母体疾病禁止哺乳的情况下,应采用早产儿配方乳。

2.1.2 喂养方式。

2.1.2.1 吸吮力好,吞咽反射健全的早产儿。应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采取正确有效的姿势,喂奶时间≤15min-20min,避免母婴过度疲劳影响哺乳效果,用奶瓶喂奶时奶汁要充满,避免吸入大量空气。

2.1.2.2 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喂养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按医嘱量抽取,抬高患儿头肩部,用滴管或注射器沿其口周一侧,依照早产儿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其口中。

2.1.2.3 无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早产儿。须采取鼻饲管喂养。目前多支持胃管间断喂养,1次/2-3h,在每次进奶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以上者则减量或暂停一次,无残留,每次增加奶量1-2ml,直至早产儿能自行吸吮,反应较好,吞咽反射正常时则拔除胃管。

2.1.2.4 若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而致消化道出血和腹胀者须进行胃肠减压,出血期间应禁食并遵医嘱给予止血剂胃内注入。对胎粪粘滞者予以31℃-39℃的生理盐水15ml-20ml灌肠,以保持大便顺利自行排出[2]。

3 感染

早产儿由于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率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血浆丙种球蛋白的含量也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酿成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3],所以对生活环境及治疗环境的消毒、隔离要求较高,须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3.1 干预措施

3.1.1 保持室内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0-15min。地板、工作包、床架等一切设施均要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3次,每次30分钟。限制访客。

3.1.2 早产儿应有独立用物,使用的仪器干净干燥及消毒。

3.1.3 对使用暖箱的早产儿,应保持暖箱清洁,定期消毒。

3.1.4 保持早产儿的皮肤清洁,衣服、尿布干净、柔软易吸水,衣服要宽松无纽扣,以免擦伤皮肤。

3.1.5 护理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护理每个早产儿前后均需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1.6 脐部有浓状分泌物时先用2%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洗。每次沐浴后对脐部进行常规消毒,避免大小便的污染。每次换尿布时先用温水擦净,再用鞣酸软膏擦涂臀部,防止红臀发生。

3.1.7 口腔护理。对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是否会并有真菌性口腔炎。

4 呼吸暂停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肺泡数量少,肺泡壁较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4], 呼吸肌薄弱,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呼吸快而不规则,常会发生间歇性呼吸暂停或青紫现象。又因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因反流而引起窒息。

4.1 干预措施

4.1.1 早产儿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通畅。加强监护。

4.1.2 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刺激,如弹脚底、摩擦患儿背部、按摩外耳廓及皮肤刺激,使患儿啼哭,促使恢复正常呼吸。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纳络酮、东莨菪碱等药物静脉注射外,立即给予鼻导管、面罩或复苏囊加压给氧。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及呼吸机。

5 小结

引起早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稳步上升。由于早产儿各器官构造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抵抗力低下,病情比较复杂且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极容易导致早产儿死亡或留下严重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所以对早产儿的病情监护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

[2] 罗丽红,李瑞琼.新生儿回流灌肠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B):48

篇2

资料方法

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早产分娩86例,其中34~36周68例,28~35周18例,男性49例,女性37例,存活83例,死亡3例,存活率97%,死亡率3%。

常见问题及护理

体温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产热少致体温过低,调节能力差,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融点高,寒冷时易于凝固,易引起硬肿症。所以保温是关键,应特别注意保持体温,一般室内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其护理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2000g者应放在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大,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用简易保暖方法,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详细记录。

缺氧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调节能力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导致通气不良,易出现缺氧,发绀、呼吸困难。同时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脑损伤,易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或窒息者,立即吸氧或人工呼吸、给氧浓度30%~40%为宜,最好含有CO26%~10%,以刺激呼吸中枢而改善呼吸,应注意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易过长,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持续正压呼吸用氧,早期可用呼吸机,持续吸氧时,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以防氧中毒、视网膜剥落失明等。同时实施正确的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促进废液排出。

消化功能弱:早产儿吞咽反射差,贲门扩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扩约肌发育较好,胃容量小,易呕吐、溢乳引起呛咳窒息。因此置患儿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右侧卧位,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早产儿多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且对脂肪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祠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其营养液,喂养后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现象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测体重1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肝脏功能差:早产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摄取能力较差,其生理性黄疸维持时间长,而且较重;凝血机制不健全易出血,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患营养缺乏症;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对早产儿补充凝血因子可肌肉注射V~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必要时输新鲜血液或血浆,同时早开奶防止低血糖。

抵抗力弱: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早产儿感染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病房床单及日常用品的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讨论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产儿发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有研究报道,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是早产儿护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产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忧虑和罪恶感,接受早产儿需要的特殊照顾常需一段时间,而早产儿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家长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因此应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参与护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护理早产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体质量低于2 500 g;胎龄低于37周;Apgar评分高于8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部患儿;存在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1.1)周;体质量880~2 300g,平均为(1 650±150)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在27~35周,平均胎龄为(31.1±1.3)周;体质量880~2 200g,平均为(1 600±175)g。两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早产儿住院期间,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内容: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早产儿护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反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并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定期反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和照顾。

(2)定期培训

培训由早产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并使其能够明确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为患儿家属示范早产儿洗澡、喂养等工作步骤,并指导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强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须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患儿的康复。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早产儿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从而降低早产儿护理中意外发生的风险。

(3)强化互动

在早产儿被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并鼓励家属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同时鼓励家属与其进行积极互动,通过哼唱儿歌帮助患儿睡眠、拥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在活跃、开心、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4)出院指导

若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由医师评估后即可出院。护理人员应叮嘱早产儿家属定期复诊,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身心发育状况,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满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中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之间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62,P

干预后,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帮助其度过危险期[4]。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属只能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无法直接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再加上对患儿的关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所以及时打破家属对早产儿救治的神秘感,搭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沟通平台是关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当中不仅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顺利延伸至家庭。

篇4

【关键词】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8-2752-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37周,体重低于2 500 g的活产新生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组调查,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76%[1]早产儿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喂养和护理比正常新生儿复杂、细致。因此,早产儿娩出后立即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接受治疗和护理,造成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妇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鉴此,对52例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早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 000~2 500 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 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 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 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2]。

2.4 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效果评定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25%为无效,见表1。

4 护理体会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3]。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

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

[2] 吴丽萍,何 仲,韩冬初,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

产后焦虑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

[3] 邹 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医

篇5

[关键词]发育支持性护理;早产患儿;应用效果

早产儿指胎龄少于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又称未成熟儿,死亡率高。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所以护理是一个关键的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我院对早产患儿的护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110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发育支持性护理)男31例,女24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0~1485g,平均1205g。对照组(系统性护理)男28例,女27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5~1490g,平均1215g。两组早产患儿在男女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极低体重早产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对有黄疸的早产患儿,进行蓝光灯照;每天对早产患儿的吸吮吞咽进行护理、对患儿的消化系统进行观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检测,有没有并发其他病例等进行检测,对患儿的睡眠时间进行记录。观察每天的进奶量,在常规护理2周后对照组进奶量35±686±4019±19170(ml),体重157±401215±1031280±1211490(g)。

1.2.2观察组在极低体重早产患儿护理的时候,使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患儿的体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发育支持性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进奶量50±4020±7120±23360(ml),体重178±401235±1101395±1301650(g)。

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护理前后早产患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在常规护理2周后对照组进奶量35±686±4019±19170(ml),体重157±401215±1031280±1211490(g)。观察组的进奶量50±4020±7120±23360(ml),体重178±401235±1101395±1301650(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死亡率为0例,进奶量高,体重增长快;对照组中死亡率1例,进奶量低,体重增长慢。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又称未成熟儿,死亡率高。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如果早产患儿在其出生时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会致使患儿发生多种因素的疾病,甚至死亡。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以前的常规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现代医疗科学来说,提高生命保障,减少疾病痛苦,促使病患尽早恢复是第一的关键,对早产患儿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病患,因其刚出生还不能表达自己,甚至连有和疾病都不能描述,是一种比叫棘手的问题,然而提高对早产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有关键的问题这对能不能使一个新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良好的体制和成长是一个关键。而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新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效数据统计结果),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值得现医疗科学单位推广使用。这对人的生命和医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能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对现代医疗护理具有很大的医疗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苏平,王春桃.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

[2]朱清碧,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0):21―22.

[3]谭巧红,龚婷,陈丽棠.发育支持性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6(29):112―113.

篇6

[关键词] 早产儿;评判性思维;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06-02

所谓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临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有注重对自己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用适当的护理方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自 20世纪末,评判性思维在中国护理教育事业中逐渐得到重视,我院新生儿科于2009年收治了56例早产儿,在护理程序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早产儿的护理,并收到一定的成效。现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 1~ 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早产儿56 例,男 29例,女27例,孕周:29~30周1例,31~32周7例,33~34周24例,35~36周 22例,37周2例。体重:1 500~2 000 g 22例,2 000~2 500 g 25例,2 500~3 000 g 9例。

1.2方法

在《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价标准》指导下,运用评判性思维在护理56例早产儿过程中提出护理问题,总结护理经验,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 37周,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身长在46 cm以下的婴儿。由于出生时未足月,早产儿体内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弱,适应环境能力差,胎龄越小越不易存活。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3]。我科全体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积极展开讨论提出护理问题,对问题进行评判性地分析、综合、推理、评估、判断、决策,在护理程序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修改,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能力,缩短了住院周期,存活率高。

1.2.1建立与完善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低体温、烧伤、烫伤,加强皮肤的护理。早产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内的棕色脂肪贮存量少,又因其体表面积大,散热快,不能自我提供良好的体温调节,需置于保暖箱内保暖[4]。据马小花[5]报道“鸟巢”式护理先将“鸟巢”置于暖箱内预热后,沿着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制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使其体表温度、热量集聚在“小巢”内,这就不会因反复开启暖箱门空气对流而使热量散发出去,降低环境温度波动的幅度,利于中性温度的维持。据周运蓉等报道制作了柔软、温暖、舒适、安全的“鸟巢”安置患儿。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箱内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使用“鸟巢”时,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给予患儿沐浴 1次,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严防烫伤。避免使用碱性的沐浴液,以免破坏皮肤的酸碱度。

1.2.2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提高安全用氧意识,防治氧中毒。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肺透明膜病。应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有无缺氧症状,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必须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如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血气分析仪等。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人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并取得家人同意并签名。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2.3预防静脉输注时药液外渗,以免给患儿不必要的伤害。每次进行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和头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应使用留置针头,避免血管损伤。每次输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当使用钙剂等易引起外渗的药物时,要严密观察,在可许的情况下,安排专人护理。当发现药液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穿刺处以离心的方向挤出血液,渗出部位外涂喜辽妥外用药膏。建立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输液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为3~5 min。

1.2.4建立完善新生儿的喂养制度,早产儿使用管饲喂养时,确保管饲安全。①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胃肠道动力不成熟,吸吮力和吞咽能力较弱,应采取合适的喂养方式。有研究发现,早产儿在接受全肠道喂养的同时进行微量吸吮,可使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发生变化,加速胃肠功能成熟[6]。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儿用奶瓶喂奶,选择合适的奶嘴,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时应暂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挡口鼻。无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可采取管饲喂养法。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一般遵循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喂奶前后取头高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鼻饲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积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②管饲喂养是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将胃管经口置入胃内的方法。以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为插入的长度,胃管插入后记录管的长度,每次管饲前要确认胃管在胃内,检查胃管刻度,抽取回抽物的pH值≤5.5。胃管每3天更换一次。管饲喂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反复使用,严格控制流速,这样可减少经鼻留置胃管导致的通气障碍,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又能有效防止胃食管反流及防止反流物的吸入。

2结果

56 例早产儿平均住院天数13 d,其中转院6例,高流量吸氧3例,留置胃管管饲喂养16例。

3讨论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主体有选择性获取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士才能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开拓 ,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7]。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大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总结护理经验,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2]李福娟.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6):375.

[3]孙保英.36 例早产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5):3252.

[4]杨春凤,冼日凤.“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08,14(14):2121.

[5]马小花.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91.

[6]申红翠,李月琴.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1):67.

篇7

[关键词] 早产儿;随访管理;出院;早期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the growth.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8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with 2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regular subsequent visi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master rate of development, living nursing, feeding knowledge, common problems handing and vaccin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3.10%, 93.10%, 100.00%, 89.66%, 100.00% vs 62.07%,65.52%,72.41%, 65.52%, 72.4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Follow-up management; Discharge;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

早产儿指的是孕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签法,从该院收治的早产儿中,方便抽取58例到此讨论中,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29例对照组和29例研究组。58例早产儿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早产儿的判定标准[3-4]。对照组出生时间为1~39 d,平均(15.86±7.14)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87±0.33)kg。研究组出生时间为1~37 d,平均(15.92±6.97)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79±0.34)kg。排除标准:①需氧气支持或先天畸形者;②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③严重感染、核黄疸、产伤;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者;⑤原发性呼吸暂停者;⑥严重并发症者。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以及对家长健康教育方法一致。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复诊评估。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出院后采取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①家庭生活环境的相关要求,最好居住在阳光充足和朝阳的房间,确保空气清新;②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大小便、臀部、脐部、眼部、口腔、保暖、皮肤等护理知识,并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测量、呼吸观察等;③喂养知识,最好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对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方式进行讲解,指导其不足之处,还有如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同时添加强化剂等等营养物质,来增加新生儿的营养;④普及家庭预防感染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常见的异常症状表现及其相关处理方式;⑤确定免疫接种、复诊和体检时间,每次提前通知病人。

1.3 指标判定

了解勺榧页そ】抵识掌握情况(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喂养知识、生活护理、感染预防、常见问题的处理、预防接种等),总分100分,知晓为80分以上。观察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状况(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和体格发育状况(身长、头围、体质量)[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 13.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状况

研究组的家长在生长发育知识(93.10%)、生活护理(93.10%)、喂养知识(100.00%)、常见问题处理(89.66%)、预防接种(100.00%)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62.07%、65.52%、72.41%、65.52%、72.41%)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和体格干预状况

研究组早产儿出院半年后的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各项智能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可采用网络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并按时早产儿的身体各项指标和体质特征[6]。这样,能够增强早产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以便于家长第一时间知情和掌握早产儿的动向和身体发育趋势,既有利于早产儿的身体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于那些危重早产儿能够恢复的信心。加强了院方和早产儿家属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换,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早产儿恢复环境,促进了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及体能锻炼[7]。在早产儿的后期护理中,母亲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的恢复状况,这种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将会直接导致早产儿恢复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母亲焦虑――早产儿恢复失败――母亲焦虑。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及时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让母亲第一时间共享孩子的情况,从而缓解了母亲的不安和紧张,也有利于对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和治疗。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明显提高了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叶玉清学者[8]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出院后随访管理以及早期干预的患儿在3个月和6个月MDI值变化情况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9个月和12个月时患儿MDI值均比对照组要高,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此次纳入58例早产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在生长发育、生活护理、喂养知识、常见问题处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可提高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清清,李振香,任香娣,等.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7-1228.

[2] 周志勤.早产儿家长对出院延伸护理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29-4830.

[3] 吴丽娟,廖少玲,敖当,等.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22):3561-3563.

[4] 冯琪.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随访[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71-174.

[5] 莫静金,范凤仪,高沛云,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64-2966.

[6]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6):401-407.

[7] 王小娟,刘晓梅,韩宇枫,等.微信平台在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30-132.

篇8

关键词:新生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研究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其概念是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使早产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并取得生理、肢体活动互动间的平衡。它把每个早产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意早产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早产儿的发育护理依据

1.1胎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早产后易发生颅内出血; 吸吮-吞咽- 呼吸协调能力差, 易发生呼吸暂停; 免疫能力不成熟易发生感染; 体温控制能力不成熟, 对抗或适应外界刺激能力弱, 无体力维持某一。

1.2早产儿在子宫内外的环境变化 胎儿在于宫的环境较舒适, 声音频率低, 环境幽暗舒适, 母亲作息有规律, 羊水弹性刺激肌肉发育, 温暖; 无侵入性刺激而且在子宫包裹中具有安全感;而早产儿在宫外的环境有害因素多, 杂音分贝高, 光线明亮刺眼, 作息时间不规律, 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 疼痛无法预期, 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 而且肢体活动无边界。

1.3 NICU 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①光线和声音: NICU 的环境中光线和声音的刺激最多最随意, 而早产儿的视觉和听觉的发育最不成熟, 尤其容易受伤害。受光线的刺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机会上升, 深睡期时间短, 无法建立日夜作息规律, 体重增加缓慢, 互动时无法睁开双眼。噪音干扰婴儿的睡眠, 增加其心率导致其周围血管收缩; 突发的噪音可导致婴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水平降低;②检查、操作和护理: 在NICU 中的婴儿接受的多种检查、操作和护理对早产儿多为不良刺激甚至有侵入性, 无告知性。这些刺激导致早产儿氧饱和度和生理状态严重不稳定, 长期发生会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对发育护理措施

发育支持护理是较为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体现在它要求工作人员改变工作形态, 观察婴儿行为, 了解婴儿, 思考自身行为对婴儿可能有的影响后给以适当照顾, 视婴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 用婴儿的行为做照顾上的指标, 由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与婴儿的父母一起组成团队, 根据婴儿的表现及需求来调整步伐, 提供适当的个人化的摆位, 个人化的喂养计划和皮肤接触的机会。针对发育支持护理采取的护理措施。

2.1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充足的光线有利于对患儿的观察及诊疗工作的开展, 但对新生儿来讲, 不是光线越充足越好, 当光源大于60 烛光时, 就会对视网膜产生影响, 突然开灯( 50~ 100 烛光) 时, 发现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在有监护仪保证的前提下, 用包被遮盖暖箱; 需要时开灯。避免灯光对婴儿眼睛的直射,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 h 昼夜循环, 调整光线亮度, 暖箱内为25 烛光英尺( foot candles ftc) , 室内为60 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 ftc。

2.2 减少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 早产儿由于多呈嗜睡状态,而且自己不能主动地调节入耳音量,总是被动受各种杂乱无章的音响干扰,因此保持早产儿病室的安静更显重要。控制医护的声音查房,拿病历,及报告时,尽量小心,要求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s 内关注报警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吸痰时关掉呼吸机的报警;治疗、护理等集中操作,操作时动作轻柔娴熟。避免在患儿暖箱顶上记录,选择机内噪音最小的暖箱和辐射床。新生儿音响: 小于60 dB 最好。一般为20~ 40 dB, 70~ 90 dB 对NS 有损害、100 dB对听力有影响。

2.3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向暖箱输送音乐或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 对静脉营养的婴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非哺乳目的给与奶嘴使其产生吸吮动作。给予合适的安慰奶嘴, 使患儿尽快掌握复杂的吸吮动作,获得吸吮经验,而且吸吮动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消化功能, 优点表现在体重增长加快。资料表明,安慰奶嘴有止痛作用, 在穿刺、治疗时由有经验护士操作,动作轻、稳、准、快,结合安慰奶嘴应用,减少哭声,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2.4婴儿抚触疗法 孕周小于34 w的早产儿让其睡水床, 以减少呼吸暂停。孕周较大, 耐受性较好的早产儿可进行扶触。抚触前和抚触中与婴儿轻声交谈, 通过与患儿皮肤的刺激和语言的交流,密切了亲情,通过腹部按摩和抚触,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增加婴儿的食欲,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1]。对硬肿症的患儿外加维生素E 局部按摩, 2次/d, 3~ 5 d 硬肿面积缩小, 渐吸收, 效果明显。

3结论

发展性照顾已经从最初保证早产儿的生存发展到现在要使早产儿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将发展性照顾理念运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 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护士要详细向早产儿父母介绍发展性照顾的理念,使其能真正认识其重要性,使发展性照顾理念延伸到早产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目前连续性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连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连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

篇10

【关键词】 发育支持护理;早产患儿;新生儿重症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43-02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ly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1]要求医护人员能预先估计可抑制婴儿生长的应激压力,并给予支持措施缓解压力,促进早产儿发育。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愈后。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极大降低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死亡率,专业的继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是从保证婴儿的存活发展,以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愈后最优化。因此发育支持护理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照顾。我院对早产患儿的护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2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发育支持性护理)男6例,女5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0-1475g,平均1204g。对照组(系统性护理)男5例,女6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3.8周,出生体重1035-1482g,平均1216g。两组早产患儿在男女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人为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建立24h昼夜循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NICU光线明亮度,暖箱内为25ftc(foot candles),室内为60ftc,特殊治疗时可调整为100ftc在患儿的床旁使用适宜的灯光,亮度适合观察评估即可;在需要的时候开灯,避免灯光对其眼睛的直射,必要时遮盖其眼睛;在室内需要强光时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早产儿不必要的光线暴露。[2]

1.2.2 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控制室内声音

1.2.3 减少操作的侵袭性 把各种不必要的操作检查接触减少到最小;减少患儿转床的次数;集中操作,避免长时间的打扰;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平滑,并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征象;在治疗前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有准备;审慎分析每项干预对患儿的风险和益处;协调好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各专业小组的活动,避免对婴儿过度刺激;评估操作患儿引起的疼痛,并对其进行控制。

1.2.4 建立24h的护理计划 根据婴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医疗需要和喂养需要制订1d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时间规律的护理,尽量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间,避免突然惊醒早产儿。

1.2.5 合理摆放早产儿的 早产儿合理的可促进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的原则是四肢中线屈曲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把手放在口边),使其易自我安慰,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预防不正确的姿势及变形。摆放要使其肢体活动有界限,可使用护垫绷带等长布条来控制早产儿的。[3]

1.2.6 早产儿抚触 孕周

1.2.7 鼓励早产儿父母参与护理 父母接触患儿可消除NICU的环境给父母带来的神秘感。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们参与决定,比如在制订计划和喂养时间时应考虑到患儿的家庭需要,提供他们与患儿皮肤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指导他们进行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即将包好尿布的婴儿放在父母的胸前,让婴儿听到父母的心跳,给婴儿与父母皮肤接触的机会,使父母陪伴和抚慰婴儿,学会照顾婴儿,增加其信心。[4]

1.2.8 其他 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在病情稳定、无感染的情况下,可行双子同床。通过双子的相互触摸、肢体缠绕相互抚慰,促进其生长发育。

2 结果

两组护理比较:观察组(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体重增加178±40,分别是1235±110,1395±130,1650g;对照组(系统护理)体重增加157±40,分别是1215±103,1280±121,1490g;发育支持护理缩短早产儿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性,正压通气日数观察组为平均38d,对照组平均60d;发育支持护理使住院日减少,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92d,对照组为115d;发育支持护理减少住院费用,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平均每人24300元,比对照组的平均每人46800元。

3 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大多体重不足2500g,身长46cm以下,新生儿监护室内的早产患儿死亡率较高。提高早产患儿的护理质量,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如果早产患儿在其出生时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会致使患儿发生多种因素的疾病,甚至死亡。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有别于以前的常规护理方法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发育支持性护理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促进其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5]对于现代医疗科学来说,提高生命保障,减少疾病痛苦,促使病患尽早恢复是第一的关键,对早产患儿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病患,因其刚出生还不能表达自己,甚至连有和疾病都不能描述,是一种比叫棘手的问题,然而提高对早产患儿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有关键的问题这对能不能使一个新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良好的体制和成长是一个关键。而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是一种新而又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效数据统计结果),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重要作用。所以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值得现医疗科学单位推广使用。这对人的生命和医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性护理能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对现代医疗护理具有很大的医疗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苏平,王春桃.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1).

[2] 朱清碧,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0):21-22.

篇11

【关键词】电话回访;早产儿

应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新的护理服务, 它使医院护理工作延伸到出院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1]。我科从2008年起开展出院早产儿电话回访服务, 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情况, 并及时进行健康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早产儿家长及社会的欢迎和肯定, 现报道如下。

1 回访对象

2008 年1 月至2008 年9 月, 我科对83 例出院早产儿进行了电话回访,男婴44例,女婴39例,双胎8 例,三胎1例。

2 方法

2.1 实施回访登记 病区建立规范的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 将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孕周、电话号码、出院时间、诊断、治疗,喂养概况。

2.2 回访手段 运用科室外线电话与出院患者进行联系。

2.3 回访时间 电话回访的时间为出院后1 周内回访1 次, 特殊患者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次数

3 电话回访内容

3.1 喂养知识 提倡母乳喂养,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不足的婴儿如何喂养,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3.2 护理知识 室温的调节,维持室温22℃~24℃,保证每天室内通风至少半小时,如何进行洗澡,如何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等。

3.3 早期教育 介绍抚触,按摩的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早产儿的早期干预,如何提供 合适的刺激。

3.4 其他 解答家长所遇到的其他问题,比如预防接种的常识、何时随访等。

4 讨论

4.1 电话回访的优缺点 在众多的回访形式中使用电话回访比较节约人力财力, 所需的时间不多, 易被患者和护士接受, 也不影响患者家庭的日常生活。但电话回访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 患者所留电话号码为空号错号,或拨打时无人接听, 不能及时进行回访[2]。

4.2 电话回访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电话回访加强了医患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 及时了解早产儿回家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立即给予反馈解决, 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互动性, 缩短了护患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并且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 而且延伸到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增进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3 电话回访可以帮助早产儿家庭更快接受早产儿 早产儿是要回归家庭的,但很多早产儿的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一无所知,对那个弱小的生命束手无策,所以有的家庭希望早产儿在医院养的越大越好,电话回访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4 提高护士理论水平 护士进行电话回访, 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还必须掌握丰富的健康教育、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知识,督促个人主动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篇12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别要注意保暖。

2.1.1保持恒定的室温室内放置室温计,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更换衣物或皮肤清洗等暴露性较大的护理时室温要调节在27—28℃左右。

2.1.2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属每日为早产儿测量体温4—6次,维持腋下温在36—37℃左右。

2.1.3加强局部保暖可用母亲身体或热水袋对早产儿的下肢及足部进行保暖,使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用家长身体或暖气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

2.2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发生呛乳和溢乳,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指导母亲尽早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向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传授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不定时按需哺乳,奶量由少到多,以不发生溢乳及呕吐为原则。331例中有47例早产儿曾在儿科接受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时间较长,教会母亲挤奶和保持泌乳的方法,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早产儿先天缺乏凝血因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喂养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皮肤柔嫩,屏障功能差,易发生感染,家庭护理中要注意环境及用物的消毒。

2.3.1保持环境清洁卧室每日自然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但要避免对流风,注意早产儿的局部保暖;地面每日用清水或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家属患感冒、皮肤化脓及传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和护理早产儿。

2.3.2用物消毒早产儿奶具每日煮沸30分钟消毒1次;被褥每周拆洗1—2次,每日日光暴晒6小时;衣物及尿布每日清洗干净后煮沸15分钟后日光暴晒;固定专用毛巾,每日煮沸消毒。

2.3.3皮肤粘膜的护理保持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洁,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可涂些消毒植物油防尿疹;穿棉质内衣,使用软而吸水性强的尿布,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涂洗;脐带没脱落前不要包裹,自然暴露,注意不要让尿液浸湿,每日用75%酒精擦试消毒1次,脱落后家属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如有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2.3.4体重>2500g的早产儿按时接种疫苗,<2500g的根据婴儿体重增长及身体发育情况适当接种,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早产儿肝脏发育不健全,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脏器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家庭护理中尽量为早产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静卧,叩背、变化时动作要轻,婴儿哭闹时不要抱起摇晃,各种擦洗动作要轻;指导家属注意观察早产儿皮肤粘膜、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有异常时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表1早产儿胎龄分布(n=331)

胎龄(周)例数(n)构成比(%)

28—30123.63

30+1—324613.90

篇13

【关键词】连延续护理;早产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63

早产儿属于高危儿童,由于其胎龄早、出生体质量低,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较正常分娩儿童较弱,往往需要行补液、肠内营养、机械通气等治疗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6例,女40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2000~3000g,平均(2245.3±538.5)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延续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延续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1]。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2]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3]。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两周后体重增长情况对照组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3.2目前延续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延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延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延续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3]。

3.3本研究比较了延续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的增长均显着优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可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患儿体质;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腹泻、贫血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病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

3.4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家俊;早产儿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04期

篇14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家属;护理,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06-02

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患者健康知识的渴求,通过护理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对某一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1】。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这些各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他们后天的喂养有别于正常产的宝宝,早产儿的后天追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追赶成长与专业护理和科学喂养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出院回家后。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早产儿家属在患儿出院前几天都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给与及时的、规范的、有计划的早产儿专业护理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通过1年的临床实验研究验证了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法,选取出院前从NICU转入母婴同室治疗的早产儿的家属,于2012年1-10月共90例。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体重增长好;②吸吮吞咽有力③无并发症

采用交谈法和评估法进行。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及其家属,有专业护士在早产儿转入母婴同室的第1、2、3天进行健康教育,以路径的方式,其效果通过早产儿监管指标量表的得分值进行评价,计算凡第1、2、3天总分的平均值大于95分均为合格。与早产儿出院后1周和1个月以电话方式进行追踪回访,回访内容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项目进行,回访内容主要有:体重,身长,喂养方式,肢体活动,反应能力等。

健康教育路径,早产儿监管指标及回访内容的制定是通过1年的与家属交流及回访问题的记录,对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字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整理,逐级进行主题提取并命名。

2 结果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目标明确,将早产儿护理及喂养方法循序渐进、分期段地传授给家属并定期评价,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它使护理过程程序化,明确规定了护士每天所做的事情,避免了各种干扰因素,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了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护理早产儿。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及科学喂养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3.2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专业护士细心的观察,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的放矢的给与解释和指导,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积极正确的处理,而对于家属提出的不懂得问题能促使自觉看书或查阅资料或向有关专家咨询,使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和水平逐渐提高,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力有限而导致的护理缺陷,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路径教育有利于家属树立护理患儿的信心,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以诚恳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怀,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提高了家属的遵医行为和配合。由于早产儿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家长存在焦急和担心情绪(是否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渴望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指导,我们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出院后电话回访的方法,主动有计划的与患儿家属沟通,帮助家属树立了护理早产儿的信心。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能像正常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4 随着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远期的并发症是一个很大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某些家属对早产儿后期的健康成长不够重视(提早签字出院);因没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培训,患儿再次入院率偏高(感染,误吸等),增加了经济负担。从表2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不但减少了有并发症导致的再入院率,而且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及科学喂养方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不但降低了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反复住院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家庭的医疗费用,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护士的总体素质也得以提高。并且出院后通过对早产儿的随访分析,都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健康教育路径项目和早产儿监管指标量表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我们认为这些因素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是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和喂养技能,促进了早产儿后期的健康成长。健康教育路径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