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范文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篇1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省政府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中的一项,我局承担年培训2万人的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已组织讲师团专家进村开展培训400多场,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30多种9万多份、科技书籍1200册,已建农民培训科技书屋5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5个。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局成立了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成立了培训讲师团,由局属各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40人、镇农业服务中心20人组成。讲师团设立培训工作首席专家10名,按专业及人员情况分成10个组,每个组负责两个镇(区)的培训任务。各组的培训任务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分工镇的培训工作进程和工作质量负责。

2、开展调研,按需培训。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提出11类47项实用技术培训菜单,供各地安排培训时选用。统一编写技术明白纸用于培训现场发放。

3、会议交流,组织推进。先后召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启动会、农业科教工作研讨会、讲师团成员培训会议、工作推进会和讲师团组长工作例会等,及时交流通报工作进程,布置工作推进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组织有序,运行高效,按时序按省市工作要求积极开展。

4、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加大宣传,营造培训氛围,利用电台、电视台、培训简报、进村培训通知、条幅标语、农业教育网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工程的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培训工作氛围。

5、制定措施,完善考核。制定推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对镇考核细则;二是建立讲师团成员考核、聘任制度;三是培植受训农民典型,在专家指导、技物帮扶及跟踪服务上优先安排。

6、规范培训,有序开展。一是明确任务,多方结合搞培训。为全面开展好培训工作,多次组织实施培训“突击月”(5、7月等),采取集中到村培训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的方法,统筹安排讲师团人员,统筹安排时间,通过和有关镇、村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培训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科技入户相结合,与推进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自身的全年目标工作相结合。二是认真备课,规范程序搞培训。讲师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农民实用技术的需求,认真准备了讲稿,各讲师团成员讲授体现了“五多”的要求(多思考、多收集、多结合、多延伸、多引导),达到“八个一”(一份较完备的讲稿、一张明白纸、一份签字表、一张名片、一套照片、一条横幅、一个总结、一本汇编)。三是规范运作,统一制作了会标。每个村的培训都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统一制作会标,统一印发培训资料,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成效突出,新型实用技术全部进村到户

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局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工作,组织发动全系统科技人员,深入田间村头,通过到村举办培训班、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技术讲座光盘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县培训首席专家组成员多次深入调研,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各地出现的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保证了技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做到了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随时服务,全面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入户率和到位率。一是重点推广应用了一批生产新品种,徐稻3号、4号,淮麦20,早春红玉、小兰,中杂九号,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二是推广了一批农业种植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安全用药技术、棚室蔬菜病害防治关键技术、优质西瓜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沼气利用与生态家园建设增收关键技术等。三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局针对高效农业种植的不同类型,围绕产业特色,分作物、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大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生产。

三、排找差距,创新方式硬化措施再推进

我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虽然有很好的基础,但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二是培训后学员的典型带动作用不突出;三是受训人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四是培训工作不平衡性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把握培训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及技术更新、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市场农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发展及运行管理等为培训重点。

2、丰富培训方法。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农民经济人等到县集中培训和讲师团成员进镇到村现场培训相结合;建好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引领达到技术应用的辐射带动;定期组织农户代表外出观摩学习、激发学用科技热情。

3、强势组织推进。充分调研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开展好针对性的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加强与基层镇村的联系和协调,通过很好的组织、有序的发动来提高培训面,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培训现场,选择适应自已需要的培训内容接受培训。

篇2

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自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利益与上地密切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二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在农村政策稳定的大环境下,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农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轨迹来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科技。我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不断增收。

(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

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

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p#分页标题#e#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_I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五)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取得好的效果。

(六)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一批各行业的科技致富能手队伍,使广大农民在学科技、用科技中,随时能找到老师,处处能见到样板。

篇3

【关键词】教育技术 农村实用人才 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才能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教育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改进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

农村实用人才是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在其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学内容上缺乏必要的调研,不能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各地对农村人才培养普遍采用的是多年一贯制, “教”与“学”严重脱节。农民要想学技能就必须到技校来,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死板。教学模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般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要求,不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技术应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优势

21世纪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农村职业教育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1)教育技术为新型教育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平台。远程教育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平台,教育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接受技能培训。

(2)教育技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信息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基于计算机的合作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

(3)教育技术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优秀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送到偏远、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教育技术视野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的构建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需求。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借助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平台,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和市场需要,从大樱桃种植、板栗种植、红薯种植、葡萄及红酒制作、家禽养殖等行业入手,结合秦皇岛旅游城市的特色,培养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并开拓相关周边产业的技术,利用技校和高校的传统学历培训,融合短期培训,构建适合于秦皇岛市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并开设远程辅导,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虚拟实验平台。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多集中在课堂,造成了信息更新的滞后及实用性减弱。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视,培训学员可以走入实习基地、养殖基地等场所观摩学习或进行实习。农村人才由于工作或时间的问题,有时无法去技校或实习基地完成技能的培训,就失去了提升技能的途径。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用多媒体再现课堂或实训基地的现状,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利用远程的学习,借助零散的时间,使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如再现蔬菜、水果种植及家禽养殖等领域的现实环境,使学员投入到虚拟的真实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三)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

农村电网的改

和村村通工程的落实,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提供了硬件条件。农业部网上开通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网,各省市也相继开通本地实用人才培训网,这些都为远程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结合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际,融合高校的教育技术力量,联合农村实用人才的专家,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为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拓了思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率。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率上升至90%,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各种方式,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知识,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教育技术对于教育培训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只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之后,才能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开阔教学视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有质的提高。正确认识与理解教育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7).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工作思路;农机使用技术培训;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农机实用技术指的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操作、驾驶、安全生产、技能、作业、维修以及保养等知识,近几年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让农机化发展手段得到了大力推动,还让农机新技术、农机新机具得到了大力推广、大力促进,为了更好的推动农机实用技术的事业发展,解决掉农机实用技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进行探讨。

1、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中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加快了农机新技术、农机新机具的应用,改进了培训环境和培训方式,但是还是存在农机实用技术培训问题。我国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知识老化、设施条件落后、参与人数减少、学员厌学心理严重、质量低效果差、政府重视农机培训程度不够、机械驾驶人员认识不足、培训内容单一、费用开支过大、要求低时间段。农机学校普遍存在老师年龄老化、师资人员短缺、投入不足、设备环境差的现象,这些老师长时间得不到知识进修,呈现知识老化现象,根本不能培训农机新技术、农机新机具。农机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固定资产是依靠计划外收入进行投入的,并且农机教学的收费长时间没变,使得教学设施严重老化、练习场地严重缺乏。虽然农机培训的对象涉及到插秧操作手、拖来级驾驶员以及收割机操作手,但是来参加培训的人却是逐年减少,就算是来参加培训的人员也存在较低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有学员存在只报名不参加的现象,这些现象直接造成农机培训的被动局面。

2、农机实用技术培训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培训工作重视度

为了让我国的农机教学获得质量合格的保障,需要相关部门和国家从思想上重视起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并通过农机教学培训意识的树立、相对应的措施,来严格的进行专业培训。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教学的相关老师、农机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方案,并明确到每个人的义务职责上,此外还需要建立奖惩制度,把教学质量和老师业绩挂钩,正真做到农机教学质量的促进和提升。

2.2加强投入农机培训经费

一旦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经费不充足,就会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教学场地、难以保证农机设施,直接导致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教学下降。为了让农机教学获得足够的资金帮助,状大师资队伍、改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做到争取有关部门以及上级农机部门的专项资金、争取人民政府在当地财政预算中加入农机培训经费、探索股份制农机培训模式、吸收社会资金投入。

2.3加强师资队伍素质

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教学中年龄比较大的教师进行选择培训加强,让这些老师所拥有的知识完全符合我国教学规定,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老师的业务水平一旦提升,直接影响到农民实用知识的学习,从而让教学质量得到相对应的保障,为了让农机教学进一步提升,需要做到上级农业部门加强下级老师的专业培训,扩宽学员的途径,并制定学习标准,根据标准对教室、老师进行定期加强,或者对社会上拥有高技能、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专业课聘请、招聘。

2.4培训服务下乡到村和保障农机培训质量

农机培训工作需要提供优质服务、发动报名、学习培训、办理手续、组织考核,方便学员的学习参加、解决工作人员和学员的关系、减少学员开支。保证农机培训质量需要做到,第一,有专人负责和计划安排,让责任落实;第二,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得到保证;第三,讲究教学方法和理论结合实际;第四,完善有关制度规章的制定来对培训班管理工作进行加强;第五,做到把好质量关、严格考试,坚决不能让考试不过关的学员放宽要求。

3、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特色开展

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特色开展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对绿色证书进行培训。为了让从事某项农机工作的农民掌握技术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需要对农民进行绿色证书培训,让每位参加培训的农民都可以用得上、听得懂,从而让农民用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和有效激发,大力推广、应用了农机科技成果,快速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农业增效;第二,对职业技能证书进行培训。为了让从事某项农机工作的农民掌握职业所必须的技能和学识,需要对维修农业机械人员、拖拉机驾驶人员以及联合收割机驾驶人永远进行重点培训,从而对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工作进行开展,让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满足了持上岗证进行技能服务培训需求;第三,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培训。对农机合作社中新知识接受能力强、理解力强的成员进行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快速地让这些人才成为技术骨干,让农民与合作社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零距离接触,做到面对面、手把手的与农民进行农机实用技术的传授,使农机合作社带动农民实践和学习;第四,通过农机科技推广项目来带动培训。为了让广大农民可以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切实感受到新机具、新技术带来的实惠,积极进行农机实用技术使用和学习中,需要让农民看得见效果、易学简单的知识以及触得着效益,让农机科技来对新机具培训、新技术培训进行推广。

4、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对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让农机化发展手段得到了大力推动,还让农机新技术、农机新机具得到了大力推广、大力促进,为了更好的推动农机实用技术的事业发展,需要做到加强培训工作重视度、加强投入农机培训经费、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培训服务下乡到村、保障农机培训质量、进行绿色证书培训、进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培训、通过农机科技推广项目来带动培训。

参考文献:

[1]杜佳.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机实用技术培训[J].浙江农村机电.2011(08).

[2]宋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功能分析和发展对策――以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为例[J]现代农机.2011(06).

篇5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自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利益与上地密切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二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在农村政策稳定的大环境下,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农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轨迹来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科技。我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不断增收。

(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_I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五)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取得好的效果。

篇6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篇7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4、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5、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创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引导、推广与培训,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培训。2016年,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20人。

三、培训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可兼顾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经济发展培训所需劳动力和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因地而宜,分类实施。结合各乡镇贫困人口规模,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确定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培训。

四、培训形式和项目管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扶贫产业项目,本着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县扶贫办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由各乡镇、村和委培单位具体实施。

(一)“农家课堂”培训。以种植,养殖为目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迫切需要的种苗繁育,高产栽培管理、低产改造、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培训,将课堂安排在田间地头、饲养场院。

(二)示范点培训。组织农户到本地或外地实用技术培训点进行培训。原则上以就地培训为主,也可以结合产业开发进行异地培训。

(三)规范扶贫培训项目管理,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档案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培训项目计划方案。2.培训通知。3.培训教材。4.培训人员和授课人员花名册;授课人员花名册:包括授课人员的姓名、单位、职称、授课时间、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培训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在乡(镇)和村(屯)名称、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

五、培训资金补助标准

2016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5期。各承训单位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培训时间定于6-12月期间,每人补助200元,补助资金专用于讲课费、误餐费、资料费、交通费、后期跟踪服务费用等。合计利用专项资金30.4万元。

对当年参加就业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或专项能力证书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凭证一次性补助1400元。

六、培训教师聘请

实用技术培训,需聘请培训教师,由承训单位和委培单位聘请,讲课费在培训费中开支。聘请教师需提供如下资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

(二)技术级别聘任证书复印件;

(三)讲师登记表。

七、工作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和委托培训机构要根据县下达的培训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尽快将任务分解落实,特别要抓好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教师的落实,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任务。

(二)实行实名制培训。培训单位要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档案,做到一期一档。做好培训现场影像资料的存留。每期开班前一周,报县扶贫一份预培训人员明细表,备扶贫办开班当天现场监督。自行培训视为自动取消项目。

篇9

一、近年来移民培训工作情况

(一)培训内容和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看,这几个县在移民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具有共同的特点: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通过这方面的培训,使移民在农业生产中掌握1-2门符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农业实用技术。武宁县充分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函大等培训资源,利用农民学校、产业基地,面向从事种养的移民开展以油茶种植、水果生产、花卉苗木、茶叶低改、水产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分宜县主要开展优质水稻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西瓜、甜瓜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蜜桔种植等。宜丰县根据农事季节,开展以特色农业、规模养殖、反季节蔬菜、毛竹丰产技术的培训。南城县根据移民区主导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南丰蜜桔、麻姑仙枣、水库养鱼、养猪、养鸡、池蝶蚌养殖、大棚蔬菜、水稻等种植养殖方面的培训,同时还编制了一些技术培训小册子,送给千家万户移民。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相结合,实行三种办班方式:一是聘请有关专家单独举办培训班;二是与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专业协会联合办班;三是委托乡(镇)政府、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一般为3-5天;授课方式由课堂书面讲课和实地实践讲解相结合。

(2)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上犹县主要采取校企联动订单式培训模式,按照“劳动力输出基地+培训基地+劳动力输入基地”的方式进行,以茶叶种植和加工、农村妇女农家乐烹饪技术、油茶种植技术、脐橙种植管理技术、网箱养鱼等开展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了移民的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南城县与县劳动就业局举办电脑培训班,委托县恒丰制衣有限公司、立敏门业公司各举办培训班,并在本企业就业。武宁县加强与深圳学院、县职高、江西丰良艺院、县工业园等培训机构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室内装饰、工程监理、车身美容、服装缝纫、电子工程等专业为内容,组织移民参加技能培训。

(3)自主创业培训。分宜、上犹县针对农民转移合作社自主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自主创业者,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专题知识讲座,全面提高他们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使之成为移民致富的带头人。南城、武宁县根据产业特点,每年组织乡村组移民干部培训,聘请有资质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授课,培养从事经营、营销等农业产业管理的经纪人。宜丰县联合县劳动就业局阳光工程、创业移民培训、企业岗前培训,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县城集中培训、委托技术部门培训、乡镇请有关专家学者讲课等方式,培养自主创业带头人。

(4)职业学历教育。主要是对移民新生劳动力参加职业学历教育的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使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为自主创业或劳动就业创造条件。

(二)培训的对象

主要是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现状和移民培训意愿确定对象,组织开展培训。宜丰县培训对象为直补移民劳动力、移民家中新增劳动力。分宜县实用技术培训的对象为有劳动能力、不限文化程度和年龄的移民。技能培训对象主要是初中文化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的移民。武宁县水库移民培训对象为,以水库移民为主和移民安置区和让迁区的农民为辅相结合为培训确定对象。上犹县培训对象为移民及其家庭成员,能带动移民发展生产的农村产业发展大户。南城县开展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乡、村干部,占参培人员的71%,其他为移民群众代表,占参培人员的29%。这些人员的年龄均在35-60岁之间。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对象主要为移民群众,村干部不到10%。在年龄结构方面,前者参培人员45岁以上占90%,其余10名为35-45岁,后者参培人员30岁以上占90%,其余10名为30-35岁。

(三)资金安排和培训标准

培训资金主要以县为单位,由县按省里下达的结余资金计划5%安排。由于资金计划是按人均标准,以各县移民人数下达。因此,各县的资金总量不同,所安排的培训资金量也不相同,但基本适应了各地开展培训工作的需要。在培训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培训标准。由于开展培训的内容不一、形式不同,在培训的标准上,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培训的补助标准。武宁县培训补助标准有四种类型: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全脱产学历制)每人每学年补助1500元;二是进城入厂就业技能培训每人每天补助200元;三是干部培训(县、乡、村、组移民干部集中县城培训或外出考察学习培训)每人每天培训补助200~300元;四是农业科技培训每人每天补助80元。宜丰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每桌80-100元用餐标准,分宜县培训补助标准为:实用技术每期每人150元;技能培训为每期每人600元。上犹县短期培训按人均300元经费使用标准编制培训计划,职业技能资格等级培训按1200元标准补助到学员个人。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宣传了政策,提高了能力。通过开展移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创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证书培训,不仅把党和政府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的政策及时传递给了广大移民,而且使移民的农业生产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分宜县2010年至2011年安排培训资金59.5万元,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移民1462人,使69.5%的参培者掌握了实用技术,中青年移民群体创业就业率达49.1%。上犹县开展移民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移民321 5人,提高了移民农业生产和自主经营管理水平。宜丰县累计培训移民0.4万人,转移0.3万人,转移率达75%,500多人创办了各种实业,促进了移民的增收。

二是转变了观念,带动了产业。通过连续几年移民创业培训,使广大移民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清了“合作才能求发展,抱团才能闯市场”的道理,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宜丰县移民专业合作社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目前已发展到了8家,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该县潭山镇中兴村主任谢芳华通过培训,2012年带领移民在本地发展起了有机产业,引进了种植茭白500亩,今年又辐射周边村组参与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500亩,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为提高移民的收入打下了基础。南城县按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创建了“南城柑桔协会”、“南城县洪门库区板栗协会”等8个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移民生产开发提供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移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武宁、上犹、分宜县的移民农业合作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兴起了一方产业。

三是培育了骨干,促进了增收。通过组织农业实用技术等移民培训项目,造就了一大批农村科技骨干,他们不仅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员、政策宣讲员、而且成为了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移民”的桥梁纽带。宜丰县通过“六大培训行动”已培育移民辅导员307人,移民技术骨干550人,培训示范户782户,直接带动培训移民6497人。武宁县五年多来,共投入培训经费356万元,举办移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转移移民近1320人。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86期,培训在家务农移民和农民6880人,实现了外出务工移民有技能、转得出、稳得住,在家务农移民有特长、兴产业,能增收的年度工作目标。移民郭平,24岁,全家五口人,初中毕业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出外谋生,2007年他在移民培训基地丰良学院参加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培训6个月后,经学院介绍,前往广东韶关担任室内装饰工程监理。经过半年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现在年薪可达40多万元。

二、当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的组织方式有待调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逐步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逐步减少,且年龄较大。目前,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都是仍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而且对象基本固定。随着年复一年的培训,移民群众基本掌握了1 2门种养业常规生产技术,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从当前培训工作实际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社会效果在逐步萎缩。据南城县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占移民总人口的45%左右,部分库区、深山区常住移民不到移民人口的10%。

二是培训的管理方式有待完善。当前县级移民机构人员少,项目组织管理任务重,基本不具备直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条件。每年县级农业部门都要举办几次大型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同时还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到各乡(镇)开展科技指导及示范户、专业大户培训服务,并到生产示范点作现场技术指导。与农业部门相比,移民机构无论从培训体系、培训设施还是培训师资人员等都不具备直接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的主客观条件。

三是培训经费使用有待规范。一是补助标准各不相同。从这几个县的情况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每天补助80元1D0元不等。技能培训有按天补助的,也有按期补助的,为200-600不等。证书培训补助为1200-1500不等。二是经费开支五花八门,技能补助、物化补助、误工补贴等个人现金支出将越来越多。审计部门在培训资金使用范围上,一般只认可餐费、住宿、资料、授课费等项开支。此外,培训经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占、挪用,用于弥补移民机构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

三、加强和改进移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培训方式。面对当前和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加快的新形势,移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向技能职业教育和学历证书教育培训转变;由对农业生产人员为主体的培训向移民搬迁安置点和外出务工移民为主要对象的转变;由移民机构组织直接培训向做好培训的宣传、引导、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二)创新培训途径。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发展非农产业是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现在的移民青年,基本从事非农产业。因此,开展移民技能培训,是加快移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移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自主创业提供了平台。要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指导移民根据自身条件、特长、需要及爱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技能专业。同时,以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依托农业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培训学习的效果。

(三)规范管理制度。一是统一培训补助标准。根据培训的类别、学时、对象困难程度、确定培训的补助标准,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对象,不重过程,只看结果,移民凭取得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证书和缴纳培训费时的正规发票,到移民管理机构申请培训补助。二是完善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培训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将培训资金与培训效果相挂钩,培训效果好的多补,差的少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对象认定、证书确认、补助发放、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年度考评、检查培训工作档案、抽取培训补助对象随机访问等形式,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确保移民培训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移民收入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篇10

一、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农村向城镇化转移步伐也不断加快,这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那么,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双重任务,既要培养一批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需求、有一技之长、能够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又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能够留守务农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统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农民创业培训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都是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但各有所侧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面向一般务农劳动力,结合农时季节种植要求开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当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围绕“一村一品”和农时关键环节,就农业新技术和生产新模式,开展“农民点菜、技术人员掌勺”的菜单式培训。

农民创业培训主要面向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创业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对其教授创业知识和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能力,以此拓展涉农行业尤其是高效农业的就业空间,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创业培训把培训建立在产业链上,既要传授创业的基础知识,更要传授技能、组织生产实践、参观考察和指导创业计划的制定。如果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面广量大的普及性培训,那么农民创业培训则是职业性、专业性培训。

三、注重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农民教育培训具有多层次性,这是由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所决定的。一方面,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农时关键环节举办短期培训,传授一些简单易行、适用性强、宜于操作的知识和技能,旨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出发,按照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设置相应课程,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道德知识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尤其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合作组织带头人等富于创造和实干的农村实用人才。

四、融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传播方式

篇11

1 当前农村畜牧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发展现状

当前, 农村养殖生产经营主要以小农式家庭为主。 现有的养殖条件和养殖环境对养殖技术应用不足, 农村养殖经营者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 而实用畜牧技术培训由于人力, 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 , 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发展推动效果不明显。 所以 , 迫切需要在农村积极组织和加强养猪、 养牛 、 养羊 、 养兔、 养禽、 养蜂等畜牧技术培训, 大量发展农村新型实用畜牧技术人才,利用人才效应, 达到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 培训不足 , 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发展面临瓶颈

2.1 各级财政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投入的不足,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

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潜能最大的因素,而养殖农民是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根本, 是畜牧业经济增收的核心问题。由于畜牧技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对养殖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养殖人员畜牧技术培训不足,造成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偏少,成为养殖发展的瓶颈;

2.2 农村中大部分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只注重眼前的养殖者,而忽视了应该从年轻一代抓起

年轻一代,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希望,是新型农民的基础。 在大部分农村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 直接进行养殖,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所以, 让农村年轻一代接受到系统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3 农 村 中 由 于 经 济 实 力 缺 乏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较弱

目前, 在农村中由于经济实力缺乏, 加上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较低,文盲、 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 造成科技意识淡薄, 认识不到科技的巨大作用, 缺乏学习和运用畜牧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和参与科技投入的主动性,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2.4 农村畜牧科技培训服务不健全

就过去一段时期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不能承担养殖业所要求的大范围无偿或低偿服务。 基层一线对综合型的新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偏少, 工作量较大 , 以致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效率低,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畜牧科技培训大部分未能在养殖前、 养殖中、 及销售上配套跟上, 出现了 “养好卖不好, 价好养不好”的局面。

3 加快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的途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正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在农村发展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畜牧实用技术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起:

3.1 更新思想观念 , 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 第一动力的理念, 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 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发展畜牧业的重点。

3.2 制定培养目标, 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养殖带头人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种养大户、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及重点扶持对象, 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 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蓬勃发展。

3.3 加大畜牧技术培训经济投入 ,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模式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比重, 每年应从预算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 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就业培训;

二是整合当地基层培训资源,如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团体(如中华职教社)等投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吸引企业投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村畜牧技术培训中来, 节约培训成本, 以壮大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促进畜牧经济的增收。

3.4 创新培训模式 , 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⑴ 把文化程度较高,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 进行现身学法, 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⑵ 针对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 抓住和突出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创办各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 使受训者更新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养殖者从事养殖的信心。同时使畜牧养殖者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⑶ 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乡镇和重点养殖场, 进行现场指导讲解, 使养殖者及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 不离土、 不离家的条件下, 边学习边生产, 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

⑷ 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 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养殖人员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篇12

在当地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知识或技术得到群众认可的专业型、带动型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卫生员、科技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业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人才兴农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于三农,根植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近期,我们对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xx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xx]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xx]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xx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xx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家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20xx年12月底,xxx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20xx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xxxx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

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金利用不合理。由于多头培训、为了完成量的培训、培训针对性差、忽视受训对象的特点和意愿等原因,致使培训资金用了,效果不佳。

4、农村实用人才的后续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当前,乡镇技术人才的缺乏,致使农机、农技、水利、农广校、文化站等从事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构逐渐退化,甚至名存实亡。相关人员从事其他工作,且年龄偏大,乡镇技术人员面临青黄不接。致使对农村使用人才的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也致使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全面。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实用人才流失。针对三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随时年年提高增加,却远远跟不上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农业生产成本过重,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民宁愿出租或丢荒弃耕,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较大,致使不少农村实用人才转移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管理部门多,却没有一个部门是真正的责任主体,造成多头管理或者管理不顺。各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缺乏规范、可续、系统的规划。培训资源多主体,招生混乱,资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的积极性。人员资金不足,在乡镇一级没有设置相对应的下属部门,使权力难以下放,对农村的实用人才管理难度大。而且相关的技术推广站或者机关单位缺乏相对应的专业人才,甚至有些技术站都没专业对口的专业人才,外行管理内行,人浮于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及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青年流失严重,实用人才后继乏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青年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能力较弱的人,这些人受自身条件的局限,难于成长为实用人才,而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逐渐老化,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四是受意识及能力的局限,制约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一般不愿轻易把过硬的技术传授别人。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都是些经验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总结提升,理论指导性不强,限制了他们技术的交流传授。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的发展要紧紧依靠农民,发挥农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重大。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等各个方面下功夫。

1、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比如:通过采取发放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养老保险等方式,适当给于照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三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要不断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加大资金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农村科普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园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予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还选送一批技术员到高校科研单位学习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好的为农村基层服务。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各项政策尽量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培养双带农村党员,树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企业 协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如山地开发大户刘辉牵头成立的全县首个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xxxx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张国辉领头创办的xxxx县幸福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些能人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为入会农户提供良种、技术、信息或产品销售服务,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了农民独闯市场的风险。

3、抓好示范点的建设,突出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致力于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坚持树典型、抓示范。通过建立一大批党员典型示范户,引导带动群众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发挥党员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生产、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

篇13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很低的,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创新经营主体。

一、农民渴望提高素质,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

在受调查的农民中,有90%以上的人参加过当地政府或农业等部门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平均每个农户参加培训的时间为5天多一点。这些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收入,二是提高技能。同时他们接受培训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两个方面。

在培训的内容上,他们最期望种植业的粮食、水果、蔬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这部分农民占75%左右;养殖业的猪、牛、羊、鸡等方面的实用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这部分农民占18%以上;非农产业的运输、建筑、餐饮、服装等方面的管理技术和进城务工常识的培训,这部分农民占7%左右。

在培训的方式上,有82%的农民希望通过面对面授课、一事一训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有13%的农民希望通过短期培训并结合现场实习操作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本领;只有5%左右的农民希望通过电视、广播、VCD的学习来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

在培训的时间、地点和费用上,90%以上的农民希望在本村或乡(镇)政府所在地,拿出20~50元,最多100元以下,经过1~3天的培训掌握技术和技能;有10%左右的农民希望到县级以上的地方,拿出100~200元,经过3~7天的培训掌握技术和技能。

二、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基本上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民没有钱,约占15%;二是当地缺少学校或培训部门,约占55%;三是农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约占23%;四是没有农民需要的培训内容,约占7%。

三、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

1.大面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广校是全国最大的中专学校,在对农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和终身素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27年来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已占据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阵地。在全省实施“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每年中专学历教育要招生1万人,实施人才培养进村、培训教师进村和媒体资源进村。

2.更多地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最贴近“三农”的优势,坚持抓好常年的科教兴农活动,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结合农时、季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之冬”的农民科技大普训,实施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和“每户一名致富能手培训计划”。每年全省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0万人,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3.搞好“阳光工程”培训。辽宁省现有农村劳动力1045.5万人,扣除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182万人和外出就业的206万人,还有657.5万人滞留在土地上耕耘。以现有的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有400万劳动力足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目前农村尚有257.5万名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各种培训,特别是“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农广校通过一套教材、一套光盘、一台电视、一台广播、一份报刊、一个网络的引导性培训,每年开展引导性培训2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

篇14

一是实施三大工程抓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①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普及性培训工程。以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生产技能、市场知识为重点,加强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年均培训农民12万人次以上,农户受训率达85%以上,其中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比例达到60%以上。

②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围绕设施瓜菜、优质果品、畜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村当前急需的病虫害专业防治员、种子代销员、蔬菜园艺工、果桑园艺工、防疫员、乡村兽医、农机操作员、维修员等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职业技能农民6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加快农村实用技术队伍建设。

③实施农业科技下乡培训工程。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和科技下乡活动周、乡村物资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科技赶场”、“科技集市”等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形式开展培训。

二是三项活动抓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①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在主导产业发展好的村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通过科技指导员直接向示范户推广新技术,实现良种、技术、指导、信息“四到户”。

②大力开展“农技干部走百村、进千组、入万户”等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农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开通农技服务热线,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疫病诊疗防治等形式,现场解决群众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③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活动。在全县重点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科技园区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入园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培训。

三是创新三大举措抓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增加服务主体。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家大院纳入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增强服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