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

早产儿护理要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早产儿护理要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早产儿护理要点

篇1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要点

所谓的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 w的新生儿,他们的体重一般都在2.5kg以下。当前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早产儿或者是婴儿出生体重非常低。根据其相关的资料可知,早产儿在所有新生儿死亡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44.6%~68%,而早期的新生儿其新生死亡高达65%~84%。因此,出生的日龄越小、出生的体重越低的新生儿,死亡率越高。笔者依据多年的临床与带教经验,现将早产儿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保暖

对于早产儿而言,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棕色脂肪很少,而产热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其体表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皮下的脂肪比较薄,因此更容易出现低体温与寒冷损伤综合征。所以,保暖是早产儿最关键的护理措施。

1.1环境 早产儿的病室中应该装有空调,能够保持恒温恒湿。早产儿的病室中其温度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1.2暖箱 如果早产儿的体重小于2000g,就应该尽早的将早产儿放在已经预热好的暖箱中进行保暖。而暖箱的温度则是依据其早产儿的体重与出生的日龄来确定。早产儿的体温需要每隔1 h进行1次测量,依据早产儿体温来调节暖箱的温度[1]。如果体温基本正常之后,可以每隔4 h再测量1次体温。根据其相关的研究表明,原来的暖箱设备作为基础,添加一些鸟巢状的毛巾圈与浴巾罩,将其模拟成类似子宫的环境,可以更好的降低早产儿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其体重的增长,降低其伤残率。

1.3其他 对于体重低于2kg的早产儿,可以给其佩戴头帽、襁褓保暖。如果在暴露的条件下操作时,应该选在红外辐射的床上进行。接触早产儿的一切东西,包括工作人员的手、听诊器都需要保持温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儿实行人性化的关怀。在护理过程中为患儿创造一个温暖的居家环境,使其得到关爱。

2 维持其有效的呼吸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呼吸不规则,经常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如果早产儿的胎龄低于35 w,其肺部会缺乏表面的活性物质,容易引起新生儿出现肺的透明膜病,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其发病的概率就越大。对于早产儿而言,窒息与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2.1 早产儿要求其为头高脚低的仰卧,通过重力的作用减少胃中出现返流与溢奶现象的发生。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能够避免误吸呕吐物而造成的窒息。

2.2保持早产儿呼吸畅通 早产儿需要专人进行看护,护士应该经常检查其口鼻腔是否保持通畅,要及时的将口鼻腔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并及时的吸痰。若有鼻痂,可以使用1滴温水将其润湿,待其软化后使用干净的棉签弄出来[2]。

2.3吸氧 如果早产儿有缺氧的表现,需要给予及时的吸氧。通常情况下,吸氧的方式有鼻导管、气管插管以及面罩等等,吸入的氧气应该对其进行加温与湿化。一旦缺氧的症状有了改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注意防止出现氧中毒。

3 预防感染

基于早产儿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的免疫功能都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其皮肤非常的娇嫩,屏障功能低,体液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各种感染,严重的感染也常常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早产儿妈妈实行人性化的关怀,帮助早产儿妈妈消除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用人性化的服务态度开展护理工作。

3.1环境 早产儿的病室应该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一旦出现了呼吸道的感染,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调离早产儿室。早产儿室中的医疗器械要做定期的更换与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3.2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其无菌操作的概念,进入早产儿室都要及时的佩戴帽子与口罩,穿上隔离衣,进去之前要洗手,接触早产儿要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

3.3皮肤黏膜护理 接触早产儿的皮肤,动作要轻柔。在情况良好时,可以每天沐浴一次,保证皮肤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的时候千万不能污染到早产儿的脐带。

4 科学合理的喂养

因为早产儿的消化酶不够足量,胃酸的分泌比较少。因此很容易造成其消化吸收的功能比较差。因此他们所需要的营养要远比足月儿要多,这就使得早产儿的喂养容易出现问题。

4.1喂养方法 当前还没有比早产的母乳喂养更合适的营养品,所以新生儿的营养学一直在强调要进行母乳喂养。如果不能满足母乳喂养的则以早产儿的培养喂养比较好[3]。

4.2喂养原则 对于体重低于2kg或者是吸吮能力比较差的早产儿,不能采用鼻饲喂养。体重越轻的喂养的次数要多一些。当早产儿的体重高于2kg时,生长状况良好的,可以先喂养温水,然后再过渡到其母乳喂养。一段之间之后,如果消化功能基本成熟,可以依照足月的婴儿进行喂养。

5 结论

对于早产儿护理,还需要做好输液管理、发展性的照顾以及加强对早产儿病情的及时观察。适当的增加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增强抵抗力,加快早产儿体重的增长,这样才能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1-2.

篇2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 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 1 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 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 ℃~35 ℃,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 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 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 ℃~35 ℃,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 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篇3

【关键词】 早产儿护理;袋鼠式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0万早产儿出生。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8%~20%,国外为3%。因此对早产儿的管理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要降低0~5岁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因此加强早产儿的护理是关键,经济发达国家的医院常将这些自身不能调节体温的婴幼儿放在暖箱中。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从2009年1月—10月,接生802例,早产儿18 例,双胎早产5例,因条件有限,随着早产儿的增加,暖箱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院采取了一种新的育儿方法——袋鼠式。

1 袋鼠式护理概念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即开始同母亲进行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并将此种方式坚持到矫正胎龄为40周。

2 袋鼠式护理的方法

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衣服里,母亲和新生儿身体24h进行皮肤接触,为早产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暖箱。

3 袋鼠式护理的好处

3.1 新生儿紧贴母亲的乳房 这种可以帮助新生儿保温,使体温稳定,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使新生儿呼吸、心率稳定。

3.2 保证血氧饱和度稳定 氧气的消耗、血糖的水平比婴儿暖箱好。

3.3 使母亲的信心增加 可以护理好自己的孩子,感觉压力减轻,帮助母亲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感情。

3.4 经济省钱 母亲及家庭更容易接受,方法简单,母亲容易掌握。

3.5 如果母亲有病 父亲和亲戚也能实施此法。

3.6 对医院的好处 不必购买太多暖箱,减少开支。

4 适用此法的婴儿

4.1 体重>1800g的婴儿 一般情况稳定。

4.2 体重

4.3 早产儿、低体重儿 生命体征稳定。

4.4 不能转诊的新生儿 适用袋鼠式育儿法。

5 母亲及新生儿的准备

5.1 母亲的准备

5.1.1 首先告知母亲什么是袋鼠式护理 方法,好处,让母亲做好心理准备。

5.1.2 指导母亲怎样皮肤接触婴儿 如何抱奶,挤奶,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如何护理婴儿。

5.1.3 母亲穿着舒适,温暖 足够大的外衣。

5.1.4 环境温度22℃~24℃,湿度60%~80%。

5.2 婴儿的准备

5.2.1 婴儿在“袋中”,除了一个尿布、帽子和短袜。

5.2.2 若温度低,房间应加热 婴儿可穿无袖开衫,母亲用衣服盖住自己和婴儿。

6 袋鼠式护理的注意要点

6.1 所有的母亲都可以 只要母亲健康,状态良好。

6.2 母亲必须是自愿的 能随时提供这种护理。

6.3 母亲需要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方可采用袋鼠育儿法。

6.4 母亲可以自由活动 站、坐、卧等姿势都可以,睡觉时最好是半卧位,有利婴儿呼吸畅通,母亲每天洗澡,注意手的卫生。

篇4

这是一种特别针对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的护理方法。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几十年,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医院都未曾普及。近些年来,袋鼠式护理法被我国越来越多的新生儿科所采用,成效也显而易见。2016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牵头,着手建立袋鼠式护理法的实施标准和流程。

蒙景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儿科科护士长,有着20多年早产儿护理经验,为我们呈上一场袋鼠妈妈一样有温度的讲解。

“袋鼠式护理"首创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的哥伦比亚,作为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替代方法而被应用。当时,在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没有现代化的新生儿保暖措施和监护系统,可是人们发现,只要妈妈每天抱着新生儿,和他们尽可能多的皮肤接触,不但使婴儿的存活时间长,而且生长发育的指标都良好。就这样,袋鼠式护理法应运而生。”蒙景雯护士长介绍说,“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待的时间不够,无法从孕期急速生长的最后几个月中充分吸收养分,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出生后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类似母体的宫内环境和特殊的生命支持系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袋鼠式护理法特别适合28周以下出生的早产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足月小样儿及患病足月儿。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袋鼠式护理的实施指南,指南建议应在婴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快开始,至胎龄40周或2500克。蒙护士长继续介绍,“‘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有利于宝宝智力和情感的发育,并且还可以缓解母亲的焦虑和产后抑郁的情绪,同时大大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这种模式对于早产儿及其家庭来说非常有益。”而且除了母亲,父亲和家庭其他成员也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那袋鼠式护理法怎么操作呢?蒙景雯说,家庭应用袋鼠式护理法时,要使用袋鼠抱巾或者袋鼠衣。实施当天清洁局部皮肤、剔除胸毛(父亲)、更换干净衣物(建议穿开衫)、家长避免感冒,且保证前一日充足休息。操作时关键要控制好宝宝的姿势,要点为:母亲和宝宝要同时前胸,做到胸贴胸,宝宝的头处在“闻花位”,就是仰起头,像在闻高处的花香似的样子。这种姿势可以使宝宝的鼻子、咽喉和气管呈垂直状态,同时,宝宝的脖颈要伸直,避免过伸或俯屈。此时,妈妈轻轻将宝宝的头扶着歪向一侧,使自己能够看到宝宝的小脸。蒙护士长还提醒说,袋鼠式护理时,妈妈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跟宝宝一起睡着。

篇5

【关键词】早产儿;保暖;哺养;感染;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 500g,其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未健全,生活能力较弱,其病死率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我院2005~2006年出生118例新生儿,医护人员根据早产儿的特点,严格按照护理

程序,对早产儿的喂养、保暖、抗感染等问题进行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8例中,男76例,女42例。体重850~2 500 g,平均为1 730g。身高35~47cm,平均为41cm。胎龄26~37周,平均为32周。经过精心护理观察及认真治疗,两例死亡,均为出生体重极低患儿,1例因肺透明膜病死亡,1例因肺出血量较多,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16例经治疗7~15d痊愈出院,存活率98.3%。

2 护理要点

2.1喂养护理首先,在营养的选择上,最好选择母乳与适当量的配方乳相结合。母乳富含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可增强早产儿胃肠防御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对婴儿脑发育。神经髓鞘及血管壁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但早产儿母乳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且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弥补母乳喂养早产儿的不足,我们另外添加钙、磷、蛋白质等的配方乳,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需要。早产儿配方乳的成分是根据胎儿在子宫内的组织增积率和化学成分来估计的,高蛋白配方乳可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于母乳喂养儿,且钙磷含量作了明显的强化[2]。

其次,在喂养的方式上,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条件来定。吸吮及吞咽有力患儿可选择经口直接哺乳,是最理想的哺乳方式。体重>1 250g的患儿多采用间歇胃管喂养,为最常用的方法,以经口插入较好。操作时奶液要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间歇胃管喂养可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如胃泌素、胰岛素、胃多肽抑制素等。对于那些体重

2.2保暖护理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皮下脂肪少,且皮下脂肪中的棕色脂肪含量少,维持正常体温较差,容易出现体温不升及硬肿症。因此,保暖非常重要,它贯穿于娩出前后的各个环节。首先,保证产房(手术室)及早产儿室的温、湿度维持在24℃~28℃,55%~65%。其次,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早产儿保暖最好的选择是入自动调节温度的恒温箱内,使患儿保持在中性温度。对于体重<2000 g者应放入暖箱,箱温原则按出生体重、生后日龄和室温调节在32℃~35℃,最高>37℃,即生后第1天箱温可调至33℃,<1 000g的婴儿在34℃~35℃,<1 500 g的在33℃~34℃,7~10 d后逐渐调低。要求皮肤温度维持在36℃~36.5℃,肛温36.5℃~37℃,24 h温差<1℃,相对湿度维持在60%~80%,体重越小,则要求湿度越高,因它减少皮肤和呼吸失水,减慢空气流速,有利于保暖和减少体重下降。再次,由于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而且不显性失水是足月儿的2~3倍,在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生理功能正处于调整时期,因此暖箱湿度应尽量接近宫内湿度。通过118例早产儿护理,我们认为暖箱湿度调节在60%~65%较为适宜,但湿度增加会导致细菌繁殖,因此应加强暖箱消毒[3]。

2.3防感染护理早产儿从母体获得抵抗力少,机体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害,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前先更换衣帽,流水洗手后再接触早产儿;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通风,定时消毒;早产儿物品要专用,衣物要高压消毒,严禁家属探视。暖箱固定专用,每周更换1次,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内外壁1次。每天更换氧气管、湿化瓶及温箱水槽中的水,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并注意皮肤粘膜的保护,做好皮肤、口腔、眼部、脐部、臀部护理。此外,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凝血机制不够完善,易发生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注新鲜血液或血浆,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各种体征状况[4]。

3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在加强喂养、保暖、防感染的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护理对策,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合作,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一旦有并发症,要积极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对于可以出院的患儿,应向其父母做详细的出院指导要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后早产儿,包括喂养、保暖和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保健指导等,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凤菊. 58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845.

2谢洁珍. 49例早产儿护理对策与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4):127.

篇6

[关键词] 早产儿;监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105-02

凡胎龄28~37周出生、体重在2 500 g以下、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故生活能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对早产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院以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护理,使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现将监护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1~12月我院儿科新生儿室住院的早产儿264例,男133例,女131例,胎龄28+2~36+5周,平均33+1.5周;平均体重1 850 g。体重700~2 465 g,平均1 834 g,住院时间2~78 d(包括放弃治疗),平均34.6 d。入院时伴有疾病:肺炎165例,其中104例为吸入性肺炎;硬肿症15例,生理性黄疸14例,肺炎伴HIE(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5例,窒息8例,咽下综合征5例,低血糖4例,自然出血症2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透明膜病2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无并发症38例。转归:治愈211例,好转37例,未愈8例,主动出院3例,死亡5例。

2临床观察

2.1 体温观察

每2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每日体温差

2.2 呼吸观察

加强巡视次数,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运动强弱,注意有无青紫、呼吸暂停及呼吸困难,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3喂养观察

早产儿吮吸能力差,吞咽反射能力弱,且胎龄越小其吞咽反射能力越弱,因此喂哺时评估患儿有无吮吸、吞咽反射,吮吸的力量、吞咽的速度;观察哺喂过程中有无呛咳、窒息的表现。

2.4 一般情况观察

注意:①早产儿哭声低弱而无力,正常解除原因后可安静入睡,否则应注意是否由疾病引起。②观察有无呕吐,呕吐开始的时间、次数、量及性质,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③观测大小便排出情况,一般出生后10~12 h内排出墨绿色黏稠的胎粪,3~4 d排完,大便转为黄色。若出生后24 h未排出胎便,应注意有无消化道畸形。小便于出生后24 h排出,若48 h后仍无尿,应查找原因。有硬肿出现时,更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小便量。④观察皮肤及皮下脂肪有无破损,皮下脂肪有无变硬、水肿,皮肤是否呈暗红色等硬肿症的表现。

3护理要点

3.1呼吸管理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很不规则,在呼吸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暂停。本组病例中发生呼吸暂停的有23例,其中,5例经物理刺激(弹足底)、静脉用氨茶碱、吸氧等纠正;6例气管插管,气管内给氧;4例因心跳呼吸暂停立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在宫内有窘迫史的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2]。本组病例中发生肺炎的有165例,其中,104例为吸入性肺炎,2例为肺透明膜病。针对早产儿的特点,我院的新生儿科备有呼吸机3台,随时做好抢救准备。设有早产儿室,每个床单位有生理监护仪、暖箱、推注泵、吸氧吸痰装置,对伴有不同程度窒息及呼吸暂停等情况,进行呼吸系统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在短时间内出现气促、烦躁不安、、明显三凹征和阵发性青紫,立即进行处理并通知医生。每2小时记录呼吸、心率1次,需要吸氧的患儿,根据缺氧的严重程度,采用头罩或鼻导管吸氧。

3.2给氧

有呼吸困难或者发绀者应给予吸氧,低氧血症可导致呼吸暂停[3],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极小婴儿可产生动脉导管开放。但氧浓度过高会发生肺水肿、视网膜病变等,应当在血气监测下供氧,要求动脉PaO2或经皮PO2在6.00~6.76 kPa,血氧饱和度在0.9 kPa以上,生后数小时内需持续给氧,一般不超过3 d。喂奶时发生青紫者,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数分钟,采取鼻管给氧,氧流量为0.3~0.6 L/min;口罩给氧,因氧气较空气重,易于向下流入鼻孔,氧气流量为1.0~1.5 L/min;头罩给氧,氧流量需6~8 L/min,氧浓度一般勿超过40%。发生呼吸暂停时可先弹足底、托背或震动小床等,给予各种刺激使之缓解。

3.3体温管理

注意:①评估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做好详细的病史资料收集,针对不同体重患儿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②体重小于2 000 g的早产儿,应在暖箱内保暖。将暖箱预热,待暖箱温度达到32℃时将患儿放入暖箱内,逐渐升温,每小时升高0.5℃,直至暖箱温度升至34℃,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每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恒定后改为每4小时1次。密切观察早产儿在暖箱内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每日的治疗与护理尽量在箱内进行,应集中处理,避免反复操作而增加散热,室温较低时可在暖箱内放置隔热筛,以减少辐射失热。③体重大于2 000 g的早产儿可在箱外保暖。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用柔软的棉被将患儿包好,冬天可使用热水袋,应避免烫伤。每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恒定后改为每4小时1次,早产儿头部占体表面积较大,经头颅散热量大,患儿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3.4合理喂养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早产儿目前主张早期微量喂养,以利于刺激胃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低血糖等合并症的发生。早产儿以配方乳为宜,哺乳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力而定,原则上以不发生胃滞留及呕吐为宜。经口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本组134例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采用其他的喂养方式:①间歇胃管喂养60例,以经口插入较好,特别是对那些有呼吸困难但未进行气管插管的患儿,体重>1 250 g的患儿多能耐受。②持续胃管喂养(泵奶)35例,应用于体重25~30 g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每次鼻饲前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胃奶量的1/3以上者则减量或暂停1次;如持续有较大量残留奶则可改用经十二指肠鼻饲喂养,仍有困难者可禁食,改用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液以维持体内热能、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改善和促进疾病的恢复。对于完全静脉高营养的患儿,用推注泵24 h液量匀速输入,避免速度过快。鼻饲时注入速度要慢,1~3 ml/min,以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急性胃扩张而发生呕吐。鼻饲管应每周更换2次,胃管取出时要捏紧管口缓慢抽出,以防误吸。喂奶后给患儿拍背,以排出胃内空气,同时采取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30°,右侧卧位,有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喂养后注意观察面色有无发绀、溢奶及呕吐等,防止发生窒息。

3.5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的免疫力差,因此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低,脐带及皮肤黏膜是早产儿败血症的重要感染途径,故正确处理脐带和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对减少早产儿感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医护人员接触早产儿以前必须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如护理人员感染或带菌者应及时调离病房,有粪、尿污染时,要及时更换尿布和清洁皮肤。定时翻身使两肺均衡扩张,以促使肺部循环,防止肺不张或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早产儿室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换气1次,每次10~15 min,保持室内清洁,室内定时通风。每日均用紫外线消毒2 h,每周用乳酸蒸发消毒2次。氧气湿化瓶、暖箱的水槽中的水要“一人一用一更换”,恒温箱外面隔日用“84”液擦拭。如早产儿感染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治疗,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6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

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按时添加辅助食品,防止缺铁、钙、锌等,指导家长学会新生儿抚触[5],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发现问题、及时矫治,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同时给予营养神经及早期进行运动、智力的锻炼。

4结语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的监护及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 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61.

[2]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112.

[3]刘庆生.早产儿呼吸暂停5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43-144.

[4]叶永青,李岚,吴巧珍,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32-33.

篇7

【关键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临终关怀;营养支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2-02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40天。G1P1,胎龄31+1周,于2013年04月10号因胎膜早破并宫内窘迫剖腹产娩出,出生体重2.0Kg,出生时Apgar评分:1分钟5分,5分钟8分,10分钟未评,羊水Ⅲ°污染,量少,双上肢垂腕,脐带明显水肿,胎盘正常。出生后即行气管插管下气囊加压复苏。尿常规(4.12):隐血3+,尿蛋白3+,红细胞2+/HP;肝功:总蛋白44.4g/L,白蛋白22.8g/L,肾功:尿素氮8.75mmol/L,肌酐75umol/L;予以清洗尿道后复查(4.14)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3+,红细胞+/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607mg;肝功:总蛋白30.2g/L,白蛋白14.7g/L,肾功:尿素氮3.55mmol/L,肌酐33umol/L;4月15号出现呼吸费力,为进一步治疗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查白蛋白16.0g/L;电解质:低钙血症,(4.21)血脂:总胆固醇7.07mmol/L;甘油三酯2.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56mmol/L(.4.22)超声:双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补充白蛋白后(4.24)复查:血白蛋白15.0g/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77pmol/L;游离甲状腺素10.34pmol/L;促甲状腺激素22.10uIU/ml;(4.28)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80mg。4.25加用优甲乐片,4.30加用骨化三醇软胶囊。5.5出现呕吐,消化道造影显示:胃食管轻度反流。病情告知家长,家长辗转多家医院咨询,被告知治愈希望渺茫,于5月20号要求出院。出院诊断:①先天性肾病综合征;②新生儿肺炎;③新生儿窒息;④新生儿贫血;⑤甲状腺功能减退;⑥低钙血症;⑦双上肢畸形;⑧胃食管反流;⑨早产儿。于5月20号鼻导管吸氧下转入我院要求进行临终关怀。入院查体:T36.6℃,P180次/分,R46次/分,BP78/50mmHg,Wt2700g。早产儿貌,全身水肿,反应可,面色苍白,口周及额头皮肤发绀,皮肤弹性差,散在脓疱,以眼睑、足部和会水肿明显,前囟4cmx4cm,颅缝分离约1.0cm,眼球无凝视,鼻翼扇动。外耳外形正常,口腔黏膜光滑。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无肠型,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肋下1.5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脐带已脱落。脊柱无畸形,双上肢垂腕,肌张力正常,耻骨联合处皮肤硬性水肿,包皮水肿明显、皮薄如蝉翼,皮纹消失。神经系统检查:觅食、吸吮、吞咽、拥抱反射可引出,握持反射、踏步反射未引出。

2 治疗经过

入院后通过计算患儿的院内营养量并应用,专人负责每天使用新生儿量表测量,记24小时出入量,行尿常规检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加强皮肤护理,每天进行洗浴、油浴、抚触,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经口微量喂养早产儿配方奶,60ml/天,均匀分成8次喂养,视耐受情况循序渐进的增加奶量;准确计算营养素,静脉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的量、促进追赶生长。停吸氧哭闹时,指脉氧56,安静时,指脉氧98。间断鼻导管吸氧。水肿明显尿少时,(5.22;5.23;5.27;6.1;6.5;6.7)给予白蛋白2.5g+呋塞米2mg;每天给予碳酸钙D3颗粒1/5包口服;于6月9号查尿常规时尿蛋白+,复查尿蛋白+,尊重家长意愿每天和孩子单独见面1-2小时,皮肤完整无皮疹及出血点,患儿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应人应物能力强,容易安抚。于6月10号,患儿家长要求出院。出院体重2.76Kg,水肿较前减轻,尿量仍然较少。出院时给予出院后喂养的指导数据,使出院后喂养有章可循。出院时医生和护士向家长交待护理及喂养要点,及随访计划。基本随访原则为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根据随访中的问题确定下次随访时间。

3 结 论

近20年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营养问题很少得到重视。[1-3]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AAP-CON)强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简称特殊婴儿)的喂养应当得到特别的重视[4]营养支持疗法对特殊婴儿在特殊年龄阶段的重要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发育不成熟的、脆弱的特殊群体,其营养需求不仅要考虑所有必须和条件必需营养素缺乏引起的健康问题,还要关注营养对促进早产儿成熟和人体功能的作用。院内的医疗目标是给予最佳营养投入,促进追赶生长,使其在短期内迅速具备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婴幼儿早期喂养回顾。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55-957.

[2] 丁宗一.高度重视早产儿、低体重儿出院后喂养.中华儿科杂志,2009,47:484-486.

篇8

早产是指胎龄

1 早产低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

1.1 适应证 ①胎龄≥33周,病情稳定,呼吸频率32周,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反射不协调,适用于饲管喂养;③胎龄33~34周可以由饲管喂养过渡至吸吮,每次

先吸吮15~20 min,剩余奶由饲管喂养;④有下列临床表现不宜肠道喂养,体重不升,严重败血症,呕吐腹胀;⑤早产低体重儿生后1个月内争取喂母亲的乳汁,1个月后需用强化婴儿的母乳或母乳加早产儿婴配方奶。

1.2 喂养注意事项 ①生后24 h内尽早开奶,母亲妊高征的早产儿有明显缺氧使可以延迟喂养3~7 d;②开始喂养先用的开水试喂,无异常后用1/2稀释奶,3 d左右达到不稀释的全奶。有学者认为早产儿开始喂养即可以耐受,适用于早产儿全奶;③每天增加奶量≤20 ml/kg并观察其耐受性。

1.3 喂养方式选择 在早产儿学会自己吃奶的过程中,吸吮、吞咽、呼吸之间协调的发育成熟至关重要。①直接哺乳;②管饲法:

营养性吸吮为患儿提供营养,而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这说明非营养性吸吮虽不能改变管饲所造成的生理变化,但可通过减少激惹,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加快临床状态改善的进程[2]。

1.4 肠内营养时的监测 ①一般情况:保持头高脚底位,注意口鼻腔护理,保持胃管的深度和位置正确;②胃肠道:观察胃残留量,有无呕吐、腹胀、腹围、大便(次数、性状、潜血等);③代谢方面:液体入量(ml/kg)、热量摄入(kcal/kg)、蛋白摄入(g/kg)、尿量[ml/(kg•h)]、尿比重、血糖监测、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血常规等;④伸张参数:每天测体重、每周侧身长、头围。

1.5 喂养耐受监测 ①胃残留奶液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值;②腹围增加1.5 cm应减量停喂;③出现呕吐或大便不规则、血便等应停止肠道喂养。

1.6 喂养效果评价 以摄入奶量计算的热量逐渐达到每天120 kcal/kg,同时体重增长每天平均增加15~20 g/kg为最佳喂养效果。

2 肠道喂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急性小肠坏死综合征,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甚至休克为特征,主要见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强调早期诊断:①肠道喂养的早产儿严密监测喂养耐受性;②有感染可疑者应用抗生素同时严格控制奶的摄入量。③发现胃液残留奶液超量应停喂或减量;④当胃残余奶超量每日2次以上,同时出现腹胀或大便性状变化之一者立即禁食;⑤可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禁食7~10 d,胃肠减压并对症处理。⑥有肠穿孔等外科指征请外科会诊手术。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液反流至食管的现象称GER、早产儿GER发生率80%以上,其中50%无症状性,有症状者表现为吸入或食管炎。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有吸入和食管炎两方面。①吸入:发作性呼吸道症状加重,有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和心率减慢等表现。②食管炎:拒乳、烦闹、睡眠少、时常弓背、体重不增;③24 h pH值计测食管下端pH值

防治措施:目的是减轻食管炎,促进胃排空:①喂奶后俯卧位,头抬高30°;②少量多次喂养;③奶中加入米粉使奶液变稠。④适当应用制酸剂缓解食管炎。

参 考 文 献

篇9

应该如何观察和护理这类患儿,是我们每个医护工作者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即表示病情危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明确诊断,找出病因,采取急救措施,以促进疾病康复。

对于这类患儿,笔者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拟定以下几点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1 保证氧气的有效供给,以纠正低氧血症

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均需供氧,根据缺氧程度选用相应的给氧方法,以提高氧浓度。一般可选用间断鼻导管给氧法,其浓度以30~40%为宜,并适当控制氧流量。缺氧严重者,选用面罩或头罩,但在给氧期间需监测氧饱和度,应保持PaO26.65~10.76 kPa(50~80 mmHg)、脉搏氧饱和度在90%左右,以防高氧血症发生氧中毒,甚或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在供氧过程中要保持鼻导管的清洁、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导管影响给氧效果。早产儿在吸奶前后采用面罩给氧。当上述方法给氧效果不佳时,可予皮囊加压给氧、人工呼吸,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如纳洛酮静脉推注、氨茶碱静脉点滴等处理。对于呼吸暂停频发的早产儿遵医嘱予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呼吸暂停仍不能缓解者需作气管内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 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由于肺部疾患、感染性疾病、机械通气等原因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是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新生儿反应低下、无力咳嗽及咳痰、大多症状表现青紫加重,呼吸表浅或暂停。因此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是防止发生窒息的首要措施。在吸痰时避免较长时间的刺激,因为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发育不良较干燥,容易损伤造成口腔感染。所以吸痰动作要轻柔,插管不能太深,避免刺激咽喉部引起反射性咳嗽、呕吐阻塞呼吸道。需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口、鼻腔分开使用、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秒。机械通气的患儿要先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充氧呼吸2 分钟后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再更换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同时要常翻身,更换卧位,每2 小时更换1 次,痰稠不易吸出者先予超声雾化后再吸痰。这样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出。

3 加强保暖,避免发生并发症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早产儿更易致体温不稳定。为确保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37 ℃之间,需要采取保暖措施,置放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复温。 有条件者放入早产儿暖箱中逐渐复温并维持相对恒温,无条件者可用热水袋复温,水温以50 ℃为宜,用布包热水袋,切记避免烫伤。环境温度过高引起发热时可采用松开包被、温水擦浴,病室温、湿度适宜,温度以22~26 ℃,湿度以55~65%为宜,但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000 克者,所需湿度可达80%,保持相对温湿度恒定,以减少体温波动所致呼吸暂停。

4 严格消毒隔离,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及时、准确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清洁。所有用物必须经高压灭菌后使用,尽量单间隔离治疗。尽量减少和杜绝探视,避免接触感染人群。病房定时三氧消毒,保持通风良好。

5 减少诱发因素,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①喂奶时仔细观察有无溢奶,注意奶量及吸吮速度,乳母喂奶时给予正确指导,保持姿势正确,防止阻塞鼻孔、吸奶过快、吸吮费力、憋气而引起呼吸暂停。

②需鼻饲喂养的新生儿,插入胃管大小适宜,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抽吸胃管,注奶速度宜慢,防止胃液或奶汁返流引起窒息或呼吸暂停。

③的选择。以头偏向一侧为好,俯卧位间断采取,防止呕吐物返流误吸窒息,尤其早产儿因颈部向前弯或食管受压均可引起呼吸暂停,所以头部不能抬太高,一般以20~30 度为宜。

④腹胀及排便的观察。患儿用力排便、腹胀、腹压增加等均可使呼吸暂停发作。因此我们应保证大便的通畅与排出,若24 小时未排便,需报告医生,遵医嘱应用开塞露3~5 毫升塞入大便或用石蜡油棉签擦润肛周刺激后排出。给予腹部按摩(以喂奶后30~40 分钟进行为宜)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呕吐和返流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

6 发作时的急救处理

①增加传入冲动。呼吸暂停发作时立即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摩擦耳垂、摇动肩胸部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使患儿哭出声音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恢复呼吸。

②及时清理呼吸道。吸痰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下,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秒。若一次未吸净,可间隔3~5 分钟后再吸。

③呼吸囊加压给氧吸入,遵医嘱辅以药物治疗。

④连接CPAP、呼吸机管道,处于备用状态,遵医嘱选用。

⑤加强监护,给予上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密切病情观察,注意呼吸频率、节律,胸廓运动及肤色变化情况。

总之,本症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病症,特别是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任何细微外界干扰刺激均会影响呼吸调节,如果观察和护理不及时、不到位,将会导致脑损伤,甚至猝死。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加强病情巡视,密切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及早给予正确处理,同时,合理喂养、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维持体温稳定,才能提高本症的治愈率,以促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早产儿;低体重儿;鼻饲喂养;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b)-0121-02

The care analysis of nasal feeding for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LIN Biy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men 5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re effect and points of nasal feeding for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Methods 64 cases of premature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nasa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outh dropper feeding, nasal group was given nasogastric feeding, the survival rate、weight changes and hospital sta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65.63%,the nasal group was 87.50%,the survival rate of nasa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wo observed indicators of the body weight and hospital stay of nasal group children when10 d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nasal feed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children, shorter hospital stay, promote weight gain in patients.

[Key words] Premature children;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Nasogastric feeding; Care analysis

早产儿因解剖与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吸吮与吞咽能力较弱甚至丧失,所以无法耐受直接经口喂养[1]。然而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对于营养的需求又比较高[2]。因此临床中多采取鼻饲喂养,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为分析鼻饲喂养的护理效果与护理要点,本院对6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资料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病例选择标准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3]。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鼻饲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1例;胎龄为30~37周,平均(33.43±3.56)周;出生体重为1 400~2 300 g,平均(1 796.46±302.76)g。鼻饲组中男19例,女13例;胎龄为30~36周,平均(32.96±2.87)周;出生体重为1 300~2 200 g,平均(1 765.23±301.58)g。全部患者出生时间均小于24 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静脉输液补充所需营养。对照组使用滴管采取经口直接喂哺。鼻饲组采取鼻饲喂养,使用前端带有侧孔的5~6 F软质硅胶胃管,胃管的下端使用石蜡油充分,经鼻腔插入到胃部,胃管长度以耳垂-鼻尖-剑突间距离为准。置管完成后使患儿取左侧卧位,以5 mL的注射器推注5 mL空气,监听到气过水声后可确认胃管置入成功;以贴胶将胃管妥善固定后可开始缓慢注入患儿所需奶量。鼻饲注奶前后均缓慢注入2~3 mL的温开水,以避免胃管堵塞。鼻饲结束后将胃管末端的盖子盖好,以纱布包裹好,待下次鼻饲时打开。注奶前30 min不宜翻身或进行其他操作。每次鼻饲前先抽吸患儿胃内容物,如残留量≥前次注奶量的25%则表明患儿胃排空情况不良。插管操作一定要轻柔,固定胃管用的胶布宽度以1.5~2.0 mm为宜,更换时须先以温水沾湿,留置胃管过程中须保持胶布干燥注意检查胶布处皮肤是否出现损伤。每日给予腹部抚触1~2次,以促进患儿胃肠蠕动。积极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两组均于出生后的6~8 h时开始试喂葡萄糖水,10~12 h时开始喂奶,有明显窒息症状或者有缺氧史的患儿可视情况推迟开奶时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存活率;两组均于出生10 d时测量患儿体重;全部患者均在体重≥2 500 g时允许出院,出院时统计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存活率为65.63%,鼻饲组患儿存活率为87.50%,鼻饲组患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鼻饲组患儿10 d时体重与住院时间两项观察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与围生医学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升,这与患儿营养条件的不断改善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因机体各项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适应能力与机体各项功能均较低,并且此时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容易发生喂养困难及营养缺乏[4]。唯有正确的喂养、适宜的开奶时间、恰当的摄入量,才可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合理喂养是保障早产低体重儿获取足够营养的基础,也是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与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目前临床常见的营养支持方式有直接喂哺法、鼻饲法、滴管喂哺法以及静脉营养支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吸吮与吞咽能力较差甚至消失,胃内容量也较小,呈现为水平位,贲门的括约肌发育水平较差,所以经口直接喂哺的方法易导致患儿溢奶及呕吐,引发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这是致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静脉营养支持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并发症,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且对患儿机体要求的条件较高,并且易发生代谢性疾病、胆汁淤积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无法取代胃管喂养,更适宜作为胃管喂养营养不足时的一种补充方式。因此早期胃管喂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鼻饲喂养期间应认真精细的护理患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无强光刺激。推注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5 mL奶于10 min左右注完为宜,严密观察患儿体征情况及是否有呼吸暂停情况发生,注意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喂养奶量、呕吐与误吸情况、胃内残留量、大便性状、腹围及体重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根据患儿的变化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顺利的度过喂养关,提高患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6]。

本次研究中笔者对3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鼻饲喂养,结果表明早期鼻饲喂养是向患儿提供必要营养的良好途径。早期给予鼻饲喂养可有效促进患儿胃肠激素分泌及胃肠动力模式的成熟,降低胆汁淤积并且尽快的适应胃肠道营养[5],可以帮助肠黏膜的生长以及胆汁的分泌,减少肠肝的循环。鼻饲喂养可以减少窒息与呕吐的发生,又可以提供充足的摄入量,极大地减少了患儿因吸吮带来的体力消耗,有助于体重增长。鼻饲喂养可以监测患儿胃排空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胃潴留与胃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另外腹胀的患儿置入胃管可有效减压,药物也可经胃管有效地注入到患儿体内。

[参考文献]

[1] 应雪琼,朱凤.经口与经鼻留置胃管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47-1048.

[2] 席竹叶,赵青.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鼻间歇胃管喂养及持续性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5-176.

[3] 郭永红,赖敏.早产儿鼻饲胃管长度体表测量方法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21):52-53.

[4] 王有福,晁占湖.早产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效果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224-225.

[5] 吕改玲,吕爱红.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2(9):115.

篇11

[关键词] 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9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 h,最长21 d。治疗时间为3~7 d,均治愈出院。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 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 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 μmol/L(10~14 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 μmol/L(10 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 护理

2.1 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 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 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 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 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 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 h后间断1~2 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 μmol/L(4 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 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 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 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 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 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 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 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 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 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 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 h,最长5 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 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 d后逐渐消退。

4 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3]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156.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02-02

1.1定义

医学上把妊娠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满1000g的婴儿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又称为未成熟儿[1]。

1.2特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子小,体重轻,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如足月新生儿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差,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层薄,不能有效地保存热量;胃容量小,吸吮力弱,入量少,产生热量的能力差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等原因,极易患病。遇到寒冷时,体温随之降低,易发生硬肿症;若保暖过度,外界温度过高时,体温就会升高,甚至引起发烧。

2 护理要点

2.1 保暖

2.1.1出生时的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产房温度必须保持25℃。出生后立即揩干羊水,脂肪不必全部擦净,之后放在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抢救和保暖。

2.1.2 暖箱保暖 根据体温的高低结合早产儿的体重及日龄调节箱温。体重小于1000g者调至34℃~36℃,每日测体重1次,体重每增加500g,箱温调低2℃。箱温相对湿度60%~80%。入箱婴儿穿柔软预热过的衣服,头部戴绒布帽子,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均集中,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臀部护理等,尽量避免打开箱门及盖,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每4h测量体温、箱温1次。

2.2 呼吸管理 由于未成熟儿呼吸中枢功能不成熟,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不足,呼吸肌和胸廓软弱等原因,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发绀等。故入院后取平卧头肩稍抬高位,头偏向一侧,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皮肤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是否需要给氧及给氧的方式,给氧浓度30%-40%,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3%。由于长时间吸入高体积分数氧易发生损伤、早产视网膜病、神经系统损伤[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早产儿的氧疗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吸氧期间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并定期监测血气,严密观察其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呼吸暂停者给予物理刺激,如弹足底,托背等,若症状未见好转,给予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kPa为宜,对严重呼吸暂停、发绀者给予吸氧,频发呼吸暂停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符合呼吸机应用指征的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按医嘱静滴氨茶碱以呼吸,配制氨茶碱时剂量一定要精确,并注意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2.3合理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低体重儿成活率的关键。

2.3.1开始喂奶时间:胎龄越小,吸吮和吞咽能力越小,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这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故过去主张推迟至生后36~96h开始喂奶。目前主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早期适量喂养,以利于刺激胃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减少坏死性肠炎发生等。

2.3.2喂养方法:根据病情,个体差异而灵活掌握奶量,并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给予。视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滴管、鼻饲或抱奶喂养,即母乳喂养。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的可采取滴管喂养,用滴管吸入然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患儿口内(或用注射器缓慢滴注于患儿口中),儿头稍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即无吞咽能力也无吸吮能力的可采取鼻饲,每次鼻饲前均应从胃管回抽以了解胃排空情况,胃滞留物的性质与量,根据残奶量决定是否注入新鲜奶液及注入量,鼻饲注入速度要慢,最好让奶液自针筒利用压力作用自然流入,每次喂奶后再注入温开水1-2ml,回抽和注奶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发生“胃轻瘫”现象[3],鼻饲后采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并加强巡视观察呼吸、肤色腹部情况,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

2.3.3喂奶后护理:由于超低体重儿咳嗽反射差,甚至无咳嗽反射,呕吐易使其窒息和呼吸暂停,因此,现在多采用腹部按摩法和肛管刺激排便法促进胃肠蠕动。

2.4 发育支持护理 超低体重儿的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让患儿躺在铺好的“鸟巢”中。因“鸟巢”四周有柔软的绒布环绕,患儿感觉似在母亲的子宫里,满足了患儿的生理需求;同时避免光线刺激,降低周围环境的噪声,降低疼痛刺激,减少开箱门时的空气对流,避免环境温度的波动,给超低出生体重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且“鸟巢”的大小可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促进其生长[4]。

2.5 静脉内营养 生后1-2周不能完全经口喂养满足入量,往往要采用部分静脉营养,奶量增加,输液量渐减少。生后第一天为50~70ml/kg,以后日龄增加1天液体入量增加20ml/kg,达到每日150ml/kg,维持此入量。静脉补液的种类:以10%葡萄糖液为主,辅以复方氨基酸、白蛋白,根据医嘱补钠。静脉补液护理要点:各种抗生素液和营养液均现用现配,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部液体24h内均匀滴入,并用输液微泵控制输液滴速,开始1-2滴/分,以后渐增至3-5滴/分,输液管每日更换一次,以防止感染。

2.6 预防感染

由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加上免疫力低,极易受到各种细菌的侵袭,应加强基础护理,每日进行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护理。保证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每周更换一次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做好物品、器械、空气、地面和手的消毒。定期更换湿化瓶、氧气连接管、鼻饲管,并谢绝探视,以防交叉感染。经常更换(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防止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应加强皮肤、黏膜、脐部和臀部的护理。操作前后要用消毒液洗手才能进行各项操作,脐带脱落前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每次换尿布时臀部涂鞣酸软膏,以预防红臀;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医护人员中凡患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者均应暂时调离新生儿科。

2.7 健康教育

由于超低体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病情危重,且住院时间长,给家长带来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向家长耐心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家长稳定情绪,掌握家庭护理技能增强配合治疗的信心。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着密切关系,必须进行眼底筛查,随访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5]。听力筛查应在出院前进行。即使听力筛查通过的患儿,也应在12~24个月时复查。对有脑损伤高危儿,应定期随访,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高正常儿童,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轻伤残程度。按时完成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促进超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储淞雯等,新生儿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63-170.

[2] 陈超,新生儿氧疗合并症及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8-9.

[3] 董梅,新生儿胃肠动力[J],新生儿科杂志,1999,14(2):88-89.

篇13

但是最后的护理治疗方式却不相同,医生说这是因为小儿黄疸也分为很多种,而且如果程度不同护理治疗方式也不同。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如果仅仅是脸庞泛黄,则是轻度黄疸:如果用手指按压躯干后抬起,皮肤呈黄色,巩膜发黄,则是中度黄疸;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宝宝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疸,就是重度黄疸了,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黄疸不仅有程度上的不同,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朱朱就是因为得了病理性的黄疸而需要光疗和输液治疗,而丫丫因为只是生理性的黄疸,会自行消退。

那么,爸爸妈妈们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呢?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上比较短,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4~6天为高峰,7~10天消退。

从黄疸现象来看,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也就是不属于重度黄疸。如果宝宝是足月生产,那么生理性黄疸在第二周末基本上会消退干净;如果是早产的话,就会晚些消退。这也可以通过抽血测定胆红素来判定,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患有生理性黄疸的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也在逐渐增加。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黄疸,即便是生理性的,也十分心疼。想要减轻宝宝的生理性黄疸症状,也要留意一些小的护理要点:可以让宝宝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宝宝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宝宝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要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都会导致黄疸现象。因此,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对防治宝宝的疾病有很好的帮助。

病理性黄疸,可以根据以下情况辨别:

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

如果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的黄疸发展速度很快,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或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宝宝的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宝宝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出现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如果宝宝的黄疸延迟消退,爸爸妈妈们也不要过度着急,妄下结论,认为是宝宝得了病理性黄疸,而是要先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有以下情况,因为这些情况会导致宝宝黄疸延迟消退。

早产的宝宝。早产的宝宝黄疸期会比普通宝宝稍微长些,会多延迟一周左右。

妈妈在产前服用过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

篇14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 g 2例,1501~2000 g 7例,2001~2500 g 11例,>2500 g 16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5例,其中双胎6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轻至中度窒息(apgar 4~7分)28例,重度窒息(apgar<3分)8例。其中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6例。脐带绕颈20例。

    2  抢救措施

    所有病例由产科转入我病区后,均给予密切监护,so2<80%者给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置暖箱保温,保持中性温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部分应用扩血管及升压药以改善微循环,根据血气情况给予碳酸氢钠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除2例早产儿合并ards在入院24 h内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家属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

    3  护理要点

    3.1  保暖  出生后立即采取保暖措施,置于红外线抢救床上,用预先温热的毛巾擦干全身,以免大量散热。因为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很嫩,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易发生低体温,必要时可戴绒布帽或用松绒毛巾包裹。

    3.2  呼吸道管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预后。新生儿应放置在远红外线的加热器下,呈轻度垂头仰卧位,颈稍伸展,肩下垫卷筒毛巾以维持。接着以球形吸痰管或连接吸引器于口腔,然后再鼻腔吸引。生后1 min内,应避免强有力的气道深部吸引,因可刺激迷走神经而致反射性心动过缓[1]。如新生儿哭声较弱,可摩擦背部或轻弹足底,大多数情况下,可致大声啼哭及有规律的呼吸。

    3.3  吸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根据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注意保持给氧通畅和湿化温度,提高氧疗效果,以免高浓度氧气吸入造成未成熟儿晶状体纤维增生[2] 、婴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湿化温度一般调节到入口温度32 ℃~34 ℃为佳。

    3.4  病情监测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面色、血压并详细记录。对危重患儿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持续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调节心率报警限,常规为病人平均心率的±20次/min,调节呼吸报警上下限。新生儿呼吸功能差,注意调节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为15 s或20 s。新生儿胎脂较多,注意清洁监测局部皮肤,电极板位置粘贴合适、及时更换。若心率<100次/min或>160次/min,呼吸>60次/min,呼吸暂停>15 s,体温<36 ℃,血氧饱和度<85%,应立即通知医生。

    3.5  给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常用的抢救药物有肾上腺素、扩容剂(全血、5%白蛋白、生理盐水、乳酸盐液、碳酸氢钠、纳洛酮)等,防止在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为了方便抢救病人,可用微泵输入。

    3.6  喂养  轻度窒息者喂养后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中度窒息恢复不佳者,适当推迟喂奶时间。胃管喂养要注意胃管的清洁,喂奶前要洗净胃管内的残渣,推注完奶量后,再注入少量的温开水,保持胃管内的清洁通畅,并妥善固定。胃管24 h更换1次,对胃管不能耐受者行胃肠道外营养,遵医嘱补足液体量及热卡,可用输液泵维持总液量。

    3.7  静脉输液护理  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每次的冲管和封管工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发现固定胶布污染应及时更换。定期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4  体会

    新生儿窒息[3]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窒息或娩出过程中引起新生儿的呼吸障碍。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数的20%~30%。笔者认为,应大力宣传医学知识,增强群众的医学意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1)加强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加强产前和产程的监护,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2)孕妇自我监护也应加强,如自数胎动,及时发现其变化等,如有宫内窘迫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则康.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