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基础范文

医学影像基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基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基础

篇1

关键词: 项目教学 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 教学模式 实施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电工、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影像设备学》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时存在许多问题:(1)在专科阶段短时间内学生很难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很难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习惯于纸上谈兵,习惯于死记硬背公式及方程等。(2)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有些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由于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电学部分的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在现阶段又没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三步一回头复习巩固,更没有时间通过检测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到茫然。(3)现行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及后续课程衔接不明显,专业特色不突出,系统性和实用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后许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时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与后续课程的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科特点有选择地进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即以项目带动教学。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下面结合我校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项目“简易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阐述整个过程。

2.1项目选取。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选取“简易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作为教学项目考虑到了三点:第一,从专业理论看,基本覆盖了模拟电子线路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从专业能力看,这里涉及了各种测量仪表和工具的使用,电路的设计与焊接技术等更广泛的专业能力;第二,收音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熟悉,完成安装和调试后,就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第三,收音机所需要的电器元件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或从废旧家电中拆卸,成本不高。

2.2项目分解。“简易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项目由两个层次模块组成,第一层次模块是按照收音机工作过程的时序和电路组成而形成的电路功能模块(也称为子项目),分别是调谐回路模块、混频电路模块、中放电路模块、检波电路模块、功放电路模块和安装与调试模块;将电路功能模块再分解成学习任务模块,它们分别与教材章节的知识点相对应,即学习任务层次模块。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从事简单影像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知识,例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模块。

2.3项目组组成。项目组成员通过学生自由组合和老师指派两种方式进行,每组人数在3~5人。但是,无论以哪种形式组成的项目组,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探讨的良好学习氛围。在项目分解时,还要考虑让具有某方面能力优势的学生负责该方面任务,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4制订项目计划。项目组成立后每组学生就是一个小的整体。他们可以相互讨论,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各自承担的任务及工作步骤和程序。在制订项目计划前,先由教师将学习任务模块分解成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成员制定每个成员在项目组中的分工及成员合作的形式。由每个项目组选派一名成员讲解完成项目的思路,其他项目组学生提问、质疑,该组学生解答。学生解答有困难时,指导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在最终得到认可时,完成《项目实施进度表》,以便有计划地实施项目。

2.5项目方案的实施。项目的实施与各组成员的有效分工与协作密不可分。各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提高个人各种技能的同时实现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分析讨论。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2.6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项目完成后,组织成果展示与评价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小组自评主要以演讲报告的形式,每个小组中的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但在做报告的时候不可以报告自己的任务内容,只可以报告小组其他成员的任务内容。报告时要求除了演示成果并对演示成果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一小部分任务,要求他参与到完整的项目活动中。而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演示和演讲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应当在学生做完报告后能及时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项目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3.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开课之初,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电路部分抽象难懂,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限,许多学生对《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引入项目教学法,在项目的引领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活动,在开放的、互动的、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收效明显。

3.2有效克服教学课时数少的问题。医学高专学生的课程结构使得大部分院校面临教学课时数少的问题,我校《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仅48学时,教学课时数如此之少,要把书中涉及的内容全部讲完比较困难。我们利用项目支撑教学,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电路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3.3体现“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念。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会了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成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体验过程,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项目的态度,以及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科 急诊工作 医疗质量

医学影像科的急诊工作是临床急诊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急诊的处理。急诊工作要求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技巧,简化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在医学影像科的就诊时间,争分夺秒地为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急诊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医学影像科作为重要的医技科室,对各科急症的诊断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杜绝因医学影像科检查操作或应急措施不当,我们结合多年的医学影像科临床经验,以医学影像科工作流程为核心,探讨医学影像科急诊的处理,以期提高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的急诊工作能力,保证医疗质量。

1 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

1.1 急 急诊患者都是突然发病或意外事故致伤,其病情都十分紧急,必须争分夺秒地检查和救治患者,稍有怠慢,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甚至造成死亡。

1.2 危 急诊患者大多数生命垂危,病情重,危及生命体征,必须迅速检查、有效地诊治患者,否则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1.3 重 急诊患者的病情除急、危外,第三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患者往往不能自行走动,不能随便搬动,不能配合检查。

2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好急诊处理的保证

2.1 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 在急诊患者处理中,工作人员态度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决定了影像质量的好坏,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能否在检查过程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快、最好地完成检查。

2.2 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 对于一个合格的医学影像科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也才能在急诊处理中正确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指导。

2.3 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急诊更能体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往往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要为患者做完检查,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处理提供坚实的依据。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积累,注重平时积累,练好基本功,尽可能多的掌握常见、多发急诊病例等多方面知识,对急诊的处理才能真正满足临床需要。

2.4 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 在急诊工作中,思维能力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思维不能僵化,工作流程不能按步就班,学会针对患者改变流程,针对病情优化检查,针对临床需要制订最佳检查方法。

2.5 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医务工作中的经常环节,在急诊处理中显得更加重要。随时注意保持与临床急诊医生、患者家属及患者的沟通。沟通时要掌握好语气、语调,这样才能有效安抚患者,掌握更多的病情,完成检查过程。

3 规范的检查操作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关键

3.1 接诊 接到急诊摄片或CT检查申请单时,应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病情及临床检查目的,如有不清楚的地方,马上与临床医生联系,或者询问患者及家属,以制定最佳处理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对于一些繁杂的程序,如交费,登记等可在检查的同时或以后进行,切不可机械地执行程序而耽误患者病情。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应先由临床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后再进行摄片或CT检查,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

3.2 检查准备 了解急诊患者病情及检查目的后,制定最佳的检查方案。摄片时使用大规格的数码板(IP板)、大规格平板探测器或片盒,尽量采用患者能接受的,避免重复检查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时与患者家属和患者的沟通,争取患者配合,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以便顺利完成检查工作。

3.3 检查操作技巧 医学影像科技师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熟练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检查位置和检查参数。检查时速度要快,尽量缩短检查时间,要忙而不乱,快中求稳。在检查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尽量用标准检查,以得到良好的影像资料,但应轻柔、迅速、准确;对于复杂外伤或疑有骨折的患者,在能进行标准检查的情况下,应按照标准检查,一般应尽可能少搬动患者,少改变,充分利用X线球管及机架的移动性完成一种姿势多部位的检查;对于病危、昏迷患者则尽量在担架或推送平车上摄片,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同时必须要求临床急诊医务人员在场。对于确实需要移动的患者,则应加倍小心,迅速准确完成检查;胸腹部疾病和外伤患者需要了解有无血气胸或腹腔脏器穿孔,一般要求站立位检查,若患者病情危急站不住,则可行坐位、半卧位检查,病情较重时可以倾斜诊断床尽量达到检查要求。检查患者必须绝对准确,检查前、检查中、乃至检查后应认真查对,保证检查的患者、检查的部位与影像完全相符,避免张冠李戴,左、右混淆。

3.4 诊断报告 原则上在检查完成后应尽快出具急诊报告,诊断报告为达到迅速、准确的要求,在不放过重要阳性征象的前提下影像描述尽可能简化,诊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力求准确。但急诊处理瞬息万变,必要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区别病情,具体对待,如在批量处理急诊患者时,要有先重后轻的观念,及时处理病情危重需抢救的患者,病情较轻的可稍延后处理。急诊报告原则上要求快速、准确,但在一些因病情危重无法取得标准检查的患者,其影像质量会大打折扣,给诊断的准确性带来困难,这种情况应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的原则,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多与临床沟通,尽量给临床抢救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急诊诊断和平时的影像学诊断一样,是形态学的诊断,是反映病变的客观形态改变,而非病理诊断。好比看图说话,影像表现什么,就描写什么,同病异影,异病同影是常见的事。急诊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相互印证,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4 急诊处理必须强调的细节

4.1 “稳、轻、快、准” 稳,面对较多的外伤患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忙中出错。轻,为防止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在操作中尽量轻巧适度。快,是要眼明手快,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检查工作,赢得救治时间。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医生的初步诊断,准确地判断检查部位、角度、检查参数,准确地出具诊断报告,给临床抢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影像信息。

4.2 具备风险意识 在危重急诊患者检查时,如脑外伤、全身多处复合伤和脊柱高位外伤等做影像学检查有一定危险性的患者,全部检查过程中应要求有临床医生陪同,随时注意患者情况并请求临床医生协助处理。检查完毕观看影像图像后,应立即嘱其回到临床科室抢救。

4.3 注重检查质量 检查参数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检查质量,CR、DR、CT虽然都是数字化影像,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但是初始图像仍是后处理的基础,必须要掌握好准确的检查参数,才能保证检查质量。

急诊工作是医学影像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学影像科急诊工作是速度、细心、准确三者相统一的系统工作。力求使用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力争确诊。急症患者的检查过程虽然短暂,但切不可轻视,往往几分钟的时间拖延,几次无谓的搬动,一次微小的疏忽都会造成终身遗憾。只有集中精力迅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环节,才能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查信息。才能真正提高急诊工作能力,更好、更准确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篇3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内容:①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②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确立项目、任务。③将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逐级分解子项目和单项具体工作任务。④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质量标准,最后邀请行业专家一起,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的整体评价。

改革目标:通过上述改革与实践,凸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为基层、农村及社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根据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解决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②解决工学结合任务不够明确,与职业岗位要求末达到零距离接轨的问题。③是解决质量评价不够全面,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和创新意识养成等问题。④是解决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的问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实现与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相适应。

实施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法:根据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思路,设计出凸显学生能力培养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为主,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设计与逐级分解出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实施项目和工作任务目[2]。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试内容,重新设计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包括:⑴任务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每次课堂教学(2学时计)给学生下达1~2个单项工作任务(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单项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所表现的工作态度等,并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价方法可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作多种形式实施。⑵项目评价(阶段性评价):以一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子项目,由若干个单项任务组成。每一项目完成后,通过对前期完成的各个任务的整合,设计出阶段性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核心职业能力等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⑶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多综合项目评价:在学生毕业实习前,利用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1次多综合项目评价。评价方法拟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其中考试内容中技能操作知识的考核比例不少于20%,注意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接轨。技能考核要求有行业专家参与评价。⑷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法由实习单位评价与学校毕业考核两大部分组成。①实习单位评价:由于岗位实习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通过40周的临床实习,其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等职业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在实习是的各种表现与展示出的职业能力,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能够给予最综合、最完整、最准确和最客观的评价。因此,设计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能力评价作为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毕业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出科笔试或口试考试成绩,现场操作能力,科室实结,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实习单位的评价好坏应在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也增加了学生能力评价的效度。②学校毕业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考核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根据选题、资料采集、知识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撰写态度等,由行业专家进行评判。

可行性分析: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有完整实训室,实训设备仪器完备;教学医院拥有彩超、数字胃肠、介入、ECT、CT、MRI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齐全,具有进行教改的设备与技术基础。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有校院一体结合紧密的师资队伍,行业专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转化快,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高,具有进行教改的人力条件。③选择的教改对象基础文化素质较好,对教改方案的实施能给予积极配合专科学生。

综上所述,本教改研究课题,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对象,拟结合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要求,旨在突出专业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确立培养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实施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目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日趋成熟完善,但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04-0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国内开办已30多年,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也近10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范畴不断扩大,已包括X线、CT、MRI、超声、核素扫描等多种成像技术。因此,如何根据各级医院及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的不同需要设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培养适用性专业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根据近十年来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分析,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计现状

据调查,全国5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基本相同的,其中包括《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已经有约10年了,对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现有的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也逐步暴露出某些不适应之处。

1.1 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与医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适应

目前,一般地(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影像科的职业岗位包括普通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室和核医学科等多个部门;一般县级医院只有普通放射科、CT室和超声室;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则只有普通放射科和超声室。从毕业生就业定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就业。目前,《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三门专业主干课程都是由普通X线、CT、MRI、超声四大影像学内容的横向组合而成,显然,上述课程设计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适应。

1.2 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与教学进程安排不适应

从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前后关联性看,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诊断学三者之间是纵向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应该先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再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最后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然而,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仅为两年(毕业实习一年),上述三门课程只能同时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开课,这样就难免出现课程前后衔接有“错位”现象。于是,部分师生“责怪”教务处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认为“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学”,教学效果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

1.3 专业主干课程设计不适合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各级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的相对独立性。譬如《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囊括了X线、CT、MRI、超声等各种影像诊断学内容,其希望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诊断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合于在地(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职业岗位就业的部分学生。但这不能满足于不同层次医院、不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尤其是不适合于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也不能使学生个性发展(选择职业岗位)得到充分实现,这与实用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各级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及毕业生择业的意向。当务之急是要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改革,构建满足医院影像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主干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适用性技术人才的目的。

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2.1 实施模块化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依据职业岗位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等,这三种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它们各有所长,特点各异,其本质都体现了核心课程理念、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综合化,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些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其课程开发方法已成为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弊端的有力武器[1]。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一个目标[2]。近十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做了类似的课程模块化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部分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进行了某些教学改革工作[3],但至今尚无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研究报道。

2.2 依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设计模块化课程,有利于实现零距离上岗

综合性医院影像科内部主要有四个部门(普通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室),每个部门就是一个职业岗位,各职业岗位工作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假设将每一个职业岗位设计为一个总的课程模块(即为一门课程),然后,再根据这个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进一步分成许多更小的二级、三级课程模块(称为子模块),即是各个章、节的课程内容。这样,针对每一个职业岗位设计一门课程,那么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不会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学习掌握好一门课程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教务处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2.3 主干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主干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的设想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由(医)院、(学)校合作共同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教材及配套实验实训指导书,并共同承担专业课程(含理论课、实训课)教学工作,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毕业生在各级医院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岗位适应准备。

此外,模块化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后,要逐步推广应用于全国相关高职高专院校,为新一轮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的改革提供依据。

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初步成效

3.1 (医)院、(学)校合作,共同编写模块化课程改革教材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等三门课程为基础,以综合性医院影像科四个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依据,重新编写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教材,分别确定为《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CT检查与诊断技术》、《MRI检查与诊断技术》和《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四门课程。新编教材每一门课程均包含成像原理、检查技术和诊断三方面内容,各门课程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参加教材编写人员都是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和医院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是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授课教师。此外,还为本套改革教材编写了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

3.2 设计实验班与常规班对照,组织实施模块化教学

每年将同年级的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分成两个班,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进行专业课教学。其中一班学生(简称常规班)使用现有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二班学生(简称实验班)使用学校自编的模块化改革教材《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CT检查与诊断技术》、《MRI检查与诊断技术》和《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两个班的授课总学时数是相同的,各课程均安排在第三、四学期上课。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分别对两个班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考核,比较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差异性。考核的结果反映:实验班的课程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各门课程之间不会出现前后衔接“错位”现象,模块化课程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常规班,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

3.3 通过对毕业生实习医院调查反馈,评价教学改革成效

自2008年6月以来,学校对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所在的实习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听取了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对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评价,比较两个班级学生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差异性。总体评价是:模块化改革教材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实验班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比常规班学生要强一些。

4 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时间还不长,各门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指标体系及考核测评方案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模块化课程教学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教师问题是根本。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的课程观,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培训,尽快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方式;第二,要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配置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第三,要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

[1]搂一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7):43-44.

[2]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核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核医学影像系统是通过探测标记有发射性示踪同位素的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获得人体信息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其中,γ相机是两维的显像设备,主要由探头和计算机系统两部分组成,探头部分检测到γ光子并输出它的位置、能量及其它相关信息,与探头相连接的控制台获取这些信息,数字化后将数据读入到内存中进行处理并最终计算得到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的核医学图像,可见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计算机技术在核医学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核医学影像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其软件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即影像信息管理子系统、图像采集子系统、图像处理与临床规程子系统和影像信息交换子系统。各子系统在形式上时互相独立的应用程序,可以分别运行在控制台、辅诊台和服务器上。其中影像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维护和管理整个系统的图像数据及病人,报告等其它相关信息。其它三个子系统的运行要依赖于该子系统的运行,它们不具备直接修改系统数据的权限,而只能通过影像信息管理子系统来获取、查询或更新系统的图像数据及其它信息。实际上影像信息管理子系统在其内部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它封装了对这个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这种集中式的数据管理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也使得整个系统各模块的划分更加清晰和明确,同时也便于系统的扩展。

图像采集子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成像和实时显示等工作,图像处理与临床规程子系统对采集得到的核医学图像进行显示、处理及进行定量的临床规程分析,影像信息交换子系统通过监听网络上的DICOM服务请求,核实后接受该请求,并响应其检索、存储以及获取图像的请求。

3、核医学图像处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及程序实现

数据库服务器总的来说有两种状态:监听状态和数据维护状态,在监听状态下,它能够接受来自采集端和处理端得请求,并分别调用相应的模块进行处理,在数据维护状态下,它能够完成通常的数据维护工作,同时,它也能够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因此,系统的总体框架是启动服务器后就立即进入监听状态,只有在维护人员登录以后,才启动相应的数据维护模块。

核医学影像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实现数据库服务器功能,它在后台充当数据库服务器,可以提供数据查询、数据添加等功能;另一个是数据库维护功能,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维护,分别介绍如下:第一,数据库服务器,其启动后,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就可以连接到数据库上,完成数据查询、数据添加等工作。当数据库服务器启动后,系统就进入监听状态,可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服务器在监听状态下,可以接受到网络上的连接请求,只有在检验用户名和密码后才接受查询和添加请求,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链接是基于TCP/IP协议,按照我们自己定义的一套通讯协议来工作的。所有的这些操作都是在后台进行的,不需要任何人为操作,而且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日志来了解历史操作。第二,数据库维护功能。作为一个完善的数据库模块,必须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库维护方案,ANMIS系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其提供了许多方便安全的数据维护功能,系统可以为每个用户指定操作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访问的数据和操作都是不同的,这样有利于系统安全。①数据显示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进行记录的逻辑删除和部分信息维护,可以选择多个病人,然后选择编辑即可编辑选中的病人记录。数据维护模块。在病人数据维护模块中,可以完成对病人数据信息的所有维护功能:编辑、添加、查找、逻辑删除、物理删除等。③数据备份和恢复模块。在图像文件的备份和恢复模块中,主要完成的功能是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其主要界面是两个树状控件组成,其中一个数控件显示未备份的图像文件,另一个显示即要备份的图像文件,选中文件可以通过中间的命令按钮,也可以通过菜单,甚至可以直接将图像文件从左边拖到右边。对于文件夹,则将其内的所有的图像文件全部选中,在选完文件后,按“备份”按钮即可备份。如果设置的是备份到默认目录,则系统自动向默认目录备份,如果设置的是指定备份目录,则系统提示选择备份目录,用户甚至可以为每一个文件制定备份目录。④用户管理模块。对于超级用户,他可以授权他人访问数据,设置其访问权限,也可以删除用户,同样,他也有权更改任何用户的密码,对于一些重要的系统参数,也只有超级用户才能更改。

4、结尾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核医学图像处理显示出了科学技术的优越性,其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备且强大,操作界面友好,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必将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张基温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6

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从学生的思维看,小学生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习惯于具体数字的四则运算,习惯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上又有过份的依赖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很难提高质量。

在这一阶段,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习上的依赖性向主动性和独立性转变;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分类。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根据问题的特点,把它分为若干种情形,再加以研究解决,这就是数学分类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分类问题主要有:(1)有理数的分类;(2)绝对值的分类;(3)整式分类。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请分类的要求,做到不重、不漏;分类的方法,即相对什么属性分类。只有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一个字母,在没有指明取值范围时,可以表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三种情形。这是学生首次认识一个有理数的取值讨论的飞跃,不要出现认为一个字母就是正数、一个字母的相反数就是负数的片面认识。这样,学生做一些有关分类讨论的题也就不易出错,使学生养成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习惯,培养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数与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显著特征。将一个代数问题用图形来表示,或把一个几何问题记为代数的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可使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情形,常称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数轴就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时,要讲清数轴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明确数轴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的合理性:任意一个有理数可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从这个数形结合的观点出发,利用数轴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关系,使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也就是借助数轴的思想,使抽象的数及其运算方法,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4.方程。其实,方程在小学数学中早已见过,只不过那是叫“求未知数”。所谓方程的思想,实质上就是一些求解未知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从而化未知为已知。初一代数开头和结尾章节中,都蕴含了方程思想。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重要区别,明确代数解法的优越性。代数解法从一开始就抓住既包括已知数、也包括未知数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等式变形,改变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最后使未知数成为一个已知数。而算术解法,往往是从已知数开始,一步步向前探索,到解题基本结束,才找出所求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这样的解法是从把未知数排斥在外的局部出发的,因此未知数对已知数来说其地位是特殊的。与算术解法相比,代数解法显得居高临下,省时省力。通过方程思想的教学,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及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得到深刻的认识。

篇7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哲学;观念;影响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71-01

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提升,整个社会中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关于哲学的难题,但相较而言,哲学比科技落后了太多。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而其使用缺乏限制与监管,从而导致了被滥用,带来了许多风险。所以,研究出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思想建设的全新需求,让哲学跟上科技的步伐,对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较好地实行“科教兴国”的国策有着重大意义。

一、科学和哲学的互相影响

我国社会的进步过程就是科技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前进的过程中,人们依赖聪明的头脑解决了众多难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卡,科技在我们的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和哲学两者之间最初的相互联系出现在当代科技的萌芽期。科技是推动社会前进最为关键的要素,但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主要功能就是规避那些漫无目的的、难以理解的的方法去探究科技。科技的快速进步同样能够为哲学的探究打下极为夯实的基石,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随着科技手段在多个行业的广泛使用,我们以哲学所特有的对比论证的思考模式为指导,打造出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为老式相机创造生产出了智能控制系统。对那些具有科技性质的方式就是大家一定要认真弄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这一种科技手段是不是被大家所熟知,在全社会中广泛使用,不应该限制于原因与结果的关联。普遍来说大家所知道的科技手段的方式就是利用整合使用的知识,将理论作为没有限制经验世界的网络,使用具有科技性的独有的言语使得自己的叙述变得完整,使得自己的讲述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真理。

二、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一)道德哲学就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开始的地方,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对有关道德的哲学进行了探究。但最初的道德哲学仅仅是为了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家对于道德哲学的探究愈加深刻,并逐渐拓展到关注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联上。因此,人们在当代科学技术的文化状况之下,要把维持住人们的不断进步作为最终的目的,将协调人类关系的道德哲学变为大自然中行为规则的总称。科学哲学对道德的支持,就是其对于和哲学有关的问题的看法。名为波普尔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就是规则的核心,否则其不能称之为一种学问。哲学是和科学最贴近的科目,寻求真理是持续不间断的,与此同时还应随时保持警醒。伴着科技的进步,大家的生活方法与区域出现的变化。大家都在找寻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综合,当代科技手段的进步对大家的设定了全新的道德规范,某些全新的和高科技有关的技术还在出现。当代伦理学也是以伦理学为基石,对时机出现的难题而说出处理的全新的理念。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是明确核心理论,普尔所提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与牛顿均从事与科学有关的行业,它的理论主要是述说,所提出的是方法论而不是认识论,是对人们传达与记录讯息的属性的区别。某些人所提出的论点能被接受,主要是由于这都是构建在一定程度所具的可错性的基石之上的,阐明了人们目前所了解的东西,已可以改变大自然。

(二)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予人类全新的想法。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许多社会体制的构建是科学进步的关键。首先就要提升对于科技的立法,维持科技的进步,用强硬的方式束缚大家的行动,用独特的手段鼓励并约束自己。法律是不是利于实行,决定于道德心的趋势,在当今社会,法律有着根本性含义,增强科学的立法很重要,大家要使用法律的方式来确保科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

(三)辩证的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篇8

关键词:旅游语文教学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都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语文课堂教学陷入了“费、差、慢、少”的困境中,形成了恶性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新出台的语文课堂教学标准要求将情感体验融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自己、发展个性、熏陶情操、培养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获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语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以自学方式,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注重对于学生的情感教学,而情感教学则需要借助教师的启发、诱导、传感等手段,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萌芽和发展[1-2]。

旅游对于语文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通过旅游,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大气,感受到山涧溪流的潺潺与曲折,感受到峰顶云雾缭绕的梦幻与迷离,感受到地下岩洞的幽深与莫测,这些文章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画面,即使学生的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如身临其境,并且在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可以加深对于既有语句的理解,获得更为奇妙的心灵共鸣。因而,旅游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较为丰富的素材量,以达到较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通常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素材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算术,这是由语文教材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所决定的。因而,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和扩充语文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文教学内容。旅游对于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进行五彩池这一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尽管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获得自己对于五彩池的感性认知,但是当他们亲自来到五彩池中,看到碧蓝澄澈、多姿多彩、千姿万态、洁净异常的五彩池时,对作家所描述的文字就能够较好地理解了,同时也会感叹于汉字所蕴含的丰富魅力,由此增加对语文的强烈兴趣[3-4]。

其实,旅游对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表现在其对于语文教材的诠释与丰富方面。语文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于诸多的汉字所堆砌的文章的理解力。由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具有较为强烈的说明性、理解性、想象性,因而,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丰富的材料资源,对于所要讲述的语文文本进行诠释,因而,就十分考验一个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它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而借助旅游的方式,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词汇解释,例如,通过旅游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环境中体验到何为语文课本中所描述的壮丽的山峦。

三、旅游能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旅游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这由于在旅游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看到所谓的奇峰异石、千回百折的曲径、清澈见底的溪水等等。因而,通过旅游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较为感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继而能够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讲求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较为合理的方向前进,以获得其所要求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要想达到较为满意的学习认知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与实践中找到一个桥梁和沟通的渠道,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这种、那种的因素限制,而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学生只能够在书本中找到一些关于某些历史、事件、事物的只言片语,而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们。所谓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已经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并且也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一旦松懈,仍然会有失败的可能性。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一致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效果的检测,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和难点,以获得相对完整、可靠的课堂教学效果信息[5-6]。

四、旅游对于教师备课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在间接方面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备课,制作出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计划,并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实施,就会取得既定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备课环节的工作,重视备课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备课质量。

备课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内容的再现,而是将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等都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主题的广泛性和应用逻辑的严谨性,都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难以掌控性。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备课的作用,以较为前瞻性的思维预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会遇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而及时地调整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才能够较好地获得语文课堂教学成绩。旅游对于语文备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真实再现性方面。由于语文备课需要借助大量的素材,使用一定的参考数据或者文献资料,旁征博引,来获得较为准确而又详实的语文素材,而一些素材又缺乏相应的资料,例如对于月牙泉的研究,由于经费、科研力量所限,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权威性的数据资料,因而,在进行相关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面临着备课资料缺乏、所用素材尚不完备等问题,因而,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讲解时,都会显得比较苍白无力,而如果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去月牙泉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自己思考月牙泉的河道历史改道过程,则会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五、旅游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基础材料之上的教学活动,旁征博引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授课手段,也是加强学生认知和理解力的好方式。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和加强语文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才能够获得相对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面临着诸多的教学难点,例如,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如何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把握教学进度等,都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借助于旅游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对于旅游活动和意义有效把握的基础之上,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于旅游这一桥梁,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旅游活动中,人们对于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的理解和认知,与其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认知,是不尽相同的,实体的感受和幻想的感受是不同的,因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形成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理性的认识,从而真正地实现对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六、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融合了多方面、多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注重语文教学活动,形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新认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语文成绩的提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对于现实事物的新认识的必然途径和环节,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出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新看法,是语文教学活动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景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陈露.提高学习兴趣,增添课堂魅力[J].考试周刊,2011(32).

[3]赖翠.激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4]李耀平.如何上活语文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4).

篇9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听说;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的学生要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具体如在日常交际的问候,感谢,道别,指路;一般的涉外活动中的迎送,安排日程月活动,安排住宿,介绍公司工厂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产品的类型、规格和市场等,合作意向,签订合同等。毋庸置疑,对于高职生而言,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 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仍然较差,英语语言基础,包括词汇、词法、句法基础相对薄弱,发音不准确,听不懂英语,用英语与人交流更无从谈起。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即便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但是质量仍然不高,依然存在着语法错误多、发音不准、意思表达不完整,缺乏对话策略等问题。这说明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并未达到《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

三、成因分析

高职学生大都来自于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可否认,高职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确面临许多困难。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听不懂”、“说不出”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因素。一是受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注重了得分的高低,而忽略了技能的长期培养。二是高职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由于三校生的教学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到高职后又由于分层教学面临实际困难,高职课堂往往是50个以上的学生一起上课,教师无法顾及水平不一的学生,因材施教很困难。三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对本科院校很多学生中计划毕业后的考研出国等后续发展而积极学习英语的要求,在高职生层面占的比率很小。四是高职学生属于在高考中成绩不突出而不得不进入高职学习的人群,很多高职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把上高职理解为混日子, 混文凭,即便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是他们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专业学习上,对大学英语这样的公共课程的学习缺乏必要的热情,同时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也未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固然有很多的因素,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教学因素。教学理念陈旧,教师不顾学生的需要,仅仅按照教学大纲传授教学内容,没能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单一,传统的听力、口语教学通常是以跟读、模仿、复述、背诵等机械式训练为主。缺乏有效的语言训练情景和有效的交际式练习,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考试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理论因素。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在理论层面上,尚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习得理论和方法。现行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体系,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基本上沿袭了本科层面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四、高职英语听说课的改善策略

首先是确立从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即任课教师要以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听说课程改革为集视、听、说为一体的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的实践课,引导学生重视听说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课程设计要体现高职特色,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设计可以从如下的方面入手:

1.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比如针对国际贸易和商务专业的学生,围绕他们职业的岗位需求,也就是根据他们以后在工作环境中的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在公司、工厂、贸易等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情境对话,实施同实际业务。比如订单、议价、折扣、付款方式、交货日期等专业用语,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开展有针对性具体范围内的口语训练,采用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以及通过播放实际中的涉及英美风俗和文化特色的视听资料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听力方面对学生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训练。尽量选取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视听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语方面培养学生在理解视听材料的基础上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所听材料或熟悉话题进行谈话或连贯发言。

2.加大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听说能力的考核比例:根据需要,可以采取按专业划分的方法, 将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期末考试分为听力(50%)和口语(50%)两个部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考试与大学英语读写译课程的考试是平行的。视听说课程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对话式、短文式篇章理解能力和根据听力篇章内容笔头回答问题的能力,短句、短篇的词或句子的听写能力;口语测试考查学生一般性的自我介绍、一般性的对话能力,这样既符合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能让学生在短时准备后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是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有创新情境教学: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所需,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然后让学生在实际或模拟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并采用示范演示、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一个具体的听说任务为线索,把内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法:在课程教学中,经常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方法。教学以小组方式进行,2至4人一组,查找资料,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具体项目案例的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网络教学: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将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上网,并利用电子邮件、课程论坛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与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重点地选取再学习的内容,并能通过网络自测系统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大大提高了课程学习的效率。

五、结语

作为为国家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在教育实践中勇于人先,善于人先,弄清楚学生在听说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过程中,改变观念,运用策略,为实现他们职业生涯的有效语言交际培养扎实的听说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0

项目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将课程知识进行模块化整合形成具体的学习项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与讨论问题,并提出项目学习的方案,进而开展学习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目的,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技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 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对于医学院校来讲,计算机为学习各个专业及非专业领域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辅助工具。

2 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

2.1 确定教学项目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基础知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网络这部分内容采用渗透学习,在完成其他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学习与交流,将网络的基本知识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网络中的基本操作,并利用网络来辅助各个教学项目的开展。

(1)文字处理:根据面对的学习群体的专业,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素材进行综合排版。比如,护理专业的可以采用不同病种的护理常识,临床专业以病例分析为学习项目等。

(2)电子表格:以医院收费信息表为案例,项目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临床实践关联,学习兴趣比较浓,通过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将电子表中的琐碎知识点进行串联,函数的学习也不会显得单调和乏味。

(3)演示文稿:可以在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主题,然后在不同班级之间进行作品交流和展示。结合文字处理部分图文混排的素材,通过PPT方式再展示出来。

2.2 组建强弱搭配的学习小组

研究行动学习法的专家普遍公认:行动学习小组的最佳人数应该是4―8人。他们认为,人数过少,小组会缺失多样性,无法进行高质量的观察反思;而人数过多,又容易导致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下降,损害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参考这一观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项目学习小组的成员人数控制在4―6之间。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践水平,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划分成以强带弱的项目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

2.3 项目实施

首先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各小组结合本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进而确定项目任务。然后由各组组长组织制定本组项目学习计划,确定开展步骤和程序,并得到教师的认可。 接下来就按照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各小组成员在该组项目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以PPT为例,某项目学习小组选择了“护士节”这个主题,那么,首先项目学习小组要确定设计思路,再根据设计的主思路,学生就要自己去采集照片,收集学校这项活动的相关素材,还要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等,最后进行资料的处理和整合。

2.4 评价总结

项目教学法中对某个项目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项目学习活动的按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从每个小组或者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表现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借助学习小组学习效果交流展示环节来进行评价,等等。

(1)学生自评:学习项目完成后,小组内部的组员先进行自我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并修缮改进,互相查缺补漏。

(2)小组互评:各学习小组分别进行作品展示,并有一名学生辅以讲解,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借鉴,并给出参考意见。

(3)教师评价:①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教师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巡视指导的时候对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进行相应的评价。②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成效,在小组讲解展示的时候进行评价。③教师对全班的评价,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使用鼓励性的、准确性的语言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从整个的知识整合、项目设计到项目学习的展开,到最后的交流评价过程中,各小组都能互相协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提交设计作品,虽然学生的作品质量层次不齐,但是学习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步非常明显,而基础相对好的学生也得到了个人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主动性也变得较强了,在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篇11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机械基础 自主探究

中职机械专业中《机械基础》课程是比较专业的基础课,包含多方面学习内容,如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等。因为这些专业课程知识抽象、晦涩难懂、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低下。同时,又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需要突破的重点课程。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自主探索学习环境,可以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力,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是积极的、有趣的、高效的、充满生机的。那么,具体在实践中教师应怎么做呢?

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都希望自己成为发明家、创造者。教师可以此为依据,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探究、勇于创新,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1.营造探究氛围

教学中,营造探究性课堂氛围很重要。职业学校学生一般学习底子薄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自信,思想不求上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民主和谐、自由、积极主动、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相信自己也能学好。如上《键》一课时,由于该部分内容太过理论和抽象,学生听课时往往感到无趣而厌学,有的甚至直接爬上桌子睡觉以示不满。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所以,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失去兴趣的课堂何来探究?同时,营造和谐的生生、师生间的关系很重要。要让学生感到愉快、平等和尊重。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探究动力,才能有所创造和发展。

2.设置有效探究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说:“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教师教学素材,给你一个思路,你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办法实现制定的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念。”所以,教师应围绕教材,设置有效、有趣、有意义的探究课题,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改传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索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真正去探索、去实践,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把枯燥的书本学习变成有趣的探究学习。

如上平面四杆机构一章中的“死点”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曲柄摇杆机构模型,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各自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并引导学生边演示边观察、思考运动特点和规律。结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从动件无法转动且转向不能确定,这就是死点位置。此时,教师从学生发现疑点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死点,深入探究克服死点的有效途径,把原本枯燥的死点讲解变成有趣的探究活动,不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二、教师应教会学生探究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名合格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探究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成功必备的能力,伴随人的一生。就像一把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使学生受益一生。如教学变速机构时,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独立完成对课程内容的阅读学习,初步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的特点,探讨为什么有些机构无级变速,而有些只能实现有级变速。在这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新课程理念提倡团队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增加同学间的友情,更是拓展思维、开阔视野的重要机会,而且是快乐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教学定轴轮系时,本部分内容以实践为主,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分到工作车间,让各小组团结协作观察车床减速器结构和运动特点,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眼探讨轮系在这里的主要功能,并正确计算出减速器的传动比,然后分析、总结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式。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疑问是探究的不竭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只有心存疑惑才有探究动力。所以,课堂上应善于激发学生疑问能力,唤醒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中。如教学键连接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楔键和切向键,花键受力各有什么特点?在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后,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楔键只能承受不大的单向轴向力?而切向键只能承受单向转矩呢?为什么花键的键槽多,但对轴的削弱反而小呢?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真正提高探究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篇12

相比于城市初中英语教学来看,乡镇中的初中英语教学是人们易忽略的。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除众所周知的师资力量不足和素质不高之外,农村严重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积极性也是阻碍乡镇初中英语教学发展的拦路虎。对于农村初中英语师资力量问题,教育部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以及吸引优秀的英语毕业生充实农村初中英语师资队伍,使以往体育老师充当英语老师的历史彻底成为过去式。

当然,改善农村英语学习的环境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亟需解决的,而这方面就是教育部和在职英语教师的共同任务。事实上,农村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是由社会、家庭及学校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1)社会环境: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教育部投入资金较少、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差及现代化教育方法应用不广泛等,农村学生接触不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其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2)家庭环境:相比于市民,农村人知识普及程度不够,父母文化等级过低,父母忙于农活或远走务工,这就会使学生感觉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在无意识中,很多孩子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3)学校环境:教学理念的落后及专业素质不高致使英语课堂学习的低效率,英语课堂缺乏良好的语言氛围与互动的乐趣使上英语课成为多数学生的负担。

此外,农村初中英语学习环境与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相扣相连的,二者是息息相关的。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每一位在职英语教师的共同期许和任务,所以关于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相当重要的。在这里,我就从一个在职英语老师的角度提出几个建议。

1.课堂氛围

上课是每位初中学生无法逃避的,英语课也不例外。作为老师,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然而,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觉得讲课的节奏感很重要,松弛有度,就像打球一样,能够主宰球场上节奏的一方往往是胜者,所以一旦感觉到位,学习的效率就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而对于我来讲,节奏感的控制建立于师生互动,知识内容可以引起共鸣的基础上。英语知识可以很深奥,但也可以很通俗,就像有句广告语似的:你可以很世界,但也可以很自我。如果老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图像化,趣味化,那么就会很自然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便会释放出巨大的热情。这样一来,英语教学就不会变成老师一个人的江湖,独孤求败的感觉很难受。兴趣带动学生的热情,课堂氛围自然会很活跃,互动的机会就会增加很多,过去沉闷的英语课堂变为人性化、趣味化的知识交流地。当然,达到这种效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分组合作学习、趣味性举例讲解、激励奖赏教学等。

2.学生的主角地位

教师虽然是能动的,处于支配和领导地位,但切莫忘记学生是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学生才是英语教学中的主人翁,这就跟一部电影似的,学生是主角,而老师仅仅是配角。因此,判断初中英语教学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作为老师,家长来说,我们仅仅是辅助及引导者。自主学习是学生教育的必然趋势,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将是一个重要任务。我们提倡对英语的自主学习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加快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此同时要关心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材施教,特色化教育。学生怎样才会意识到并且扮演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角地位呢?作为老师,在尊重学生的主角地位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并促使学生在对英语的学习上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大胆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究和实践,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课外阅读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建立自信心,充分发挥主角的功能。这样就会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主人翁角色,克服各种障碍和挫折,最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独立、自主的英语学习能力。作为家长,他们的义务就是尽可能的配合老师,提供有利于孩子自主学习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师生关系

学习是老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初中英语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师生间默契的配合。而在这个配合过程中,老师常处于支配地位,如何引导学生,使之敢于和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呢?和谐、放松的师生关系是必须的。如果英语的学习变成朋友间的交流,我想对英语的学习会是莫大的帮助。老师的亲和力在培养师生间和谐的关系是重要的,在尊重每位学生的前提下,老师应使每位学生体会到自己备受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不断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课上课下与学生打成一团,在学习和生活上给学生提供帮助。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和维持师生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4.现代化设备的合理应用

众所周知,借助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趋势,而且农村初中教学中也拥有部分多媒体设备,相比于传统板书教学,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传递了更多的教学信息。但多媒体技术仅仅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不应过于依赖它,否则会忽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角地位。老师们追求的不应是花哨的教学形式,而应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我们不应把初中英语教学的不足掩盖于现代化设备中。当然,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现代化设备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英语的本土文化、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等系列有益于英语教学背景的知识,进而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所以我们要现代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作用。

5.创设交际环境,开设第二课堂

篇13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英语课程 教学质量 新方法

一、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多方面对课程做出系统的设计,进而实现教学最优化,它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却较为混乱,存在的问题较多。

1.课程体系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开设学期数不统一,对学生英语各项能力的培养不连贯,课程体系内部不衔接。同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有的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增加额外学时以准备过级考试,有的学校人为降低教学标准要求,使英语不达标的学生也能正常毕业。

2.教材选用不合适,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由于五年一贯制各专业的学制长,时间跨度大,导致有些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要么重复,要么出现断档或脱节现象。有些学校直接将高中英语的教材作为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教材。且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话题仍以日常生活为主,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意义。[1]

3. 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五年一贯制英语课堂教学仍旧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知识的重复来达到学生接受的目的,缺乏灵活性、综合性。课堂中网络自主学习程度不高,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充分。

二、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所论述的问题,在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能力本位出发

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遵守能力本位的原则,注重能力本位教育的渗透和体现,在分析学生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着重解决学生未来工作可能遇到的英语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体现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理念,必须使学生感觉到有用。只有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的距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项目教学法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它以完成一个实践性的工作活动为主题来创设情境,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几个工作任务,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单独或协作完成。与传统教学设计“教师的统一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相比,这种教学设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3.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五年一贯制学生会抱怨“上英语课跟以后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多学英语也没有用”。这样的评价反映出我们目前的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的授课内容存在着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脱钩的问题。由此可见,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把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教学内容应满足解决职业领域问题的需求。

三、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1.课程的整体设计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共包括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三个专业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被编排在同一班级授课。我们从能力本位出发,根据三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项目化整体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细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每个学期设置了4-6个项目,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与专业活动有机融合。下面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第四学期英语课程“项目一 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为:

2.项目设计实施案例

下面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第四学期英语课程“项目二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用英文版光盘安装windows 7”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说明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创设项目场景。我院第七机房刚刚购入30台计算机用于信息工程系的专业课教学,机器配置为:CPU:主频1.0GHz;内存:1GB;硬盘:20GB;显卡:1GB;光驱:DVD光驱。现需要对30台机器安装英文版的操作系统。第二步:组建项目小组,并分析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项目组长,并对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以确保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组内部对项目进行分析得出的具体任务。第三步: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案。小组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和解决流程,教师根据学生准备和提交的材料进行指导,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第四步:实施方案。各小组现场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总结评价。教师对项目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第六步:拓展训练。用GHOST克隆安装操作系统。[3]

四、结语

从能力本位出发,对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实现职业教育中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14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52―01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语音教学,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虽然语音教学的重点是语音,但也不能就音论音,而应把语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以达到最终准确发音的目的。

(二)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便于记忆。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词义是由词素构成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单词的附件是词缀,因此词根在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群单词中,每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都是以这个词根的意义为基础。一个词根的意义决定了一群单词的意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早地让学生接触构词法(转化、派生、合成),特别是常见的前缀和后缀。

(三)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词多义的情况较多。要使学生掌握词的实际意义,准确地使用所学的每个单词、词组。英语的词义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两大类。表示语法概念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例如,尽管come,comes,came,coming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词汇意义却是共同的。因此,词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词的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例如,提到“国家”一词,学生们会脱口而出country,但是还有另外三个英语单词nation,state,power也都有“国家”之意,只是在用法上有区别而已。

(四)注重语境教学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此,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从词汇教学入手,积极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教师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a.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力求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多的操练。b.阅读是增加词汇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选择的材料要力求知识性强,趣味性浓,词汇适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

二、课堂教学中教学英语词汇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词汇的识记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尽管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能够记住理解的材料,但是,这种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有实验证明,理解的语言材料重复五次比不理解的语言材料重复百次的记忆效果更佳。

(二)应结合音、形、意,过好单词拼写关

新授单词时,教师应做到音、形、意结合,不能孤立地只教某一方面。有实验表明,如果只靠耳听, 3小时后保持70%,3日后保持10%,若只靠眼看,3小时后保持72%, 3日后保持20%;若眼耳结合,3小时后能保持85%,2日后能保持65%。所以,要使词汇能保持较长时间记忆,识记单词时要做到眼睛看着,口中读着,耳朵听着,手里写着,脑子想着,即眼、耳、口、手、脑并用,将单词的音、形、意合为一体。

(三)应使用直观教学,建立形象思维

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使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加深他们对词语的感知和记忆。这样做,既形象又生动有趣,可以很容易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展示实物、图片,使用简笔画,借助教师的手势、动作、表情等。

(四)注意以旧联新

学生学习了一些词汇之后,就可以将新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词汇教学的以旧引新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同音词、形近词、字母组合的相同发音、同义词、反义词、同类词、旧词解释新词、旧句型套用新词等,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应加强听、说、读、写活动,广泛地运用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