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消防专业施工范文

消防专业施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消防专业施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消防专业施工

篇1

一、关于设备和专业整合能力的分析

根据建设部发文规定,专业消防企业承接建筑工程当中的消防系统施工时,通常指的是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最多包括水喷淋和消防栓系统,而防火排烟、正压送风以及防火门卷帘门等都是由其他土建人防公司或者是水暖安装公司来进行,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之下,如果消防工程现场负责人员对于工程防灾的整体思路逻辑不够了解,只是熟悉自己的工作模块的话,就会导致多方工作人员完全不清楚消防联动,调试工作完不成,甚至是验收无法通过等,因此对于消防企业而言,是完全有必要且必须培养出对于整个防灾系统都有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第一,消防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不仅需要基本的技术职称,更是需要对整个消防设计、消防设备以及工程防灾系统等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结合需求对其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就是技术负责人不仅需要懂消防电器,更需要全面了解水、风和气等。第二,对于消防工程的专业施工企业也有相应要求,消防施工单位一旦承接某消防工程施工以后,就必须要协助设计单位和业主来对图纸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对于正压送风系统和事故电源的切换,更是需要切实保障其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总而言之,只有抓住了基础工作才算是把握了消防工程的关键,保证其经过调试之后验收一次成功。最后强调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人员对于相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的掌握,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绝大部分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仅仅满足基本的消防功能,而忽视了施工质量,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是因为这样一种状态下虽然能够通过验收,但是系统本身的可靠度并不高,这实际上也是整合能力缺乏的表现和特点之一。

二、关于消防企业品质问题

目前市场上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比较多,竞争激烈,必然导致竞争压价状况的发生,这无论是对于消防市场还是建筑工程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消防工程市场而言,这是损坏行业基础的做法,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更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验收过程。事实上,消防工程专业施工只需要遵循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即可,也就是所谓的优质优价,尽可能的通过合理的性价比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不是陷入竞争压价的漩涡之中[2]。针对于这样一个目标,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工作的完善进行来优化信誉和保障效益,建立健全消防工程专业施工质量体系,这才是最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消防企业想要做好管理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对于人员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懂管理、懂技术且热爱消防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这样一种要求实际上是结合消防市场的现状提出来的,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当中,同时懂消防技术规范和懂产品技术性能的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消防工程全系统通过率持续走低,这也就意味着,员工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匮乏的,急需对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从业素质进行优化和完善。针对于此,首先就要求企业负责人抓紧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并相应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就重点强调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其职称等的重要性,这样一种强调和重视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关于市场规范的问题分析

篇2

范消防设施工程市场,应是目前强化消防监督、注重专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质量责任、规范管理、优质优价、规范市场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规范消防设施施工企业技术资格是消防监督机构加强消防设施工程施工管理、维护消防设施工程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消防设施工程市场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防设施工程资质审核机构会同省级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对消防设施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对专业技术资格认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资质年检、市场违规处理等工作,实行专业资格许可、宏观调控、现场稽查的工作模式。

目前在安徽省消防总队备案的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施工企业,省内一级资质的17家,二级资质的51家,省外一级资质的84家。应该说,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施工企业在建筑安装施工中确实体现了专业设计、专业施工、专业维护的明显优势,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社会消防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施工队伍的不断扩大和用户对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消防设施工程施工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一、 关于质量责任的问题

消防工程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基本单元,因其专业要求严和技术含量高,从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施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后期火灾扑救。因此质量责任至关重要,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都明确规定了要对消防工程实行消防监督、专业许可。消防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是整体建筑设计、施工等的专项工程,可以说是比其他专项工程还要重要的特殊工程,那么相关各方的质量责任如何呢?

首先,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消防设施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企业。在依法委托建筑工程监理时,须将建筑的消防设施工程一并委托给监理单位实施监理。必须按消防设计的参数要求采购设备,不应指使施工企业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防火技术规范等要求报送消防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资料,重要的工程项目还要报送消防设计专篇。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建立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档案。

其次,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的防火技术规范,特别是有关工程的防火安全强制性条款。要改变现有的建审模式,即从繁杂大量的具体图纸检查作业中解放出来,重点放在消防监督审核上。我们的建审部门不应当是设计单位的"审核部",而应当是代表政府的消防监督机关,可以实行备案抽查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依法惩处。设计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即法定代表人要对消防设计负管理责任、总工程师对消防设计进行审核、具体设计人员对消防设计负直接责任。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建筑防火材料、构件和消防设备、产品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选用程序合法、实体合格的消防产品及其辅助产品。

篇3

一、整治目标:

针对我区批发市场和板材加工企业现状,以加强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经费投入为切入点,积极推行群众性的“联防联消”制度,提高批发市场和板材加工企业业主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建立“风险共担,安全共查,隐患共除,联防联消”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二、整治内容

1、批发市场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配备消防水泵、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以市场开办或管理部门为主,成立“联防联消”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消防人员,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时进行防火巡查,定期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维护保养消防设施设备。经营服装、食品、塑料、木材、板材等易燃物品和人员密集的大型市场必须成立至少6人以上由消防安保队员组成的专职消防队,同时,成立以消防安保队员为主、市场从业人员为补充的义务消防队。所需经费由市场开办单位筹集。

2、在板厂集中的区域设立小型消防站,每站配备1-2辆简易消防车和一定数量的消防泵,要严格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车取水口。从事经营木材、板材的专业行政村应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动消防摩托车、消防泵或农用喷灌机械,由村民兵连或治安联防队负责管理,主要负担辖区内的日常防火检查和初起火灾的扑救等任务,日常工作由驻地派出所领导,消防业务工作受区消防部门指导。同时,各板厂要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设立消防水池,配置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提高厂房耐火等级,留足防火间距。所需经费由街道办事处财政、村(居)和各板厂业主共同承担。

三、整治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3月10日至3月20日):各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各批发市场和所有板材加工企业的规模、经营生产品种、从业人员数量、市场摊位数量、消防保卫人员状况及建筑布局、道路、水源、供电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摸清底数,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治理方案,于3月20日将方案和调查报告报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专项规划阶段(3月21日至3月25日):由区建设、安监、工商、公安及有关街道办事处,根据城区规划要求,对各市场和板材加工企业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专项规划,确定消防水源、消防水泵等设施的位置和数量,留足消防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合理布局板材企业位置,统一建设标准,提高耐火等级。

3、实施落实阶段(3月26日至4月15日):由相关街道办事处负责,区公安、建设、工商、安监、电力等部门统一配合。各批发市场和板材加工企业,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完成消防水池、消火栓等基本消防设施建设,配齐消防泵、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器材。市场开办单位有关村居要及时筹措资金,确定专人负责,加强与公安消防部门联系,做到消防设施设备到位、人员到位。

4、检查验收阶段(4月16日至5月10日):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有关街道办事处工作情况和整治场所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对消防条件不达标的市场、板厂进行停业整顿。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专项整治的紧迫感。批发市场物资集中,人员密集,大部分市场建设之初缺乏消防统一规划,防火间距、耐火等级、消防通道、水源等方面存有先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造成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多数板材加工企业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消防安全隐患更加突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做为我区创建“平安河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抓紧、抓好、抓实。

2、严格标准,确保整治效果。要严格按照上级确定的统一标准,结合我区实际,重点解决市场和板厂消防管理缺位,消防设施缺乏,消防通道间距不足等突出问题。各批发市场要健全消防领导组织,确定专人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配齐各类消防器材,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严格电源、火源管理。各板材加工企业要提高厂房耐火等级,留足防火间距,配齐消防设施器材,各有关街道、村(居),要按照规定配齐消防摩托车和消防泵,随时做好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准备。通过治理,使全区的批发市场和板材加工企业消防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从近期全国发生的几起特大火灾事故来看,公民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技能薄弱是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常识,切实提高批发市场和板厂从业人员的消防技能,督促他们自觉地做好各项消防安全工作。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公安、财政、建设、规划、安监、物价、供电、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实施工作,各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治理领导机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具体靠上抓落实,并及时将治理情况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专业学习共同体;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地方高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人才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等系列问题。“高校教育改革”、“高校教师教育变革”等问题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教育变革的一种有效模式,它打破了以往教育改革的方向,更加注重教师在变革中的能动力量。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上的支持,也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实践、合作和反思的平台。该模式通过合作开展共享性学习已成为实现学生学业成就提高的重要平台。

二、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

当前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其发展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实践教学务实性不强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最本质的职能,高校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但就当前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及一些考核方式大致相同,培养的营销人才范畴较大,针对性不强。并未以就业导向、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去定位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就难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面临市场风险抗压能力都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少,多数由专业教师自身制定相应计划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论教学的翻版或为了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很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难以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学校经费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师社会实践经验少。往往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销售人才多数是由企业自身培训和培养出来的。

(二)教学理念与企业需求不符,教师教学动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教学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纲为基准,辅以相应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来源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具备营销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教师主要充当着课堂主体的角色。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判学生的好坏。这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师授课缺乏对学科内容的前瞻性和规划性,教师间授课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品牌营销”、“产品管理”等课程内容中对于“品牌”的介绍重复性较为严重。尽管是不同老师进行讲解,但多次提及一个问题和一个案例,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倦感和疲惫感。此外,高校教师缺乏外出学习的深造机会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合理,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的动力不足。教师的关注点不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个人成就事业上,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营销专业人才。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符合企业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迫在眉睫。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的一种作为教师发展的实践模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体成员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队,团体中的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意义、情感和文化传统,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分享与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开展共享性学习而组成的团体,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享各种学习资源,相互促进情感支持和个性发展,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该组织由教师、专家、高校领导、企业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在自愿的基础上,分享资源、经验、技术、价值观等,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将高校教师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市场营销人才学业成就的提升

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个体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沟通协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价值观的基础。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等的认知和评价[2]。教师与校外专家、领导之间的合作,利于教师更好地接触到社会市场环境的发展前沿,便于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讲授符合市场所需、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和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业发展中市场营销方面的优点。能够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共赢”。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尔所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三个核心理念:保证学生学习、即实现一种观念转变,正规教育的核心任务,应当从单纯保证学生“被教”转向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协作的文化,即教师之间拆除人际藩篱,通过团队工作来分析和改进课堂实践,在促进深度的团队学习的基础上,转而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聚焦结果,即通过目标―手段序列的重构,使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变成每一个教师的日常工作[3]。因此,专业学校共同体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途径之一,利于他们努力钻研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影响

专业学习共同体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术、实战经验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它通过改变教师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显了专业教师在教学领域、科研领域中的领导权,深化了高校教师的持续学习观念和服务学生的理念,调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西南部教育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下,教师之间的孤立和隔阂明显减少、教师的使命感和热情明显提高、教师们致力于所有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有效学习对良好教学和课堂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关于教学新理念和对学习者的新认识、教师的信息更新、专业发展和激励学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科所建构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将会重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投入与安排,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做出重新的规划,重新调整教学实践课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质量较高的实践基地,通过在企业实地的培训与锻炼,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课堂上市场营销专业专业理论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市场营销跨学科交流合作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不论是对于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业成就,还是对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教学实践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中得到了印证。但由于专业学习共同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其组织的建构还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碍,因此,为更好的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必须对现有高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是按照专业化教学的需要,采用严格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纵向结构细致僵化,少有横向的联系,并且一旦划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1]。延续多年的封闭式组织管理,无形中给大学中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了

障碍,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工科与管理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像我国地方高校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未来发展,完全可以以学群、学类为基础实现跨学科的组织。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可以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之间达成教学与科研上的合作,对外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多方的共赢。

(二)重构教师合作文化,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观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层制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评价教师的方式出现“量化”倾向性,所有的评价指标都指向了获得的奖项书目、课题立项书目、发表的论文数目,完全违背了教师职业的初衷,加剧了教师之间个人主义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师之间完全注重外在个人利益的得失,教师职业从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技术型职业,而理念型职业渐行渐远,教师间也就难以享受到学术研究、学术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感,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感也普遍较低,对于本学科的未来发展和教学实践显得力不从心,在“科层制”的压力下除了关注自身如何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之外,对于其它一切都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因此,为了更好的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在教师间重构合作文化,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信念、职业精神、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等,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方式,构建有助于促进教师文化生长的文化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教师管理文化的转变,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沟通,降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中的压力,以“人文管理”为核心、“幸福教师”为理念,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和满意感,让教师们崇尚教师这项伟大的事业,更好地去从事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的发展,不遗余力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海苓,孙远雷,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9):70-75.

[2]魏会廷,教师合作文化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12(3):110-114.

[3]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专业学习共同体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075):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与应用。

?标?T ? ? ? ?]? @? ?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面临市场风险抗压能力都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少,多数由专业教师自身制定相应计划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论教学的翻版或为了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很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难以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学校经费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师社会实践经验少。往往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销售人才多数是由企业自身培训和培养出来的。

(二)教学理念与企业需求不符,教师教学动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教学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纲为基准,辅以相应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来源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具备营销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教师主要充当着课堂主体的角色。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判学生的好坏。这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师授课缺乏对学科内容的前瞻性和规划性,教师间授课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品牌营销”、“产品管理”等课程内容中对于“品牌”的介绍重复性较为严重。尽管是不同老师进行讲解,但多次提及一个问题和一个案例,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倦感和疲惫感。此外,高校教师缺乏外出学习的深造机会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合理,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的动力不足。教师的关注点不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个人成就事业上,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营销专业人才。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符合企业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迫在眉睫。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的一种作为教师发展的实践模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体成员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队,团体中的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意义、情感和文化传统,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分享与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开展共享性学习而组成的团体,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享各种学习资源,相互促进情感支持和个性发展,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该组织由教师、专家、高校领导、企业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在自愿的基础上,分享资源、经验、技术、价值观等,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将高校教师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市场营销人才学业成就的提升

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个体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沟通协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价值观的基础。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等的认知和评价[2]。教师与校外专家、领导之间的合作,利于教师更好地接触到社会市场环境的发展前沿,便于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讲授符合市场所需、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和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业发展中市场营销方面的优点。能够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共赢”。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尔所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三个核心理念:保证学生学习、即实现一种观念转变,正规教育的核心任务,应当从单纯保证学生“被教”转向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协作的文化,即教师之间拆除人际藩篱,通过团队工作来分析和改进课堂实践,在促进深度的团队学习的基础上,转而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聚焦结果,即通过目标―手段序列的重构,使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变成每一个教师的日常工作[3]。因此,专业学校共同体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途径之一,利于他们努力钻研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影响

专业学习共同体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术、实战经验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它通过改变教师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显了专业教师在教学领域、科研领域中的领导权,深化了高校教师的持续学习观念和服务学生的理念,调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西南部教育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下,教师之间的孤立和隔阂明显减少、教师的使命感和热情明显提高、教师们致力于所有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有效学习对良好教学和课堂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关于教学新理念和对学习者的新认识、教师的信息更新、专业发展和激励学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科所建构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将会重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投入与安排,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做出重新的规划,重新调整教学实践课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质量较高的实践基地,通过在企业实地的培训与锻炼,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课堂上市场营销专业专业理论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市场营销跨学科交流合作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不论是对于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业成就,还是对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教学实践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中得到了印证。但由于专业学习共同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其组织的建构还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碍,因此,为更好的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必须对现有高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是按照专业化教学的需要,采用严格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纵向结构细致僵化,少有横向的联系,并且一旦划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1]。延续多年的封闭式组织管理,无形中给大学中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了

障碍,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工科与管理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像我国地方高校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未来发展,完全可以以学群、学类为基础实现跨学科的组织。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可以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之间达成教学与科研上的合作,对外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多方的共赢。

(二)重构教师合作文化,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观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层制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评价教师的方式出现“量化”倾向性,所有的评价指标都指向了获得的奖项书目、课题立项书目、发表的论文数目,完全违背了教师职业的初衷,加剧了教师之间个人主义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师之间完全注重外在个人利益的得失,教师职业从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技术型职业,而理念型职业渐行渐远,教师间也就难以享受到学术研究、学术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感,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感也普遍较低,对于本学科的未来发展和教学实践显得力不从心,在“科层制”的压力下除了关注自身如何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之外,对于其它一切都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因此,为了更好的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在教师间重构合作文化,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信念、职业精神、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等,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方式,构建有助于促进教师文化生长的文化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教师管理文化的转变,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沟通,降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中的压力,以“人文管理”为核心、“幸福教师”为理念,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和满意感,让教师们崇尚教师这项伟大的事业,更好地去从事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的发展,不遗余力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市场营销人才学业成就的提升

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个体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沟通协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价值观的基础。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等的认知和评价[2]。教师与校外专家、领导之间的合作,利于教师更好地接触到社会市场环境的发展前沿,便于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讲授符合市场所需、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和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业发展中市场营销方面的优点。能够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共赢”。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尔所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三个核心理念:保证学生学习、即实现一种观念转变,正规教育的核心任务,应当从单纯保证学生“被教”转向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协作的文化,即教师之间拆除人际藩篱,通过团队工作来分析和改进课堂实践,在促进深度的团队学习的基础上,转而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聚焦结果,即通过目标―手段序列的重构,使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变成每一个教师的日常工作[3]。因此,专业学校共同体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途径之一,利于他们努力钻研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影响

专业学习共同体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术、实战经验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它通过改变教师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显了专业教师在教学领域、科研领域中的领导权,深化了高校教师的持续学习观念和服务学生的理念,调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西南部教育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下,教师之间的孤立和隔阂明显减少、教师的使命感和热情明显提高、教师们致力于所有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有效学习对良好教学和课堂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关于教学新理念和对学习者的新认识、教师的信息更新、专业发展和激励学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科所建构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将会重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投入与安排,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做出重新的规划,重新调整教学实践课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质量较高的实践基地,通过在企业实地的培训与锻炼,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课堂上市场营销专业专业理论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市场营销跨学科交流合作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不论是对于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业成就,还是对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教学实践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中得到了印证。但由于专业学习共同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其组织的建构还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碍,因此,为更好的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必须对现有高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是按照专业化教学的需要,采用严格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纵向结构细致僵化,少有横向的联系,并且一旦划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1]。延续多年的封闭式组织管理,无形中给大学中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了

障碍,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工科与管理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像我国地方高校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未来发展,完全可以以学群、学类为基础实现跨学科的组织。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可以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之间达成教学与科研上的合作,对外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多方的共赢。

(二)重构教师合作文化,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观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层制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评价教师的方式出现“量化”倾向性,所有的评价指标都指向了获得的奖项书目、课题立项书目、发表的论文数目,完全违背了教师职业的初衷,加剧了教师之间个人主义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师之间完全注重外在个人利益的得失,教师职业从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技术型职业,而理念型职业渐行渐远,教师间也就难以享受到学术研究、学术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感,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感也普遍较低,对于本学科的未来发展和教学实践显得力不从心,在“科层制”的压力下除了关注自身如何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之外,对于其它一切都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因此,为了更好的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在教师间重构合作文化,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信念、职业精神、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等,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方式,构建有助于促进教师文化生长的文化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教师管理文化的转变,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沟通,降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中的压力,以“人文管理”为核心、“幸福教师”为理念,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和满意感,让教师们崇尚教师这项伟大的事业,更好地去从事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的发展,不遗余力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海苓,孙远雷,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9):70-75.

[2]魏会廷,教师合作文化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12(3):110-114.

[3]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专业学习共同体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075):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与应用。

?标?T ? ? ? ?]? @? ?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面临市场风险抗压能力都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少,多数由专业教师自身制定相应计划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论教学的翻版或为了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很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难以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学校经费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师社会实践经验少。往往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销售人才多数是由企业自身培训和培养出来的。

(二)教学理念与企业需求不符,教师教学动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教学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纲为基准,辅以相应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来源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具备营销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教师主要充当着课堂主体的角色。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判学生的好坏。这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师授课缺乏对学科内容的前瞻性和规划性,教师间授课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品牌营销”、“产品管理”等课程内容中对于“品牌”的介绍重复性较为严重。尽管是不同老师进行讲解,但多次提及一个问题和一个案例,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倦感和疲惫感。此外,高校教师缺乏外出学习的深造机会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合理,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的动力不足。教师的关注点不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个人成就事业上,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营销专业人才。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符合企业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迫在眉睫。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的一种作为教师发展的实践模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体成员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队,团体中的成员分享共同的价值、意义、情感和文化传统,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分享与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开展共享性学习而组成的团体,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享各种学习资源,相互促进情感支持和个性发展,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该组织由教师、专家、高校领导、企业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在自愿的基础上,分享资源、经验、技术、价值观等,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将高校教师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市场营销人才学业成就的提升

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个体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沟通协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价值观的基础。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等的认知和评价[2]。教师与校外专家、领导之间的合作,利于教师更好地接触到社会市场环境的发展前沿,便于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讲授符合市场所需、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和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业发展中市场营销方面的优点。能够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共赢”。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尔所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三个核心理念:保证学生学习、即实现一种观念转变,正规教育的核心任务,应当从单纯保证学生“被教”转向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协作的文化,即教师之间拆除人际藩篱,通过团队工作来分析和改进课堂实践,在促进深度的团队学习的基础上,转而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聚焦结果,即通过目标―手段序列的重构,使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变成每一个教师的日常工作[3]。因此,专业学校共同体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途径之一,利于他们努力钻研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影响

专业学习共同体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术、实战经验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它通过改变教师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显了专业教师在教学领域、科研领域中的领导权,深化了高校教师的持续学习观念和服务学生的理念,调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美国西南部教育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下,教师之间的孤立和隔阂明显减少、教师的使命感和热情明显提高、教师们致力于所有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有效学习对良好教学和课堂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关于教学新理念和对学习者的新认识、教师的信息更新、专业发展和激励学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科所建构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将会重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的投入与安排,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做出重新的规划,重新调整教学实践课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质量较高的实践基地,通过在企业实地的培训与锻炼,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课堂上市场营销专业专业理论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市场营销跨学科交流合作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不论是对于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业成就,还是对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教学实践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中得到了印证。但由于专业学习共同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其组织的建构还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碍,因此,为更好的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必须对现有高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是按照专业化教学的需要,采用严格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纵向结构细致僵化,少有横向的联系,并且一旦划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1]。延续多年的封闭式组织管理,无形中给大学中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了

障碍,创新高校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工科与管理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像我国地方高校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未来发展,完全可以以学群、学类为基础实现跨学科的组织。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可以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之间达成教学与科研上的合作,对外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多方的共赢。

(二)重构教师合作文化,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观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层制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评价教师的方式出现“量化”倾向性,所有的评价指标都指向了获得的奖项书目、课题立项书目、发表的论文数目,完全违背了教师职业的初衷,加剧了教师之间个人主义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师之间完全注重外在个人利益的得失,教师职业从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技术型职业,而理念型职业渐行渐远,教师间也就难以享受到学术研究、学术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感,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感也普遍较低,对于本学科的未来发展和教学实践显得力不从心,在“科层制”的压力下除了关注自身如何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之外,对于其它一切都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因此,为了更好的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在教师间重构合作文化,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信念、职业精神、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等,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方式,构建有助于促进教师文化生长的文化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教师管理文化的转变,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沟通,降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中的压力,以“人文管理”为核心、“幸福教师”为理念,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和满意感,让教师们崇尚教师这项伟大的事业,更好地去从事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的发展,不遗余力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海苓,孙远雷,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9):70-75.

[2]魏会廷,教师合作文化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12(3):110-114.

[3]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52-56。

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质量保障

引言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信息产业规模扩大,软件人才需求旺盛。虽然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但培养的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地方院校受师资、教学资源、财力等的影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着部分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是通过培训才能上岗的情况,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生源质量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特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教师本身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加之他们受评职方面的影响,重科研轻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并且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教学环节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体系不完善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而且培养出来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与行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特别是对其工程能力的培养。针对企业实际要求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推广实施了“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学生为中心,理实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从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架构研究角度出发,以加强学生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能力评价机制、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设计,建立了“一核心、两平台、三层次、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年多的应用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核心、两平台、三层次、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心、两平台、三层次、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依据理实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原则,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平台,突出职业的导向作用,注重交叉融合、建立校内外、课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依据递进式原则建立三层次提升能力计划。一核心: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两平台: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三层次:基础实验、认知实习、专业基本素养训练;综合性实验、生产实习、模拟训练、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毕业综合训练、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全过程: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训练四年不间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全面体现对学生关键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形成理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为一体的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企业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通过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凭借个人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尊严、体面地进入社会工作。

1.校内外实践育人平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进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继承和创新。可以遴选优秀企业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弥补学校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和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建立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平台,以及仿真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项目,指导学生慢慢从模仿编程到自己能创新开发编程。校企合作方式一是“请进来”,即邀请本地的企业专家和工程师进校交流,如给学生上课,开展技术讲座,召开座谈会、招聘会等;二是“送出去”,即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专业实习、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高校可以通过校外行业专家引入行业企业优秀工程项目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软件技术,从而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差距。整合专业资源,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机房建设,优化校内教学资源,购置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建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计算机组网实验室、单片机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这些实验室或实训室在完成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承担一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包括验证型、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校内实践平台还开设了学科竞赛、社会调查和创新创业项目等,循序渐进地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校外实践平台可以零距离接触企业,利用企业平台来提升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是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推进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保证。专业教育与认知实习应合二为一,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精英介绍国家软件扶持政策和就业前景,建立学生的专业热爱度。虽然学校也可以开展课程实训,但相较于企业而言,企业结合真实项目改造的课程实训子项目更具有实战性。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开展,这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极大的帮助。

2.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西安翻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项目驱动,能力递进,创新培养”的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和阶梯性。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形成了基础层、提高层和创新层。基础层侧重操作,提高层注重技术应用,创新层强调综合实践,注重“产品”教学、创新制作和新技术的应用。基础层对应程序设计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实现。对应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提高层对应程序系统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功能设计能力。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内实验、大作业、课程设计实现。对应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创新层对应项目开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项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通过课程实训、专业设计、技术讲座等环节实现。对应JavaEE框架、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HTML5应用开发等课程。上面三个层次多种实践环节,贯穿并融合于技术讲座、科研训练、素质拓展、专业竞赛、创新训练、创业教育等课外实践教学之中。体现出了软件工程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素养的阶梯型培养。

3.全过程实践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做到四年不间断,这不仅体现在课内,更体现在课外。通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西安翻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按照“专业+外语+现代技能”模式进行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在四年时间里,学校一定要抓好学生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编程能力训练、英语口语训练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和考核评价

1.组织保障由学院教务处教学实践科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推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学院教学院长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成立由教学督导、学业导师等组成的实践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实践教学考核应以学院领导、教师(包括企业指导师)和学生为主体,涵盖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内容。

2.管理制度推出成系列的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践指导书、实训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如教学督导制度、实训过程管理制度、实训基地遴选制度、实训管理制度、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

3.考核评价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侧重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评审与测试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以及编码规范、面向领域的编程能力、软件工具使用与应用技能、软件设计文档与编写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考核,用过程性考核取代传统笔试考核,实现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