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7: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儿科见习小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加强服务、礼仪意识:在以服务、品牌建院的曙光工作,个人的服务、礼仪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份。我在这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我积极参加了今年医院在相关方面的培训,并通过了医院在服务方面的每一次考试。在上班的时候我时刻记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让病人感觉到家的温暖。在我个人不断的努力当中,很荣幸的当选科室礼仪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科室员工的仪容仪表,我将以此为契机,以更新的姿态来迎接挑战。
二、严格遵守医院的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缺勤;、坚守岗位、不在上班期间打闹嬉戏、不携带手机上岗;注重仪容仪表,衣服整洁,头发不过肩、上班期间不穿高跟鞋、响底鞋,坚持淡妆上岗,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饰;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三、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文娱活动:在医院今年的重大活动中积极展现我在艺术这方面的能力。编导并参加了在“5.12”护士节和曙光三周年的院庆庆典演出的节目《打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时我也很注重和同事之间的配合,共同制作出《家》的图案等。
四、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2、在三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除了向病人讲授疾病的防治及康复知识外,还深入病房与病人谈心。
3、陪病人办入院手续,送病人到手术室,三个病区固定了责任护士、巡回护士,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2012年度有儿科见习的湖北科技学院护理学院护生200名,按学号随机分组(尾号为奇数在实验组,尾号为偶数在对照组),每组100名,见习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分为6个小组(学校教务处的分组),以每小组16~17人为单位进行教学。两组护生儿科护理见习次数均为2次,3h/次,见习地点为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教学方法,即讲授法、演示法等。先由带教老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论复习串讲,然后针对具体典型病例进行床旁讲解示范。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见习教学方法,具体方法:①理论串讲: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复习串讲,具体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等。②选择病例:由病区护士长出面,根据本次儿科护理学见习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典型能合作的病例,并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③分小组采集病史:将见习护生每5~6名组成1个小组,每小组负责1个病例,床旁采集病史。④讨论指导:病史采集完毕后,小组成员按照护理程序讨论病例并列出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整个过程中,教师监督各小组的讨论并监督各小组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不足之处给予补充、指导。⑤集中总结:见习结束前半小时,小教室集合,由小组长对各小组的病例进行简单小结,组员可补充,其它组员可提问,互相讨论、取长补短;最后带教教师做小结,并请详细掌握病人病情的病区护士长补充,从而让所有护生全面地客观地参与到见习活动中来。
1.3见习效果评价
1.3.1护理病历书写
本次见习结束后,两组护生均需按护理程序完成l份护理病历并交由老师批阅,病历包含的内容及分数比例为:护理评估(20%)、护理诊断(10%)、护理计划(20%)、实施(30%)、评价(10%)及健康教育(10%)。区别在于对照组每名护生均需独立完成1份病历,实验组则以5~6人的小组为合作单位,共同完成1份病历。两次见习的两次病历书写成绩取平均分。
1.3.2见习内容理论考核
两次见习完毕后,带教老师根据见习内容和见习目标编写试卷,闭卷考试90min,题型及分数分布为:单项选择题(40分)、填空题(10分)、简答题(30分)、病例分析题(2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处理分析数据。两组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护生在一般资料方面无任何差异,所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生病历书写成绩与理论考核成绩的比较,两项成绩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见表1)。
2讨论
1教学模式的改革
1.1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充分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病人问题为基础,围绕着问题进行思维、整理、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如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教学中,先以一段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青紫、蹲踞现象的短片为开头,围绕为什么会产生青紫和蹲踞现象的问题来讨论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儿科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
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临床见习的现象目前在学生中仍普遍存在。因为医学水平的高低必需以深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而判断学生成绩优劣,再加上就业、评奖也较注重理论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在主观上更注重临床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如采集病史、体检、书写病历等临床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儿科教学中临床理论课授课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不断更新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以便传授疾病诊治的现有可获得的最佳知识,并提出疾病诊治的现有疑点供有兴趣的学生课余继续学习。这种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不但传授教科书及教科书之外的最新知识,还引导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如何获取专业最新进展。在小儿肺炎的见习中,我们针对小儿胸壁较薄的特点对小儿肺部的叩诊做强化训练,并对支气管肺炎进行模拟听诊,通过这些改变来阐述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和肺泡充满炎性渗出物的病理改变,并对临床上痰液较多有窒息危险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的最新应用做了介绍,最终实现“以教材与临床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和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教学目的。
1.3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模式
标准化患者又称为模拟患者,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乐于做此项工作的非医务人员及学生。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体检诊断的全部操作步骤、技巧和评分标准,能模拟某些临床疾病症状和体征,并熟知问诊技巧,可以给操作者评分和对操作技巧进行反馈,同时起到患者、教师和评估者的多重作用。该方法增加了学生接触患者的机会,解决了见习时病源不足、患者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诊、体检技巧进行正规训练,确立标准模式。此外,教师能够评价许多笔试不能评估的操作技能,如医患交流、体检手法等。
1.4临床见习向自己动手的教学模式转变
如组织同学去幼儿园进行正常儿童体格检查的操作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儿童体检的方法,也加强学生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通过讲授小儿病史采集和体检的特点,为学生正确地问诊、体格检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病房见习中安排学生写病历、记病程,真正地进入临床状态,同时安排以学生分析病历为主的病历讨论及门诊实习。加强系统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病历的综合能力、鉴别诊断思路;最后是检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判断及病情的交代,让学生体会与患儿及家属交流的艺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室各种教学查房及病房巡诊,并考核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
2改革效果
2.1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效
通过PBL见教学法见习,问题的引导造成了一种深刻的印象和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易于学生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再通过教师对某些典型病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不同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有明确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儿科学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儿科学的兴趣。
2.2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儿科在见习教学中重点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笔者在带教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减少理论讲授,增加临床技能训练;加大临床课比例,侧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增加临床病例讨论,并安排专题讲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培养临床思维、整体思维能力,深刻体会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增强了临床工作能力的信心。
2.3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考虑病人各方面因素,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最后做出正确诊断及诊疗计划的能力。笔者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见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使他们逐渐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这种启发式的见习教学,学生的临床思维得到了开发和训练,同时师生间充分的交流又使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逐步提高学生见习水平。
3小结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划;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62-03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家有关中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中职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状况,深入了解、总结教学改革成果,我院教改工作小组于2010年3月30日至5月15日先后深入武汉市的兄弟院校、医院、社区等部门以及我院各教研室、各专业教学班进行了教学改革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对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部分学生的访谈,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对学生、教师、医院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调研的目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一)调研目的
第一,了解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及教改背景,了解兄弟院校教学计划改革、执行情况,结合我院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重组课程结构,适应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育市场化。
第二,了解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训课程教学的比例,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上岗、就业应对能力。
第三,通过调研,提出修改教学计划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促进学院特色教学。
第四,通过调研,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可行性教学计划。
(二)我国中等卫生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趋势调查
资料收集 查阅武汉大学图书馆、江汉大学图书馆、我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收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卫校各专业先后使用过的7版全国性教学计划(卫生部颁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分别是1978年版教学计划(1978—1981年执行)、1982年版教学计划(1982—1993年执行)、1994年版教学计划(1994—2000年执行)、1997年版教学计划(1997年以后执行,四年制,执行学校较少)、2001年版教学计划(2001—2007年执行)、2004年版教学指导方案(2004年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007年以后执行)。
结果分析 (1)2007年版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变化。2007年5月,卫生部颁发的新一轮《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对中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培养目标叙述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与上一版“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设计,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实业型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2007年版教学计划中首次将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写入培养目标中,说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院部分执行2007年版教学计划。(2)课程设置的变化。2007年5月16日正式颁布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计划中基础文化课的设置变化不大,但课时数变化很大,压缩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的课时量,基本体现了“适度、够用”的原则。医学基础课课程设置变化不大,课时量得到精简和压缩;增加了心理、社科人文方面的课程及学时数,但学时数有争议,建议改为讲座。专业课学时数没有减少,增加了技术实训课程学时数,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我院调整中职教学计划调查资料来源及分析
资料来源 2010年4月1日至5月15日,教改小组成员对学生、教师分别进行了关于中职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参加调查的学生为随机抽取的7个班学生,包括2007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8个班;2008级护理、助产、药剂、口腔4个专业共5个班。此次调查发放给学生自制调查问卷458份,收回442份,有效回收率96.5%。发放给教师调查问卷104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96.2%。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有:学习目的、课程安排、选修课设置等。参加座谈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75%,教师占总数的60%。调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对调查涉及的内容认真进行了回答,座谈会上发言热烈。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院中职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就业为主,高达77.5%;选择专业动机大多受家人的影响,占65%;认为需加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为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认为专业技术操作课时够用的仅占18%;愿意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的占49.52%;通过专业实习,认为需加强专业技能实训的学生占54.8%;认为公共课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占52.4%;自习课上希望参加培训(执业资格、普通话、医学英语等)的占54.8%,愿意参加对口升高职的培训者占67.3%。资料分析表明,中职生还是喜欢学习的,但由于基础差,没有自信。因此,教学计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计划。中职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全面认识,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知识为主向学做人为主转变,教学计划应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中职生机械记忆力强,综合归纳理解能力差;不喜欢课堂学习,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计划要减少理论课,重视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操作和训练,有些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回顾和复习。中职生毕业后意愿不同,有的愿意升高职,有的想直接就业,有的希望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因此,教学活动应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四)我院部分执行2007版教学计划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的问题 (1)没有执行学分制。(2)没有执行模块教学。(3)没有开设选修课。(4)周学时过多(30-31h),总学时过多,选修课设置三个拓展模块没有特色。(5)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针对性不强:学生虽有升高职意愿,但所开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升学要求;部分学生以就业为主,但没有开设相应的应试技巧等职业培训课程。(6)学生操作技能欠缺:专业课学时数够用,但学生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操作技能不达标;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操作技能不占优势。(7)大部分学生喜欢选修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课程,但没有开设。(8)专业方向过于单一。
改进建议 (1)建议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学习制度。(2)建议实行模块教学,开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3)建议开设选修课,并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对口升高职拓展模块、就业指导模块。(4)建议减少总学时,周学时由28学时减到24~25学时。(5)建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及课时比例。建议公共课中减少必修课学时数:①建议英语课学时数按全指委教学计划执行,同时建议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开设涉外英语课程,体现涉外护理方向的特点。②建议将数、理、化等放在选修课对口升高职模块中。③建议德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减少必修课中德育课的学时数。④建议减少必修体育课学时,针对学生特点改革、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可以组织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增加体育选修课。建议医学基础课在课程门数及教学要求上进行调整,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调整。建议专业课增加实训课比例(技能训练课占专业课的1/2以上),严把实训质量关,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助产专业在第二学期增加2周的医院见习(其中有2~3天见习前的强化培训,见习内容为基础护理;药剂专业在第二、第三学期各安排2周见习,见习内容为制剂配制、配药、制剂加工等。)建议将部分与执业考试不相关的课程放在选修课的专业方向模块中。建议改革专业课考核方式(笔试、操作结合,各占50%)。建议毕业考试改为操作技能考试和实习小结相结合,实习前技能考核占50%,实习结束后交实习小结占50%。建议与执业考试相关联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基护等课程的笔试题型与执业考试一致。建议强化《健康评估》中病例书写内容的学时数,并将第三学期健康评估改为考试课。建议将外科护理安排在第四学期作为考试课以代替老年护理。建议开展操作技能比赛。建议根据实习单位要求,实习前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训。(6)建议修改课程授课计划及教学大纲,与执业考试、中专升高职保持一致,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7)建议开设普通话、医学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班。(8)建议增设专科护理方向。
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及3个模块的比例
(一)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
新教学计划课程总体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助产、护理、药剂、口腔专业学制均为3年,其中,理论教学2年,毕业实习1年。理论教学中还包括2~4周的课间实习。新教学计划和现行教学计划的对比见表1。
在新教学计划中,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的课程有:精神护理、涉外护理英语、中医护理、人际沟通、数理应用基础。优化整合的课程有:临床医学概要分别为内外妇儿科、五官皮肤科。社区护理中含预防及卫生保健内容。母婴保健分别含在妇产和儿科护理中。目的在于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时数由多变少的课程有: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与创业指导、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解剖、药理、生化、遗传与优生。课时由少变多的课程有: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10%。
(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模块类别与比例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必修课划分为3个模块,开设的课程比例如下:公共基础模块共386学时,占26%;专业基础模块共334学时,占23%;专业模块共740学时,占51%。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18%。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内涵,形成特色。我院具有中职规模大、口碑好、办学早、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合理课程设置等优势。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执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两个证书。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准确定位,打造优势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真正把中职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满足学生就业上。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发展课,并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
修订后的新教学计划力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开设“三年两证套读电大专科班”的衔接课程,使有意深造的学生在读中专的同时学专课程,毕业时同时拿到国家承认的中专、大专两个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蔡雅谷.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
[3]曹世民.高职高专二段式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关键词】提高;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12-01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
1 中职生儿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1.1 存在的客观因素
目前儿童疾病仍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为主,兼有其他系统疾病。中职护校无附属医院,使教学和临床脱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良莠不齐,难免会影响教学效果。
1.2 存在的主观因素
目前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在教学中“满堂灌”占用了大量宝贵时间,课堂变成了只有教的单边活动,学生思考时间少,练习消化时间少,由于课堂讲解内容太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这种单调的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降低。
为此,儿科护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1 起始精彩化策略
教师要注意收集、积累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在每一节新课中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在每个新内容开始前,较短时间讲解学生未知的生活知识、小病例或提出疑问,让学生感受到很多疾病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儿细菌性痢疾,可以从慈禧太后73岁寿宴后的典型表现引出细菌性痢疾,由于大剂量用鸦片止泻缓解症状,导致“关门留寇”,1周后便命丧黄泉。这部分内容只需3~5分钟即可,但能立即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小儿疾病21-三体综合征,以典型的患者舟舟指挥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做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直观的例子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思考,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教学变行生动、有趣。教师平时应用心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导入方式,使教学更加有效。
2.2记忆多元化策略
由于学生每天需要掌握、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高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耗时最少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在教学时,应倡导因课制宜多元记忆方法并用,如口诀法,谐音法,分析记忆法、顺口溜等等。例如:儿童出疹性疾病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时,笔者向学生展示六个字“水仙花莫悲伤”利用的是谐音法,水即水痘发生于病程第一日,仙即猩红热发生于病程第二日,花即天花发生于病程第三日,莫即麻疹发生于病程第四日,悲即斑疹伤寒发生于病程第五日,伤即伤寒发生于病程第六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易记而且容易忘,学生们出力不讨好,利用谐音记忆既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认为简单、有趣、轻松的方法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2.3 思维启迪化策略
课堂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和疲劳阶段。最佳阶段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境的营造,比如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讲授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出了几个问题:(1)小儿为什么易缺乏维生素D?(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有何表现?(3)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通过横向启发将知识适度向外延伸。在讲授小儿腹泻病时提出:患儿发病后吐泻症状显著,能否立刻使用止泻剂?通过分析同学们明白了患儿吐泻虽重,可细菌毒素能快速排出体外,故病程较短,恢复快,且较少引起败血症和严重毒血症症状,做好对症治疗与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通过这种纵向启发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能力。
2.4 过程活动化策略
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临床学科,涉及内容多,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所以理论和实践脱节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和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新颖、生动、真实的病例。例如,先讲授各种儿科疾病及护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现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病例,得出护理诊断与制定护理措施,开拓学生思路。如在讲授小儿乙脑后给学生展示一病例:患者,4岁,因发烧、头痛、呕吐5天,神志不清1天,伴抽搐3次于8月1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呼吸28次/分,瞳孔等大,颈部有抵抗感,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未及,克尼格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急诊入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随机提出几个问题:(1)该患儿的常见护理诊断是什么?(2)如何做好患儿体温过高的护理?(3)患儿有可能患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于前两个问题是本节讲的重点我采取当堂随机提问方式,而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内解决不了,就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二天一上课,就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归纳第三题的答案。以小组总分高的一组为优胜者,在这种教学设计中,任何一个学生成败都可能关系到本组的成绩。所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不再是以往课堂中的“听众”和“速记员”,而是“挑战者”和“应战者”,这样就可将“课内”和“课外”,“个体”与“团队”各元素有机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5 巩固及时化策略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中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校护理专业的现状
我校有着八十五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过硬,现护理专业在校人数共四千余人,拥有校外实训基地70家,学校与基地具有稳固的长期协作关系,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实习的需求。
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学校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专业”。每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均能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11年,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
二、“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侧重于探索综合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见习――实训――实习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理论――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施
在“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之工学贯穿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入校实行认识见习、中期进行教学实训、后期进入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到医院临床实习一年。前三个学期,通过校院(企)合作的方式,我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医院的模拟病房参观,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或进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最初的感知护理,渐渐地接近护理,到最后真正地走进护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在第四至第五学期,我校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顶岗实习)。在临床实习的一年中,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岗位上“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系
以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一,我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护士站、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为载体,结合临床病例创设护理情境,灵活运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第二,我院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教学、场景教学,使学生在临床护理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受益面。
3.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四个对接”为切入点,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侧重点,重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融合临床护理操作,模拟设计临床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了兼职教师之外,我校还聘请医院护士开展注射技术等实践操作带教,聘请省市护理学会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护理技能竞赛,采用必考与抽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回示演练与仿真操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礼仪语言、临床实践、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鉴定、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妇儿护理实训室的实训室建设,新增模拟病房实训室12间,添置多媒体设备及仿真教学软件,突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实现模拟教学和场景教学,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建成“集教学、培训、教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中心。
四、小结
关键词:校企合作;护理;实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21-04
近几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专业以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护理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护理专业建有2门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完成省级教改项目8项;出版教材15部,其中1部为教育部精品教材。毕业生受到上海宝钢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医院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9年我院接受教育部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地考察时,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湖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考察团成员的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携手中西部,共创护理教育新模式”的合作院校之一,全国仅有3家学校人选。2009年11月,我院护理专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优秀案例,在国家示范院校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进行推介,交流校企合作的难点、突破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现对本专业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一、深入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需求
近几年,我们调查了襄阳市及省内外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40多家,并与襄阳市护理学会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行业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护理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护理服务的领域由医院拓展到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范围由协助疾病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同时,临床新技术不断呈现,医院急需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化护理骨干。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千人口护士数3.7人。襄阳市目前千人口护士数为1.03人,与全国平均水平大抵相似。要实现上述目标,襄阳市乃至全国都还需要补充大量护士。行业与社会的发展,为护理教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二、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 适应行业与社会需求,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培养行业需求的人才。我们紧密依靠襄阳市卫生行业优势资源,以襄樊市护理学会为平台,与行业专家一起,在广泛深入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规格变化。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并具有专科化护理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群)的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依据岗位需求,融人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指导下重构课程体系。设置素质领域课程、基础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如表1。
在素质领域课程中,满足护理岗位对护士的专业人文素质需求,开设护士基本素养课程,强化学生对护理文化的学习,训练学生规范的护理礼仪与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在专业领域课程中,将“护理岗位工作规范”融入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让学生明确各医院护理岗位的基本职责、知道常见应急事件的防范及处理;同时根据护理岗位的延伸,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另外,开设拓展领域课程。满足专科护理发展需求。结合襄阳市专科护理特色,开设重症监护、康复护理2个专科化方向的拓展课程,为学生发展专科方向奠定基础。在上述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确定8门核心课程,即:健康评估、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社区护理。
3 依托行业、医院和自办实体,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我院拥有一所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一直为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提供便利。2005年,护理专业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惠民老年护理中心。目前,该中心目前已成为襄阳市最大、最正规的老年护理中心,常年保持100位以上老人的人住量,年经济收入在150万元以上。
我们充分利用惠民老年护理中心和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与襄阳市内6家教学医院、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遍布全国的32家实习医院紧密合作。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
(1)第一学期,“识岗”。在文化素质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安排学生到医院和社区护理岗位见习、听取行业专家讲座、参加医院文化活动等,使其认识护理岗位。明确学习目标。
(2)第二、三、四学期,交替安排“练岗”、“临岗”。“练岗”之一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通过反复练习,规范而牢固地掌握基本护理技术,通过综合性仿真情境练习和虚拟训练,学习将专业知识初步向岗位能力转化;“练岗”之二是在学习《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时,安排学生在我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一名老人的生活护理和基本的病情观察,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服务意识。“I临岗”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在教室和实训室难以达到效果的特定知识、技能学习,安排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一是结合临床护理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安排学生在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病人的病情信息收集、护理效果评价,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二是根据专科化方向护理课程的选择,分别安排学生在重症监护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为期2周的“一带一实习式”临岗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第五、六学期,“顶岗”。学生轮流在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40周的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化。
4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院校结合,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环节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
(1) “评估――收集病情资料”,学生分组进入教学病房,由临床兼职教师指导,通过查阅病历、直接与病人交谈等方法收集病情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学习运用基本的护理体检方法。
(2)“诊断――提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学生在专任老师的引导下,将收集的病情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学会临床思维。
(3)“计划――设计护理措施”,根据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针对性护理目标,设计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实施――实施护理措施”,通过角色扮演、仿真训练、床边观摩等方式学习相应的护理措施。
(5) “评价――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对照每个实际病例的护理实施情况与效果,引导学生对每组的前四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和小结。
这种教学模式交替在教学医院、附属医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完成,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护理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行动中培养岗位能力。
5 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两年多的合作基础上,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了“北医人民班”、“北医国际班”。分别按照这两家医院的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单独开设课程,由在该院进修过的教师及课程负责人承担两个班的主要课程教学。第三学年,两个订单班学生全部安排到这两家医院实习,并择优留院就业。
三、引进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打造双师结构省级教学团队
我院护理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均为双重身份,接受双重管理,既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又轮流承担教学工作,所以她们的教学始终保持鲜活的职业源头。
兼职教师全部是经过挑选的l临床一线护理骨干,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共同承担专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聘请襄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何红燕担任本专业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兼校外专业带头人;择优聘请行业专家4人担任“襄江能人”和“千山顾问”,指导、参与专业建设。在“院校结合、医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项目研究,团队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整体提升,2009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四、与行业、医院共建良好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改革,提供社会服务
1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按“仿真医院”模式建设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在76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内,建有仿真急救室、监护室、手术室、产房,以及内、外、妇、儿科病房等。可满足学生进仿真情境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另外,实训中心承接了襄阳市新护士上岗培训、在职护士护理礼仪培训、社区护士培训,近三年,每年培训300人日。利用实训资源,常年对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实训中心实行由学生参与的开放管理,在保持高使用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 校外教学条件建设。按“厂中校”模式建设教学医院。重点建设了襄阳市中心医院、襄阳市一医院等6家教学医院。每个教学医院均建有教学病房和多功能教室,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正是教学医院的大力配合,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和“医教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得以推行。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我们与遍布全国的32家医院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校全程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有力保证了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
五、校院共管。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成立了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学院骨干教师、市护理学会相关专家及6家教学医院的护理骨干。在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参与下,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1 注重源头控制,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实习质量标准等,其中把毕业生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
2 强化过程监控,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学实施。除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外,根据教学组织特点,重点加强以医院为主要阵地的“识岗”、“临岗”、“顶岗”管理制度的建设,医学院建立教务科、专业研究室、专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医院建立科教科、护理部、临床科室三级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与教师进修相结合,驻点管理带进修。
3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结果评价。学校和医院共同实施学生考核与评价。学院对学生在校操行、学业等进行综合考评;医院按照准员工的标准。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全面考核。双方评价结果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1.1考核内容的变化1.1.1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新大纲一改以往的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5大板块模式,变成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整体的系统的病症为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单一技能转向护理整体知识、整体理论、整体技能;从单科知识点应试转向与职场背景及病人紧密相结合的技能整合应用[5]。考试内容更具广泛性、整体性和系统性。1.1.2由专科到全能形成立体整合考试内容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加强调护理的独特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除了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常识及人际沟通技巧。新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6]。与此同时,新大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快找到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1.1.3打破学科界限,突显临床实践能力针对疾病谱的变化,新大纲要求考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对病人复杂的病情、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与人际沟通技巧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关问题”等。要求考生除了考虑病人是妊娠期孕妇的特殊身份外,还需兼顾到内科、外科、传染科等常规护理措施。所以,只有应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压的考题,如“最适宜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时要选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这属于内科护理范畴;其次,又要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护理特点,这又属于妇产科护理范畴,综合两门学科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一病症的病人较少,合并症的病人居多,考题中对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检验考生合理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复杂病症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2考试题型的变化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临床病例题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试大纲规定,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为15%,其中记忆概念性题目占60%。从2011年开始,考试题型改革,近3年的实践能力模块中,《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平均为15.9%,以病例形式出现的题目占《妇产科护理学》题目的89.5%,其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分析题占57.9%,相应减少了记忆概念性题型[7]。新大纲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实践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试题型更加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就是一个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临床情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做出决策的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改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现行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应与新一轮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通过分析近3年的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现提出以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3小结
[关键词] 药理学;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26-02
PBL 教学法(problem - based learning) 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986 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将其引入我国,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打破学科界线, 要求课室、图书馆专业书籍与杂志等教学资源充足, 通常1个导师指导5~7名学生,而这是我国国情所不容的[1-2],因而, 虽然国内很多院校也开始试行PBL,但因存在许多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中国的教学体制和本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 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单门课程的课堂PBL教学模式,如何克服师资力量不足,在大班中实行小组讨论式学习,如何解决将PBL和LBL教学法结合达到优势互补,是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途径。为此对我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一个大班(200人)的药理心血管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法,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药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1 药理学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1.1 授课前准备
1.1.1 分组在2007级临床专业2009第1学期实行,该班授课地点集中在附属医院上,开设部分临床课,课间和课外时间可在临床见习,对临床诊病及治疗充满好奇和疑问,基于此选取该临床班共200人实行PBL教学法,为了便于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可以延伸到课外,分组采用以寝室为单位,共分24组,平均每组8~10人。每组有一名负责人和记录员,负责小组讨论内容的集中和资料收集。
1.1.2 课时安排与PBL教学病例的设计药理心血管部分章节共14学时,安排四周,第一周2学时,传统授课形式,另三周每周连续4学时。每周针对一个专题,病例选择时要以药理学教学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与临床药物治疗针对的常见病症为基点,病例中要包含大量用药信息的病例。要与学生前期学过的药理学内容相关,以利于学生将药理学课程学习中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与临床实际用药联系起来。临床用药信息多的典型案例,编写成用药讨论病例,列出系列讨论题,供学生讨论用。在讨论中因临床知识缺乏,不能重点集中在诊断上,不能偏离药物应用。
1.1.3授课老师问题准备授课教师根据编制的病例和问题设计,查找资料,尽可能详细列举课堂情景可能发现的问题,在课堂实施中组织课堂教学中表现的疏漏与课题小组成员在每次课结束后进行讨论,不断完善课堂实施效果。
1.1.4学生须做好课前预习在授课前对各组小组组长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要组织或分工查找资料,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记录小组查找资料和参与讨论的情况,以便老师掌握个别学生的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授课教师在用药讨论课前1 周将用药讨论病例发给每个小组,由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 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1.2 PBL 教学程序
1.2.1 基本了解利用2学时对心血管部分药理内容及相关的临床知识进行讲解,指出讨论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发放讨论病例。1周准备后开始讨论课。
1.2.2 小组讨论在收集资料和课前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就用药讨论的一个问题讨论30 min,指导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注意控制学习进程,防止离题太远或轻重倒置的现象出现。整理出本组的系统观点。然后选取8个小组代表用10 min 时间在班集体讨论时做中心发言。
1.2.3 班级讨论由授课教师组织,时间45~50 min。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给予适当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并要求从每组发言中获取新的论点进行讨论。
1.2.4 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授课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论或疑惑的问题给予评议和指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拓展思维,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小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1.2.5 小组评价课程结束后,小组成员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同学自主学习能力。
2 PBL 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PBL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药理学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很好或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临床学科中心血管知识部分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2.1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一开始对这种方法很陌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查找资料也很无序,因为临床知识少,疑问多,花费精力多,不能把问题集中在用药问题上,在讨论时没有针对性[3-4]。另外获取信息、加工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很差,盲目地找寻,效率很差。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并且使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相关学科知识主动地进行横向的联系起来[4]。为了实现小组的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环境,积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援,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PBL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5]。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真正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2.2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PBL 教学对授课教师起促进作用。为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精心查找资料,选择病例,设计问题,不局限于本学科,随时准备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可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6-7]。
PBL式教学是否能为学生们接受还得由他们自己来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有的学生提议后续课程也采取这种模式。因为这门课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心血管药理”的专业知识,更教会其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如何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活在一个200多人集体中的他们,学会了合作,有了团队精神,充分有效利用了短暂的课堂时间, 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自己不仅收获了“鱼”, 而且也学到了“渔”[8]。
[参考文献]
[1]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12(3) :104 - 105.
[2]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25.
[3]覃丽,廖端芳,秦旭平,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08,2:28.
[4]魏敏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理通讯,2007,4:49.
[5]蓝星莲,潘龙瑞,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7.
[6]张何,刘文艳,张景云,等.PBL教学法在高职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58.
[7]于惠影.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