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培训计划范文

农业技术培训计划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6: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技术培训计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强竟争力为核心,以我乡现还有农用地的农民和村(居)组干部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大力普及农村、农业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现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本乡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原则

1、分类、分期培训原则。以从事食用菌、种植、养殖户、设施菜、经果林的农户及社区两委成员(含居民组长)等为培训对象,按照季节农时,产业、经济发展程度,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分期进行培训。

2、服务产业原则。立足于本乡农业发展现状,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围绕优势产业及特色农业开展培训,为本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经营服务。

3、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和农民生产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典型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4、创新机制原则。按照本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要求,对现有农业产业进行科技整合,使新的机制在农民科技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培训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现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内容及培训计划

(一)目标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本乡参培农民在科技人员的引导下,深入农业科技示范户、养殖示范户。到田间地头,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和增加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于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增收致富;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引导,农业部门带动,专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本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内容及计划

1、本乡计划本年度按季节农时举办培训班四期,每期接纳参培对象600人,拟定培训时间和内容:

第一期:2013年11月—2015年1月,培训内容:粮食作物栽培、食用菌生产。

第二期:2015年2月----4月,培训内容:大棚蔬菜种植、板栗种植、苹果栽培。

第三期:2015年5月---7月,培训内容:设施菜种植、实用农机操作。

第四期:2015年8月----10日,培训内容:设施园艺、大田作物调整、畜牧养殖。

篇2

(利津县北宋镇人民政府,山东 利津 257400)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1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1.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2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利津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2新型农民学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年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利津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

2.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18(4).

篇3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2018年8月24日

各位参训学员:

由市关工委、市科技局联办的青年农民家畜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圆满结束了。近几年,在省关工委、市科技局、市扶贫办等单位和部门的配合下,市关工委多次举办了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到牛、猪、鸡等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和果蔬、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一大批青年农民参加关工委组织的培训后,学习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扩大了规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两天的时间里,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张忠庆老师和陈泽林老师结合实际,向当家详细讲解了牛和猪的疫病防治技术,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对大家的食宿作了细心的安排;全体参训学员学习认真,遵守纪律,昨天又是传统的中元节,大家仍然克服困难,参加学习。看到大家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我们关工委的各位老同志感到十分欣慰。培训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内容颇丰。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大家结交了诸多朋友,进一步增强了规模化养殖的信心。在此,我代表市关工委向给予培训班大力支持的市科技局,向百忙之中抽空为大家授课的张忠庆老师、陈泽林老师,向为大家的食宿付出辛勤劳动的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市900多万各族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座的各位学员,你们是脱贫攻坚的实践者和奋进者,更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增强抵御风险的防范意识,做大做强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下面,谈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要有发展科学化养殖的意识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农村有着广阔的创业空间,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市场。但是创业只有强烈的热情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拥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参加几次这样的培训不能一下子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对本次培训班上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消化理解,有弄不清楚的地方相互之间多讨论交流,还不明白的可以向专家老师请教。把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多动手实践、动脑总结、动流,做一名爱学习、求进步的新型农民。

大家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发展养殖的意识,增强依靠科技发展养殖的信心。

二、要有追求规模化养殖的信心

昨天在撒拉溪养鸡场,大家也了解到,如此大的规模化养殖场,当初也是从零开始,通过不断的摸索,失败了再重新来过,反复跌倒了爬起来,慢慢发展壮大到如今近100万只存栏蛋鸡的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政府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联系市场,但是更多的是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抱团作战,每户农民通过特惠贷入股5万元,自己又到养殖场务工,每个月有工资,每年能分红3万到5万元,126户当地农民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在自己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引导当地的农民一起,大家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扩大养殖的规模,提升养殖的档次。

三、要有打造品牌化养殖的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品牌。就像我们提到辣椒就想到老干妈一样,一个企业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通过品牌效应的推动。昨天在撒拉溪不知道大家认真观察没有,每一盘鸡蛋装盘后,都要在上面印上“庐山”两个字,这就是一个品牌。消费者在超市或者商店只要一看到印有这两个字的鸡蛋,就知道它是产自哪里的,在质量上有保证,大家消费起来也比较放心,自然市场销路就会越来越广。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的路,做有良心的产业,做一名新时期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新型农民,争取用诚信、质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四要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胸怀。“勤奋”“踏实”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无论在任何领域,只有勤勤恳恳做事的,事业才能做大做强。在座的学员中有的已经是成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大户,也有的还是计划发展养鸡的农户,希望已经发展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先进典型和发达地方看齐;目前还没有发展的别气馁,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向身边的大户学习。我们相信,在座各位学员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大户,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期待着大家完成从普通农民向农民企业家的华丽转身。同时我们也希望,你们在发展壮大自己产业的同时,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一片、辐射一方,引导和帮助其他农民发展产业,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篇5

杭州市地处浙江沿海发达地区,精耕细作生产高档农产品是杭州农业的特色。近年来,随着杭州都市农业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建设,专门出台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文件。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杭州市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整合支农资金,增加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把利用非耕地发展的设施栽培、畜禽规模养殖和特色水产作为扶持重点,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新建、扩建的设施农业基地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把用于设施农业的新型农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保证支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促进了全市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以钢管大棚和智能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已达1万hm2亩,涌现了一大批工厂化育秧、工厂化畜禽养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园区。与设施农业配套的节水灌溉机械、大棚中耕机械、饲料投喂机械等农机农艺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仅2010年杭州市共组织实施了“南美白对虾设施化养殖高效示范园”等1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3561.23万元,其中生产设施投资10543.07万元,占实际总投资的77.74%。共建成玻璃温室16141.4m2,育苗温室3200m2,日光温室1650m2,连栋大棚18572m2,钢架大棚43.87hm2,炼苗场38000m2,水产养殖温室43733.7m2,设施养殖大棚18.86hm2,保鲜冷库150m3,喷滴灌设施74.46hm2,各类农机设备1386台(套)。

2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情况

为了保证设施农业健康顺利发展,必须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此,近年来,杭州市农业教育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新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机制体制,针对杭州设施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全市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拍摄设施农业科教片,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基层农技员、经营大户进行设施农业技术专项指导,手把手地传授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机、农艺新技术。根据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农业教育部门还专门聘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授课。同时收集、整理农业设施装备的生产厂家及相关产品的信息,指导农民购买适合杭州实际的设施农业装备,使农民少走弯路,省工节本增效,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2011年,杭州市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实现了全覆盖。

3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存在问题

近年来,杭州设施农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培训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3.1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中心工作任务重

根据杭州市农业局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农村从业人员数为261.77万人,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员为73.24万人,其余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人数。全市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354人,农业技术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1933,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员的比例为1:541;全市有区、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职工569人(含行政干部和工人),乡镇农业服务站(农科站)专业技术人员1145人(含国家聘用的农技人员和乡镇聘用的农技人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设施农业发展相比明显偏低。然而,就是这些数量不足的农业技术人员中,还存在着年龄老化、专业不对口、中心工作所占精力太多等诸类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的进程。

3.2农民习惯于原始模式,参培积极性不高

目前,杭州市农业经营仍以千家万户为主,绝大多数农户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种养习惯均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大多以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为目标。更何况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而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农户认为在小规模经营情况下搞设施农业得不偿失,想扩大规模,又受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了农民参培的积极性。

3.3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

设施农业是当前先进农业科技之集成,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掌握设施农业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识。但是,杭州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据杭州市统计局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农村现有劳动力以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员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1.3%以上,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72.9%。

3.4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经费不足

设施农业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由于和农业机械结合较紧密,因此,目前对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主要由农机部门承担。杭州市的农机培训主体是农机培训学校,但全市除杭州市级和个别县(市)的农机培训学校比较健全,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外,大多数区、县(市)农机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非常有限。而乡镇一级的农机培训基地基本处于无场地、无设备、无师资的“三无”状态。设施农业的培训经费不足。杭州市因其经济发达,设施农业发展较快,虽然在发展设施农业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但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及各区、县(市)还没有固定的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专项经费。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渠道,导致没有长期的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只能零打碎敲;由于培训经费缺乏,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设施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原来所学知识与设施农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培训质量。

4对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的建议

现代设施农业是技术与知识高度集约,资金、劳动、生产高度密集的新兴高效农业,这就必须使设施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更新和转变原来的传统生产经营理念与陈旧的发展观,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能,掌握与设施农业相适应的科学,合理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自觉严格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洁净化生产,学会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等,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法规”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确保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对杭州市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4.1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定位

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国现代农业和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遵循“三化同步”、城乡统筹、转型升级、强市富民的基本思路,紧密结合杭州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杭州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按照设施农业本身发展规律开展培训。根据目前杭州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开展大棚(棚架)及配套设施、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规模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农机装备设施等五方面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开创农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4.2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目标

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要围绕建设“三支队伍”进行。一是要建设一支技能娴熟的设施农业技术实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开发,培养一批设施农业技术操作能手;二是要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设施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依托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项目,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对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壮大基层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三是要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的设施农业管理人才队伍。设施农业虽起步较迟,但发展势头迅猛,设施农业管理人才是当前最薄弱的环节,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设施农业技术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设施农业技术理论功底扎实、设施农业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适应杭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干部队伍,保证杭州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4.3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根据上述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定位和目标,笔者认为可以安排以下三个培训课程模块。一是基础性的设施农业模块。其目的是要使参培人员了解设施农业的相关知识,培训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为设施农业的概念、清洁生产、持续农业、低碳农业、无公害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相关方面知识,要求参培人员对设施农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发展设施农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他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兴趣;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其目的是要使参培人员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设施和设备,本模块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既有课堂讲课,更有现场培训。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有大棚设施及装备的使用、机械操作和使用、设施装备的安全管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设施农业高产优质栽培(养殖)技术等课程。要求通过培训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设施农业知识和技能;三是技术、设备发展模块。其目的是让参培人员了解设施农业的最新知识,包括设施农业的新设备新技术、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势,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设施农业技术骨干,本模块课程安排除书本知识外,还要配套相应的参观环节,请学员到示范基地,先进设施农业现场去参观学习,如条件允许,也可到设施农业发达的如以色列、日本等国家考察学习和培训。以上三个课程模块可根据不同需要分层次培训,其培训方式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可以是短期培训、季节性培训、长期培训,也可是远程教育培训、委托高校培训和出国培训。

4.4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的资源整合利用

目前,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及培训项目多而散,设施农业既然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完全可以对现有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进行整合,以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一是可在各类职业学校,中设置有关设施农业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施农业建设打下基础;二是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项目,如“阳光工程”、“后备劳动力培训”、“农业创业”培训等,其项目内容可向设施农业倾斜,让那些有条件、有意愿为设施农业服务的青壮年农民有机会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和创业人才。三是利用相关政府部门如文化、宣传、广电等单位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下乡活动,以及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开展设施农业的培训工作。四是政府、集体和个人出资,将有一定文化科技素质、又有设施农业技术基础的人员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外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杭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