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活动范文

进出口贸易活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进出口贸易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进出口贸易活动

篇1

关键词:货物贸易;垂直专业化;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3/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4)01-0023-06

一、文献综述

2007年9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日本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出现逆转。在日本景气衰退的情况下,2010年以来,起源于国家信用的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2012年,随着“欧猪五国(PIIGS)”a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深度及广度不断超出全球市场预期。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很快引起实体经济危机并迅速导致国际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全球贸易滑坡,日本货物进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日本贸易额下降了46%,并且出口下降大于进口[1]。 2009年底以后,贸易反弹期间,日本出口回升明显大于进口。2011年东日本强地震及福岛核事故后,因为日本与欧美和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关系和产品内分工密切,地震造成的产业链断裂直接影响到日本跨国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活动[2,3]。 2011年日本时隔31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如图1所示),逆差额为史上第二高峰。2012年上半年,日本经常项目仍然为逆差状态。

近30年来,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国际贸易从产品细化到部件,货物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零部件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范围得到了迅猛发展。东亚的国际生产网络已经使得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之间形成相互联接、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典型模式是日本的企业承担资本、技术密集的前道生产工序,并将零配件等中间产品出口到中国和东盟国家,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装配企业或代工企业完成劳动密集的后道工序。这种情况下,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构成已不再是最终制成品贸易,而是代之以零部件为代表的中间品贸易。根据日本贸易投资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2010年日本全部出口中中间品出口的占比为55.6%,在统计的2546种中间品中,近40%都较2008年和2009年出口有所上升[4]。 在日元升值和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间品出口较最终产品出口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

日本对外贸易呈现出的在波动中持续调整的趋势和中间品出口增长的特征引发对下面基本问题的思考:2011年是否标志着日本进出口贸易迎来拐点,日本是否今后将从长期顺差国沦为逆差国?对此,文章将借助协整、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日本货物出口和进口月度数据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动态关系进行检验,探究在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背景下,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均衡增长的动态发展关系,是否存在维持进出口内在均衡的机制,及对中国促进进出口平衡增长途径的启示。

二、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均衡关系的动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

本分析将时间限定于2008年―2012年。考虑到模型对样本观测值个数的要求,采用月度数据,共53个观测样本。这样不仅提高了参数估计的自由度,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的数据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网站(http: //census.gov),单位为百万美元。

(二)日本货物出口与日本货物进口的协整关系检验

1. 约定分析中符号的代表含义

{EXt}与{IMt}分别表示日本货物出口和日本货物进口月度数据序列;下标t表示对应的时间顺序,t=1,2,……53(2008年1月t=1, 2月t=2,……,到2012年5月t=53)。为了说明方便,也可以省略下标。同时,EX_SA和IM_SA分别为季节调整以后的EX和IM,LNEX_SA和LNIM_SA分别为季节调整并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的相应序列;D(LNEX_SA)和D(LNIM_SA)分别为LNEX_SA和LNIM_SA的一阶差分序列。本分析中的检验结果均通过Eviews6.0获得。

2. 原始数据的调整

观察日本货物出口和进口月度序列的波动,可以明显地看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及不规则因素的影响,这是多数经济时间序列经常出现的情况。图1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现象。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分析失效。因此,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列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取自然对数。图2是使用Eviews 6.0中Census X12季节调整方法对两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以后的时间序列图。对比图1、图2 就会发现,调整后的时间序列消除了季节因素的影响,曲线不再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季节调整后的序列取自然对数(如图3)。根据图3,两序列具有相近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利用EG两步法检验[5]。

3. {LNEX_SA}和{LNIM_SA}的单位根检验

从图3可以发现,两变量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显然是非平稳序列。协整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两个序列必须属于同阶单整。文章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各变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序列的单整阶数。

从表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两个序列经过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即LNEX_SA-I(2) 和LNIM_SA-I(2),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4. {LNEX_SA}和{LNIM_SA}的协整检验

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从残差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残差序列在显著性水平α=0.10下,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平稳。

由此可以认为,日本货物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日本货物出口增长与货物进口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式中,LNIM_SA 的系数为0.752415,表明日本货物进口总额每增加1%,日本货物出口总额就增加0.752415%,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明显。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从表3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到4时,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原因。从经济意义上看,当月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促进了以后四期日本货物进口额的增长。当滞后阶数为2、3和5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4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

结合近年来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趋势,深入探察,文章认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垂直专业化或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运行的基础。在东亚生产网络,日本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这些出口品将应用到别国(例如中国)或地区下一环节代工企业的加工组装生产中,这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环节的产品的生产、最终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对这些最终产品的进口增长。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是分析在扰动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增长率的变动,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出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有正的影响,在前10个月内迅速上升,使得日本货物进口实现约4%的增长,而且这一冲击的促进作用显著、持续效应比较长。从图3还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近年,日本将信息与通讯等制造业的生产加工工序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异质性产品的生产在各国间展开,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从贸易直接流向的角度看,日本企业在日本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知识、技术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将其销往东亚生产网络内成员;在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和地区则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密集使用劳动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向日本及欧美最终需求市场出口最终产品。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冲击和日本货物出口对日本货物进口冲击的的动态反应过程,也揭示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特征解释。

三、结论及启示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日本货物出口额和日本货物进口额都是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二期变量是平稳的。从长期看,两变量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日本货物进口每增加1%,将促进日本货物出口增长0.752415%。

误差修正模型(ECM)表明,日本货物出口额与日本货物进口额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上一月度偏离长期均衡的数量将会在下一月度得到26.4184%纠正或清除。由于误差项的存在,日本货物进口贸易不平衡以比较快的速度向贸易均衡回归。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2和3,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10%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4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5和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与货物出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比较长的持续影响;日本货物进口的某一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具有比较长的持久性。

产品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中间品零部件贸易增长的结果。事实上,日本货物进口的扩大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引擎,这也在上文日本货物进出口协调性的动态检验中得到了印证。

实证结果表明,对短期内日本货物进出口出现的偏离均衡,即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日本出现的贸易赤字,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之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震荡,对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也正在不断加大,日本的制造业立国、贸易立国模式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设定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11年3月,中国商务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比例结构趋于合理。基于日本的经验分析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机制下,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品的扩大将有利于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有效缓解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也必将推动全球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和再平衡。

[参考文献]

[1] 耿楠. 金融危机向东亚生产网络的传导: 基于垂直专业化角度的解释[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7):80-86.

[2] 王厚双, 安江. 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对外贸易[J]. 日本学刊, 2011(4):130-142.

[3] 张明志, 薛东晖.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 43-51.

篇2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到明显影响,国内关于现阶段该保持人民币继续升值趋势还是该通过贬值刺激出口争议再起。主要从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和资本与金融帐户的影响两方面对新疆国际收支变动进行分析,得出升值将会增加新疆国际收支额的结论。同时,从出口和进口两方面分别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对出口短期不利,长期有利,对进口带来巨大机遇的结论。

1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使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在趋紧的贸易大环境中,我国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国内现在关于人民币应该保持升值趋势还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争论再起。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

2.1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至于贸易互补度方面,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贸易定位,就是缘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极强的贸易互补性存在,这是新疆边贸发展的基础。人民币升值会否使贸易互补度下降从而降低贸易流量呢?应该不会,理由是:第一,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国内对新疆出口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需求强烈。虽然新疆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亚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新疆出口商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短期内还不可动摇;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内能源供应增长较慢,使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开始已经上升到50%以上。中亚作为世界上能源储量排名第三位的地区,能够通过陆路通道向我国供应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和运输方式多样化,减少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显然,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也不会因为其带来贸易互补度降低,从而缩减贸易流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贸易规模是有利的,对新疆经常项目帐户会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至于支出方面,升值使人民币购买力增加,带来的通常是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贸易流量显著扩大。

2.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确定,就会产生不断继续升值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投机将加重,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而且,短期资本还可能通过外贸套汇、假合资项目等渠道入境。入境的国际热钱将选择诸如房地产等受益于升值而产生明显增值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增加国外机构的投资信心,也可能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和升值收益的双重利润。

(2)人民币升值对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看似会增加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热情,其实未必。因为:第一,如果直接投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则存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出口制成品美元价格提高,削弱了价格国际竞争力,如不提高美元价格,则出口利润减少的情况。但人民币升值同样会带来进口原材料的美元价格下降的现象,两者相抵后的结果是汇率升值对出口利润影响没有想象那么大。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和转移风潮,关键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我国到了转型升级的转折点;第二,如果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其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一点投资成本,而是看中了我国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内市场。而且其投资基本是长期投资,升值后其在我国存量资产反而能够得到增值收益。

3人民币升值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会使新疆出口商品美元价格提高,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为原先一味依靠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其在关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对竞争优势的关注程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也将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向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型,促使新疆企业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提高出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改善贸易条件,避免“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往往是由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其出现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是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而且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从新疆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中亚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显然,新疆一定程度上具备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解决办法只有提升出口价格水平,降低进口价格水平,改善贸易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正好带来了这种价格效应。超级秘书网

3.3降低资源进口成本,增加进口规模

新疆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比如2007年新疆出口额115亿美元,而进口只有22亿美元,贸易顺差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疆外贸发展并不合理和健康。出口只是换汇手段和过程,进口才应该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进口,才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经验、文化等等,以及国内短缺的商品和物资。后者可以保障国内各部门发展的平衡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前者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最终使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一方面使中亚能源和资源等主要进口品在不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变的比以前廉价,从而为新疆大量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带来良好机遇。目前进口规模有限,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运输通道的制约。随着中哈输油管道一期的竣工输油,二期的开工建设,随着中国—中亚输气管道在2010年的全面竣工使用等,新疆能源进口将面临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显然可使进口节约更多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中亚国家资产价格变的更便宜,在我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新疆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升值的机遇,积极购买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资产,为将来扩大能源、资源进口奠定坚实基础。

4结论

(1)人民币继续升值对新疆国际收支的影响表现在:经常项目项下会带来贸易规模的增加进而使国际收支额上升;在资本和金融帐户下会产生短期投机资本的增加,但直接投资不会受明显影响,所以该帐户国际收支额也会相应上升。(2)人民币升值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短期来看是不利的,长期来看,通过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贸易条件改善等等,有利于新疆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3)对新疆进口贸易来说,升值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在新疆能源、资源运输瓶颈解决后,如果升值,必将带来新疆进口空前增长的井喷局面。

参考文献

[1]易纲,张磊.国际金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3.

[2]曲凤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5,(9).

篇3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推动论”认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物流联盟的出现通过交易费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除定性分析外,许多学者从定量视角对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类似结论[3-5]。近年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86—2009年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从12.93亿美元达到增长到1877.35亿美元,增长了145倍。浙江省进出口贸易能取得如此成绩,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戎梅(2011)就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货物贸易额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单位物流成本的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杨长春(2008)[7]、侯方淼(2008)[8]等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而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就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而言,张宝友(2010)运用弹性分析法,分别从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检验华东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物流需求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相应的变化2.56%;而物流供给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的变化6.08%[9]。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王领(2010)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利用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数据,对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进出口的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但吞吐量的增加并未对上海市进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运输量的变化对外贸增长的作用有很大的时滞效应。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而且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思考:如果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其影响程度是多少?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浙江省为例,考察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影响程度是多少,影响程度是否随时间的变化有所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方法、变量及数据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促进作用,影响是否显着。然后,运用弹性理论,通过计算“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即物流发展速度与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之间的变动比率,来测算现代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其程度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2.2变量及数据来源

    衡量进出口贸易的指标,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而衡量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大多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或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为代表。从进出口贸易涉及的物流系统来看,其物流环节包含运输、仓储、检验、报关、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信息处理等作业内容,其中,运输是必须的环节,故本文选择了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选取1986—2009年间的数据。

    3实证分析

    3.1物流产业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性

    在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对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逐年变化情况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依据表1,绘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图①,见图1。由图1可知,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这初步说明浙江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说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显着影响,下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进出口总额为因变量,设为Y,货物周转量为自变量,设为X。根据表1的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线(Quad-rati)拟和模型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见表2,调整后判定系数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以5%的显着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着性经过检验,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是显着有效的。回归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促进程度的弹性分析

    (1)测算模型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进行定量测算。弹性分析是计算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一词作为衡量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变化的敏感程度。进出口贸易额设为变量Y,货物周转量设为变量X,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程度的测算

    根据回归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运用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求得弹性系数E,见表3,1986—2009年间,浙江省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平均弹性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周转量每提高1%,进出口总额约提高2.9%,说明浙江省物流业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3)不同时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的比较表3显示,1986—2009年间不同年份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差异较大,从具体数据来看,弹性系数从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为了分析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1986—2009年不同时间段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弹性均值从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弹性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趋缓。为了分析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以1986年作为时间t=1,对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与时间t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模型,决定采用三次曲线(CUBIC)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回归结果见表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915,与1极为接近,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均以1%的显着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着性经检验,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显着有效。拟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计算2010—2014年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指标值,见表5,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应进行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就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物流业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浙江省为例,1986—2009年间,浙江省物流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相应增长2.9%。现代物流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原因有:1)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与成本对国际贸易的效益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而物流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中的物流活动运作效率越来越高,降低了物流成本,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现代物流的发展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通过货运等形式,减少了生产企业的物流负担,使对外贸易中的运输、报关等物流环节运作效率得到了提高。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了消费者的购买空间。由于物流速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国外商品时,花费在物流运输上的等待时间大大减少,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这有利于外贸企业发现新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不同时间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所强弱。以浙江为例,1986-1990年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为6.57,而到2006—2009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下降为1.25,表明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差异较大,且从整体上来看,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应进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环保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的服装纺织企业纷纷对于改进服装纺织生产,促进服装贸易可持续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为了能够在保持并促进服装贸易经济增长水平的同时,不断对于服装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提高,各国不断采用通过新的行业法规或标准的方式使本国服装纺织产品的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进口国通过国际贸易政策作为壁垒,对于低标准的产品输入进行限制。从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角度看,各国的新法规和新标准确实有助于促使服装纺织企业完成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转变,也有助于促进服装纺织产业的升级,同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技术水平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国际服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这就导致了服装纺织产业的行业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很难能够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一致的认可。假如发达国家以其发达的社会经济背景为支撑,利用先进的行业技术优势在是世界范围内强势推行服装贸易行业的国际化标准,必然会极大程度地扭曲国际服装贸易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服装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崛起,发达国家的服装贸易逆差正在不断扩大,针对于这一现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将服装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政治目的相挂钩,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国际服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进行阻挠。

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客观实际看,自进入WTO以来,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一直遭遇黄灯。在取消配额制度以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以欧美的发达国家为代表,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一直遭受到设限,并且受到他们所谓的“中国”的影响,在服装出口贸易方面一直遭受到各种限制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引起的舆论影响和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作出了一些跟风的反应,针对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措施,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但是最终还是要从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寻找根源,为此,回顾我国经济与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的影响,有助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行业明确自身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制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经济起步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工业发展几乎是零基础,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封锁,在服装纺织行业的目标是要能够尽快地解决我国广大人民的穿衣问题。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立足国内现有资源,特别是依靠农业基础,凭借天然原材料重点促进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兼顾丝织、麻、毛以及化纤等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经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自力更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品种和齐全工业门类的产业部门,为我国的服装纺织产业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主要还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产量主要多用于自给自足,服装进出口贸易的量非常少,出口的纺织类产品也主要是初级产品,被出口用于吸引外汇从而进口国内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物资。举例说明,在1978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额仅仅是24.3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非常微小,也由于当时我国与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及世界服装纺织行业的联系很少,因此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与国际上的纠纷和摩擦也较少。

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终于走出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从内需型的导向转变为出口导向型。在这一时期,国内服装纺织工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基于,不断进行企业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对国有服装纺织企业进行改革,在对外方面,服装纺织工业以增加出口创汇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向外向型经济进行转变。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以及内外兼顾的发展战略作用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工业基础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能力也得到了持续的增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86年至2001年间,我国的服装纺织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4%,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到了199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服装纺织品出口国家,并将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2001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534.76亿美元,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6%上升到了15.71%,说明在服装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已经跻身成为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大国。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力也在不断得到增强,服装纺织产业的外向型特征不断突显,但是贸易纠纷在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阶段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所遭遇的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中,我国往往处于孤立而被动的境地,总结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当时我国还未成为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MFA(《多种纺织品纤维协定》)成员国,因此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始终无法获得GATT或MFA的支持和保护,使我国经常陷入被动、孤立的境地,因此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经常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第二,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类似于GATT或MFA这种多边贸易组织的监督和约束,贸易进口方经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制造贸易纠纷和摩擦,更过分地会单方面地扩大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设限额度和设限范围,对我国的服装类产品配额进行扣减,相 比于其他是贸易组织成员的国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平等的地位;第三,因为当时我国未成为GATT或MFA成员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无法通过这些机构解决贸易争端,即使能够上诉到这些机构通常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裁决。

总结这一阶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地位,使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遭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调整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2年之后,我国终于能够以WTO成员国的身份正式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极大了减轻了配额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束缚,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够在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环境中参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活动,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出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对欧、美市场的服装出口贸易增速达到了32.96%,在欧、美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服装进出口贸易业务量的增加,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在迅速增加,遭遇到的设限范围之广、设限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见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在世界反倾销案件占了276起中的47起,数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俗话说树大招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警惕,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加大了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打击。在这一阶段,各国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摩擦和打击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进行。第一,故意将世界纺织品配额的释放进程推迟。ATC(《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规定了成员国要在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完成全球范围内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体化进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各国在进行每个阶段的执行时,其增加的一体化金额远远低于数量,并未达到ATC所规定的配额追加增长要求。这种要到最后的时刻才将配额全部释放的行为不但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且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长期性的处在扭曲的状态,不利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欧美等国家长期对中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实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频繁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施压,更过分地是在国际社会中肆意鼓吹中国。美国的纺织品行会还通过联合各洲的国会力量以及纺织工人的组织对世界范围内的纺织品贸易相关议题进行施压,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影响下,世界上共计65个国家相关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公告》,规定世界贸易组织讲纺织品配额制度延长到2007年底,极大了损害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利益,影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双边协定、补贴以及高关税等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限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目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200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的服装进口关税平均为7%到10%,甚至有达到30%的高关税,是在所有进出口货物中关税最高的产品。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的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美国的进口关税收入中,有42%是来自于纺织品或服装类货物。此外,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国家还通过双边协议的方式对非洲及加勒比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贸易优惠的待遇,例如免配额、免关税等方式,这种行为一方面对于缺乏优势的纺织业生产地区起到了扶持作用,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格局遭到扭曲,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为了扩大面料出口,变相地对本国纺织业进行补贴的手段。由于我国并不属于世界上的任何组织或集团,不仅不能享受到进口国的优惠待遇,还要受到进口国最严厉的限制,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遭到了打击,蒙受了不必要是损失。第四,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我国服装出口贸易进行设限。长久以来,欧美国家一直警惕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视。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些国家不断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挑衅,同时采取了各种限制措施。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十分担心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会对其国内市场造成扰乱,会对其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威胁或者损害,因此经常寻找借口讲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制裁进行延长。这种对贸易设限的延长,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也将更加自由化,更加一体化,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贸易保护的现象还将继续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继续保留一定的戏份,并且将不断地衍生出更多新的保护措施和贸易保护的相关理论,通过更加灵活而隐蔽的方法对全球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加快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保证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减少贸易保护的情况发生,最终使这种现象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王丽萍.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1).

李钊.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人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髙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題的应对策略

1.引人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人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人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人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人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人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人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人,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篇6

中国在1994年进行了货币改革,并轨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下的汇率之后,实行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经过有效的货币改革之后,在合理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合作,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迅速从贸易赤字变成一个贸易顺差。在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成为世界第七大的国家,2004年的贸易顺差达319.8亿美元,年进出口总额的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第三大的国家。在一个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情况下纷纷对中国施压,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巨大。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地加剧,迫使中国在2005年不再继续单一性的钉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革措施进行主要的货币改革。通过小心调整人民币汇率,来通过人民币的的灵活性,避免人民币的价值被高估,导致对经济贸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实行进行货币改革,不再实行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是采取一个务实的态度,通过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参照一篮子货币调控人民币汇率,最终达到人民币升值2%的目标。中国的货币改革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整体为主体,在未来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有深远的影响。因为汇率波动和一国国内物价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汇率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平衡,深刻影响着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汇率贬值或者升值是否最终改善贸易收支受到世界经济的复杂因素的影响。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人民币升值可以放慢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高速增长的速度,减少和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冲突,减少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减轻反倾销诉讼和其他的贸易争端。

2010年中国为了应对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经济改革,宣布加快人民币的货币改革的进程,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通过具体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连续出现小幅升值。在中国采取可控的货币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是进口贸易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却还是带着强劲的势头连年上升,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货币改革的软着陆。

二、货币改革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

进出口贸易传统理论是:货币经过适度的贬值一般可以提高进出口贸易平衡,通过进出口贸易的价格杠杆作用,达到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总额的目的,人民币贬值也会带给总价值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出口的汇率的影响系数的影响汇率超过进口系数,实证研究的结果仍然是使货币贬值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超过了进口贸易总量的增加,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现实的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中,且汇率要对贸易产生显著的决定作用的话是需要两个充分条件:一是,在国际市场上可以提供完全替代各贸易国竞争商品;二是,各贸易国竞争商品包含等量资本、等量劳动与等量的技术投入度。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进出口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短期中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很难说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发生变动的原因。人民币贬值会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上升,而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下降。这样的结论与现实经济中国汇率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现状部分相符,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数据看,2008年中国出口总额高达14285.5亿美元,进口总额高达11330.9亿美元,而耐人寻味的是:2009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分别降为12016.6亿美元与10055.6亿美元,是与这期间人民币升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变动关系。

三、货币改革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间接影响

篇7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76-01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进出口;经济

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2008 年的经济危机,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出口贸易在2009年开始出现回升。进出口贸易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国家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推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就业率。但是目前来讲,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贸易顺差过大、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最近几年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能力较强,但是这也使我国遭遇了多起国外反倾销调查,我国也成了世界上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很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方法来应对我国出口产品,贸易摩擦的增多,给我国的贸易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还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给我国的消费、投资、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迫使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购买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是以低价格取胜的,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出口的扩大。同时也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有更大的影响,导致产品的价格升高,不利于拉动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2.我国目前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当前我国的进出口产品在结构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我国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是以低价取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这些产品通过依靠单纯的降低国内劳动的价值、增加产品出口数量而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出口贸易只有价格优势,竞争力不强,利润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利润率高,收益大。但国内企业却很难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提高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1.我国应该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目前来讲,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的一大特点。贸易国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我国的出口。所以我国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应注重国内需求的发展,积极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开发国内市场也是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的,同时开发国内市场还额可以减少对外贸易的动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使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我国应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是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大国,其生产的产品缺乏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技术含量。所以,我国需要对于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一方面要注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及成套设备中的比重,努力培育和扶持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还应该注重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转变我国的贸易增长方式。我国贸易在进口方面,应加大我国的进口优势,扩大高效率企业的规模,促进行业间相应的结构调整。

3.我国企业要注意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加大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的支持力度,分散经营风险。我们知道,如果出口市场比较集中,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会比较集中。所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继续拓宽市场,尤其是要注重扩大对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降低出口依赖性。所以我国企业要加强对各类市场调研的强化,合理分布传统与新兴市场,努力做好市场重点化与多元化的统一,政府要积极发挥其桥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国际市场。

4.国家应该注意稳定人民币汇率。

受经济危机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对我国进出口很不利,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应加强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意识。稳定汇率,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我国要想实现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做好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导向工作。应该采取应对措施,稳定汇率,积极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贸易结构 汇率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国际贸易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为主导。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从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贸易方式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来分析。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进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其中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一国贸易发展的程度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发展状况可以体现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1.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按照联合国“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方法,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0类(食品及活动物)、1类(饮料及烟类)、2类(非食用原料)、3类(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和9类(未分类产品)。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

从出口方面来看,中国经历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0年中国初级产品出口额为91.14亿美元,占当时总出口额的50.30%,到2006年中国初级产品出口额达到529.19亿美元,增长了5.8倍。但是,2006年初级产品占当年总出口额的5.46%,为历史最低。对比看来,工业制成品则从1980年的90.05亿美元增长到了9160.17亿美元,占当期总出口额的比例由原来的49.70%增长到94.54%。这说明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工业制成品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一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超过55%,则认为该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

从进口方面来看,初级产品的进口虽然在数额上有了巨大的增长(从1980年的69.5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871.3亿美元),但是,初级产品的进口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相反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34.77%下降到2006年23.64%)。与此相对应的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无论从数额上还是从比例上都处于增长的态势,虽然自2003以来,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出现了下滑,但是仍然维持在75%以上。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从最初进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进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变促使国内的产业进行了大的调整,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当前,以产品内贸易分工为代表的新的全球产业链分工,致使中国工业制成品在进出口方面出现了大进大出的现象。随着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不断增长,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另外,学术界一般把SITC中的0-4类初级产品定义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中第6、8类制成品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类制成品产品定义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三类产品从1980年以来表现为快速的增长。进口方面,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要远远超过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出口方面,在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要远远大于其他两种,但是2003的时候,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转变为以进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也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贸易结构一直在优化。

2.中国进出口方式的变化

在进出口贸易方式上,改革开放初期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占据总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进入21世纪后,加工贸易有所降低,但是加工贸易的竞争力却在不断增强,在2006年加工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了最高值22.7,而在1994年加工贸易的竞争力指数才只有9。总之,中国的贸易方式已经从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为加工贸易为主。

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2000年的时候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2000-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是最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快,2007年已经实现贸易顺差608.3亿美元。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也从2000的-0.17增长到2007的0.1。这也说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处于一个低级发展阶段,未来还需要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占商品总出口和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的比例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依然比较低。截止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占工业品的进出口的比例也刚刚达到40%,所以国家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和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一直在优化。从原来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发展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在此期间,加工贸易的崛起有力的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占整个贸易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另外,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也取得一定发展,虽然目前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也不断在提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经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发现,在贸易结构中各个类别的发展程度都不一样,汇率变动对各个类别的影响一定也不一样,这就有必要对各个类别进行分析。由于进出口产品可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即初级产品)、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本文将对这三类别做深入的分析。

按照联合国“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方法,初级产品包括0-4类,资本密集型产品为5和7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6类和8类。

首先,本文采用0-4类出口产品的面板数据做分析。由于涉及的类别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能简便地看出汇率变动对各个类别影响的差距,本文的解释变量只选取当期的名义汇率。模型如下:

模型中,i表示类别,n表示年份,LnTRin表示i类别n年进出口总额的对数,同理,LnEn表示n年的汇率。其中,E为直接标价法。

计量分析如下。

以上三个计量结果分别从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角度分析了名义汇率变动对三类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从上面三个计量结果来看,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影响最小的是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其影响系数分别为:4.03、2.64和0.36。即,汇率每升值1%,资本密集型产品将减少4.03%,劳动密集型减少2.64%,资源密集型减少0.36%。三、小结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各国都相继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的上下波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不论是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都造成了汇率的巨大波动;加上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必须加强抗汇率波动的能力。

在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广东和山东的韩企不断的违约撤资,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的投资收益已经不能弥补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伴随着外资的撤离,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受到了重大影响。由于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抵御汇率冲击能力稍微强一点,但是因为中国加工贸易的附加值很低,这降低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综上所述,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品次之,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最弱。因此,在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时候,政府应该着重加强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扶持,争取中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优势,以增加抗汇率波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扬辉.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2]黄飞娜,金余会.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J].市场经纬,2008,(11):64-65.

篇9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F822.0;F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汇率如果出现变动,就会使得国内外的劳务以及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使得国家的贸易收支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我国的进出路口贸易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健康发展有些密切的关系,还关系到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不同国家的贸易互惠等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对贸易收支产生的影响

本世纪以来,人民币快速升值,贸易收支增多,进口额也增大,然而出口增长率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进口增长率小幅度提升后又下降。人民币的升值能够使得我国的出口价格增高,降低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人民币的升值也使得国内价格水平提升,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料主要源自国内,生产的成本就会增加,在受到货币幻觉效应的影响,劳动者要求更高的报酬,劳动力成本增多。减少了价格上的优势,生产成本增多会严重打击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会影响产品的出口。也就是说,我国的出口商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技术含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出口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其核心技术主要是来自国外,市场竞争的优势以价格为主。[1]本国国内的需求不多,生产出的产品主要是用来出口,就会很大程度依靠外贸。我国出口增长率的减少,与进口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减小,减少贸易顺差。当前我国人民币增值,外汇储备增加,相关部门需要从根源上着手,减少人民币增值的压力,并对人民币增值的速度进行调节,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能够更加平稳。

2.对贸易结构产生的影响

不同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可以说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人民币贬值,出口贸易的商品价格也会下降,劳动力资源出口成为新的优势,并影响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结构也逐渐转变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构。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原料的及价格,对于获得更多进口工业制成皮的出口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转变为工业制成品。在短时间内,依旧会受到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影响,因此不能十分明显的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获利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并不是不能被代替的。从长远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升值会降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获利。人民币升值会减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原料成本、进口设备等,这种产品没有很大的需求弹性,其获利的能力更强。利润是资源流动的主要指导,因此资本技术对流向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因此我国必须要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2]生产产品时,应科学使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升劳动力的技术含量,使得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人民币升值也会使得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果企业不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就会被淘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企业的整体质量。

二、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策略

1.积极推进制度改革

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的出口贸易产品种类比较单一,附加值产品不多,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活动中,贸易数量增多,条件就越差,使得企业的利益获得情况也受到影响。虽然目前我国的汇率政策有助于财政政策实效性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债务负担率也增多,财政政策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扩大,就需要维持现有的汇率政策,使得成本则疃唷R虼吮匦胍对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使汇率政策持续化。并对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科学的调整,出口退税的增多表明人民币贬值,而减少则表示人民币增值。[3]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能够使得人民币增值的压力得到缓解。此外还需要对进出口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加强外部投资,减少贸易顺差,使得内需得以扩大,使得国际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得以减少。

2.强化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贸易活动,加之其余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品的质量以及竞争力等。进出口企业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技术,使得自身产品以及竞争力得到提升。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贸易方式,对贸易商品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出口商品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当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逐渐下降,外国的需求性不强,国内对高新技术产品需求量比较大,对于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增加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使得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实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慧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2:6-7.

篇10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

一、提出问题

在进入21世纪的15年来,全世界都是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在高速增长,有目共睹的,但这种速度会一直会在中国这样的持续存在吗?这种速度对于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否适应。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的经济都进入了一种相对萧条的状态,

我们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商品房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做哪些改变,而当今中国的GDP又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微妙的关系。

二、模型假定

理论上认为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贸易、商品房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这些变量。回归变量的选择是建立回归模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1)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一般指国际贸易(商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活动)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GDP的增长或者放缓受进出口的贸易影响多大,而当今的国际形式会使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也是在通过建立模型当中来处理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来给出相应的措施。

(2)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额是区域市场中供求关系均衡的结果,是市场规模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当地经济增长率、流动人口等这些决定城市化速度及新移民的住房需求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三、数据收集

此次研究模型分析使用了2000年-2015年的GDP与进出口贸易额、商品房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数据,数据真实可靠。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利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进入21世纪影响GDP可能因素的分析精确模型,分析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

三、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参数估计与解释变量问题处理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中的随机扰动项 满足各项古典假设,假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X2,商品房销售额为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利用E-views对上述基本模型进行OLS参数估计:

1.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增长1亿美元,GDP总值将增长4.3637亿美元;商品房销售额每增加1亿元,GDP总值将增长0.74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长1亿元,GDP总值将增长1.3724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上表数据可以得到R2=0.9992 ,修正的可决系数为R(―)2=0.9990 ,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针对H0:β2=β3=β4=0,给定显著性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12的临界值Fα(3,12)=8.74。由上表得到F=5185.817,由于F=5185.817> Fα(3,12)=8.74,应拒绝原假设H0:β2=β3=β4=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进出口贸易总额”、“商品房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GDP总额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分别针对H0:βj= 0(j=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12临界值t(n-k)=2.179。由上表数据可得,除β3以外,与β1,β2,β4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5.2569、9.7162、12.7584,其绝对值均大于t(n-k)=2.179,这说明在显著水平α=0.05下,分别都应拒绝H0:βj=0(j=1,2,4),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进出口贸易总额”(X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分别对被解释变量“GDP总值”(Y)都有显著影响。当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时,由于与β3对应的t统计量为2.0223,小于t(n-k)=2.179,不能拒绝H:β3=0,表明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商品房销售额”(X3)对“GDP总值”(Y)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当给定显著性水平α=0.10时,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t(n-k)=1.782,表明在α=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商品房销售额”(X3)对“GDP总值”(Y)有显著的影响。这样的结论从上表中的P值也可以判断,与β2和β4估计值对应的P值均小于α=0.05,表明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显著。与β3估计值对应的P值为0.0660,小于α=0.10,表明在α=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商品房销售额”(X3)对“GDP总值”(Y)的影响是显著的。

利用所估计的OLS模型,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X2)、“商品房销售额”(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等变量的预测数据,对“GDP总值”(Y)作出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4)异方差检验。

①残差图形分析。

②近一步进行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结果如下:White检验结果为:Obs*R-squared 14.07320 Probability 0.1197由上表中可以得到nR2=14.07320,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x2分布表,得临界值x2(2)=5.9915,比较计算的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R2=14.07320>x2(2)=5.9915,所以不能接受原假设,这就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5)自相关性检验。

①进行DW 检验。DW=1.327941,对样本容量为16,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查表可知dl=0.857,du=1.728.因为dl

②残差的图示检验。可以知道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

四、结语

经研究发现,本文说明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对GDP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在贸易方面不断开放的同时,进出口总额不断提高。在进出口贸易影响下,我国GDP也在不断提高,可见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篇11

一、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可以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赢得更多的商机。在进出口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还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相比于传统交易,电子商务大大缩减了进出口企业的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每个网络服务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背景,其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形成覆盖型行业联合网络,为市场有效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流水线服务的无形商品和服务。对于有形商品、互联网虚拟消费的产品交付及全球化信息产品交互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交易,打破地域障碍,使进进出口贸易行为更加方便简捷。在传统进出口贸易中,企业需办理各种繁琐手续,费用也比较昂贵。而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加快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电子商务使进出口贸易商在交易进程中减少了对中间商的服务性投入,交易双方直接通过网络联系洽谈业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贸易活动成本。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发达国家凭借高尖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占据了先机,基本上垄断了国际信息技术贸易的全部份额。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在近些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总体还存在收费较高,网速较慢,有些地区没有网络等问题,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如果不改变目前现状将导致我国失去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子商务既有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的风险,也有其自有的风险,尤其在交易安全方面,包括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安全等。网络黑客在数据传递过程中破解密码,获取客户资料,然后以客户的名义或者卖方的名义发邮件给对方,极易造成网络诈骗。这种情况在我国采用电子商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交易双方的损失,也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会制约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运用。

3.物流环节不畅

我国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信息服务和网络体系更新的落后,这使物流业的发展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第三,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存储等层面上,而在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难以提供包括计划、规划、咨询在内的全程服务。

4.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电子商务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还涉及到银行、保险、税务局等多个部门,并且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统一的部门来协调工作,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国际贸易。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协助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的对策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需要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我们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优化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传输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网络的使用成本。应大力完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建设,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各种网络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传统的行业分割和垄断的管理体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清除障碍。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安全主要涉及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安全、密码技术安全、防火墙技术安全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法和德两个方面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信用问题,不断完善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交易纠纷解决机制、应用电子商务的信用等级认证数据库等。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除应加强其网站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还应该建设和改善对有关电子商务应用的硬件设施。

3.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在物流企业内部推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延伸服务。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4.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篇12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进出口贸易;经营成本;贸易规模;便利化;运输方式

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这一概念而提出的,相比较于传统物流只追求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现代物流在保持传统物流的职能上将物流系统化,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克服了传统物流的供应链短路、市场反应慢、物流总成本高的弊端,以反应快速化和功能集成化为主要特征,将各种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现代物流将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作为物流理念。现代物流业是在现代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是顺应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的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其中涉及的产业包括水陆空交通运输、批发业、零售业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随之提高,物流费用的高低和产品的竞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物流因其提供的是被动的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的简单的位移,大大增加了物流的费用,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物流业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过渡,因此现代物流业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产业。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业凭其行业特色和优势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密切的交往,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而与进出口贸易有着密切关系的现代物流业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因此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分析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一、我国物流业的概述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第二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物流系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直到21世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现代物流业才开始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持续升温,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势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个方面都有了长期的发展和进步,例如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高速公路里程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等,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持;第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再加上当前网络经济的兴起,网购、电购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上对物流业的需求呈扩张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统计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有70万家左右,其中不乏资金实力雄厚,产业规模大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增多一方面带动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物流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有一席立足之地,势必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以此来应对竞争,否则只会被市场淘汰;第三,我国的一些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利用国家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成为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的城市,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进而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领先城市。其中最具代表的城市包括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天津、长江沿岸龙头城市上海、珠江大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除此之外,通过现代物流企业中的核心城市的带动,由点带面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环渤海物流圈、长江三角洲物流圈、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珠江三角洲物流圈四大物流圈。四大物流圈通过其对周边的经济辐射作用,实现由面及点,从而将经济发展缓慢的中西部城市纳入到物流圈当中,扩大物流圈的引力范围,促进我国物流格局的形成,使我国的物流业得到全面的发展。第四,我国现代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二产业而提出的,指的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简而言之就是服务业。我国的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组成的流通部门;第二部分是由金融业、保险业和旅游业等构成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部分是由教育、文化、传播组成的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部分指的是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机关、政党机关、警察、军队等。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根据调查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增长快于第二产业,增长幅度为7.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首超50%。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当前我国法律在物流企业的融资制造、产权制度、用人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门的法律体系,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当中无法可依,造成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管理的混乱。除此之外,我国国有企业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在外部选择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务,但是因为受相关制度的约束,使得在处置以前的物流设备和人员时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其次,缺乏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当前我国物流业的服务集中在某一个物流企业当中,主要包括仓储、运输和搬运这三个方面,并没有在整个现代物流行业当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服务系统。除此之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管是在信息的收集、处理还是客户供应链中物流需求的管理以及物流的统筹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后,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当前企业竞争的实质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在服务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现代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当前我国开设有物流专业的高校数量比较少,造成我国物流专业的人才在数量上就比较少,再加上高校在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时与社会需求相脱钩,重理论轻实践,最终造成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

二、现代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另一方面,物流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国际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物流是进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而为了顺应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代物流势必需要朝着优质化、多样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国际物流的变革,使国际物流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出口贸易又被称成为国际贸易,指的是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的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种类型,具有提高国民生活品质、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等重要的作用。

(一)降低经营成本

进出口贸易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优缺点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将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把本国缺乏的产品从其他国家引进而来,而其中所获得的利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与成本。物流费用作为产品的成本之一,因此当产品的物流费用变高势必会引起产品价格的升高,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最终阻碍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实际上,产品的物流费用有着很大的降低空间。现代物流业因其构建了全球服务领域,从而实现了信息化和标准服务化的管理,最终为顾客提供了具有增值效果的整体系统优化的服务,减少了企业的库存和中间环节,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促进进出口贸易便利化

随着贸易数量的增多和当前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贸易便利化具有降低企业的行政管理费用和商务成本、增加商业机会、提升客户价值和安全性以及获得直接经济利益的优点,使得贸易便利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倡导。贸易便利化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加速货物和产品的流通速度,减少中间的贸易协调程序,追求的是国际贸易程序和制度的简化和协调。而这和现代物流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现代物流在进出口贸易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特别是当前各个国家在交通方面是十分的便利,再加上当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促进了贸易便利化的实现。

(三)加快贸易的进程,扩大贸易规模

随着各国之间进出口贸易联系的增多,资源配置和世界分工变得更加具体和细致,这就要求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各个行业的企业只有加强合作、交流和沟通才能获得利益。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指的是某一个企业作为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第三方,不拥有商品,只是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通过将供应链进行重新的整合,具有让企业致力于核心业务,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的优点,大大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物流压力,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根据调查显示,进出口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产品的转移,至少可以为企业减少10%的费用,从而加快了贸易的进程,实现贸易规模的扩大。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物流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统一的物流标准,我国应该加快对物流标准的建设。在物流标准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要立足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更应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不仅适和我国国内物流市场发展的标准,同时也能和国际物流标准相接轨,从而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

(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业作为一门复合型的产业类型,对从业的物流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过程中除了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更应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学习,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出一批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提高物流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大力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出国学习和定期组织培训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在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上,促进员工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从而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国际合作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这种合作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应该加强政治和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实现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双赢。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业对进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经营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便利化和加快贸易的进程、扩大贸易规模这三个方面。为了将现代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进行更大程度的发挥,需要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建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现代物流和进出口贸易长远、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作者:韦莉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

[2]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1).

[3]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1).

篇13

关键词:省级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研究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山东省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是一个文化大省但并不是一个文化强省,山东省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丰富的文化产品是别的省份所不能具有的,让省级文化产品得到很好的发展是一个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越来越成熟的文化产业中完善文化产品的国际接轨问题是重中之重,文化产品实现国际化首先是要保证文化产品能够走出家门打开国际市场,同时能够从国际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引进先进的文化产品也是关键的,因此建立完善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平台就成了发展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唯一突破口。

一、构建山东省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文化产业的形式不断发展下,整个文化产品的内涵、延长文化产业链成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先机,因此构建山东省文化产品拥有一个完整的进出口平台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同时建立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我省的文化产业目前的形式相对缺乏正确的市场导向、文化产品的概念相对模糊、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力度也相对的薄弱、文化产品的包装与宣传方面也是缺乏特色,针对以上一点问题来看我省的文化产业需要实质性的改革,在随着文化产业的国家化不断发展下,我们需要运用的就是利用先进的国际化文化产业思想对于我省的文化产品的市场导向、产品概念、新产品的研发、包装宣传等问题进行改革,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是实现文化产品发展奠定文化产业基础的最好选择。怎样建立一个完整的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对于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就是一个难题。

二、重视山东省文化产品在进出口平台中的品牌建设

山东省的文化资源在我国来说是一个大省,但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就需要深化我省的文化体制,首先就要在国际化市场中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的品牌形式,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的影响上相对比较薄软,但是我国却运用着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就是重要的问题,对于我省来说也是重点问题。例如就对于我省的鲁剧来说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但是将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推向正规化的国际市场还缺乏一定的动力,主要的动力就是缺乏品牌建设,鲁剧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凸显出自身的题材建设,要建立有艺术文化内涵,坚决反对低俗的鲁剧文化就是一个完整的品牌意识,我们只有在国际市场中建立有教育意义、有思想内涵、有观赏艺术气息的优秀文化产品,才能建立我省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品质与影响力。我省的文化产品在进出口平台中实现品牌建设是我省文化产业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重要手段之一。

三、为山东省文化产品打造集中式的进出易平台

对于一个省级的发展来看,建立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主要需要有一个集中的管理模式与发展形势,这就要求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政府要利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组织建设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平台,因为个人的力量一定是薄弱的,同时可能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政府对于进出口平台的建立是完善进出口贸易的重点。政府的贸易导向也是正确的引导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前提条件,政府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集中式的特点,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模式,同时一定是具有完整的体系、稳定的贸易洽谈方式,这些都是能够对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平台。

目前我省的文化进出口的贸易平台的现状主要是:观念陈旧,没有长远的文化产业进出口发展眼光;文化产品的进出口体制相对比较单一和零散;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环境缺乏规模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就要对于我省的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做出新的研究,将我省的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平台打造成一个具有长期的、整体的、有规模性的。根据这三点首先要求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国际化进出口贸易平台的建设中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例如在开发山东文化旅游业,山东省是属于沿海的开放型地区,同时占据渤海、黄海的经济发展圈,因此在国际化的贸易中要实现长期化就要对于山东省的旅游业发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其次是在建立一个整体的进出口贸易平台的时候,就是要不断的去完善山东省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要构建一个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目前我省的文虎产业相对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属于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建立的国际化市场的时候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化的准则,二是要根据我省的基本情况来建立合法规范的贸易环境,这就要求我省在文化方面建立一定的机构来实现有整体性的交易环境。整体性的交易环境就有效的增加了我省文化产品进出口的数量以及质量的优化,对于文化产业的再发展创造有利的因素。最后是我省的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要实现规模性,这个规模性要求就是对于像旅游业、影视业、鲁剧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贸易机制,在进出口的平台中创建一个文化的产业链,这样就会对于文化产品的发展有带动性的作用。这样一来,一是有利于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化,二是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文化新产品的更新换代。

对于建立省级文化产品的贸易平台来说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是发展的关键,同时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文化发展要求尽早的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来推动文化产品国际化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对于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的监督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的监督可以避免文化产品的发展陷入低俗化,当然文化产品的发展也是代表一个省级政府的文化形象。

四、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的形式研究

建立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就要对于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平台的形式做一些规范与合理化的安排,目前国际上的一些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形式主要是通过一些文化宣传的窗口式网站、文化会展的交流、固定的文化活动月等等一些形式,在此基础上我省对于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平台的形式上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形式,当然这种形式的建立一定要在我省的文化具体情况的分析上,例如在青岛、日照这些海边城市上发展旅游业可以建立一些海滩文化的交流,交流的模式可以是在固定的日期内宣传海滩文化、青岛啤酒文化等等,也可以将这种宣传利用网络化的形式来展开,建立一个固定的文化交流网站,对于这个文化交流网站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特色化,网站APP设置要体现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对于像鲁剧、影视业的交流形式上可以进行一些会展的展示,像山东的《孔子》、《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大染坊》、《铁道游击队》、《闯关东》、《沂蒙六姐妹》等影视作品的宣传作为一种模式,在文化会展中突出体现这样的文化软实力。当然除此之外,我省还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展新的文化进出口平台,例如在国际市场中申请属于自己的文化专利,多与一些外国的文化进行交流,例如在影视动漫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宫崎骏的动漫思想以及美国的娱乐大片的制作宣传思想,经常性的实现与国际接轨就能在先进的思想影响下,发展更强的文化产业。

五、结束语

建设省级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平台是发展省级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手段,也是增长省级文化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对于省级文化产品进出口平台的建设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产业设定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建立独特的文化品牌模式,同时也要根据政府的进出口贸易思想发展具有长期的、整体的、有规模的平台,最后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形式将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落到实处,发展省级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化市场是我们文化产业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福翠.山东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12(5):104-105.

[2]王颖.以山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视野,2012(10):12-13.

[3]胡俊海.打造品牌——增强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J].德州学院学报,2010(5):45-47.

[4]潘峰.凝目蓬勃发展的山东文化产业[J].走向世界,2010(31):78-79.

[5]杜启洪,侯贺良.山东文化产业盛世山雨欲来[J].走向世界,2007(1):34-35.

[6]王丽梅,牟芳华.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12):23-24.

篇14

近年来,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扩大需求规模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双重功能, 对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是扩大总需求,通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和净出口,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并间接增加国内就业与税收。同时,一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比较劣势产品的进口,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进口与出口结构上的不同,使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又具有资源转移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即通过初级产品和一般加工产品的出口和投资品的进口,实现国内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间接转移,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之前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较弱,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2003年至2010年期间,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逐步增强,但资源配置功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以后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大幅度增强,资源配置逐步成为次要功能,出口作为重要需求因素,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的演变情况。改革开放之前,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际环境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相对较慢,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作用十分微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分别从2003年的9.8%和4.62%提高到2010年的49.03%和25.72%,进出口贸易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大幅度增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

下面就以进口总额为例研究进口总额的的影响因素。

二、理论综述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知识可知:

一个国家进口和出口量主要是有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决定的,H-O理论表明一锅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一个国家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也是决定一个国家进出口状况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这些理论可以找到影响中国进口总额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的商品进口量与该国居民的需求有关系,I=Q*P,其中Q为需求的商品数量,P为商品的价格,P、Q均大于0。

GDP是显示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GDP会对一个国家的进口量产生影响。

汇率会对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人民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会导致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加,就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可以导致进口总额增加;相反汇率降低会导致进口总额降低。

城乡居民储蓄,储蓄函数的一般形式为S=S(Yd),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差,城乡居民有足够的储蓄才有自资金购买国外产品。

出口额是进口额的对立面,出口额的大小会从多方面影响进口总额,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和城乡居民储蓄一样,外汇储备量从购买力水平影响进口量,从理论上来xcvbnm,./说,外汇储备量越高,进口量就会越高。

所以,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就形成了进口总额的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

三、模型的设定

1、影响因素的分析

(1)GDP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出口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GDP到了一定水平,居民才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购买国外产品。进口量与GDP呈正相关,即GDP增加,进口量增加;GDP减少,进口量减少。所以选择GDP作为解释变量X1.

(2)出口总额

出口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商品进口量和出口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出口额会影响进口额。所以选择出口总额作为解释变量X5。

(3)城乡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是另一个影响进口量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城乡居民只有有足够的储蓄才能够有资金购买国外产品,所以城乡居民储蓄直接影响进口量,且城乡居民储蓄与进口量呈正相关,所以选择城乡居民储蓄作为解释变量X3。

(4)汇率

人民币汇率升高,即人民币更值钱,即可用相对来说少量的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外国产品。例如,假设以前的汇率是1:8,即一美元可以换8元人民币,若某商品为20美元,以前要花¥160才可买到,现在汇率上升只要花¥140元就可买到了,因而有利于进口贸易;若某商品为¥160,以前只要花20美元就可以买到现在要花20多美元才可买到,因为由于汇率上升20美元只相当于¥140了,因此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汇率与进口总额成正相关。且由于美元最具代表性,所以选择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作为研究对象。所以选择汇率作为解释变量X4.

(5)外汇储备量

外汇储量是另一个影响进口量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只有有足够的外汇才能够有资金购买国外产品,所以外汇储备量直接影响进口量,且外汇储备量与进口量呈正相关。所以选择外汇储备量作为解释变量X3。

(6)其他因素

此外还有很多影响进口量的因素,如汇率、反倾销率、国外的商品价格指数等,由于这些因素有些对进口量的影响不是很显著,或者是数据收集比较困难,要把它们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比较困难,所以归为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在本文中用随机扰动项 来表示。

2、模型的设定

Y代表进口总额

X1代表GDP

X2代表出口总额

X3代表城乡居民储蓄

X4代表汇率

X5代表外汇储备量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四、数据的收集

五、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本文收集了我国1990-2010年进口量的相关数据: 注:以上数据来源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报告形式:

统计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 为0.05

判定系数:R2=0.9967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909.5042 表明模型线性关系显著,或解释变量GDP X1、出口总额X2、城乡居民储蓄X3、汇率X4和外汇储备量X5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

T检验(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GDP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9676 ,表明GDP对Y无显著影响;出口总额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2.2101 ,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对Y有显著影响;汇率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0.5858 =

2.131,表明汇率对Y无显著影响;外汇储备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0.2940 ,表明外汇储备量对Y无显著影响。

模型经济意义: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GDP每增长1亿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减少0.1661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出口总额每增长1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减少0.7867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城乡居民储蓄每增长1亿美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增加0.2175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汇率每增长1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增加4.1681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外汇储备量每增长1亿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增加0.1473亿元。

但由于本题中Std. Error过大,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现对其进行计量经济检验:

计量经济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选择的影响因素过多,所以估计模型之前,应先分析各个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COR命令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相关系数矩阵为:

通过计算表明,x1与x2、x3、x5高度相关,许多相关系数大于0.9,如果决定用表中全部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先按照逐步回归原理建立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法:

首先修正理论假设,在高度相关的变量中选择相关程度最高的变量进行回归建立模型。我们发现出口总额x2与进口额Y相关程度最高达0.996347,故可先建立这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二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如下表:

经过以上的逐步引入检验过程,最终确定j进口额函数

=693.5633+0.6873X2+0.0578X3

(711.4128) (0.0489) (0.0200)

T=(0.9749) (14.0610) (2.8956)

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950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F检验:F=1800.098,大于临界值3.55,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 =

0.05,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出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出口总额X2的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4.0610大于2,表明出口总额对进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城乡居民储蓄的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2.8956大于2,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对进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

1)自相关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当n=21,k=2时,得下限值dL=1.125,上限值dU=1.538,因为DW统计量为0.9578

偏相关系数检验:

(1)自相关的补救:在LS命令中直接加上AR(1)项来检测模型的自相关性,并与前面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输出结果显示AR(1)为0.5985,且回归系数的t检验显著,表明模型确实存在一阶自相关;调整后模型DW为1.1409,样本容量n为21个,解释变量个数k为2,查5%显著水平DW统计表可得dL=1.125,dU=1.538,而dL=1.125

异方差的White检验如下表所示:检验知Obs*R-squared=11.53904,表明不存在异方差性。

nR2=8.1660,其伴随概率为0.0857,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0.05,接受原假设,认为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所以本文的最终模型估计结果为:

该模型表示,当出口总额增加1亿元时,进口总额增加0.6873亿元;当城乡居民储蓄增加1亿元时,进口总额增加0.0578亿元。

六、本文的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