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药品行业发展范文

生物药品行业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物药品行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物药品行业发展

篇1

之所以称之为信用衍生品,是因为它的价值是从其他资产,如债券、贷款或其他金融资产中衍生而出。信用衍生品是一种双边合同,目的在于转移、重组和转换信用风险。合同的双方利用信用衍生品来增加(或减少)对某一经济实体的信用风险的承担。在这一合同中,签约的一方将经济实体的信用风险转移到另一方。合同中,双方同意互换商定的或是根据公式确定现金流,现金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事件的发生。从实质上来讲,信用衍生品在保留基础资产的前提下,将贷款或是债券的信用风险从其他市场或操作风险中剥离出来,在市场上被具体定价,并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使信用风险管理开始拥有了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机制。

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担工具,而我国金融市场在这一领域还处于空白。当前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的需求。

一、分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比例较高,说明我国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主要承担人是银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这种贷款融资发放的地方产业结构趋于集中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带来了很大风险。从风险的预防和管理角度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信用风险的转移。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放贷、再融资、再放贷方式是其经营的主要模式,长期来看不利于信用风险的转移和缓释资本。而信用产品可以实现有效的信用风险转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商业银行提供主动动态的风险管理工具。

能够为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全新工具。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主要依靠信用等级分类、授信等预防性的静态管理手段,若在放贷后或交易后发现资产出现信用风险损失苗头,往往只能通过增加保证措施、要求客户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可能的风险损失。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能够使银行在经营环境多变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丰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与产品,推动银行从以往被动、静态、事后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动态和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二、有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正在加快从“信贷银行”向“信用银行”的转变,即从信贷资产的持有人转变为信用产品的发起人、交易商和做市商,改变目前贷款发放后一直持有到期、承担全部风险和收益的经营模式,逐步将持有的信贷资产变为可以分层、转让、交易和流通的资产。信用衍生品的特性恰好契合商业银行转型的需求,为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提供市场工具和手段。

随着经营战略的调整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型,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更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在金融市场业务领域,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起涵盖利率、汇率和商品类的金融产品体系。随着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国内金融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多元化,相对于成熟市场的先进同业而言,国内银行业信用类产品相对薄弱,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债券产品日益丰富,但是我国债券市场企业融资的发行人主要为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偏小。而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中小企业贡献程度已经超过了我国大型企业。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以及缺乏信用评价,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还很困难。因此,信用衍生品的引入可以合理匹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债需求。

篇2

【关键词】药品发展;形式;市场经济;实施战略

随着现代药品的经济增长,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药品消费也逐渐增长,不论便宜或贵重药品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是量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药品行业产业发展,我市重点对药品市场整顿,对药品的注册工作,实行药品生产企业注册情况报备制度.加强了对其他药品企业监管,加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医疗产品质量。对此,宜昌市实行“三制”对药品的服务,即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跟踪服务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在2013年我市医药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红霉素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丁基胶塞生产基地;两家医药企业的8个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对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原料药试生产成功。

1.药品销售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1.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格局.药品市场在国有医药经济为主导下,各类型的集体经济,都在共同发展.这样多元化的医药经济结构形式,对医药市场大有好处.

1.2 医药市场多层次方向发展构成的多层次,包括大企业或小企业对开放性市场进行招标,以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的零售市场,共同特点都是以药品市场为方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

1.3药品需求多样化: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够用量越来越大。针对有资金支持的消费者对高档药品,新药品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任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不同的购销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格局.宜昌市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如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儿童用药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有所下降;保健品、名特优成药用药量上升.

2. 生产优质的药品并努力开发新药物从而推进发展.这其中包括. 原料药制剂工程.; 生物技术领域; 中药现代化等等

2.1原料药制剂工程包括:化学制剂工程、微生物制剂工程、生物制剂工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药)等原料药生产制剂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药品生产时一个特殊的制造加工过程.产品是治病救人的,是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因此,优质的原料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宜昌市能生产多种化学原料药,总产量高达上万吨,能生产多种剂型的各种制剂品种,已初步掌握了具有世界共有的先进水平的制剂技术,原料药生产作为宜昌市药品行业发展已重大途径。

2.2 生物技术领域

在人才的规格要求上,宜昌市药品行业药品生产、生产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和技术设备质量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必须掌握制药工程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宽广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才有资格进行药物生产、设计、调配等等。

2.3 中药现代化

宜昌市支持中药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种植;为了加快实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产业化.近几年来,宜昌市的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每年能生产上万吨中成药,多个品种。中药的生产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上结束了原来只能生产膏、丹、丸、散的状况,在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方面,无论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产业的技术应用,还是从管理规范的制度和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宜昌市药厂努力开发药品的新型制剂,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药企业提供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宜昌市内包括国内生产仿制药的企业居多,对于自主开发的新药甚少几无.历来一直仿制别人的药品,对此,宜昌为了未来医药企业,加大了对仿创药的研制,在国外已有药品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对某项核心技术进行改良,从仿制药转型研发仿创药.使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药企业转型是低附加值药品向高附加值药品转型,是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型.

4.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宜昌市上半年医药经济发展迅速,上半年,宜昌市采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主导产品、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有效措施,促使医药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强劲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数据如下表:

由此医药市场经济逐渐上升,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市药品市场今后5年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其产值将达到上百亿美元,成为国内前列的几大医药市场,作为向特大城市迈进的宜昌,其人口比例随城市规模逐年递增,那么医药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医药企业的小型格局逐步打破,医药市场不断开发,产值也随之上涨。

5.对宜昌市药品迅速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篇3

医药行业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小公司有时会比龙头公司更被投资者看好。国际上医药行业的静态市盈率在20倍左右;龙头公司2004年的动态市盈率平均约为19倍;预计2005年为17倍。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PFIZER INC,目前市盈率仅16倍,2005年预测市盈率仅13.46倍――该龙头公司的定价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是一个中等偏小的行业,工业产值相当于食品行业的1/4,销售收入相当于食品行业的1/6;净利润率在9%~10%,超过食品行业1倍多;然而上市公司数量已经有106家,远远超过食品行业的60多家;因此,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数量过多,固定资产比重大,造成净资产收益率与成长性不高,80%的企业达不到行业平均增长水平15%~18%;以及一些公司净利润率水平超高,造成的“低市盈率陷阱”与流动性风险。因此,在充分考虑市盈率将实现国际接轨的前提下,5~10亿元销售的中等规模公司,5%~15%净利润率水平的中等盈利能力,规范的治理结构,以及连续多年的良好成长性公司应当是投资的首选。

政策面-小企业压力大

国内医药工业企业仍有近4000家,一方面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剂型单一、新药研发投入低;另一方面企业产能过剩,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65%的生产线面临开工不足,约60%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新产品开发、银行还贷、营销渠道建设、流动资金匮乏的巨大压力。

2004年行业内部的亮点不多,主要有部分细分行业运行态势偏暖――中药与生物制品行业景气度回升较快,2004年以来利润增幅明显强于医药制造业;预计未来三年还将持续领先整个医药制造业。

行业面-关键因素分析

国家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依旧是左右医院用药的决定因素;医院用药增长幅度回升大,品种大类结构发生变化小;全国整个药品市场中,医院所占的份额会被零售市场有所侵夺乃是大势所趋;由于药品招标、药品降价、“二个总量控制(也称预算管理)”等人为因素存在,许多矛盾尚有待于进一步梳理,药品报销范围仍是影响药品市场最主要的因素。

医药行业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向好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将继续拉动药品消费增长,一般来讲,与GDP提升相应的药品消费弹性系数为2.0附近,由于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GDP增长7.5%,预计药品销售增长15%可能性较大。

“分类管理制度”推进OTC药品市场规范发展,OTC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老龄人口医药需求巨大、农村市场开始启动,为医药市场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每年药品需求在,农村人均用药费用将从目前的40多元,提高到60元以上,低价药品受到促进大。

医保目录4年后的调整已经对医院用药产生促进作用。

并购促进行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已经成为并购市场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例如2004年以来被参股的就有哈药集团、华北制药、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白云山中药厂、广药王老吉药业等一批公司;后面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充分竞争公司被收购。

研究面-企业自主定价能力2005年展望

综合判断,2005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与利润将增长15%左右,同时,如果医疗保险、药价改革与招标采购等不利因素趋于合理解决,不排除增长20%以上的可能。

从行业内部看,中药与生物制品行业发展速度仍将领先于化学药行业。 寻找业内的增长点,从治疗领域看,老年病、复合维生素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自我药疗药物(OTC)、消化系统、皮肤科、妇科、免疫调节市场将有超常规增长。在这些细分市场中,能发挥比较优势的企业,将能够赚取高额垄断利润;同时,在医药商业另外一些竞争充分的子行业中,将伴随着优势企业行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重点关注。

从定价上看,严格意义上说,中药行业自主定价能力很强的公司只有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三家,只有他们能够在提价之后实现价量齐升;而二线公司大多只能依靠改变剂型等方式提高产品的价格,例如同仁堂、马应龙、天士力、九芝堂;相比很多行业,他们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除了品牌之外,还需要关注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革,例如益佰制药、恒瑞医药,在他们的治疗领域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没有遇到 “强大”的竞争;就是因为他们开发的产品具有差异优势,行业壁垒很高,这类企业通常在3~5亿元销售放大的过程中有超常规的增长。

虽然优势企业数量上并不众多,我们还是看好医药公司的表现,原因是这些前期低成本战略受害者,会在即将到来的新增长周期中把握价格主导权,方式是通过制剂药出口、大型并购、技术创新来实现的。由于欧美企业这三项带来的业绩增长潜力远不如国内企业,尤其是一些经营接近谷底的企业(广州药业、华北制药)。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相当部分治理结构有好转的国内企业估值水平将逐渐提高。

科研面-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将大大增加

艾滋病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相继进入二期临床,口服胰岛素也将进入临床,尽管这三项技术国内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二期临床离产业化还比较远,疫苗业与国产胰岛素行业的真正腾飞尚待时日。

金融面-2005年子行业与代表企业估值判断

中药类公司-防御类为主,由于净利润率太高,注意低市盈率陷阱。

化学制剂药公司-行业降价与高成本“风暴”即将过去,龙头公司高增长将延续。

化学原料药公司-低成本怪圈无改观,特色公司持续性不大,规避为主。

生物制品公司-行业代表性差,但是即将受到政策扶植,关注技术创新与产能转移。

医药商业公司-原则上规避,除非外资并购,业绩翻番等拐点出现。

篇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GMP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drug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MP concept of the school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Strength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standardiz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cultivate students GMP awareness, and enterprise standar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s, to achieve "zero distance"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GMP;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tandard

2014年7月,笔者赴乳源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培训学习,了解企业GMP管理规范和知识,掌握了企业按照GMP规范进行药品生产的流程。深深地感觉到我校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的规范与管理意识与企业实际生产及检验规范有着较大的差距;也迫切地感觉到我们的实习教学必须与企业标准接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零距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 GMP标准的价值内涵

在国际标准中,GMP指的是英文单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其具体意思指的是在药品生产行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行业制造规章,能够实现GMP标准的行业规范性。

同时 ,GMP标准也是一套用于药品监督、食品监督等行业的限制规范。这也要求企业广大工作人员,在GMP的发展进程中,通过资源、人力、材料、交通等环境因素,创造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章的强制性行业生产标准。这也要求相关企业要立足于产品的发展基础,从材料选购、配置上入手,再将包装运输、质量调控融合在一起,促使相关产品能够具备良好的生产过程,通过质量检测,使产品能够满足食品、药品、卫生等相关的专业要求。

1.1 GMP的发展目标

通过GMP的发展理念,要求企业人员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文件积累、质量监督、市场销售、技术发展等阶段,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预防食品药品混杂、预防交叉物品感染、预防计量信息失衡、预防产品检验遗漏、预防操作标准失衡等现象的产生。

1.2 GMP的中心指导思想

药品(食品)质量指的是在生产流程中形成的行业标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广大食品工作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全方位的行业标准,使食品、药品行业能够保持常态化GMP中心思想。

2 我校食品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企业GMP管理,不难发现学校食品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培养还存在各种问题:(1)实验室分工不明确,各实验室之间存在混合使用和管理责任不明确;易引起仪器设备间互相干扰和交叉污染。(2)实验室试剂管理不规范,试剂存放、使用都缺少相关的制度和记录。(3)仪器维护保养不规范,很多仪器因为保养不善造成不必要的误差。(4)缺少完整的、可执行的标准操作和教学文件,很多实验实训教学方法都仅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完成。(5)教学中培养学生标准化操作意识不强,学生在处理实验过程记录和数据方面随意性大。

因此,我校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亟需引入一套先进的管理规范,并且最好是要与企业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GMP是比较符合本专业的一套规范。

3 如何将GMP管理理念引入食品专业实习教学

3.1 食品专业与GMP

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制定和实施GMP,能够促使更多的食品行业的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的发展能够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来发展。同时,实施GMP也是政府和法律的结合体,通过法律监督和政治引导,这也成为食品、药品行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需要。

现阶段,我国对药品生产强制实施GMP,对食品生产却没有强制要求。但是,针对国内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影响深远的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巨大问题和缺陷。对此,2013年12月25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要求企业严格全面实施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亦即是说,国内婴幼儿奶粉在生产标准上走在食品行业前列,率先强制使用生产药品的标准来生产婴幼儿食品。

GMP原本是药品企业通行标准,规范要求较一般食品生产企业更加严苛,当前形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食品行业中进行了深入的开拓,力求通过完善的GMP法规,依据系统化的行为流程。例如,美国已经设置立法,强制实施食品GMP。虽然我国目前没有要求食品企业强制实施GMP,但我国也在陆续制定各种食品生产的GMP标准,这也将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此,笔者在食品专业实习教学中尝试引入GMP理念,用以规范学生实习过程,培养学生GMP意识,将来尽早与国际和企业标准接轨。

3.2 GMP质量控制要点

GMP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食品、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规范。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包括了一系列的材料认定、检验管理、文件存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各个方面。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是各项实验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经历了严谨的质量考核,才能使GMP发挥正确的作用,确保这项实验成果能够达到科学要求,同时也能够达到专业重点追求的发展目标。

3.3 引入GMP实施方案

3.3.1 实验室场地管理规范(环)

在GMP实验市场的管理规定中,实验室作为主要的发展条件,含盖着覆盖质量监控控制的各项要求。因此,在场地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设计的适用性,避免产生交错问题。因此,我将现有实验室按此要求进行重新划分。

(1)分析测试中心细化为:滴定分析室、天平室、药品室、高温室;(2)食品理化分析实验室细化为:食品样品前处理区、食品化学分析检验区、食品物理参数检验区、食品微生物实验准备区;(3)无菌室细化为:一缓冲室(更衣室)、二缓冲室(风淋室)、三缓冲室(分区室)、培养室、限度室;以上功能实验室均按其场地功能和用途划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顺利实现了各实验室和实训项目之间的组织与协调,提升了实习教学效率。

3.3.2 教师及学生的GMP意识(人)

GMP中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即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对于教师和学生的GMP相关意识更是培训的重中之重。经过培训,教师基本按照GMP的要求管理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学生也对GMP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有意识地用GMP改进自己平时的实验习惯。

3.3.3 实验室设备管理规范(机)

GMP对设备的要求有:设备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在设备的存储、检验阶段,要在实验之前对各项设置设备进行调控,这样才能使实验得到的数据更加精准、科学。

因此,对于现阶段本专业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按GMP进行整改。如:建立仪器管理档案,档案中记录各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建立仪器使用、维护及维修记录表,每次进行相关操作都必须有相应记录;定期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内部确认(校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3.4 实验室试剂管理规范(料)

GMP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的存放流程、材料顺序、包装成品、半成品进行有序的排列,这也才能防止在产品包装的过程中造成混淆,避免在一些质量调控上产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本专业实习教学就主要体现在实验室试剂的管理上,因此,制定全面的实验室试剂管理规范非常重要。

对于本专业实验室试剂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如下改进:(1)建立试剂管理标准规定,对试剂摆放和分区进行规范管理;(2)引入试剂药品专业管理软件,建立试剂出入库和领用登记制度,规范试剂的使用;(3)建立实验废液回收和处理规范;(4)设立试剂管理专人负责制。

3.3.5 SOP与良好记录规范(法)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指得是一种标准的日常作业行为,就是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章,以统一的工作格式表现出来,从而指引学生的各项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GMP规定:必须配备工具书、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检验报告等相关记录;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因此在作业标准(SOP)中,要将按照具体的推进流程进行,使管理、维护等工作都存在精细的计划和记录。

因此,笔者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计划、教案、表格等按GMP的要求制定相应SOP,把原本的教学经验程序化、制度化;让每一个新老师都能很快熟悉实习教学流程;让每一个学生在操作时都有据可依,不盲目动手。并完善相关仪器维护使用和教学记录,特别是明确要求学生的原始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按SOP标准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记录规范的习惯。

3.4 GMP实施预期效果与思考

如食品专业实习教学按照上述要求顺利引入GMP管理,能使教师教学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贴近食品企业标准,甚至超过多数食品企业的要求,并且能够更快适应企业。但在实施GMP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能力,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GMP要点学习和SOP的制定中来。让他们知道GMP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包括硬件和软件,并灵活地按照原则来制定相应标准,而不是生搬硬套。

篇5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民办院校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ivate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Food and Nutrition Institut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SUN Jingbo, JI Xiuhao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571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high skilled talents is increasing, but the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s widespread employment, good job more difficult problem, to close the gap and high skilled talents, almost all private college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different types the. How to grasp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study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teaching level of how to improve the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College of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fou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propos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o train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ment market demand of talent.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private colleg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实践教学①②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学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

烟台南山学院是由国家大型民营企业南山集团投资36.5亿元兴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成建于2007年5月,是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发展和高端就业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新兴热门专业组建而成的烟台南山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学院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双证书”培养方案,建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检验综合实验实训室、烹饪与营养配餐综合实训室、生物提取技术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1 科学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始建初期通过对国家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分析判断,对行业人才市场的分析与判断,对目标岗位的分析与判断,设置了食品检验、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科学技术、社区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比如食品检验专业,即是对口培养食品企业的生产质检员、实验室化验员和原料验收员,或是食品行业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或是食品贸易企业的农副产品收购员。

为了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核心课程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现有的5个专业,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部学生都能有至少一年的校企合作培养经历,50%的学生将实现不少于1个月的“订单培养”,能够以几门核心课程和关联的实践教学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以食品检验技术专业为例:

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共11门,37个学分。分别是高等基础与分析化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等,这些核心课程即可保证学生学到食品检验人员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从第一学期开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12周。包括化学实验操作实训、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等,这些相对独立而又集中开展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食品检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所需的各种技术操作标准、要领和通用方法,同时考取国家食品检验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上岗资格。

3 逐步完善的实验室建设

生物化学类一期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460万元。

(1)药品室:药品室内设12个木制药品柜,和两个保险柜,一般药品存放于木制药品室、贵重药品和危险药品存放于保险柜中。

(2)基础化学实验室:设有教师演示台和40个标准学生实验位,承担全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检验技术等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化学实践教学任务。主要承担玻璃仪器操作、化学滴定,重量分析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实验室内的实验台,均是钢木结构,台面采用美国进口威盛亚的实心理化板,耐106种酸碱;试剂架为先进的钢化玻璃与钢架组合,实验室配有双目紧急洗眼器,以备急用。

(3)贵重仪器室:配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高速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并且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满足我院较高级别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部分科研需要。承担光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以及高速离心、真空干燥等实验项目。

(4)实验准备室:配有较多仪器药品柜和蒸馏水器、纯水机等设备。主要进行蒸馏水、离子水制备、试剂配制、培养基制备、实验器材消毒和灭菌等前期准备工作。

(5)微生物实验室:分为更衣间、缓冲间、无菌室、培养室四部分,配有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冰箱、超净工作台、紫外杀菌灯等仪器设备。主要承担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等实验与部分技能实训任务,服务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验技术等专业。所承担的主要实验项目: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培养和检验:如细菌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总数的测定,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致病菌的检测等。

(6)仪器室:本仪器室主要做天平室使用,是我院精密仪器室之一。配有10套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天平和配套干燥器,天平有防震天平台及防干扰气流功能,

(7)理化检测实验室:设有教师演示台和40个标准学生实验位,配置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的排风排气设施。承担各专业所开设的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检测等专业课的实验和技能实训教学任务,主要承担的主要实验项目包括:食品中一般成分或理化指标的分析检测,比如水分、灰分、色度、粘度、酸度、维生素、矿质元素、添加剂、重金属离子等项目的测定。

(8)生化综合实验室与理化检测实验室:结构相同,配备了标准的生物化学仪器设备、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检验技术等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化学定性、定量实验。

二期生化类实验室将于2013年9月初在科技楼三楼动工兴建,计划投资580万元,将建成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功能食品实验室、水产研究室、葡萄酒研究室、高级仪器分析室等多个实验室。新建的实验室将集教学与科研功能于一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层次发展的目标。

4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学生第四学期末离校,第五学期开始进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阶段。结合食品行业通常的员工使用和培养惯例,在这一环节设计了3个培养过程。

第一过程:食品加工与质量管理实习,第5学期初进行,通常在食品企业的生产车间各工序进行,要求学生在现场加工中了解食品加工的流程和环境,了解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方法,学习熟练现场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掌握检验取样的规则,取得食品行业的初步从业经历。

第二过程:学生可针对不同的行业或企业选择两个实习模块进行检验实习,取得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例如,学生可选择到水产、果品行业从事原料收购检验,也可选择在企业加工车间从事现场质检工作,或可选择到企业化验室从事理化分析或微生物检验工作。这一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条件选择行业、企业和技术岗位的过程,也是企业观察、选择学生的过程,是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关键环节。

第三过程:毕业实习。学生经过前两个过程的选择和锻炼,基本确定了行业、企业和岗位后,在第六学期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选择的岗位基本不再有大的变动,过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岗位技能、熟悉行业标准、进一步融入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为在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科、专业的调整随时在进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都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通过食品与营养保健学院实验室建设不难看出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努力,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普遍问题的。

5.1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民办院校普遍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较少。将逐步聘请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承担一定量的实践教学任务,但部分企业技术人员有经验和职务没有技术职称,因此需要解决聘任手续、工作考核、薪酬待遇标准及发放等问题。

5.2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是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海岸线较长,建立海洋生物与生态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③能有效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类“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1GG381

注释

① 舒锦宏.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35-136.

篇6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and hygiene textiles industry briefly, brings forth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this industry, including deficiency of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weak public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lack of policies guiding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is industry is quite considerable, especially for differential and functional medical materials, biomedical fiber and textiles. In the e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1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简况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主要指医疗、防护、保健及卫生用途的纺织品,有 200 多类产品,其中高性能医用纺织品占10%。近年来,我国医疗和卫生领域对纺织材料的需求潜力巨大,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也逐步暴露了诸多限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

2000年之后,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09年产量达到 59.5 万t,2010年产量预计超过 70 万t。目前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医疗防护用和卫生用纺织品,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外科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纺织品及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则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已经超过 60 亿美元。

2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调研反馈,目前国内使用的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大多质量参差不齐,品种和型号单一,价高质低,功能性和舒适性俱差。在医疗用纺织品方面,医疗系统仅对产品供应商有一定的认证,缺乏统一的材料和产品采购标准、认证办法和配送管理体系,并缺乏质量监管机构。我国医院以采购非一次性用品为主,一次性用品也仅限于口罩、帽子之类的常规产品,一次性隔离衣和手术衣、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率低。大部分科室、区域还是使用普通棉布防护衣,只有在传染病区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才会使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护镜及医疗橡胶手套,且使用率不高。由于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我国卫生用纺织品的大部分高端市场已经被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品牌占领,装备水平先进的国内企业为这些品牌供应原料,较差的企业则在狭窄的中低端市场内打恶性价格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2.1标准和规范制订工作严重滞后

标准工作滞后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据统计,目前和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相关的现行标准共计 32 个,其中仅有 3 个是在2003年非典时紧急制定的国标,其他均为医疗系统制定的行业标准,且多为产品标准或术语,直接有关纺织品的标准不超过 12 个。另外,还有正在制定的两项医疗用纺织品国家标准。国际上采用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标准超过 60 项,且主要为材料测试方法,以及对产品通用要求的标准规范。因此,如何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详细的标准工作规划,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相关标准基本上以卫生系统为主导制定。由于医疗系统制定的标准术语和纺织系统的习惯多有不同,在标准的使用和术语的统一上存在较多的不衔接之处。因此,纺织系统应加强材料和测试方法的行业标准制订,并推动医疗系统制定终端产品的通用要求和应用测试标准,做好材料和产品的标准对接。对一些普及性较广的大类产品和关键的重点产品,应主动配合医疗系统推出成套国家级推荐性标准,甚至是强制性国标。

缺少材料采购指南和使用规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医疗系统对于不同危险环境没有对防护级别要求进行成套的标准评估,医院采购和使用防护用纺织品多凭经验执行。目前我国医院的采购工作通常由医政科或设备科来执行,由于产品标准和材料认证要求的缺失,采购时只能通过查验“三证”(生产执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2认证工作阻碍行业健康前行

由于缺少标准和使用规范的技术支撑,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认证相对空白,特别是医疗用防护产品审批认证机制混乱。普通棉布防护衣和普通非织造布防护衣为一类医疗器械,可由市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一次性和多次性医疗防护服属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但是对于材料和产品的相应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并未认证和规定。目前国内医疗用纺织品的流通渠道复杂,优异产品使用成本昂贵,更多的产品存在优质不优价现象。另外,医疗用纺织品的产品信息跟踪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低,也给交叉感染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我国生产的大量高档医用手术衣、口罩等产品出口经国外权威检测机构认定和包装之后,高价返销回国内,流通环节的延长大大增加了最终用户的成本,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阻滞和隐患,更抑制了高性能产品在国内医院的推广。例如,我国作为世界一次性手术衣的生产大国,很多从国外进口的手术衣其实是由我国制造而成,而医院采购价格远高于出厂价格。

2.3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薄弱

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大多数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规模实力和发展背景所限,科研投入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企业存在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受标准、使用规范和市场采购体系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多数创新实力强的大企业被迫远离国内市场,这也是国内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托科研院所、检测中心、认证机构、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调整医疗用纺织品或卫生用纺织品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及其综合经济效益,摆脱高档产品依赖进口和中低端产品恶性竞争严重的局面,已成为当务之急。

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储备和配送机制不健全。国内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基本是企业自产自销,缺少能与多家企业具有稳定联系的物资检测和配送机构,产品调度不畅,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生产供应易出现混乱局面。此外,国内各部门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对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与信息交流不畅,使得储备品种与数量难以满足应急需要。

2.4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机制缺失

有关医疗职业防护法律法规制定的不明确和个人防护保障机制的缺失对我国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影响很大。卫生部了《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护人员在诊疗和相关工作中的个人防护作了规定,但是除《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规定了防护用品的质量性能要求、穿脱顺序和戴用有效时间外,其它法规没有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提出具体规定,更没有对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标准化要求。

3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3.1市场发展空间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02 ― 2010年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20%,出口增速超过 29%。但我国医疗用纺织品的综合技术性能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另外,国内医院、卫生机构的应用尚未真正打开,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应用都有待大力拓展。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在组织再生、骨骼填补再生、创伤治疗、生物粘合剂、放射治疗、透析和过滤、美容外科等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全球矫形外科修复材料和制品市场的增长率达 26%,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材料、血液净化材料、药物缓释材料也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 2%,据预测,今后 15 ~ 20 年间,该产业将以 15% 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次性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将是重要的应用趋势。重复使用型手术服经消毒处理后,其阻隔过滤病菌的能力会下降,同时,在洗涤过程中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美国,90% 以上的医院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将更多地采用非织造材料,手术室用非织造布产品等高档次、开发领域巨大的医疗非织造布产品因其科技含量高、利润可观而成为其中的发展重点。目前,世界各国对医用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正在提速,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不惜花费巨资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据悉,仅德国目前就有 17 家纺织研究机构在进行医用产品的研发。未来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研发将更多地关注材料的防渗漏技术、吸附臭味技术,抗菌、防血液渗透、抗静电、舒适性等功能。

我国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市场基本上属于自给型,净出口量呈迅速上升趋势,少量的进出口产品以前主要是跨国公司/港台企业为调剂境内外销售品种而产生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纸尿裤、护理垫等,大多是为国外公司做贴牌加工(OEM)。

3.2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医用纺织品中,医用防护、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类和外科用非植入性纺织品类,量大面广,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并可大量出口,产品开发的重点在于专门用途的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别化和性能指标水平。外科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产品开发的重点在于特殊的生物医用纤维及其产品开发,目标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替代进口。

3.2.1高档医用防护材料

全面提升材料的均匀性和产品稳定性,不断降低成本,将是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如可对SMS非织造复合材料进行“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和抗静电、抗菌、抗老化等处理,提高耐静水压、抗酒精等级和纵横向断裂强力。

3.2.2新型医用敷料

材料高效性、产品高效能、护理高效率代表了新型医用敷料总的发展方向,同时将更注重产品的生物活性和智能性。新型医用敷料的可开发种类包括含银抗菌敷料、生物活性敷料等。产品要求可塑性强、粘附性好、透气透湿性好、抑菌促愈,并有止血、镇痛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能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裂和胞外基质生长的功效,有效吸收伤口渗出液,干燥后可形成阻挡外来细菌侵袭的物理屏障,为上皮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下游应用产品包括创面用敷料、止血海绵、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纱布绷带、弹力绷带、石膏绷带、创口贴等。

新型卫生材料:将更多地采用生物可降解型、抗菌型、超吸水型等功能性纤维原料,从而提升一次性婴儿和老年尿布、卫生巾、功能湿巾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在一次性卫生材料中,重点开发面层材料和导流层材料,研究开发材料的可降解性能,提高面层材料的柔软性和功能性,以及导流层的蓬松性和复合化,增强可持续的差动导流性能。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支架材料的降解速率可智能化控制和标准化制备是组织工程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支架材料的结构成型工艺与降解特性、与细胞的吸附性能是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解决特殊纺丝、织物成型工艺以及组织器官成型和热定形、生物相容性、功能涂覆技术,开发人造皮肤、心脏瓣膜、人造血管、疝修补片、人工肾、可吸收缝合线、卫生用线等高技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重点突破产品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实验。

4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跨纺织和医疗卫生领域,医疗用纺织品的生产与市场许可需得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SFDA)许可,生产企业还需要满足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MP、ISO等。在产品标准、使用规范、研发与生产应用等方面的衔接上,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沟通,解决依赖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科研课题立项、投资引导上,重点向医用防护用品相关单位倾斜,给予资金支持,致力于对已有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的自主研发。

4.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产品标准体系,对于主要产品的性能,制定不同的分级指标,并对使用范围提出建议,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产品。引导企业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进行科技开发、组织生产及采购,促进研、产、销、用的良性循环。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医疗防护用纺织品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科研单位与医疗使用单位的紧密结合,严格规范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流通经销环节的资格认证和质量监督,凡二类以上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只有经过严格认证的专门流通机构才具有采购和经销资格。医院应从有资质的流通机构中购买医疗防护用纺织品,流通机构要具有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生产监督的能力。

篇7

关键词:保健食品 市场现状 需求预测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56-03

1 保健食品概述

1.1 保健食品的内涵及功效

保健食品是根据人体的生理需要,或某些人群的特殊生理需要,食用经过加工的药食两用制品以满足人体对某些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实现特定的保健功效[1]。其保健功效主要体现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血压、血糖,延缓衰老,健脑益智,改善记忆,改善视力,清咽利喉,促进泌乳,促进排毒,抗疲劳,抗辐射,抗突变,减肥美体,护肤美容,护肝益肾,改善睡眠,改善呼吸,防骨质疏松,润燥通便[2]。其特点:一是以食品为载体,适量加入药食同源之品,或有某些功能性成分,配方合理,科学加工而成,是食品的一种特殊类型[3];二是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机体素质的作用[4];三是适用于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病后康复等特殊需要的人群,经国家指定部门批准,发给保健品合格证书。保健食品是以增强保健功能,改善身体素质,辅助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机体康复为目标,是有益人们健康的食品[5]。

1.2 保健食品的种类

与健康相关的食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种类繁多。但从性能、特性、功效上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自然食品,指不含任何药物、添加剂的食品;(2)营养食品,指能补充和满足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3)健康食品,指包括维生素类及各种营养提取和掺有植物提取物的食品;(4)有机食品,指用机肥栽培的农作物及蔬菜; (5)功能食品,指对人体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6)生态食品,指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的物质做原料制成的食品;(7)新资源食品,指新研发、引进的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食品[6]。

1.3 最佳保健食品

(1)纯天然类保健食品;这类食品以“纯天然”为主要特征,不含任何药物或添加剂的保健食品,没有任何污染,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和营养,安全系数大,为人们所崇尚和需求[7]。(2)健脑益智类保健食品;人们对这类保健食品的需求超过单纯健体型保健食品的需求,为各类人群所需要。人们普遍认为健身必先健脑,健脑必然益寿。实践证明:深水海洋生物制品的健脑功效较明显,应为各类人群所首选[8]。(3)抗衰老类保健食品;这类食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虽然有抗衰老的作用,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选择一些抗衰老类保健食品,进行补充,以延缓机体衰老的速度[9]。

2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上世纪80年代末到1995年初,是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10]。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技术门槛,涌现出大大小小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食品企业难以长久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食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幅萎缩。1996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食品行业的制度规定[11]。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至今,保健食品行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达2800多亿元。据对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入户调查,约有75%的60岁以上被调查者经常服用保健食品[12]。

但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食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补充营养等方面[13]。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这些剂型的产品占了近70%;而具有糖、罐头、饼干、蜜饯等一般食品形态的产品比例较小,仅占5%。而且也缺少针对患有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老年记忆障碍等特殊人群的功能食品[14]。

据业内人士介绍,保健食品企业习惯于“急功近利”,大多数厂家都希望尽快进入产品增长与成熟期,快速回收利润,因此,大部分企业要求3至6个月市场就必须达到盈亏平衡,稳重一点的大概是一年。并且,大部分厂家跟风操作,哪种类型的产品好销就上哪种产品,以赌博心理赢得市场,结果造成产品雷同,红极一时后“香消玉殒”,如保健食品行业里的知名品牌太阳神、飞龙、巨人、三株、珍奥核酸等,都是迅速崛起又快速没落[15]。

3 我国保健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产成本低投入

业内人士透露,保健食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其利润的3-5%,但一些保健食晶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润的1%。一个保健食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生产出成品,一般只需数十万冗,而利润一般可达100-200%[16]。不仅是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利润高,保健食品的销售利润更是令人咂舌。

3.2 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在各种媒体或户外广告中,名目繁多的保健食品广告愈演愈烈,而这种靠广告炒作起来的火爆效应背后,隐藏着种种虚假和误导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曾对保健食品宣传内容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17]。目前一些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和营销者利用消费者对药品和食品区分上的误区,利用有些消费者易受舆论影响的心理,采用狂轰滥炸的广告,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的疗效宣传,让许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深信不疑、趋之若鹜;而有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本来不太信任,但经不住广告的诱惑,最终还是买来一试[18]。

“只要您每年服用该口服液10盒以上,让您生命延长至少20年!”这是某报纸刊登的一种补气养血口服液的广告词。在这条广告中,该口服液可谓“神效”,宣称能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低下、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等4大类40余种疾病。而该产品说明书中其“功能与主治”为:益气养血,健脾固肾,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心神不宁引起的体倦乏力,头晕耳鸣,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盗汗,心悸失眠。这些平常的描述远没有广告宣传的那么神奇[19]。

听课有奖、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家访送礼等等,这些都是保健食品企业和老年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常用路数。一旦建立联系后,受过专门训练的销售人员便利用老年人比较孤独或者渴望治病、保健的心理,先以关心换取对方信任,然后夸大宣传、刻意推销,最后完成产品的销售。

3.3 保健食品添加有害物质

近几年,一些保健食品被检查出掺有违禁成分和有害物质。2006年4月,“利威牌康立舒胶囊”中被检出含有《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的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格列本脲”等化学合成药物。2008年7月,北京一消费者因长期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导致继发性便秘而将生产企业告上法庭[20]。2011年11月,广州康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生产的24个品种系列的减肥类食品中被检出西布曲明、酚酞等违禁成分[21]。2012年3月,新华社报道,按照0.5毫克/千克的铅限量指标,有多个螺旋藻产品被查出铅含量严重超标[22]。

3.4 保健食品“套牌”盛行

一名保健食品商表示,保健食品行业“套牌”生产现象十分普遍,个别小厂从大厂借来批准文号,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一家号称是亚洲最大的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的公司在其官网上清楚地写着“提供20余个健字号、50余个食字号的全程贴(套)牌服务”[23]。2005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保健食品GMP认证制度被纳入强制性规定。根据《保健食品GMP审评方法及要求》的规定,经审查不符合GMP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委托符合GMP的企业进行生产,受委托企业必须持有有效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委托生产的保健食品在产品包装标识及说明书上必须注明“委托XXX生产”,并注明受委托生产企业的地址[2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同一个保健品批准文号被多款产品使用(即套牌生产)是违法的,企业出租批准文号也是违法的。委托生产与租用批准文号不同,委托双方要签订相关合同。受委托方一般只承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其他责任则由委托方承担[25]。

4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预测

通过对我国保健食品现状的研究,预计在未来几年,我国保健食品的总体价格将会下降,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保健食品厂家将会更加注重知识和品牌的宣传,采用更畅通的流通渠道,新资源、新技术和方便型的保健食品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多样化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如下。

4.1 保健食品市场将会扩大

目前,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大,原因是我国具有进补的传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制补品费事,人们越来越趋向直接购买保健食品。另外,随着消费者心理的理性化,他们不轻信广告,注重口碑宣传,信赖知名度高、品质好的保健食品。在这种情况下,功效不明显、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将没有立足之地[26]。

4.2 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

从事保健食品销售的人员透露,如某品牌600克蛋白质粉的进货价为110元,零售价为278元;400克壮骨粉的进货价为40.5元,零售价为148元;一品牌大蒜油软胶囊的进货价为27元,零售价则是88元[27]。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保健食品利润巨大,价格较高。在这种高利润的情况下,必然会吸引许多企业加入到生产保健食品的行业中,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就会降低保健食品价格。另外,由于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这就为降级提供了较大空间,目前,过多的消费者都是因为保健食品的价格太高而放弃消费或者少量消费,一旦保健食品降价,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扩大消费市场。第三,保健食品逐渐从高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转变,这种转变的前提也是价格的降低,低价格已经成为未来保健食品的目标定位[28]。

4.3 高技术、新资源、方便剂型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资源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利用新资源进行保健食品的开发,将是未来保健食品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表现在海洋生物、昆虫和中药三方面。另外,像氨基酸、核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是其可以直接被吸收,具有方便性[29]。

5 结语

保健食品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贡献度,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围绕新功能、新原料的应用技术进行创新才能为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首次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0]。在如此的利好背景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参考文献

[1]曹阳.我国保健品行业的规范与发展[J].中国药业,2008,12:58.

[2]王美云.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导报,2006,2:15.

[3]李庭春.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5:25.

[4]胡晓光.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趋势刍议[J].首都医药,2009,03:256.

[5]孙秀敏.浅谈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化,2013,01:36.

[6]赵静.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7]敬璞.保健食品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6(5):233.

[8]姜培珍,李洁.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及法制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1997,4(5):227.

[9]王林.保健食品选购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0]张华.直销模式在保健食品市场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11]邓峰.广东省保健食品产品现况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9,11(4):53.

[12]姜培珍.上海城区居民对保健食品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10(6):53.

[13]张正.北京市保健食品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9,11(4):58.

[14]王瑾.我国保健食品企业营销战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6.

[15]段颖.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5

[16]孙玉娟.保健品行业的规范管理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589.

[17]高广君.D公司益生菌保健食品上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5.

[18]李桂生.A保健品企业学习型营销团队构建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6.

[19]宁新美.解析中国保健品企业形象策划之成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5.

[20]兰培元.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5.

[21]王小燕.我国中小保健食品企业营销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6.

[22]聂风.保健食品的消费现状及心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7,02:361.

[23]邢冬青.对保健食品消费现状和监管的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05.

[24]张桂敏.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J].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2次年会,2007,05:89-91.

[25]保健食品[J].食品文摘,1998,08:8.

[26]刘泽龙.国产保健食品实行备案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医药,2009,05:15.

[27]刘萍.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5:263.

[28]刘辉.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导刊,2011,08:362.

篇8

[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0-02

“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然,一误便隔生死。”这是出自宋代药物学家寇宗]所作《本草衍义》中的话,它深刻又简单地告诉我们,未来从事的药学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领域,是应该以十万分责任心、良心、仁慈心去认真对待的事业。[1]然而,作为一名培养药学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及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人、集体意识缺失,我行我素

在近10年的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都期盼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行业从业者。然而,要成为一名被行业认可的从业者,不仅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最基本的做人的品行和修养。

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浓,自私、任性,心中缺少他人和集体,爱我行我素,甚至不够尊重师长,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越发表现突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是,当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健康时,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缺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

药学从业者是一批特殊的人群,未来将从事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使用、监督等工作,是否能以病人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快速的优质药品,取决于我们培养的药学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然而,目前,更多的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上的培养和教育还很不足。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论文时,常发现一个问题,即虽然实验结果正确,但学生对完成的实验数据不愿花时间多推敲、多思考,作风不够严谨踏实,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这样,由小见大,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也是草率了事,完成即可,那么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又如何保证呢?

二、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学生就业期间,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及对用人单位的回访,我发现,在本科阶段,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太高,反而,更加看重毕业生的思想品行、从业态度、团队意识及个人悟性。用人单位多认为,态度和品行更加突出和重要,专业水平不足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弥补、重塑,但如果发现求职者好高骛远、我行我素,对团队不够忠诚可靠,不能服从安排,那么这样的求职者是会被一票否决的。

(二)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药学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不用多说,近几年发生的如“毒胶囊事件”、“齐二药事件”、“疫苗事件”等多起药品事件提醒我们,药学行业从业者如果以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或者马虎大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加强提高药学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一)将对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笔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在讲到倍半萜类成分时,可结合我国药学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治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既讲述我们一般如何从中草药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最终实现新药的开发,又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讲述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讲述麻黄碱的功效和应用及其与冰毒的特殊关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麻黄碱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药品行业生产、销售、监管无小事,从本科阶段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到曼陀罗、乌头、马钱子等有毒中药时,既介绍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向学生强调药物使用中的注意和禁忌,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临床用药人命关天一般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专业教育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本科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培养中,通过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多次重复实验过程,多次采集实验数据,务必做到实验结果经得起推敲检验,着力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创杯项目,这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系统的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结合笔者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老师长期的合作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务实求真、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三)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开设讲座,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到学校为学生们开设讲座,讲述药品行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自身品行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应该走出去,利用学生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药品行业包括储存、生产、销售、监管、研发等各个环节的优秀工作者,在他的工作岗位身临其境地深切感受行业对他们的要求,从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院特色的鲜明标志,反映了学院师生对学院、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加强具有药学特色的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能增强学院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

将校园建设、环境设施赋予药学生命和感彩,通过张贴药学家名人名句条幅,开设药用植物园,建设学院药学成就展览馆、国际和中国学研究发展现状展览等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又让学生时常都能感受到药学的魅力,将人文建设与自然建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始终贯穿独具特色的药学校园文化,传承悬壶济世、精业济群的奉献精神,倡导严谨务实、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药学气息,精深的医药文化,独特的药学气质,使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学术理想,一种恪守职责、履行职责的行为准则,一种诚信、守信、慈悲、仁爱的药德品质。

(五)以校园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学以外,笔者还担任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导师,常利用平时教学的间隙,为学生社团做顾问。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让学生感受药学学科特色与魅力,可以开展一些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把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院每年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笔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另一部分为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综合设计等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无形中转变了形式,不再是说教与灌输。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中,学院会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会,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们,培养踏实肯干、科学严谨的作风。

(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举办药学服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药学知识视频展播、药品知识竞答、常用药品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深入社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仁爱同情心,树立扶贫救困、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因此,在药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有助于学校进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卯生主编.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篇9

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 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15%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 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2008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2008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2008年大致与2008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2008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3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9%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20%(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200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1999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2008年3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2008年持续。

第三;2008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2008年8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3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13%~17%。

第四;2008年,中药行业与特色原料药子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经济的比较优势行业,整体上具备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增长前景。相对而言,国内化学制剂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在全球竞争市场竞争,仍然需要努力。

篇10

在2013年1月召开的北京工商大学第三届科研工作大会上,理学院董银卯教授被评为学校2012年35岁以上理工类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董银卯教授表现出一贯的谦逊务实与低调平和。他动情地说,“最想感谢的是母校―北京工商大学。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学校在政策、资金、科研环境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董银卯教授表示,“为学校、为行业和社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产学研多赢局面,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这位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的教授,在化妆品科学和技术领域潜心研究20多年,他怀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孜孜以求,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跋涉前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母校赢得了声誉。

自2006年至今,董银卯教授主持纵向课题16项,到校经费3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项目32项,到校经费800多万元。他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中国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主编了 《化妆品学》《本草药妆品》《养生护肤品》《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等专著,在《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日用化学工业》等期刊100余篇。

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一项项过硬的成果,既是董银卯教授和研究团队收获的耕耘果实,也是他们向更高的山峰发起攀登的坚实基础。

聚焦特色:

打造化妆品研究品牌

凝练科研特色,建设创新团队,这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2004年,在学校指导下,董银卯教授和研究团队开始聚焦于轻工类专业的特色领域―化妆品应用与开发研究。

最初的科研推进并不容易,因为团队没有化妆品研究的学科背景。为此,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做了大量思考与调研。调研发现,化妆品研究领域虽小但发展速度很快,化妆品工艺学研究已相对成熟,寻找化妆品研究领域的突破点是当务之急。

秉持“要做就做成第一”的信念,董银卯教授在综合分析化妆品行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针对行业升级问题,确定了突出以人为本、学校特色和学科交叉,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医思想相融合的化妆品技术研发新思路,制定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皮肤科学为基础,以化妆品感官功效安全评价为保障,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应用于中国特色皮肤养生化妆品和保健品的研发指导思想。这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的确立,使北京工商大学的化妆品研究找到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适应行业需求的发展道路。这也成为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的研究方向。

2006年,在学校的支持下,由医学、生物学、化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化妆品生物技术创新团队”正式组建。每位团队成员都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努力把每个点位都研究得更加深入细致,同时深化合作,致力于引领行业前沿。回忆起团队组建之初面临的项目少、经费少等困难,董银卯教授说,搞科研,要有定力、毅力和耐力。一旦锁定了研究方向,就要心无旁骛,无视诱惑,钻研再钻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已成功开发出芦荟乙酰化甘露聚糖、燕麦葡聚糖,植物抗敏剂、植物透明质酸、自由基网络清除剂、祛痘功效添加剂等化妆品功效添加剂,首次提出了“皮肤养生学”的思想体系,研发出了适合人体需求的汉方精粹化妆品、中医体质与皮肤养生护肤品、祛痘化妆品、抗敏化妆品等产品。

搭建平台:

开创产学研多赢局面

化妆品的应用与开发研究,需要与行业深度融合,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发挥高校优势,更好地实现与行业、企业的对接,董银卯教授积极参与化妆品行业会议,了解行业发展,倾听企业需求,介绍团队研究思想和成果。在2005年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上,他以“植物资源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为主题作报告,鲜明地亮出学校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引起业界关注。

科研,光靠“耍嘴皮子”是不行的,需要有过硬的内功。董银卯教授和团队立足于构建全新的化妆品学科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和技术落地,大力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技术话语权。这些年,董银卯教授主编或参编的十余部著作,着眼于科研前沿,思维方式创新,理论体系完备,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例如,《养生护肤品》一书,提出了皮肤养生的概念及内涵,并从常见皮肤现象的形成机理、代谢的途径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科学途径,指出了研发化妆品的新思想和发展方向;《本草药妆品》一书,以中医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总结了中草药添加剂的属性、组方原则和提取过程注意事项,为本草药妆品研发提供了全新的开发方案,备受业界推崇;《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一书,对传统工艺配方思想作出新解读,将配方分解为6大体系,提供了全面、宏观、新颖、实用的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剖析方法,在业界引起轰动。

正是董银卯教授和团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成果,2010年6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一个为政府和行业提供科技支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符合化妆品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科技教育基地、中国化妆品领域的技术活动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化妆品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和化妆品原料安全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成立后,依托这一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董银卯教授和团队的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研究中心积极构建行业性化妆品技术交流合作平台,设立“化妆品科技大讲堂”,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全国民族品牌化妆品企业发展战略联谊会和行业学术研讨会;主办第一届国际化妆品技术交流会,协办首届中国化妆品法规国际研讨会;建立化妆品技术国际交流平台,与大韩化妆品协会开展合作交流。与此同时,董银卯教授和团队与企业展开多项横向项目合作,搭建了“上海家化―北京工商大学植物功效添加剂联合实验室”“国际萃雅护肤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雅丽洁植物研究所”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董银卯教授表示,不应仅仅立足于化妆品研究方向埋头做科研,而应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思考如何用科技革新,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更加健康、理性的发展。

协同创新:

促进学校多学科建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董银卯教授看来,搞科研,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更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依托学校30年化妆品教学科研积累的基础,借助学校化妆品特色专业、特色科研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优势,整合兄弟单位的优势资源,集医学、生物学、化妆品学、法学、信息、经济、管理、传媒等多学科于一体。

展望未来,董银卯教授表示,研究中心在聚焦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将目光拓宽至整条产业链,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跨学院、多学科合作。如与食品学院合作研发内入外用型化妆品;与计算机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力建设化妆品行业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与艺术与传媒学院合作开展产品包装设计、活动推广及品牌建设……“要建立更多的平台,让年轻教师在平台上很好地传承下去:学科也好,专业也好,都靠一代代人前仆后继,我们只是刚好赶上这个阶段,稍稍有点成绩。”“社会和行业的认可是通过点滴和细节积累起来的,我们不能停歇,只有做得更好,才能不被超越。”

篇11

关键词:食品检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1-02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日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食品的检测与质量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重新构建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应用性。

1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食品检测类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数量众多的食品类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在质量检测、安全控制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且存在诸多缺陷,如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过硬,行业背景不突出,综合素质不够高等。尤其是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保障食品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维护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及其管理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目标

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服务于食品行业,而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正处于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进程,提高食品加工行业的整体生产与管理水平,确保食品产品质量与品质的稳定,优化食品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3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课程体系构建时采取“倒推法”,建立了“三闭环”的反馈机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3.2 以职业能力模块为核心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3.2.1 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分别设立了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知识模块,该三个知识模块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3.2.2 能力训练为重点,遴选课程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充分体现应用的目的,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内容进行精简,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对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

3.2.3 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模块,对于不同阶段,结合能力要求,将设计分为若干个项目,同时将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讲、学、练进行结合,逐步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提升能力。

3.3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

3.3.1 搭建知识能力“双平台” ①“基础知识平台”:通过对法律法规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进而搭建培养学生素质的平台。②“基本能力平台”:通过对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微生物学、化学检验技能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进而搭建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

3.3.2 建立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三模块” ①专业能力教育模块:通过学习肉品、面制品、冷冻食品加工等课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素质拓展教育模块: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以及学习饮食与健康、餐饮文化等选修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能力拓展教育模块:开设“食品企业生产运营”、“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课程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课程组进行学习,进而便于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3.3 实施“五阶段”专业能力培养过程 ①职业体验培养:在第一学年过后的暑期,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检测部门参加生产、服务工作,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行业情况。②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③入职实训培养:在第五学期,针对工作岗位的关键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3周的专业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④顶岗锻炼培养:第五学期后半段,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进行顶岗工作,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⑤就业磨合培养:第六学期全学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去向,选择企业和本行业其他单位,入职顶岗,进行就业实习。

“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先学好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能力,通过这两个平台,为下一步提高素质、学好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二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面对的行业和岗位,通过五阶段的培养;三是充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融合,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如图2。

4 结论

为保障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改革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培养大量具有现代产品安全专业知识,熟悉产品质量管理,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标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学生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贡汉坤,王尔茂,江建军.我国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30.

[2]岳晓禹,刘艳娟,李自刚,李欣.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61-62.

篇12

知名制药企业最近瞄准镜中多了个猎物,面对着保健饮料这一持续扩张的市场,它们坐不住了。

10月中旬,可口可乐公司和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以各持半数股权形式进行合作,联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饮品,饮品会根据赛诺菲安万特旗下营养品牌命名为“Beautific Oenobiol”,于今年秋季登陆法国各大药房,后期可能推广至欧洲其他国家。

对于制药企业深耕保健饮料市场的背后逻辑,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给出了答案。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饮料消费有健康化发展的趋势,而且药企前期布局养生保健食品市场收益良好,为其进军饮料行业做了铺垫,拓展产业链条是如今药企找寻新盈利点的重要途径之一,下游市场布局所得收益可为上游研发奠定经济基础。”

此外,药品利润空间下降也是制药企业踏足保健饮料行业的重要推手。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透露,2012年上半年,我国药品销售总额增长了19%,利润总额增长了17%,出口增长了5.1%,但同比,增幅均出现了下降。在医药行业利润下滑、新药审批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保健品申报却同比增长30%。

“蓝海”蛋糕很大

保健饮料有望成为中国饮料产品的下一个增长热点。

随着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消费者健康意识在逐渐提高,碳酸饮料的市场热度有所下降,保健饮料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既能防病又能提升国内饮料产品的档次,保健饮料有望占据大份额的市场。

相关专家认为,在健康保健饮料市场迅速扩大以后,以中药、特色食品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植物饮料已成为饮品市场上的新亮点。据调查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健康饮料将以高于普通饮料增长速度1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建立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健康理论基础上的具有强身和保健功能的保健饮料产品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其前景越来越好。

目前,仅美容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目前就接近百亿元,并且还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巨大市场让药企们难以淡定。

在家乐福、物美超市,印着卫生部“保健食品”小蓝标的保健饮料只摆在货架一隅,客流很少。只有“红牛”相对铺货较多,大约占据整个保健饮料货架的1/2。整体价格上,保健饮料比同属功能型饮料的运动饮料系列约贵1倍。保健饮料的消费受众面比不上普通软饮料和其他运动型饮料,在售的品牌也无非就是红牛、力保健、日加满等屈指可数的几款。

药企更具优势

有业内专家表示,药企在保健品行业技术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随着新版药品GMP认证的全面实施,药企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普遍比保健品行业企业要高。青岛汉河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青岛海川创新生物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开发部经理刘剑飞认为:“药企从技术水平上优于现在的保健品企业,以后的保健品由于药企介入而会越来越向高技术产品转变。”除此之外,制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水平和硬件设施也相对较高。

制药企业进入保健饮料行业,其过硬的硬件水平在质量上给大众带来更多的消费信心。如果更多的制药企业有意在此发展,很可能带动整体保健饮料生产厂家的水平上升,这将在无形中提高整个行业的进入壁垒。质量的保障,质量意识的重新拾起,不仅会使保健品市场的面貌有所改观,同时,保健品市场巨大的空间,更不失为医药企业寻找发展的又一条捷径。

事实上,制药企业进入保健品领域能够促进该行业发展的观点虽然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取得成功。众所周知,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也经历了规范的过程,有关政策不仅对产品功能、原料、检测机构和方法、审评专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对市场推广也有严格的要求。

与此同时,药企进军保健品市场之后将会加剧这一市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委员于斐指出,许多企业往往把进军保健品看成是今后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利润增长点,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匹配的能力和资源,如果准备不足,那就需要赶紧补充和整合了。如果单纯羡慕和借鉴别的企业或产品的成功,想在自身得到拷贝或复制,那就成了极端幼稚的做法。

行业洗牌指日可待

我国保健饮料产品行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银杏茶为例,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风”,因为并不具备提取银杏黄酮制作保健茶的生产技术,其产品功能、功效也就达不到要求,于是这些厂商不得不以次充好,而这样的竞争逻辑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实用价值及其声誉。我国虽有1000多家保健品企业、9309个文号、2000多个上市品种,但好产品太少,保健品市场中充斥着概念产品、垃圾产品和雷同产品。

宣传不当、监管不到位会使得消费者承担风险、药企饮料栽跟头的隐患大增。

对此,专家建议,尽管保健饮料前景乐观,但要注意一哄而上所产生的副作用,找准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同时保健饮料厂商还需密切注意国际饮料市场的动态,开发新品,避免国内市场供过于求而产生“打内战”无序竞争现象。

篇13

关键词:医药企业;发展状况;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85-02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

在我国医药行业年度报告中:200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张,企业单位数、产品销售、资产总额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06%、17.02%、10.28%;产品销售、资产总额收入分别达到4737.29亿元、6136.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891.82亿元,同比增长17.3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649.99亿元,增长18.72%;产销率为95.06%,供需基本平衡;200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需求稳步扩张。1--11月实现累计销售收入5207.23亿元,同比增长24.5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实现499.21亿元,同比增长51.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1.87个百分点。各个子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均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上升。

1 人口的增长是药品行业的基本因素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人口基数进一步增大。同时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2 人口老龄化促进医药市场发展

目前,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这必将导致对医药的需求逐渐增加。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人口已达13.40亿,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将为医药企业市场的扩大提供良好的市场前景,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带动我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3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也在逐年上升。通过对广大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医药资源

近几年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广大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了医疗改革的力度,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报销目录。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这就使得广大老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享受更多医药资源的机会。

(三)医药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

目前很多地方都推行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使政府的职能从“办”医院向“管”医院转变,适度放开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院特别是专科民营医院。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并购资源整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加快了医药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这项改革中卫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拟定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卫生技术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业务工作量和医疗费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改革将不断加大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监督力度,增强医院业务和医疗收费的透明度。

(四)国家加强对药物安全的监管

近几年来我国药害事件频发,像“鱼腥草”、“欣弗”、“齐二药”及“刺五加”等事件都是由于少数医药企业漠视公众生命安全、忽视药品质量带来的后果,药物安全性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通过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监督条例》,进一步规范了药品的管理,逐步实现了以法治药。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将来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药物安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药物安全风险管理。

(五)技术创新得以提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医药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入,设立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加强了新药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药物的研制,实施了现代中药、生物新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目前,我国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已覆盖了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整个过程,基本形成了相互联系、优化集成、相互配套的整体性布局,部分平台标准规范已能与国际接轨,新药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二、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4

投资要点:

1、9月最后一周,地产行业交易量上升。

2、政策松绑,房地产救市力度加强。

9月最后一周,在已公布数据的34个城市中有24个的房地产交易量环比数据上升。与2014年8月的周均值相比,已公布数据的34个城市中有27个交易量上升。相对而言,二线城市的表现领先于一、三线城市,长三角地区的表现领先于其它地区。

政策方面,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包括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鼓励银行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积极稳妥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等。

在房地产投资及成交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限贷松动符合多方利益。首先,经济下行亟需地产企稳对冲投资和经济进一步下滑风险;其次,限贷放松有助于缓解地方楼市供需压力,提振土地市场信心,提升地方土地出让收入。

另外,本次救市上升至央行层面,力度亦远超限购放开,有望改善市场观望情绪。尽管本次政策并无2008年四万亿宽松环境,同时是房地产自发的调整而非过往由于政策引发的调整,但短期仍有望带动成交量的缓慢恢复。

建议关注行业大白马万科、保利,大户型占比较高的招商以及有望受益REITs试点的金融街。

机械设备:农机个股受益农垦改革

投资要点:

1、农垦改革预期加强,农机个股长期受益。

2、加速折旧政策利好高端装备制造业。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央机构组成的赴垦区调研组回京,市场对于农垦改革预期持续加强。农垦改革将推动土地流转的加速,进而拉动农业机械的需求,这是农机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未来也将持续影响农机行业的增长。

除了土地流转,农机补贴是拉动农机增长的最直接推手。中长期来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不会改变,而农机补贴的结构性变化更值得关注。农垦改革农机相关个股将受益,可以关注新研股份、吉峰农机和一拖股份等。

另外,近期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等。其中,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2014 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允许按规定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方法。

建议关注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中集集团、振华重工、润邦股份、中国船舶等铁路设备和船舶海工企业的投资机会。

食品饮料: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

投资要点:

1、乳制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2、白酒板块风险充分释放。

2014年1-7月,我国乳制品行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21.6%,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属于增速较快、发展前景良好的子行业。同时,国家政策提出到2015年底,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有力推动了板块并购重组的进程。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日益关注,调味品行业迎来消费升级的重大机遇,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调味品的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白酒板块方面,目前板块的风险已经充分释放,股价已基本反映目前的基本面情况,估值修复完成第一阶段。市场并没有太多增量信息,总体表现平稳,茅台一批价格稳定在860-880左右,五粮液稳定在580-590,销量依旧维持高位,二线龙头古井贡酒、洋河股份旺季逆势扩张,古井预计三季度收入增速在10%以上。白酒板块是趋势性上升的,行业集中度提升,优质个股及空间更大,板块整体处于底部区域,股价向下空间有限,长期来看目前仍是买点。

个股方面:推荐伊利股份、海天味业、贵州茅台、洋河股份等。

风电:基本面持续好转

投资要点:

1、国家能源局下发文件,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

2、201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

为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期国家能源局下发《关於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有关要求的通知》,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该通知就业内最为关心的设备品质和市场秩序两大核心问题做出关键性制度安排,分别从风电设备品质、风电机组质保期验收、招标采购市场以及市场讯息披露和监管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近年来我国风电应用市场迅速扩大,本土风电设备企业不断成长,诞生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但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也很多。若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将明显净化风电市场环境,规范行业发展,尤其是对风电龙头企业构成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