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范文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学语文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效率 方法与策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这就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着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们各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中学语文学习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教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意素养,陶冶情操。从1978年至今,语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引发许多人的批判,其中争论的中心就是语文课堂效率的低下。基于此,我提出了一些关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希望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指定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目标有的很宏大,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的则很具体、很细小,如关于读写的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目标。但我们绝不能只认准其一,而排斥其他的目标,必须要保证他们协调一致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行强加式的教育,这是一定要改正的。我们可以在一些课堂上看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漫无边际的发挥,看起来课堂气氛不错,师生间对话频繁,但其实只需稍加考察,就可以发觉其实这些内容跟课文的关联不大,也没有注重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根本达不到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从听说读写开始,再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合理分组,强调合作

在课堂上出现由于小组合作不当,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几点。

1.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再进行分组

进行分组学习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验发现与探究的乐趣,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在进行分组绝不能轻率,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课下的一些表现,甚至找学生单独进行沟通等方式,了解到学生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征,之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

2.要求教师积极组织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学习时会感到很茫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融入其中。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了。首先了解学生的难处,查看具体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积极高效的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当学生们能够初步学习和应用一些小组学习方法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了。还有一点需要教师们注意,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适时走到学生中间,甚至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探究情况,以便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反馈,调控整个课堂,防止放任自流,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看到学生有自己特别独到的见解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会产生示范效应,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整个课堂。

三、勇于创新,增强趣味性

为了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既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立体、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表现出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性和快速性,还能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务必要抛弃之前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导入新课时进行情境创设,即教师通过巧设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入。对于话题的选择,可以是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更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表露自己的心声和独特的见解。

中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正如上文提到的,在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及情境创设等方面都还不是很到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那些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

【2】周望清.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尹继庆.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4(67)

【5】周国龙.谈谈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导报,2014(87)

篇2

一、精设文题,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如何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所谓会写,就是指适合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这种题目来源于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至今看来仍不失它的现实意义。要把作文题目命得让学生“爱写”,除了在命题形式、方式、语言上作一些探讨外,根本还在于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感情、他们关心的热点。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中学语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字、词、句的综合运用,同时还穿插着自己的真实感情及生活经历,学生之所以在写作当中缺乏真实的情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生活思想和生活感受。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一般都是通过“讲”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其传授的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而没有深度的去发掘学生的真实情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教授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只要是把学生内心的情感基因给充分的激发出来了,那么就相当于拥有了通往成功的钥匙,为作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实情感的激发可以通过情境的创建,除了到社会上去实践之外,同样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比如说可以发动学生自编剧本,然后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实现中学作文写作的高效回报。

三、摘录积累,厚积薄发

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全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学生的积累工作。要求学生一进中学来,就要准备一个质量好的厚一点的积累本。告诉学生:成语、俗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段、佳篇;文学常识、歌词、轶闻趣事、谜语、幽默笑话、魔鬼词典、脑筋急转弯等等都可以摘录积累。因为这些内容既积聚着丰富的知识,又蕴含着新颖生动的方法,还积淀着真挚的情感,可谓是一个富饶的矿藏。有了这样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去开采这些积累,比如:引用、仿写、发散、变化、创新……用这些方法将这些矿藏开采出来炼成精品,将这些优秀内容转换成作文餐桌上的美味,把积累本变成写作的肥田沃土。这样开采,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经验积累,有了创造意识的积累,慢慢地,作文的畏难情绪就会消失,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产生。

四、练习生活,发展个性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凑成文章”,也就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五、科学讲评,注重实效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

二、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 “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 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型。

二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三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是,不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呢?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语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庸之道。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功能。通过语文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实现彼此之间思想交流,语言就是我们每个人思想的升华,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工具性化的过程。从语文学科和基础教育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最底层的根基,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所以,没有学好语文,其他学科都是空中楼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规律。很多教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法教学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法教学淡化。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表现出了语法的弱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是由教师自由掌握的,所以对语法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系统的教法。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明确。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语法教学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虽然有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上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对语法教学的积极性,并且逐渐淡化了语法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的学习在缺乏语法知识支撑的条件下,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分不清句子成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无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另外,在阅读中,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了一定难度,无法从关键句子中领会到作者的意图。除此之外,在学生的写作中,语法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特别是句子结构混乱,滥用修辞,使整个文章缺乏美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写作练习不够、阅读量不足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法知识匮乏。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才能在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语言是由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要素构成,而语法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形成的规律,涉及了短语的结构、词汇搭配以及句子的成分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虽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没有直接的语法内容设置,但是教师要从教材的分析中提取语法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从写作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分析文章内容的时候,如果没有语法知识的支撑,对一些长难句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在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中,将语法知识提取出来,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对复杂语句分析理解,抓住句子主干的意思,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重视从词语的运用方面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对词义相近的词,要经过语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词性是否不同,了解词汇的搭配规律,避免词汇搭配上的错误。因此,规范学生用词的规律,会让语病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除此之外,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更要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会遇到特殊句式和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传授,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举步维艰,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语言交际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用语法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减少语病的出现,加强对句子的分析,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语文语法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方法也要仔细审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语法知识确实很抽象难懂,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化、规则化的语法知识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目前语法教学的特点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法教学的方法提出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又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抓不住句子的主干,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这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语法教学的材料,教师通过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进行规范。抛开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语句通顺。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语病百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句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病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法知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让语法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语言的习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教师要从这些日常用语中寻找语法教学的材料,为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错误,使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语文语法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而语法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去寻找更有效、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 2012(09).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

如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如: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等。

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与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中,多以幻灯片、投影仪等技术形式传递影像信息,相对而言,现代信息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实现教学的形象化、具象化、生动化、便捷化,以及内容的丰富化、同步化,学生印象的深刻化、理解的简单化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法的全部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其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而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恰好符合了信息教育的内涵,是语文教学发展改革的必经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语文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注意平衡好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与传统教学,才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

2.教学内容过于复杂,不分主次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由于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可以更加便利地利用互联网上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但问题在于这些资源内容良莠不齐,且数量过于庞大,不分主次,教师若是简单地将网上信息复制、粘贴到教学课件中,很容易使学生难以消化且更难定位,增加了学习负担。

3.喧宾夺主、花样繁复

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经常会出现幻灯片过于花哨的弊端,

如:幻灯片的图片、声音、色彩等元素的应用过多等。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这样的幻灯片很容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了课件上的主要内容,必然会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三、加强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

1.利用任务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学的时代性特点是其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此外,还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性。所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任务驱动模式,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造性。

2.提供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

传统语文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文字上的东西,不够直

观,不容易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一课堂工具,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在记忆的同时更有助于理解。例如: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本身是文言文,学生不易理解。在授课之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这一个情景用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与丰富

上文提到,在信息技术资源的管理上,既要抓好信息技术软件的更新与应用还要注重硬件资源的整合。在软件资源的建设上,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精品课的建设与评选,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与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对于硬件资源的建设,学校的支出预算中应包含硬件资源支出的款项,建立专项资金,力求根据学校实力有规划的定期投入,更新教数学设备。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与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芳.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