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影发展趋势范文

电影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影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影发展趋势

篇1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未来社会中,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影生产能力的提升,电影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必然会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受到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社区院线和家庭院线会逐渐成为电影院线发展方向,人们在家中既能够完成对各类型电影的观看,并且视觉和听觉效果更好,电影的受众群体将更为广泛。最后,尊重观众的意愿进行电影排片。随着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更为重视人的主体性,在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排片理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院线排片转变为完全按照受众群体的意愿排片,排片设计更加人性化,能够满足观众的实际观影需求。

2.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路

对于电影的制作机构来说,电影创作类型的选择并不重要,盈利才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目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特别是电影行业正处于艰难上升期的国家来说,单一的优秀导演或者优秀电影,即不论是张艺谋或者冯小刚,抑或是《英雄》和《天下无贼》,都无法完成对中国电影文化的整体性构建,中国电影仍然无法与世界电影抗衡,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受到巨大的限制。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文化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该在加强横向区域电影文化合作的基础上,在纵向发展方面坚持构建多元化的电影文化形态,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2]。具体而言,多元形态电影文化的构建主要表现在多层次电影创作方面,即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既需要加强对电影文化产业中主体类型商业电影的重视,也应该鼓励电影创作单位探索电影的语言和文化,追求电影艺术的个人表达,即在发展电影艺术的过程中追求艺术个性和商业需要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在中国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从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单一层面的电影类型都无法构建起完备的电影文化,而经久不衰的好莱坞电影和曾经风靡一时的香港电影也从一定层面上表现出只有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多层次的电影结构建构,才能够真正增强电影文化产业的有序性,促使电影文化产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契机。

而对于电影文化的多元化建构,我国这一时期的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就为电影文化多元化建构工作提供了可能。具体来说,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化社会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社会关系急剧变化,社会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大众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不断的进行变化和调整,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也受到影响发生了变化,新的思想观念逐渐被确立,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中国电影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中国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积极引入本土化创作素材和创作资源,在电影创作中逐步彰显出中国电影文化特色,促使中国电影重新焕发出生机,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3]。简言之,基于当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影行业在发展历程中要想突破当前社会束缚,在新时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就应该重新确定电影的发展道路,进而基于多元结构的构建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中国电影逐步彰显出中国特色,形成更加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电影文化,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篇2

在微时代的洪流里,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名词也都被冠上“微”字头衔,将旧元素重新组合成所谓的新事物。本文试图以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为例,对微电影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微电影;微时代;广告

“微电影”一词从2010年开始就大热于网络媒体,各大品牌开始涉足“微电影”,2011年12月10日,由广告门与新浪联合主办的“2011首届微电影节”于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2012年5月千部微电影登陆爱奇艺,首家微电影频道诞生。

虽然目前还未对微电影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但根据目前它所呈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首先,微电影要具备和电影作品相当的故事性与艺术性,并具有商业价值——即品牌传播的元素在其中(没有商业元素的作品更适合被称作“微视频”);其次,微电影的主要传播及投放媒介应以互联网为主,更具体的说,则是在社交网络中的投放传播;而在微电影的时间长度上,它显然也要符合互联网用户的观看及传播习惯。

从2010年凯迪拉克推出的《一触即发》开始,到宝马、香奈儿、三星等等,各大势力雄厚的品牌开始尝试微电影的形式来推销产品、阐释品牌的内涵或提升知名度。

1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分析

2010年由桂纶镁和彭于晏出演的益达“沙漠加油站邂逅”故事曾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两个人“下一站去哪”也一时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2011年,大家的好奇终于得到了回应,分别以“酸甜苦辣”为主题的四段故事将二人的感情戏码延续了下去。

四支TVC中,《酸》讲的是面馆风情万种的老板娘对男主角热情招呼,引发了女主角的浓浓醋意,男主角只好托老板娘送来表达关爱的“益达”化解尴尬;《甜》中男女主角在旅途中相互依靠,一串糖葫芦和第一次甜蜜的拥抱;《辣》是讲两人旅程中遇到的刺激经历,展现了女主角性格中火辣的一面;《苦》发生在浪漫的海边,男主角勇救不慎落水的女主角,而最后女主角却因为说不出口的期待而尝到了苦涩的味道。

该片故事性极强,产品的植入也非常自然,广告语也深入人心,可以说从文案到拍摄制作,以及媒介投放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2 微电影广告特点

从益达《酸甜苦辣》的微电影广告中可以看出,“微电影广告”并不是简单、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广、商品标识的重复曝光率,而是依托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符号,把要推销的品牌理念、产品功能通过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电影中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隐含的广告营销方式。

具体来说,“微电影广告”有以下两个个特点:

1) 时长介于一般广告和电影之间。微电影广告比电影时长短,比一般广告长,大概在30 分钟内。

2)艺术表现形式为电影。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一般广告直接明了的商业宣传手法,它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将产品或品牌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来宣传产品或品牌的广告作品。它兼具有电影的特征,为品牌广告信息增加了趣味的故事性,能够由浅入深的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及品牌产品推广。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就是借用了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产品置于唯美的故事情节之中,提炼出“关爱牙齿,更关心你”这样一句阐述产品内涵、推广企业理念的广告语。

3 微电影广告优势分析

恰当的切入点,将品牌信息和产品特性能够较为自然的融入到故事情节和场景中。

目前大多数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都比较生硬,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而将广告植入“微电影”中却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究其原因,首先也是因为微电影广告的目的性明确,即为宣传产品或品牌而来,这就与受众在看影视剧时的心理需求不同,一些知名品牌所做的微电影广告反而能引起受众的主动观看。研究各种受欢迎的微电影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契合诉求主题、表现鲜明个性的特点,所要表现的独特的品牌诉求也传递的非常到位,容易产生网民的共鸣。

资金投入量少,收益巨大。

网络是微电影广告主要传播载体,因为其时长较长,以秒计费投资巨大的电视媒体并不适合,而通过网络传播投资小,传播速度广而快,并且这种新生事物,容易获得不同口味的网民的关注和好感。

整合营销可以加升品牌营销效果。

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整合营销的一种有效途径,与之配合的电视广告,户外平面以及相关活动都为品牌推广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除了在优酷、土豆、PPS、新浪和“益达”活动官网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还在全国256个城市的电视台中播出,其活动官网还推出互动活动,邀请网友写下自己说不出口的“酸甜苦辣”,由益达来帮助传递。

4 微电影广告目前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微电影广告对创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具有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

2)监管机制不严。传统广告和影视作品都有其严格而成熟的监管机制,但微电影广告拍摄和播出都缺乏较为健全的监管制度。并且其载体大都以网络为平台,没有过多、过严的审查,为一些制作低劣的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5 微电影广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前景。但是微电影怎样才能未来究竟会怎样发展才能延长其生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微电影的发展只能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寻求出路。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要提高叙事艺术,避免其低俗化。一方面微电影广告要把握好艺术的成分,剧情安排要以品牌传播为导向,内容对品牌的渗透和形象对接要起到有效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只关注高超的艺术表现,却忽视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微电影广告需要亲民,但要避免某些低俗的风气和非主流的价值观被植入片中,传递给受众。

其次,微电影的创作需要逐渐专业化。广告界资深人士莫康孙认为,微电影制作,第一要坚持4E 原则,即Engaging、Entertain、Enrich 和Enhance,简单地说,就是剧情要扣人心弦,形式要娱乐观众,能够丰富品牌个性,最终提升品牌形象。第二要坚持3C 原则,即Celebrity(演艺界名人)、Content(精彩内容)和Contact(受众接触点)。这需要相关创作人员不断摸索微电影广告的特性并提高专业制作水准,毕竟高质量的微电影广告更容易受到受众的关注,比如益达《酸甜苦辣》由上海BBDO创作完成,其专业的团队和拍摄技巧使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篇3

关键词 3D;电影;促进;改善;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216-02

所谓3D电影就是在放映的时候,用两个镜头同时拍摄并通过两个放映机对拍摄下来的胶片同步放映,放映的同时,技巧性的把两幅图片重叠在银幕上,但此时形成的图像模糊,得借助光学原理,改变光波的振动方式,观众戴上立体眼镜,就会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3D电影就这样形成了。当前3D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巨资的投入下,陆续进入各大影院,备受到了广大人们的青睐,同时,3D电影给各大票房带来的巨收益,使得制片公司和影院老板兴奋不已。我们在对电影的发展带来好的成效感到高兴的同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3D电影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就3D电影发展因素、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展研究。

1 促进3D电影发展的因素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从最初简单的投影仪到目前高级设备控制的情况下,每一步的成长都是艰辛的。从传统的电影发行主要方式由上级审查后向下级发行放映到现今电影的放映为区域的垄断,长期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的管理变成如今被当做产业来管理,过去只有简单的投影装备到目前最具特设的3D技术,就其深层次改革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科技的不断创新

从过去人们致力于对科技的发展可以看出,要想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模式,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样,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各方面的科技必须同步进步,电影业也不例外。电影是科技创新的产物,科技的高速进步带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众所周知,电影的特色就是高科技、宽银幕、大投入和立体声。在数字化技术即将达到鼎盛时期,如何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再次是电影产业有一次质的飞跃已经引起电影人的注意,而现今3D技术的出现正迎合了电影人的需求。

1.2 高速发展的经济

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大投入作为电影的特色之一已经不再是让电影人头痛的问题,越来越来的电影制片公司开始加强对电影的投资以达到完成高质量的电影。像《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和《蜘蛛侠3》就将近耗资3亿美元。而《阿凡达》更是成为史上花费成本最高的一部电影,成为运用3D技术的第一步影片,它的成功大卖更是证明了人民对3D电影的喜爱与认同。3D电影的出现,提供给大家一个新的感官世界,立体感带来的刺激,使人们在闲暇的时间,丰富了内心世界,愉悦了心情,更弥补了空虚的精神生活。

1.3 观众个性化的需求

据新浪娱乐讯报道在2010年度的电影局报告会上透露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百亿以上,较2009年年总产值近翻了一番。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影数量,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知观众对电影各方面品质要求会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人们对电影的要求已不仅仅再局限于其本身深刻的内容,演技娴熟的演员,如其他产业一样,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对电影的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

2 3D电影发展的现状

近两年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只有了解目前3D发展的现状,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及经济力量为支撑点,在谈论它的未来时不会给人泛泛而谈的感觉。自从2008年3D电影播放后,3D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各大影院也开始对3D的尝试。从整体看中国的3D电影发展状况,它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但3D电影的放映渠道过于窄,设备还得花大量的资金进行改进。其次,多数商家为追求更多的利益,强制性的播放3D,再加上它的技术不够成熟,效果也没有达到最佳状况,观众观看完后,对3D带来的头晕等症状,感到不满,觉得被欺骗了,这样的3D根本无法在市场上长期生存,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加快改进的步伐。

2.1 3D电影的放映渠道过窄

由于传统的购销手段的深远影响,我国国产新片大多在影院放映,虽然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但多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影片在全国放映的不同步,误导观众以为新片的上映数量少,这些原因也让观众以为3D的放映的数量少,其次,3D的放映还在初步试验阶段,主要的途径为影院,票房的过高,使得大部分人没有能力支付票房的费用。

2.2 3D电影的投资渠道少,电影产品结构不完整

中国电影的整体产品结构是低成本,数量多,使得电影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间接地影响了3D的发展。其次,对3D电影的投资规模不大,主要的投资方式为政府与电影产业部门。资金来源渠道的窄与少,都限制了对3D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电影产业的相关人员应采取更多的措施,吸引社会更多投资人对电影产业进行投资。

2.3 3D所用的设备还存在欠缺

根据3D放映的原理可知,主要的工具是眼镜。但根据观众的反应来看,这种强迫式的观看效果,会让眼睛易疲劳,若人眼能接受快速的画面,但由于用脑过度,长时间的刺激会使头部出现晕眩的状况,这样的效果会让观众产生不良情绪。另外,观看时,画面的色彩偏暗,不能让观众尽兴,这些都是3D的劣势。

2.4 影院为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把2D作为3D放映

与2D相比,3D电影的立体效果更强,优势更大。影院了解了3D的票房之高以及观众的兴趣之浓,在有些电影有两种版本时,为吸引更多的顾客,偏只播放3D电影版本,但限于3D的技术,不能带给观众满意的播放效果,这样做显然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没有顾及到消费者的需求与经济状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将会阻碍3D电影的发展。

2.5 观看3D电影的主要是青少年

3D这门新兴的技术,吸引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可能是青少年对新事物易感到好奇的原因。但观看目前中国的人口状况,日益趋向老年化,老年人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市场。这就要求电影人员加大对老年人宣传3D的益处,增加有关老年人感兴趣的电影题材,吸引老年人的目光,争取较快打开老年市场,挖掘老年市场的财富。

3 3D电影的发展趋势

按照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来看,电影的产业规模不算大,世界各国已解读出我国电影产业前景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纷纷来我国电影产业进行投资,我国电影产业已成为各国争抢的一块可口的蛋糕。根据经济专家的调查研究来看,随着我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的GDP增长的速度来说,我国娱乐文化的消费势态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对电影产业的改革速度加快来讲,中国电影将获得一个可观的前景,从预测的角度可看出,在未来中国3D电影在电影的发展趋势不容小看,3D的银幕将会变得更大,播放渠道也会增加,可能会延伸到家庭里面,随着3D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可能会促进电影题材的改革,它将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的增长,这不仅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更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篇4

经历了Web2.0的大放光彩,现在我们已然步入了Web3.0和三网大融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不再是信息的贫乏和获取信息的困难,恰恰相反,我们正面临的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变得碎片化和快餐化。我们正在步入是一种称之为“微文化”的时代。近几年来,微文化催生出的一些产物如微博、微小说以及微电影并渐渐大行其道,正在进一步地改造人们交流和获取资讯的方式。

2010年底,中影集团与凯迪拉克汽车公司联手打造的一部电影短片广告《一触即发》,这部作品被业界普遍称作微电影的开山之作。该作品的剧本取材于微小说《一触即发》,在90秒内讲述了男主角吴彦祖和女主角Lisa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达成交易的故事[1]。这部作品时间虽短,但是情节处理得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场面宏大并制作水准精良。很明显,微电影的诞生过程已经明确表明了微电影和广告营销的密切的姻亲关系,然后这并不能否定微电影本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微电影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微电影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关于微电影的精确界定,业界至今仍没有权威明确的表述,一般认为微电影是指时长从30秒到300秒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但是微电影明显具备着这样的“三微”特点,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成本[3]。此外,对于微电影类型的划分目前也比较粗糙,大致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是由明星参演,由专业制作团队拍摄,为大公司量身定做的商业微电影。通过微电影故事方式来建立品牌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开山之作《一触即发》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凸显草根性的由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1,6],这类微电影由于其非商业的特点因而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不一而足,典型代表有《老男孩》等优秀作品。

除此之外,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微电影在微时代大环境还体现出了传播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它已经不再仅仅依附于电视媒体。微电影借助流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和社交网络技术,做到了全世界无界限的爆炸式扩散方式,这一特性给微电影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把强力的助推。

三、微电影的艺术特征浅析

微电影作为一种媒体表现形式,虽然孵化在广告营销的暖巢中,并跟传统的电影有着诸多不同点,但是其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值得新一代媒体人的正确对待和思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对微电影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挖掘。

首先,因受到时长的限制,不同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独特的叙事形式,具体表现为叙事手段的“浅层次、巧构思” [4,5],以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将欲表达的理念传输给观众。微电影能被定义为一种电影正是因为它同样具备着传统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微电影也要求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征鲜明的人物,而在短时间内组织故事的叙述表达手法则是其一大亮点,更是微电影的非常闪亮的艺术特征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制作人员往往需要煞费心思来巧妙地构建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还要做到短暂的时间内能将情节快速而自然推进并到达饱满性,以求得微电影作品同观众心里共鸣的最大化。无论是着眼于营销的商业微电影还是立足于公益的非商业电影,都需要借助微电影独特巧妙的叙事方式来快速传达理念给观众。这种巧妙的叙述方式存在着丰富的样式,在传统电影理论成熟的基础上,关于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也应该形成独特的理论。

此外,微电影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其语言的浅显简洁性。受限于微电影的三微特性,微电影的制作往往无法与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相提并论,当然也有大成本制作的豪华级别的微电影,这里暂不讨论。因此,微电影必须在有限条件下充分发挥手段简单语言简单的特点,从平凡之中见神奇。微电影不能使用传统电影使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例如大场景的持续刺激烘托,情节的细致铺展,台词对白的层层深入刻画。微电影往往只需要借助几组精致的画面,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就可以做到短时间内丰满的表现主题思想。微电影的语言形式的浅显简洁并不等同于低劣的手段应用,恰恰相反的是,微电影选用的简洁高明而不低劣的表现语言正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微电影的另一个艺术价值在于其不同于传统电影的高门槛,三微特性让微电影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齐放,能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智[4]。这一特点同样给微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笔者认为这是未来微电影能长存下去的精髓所在。制作一部表达个人或者小团体理念的微电影现在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一部品质不差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微电影的前期录制过程。草根民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而微电影的低门槛能够做到集万民之智来不断丰富微电影的表现形式,上文提到的微电影的两个艺术特性在这里可以达到最大化的扩展。微电影的这个特性可以很漂亮地将原本认为不可能同室共赏之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很好的折中权衡,这正是微电影迷人的魅力之一。微电影作为一种雅俗共赏之的艺术形式,可以被用来表达各种层次高低不一的思想,这一点艺术魅力不是传统电影可比的。

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社交平台大行其道的现下时代,微电影凭借其传统电影所不能及的“微”,借助丰富的传播媒介,形成了一种近乎爆炸式的实时交互式传播。微电影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微”特性正好迎合了当今快餐式碎片式的资讯获取模式。微博,作为与微电影共具微特性的网络资讯分享形式,成为微电影传播的很要重要一种工具。

四、对微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当前,微电影已经出现的爆炸式的发展,似乎没有体现出颓势,但是没有永久的完美定式,只有永久的不断升华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微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继续丰富微电影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模式。

篇5

[关键词] 传统电影; 数码电影;融合;IMAX

2010年伊始,电影《阿凡达》在全球得以热映。目前,对于电影《阿凡达》好评如潮,如“近十年来最耀眼的电影”“就像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从今以后,则可用《阿凡达》前和《阿凡达》后来划分电影史”等。《阿凡达》及其IMAX技术的应用,暴露出国产电影在技术实力上与国际前沿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本文从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着手,探究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从而指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

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和制作3D动画片。

(一)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数码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从美国来看,上世纪90年代,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们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的、有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当今欧美大片无不利用数码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从中国来看,最早有规模、有目的地采用电脑特技的国产电影是1999年的故事片《紧急迫降》《冲天飞豹》《横空出世》。《紧急迫降》里使用了电脑三维影像,创造出波音飞机空难危机的奇观效果;《冲天飞豹》中用数字技术想象了中国的新型战机,并用180多个三维动画镜头表现了高难度的战机飞翔动作;《横空出世》更是通过数码技术将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2000年后很多的国产电影或多或少地融合数码特技的效果,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视听效果,如《长江七号》《集结号》《投名状》《风云Ⅱ》《功夫》《无极》等。

(二)利用数字技术制作3D动画片

3D动画即三维动画,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用于影视制作的新兴技术,能无需摄影机介入,仅依靠电脑便能创造出一种虚拟现实、亦真亦幻的三维空间。1995年第一部完全由3D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诞生,不仅开启了好莱坞的数字动画时代,而且也给电影制作开辟了全新道路。随后涌现出一批深入人心的3D动画影片,如《怪物史瑞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鲨鱼故事》《汽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

2009年初,首部国产原创3D动画片《动物狂欢节》开始上映,表明国内电影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纯数码3D动画片。随后,3D动画片《麋鹿王》上映,该影片基于3D的宏大场面背景、精致的人物造型、本土化的故事再加上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令其呈现出类似于好莱坞动画的3D技术风格。

二、《阿凡达》的IMAX体验

IMAX源自英文Image maximum(图像最大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拥有最大的银幕(“巨幕”的高度一般超过18米)、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在国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IMAX电影的超凡视听体验,需要专业化IMAX设备和技术。世界许多电影强国,先后推出了各个种类的IMAX摄影机以及专用辅助装置,如水下摄影装置、稳定装置、航拍挂接装置等,并且还推出了DMR技术,能将普通35mm影片转成IMAX影片。

要想体验IMAX电影,还需要专业化的IMAX影院。IMAX影院包括IMAX-2D影院、IMAX-3D影院以及IMAX球幕影院。无论是哪一种IMAX影院,其特点就是画面巨大,不仅能把人的绝大部分视野包容在银幕之中,而且画面清晰稳定,色彩还原真实。这样的巨大画面,再配以多路逼真的数字立体声,最终给予观众强烈的临场效果。观看IMAX 3D电影时,观众需戴上特殊的偏光立体眼镜或电子液晶立体眼镜,才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种逼真的效果让人不觉得是在看电影,而是完全置身于影片的情节、场景之中。

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更是将动画片、风光片、CG、3D效果、游戏画面等已有的技术元素进行糅合。所以,电影《阿凡达》在时空上的尽情想象,视觉上的极度宏伟,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壮观感受。

三、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电影《阿凡达》的IMAX视听震撼,让中国电影人重新审视电影的技术内涵。然而,发展IMAX电影不仅投资巨大,还面临专业设备和人才短缺、影院改造和建设、片源不足等问题。从我国的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来看,本文认为,国产电影走IMAX的技术道路还是不可取的。

那么,如何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呢?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一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忽视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广袤的电影市场前景,由此而带来的电影创作基础和宏大的战略目标。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之路。

(一)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从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开始,电影艺术就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更让电影的表现手法无所不能。

尽管数字技术已成为实现电影视听效果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但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要素,即画面、色彩、声音三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基础仍然是遵循传统电影艺术理论,所以,中国电影要实现的是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应不断地探索数码技术在国产电影中的应用,使数码技术为电影内容服务,通过内容、艺术、技术的三维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电影。近年来,优秀国产影片,无不是将数码特技与内容、艺术相融合,创作出的佳作。例如,运用数码特技,《集结号》《投名状》创作出与内容吻合的、真实的、震撼的战争场景;《画皮》中的女鬼脱去美人皮的画面也因数字技术的加盟得到了完美表现;还包括《赤壁》《风云2》《建国大业》等国产影片,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电影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将现代数码科技和传统电影艺术元素充分的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科技潮流、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潮流的好作品。

(二)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

近些年,中国电影与数码产业密切联系,运用数码技术不断提升电影的原创能力。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超过62亿,比2008年的42亿票房多出20多亿,其中约35亿的票房份额属于国产电影,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逐步认可,渐渐走出一条电影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和数码电影产业发展的融合道路。

在当今电影市场中,一部影片如果能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益,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以动画片为例,动画片的主要观众是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引进的3D动画片并不适合他们的需要。事实上,许多经典的、优秀的原创传统动画影片,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从内容上、形式上非常适合中国的少年儿童观看,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数字化时代,动画片的创作越来越依靠数字技术,从2D到3D再到IMAX 3D,无不显示出数码技术的魅力。当前,国产3D动画片,像《魔比斯环》《动物狂欢节》《麋鹿王》等,也仅仅能体现出国产动画片在技术上的进步,比起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来,在动画质量上和技术上都还不成熟,远远达不到其水准及影响力。所以,国产动画片的发展更应该将中国原创文化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一方面,继续提高原创文化能力,推出符合中国儿童理解能力的、生活氛围的、有意义的动画片;另一方面,要加快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数码影视技术,充分发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的效用,从而做到原创能力与数码科技的完美结合,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动画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的热映就已经说明了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是未来国产电影的发展方向。

(三)电影类型多元化与电影需求的多元满足相融合

数字时代,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影院观看、电视观看、碟片观看、网络观看、手机收看等形式。多元化的观影方式促使电影的受众群体增多,从而导致电影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在欣赏到主流电影的同时,对文艺片、喜剧片、科幻片、古装动作片、都市爱情片、动画片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影需求也日益凸显。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在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同时,电影类型也丰富起来,有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天安门》、古装战争片《赤壁》《花木兰》、谍战片《风声》《秋喜》、动作片《十月围城》《功夫之王》、历史人物片《梅兰芳》《叶问》、时装片《非诚勿扰》《女人不坏》、奇幻片《画皮》《长江七号》、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大内密探灵灵狗》等;还有很多的中小成本的影片,像《高考1977》《非常完美》《疯狂的赛车》《游龙戏凤》《熊猫大侠》《机器侠》《窃听风云》《李米的猜想》《保持通话》等,都成为市场的有益补充。另外,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麦兜响当当》《马兰花》《风云决》等也表现出了在电影产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电影类型多元化而构成的多元化电影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也正契合了人们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影消费需求,这也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市场根基和战略目标所在。

四、结 语

在电影史上,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都可能有一个被偏爱、被追崇的过程。但科学技术始终是实现电影美学境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并不是终极目的,更不是归宿。在技术面前,内容依然是首当其冲的,电影的内容如果苍白无力,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华丽的外衣,徒有虚表。

电影巨片《阿凡达》的全球热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电影的发展状况。只要我们能够扎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认真汲取中国文化和艺术营养,充分提炼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题材,充分体现电影艺术元素,坚持中国特色,以内容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数码技术,提高国产电影观赏性,就一定能创造出多种类型的电影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影文化需求;也就一定能够在世界电影格局中,走出中国式的、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进行融合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亦中.中国数码影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论数码影视的交互与分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2] 李枢平.IMAX电影、IMAX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影视技术,2003(09).

[3] 黄晓蓄.IMAX:“电影的终极体验” [J].华东科技,2009(02).

[4] 黄绍平.传统影视业面临新技术挑战[J].实用影音技术,2001(07).

篇6

关键词: 西方电影; 国当代电影;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J9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81-01

近几年,相对于美国电影大肆抢占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我们的国产电影却迟迟难出国门,无法获得更多的海外电影市场,尤其是西方电影市场的认可。虽然近几年中国市场也不乏好片出现,如2010年影院电影的叙事空间中,最成功的作品当属《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以其封闭的空间造型与开平碉楼的借用使电影剧作的叙事空间得以垂直立体发展。但是纵观近几年我国的电影,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美国电影可以打进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影却难以在西方电影市场立足呢?究其原因,除去中国电影在海外得不到公正的宣传和推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得从中国电影自身找原因,找差距。

一、中国当代电影存在的不足

1.摄取题材落后,缺乏时代色彩。近年来,国内一些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往往热衷展现古老中国的东方式奇观,刻意迎合西方电影节评委及观众的猎奇心理,以及关于东方的先入为主的想象。然而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国家民族形象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好处。真实地反映人的生存状态不应该只表现愚昧落后的东西以博得一笑,时间一长,西方观众就会失去好奇感,产生鄙视和厌倦,从而堵塞中国电影的西方发展之路。

2.情节脱离现实,创新意识不足。最近几年来,接连有国产大片问世,你方唱罢我登场,放映前铺天盖地的宣传,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导致这些所谓大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备受瞩目。然而等到公映以后,观众总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总感觉言过其实,这跟电影情节内容的空洞乏味有很大关系,从《十面埋伏》到《英雄》,再到《无极》,这些所谓的商业大片,演员阵容十分强大,让观众备受期待,为什么得不到较高的评价,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给人空洞虚浮,远离生活的感觉,西方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知之甚少,更无法理解电影背后所包蕴的内涵。此外,很多电影情节类似,表现手法也都极其相似,也激不起观众的观赏欲。

3.电影制作水平存在差距。看过《哈姆雷特》和《变形金刚》的人都会有深切的体会,中国拍不出这种高水平制作的电影,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平,尤其是高科技水平要远逊于好莱坞电影,这对于看惯高科技制作水平电影的西方观众来讲,在感官上缺乏吸引力。

二、中国当代电影发展趋势

1.中国电影要有效地走合拍之路。中国电影要想进军西方电影市场,必须有效地走出去,而合拍片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主力。拍合成片不仅可以集中优秀资源,降低市场风险,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能学习到海外先进的电影理念和制作手段,从而大大提升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和整体水平。2008年,中国电影共推出406部影片,合成片仅有10%。然而,在2008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的25.28亿美元中,合拍片收入所占份额高达95%。”这说明,中国电影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发展合拍片。当然,合作拍片并不代表向境外投资方一味妥协,而应平衡境内外利益,达至双赢。

2.中国电影要反映现实生活,发扬创新精神。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也必然不会有长久的魅力,中国当代电影在片面追求高票房的同时,应进一步反映中国的国情现状,反映百姓的真实生活,而不应整天纠缠于古人的生活,沉浸在虚无的哲理世界。此外,在电影的构思和制作方面,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通过别样的视角展示电影的魅力。整个2010年度,算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新的创作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以文学改编的影院电影,如《唐山大地震》《赵氏孤儿》《山楂树之恋》《让子弹飞》《杜拉拉升职记》等等,这些于2010年度在电影荧幕上风光无限的电影,以其扎实的生活气息和情节丰富生动而备受瞩目。

3.中国电影要提高科技含量。对高科技的运用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的优势所在,也是其抢占中国市场的重要武器。中国电影要想走出中国,打进西方电影市场,必须提高电影的科技含量,这是电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影本身就是声光电影的艺术,只有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才能凸现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彰显电影的优势所在。《阿凡达》为什么能够连续创造票房奇迹,关键就在于电影对高科技技术的娴熟运用,为我们展现了衣服美轮美奂的外星场景。

4.中国电影要凸显人性的闪光点。人有种族、国家、年龄和性别之分,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然而有些东西却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品质,比如正义、善良、英雄主义。常看西方影片的观众应该了解,西方电影非常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在曲折离奇的故事当中,人物的崇高品质会无限放大,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阿凡达的不畏强权,功夫熊猫的坚韧执着,这些人性中的闪光点通过影片直接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引起共鸣,形成电影特有的魅力。中国电影在此处往往做得不够,中国电影制作人似乎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在电影中喜欢玩一些玄奥,难辨是非的东西,缺乏对人性美好一面的强烈宣示,似乎观众人人都是理论家,都能够猜透导演的良苦用心。而现在的观众,更希望通过电影感知人的美好,去感受强烈的心灵震撼,而不是看一堆玄奥的理论,回家再慢慢的思考。

5.中国电影需要大力开发本土市场。西方电影,之所以抢占中国市场,是因为西方电影市场已经是他们的天地,他们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电影却不没有发展到完全占领本土市场的地步,虽然我们在国际上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电影节,虽然国内的金鸡、百花等电影节也是名目繁多。然而市场却无人开发。中国的电影发行远远落后于电影市场。很多好电影没人宣传没人放,可惜可悲。中国的电影工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在与好莱坞甚至韩国片的竞争中都处于下风。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却逐渐强大。香港,韩国,美国的制片公司都在打中国内地市场的主意,抢占市场,赚取高额票房收入。面对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自己不去开发,便宜他人,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哀,我们不应该让这种悲哀演变成悲剧,应该积极努力地开发本土的电影市场,让中国电影获得更多中国人的喜爱。

经过百年的发展,世界电影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完善。在世界电影之林里,不应该是美国电影的一支独秀,而应该是百花齐放的瑰丽胜景。中国电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坚信中国当代电影一定能够成功地走向西方,走向世界,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愿我们的电影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为这个伟大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

[1] 王斌.当代电影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上大网2009年10月10日.

[2] 王翔宇.中国灾难电影的形态与现实主义美学风格[J].当代电影,2008,11.

篇7

关键词:数字电影;有利条件;存在问题

【分类号】J905

现代电影正向着数字电影趋势蓬勃发展。所谓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设备和技术制作、摄制、存储的纪录片、故事片、专题片、美术片以及文艺节目、广告和体育等,通过光纤、卫星、光盘、磁盘等媒体传送,放映在荧屏上的数字影像。电影向全数字化演进已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我国数字电影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化与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电影,推进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促进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数字电影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

1.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电影的发展。

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电影数字化发展和电影技术创新,作为促进电影发展的重要举措提了出来。刘延东同志提出,要完善数字电影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发行、制作、存储、放映、监管等环节广泛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换,推动我国电影科技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国家广电总局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强化电影市场监管,促进数字电影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所有这些为加快数字电影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1.2加快数字电影发展的技术环境已经具备。

电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和辩证统一体。电影技术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技术始终引领着电影艺术的前进道路。当前,电影正由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加速转变,数字制作、数字拍摄、数字放映和数字发行已经愈来愈普遍和流行,数字电影已成为现代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进重点。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数字电影涵盖许多关键技术,成为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电影新技术急于获取新市场,为我国数字电影有选择地吸收、引进、集成、消化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我国电影行业正在发生重大转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为数字电影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字电影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大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

1.3 我国数字电影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我国数字电影从起步阶段便形成良好有序的发展基础。农村流动放映在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监管。在城市数字影院管理中,农村流动放映系统的成功模式成为重要参考与借鉴,推动了城市数字电影市场监管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整个数字电影产业的有序发展。

2 我国数字电影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数字电影技术方面。

由于我国数字电影发展起步较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面基础薄弱,缺乏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相关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无法提供相应的技术产品,致使我国在数字放映终端、编解码器、显示芯片等关键技术与设备只能全部依靠国外。我国原有的98%以上的国产电影放映设备市场,已在这场数字化转换中被国外占领,国产专业数字电影设备制造几乎是空白。同时,我国原有的电影工业尚未完成转型,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手段、 方法和体制,与数字电影的发展很不适应。目前,我国专业电影数字拷贝的发行传输仍以硬盘邮寄为主,尚未利用网络进行大规模数字电影传输,影院未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数字电影发行放映质量保障与检测系统尚未建立,电影发行放映服务与管理平台缺乏整体运行方案。我国虽然已经掌握了国外主要数字3D电影放映系统的技术特点,但数字3D影片的拍摄、制作才刚刚开始探索,数字3D放映辅助设备尚未国产化,目前生产的数字3D影片的内容和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市场的发展等等。因此,积极开展电影科技创新,加快数字电影技术应用研究与试验,加快数字电影系统与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电影数字化转换进程已成为我国数字电影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2.2数字化电影监管方面

由于我国数字电影发展太快,亟需建立一整套安全、高效、覆盖城镇的电影数字化发行网络和全国统一的国家数字电影发行放映服务技术支撑平台,使之具有发行传输、版权保护、交易服务、编目管理、影院管理、市场监管等多种公共技术服务与管理功能,以更好地实现对数字电影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安全的保障,同时防止非法放映,保障我国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电影市场的有效规范与监管,进而促进我国数字电影传输、发行、放映等方面管理、运营和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新格局的形成。这既是中国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

2.3数字化电影成本方面

由于数字放映技术没有标准化,放映设备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使影院在数字化过程中,不能很快获取较大收益,影院积极性严重受损。放映机、服务器、放映管理系统等都需要投入巨资。在美国,电影院购置一个35毫米胶片的放映机只需要三万美元可以使用几十年。而一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需要十万美元以上,还面临着升级问题。根据摩尔定律,升级期限为两年,且机器每次升级还需要缴纳新的费用。我国数字影院的设备投入主要靠从影院的票房中回收,影院变相出资购置数字设备,因分账比例少于胶片电影,影院都不愿意放映数字影片,这种现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电影及其设备的市场发展。由于技术原因,不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存在着发行商和放映商利益脱节问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票房瞒报现象,导致发行商不敢投放影片、影院拿不到好影片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数字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2.4数字化电影技术人员方面

发展数字电影,需要大批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我国虽然大量引进了高端数字电影设备,但买不列国外的高端创意、技术和艺术。由于缺乏高端的复合型数字电影人才,同样的设备,却生产不出与国外水平一样高的优秀作品。数字电影涉及尖端技术,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研发又要能操作。目前,用人体制和分配机制也对稳定和开发数字电影人才队伍产生了一定影响。技术专业人才、后备力量匮乏短缺,成了制约我国数字电影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2.5数字化电影版权方面

数字电影技术含量高,每个环节都涉及法律和版权问题。例如,数字转换处理后著作权属于谁?电影作品数字化,是否产生新的著作权、数字转换过程中裁剪和处理、校正和修复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等等。再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著作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未经许可的胶转磁不得作为数字影院的节目源。但电影数字化转换必然涉及上述影视作品,是否对现行的著作权法进行修订,也需要尽快明确。传统电影发行链条中,电影拷贝流通基本是靠人来把关的,如果出现盗版,多是人的疏忽或者渎职造成,责任比较容易追究。因此,如何进行数字电影著作权和版权保护,是发展数字电影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

参考资料:

[1] 朱虹.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有线电视技术. 2010(12)

篇8

【关键词】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4-01

文学网站的成立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更多的电影制作开始积极引用网络文学进行影视作品拍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因此,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成为了目前电影剧本的主要来源,网络文学改编也应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自我,提升文学改编质量,优化电影剧情,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好的影视作品。

一、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发展进程

(一)最初进行改编。在21世纪初期,很多电影制作单位就已经有将文学作品用电影形式表现出来的想法,但将经典著作翻拍成电影后,在社会上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力。那个时期相对比较受欢迎的应该是琼瑶的文学作品了,由于她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情感类,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比如在2001出现的《情深深雨鳌酚1998年的《还珠格格》,这算是琼瑶剧中的代表之作,社会影响力较大,为影视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网络电影初现。在2000年后,网络文学改编发展速度迅猛,并且为电影制作单位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一大批著名经典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涌现市场,比如余华同名著作《活着》、莫言成名作《红高粱》等,这些早期出现的优秀电影作品都是改编自我国知名文学作家小说,并且这些电影作品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但那个时期,也存在很多改编电影寿命较短,虽然小说很火,但是表达的内容比较消极,整体情感路线过于低迷,其中有的电影中还掺杂着一些不健康的画面,因此,遭到了当时广播电视的封杀。

(三)改编鼎盛时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青春励志、偶像情感等型的电影作品相继出现,更加受到广大年轻群体的欢迎,《让子弹飞》《小时代》《匆匆那年》以及《左耳》等,这些电影作品都是改编自网络上比较出名的小说,并且很多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成绩,对后期的改编电影作品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作用,电影市场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在21世纪中下期出现了家庭方面的电影作品受到社会各个年龄层的欢迎,获得了大量观众。

二、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主要特征

(一)满足大众心理。网络文学也存在很多写作类型上的差异,大多数网络小说更属于想象类或是美好的文学作品。在网络文学写作过程中,最终故事的结局经常是实现主角美好愿望而创作出来的,通过网络小说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人们能深刻感受到心理的满足与愉悦,仿佛置身在故事当中,将自己幻想成故事的主人公,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大众心理的美好需求,通过对这样的文学作品阅读,使很多人能得到暂时的精神释放。

(二)符合市场需求。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也要充分尊重电影制作单位的意见,与他们积极进行探讨,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创作相关题材。电影行业与网络文学相结合共同发展的形势与文学网站具有直接关系,主要还是归功于这些文化网站的成功经营,提升了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三、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发展趋势

(一)改编作品更加标准化。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与标准,形成系统化的发展体系。尽管网络文学的题材类别多种多样,但依然出现很多优秀的文学改编者,并且很多电影制作单位已经进入正常规范轨道,形成一定的运行模式,比如《匆匆那年》等类型的作品。从目前电影发展形势以及结构上看,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的创作体系已经初步显现出来,标准化、系统化的改编体制发展趋势定会促进网络文学电影改编进一步发展。

(二)改编水平得到新提升。有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对网络文学起到了重复加强传播的积极促进作用,将传统幕后的网络文学移到了现在社会影院当中,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形式的出现,为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平台,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网络文学对电影进行改编创作过程中,同样提高了文学创作者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作者在文学界的知名度,增加了创作者网络文学作品的点击率与浏览量。

四、对网络文学电影改编发展趋势的思考

网络文学电影改编,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应将自身的作品质量不断升华,深度挖掘精神层面,通过积极的作品运用电影的形式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影视环境,将创作的文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形势紧密相连,不要脱离正常生活轨道,满足人们文化精神需求。其次,文学网站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网络文学作者的宣传力度,完善优化网站系统服务,为在线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与下载体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影 商业化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9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14-01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商业化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从电影中主角的选择,影片首映权的拍卖,到影片中各类广告的出现,都体现出电影商业化的特点。近几年,在电影中植入的各类广告越来越多。以前电影的商业化大都在幕后,以片尾打出赞助商等形式达到广告的效应,但出现在荧屏上的次数并不是很多。目前市场上的电影,除古装片以外,很难找出未植入广告的电影,我国电影的商业化正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电影中出现赞助商的产品,其宣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手机、饮料、汽车,甚至网站等一切能加以宣传的产品都想方设法地成为影片的一部分。例如在电影《非诚勿扰》中出现了多处广告的片段。1.在本部电影中,所有角色用的手机都是Motorola,这显然是在给这个牌子的手机做广告。2.为剑南春酒做广告。舒淇拉上葛优喝酒,精美的剑南春酒瓶从各个角度被拍摄,陪伴了观众近10分钟。3.斯巴鲁这款日本车在影片后一个小时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就算停下时,两位主角也会在斯巴鲁的Logo旁边对话,汽车内的定位雷达不停闪烁着斯巴鲁的Logo。4.为威士忌做广告。葛优和朋友在北海道居酒屋里吆喝:“不喝清酒了,我们喝威士忌,温莎威士忌。”“对,只加冰块,不加绿茶。”这是该品牌的广告词。5.为品牌电脑做广告。葛优在片中上网,镜头从头顶俯拍,“清华同方”出现并定格,等等。据统计在《非诚勿扰》里广告和疑似广告多达20余处。这么多的广告似乎没有影响观众的观看兴趣。那么,当代的电影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强的商业化趋势呢?

票房的需要,利润的刺激。每部电影的投入都很大,制作商在拍摄完电影以后,都想最大限额的回报。制作商的回报,主要方面是票房的提升,另外各个赞助商的投入也是制作商收入的一部分。最先和赞助商合作,为赞助商在电影中做广告的是北京新影联老总高军拍《满汉全席》时使用的。当时缺了4万元的费用,最终高军和一个茶叶公司的老板合作,在影片中为其做茶叶的广告,由茶叶商老板出钱赞助。于是就有了“看《满汉全席》,品某某茶叶”的广告语。电影海报上印上“某某茶叶预祝《满汉全席》映出成功”的“企业冠名”叶。如今,在电影中看到类似的广告,观众们都习以为常了。如果大家不知道其中的广告,反而成为一种落后的表现,客观上催促观众去看,这样票房不断提高。而且,电影不是公益事业,它的产业化属性决定了其不能与市场背离的太远,需要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才能实现审美意义的价值,因此电影的商业化也是无可厚非。通过剧中人物的着装、使用的东西来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明星效应等做法来增加票房收入也有其合理之处。毕竟电影不同于小说、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它具有瞬间市场的特点,如果电影在首映后一段时间内仍不能被观众所关注和认可,电影的价值也可能就永远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但是,艺术过于商业化必然会失去其本身所独有的魅力,而且商业化跟电影创作原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商业化要求的是重复和模式化,而创作要求创新,恰恰忌讳的就是重复和模式化。所以电影在不断商业化的今天,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把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起来。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中国电影也走过了九十多年的辉煌历程。三四十年代就出现了《神女》《小城之春》这样的电影,连著名的电影史学家萨杜尔也赞美它们是“世界电影史的新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拍过许多在思想、人性的探索上值得回味的电影,我们实在不应该轻易割断自己与传统的联系。艾略特说,传统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是一个不断被传递和吸收的东西。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应该有一座桥梁,传统如果孤立地存在,会僵化,现代如果孤立地存在,会挥发。放眼世界影坛,可以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在《橄榄树下的情人》《樱桃滋味》《天堂之子》这些伊朗电影里,见不到饭店、别墅、时装,只有在布满尘嚣的公路上行走的人、衣衫不整的孩子、半遮着脸的妇女,除了人以外什么也没有了,但这些类似“贫穷戏剧”的电影却散发出永恒的精神魅力;看《绿光》这样的法国电影,你很容易被法国文化中高贵、典雅的气质濡染;从《邮差》《美丽人生》《盗窃童心》这些意大利电影中,可以窥见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来一脉相承的对贫民天然的亲近感和意大利人乐观、善良、执着的美好秉赋;还有《套马杆》这样的俄罗斯电影,自始至终渗透着对艺术的追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电影在九十多年积累的经验中,一定会在商业化和艺术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篇10

公益微电影旨在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提高社会道德风气,提醒公众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影视叙事程式和其植根网络的文化定位,以艺术的形式诠释着公益性的本质。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塑造企业形象和进行公益事业传播的利器,成为了企业品牌宣传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价值优势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从创作之初便结合企业文化、企业商品等元素进行创作,在宣传公益的同时也宣传了企业形象,改变了以往后期广告硬性植入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企业定制与公益微电影的联姻更加生动丰富地表现了故事情节,通过公益的宣传更能吸引观众眼球,这样企业既收获了名声又赚了收益,这是目前微电影市场火爆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有如下几方面优势:

(一)成本低,广告效益好

相较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微电影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周期短的特点,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公益微电影旨在宣扬社会道德、呼吁人们关爱环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制作主题鲜明,整体内容和情节容易引起受众共鸣。企业通过定制公益微电影既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又宣传了企业品牌,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企业文化进而接受企业的商品和服务。此外,面对传统媒体逐年攀升的广告费和电视媒体天价的广告时段,众多企业不得不另谋他途。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相比企业投放的平面广告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公益微电影的互联网传播是一种低成本、高效果的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便捷性、灵活性的特点,以点击率作为收费标准更增加了受众的准确性。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这种受众主动性强的广告形式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参与,企业定制微电影与公益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以公益为主导,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其实就是企业依托公益微电影宣传的一种广告形式。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避免了说教式、煽动式的直接宣传,也不像传统的植入式广告般生硬,它淡化了企业色彩,把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和产品巧妙地融入到具有公益性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波澜的故事情节,让消费者潜移默化地接受,具有生动性和观赏性,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牌形象与价值。

传统广告主要依赖视觉上的冲击,通过重复播放增加品牌知名度,但当企业打开市场后它们需要的是美誉度和忠诚度,需要和消费者进行情感层面的沟通。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通过一个完整的公益故事,逐步渗透进品牌的精神和信息,将产品特于情节、服务于正面人物,通过阐述述品牌故事让受众更易于接受,潜移默化地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关系,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三)互动性强、传播性广

统电视广告单向的“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使观众与广告之间缺少互动性,观众只能作为“客体”被动接受。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传播,观众自主地选择看与不看,在收看后可以选择“顶”还是“踩”,这些都是靠观众自主的意识。新媒体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直接连通成为可能,观众观看公益微电影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激发正能量,引起观众的自觉转发和评论,这样就增强了公益微电影的传播速度,达到企业最好的收益。

二、目前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现状

(一)过度商业化忽视了公益本质

近几年,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但公益微电影中过度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导致部分公益微电影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偏离了宣传社会公益的目的。公益微电影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企业财力支持,但一些企业过多地植入自身内容势必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在众多企业定制微电影中,支付宝拍摄的《郑棒棒的故事》是企业定制微电影成功的典型。《郑棒棒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重庆“棒棒”与货主走失之后历尽千辛找回货主的平凡经历,该片在新浪微博短短6天内就突破100万的播放量,以“支付宝广告”、“郑棒棒”为关键词的不完全搜索超过13,000条,其传播效果出人意料。《郑棒棒的故事》树立了支付宝的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进一步夯实了支付宝的基石,同时也实现了用户对支付宝品牌的全面认知,赋予了支付宝品牌的人文情感。

(二)审查程序缺失引发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良莠不齐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具有时间跨度短、制作周期小的特点,加之准入门槛较低,众多企业纷纷涌入,使得许多微电影质量不高。“目前各大视频网站积极推出自制内容,视频网站不仅能够提供大部分热播电视内容,而且由于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网络视频在题材内容和地域来源上自由度更大”。很多微电影镜头大胆、画面低俗,有些则充斥着明显的性暗示,自由程度比较大,这样不仅会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失去其公益性的初衷和背景,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三)部分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急功近利

部分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认识不够清晰,单纯为了获取品牌效益和经济价值,而缺少战略性的规划和思考,盲目投资,对微电影效果期望过高。企业应该清楚认识到公益微电影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影响消费者到消费者认可、购买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需要根据消费者自身的情况来决定。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应以弘扬公益、关注弱势群体为出发点,注重微电影的长效影响,切忌急功近利,从而实现社会公益性与营销目标的双赢。

三、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要保证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需要尽快制定微电影传播平台和网络监管机制,严格审核微电影质量;微电影投资和制作方必须提高企业定制微电影的质量,发挥其正面引导的作用;受众要提高自身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选择有社会积极意义的公益微电影,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一)提高制作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门槛,加大监管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微电影大多是借助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免费传播的,而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严格的微电影监管机制,使得许多企业为了增加点击率在其中加入低俗、暴力、恶搞的元素,影响了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成立专业的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管理体制,协调供需双方关系,提高企业定制微电影的管理门槛和监管力度,在保障定制方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公益微电影的社会效应。同时,也要求公益微电影广告的制造商、广告主注重公益微电影广告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对拍摄设备、技术的要求也应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受众对于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喜爱。

(二)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需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与公益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是当下企业所追捧的广告形式,它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广告模式,影响着广大受众的消费行为。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公益微电影的市场定位是大众流行的消费产品,通过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好的品牌价值与经济价值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方式,注意公益微电影广告的植入,突出品牌、突出公益性,将广告信息的“软传播”与社会公益性相结合,用公益性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新媒体技术手段吸引观众,让观众在无形之中受到企业品牌文化的感染,以公益性和电影的特征来打动观众,进行品牌宣传。好的企业公益微电影的传播必然会感动消费者,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对受众产生心灵触动,这是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王道。

(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篇11

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对外传播探究

1.作为对外传播的窗口和“商标”

武侠电影是我国特有的电影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它的地位是任何类型电影无可取代,是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商标”。最先让外国人认识中国武术的无疑是李小龙,他的功夫和与好莱坞合作的电影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大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认知和热爱。

2.推动中国武侠电影走上国际电影舞台

在电影制作和展示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电影音乐,通过音乐的绝佳补充,观众不但可以欣赏到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从听觉上享受到电影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张力。就拿电影《英雄》《、十面埋伏》以及《黄飞鸿》等来说,这些影片除了动人的情节、唯美的画面以外,全都由国家音乐大师进行了配乐。电影音乐或者说电影的主题曲,它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首歌曲或艺术形式。它所起到的绝配作用是由于其本身的拓展,电影所配音乐,往往是整个电影故事的一个浓缩,整个情节的一个深化,通过音乐的渲染,观众更能够深刻体会和理解电影的表达,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3.有助于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或工作中的经验积淀和历史沉淀。随着电影拍摄艺术的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逐渐在银幕中得以展现和传播。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一部最有代表性并且也最为成功的作品——《卧虎藏龙》。在整部电影中,大提琴和交响乐队的配合贯穿始终,虽然表现形式和乐器是西方的,但整体的音乐旋律和韵味却是纯中式的,深深地透露着一种东方的音乐文化气息。

4.有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武侠电影音乐从形式上来看,它是为了更好地对电影情节进行诠释和深化;但是之所以电影音乐又可理解为主题音乐,是因为配乐内容和形式要根据电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所以说,电影音乐所反映的正是我国文化的一个哲学思辨的交流过程。当然,在文化多元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交流可以有多种形式。这里的交流不再拘泥于纯书本知识的交流,它是利用音乐这一形式来起到对文化的深层次的交流。在武侠电影的对外传播中,电影音乐以其深刻的内涵和魅力,不断向外界诉说和交流着我国的文化底蕴。

中国武侠电影音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1)问题。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现存问题主要有:一是武侠电影音乐的创作质量有待提高。武侠电影创作人的水平参差不齐,音乐作品也有高下之分,总体来看,我国的武侠电影音乐与国际音乐大师美轮美奂的作品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武侠电影音乐的创作来源有待于整合和优化。

(2)对策分析。a.建立合理的创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如何提高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质量,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武侠电影音乐发展时间短,理论知识和实际创作技术都欠缺,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配乐技术和经验,建立起符合中国的武侠电影音乐创作机制与氛围。笔者认为,好的电影音乐的创作,需要基于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制作模式做好相应的分工,进而紧张有序地开展。当然,在聘用国际音乐大师或优秀配乐人来做好电影音乐创作的前提下,还要完善人才机制,要通过不同形式来培养新人。b.持续开掘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中国武侠电影音乐根植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不能偏离民族音乐。武侠电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缩影,武侠电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不能是割裂的,优秀的武侠电影音乐必须和我国的民族音乐一脉相承,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在这样的前提下,充分开掘民族音乐的优良资源,汲取民族音乐营养,融入到武侠电影音乐中来。c.汲取世界音乐文化营养,创新我国民族音乐如上文所述,电影音乐之所以那么神奇,是因为其内涵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渗透着整个故事情节,表达着电影人物的情感与魅力。由于我国当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关科学技术尽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在对文艺进行创作时,依然存在着“抄袭风尚”。当然,汲取他人营养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全盘拿来”的话,则会让世人所不齿,久而久之则会丢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笔者认为,在学习先进国家的音乐文化知识时,我们可以学习对方的音乐创作技法和形式,我国的武侠电影音乐如果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是在汲取营养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把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渗透到创作里面。只有通过这样的创新,才能扩大对外宣传和渗透的力度。d.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从我国当前电影音乐创作的成就来看,武侠电影音乐在国际上表现最为突出。举例来说,我国电影在2001年《卧虎藏龙》之前,也是成绩不菲,屡获大奖。但如果从电影音乐本身进行审视的话,可以说成绩为零。2001年后,武侠电影音乐以其独特的特制和丰富的内涵逐渐跃入到国际舞台。在之后的电影音乐创作中,人们能够根据武侠电影音乐创作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和研究,通过不断地创新,所取得的成绩会更为凸显。

2.发展趋势

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与中国武侠电影题材的发展转变密不可分。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风格的“黄飞鸿”系列影片到六七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的武侠功夫电影,再到八九十年代后“娱乐新影像”时代的新型娱乐武侠电影,武侠电影音乐也随之进行了多番转型,从最初传统的民间戏曲元素到使用中国古代乐器进行伴奏配乐,再到现代电子音乐和西洋交响乐、管弦乐的“洋为中用”,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脚步可谓与武侠电影贴合一致。依据这种规律,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我国武侠电影音乐可向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立足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汲取西方古典音乐、现代乐器的形式和元素,进行“复合风格”的创新;二是娱乐性武侠电影音乐由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发展定位以及音乐风格的形成应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积淀,但不管如何,其总体发展趋势为以多元化的电影音乐、现代化的曲风,同时渗透、贯穿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情感,进而来满足、迎合人们对艺术的审美需求。

篇12

做媒体的都知道,占有垄断性资源,才能确保胜利。然而目前一家媒体单方面占有某一类垄断性资源,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比如大型歌会,歌星是逐利的,哪个媒体给的钱多就给谁唱,这样很难形成垄断性优势。做影视节目,同样是这个道理。在这种局面下,能够联合别人,做资源交换,就会取得双赢的结果,尤其是强强联合――本身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顶尖地位的媒体,再联合另一家也是在某个领域的顶尖媒体,就会有I+1>2的好结果。

这次《等着我》的巨大成功就是秉承这个理念。在这个特别节目中,参与合作的各方都是获利者。央视5得到了巨大影响力的好节目,又有了一个重大突破。俄罗斯国家一台也等于为政府组织的汉语年活动做了贡献,当然,由于这个节目为一些俄罗斯人找到了在中国的亲友,因此,本来已经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名牌寻亲节目《等着我》,又把触角伸到了广阔的中国大地,扩大了合作寻亲的区域。而央视俄语国际频道也是一个大赢家,本来是一个小众频道,负责外宣,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频道(这一频道2010年在俄罗斯落地),现在借助这个大型节目,既在国内露了一把脸,也得到了央视管理层的重视。

再说主持人方面,董卿也是一个赢家,到了她这个层次,国内任何一档节目都不足以让她有巨大的成就感了,而这次主持《等着我》,是跟俄罗斯同行通过卫星连线共同主持,让董卿有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好机会。事实证明,董卿的确是非常优秀的主持人,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些抒情性表达,也是分寸感恰好,又不落俗套。她不是刻意煽情,而是优雅地表露情怀。至于一些意外性段落,董卿也把握得非常好。比如中国的陈诺跟50多年前的俄罗斯女笔友依娜见面,当年这俩人已经在信中谈婚论嫁,可是命运捉弄了他们,他们失去了联系,更是从未见过面。这次见面,陈诺居然不相信面前的依娜是自己当年的书信情人,他说;“挺像,长得挺像!跟我梦中的一样!”董卿大声说:“什么叫挺像?她就是依娜!不信你问啊!”陈诺果真问对方:“你是哪年出生?”答道:“1939年。”陈诺才有些相信。

好的合作项目,一定是多方共赢!我们可以突破的地方有很多,就看谁能第一个做到。

再比如2010年央视一套新推出的《我们有一套》节目,央视首次启用了“中央+地方”的主持人合作模式,毕福剑跟北京台的“一姐”春妮合作,董卿跟东方卫视的“一哥”曹可凡主持,高调复出的刘芳菲跟辽宁卫视于洋合作主持。这种主持资源的整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在各电视台之间人才不大流动的局面下,打破了“传统”,当然,《我们有一套》收视率颇高,这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奖赏。“中央+地方”的主持模式还可以继续推进,更应该常态化,尤其是要把与港台优秀主持人的合作常态化,而不是用各种借口封杀他们。

阻碍主持人跨台合作,尤其是阻碍引入港台主持人的,可能是一些江河日下的各台老主持人们,他们生怕别人来了抢走他们的饭碗,他们是电视改革的最大阻力。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如果不能顶住这些压力,就不会让自己的媒体有大的发展。

就在笔者撰文的同时,传来了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跟好莱坞大范围合作的消息,其合作不但用了美国大牌演员,而且在很多技术层面也用了好莱坞团队。作为中国电影界的知名导演,张艺谋的重大举动就是电影界的风向标,我相信随后会有更多的电影导演开始跟国外影视界进行合作。还记得十年前张艺谋的第一部大片《英雄》,就是首次启用香港大牌演员梁朝伟、张曼玉,再加上天王巨星李连杰,这是其成功的重大条件。

再回到电视界,2010年中国最成功的电视节目之一就是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这个节目正是跟英国同行倾力合作的结晶,不但购买版权,而且还请来国外制作团队协助制作。而2011年,安徽卫视与韩国国家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促成韩国大牌演艺经纪与安徽卫视综艺栏目的一系列合作。江苏卫视也要跟外国公司联合打造新节目,这些信息都表明,大范围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将成为今后电视界的发展态势。

篇13

[关键词] 动画;影像;特点;发展

动画影像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在为大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通俗媒介。这无疑符合了人们的需求和文化发展的潮流。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视觉文化变革剧烈的时期,人们开始变得更加迷恋于直观的复制形象的表达。众所周知,动画正是通过影像化的语言的运用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文学文本的发生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将抽象的内容思想也通过娱乐性的画面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感受,缩减了人的知觉与文字之间的距离。事实上,这也是使动画有广大的接受群体的原因。本文的写作出发点则是从动画的影像方面入手,通过对动画影像的相关表现特征的分析,旨在使我们能够对其有个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又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重点分析了动画影像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走向,旨在为提高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动画影像表现的特征

(一)图像性

动画影像是一种新的载体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字与绘画艺术形式。作为一种造型要素,影像直接作用于图形的构成形式,并通过图形的形式来传达和暗示设计者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设计的主题。魏特海默认为:“只有曲子或图形的整体特征才决定单个乐音或直线的作用,这种赋予整体特征的东西就是形和质,它才使入听懂曲子或认清图形。”[1]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图形影像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影像的整体性需求,将图像内的各视觉形象处理得错落有致,达到和谐的状态,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内心的愉悦。这一点在动画图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动画作品之间存在着风格与目的不同,因此,在其中所运用的构图手法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决定了作品之间在造型样式的多样性风格的存在。但就其整体特点而言,主要表现在在画面的造型上依然讲究其图像的整体性,同时,又注重借鉴美术中的相关构图法则。

(二)叙事性

“叙事即在语言中按一定时序对实在的想象的事件进行直线性的组织。叙事可以指具有叙事结构的话语组织,也可指对话语组织的过程。叙事组织的单元可以是人物、行为、事件和功能,由这些不同的叙事单元可组成不同的叙事关系。动画影像是以叙事方式为核心而形成的结构形态。”由于动画影像综合了多种视听艺术,通过对场景、时间、人物等“瞬间”的捕捉来表现客观真实的主观意象、活动的形象角色和不断变化的场景。动画影像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表现形象,就艺术本体这个层面来说,表现为艺术语言的叙事性,直接影响作品语言的艺术深度、力度、视觉张力,形成现代特色的艺术语言。

以作品《功夫熊猫》为例,该作品的影像叙事便是通过视觉效果的表达将故事的历史背景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有效的转换,从而化解了动画背景故事自身所存在的异时异域的叙事手法,也进一步消解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使其成为一种通俗化的“国际语言”,得到了人们的赞赏与认可。在该作品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加以赞叹的地方便是在中西融化的前提下所创造的造型特点。通过一个个单个画面并结合一些水墨画的独特语言将作品中的蛇、猴、鹤、虎、螳螂、熊猫、乌龟等动物的动作与表情淋漓尽致地塑造了出来。此外,再结合数码技术把熊猫从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变成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使观者从中得到极大的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

(三)时空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念不但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思维定律,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相对论”的相关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时间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已经不再仅仅是与空间独立存在的元素之一,而是与第四维度以及三维空间相辅相成地存在。高科技的发展在改变技术手段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使动画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立体感。也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为时空形式的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表现手法上自由度最大的传播方式,时空表现形式自由地翱翔于梦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复杂关系之间。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时空的变化手法来表达作品发展变化的整体框架,也可以通过对时空之间的顺序的调整来完成设计目的。影像所展现的故事不再停留于时间在历史未来中的交错,而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交织起来。

(四)运动性

前面已经介绍了动画的叙事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叙事性的艺术语言,动画的表达必须要通过延续的时间来完成其叙事功能。影像的运动性,同整部动画作品的叙事方式、美学追求和艺术意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作为一种不断活动着的绘画形式,动画作品又是通过作品中的每个画面内部的运动以及这些画面在运动中的延续来实现的。在动画创作中,通过创作形象的点与线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幅静态的画面,正是由于其运用性才使动画真正实现了动的特点。值得提出的是,动画中的这一运动性特点不仅包括一般层面上的物理运动,还涵盖了人们心理层面上的运动。事实上,动画创作的关键也正在于对运动的描绘,因此,在动画作品中,导演和设计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突出运动在其中的表现因素。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动画作品中,即使是描述静止的对象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意识到导演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手法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以增强影片的运动性。但是,就多数动画作品而言,运动性的表现更多时候还是与情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影像在动画中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技术的出现也层出不穷,也为当今的艺术创作拓宽了思路与机遇。就动画的影响表现手段而言,也由于技术的革新与思维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都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动画影像创作的空间。下面就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释与分析。

(一)技术与艺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3DMAX、 FLASH及其他各种专业性技能较强的作品制作软件也开始在动画的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无疑是对动画影像制作的一次技术变革。同时,由于这种技能软件的特性决定了动画的创作注定是一种融合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正如安托乃依•杰尔比在其所著《电影的理论》中说过:“影像是一种新的技巧,一个新的表现手段,换言之影像就像油彩、钢筋混凝土一样,是为了把某个印象固定下来,或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的一项发明。也就是说,影像本身只是承载艺术观念的一种物质技术方式。”[1]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丰富了动画影像的同时,也使动画影像的类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创作风格。这其中也包含了对艺术语言形式的借鉴与运用。总体而言,在创作中无论是油画、版画、水彩、水墨还是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被运用到动画的表现形式中去,从而在不同的形式上丰富了动画语言。尤其需要值得提出的是,绘画语言形式在动画影像中的运用更是从本质上提升了动画的艺术内涵,使其成为一种介于电影和绘画之间的具有特殊地位的形态类型。高科技的产生使影视的发展有了无限的空间,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表现的技能的话,难免会使作品缺乏创作力的现象出现。因此,就动画创作而言,如何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每一个设计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新媒介与影像

伴随着以信息为主的电子媒介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媒介在迅速地滋生与成长,使人们亲自感受到了“数字化生存”的现状,其中,不乏以爆炸般的速度疯长者,也使动画影像形态的走向开始转向了数字化领域。在这种媒介状态下,数字已经取代传统的二维界面成为动画影像中的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从而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视觉发展坐标。也正是由于新媒介的不断运用,所以对视觉影响的形式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就动画的历史时空形式而言,新媒介的产生无疑给动画带来了新的传播领域和传播方式,从而推动了动画影像的发展。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新型的媒介形式。

(三)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

由传统影像的审美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数字剧场的实现,这一巨大的变化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不管是动画影像的形式,还是动画影像表现的内容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代国际文化的接轨和交流更使得动画影像日新月异。但是从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尽管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发展促使动画影像呈现出了这样一种多样化的局面,但是在其中又不乏一些内在的共性,那就是对各自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再发展。事实上,当我们纵观中西方经典的动画作品时,无论是从作品的情节设置、叙事方法、角色造型上,还是从画面的造型与风格上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这种文化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在时间的积淀与发展之中形成了丰富的创作流派。

新时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新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了承载动画影像形态的载体。作为一种流行的技术元素,对新媒介的追捧也成了诸多设计师的爱好。但是我们说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其在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愉悦我们的视觉,而是有着文化传承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是最本质的存在。因此,就现代动画的发展而言,如何能够实现在借鉴数字科技技术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本民族文化语言发展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活力与数字的虚拟环境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动画影像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而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将成为每一个创作者的研究重点。

三、结 语

动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语言形式,由于自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同时也向我们暗示了在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动画创作的因素。本文则通过对动画作品中的影像特点的分析,阐释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动画影像发展的新的趋势与走向。对于动画产业人员而言,只有不断地补充学习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科技成果的同时,又紧紧贴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动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谷时宇.视像艺术的本体特征性与载体演进[J].当代电影,1995(01).

[2] 高雄杰.影视画面造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3] [法]让•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李恒基,杨远婴,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4]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14

关键词: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22-02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自由贸易是国际贸易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21世纪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其对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必定十分深远。

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越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电子商务在整个商务活动中的比重定迅速增加,传统的贸易方式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有,其有着种种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提供远高于传统商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布局的全球化,资源的配置得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分工的深化和全球化合作的开展。由于电子化交易手段的广泛应用,各国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有效率。正因如此,日益增多的国家把电子商务视作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正如同志所说的,“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

1.1 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一桩采购交易的平均管理成本是130美元,但采用自动化软件之后成本可以削减70%。网络平台可以对多个分销点和区域进行资金统一管理,使资金使用状况迅速反馈,缩短资金周转周期;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随时向客户、商有效、准确、快速地提供进销存信息和订单状态的报告以及产品趋势等公共信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货物周转率,利用数字化传输网络,实施供应链管理,对销售进行实时追踪,并获得即刻反馈,使预留库存压缩到极低的限度,降低库存成本,企业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有效地管理库存。

1.2 改变经营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普及,提高了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交易方式的无纸化和支付手段的电子化也将成为主要形式,这就促使企业实现经营模式的改变。企业可以和任何一个客户直接接触,掌握每一个客户的情况,并借助数据库系统进行一对一营销。生产厂商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进行定制生产,让客户提出需求来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满意。

1.3 减少贸易壁垒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电子商务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没有了的限制,也没有了种族的歧视,甚至公司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别都显得不再重要。

1.4 高效率的营销

企业网站和网页作为一种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具有非强迫性、交互性、实时性、广泛性、经济性和易统计性的传播手段。企业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制作网页,广告,以及使用电子邮件传送信息和自动回复等方式,都为企业开展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和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为企业最大限度向全球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了高速通道,可以使客户和消费者更能详尽地了解产品的各方面具体指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地挑选到品质好,价格便宜的商品。

1.5 提高交易效率

在传统国际贸易的程序中都必须由人工参与,交易效率低,错误发生率高,时间局限性大。而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格式的相关单证,在网上实现瞬间传递,既节省了操作时间,有效地减少各种数据错误,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成本,并且不受时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2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趋势

2.1 有形贸易下降,无形贸易增加

近年来,世界各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而使国际贸易中有形贸易的比重相对下降,无形贸易的比重相对增加。

软件、图书、印刷材料、音乐、电影和其他多媒体产品在传统国际贸易中都是通过相应的载体形式以物理方式进行运输,比如纸张、CD、VCD、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等,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产品交易属于有形贸易。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这些看得见的实物产品都可以转化成数字形式,并在网络上以电子的方式进行传输,所以被称为数字化产品。由于这些数字化产品的形态表现为电子符号,在磁盘上储存时是磁介质,在网络中传播时是电磁波或者光波,在CPU处理器中是电脉冲,因而都是一种非实物形态,因而数字化产品贸易属于无形贸易。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很大一部分的实物交易都由有形贸易转化为无形贸易。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传播和消费非常迅速。同时,信息流和技术流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将大大超过以往的商品流和物流。

2.2 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随着世界各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球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增长较快。

在互联网上,一些如软件制品、多媒体音像制品、书籍、杂志、报纸等的实物产品都可以以电子形式通过网络的传输达成交易,一方面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的范畴,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贸易双方的交易速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强各个国家、企业的信息化广度和深度,所以对高科技和信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知识广泛普及的环境下,各国居民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因此,许多高科技产品和信息产品就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商品。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强大的行业。

2.3 制订新的贸易规则

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大不相同,所以许多适用传统贸易的贸易规则已经不再适用电子商务贸易。为了让电子商务贸易顺利开展,有些传统的贸易规则就必须有所变化。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交易与传统贸易相比较,电子商务贸易新增了许多非实物贸易的交易,所以在贸易纠纷的问题上,也会与传统贸易有所不同。这样,制订新的适合电子商务贸易仲裁的规则就顺势而出。

一是适合新的商品形态的贸易规则;二是适合电子合同的贸易规则,包括电子合同的缔结地、合同的履行地、交易所所在地、电子合同的信用如何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等;三是适合电子商务贸易仲裁的规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中保留的数据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电子单据的发送时间、接收时间,电子单据的数字签名等。

2.4 电子商务向移动商务演变

移动商务会是继电子商务带来21世纪初最大的商机,其原因就是移动商务的发展速度比有线要快得多。移动商务凭其无线的特点,更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活动的限制,使交易活动变得更为便利。

移动互联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传输信息的梦想,它重构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生态系统。移动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新引擎,它将向用户提供快捷的购物、付款和寻求产品的途径。

2.5 与网格计算相结合

IBM中国研发中心的王玮博士说,网格计算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次浪潮。所谓的网格就是未来的互联网将会从联网通信逐步成为一个计算平台,这个平台可同时运用网络中所有的CPU、存储、作业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的资源。用户透过PC、手机或PDA,可从互联网上获取来自全球的计算资源,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虚拟的、非常强大的计算平台。而这一现实过程就是网格计算。

自主计算和计算力公司将成为网格计算的发展趋势。自主计算具有自优化、自配置、自诊断和自保护特性,可使网络实行自主管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费用。计算力公司作为网络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更适合于中小企业,可帮助企业减少先行性投资,获得企业内部缺乏的专门知识和经验。

3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在21世纪,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全球各国已采取各种策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开展,电子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例在逐渐加大,最终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而我国要想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保有自己的竞争地位,就要作出一些新的应对策略去顺应这个新的贸易方式。

3.1 加强并完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与技术支持。为此,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基础建设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案例,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建设个性化的信息化系统,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成功率。我国政府在对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继续加大国家主干网络建设,促进网络统一协调,提高网络覆盖面,增加出口带宽,逐步降低外费用。

3.2 重视技术研究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合作、自建等形式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系统。同时还要积极研发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与地位。

3.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要与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根据我国国情推出适合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规范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运用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为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指导,以保证电子商务按预期轨道发展。

3.4 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介来保证电子商务各个环节高效运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提供高效、便捷的货物运输服务,实现网络交易与实务转移的无缝隙对接。通过国际贸易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联动,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单据标准化、电子化和网络化,让国际贸易程序变得更加便利。

总之,我国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驱动、改善环境”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竞争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吕廷杰,徐华飞.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