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影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未来社会中,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影生产能力的提升,电影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必然会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受到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社区院线和家庭院线会逐渐成为电影院线发展方向,人们在家中既能够完成对各类型电影的观看,并且视觉和听觉效果更好,电影的受众群体将更为广泛。最后,尊重观众的意愿进行电影排片。随着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更为重视人的主体性,在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排片理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院线排片转变为完全按照受众群体的意愿排片,排片设计更加人性化,能够满足观众的实际观影需求。
2.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路
对于电影的制作机构来说,电影创作类型的选择并不重要,盈利才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目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特别是电影行业正处于艰难上升期的国家来说,单一的优秀导演或者优秀电影,即不论是张艺谋或者冯小刚,抑或是《英雄》和《天下无贼》,都无法完成对中国电影文化的整体性构建,中国电影仍然无法与世界电影抗衡,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受到巨大的限制。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文化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该在加强横向区域电影文化合作的基础上,在纵向发展方面坚持构建多元化的电影文化形态,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2]。具体而言,多元形态电影文化的构建主要表现在多层次电影创作方面,即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既需要加强对电影文化产业中主体类型商业电影的重视,也应该鼓励电影创作单位探索电影的语言和文化,追求电影艺术的个人表达,即在发展电影艺术的过程中追求艺术个性和商业需要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在中国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从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单一层面的电影类型都无法构建起完备的电影文化,而经久不衰的好莱坞电影和曾经风靡一时的香港电影也从一定层面上表现出只有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多层次的电影结构建构,才能够真正增强电影文化产业的有序性,促使电影文化产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契机。
而对于电影文化的多元化建构,我国这一时期的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就为电影文化多元化建构工作提供了可能。具体来说,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化社会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社会关系急剧变化,社会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大众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不断的进行变化和调整,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也受到影响发生了变化,新的思想观念逐渐被确立,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中国电影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中国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积极引入本土化创作素材和创作资源,在电影创作中逐步彰显出中国电影文化特色,促使中国电影重新焕发出生机,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3]。简言之,基于当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影行业在发展历程中要想突破当前社会束缚,在新时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就应该重新确定电影的发展道路,进而基于多元结构的构建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中国电影逐步彰显出中国特色,形成更加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电影文化,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在微时代的洪流里,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名词也都被冠上“微”字头衔,将旧元素重新组合成所谓的新事物。本文试图以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为例,对微电影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微电影;微时代;广告
“微电影”一词从2010年开始就大热于网络媒体,各大品牌开始涉足“微电影”,2011年12月10日,由广告门与新浪联合主办的“2011首届微电影节”于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2012年5月千部微电影登陆爱奇艺,首家微电影频道诞生。
虽然目前还未对微电影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但根据目前它所呈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首先,微电影要具备和电影作品相当的故事性与艺术性,并具有商业价值——即品牌传播的元素在其中(没有商业元素的作品更适合被称作“微视频”);其次,微电影的主要传播及投放媒介应以互联网为主,更具体的说,则是在社交网络中的投放传播;而在微电影的时间长度上,它显然也要符合互联网用户的观看及传播习惯。
从2010年凯迪拉克推出的《一触即发》开始,到宝马、香奈儿、三星等等,各大势力雄厚的品牌开始尝试微电影的形式来推销产品、阐释品牌的内涵或提升知名度。
1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分析
2010年由桂纶镁和彭于晏出演的益达“沙漠加油站邂逅”故事曾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两个人“下一站去哪”也一时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2011年,大家的好奇终于得到了回应,分别以“酸甜苦辣”为主题的四段故事将二人的感情戏码延续了下去。
四支TVC中,《酸》讲的是面馆风情万种的老板娘对男主角热情招呼,引发了女主角的浓浓醋意,男主角只好托老板娘送来表达关爱的“益达”化解尴尬;《甜》中男女主角在旅途中相互依靠,一串糖葫芦和第一次甜蜜的拥抱;《辣》是讲两人旅程中遇到的刺激经历,展现了女主角性格中火辣的一面;《苦》发生在浪漫的海边,男主角勇救不慎落水的女主角,而最后女主角却因为说不出口的期待而尝到了苦涩的味道。
该片故事性极强,产品的植入也非常自然,广告语也深入人心,可以说从文案到拍摄制作,以及媒介投放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2 微电影广告特点
从益达《酸甜苦辣》的微电影广告中可以看出,“微电影广告”并不是简单、直接追求品牌形象的推广、商品标识的重复曝光率,而是依托唯美的感人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符号,把要推销的品牌理念、产品功能通过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电影中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隐含的广告营销方式。
具体来说,“微电影广告”有以下两个个特点:
1) 时长介于一般广告和电影之间。微电影广告比电影时长短,比一般广告长,大概在30 分钟内。
2)艺术表现形式为电影。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一般广告直接明了的商业宣传手法,它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将产品或品牌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来宣传产品或品牌的广告作品。它兼具有电影的特征,为品牌广告信息增加了趣味的故事性,能够由浅入深的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企业理念及品牌产品推广。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就是借用了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产品置于唯美的故事情节之中,提炼出“关爱牙齿,更关心你”这样一句阐述产品内涵、推广企业理念的广告语。
3 微电影广告优势分析
恰当的切入点,将品牌信息和产品特性能够较为自然的融入到故事情节和场景中。
目前大多数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都比较生硬,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而将广告植入“微电影”中却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究其原因,首先也是因为微电影广告的目的性明确,即为宣传产品或品牌而来,这就与受众在看影视剧时的心理需求不同,一些知名品牌所做的微电影广告反而能引起受众的主动观看。研究各种受欢迎的微电影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契合诉求主题、表现鲜明个性的特点,所要表现的独特的品牌诉求也传递的非常到位,容易产生网民的共鸣。
资金投入量少,收益巨大。
网络是微电影广告主要传播载体,因为其时长较长,以秒计费投资巨大的电视媒体并不适合,而通过网络传播投资小,传播速度广而快,并且这种新生事物,容易获得不同口味的网民的关注和好感。
整合营销可以加升品牌营销效果。
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整合营销的一种有效途径,与之配合的电视广告,户外平面以及相关活动都为品牌推广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除了在优酷、土豆、PPS、新浪和“益达”活动官网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还在全国256个城市的电视台中播出,其活动官网还推出互动活动,邀请网友写下自己说不出口的“酸甜苦辣”,由益达来帮助传递。
4 微电影广告目前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微电影广告对创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具有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
2)监管机制不严。传统广告和影视作品都有其严格而成熟的监管机制,但微电影广告拍摄和播出都缺乏较为健全的监管制度。并且其载体大都以网络为平台,没有过多、过严的审查,为一些制作低劣的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5 微电影广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前景。但是微电影怎样才能未来究竟会怎样发展才能延长其生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微电影的发展只能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寻求出路。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要提高叙事艺术,避免其低俗化。一方面微电影广告要把握好艺术的成分,剧情安排要以品牌传播为导向,内容对品牌的渗透和形象对接要起到有效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只关注高超的艺术表现,却忽视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微电影广告需要亲民,但要避免某些低俗的风气和非主流的价值观被植入片中,传递给受众。
其次,微电影的创作需要逐渐专业化。广告界资深人士莫康孙认为,微电影制作,第一要坚持4E 原则,即Engaging、Entertain、Enrich 和Enhance,简单地说,就是剧情要扣人心弦,形式要娱乐观众,能够丰富品牌个性,最终提升品牌形象。第二要坚持3C 原则,即Celebrity(演艺界名人)、Content(精彩内容)和Contact(受众接触点)。这需要相关创作人员不断摸索微电影广告的特性并提高专业制作水准,毕竟高质量的微电影广告更容易受到受众的关注,比如益达《酸甜苦辣》由上海BBDO创作完成,其专业的团队和拍摄技巧使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3D;电影;促进;改善;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216-02
所谓3D电影就是在放映的时候,用两个镜头同时拍摄并通过两个放映机对拍摄下来的胶片同步放映,放映的同时,技巧性的把两幅图片重叠在银幕上,但此时形成的图像模糊,得借助光学原理,改变光波的振动方式,观众戴上立体眼镜,就会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3D电影就这样形成了。当前3D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巨资的投入下,陆续进入各大影院,备受到了广大人们的青睐,同时,3D电影给各大票房带来的巨收益,使得制片公司和影院老板兴奋不已。我们在对电影的发展带来好的成效感到高兴的同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3D电影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就3D电影发展因素、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展研究。
1 促进3D电影发展的因素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从最初简单的投影仪到目前高级设备控制的情况下,每一步的成长都是艰辛的。从传统的电影发行主要方式由上级审查后向下级发行放映到现今电影的放映为区域的垄断,长期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的管理变成如今被当做产业来管理,过去只有简单的投影装备到目前最具特设的3D技术,就其深层次改革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科技的不断创新
从过去人们致力于对科技的发展可以看出,要想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模式,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样,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各方面的科技必须同步进步,电影业也不例外。电影是科技创新的产物,科技的高速进步带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众所周知,电影的特色就是高科技、宽银幕、大投入和立体声。在数字化技术即将达到鼎盛时期,如何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再次是电影产业有一次质的飞跃已经引起电影人的注意,而现今3D技术的出现正迎合了电影人的需求。
1.2 高速发展的经济
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大投入作为电影的特色之一已经不再是让电影人头痛的问题,越来越来的电影制片公司开始加强对电影的投资以达到完成高质量的电影。像《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和《蜘蛛侠3》就将近耗资3亿美元。而《阿凡达》更是成为史上花费成本最高的一部电影,成为运用3D技术的第一步影片,它的成功大卖更是证明了人民对3D电影的喜爱与认同。3D电影的出现,提供给大家一个新的感官世界,立体感带来的刺激,使人们在闲暇的时间,丰富了内心世界,愉悦了心情,更弥补了空虚的精神生活。
1.3 观众个性化的需求
据新浪娱乐讯报道在2010年度的电影局报告会上透露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百亿以上,较2009年年总产值近翻了一番。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影数量,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知观众对电影各方面品质要求会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人们对电影的要求已不仅仅再局限于其本身深刻的内容,演技娴熟的演员,如其他产业一样,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对电影的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
2 3D电影发展的现状
近两年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只有了解目前3D发展的现状,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及经济力量为支撑点,在谈论它的未来时不会给人泛泛而谈的感觉。自从2008年3D电影播放后,3D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各大影院也开始对3D的尝试。从整体看中国的3D电影发展状况,它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但3D电影的放映渠道过于窄,设备还得花大量的资金进行改进。其次,多数商家为追求更多的利益,强制性的播放3D,再加上它的技术不够成熟,效果也没有达到最佳状况,观众观看完后,对3D带来的头晕等症状,感到不满,觉得被欺骗了,这样的3D根本无法在市场上长期生存,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加快改进的步伐。
2.1 3D电影的放映渠道过窄
由于传统的购销手段的深远影响,我国国产新片大多在影院放映,虽然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但多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影片在全国放映的不同步,误导观众以为新片的上映数量少,这些原因也让观众以为3D的放映的数量少,其次,3D的放映还在初步试验阶段,主要的途径为影院,票房的过高,使得大部分人没有能力支付票房的费用。
2.2 3D电影的投资渠道少,电影产品结构不完整
中国电影的整体产品结构是低成本,数量多,使得电影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间接地影响了3D的发展。其次,对3D电影的投资规模不大,主要的投资方式为政府与电影产业部门。资金来源渠道的窄与少,都限制了对3D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电影产业的相关人员应采取更多的措施,吸引社会更多投资人对电影产业进行投资。
2.3 3D所用的设备还存在欠缺
根据3D放映的原理可知,主要的工具是眼镜。但根据观众的反应来看,这种强迫式的观看效果,会让眼睛易疲劳,若人眼能接受快速的画面,但由于用脑过度,长时间的刺激会使头部出现晕眩的状况,这样的效果会让观众产生不良情绪。另外,观看时,画面的色彩偏暗,不能让观众尽兴,这些都是3D的劣势。
2.4 影院为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把2D作为3D放映
与2D相比,3D电影的立体效果更强,优势更大。影院了解了3D的票房之高以及观众的兴趣之浓,在有些电影有两种版本时,为吸引更多的顾客,偏只播放3D电影版本,但限于3D的技术,不能带给观众满意的播放效果,这样做显然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没有顾及到消费者的需求与经济状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将会阻碍3D电影的发展。
2.5 观看3D电影的主要是青少年
3D这门新兴的技术,吸引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可能是青少年对新事物易感到好奇的原因。但观看目前中国的人口状况,日益趋向老年化,老年人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市场。这就要求电影人员加大对老年人宣传3D的益处,增加有关老年人感兴趣的电影题材,吸引老年人的目光,争取较快打开老年市场,挖掘老年市场的财富。
3 3D电影的发展趋势
按照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来看,电影的产业规模不算大,世界各国已解读出我国电影产业前景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纷纷来我国电影产业进行投资,我国电影产业已成为各国争抢的一块可口的蛋糕。根据经济专家的调查研究来看,随着我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的GDP增长的速度来说,我国娱乐文化的消费势态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对电影产业的改革速度加快来讲,中国电影将获得一个可观的前景,从预测的角度可看出,在未来中国3D电影在电影的发展趋势不容小看,3D的银幕将会变得更大,播放渠道也会增加,可能会延伸到家庭里面,随着3D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可能会促进电影题材的改革,它将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的增长,这不仅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更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经历了Web2.0的大放光彩,现在我们已然步入了Web3.0和三网大融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不再是信息的贫乏和获取信息的困难,恰恰相反,我们正面临的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变得碎片化和快餐化。我们正在步入是一种称之为“微文化”的时代。近几年来,微文化催生出的一些产物如微博、微小说以及微电影并渐渐大行其道,正在进一步地改造人们交流和获取资讯的方式。
2010年底,中影集团与凯迪拉克汽车公司联手打造的一部电影短片广告《一触即发》,这部作品被业界普遍称作微电影的开山之作。该作品的剧本取材于微小说《一触即发》,在90秒内讲述了男主角吴彦祖和女主角Lisa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达成交易的故事[1]。这部作品时间虽短,但是情节处理得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场面宏大并制作水准精良。很明显,微电影的诞生过程已经明确表明了微电影和广告营销的密切的姻亲关系,然后这并不能否定微电影本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微电影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微电影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关于微电影的精确界定,业界至今仍没有权威明确的表述,一般认为微电影是指时长从30秒到300秒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但是微电影明显具备着这样的“三微”特点,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成本[3]。此外,对于微电影类型的划分目前也比较粗糙,大致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是由明星参演,由专业制作团队拍摄,为大公司量身定做的商业微电影。通过微电影故事方式来建立品牌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开山之作《一触即发》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凸显草根性的由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1,6],这类微电影由于其非商业的特点因而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不一而足,典型代表有《老男孩》等优秀作品。
除此之外,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微电影在微时代大环境还体现出了传播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它已经不再仅仅依附于电视媒体。微电影借助流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和社交网络技术,做到了全世界无界限的爆炸式扩散方式,这一特性给微电影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把强力的助推。
三、微电影的艺术特征浅析
微电影作为一种媒体表现形式,虽然孵化在广告营销的暖巢中,并跟传统的电影有着诸多不同点,但是其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值得新一代媒体人的正确对待和思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对微电影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挖掘。
首先,因受到时长的限制,不同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独特的叙事形式,具体表现为叙事手段的“浅层次、巧构思” [4,5],以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将欲表达的理念传输给观众。微电影能被定义为一种电影正是因为它同样具备着传统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微电影也要求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征鲜明的人物,而在短时间内组织故事的叙述表达手法则是其一大亮点,更是微电影的非常闪亮的艺术特征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制作人员往往需要煞费心思来巧妙地构建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还要做到短暂的时间内能将情节快速而自然推进并到达饱满性,以求得微电影作品同观众心里共鸣的最大化。无论是着眼于营销的商业微电影还是立足于公益的非商业电影,都需要借助微电影独特巧妙的叙事方式来快速传达理念给观众。这种巧妙的叙述方式存在着丰富的样式,在传统电影理论成熟的基础上,关于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也应该形成独特的理论。
此外,微电影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其语言的浅显简洁性。受限于微电影的三微特性,微电影的制作往往无法与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相提并论,当然也有大成本制作的豪华级别的微电影,这里暂不讨论。因此,微电影必须在有限条件下充分发挥手段简单语言简单的特点,从平凡之中见神奇。微电影不能使用传统电影使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例如大场景的持续刺激烘托,情节的细致铺展,台词对白的层层深入刻画。微电影往往只需要借助几组精致的画面,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就可以做到短时间内丰满的表现主题思想。微电影的语言形式的浅显简洁并不等同于低劣的手段应用,恰恰相反的是,微电影选用的简洁高明而不低劣的表现语言正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微电影的另一个艺术价值在于其不同于传统电影的高门槛,三微特性让微电影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齐放,能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智[4]。这一特点同样给微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笔者认为这是未来微电影能长存下去的精髓所在。制作一部表达个人或者小团体理念的微电影现在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一部品质不差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微电影的前期录制过程。草根民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而微电影的低门槛能够做到集万民之智来不断丰富微电影的表现形式,上文提到的微电影的两个艺术特性在这里可以达到最大化的扩展。微电影的这个特性可以很漂亮地将原本认为不可能同室共赏之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很好的折中权衡,这正是微电影迷人的魅力之一。微电影作为一种雅俗共赏之的艺术形式,可以被用来表达各种层次高低不一的思想,这一点艺术魅力不是传统电影可比的。
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社交平台大行其道的现下时代,微电影凭借其传统电影所不能及的“微”,借助丰富的传播媒介,形成了一种近乎爆炸式的实时交互式传播。微电影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微”特性正好迎合了当今快餐式碎片式的资讯获取模式。微博,作为与微电影共具微特性的网络资讯分享形式,成为微电影传播的很要重要一种工具。
四、对微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当前,微电影已经出现的爆炸式的发展,似乎没有体现出颓势,但是没有永久的完美定式,只有永久的不断升华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微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继续丰富微电影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模式。
[关键词] 传统电影; 数码电影;融合;IMAX
2010年伊始,电影《阿凡达》在全球得以热映。目前,对于电影《阿凡达》好评如潮,如“近十年来最耀眼的电影”“就像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从今以后,则可用《阿凡达》前和《阿凡达》后来划分电影史”等。《阿凡达》及其IMAX技术的应用,暴露出国产电影在技术实力上与国际前沿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本文从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着手,探究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从而指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分析
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和制作3D动画片。
(一)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数码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创造出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想所未想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从美国来看,上世纪90年代,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们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的、有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当今欧美大片无不利用数码技术制作电影特效。
从中国来看,最早有规模、有目的地采用电脑特技的国产电影是1999年的故事片《紧急迫降》《冲天飞豹》《横空出世》。《紧急迫降》里使用了电脑三维影像,创造出波音飞机空难危机的奇观效果;《冲天飞豹》中用数字技术想象了中国的新型战机,并用180多个三维动画镜头表现了高难度的战机飞翔动作;《横空出世》更是通过数码技术将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2000年后很多的国产电影或多或少地融合数码特技的效果,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视听效果,如《长江七号》《集结号》《投名状》《风云Ⅱ》《功夫》《无极》等。
(二)利用数字技术制作3D动画片
3D动画即三维动画,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用于影视制作的新兴技术,能无需摄影机介入,仅依靠电脑便能创造出一种虚拟现实、亦真亦幻的三维空间。1995年第一部完全由3D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诞生,不仅开启了好莱坞的数字动画时代,而且也给电影制作开辟了全新道路。随后涌现出一批深入人心的3D动画影片,如《怪物史瑞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鲨鱼故事》《汽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
2009年初,首部国产原创3D动画片《动物狂欢节》开始上映,表明国内电影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纯数码3D动画片。随后,3D动画片《麋鹿王》上映,该影片基于3D的宏大场面背景、精致的人物造型、本土化的故事再加上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令其呈现出类似于好莱坞动画的3D技术风格。
二、《阿凡达》的IMAX体验
IMAX源自英文Image maximum(图像最大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拥有最大的银幕(“巨幕”的高度一般超过18米)、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在国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IMAX电影的超凡视听体验,需要专业化IMAX设备和技术。世界许多电影强国,先后推出了各个种类的IMAX摄影机以及专用辅助装置,如水下摄影装置、稳定装置、航拍挂接装置等,并且还推出了DMR技术,能将普通35mm影片转成IMAX影片。
要想体验IMAX电影,还需要专业化的IMAX影院。IMAX影院包括IMAX-2D影院、IMAX-3D影院以及IMAX球幕影院。无论是哪一种IMAX影院,其特点就是画面巨大,不仅能把人的绝大部分视野包容在银幕之中,而且画面清晰稳定,色彩还原真实。这样的巨大画面,再配以多路逼真的数字立体声,最终给予观众强烈的临场效果。观看IMAX 3D电影时,观众需戴上特殊的偏光立体眼镜或电子液晶立体眼镜,才能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这种逼真的效果让人不觉得是在看电影,而是完全置身于影片的情节、场景之中。
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更是将动画片、风光片、CG、3D效果、游戏画面等已有的技术元素进行糅合。所以,电影《阿凡达》在时空上的尽情想象,视觉上的极度宏伟,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壮观感受。
三、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电影《阿凡达》的IMAX视听震撼,让中国电影人重新审视电影的技术内涵。然而,发展IMAX电影不仅投资巨大,还面临专业设备和人才短缺、影院改造和建设、片源不足等问题。从我国的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来看,本文认为,国产电影走IMAX的技术道路还是不可取的。
那么,如何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呢?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一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忽视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广袤的电影市场前景,由此而带来的电影创作基础和宏大的战略目标。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的融合之路。
(一)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从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开始,电影艺术就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发明都给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发现。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更让电影的表现手法无所不能。
尽管数字技术已成为实现电影视听效果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但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要素,即画面、色彩、声音三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基础仍然是遵循传统电影艺术理论,所以,中国电影要实现的是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
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应不断地探索数码技术在国产电影中的应用,使数码技术为电影内容服务,通过内容、艺术、技术的三维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电影。近年来,优秀国产影片,无不是将数码特技与内容、艺术相融合,创作出的佳作。例如,运用数码特技,《集结号》《投名状》创作出与内容吻合的、真实的、震撼的战争场景;《画皮》中的女鬼脱去美人皮的画面也因数字技术的加盟得到了完美表现;还包括《赤壁》《风云2》《建国大业》等国产影片,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电影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将现代数码科技和传统电影艺术元素充分的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科技潮流、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潮流的好作品。
(二)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
近些年,中国电影与数码产业密切联系,运用数码技术不断提升电影的原创能力。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超过62亿,比2008年的42亿票房多出20多亿,其中约35亿的票房份额属于国产电影,这说明中国电影的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逐步认可,渐渐走出一条电影原创能力不断提高和数码电影产业发展的融合道路。
在当今电影市场中,一部影片如果能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益,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以动画片为例,动画片的主要观众是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引进的3D动画片并不适合他们的需要。事实上,许多经典的、优秀的原创传统动画影片,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从内容上、形式上非常适合中国的少年儿童观看,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数字化时代,动画片的创作越来越依靠数字技术,从2D到3D再到IMAX 3D,无不显示出数码技术的魅力。当前,国产3D动画片,像《魔比斯环》《动物狂欢节》《麋鹿王》等,也仅仅能体现出国产动画片在技术上的进步,比起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来,在动画质量上和技术上都还不成熟,远远达不到其水准及影响力。所以,国产动画片的发展更应该将中国原创文化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一方面,继续提高原创文化能力,推出符合中国儿童理解能力的、生活氛围的、有意义的动画片;另一方面,要加快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数码影视技术,充分发数码科技在电影制作的效用,从而做到原创能力与数码科技的完美结合,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动画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的热映就已经说明了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产业发展相融合是未来国产电影的发展方向。
(三)电影类型多元化与电影需求的多元满足相融合
数字时代,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影院观看、电视观看、碟片观看、网络观看、手机收看等形式。多元化的观影方式促使电影的受众群体增多,从而导致电影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在欣赏到主流电影的同时,对文艺片、喜剧片、科幻片、古装动作片、都市爱情片、动画片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影需求也日益凸显。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在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同时,电影类型也丰富起来,有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天安门》、古装战争片《赤壁》《花木兰》、谍战片《风声》《秋喜》、动作片《十月围城》《功夫之王》、历史人物片《梅兰芳》《叶问》、时装片《非诚勿扰》《女人不坏》、奇幻片《画皮》《长江七号》、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大内密探灵灵狗》等;还有很多的中小成本的影片,像《高考1977》《非常完美》《疯狂的赛车》《游龙戏凤》《熊猫大侠》《机器侠》《窃听风云》《李米的猜想》《保持通话》等,都成为市场的有益补充。另外,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麦兜响当当》《马兰花》《风云决》等也表现出了在电影产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电影类型多元化而构成的多元化电影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也正契合了人们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影消费需求,这也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市场根基和战略目标所在。
四、结 语
在电影史上,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都可能有一个被偏爱、被追崇的过程。但科学技术始终是实现电影美学境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并不是终极目的,更不是归宿。在技术面前,内容依然是首当其冲的,电影的内容如果苍白无力,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华丽的外衣,徒有虚表。
电影巨片《阿凡达》的全球热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电影的发展状况。只要我们能够扎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认真汲取中国文化和艺术营养,充分提炼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题材,充分体现电影艺术元素,坚持中国特色,以内容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数码技术,提高国产电影观赏性,就一定能创造出多种类型的电影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影文化需求;也就一定能够在世界电影格局中,走出中国式的、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进行融合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亦中.中国数码影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论数码影视的交互与分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2] 李枢平.IMAX电影、IMAX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影视技术,2003(09).
[3] 黄晓蓄.IMAX:“电影的终极体验” [J].华东科技,2009(02).
[4] 黄绍平.传统影视业面临新技术挑战[J].实用影音技术,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