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篇1

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师生在教学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学语文

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且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创

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从教经验,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起到一

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小学语文从教经验,提出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1]。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2]。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3]。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90-91.

篇2

【关键词】课堂气氛 质疑 结合 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9-01

在日常教学中,一部分语文教师有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语文课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多上一节和少上一节没什么区别。这是一种对学生、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想法。语文教学难以取得效果,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教学时要充满激情,对学生要满怀热情。

也正因为如此,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松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输送到孩子们当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

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68-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以词句及阅读理解橹鳎这样导致课堂学习时间较短,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针对这种状况,学生必须要预习,以此来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课堂教学及教学设计,对预习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缺失,最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预习效果不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安排学生预习,但都是口头督促,并没有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也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验,导致语文学习的效率逐渐下降。其次就是预习的方式十分单一,一些重视预习的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按照教师的要求预习,然后对学生的预习本进行检查,这样的预习方式十分单一。虽然提升了预习的效率,但是降低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内容仅仅是让学生熟读课堂,背诵生词字,标记经典语句等,并且所有的课文预习都是这几项,这导致学生逐渐出现枯燥的情绪,最终失去兴趣。最后就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预习的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只在课堂上讲解知识,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也没有激励学生,没有考查学生的预习状况,因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知识,最终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策略

1. 重视预习方式的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及预习效率,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升预习效率。教师要布置预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效率。教师在预习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文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预习的目的所在。为学生设置科学有效的问题,不断吸引学生主动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升预习的效率。

2. 加强预习引导的力度

在小学语文预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还要适当干预学生预习,结合学生特点设置有效的预习方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导读、预读,很多课文内容学生阅读后仍然无法了解,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图所在,体会作者感情,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将会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与体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兴趣。其次,让学生把一些不理解的词句标记出来,能够运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及学习语文的信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学习重点,促进语文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桂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J].亚太教育,2016,(25):40-41.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 创新教育

1、在作业布置上要突出有效性

1.1达到强化学生语感的目的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实践证明,凡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大部分都是求学阶段喜欢读书的人,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把书中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该用的时候自然就说出来了。

为了达到强化学生语感的目的,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复述语文课本上的故事,以此作为课外作业。其次,可以将激情演讲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同时在每周课堂上抽出专门时间,让他们逐一演讲,并做出点评。再次,还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的知识面,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几本必读的书,并作为作业检查他们的知识积累。最后,还可以将感情朗读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1.2强调让学生练笔的目的

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促进各学科的齐头并进。因此,让学生及时进行练笔,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关键一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着力攻克的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问题,如果抓住教材中文本的聚集点,将阅读教学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助写,借写促读,就能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阅读成诵,借鉴欣赏,然后再加以练笔。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去联想、延续文章的空白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再次体会文章的背景内涵,不仅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又对课文的价值观进行了一次延伸。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练笔。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更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2、精心指导好学生作文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主要靠平时积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能仅限于语文课上,要重视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积累语言。

2.1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在学生动笔前的指导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打开思路,明确作文要求。要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到这次作文写作很有兴趣。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要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想象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作文材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忆生活经历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的材料。

在每次作文练习时还应当有具体的要求。一种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每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别次作文要求的不同之处。作文前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清作文题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2.2学生平时作文基础积累的指导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越真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内容想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3、提高学生感情朗读能力

3.1教师要坚持做好示范朗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常常会出现丢字、添字、回读、断句等现象,学生因为失误又往往不敢读、不愿读。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多做范读,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信息暗示,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其次,应当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无论哪位同学读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然后再让他有针对性地再读一次,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入情入境,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要注意通过语调的升降、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急以及逻辑停顿等,充分展示语句别是关键字、词间的情感意蕴,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体会,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同时教师在范读时还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把课文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形象地进行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3.2引导学生欣赏文章,进而喜爱朗读

当学生掌握了朗读的基本功,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文章,从更高的视角,再一次审视文章,激励、推动学生综合应用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尝试进行美读。在对文章进行美读训练时,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要让学生欣赏文章华美的辞藻、优美的意境、精美的语句,欣赏文中的智慧与灵秀。让学生在理解中欣赏美,也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朗读时的惟妙惟肖,欣赏自己对文章恰到好处地朗读演绎,欣赏自己朗读时怡然自得的魅力心境,让朗读成为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就会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篇5

1. 重视诵读教学,引到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诗韵诗味

重视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古诗词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陶冶它们的情操。教学实践证明,吟诵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享受无穷乐趣。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 分析写作意图,引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会个中寓意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善于把生活中小不见经传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联系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来刻画,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他们新奇地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意图,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个中寓意: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笔者有幸观摩一专家老师上李群玉的《放鱼》一课,他在介绍诗人写作背景后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放鱼时会对鱼儿说些什么?自然过渡到想知道诗人对鱼儿说了什么吗?引导学生诵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弄清为什么“莫漫游”,体会诗人的担忧。最后联系生活,找找有没有像鱼饵这样香喷喷、充满诱惑的“铦钩”?课堂由疑到诵,由诵生疑,由疑到意,环节流畅,寓意水到渠成。

3.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诗文分析入手品味诗的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两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编入教材的这些诗词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封建专制和邪恶势力的鞭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作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引导他们品味诗的意境,只有进入了诗的意境才能获得真正的思想启示和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们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一老师在教李白的《游洞庭》过程中,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诵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进而要求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随之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孩子们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孩子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抓住“耐可乘流直上天?”的问句形式,想象李白当时在洞庭湖赏月时,看到平静、清澈的湖面与天空相接,产生了“直上天”的奇想。怎么能上呢?反问自己。“且就洞庭赊月色”,一个“赊” 字成了诗的眼睛,谁向谁借什么?借了去干什么?体会诗人对皎洁月光的赞美,从而有了到白云那儿买酒的想法。想象画面,读读诗句,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动情地描述,豪放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怎能不将学生“熏”出来呢?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口语交际能力

出于口语交际的频繁性和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贴合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还要兼顾其各类交际活动中关于如何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够文明地与他人顺利完成沟通,实现人际交往的可能。所以,关于口语教学,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侧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的人际交流素养得以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助益所在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口说,还要能够教会他们如何说得得体、说得到位。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其一,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之得益。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与“说”能力的训练,由此致使学习能力不均现象普遍。然而,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也是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存在,偏废任一方面都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让学生摆脱“哑巴”标签,乐于表达;由不善言表,走向能说会道,实现“以说促写、从说促读”,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二,对其他基础学科之得益所在。学有所成从来都非一人体悟,个人在埋头苦学之余,仍然需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讨,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通过激烈辩论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懂得如何发问,如何探讨与沟通,无形之中做出了对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推动行为,最终拉动了整个学科成绩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点

人类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先决行为,便是口语交际。由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基于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我国目前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教学形式较为随意,而内容亦未成体系。受制于小学生的心智特征,语言知识与词汇积累尚待填充,言语的实践能力相当有限。而实践性,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实际口语交流,锻炼交流能力。因此,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二,用语结构松散,词汇过于单调。口语交际属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话语总在反复穿插与反馈,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较长、较复杂的句子进行交流,造就了用语结构的松散。此外,小学生尚处语言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实践能力与语言知识方面不够丰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语言交流开始,以使其能够清晰、明白表达自身意思。

三、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实效的方法与建议

1.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交流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重区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他们塑成高尚的道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应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真实,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其次,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满足其表现欲;再次,情境创设要富有内涵,与当代学生精神需求相契合。比如教师可以《我长大了做……》为题创设情境,这是属于“交流”类的话题,其回答都是开放式的,所以选题应以小学生关心、热爱的话题为主,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展开思考,积极讨论关于自己“长大了做什么”,由此实现思想交流,让学生对于表达的自信心加倍,调动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主动性。

2.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吸引学生敢于说且爱说。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表达方式,认真倾听他们的各种表达,拉近二者间心灵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融洽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交流表现自己。此外,借助双向互动式交流对口语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样大有益处,比如在展开《学会转述》这个话题时,可挑选一名学生扮演“李响”,再请另一名同学向他转述“通知”;教师在这一转述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李响”向转述者提一些问题,还可以加入一些礼貌性的交际语言等,这样单方面的转述变成双向互动式交流,通过频密的对答,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敢说、爱说。

3.善于发掘学生优点,树立学生交流的自信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不爱交流、不敢讲话,并非因生理缺陷所致,也不是说话能力的丧失,主因多半是缺乏自信,害怕说错话引发他人嘲笑,或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一分细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吝赞扬,逐渐培养学生对交流的热爱与自信。比如在展开《教你玩游戏》这个话题时,可将此建立游戏基础上,但应在教学前告知学生展开这一交际话题的要求,指导学生预先做好准备,如搜集、整理与游戏相关的资料,熟悉、掌握其他同类游戏的玩法等,以便之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备而来所表现出的熟练表达或及出色操作,都能获得赞赏,从而使学生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鼓动学生自主参与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实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能否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借此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爱动、好表现的特点,选用表演式的方法锻炼其口语能力。比如在完成《说话要注意姿势》话题内所提供的情境图的讨论后,可适当补充几个类似的现象让学生练习,又或是在学习《学会劝阻》话题时,列举一些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让学生用所学的“劝阻”方式实践劝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单靠一朝一夕或是一个方法、一次培训便能实现,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采用各类活动促进学生间互动交流,激发交流热情,引发交流兴趣,按照实际学情不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如今,课程改革日趋深入,我国开始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在素质教育下,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试教育下,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知识丰富掌握,提高考试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提升。那么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就需要革新观念,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给贯彻下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能够储备积累中华文化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要对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进行良好构建,教师仅仅发挥引导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二、积极创设新课标下的情境教学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方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当中发挥想象,更好地感悟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一系列先进教育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多媒体技术等,或者是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西沙群岛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后通过音频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课文的优美用词和句子结构等告知学生,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需要革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力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这与课堂低效性是相对而言的。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而言,主要指导思想是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此,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重视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采用“讲说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很少独立进行思考,也没有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之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出现厌学、烦躁等负面情绪。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动机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吸收、消化更多的知识,极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下,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提升,都变得非常高效。

二、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理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有较高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新颖、有趣的开场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学习,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1]。例如:在课文《父亲的菜园》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并学习父亲执着和勤劳,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及其象征意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问:“你们见过菜园吗?能不能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菜园的特点呢?”然后让学生读题,问:“读了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都想知道父亲的菜园到底是怎样的,并主动和教师一起走进课文看个究竟。

(二)创设情境,愉悦课堂

小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较强,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个特点,深度挖掘教材,用幽默的语言、奇特的方式呈现语文知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将语言、课件、音乐等利用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自由、放松的心态。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深入探索知识,让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良好学习环境。例如:课文《荷花》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荷花的相关视频,并展示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荷花产生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感受荷花的美丽,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师还可以让学找出写荷花的优美句子,并动笔画画荷花荷叶图,这样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思考,畅所欲言

教师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时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始终保持着积极思考与交流的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将自身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实现知识的升华。例如:在课文《触摸春天》的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主要将的什么事?然后让学生再次细细品读课文,找出奇迹发生前后安静做了哪些事?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这样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自主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充分体会到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四)优化教学,方法得当

为确保顺利构建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教师还要注重用好教学技巧,改进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活跃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强化训练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学习法、个别辅导法灯光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和高效[2]。教师也应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注意授课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保持舒畅的心情,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主动的去探究。例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展开以后,要采取解释矛盾、实际应用等方法,让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已经势在必行,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来,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轻松、愉快、和谐氛围下高效学习,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此,教师应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构建高效课堂,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理念

要提高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和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新课标理念牵引语文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要用这些新课标理念牵引统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新课标理念的宗旨、要求和基本内容,并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自觉运用。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每个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建立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理念,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教师敢于打破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方法,大胆创新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语文课程各项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以新课标理念牵引和带动。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进行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伟大,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常阅读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的要求。

二、用新课标理念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要圆满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就要用新课标理念全面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前提。如何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每节语文课中有所收获,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新颖,学生喜欢学的内容,学习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落后,学习就没有兴趣。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教材上,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深入钻研和吃透教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减少无效教学过程,才能保证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的基础。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关键。要打造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序安排教学环节,以引起学生最大的阅读兴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课堂练习,精心设计能巩固提高课堂教学的作业题目,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拓展和积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根本。好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捷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采用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快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用新课标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创设不同的情境或途径,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讨论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创新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时,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文“两个小儿辩日”课堂教学中,我们让每三个学生分成一组,每人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这种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角色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用新课标理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语文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创造一个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良好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式教学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多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标先进理念的指导牵引下,充分调动广大小学教师的积极性,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和素质教育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发展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通常缺乏学习汉语的有利环境,生活实践经验少,因此在理解语文知识时难度较大,一些学生甚至在入校之前都不会说汉语,这给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项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当前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受地域限制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应用频率不高,很多学校对语文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语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导致语文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氛围不佳。由于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语文学习的难度增大,不利于后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资源缺乏

受地域、经济、待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语文教师,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汉语教师,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了很大影响。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理念本身比较落后,且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教育水平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陈旧

少数民族地区和外界的交流存在固有的障碍,加上缺乏年轻教师,因此只能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科教学过程中,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并没有及时更新和应用这些资源,使用的课件和课本内容老套,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课程在学生成长道路中的作用,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学模式等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祖国在我心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2],播放一些风景秀丽的山水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其他地方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资源还相对缺乏,但是这并不是教师止步不前的理由。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纳入到学习活动中,从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第四册《植树的季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校园外感受春天的魅力,通过植树和亲手劳作的形式,体会劳动的快乐。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小作业,例如“劳动的感受”和“我眼里的春天”等,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不能只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应注意尊重差异,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自己的个性,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提问和游戏环节,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适应语文学习环境[3]。例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诗词的意思,因此记忆的难度较大,教师应详细解释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批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制定阶梯式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使用普通话

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顺畅的使用普通话,从而创建一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方言教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不利于创建教学情境,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很多时候还会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因此,教师应当正确使用普通话,增加朗读课的比例,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语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日月潭的传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教师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正确使用普通话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当提高重视。

(五)发展学生各项能力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如果教育得当,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当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各项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送往小木屋的信》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让他们自觉规划信的内容,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字,只要能够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这种灵活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4],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课程的认同感,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固有思想,提高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境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卓玛拉措.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4,11(09):208-209.

[2]沙马立古.浅议民族地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3,06(13):232-233.

篇11

摘要:语文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各种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活泼、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语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是督促学生做大量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1.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1.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1.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去认识这个世界。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既要成教学任务,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般采用课端激趣、课中持趣、课后达趣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求知,获取新知的欲望。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的自觉、自动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进行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因为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和结合上文理解句子。

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掌握其方法规律。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记叙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时间顺序、按空间变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按总分关系的结构、按空行为标志等划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缝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标题法、合并法等进行。

四是学会归纳中心思想。通常从课题人手、从理解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人手、从理解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归纳。五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自己出一份试卷考自己,出题前教师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答题难,出题更难。这样不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4.积极评价导向,促进高效学习的发展

篇12

关键词:新课标;生活化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方式

引言:所谓“新课标”是指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其本身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倡导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基础课程教育的核心工作更加的完善化。新课标的实质是将教学内容真正的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意识,使得学生的身心成长更为全面与健康。将语文知识更加的贴近生活化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与活跃。因此,应当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作为整体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生活化是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应当从生活中开展语文教学,同时要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教学中密切的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并且合理的组织语文教材,充分挖掘生活的潜在素材,准确的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得到启发,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从而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二)生活化使语文知识变抽象为直观

普通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是苍白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不能够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而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轻松主动的掌握好语文教学中所要求的重点内容。生活化教学可以将语文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不再是抽象的思维想象,生活中所应用到的语文知识走进课堂,与教师的讲解融为一体,就会使语文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学生也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大大的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人际交流能力。

(三)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大多数的学生对教师都充满一种距离感或者恐惧感,因此,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能会由于此类原因而不像老师请教,无法将问题尽快的解决。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切身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能够间接完善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

二、新课程的标准下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举措

(一)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

小学时期的学生在身体与心理方面均未成熟,因此,对其教育与辅导则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在为学生灌输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尽量与生活相贴近。要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利用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好的理解,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自觉构建专属于语文的学习理念。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找春天”时,可以先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教材中“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朗读过后,为学生展示带有春天特色的景物,发芽的柳枝与小草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的春天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春天的魅力与象征万物复苏的意义。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增强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应试教育或“填鸭式”教育,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当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则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更加形象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教学课堂转移到室外,更加的贴近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同时带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与校外世界的精彩。例如,在学习“一次有趣的观察”时,教师可以不仅限于教授教材上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带学生到景色优美的野外,观察小动物的身体形态与生活习性,同时为学生讲解有关动物的有趣故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原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定与课题相符的小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可以在室外举行,能够让学生更加放松,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与活动中。举行竞赛活动的同时计算总体的时间,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评价。以此作为启发的引点,将时间的宝贵与珍惜时间的启迪灌输给学生。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耳目一新,使学习充满乐趣。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应当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寻求更好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当与生活相联系,进行生活化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创设情景式教学,能够加强课下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巩固作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会使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云.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及方式的调整[J].科教文汇.2012(08).

[2] 刘莉.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2013(04).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新课改;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国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层面上,而是应当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本质的学习,共同构建小学语文的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构建是一门教学艺术,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理论传承的需要,而且还是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完善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下,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希望能够在短暂的不足一小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塞到小学生的脑子里。在这种紧张、严肃的学习环境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固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就会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育产生厌倦情绪,这与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笼罩在课堂教学中的无形压力,使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一分幽默,少一些严肃,多一分鼓励,少一些责备,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二、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仍旧是停留在老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占主要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这种模式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是不相一致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的,并且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主动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仅仅是一个帮助者、引导者以及问题的解惑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积极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应当遵循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积极互动的活动原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构建达到其深层次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就是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应当亟需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视教育不仅为文化传递,而且为人格心灵的唤醒时,教师的工作就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压抑的地位,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索,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交流和理解,使学生心灵得到解放,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增强。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转变成了新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教育改革的研究者。这也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入认识到小学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讲,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还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多学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学习、创新能力与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总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教师应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驾驭课堂,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疑”“惑”来“导”。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而这些方法、习惯,不应是教师讲出来的,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一点点发现、领悟、小结、归纳出来的。这样的方法才是活的、管用的方法,这样的习惯才是对自己有触动、愿意养成的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指导工作,也是教师创建和谐语文课堂的主旨。

【参考文献】

[1]孙桂卿,孙学芳.创设和谐课堂之我见[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02)

[2]郭灵燕.创建和谐小学语文课堂的尝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3]单志成.让语文课堂成为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6(01)

篇14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并养成学习母语、热爱母语以及能够熟练运用母语的习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如何从实用性的层面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观念要不断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无条件的接受者。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总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地、重复地训练,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压力很大,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任务,只有取得好成绩才是自己的学习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1.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占从属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教材的特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重点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来开发学生的潜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民主。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和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

1.创新课型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采取很多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某种固定的课堂形式,这就是一种基本的课型。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课型的创新,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要“悟”出课文的意义。自读自悟式、启发讨论式、质疑问难式等都是对传统讲授式课型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课堂形式

传统的课堂形式比较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讨论和互助,而讨论式学习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

3.创新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创新。多媒体教学通过形、音、光、色等信息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明化,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4.创新板书设计

一堂优质课要新颖别致、富有创意,要针对学生和教材特点进行精心构思,其中板书设计十分关键。要想使板书设计新颖别致,首先,必须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线索,以图析文,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其次,板书形式也要生动、形象,以立体、动态的简笔画配以精辟的字、词和成语,从而将教学的主要内容展现在黑板上。

5.创新教学语言风格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创新教学最外在、最直接、最为学生感知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吸引学生是教学语言的最大魅力,要牢牢抓住学生,把学生的思想迅速带到文章的情感中,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地理解,而且还要挖掘出文章的内涵。教学语言风格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获得的。它是教师个体精神的外在体现,也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多吸收新鲜事物,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师语言除口头表达外,还包括肢体语言,如手势、目光、体姿、表情等,所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艺术创新,需要教师发挥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以有声语言为主,身体语言为辅,要尽力创造个性鲜明的身体语言配合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命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无处不在。教师要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探索和创新。教师要在学生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创新兴趣,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郑小燕.浅谈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B,2011.

[2]张薇.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