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家庭艺术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家庭艺术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家庭艺术教育

篇1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家庭教育是每一位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修好家庭教育这门艺术呢?如何培养一个完满的孩子?

一、教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首先教孩子认识时间。我们都会发现,孩子从小特别爱模仿成人戴手表,他们常常要求父母字啊他们的小手腕上画上一个小手表,戴上“手表”的孩子不知有多兴奋呢!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对手表的兴趣,教孩子绘画或制作各种各样的钟表,一次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其次是教孩子充分利用时间。孩子做任何事,父母都应该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给孩子设定一定的限制。此外,要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有平静的心态,及早反而会把本来可以很快做好的事情搞复杂,浪费时间和精力。当孩子学习做事性急时,不妨采用“暂停”的办法,想法设法使孩子先平静下来,如让孩子到户外活动一下,或者听首轻松地音乐,同时告诉孩子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等孩子平静下来,学习的效率就很高了。虽然前面说过要给孩子设定时间限制,但这并不是说父母要经常催促孩子,只要孩子适应习惯了自己的时间安排,父母就不要再让“快点”“赶紧”这些词围绕在孩子的耳边。始终保持孩子对每一件事情的极大热情。

二、教孩子学会微笑和幽默

微笑和幽默是积极态度的另一源泉。微笑和快乐十分不开的,那如何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心情呢?首先父母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夫妻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密切关系。经常和孩子做些亲子游戏,和孩子组织家庭野炊,郊游活动等。父母的情绪会感染孩子,因此父母也要常常微笑,保持快乐的心情。不管在外工作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进入家门之前,请先把这些不愉快都放在门外,向往擦常一样打开家门后兴奋地喊一句:“儿子/乖女儿,老爸回来了”然后等待孩子高兴地替你拿拖鞋,帮你放下手提包。每天早上以最美好的微笑迎接孩子的眼睛,然后寻找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孩子一同赞美。这些美好可以是妈妈做的美味的早餐,可以是窗外温暖的阳光,甚至是雨天“滴答滴答”的雨点声,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微笑就会时时漾在你的脸上。其次,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的学习才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快乐的学习是在游戏中的学习,是在自然中的学习。所以,每天是孩子呆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的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孩子在游戏中,在自然中去自由探索吧。

幽默作为生活的调味剂,也是快乐的源泉。父母自身要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这样才能用言语,行动吧这种幽默艺术“传染”给孩子。 和孩子一起看些名人幽默故事,积累幽默素材,多和身边幽默的朋友交往,是自己和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在家中,也可以经常制造点小幽默,让孩子快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幽默。

三、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俗话说:“老不歇心少不歇意”,为人之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子女比其更有出息更有才华,特别在当前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往往从父母心愿上更迫切使号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孩子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制教,视其发展再逐步提高要求更实际一些,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做法只能视之为笑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发展得如火如荼,遍地开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们的盲目培养。想要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无可厚非,但是家长要先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孩子是否达到了学钢琴、学写毛笔字的合适年龄?孩子在数学方面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一定的天赋?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起来都有点吃力,你还让他学奥数?……诸如此类的培养都无异于“揠苗助长”“按着牛头喝水”。

四、要“以身说教”提高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不要只是站着或只用手比划指点着,你期望你的孩子征服高度,攀登吧,他们就会跟上来。”“以身说教。”也就是说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们,并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合理约束,要使他们生活有规律:早起床带着孩子跑步锻炼或室外活动,早餐安排好保证孩子整个上午要有充分精力听课,中午要督促孩子作适当的休息调整,以保证下午更好学习,晚上要让孩子看些与学习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增加知识的广度。陪着孩子阅读,读书是最美的姿态,当你全心投入到书中时,你的孩子一定会被你吸引,他一定也会被你感染。而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家长,自己做“低头族”,成天抱着个手机刷微信、刷微博,却堂而皇之地跟孩子说手机危害身心健康的大道理;明明在麻将桌上可以通宵达旦视时间为粪土,当孩子要他辅导一下作业、带着出去看一看、走一走时,他却可以昧着良心说“不得闲”……难怪书香门之家养出的子女带着浓浓的书香味,而有些家庭养出来的孩子却是一身慵懒之气。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艺术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家庭教育的艺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选择,灵活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去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行为世范,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古代,人们就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这是最直接、最深刻持久的教育。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模仿能力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爱国爱家,努力工作,尊老爱幼,遵守社会规范和国家法律,要在各个方面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二、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

在生活中,孩子身上会有各种问题出现,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唐太宗李世民在教育太子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对服侍他的侍臣说,教育太子是“遇物则诲”,什么是遇物则诲?唐太宗解释,当太子吃饭时就对太子说:“种庄稼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你要是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永远有饭吃。”当太子在大树下乘凉时就指着树干说:“木匠锯木头,只有依照绳墨才能锯直。将来你要想做圣明君主,就要认真听取侍臣的进谏。”所以,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些表扬,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是很关注的,能及时发现很多孩子身上的不足,继而进行教育,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家长更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奖励和表扬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是说,数落孩子十个过错,不如表扬、奖励孩子一个长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十分希望得到成人的表扬和赞赏,即使是那些调皮捣蛋、经常犯错误的孩子,他们也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这些孩子表现好或者做了好事的时候,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他们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心理上得到满足,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渐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也随之增强,就会产生再做好事的欲望。

四、深入浅出,给孩子讲明白、讲清楚道理

要想把深奥的道理给孩子讲清楚,讲明白,让孩子理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内容孩子难以理解。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往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才能实现。孟子小的时候,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还没放学,孟子就回到了家。孟母问他为什么上学中途回来,孟子说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孟母听了用剪刀把自己正在织的布剪了两截。孟子不解地问孟母为什么把好好的布剪了?孟母说,“你读书学习就像我织布,你逃学回来半途而废,就像我手里这剪断的布,成不了有用的物件。”孟子从母亲的比喻中明白了深奥的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这就是“子不学,断机杼”的教子佳话,流传至今。

五、宽容对待,用感情让孩子动容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通常都是批评指正,甚至给予惩罚。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能不能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呢?印度独立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小时候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是我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原来甘地小时候,性格不开朗,遭到批评心里会特别难过,于是他学会了抽烟,后来发展到捡别人的烟头,甚至偷钱去买烟。渐渐甘地感到了自己无脸见人,错误深重,就把自己的一切写了日记交给了爸爸,爸爸看了日记什么都没说,只是久久地凝视着他,两行热泪滚滚落下……从来没有看到父亲这极其痛苦的样子,甘地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更加内疚,自责,悔恨,深深地感到对不起自己的父亲,他痛下决心,洗心革面,彻底改正错误,从此走上了正路。因此,宽容有时候会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马卡连柯说:“对于孩子,企图用简便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也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是要取得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就要讲求家庭教育的艺术,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

篇3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是指家长对3-6、7岁儿童进行的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方式和内容的审美教育。在中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人们开始进一步关注精神生活,注重对艺术的追求,幼儿家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艺术特长加分政策,文化部门组织各种艺术活动,许多家长和孩子投身其中,成为一股推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各种社会艺术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使家庭音乐教育短期得到迅速普及。此外,全国多家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少儿才艺表演节目,媒体的参与,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实践平台,更调动了家长对家庭艺术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刺激了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家长所拥有的心态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艺术氛围等各异,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家长的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其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即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原无固定意向而随大流思想;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即碍于情面或者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如此,如“其他人的小孩都学,我的孩子不得不学”。这样的家长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为数不少,也是很大一部分家庭很难将家庭艺术教育长期坚持下去的原因。

2、功利心理。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同时又强调行为实际效果的价值普遍性和最大现实的伦理学说。”中国家长都有传统“望子成龙”的情结,再加上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较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走进了功利主义的误区。很多家长让孩子选择学艺术,就是为了使小孩有一技之长,将来更好的立足社会;有的直接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进入到演艺圈,成为名演员、大歌星,或者升学时有特长加分等,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目的。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带有一些功利性因素,但绝对不能太强,否则就会偏离学习本身的目的,不利于学习的正常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如此,一旦艺术成为一种谋生的技能,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那我们的艺术教育培养的将是一个个艺术工匠,而不是一个有着较高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如果家长抱着急功近利的心理来对幼儿进行家庭艺术教育,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将来发展。

3、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在外或者忙,很少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便应孩子的要求,甚至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给予孩子某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来对孩子进行补偿。有的家庭给孩子学声乐、器乐、美术,却因为家长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等而放纵孩子在艺术教育中遇到困难就逃避,什么都学,什么都半途而废。这样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分的溺爱和纵容会让孩子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难以得到必要的培养,成年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处理事情,都会变得懒散、过分依赖他人,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则很容易变得灰心、失望、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4、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直接体现为父母将自己小时候所渴望而没有得到的艺术教育强加在小孩身上,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使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由于通过孩子进行投射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怀有“心理投射”的父母往往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长,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违背了幼儿家庭艺术教育的初衷,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视艺术教育,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障碍,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转贴于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家长应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与理解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身全面发展。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其选择的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也各有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拔苗助长。同时,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由于幼儿家庭环境不一样,幼儿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来进行家庭艺术教育。

2、尊重与理解幼儿。

在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理解和尊重儿童。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一样,儿童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要对幼儿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创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时的鼓励。幼儿的很多艺术作品无法用成人的眼光去解读,但是,要意识到幼儿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倾听幼儿对自身创作的解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家庭艺术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3、消除功利思想。

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要有着明确的认识,学艺术是为促进幼儿自身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升学加分、为了赶时髦、为了不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等等,从而不要盲目的“从众”“、跟风”。

篇4

【关键词】社区;家庭;艺术教育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家庭成员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艺术教育让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更加亲密,构建家庭和谐氛围,同时让社区文化得以发展,使得邻里之间更友爱,生活更美好。

2011年起,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方松街道联合成立彩虹公益艺术团,为社区家庭提供免费艺术教育服务。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专业特长,以原创形式研发一套艺术类课程――彩虹课。课程共分为四种颜色:红色――中国文化、革命历史知识;绿色――环保手工艺;橙色――小主持、舞蹈、合唱、表演等;蓝色――亲子活动、心理指导。彩虹公益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周派出20名学生,为社区以及农民工小学提供服务,目前受益人数达到500余名,辐射面涵盖100余户家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志愿者定期接受培训,互相改进教学方法,并设计标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提供给被服务对象,由其监督教学效果。在彩虹公益艺术团里,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彩虹课深受学生喜爱,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小朋友教授主持、舞蹈、合唱、手工设计等课程,还与社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并由校方免费提供给他们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

为了能够提供有的放矢的志愿者服务,也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学生设计了调研问卷(见附表),调查内容包括了对社区家庭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家长关于艺术教育的看法和能力,了解家庭需要的艺术教育种类,以及对彩虹公益艺术团认知程度和工作建议等等。调研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达83.6%,调研涉及家庭300余户,现就调研问卷内容分析如下:

一、社区家庭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度

本次调研过程中,家庭孩子的年龄3岁以下占17%,3至6岁占33%,6至12岁占40%,12岁以上占10%。每年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艺术教育经费2000元到5000元的占到60%,40%的家长经常指导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却只有15%的家长很懂艺术教育方法,80%的家长认为家庭艺术教育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程度很高,但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每个家庭的构成情况各有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专业不同,虽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可有着普适性,但懂得艺术教育的家庭毕竟不占多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一个需求问题,即家庭对艺术教育指导的需求。而我们通过家庭艺术教育支出经费的选项看到,60%的家庭为孩子艺术教育全年支付2000元到500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大,但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他们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中,划分这样一块教育经费给孩子提供艺术熏陶,实属不易。如何让他们能减少艺术教育开支,同时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与社区结合的艺术教育志愿者活动无疑是对社区家庭最好的帮助。

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服务内容

问卷中,为了了解社区家庭所需要的艺术教育服务,我们设定了几大选项:器乐类――钢琴、小提琴、笛子等;形体类――民族舞、国标舞、芭蕾等;声乐――民族、美声、流行等;美术类――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表演类――主持人,小品等。在这项问题中,社区家庭的选择比较平均,器乐类占17%,形体类占23%,声乐类占22%,美术类占20%,表演类占18%。其中,根据孩子的性别来看,男孩的家庭更倾向于美术类选项,女孩的家庭更倾向形体类选项。而在问及家长关注教师的品质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水平,其次是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

这些调研内容都为彩虹公益艺术团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要求,首先,我们要保证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以便给社区家庭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程从初期就以红、黄、蓝、绿四个方向提供,满足了家庭对艺术教育的多项选择;其次,除了考虑课程的广泛性,我们还需要考虑课程的个性化,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再者,我们要在保障自身专业艺术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真正可靠的服务。

三、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在社区836人中,知道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有790位,占总人数94.5%,对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服务很满意和满意的,占85%,这位我们今后的志愿者工作提供的信心。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公益品牌,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创新上。

篇5

严酷的不是生活,而是没有爱

“我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5点到滑冰场。7点滑冰结束,然后去学校。放学后,我练习钢琴,做家庭作业,再到滑冰场练一个小时,然后回家,9点半上床睡觉。”这不是中国孩子的生活,而是一个13岁美国小女孩的作息表。这个小女孩就是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她在自传《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中如此描述自己的中学生活。对于这种被排得满满当当的苦行僧似的生活,赖斯不仅不厌倦,而且从中学会自控和坚忍。她坚持了三年,从没有后悔过,反而感谢父母这种近乎严酷的安排。

赖斯在书中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一次,7岁的赖斯和父母一起做一个大力鼠的游戏,其间保险人宾厄姆先生到访,此时她的父母也没有停下来,而是让宾厄姆先生在客厅里等一会儿,他们继续完成和孩子的游戏。赖斯由此感慨:“父母把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看得比和宾厄姆先生的任何业务都重要,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或许,正是父母这份悉心投入的情感和爱心,才让赖斯对中学时严酷的教育安排安之若素。

4岁“裸跑弟”引发争议

2012年2月,一段“4岁娃在-13℃的雪地里裸跑”的视频爆红网络。孩子的父亲何先生是一名企业家,40岁才得到儿子,可孩子却是一个早产儿,为了防范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何先生决定为儿子亲手制订一系列“凶狠”的教育计划。从6个月开始,这位“裸跑弟”每天学习训练就长达8个小时。2岁时,就经常跟着父亲一起爬山,自己坚持爬到山顶。另外,每天还要进行其他训练,比如3公里快走慢跑训练。爬绳荡桥,练习滑轮车、踏板车、自行车,这中间还给孩子报名各种训练班,进行武术、跆拳道、街舞训练。

这种极端训练,不但招来网友一片骂声,就是在自己家里,何先生也顶着非常大的压力。何先生表示,自己希望孩子不要成为一家六口娇惯的“小皇帝”“草莓族”,而要从小就能吃苦耐劳,能够面对挫折并且克服困难。

“劝儿进国企”是爱吗

来自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到重庆寻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劝大学毕业的儿子回老家的国企上班。在刘喜梅看来,儿子如果能进国企工作,才会拥有一个稳定的、保障的人生。可是儿子坚决不同意。母子间的“战争”也因此持续了3年:从最初的好言相劝,到后来,打过、骂过,也闹过;27岁的儿子为了不再争吵,无奈地选择躲避,甚至不愿再见母亲。

爱孩子的理由有千万条,而孩子成长的道路同样有千万条。为何就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天下?与其三番五次劝孩子回国企工作以求保险,不如顺其自然支持孩子自谋出路、适者生存。

“老虎+熊猫”的林式育儿经

篇6

关键词: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特征;家庭教育方式

艺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受艺术专业特点影响,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关注很少,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艺术高职生需要真正地被认识、理解和尊重,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其身心和谐成长的教育方式,使其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艺术人才。

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家庭,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目标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而自尊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应对能力是个体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自尊发展和应对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自尊的总体水平,而且影响着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者从家庭系统内外的诸多因素,较全面地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自尊,国外学者提出了本质论,认为自尊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志。国内学者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于应对能力,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应对水平不同,相应的应激反应水平则不同,从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高职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是其步入社会的准备,良好的自尊水平和出色的应对能力是其顺利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众所周知,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与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关系如何,家庭教育方式对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哪些复杂性与特殊性,这是本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已有的调查结果中,普通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假性自尊,高职艺术生群体虽具有特殊性,但也不乏假性自尊的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艺术者具有多重人格气质和倾向,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是相互矛盾的各种自然倾向的综合。作为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他们正是由于多重人格倾向的丰富多彩,才使灵感永不枯竭、常变常新。这种多重人格特征因素对于高职艺术生的应对能力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必然会对其心理行为特征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高职艺术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从而进行应用对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出科学的建议,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合教育方式预测应付方式的复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在教育方式、自尊和应付方式三者之间,自尊起中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通过自尊对艺术生成熟型应付方式产生影响,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亦可以通过自尊来影响艺术生不成熟应付方式的应用。因此,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父母教育观念,增加积极教育方式的使用,有利于真正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从而促进其良好应付能力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后备人才。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艺术生的自尊水平虽然较高,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假性自尊问题,艺术生面对问题时应付方式是灵活的,但在应付方式的选择中与他们的多重人格有关。由此可见,对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艺术生的自尊水平真正的提高,应付能力真正成熟起来。因此,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一、家庭教育方面

艺术生的家庭条件往往比较优越,家长为子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与子女的日常交流沟通。而学艺术的孩子,由于长期从事表演活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表演性的人格特点。总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对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挫折避而不谈,使得一些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学会接纳子女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对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给予耐心地引导,并以善意和令人舒心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对子女进行约束的同时,让子女有表现自我的自由,培养子女善于协商的处事态度;在家庭中让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使其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正面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自己有价值,这样他们即使遭遇失败也会充满自信,从而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形成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强的应付能力。

二、学校教育方面

(一)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找到解除烦恼的金钥匙,使其心态保持平稳。要想做好艺术生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换”,要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让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找出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的辅导和监护。最后,每天用固定的时间,采取多样的交流方式,如: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为不愿面对面交流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在艺术院校开展心理活动课

艺术生天性活泼好动,理论化的心理教育课程往往不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因此具有实际训练操作性质的心理活动课是在艺术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发泄愤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心理教育素质

由于艺术院校多是采取“一对一”专门授课或是小班上课的专业授课模式,所以艺术院校大学生往往与专业教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专业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艺术院校中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对艺术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相信自己的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还要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以良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四)创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一所艺术院校的成长都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而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因此,在艺术院校有必要开展“校训”“校歌”“校史”教育。通过对学校名师、名学生的真实事迹的宣传, 突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和学校精神,净化学生的灵魂,在学生中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质和艺术真谛的风尚,使艺术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从而很好地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

三、社会教育作用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艺术就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孔于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可以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建没道德风尚。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那些被大众所推崇的艺术家们,往往一首歌出场费要10万元、一幅画售价在20万元、一笔设计业务要50万元……,这些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强烈地刺激着艺术类学生的神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大学生的金钱观、物欲观被进行了不正确的强化。因此,净化艺术市场,发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精神,为艺术大学生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是全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谈文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

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2]李丽,陈庆良,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0(4).

[3]潘轶群.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及自尊的比较研

篇7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98-0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特殊家庭的孩子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学生大多因在生活中很少体验到完整双亲的爱,并时时感到缺乏安全感、自尊受伤害,性情孤僻、古怪、自暴自弃,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低下,对生活缺少信心,没有远大理想和长远打算,遵守纪律差,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个别学生甚至出现轻微违法行为,令班主任头痛。

一、基本现状

我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2326人。经摸底特殊家庭状况如下:父母离异家庭学生168人,父母缺损家庭253人,长期外出家庭207人。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在人生中可谓身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由于人体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初中生的心理容易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而特殊家庭学生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正常家庭学生更容易迸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变态,情绪、行为上表现得相当强烈或比较强烈。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无法成为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甚至给学校管理加大了难度,给校风、学风、班风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基本对策

特殊家庭学生中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消极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因此,对他们的品行进行矫治,家庭、社会、学校必须齐抓共管,既要各尽其责,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几年来,我校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矫正家庭教育的失误

1、办好家长学校。我校通过动员教育,让95%的家长参加了家长学校,目的是方面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家长的素质,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消除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家教失误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教育学生的积极因素,学生、家长、教师可以说是教育的“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2、引导家长对子女实施“温暖”教育。特殊家庭学生往往在心理上和性格上产生缺陷。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家长(或监护人)在感情上要真心地接纳,努力创造条件,抹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特别是再婚家庭,对待非亲生子女,应该把接纳作为教育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孩子在感情上与家庭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甚至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我们要求家长,针对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特征去认真剖析,时时调整孩子不正确的想法,尽可能消除他们的顾虑、担忧和恐怖。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体贴,平等地对待他们,用灼热的爱去感化他们。这样,他们总有一天会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正确教育。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对待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无疑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品行较差者。为了矫正那些学生的不良品行,我校采取了以下的一些作法:

1、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特殊家庭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境比较困难。为此,学校成立了“特殊生希望工程”,由团委负责,全校师生自愿捐款,每学期开展一次。对于这些同学,我们主动予以关心,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节假日组织他们来校座谈,外出参观,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点礼物,使他们体验到学校在关心他们,老师在关心他们,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都会投桃报李,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2、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为了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关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我校的《群策故事集》中有许多特殊生的生动故事,事迹感人,影响深远。

篇8

国际教育成就协会对中国的调查报告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比较,家庭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是70%一75%,对其认知的影响是30%一50%,而幼儿园这两项比率为5%一10%。可见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将为日后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围绕着儿童的成长而展开的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过程,是随人类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最古老的一种教育形态。在一部完整的教育史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中,家庭教育应该占据最重要的地位。1987年开始的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研究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在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均大于教养机构教育。研究者提出,不能再把幼儿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社会人刁-培养的奠基工程。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站,它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都不能替代的。家庭条件的优劣和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幼儿个人的成长,而且也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身心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的形成,都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着莫大的联系一.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能否以正确的力-式有效地进行,对幼儿拥有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幼儿的终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激增,家庭教育目标日益提高,幼儿家庭教育已引起千丁,万家庭的重视,学术理论界也在这方面作了响益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幼儿家庭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巫待解决。

1.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

幼儿家庭教养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浅环境、全家一起活动等设施型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心理环境、精神环境等环境因素,主要折家庭成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持久影响的主要是指后者。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不和睦、家长不良的处事态度,等等。这种家庭环境,将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造成幼儿情绪低落、活动消极、对外界事物不甚关心、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等等.

2.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有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和幼儿园的事情,只要交了钱,孩子的管教便成了学校和幼儿园的事。一些家庭则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例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直接教育轻环境创设”、“重主动行为轻被动行为”、“重说教轻身教”、“重物质提供轻健康心理氛围创设”等,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特别表现为“溺爱”型与“专制”型教育。家庭的溺爱容易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则相反,家长们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代就“严格”要求孩子,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严重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比较富裕,这为下一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要尽可能让孩子所处的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有现代气息,并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各种玩具、墙饰物品,使孩子的居室充满活力。硬件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因为幼儿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能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影响甚至改造作用。要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一种巨大、无形的资源,是培养幼儿健康身心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家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家长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要有健康的身心状态,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家长的这些素养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已为众多的事实所证明。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障。在现实中,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积极向上、活泼乐观、人格健康;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压抑,人格残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家庭的气氛一定温馨、祥和、宽松,必然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温床”。因此,父母应当主动地、不断地、慎重地、不遗余力地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孩子能在美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树立“大教育”观。儿童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关注环境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或者课堂教学,或者学科教学,是对教育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教育应该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不能只是强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必须看到,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双向互动”、“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着儿童身体、心理的发展;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和儿童的行为,包括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反应也影响着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有时是由家长的行为起动的,有时是由子女的行为起动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根据子女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进行;家长的观念、知识、能力、体力也有不如子女的地方,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向子女学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孩子共同成长。#p#分页标题#e#

3.坚持“智德并举”。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更要放在首位。家长不仅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启蒙老师,更是幼儿建构其精神世界的引航人。在注重幼儿文化知识提高的同时,更要注意其品格素质的培养。家长要言行一致,追求真善美,更好地塑造家长的角色,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

4.注重身教为主。幼儿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对高深的道理及语言指导难以理解,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给孩子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因此,身教对于幼儿的效果,比言传要好。也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自己首先就应该具备这些品格。家长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5.适当物质奖励,多精神鼓励。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都需要得到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适时表扬、正面鼓励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重要。幼儿良好的言行举止一旦得到成人的肯定,会产生双倍甚至几倍的良好效应。但是,如果经常采用物质、金钱作为鼓励的手段,容易造成幼儿不正确的金钱观念。

6.重视能力的培养,避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生活、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幼儿去做,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其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坚持“爱而不溺、严而有格”的教育方法

篇9

[关键词]胡汀鹭 中国画 教学理念 人文价值

胡汀鹭,名振,字汀鹭,号大浊道人,清光绪十年生, 江苏无锡南门人。以笔墨精到的绘画技巧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征,有题画诗词集《画缀》、《汀鹭画册》等出版行世。作为画家,钱松岩称他为“无锡艺坛泰斗”,沪宁著名画家。胡汀鹭是近现代江南地区美术史上注重心灵感悟的美术教育家。先后执教于无锡县女师、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专、无锡振南艺专等学校,他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学理念,先后培养了钱松岩和陆俨少以及杨健侯、孙文林、吴荣康等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他强调艺术个性,倡导艺术的自律性,其作品具有全新的审美语境和独创性品质。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对胡汀鹭教育思想及艺术作品系统完整的研究,忽视了其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造成其地位与他辉煌的艺术水平不相吻合。本文依据胡汀鹭的人生历程对其中国画教学过程与艺术创作的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与论证,厘清历史上胡汀鹭作为无锡地区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开拓者的真实面貌。

一、 胡汀鹭中国画教学历程与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无锡地区以历史悠久的吴文化和以无锡籍画家顾恺之、倪云林、王绂等的绘画理论和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依托,以吴观岱、胡汀鹭为首的近现代无锡籍画家,率先突破了“四王吴恽”的束缚,独具慧眼地以石涛的绘画思想为立派之本,注重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富于继承和创新精神,在一种自由、开拓、不受拘束的氛围中以全新的绘画观念和语言,成为无锡地区中国画的重要创作力量,使无锡成为江南地区绘画艺术的重要区域。

1905年,中国以废科举、兴新学为标志,开始了弘扬“新文化”的运动,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基本轨迹也由此展开。中国的新式学堂在“新文化”的浪潮下延续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1912年刘海粟等人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1922年,颜文樑创办了苏州美术学校,1924年胡汀鹭在无锡创办了首个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美术学校——无锡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正式招生,聘吴稚晖为校长,胡汀鹭担任教务主任。设中国画、西洋画两科,学制3年,一批锡邑书画名流诸健秋、贺天健、王云轩、陈旧村、钱松岩、钱殷之、杨荫浏、章绂庭等都来执教,将无锡的现代艺术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匮乏,致使至今我们对无锡美术专门学校和胡汀鹭的认识仍很模糊。缺乏对其教育思想及艺术作品完整系统的研究,忽视了其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胡汀鹭犹如一颗散珠,个体虽然光彩夺目,但他目前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与其辉煌的艺术水平不相吻合。本文通过对他的人生历程、绘画作品、美术教育过程并结合相关文字资料进行考辨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其美术教育和艺术生涯进行重新定位。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胡汀鹭非常强调人格教育,认为美术教育首先重在内在的修养和境界的提升,以艺术表达对现世的关怀。他画如其人, “独具清标”是胡汀鹭人格的写照,在他看来,画家平日的修养之功,关键在一个“养”字,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古训之下,要以性灵的陶养为根本,否则艺术将失去陶染人心的功能。他说:”作画一沾俗气,即不可救药。能多读书,多观古人之蹟,其或能免”。①在他看来,绘画要表现儒家的思想,首先要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原则来陶养自己的心灵,以儒家的仁智善来扩充自己的心胸,这样画出的画才有生命,才能表现生命的境界。他的这种认识始终伴随着他的教学和创作。

从胡汀鹭的经历和行迹中看到,他在江南地区多所学校讲授中国画艺术。在学生眼里,胡汀鹭谈吐儒雅,衣着整洁,一派学者风度。他上课十分认真,当堂作画示范,讲画史,析画论,上下两千年,信手拈来从容自如,把自己作画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他传授的知识不是既定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随时都在传递着思想,通过讨论和交流,教与学无处不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基本没有固定的概念化内容,大多是自己创作的经历、经验和体会,其中的知识是活的,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思考方式,而这对他们把握知识的内涵非常重要。胡汀鹭教导学生要学古而不泥于古,更不能一味仿古,应多观察自然,得其神韵。认为作画要多写生,善默写,所谓“默写”,并非指临摹法中的“背临”。“默写”之妙,在于欣赏观察景物时,默取其可画之本,去其不入画之物,或补其缺,或移其位。胡汀鹭经常对学生说:“中国画要耐人寻味。谜语是给人家猜的,如果同时给人家揭出谜底,便毫无趣味,实际你要说的话,已在不言之中。”作为一个传授者,他没有口若悬河式的讲授,只是引导人们放下心来,在传统探求的路上顺畅而行。这样的心态也表明,他并非要成为大师和权威,相反,他欲挣脱权威的束缚,也启发从学者去挑战。使学生学会思考,这是一个启蒙者的心态,而与教书匠完全不同。在胡汀鹭《闹红精舍遗稿》中,常会发现他对艺术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概括来说就是深入浅出,寓复杂的艺术问题于平凡的事物。淡化教授者的角色。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的教授者,不只是一个讲授能手,而是一个对别人有影响的人。所以,现场讲授只是极小一部分,大量影响在于言传身教中,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下的艺术教育依然有着重要参考与借鉴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 胡汀鹭中国画作品独创性品质剖析

胡汀鹭的作品空灵淡荡,意趣别饶,大多取材于无锡太湖沿岸的自然风景,笔墨渗透了儒道哲学的精神以及胡汀鹭的理性思考,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胡汀鹭重视到生活中观察、体会和写生,先后创作了多幅山水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山水画为“梁溪八景”,当时无锡尚无万顷堂、鼋头渚、蠡园、宝界桥等,梅园建筑亦未完成。可以说胡汀鹭是无锡第一个通过写生与创作全面表现无锡自然风景的画家。其作品充满时代的品格。在创作上,他主张作画要富有激情,他常对客挥毫,即席赋词题句。所作无论山水、花鸟、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小品尺页,均一挥而就;对三尺以上大幅,用特制画版,以斜靠墙壁竖画,尤有利于观察章法布局,作画时仍挥洒自如。自谓:“古人绘事运笔敷色之外,尤贵布局章法。其得失存乎疏密上下之间。” 胡汀鹭主张“章法要从四边打进来”,章法要先看四条边线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通盘筹划地来个“置阵布势”,不能从一边、一角、一点堆积起来,而应先确定对全局起作用的几个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打碎,将小面积的东西搭配进去。大幅看气势,更需要树立全局观念。②他说:“读石涛画,如读南华经,几不知天地为何物,其题语亦莽莽苍苍,非有满肚皮伤心泪者,不能为之,学之无病,徒为识者齿冷。”又云:“试读宋元真迹,处处拙实而见空灵,一种天地雅秀之气而含蓄于中,盖作者当时以写一时之胸襟未尝有一毫名利在也。”③胡汀鹭作画不择纸笔优劣,用笔取石涛石溪,皱勒点苔,全用中锋驰骋。他说: “雅俗之分不在用色而在用笔,虽涂深红浓绿而含雅气。”“作画,清者难于厚,厚着难于情,二者不易兼得。用笔能挺秀,再加渲染,则清且厚矣。”④

三、胡汀鹭教育理念对当代语境下中国画教学的影响

胡汀鹭的教育思想围绕人格与画风统一这个中心,以师造化为支撑,以求新求变为动力,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找适合中国画的教学规律及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的当代形态。钱松岩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时,深情缅怀胡汀鹭老师对他的教诲和帮助。当年钱松岩还是个穷学生,想要拜渴慕已久的江南一位老画师为师,登门多次,无法如愿。单胡汀鹭却是和蔼可亲,见钱松岩真诚厚道,便慨然允诺,免费教导。钱松岩先生以后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与汀鹭老师的教诲和帮助有极大的渊源。陆俨少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跟胡汀鹭学画,善绘云水,作品中勾云、勾水等特殊技法是其成功创举。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俨少看到恩师胡汀鹭创作的一件三尺水墨山水作品,十分激动,挥毫提款:“此汀鹭师遗作,自其下世倏逾四十年,缅怀往昔,不胜人琴之痛。乙丑(1980年)正月陆俨少并记。⑤”“人琴之痛”,但见琴在,不见人归,此中情味,难以言表。胡汀鹭一生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育理念与艺术创作终极目标、始终保持着孜孜以求的探知心态和谦逊的为人态度。注重言传身教,以一个启蒙者的心态启发从学者去思考去挑战。他淡化教授者的角色,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对后人的影响深远。胡汀鹭通过传播现代美术教育及拓展人文精神方面的实践和奋斗,体现出在现代美术启蒙上的社会身份与角色的价值意义。他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后人及其同行树立了历史的标杆。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正面临从“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偏重专业技能训练的美术教育,向“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转型时期,我们重新对胡汀鹭的美术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特质,它不仅与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相连,而且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理念非常适应,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注释:

①②④《闹红精舍遗稿》P23,许瘦峰编 扬州图书馆古籍部印 1945年 版

篇10

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一:自卑心理型

初中阶段,本应是无忧无虑、青春烂漫的时期,却因为自己的非正常家庭而背负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出生于非正常家庭的青少年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思想观念的封闭和传统思维的偏见,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对此类学生的态度不是谅解,更多的会给予歧视甚至嘲笑等异样的目光。长期生活在班级内的这类学生会由于他人的偏见、本人的自惭形秽随时间的延长而心生出极度的内向,他们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避讳谈起自己的家庭。在班级内凡事以躲避为主,不主动,不积极。在校园生活中,固守己见,受了委屈会暗藏在内心深处而不是去找好朋友或关系要好的同学去倾诉。时间长了,其他同学也会因为他们的不合群而渐渐疏离,回到家也没有人和他分享生活、学习、校园中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自卑内向的心理更加严重。

对策:首先,要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艾利克斯的ABC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其评价引起的。通俗的来讲,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信念是产生某种情绪的根本原因。有自卑心理向的学生往往对事件的解释存在不合理信念,那么引导学生将这种不合理信念进行改变就有助于自卑的消除。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自卑感受强的同学大多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在学校活动中,老师们要引导这些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品质,逐渐让他们感受取得成功时候的那份喜悦,从而强化自信心,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当然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引导特殊家庭学生逐步用自信取代自卑。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补偿与升华。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他可以通过有条理的努力来进行补偿,也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补偿作用。教师要引导特殊家庭学生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和爱好,提高他们对个人爱好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从而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出成就,以获得心理的补偿。

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二:自负心理型

特殊家庭走出来的学生,在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因为从小就缺乏来自父母的指导,他们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摸索着完成。进入学校之后,动手能力和自觉性又比较强,久而久之,便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比别人强,认为自己就是最厉害的,便瞧不起别人,内心的自负情绪越来越严重。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自己所认为的那样自己什么都能做。一个自负的人不可能做成事情,同时也会被别人讨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这些特殊学生克服自负心理呢?

对策:面对自负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引导这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要告诉他们,人对自己的认识要辩证的去看,每个人都有两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势也有劣势,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在这方面可能你比其他同学要强一点,但在另一方面你可能就不如别人。其次,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过曾经的辉煌,但笑到最后才算笑得最好。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以前的辉煌灿烂中,要想生活的更好,就要把眼光看远一些,在生活和学习中用加倍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成绩。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谦虚,平等待人,学会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

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三:自私心理型

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父母长期的无视与忽略,导致他们产生自私心理的不在少数。父母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也不体恤父母的辛苦;父母不关注他们的前途未来,他们也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在日常生活中,凡事从自身出发,只考虑自己是否得利了,根本不管其他人的感受。

对策: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我反省。教师要依据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向自私心理严重的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在学校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向这类特殊学生强化社会价值取向,要引导他们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人物进行学习,告诉他们学习过程中要对照榜样与模范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己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人物之间的差距。还要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到可能带给自己的危害。其次,可以向自私心理严重的学生实施回避性训练。和这类学生相互约定,在生活当中只要脑海当中有了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橡皮筋弹击自己,让他们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他们纠正内心的自私观念。

篇11

目前,有些委属高校在公费医疗的管理中,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管理,节约医疗费支出的路子。有的学校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请专家来校会诊会医,增强校内留治能力,减少校外就医,节省医疗费开支;有的学校注重完善医疗管理制度,严格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堵塞药费报销工作中的漏洞,防止浪费;有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医院现有条件,对外进行医疗服务,接治校外病人,合理取得收入,弥补医疗费支出;有的学校结合校情,建立平安互助基金等形式,树立新的保障意识。因此,在这些高校医疗费超支就相对减少,教职工的基本医疗待遇也能得到保证。这表明,管与不管,改与不改,效果完全不一样。公费医疗工作中有很大潜力可挖。

为了加强委属高校公费医疗管理,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减少医疗费超支,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应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和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精神,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医疗水平,切实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二、高度重视公费医疗超支问题,努力结合校情,想方设法减轻“包袱”;要学习有关高校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疗费的超支问题;要从长远出发,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早改、早想办法,以利于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应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一方面利用校医院的现有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校医院的留治能力,减少转诊、转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促使校医院对外实施医疗服务,增加收入,补偿公疗费开支。

篇12

艺术教育 家庭教育 和谐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步转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波及面广,受益人多,普遍提升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这种形势下,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发现,艺术考试热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升温,考生在急剧膨胀,办学规模在盲目扩张,有些地区经济甚至都因此而获益匪浅,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社会、媒体、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关注。

据说,现在大概只有医学院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了。可见,“艺考热”并非耸人听闻。当然,从艺术普及的角度看,也许是多年来教育改革中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结果吧!这么多的家长考生来关注艺术教育令人欣喜,尤其令艺术教育办学单位欣喜。但我们应该透过表象来看实质,就会发现诸多问题。随着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但成才、就业等诸多问题却生硬地摆在一个对人生未来怀着美好憧憬的学生面前,使他们难以跨越,心理压力难以排解。

有些家长让孩子背负了过多过重的心理负担,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认同,通过父母的认同,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自信、自尊甚至成就感。然而,一个违心遵从父母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孩子失去的是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从根本上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长。

当今好多家长把孩子是否能上大学是否能上名牌大学,作为自己在社会攀比模式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往往结合切身体验,甚至将自己的理想也强行摊派,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谋划了未来,扼杀了孩子对自己将来的选择权。家长们不辞辛劳、绞尽脑汁的大量投入,使孩子懵懵懂懂、无所适从,心中既有自己的理想又怕让父母失望,孩子们不情愿不喜欢也只得听从家长的安排。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甚至有些地区的中学为了保证高升学率,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就强行要那些文化课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选择艺术类考试方向,否则就以各种理由劝退.这种形势下学生在家长和学校双重压力下,不得已只好选择了艺术,可是艺术专业的自身特点注定又是一个投入大,竞争残酷,市场需求量小,就业机会少的专业。

好在艺术招生由于扩招的新形势使入口的瓶颈被打破,大量的艺考大军,在家长和学校要求下只经过很短时间急训的学生便轻而易举的顺利通过专业课的加试,文化课稍加努力即可圆来自方方面面的大学梦想,同时各种层次的大学又圆满完成招生任务,中学提高了升学率,地区经济获益匪浅等等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背后危机重重……

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打破了孩子们天真的梦想,随着美丽泡沫的破裂,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扩招后,老师反映学生素质下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管理部门反映学生多素质差,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就业市场反映大学生总体水平下降,自身素质不能适应要求。面对不喜欢的专业,学生往往无心学习投入,可艺术专业除要求有一定的天赋外,必须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掌握,同时又要必须面对大量的文化课的学习,同时又必须面对学校严格的教学管理,又要面对考试、毕业、就业等压力,迫切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理解、支持和指导性意见,对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家庭来说,可能孩子的承受能力会相对好些。可对于那些家庭经济状况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考学阶段就几乎耗尽了所有财力,家庭为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无法想象,所以面对现实自控能力强危机意识强的学生,会刻苦努力迎头赶上,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又处在一个家庭监管失利和经济相对独立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随时有发生的可能。而此时的家长,正沉浸在孩子考上大学如释重负的喜悦中,再加又逢中年来自方方面面的应酬应接不暇,忙忙碌碌,所以将孩子的教育责任甚至是不负责任地不加考虑地交与学校。此时,孩子正处在由成人阶段到成才阶段的飞速转变时期,身体思想正处于剧烈演变过程中,家庭教育又处在一个相对薄弱期,学校虽然有许多工作措施,包括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来尽可能帮助学生们答疑解惑,但针对性依然是有限的,终究不如家庭沟通能对症下药。大学终究是一个以传播人类文明知识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可国家、社会和家长又对它寄予了过高过重的期望值,其实有些是大学所无力承担的,力所不能及的。

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掌控。如果你信奉控制理论,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就会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规则,逼迫学生去完成。如果你信奉选择理论,就会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征,设法给孩子创设能够满足其内在需求的学习动力,是学习成为自觉的行为。

结合新时期大学教育的特点,正确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对社会的正当需求,对教育的正当需求,对家庭的正当需求,结合需求正确教育引导,适时国家宣传部门、媒体加强引导,教育部门与学生家庭应密切联系,密切协作。难点在于通过研究成果,督促家长及时进行包扩成才观、就业观、价值观等在内的更新观念速度,能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所以,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家庭等相关方面足够重视,正确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现实。在广泛问卷调查分析基础上,准确把握此阶段成长期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从细微处入手关爱学生。比如,学校要切实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平台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沟通平台实现零距离交流,各种咨询可频繁广泛迅捷交流,在这样的沟通环境中将有效缩小心理沟通距离,多方都会获得坦诚交流的幸福感,适时了解掌握学生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需求.加强管理,加强教育。充分结合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特点,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在校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育方法,利用多交叉,多立体的沟通、教育形式,使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能在学校、家庭双方各负其责,加强教育环境,保护其健康成长,使之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让大学与家庭共同携手,相互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加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架桥铺路。

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影响孩子终身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没有哪一种爱能全面代替父母的情亲。

篇13

>> 音乐教育中的母语音乐文化 对社会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反思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探究 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反思 课堂上的“母语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的跨文化研究:对话・融合・重构 幼儿的家庭 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母语与音乐教育 从识谱看基础音乐教育反思素质教育的创新 关于新疆社会音乐教育中声乐教育的反思 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 高等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 多元文化社会与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 云南母语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对策 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历史及实践 对当前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 从音乐的价值看音乐教育 音乐传播视野中的南京社会音乐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我们在反思当代音乐教育体系,特别是社会音乐教育时,会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潜伏在深层,阻碍着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体系大致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三个重要部分。学校音乐教育是由学校(公立或私立)组织的,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系统性、制度性”特点;社会音乐教育是由学校之外的其它机构组织和个人组织的,具有“开放性、自发性、从众性、功利性”特点(陈颖《试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存在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9,2).);而家庭音乐教育是由学生所在的家庭组织进行的,具有个别性、灵活性和终生性。

在这里我提到家庭音乐教育,是因其个别性与灵活性是学生个体所在的家庭所决定的,依据其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音乐修养及教育方式,所施教育的形式效果也就不尽相同;终生性是指虽然学生存在的家庭环境会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音乐教育具有终生性。

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是在主次的互动中完成对个体的音乐教育,在互动中主次双方有时还会发生换位,如学生走向社会,社会音乐教育可能走向主位。在某些个体中家庭音乐教育可能担当主体作用,如有些出身于音乐世家的个体主要在家庭中接受音乐教育。所以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当然有关学校音乐教育已有很多论述,本文只以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为主,兼论学校音乐教育。

分析当代音乐教育的现状,尤其是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会存在如下某些厚此薄彼的现象:

一是因重名利轻传统带来的厚西乐薄民乐现象。可以说这一现象是西学东渐带来的直接结果,在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某些大中城市学习西方乐器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学习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竹笛、古筝的人数。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学习西方乐器有更多的特长生升学机会外,还有前些年学校音乐教育重视西方器乐而忽视中国传统器乐教育传导所带给社会的一个错误信号:西方文化是高层次的、高级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保守的、落后的。

二是因重技术轻艺术带来的厚器乐薄声乐现象。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是大部分人选择学习器乐,声乐学习只有在高考前才突击进行,并且,学生学习艺术的目的仅是为了学会演奏一种乐器,这忽视了学生对艺术修养提高的规律的认识。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好的乐器是人的声带,歌唱是人最容易、最方便的乐器,歌唱是培养学生艺术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的较好方式。某些学生虽然会演奏一点乐器,但对音乐的理解十分单一片面,就是因为没有在初始学习艺术时充分利用好人本身的乐器。

三是因重艺术轻文化带来的厚技巧薄综合现象。认为艺术学习就是学习一种乐器导致的第二个后果是片面重视技巧的提高,忽视了对文化素养提高,忽视了对乐器存在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理解和了解。在上面我们谈到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天地人伦的道德,乐是艺术美学的修养,射是射猎练习,有健体之意,御是技能练习,书是文学修养,数为智力理科学养。可见两千多年前君子修养的目标六艺与当今德智体美的要求异曲同工。

四是因重个人轻集体带来的厚技术薄人文现象。目前的社会音乐教育,许多现象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单独授课,这样虽然利于因材施教,但忽视了艺术的本质是体现人的社会性这一规律。人的社会性是在倾听自己及他人的演奏过程里,在与他人的合作演奏、在他人的倾听中得以实现。过于强调个别技术的提高,忽视了艺术审美中的共享经历,忽视了艺术创造和传承中个人与集体的互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获得的这种艺术最终将很难获得集体的承认。

五是因重功利轻修养带来的厚孩子薄成人现象。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大部分时间要跟家人接触,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成长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虽然家庭成员并不一定是一个有能力的演奏或演唱者,然而他的知识结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却是对成长者最需要的。当然这一方面要求家庭其它成员在认识到培养孩子修身养性之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并注重言传身教。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造就一个演奏家,而首先是一个秉承华夏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华夏民族高尚人格的人。

在这方面,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堪称楷模。傅雷先生不是个演奏家,不能在钢琴演奏上给儿子傅聪以具体的指导,但他以一个艺术批评家敏锐的心灵对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的作品给以恰当的审美评判,更甚从心理上、艺术感悟上给傅聪以必要的帮助。同时傅雷关注傅聪的艺术修养的全面拓展。傅聪在国外学习期间,他经常给儿子寄书,所寄之书不仅有文学的书,也有画册,如《宋人画册》、《麦积山石窟》、刘开渠编的《中国古代雕塑集》等。不仅如此,傅雷对儿子的行为举止多加规范。他对儿子说:“你在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我们注意到傅雷在教育傅聪时并没有一味要求傅聪单纯的练琴,而是不断给傅聪灌输东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意蕴。傅聪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审美总是游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之中,他认为肖邦的精神基本上由“熟读后主词”所体现。他谈到第一次接触肖邦的E大调夜曲作品62,用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描绘最后那一段的感觉。他毕生孜孜不倦地钻研钢琴艺术,把东方文化很自然的融入西方音乐之中,丰富了西方音乐;同时不断的研究萧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等作曲家的手稿,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有更切实地认识,使自己的演奏更接近作曲家的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可以说一直没有失掉东方文化的话语体系的傅聪,却能更准确地表达西方音乐家的作品。这件事本身就是对那些对中华文化持自卑论或怀疑论者的最好回答。

三、余论

篇14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家庭贫困的学生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4

Abstract In the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poor students of the humanities concer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ersonne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caring and counseling.

Keywords art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umanistic ca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有一门属于自己的特长,有的专修音乐,有的专修绘画,有的学习表演等等,所以学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学习一门艺术,这就是不同于综合知识类型的学生。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生家境优越,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艺术院校中与这些家庭富有、衣着靓丽的艺术生相比,则显得尤为平凡与自卑。艺术院校的贫困生不仅要顶着家庭经济贫困的压力进行艺术的学习,还要承担学习艺术所花费的高额费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甚至幼儿阶段就开始学习艺术,由于过早面对压力和过高的期望,尤其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家长过高的期望更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这些都有碍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因此积极对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变得极为重要。

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家庭贫困学生的重要作用

1.1 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艺术院校强化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艺术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保证。也是艺术院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艺术院校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之一。我国优良的教育习惯和主要优势就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它也是我国艺术院校教育特点和院校思想工作融合的产物,更是艺术院校日常要做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内容。

1.2 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贫困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境困窘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但同时他们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将来会是国家艺术界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他们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需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加大力度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的是令艺术院校的贫困学生成长为思想健康积极、成绩优异、心态成熟乐观的高素质人才。①

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的事物,新生思潮风起云涌,主要表现在思想逐渐多样化、复杂化;性格变得个性化、自主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我们过渡到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也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给艺术院校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艺术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发现问题并克服困难,做好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2 目前艺术院校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

当前,许多艺术院校的相关老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这些工作初见成效,但现状还是不太乐观,也存在着不足。

艺术院校还是存在一些管理者不够重视这项工作,由于重视的不够,导致艺术院校对家庭经济不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止步不前。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当然明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学校应尽的责任,但是还是有一些管理者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执行可行性关怀计划,不重视因这份责任的缺失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状况,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地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艺术界的希望和未来,艺术院校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学会各种技能,还要在困窘的环境中成长为心理健康、品质优良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可是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心理自卑而不愿向老师展示自己家庭贫困的一面。他们不愿自主的找老师谈心,有了问题不愿向老师请求帮助,不愿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为他们的自我封闭和自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不够重视。②还有一些学生过于敏感、多疑,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贫困学生认为家里没钱是很没面子的事。为了摆脱贫困的局面,家庭贫困的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挣钱维持生计的事情上,对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也不放在心上,时间长了也会疏于自己的学业。

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这些原因:一方面,艺术院校的一些管理者还是不重视这项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校管理者大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异的提供多种便利,从而忽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会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学校感受不到温暖与舒适。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应该配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专业师资。过于重视对艺术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就会不自主的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忽略一旁。即使艺术院校设立这一岗位,一些本应负责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老师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自己的职位可有可无,所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此外,有的艺术院校为了节省成本,不会请专业人员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多数学校要么是临时请来的老师,要么是辅导员兼做心理老师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些人员可能不具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技能,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也不会做到扎实和彻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如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自然变成一种摆设。

3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

艺术院校的管理者要扩大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大局出发,以学生为本,自觉主动地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相关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积极了解家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动态,依据家庭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首先,建立专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队伍。学校应建立一支能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建设的管理队伍,这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只要有能力、思想素质高的管理工作者才能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开展的有板有眼,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反之,艺术院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会越来越低迷,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热情就会慢慢降低。要想提高艺术院校人文关怀的工作质量,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就需要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培训。在具体落实中,可以与其他艺术院校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请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安排老师进修学习等形式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其次,整合资源,开辟新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艺术院校的各种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如今艺术院校早已修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要起到聚集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作用。因为家庭贫困学生有经济、心理双重负担,所以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科学和合理性,要选择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艺术院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提高家庭贫困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好保障。

此外,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处和团总支等部门对贫困学生的援助作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处和团总支要积极主动吸引、指导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参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充分做好宣传活动。③艺术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经常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开展励志、积极向上优秀人物事迹讨论会,也可以与贫困学生进行沟通,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上门访问、组织聚会、心理讲座等举措来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进行真挚、有效的疏导,以此来提高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只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工作做到位,每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愿意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的教育才会蓬勃发展。每个相关单位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积极探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共同推进艺术院校教育的合理化、民主化、人性化。

4 结语

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每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贫困学生都应该具有这样一种精神。贫困学生要用科学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头脑,用健康向上的精神强固自己的态度,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④我们应依据新时代、新形势,积极寻找不同于传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治疗,有利于贫困学生的性格发展,从而构建一个上下照应,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平稳发展的平台,这些工作也给艺术院校带来巨大的教育成果,对培养身体健康、心态积极、艺术精湛的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艺术院校的管理者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承担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充满热情活力的心态,突破工作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加强管理知识技能的培养,坚持不懈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并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取得更多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少一些心理负担,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完成自己的学业。

注释

① 蒋F.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② 吴长锦.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