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范文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篇1

本人对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下面从高效课堂班级管理学习、纪律、卫生的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这一年来的实践活动。成效有许多,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学习,有不足的方面,希望各位能够指出,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加以改进。

本班实行6人小组制,按照教研处文件精神,实行“2好2中2学困”原则,组内设1名小组长,负责组内大小事务,组长由本组6名同学投票选出,选出组长后定出组名,并详细商讨组内分工和每天组内相关事宜。

(1)班级内设班长1名,负责班级内学习事宜,记录每天各科老师表扬的小组加分,每组每周初始分0分,每节课每位带课教师课程结束后作出点评,对本节课表现最为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交由班长加1分,学习加分设上限为10分,班长每天负责处理好此项加分。

(2)班级设纪检副班长1名,负责班级内纪律事宜,记录每天中午和下午的自习、课外活动、第三节晚自习的班级纪律,对违反班级各项纪律的学生一次扣除组内1分,可以累积,纪律初始分10分,扣完为止。对于扣分超过3分的,每周班主任谈话处理,超过5分的联系家长共同配合处理。

(3)班级设卫生副班长1名,负责班级内卫生事宜,记录每天早中晚教室内所有的卫生情况,对不打扫卫生或未能打扫干净的,予以通报,扣除值日生所在小组1分,并责令处理干净。同时,负责督查每小组桌下四块方砖内卫生,有垃圾扣除该小组1分,卫生初始分10分,扣完为止。

(4)每周一总评,三项相加,总分最高的两组设为名组,评定后6人照相并将照片贴于评定栏里的名组墙,待期末总结后取下照片奖励给所在小组。名组每周班费奖励10元交由组长,视组内加减分和组内贡献予以分配。总分三至五名设为优胜组,优胜组每周班费奖励6元,交由组长视组内加减分和组内贡献予以分配。总分最后两组设为提高组,组内罚款6元,并将有扣分的小组组员每人扣1分罚款1元,交由班长记录并收缴。每周最低分小组,责令组内反省交出总结材料。三项相加高于10分,每高于1分,组内在班级智慧树上填上一片叶子,十片树叶结出一枚“智慧果”,全组由班长负责给每人奖赏一个红苹果,价格不高,但是是对小组活动的最高评价。

(5)每周一班会课前20分钟交由组内开会,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对上周内各个方面轮流作出点评,尤其是扣分的小组内对扣分组员开展组内小组批评。若组员一再犯错,小组可展开小组投票会,对小组内一再犯错仍不改拖累小组的组员予以“警告”出组,本小组定为5人制,警告出组的组员接受班主任谈话,联系家长予以处理,视情况给予班级警告处分,并在班级后门单独设反省组,视表现后再定。但前任小组将永不接纳,永不接纳对组员是一个重度刺激,促使他警戒自己,少犯错误。

(6)月考、期末考试设特别加减分项。月考、期末与上次考试相比,进步一人加1分,退步一人减1分,全进可累计加10分,全退可累计扣8分,加减分由总分内计算。

(7)期末总结,所有周次考试项目累计总分前两名的小组给予奖励,奖金由每周罚款予以支出。

篇2

【关键词】小组学习 高效课堂

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在小组建设方面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小组文化基本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口号等,激励每一个组员。

2.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二、小组长的选拔: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选一名得力的组长很关键。所以组长要选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合作等工作。我安排了组长负责跟踪每天作业的完成情况,副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的纪律情况。我还给每小组成员制定了编号,在每个小组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小组长可以适当地协调和限定每个环节中个人发言的次数。在课堂展示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抢答展示、同号展示、小组推荐展示等。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我很重要”,每个人都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三、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我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2.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3.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四、小组展示:

篇3

关键词:数学学习;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3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有个性、有差异的群体,在学习中难免存在学习跟不上的学生。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合作学习真正变成学生人人参与的事情,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呢?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模式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全方位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搭配组员,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让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要求各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员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笔者以所教班级6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8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8个合作小组。首先,师生共同从全班选举出8名学习成绩好,具有号召力、决断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组员(7人),并从组长到组员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编号,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号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号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予以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当然,要特别注意为那些后进生、性格特殊生寻找适当的位置。

一般课堂合作小组学习成员分工应包括:组长――负责组织合作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人员的观点;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时控员――负责掌握小组活动的时间和每个成员发言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安排噪音控制员等。至于人员的安排,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小组成员自我推荐或内部认定。由于分工不同,每个角色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也都有适合自己的表现空间,这就促进了每个人的学习自主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同时要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小组合作效率。

2.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听从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较好地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强调了合作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树立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3. 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抓住时机开展小组竞赛

笔者认为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适用,即小组竞赛,可以使小组加足马力,铆着劲儿去争、去夺。因为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所以笔者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新鲜、有趣、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积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让他们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加精彩。

四、在合作学习中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主题问题,又有因人而异的个性问题。让学习好的学生感到有难度、有意思;让学习差的学生也感到动脑子也能解决,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教学时要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如教学概率时有一个开放性问题《游戏公平吗》,你还能设计另外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吗?在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来设计这个具体的方案。学生在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各自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不尽如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给予适当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中对方案进行取舍。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创造多种激励形式,增强学生进取的信心

创设多种奖项,除了奖励积分最高的前两名小组外,还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另设其他的奖项。如:对小组有:互助合作奖,反思进取奖;对个人有:解题能手奖,优秀小老师奖,锲而不舍奖等。这种形式不但改善了某些小组因努力后成绩不显著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中,通过恰当地设计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有利条件,让组员人人有机会表现自己,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所教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篇4

一、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分组方式

我所教的班级共有四十名学生,我把他们按成绩平均分成十个小组,每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其他三人为组员。小组长为这一组的核心,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我把他叫做本组的一号学生,其他三名学生依次被分为二号、三号、四号学生,也是按成绩由高到低来分。我又把小组中的四名学生分成两对师徒,平时由师傅负责徒弟的学习。

二、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小组长的作用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的组长非常重要,他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每周我要对小组长进行两次单独培训,把一周中的知识的难点、重点我要向小组长交代清楚,让他们先弄懂,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长要发挥核心作用,其他成员都不会的题,最终由小组长帮忙解决。小组长要负责检查本组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完成情况并汇报给老师,还要负责对本组检测案的批改,更要负责本组学习成绩的提高,责任重大。

三、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的学习方式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主要提问每组中的四号学生,如果他都会了,那么其他同学也不会有很大问题,如果四号同学回答不上来,我会让他的师傅帮忙解决,师徒在互帮互助中养成了合作、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难度的题,我会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后由一名同学负责把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四、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评价机制

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组建设 合作探究 担当 参与 评价

引言: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往“师问生答”或“师讲生听”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逐步被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替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那么小组建设对高效课堂的实施乃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几年来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对小组建设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小组建设的重大意义

它是高效课堂的两条支柱(即导学案和小组建设)之一。利用学习小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了小集体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分组合作创设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帮扶工程;有利于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有利于班主任的教学和年级管理。

二、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小组建设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同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异质同组”优于“同质同组”。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学科课代表,学科课代表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是主人、我很重要,为了小组的荣誉我要时时刻刻去努力”。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1.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 2、客观性 3、公正性 4、激励性 5、团体性:当然,评价除了这种量化评比之外,还可以有精神评价。组长利用一日反思,对组员进行表扬与批评,这就是一种精神评价。另外,对于组员的典型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乃至组员的家长,这也是精神评价的有力手段。

2.评价的内容: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是否有较强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小组成员关系2、与他人信息交流情况3、学习动机4、学习中的投入5、问题解决结果:个人贡献是否突出结果本身的价值6、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评价的要求: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学期总结等。一个月进行一次大的评比、表彰、奖励(建议奖励采取多种形式)。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

篇6

关键字: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55-01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一般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有效落实小组建设,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而且高效课堂双边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也是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的,所以小组建设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确定人数。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以36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6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6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2.组内编号。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人,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二、如何进行小组的建设

1.组长的指导与培训。对于组长应该着力从组织小组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合作、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搞好组内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导培训。

2.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根据组内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不同学生担任组内课代表,既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减轻组长的压力。

3.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4.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5.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6.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7.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三、建立时时有效的评价机制

1.教师、班长、科代表、组员评价组长。每课一评,每天一评,统计公布,每周小结。(教师时时进入班级观察各个小组的各种情况尤其是课堂,观察小组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及时找负责人弄清原因,采用相关措施。

2.组长评价组员。评价要做到时时评,事事评,从大到小,事无巨细(主要是调动组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严禁学生嘲笑展示出错的同学,对组员的表现如展示次数、板书次数、点评次数、特殊贡献等,违纪情况,对于表现的好的同学要展开特殊表彰会,及时大肆表扬个人)。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后,教师要及时找组长谈心,找出优缺点,制定措施,组长要评价组员也要与组员及时反馈沟通。

3.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展示亮点及质疑、对抗的精彩程度进行即时评价。

4.评价结果的运用可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如发奖状、罚值日等,以激励表扬为主,评价要长期坚持,结果的运用要大张旗鼓,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组内、组间的竞争机制

组内小组长可以采用一点手段,比如设立进步奖,下挑战书等,也可以推选组内标兵,实行标兵晋级制(每组选出两名模范标兵,他们必须起到了榜样作用,然后用他们带动组内其它成员,发展模范个人,扩大标兵队伍,标兵排的成员要时时比成绩比作风,下降可随时换掉。级别分为A、B、C、D四等)。组间也要充满竞争,教师上课一定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并做好即时性评价。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分工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不加以研究解决,必然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率,甚至偏离预设目标,达不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一、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

第一,合作小组组成的随意性。这个随意既有小组成员人数不固定,也有上课临时安排的小组,一般的情况是,老师根据学生座位,前后左右随意组合,缺乏科学性。

第二,合作小组学习过程的不可控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必须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主动性。让小组的每一名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知识,收获快乐。实际上,老师只是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比如让小组中某一成员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展示,导致小组无效讨论交流,既浪费了课堂宝贵时间,也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效果。在有的小组学习中,一些成员不配合,学习不主动,讨论不积极,甚至置身于小组合作之外,单打独斗。也有一些成员思想不集中,有的学生习惯了坐享其成地听课,让自己主动去学去讲,非常不适应。

第四,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手段。合作学习中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课本、手头资料加以解决,有些问题必须借助其他的学习工具才能完成。但是在课堂上,时间紧张,在不具备其他学习工具条件下很难完成。

二、解决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科学安排合作小组。在这方面,昌乐二中已经有很多有益的探索,有些原则我们可以借鉴。比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这一原则很好解决了如何分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需要注意的是,小组以6人为宜。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主要突出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功能,在课堂之外延伸很少。而课堂上交流讨论时间一般会在5分钟左右,如果成员过多,有的学生就无法有效参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要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确保整个合作交流过程有序,老师必加强对过程的监管。老师在巡视中,对于偏离目标的问题及时纠正,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讨论交流,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际上老师都是这样做的,但由于毕竟一个人监管几个组,会有发现不到的地方,这就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以及学科组长协助老师完成。在展示合作学习结果的环节中,既要注重结果的管理也必须重视过程。在课堂实际中,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小组表现都很好,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的热情一般都很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学习过程的展示往往缺乏手段或者受限于时间,而这一生动丰富自发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被白白浪费。相对于单纯的合作交流结果,学生对讨论过程更感兴趣,因为讨论交流过程能展现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那么怎样展示交流探讨的过程呢?如果单独让一个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这一过程就会不自然,效果也不会好。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录像,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选一组成员,录制整个过程,然后剪辑播放。

再次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必须有一名负责任的小组长,不仅各科成绩好,还要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热心为大家服务,勇于承担责任。各科一名学科组长,负责自己承担学科的任务。小组成员要听从组长安排,积极配合组长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分小组成员时,最好能让心理学老师参与,让每一小组成员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最后要拓展学习手段,改变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以往习惯的学习模式,在开始阶段,学生会不适应不习惯,如果中途放弃去适应学生习惯的已有方式,高效课堂必然会前功尽弃。教师要不断地拓展学习手段,借助于现代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分工合作,在交流探讨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快教学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愉快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组员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互相促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学习效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的交往技巧、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学生的思维碰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力被激发,个性得以完善。

高效课堂的实践已经带来了一些变化,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加满意的

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一)小组划分的准则

力争公平合理。其一是双差生、学困生分散,优等生分散;其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活跃和内向的学生不能过于集中。

(二)具体分组的方法

课改之初,前两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后两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8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4层,代号为A1A2——D1D2。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的分类合作交流,又有利于A帮B、B帮C、C帮D,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

(三)小组内机构人员设置

由于组员人数较多,我们每小组设置两名组长。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负责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批改工作。

二、小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活动的领导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因此,小组长的选拔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习成绩优秀;(2)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3)自身标准高。

组长选拔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

组长的职责主要有两条线索:(1)按时间顺序,早自习负责检查作业、导学案、学习档案和成长日记;课前要提醒、督促组员及时准备用品、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上课过程中及时提示组员要专心,组织组员进行对学,组学时组织同学质疑——讲解——纠错;展示时推选展示者并组织组内展示。(2)按照内容的不同明确职责,自习时维持纪律——课堂上组织有效学习——管理上安排记分员,及时上报分数,检查督促作业。

小组长的培训方式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定期培训(每班、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科任老师的课前简短培训及班主任的个别随机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

三、小组成员的培训

对组员的培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会重点发言,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本组以及自己的观点;二是学会倾听,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自觉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组员在对学、组学、课堂展示、质疑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大声吵闹。

四、小组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小组有形文化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徽、组规。小组的无形文化是要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五、小组的评价与考核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客观准确的评价就是为分组学习画龙点睛。评价的原则: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团体性。

篇9

那么,本着“如何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使合作探究学习具有实效”这一教学理念,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小组构建

1.1 分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几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与组员,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使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1.2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

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分工为学和行政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力量.

1.3 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主要起激励作用.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二、小组评价与奖励

2.1 小组分工明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合作小组时,要让学生做到“四个明确、一个到位”。 四个明确就是明确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形式,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每位学生一个角色,有形象代言人、联络员、发言人等;明确方法,只有明确方法,才能使学生会合作;明确竞赛规则,只有明确组间的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参与合作中的竞争学习。这些内容要上墙到位,使隐性的内容,转化成显性的内容。

2.2 细化评价栏目。 要细化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具体的评价项目上,明确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并且要常抓不懈。

我班四壁墙壁上醒目地列出以下专栏:1、课堂表现榜。2、各科作业栏。 3、励志语:每天一换,全班征集并评比 。4、优秀作业展示台。5、七嘴八舌议一议,群策群力献计谋。 6、赏心悦目我的作品。 7、我是班里一分子,我的体会您分享。 8、我的兴趣,我的收藏。

篇10

关键词 英语小组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1学习小组的组建

依据学习成绩,组建学习小组。根据成绩高中低4:2:2的比例分配,共有六个组,每组8-9人。除成绩外还要考虑男女同学性别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小组的组名以组长的名字命名,或者组长起名,组员集体投票共同通过一个名字,诸如阳光小组,成功小组。

2组长的选择

学习小组组建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小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又相当于“小教师”,要组织组员进行课前预习、任务分配和课上展示。因此,选择组长要慎重。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首先考虑责任心。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要是最负责的。要有责任心,协调能力强,有人缘,有爱心,乐于助人。

(2)其次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可以给组员树立榜样,将来对组员的辅导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最后考虑其组织能力、和威信等因素。笔者所在班六个组,每组有一个正组长,两个副组长。正组长负责英作业的收发,两个副组长负责本组的的纪律,以及课堂上其他的事情,比如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等。

3小组不利因素的反思

(1)个别小组长能力不够,英语成绩并不差,但缺罚责任心,不知道去管别人。或者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起到带头作用,更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展情况。除了收发作业,他们的作用可以忽略。

(2)英语教师对小组关注度不够长期:英语教师同时教五个班级,小组组员的分配,组长的选择,小组长培训,小组的培训等工作都跟不上,关注较少,所以课堂上和各个小组之间的默契不够,配合不好,导致各组长工作热情也不高。

(3)小组的凝聚力不强:各组员在组长分配任务和展示时,不乐意服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组长分配的任务不予配合,我行我素。

4兴趣小组的工作

课堂上实行小组竞争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使用兴趣小组,英语课以读为主,使用大组齐读和对子互读的方式,偶尔小组活动以讨论为主时,使用四人或者三人一组的方式。根据课堂表现为其个人加分个人小组加星。课后小组管理包括了收发作业,帮助后进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和谐学风。尤其是每个组都有针对学困生的帮扶组合,例如一组A帮B,如果B一次考试及格,就会在两人名字下面得到一颗心,凑齐5颗星就可以得到一张进步喜报。

各组组长与英语教师要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因此要定期进行小组长培训:随时要他们明确自己在每一个环节中的任务,自觉组织组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给他们如何组织组员进行扎实有效的预习,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确定本组的观点,找出本组解决不了的内容;教给他们接到任务后如何给组员分配,培养小组长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要关注组内的潜能生,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帮扶对子,使他们尽快学会自主学习;在班级内树立小组长的威信,但同时强调小组长要以身作则,为大家服务;信任小组长,把课堂评价交给小组长;还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讨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5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认真准备;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将个人表现与小组表现有效结合,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和谐班风。小组之间以加星的方式互相评比,每周总结一次,并将小组的星数汇总到个人的分数中。个人的表彰一月一次,按照分数榜的排名,从每组中选择一个人为“小组之星”,颁发喜报。教室一侧的墙上贴出展示小组的星数和展示优秀作业。

篇11

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

1.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2.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3.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4.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篇12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 小组建设

G623.5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长期一线数学教学,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上力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经验与做法: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构建数学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相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48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2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2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各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2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2、3、4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基本平衡。

二、学习小组组建

(一)挑选得力的组长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②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良好以上;④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⑤服务同学的意识。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行政组长,数学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二)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如:奋斗组、创新组、梦翼组、书香组等)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三)给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再按照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个数学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的每个同学的代码为1、2、3、4号。这样即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有便于教师抽查或者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三、小组培训

(一)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学习小组的领头角色。

2.掌握好组内同学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和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3.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总结,以卢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4.经常反思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研究解决问题,积极向老师建言献策。

5.负责维持本组数学课堂秩序和课外纪律等。

(二)培训小组长

1.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阶段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帮助行政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数学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行政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它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他们体会到心理满足荣耀感,激发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四、小组(成员)培训

(一)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数学知识也学得懂,自己更能深化知识、提高能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

(二)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三)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跟小组的评价有关。个人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组评价的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可以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学习小组数学竞赛活动,I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五、小组文化建设

(一)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商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甚至组歌,以激励每一个成员。

(二)共同制定组规,就方方面面制定基本的规范要求,让同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由组长不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小组成员会、座谈、游戏、比赛等,以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六、小组评价奖励策略

(一)坚持以小组数学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原则。(当然小组捆绑之外,还可以有个体评价奖励。包括预习、展示、作业、学习状态、纪律、卫生等方面)。

(二)小组评价在方式上坚持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坚持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和月评价。每个环节的评价都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三)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善始善终,贯穿学期全过程乃至初中三年。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35-02

“组织”从词源上说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文中“组织”取其动词含义,是对一项任务进行协调、决策、调控、沟通的规划设计和实践的过程。“组织”有主体和客体,文中组织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课堂教学。简单地说,组织课堂就是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的操作情况。教学是一种活动,有明确的目标、程序、规则,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的教师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上达成学生的发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组织良好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一种实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由于组织有力,课堂结构紧凑,课的整合效果好,学生注意力集中。如果课堂组织结构松散,那么就给了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机会,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效率。当然,这只是就课堂组织的课堂常规方面而言,一堂课的组织涉及课堂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课堂常规仅仅是一个部分。一般来说,组织良好的课堂有以下这些特征。

1.课堂教学逻辑清晰,教学结构优化

清晰完整的课堂教学逻辑是组织良好的课堂的首要特征。清晰的课堂教学逻辑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方面,教学内容的传授、课堂活动的组织、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细致明确,才能保证课的顺畅。逻辑清晰的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完善,课堂节奏起伏有致,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顺畅,教学时间分布合理。整体由部分组成,但是却不等同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能够实现整体的优化,从而促进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支撑着整堂课的逻辑,是课堂教学大的方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2.课堂常规良好,课堂调控有力

课堂常规是组织课堂的重要方面,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组织良好的课堂,课堂常规组织维持有序,课堂秩序好。具体表现在:有明确的课堂行为规范,如文具摆放整齐,坐姿端正,举手发言,不做小动作等;学生能够按照课堂规范进行学习和参与,课堂井然有序但不呆板;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课堂常规维持的关键,教师不仅要确保课堂上学生遵规守纪,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些课堂意外的处理,能够合理把控,防止“旁逸斜出”,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班级情况的不同还要有对个别较为特殊的学生(如“问题学生”)进行关注以及其他一些意外问题的处理能力。

3.教学语言精确简练,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师生互动,好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语言精确简练,生动有趣,表达清晰到位,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更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增色。好的教师总是能成功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枯燥的知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同时,精确简练、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规范,创造一个规范、精致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处于语言习得阶段,教师规范生动又丰富的教学语言起到了直接示范作用,学生获得一个现实的学习范本,能够极大地促进语言学习。此外,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饱含感情,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的懈怠情绪以及这一年龄段特有的调皮爱玩儿天性都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组织课堂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喜爱。教师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个体差异性大,不同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个性特点、先天素养的学生都来到学校,组成班级。教师要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对学生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组织协调,以期在集体教学的统一化的同时确保个性的发展。

取得家长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一致则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进行,反之成为一个阻力。教师要合理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样能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无形中的“帮手”,大大提高自己工作效率。

2.提高自身课堂调控能力,确保良好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的维持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为根本的是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堂调控能力尤为重要,是入职学习的第一步。提高课堂调控能力要培养学生明确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加强规则规范的约束力,直至形成学生遵守纪律规范的习惯。教师要先立上课的“规矩”,然后要有力地贯彻和执行,慢慢形成学科的学习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太过而成为严格的课堂控制。如果教师控制课堂太严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挥。调控不是控制,“调”是指调节,调整,也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引导调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群体氛围来影响个体的积极投入和主动发挥。所以课堂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在班级比较混乱时需要调控到有秩序状态,而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要激发兴趣。进行课堂调控,最根本的是把握自我和学生两个方面。自身的业务能力,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尤其是对班级群体的把握尤为重要。教师要寻找工作的规律,学会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

3.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需求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学最终也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适应学生,让课堂落实在学生发展而非教师的展示上。现在有的讲读课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文章,咬文嚼字。欣赏固然重要,但是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本质,是在用成人的欣赏去要求学生的欣赏,是一种“成人本位主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视界造就不同的欣赏,孩子有自己的视界,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些自由欣赏的空间?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我们的需求来代替孩子的需求,造成一种灌输。

学生的需求有知识、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在备课时要“备学生”,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如接受水平、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学习。这要求教师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成败,摸索师生互动的有效模式,做到顺势而导,把握师生互动中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4.运用各种语言,进行积极的课堂关注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自身教学,要积极关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首先,积极运用肢体语言,传达积极信息。教师的肢体语言直接传达其态度、观点,能够为学生直接捕获。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发达,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吸引其注意力,因此教师的表情要丰富,生动活泼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关注中,教师的眼神可以传达很多信息,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频繁的交流。我们经常提到的例子有,“教师的一个鼓励性眼神能够给学生很大的支持”,“学生通过老师的眼睛获得肯定或者是否定”等。其次,要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及时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教学评价一定要及时到位,针对性强,给予学生直接反馈和强化。

5.提高教学水平,让课堂富有吸引力

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习才是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眼”,提纲挈领。课堂上前几分钟的导入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能吸引学生,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关键是如何选择和把握住导入的切入点,关键的聚焦点“课眼”。“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挈领而顿,百皱皆顺”,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课眼”是课的灵魂,也是最动人的地方。提高课堂效率最根本的是要抓住课的重点,解决了“主要矛盾”,这样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组织课堂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操作和把握,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建设高效课堂的现实背景下,我们不乏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广泛的教学研究,但是能否从操作的层面进行考虑,提高我们组织教学的能力是不是更具有直接意义?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全面的,本文仅从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建设高效课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14

一、科学设置学习小组,调动学生小组的最大潜能

高效课堂建设实施以来,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探索知识,这是我们每节课要实现的目标。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到位的小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孩子的兴趣,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学习个体,而是学习小组的一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小组的利益,人人都有为小组增光的意识,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农村孩子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接受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课堂上一部分孩子一动不动,一言不发,这是我们老师最怕看到的结果。要想改变农村孩子学习的现状,引入小组竞争,形成小组之间的竞赛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起好组名,让竞争从此开始。首先,引导孩子们起好组名,制定好小组的组规、组训,是小组评价实施的先决条件。一开始让学生自由组合,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地调整,注意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比如他们起的“必胜小组”“快乐永生小组”“勇往直前”等小组名称,这些组名无不体现着他们的决心和对快乐学习的追求。接着小组成员通过共同商议,制定好小组的组规,教师针对他们所制定的组规进行引导补充,和班规一致,以后落实再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

设置好座位和组内分工学号,使评价处处存在。小组座位的设置也要充分体现评价。因为我们都是小班额,一个班30人左右,所以我们是四人一组,我们给座位设置1―4号,1号是每个小组的纪律组长,4号是学。纪律组长负责每天小组的学习用品摆放、卫生等常规的检查落实,学负责本组全盘工作。小组内的四个分工学号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毛遂自荐,根据同学们的阶段性表现及时调整。一般我们可以采取轮流组长制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当组长的机会,给每个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二、落实小组积分评比,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我们实行小组积分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公正、科学。采用小组积分评价方式,积分榜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它直观显示了每个小组每节课每天的课堂表现情况。对学生实行课堂积分评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孩子们每节课都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现和参与能为小组“积分”做出贡献。这种把个人得失与团队利益紧密挂钩的课堂评价方式,无疑对促进学习团队的建设是有好处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合作”体验到了成功和努力的价值,也学会了与人交往和相互理解支持。特别是小组长看到自己小组积分低时着急了,就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组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辅导,或者更加努力地进行课前准备,以便课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现。小组的四个成员融为一体,积极努力想办法超越其他小组。而积分较高的小组更是学习主动,讨论交流热烈,出现了组与组的竞争、拼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组积分时一定要注意分值,要体现层次。比如对简单问题,我指定每组2、3号同学回答,在语文课中一般将生字的听写固定为2号、3号必须展示的项目,同桌之间相互批阅,并进行评价,根据表现给各个小组加分。这样既给弱势群体展示的机会,又锻炼了小组长的能力。对于那些需要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各小组自己决定选派交流人员,2号、3号回答加10分,若组长回答则只加8分,以此激励后进生的学习,同时也有意识地激发了小组成员内“兵教兵”的潜力。

三、奖罚分明,公平评价,使学生永葆竞争的热情

激励与批评相结合,做好周小结、月总结、学期总评。小组积分是每个小组努力的结果。做好一周的小结,我们请每个小组的成员总结一周的表现,互相发现成员的进步,同时给积分高的小组发表扬信祝贺,得到表扬信最多的小组可以参加“优秀小组”的角逐,每月末选优秀小组,每一学期结束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颁发奖状和奖品。只要长期坚持使用,并不断完善讲评制度,相信每节课的小组积分榜必定成为孩子课堂表现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