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室精细化管理范文

科室精细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科室精细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科室精细化管理

篇1

【摘要】:目的:急救车使用的高效性、安全性,管理精细化,强化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抢救工作效率. 方法: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配有醒止的急救车分布图,内各类急救药品和物品的有效期、生产批号,规格统一登记,白夜班两班双人核对交接 结果:实施一年来,急救车内药品和物品完好率为100%.结论: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药理知识,对急救车的分布印象深刻,记忆清晰明朗,从而保证了高效的抢救率,提高了急救车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抢救车、精细化、管理

2010年始,我院针对急救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行精细化严格管理和专项整治,其核心可以概括为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成精品,也把管理工作做到极致;“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1]。新的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设计:急救车实施全院统一的精细化管理

1.1 分层、分类管理:急救车分为四层,表面粘贴有分布图,急救车管理制度、急救车物品清单

1.2 药品按药理作用及使用习惯排序号使用统一标签卡,统一基数5支、注明剂量、统一的荼色透明盒子存放,有效期及说明书贴于盒子背面

1.3 按照分布图的具置配备相关的急救物品及液体

2、 交接班白班,夜班两次交接,双人核对签全名,保证每人都有机会接急救车,接班仔细核对加深印象,要求人人了解急救车内所有物品及药品的放置位置,熟悉药理作用,熟练操作简易呼吸气囊,开口器,口咽气道的使用及消毒,

3、 专人管理急救的同志负责培训相关知识,护士长不定时抽查同志们对急救车的熟悉程度,督促人人都能烂熟于心

4 急救车物品及药品交接班登记本药品、物品记录顺序与实际摆放顺序高度一致,填写规范化

5、 为防止药品浪费,医院统一每年的1月和6月可到药房兑换快过期的药品,使之可以投入到经常使用的科室中去

体会

1 急救车精细化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到保证。物品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点药本药品记录顺序与实际摆放不对位”、“交接班记录不规范”、 “药品基数或多或少”、“药品标签不清楚”、“药品不全或过期” 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 加强了交接班管理后,督促了有些自觉性不太好的同志或者刚上岗的同志,变不主动为被动接触急救车,最终主动意识到做好这一工作是自己上岗期间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全科护士对急救车物品药品状态有了统一的概念,记忆清晰明朗,在实施抢救时,大家对急救车的物件和放置不感到陌生,能准确、快速使用到急救物品和药物,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到宝贵时间。

3、 提高管理效能,强化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和急救物品的技能培训。我科经过强化急救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急救理论和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锋,贾殿和,王永权,等.刍议临床学科评估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41-43.

[2] 韦焱.产房急救车单箱封条式管理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82-983.

篇2

[关键词]高值耗材;骨科耗材;内植入材料;精细化管理;物资字典

引言

骨科是许多医院的重点学科,骨科高值耗材也是许多医院使用最多的耗材之一,近年来,骨科高值耗材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复杂,原先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相对特殊的骨科手术的需求[1]。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临床科室直接向供货商要货,术后由供货商将使用记录交到设备管理部门补出入库,在这种方式下,对骨科耗材的使用是否合理、质量是否过关、安全性是否可靠、费用是否准确,医院都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存在一定的风险[2-4]。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骨科耗材的验收只是在原则和“底线”方面做出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从事骨科耗材管理的人员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国家对条形码还没有统一标准,这些都造成骨科高值耗材的管理,成为困扰医院的一个焦点问题[5-6]。我院在通过2015年JCI评审的过程中,对骨科耗材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1骨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流转流程

1.1物资字典维护我院骨科高值耗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浙江省招标目录采购目录产品,我院组织临床科室、设备管理部门、医务科、监察审计部门和院领导共同进行勾选;还有一部分浙江省还没有组织招标的产品,由临床科室提出新增卫生材料申请,再经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针对以上两种方式通过的产品进行详细的物资字典维护,在信息系统中维护产品的注册证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厂家、单价、厂家条形码等信息,只有维护过物资字典的产品才可以使用[7-8]。1.2对骨科高值耗材建立物价-物资对照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骨科耗材的收费与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密切相关,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存在对耗材的商品名及专业名不熟悉的情况,容易出现耗材的收费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发生[9-10]。我院通过对所有骨科耗材逐条进行物价-物资对照,在建立植入单时,扫条码的同时带出相应的收费项目信息,极大提高了收费效率,同时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实际使用与收费信息一致[11]。1.3手术室标准包备货所有没有灭菌包装的骨科耗材都需要建立标准包,并在手术室充分备货。所有标准包的首次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管理部门验收产品和条码后送到供应室,由供应室进行清洁灭菌,并将灭菌的标准包和条码都送到手术室,由手术室统一管理。供应室有一名资深器械护士专门负责骨科高值耗材的验收、清洁和灭菌[12]。针对灭菌包装的骨科耗材,只需要在术前至少提前一天送到手术室二级库进行验收,验收后备货到手术室。备货要充分,能满足多台手术同时进行,不过耗材的所有权仍属于供货商,医院始终保持骨科耗材“零库存”[13]。1.4临床科室申请在信息系统内建立完整的骨科耗材套餐包,术前由骨科医生选择并提交耗材申请,手术室二级库确定耗材齐全才安排手术。如遇急诊手术,可以电话申请。1.5手术前检查骨科耗材和条码都由手术室运送人员送到手术间里,由护士进行检查,耗材包打开后,护士要核对数量并记录。除了植入单外,为了完善对骨科耗材的使用记录,避免实际使用的骨科耗材与植入单不符,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了《骨科植入物清点单》(图1),用于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对骨科耗材的所有清点和使用情况。1.6手术使用确认厂家跟台人员可以上手术台协助操作器械,手术中每植入一个骨科耗材,手术医生或跟台人员要把规格型号和批号报给护士,护士要进行记录。在关体腔前,护士要与手术医生一起确定植入体内的耗材及其数量,并做记录;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再次清点剩余耗材的数量,并做记录。1.7刷条形码建立植入单手术后护士可以独立或在跟台人员的协助下刷条码建立植入单,确认实际使用的数量、品牌、规格型号、批号等信息,重点是和医生一起确认使用数量并签字。条码经一次扫描后即自动失效,供应商根据植入单开具发票,所有票据送设备管理部门,实行当月结算[14]。1.8补货、验收手术后剩余耗材,如果是灭菌包装耗材,可以根据需要由跟台人员带回或留在手术室备货,如果是非灭菌包装耗材,即不齐全的标准包,则由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送到供应室清洁,等待补齐。等供货商将消耗的耗材重新送到供应室,由供应室验收产品和条码,再补齐标准包,最后进行灭菌,送到手术室。

2骨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势

我院骨科高值耗材占卫生材料的30%,实行骨科耗材精细化管理,改变医生通知厂家或自带器械进手术室的模式,把握产品的来龙去脉,体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15]。2.1把住“合法使用”关必须是经过我院审批的产品才进行物资字典和条码维护,否则,用了也无法建立植入单,计不了价付不了款,切实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2.2计价准确简单扫描条形码就可以准确计价,普通护士就可以操作,而且不容易出现漏费或错收费。2.3确保术前耗材准备齐全安排手术时临床医生所需要的骨科耗材都提前由护士确认备货并灭菌,避免了耗材准备不齐全,或临时消毒不合格。2.4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安全使用从骨科耗材验收后,就由供应室和手术室进行全流程管理,避免了供货商单独经手耗材和条码,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安全使用。

3结论

篇3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7-12月某院参加择期手术的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经充分沟通,同意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医务人员10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参照《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4年版)》外科手消毒流程,实验组采用经精细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使用的操作流程,所有人的手消毒过程均由一名固定人员监督,所有人均能按要求完成手消毒。分别统计每人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量,揉搓时间及监测效果。

1.2清洁、消毒物品

上海利康洁芙柔润肤皂液(1L)、上海利康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1L)、脚踏式取液器、无菌巾。

1.3方法

1.3.1外科手消毒流程

采用免刷手消毒方法中的免冲洗手消毒方法,遵照《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4年版)》中外科手消毒流程: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取适量的清洁剂(洁芙柔润肤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再用流动水按上述顺序冲洗干净,取2块无菌巾擦干以上部位;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揉搓至干燥;再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按照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手腕部,揉搓至干燥即可采样。

1.3.2实施精细化管理手消毒流程

除严格按照上述外科手消毒流程外,还规定了按六步洗手法图解双手的每个部位揉搓各10次,手腕部至上臂下1/3处每个部位揉搓各5次。由于前臂的长度约为3个手掌大小,所以又将其细分为下、中、上三段进行揉搓,达到无缝衔接。大多数人前臂至上臂从生理上逐渐变粗,从前臂上段开始至上臂下1/3处,每个部位除了掌心朝下握住另一侧环转揉搓各5次外,还增加了掌心朝上环转揉搓各5次。经测量该院使用的脚踏式取液器垂直下压到底一次取液量约2ml,整个外科手消毒过程中规定每人在手部、双侧手腕部取皂液共3次,共取液约6ml;在手部、双侧手腕及手肘部,最后再手部取消毒液共6次,共取液约12ml。

1.3.3采样方法

由医院感控处固定一名专职人员采样。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1.3.4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品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1.3.5监测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1.3.6统计标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量及揉搓时间比较

实验组比对照组每人清洁剂、消毒剂使用量明显减少,实验组均能按规定的消毒剂揉搓时间(≥3min)完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手部细菌菌落监测

对照组中有一名手术医生监测细菌菌落总数为7cfu/cm2),超出正常范围(≤5cfu/cm2);实验组全部合格。

3讨论

将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思想“精、准、细、严”应用于手术室外科手消毒管理中,既节约成本,又细化、规范、统一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管理质量。

3.1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对操作流程做精,求精;对手卫生设施及手消毒方法追求最佳、最优。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对手术室护士的技术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可忽视常规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手术及患者安全。管理者应严格执行卫生行业标准,遵照手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并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有学者认为频繁用刷子刷洗皮肤时,可因去除了外层表皮导致皮肤干燥并暴露皮肤深层菌群,反而促进了微生物在此大量聚集繁殖,而且从手部脱落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会传播更多的细菌。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刷手对皮肤的损伤弊大于利,应该适时改革。临床外科手消毒方法也由传统的外科刷手向免刷洗式外科手消毒转变。现在刷手消毒方法已不建议常规使用,避免了手术人员因每日频繁刷手对皮肤造成的刺痛损伤。此外,洗手用水应安装水温调节装置,水温建议控制在32~38℃,避免寒冷季节因水温过低出现手消毒不彻底的现象,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外科手消毒的依从性。

3.2准是准确、准时准确到每人的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量,准时到揉搓时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提到“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洁芙柔润肤皂液使用说明中提到:取本品适量于掌心;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提到:取本品5ml按规定方法揉搓3min至干。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使用最少的量达到要求的时间和要求的效果。操作者揉搓至规定部位取液并规定了取液量,清洁剂、消毒剂使用量明显减少。针对手术医务人员因着急手术揉搓速度快、部位不全、时间上不能完全达到消毒液使用说明中规定的3min,规范了每个部位的揉搓方法和次数,这样做经监测不论揉搓快慢均能按规定时间完成,并做到消毒液自行挥发干燥。手部细菌菌落监测,实验组全部合格,而对照组一名手术医生细菌菌落数超出正常范围,经追查为本院刚轮转至外科的医生,但患者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良好。

3.3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根据生理结构,细化各部位的操作流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仅提供六步洗手法的图解,对于手腕、前臂至上臂下1/3部位只要求认真揉搓,无具体细节说明,因此各医院手术医务人员揉搓方法也各不相同。为此,依据双手、腕部、前臂、肘部、上臂下1/3处的皮肤纹理、皱褶走向,大体呈五段式进行。按照规定的揉搓方法和次数达到了规定的揉搓时间和效果,避免了观察不到部位的皮肤揉搓遗漏的现象。按此方法采样监测,不仅手部,腕部至上臂下1/3各部位均无细菌生长,最大限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要做到“零缺陷”,不可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

3.4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操作也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感染领域最早采取和循证确认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每位手术室护士在执行过程中有统一标准。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本科室人员、实习和进修护士,刷手区粘贴图文并茂的外科手消毒流程图、处理,合理治疗,病情观察等医嘱的依从性,增强对疾病治愈的信心,促进其行为的改变,对患儿病情痊愈和防止手足口病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有显著的作用。

篇4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社会分工,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管理过程中精益求精,以精和细作为特征,严格执行标准制度,把质量服务管理做强[1]。麻醉手术科作为我院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泛而繁琐,手术室工作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开展精细高效的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自去年响应“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号召以来,全科室员工积极建言献策,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我为科室增效益”的良好工作氛围,今年我院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并将其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学习

1.1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内涵 在科护士长带领下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在4月初统一学习、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实现了人人会管理,处处有人管,培养了手术室人员将精、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的意识。

1.2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理论教育 倡导“以安全优先”为原则,注重经验交流,固定每日晨会时间,鼓励每个人晨会积极发言分享工作中的得与失,由专人记录累积,定期给予适当奖励。定期回顾分析各类医疗不良事件的起因,使全科室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精确”、“细节”的重要性,从而对手术室工作中的细节管理方法加以强化,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自律性,人人参与质控,保证各环节质量的落实。

2.综合管理,在实践中运用精细化管理

2.1操作技能精细化管理 文行致广大,巧技尽精微。科室非常重视技能培养,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考核,在无菌原则下,对手术器械摆放及使用制定统一标准,人人遵循,做到手术配合流畅、器械传递准确到位。

2.2强化职责控制推进责任落实 明确职责分配,责任到人,相关量化标准及时跟进,制定手术室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物品保养流程,进一步细化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不同外科科室手术特点、不同手术人员,编写术中常用物品表、特殊及贵重物品表,保证手术物品准备齐全,做到工作有条不紊。

2.3手术患者接送的服务管理 制定了《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由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共同填写,确认患者。自外科入住新病房大楼以来,麻醉手术室每天手术量在50台次左右,如此大的手术量,在各手术衔接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往的步骤是:手术结束了接下一个患者,患者在病房未准备就绪,这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安排护工提前通知下一个患者,并将其接送至手术室红线外等候区,大大降低了手术衔接时间,由专职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后接送至红线内等候区,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麻醉、手术。术毕,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病情、物品等,并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2.4注重满意度调查 麻醉手术科制订了《手术安全访视制度》,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持术前访视单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在手术后三天内,巡回护士再次持术后访视单到病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此外,科室定期向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医师征求管理意见。由专人负责定期将所有意见建议整合,集中讨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

2.5精细优化科室成本管理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要求,麻醉手术科于去年6月整体搬迁至2号综合病房大楼,面对着新旧仪器设备选择,全科室人员集思广益,将一些废旧的设备重新整合,如此一来正好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大大节约了科室采购成本。同时,在不违反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手术室利用小的纱布片自制成手术医生消毒手的小方纱布,由洗衣房洗涤后重新灭菌,循环使用,节约了擦手纱布这块的支出。科室将平时结余的清洁电刀、无菌纱布重新消毒灭菌,在节约的同时增加了医院的收入。

2.6加强手术室收费管理 麻醉手术科收费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双核对,无误后由手术医生签字确认,手术室总务护士负责入账时再次核对,防止漏收费、人情计费。

3.讨论

精细化管理健全了麻醉手术科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数事实证明,祸患常积于细微,手术室工作繁忙,环节复杂,要高标准地完成好护理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影响和规范着麻醉手术科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他们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他们处处以严、精、细、准来要求自己,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更好地服务了手术医生和手术患者,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管理 信息化 实践

随着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量的提升,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及财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院信息化的大趋势。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大数据环境下,通过细致深入的数据挖掘和二次分析,为医院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向。

一、医院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普遍采用的是“课题制”的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项目管理人对整个项目具有系统的了解,使得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不易走弯路,但也因全面负责制,使得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效益性,而忽视财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缺陷。

(1)课题组在执行项目时预算与实际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无法对照项目预算来审核报销,使得科研经费的开支存在账目不清的情况。

(2)科研经费使用中有时发生“失真”的现象,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经费列支,影响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

(3)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出现了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4)由于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无法提供详尽的财务明细表,管理者很难了解经费信息,从而对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项目结题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不便。

(5)财务核算中有关科研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瑕疵,目前的财务核算方法还不能充分体现科研经费多渠道的来源和多类项的支出。比如,对于下拨的纵向经费支出,《医院会计制度》中只设置了“科教项目支出”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两个会计科目,未做更加明细的核算,无法准确地反映项目经费计划的使用情况,不利于科研经费的精细管理。而对于自筹配套经费的支出,由于其与日常财务核算无差别,也很难去反映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

(6)经费报销环节繁琐,科研人员找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不容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科研工作。

二、ZL医院的应对模式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ZL医院建立了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围绕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管理人员三者构建运行模块(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运作方式如下。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录入科研项目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计划信息。项目基础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负责人、计划经费、项目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及项目来源等。科研经费计划,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用、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目(如图2所示)。

之后,课题组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预算信息,填写执行单,上传至财务审核。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了解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完成的进度进行分析,如确实需要追加项目经费,则可填写经费预算追加单上传给财务部门。为了便于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该信息平台与医院已在应用的日常办公系统OA系统充分衔接,使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在OA上完成查询项目相关信息、填写经费执行单以及追加预算申请等功能操作,而不必再单独使用新的软件系统(如图3所示)。

财务部门负责初审课题人员上传的经费执行单,并且对项目的余额进行核对,初审后,再把执行单转入OA,经各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后,最后由财务部门报销支付。系统同时把本次报销的科目内容归集生成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

该系统的运行在节省人力、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免去了科研人员为完成报销手续而在各审核部门之间跑签字的麻烦,提高了经费报销工作效率,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科研经费被单独列出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三方共同监督,使科研经费的报销支付与日常财务的报销区别开来,既可以从管理层面建立防范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费随意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情况发生,又能使经费支出明细按系统中设置的经费科目罗列,弥补财务核算系统中因会计科目设置原因而无法更加明细核算的不足,自动统计列出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表,供课题负责人调整经费支用时作参考,也为完成项目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便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经费的支取,提高了经费管理效率。但也同时给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导致以往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以前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信息中心的协助下,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以ZL医院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运作,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在改变以往科研经费使用靠人工、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的同时,还可以在深挖数据、综合分析、多面应用上进一步挖掘,从利用信息化降低人力成本的初级信息化阶段,向大数据分析、合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甚至提高科研水平的方向发展。以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来看,其在日常运作中不仅积累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每一步的经费使用情况数据,同时也隐性地留下了每一步进展间隔的时间、需用的财物量、人力成本等数据。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数据仅有显性直观的经费数据被财务系统所利用,大量的隐性数据依然沉睡。而事实上,从科研工作管理部门的角度,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科研时长、人力物力配置数据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如人员支出与物力支出的对比比率、前期与本期支出对比比率等,对整个医院以后开展同类科研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度,通过对这些隐性数据的再挖掘再分析,可以得到同一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取得科研成果数目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数据,而这些将成为人力部门绩效考核可参考的最真实数据。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数据利用,一方面是要在技术上加深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整合,使各系统对数据的技术性要求(如数据格式、数据大小、数据名称等)能够统一,以便互相利用。另一方面,则可在基础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上设置得更为全面,以积累更为广泛的信息,形成“大数据”。如在广度上,不仅局限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应用到科教论文管理、库房物资设备管理、科室预算成本管理、临床试验研究管理等方面。在深度上,经费使用方面的基础信息应当设计得更为全面,比如建立科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材料购买经费的管理模块。

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医院才能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雪梅.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新西部,2012,(18):89-90.

[2]郑勇.高校经M财务管理现状、困境及破解思路[J].审计月刊,2014,(7):48-49.

[3]陈惠.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中旬刊),2013,(1):199-200.

[4]施峰.改进财务核算方法 服务医院科研工作[J].江苏事业卫生管理,2012,(2):71.

篇6

一、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关键是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主体——税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形成一种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人本理念,激发干部工作热情,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使每一名税务干部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将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执法工作,细化为具体的执法岗位,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完整的岗责体系;对每个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设计科学、严密的工作规程;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标准,对执法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奖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评议考核体系;与评议考核、执法检查相衔接,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追究。二是要严格落实好以查促管工作制度。通过税务稽查,不仅要查处纳税人违法违规的问题,也要发现和分析税务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强化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明方向、找准症结、提供对策。

二、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是抓住征管工作的具体环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结着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断地关注细节,认真加以规范和解决,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纳税人户籍管理。这是税收征管工作最基础、最基本的管理环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征管范围,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户籍日常巡察、实地核查工作制度,防止漏征漏管;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动态信息,强化和细化管理。

2、纳税申报管理。尽快探索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制度,使之成为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解决申报不实问题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同时,要规范申报资料在征、管、查环节中的传递,注重申报信息的应用。

3、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管理,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二是要明确管理重点——税基,就是要核实纳税人的收入与支出。三是实施分类管理。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市场税源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对零星税源借助各行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对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等特殊税源,按地域分户到人,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定期开展清理。

4、征管工作规程。征管工作规程是开展税收征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规范,包括业务处理流程及与之相关的表、证、单、书等,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征管工作规程,是推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由于各地在征管模式及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完全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工作规程难度很大,但其中的对外执法类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文书必须统一。

5、税务稽查。通过加强案件的综合分析和个案分析,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水平。一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及时掌握涉税案件的发生、分布特点,作案手段和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打击涉税违法活动,以提高税务稽查的预防能力和主动出击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为税收执法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以查促管,发挥好监督与促进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各项事业建设都在不断升化改革,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预算管理的精细化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一、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行政服务职能,为了更好的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责,必须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通过预算管理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实现全过程管理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以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预算编制,因此各部门都必须对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编制,以此为依据来编制各岗位的业务预算,最后汇总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将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编制出来。这种覆盖全员的预算编制方法能够对各岗位的职能进行科学的定位,从而使单位各岗位人员对于本岗位的工作经费和工作计划具有更为明确的认识,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1]。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性

为了使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得到减少,应该尽量提高预算编制中所有数据的精确性。在编制预算时应该立足于科学的市场预算分析,得出相关数据,要充分地考虑市场走势预测、市场单价、业务量等因素,积极运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的误差率不得超过5%,保障预算编制能够在本单位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实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为了满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发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各项社会职责,应该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行,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

(一)明确预算收支标准,加大管理力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在近年来对差旅费、培训费及办公设备费等费用的执行标准制度进行了完善,构建整体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粗放预算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所以在当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必须立即开始着手进行完善和强化。要做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应当首先从认识自身不足入手,依据基层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改革计划。其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通过将现今的实际状况与往年交通工具及办公用房等资产配置标准有机结合,一举确立了通用办公设备的配置要求,为预算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2]。

(二)预算绩效评价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融合

组织应当落实好资产优化配置的审核,为避兔资金流失、浪费的现象,资金配置活动的开展应当严格按照资金优化配置的预算方案来进行具体操作。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资产配置审核管理制度,达到资金预算方案的优化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应当实现将组织预算编制环节在预算评价结果上的效应用,针对评价结果比较突出项目来说,首先需要确保其资金支持是充足的,才能够成功实施后续环节;而针对评价结果不尽如人意的的项目,要立即进行相关措施整改。

(三)树立正确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理念

相较国外企业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精细化方面的策论和实施理念都相对落后一些,改变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树立科学、可实行、正确的管理观念。以正确的态度,转变旧观念,认真对待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提倡以人为本,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认知,才能将精细化的理念思想贯彻到整个单位中去。在单位领导层面,领导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企业下属树立榜样;领导也需要加强自身对预算管理精细化重要程度的认知,为维护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

由于企业财务每阶段的信息是时刻变化着的,编制受时间影响较大,所以编制预算表必须着重考虑到时间的问题,为使所编制的预算表精确有保证,能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在编制时就需要适当延长预算表的编制时间。编制时间是基层预算单位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因此,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工作量也相对较大,通过这种短时间下的高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获得的编制预算表更为精确、更为科学,也更加可信。因此,各单位在面对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工资调整、政策改变和人员变动等等情况时,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预测和论证,对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应当提前完成相关安排和布置,节省时间,增加容错率[3]。

(五)加强精细化管理,为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

目前我国许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上都并不是很精确。随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社会对预算编制精细化标准的划分越来越细致,不可模糊划分,以至于每个项目上的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要经过反复仔细验证。同时就办公设备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等繁杂的费用标准制定,财务部门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健全一套精细、科学、标准化、规范化、并且易于实行管理体系。

(六)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

财务管理作为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所用成本,让各类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同时,预算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预算管理,就必须先做好财务管理。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的技术支撑基础,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从改变以往单一的编审模式以及预算职能,给预算软件增加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在把财务供给单位人员系统并进入预算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会可以帮助实现数据的实时分享,以此最大化地减少工作时间虚耗,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便利的途径[4]。

(七)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加强与单位资产管理的结合

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引导。若项目评价结果较好,则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可以优先安排资金;相对而言,如果项目评价较差,则需要就资金安排进行相关调整,使能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对于评价过差的项目,综合效益,甚至可以考虑立即停止资金方面的拨款;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安排,需要在安排新增项目前优先考虑其合理性。此外,也要加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审核管理制度方面的健全,为资产优化配置编制合理预算方案,尽可能提高资产配置合理性,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资产配置的管理。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许多机构都进行了改革,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主要栋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政府单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反观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其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皆是由于执行力的缺失所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吕秋莲,曹武军.试论企业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之关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斯卫红.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辩证关系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2,1.

[3]司新勇,姜丽娟.浅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6.

篇8

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完善,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强,事业单位逐渐分化为公共性和盈利性两种形式,这造成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了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出台了事业单位相应的财务实施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朝着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要求。

一、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都在进行体制改革,因此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财政部要求事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专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实行职责分工的管理方式,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2.系统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具体工作内容也很复杂,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3.数据化管理。数据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实行数据化管理,各项工作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4.信息化管理。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对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

二、事业单位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单位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单位的发展模式,要想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了解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发挥好监督作用、此外还要把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刻把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改革。管理者具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对单位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时,要加强培养管理者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只有这样,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开展的更顺利。

(二)加强会计系统的控制

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一个严格的、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需要将财务会计的各项工作加以明确,并使其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程序及规定实施,要严格的控制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进一步明确各项权责,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要严格的规定会计工作中的各项处理程序,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岗位都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设置,并根据会计控制的内容及时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进而为单位内部的经营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及决策的依据。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到控制工作中去,还要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程序的审批流程,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完善的能够相互合作以及制约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预算定额,对预算编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系统性较强,所以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涉及到单位的各个方面,因此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会出现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相互挤占的现象,这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经费的核定标准不够具体或核定标准太低。因此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定额,对各项经费支出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预算定额。

(四)预算批复工作要尽量精细化

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并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释放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功能,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冒支乱花、贪污腐化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制定出预算定额标准之后,还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来执行。因为不管预算做的再科学和精确,如果不按照规定来执行的话依然没有任何意义。政府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批复时,要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薪酬严格进行核实,避免出现员工工资占用经费的情况,还要对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进行明确的区分。

(五)对收入管理和成本核算进行细化

引入成本核算是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进行规范化设计的关键。尽管事业单位政府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控制事业单位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应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而事业单位政府的财政部门既有信息又有手段,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每一个环节入手,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尽量压缩成本支出,对活动支出实现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继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还要对各项经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精确的核算,分析成本费用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整治。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把成本核算和业务工作经费融合在一起,实现成本和预算的有机结合,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一些公共性的事业单位逐渐演变成盈利性的单位了。对于这些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更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六)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培养

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且综合素质极强的财会人员,这样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除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制度、会计知识等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财务软件,更好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此外,还要定期的对财会人员实施道德素质教育以及法律宣教,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避免出现财务信息混乱虚假的现象。

(七)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控制主要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是由单位内部的监督与约束制度来实现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局限性,一些领导层或者财务方面的管理人员会利用自身的职权,徇私舞弊,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使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大量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严格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及约束,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效果,保障内部财务会计控制能够顺利的实施。此外,还要制定有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一方面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扬与奖励,激励人员能够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与鼓励,使其能及时的总结不足并及时的进行改正,以便获得更大的进步。

篇9

奥运物流是指为举办奥运会所消耗的物品(包括商品和废弃物)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奥运物流的内容可以从服务的客户群、与奥运赛事的关系、地域范围、时间范围、服务形态、服务项目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形成奥运物流的多维立体架构,也说明奥运物流管理的复杂性。

为精确、准时完成奥运物流。2008年北京奥运物流采用“奥运精益物流系统”具体实施管理运作。“奥运精益物流系统”主要特点之一是物流信息化,而其精髓是可视化。奥运物流可视化智能监控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可视化仓库管理系统:是对计划存储、流通的有关物品进行相应的可视化监控管理,主要包括对存储的物品进行接收、发放、存储、保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2)可视化在途货物监控系统:指对在途物资进行可视化监控管理,主要包括对运输车辆路线优化和物资的跟踪、管理、查询等一系列活动;3)查询监控系统:是对奥运物资的状态进行查询监控,主要包括物资的跟踪和查询等一系列活动,以满足奥运物流服务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的需要。

奥运物流可视化智能监控信息平台,可准确定义奥运物流信息平台的边界、合理划分奥运物流信息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合作关系、确定奥运物流信息平台的控制功能和信息流向,实现与奥运物流活动中各物流单位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流和宏观监控协调。通过可视化的系统管理可以更加简明、直观地对物资进行监控。

北京奥运物流中心可视化仓库系统

2007年3月8日,位于顺义空港物流园的北京奥运物流中心(OLC)正式启动。奥运物流中心将为奥运物流提供五方面服务:众多奥运物资的仓储基地;实施奥运物资安检的场所;奥运会各种物资、各种运行车辆的编制、调度中心;北京奥组委实施物资追踪、资产管理的重点区域;奥运物资通关、检验检疫的场所。

在奥运会期间,UPS公司将通过这座奥运物流的“中央枢纽”为奥运会所有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以及众多训练场馆提供物流保障服务。届时UPS将代表北京奥组委进行货物的接收、存储、出库,以及各场馆之间及场馆内的运输配送和赛后反向物流的运作。

比赛地物资的仓储与比赛器材配送管理是奥运物流中心的核心业务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27个项目的比赛集中于北京的5个赛区。根据不同的配送方向和配送量,各种体育器材、比赛用品、技术设备、医疗设备、安保设备、通讯设备、电视转播、新闻报道设备和奖牌、奖章等物资的仓储发放必须采用精确、准时、智能化、可视化的仓库管理模式进行支持。

可视化管理系统是一套全方位的仓库管理工具,一方面,它作为仓库管理系统,按照常规和用户自行确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另一方面,实现了仓库管理的可视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物品的位置、状况、活动等信息,实现仓库供应保障辅助决策,从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质量。它可以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订单的原始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手持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RFDC)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进行联系。

可视化仓库系统的设计

面对繁多的出入库流程和信息,以及仓库错综复杂的货区和货物的码放,如何提高仓库存储效率、提高仓库操作人员工作效率,成为管理者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运用可视化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仓库的存储和作业效率,达到高效物流系统的要求。

1 系统设计目标

可视化库存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通常是:实现库存信息可视化、库存货物及其状态的可视化跟踪、可视化查询结果的输出、自动生成库存操作单据、为管理者提供多方位、直观的统计信息。

2 主要功能模块

(1)数据管理。对整套可视化系统数据进行安全加密、维护、备份及灾难性恢复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

(2)标准化管理。统一进行标准化代码管理,包括物品代码、货位代码和人员代码。

物品代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进行物品定义和维护,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在该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与补充。整个系统应用统一的物品代码,并具有物品代码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等功能。

货位代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货位代码定义和维护,并具有代码增加、修改、查询、删除功能。

人员代码:提供建立不同岗位人员简明人事档案功能。为每个人员设置不同的代码,并根据岗位或职务设置不同的使用功能权限。

(3)模型管理。提供各种库房、物资及附属设施设备等的模型及相关数据、信息,让使用者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库房内所有设施设备的基本情况与库房内部情况。

(4)日常业务管理。对物资出入库和存储阶段进行优化管理,如自动查找满足作业要求的物资,直观显示其所在位置,提供较为合理的出入库建议,自动生成作业单据,提高物资的流转效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模块:

入库作业与优化:根据不同的管理策略、货物属性、数量以及现有库存情况,自动设定货物堆码位置、货物堆码顺序建议。从而有效地利用现有仓库容量。提高作业效率。

在库管理:在库管理主要是指物品在库期间的日常管理、清查盘点、保管养护、存储时间检查,以及为了便于管理物品和更有效利用仓库容量而进行的并库、移库操作。

出库作业与优化:根据不同的管理策略、货物属性、数量以及现有库存情况,自动组合、确定货物位置、货物拣选顺序建议。支持紧急拣选,对超过一定时间的产品进行优先拣选。盘点管理:提供实盘数量与账面数量对比调整功能。

(5)查询统计分析。对物流中心仓库物品所处状态进行查询,并可提供相关报表、进行可视化货位显示和库存图表统计,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量信息,并能自动生成和打印报表。

(6)实时监控。利用安放在库房内不同方位的摄像头,对库房内部实时进行监控,确保物资存储的安全。

可视化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在可视化系统主体功能的支持下,对系统进行出入库作业时,首先对每个货位赋权值。根据货位权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结合各种货物的数量。将货物分配到不同的区域。进行入库操作时。先找到该货物所在的区域,然后从状态为空的货位中选出权值最大的货位进行入库操作;进行出库操作时,同样先找到该货物所在的区域,然后从状态已满的货位中选出权值最大的货位进行出库操作。在对系统进行可视化设计时,主要考虑方便仓库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者了解仓库内货位的存储结构及货物的存储位置。查找仓库内风险控制点。根据每个货位的存储量,系统将数据库中各货位货物存储数据文件以不同颜色映射在每个货位上,并可根据需要显示每个货位的详细记录,使仓库中的各货位信息显示更加直观、形象。此外,结合系统的库存统计查询功能,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仓库货物的详细情况。

篇10

【关键词】精细管理 完善机制 持续发展

1.概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式,公司创新思路,提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优化细化,全过程系统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增储稳产降成本”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油藏经营管理,努力实施低成本战略,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为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精细油田开发管理,实现稳产目标

2.1全方位开展精细勘探增储研究

采取勘探部署风险合作模式,连片成图,提高勘探成效。

2.1优化措施结构,搞好措施挖潜

一是以低投入、高产出项目为主,通过建立措施论证会制度、自喷井管理制度,一注多采管理制度、动态分析制度、监测制度,做好方案研究。二是针对不同区块,不同类型的油井开展大孔道水平井、侧钻井技术攻关、水平井压裂防砂风险合作,积极探索低压井加快排水管理办法,合理安排措施工作量,优化措施结构。三是对低压、高采出程度热采稠油区块通过整体降低采油速度、提高油汽比进行有效开发,积极寻求提高吞吐油汽比途径,做好老区措施挖潜。

2.2推进低渗透油藏注水工作,打好注水开发翻身仗

重点针对冷西地区深层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低渗透油藏导压系数低,波及系数小;注采井均需压裂投产,生产成本高;储层压裂改造导致的水窜严重;储层具有强水敏和强盐敏性等四方面问题,按照不规则井网相控注水为原则,抓好注水精细处理,小泵深抽、防偏磨、压裂改造的四项配套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注水管理水平,实现年内冷西产量翻番的目标。

3.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确立了“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以内部计划管理为重点,以作业区管理为基础”的内部经营机制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3.1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确立了财务在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完整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和细化财务核算,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实现对成本、投资支出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及时调整和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

3.2以内部计划管理为重点

按照年度计划确定的项目和投资及本月度需要实施的工作量,在分专业召开措施技术论证会和经济论证会的基础上,申报《工作定单》,经公司预算委员会审定后,下达月度实施计划,杜绝计划外项目和超计划项目,提高了投资、成本的使用效果。

3.3以作业区管理为基础,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按照同一标准把操作成本分解成13大项,将75%以上的成本指标分别承包到作业区,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下达内部经营承包考核政策,严考核,硬兑现。同时,对操作成本中的直接生产费用,相应承包到主管领导和机关业务部门,实行“单项指标双向控制”,加强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监控,保证成本项目决策的科学、公开、透明,形成作业区与机关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成本控制机制。

4.规范项目管理,细化过程控制

4.1细化投资管理,优化投资方向

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和目标,实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相关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实现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完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过程监督,优化工程设计,建立闲置、盘活资产(设备管线等)通报制。

4.2精细现场审计、细化过程监督

一是制定重点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审计执行办法,在工程项目的事中审计和过程上,做到重点工程开工前现场地形地貌审计;隐蔽工程现场审计。二是制定物采现场审计管理办法,重点对材料、器材到货现场审计。

4.3加强安全环保工作,确保零事故

一是完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制定安全隐患资金立项管理办法。二是细化土地综合利用、道路井场征垫养护管理办法。三是建立完善保卫科监控方案,检查考核、巡查管理制度。

5.合理优化管理体制、决策机制,提高全员素质

5.1优化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HSE、内控、法律风险防控、惩治与预防腐败等专业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整合。认真履行直线责任,充分发挥HSE分委会作用,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控及惩防体系,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其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5.2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实行健全的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调动全员生产积极性。坚持效益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形成技术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操作服务人员业绩实效制,以增产降本为目标的激励机制;推行精简高效的办公模式,精简会议规模时间、精简生产报表、小报数量、推行无纸化办公,创造精简高效的办公模式。

6.结论及建议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作用于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需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发挥效应。

6.1 突出抓好基础研究工作,为油田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一是提高特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的转换开发方式适应性研究;二是提高深层吞吐末期稠油油藏水平井应用技术研究;三是提高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藏采收率水平井应用技术研究;四是提高深层低渗注水开发油藏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五是不同类型难采储量动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六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数字化油藏建设研究。

6.2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运行质量

篇11

关键词: 高校 科研项目 精细化管理

1.引言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当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科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学校学科建设、综合实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高效、规范的科研管理是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科研实力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科研项目管理作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评估、验收鉴定、成果产出到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各级各类项目的资助体量和资助经费的不断增加,高校传统的粗放型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确保项目的申报和完成质量。为了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益,保证科研计划的圆满完成,有必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以解决目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重申报轻过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从精细化的视角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细化、优化管理流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项目管理工作中,这对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高效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高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具体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2.1现行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级各类地方政府及科技部门纷纷设立如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专项等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各类项目。项目种类繁多,项目管理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上要按照不同的管理办法进行分类管理,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从粗放管理转向分类的精细管理。目前高校科研处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执行部门,科研项目基本由科研处进行集中管理,但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均在院系完成,导致二级院系的管理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且科研处往往不能及时地了解科研人员的动态和项目的进展。另外,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涉及科研设备采购及管理、经费使用、国际交流、项目不定期审计等事宜,因科研处与财务、资产、审计、国际交流、监察等部门系统的沟通不及时和信息不通畅,导致项目执行中出现经费使用不规范、设备冗余、国际交流手续办理不通畅等问题。二级院系的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履行、高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之间未能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是现行管理体系不完善的表现。

2.2有效的中期管理薄弱,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目前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数、国家基金项目数、SCI论文数、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数等往往成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项目申报数、立项数及项目产出的高质量论文数成为高校科研处的关注重点,很多高校都是“重申报、轻管理;重产出、轻过程”。在项目的过程管理中,科研处仅注重定期收集各类年度或中期检查报告、项目任务书等,却很少组织专家检查评估和审核纸质材料的真实性,使得项目的中期管理流于形式[1],直接导致的问题是项目的成果质量不高,项目结题率偏低。各高校制定的校内项目管理办法中,很少针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而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科研道德缺乏有力的监督。

2.3经费预算和执行不够规范。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项目正常执行、顺利完成并取得项目成果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渠道众多,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不一样,但目前高校往往缺乏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难以为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财务决算等全过程提供专业的管理和服务。科研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更多是凭经验,导致预算编制不精细,测算依据笼统,以至于到项目执行时,才发现有些预算设置不合理,又得申请调整预算,带来诸多不便。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虽然有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有预审,但经费报销更多由项目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在报销时只是简单审查报销单据的合规性,一般不予核实经费支出与批复预算的匹配性,造成预算执行的不规范。

2.4科研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是业务性、专业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意识,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策敏感性、较强的科研活动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团队协作意识、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创新性。目前由于高校现行的人才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的缺陷,各高校拥有管理学学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很少,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3.高校科研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基于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2]。精细化管理要求注重系统意识、规则意识和细节意识。推行精细化管理要靠规章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实现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和信息化[3]。

早在“十一五”期间,精细化思想已逐步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金项目管理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效有序的运转提供重要的保障,这是促进高校科研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外因。“十二五”以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针对现在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规范管理、改进服务”,要求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以适应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这对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提出内在要求。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各级各类项目的整合合并,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更有助于高水平成果的产生,有助于项目组科研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整体科研竞争力和重大项目争取能力的提升。

4.高校科研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举措

4.1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将传统的由科技处直接面对项目负责人的粗放型项目管理模式转向科技处-院系-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财务、资产、审计等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体系下,制定符合校情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按照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及时有序地完成每个工作步骤,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目前各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承接项目特点不尽相同,如师范类高校基础研究项目偏多,部队院校以军口项目为主,工科院校以应用类和横向项目居多。高校科研处应把握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项目管理方案,形成为本校科研项目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4.2加强项目申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大部分项目主管部门都明确“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支持方向。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具备全局、系统意识,在全面了解各类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高校自身的学科发展方向,整合优势资源,提前布局规划,做好申报准备。在项目申报阶段,应当认真解读国家政策,仔细理解项目申报指南,充分调动院系及项目申报人的申报积极性,并以精细化的思维关注申报形式、申报要求等细节,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联合财务人员配合项目负责人精细合理地编制财务预算,确保项目申报工作高效、有序地完成。对于限项上报的项目,校内要先形成规范化的初筛标准,以筛选出更有竞争力的项目申报书。

4.3强化项目中期和结题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项目中期和结题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为避免项目的中期管理流于形式,高校应组织专家检查评估,深入了解项目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并对研究遇到困难的项目及时给予技术上、经费上的帮助;建立健全项目过程档案,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撰写能翔实记载项目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科技报告;进一步增强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明确各方的监管责任,确保项目执行质量。

同时,高校应将精细化的思想充分应用到结题管理中,在确保结题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同时,加强专家验收环节,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与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挂钩;规范项目结余经费的使用,确保其继续用于科学研究的直接支出;重视科研项目完成后的归档工作,将已结题项目分类分期存档,加强项目成果的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4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高校应升级现有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增加项目信息资源共享模块,实现项目信息和资源在校内管理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科研设备管理、国际交流等的无缝对接,实行网上申请、一键推送、在线审批的模式,真正形成为科研人员服务的集成化工作模式,大幅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新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要细化项目周期内的过程管理,即包括申请、立项、年度或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归档等全过程,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另外,在新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应增加深入统计和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现有项目中人员、类别、职称分布等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学校科技政策制定和领导层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5.结语

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科研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进行探索尝试,通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践,以点带面,实现对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148-149.

[2]刘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J].中国科学基金,2011(6):337-338.

[3]张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的若干做法与体会[J].中国科学基金,2012(1):52-54.

[4]岳峰.高校科研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5(08):23-25.

[5]文玉琼.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18-19.

[6]岳峰,汪俊,解挺,徐进章.合肥工业大学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的实践[J].中国科学基金,2014,28(3):236-240.

篇1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通过综合化的措施来完成,并且在整体的管控水平上也表现为持续提高,各项内容均不会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事业单位经过长久的变革后,现如今的工作境地,正处于一个过渡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积极落实,推动自身走向更高的层面,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一、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内涵

在既往的工作当中,事业单位所做出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更是参与到了很多项目的建设之中,为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此种条件的影响下,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很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持续的提升。从内涵的层面上来分析,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可能长久应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势必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切实开展,针对自身的工作体系做出良好的改良。所以,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层面上,比较注重的内容在于改善固有的不足,健全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整体上的把控在取得优秀成绩后,细节上的工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确保各项数据、信息,都能够达到精细的特点,由此可以在长远的发展上,取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二、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特点

以目前的发展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整体上表现为稳定状态,未出现特别严重的缺失和不足。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开展,在理论上的确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走向新的高峰。但是,我们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将客观上的工作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所有的理论都会与客观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把握好这种差异,就等于在财务管理上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分析认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是对下一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估分析,了解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难点,提前开展把控,确保财务管理能够顺利的执行。第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将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做出反复核对,确保最终呈交的工作任务,是可以经得住多项审核、多项考验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对策

(一)淞⒖蒲Щ、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即便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软件来完成,但是最终的操作,依然要依靠各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来实现。在此种情况下,有必要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进行建立,由此可以对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接受内部培训,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内涵、精细化特点上,做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在具体工作的执行当中,能够得到一个相对优秀的成果,在工作态度上也是比较明确的,基本上不会因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给客观工作的进展造成威胁。其次,在树立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应坚持按照正确的理念去执行工作,即便是遭遇到了突发状况,或者是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大家共同合作解决,在专业措施、综合措施、协调措施上并行,由此来实现“大事化小”的工作模式,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持续前进。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机构,在每一个城市的工作,都将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此,想要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上,取得一个较为优秀的成绩,有必要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同时要积极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第一,预算定额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在现实工作中提供一个较强的管控。国家虽然给事业单位投入的资金较多,每年也有一部分的优惠政策开展,但不能因此在资金花费上造成浪费现象,更加不能出现冗费的问题。预算定额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在多个层面上投入努力,观察预算定额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设定两种方案。第二,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开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事业单位对精细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至于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数据混乱、信息混乱情况,不仅对长久的工作构成威胁,对现下的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第三,预算定额的实施,预算编制的精细化,两者应该是进行互相参考的,要将工作方案达到“一脉相承”的特点,否则很容易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形成较大的矛盾与冲突。

(三)着力实现预算批复精细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在整体的运作过程中,有很多的工作步骤都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能因此而出现任何的损失现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必须得到专业的批复后,才能应用到实际的方向上。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下的事业单位经过革新以后,在责任上、权利上都得到了新的划分,基本上不存在“大权在握”的现象,各个部门的运作过程中,是互相帮助、互相牵制的,即便是高层领导,依然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利。着力实现预算批复精细化,将成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决定性内容。例如,在批复预算的过程中,要将具体的责任、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确定,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输入健全的数据和信息,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上达到有据可依的状态。针对批复的程序,应做出简化处理,特别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步骤,要将资金的实施,更加符合当代工作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篇13

关键词:科学化 精细化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这也使得在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事业单位中,传统的粗放式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导致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越来越突出。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达到科学化、精细化已亟不可待。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概念

科学化是指在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精细化是指精益求精、精确定位、明确职责、求真务实,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必须通过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建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总的来说,财务管理精细化是科学化实现的手段,财务管理科学化是精细化的目的。

财务管理有三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一是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精细化所需要的,只有专业了,才能够减小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中的阻力,才能够随机应变,让单位的利益尽量不受损;二是系统化,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众多内容并且环环相扣,任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是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颇,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整个的工作分为一个个小的环节,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信息化,它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大量的数据管理量化,才能保证其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要想实现实现管理的的高效化、实时化和条理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因为它可以将海量的数据管理量化,提高管理要求,实现纸质管理向信息化的转变。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意识

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做法,因此要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其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洗脑,消除他们政府大树下好乘凉的依赖心理,加强对他们灌输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想法,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和经验式的管理观念,让财务管理真正的发挥作用。领导要在财务管理中以身作则并对员工灌输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观念。对于那些没有把这些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甚至破坏阻碍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员工,要进行严厉的批评,而对于那些促进了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员工给予奖励。同时,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向他们灌输主人翁意识,自发的维护单位利益,做好监督工作,真正的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进行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有巨大的帮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改善财务行为,使得每笔帐都清清楚楚。而且要让专门的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实行业务流程精细化,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尤其对于资金使用,更要严格按照规定来。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任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从而让各个环节相互协作 ,提高精细化管理。

(三)完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精细化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是财务管理精细化非常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让了解市场动态、调研市场、勘测施工场地等这样的变化因素都能在掌握之中,不打无准备之战。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预算并让专门的单位对预算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得到一个精细、准确、科学的预算结果。

尽量让全员根据下年度的工作计划,结合业务的工作开展情况参与并共同讨论预算的编制,让预算深入基层,使预算体系能真正的反映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日常公用费用按人员测算人均定额,确保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预算过程,让预算真正的发挥作用。还要制定相关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并让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使预算能真正的贯彻落实。

(四)让信息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程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如果事业单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后记录,更能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想办法让单位的财务状况全程处于一种监督状态下,可以更高效合理的让单位财务运行。同时提高财务人员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能力,让他们及时的掌握经济方面的信息,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为完善的形势下,让财务管理达到科学化、精细化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必走的轨道。只有科学化、精细化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才能被高效的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云.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国际商务财会,2013

篇1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强调精确、细节、实际、严格。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恰恰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精细化管理对于本科院校实验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本科院校实验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一)实施制度化管理建立制度是实施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对于制度的需求更为严苛,一方面要完善而合理,实验室涉及的内容广泛,实验药品、仪器设备、实验安全等,从物到人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约束。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验室体系。制度能够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因而必须要符合实际,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流畅进行。

(二)注重“精细”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重心就在于“精细”二字。“精”是精确,指的是管理必须要精确计算、精准出击,在开支采购方面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处理问题时切中要害,断绝根源。“细”指的是细节,在管理中必须要将制度细化,从微观处着手,只要将所有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小事务管理妥当,管理的整体就会更加完美。无论是管理者的能力、管理的质量、管理的系统化,都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重要的制度标准。[1]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目前本科院校的实验室中,管理工作仍然是以人为核心来展开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我们要让管理制度体现人性化,由此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让实验室形成良好的风气与氛围,才能体现出员工的工作能力,才能展现出实验室管理者的价值。

二、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一)软件方面众所周知,计算机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软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灵魂。因此,软件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实验室的应用质量和效率。软件又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相关的应用软件。首先,我们来说说系统软件。现在我们常见的系统为微软公司Windows系列的系统。个人电脑常用的是winxp、win7、win8、win10。目前,计算机实验室常用的系统软件有win7、win10。随着硬件的升级,系统软件也会跟着升级。现在的系统软件都有32位和64位之分。因此,在确定用哪个版本的系统软件时,我们一定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不影响正常使用。其次,就是相关应用软件。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分得比较细。因此,计算机实验室也是分得比较专业的,像ERP专用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等。这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像ERP专用实验室,ERP这个软件相对比较复杂,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会比较多。因此,我们需要单独为它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样才能高效发挥它的功能。最后,就是每个系统都要有一个系统恢复的软件。实验室电脑用的人多,而且经常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很容易造成系统出问题甚至崩溃。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系统恢复功能是必要的。[2]

(二)硬件方面硬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体魄。所有软件的正常运行都是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的。因此,硬件管理得好坏关系到学校实验课的开展。硬件一般包括电脑硬件及周边设备、网络硬件、多媒体相关硬件。这里我主要说说电脑硬件。电脑相关硬件都是很精密的电子器件,有时显得很脆弱。平时,我们一定要精心保养。例如,我们常见的同学们上完实验课就直接走人了,有些同学不关电脑。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先关闭电脑然后再断电源。如果直接断电,对电脑的相关硬件损伤很大。时间久了,电脑就会出现隐患甚至直接影响寿命周期而提前报废。

(三)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其一指教师、学生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通过细则约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确保他们的工作是符合要求且在安全状态下完成的。其二指设备的安全。重要设备必须要匹配使用守则,并说明操作规程,尤其要点明一些损害设备寿命的错误示范,以保障设备的安全。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良好的保养维护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与保养,让仪器设备拥有更长久的使用寿命。

(四)人才管理随着本科院校实验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为了确保实验室能够平稳发展,学校对人才的管理也是必不可缺的内容。第一,我们应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对于内部员工,我们要时常考核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对于新员工,我们必须要经过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才能单独开展工作。第二,我们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表现突出、工作无失误的员工,我们要有一定的奖赏。对于工作出现问题,或者造成实验室损失的员工,我们则要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罚。第三,实验室还需要引入更高学历的高端人才,以进一步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与落实。[3]

(五)制度管理除了上述几方面的管理之外,制度本身也需要精细化管理。完善、科学、有效、统一的制度是实验室更加完善的前提。因此,不断健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实验室根据国家规定、学校规范以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人员出入、使用时间、实验仪器管理等19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制度管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