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室精细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目的:急救车使用的高效性、安全性,管理精细化,强化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抢救工作效率. 方法: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配有醒止的急救车分布图,内各类急救药品和物品的有效期、生产批号,规格统一登记,白夜班两班双人核对交接 结果:实施一年来,急救车内药品和物品完好率为100%.结论: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药理知识,对急救车的分布印象深刻,记忆清晰明朗,从而保证了高效的抢救率,提高了急救车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抢救车、精细化、管理
2010年始,我院针对急救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行精细化严格管理和专项整治,其核心可以概括为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成精品,也把管理工作做到极致;“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1]。新的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设计:急救车实施全院统一的精细化管理
1.1 分层、分类管理:急救车分为四层,表面粘贴有分布图,急救车管理制度、急救车物品清单
1.2 药品按药理作用及使用习惯排序号使用统一标签卡,统一基数5支、注明剂量、统一的荼色透明盒子存放,有效期及说明书贴于盒子背面
1.3 按照分布图的具置配备相关的急救物品及液体
2、 交接班白班,夜班两次交接,双人核对签全名,保证每人都有机会接急救车,接班仔细核对加深印象,要求人人了解急救车内所有物品及药品的放置位置,熟悉药理作用,熟练操作简易呼吸气囊,开口器,口咽气道的使用及消毒,
3、 专人管理急救的同志负责培训相关知识,护士长不定时抽查同志们对急救车的熟悉程度,督促人人都能烂熟于心
4 急救车物品及药品交接班登记本药品、物品记录顺序与实际摆放顺序高度一致,填写规范化
5、 为防止药品浪费,医院统一每年的1月和6月可到药房兑换快过期的药品,使之可以投入到经常使用的科室中去
体会
1 急救车精细化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到保证。物品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点药本药品记录顺序与实际摆放不对位”、“交接班记录不规范”、 “药品基数或多或少”、“药品标签不清楚”、“药品不全或过期” 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 加强了交接班管理后,督促了有些自觉性不太好的同志或者刚上岗的同志,变不主动为被动接触急救车,最终主动意识到做好这一工作是自己上岗期间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全科护士对急救车物品药品状态有了统一的概念,记忆清晰明朗,在实施抢救时,大家对急救车的物件和放置不感到陌生,能准确、快速使用到急救物品和药物,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到宝贵时间。
3、 提高管理效能,强化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和急救物品的技能培训。我科经过强化急救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急救理论和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锋,贾殿和,王永权,等.刍议临床学科评估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41-43.
[2] 韦焱.产房急救车单箱封条式管理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82-983.
[关键词]高值耗材;骨科耗材;内植入材料;精细化管理;物资字典
引言
骨科是许多医院的重点学科,骨科高值耗材也是许多医院使用最多的耗材之一,近年来,骨科高值耗材的品种、规格越来越复杂,原先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相对特殊的骨科手术的需求[1]。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临床科室直接向供货商要货,术后由供货商将使用记录交到设备管理部门补出入库,在这种方式下,对骨科耗材的使用是否合理、质量是否过关、安全性是否可靠、费用是否准确,医院都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存在一定的风险[2-4]。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骨科耗材的验收只是在原则和“底线”方面做出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从事骨科耗材管理的人员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国家对条形码还没有统一标准,这些都造成骨科高值耗材的管理,成为困扰医院的一个焦点问题[5-6]。我院在通过2015年JCI评审的过程中,对骨科耗材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1骨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流转流程
1.1物资字典维护我院骨科高值耗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浙江省招标目录采购目录产品,我院组织临床科室、设备管理部门、医务科、监察审计部门和院领导共同进行勾选;还有一部分浙江省还没有组织招标的产品,由临床科室提出新增卫生材料申请,再经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针对以上两种方式通过的产品进行详细的物资字典维护,在信息系统中维护产品的注册证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厂家、单价、厂家条形码等信息,只有维护过物资字典的产品才可以使用[7-8]。1.2对骨科高值耗材建立物价-物资对照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骨科耗材的收费与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密切相关,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存在对耗材的商品名及专业名不熟悉的情况,容易出现耗材的收费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发生[9-10]。我院通过对所有骨科耗材逐条进行物价-物资对照,在建立植入单时,扫条码的同时带出相应的收费项目信息,极大提高了收费效率,同时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实际使用与收费信息一致[11]。1.3手术室标准包备货所有没有灭菌包装的骨科耗材都需要建立标准包,并在手术室充分备货。所有标准包的首次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管理部门验收产品和条码后送到供应室,由供应室进行清洁灭菌,并将灭菌的标准包和条码都送到手术室,由手术室统一管理。供应室有一名资深器械护士专门负责骨科高值耗材的验收、清洁和灭菌[12]。针对灭菌包装的骨科耗材,只需要在术前至少提前一天送到手术室二级库进行验收,验收后备货到手术室。备货要充分,能满足多台手术同时进行,不过耗材的所有权仍属于供货商,医院始终保持骨科耗材“零库存”[13]。1.4临床科室申请在信息系统内建立完整的骨科耗材套餐包,术前由骨科医生选择并提交耗材申请,手术室二级库确定耗材齐全才安排手术。如遇急诊手术,可以电话申请。1.5手术前检查骨科耗材和条码都由手术室运送人员送到手术间里,由护士进行检查,耗材包打开后,护士要核对数量并记录。除了植入单外,为了完善对骨科耗材的使用记录,避免实际使用的骨科耗材与植入单不符,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了《骨科植入物清点单》(图1),用于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对骨科耗材的所有清点和使用情况。1.6手术使用确认厂家跟台人员可以上手术台协助操作器械,手术中每植入一个骨科耗材,手术医生或跟台人员要把规格型号和批号报给护士,护士要进行记录。在关体腔前,护士要与手术医生一起确定植入体内的耗材及其数量,并做记录;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再次清点剩余耗材的数量,并做记录。1.7刷条形码建立植入单手术后护士可以独立或在跟台人员的协助下刷条码建立植入单,确认实际使用的数量、品牌、规格型号、批号等信息,重点是和医生一起确认使用数量并签字。条码经一次扫描后即自动失效,供应商根据植入单开具发票,所有票据送设备管理部门,实行当月结算[14]。1.8补货、验收手术后剩余耗材,如果是灭菌包装耗材,可以根据需要由跟台人员带回或留在手术室备货,如果是非灭菌包装耗材,即不齐全的标准包,则由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送到供应室清洁,等待补齐。等供货商将消耗的耗材重新送到供应室,由供应室验收产品和条码,再补齐标准包,最后进行灭菌,送到手术室。
2骨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优势
我院骨科高值耗材占卫生材料的30%,实行骨科耗材精细化管理,改变医生通知厂家或自带器械进手术室的模式,把握产品的来龙去脉,体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15]。2.1把住“合法使用”关必须是经过我院审批的产品才进行物资字典和条码维护,否则,用了也无法建立植入单,计不了价付不了款,切实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2.2计价准确简单扫描条形码就可以准确计价,普通护士就可以操作,而且不容易出现漏费或错收费。2.3确保术前耗材准备齐全安排手术时临床医生所需要的骨科耗材都提前由护士确认备货并灭菌,避免了耗材准备不齐全,或临时消毒不合格。2.4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安全使用从骨科耗材验收后,就由供应室和手术室进行全流程管理,避免了供货商单独经手耗材和条码,保证了骨科耗材的安全使用。
3结论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7-12月某院参加择期手术的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经充分沟通,同意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医务人员10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参照《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4年版)》外科手消毒流程,实验组采用经精细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使用的操作流程,所有人的手消毒过程均由一名固定人员监督,所有人均能按要求完成手消毒。分别统计每人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量,揉搓时间及监测效果。
1.2清洁、消毒物品
上海利康洁芙柔润肤皂液(1L)、上海利康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1L)、脚踏式取液器、无菌巾。
1.3方法
1.3.1外科手消毒流程
采用免刷手消毒方法中的免冲洗手消毒方法,遵照《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4年版)》中外科手消毒流程: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取适量的清洁剂(洁芙柔润肤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再用流动水按上述顺序冲洗干净,取2块无菌巾擦干以上部位;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揉搓至干燥;再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按照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手腕部,揉搓至干燥即可采样。
1.3.2实施精细化管理手消毒流程
除严格按照上述外科手消毒流程外,还规定了按六步洗手法图解双手的每个部位揉搓各10次,手腕部至上臂下1/3处每个部位揉搓各5次。由于前臂的长度约为3个手掌大小,所以又将其细分为下、中、上三段进行揉搓,达到无缝衔接。大多数人前臂至上臂从生理上逐渐变粗,从前臂上段开始至上臂下1/3处,每个部位除了掌心朝下握住另一侧环转揉搓各5次外,还增加了掌心朝上环转揉搓各5次。经测量该院使用的脚踏式取液器垂直下压到底一次取液量约2ml,整个外科手消毒过程中规定每人在手部、双侧手腕部取皂液共3次,共取液约6ml;在手部、双侧手腕及手肘部,最后再手部取消毒液共6次,共取液约12ml。
1.3.3采样方法
由医院感控处固定一名专职人员采样。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1.3.4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品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1.3.5监测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1.3.6统计标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量及揉搓时间比较
实验组比对照组每人清洁剂、消毒剂使用量明显减少,实验组均能按规定的消毒剂揉搓时间(≥3min)完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手部细菌菌落监测
对照组中有一名手术医生监测细菌菌落总数为7cfu/cm2),超出正常范围(≤5cfu/cm2);实验组全部合格。
3讨论
将精细化管理中的核心思想“精、准、细、严”应用于手术室外科手消毒管理中,既节约成本,又细化、规范、统一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管理质量。
3.1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对操作流程做精,求精;对手卫生设施及手消毒方法追求最佳、最优。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对手术室护士的技术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可忽视常规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手术及患者安全。管理者应严格执行卫生行业标准,遵照手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制定具体操作流程,并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有学者认为频繁用刷子刷洗皮肤时,可因去除了外层表皮导致皮肤干燥并暴露皮肤深层菌群,反而促进了微生物在此大量聚集繁殖,而且从手部脱落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会传播更多的细菌。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刷手对皮肤的损伤弊大于利,应该适时改革。临床外科手消毒方法也由传统的外科刷手向免刷洗式外科手消毒转变。现在刷手消毒方法已不建议常规使用,避免了手术人员因每日频繁刷手对皮肤造成的刺痛损伤。此外,洗手用水应安装水温调节装置,水温建议控制在32~38℃,避免寒冷季节因水温过低出现手消毒不彻底的现象,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外科手消毒的依从性。
3.2准是准确、准时准确到每人的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量,准时到揉搓时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提到“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洁芙柔润肤皂液使用说明中提到:取本品适量于掌心;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提到:取本品5ml按规定方法揉搓3min至干。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使用最少的量达到要求的时间和要求的效果。操作者揉搓至规定部位取液并规定了取液量,清洁剂、消毒剂使用量明显减少。针对手术医务人员因着急手术揉搓速度快、部位不全、时间上不能完全达到消毒液使用说明中规定的3min,规范了每个部位的揉搓方法和次数,这样做经监测不论揉搓快慢均能按规定时间完成,并做到消毒液自行挥发干燥。手部细菌菌落监测,实验组全部合格,而对照组一名手术医生细菌菌落数超出正常范围,经追查为本院刚轮转至外科的医生,但患者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良好。
3.3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根据生理结构,细化各部位的操作流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仅提供六步洗手法的图解,对于手腕、前臂至上臂下1/3部位只要求认真揉搓,无具体细节说明,因此各医院手术医务人员揉搓方法也各不相同。为此,依据双手、腕部、前臂、肘部、上臂下1/3处的皮肤纹理、皱褶走向,大体呈五段式进行。按照规定的揉搓方法和次数达到了规定的揉搓时间和效果,避免了观察不到部位的皮肤揉搓遗漏的现象。按此方法采样监测,不仅手部,腕部至上臂下1/3各部位均无细菌生长,最大限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要做到“零缺陷”,不可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
3.4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操作也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感染领域最早采取和循证确认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每位手术室护士在执行过程中有统一标准。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本科室人员、实习和进修护士,刷手区粘贴图文并茂的外科手消毒流程图、处理,合理治疗,病情观察等医嘱的依从性,增强对疾病治愈的信心,促进其行为的改变,对患儿病情痊愈和防止手足口病交叉感染及疫情扩散有显著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社会分工,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管理过程中精益求精,以精和细作为特征,严格执行标准制度,把质量服务管理做强[1]。麻醉手术科作为我院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泛而繁琐,手术室工作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开展精细高效的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自去年响应“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号召以来,全科室员工积极建言献策,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我为科室增效益”的良好工作氛围,今年我院开展了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并将其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学习
1.1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内涵 在科护士长带领下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在4月初统一学习、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实现了人人会管理,处处有人管,培养了手术室人员将精、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的意识。
1.2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理论教育 倡导“以安全优先”为原则,注重经验交流,固定每日晨会时间,鼓励每个人晨会积极发言分享工作中的得与失,由专人记录累积,定期给予适当奖励。定期回顾分析各类医疗不良事件的起因,使全科室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精确”、“细节”的重要性,从而对手术室工作中的细节管理方法加以强化,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自律性,人人参与质控,保证各环节质量的落实。
2.综合管理,在实践中运用精细化管理
2.1操作技能精细化管理 文行致广大,巧技尽精微。科室非常重视技能培养,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考核,在无菌原则下,对手术器械摆放及使用制定统一标准,人人遵循,做到手术配合流畅、器械传递准确到位。
2.2强化职责控制推进责任落实 明确职责分配,责任到人,相关量化标准及时跟进,制定手术室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物品保养流程,进一步细化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不同外科科室手术特点、不同手术人员,编写术中常用物品表、特殊及贵重物品表,保证手术物品准备齐全,做到工作有条不紊。
2.3手术患者接送的服务管理 制定了《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由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共同填写,确认患者。自外科入住新病房大楼以来,麻醉手术室每天手术量在50台次左右,如此大的手术量,在各手术衔接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往的步骤是:手术结束了接下一个患者,患者在病房未准备就绪,这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安排护工提前通知下一个患者,并将其接送至手术室红线外等候区,大大降低了手术衔接时间,由专职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后接送至红线内等候区,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麻醉、手术。术毕,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病情、物品等,并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2.4注重满意度调查 麻醉手术科制订了《手术安全访视制度》,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持术前访视单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在手术后三天内,巡回护士再次持术后访视单到病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此外,科室定期向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医师征求管理意见。由专人负责定期将所有意见建议整合,集中讨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
2.5精细优化科室成本管理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要求,麻醉手术科于去年6月整体搬迁至2号综合病房大楼,面对着新旧仪器设备选择,全科室人员集思广益,将一些废旧的设备重新整合,如此一来正好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大大节约了科室采购成本。同时,在不违反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手术室利用小的纱布片自制成手术医生消毒手的小方纱布,由洗衣房洗涤后重新灭菌,循环使用,节约了擦手纱布这块的支出。科室将平时结余的清洁电刀、无菌纱布重新消毒灭菌,在节约的同时增加了医院的收入。
2.6加强手术室收费管理 麻醉手术科收费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双核对,无误后由手术医生签字确认,手术室总务护士负责入账时再次核对,防止漏收费、人情计费。
3.讨论
精细化管理健全了麻醉手术科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手术室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数事实证明,祸患常积于细微,手术室工作繁忙,环节复杂,要高标准地完成好护理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影响和规范着麻醉手术科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他们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他们处处以严、精、细、准来要求自己,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更好地服务了手术医生和手术患者,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管理 信息化 实践
随着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量的提升,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及财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院信息化的大趋势。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大数据环境下,通过细致深入的数据挖掘和二次分析,为医院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向。
一、医院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普遍采用的是“课题制”的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项目管理人对整个项目具有系统的了解,使得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不易走弯路,但也因全面负责制,使得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效益性,而忽视财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缺陷。
(1)课题组在执行项目时预算与实际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无法对照项目预算来审核报销,使得科研经费的开支存在账目不清的情况。
(2)科研经费使用中有时发生“失真”的现象,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经费列支,影响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
(3)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出现了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4)由于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无法提供详尽的财务明细表,管理者很难了解经费信息,从而对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项目结题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不便。
(5)财务核算中有关科研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瑕疵,目前的财务核算方法还不能充分体现科研经费多渠道的来源和多类项的支出。比如,对于下拨的纵向经费支出,《医院会计制度》中只设置了“科教项目支出”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两个会计科目,未做更加明细的核算,无法准确地反映项目经费计划的使用情况,不利于科研经费的精细管理。而对于自筹配套经费的支出,由于其与日常财务核算无差别,也很难去反映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
(6)经费报销环节繁琐,科研人员找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不容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科研工作。
二、ZL医院的应对模式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ZL医院建立了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围绕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管理人员三者构建运行模块(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运作方式如下。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录入科研项目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计划信息。项目基础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负责人、计划经费、项目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及项目来源等。科研经费计划,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用、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目(如图2所示)。
之后,课题组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预算信息,填写执行单,上传至财务审核。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了解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完成的进度进行分析,如确实需要追加项目经费,则可填写经费预算追加单上传给财务部门。为了便于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该信息平台与医院已在应用的日常办公系统OA系统充分衔接,使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在OA上完成查询项目相关信息、填写经费执行单以及追加预算申请等功能操作,而不必再单独使用新的软件系统(如图3所示)。
财务部门负责初审课题人员上传的经费执行单,并且对项目的余额进行核对,初审后,再把执行单转入OA,经各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后,最后由财务部门报销支付。系统同时把本次报销的科目内容归集生成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
该系统的运行在节省人力、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免去了科研人员为完成报销手续而在各审核部门之间跑签字的麻烦,提高了经费报销工作效率,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科研经费被单独列出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三方共同监督,使科研经费的报销支付与日常财务的报销区别开来,既可以从管理层面建立防范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费随意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情况发生,又能使经费支出明细按系统中设置的经费科目罗列,弥补财务核算系统中因会计科目设置原因而无法更加明细核算的不足,自动统计列出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表,供课题负责人调整经费支用时作参考,也为完成项目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便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经费的支取,提高了经费管理效率。但也同时给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导致以往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以前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信息中心的协助下,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以ZL医院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运作,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在改变以往科研经费使用靠人工、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的同时,还可以在深挖数据、综合分析、多面应用上进一步挖掘,从利用信息化降低人力成本的初级信息化阶段,向大数据分析、合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甚至提高科研水平的方向发展。以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来看,其在日常运作中不仅积累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每一步的经费使用情况数据,同时也隐性地留下了每一步进展间隔的时间、需用的财物量、人力成本等数据。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数据仅有显性直观的经费数据被财务系统所利用,大量的隐性数据依然沉睡。而事实上,从科研工作管理部门的角度,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科研时长、人力物力配置数据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如人员支出与物力支出的对比比率、前期与本期支出对比比率等,对整个医院以后开展同类科研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度,通过对这些隐性数据的再挖掘再分析,可以得到同一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取得科研成果数目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数据,而这些将成为人力部门绩效考核可参考的最真实数据。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数据利用,一方面是要在技术上加深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整合,使各系统对数据的技术性要求(如数据格式、数据大小、数据名称等)能够统一,以便互相利用。另一方面,则可在基础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上设置得更为全面,以积累更为广泛的信息,形成“大数据”。如在广度上,不仅局限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应用到科教论文管理、库房物资设备管理、科室预算成本管理、临床试验研究管理等方面。在深度上,经费使用方面的基础信息应当设计得更为全面,比如建立科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材料购买经费的管理模块。
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医院才能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雪梅.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新西部,2012,(18):89-90.
[2]郑勇.高校经M财务管理现状、困境及破解思路[J].审计月刊,2014,(7):48-49.
[3]陈惠.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中旬刊),2013,(1):199-200.
[4]施峰.改进财务核算方法 服务医院科研工作[J].江苏事业卫生管理,20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