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近代史范文

初中历史近代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近代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近代史

篇1

不久前,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和HOT CHIPS 20大会相继在美国召开,会上介绍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揭示出处理器今后的发展动向。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大多涉及众核(Many-Core)技术。

半导体工艺正从65nm向45nm发展,除了为实现多核架构而需要把集成度提高到极高水平之外,还需要实现满足高性能和低功耗等不同要求的超并行结构(见图1)。

以前的多核技术追求的是超高的指令级并行性,即尽量提高程序的并行执行程度。其目的在于利用超标量技术、超级流水线技术和乱序执行技术,增加可同时执行的指令,并提高VLIW(超长指令字)指令集的并行执行程度。但是,要实行如此复杂的处理,就需要大量的晶体管,使得性能提高的幅度很小;在一定的功耗下,性能甚至反而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众核处理器技术应运而生。众核处理器也被称为异构多核处理器,是指具有通用主核和大量异构从核的处理器。

引领这一趋势的是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处理器。如思科公司今年推出的ASR 1000系列路由器产品,采用了业内首款全集成的可编程处理引擎Quantum Flow处理器(QFP),内置40个内核。QFP处理器采用90nm212艺,在382mm2的芯片面积上集成了3.07亿个晶体管。

图形处理器(GPU)中集成的内核更多,NVIDIA公司今年推出了内核被称为Thread Processor(线程处理器)的GTX200,集成了240个内核,能同时执行3万个线程。在执行通用数据运算时,速率可达到1TFLOPS(每秒运算1万亿次)。

英特尔公司的Larrabee和Nehalem

Larrabee是由英特尔公司开发、集成了多个x86内核的图形处理器,并计划于2009年~2010年进入实用。Larrabee中集成了大量采用顺序执行(in-order)结构的Pentium内核。但由于仅凭Pentium内核进行图形处理还不能保证所需的运算性能,因此还为每个内核配置了向量处理单元,结果,其运算时的吞吐量超过了采用乱序执行结构的内核。

为保持各内核间的一贯性,每个内核里都集成了256KB的L2高速缓存,并采用环状总线连接L2缓存。据英特尔以往的产品推测,环状总线最多可连接约16个内核,环状总线之间采用的其它环线进行连接,以形成众核架构。

英特尔另外还了下一代面向PC和服务器的低功耗处理器Nehalem(开发代号)。Nehalem Core 17处理器具有4核结构,共集成7.31亿个晶体管,内建8MB的L3共享高速缓存。与现有处理器Penryn相比,Nehalem的指令级并行性更高。

低功耗的Nehalem采用了两种电源管理方法。首先,其引入了使处理器和高速缓存全部停止工作的深层休眠状态――C6状态。该技术在英特尔公司现有的Penryn处理器和面向移动设备的Atom处理器中已经得到使用。英特尔为此开发了Power Gate(电源门)技术,可以自动关断空闲的内核电源。公司还特别开发了新的工艺。为了获得极低的导通电阻,布线层上增加了7mm厚的铜金属层,同时还提高了抑制漏电流的关断电阻。

Nehalem中采用的另一种电源管理方法是其可支持“TurboM0de”高性能模式,在必要时可提高相应的时钟频率以提高处理能力。这样,电源控制就有可能更为精密。当处理能力有冗余时,可以增加某个内核的处理量,而关断其它内核的电源,以降低整体功耗。

Sun公司的通用多核处理器Rock

Sun公司在HOT CHIPS 20会议上的用于服务器的下一代处理器Rock也备受与会者瞩目。Sun公司在去年的HOT CHIPS 19和今年的ISSCC大会上都曾过Rock处理器,这次则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提升Rock处理器多线程能力的两大关键技术:scout线程和事务型内存(transacfion memory)。

scout线程是为收集数据而先期实施的线程,它是一种指令级的并行处理方式,能够节省收集数据的时间。事务型内存用于将存储方面一连串的操作作为“事务”来进行管理,是为避免资源竞争且易于描述并行处理的一种方法。Rock处理器的特点是,当处理多个线程共享的数据(称为“临界区”)时,如果某一线程正在利用该数据,那么其它线程不会更改数据,因此可确保在多线程处理情况下读出数据的一致性,从而进行连续处理。

篇2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待进生转化 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待进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其有效转化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随之有关转化策略的研究也就成为教研重点。下面我从初中历史待进生的有效转化入手,谈一谈初中历史待进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一、尊重待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待进生的历史成绩一般不理想,处于班级倒数,而待进生的自尊心又非常脆弱,怕看到其他同学歧视的眼光,期待我们真诚关爱。一般来说,待进生都怕被歧视和遗忘,常常由于与老师关系不融洽就放弃历史学习。因此,我们对待进生要更关心和爱护,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待进生转化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就对待进生投以亲切和信任的目光,给他们极大的鼓舞,我们心里要时刻想着待进生,则他们会对我们产生好感,师生关系的融洽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积极合作,有效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一帮一”互助活动,积极鼓励待进生主动参与小组互助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发散他们的历史学习思维。

三、运用高效教法,提高待进生的学习兴趣

待进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待进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我们还要善用采用待进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讲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指导待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并不是所有待进生都不想学,有很多待进生对历史还是感兴趣的,想努力学,同时在学习上很认真,但是成绩总是没有长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学习不入门,不知道如何学。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待进生的方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五、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活动小组成员组成的科学性是小组合作取得成效和促进待进生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就近结合或自愿结合的形式,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活动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互补和共同提高。课后查漏补缺中则侧重于安排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从情感上照顾待进生的自尊心,也便于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激发历史待进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待进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六、帮助待进生认识自我

强化自我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更是加强非智力因素对孩子们影响的重要条件。通过明确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们科学地选择合作伙伴,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高效地合作学习、相互协作和补充,促进小组活动任务高效率地完成。

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让待进生体验和领悟合作技能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待进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前预习、课堂设计和课后学习反馈等方面都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选择,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待进生的合作能力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并不断领悟才能提高。因此,我们要协助各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让待进生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如何进行倾听。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合作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吸取他人长处和优点,有利于待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待进生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待进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

由于待进生历史基础相对来说差一些,而且他们常常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让待进生回答问题时要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重拾自信心,把成功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待进生并及时表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并使之长久。总之,我们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努力使那些沉默寡言的待进生们变得活跃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真正实现待进生的有效转化。

九、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待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3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82-01

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严重挑战。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又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的重要力量。截止到2011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如今,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不仅远超出了需要的合理水平,还逐渐成为我国调整货币政策的负担。

如何对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是一个值得思索的课题。各方面迹象显示,内忧外患的当今外汇储备局面将加速我国改进外汇储备管理的步伐。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所谓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以及用它们表示的支付手段。因为外汇储备涉及一国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但是,数额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并不是一件乐观的事。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本国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是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外汇储备太多,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外汇储备是某种形式的外国金融资产,是对国外的间接投资,外汇储备的增加实质上是把本国可以由自己使用的实际资源借给外国使用。

二、对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建议

有专家表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应该控制在8000亿到1.3万亿美元的上下限,即人均600――1000美元即可。超出部分则着重考虑进行多元化管理。其中,外汇储备分流,是一个表现。对于超额部分,以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用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国有资本的补充,我国应当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经验,以一定量的外储注入一些关键行业和企业,帮助进行国有资本的补充。

其次,以一定的外汇储备购买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众所周知,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计价与结算货币为美元,而且就目前国际形势而言,从长远角度而言,我国有必要储备一定量的战略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如建立以国家能源基金为代表的财富基金,以此方式来购买。购买能源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既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升值,也是一种促进民生的投资。

实际上是用其他收入来为未来的能源安全投资,从而实现保障民生和经济安全的目的。但是,如果大量购进石油,则会导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可以通过对石油输出国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方法来进行能源安全投资,长久且风险相对较低。

再次,发行外国债券,以一定量外汇储备发行外债,既可外流美元,也能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做到一举两得。

第四,鼓励民间持汇,我国关于“藏汇于国以及藏汇于民”的问题在学术界的讨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了。个人认为国家财政完全可以凭借外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国内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社保养老等基础民生问题,用外汇储备完善和改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从战略人力资源角度而言,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我国也应该制定中长期海外人才培训规划,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将政府官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等派往海外进行学习与培训。

与此同时,可以考虑在海外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出资引进海外人才的方式,直接利用当地人才。

三、对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以上这五条基本方法,归根到底只是治标之策。从治本的角度来讲,我国还需要改革外汇储备的生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以此从源头来治理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就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管理而言,当前亟待解决的是外汇储备的结构和外汇储备管理效率问题,而不是外汇储备多元化分流问题。

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美国国债价值缩水与美元贬值的双重挤压,政府要在较短时间内利用好巨额外汇储备,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货币合作。

我国应该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改革,诱发财富在提高经济实力、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大量资产以价格变动或者风险对冲的方式升值获利。

篇4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能够拉进历史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教学方式就是将乡土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在进行主题式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亲切感,就会想要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时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主题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将乡土资源引入到主题式教学中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形式来展现当地的历史,如PPT、视频、音乐等,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主题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大大地提升主题式教学的效率。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阐述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历史和文化,这部分内容是用一个学期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时间比较长,因而学生学完之后往往不会将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对此,教师在期末时可以在班级里组织有关“我们家乡的唐宋元明清文化”,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对本地曾经在这五个朝代中出现的历史名人进行了解。由于学生查找的历史名人是自己本地的,所以在查找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在查找时会将五个朝代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较为全面地去进行分析,逐渐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得到改善。

二、注重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历史主题教学时,需要对课堂的节奏进行把握。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显得教学过程很不稳定,稍不注意就会拖堂,还让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这违背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教师在课堂上放映视频,若不对时间进行把控的话,就很容易超时,这就使多媒体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并没有在主题式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水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我国曾经屈辱的过去,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因此,在接近期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我眼中的近代史”的主题教学活动,但在开展这个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教学的节奏进行控制。首先,在课堂的前10分钟,教师要给学生梳理近代史的知识脉络;其次,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给学生放映有关近代史纪实的视频;然后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说一说自己对于近代史中某一历史事件或者观点的看法;最后的1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显然,这样的教学安排是环环相扣的,使整个主题的教学过程比较有节奏感,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教学引导下,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底蕴。如果上述的教学安排过于紧凑的话,教师就可将教学内容分成两节课来进行,从而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安排实践内容,增强学生体会

历史本身就是对曾经发生的事情的客观描述,但是学生在使用课本学习历史时,往往没有深刻的体会,使本来丰富灿烂的历史完全变了样。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体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式内容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体会。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加强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他们周边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采访调查,了解这些老人对于改革开放的体会,了解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现代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从而对于改革开放有更深的体会,而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改革开放有全新的理解和体会,在那些老人的讲述过程中,学生仿佛回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看到了活生生的历史。于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就能够对历史产生好感,逐渐喜欢上学习历史,在遇到相关的历史问题时,也会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对历史进行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好相关指导,并且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四、结语

篇5

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初中历史教学就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新课程标准就初中历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明确了规定:要求学生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体验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民主与法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现行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看,新课标改变了原来历史教学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风俗史,尤其是文化史方面的内容。这为我们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指明了方向。

(二)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商鞅个人的改革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产生积极影响;北魏孝文帝为推进改革而不畏艰难险阻的毅力,是对学生进行坚强信念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典型材料。再如,学习中国近代史,使学生知道中国是怎样由文明古国逐渐落伍,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知道中国在近代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理解近代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如何前赴后继,不断探索和奋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弘扬近代仁人志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优秀的革命传统。还可以从近代中国历史中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讲述诸子百家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体会到孔子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朴素平等仁爱思想,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墨子“兼爱”、“非攻”、“节用”的平民思想。通过讲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使其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古代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讲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了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国家的统一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生命财产。另外,隋炀帝开凿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享乐,刮尽了民间的膏血。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能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

篇6

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性质的重要事件,通过对中国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史的教育,它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史观有重要作用。主要对初中教材中史演变的情况以及相关原因作了简要阐释。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比重;历史教育观

中日关系史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史,为了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抗战史观,让青少年对有比较全面且正确的了解,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史的教学十分重

要,它承担着向青少年学生传递准确的抗战史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抗战史观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客观、公正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抗战史讯息。

一、初中教材中史内容演变的情况

从我国教学大纲经历的五次较大调整来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抗战史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每一次教材的重大调整与变动都是在对原有教材进行反思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的革新、准确,同样也是通过对不同阶段学生素质的研究,将教材内容更加灵活化、人性化,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易于接受,它同时也是教学工作者新的教学出发点。其中,对于初中历史教材涉及抗战史部分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是对日军侵华部分的变化所进行的阐释。

1.对于日军侵华罪行的描述在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

对于从1980年到2001年间五次教学大纲的调整,教学大纲中日本侵华罪行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直观地反映出来: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得出,总体上,对于日本侵华罪行的描述在教学大纲中所占的分量呈现的是上升的趋势,其中变化非常明显的是在2000年,到2001年虽然有所下降,但

其所占的份额依然在10%以上。

2.对于日本侵华罪行叙述语言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历史教材语言的表达追求精确化,通常是仅仅利用短短的几十个字描述一个具体的事件,其中对于日军侵华的描述同样也是如此。以下摘取1987年教材中对于的描述:“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仅仅短短的一句话,蕴含了许多抽象的信息,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看,其中巨大的信息量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理解不了的。90年代以后的教材大纲针对这个方面有了很好的改变。如:为了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历史,在教材上新增了许多相关图片和事例,这种改善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内容演变原因的探究

1.初中历史教育观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历史教育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同时对历史教学本质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历史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从而使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定改变。

2.是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的需要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初中历史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关注度并不高,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阶段对于历史教材的区分并不显著,这样的情况导致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困难度非常高,致使许多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使历史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而新课改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是教材内容变化的部分原因。

3.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使人们对相关历史的认识趋向客观全

面化

随着对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其中突出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学术思想更加开放化后,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对的研究,许多关于抗战史的论著相继发表,这为抗战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帮助。

历史教材中对于抗战史的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但是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抛去主观情感,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客观地看待史实,从历史学习中吸取相关经验并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重

点培养学生关注未来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铭记历史、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詹明静.学案导学教学法与“全人教育观”的落实:以“”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

[2]楼卫琴.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历史教学与反思:以内容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1).

[3]娄卫星.《中华民族的》教学内容的补充和重组[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12).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属于多方面、综合性的学科,它记录了世界人类起源、社会制度、政体组织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外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初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由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具有阶段性、文化性以及延续性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措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并有效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力度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等几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面非常丰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中历史课程所占的分数相对较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无法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同等高度。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投入、师资培养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较为轻率,这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思想存在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教师定位错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等,从而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简单化。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学缺乏创新性,没有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知识根底不牢固。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以数、语、英、理、化为主的思想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历史理念思路,确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安排并保证课时等。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教师应当敢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图片以及被烧后圆明园的遗骸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历史意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人们在没有纸张前,都用什么来进行记录?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了造纸术呢?东汉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考核与培养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师自身水平的培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历史教员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就目前先进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及时沟通,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采用笔试、课堂测评以及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末尾淘汰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的教师给予惩罚,从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民族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等,积极运用这些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不仅仅是时代对青年的需要,也是新课标对历史课程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

一、利用常规教学渗透爱国情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国意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思想及行为的理解也就更加有效。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素材,不仅有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知识,还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如爱国英雄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钱学森、王进喜等,还有许多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激情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的素材。总之,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爱国主义因素众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挖掘爱国主义因素,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媒体、人物故事、文本素材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

二、利用历史课外活动培养爱国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但是,课外活动并不是放任自流的,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教育规律有效指导学生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情境,从而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受到耳濡目染。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历史专题讲座、节日文化、游览名胜古迹、重要任务诞辰纪念及生平回顾等等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注重情感熏陶,注重历史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激烈性,再加上各种古代文学形式的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篇10

“趣味”是趣味教学法的关键,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谜语、对联、典故等运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南宋时期的历史时,就不得不谈岳飞、秦桧等人的故事,这时就可以运用小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岳飞墓前有铁铸秦桧、王氏(秦桧妻)、张俊和万俟卨四人跪像。一边是忠臣良将岳飞及其子岳云、爱将张宪的坟,一边是几个奸人的跪像。因此,用“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来警醒世人。而此联的意思很明白:青山是多么幸运呀,它们被用来埋葬忠臣的遗骨;而相比之下白铁却无辜得多,它招谁惹谁了,却被用来铸造奸佞的跪像。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岳飞、秦桧等人,更能激发学生对了解后文的兴趣,在后文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也更愿意配合老师的讲课,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除了运用小故事还可以用谜语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增加教学的效果,比如鹊桥断(打一历史事件)即;五犬耍杂技(四字近代史名词)即;阳伞作用(打一战争名)即;三七枝(近代史名词)即“二十一条”……通过类似谜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使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中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趣味教学法之精彩片段回放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妨加上一些历史的精彩片段或者图片等能直观感受历史的材料给学生看,真实形象还原历史,不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记住知识。例如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就找好在“化”“”过程中的一些照片或者一些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增加学生的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找一些典型的电影电视剧给学生看,比如《南京,南京》《铁道游击队》《举起手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都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严峻环境下,在视、听的共同冲击下将知识更加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篇11

一、运用反思梳理历史知识。科学建构知识结构

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中国历史为主,记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史实,具有清晰的时间脉络和鲜明的历史性。也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首先需要掌握这些历史史实,完成大脑中历史知识结构的构建。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历史材料。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梳理历史知识脉络,可以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学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一上课就引导学生一起反思学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回忆从开始到爆发的整个历史阶段当中,发生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回顾所学的内容,由运动,到,最后到维新变化,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代表着农民、守旧派和维新派所主导的社会革命,促使学生理清了我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实,形成了比较清晰和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并且学生在反思已学的历史知识时,也对于爆发的社会原因形成了初步的认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不断完善头脑中的历史知识结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不足。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认为,人无完人,课堂教学也没有完美的。即使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师生的配合也十分默契,也必然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只有及时地反思教学中的缺憾,发现不完美的地方,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老师通过认真的反思历史教学活动,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回顾师生的表现。主动发现缺点和问题,有效进行改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如,在学习有关“”一部分内容时,由于部分学生看过的电视剧,通过对剧情的了解,很多学生认为已经掌握了这些历史知识,对于这一节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老师通过在课堂上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开始自主的学习。“同学们,很多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影视剧中的内容与历史教材上所描述的情况是否一致呢?历史教材上是尊重历史史实的,大家可以认真阅读对照比较一下。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呢?”通过老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们也就产生了好奇心。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思维也调动起来了。

三、借助反思练学生思维。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篇12

一、利用文字史料的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文字史料作为最传统、最基础的史料,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在文字史料的利用过程中,根据课文的知识点与历史时间结构,为学生搜集了相应的文字史料,使学生基于文字史料拓展阅读,有效开阔了自身的历史视野。在具体的文字史料利用过程中,首先是教师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脉络进行简要分析,之后为学生发放对应的文字史料,让学生将史料对照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我们在《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搜集整理了《元史――太祖本纪》,学生基于课文对“成吉思汗”相关内容的描述,对“成吉思汗”的详细历史进行学习。学生们在研究《元史――太祖本纪》的过程中,首先去探寻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再对《元史――太祖本纪》中的人名、地名,一一利用工具书进行检索,来完善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次史料学习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了“成吉思汗”的生平以及蒙古族兴起的过程,使学生的历史视野得到了有效的开阔。

二、利用图片史料的观察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历史印象

图片史料是伴随相机出现以后产生的新型史料形式,图片史料既包括历史文物的照片,同时又包括近代以来真实的历史照片。我们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利用图片史料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历史化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观察图片史料的过程中产生更为真切的感触。

例如我们在《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一课的教学中,就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商周时期青铜器照片。学生面对“司母戊鼎”“毛公鼎”“四羊方尊”等文物照片时,近距离地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我则结合文物照片为学生解读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铭文等知识,使学生能够获得对青铜器更为丰富的了解。之后我们展开课文教学,学生在直观观察青铜器文物照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知识产生了更为具体的理解,使他们通过对图片史料的观察,促进了历史学习。

三、组织学生基于史料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我们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篇13

关键词 初高中教学 历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1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异同

1.1从课程设置看

(1)初中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2)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高中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高中历史包括9大模块(必修3个,选修6个)和66个学习专题(必修25个,选修41个)。必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进行学习。从中可见,高中历史则更重视理解和应用。

1.2从教材内容看

(1)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的是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容量增多,设置的练习题目难度增大,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2)从课程的编写体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来看,也存在较大差异。①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教材还是传统的编年史形式,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时序,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这一线索。高中历史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高,初中基础不牢靠、就会在高中学习时出现历史知识链的脱节。②在课程内容上: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初中的三学年历史教学中,仅初三学年学习世界史,占初中课程内容的1/3,而高中中外历史所占比重大致相当。

2 学生学习状况

(1)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主要凭借识记,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对原始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对史料的分析辨别、归纳等能力。而高中历史学习强调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学生要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方法,缺乏对史料的分析和思考,导致历史成绩不好。

(2)学生初中阶段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基础知识相对欠缺的,也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了解比较模糊。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模块专题体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这会导致高中学生普遍感觉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偏多,偏深、偏难。

(3)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历史习题难度较低,学生只需记住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即可很好地应付考试。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多,教学进度较快,历史习题难度较高,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查,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需要学生花时间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及社会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这也增加了历史学习的难度,造成了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

3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3.1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了解初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状况,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详略得当,有的放矢,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教师还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的涉猎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以全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1)适当放慢高一年级的教学进度,给学生讲清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历史学习方法上的不同和应注意的事项,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2)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加强课前预习,适当联系相关学科的课程知识,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交叉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对初中学过的知识点应注意复习,理清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

3.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篇14

关键词:初中历史;灵活;互动;对比;交流

有过历史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历史,许多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听故事阶段,往往不能深入探索到对应的概念和规律中来。对此,新课改要求我们放弃传统的理论说教和故事宣讲,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受到启发,进而经过互动讨论完成对历史规律的掌握。鉴于此,我们联系教学实践优选两个角度对怎样开展初中历史灵活教学进行分析。

一、引导互动交流,启发深入探索

当下中考历史题目也越来越趋向于开放,往往没有固定答案,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对历史分析能力的掌握。所以历史教学中我们就要体现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索。

这里以这段历史教学为例,笔者结合教学目标以情境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学生可以分为“大清派”和“日本派”,两派分别站在各自的角色立场模拟场景进行问题讨论。这样的讨论课学生表达欲望很强,思维很活跃,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他们掌握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技能,进而在知识生成中直接迁移技能。

二、通过联系对比,深化认知理解

历史知识不是孤立的,需要学生前后联系,横向对比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发散历史思维,我们就可以针对类似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进行深化认知。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历史背景和前人的讨论成果,从而汲取知识,形成知识脉络。

例如,我们学近代史时,笔者就以日本和中国进行对比设置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用全新的观点来解读历史走向:“为何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却失败了呢?”“对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有启发性意义吗?”……如此开放的话题设置,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形象认知,在搜集材料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的体验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只强调背和故事梗概,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