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引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并且根据国内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更加周密的发展计划,可有效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使得我国的企业获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
开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一)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形势相对较为平稳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复苏,当下绝大部分的欧元区重债国所具有的债务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的解决,同时很多国家的高风险资本也逐渐的呈现出回调现象(以美国为主)。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变动也逐步的呈现出了缓和的状态,所处的环境和其总体的趋势也相对平稳。
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的复杂性相对较高,因此很多具有经济问题的稳定趋势也容易被较小的经济变动因素打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保持警惕性[1]。
(二)国际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现象
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本的结构分配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动现象,逐步的显现出了“南升北降”的发展特点。“南升北降”的经济资本特点的逐步呈现,使得新兴股市的发展速度十分的缓慢,进而出现了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而导致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发展速度的逐步提升造成的。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性分化
由于世界的经济体系的逐步复苏,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性也开始逐步的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发展中的经济与发达经济的结构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发展中的经济受通货膨胀的整体趋势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加急改革自身的货币政策。
2.发达经济与短期利率的分化问题呈现出长期分化的趋势[2]。开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可知,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形势相对较为平稳,在其所具有的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趋势的同时,其信贷结构性分化并且发达经济长期于短期利率分化。通过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的基本特点,可以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思考和探究提供更加明确的探究思路,进而为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指出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
针对于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主要可以将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总结归纳如下: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美国的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无需质疑,因此美国的货币资金吸引能力、以及美元的资金的流动性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流动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的逐步呈现,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主导地位也开始被逐步的削弱,国际上的金融资金也开始逐渐的呈现出由美国流向欧洲以及亚洲的趋势。但是由于国际的金融市场被全球的宏观经济所良好的调控,因此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国际金融经济的稳定性的有效的保障[3]。
(三)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无疑是金融和经济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只有保障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平稳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国际金融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展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可知,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流动方向以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企业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密切的观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素以及因素的动态,进而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4]。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
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主要可以将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呈显出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其所呈现的资金国际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的提升国际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的良好型的保障。
(二)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的逐步发展,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国际金融市场的畅通化的提升,也有效的提升了各个国家在利用资金投资时的宏观性[5]。
通过思考探究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可知,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呈显出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改革和扩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顺应市场趋势,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首先应当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而针对于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根据我国的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方向性的、科学的以及全面的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可以有效的实现我国的企业的良好发展,进而高速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思豪.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商贸,2015,04:79-81.
[2]玄立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2:61-62.
[3]张雪.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3:41.
[4]韩洋.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形势完好发展,由于世界经济所处的位置非常复杂并且很多国际政策都存在着多边形,导致了向好发展的趋势相对比较薄弱,一个不利的政策信号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动。
(二)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股市疲软与发达经济体,所以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通资金将青睐于发达经济体,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流动。>
(三)信贷环境结构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经济体资金货币政策分化和世界经济体高速复苏格局的大形势驱动下,全世界资金利率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分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采用资金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信贷利率;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也表示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无奈的被迫加急。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虽然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表示维持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但是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中长期信贷利率开始上升回调,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国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回调至近几年的高点。
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它的影响因素颇多,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都会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同样会随之调整与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程度的制约着国际金融发展。目前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美元货币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第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货币资金向美国的流动性会有所削弱。
(二)资金的流动方向
美元虽然处于国际金融货币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变化将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目前已经有国际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亚洲和欧洲的种种迹象。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经济受到全球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市场的持续开放化,商品与劳务发生国际性转移,资本发生国际性转移,外汇的买卖,黄金的输出输入,这样就会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运营的方方面面跟国际金融市场有密切关联,因此在国际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变得非常重要。本篇文章简述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意义、作用、特征,并分析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容易发生的风险还有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导向。
【关键词】
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特点;发展趋势;风险分析
一、引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经济贸易逐渐频繁起来,在国际的经济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就是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而且各种各样,金融活动同样也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之上,金融活动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解释所谓国际金融市场,它是用于进行开展各种国际方面的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这些活动,包含居民与非居民两类人群之间的活动,还包含非居民与非居民两类人群直接的活动,一般而言,我们讲的概念是指它的广义解释。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它便于资金的国际化。原因是跨国大企业的运营手段,往往是商品出售伴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发生移动,这样就使得企业应该在全球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如此功能,它可以成功增加海外企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中的流动资金的利用率,这样就可以为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投资的顺利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而且对国际融资的畅通化有很积极的作用。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自身特征,这样它就有实现国际融资。而且,全球各个国家都能够充分使用和分配这些闲置的款项,用来建设自己国家,长此以往,国际金融市场自然就成为了一个资金聚集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划分归类
(一)按交易的不同归类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划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这三类。期权市场一般是指从事期权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一般就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还包括货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即用于现货交易活动的市场。
(二)按借贷时间不同归类一般来说,资金信贷根据借贷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与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跟长期的界限时间为12个月。资金信贷时间在12月内的交易称为短期资金市场;一旦信贷时间在12月以上或是证券发行的交易称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的目标对象不同归类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中,按照交易目标对象的各异,可以划分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目标对象是所处地国家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处地国家直接对它们监督管理:但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目标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群体,所有的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都不能对金融交易进行监督管理。
四、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最近两年以来,通过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逐渐变得缓和,还有,美国为首要代表的高风险的资本价格逐渐回升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可以预见,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改善较好,它面对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然而,这些不能百分百证明形势一片大好.因为世界经济所在的位置十分繁杂,甚至存在大量国际政策有着多边形特征,这会使得向好发展的趋向相对来说较弱,政策信号有一点不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波动。
(二)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逆转当前阶段,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导致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是最新兴起的经济体股市疲软和发达经济体,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也会发生改变,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到来的是流通资金将会倾向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朝发达经济体的方向发生转移。
(三)信贷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分化全球经济体的资金货币发生政策分化,全球经济体飞速发展,全球资金利率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的分化。一般显现为两种形式的分化:第一种情况是,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有一部分的新兴经济体主要手段是资金货币量化的宽松政策,进行多次降息,主要是降信贷利率。第二种情况是,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尽管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声明了维护长时间的货币量化的宽松政策。即使不再进行量宽政策,短时间内很难抬高基准的利率,然而,量化宽松政策要撤离的信息逐渐明朗,主要特征是在中长期信贷利率逐渐回调,法国和德国等等欧洲国家所欠的债务有一定的提高,美国10年时间的国债利率点逐渐回到近年来的顶峰。
五、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
(一)价格风险将逐步转变成制度风险根据美房地产市场次贷延伸的很多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风险观察,以后会把金融市场风险转变为金融监督管理的制度方面的风险,金融市场的风险将不再是价格风险,会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最后,会引起市场恐慌,甚至导致金融机构在信用方面失去调控。
(二)金融产品风险逐步转变成资源价格风险因为市场担心美元利率、汇率与美国股市发生变化,这样会使得那些用美元计算价值的物品贬值,由美元主导国际金融的信用问题会更加突显。这一点说明,国际金融风险已经跟资源的价格风险互相联系在一起,市场和政策的转变将变得更加复杂。美元不仅仅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报价而且还是一种计价货币,美元下跌或者是变化不定,可能会继续促进资源价格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来,各个国家的资源战略会把金融风险转变成资源价格风险,最后有可能诱发市场危机。
(三)经济全球化转变为投资全球化的风险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能避免的,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连接将愈加紧密,由此导致资本的流动速度与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资之间的关联度更为密切。价格跟收益息息相关,收益连接以及有关的政策发生改变,会发生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会导致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的形成。此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与背景的不同为投资博弈的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环境,导致价格博弈、收益与风险平衡会使投资全球化变为溢价效应。
六、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导向分析
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新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的债务问题对全球的金融稳定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全世界的金融风险增大;金融的监督管理的国际化趋势逐渐加深;国际货币的结构多元化变得越来越明显;国际热钱的活跃程度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的负面作用。
(一)欧美国家债务问题逐步影响到世界金融的稳定性欧债危机的风险、债务上限突破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日本债务前景发生恶化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世界金融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方面,就是自身的“财政悬崖”给它本身的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并且影响到了全球经济,这一局面的出现使企业在投资商格外谨慎,消费者减少了。第二方面,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不可预见性。主要经济体如果长期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就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急剧震荡。
(二)金融监管国际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两方面的,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由之前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可见全球金融风险跨界溢出的影响。因此为了防范这一风险的发生,应减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金波动性,加大对自身金融业的监督管理,最终形成稳定安全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增强国际金融安全,只有最大限度上加大全球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形成才能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国际货币结构多样化的倾向很显著美元的无约束供给,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巨大的损失,并且对各国经济影响巨大,所以打造货币多元化体系是大众所期盼的。打造货币多元化体系不但可以使世界经济保持稳定,还可维护世界金融安全性。为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朝向货币币值稳定、供给有限制的趋势发展,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的目的是使得未来国际经济更有秩序的进行。
七、结论
综述,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然而世界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会使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导向同样变化多端由此,对可发生的金融风险要第一时间防范,就算是有金融危机也能有抵御能力,不会发生在金融风暴中无立足之地的情况。本篇文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对有关研究人员面对金融问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09(07).
[2]葛华勇.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01)
[3]谭雅玲.国际金融新动向与国内金融新问题[J].武汉金融,2008(03).
一、 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
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证券或资产不存在从国际流动中获利的机会的一种市场稳定性,这时,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一种静止平衡的状态。其形成条件分析如下:
以S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F表示远期汇率,以r、r*分别表示本国货币利率与外国货币利率(投资收益率)。假设从国内筹措的资金为一单位本国货币,从外汇市场上抛出得1/S外国资产,再把1/S外国资产投资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一年后可得(1+r*).1/S外币资产,再到外汇市场上兑换本币,可得(1+r*).F/S本质币资产。同样道理,投资者也可以从国外筹措资金,投资于本国资产,最终可得(1+r).F/S单位外币,两种投资操作方式正好相反。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方向取决于两种投资方式的最后收益率与投资成本的比较。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说明,
如果(1+r*).F/S>(1+r),即期资本流出,远期资本流入。
如果(1+r*).F/S
如果(1+r*).F/S>(1+r),投资于本国资产与抵补后的外国资产收益率相等,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以f表示远期贴水或升水,即f=(F-S)/S,即F/S=1+f,代入以上三式,经过转换,得出r+r* f=(F-S)/S。其含义与上三式相同。
从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投资的最终收益与资本不一致时,国际金融市场就失去均衡,资本流动就会产生。事实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和规模是变化莫测的,如果一国的经济基础、金融监管手段或金融市场建设等不相适应,就有可能酿成金融风险,并有可能传染、扩大成国际金融风险。那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均衡是如何被打破并酿成风险的呢?下文将从国际金融市场其本身的内生变量进行分析。
二、 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与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非均衡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 主观预期机制
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
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作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主观预期对国际金融非均衡性的内生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通过对汇率的主观预期产生预期差异,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因素
我们知道,“价格大幅度的急剧变化和持续易变性是证券化票据市场的特点,由可以觉察到的有关风险与利润的变化来驱动投资也是市场的特点。”“当进行汇率是否呈无偏性波动实验时,有效的汇率预测者能更容易地解释远期汇率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容易地判断呈什么趋势变动及其左右因素”。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决定于两国资产之间的有效收益与成本差,而“外国资产的有效收益等于外币利率加上汇率的预期变化”。如果把远期汇率F加上预期因素,就是预期未来即期汇率,可以表述为Et+1,那么升水率f=(Et+1-S)/S。对r-r* f=(F-S)/S式两边同时减去汇率的预期变化(Et+1-S)/S,得:
r-r*-(Et+1-S)/S [(F-S)/S]-[(Et+1-S)/S]=(F-Et+1)/S…… A式
由A式可以看出,投资者必须承担的风险升水或贴水(F-Et+1)/S,即国内外两种资产的收益差取决于远期汇率F与预期未来即期汇率Et+1。远期汇率成为未来即期汇率的有偏预测指标。假设即期汇率不是按随机走动方向式运动,那么即期汇率St可以表述为:
St=αSt-1+βSt-2+γZt+δZt-1+U。…… B式
(Z是某种其他变量,如货币存量,α、β、γ、δ是参数,U。是预测随机误差)
因为S和Z的过去值在t-1期都是已知的,所以下一个时期的合理预期远期汇率也根据过去的S和Z值来推测,可以用Et+1St来表示:
Et-1St=αSt-1+βSt-2+γEt-1Zt-1)+δZt-1…… C式
现将B式减C式,得到:
St-Et-1St=γ(Zt-Et-1Zt-1)+U。…… D式
由此看出,如果风险中立,则D式左边表示:在t-1期签订一个按合理预期远期汇率(即Et-1St)买进外币的远期合同,然后在t期以St交割,并将该外币即期卖出所得到的收益。这种预期投资收益的大小由预期汇率Et-1St决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也正是这个由预期远期汇率决定的投资收益决定国际资本的流向和规模,当不同投资者在同一时期的预期大致相同时,这时大量国际资本就将同时流入或流出一国金融市场,增加该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性。
2.对利率的预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
按利率平价理论,利率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相对的利率在影响金融分配别重要,促使资金从利润率低的地区或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地区或部门。”按照欧文·费雪提出的费雪方程式r=I+π,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I与预期通货膨胀率π之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可以将其分解为本国和外国两个方程式,分别为r=I+π和r*=I*+π*。
如果国际上的实际利率相同,即r=r*,那么,名义利率r和r*仅因预期的通货膨胀而有所不同,所以得r-r*=π-π*,与A式合并,得:
π-π*-(Et+1-S)/S (F-Et+1)/S…… E式
所以,国内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差(F-Et+1)/S由预期的通货膨胀率π-π*、预期未来即期汇率Et+1和即期汇率S共同决定。这种收益率差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其波动性成为国际金融风险的一个助长因素。
现实中,当利率和远期汇率有相同的到期期限时,两国利率的差距等于远期升水或贴水。远期汇率经常被看成是未来即期汇率的市场预测,利率差也大约等于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化。因为,一国利率高于他国利率时,预期高利率货币会对低利率货币贬值。由于各地的有效收益会趋于一致,因此,一国利率高于他国利率的唯一办法就是预期高利率货币贬值,有效收益率r+(F-S)/S要低于观察到的利率r,因为预期货币贬值,即F
另外,主观预期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但是不是短期、直接的决定因素,而具有长期性。本文不作具体论述。
(二) 交易成本机制分析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投资的交易成本是买卖价差。买卖价差由二部分构成:第一是国内借款利率rB,国内投资收益率rL,国外借款利率rB*,国外投资收益率rL*四者之间构成的利率差。第二是外汇买卖价差。投资主体必须考虑利率差和外汇价差,以调整其资金投入方向及投资规模。这种交易成本是国际金融市场非均衡性的一个内生因素。
在rB≠rL≠rB*≠rL*的前提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1借一单位本币(美元),投资于外国,再卖出远期外汇,最终得(1+rL*)。F/S美元,这时报酬率为
F/S(1+rL*)-(1+rB),
即[(1+rL*)、F-S(1+rB)]/S
2投资者作反向投资,此时报酬率为
S(1+rL)-(1+rB*).F/S
3借款于本国而投资于外国,报酬率为rL-rB
4在外国借一定资金,投资于外国,报酬率为rL*-rB*
投资者对四种投资方式进行不同的效益比较,决定资金的投资方向。
以1和2的比较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假设银行外汇买卖价差相同。
有[(1+rL*).F-S(1+rB*)]/S S(1+rL)-(1+RB*).F/S
移项得:
[(F-S)/S][(1+rL*)+(1+rB*)] [(rL+rB)-(rL*+rB*)]……(1)
第二步,假设投资者同时面临四种利差和买卖价差构成的交易成本。以Sa、Fa、Sb、Fb分别表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的买价(ask)和卖价(bid)。那么(1)式将转换为:
[Fb-Sa/Sa][(1+rL*)+(1+rB*)/(1+τ)] (rL+rB)-(rL*+rB*)/(1+τ),其中τ=(Sa-Sb)/Sb
对其进行变形移项,得:
Fb Sa[(1+rL)+(1+rB)]/[(1+rL*)+(1+rB*)/(1+τ)]……1.a
根据同样方法对其他五种投资选择进行比较,得出其余五种结果,分别是:
Fb Sa[(1+rL)/(1+rL*)]……2.a
Fb Sa[(1+rL)+(1+rB*)-(1+rL*)]/(1+rB*)……3.a
Fb Sb[(1+rB)/(1+rB*)]……4.a
Fb Sa[(1+rB)+(1+rL*)-(1+rB*)]/(1+rL*)……5.a
Fb Sb[(rL-rB)/(rL*-RB*)]……6.a
投资者可以对上述六种投资结果进行比较,取出最优解,作出投资选择,从而决定国际金融资金的流向和规模。而且两种价差引起不同投资方式的效益差别大小直接影响着资金流动的波动及幅度,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
以S+a,S+b分别表示未来即期市场的外汇买价和卖价,以1.a式作为分析对象,并把它加上预期因素,列括号内容为M。如果S+b>Sa.M,或者S+b>Fa.M,即期资本流出,远期资本流入。如果S+a>Sb.M或者S+aFb.M,资本流动正好相反。
所以说,不同国家的存贷利率以及外汇的买卖差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当两者产生变动以及投资者对其变动的预期估计产生偏差时,就必然有大规模的不稳定性流动资金,当其波动幅度超过一个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监管能力时,就有可能酝酿成金融风险。
(三) 投机行为分析
国际金融投机主体经常以各种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现,其资金具体表现为国际游资(HOTMONEY),投机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机手段,获得正常投资收益以外的资本利益。当投机基金非常庞大,达到对特定的汇市形成和汇率趋势基本控制的程度时,投机行为就会给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冲击,导致一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产生。
投机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参与者在预测到经济政策或诸如汇率和利率等经济变量不能维持时,突然进行大幅度的资产重组,“投机性冲击是在市场预测经济政策不一致时所作出的理性反应”,“不一定要将投机性冲击视为市场的反常行为,相反,它被看作是竞争性市场在预测到经济政策的不连续性后的典型反应”。投资者的大幅度资产重组还有其他原因,典型的有二种:第一,投资者为避免损失,在即期市场上卖出外汇;第二,投机者为获取利润,在远期市场中卖出外汇的空头头寸。
在投机活动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下列因果关系:基本经济因素的错位程度、收支衡的频率和严重性引起资本流量的增加,资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机活动量的增加。伴随着资本流量的增长,外汇需求规模扩大,不稳定性出现增强,发生动荡的事件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果外汇具有作为一种理想资产的特征的话,那么,随着外汇价格越来越大的波动,从中投机的机会也将增加,只要投机主体存在,就会引起投机活动量的增加。
投机活动量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三个效应:第一,投机活动量的上升直接导致外汇需求规模和不稳定性的上升,金融动荡增加;第二,投机活动量的增加造成汇率没有稳定点或者基本走势不能独立于投机影响的状态;第三,金融机构在外汇交易活动中的投机行为大大增加。与传统银行业务获利性减少相联系,投机活动量的增加使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重点越来越倾向于货币投机,随此重心的转移,外汇市场的任何波动更有可能引起投机性的买进和卖出,使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加复杂化。
(四) 市场因素
1. 信息传递与预期因素
首先,信息制约了市场主体对汇率、利率或其他金融变量的预期。劳伦斯·科普兰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信息,即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新闻”,市场主体对新闻作出预测性反应。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即期汇率
St=-ρ(t-1)+ft+1+η(1+ε)-1.Σβk.(EtZt+k-Et-1Zt+k),(0
由此可以看出,即期汇率由前一时期的远期汇率ft+1、目前到期的远期合同在当时签订确定的风险报酬-ρ(t-1)和关于对基本因素的所有未来值(即“新闻”因素的影响)三个部分组成。“新闻”作为市场主体预期之外偶然出现的事情而导致的随机误差因素,包括内生影响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等,也包括外生影响因素如政府宣告、地震等偶然因素。科普兰认为,基本变量中使人吃惊的成分能否解释汇率波动的百分比,取决于我们观察到的每周、每月或者季度资料,也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货币和观察到的其他因素。“新闻”事件对汇率的影响有一定范围,“外汇市场对市场的反应不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好’还是‘坏’,而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比预期是‘更好’还是‘更坏’,预期到的信息已包括在现在的市场汇率之中,汇率只对未预料的信息作出反应。”比如,当政府公布货币供给、贸易差额等统计数字之后,市场汇率的变化并不取决于这些数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些统计数字与人们预期之间的差额,只有这种“新闻”才会影响汇率的变化。
其次,“新闻”信息的滞后是金融风险的一个内生因素。“滞后”是指新闻变量的发生日期和实际公布日期之间缺乏同步性,市场主体不能对其资产进行合理的组合调整,导致滞后摩擦成本。这一点决定于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对信息的反应灵敏度。
再次,信息约束还表现在市场的进入障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奥德和威斯等认为:由于市场上信息不完全,有一部分投资者有可能被排除在金融市场之外。他们以国内信贷市场为例加以证明。假设有A和B两组投资者,其投资预期收益为Ra和Rb,由于A组的工作特点或银行掌握信息不完全,在银行看来,对A组进行贷款的预期收益Ea相对于Ra来说大打折扣。相反,银行对B组熟悉,而且B组的工作稳当,风险较小,因而在银行家眼中,对B组的贷款预期收益Eb有可能高于Rb。相对于B组而言,A组投资者可能被排除在借贷市场之外。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占重大比例的国际信贷市场中也存在、甚至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充分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借贷资本的流向和规模,加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平衡性,容易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2.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和交易约束
首先,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表现为金融投资主体的非完全自由交易。例如,在远期市场交易中,客户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以保证远期市场交易人履行承诺。这笔保证金将使交易人承担机会成本,因为它不能被用来投资以取得收益。这种机会成本有碍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正如劳伦斯·科普兰说:“国际货币市场均衡必须有充足的套利资金作为条件,换句话说,某个或更多的套利者可以利用自由资金以驱使相应的比率达到均衡”。
其次,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表现为金融工具的短缺。金融资产单一化使国际金融投资者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加上主观预期,资产无法在国内金融工具之间进行转移,这时只有大规模地逃离本国市场,从而诱发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越不足,金融资产转换的成本就越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只有汇率预测贬值的幅度更大才能抵消金融资产的转换成本,一旦在流动性不足的市场上售出大量金融资产,就会因供求关系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严重失衡。例如1994年的印度尼西亚,外国投资者大约拥有上市股票的30%,占有交易量的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失去信心,就出现了因流动性不足而找不到买主的现象,需要进行金融资产转换的投资者面临严重的“租金”分割,使其预期变得更坏。
3. 金融市场垄断的存在有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
金融市场的垄断者往往拥有更充裕的信息和资金以及高明的投资或投机技术,操纵市场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在当前的国际外汇市场中,集中与垄断现象相当明显。根据英格兰银行1995年10月的一份调查,在伦敦外汇交易市场上,银行间的交易集中在少数大银行之间,前20家银行控制了整个伦敦汇市交易量的68%。金融市场主体的集中与垄断,人为操纵市场的行为,势必增加汇市的波动,酝酿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结
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加入WTO,金融国际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完全开放一国的资本市场要有一个过程,这里是指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化。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交易制度和监管体制上还不完善,市场信息传递不畅、金融工具短缺,投机操纵行为等非法现象还比较严重,在此情况下,对几万亿美元的巨额国际游资“开绿灯”,无异于“引狼入室”。东南亚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教训,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加上金融市场管理混乱,为投机者提供了大量的条件和机会。世界银行经济顾问穆斯地塔法·纳布利说得好:“一个国家应该寻求国内金融体系及资本帐户的自由化,但进行这些改革的时机选择和次序安排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和风险是关键。”
第二,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不可动摇。固定汇率制容易扭曲一国的真实汇率,完全浮动汇率又由市场供求力量所控制,这两者都不能引导投资者的预期合理化,很容易被投机者人为操纵和利用,时刻有可能超过一国的金融监控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利率的安排上,应主要采取市场化的原则,但也离不开金融当局的指导和调控,利率既需反映一国的资本供求关系,又要反映一国的真实生产率水平,与汇率水平相匹配。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
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证券或资产不存在从国际流动中获利的机会的一种市场稳定性,这时,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一种静止平衡的状态。其形成条件分析如下:
以S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F表示远期汇率,以r、r*分别表示本国货币利率与外国货币利率(投资收益率)。假设从国内筹措的资金为一单位本国货币,从外汇市场上抛出得/S外国资产,再把/S外国资产投资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一年后可得(+r*)./S外币资产,再到外汇市场上兑换本币,可得(+r*).F/S本质币资产。同样道理,投资者也可以从国外筹措资金,投资于本国资产,最终可得(+r).F/S单位外币,两种投资操作方式正好相反。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方向取决于两种投资方式的最后收益率与投资成本的比较。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说明,
如果(+r*).F/S>(+r),即期资本流出,远期资本流入。
如果(+r*).F/S<(+r),即期资本流入,远期资本流出。
如果(+r*).F/S>(+r),投资于本国资产与抵补后的外国资产收益率相等,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以f表示远期贴水或升水,即f=(F-S)/S,即F/S=+f,代入以上三式,经过转换,得出r+r*f=(F-S)/S。其含义与上三式相同。
从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投资的最终收益与资本不一致时,国际金融市场就失去均衡,资本流动就会产生。事实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和规模是变化莫测的,如果一国的经济基础、金融监管手段或金融市场建设等不相适应,就有可能酿成金融风险,并有可能传染、扩大成国际金融风险。那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均衡是如何被打破并酿成风险的呢?下文将从国际金融市场其本身的内生变量进行分析。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与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非均衡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主观预期机制
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
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作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主观预期对国际金融非均衡性的内生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汇率的主观预期产生预期差异,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因素
我们知道,“价格大幅度的急剧变化和持续易变性是证券化票据市场的特点,由可以觉察到的有关风险与利润的变化来驱动投资也是市场的特点。”“当进行汇率是否呈无偏性波动实验时,有效的汇率预测者能更容易地解释远期汇率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容易地判断呈什么趋势变动及其左右因素”。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决定于两国资产之间的有效收益与成本差,而“外国资产的有效收益等于外币利率加上汇率的预期变化”。如果把远期汇率F加上预期因素,就是预期未来即期汇率,可以表述为Et+,那么升水率f=(Et+-S)/S。对r-r*f=(F-S)/S式两边同时减去汇率的预期变化(Et+-S)/S,得:
r-r*-(Et+-S)/S[(F-S)/S]-[(Et+-S)/S]=(F-Et+)/S……A式
由A式可以看出,投资者必须承担的风险升水或贴水(F-Et+)/S,即国内外两种资产的收益差取决于远期汇率F与预期未来即期汇率Et+。远期汇率成为未来即期汇率的有偏预测指标。假设即期汇率不是按随机走动方向式运动,那么即期汇率St可以表述为:
St=αSt-+βSt-+γZt+δZt-+U。……B式(Z是某种其他变量,如货币存量,α、β、γ、δ是参数,U。是预测随机误差)
因为S和Z的过去值在t-期都是已知的,所以下一个时期的合理预期远期汇率也根据过去的S和Z值来推测,可以用Et+St来表示:
Et-St=αSt-+βSt-+γEt-Zt-)+δZt-……C式
现将B式减C式,得到:
St-Et-St=γ(Zt-Et-Zt-)+U。……D式
由此看出,如果风险中立,则D式左边表示:在t-期签订一个按合理预期远期汇率(即Et-St)买进外币的远期合同,然后在t期以St交割,并将该外币即期卖出所得到的收益。这种预期投资收益的大小由预期汇率Et-St决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也正是这个由预期远期汇率决定的投资收益决定国际资本的流向和规模,当不同投资者在同一时期的预期大致相同时,这时大量国际资本就将同时流入或流出一国金融市场,增加该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性。
.对利率的预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
按利率平价理论,利率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相对的利率在影响金融分配别重要,促使资金从利润率低的地区或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地区或部门。”按照欧文·费雪提出的费雪方程式r=I+π,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I与预期通货膨胀率π之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可以将其分解为本国和外国两个方程式,分别为r=I+π和r*=I*+π*。
如果国际上的实际利率相同,即r=r*,那么,名义利率r和r*仅因预期的通货膨胀而有所不同,所以得r-r*=π-π*,与A式合并,得:π-π*-(Et+-S)/S(F-Et+)/S……E式
所以,国内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差(F-Et+)/S由预期的通货膨胀率π-π*、预期未来即期汇率Et+和即期汇率S共同决定。这种收益率差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其波动性成为国际金融风险的一个助长因素。
现实中,当利率和远期汇率有相同的到期期限时,两国利率的差距等于远期升水或贴水。远期汇率经常被看成是未来即期汇率的市场预测,利率差也大约等于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化。因为,一国利率高于他国利率时,预期高利率货币会对低利率货币贬值。由于各地的有效收益会趋于一致,因此,一国利率高于他国利率的唯一办法就是预期高利率货币贬值,有效收益率r+(F-S)/S要低于观察到的利率r,因为预期货币贬值,即F
另外,主观预期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但是不是短期、直接的决定因素,而具有长期性。本文不作具体论述。
(二)交易成本机制分析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投资的交易成本是买卖价差。买卖价差由二部分构成:第一是国内借款利率rB,国内投资收益率rL,国外借款利率rB*,国外投资收益率rL*四者之间构成的利率差。第二是外汇买卖价差。投资主体必须考虑利率差和外汇价差,以调整其资金投入方向及投资规模。这种交易成本是国际金融市场非均衡性的一个内生因素。
在rB≠rL≠rB*≠rL*的前提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借一单位本币(美元),投资于外国,再卖出远期外汇,最终得(+rL*)。F/S美元,这时报酬率为F/S(+rL*)-(+rB),即[(+rL*)、F-S(+rB)]/S
投资者作反向投资,此时报酬率为S(+rL)-(+rB*).F/S
3借款于本国而投资于外国,报酬率为rL-rB
4在外国借一定资金,投资于外国,报酬率为rL*-rB*
投资者对四种投资方式进行不同的效益比较,决定资金的投资方向。
以和的比较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假设银行外汇买卖价差相同。
有[(+rL*).F-S(+rB*)]/SS(+rL)-(+RB*).F/S
移项得:[(F-S)/S][(+rL*)+(+rB*)][(rL+rB)-(rL*+rB*)]……()
第二步,假设投资者同时面临四种利差和买卖价差构成的交易成本。以Sa、Fa、Sb、Fb分别表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的买价(ask)和卖价(bid)。那么()式将转换为:[Fb-Sa/Sa][(+rL*)+(+rB*)/(+τ)](rL+rB)-(rL*+rB*)/(+τ),其中τ=(Sa-Sb)/Sb
对其进行变形移项,得:FbSa[(+rL)+(+rB)]/[(+rL*)+(+rB*)/(+τ)]…….a
根据同样方法对其他五种投资选择进行比较,得出其余五种结果,分别是:
FbSa[(+rL)/(+rL*)]…….a
FbSa[(+rL)+(+rB*)-(+rL*)]/(+rB*)……3.a
FbSb[(+rB)/(+rB*)]……4.a
FbSa[(+rB)+(+rL*)-(+rB*)]/(+rL*)……5.a
FbSb[(rL-rB)/(rL*-RB*)]……6.a
投资者可以对上述六种投资结果进行比较,取出最优解,作出投资选择,从而决定国际金融资金的流向和规模。而且两种价差引起不同投资方式的效益差别大小直接影响着资金流动的波动及幅度,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
以S+a,S+b分别表示未来即期市场的外汇买价和卖价,以.a式作为分析对象,并把它加上预期因素,列括号内容为M。如果S+b>Sa.M,或者S+b>Fa.M,即期资本流出,远期资本流入。如果S+a>Sb.M或者S+aFb.M,资本流动正好相反。
所以说,不同国家的存贷利率以及外汇的买卖差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当两者产生变动以及投资者对其变动的预期估计产生偏差时,就必然有大规模的不稳定性流动资金,当其波动幅度超过一个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监管能力时,就有可能酝酿成金融风险。
(三)投机行为分析
国际金融投机主体经常以各种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现,其资金具体表现为国际游资(HOTMONEY),投机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机手段,获得正常投资收益以外的资本利益。当投机基金非常庞大,达到对特定的汇市形成和汇率趋势基本控制的程度时,投机行为就会给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冲击,导致一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产生。
投机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参与者在预测到经济政策或诸如汇率和利率等经济变量不能维持时,突然进行大幅度的资产重组,“投机性冲击是在市场预测经济政策不一致时所作出的理性反应”,“不一定要将投机性冲击视为市场的反常行为,相反,它被看作是竞争性市场在预测到经济政策的不连续性后的典型反应”。投资者的大幅度资产重组还有其他原因,典型的有二种:第一,投资者为避免损失,在即期市场上卖出外汇;第二,投机者为获取利润,在远期市场中卖出外汇的空头头寸。
在投机活动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下列因果关系:基本经济因素的错位程度、收支衡的频率和严重性引起资本流量的增加,资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机活动量的增加。伴随着资本流量的增长,外汇需求规模扩大,不稳定性出现增强,发生动荡的事件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果外汇具有作为一种理想资产的特征的话,那么,随着外汇价格越来越大的波动,从中投机的机会也将增加,只要投机主体存在,就会引起投机活动量的增加。
投机活动量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三个效应:第一,投机活动量的上升直接导致外汇需求规模和不稳定性的上升,金融动荡增加;第二,投机活动量的增加造成汇率没有稳定点或者基本走势不能独立于投机影响的状态;第三,金融机构在外汇交易活动中的投机行为大大增加。与传统银行业务获利性减少相联系,投机活动量的增加使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重点越来越倾向于货币投机,随此重心的转移,外汇市场的任何波动更有可能引起投机性的买进和卖出,使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加复杂化。
(四)市场因素
.信息传递与预期因素
首先,信息制约了市场主体对汇率、利率或其他金融变量的预期。劳伦斯·科普兰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信息,即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新闻”,市场主体对新闻作出预测性反应。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即期汇率St=-ρ(t-)+ft++η(+ε)-.Σβk.(EtZt+k-Et-Zt+k),(0<ρ<,ε>0)。
由此可以看出,即期汇率由前一时期的远期汇率ft+、目前到期的远期合同在当时签订确定的风险报酬-ρ(t-)和关于对基本因素的所有未来值(即“新闻”因素的影响)三个部分组成。“新闻”作为市场主体预期之外偶然出现的事情而导致的随机误差因素,包括内生影响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等,也包括外生影响因素如政府宣告、地震等偶然因素。科普兰认为,基本变量中使人吃惊的成分能否解释汇率波动的百分比,取决于我们观察到的每周、每月或者季度资料,也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货币和观察到的其他因素。“新闻”事件对汇率的影响有一定范围,“外汇市场对市场的反应不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好’还是‘坏’,而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比预期是‘更好’还是‘更坏’,预期到的信息已包括在现在的市场汇率之中,汇率只对未预料的信息作出反应。”比如,当政府公布货币供给、贸易差额等统计数字之后,市场汇率的变化并不取决于这些数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些统计数字与人们预期之间的差额,只有这种“新闻”才会影响汇率的变化。
其次,“新闻”信息的滞后是金融风险的一个内生因素。“滞后”是指新闻变量的发生日期和实际公布日期之间缺乏同步性,市场主体不能对其资产进行合理的组合调整,导致滞后摩擦成本。这一点决定于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对信息的反应灵敏度。
再次,信息约束还表现在市场的进入障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奥德和威斯等认为:由于市场上信息不完全,有一部分投资者有可能被排除在金融市场之外。他们以国内信贷市场为例加以证明。假设有A和B两组投资者,其投资预期收益为Ra和Rb,由于A组的工作特点或银行掌握信息不完全,在银行看来,对A组进行贷款的预期收益Ea相对于Ra来说大打折扣。相反,银行对B组熟悉,而且B组的工作稳当,风险较小,因而在银行家眼中,对B组的贷款预期收益Eb有可能高于Rb。相对于B组而言,A组投资者可能被排除在借贷市场之外。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占重大比例的国际信贷市场中也存在、甚至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充分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借贷资本的流向和规模,加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平衡性,容易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和交易约束
首先,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表现为金融投资主体的非完全自由交易。例如,在远期市场交易中,客户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以保证远期市场交易人履行承诺。这笔保证金将使交易人承担机会成本,因为它不能被用来投资以取得收益。这种机会成本有碍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正如劳伦斯·科普兰说:“国际货币市场均衡必须有充足的套利资金作为条件,换句话说,某个或更多的套利者可以利用自由资金以驱使相应的比率达到均衡”。
其次,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表现为金融工具的短缺。金融资产单一化使国际金融投资者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加上主观预期,资产无法在国内金融工具之间进行转移,这时只有大规模地逃离本国市场,从而诱发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越不足,金融资产转换的成本就越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只有汇率预测贬值的幅度更大才能抵消金融资产的转换成本,一旦在流动性不足的市场上售出大量金融资产,就会因供求关系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严重失衡。例如994年的印度尼西亚,外国投资者大约拥有上市股票的30%,占有交易量的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失去信心,就出现了因流动性不足而找不到买主的现象,需要进行金融资产转换的投资者面临严重的“租金”分割,使其预期变得更坏。
3.金融市场垄断的存在有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
金融市场的垄断者往往拥有更充裕的信息和资金以及高明的投资或投机技术,操纵市场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在当前的国际外汇市场中,集中与垄断现象相当明显。根据英格兰银行995年0月的一份调查,在伦敦外汇交易市场上,银行间的交易集中在少数大银行之间,前0家银行控制了整个伦敦汇市交易量的68%。金融市场主体的集中与垄断,人为操纵市场的行为,势必增加汇市的波动,酝酿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加入WTO,金融国际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完全开放一国的资本市场要有一个过程,这里是指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化。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交易制度和监管体制上还不完善,市场信息传递不畅、金融工具短缺,投机操纵行为等非法现象还比较严重,在此情况下,对几万亿美元的巨额国际游资“开绿灯”,无异于“引狼入室”。东南亚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教训,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加上金融市场管理混乱,为投机者提供了大量的条件和机会。世界银行经济顾问穆斯地塔法·纳布利说得好:“一个国家应该寻求国内金融体系及资本帐户的自由化,但进行这些改革的时机选择和次序安排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和风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