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建筑的概念范文

智能建筑的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能建筑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能建筑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 楼宇自动化系统 概念

一 关于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

“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二、楼宇自动化系统简介

楼宇自动化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是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任务是对建筑物内的能源使用、环境、交通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控制等,以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三、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根据我国行业标准,BAS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子系统宜一同纳入BAS考虑,如将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独立设置,也应与BAS监控中心建立通信联系以便灾情发生时,能够按照约定实现操作权转移,进行一体化的协调控制。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如下:

(1)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转状态。

(2)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

(3)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之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

(4)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

(5)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

(6)能源管理:水、电、气等的计量收费、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

(7)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

四、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

楼控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称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 systems简称DCS)。它的特征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用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DDC)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检测和控制任务,克服了计算机集中控制带来的危险性高度集中的不足和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具有CRT显示、打印输出、丰富的软件管理和很强的数字通信功能,能完成集中操作、显示、报警、打印与优化控制等任务,避免了常规仪表控制分散后人机联系困难、无法统一管理的缺点,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五、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发展历史及相关产品简介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代产品:

第一代:CCMS中央监控系统(20世纪70年代产品)

BAS从仪表系统发展成计算机系统,采用计算机键盘和CRT构成中央站,打印机代替了记录仪表,散设于建筑物各处的信息采集站DGP(连接着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通过总线与中央站连接在一起组成中央监控型自动化系统。DGP分站的功能只是上传现场设备信息,下达中央站的控制命令。一台中央计算机操纵着整个系统的工作。中央站采集各分站信息,作出决策,完成全部设备的控制,中央站根据采集的信息和能量计测数据完成节能控制和调节。

第二代:DCS集散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产品)

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和成本降低,DGP分站安装了CPU,发展成直接数字控制器DDC。配有微处理机芯片的DDC分站,可以独立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具有完善的控制、显示功能,进行节能管理,可以连接打印机、安装人机接口等。BAS由4级组成,分别是现场、分站、中央站、管理系统。集散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只有中央站和分站两类接点,中央站完成监视,分站完成控制,分站完全自治,与中央站无关,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代:开放式集散系统(20世纪90年代产品)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DDC分站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的输人输出模块,应用ON现场总线,从分内部走向设备现场,形成分布式输入输出现场网络层,从而使系统的配置更加灵活,由于onWorks技术的开放性,也使分站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规模。BAS控制网络就形成了3层结构,分别是管理层(中央站)、自动化层(DDC分站)和现场网络层(ON)。

第四代:网络集成系统(21世纪产品)

随着企业网Intranet建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必然采用Web技术,并力求在企业网中占据重要位置,BAS中央站嵌入Web服务器,融合Web功能,以网页形式为工作模式,使BAS与Intranet成为一体系统。

网络集成系统(EDI)是采用Web技术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它有一组包含保安系统、机电设备系统和防火系统的管理软件。

EBI系统从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提供各种完善的开放技术,实现各个层次的集成,从现场层、自动化层到管理层。EBI系统完成了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楼宇设备供应公司有美国霍尼维尔公司、江森公司、KMC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

结束语

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随着更多智能建筑的出现,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补充到这一领域中,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几家影响较大的楼宇设备供应公司系统及功能简介:

美国江森自控Metasys系统

Metasys的系统结构及硬件说明

要想建成一个智能建筑,一个高素质的楼宇自控系统是不可缺少的,JOHNSON CONTROS的Metasys系统的系统结构如下:

JOHNSON CONTROS的Metasys楼宇自按系统是由中央操作站(OWS)、网络控制器(NCU)、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等组成,通过Ethernet网(N1网)将中央操作站及网络控制器各节点连接起来,Ethernet/IP使用标准的网络硬件在网络控制器与用户操作站之间完善地传递信息。同时安装在建筑物各处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将通过现场总线(N2网)连接到网络控制器上,与其它网络控制器上的直接数字控制器及中央操作站保持紧密联系。现场需监控设备上的传感器及执行器等连接至以上各直接数字控制器内。从而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以下分别对这些硬件设备做详细说明:

1.1通讯网络

操作站及网络控制单元之间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是N1通讯网络。这构造采用以太网(ETHERNET)技术,通过一张ETHERNET卡(网络介面卡),在N1线上通讯。

网络设置

N1网可以设置成总线型、星型和混合型结构。它使N1网可以方便、经济地安装及扩展。

N1网可以使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或它们的组合。NCU和操作站可以直接支持同轴电缆,并可方便地加上适配器连接光纤回路。每段N1网的最长距离取决于所采用的媒质及网络上节点的数量。采用有源分流器可以延伸连接线的长度。两个节点间最长距离可达到6.4公里。

开放式的结构和互连性

ETHERNET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楼宇自动化领域。众多的第三者供应商都支持这个标准并提供ETHERNET设备,如分流器及应用软件。这意味着不用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可以直接互换,使用户有更多的产品选择并且不会依赖于某一个供应商。

N1网上之通讯种类数据库之上传与下载、对现场设备之指令和状态之讯息等。各节点均具备动态访问(Dynamic Data Access)功能,即无论N1网上任何操作站或任何一个NCU上,均可以对全部的数据实现检测或控制。

动态数据存取

很多系统都只容许有限度的资料分类,Metasys系统却能容许在N1总线上每个组件与组件间的自由通讯。这便是METASYS系统的一个独特之处——动态数据存取,加快了大量讯息传递之速度。

双重on Works N2总线之运作是由在on Works N2网上之NCU监控。如其中一条线发生故障(即在N2网上之某一点没有接收讯号),NCU会发出指令以恢复正常通讯。

1.2操作站

METASYS系统根据大楼的具体功能要求,我们对操作站的介面,特性,功能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增加了许多更直观的视觉显示效果,并且通过OPC(OE for process Contro)软件技术使所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均可在简单明了的图形显示下集中完成,目前我们称改进后的操作站系统为M5,现就其几项主要的特征说明如下:

多屏显示

在一个操作员面显示监控庞大的集中自动化系统的所有信息是一个大难题,而M5操作站采用屏幕管理系统解决了这个困难,大型建筑物、多建筑群及多种网络均可采用此项技术以支持多屏显示。

现存图形的重复利用

无论是Johnson Contros工作站内的图形,或是其它的图形格式,Metasys操作站都能再利用它们。绘图软件Core Draw,Visio及AutoCad,同数码像机、视像抓取卡及数字扫描仪一样均能提供丰富的图形资源,操作站的灵活性大大减少了程序员和操作者的工作。

动画介面

M5操作系统采用全新动画介面,可伴有音乐和旁白,更生动地描述现场情况,同时可将大楼受控设备的实时图像通过集成系统传到操作站,从而更准确直接地指导操作员应采取的动作。

采用颜色梯度的动态信号

Metasys workstation图形技术提供完整的动态图形控制,包括显示、消失、闪烁旋转、动画以及彩色梯度。全部通过易于使用和理解的图标控制定义对话,任一标志的功能控制都能直接相关于另一点或由大楼用户根据自己需要任意定义单独的设备。

动作趋势

Metasys workstation提供给大楼用户有关能源管理以及设备诊断的数据分析曲线,如此详细的各点情况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控制功能的实现过程。大楼的管理人员可根据这些曲线分析受控设备的保养状况及其是否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1.3网络控制器(NCU)

网络控制器是一种模块式、智能化的控制盘,为METASYS网络的心脏。通过多个网络控制器,即可将大楼每一个侧面的管理情况紧密的连接起来,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通过相互共享整个网络中的所有信息,每个NCU能用高级控制算法提供全建筑物范围的最优控制。

网络控制器具有多种统计控制功能。

网络控制器可配置手提终端检测器,该检测器完全可以代替操作站的功能,存取整个系统中所有信息和发出控制指令。

1.4直接数字控制器(DX-9100)

直接数字式控制器是Metasys系统的最前端装置,直接与大楼内有关的设施连接起来,再通过N2总线与网络控制器相连,网络控制器与中央操作站均可对其实现超越控制。

直接数字式控制器能够支持以下不同性质的监控点:

-模拟量输入(AI)

-数字量输入(DI)

-模拟量输出(AO)

-数字量输出(DO)

具有可编程控制模块及PC逻辑运算模块,除能完成各种运算及PID回路控制功能外,还具有多种统计控制功能,可同时设置时间控制程度。

控制器具有独立运作的功能,当中央操作站及网络控制器发生问题时,控制器不受影响,继续进行运作,完成原有的全部监控功能。

支持点对点通讯,可与METASYS网络进行动态数据存取。

可通过传输模块(XT)接扩展模块(XP),增加控制输入输出点容量,配置灵活,并可通过内置ED来监控这些点。

DDC的实时数据存储在配有备有电池的RAM中。

 1.5手提检测器/网络终端

手提检测器是供大楼维修人员对楼宇自控管理系统中的网络控制器及直接数字式控制器进行检查使用。通过检测器

 维修人员可以更改设定值,并可以获得各有关的数据、报警及状态。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会中断或干扰各控制器间的正常动作及通讯。

网络终端(NT)能使大楼管理或维修人员直接掌握Metasys系统内的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不管NT是与哪个NCU连接,利用NT都可以在大楼的任何地方存取全部信息。

触摸屏输入及多点显示屏,使用方便。

菜单提示及在线帮助,使用者容易掌握。

5级密码保护,网络安全有保证。

2.METASYS系统监控内容

METSYS监控系统对建筑物进行集中监控的系统主要包括:

冷冻及空调系统

供电及照明系统

给排水系统

保安及巡更系统

消防系统 升降机及扶手电梯系统

西门子APOGEE顶峰系统

APOGEE楼宇自控系统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平台,完整的系统由INSIGHT监控软件、DDC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四大部分组成。

关于西门子APOGEE系统,简要说明如下:

1.1 中央工作站

中央工作站系统由PC主机、彩色液晶显示器及打印机组成,是BAS系统的核心,它直接可以和以太网相连。整个大厦内所受监控的机电设备都在这里进行集中管理和显示,内装中/英文Insight工作软件,提供给操作人员下拉式菜单、人机对话、动态显示图形,为用户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简单易学的界面。操作者无需专业软件知识,即可通过鼠标和键盘操作管理整个控制系统。

1.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为楼宇自控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作平台,通过系统程序操作员可以在楼宇自控系统内进行各项资料的存取及监控。

1.2.1 指令输入及菜单选择的方式

操作员除了可以通过常规的键盘进行操作外,亦可以通过“鼠标”进行操作,包括启停、更改设定点、选择菜单等各项操作。

1.2.2 图形及文字显示

操作员可以将楼宇自控系统内的每一个监控点用图形或文字方式显示出来。

1.2.3 多方面资料的显示

操作系统有能力在同一时间内以“窗口”式的方法显示多方面的资料,以便容易对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真正做到了实时和多任务。

1.2.4 密码的保护

多级别的密码将为业主及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工具。它可以管理及限制不同部门人员使用楼宇自控系统,同时防止系统被非有关人员使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2.5 彩色动态图形显示

为使系统内的报警被更快地确定及更容易分析系统的表现,系统提供彩色动态图形显示,包括楼层的平面图及机电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1.2.6 系统的架构及界定

所有温度及装置的控制策略及节能程序可以由用户决定,在做出界定或修正的程序时不会影响楼宇自控系统正常的运作。

1.3 Insight软件功能

Insight监控软件是以动态图形为界面,向用户提供楼宇管理和监控的集成管理软件。最多可支持25各客户端同时运行。

Insight监控软件提供了用户对APOGEE系统的三大功能:

1、监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动态图形、趋势图等应用程序对APOGEE系统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被控对象的控制效果进行实时和历史的监视。

2、控制功能:用户可通过控制命令,程序控制和日程表控制等应用程序控制楼宇自控设备的启停和调节。

3、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帐户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程序上下载管理,用户还可通过系统的活动记录、报表等应用程序了解APOGEE系统自身的状态。

通过对选件的安装,还可实现远程自动拨号服务、仿真终端、支持WEB服务、支持远程通告、支持虚拟控制器等功能。

1.4 直接数字控制(DDC)

DDC是用于监视和控制系统中有关机电设备的控制器,它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器,它包含软硬件,能完成独立运行,不受到网络或其他控制器故障的影响。

控制器构成主要是32位或16位微处理器和不同类型点的点终端模块,具有可脱离中央控制主机独立运行或联网运行能力。同时,当外电断电时,DDC的后备电池可保证RAM中数据在60天不丢失。简单来说,DDC具备以下功能:

(1)使用强力过程控制语言PPC进行程序编写。

(2)先进的比例积分微分暖通空调控制,闭环调节算法可使振荡最小并保持精密控制。

(3)全面的报警管理、历史数据记录和操作员的控制监视功能。

(4)为能源管理提供了内置的能源管理程序SSTO。

1.5 APOGEE系统对建筑物进行集中监控的系统主要包括:

空调机组新风机组

变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给排水系统

冷热源系统

备用发电机系统

电梯系统

变风量系统

北京利达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BS楼宇自控系统

1、系统概述: HBS楼宇自控系统是一套完全符合BACnet国际标准的楼宇自控系统,它负责完成建筑物中的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的监控管理,确保建筑物内环境的舒适和安全,同时实现高效节能要求。HBS楼宇自动化系统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灵活搭建,既适合小型单体建筑,又适合功能复杂、设备众多的大型建筑群。可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商业中心、办公楼、会展中心、体育馆、医院、学校、住宅小区等各类建筑物。

2、系统特点:

通讯协议标准化:HBS楼宇自控系统采用了国际标准化协议---BACnet。 BACnet是楼宇自控行业中唯一的国际标准,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既可以使不同厂商的设备产品综合在一个系统中,又可使系统能在日后得以方便的扩展和升级。

能源管理数字化:系统精确的能源管理功能不仅可使用户对水、电、气、冷(热)负荷的每一项费用的细节了如指掌,明白消费,而且系统还提供节能控制方案,实现了能源管理的数字化、精确化;

功能设计一体化:一体化的功能设计,实现了与安防、消防、通讯、办公等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讯结构简单化:采用一级网络(以太网) 作为通讯平台,各现场控制器直接挂接在以太网上,不需要专用网络通讯设备。

操作使用智能化:操作界面完全中文,虚拟现实形式,动画式运行,易学易用,操作简便。

控制调节分散化:采用无中心控制的真正分布式控制模式,分散到就地控制,控制调节功能可由系统的控制器独立操作完成,而不依赖主机。

系统组成模块化:本系统在不增加额外费用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在以太网的任意区段加装工作站或控制器,在不改变布线的基础上,可随意对系统进行扩展,从几十点到几万点都十分轻松。

设备维护远程化:系统软件故障可以在远程进行诊断和维护,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效率 。

总之,HBS楼宇自控系统从设计到应用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健康、节能、舒适、便捷的理念。

3、网络结构:

HBS系统基于 BACnet/IP +Ethernet高性能的结构型式,用户可以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各种网络设备和资源,无论是组织一个大型的网络还是一个小型的独立系统,都能轻松而高效。

本着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这种集散式监控结构的设计原则来实现整体功能。HBS系统采用一级网络(以太网) 作为通讯平台,各现场控制器直接挂接在以太网上,全部控制器都有以太网接口,不需要现场总线网络控制器和专用网络通讯设备,实现了无中心控制的真正分布式控制模式,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同时降低复杂程度,同时降低了设备造价。

从HBS结构示意图可知此系统是由中央操作站、楼宇控制器(DDC)等组成,中央操作站通过一级网络(以太网)直接将安装在建筑物各处的楼宇控制器(DDC) 连接起来,传感器及执行器等连接至以上各楼宇控制器(DDC)内。

4、HBS楼控系统的典型运用:

空调机组新风机组

变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给排水系统

冷热源系统

电梯系统

变风量系统

秦皇岛海湾HW-BA5000楼宇自控系统系统介绍

概述

HW-BA5000系统是海湾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发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改进和工程实践,HW-BA5000系统成为目前国内技术最成熟、工程案例最丰富的楼控系统,是被大量的工程实践验证了的成熟、稳定、开放的系统。

HW-BA5000除了完成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外,还能够通过各种软硬件手段集成消防系统、安防系统以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系统,它借助了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方便的办公自动化集成。这样,HW-BA5000系统以楼宇自动化系统为基础为实现建筑物内各子系统集成提供了基础平台。

特点

包括管理平台软件、DDC控制器到前端传感器和执行器在内的完整楼控系统

采用国际主流的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产品通过onMark认证,系统的开放性得到验证

DDC控制模块采用国际标准的软件开发模式,提供丰富的软件功能,支持图形化界面完成模块设置和联动编程,支持远程下载程序

管理软件采用B/S结构,客户端采用标准的IE浏览器,可以方便实现多用户和远程管理

提供多种网关和软件接口,内嵌各种常见弱电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建筑弱电集成平台

智能建筑集成管理软件

概述

HW-BA5000系统上位机软件--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是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业务设计的上位机管理软件系统。与一般图形组态软件不同的是,它提供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各子系统及各类常用设备的设计模版和集成方案,内置了楼宇控制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等的解决方案,能够方便的实现楼控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的无缝集成。同时iiBS基于WEB方式、IE风格的客户界面也为使用者提供了熟悉和简单的操作方式,使用户能够更轻松的完成各种管理。

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同时是大厦弱电系统(楼宇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安防报警、闭路监控、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等)集成的基础平台,系统提供了OPC、onworks、DDE等软件接口,同时提供MODBUS、232/485等硬件接口为实现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及系统集成提供了有力工具,使系统集成工程变得更容易、更规范、更可靠。

软件架构

系统特点

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量身订制。

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客户端采用标准的浏览器。

提供灵活、方便的页面组态,丰富的图形表现能力和动画效果。

内嵌实时数据库,支持强大的规则和事件处理能力。

内嵌空调、变配电、照明等楼宇自控系统工程模板。

内嵌智能小区抄表、报警、消防等业务子系统解决方案。

内嵌数据服务平台,支持onWorks、CAN、232/485等数据采集。

能够支持第三方应用系统的集成。

提供方便的报表组态功能,与Exce无缝集成,动态生成报表。

支持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远程故障分析与判断。

DDC控制器介绍特点

采用国际先进的主流技术—onworks总线技术。

严格按照onMark标准设计,获得国际onMark认证。

采用国际标准的DDC软件开发模式,无须现场编程,支持在线下载。

通过设备附带的PUG-IN进行配置,图形化界面,性能更稳定,操作更简单。

输入输出端口设有信号指示灯及手动操作模式,便于现场调试。

控制器设有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信号类型可以通过硬件跳线和上位机软件进行设置。

控制器通讯稳定、联网方便,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组网方式。

产品系列丰富,即有专门为各楼控子系统设计的专用控制模块,又有大量点数灵活的通用控制模块。

楼宇自控应用实例:

1、冷冻站系统的监控

监控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循环泵、冷冻水循环泵、冷却塔、自动补水泵、电动蝶阀等。

(1)根据事先排定的工作及节假日时间表,定时启停冷水机组及相关设备。完成冷却水循环泵、冷却水塔风机、冷冻水循环泵、电动蝶阀、冷水机组的顺序连锁启动及冷水机组、电动蝶阀、冷水循环泵、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风机的顺序连锁停机。

启动顺序为:对应冷却水、冷冻水管路上的阀门立即开启;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的启动延迟2~3min启动;制冷主机在确定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开启后启动。

停止顺序为:关闭制冷主机;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在主机关闭后延迟4-5min关闭;对应冷却水、冷冻水管路上的阀门关闭。

(2)测量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以冷却水供水温度及冷却塔的开启台数来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的数量。维持冷却水供水温度,使冷冻机能在更高效率下运行。

(3)监测冷水总供回水温度及回水流量,由冷水总供水流量和供回水温差,计算实际负荷,自动启停冷却塔、冷冻水循环泵、冷却水循环泵及相对应的电动蝶阀;

(4)根据膨胀水箱的液位或管道压力,自动启停自动补水泵;

(5)监测冷水总供回水压力差,调节旁通阀门开度或水泵转速,保证末端水流控制能在压差稳定情况下正常运行。在冷水机系统停止时,旁通阀自动全关;

(6)监测各水泵、冷水机、冷却塔风机的运行状态、手/自动状态、故障报警,并记录运行时间;

(7)水泵保护控制:在每台水泵的出水端管道上安装水流开关,水泵启动后,水流开关检测水流状态,如故障则自动停机;水泵运行时如发生故障,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

(8)中央站彩色动态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他的历史数据等。

2、换热站系统的监控

监控设备包括:热交换器、冷凝泵等。

(1)监测各热交换器出水温度,依据出水温度按PID调节一次热水(或蒸汽)调节阀,保证出水温度稳定在设定值范围内,温度超限时报警;

(2)监测热水循环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号,故障时报警,并累计运行时间;

(3)中央站彩色动态图形显示、打印、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他历史数据等。

3、新风/空调机组的监控

监控设备包括:新风/空调机组。

(1)时间程序自动启/停送风机,具有任意周期的实时时间控制功能;

(2)监测送风机的运行状态、手/自动状态、故障报警、累计运行时间;

(3)防冻保护:在冬季,当温度过低时,开启热水阀,关新风门、停风机、报警提示;

(4)由风压差开关测量空气过滤器两侧压差,超过设定值时报警,提示清理滤网;

(5)风机、风门、冷水阀状态连锁程序;

①启动顺序:开水阀、开风阀、启风机、调节水阀;

②停机顺序:停风机、关风阀、关水阀;

(6)对于新风机组,测量新风温度和送风温度,并根据送风温度PID调节水阀的开度,维持送风温度为设定值;对于空调机组,测量新风温度和回风温度,并根据回风温度PID调节水阀的开度,维持回风温度为设定值;

(7)中央站彩色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历史数据等;

4、给排水系统的监控

监控设备包括:给排水泵、生活水池、污水池、集水坑。

(1)监测生活水泵、污水泵的运行状态,手/自动状态和故障信号,故障时报警,并累计运行时间;

(2)实现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的转换;

(3)监测生活水池液位,对超限水位报警,防止溢流,对超低液位也进行报警;

(4)根据生活水箱液位,启停生活水泵,并进行超限报警;

(5)根据污水池、集水坑液位,启停污水泵,并对超高液位进行超限报警;

(6)中央站彩色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历史数据等。

5、给排风系统的监控

监控设备包括:送/排风机。

(1)监测各风机的运行状态、手/自动状态;

(2)在自动状态下按时间程序自动启/停风机;

(3)监测送/排风机的故障信号,故障时报警,并累计运行时间;

(4)中央站彩色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历史数据等。

6、照明系统的监控

监控设备包括:正常照明、备用照明、事故照明、疏散照明、立面照明、航空障碍灯等的照明控制配电箱。。

(1)对于各照明回路,根据时间程序自动开/关各照明回路;

(2)对于各照明回路,监控各回路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

(3)以上时间,程序可根据用户需要任意修改,可自定义节假日工作模式,降低大厦运行中的电能消耗;

(4)中央站彩色图形显示,记录各种参数、状态、报警,记录累计运行时间及其历史数据等。

7、变配电系统的监控

对变配电系统的监控主要包括对高压、低压、变压器、发电机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的监视, 由供配电设备厂商预留连接供配电系统的监测接口,通过高级接口采集下列信号:

(1)高压进线柜: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

(2)所有高压开关的开关状态、故障跳闸状态;

(3)变压器温度;

(4)低压进线柜:三相电压、三相电流;

(5)所有低压进出线开关的开关状态及故障跳闸状态;

(6)低压主要配电回路电能计量;

(7)测量柴油发电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及运行或故障信号;

(8)监测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发电机房内温度。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建筑,新技术

1 概述

建筑从最初只是用于遮阳避雨和防风御寒的场所,发展到具有艺术性和多功能性的建筑,再到近代的摩天大楼和今天的智能建筑,这都是时代赋予建筑的烙印,也是不同时代科技水平的反映,并且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更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智能建筑也将采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这种发展的特性让智能建筑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各国、各行业和研究组织都从各自的角度有对智能建筑的不同定义。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把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可以看出智能建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与现代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同时,还涉及到社会、人文、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即智能建筑是一个交叉学科的工程领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看法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与充实。

绿色建筑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都只是从概念上进行的定义,一般来说,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把建筑物与其他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结构。

绿色建筑是当今人类面临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所以,智能建筑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用智能系统控制建筑,而是应该更加关注与自然结合的建筑自控,使其成为绿色建筑体系中的一部分。用智能化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节约能源、促进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正向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只不过在国内有时把智能建筑定义成弱电系统与建筑的结合。其实智能建筑就是一个实现绿色建筑总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功能性的。而要完成绿色建筑的总目标,必须要依靠以智能建筑相关的功能,特别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建筑设备等楼宇控制的相关技术。没有相关的支撑技术,绿色建筑的许多功能就实现不了。从这个意义来看,智能建筑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面,同时具有与人和自然高度和谐、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是更注重经济效益、安全、环保和人文关怀的、并且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技术的绿色建筑。

2 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2.1 智能建筑是以绿色为目的、方向和总纲。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对于智能建筑而言,绿色是智能建筑发展的目的、方向和总纲。这就要求在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中,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的概念,必须更有效地使用能源、水和其他资源,并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力。

2.2 智能是绿色建筑的手段、措施和技术。智能是为了帮助绿色建筑指标的落实,以达到节约、环保、生态的要求。例如可以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可以实现对气、水、声、光环境的有效调控;可以对各类污染物进行智能化检测与报警;可以对火灾、安全进行技术防范;同时,可以提供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以达到舒适、安全、高效、便捷的要求。

3 结论

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智能建筑给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绿色建筑是智能建筑要达到的目标,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是对现代建筑两个不同方面的追求。

综上所述,应该将智能与绿色和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体现出人类对现代生存环境在安全舒适、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方面的追求。从长期发展来看,既可以满足以人为本,解决建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需要,又丰富、完善、更新、拓展了传统建筑的建设。应该把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也就是只有坚持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才可能真正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技术革命的创新,在建筑中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更高新的后工业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技术等,特别是应该将多种智能、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新型能源结合起来,形成新型建筑—智能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喻李葵. 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

[2]唐红.基于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柔性融合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

[3]符长青.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2,(7)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设计原理;系统

通常情况下,想要进行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就必须再设计进行前对设计的建筑进行充分的了解,将最终的目的和合理设计结合在一起后,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进行智能建筑火灾报警设计系统的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1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概念

1.1火灾自动报警的概念

火灾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火灾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化学材料引发的火灾,炎热天气引起的森林火灾等等。一下将主要对于在建筑中发生的火灾进行分析防御,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作为建筑火灾防御的主要手段。所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指的是对于建筑中的每个系统以及每个角落都进行实时的监控,例如建筑中的防盗系统,监控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保卫系统,防火系统,电力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等,除此之外电梯,音频,显示系统,自然灾害检测系统等也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一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就是将上述个系统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只要在任意一部分出现问题造成火灾隐患的同时就会自动报警,提示相应的监控人员,这样就可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问题分析并处理,可以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的火灾防御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2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硬件选择

对于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来说,系统硬件的其构成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火灾报警器,火灾报警器作为智能建筑中各个系统的链接枢纽和实时分析的重要方式,火灾报警器都具有一个指定的火灾报警标准范围,只要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范围超出了规定的标准范围就会提示报警,并且在进行报警的同时引发整体系统中的全部消防设备,以此来避免火势的蔓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科技技术也逐渐发达起来,特别是计算机领域几乎是质的飞跃,火灾报警器的研发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得到解决,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类型的火灾报警器被研发出来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始的火灾报警器也子不断的进行改革,新型火灾报警器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火灾报警器成为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与之搭配的消防联动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除此之外,不可以盲目的选择最新型的火灾报警器,最重要的是选择与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控制系统相匹配的灭火报警器,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要求火灾警报器必须与智能建筑中其他的系统具有兼容性,否则及时火灾报警器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对智能建筑中其他系统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要对火灾警报器的警报效果和智能建筑中全部系统的警报效果的匹配情况重点关注,与此同时,也必须要重点观察火灾警报器的信息通讯能力以及与相关的消防设备的相互作用,这样才可以使火灾警报器与智能建筑的匹配度达到最高。

2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基本实施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常见的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常都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1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中的硬件系统

一般的智能建筑中活在自动报警系统的硬件主要用于数据手机端和数据采集端[2]。数据收集端主要负责智能建筑中全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通过无线接收与发送模块等部分进行连接。无线接收与发送模块相当于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器中,同时把中央控制器的信息变成无线的方式进行传递。而数据采集端是将智能建筑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

2.2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设计中的软件系统

软件设计作为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硬件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软件程序。所谓的软件程序主要分为初始化程序,数据接收过程,数据发射过程等三个部分[3]。

2.3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实施原理

火灾报警系统都是利用火灾发生条件来判断是否进行火灾报警,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就是根据系统自动收集到的数据等进行自行判断,要比人为判断更加准确并且更加及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从表面上分析并不是很难,但是从内部硬件软件分析确实比较复杂的程序,其主要依赖于分析调试个部分系统的稳定性等,再将调试结果通过硬件系统传递到中央控制器中,然后在根据中央控制器的处理进行判断,同时规定火灾报警条件,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发火灾警报器,实现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警报系统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对于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详细论述与探讨,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在进行智能建筑的活在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应该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筑完全的了解后再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保证进行设计后的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高效的进行智能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尹成龙.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5786-5787.

[2]崔骞.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1):1484-1486.

[3]李炜,朱颖良.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3203-3203.

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主要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将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建筑系统、设施服务和管理体系按照人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达到最优化整合,为住户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人性化服务、绿色节能的智能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将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紧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传统建筑领域与高新技术产业有机结合。在该智能建筑系统中,可以对室内温度、湿度系统,采光系统以及安保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实现远程智能操控,并大大简化管理流程。既满足了生活工作方面更加人性化的需求,又顺应了当今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表现出智能建筑具有功能性以及实现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点。

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开创了全新的建筑设计方式。1984年1月,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在美国康乃迪克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智能化的“都市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标志着世界首次智能型建筑的产生。该大厦首次将信息化、整合最优化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方面,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手段对整栋大厦内的空调系统、供水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系统、防火防盗系统以及采光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为大厦的办公人员提供语音通信、文字资料等多样化的信息交流体验,使客户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便捷、智能高效。随后英法等国也开始相继发展智能建筑系统技术[1]。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技术开始流入到我国的建筑领域,适应了我国快速变化的居家生活模式、休闲娱乐方式以及工作、商务模式,因此传入不久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演变,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商务酒店大楼、商务办公大厦发展到了现在的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医院、智能化学校等多元领域。

2 智能建筑的主要技术

智能建筑是整合利用现代化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将传统建筑领域与高新技术产业完美结合,使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水电暖供应系统、物业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加适应人性化的需求,为住户居民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绿色生态的智能化建筑环境。它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整合利用现代化电脑技术、现代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组成高度智能的综合管理系统,对整栋建筑内的空调采暖、供水排水、供配电、防火防盗以及采光照明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按照需先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实时调整。因此这就对于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水平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早期阶段,我国通常采用电脑集中控制和监视形式,但不足之处是可靠性不够,因此逐渐被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DCS)取代。现在我国多采用美国ASHRAE制定的BACnet网络通信协议和美国EChlon公司研发的LonmarkS技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进步,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引导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潮流。

2.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需要对整栋建筑的供配电、空调采暖、供水排水、防火防盗以及安保情况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管控,整体协调各方,保证各个系统环节能够持久可靠的运转,为居住用户提供一个放心舒适、服务便捷、绿色节能的建筑环境。这就要求重点实施系统集成手段,将智能建筑内各个子系统按照功能的不同科学地进行有机结合,以期待实现资源共享。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从初期阶段时简单的基于监控的处理,逐步演变为现如今基于内容的处理与融合阶段[2]。

2.3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包括电话网、局域网和有线电视网,接入网技术可采用传统型电话系统的XDSL技术,有线电视网的HFC形式以及光纤到区(楼)的局域网等。智能建筑内各类原本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去进行信息的交流更新。通信网络技术称得上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网络,智能建筑的功能化发展都离不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2.4 智能小区技术

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社区”的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把智能化小区理念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住宅小区逐步地智能化,出现了拥有实时监控、安全防范、远程控制的物业管理办公系统以及智能化家庭管理的智能小区,可以为住户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最优化、最全面的生活服务。

3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近几十年,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众多商业建筑与居住社区的办公人员与居民都渴望居住在更加智能化的建筑中,享受更加贴心周到的居住体验。我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该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国内其他地区也紧随其后。我国对智能建筑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智能建筑业得到了更多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3]。综合智能建筑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可预测其整体发展趋势。今后将重点围绕深度化,广度化,规模化,可持续性等内在要求发展智能生态建筑。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会刺激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反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发展更深层次、更高精准程度的信息网络技术也是今后能够深刻影响到智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建筑的理念符合我国积极倡导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我国的智能建筑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低碳环保,建造全方位、系统化的生态环保住宅。在未来智能小区中,会以最大限度发挥居住环境的生态效应为主要目的,全面协调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岳素霞.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13(3):38.

篇5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特性

The Analysi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ang Shao-wei,Yang Yuan-hua

(Chongqing C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ongqing400015)

【Abstract】It is in favour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development by analysis of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to clear ke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cleared key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by aummarize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which self-correlation.

【Key words】Green;Intelligent;Building;Characteristics

1.前言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单纯依靠智能系统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为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环境这一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于此同时,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在工程中涉及的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的课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不能完备的进行建筑物建设、运行与更新过程的信息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2]。可见,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关系正如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与绿色建筑前景》中所概括:“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智能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充分融合,产生了绿色智能建筑。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Derek Clements-Croome教授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效运行,具有高效绩效反馈和响应系统、灵活的自适应设计、主动环境控制、多重使用空间、高效运行管理,能够独立控制通风、空调、自然采光、噪声和隐私性的建筑,智能建筑是自动运行,非格式化的智能空间管理,具有主动智能、组织智能、使用者智能等特性的建筑,综合起来绿色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4]。南京工业大学的陆伟良教授认为现代绿色智能建筑除须具备传统住宅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3]。有的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即是以“可持续”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5]。也有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高科技手段来建设低耗节能,与环境和谐相存的建筑物,是智能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的完美结晶[1]。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绿色智能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

3.绿色智能建筑内涵

所谓内涵,维基百科解释为:称呼给定的词所包含的意义或特征;汉语百科解释为: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其基本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结合文献[1],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1) 智能化与绿色生态。绿色智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手段,服务于绿色生态建设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活动污染防治、节水、能耗监测、节能管理、室内环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优化,做到现代高科技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2) 智能化与健康环保。绿色智能建筑号召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用新的思路来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智能化与低碳节能。绿色智能建筑必须是低碳节能的,并由此带给用户或业主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4)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目标,产生最少或不产生废弃物,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策略。

4.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

特性是指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是事物内涵的外在体现。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内涵,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5],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具有如下的基本特性:

(1)开放性。绿色智能建筑在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放性,留给研究者和有关从业人员广泛的空间,去思考、拓展,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2)环保性。采用的是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3)生态性。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建造和维护。

(4)清洁性。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运转的能耗,提高自养水平。

(5)文化性。富有生态及艺术内涵,倡导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注重居住者、使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

(6)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日照、通风和采光。

(7)健康性。能够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求一切从使用者出发,不仅追求自然要素,还要注意使用者生理、心理、性格、喜好等人文要素,使之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8)安全性。具有预防外来入侵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的自相关分析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是内涵的外在表现,若建筑具有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特性,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建筑是绿色智能建筑。

通过分析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之间的自相关性发现:健康性是绿色智能建筑最关键特性,其次是生态性。其中环保性、生态性、清洁性、舒适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健康性目标的实现,而开放性、环保性、清洁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生态性目标(表1)。

表1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自相关分析

基本特征 开放性 环保性 生态性 清洁性 文化性 舒适性 健康性 安全性 统计

开放性 2

环保性 2

生态性 3

清洁性 2

文化性 1

舒适性 2

健康性 4

安全性 1

注:表示强相关性,表示弱相关性。统计栏中数字表示从横向看除自相关的基本特性外,与该项基本特性强相关的其他基本特性数量。

6.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我国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出了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明确了健康性和生态性是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因此,在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首先满足健康性和生态性要求。目前的智能工程技术比较好的体现了健康性基本特性,但是对生态性的技术支撑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根根 环境与绿色智能建筑 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 第102期.

[2]陈大章 刘刚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年 第10期.

[3]陆伟良 丁玉林 杨军志 对我国现阶段以绿色智能建筑为综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城市建筑 2007年4期.

[4]D.J.Clements-croome,2006,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for the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X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Architecture in Harmony,ISBN 884-897,978-7-112-00507-9.

[5]王平 绿色智能建筑一体化发展探讨 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2009年3月27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