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专题笔记范文

高效课堂专题笔记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效课堂专题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课堂专题笔记

篇1

【关键词】高效 方法 小组

高效的历史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高效的历史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因此要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创建。

一、高屋建瓴“教”――教师是主导

1.目录学习法。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新形势下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一根线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课本目录无疑就是一条最清晰的线索。在复习每册书时,我们可以利用目录帮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对每本书形成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剖析其中的“点”或“面”。

2.读图学习法。相对于枯燥的文字来说学生更喜欢生动直观的历史图片。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内容掌握相关历史信息,达到读图学史的目的。通过给图片归类(如:人物类、战争类、会议类等)、分析各图片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读图及分析能力。

3.专题学习法。在学习历史课本内容时,我们还可以打破课本的顺序,把课本里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专题分类,如:会议专题、战争专题、民主法制建设专题、国别史专题等。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在复习时使用,有助于学生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列表对比法、图示法、歌谣记忆法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锐意进取“学”――学生是主体

1.未雨绸缪――充分预习。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画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聚精会神――认真听课。听课是关键环节。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其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篇2

摘 要: “双十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大面积启动了教育行动研究,有效地打造了高效优质课堂,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对“双十教研”模式做了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双十教研,研究,实践,教学

传统教研活动,教与学的各环节相对独立,前后衔接不够紧密,问题研究多停留在建议和预设状态,很难推向深入。该校创新教研模式,教与学同步研究,把教和学各细化为十个环节,整体构建“双十教研”模式,各环节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统一的“动车组”,逐节推动,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并对各环节进行深化研究,走向有效的教与学。

一、教研“十环节” 研究

包括备课、上课、检测、评课、磨课、反思、案例、专题研讨、学习创新、成果共享十个环节研究。

该校创新听评课方式,把听评课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课前把教案印发到每个参加活动的教师,使听评课更有针对性。设计专门成绩统计量表,课堂及时测试分析。评课重评学,注重用检测数据说话。为深化研究,采用“同课异构”或“同构异课”反复磨课,反复实证教研问题。在反复磨课基础上设立磨反思环节,克服以往教学反思表面化、机械应付的问题,推动了反思深入和反思矫正。通过深度反思,进一步形成精品课例、案例、论文或金点子,近两年,在各级刊物160多篇。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把反思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该校还成立校本培训学校,加强学习,创新各学科教学流程,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到全体教师,实现成果共享。该教研流程,用备课推动上课,用测试推动评课,用评课推动反思,用反思推动专题研讨,用专题研讨推动学习创新,围绕一个研究专题,用一个完整流程,来反复实证教研问题,有效的构建了教研活动“动车组”。同时,反复精细打磨每一个教研环节,向教学研究的纵深推进。

二、学习“十环节” 研究

包括计划、预习、听课、笔记、复习、练习、作业、测试、课外学习、总结十个环节研究。

为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随意,指导学生用日、周、月、学期计划调控学习全过程。研究了多种有效的预习方法,教给学生读、画、议、查、列的预习程序。把听课与笔记同步研究,用11种方法来提高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通用的笔记方法和8种具体的笔记方法。研究了各科通用的复习方法,并通过教研组长学习方法报告会,教会各科具体复习方法。研究了有效的练习形式,教会学生科学的练习方法。研究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以及多种作业批改的方式。在测试研究中,注重分层达标,引导学生由关心考试分数到关注学习过程。在课外学习研究中,设置课外学习评价量表,明确目标,细化过程,养成习惯。注重总结研究,以优化调整学习各环节。该校通过举办学习方法报告会和主题班会,印发学习方法校本教材,进行学情、学法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教会学生全面优化学习。

篇3

本学期,我们历史组围绕教研组计划和历史学科“一科一案”落实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围绕主题,落实常规,突出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研效益

1、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师德建设:开学时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理念和学科素养方面的学习。加强师德教育理论、教育法及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学习,在教育教学总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

2、注重经验积累,开展专题讲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专题讲座,本学期围绕今年高考高三两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3、分类别听评课,推进听课效益:以徒弟和师傅为抓手,以备课组长和老师为主体,以教研组长和老师教师为辅助开展了各类听评课活动,有助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4、注重学情,各有侧重:高一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习惯,夯实基础,突破学考;高二一轮复习,构建体系培养历史思维品质;高三抓好复习关键,打造高效课堂,整理好高考真题,高效训练,学法指导。

5、参与远程教研,弥补资源短缺。参与自治区高中历史“基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共听了三节优质课和两场专题讲座,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先进学校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睿智和新颖,也感受到了老师自身素质对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6、优化资源库,打造共享模式:完善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二)突出主题教研,彰显学科特色

1、凝练课堂模式,有效推广示范。在上学期分年级探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总结提升,通过组内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推广示范。高一:情境导入——情景教学——升华主题——课堂小结——课堂练习。高二:情境导入——基础回顾——主干梳理——高考热身——课堂小结。高三:情境导入——(单元体系构建)——主干梳理——重难点突破(横向、纵向关联)——强化高考真题——小结归纳。

2、研究新教材,构建新体系:为适应新高考,我们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活动就是提前熟悉部编版课程体系,构建必修2本、选择性必修课程3本的知识体系,开展部编版教材研究。目前我们已经组内分享了部编版教材电子版,利用教研活动先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然后对整本书进行了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对《中外历史纲要(上)》这本教材整体结构有了初步认识。

3、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科功能。开展“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活动:2021年5月12日我们组在风雨操场开展“铭记党史 筑梦”历史红色经典演绎大赛。本次活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以经典演绎为形式,分为屈辱篇、探索篇、屹立篇、富国篇、强国篇五个篇章来演绎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丰富学生党史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红色文化意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发挥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格和心灵塑造的作用。

4、借力2.0培训,加快技术融合课堂:督促信息化技能培训和运用,针对重难点或者党史教育进行制作微课,公开课、钉钉课、录播课教师都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鼓励青年教师使用其他类型的技术教学。比如我组青年教师王妮媛在本次经典演绎就充分使用了格式工厂、迅雷下载等手段帮助我们完成视频剪辑、字幕呈现,消音、去水印等多种需求,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5、收集整理四史,录制党史微课。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自身优势,收集党史丰富史料,并针对党史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

二、注重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

1、注重业务读书,强化做题:组内老师利用线下休息时间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比如鲁庄阅读《大国崛起·欧洲篇》,李建平阅读《中国大历史》,开阔视野以提高专业知识,以年轻教师参加二模和所有教师参加三模为契机,强化高考真题(2018——2019年)和老师做高考真题的能力,高考结束后我们正对今年高考真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今年文综偏难。

2、针对有效课堂,打造精品课:本组围绕教学模式在组内开展示范课,依托和田地区“智慧云”平台,我组在组内群策群力之下推荐了赵阳和李建平两名教师上了示范课并上传了相关资源。

3、开展“红色活动”,强化育人功能:加强老师红色教育意识,在组内集体学习“学习强国”中的“党史故事”、“红色映象、“文献纪录片”等资源,促进教师红色素材的积累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能力的提升。

4、注重以校为本,提升科研能力:以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校本教研力度;依托自治区教学论文大赛,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积累,强化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5、申报了地区级课题,撰写了申报材料。

三、优化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力量,优化备课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落实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2、以模式为突破,开展课例研讨:围绕“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结合《我的模式我的课》进行交流讨论并结合总结出来的课堂模式进行高一教学课例的讨论,不断探索国语授课形势下历史学考课堂新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3、注重学习过程,落实笔记作业: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要求做好笔记,养成听课就要动笔做记录、做批注的好习惯。教师按要求跟进学生作业批改和讲解。

4、遵循学科特点,注重学法指导:各位老师给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分别进行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发挥援疆教师资源优势,引领本地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篇4

进入第二学期,学生和老师的干劲更强了,针对性更强了,大多学生都取得明显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4,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艺术生受特长学习影响。

5,不善利用零碎时间,闲散事比较多。

6,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7,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

8,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本学期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本学期特制定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实现学校制定的高考目标。

1,情感上,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确定学生具体的奋斗目标。

(1)在课堂上,经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积极自信情的感染和干劲的鼓励,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不断学习进步。

(2)选取高三学子成功的典型事例,给学生讲,读,在鲜活的事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奋进。

(3)指导学生指定每月具体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指定具体进步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不盲目,高效率。

(4)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

(5)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

(6)做好尖子生和艺术生及个别困难生的心理工作,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稳定学生。

2,备课上

(1)深入备课,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学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3,课型上

(1)原则: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

(2)候课抓名句成语的落实。

(3)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刻,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4,授课上

(1)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继续改进教法,采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授课。

(2)保证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听,说,读,写,练。按照高考复习计划逐步让学生听写名句,读背课文,练做要点,整理学案,记笔记,练卷子,巩固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5,辅导上

(1)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自习课上专题辅导,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课下个别辅导学生。

(4)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6,阅读写作上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7,培优补困上

每周定自习课进行培优补困,每次印发培优补困专题学案,进行练习,讲评时结合高考考点。

8,复习方法指导上,强化落实,狠抓及时性的复习巩固,反复不定期练习某个知识点,进行周复习,进行周检测,月考。

9,学生习惯改进上,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10,教师业务提高上,广泛读书,虚心学习;深入教研,积累资料;积极听课,业务培训;努力写作,积累经验。

11,教研教改上,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和帮困教学,在有限时间内狠抓语文成绩的进步,使学习相当差的学生取得进步;同时,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和课文学习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教学体会。

1,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5,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6,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7,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8,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9,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

10,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篇5

关键词:自我建构;手绘;思维导图;地理;复习;知识梳理

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建构更系统。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地反映出来,让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实和升级,有力地促进了课堂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过渡。

一、目前地理教学中在思维导图利用上的一些不足

1.仅仅是用在课堂上展示和课后的总结上使用,相当于知识结构图、起到展示作用;

2.大部分的老师都喜欢在课前先预设好思维导图(死的),很少能够做到边上课边生成(活的);

3.老师在做思维导图而不是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在建构或者在合作中生成,思维导图关键在于学生参与;

4.喜欢电脑做图而不喜欢徒手画图,而恰恰徒手画图更能体现交互性以及适合学生参与;

5.喜欢在新授课的时候后使用,其实二轮复课时给学生建构重要知识点框架更有效的,;

6.直接用思维导图作图软件展示,强调了计算机技术而忽略了地理知识,本末倒置,其实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过多地关注基本知识和考试重点,造成了这种思维导图只是一个个要点的简单罗列,缺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缺少深层次的应用。

8.思维导图过于大过于全,内容繁复,结构复杂,令学生一看生厌,降低了学习的乐趣。

9.一个思维导图不是一次性呈现给学生看完,而是分层分步骤呈现,这样能够体现知识的层次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基本的思维线索。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手绘建构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再强大,如果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那是被动接受过程,效果强差。建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比如手绘,很普通的做法,只需要人手一笔,可人人参与,但效果很好。

学生手绘思维导图的好处:

1.手脑并用可以带动大脑“全脑思维”,启动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参与学习。科学C明:体验式或参与式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佳且明显;

2.手绘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大脑创新、创造与想象力。因为,思维导图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关键图都是大脑通过左脑逻辑性思考再结合右脑形象性的转化,最后呈现出来。

3.手绘思维导图可以将我们大脑中抽象的逻辑思维、深层次的创意与想法,直观性展现在思维导图笔记上,使信息之间更具逻辑性,从而提升信息之间的紧密性。形成思维笔记,更有利于后期的复习、巩固与进一步的创新。

思维导图重点是过程,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三、学生在专题复习中手绘建构思维导图的意义

专题复习是梳理一轮复习思路、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如何高效地提高专题复习的效率,减少专题学习负担的重要命题。这些年来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我强调了学生手绘建构思维导图的复习方式,效果显著,主要有下面几点:

1.有思考的复习,真正实现了“典题精做”。手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在提高专题复习效率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考一轮复习的量的积累后, 专题复习起到了促进复习效果质变的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复习方式相比,做一题,绘一图地自我建构思维导图的复习方法,真正实现了“典题精做”。寻找答案不是目的,构筑知识体系、学会高效复习,才是课堂学习的核心。

2.图文并用,地理事物关系清晰。引导学生通过围绕一个地理问题,一个地理事物,手绘画出也这个地理问题(事物)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把各级地理事物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通过自我手绘建构思维导图,学生对知识的脉络,地理对原理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而且是通过理解去掌握地理知识而不是往常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以研究的地理事物为中心问题的知识网。在地理复习上,我们经常会把要复习的问题归为中心问题,以它为中心,把的前因后果等相关的知识梳理出来,那这个问题就算是好解决了。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类别、结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所以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把书由厚读薄的方法。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4.有利于形成学生整体思维习惯。自我建构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从“展知识”到“展思维”的升级,一节课是否高效不能用做了多少具体的题目来衡量,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训练,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训练,正是培养学生整体思维习惯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