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直接融资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银行;税制结构;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5-0048―05
一、引言
企业融资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主要方式。从世界各国来看,间接融资远比直接融资重要;而在间接融资中,银行是工商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来源。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风险、道德风险以及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冲击,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当前中国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是,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商业银行信贷占到融资总额的80%以上,而其中的75%又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出的。1992-2001年,企业从股票市场累计筹资7755亿元;而向金融机构借款却增加了8.6万亿元,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2002年银行贷款净增加额约为1.9万亿元,股票筹资额仅为962亿元,只相当于银行贷款净增加额的5%。中国企业融资依赖于间接方式也可从表1中看出。
与企业融资结构相关的是企业负债率问题。据刘遵义与王桂娟的统计,1999年在918家上市公司中,除12家股东权益为负的公司外,杠杆比率大于1的公司有315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杠杆比率大于2的公司有96家,占总数的10%。总体上说,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要好于一般公司,一般公司的杠杆比率要更高。由于国有控股母公司往往把最优质的资产转移给了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杠杆比率要高得多。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在于,若一家企业有问题,必然影响到银行和其他企业(如供应商),从而影响社会一大片,这已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所证明。同时,这也是造成中国商业银行呆账、坏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经济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企业会选择直接融资?在什么条件下又会选择间接融资?或者说,银行在什么条件下会将从储蓄者那里吸收的存款借给企业?Holmstrom-Tirole的监督与资本模型和Diamond的监督与信誉模型,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存现象给出了解释。”两个模型都是基于道德风险前提,得出了资产规模不足的厂商无法获得直接融资支持的结论。
【关键词】融资方式;公司治理结构;权益资本融资;债务资本融资
公司治理结构是协调股东、管理层、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包括股权结构、股权激励、独立董事制度、企业并购等等。融资方式的不同对公司的股权构成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应重视不同的融资方式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一、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一)融资方式
融资是企业为保障其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者未来增值潜力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
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
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通俗点讲,除银行贷款外,许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都是依靠的是亲戚、朋友或熟人的财力。这些资金可以采取借款和产权资本的形式。不仅是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也会有资金充裕者将钱借给短缺者进行周转,收取一定的利息,这种资金融通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借贷。
(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非内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维护公司各方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具体包括产权制度、决策与督导机制、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基本内容。公司治理的目标首先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保障公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委托——关系。由于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人)目标不一致,自然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为协调双方的责权利,维护各方利益,就产生了公司治理结构。
二、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联性
融资方式与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中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体现了企业资本的来源问题,还影响着企业权利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分布;决定了各利益主体所受到的约束与激励强度、委托关系的效率,关系到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制度安排问题。在一定治理结构的框架内,融资决策会改变现存的公司资本结构,并最终会影响到公司业绩。企业融资从一开始就与公司治理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在企业中保证投资者或资金提供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和资金安全。不同的融资结构,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即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具有决定作用。
(一)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即股权资本融资和债务资本融资。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形成了企业的自有资本,从债权人那里获得的债务资本形成了企业的借入资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结构和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方式决定资金供给方对企业的控制方式
企业采用两种不同的筹资方式,也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治理形式。就股东而言,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投票权,股权比例决定董事会的人选。股东进入董事会后,股权的治理作用又顺延到董事会,董事会成为内部治理结构的一部分,股东直接参与对经营者的监管。当股东在内部治理结构中不能发挥作用时,只能采用外部治理,如通过资本市场出售股票,间接实施对公司的监管。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常常给敌意收购创造条件,因而对企业十分不利。权益资本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股权内部治理和股权外部治理。债务资本融资在公司治理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债权人而言,其与企业建立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跟踪监控,必要时进行干预。如制定各种限制性条款,当企业违反贷款合同或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强制企业破产等控制方式,以保护自身利益。债权人对企业的约束是强制性的,当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时,将诉诸法律。
2.企业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化解财务危机的方式
面对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股东和债权人的态度不同。股东更愿意通过重组度过财务危机,债权人则愿意选择清算。这是因为债权人具有优先求偿权,选择清算对其有利。因此,增加债务融资的比重,就增加了企业外部的强制性约束。
3.资本结构决定经营者的取向
融资方式决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当经营者拥有公司股权时,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不会降低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这对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非常有利。如果采用股权融资,会降低其持股比例,可能会提高股东的成本。
(二)融资方式不当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融资方式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融资方式选择对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融资方式不当对公司治理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多数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通过股权筹集的资金因无到期日,又无固定股利,经营者的压力大大减轻,股权融资成为经营者偏好的融资方式。股权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其治理是通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进行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大部分是国有股,外部流通股较少,且流通股比较分散。这种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小股东对公司形成决议的影响不大,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很小。另一方面,代表国家行使控制权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由于产权缺位,未形成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机制形同虚设,导致董事会的内部治理同样失效,公司经营者掌握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因此,很难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治理结构。
2.债务资本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
债务资本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即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我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银行借款,银行对公司的外部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并未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从债权债务的起源看,含有较多的行政干预成分,很难形成真正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很少起到监控作用。因此,仅靠银行借款融资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
3.债务融资中的民间借贷
由于当前信贷紧缩,旺盛的资金需求推动民间借贷利率不断走高,导致各种资金纠纷和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借贷成为一种风险很大的融资方式。企业是否选择民间借贷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不能因为资金压力盲目引进民间借贷。
三、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融资顺序应首先考虑的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但在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明显偏好,而负债融资,特别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筹集外部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
(一)融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企业的资本负债率过高,且以银行贷款为主,制约了企业的融资安排,即使企业面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最终也只能更多地依靠银行贷款。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也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所以它们之间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无法起到约束经营者行为,进而增进企业效益的作用。另外,黄少安等学者用实证证明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成本要高于股权融资成本。由此,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偏好是一种特殊国情下的理性融资行为。
(二)债权约束软化
目前,我国企业债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效应相当微弱,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银行债务的软约束与破产机制的软化,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软性债务是可以不偿还的,经营者不会考虑。留存一定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也不用考虑过多债务会导致公司破产。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这使得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资本市场不发达
近几年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股票市场的不健全造就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股票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及政府在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和配股中的干预作用,使得股票市场难以正常发挥自身的功能,也使政府为上市公司承担了部分风险。而且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甚至萎缩。
四、优化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对公司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从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两方面相互促进,才可能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调整银企关系,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未规范化运行,经理市场几乎不存在,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控,对于降低各种成本具有现实意义。要使国有银行有动力有能力对企业进行监控,就必须发挥银行的相机治理作用,对其进行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使银行成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加快银行的商业化。
(二)优化融资结构
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经验表明,股权融资治理和负债融资治理的结合将会形成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这实质上就是利用不同的股权和债权配置方式来保护投资者利益,其核心是通过资本结构的设计来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对于股权融资,应该从股权结构、监督与激励机制、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方面入手,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对于债权融资,关键是要把真正商业化的债权债务关系引入企业的融资结构,使债务的“硬约束”能够充分发挥效用。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做出融资决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公司治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使企业做出的融资决策更为合理。随着融资结构的多样化,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发挥市场机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作用将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过程。
融资方式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而股票的投票权和债务的硬约束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互补地位,缺一不可,只有发挥两者的合力作用,才能有效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银行的积极作用。当前,要在充分考虑环境与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英美、德日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合理成分,以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公司治理模式与机制,既要发展债券市场,提高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着力解决国有股过度集中等问题,又要发展机构投资者,积极培育其他核心股东,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要加快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强化其对公司的外部约束,允许主要债权人介入董事会,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
参考文献
[1]吴元波.试探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2004(4).
[2]黄少安.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3]杨燕英.从融资结构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J].投资研究,2003(3).
[4]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4.
关键词:融资结构优化; 指标体系;自有资金比率;自有资金利润率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6-0013-02
企业融资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融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运用资金的具体形式。狭义融资方式则指企业筹措资金的具体形式,本文仅对狭义的融资方式即筹资方式进行研究。融资方式结构实际上就是资金来源结构(筹资结构),简称资金结构或融资结构。如何选择适合于中小企业具体情况的最佳融资方式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时期融资方式结构都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出发,设立了测试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
一、建立测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总出发点
设立测试融资方式结构优化的指标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通常采用测定不同融资方案综合资金成本率的方法加以选择。本文认为,从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出发研究更好一些。企业经营的安全度,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是指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企业的安全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自有资金,以偿付到期的债务,这与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周转速度密切相关;二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使投资收益率(或总资金所得率)高于债务资金利息率。衡量企业经营安全度的主要尺度是自有资金比率和自有资金盈利率(或每股收益)。
之所以把企业经营的安全度作为设立指标的总出发点,是因为:第一,拥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创建、参与市场竞争、筹集外部资金和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从投资者来讲,其投资方向和规模的决策,首先考虑的是投资的安全性。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决定了企业在某一时期所能选择的融资方式和可能采用的融资结构。第二,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用最“经济”的方法筹集所需的资金,并使资金成本率降到最低限度,获取最佳融资效益。融资方案综合资金成本率只能作为融资方案的选择依据之一,而不能作为测试资金结构优化指标的总出发点。因为融资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最佳融资效益,最低综合资金成本率只是实现融资效益的手段、途径或者是所要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最终目标。
二、测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
从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出发,测试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有两个: 第一个是自有资金比率。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表现为更偏好内源融资,更依赖债务融资,尤其是经常性的小额短期银行贷款及更多地求助于商业信用和非正规金融等特征。实践表明,有适度自有资金比率的企业在发生亏损时,有足够的资金加以弥补,而债权人也愿意用债权资金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以重新获利。在具备足够的自有资金比率时企业管理部门可以致力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市场销售等领域,而不是忙于资金筹措,以集中精力度过危机。因此,为防止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保持适当的自有资金比率是必需的。自有资金比率对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企业危机预警指示器。
第二个重要指标是自有资金盈利率,即自有资金利润率。之所以不采用“资金利润率”,是因为尽管资金利润率将企业融资额压缩到最小单位,反映每单位融资额的获利情况,但是资金利润率作为考核融资结构合理与否的指标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企业资金来源不仅是自有资金,还包括借入资金,借入资金的收益是利息,已从经营收益中减除,利润中已不包括借入资金的收益;二是从企业主体角度出发,只有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资,倘若用全部资金利润率作为考核指标,岂不混淆了企业主体界限。因此,企业资金结构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应以“自有资金利润率”表达。这一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又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果。当企业融资结构变化时,可以通过这一指标反映出来。
假定某企业总资金(负债加自有资金)为2000万元;债务利息率为10%;所得税率为50%;息前利润(经营收益)为300万元。在其负债比例分别为0%、50%和75%时,该企业自有资金税后利润率为7.5%、10%和15%。见表1。
该例说明,同一企业在资金总量、经营收益、债务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融资结构,其自有资金利润率将发生变化;同理,不同的企业,由于不同的财务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资金结构,使得各自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存在着差别。
自有资金利润率与全部资金所得率和融资结构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便于分析,抽掉因结算原因引起的不支付利息的短期债务。假设LC为债务资金,NC为自有资金,TC为总资金,YLC为债务资金利息率,YNC为自有资金利润率,YTC为总资金所得率,有:
YNC=YTC+(YTC-YLC)×LC/NC
假定有A和B两个方案,其中A方案的总资金所得率为10%,债务利率为8%;B方案的总资金所得率为6%,债务利率为8%,在负债比率分别为60%、80%和90%的情况下,A、B方案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在负债利率确定的情况下,若总资金所得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愿意用债务资金替代自有资金,且负债比率越高,自有资金盈利率也愈大(见A方案),这也是现代许多企业负债经营、降低自有资金比率的重要原因;若总资金所得率小于负债利率,借入资金比例越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越低,当其自有资金比例低于适当的比例时,企业的持续生存能力就会发生问题。因为一个债务资金份额大的企业就会由于银行利率上升以及不利的市场销售条件显示出下降的盈利率,从而会受到相当大的损失(见B方案)。损失的原因在于债务资金份额过高所引起的高利息负担。在经济萎缩或宏观紧缩时期,利息负担会导致盈利的减少和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急剧下降。债务资金份额越大,利息负担越重,亏损发生的越快。这就是说,只有在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时,负债经营才是有利的;同时,在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例时,要充分考虑融资风险的大小。这是企业在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编著.现代西方财务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关键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1.直接融资的概念
1.1 直接融资的定义
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1.2 直接融资的渠道
(1)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包括:1)主板上市,交易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最大股票筹资市场。2)创业板上市创业板是指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是主板市场的补充。3)私募股权融资,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共渠道(市场)的手段定向引人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主要对象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
(2)债劵融资,是指通过发行有一价债券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债券类型主要由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债券融资。
(3)融资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是当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直接融资方式
2.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的必然性
2.1 直接融资的优势
直接融资不受中间环节的影响,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给者处获取资金,改善了资金集中在银行的状况,实现了风险社会化;直接融资市场上信息透明,资金进出比较自由。
股权融资优势:(1)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2)加速资本积累,使企业以几何倍数扩张。(3)没有中间环节,融资成本低。(4)优化产权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债券融资优势:(1)债券融资的避税作用。税法规定债务利息要在税前扣除。(2)扩大股东收益。债券融资获得的资金资只偿付利息,并不分红。(3)强化股权控制。
可以明显看出,虽然目前其发展态势不如间接融资,但因直接融资有着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使得它必然将成为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
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间接融资远远高于直接融资,尽管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也在一直上升。虽然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已经从13:1下降到2.5:1,也说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过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3.2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协调
3.3 上市公司不分发股利
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真正目的是获得每股股票的股利,但我国大部上市公司每年分派股利都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公司几年都不分发股利。很多公司上司后,并没有把散户真正的当做是公司股东,只顾及大股东利益,发行股票融资金后,就自顾自己发展,不考虑小股东的利益。很多企业把股票当做无需还款的筹资的工具,拿小股东的钱发展自己的利益,致使我国股市的散户也被迫从投资者变成了投机者。
3.4 上市门槛高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资金短缺的现象,融资上市本应该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我国设立的上市门槛过高,要求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使很多企业被挡在外面。最近新成立的创业板本来给一些中小企业带了希望,但公布条件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很多人认为得这个市场的建立并未太大作用。创业板和主板的上市条件几乎没有拉开距离,门槛还是高的让人望而生畏,并没真正解决上市难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需求,如此高的门槛对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5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
(1)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且实施力度不够,这直接导致了直接融资过高的信息成本;(2)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并且披露内容的及时性与真实性都较差,也导致信息成本上升,使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降低;(3)是缺乏可信度较高的信用评级制度,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4)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容易出现道德风险。
4.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的方法建议
4.1 规范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是企业信息透明化
我国金融市场成立时间不长,有很多规则制定也不尽完善,这也给一些企业钻了空子,直接融资市场中,有时会出现信息作假,信息披露不及时状况,这是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已达缺陷,一定要尽快完善,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也使市场更健康发展。监管制度应从在的“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一来是信息透明,保护投资者,二来也可以企业扩大融资范围,帮助企业更容易融资。
4.2 改善我国低利率政策
低利率政策极大地阻碍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尤其是股权融资的发展。企业当然愿意低息或无息使用资金,即使无法贷到足额资金,也把银行贷款作为地选择,这样就极大地忽略了直接融资。而且低利率的偏向性政策已不适用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应该及时停止。
4.3 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发展缓慢,我国企业大部分最多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企业的信用,而且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工作非常不完善,也不具权威性,这一严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缺陷一定要克服,引进或发展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为市场内企业公平评级,增强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信心,是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前提。同时大力建设高流动性的债券二级市场,目前债券市场上除了国债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债券流动性较好以外,其它公司债券流动性都不强,这也是债券市场发展慢的一大原因。
4.4 降低股票市场上市的高门槛,创新融资渠道
降低股票市场上市的高门槛是真正打开直接融资市场大门的根本方式,给予需要资金的企业以支持。同时我国的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应该在降低,与主板上市拉开距离,适合不同的企业融资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的融资渠道明显不能满足需求,一定要进行不断创新,推出更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小湘.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应如何定位[J].西安金融,2007(04):20.
[2]周道坤.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经济分析[J].理论导刊,2004-12
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企业融资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2.25万亿元,同比增加8840亿元,增逾六成;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508亿元,同比减少1869亿元。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5.9%,较2010年、2011年分别上升3.4个和1.9个百分点,占比创历史新高。
从2012年人民银行的数据来看,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逐渐提高,为何以往一直发展缓慢的直接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显著增长?
政策支持是主导因素。2012年9月的《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此前“十五”时期的2002年至2005年,直接融资占比为年平均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08%。加之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股权融资受到资本市场冷落,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工具融资,不断降低企业发债门槛,创新债券品种,使得债券市场进入了超常规发展阶段。
我国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往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体系过于单一,而且融资渠道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不仅不利于改善金融服务,也不利于提高融资效率,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而大力发展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融资方式,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全社会融资结构,也能使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我国融资方式多元发展,融资结构趋于优化。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8.20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52.1%,占比超过50%,如此高的占比,如果不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进行“稀释”,显然不利于分散金融风险。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银行系统集中,而且直接融资透明度较高,在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下企业能更加合理、充分地运用资金,这也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012年,在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但占比却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的同时,直接融资中的企业债券融资十分活跃,直接融资占比创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