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篇1

一、民主和谐,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这里插入一个花絮来说明上面的内容,什么呢?很简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用活教材,因材施教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紧学生的时代步伐,不做教材的“奴隶”。这犹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过嘴瘾,而是能够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由于每个班内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先天素质的差异,造成了他们艺术素质的不同。有的同学从小就在社会上的一些艺术培训中心学习跳舞、唱歌、乐器等,他们的艺术底子较厚实,对一些经典音乐已经有所接触或了解;有的同学从未接触过课堂外音乐方面的熏陶,接触最多的就是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差异,根据他们的这种差距,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施教,在施教过程中要设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来,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三、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谈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四、体验情趣,分享快乐

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就应该充分挖掘歌曲或乐曲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用情激情,以情动情,以情生情,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表演去创设歌曲或乐曲的美感。对于学生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东西,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歌曲或乐曲的真情实感,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要诱启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动态,让学生不偏离歌曲或乐曲的情感世界,使学生能在浓情蜜意的音乐声中感受音乐。

篇2

关键词:高中音乐;愉悦;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喜、怒、衷、乐等丰富情感,交流思想。笔者从实践性很强的演奏课入手,谈谈如何使单调的演奏课得以改善,最终成为高中生喜欢的充满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音、像、故事多方式相结合――听出兴趣

李存老师曾经说过:“我最倡导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要跨进音乐这个大门”。基于此,我初上演奏课时,就从欣赏器乐作品进入,让学生在大师们完美的音乐演绎中得到感官体验,借此激发兴趣。

如果我们没办法上真正有乐器的演奏课,只要老师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图片介绍乐器的种类构造,通过聆听作品了解乐器音色,一样也能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也能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大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选择最动人的作品,让学生“一听倾心”。

二、听、玩、演等多手段用起来――奏出乐趣

为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在“创造”领域中提出: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我们可以试着从最基础的节奏入手,用打击乐器,比如鼓、木鱼、响板、铃铛等,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可用自制的乐器,让学生动起来。

在“演奏”中要求: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在评价这一环节中,他们都激动地用美好的言辞表达出第一次演奏体验的心情:美妙沉醉、激动、快乐等。道是寻常最奇崛,没想到利用身边的寻常物竟能奏响如此精彩的课堂!学生完全接受了这种形式的演奏课。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出个性

我的演奏班里有这样的情况:学习乐器的学生不多,而且程度也不同;学习乐器的学生不多,乐器的种类不少;学校的乐器匮乏,想参加的学生却很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做了相应安排。

第一,集中了解一下想参加的学生人数,根据他们报的乐器情况而定。已有乐器的学生为一组,没有乐器的学生为一组。第二,把已有乐器的学生集中了解一下,根据学习程度进行分组。初学的为一组,较好的为一组。第三,想参加而未编入前两组的学生,可在预定的时间里进行旁听。

这样组别分好了,就可以从不同组的情况入手进行设计教学。如果是初学者,那就从基础学习设定教学内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弹奏独奏的作品,这样在需要表演与参赛的节目时,这些学生就能参与了。需要借用乐器学习的学生,只能从学习时间安排上做文章,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与学习时间,二者交叉利用。

即便如此还有不足,各组的演奏作品分配还是很令人伤脑筋的。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要与学生本身的水平相适应,演奏知识要能够流畅地演奏作品,也要选择与学生本身水平相适的。因为我自己的演奏水平不是很好,我也只选择演奏简洁的作品。根据现状,我也只能停留于演奏课要求的较浅薄的程度,对于合奏、重奏,只能有待发展了。

四、课堂小舞台,生活大舞台――演出信心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社会交往价值”这一点讲到: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在舞台上表现自己,是不少学生从小就有的梦想,所以既开设了演奏课,也应该为他们铺设展示演奏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就感。

演奏班里一位学生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她参加高考后,报考的院校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面试的时候要求考生必须展示一项特长,没有乐器怎么办?她想了想,就蹲在地板上用手打出一串节奏,结果非常顺利地通过了。不少演奏班的学生都认为演奏表演让自己自信了许多。

听出兴趣,演出乐趣,教出个性,演出信心。借助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相信这四个环节形成的循环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一定能让高中音乐的演奏课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黄兰君.让音乐课堂在生活中绽放活力[J].中华少年,2015(25):33-34.

篇3

贵州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于2008年秋季开始,课改后,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结构将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供学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音乐鉴赏》模块为必修模块。新的课程理念提倡音乐教学要从音乐的本体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高一年级的音乐课内容是音乐鉴赏,要求一学年完成全部学时,共2学分。下学期的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西方本文由收集整理音乐历程和中国音乐历程。在欣赏西方音乐方面,我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唱起来,勇敢地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来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高二年级以歌唱教学为主,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在练声与歌唱的中间穿插一些音高与节奏的训练,这些训练以游戏式的集体参与方式出现。如,可先听音高1、5、3、6,然后就这些音以一小节编出不同类型的节奏型,例如:2/4 1111 — 5 5 5—3 33—6 6

先让学生打出来每一小节的节奏型,等对准拍点后再连贯,然后加入音高全部唱出来。这既缓解了练声与歌唱之间紧张的情绪,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贯穿到音乐的其他领域。

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就唱歌教学为例,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音乐教学除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一点上,音乐与其他学科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寻求美,也是缓解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压力的一门艺术。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的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艺术审美愉悦体验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我们知道: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这种高级形式的刺激经常不需要反复强化、反复操练便能长期有效,而且还是速效、高效。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正是基于此原理,即通过教师对自己课堂上的形象和活动进行艺术加工,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感动,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加进去,自觉地力求一般性的听、看、唱,讨论、联想升华到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音乐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中,变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 提高 课堂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61

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我们高中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它是教学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只有找准教学的理论支点,才能更轻松的撬起教学这个“大地球”。教学效率的提高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笔者在音乐教学生涯中一直积极努力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一、当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笔者不断地考察,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不够充分

他们往往简单的把音乐欣赏课的各个科目混淆一团,同意的看作是“音乐课”,而在他们看来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歌,把音乐课等同于唱歌课。这种观念是受到了上个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国内民族音乐刚刚起步的“学堂乐歌”时期,是比较适合当时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的。但是,随着国内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音乐本身的各个方面。

(二)师资力量不够,缺乏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专业教师

在很多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高中,很少有专门从事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让其他音乐专业的教师兼带高中音乐欣赏课。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他音乐专业的教学兼带音乐欣赏课的办法,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是行的通的,但是,不能很好的保证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获得知识的全面性、准确性,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硬件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发达,现在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更注重信息的收集和综合,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但是,现在许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硬件落后,无法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音乐,更无法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欣赏音乐。

(四)不能认真执行教学计划

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音乐课教学常常会受到其他课程教学的冲击,高中音乐欣赏课也不例外。由于旧式的应试教育观点的禁锢,在高中教育中,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常常会被其他文化课教学所占用。从而,导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只能减少教学量或延长教学时间来完成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学计划。

(五)教学模式落后,教法的更新不够及时

近几年,我们虽然从国外引进和自己创新了不少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但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任然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比较老的教学方法,更甚至,有的教师的教学完全靠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进行音乐授课。因而,全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很难得到发展。以上问题,是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

“变则通,通则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学亦是如此,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二)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

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四)课堂教学的转变

篇5

关键字:高中音乐;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慎英,刘良华著.高中新课程教育丛书-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农村高中 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前,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但是现阶段中,我国农村的高中音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当前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村高中整体体现出忽视音乐教学的问题:一些学校视音乐课为“副科”,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热情,音乐课堂上,教师放任学生不管,导致当前我国农村高中音乐课程成为摆设;而学校缺乏有效监督及相应的考核机制,也严重影响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育。因此,农村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越来越多音乐教师关注的话题。

二、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优秀的师资队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就很难将音乐真正的乐趣及学习的真谛传达给学生,还会导致学生对音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农村音乐教师必须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出发,具备优秀的歌唱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音乐教师本身还要具有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全方位地为学生剖析经典的音乐作品。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巧妙地将诗歌、舞蹈、美术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同时利用丰富的情感体验向学生传输音乐中浓厚的文化底蕴。音乐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素养,全方面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成功地驾驭每一节音乐课,尽情为学生展现音乐的魅力[1]。

(二)有效整合并活用教材内容

作为高中音乐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音乐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立足教材,研读教材,对音乐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增添和删减,从而将其置换、重构、组合,使得展现出来的音乐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2]。例如,当前学生比较喜欢通俗歌曲,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适当穿插一些通俗音乐的教学,如刘欢的《好汉歌》或是周华健的《朋友》等,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从学生喜好的角度来帮助其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学习潜质,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针对学生喜欢的各种流行音乐类型,让学生自由探索各种艺术歌曲,进而分析民歌与流行歌曲的不同之处,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三)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树立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在音乐情境下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合理引入音乐知识,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尽量将不懂的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思考和解决。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整合教材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为学生创设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意境。比如,教师可以在严肃安静的课堂氛围下让学生静静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在雄壮的音乐声和铿锵有力的节奏中,想象我国人民群众万众一心,誓死搏斗,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与敌人战斗的场景。学生通过感受激昂振奋的歌曲,音乐感和爱国情感受到熏陶与感染。然后,教师再通过向学生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我国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层面、多角度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式最优化、多样化

从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最佳教学效果的追求,需要其具备指导性的教学思想,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鉴赏力基础,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其综合利用[3]。比如为学生推荐歌剧《卡门》开场之前的一段管弦乐《卡门》序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有关《卡门》这部音乐作品的序曲,其次是讲解音乐曲目的知识,最后是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教师要明确,《卡门》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了解什么是序曲与回旋曲,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像、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通过同步出现的背景介绍和解说文字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课件的制作中可以采用多种颜色与字体的巧妙搭配,选取多种动态效果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问,技术性与有效性兼具,应用在农村高中音乐的教学课堂上,更需要结合农村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强化有效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并结合学习主体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思考、有效设计和有效组织。此外,还要适应社会音乐潮流的发展,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使其高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及音乐专业素养,最终实现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少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大众文艺,2012(24).

篇7

一、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高一开设《音乐鉴赏》这个模块对学生来说,内容还是很深的,但我坚信学生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因为一开始我就发现高一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我对教学有了信心,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我在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前,把合唱曲《欢乐颂》的简谱、五线谱对照表印发给学生来视唱,这一做法使他们觉得视唱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而后我又打印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的简谱、五线谱对照表给他们课余时间学习,如《梦驼铃》、《康定情歌》、《小白杨》等。把每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由班上音乐基础相对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当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比赛。除此之外,我还和学生一起研究和讨论相关的音乐课题。如民歌和创作歌曲之区别,你了解哪些外国音乐大师和他们的作品等等,通过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师生互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的“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已有了较深的印象,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

让学生多通道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手段主要是身体感官的综合参与。即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觉、心灵综合参与等。具体运用的手段有很多,如:提问后思考中听、结合画面听、随乐打节奏、随乐即兴跳舞、配乐诗朗诵、演唱演奏主题等等。

三、抛砖引玉,剥离困难,让学生领会高雅的外国古典音乐

高中课本里面外国作品占的比重较大,但学生对外国音乐知之甚少,个别学生甚至对外国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认为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之水,西方音乐与基督教和宗教音乐联系密切。如果我们对基督教及其宗教音乐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于是,我就来个抛砖引玉,从最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宗教音乐、舞曲、民谣的欣赏入手,并配与对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让学生消除地域的隔阂,对外国音乐有个初步感性的认识,渐渐地学生从最初的好奇到引起注意到发生兴趣,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抵触情绪。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方古典音乐,我引用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创作过教会音乐,如海顿的《纳尔逊弥撒曲》,莫扎特的《C小调弥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弥撒曲》,贝多芬的《C大调弥撒曲》和《庄严弥撒曲》,名家名曲让学生在高雅的音乐殿堂里畅想、遨游、熏陶。

四、培养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给他们一种条件、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去前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不是抛出一连串课前设计好的问题给学生,而是问他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让他们猜一猜,老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带着最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理解尊重他们,能根据他们的愿意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一下子充满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表面上是让学生猜教师的想法,实质上是我对学生提出了听音乐的要求,但我巧妙的运用了猜一猜的教学手段,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五、把表演带进课堂,培养自信,让学生主动去表现艺术、发掘艺术

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高中音乐鉴赏课;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44-1

高中音乐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表现得非常明显,都希望能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身心的享受,但是课本上的音乐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种情感上的体验,是高中阶段学生情感表达和情感交互的重要手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意义上让高中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所希望的样子,对于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备课时莫忘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准备,对于学生的情感需求没有良好的把握,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某些情况下,很多音乐教师感觉自己的备课是完美的,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却并不买账,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基本上没有领会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学生在课堂内的主体地位,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那么课堂效果将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提升。当面对一个新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学生会对其中的那些部分有兴趣,对那些部分的接受会较为困难,对于其中的难点部分,我们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能够更为容易地接受。

例如,在备《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这节课时,我着重考虑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贝多芬音乐里的 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对其在音乐中所表达情感的体会,如果仅仅按照课本讲解,那么学生对于课堂授课中的种种思考将会被扼杀,抽象的理论讲解,对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掌握并不会有任何的帮助。而我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了贝多芬和歌德一同散步时遭遇贵族马车的个故事。 世界上的贵族千千万万,贝多芬只有一个! 这句话出现在课堂上,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二、做学生与作者间的桥梁,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课本上提供的欣赏曲目,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经典,学生对这部分音乐作品的兴趣不高。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对作品作家的时代背景的陌生。曲高 不必 和寡。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学生在情感层次和作家对话提供一个基本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对当时的背景进行介绍,而在备课过程中,也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枯燥的创作背景。例如,在讲肖邦的钢琴音乐专题课时,我讲述了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通过这段故事的讲解来帮助学生走进肖邦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其蕴含在音乐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对其音乐产生了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一面。

三、娴熟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得较为广泛,而我们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需要参与的地方,挑选的内容必须难度适中,能够符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太低,则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太高,学生则望而却步,所以,参与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参与内容必须设定合适。例如,在学习鼓乐铿锵这节课时,我根据学生水平编写了两条带有附点和切分音符的节奏,学生掌握之后,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演唱,变化的节奏和乐音强弱的变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将会是积极的。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乐器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打击乐中声音强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整体上的练习效果。

四、利用姊妹艺术,丰富教学手段

艺术是相通的,部分音乐可能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姊妹艺术,丰富教学手段。不妨用相关联的其他的艺术门类作为我们音乐课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而全面地理解音乐。

我在讲巴赫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当时音乐的时代背景的掌握来提高对宗教音乐那种恢弘气势的感觉,准备了一些欧洲大教堂的图画,通过图片来展示当时宗教的繁荣和发展,利用列位天神的壁画,图画传递出的氛围就是对宗教音乐最好的注解。通过这些例子的应用,学生更为容易地掌握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部分,对于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能够符合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和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为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种种,是笔者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经验之谈,应该说,音乐教学和艺术教学一样,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没有一定的规范,笔者认为,应该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课堂内容。而在教学工作中,笔者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多做总结,就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最终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帮助,而在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自身的提升也是可以期望的。

[参考文献]

[1]陆露.“流行风”为高中音乐课堂带来一股清流[D].陕西师范大学,2010(08).

篇9

提升;数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069―0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把音乐作为艺术学习领域的一部分,确定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学习,必须修够相应的学分。但长期以来,音乐课仅仅被看作是一门可以被占用,可以用于缓解学习生活紧张情绪、调剂学生身心的副课,其规范性往往被忽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效益,保证美育效果,真正实现育人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挖掘美育素材,重视美感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课堂设计要始终贯穿美感训练,要有意识地强调审美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音乐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音乐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用音乐语言和形式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如,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联系作品创作背景、韵律节奏、情感思想、形式风格等让学生感受领悟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训练,实现美育目的。

二、加强音乐欣赏,营造审美氛围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最直接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欣赏评价音乐作品,学会把握歌(乐)曲的美学特征,这是高中音乐课教学设计目标必备的内容。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提供音乐欣赏必备的知识和有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欣赏都应尽量用音响视频或者表情形体语言来承载,可安排单曲分章节欣赏、多曲对比欣赏,也可安排同一作品的变调变奏欣赏;还可以边欣赏边点评,以引导学生把握不同作品和同一作品不同处理方法的审美特质,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说教、灌输,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只能是零散的、单纯的和肤浅的,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课堂效益会很低。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这些有形资源,还要准备好范唱表演、解说点拨等无形资源,以充分全面的准备增加音乐课信息量,增强音乐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轮换上台表演或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有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增强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欣赏效果自然会提高。

三、拓展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1.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音乐教学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播放CD、LD、VCD等音响资料,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授课时穿插音乐家的故事等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

2.创新数字化教学方式,拓宽音乐教学课堂时空。一方面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数字化手段可以使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如,把上课的录音录像回放给学生,学生就能以自身为参照,清晰对比,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形体姿势反复练习,巩固加强良好的歌唱表演状态和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也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回放,通过回放点评,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手把手教、一对一辅导,课堂时间浪费很大。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实现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内容的逐人反复点拨辅导,也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篇10

新课程改革的可贵之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创设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材把握得正确,就能把学生引导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老师很有亲和力,在授课过程中走到学生当中,缩短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学生觉得很新鲜,注意力也相对要集中些。试想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受到感染、没有参与其中、没有感受到、体验它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无论怎样强调和讲解可能都是苍白和无用的。

高中的音乐课程应提倡“聆听——感受——讨论──探索──实践──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氛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将体验、实践、探究、比较与合作的方法贯穿始终。

一、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适合学生

作为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最了解本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实际水平,也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艺术和学生的审美趣味。因此,绝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希望能够选择更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教材,这时教师就应该调整、补充一些教材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得到学生的喜欢,也使我们的音乐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应该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材,应该敢于昂首做学科的教育决策者。”音乐学科不是考试科目,对学生的学科评价权利“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我们不妨使用一下这个小小的权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教教师所擅长的,教教师所爱好的,教学生所喜欢的。”让音乐教师以“导师”的角色自选教材,从而肩负自己所教学生的音乐教育责任。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材更有活力

教学方法的转变将会促使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改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精神。如何使教材真正“活”起来,某些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式教学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新课程是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的产物。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材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努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搜集资料的指导。

2、活动式教学方法。音乐学习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活动过程。这种活动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必需,课上让教师隐退至后台当“导演”,把活跃在舞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施教学手段的多重组合,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活动。“智慧是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活动舞台上获得能力。

3、合作式教学方法。合作精神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之一,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作为老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合作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会集体的力量,在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4、把激情带入音乐课堂

一名好的教师就是一团火,能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点亮;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和学生的心总是共发共涌、相互渗透的。

教师语言表达感染力要强。每节课各

有特点,风格不一,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言美,选择美的音像,动作美,音乐作品处理美等。教师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追求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设计了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看,唱,舞,表演,创作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篇11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素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任务明确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遇。

但就目前来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对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忽略,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出现。探索新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服务。

1.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1 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高考成绩突出,这个学校也就一定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而高中音乐教学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鸡肋,无论在老师还是在领导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无。在教学学时以及教学设备等保障上均无法与高考科目同日而语,课程安排课时少,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

1.2 从教学的目标和师资力量来看,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作为一门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或本身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等。

1.3 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看,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

2.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对策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者认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1 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建立新的课型,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音乐教师应时常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音乐课不再流于表面。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音乐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精心安排,纵观全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音乐课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等教育效应上。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语。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如在教授《音乐与电影电视》时,可以设置很多电影电视音乐问题,选取同学们喜欢的一些影视歌曲,与他们一起探讨。先放一段音乐,制造出悬念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紧紧扣击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学习。

2.3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提问,对学生理解歌曲或乐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很高。

2.4 创新考评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阐述了我的观点: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你肯学,你就一定会学好。反之,你则学的不好。同时,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大学生活中或现实生活中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和影响,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觉自愿喜欢音乐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2.5 创新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优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2.6 创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2.7 创新师资队伍,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学校要从唯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教学理念转化,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改革现有的师资编制方式,科学灵活定编,注重和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音乐教师更专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2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正如人们所说的“乐由情起”。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把情感体验置于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实施路径与策略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情境创设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让学生处于生动形象的音乐氛围中,才能牵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并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感,从而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物态环境布置,渲染音乐情境

教学环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课堂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学生置身于音乐环境中,他们会更好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一般而言,教学环境分为两大类:一是物态的教学环境,二是师生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了民主互动的师生心理环境创设与营造,而忽视了对物态的教学环境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来装饰音乐室,使物态的教学环境与音乐内容有机融合与沟通,就有可能放大环境的渲染功能。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联想,在逼真的氛围中理解音乐的本质内涵。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十面埋伏》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项羽的《坟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古诗意蕴去装饰教室,将教室营造为一种楚汉之争的古战场。同时,通过教室内桌椅摆排、学生座位的变换以及教具、道具的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教学中,笔者又引用了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并展现教学挂图,力求图文并茂,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王项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对楚王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欣赏课引用了一首古诗意境营造、装饰教室环境,利用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古诗教学挂图帮助学生增进对乐曲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树立起音乐教室的环境也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观念,较好地用好这一艺术氛围营造的载体。

二、突出媒体合理运用,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只有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之中,从而接受音乐的熏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使得音乐情境的创设如鱼得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音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相对应与相协调的教学情境,选取恰当的音乐背景、合适的图片、动画、照片与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系统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还原、再现作品情境,体现出音乐的形象性。如在教学歌曲《蒙古人》时,笔者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有着奔驰的马群、洁白的羊群,愉快劳作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同时响起了蒙古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在这种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中,不仅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兴趣,更会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与情感,打心底里喜欢这首乐曲。

总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音乐生动形象起来、课堂活跃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注重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情感储备,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对音乐的鉴赏力、评价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

三、强化音乐实践活动,展现音乐情境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也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而情感体验通常是要借助于活动而培养获取的。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其中,表演是最为直观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剧中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情节。

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在自主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意境、展现音乐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通过合唱练习,从听觉上弄清楚合唱与齐唱的区别。

篇13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运用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增强人们精神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高中音乐教育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重视音乐,有着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发展史的国度,是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音乐,就仿佛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课堂缤纷多彩,让音乐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成了高中音乐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运音乐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制定好的教学策略。下文将对几个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感言,阐述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音乐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是培育学生多方面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策略运用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增强人们精神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高中音乐教育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重视音乐,有着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发展史的国度,是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音乐,就仿佛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课堂缤纷多彩,让音乐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成了高中音乐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运音乐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制定好的教学策略。下文将对几个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感言,阐述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笔者认为,像这样具有想象性、引导性的音响色彩分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的应用强调了逻辑智能――音乐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对音乐表象进行拆分、肢解,了解乐思、乐汇的进行规律,理解音乐内在的含义,并对其形成联觉、加以想象。这样,十分有助于学生建立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总之,高中音乐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是培育学生多方面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