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区域经济案例范文

区域经济案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区域经济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区域经济案例

篇1

目前在国内研究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文献中,多位学者以全国或区域数据分析了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陈柳钦等(2003)经过分析得出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发展阶段的影响;王勋、赵珍(2011)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李春宵、贾金荣(2012)以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等三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结构的关系明显,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则不明显。陈晴旖、张宁(2015)对北京市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关联,且各变量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现有的文献中,几乎没有对中小城市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过实证研究,以珠海市为例,探讨此问题,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二、珠海市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区位优越,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下设香洲区、金湾区和斗门区三个行政区。近几年,港珠澳大桥建设、横琴开发使珠海的经济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呈“平稳、升温、提质”的良好态势。2008-2013年珠海市GDP年均增长9.58%,到2013年年末,总量达到1662.3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67%(见图1),排名第10位。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珠海市三次产业的比例呈现以下特征: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维持在平均2.7%的水平;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由2008年的54.6%下降到2013年的51.1%;第三产业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总体维持在40%以上,2013年达到46.3%。因此,珠海市经济结构呈现第一产业发展平稳,第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态势。根据胡佛—费雪尔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工业化发展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农业初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工业原料为加工对象的石油加工业、炼钢业、金属加工制造业等。而在经济的成熟阶段,服务业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资本、技术、专业化服务的输出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珠海市农业产值在GDP中占比较低,而在区域内既有以工业原料为加工对象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也有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业、旅游业等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率逐年提高,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向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服务业产值会逐渐增加,最终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金融业为例,近几年伴随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珠海市金融业发展迅速。截至到2013年末全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21.58亿元,同比增长19.5%。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1.90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储蓄存款达到1360.23亿元,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见图3)。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截至到2013年年末,全市上市公司30家,市价总值2081.08亿元。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经营营业部、各类保险营业机构(含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逐步扩大。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截至到2013年,有6家外资银行、5家外资寿险公司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开展顺利。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的理论,某地区的金融规模可以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所谓金融相关比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即实物资产总额与对外净资产的和之比”。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其计算表述为存款额加贷款额之和除以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比率越高,说明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资源越丰富,反之则越低。本文根据珠三角地区九大城市即珠海、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和东莞等地统计部门公布的经济数据计算出了2008年-2013年这九个城市的金融相关比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以此来分析珠海市在珠三角地区中金融业发展水平(见表1)。图32008-2013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从表1来看,珠海市金融相关比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由2008年的2.33提高到2013年的3.73,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中上游水平。2013年,这一比率甚至超过广州,仅次于深圳,根据统计,经济较为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地区金融相关率均在3.0以上,这说明近几年珠海市金融业发展迅速,经济货币化程度逐年提高。

三、实证研究

通过利用相关指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以下指标:1.经济发展指标。在经济发展方面,为了消除人力资本的影响,选取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同时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影响,对人均实际GDP取对数,用LNGDPPC表示。2.金融规模指标。利用上文中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珠海市金融规模,用FIR来表示。3.金融效率指标。选取存贷比为衡量指标。所谓存贷比是指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和存款总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经营的效率。用DLR来表示。4.其他因素。为了能使计量模型反映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金融方面的因素,还选取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用FIP来表示。数据来源于2013年珠海市统计年鉴以及2013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样本期间为1979-2013年,各指标均已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统计分析使用Eviews6.0。(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即使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若进行回归也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可决系数,这样一般不会得出有意义的结果。为避免这种“伪回归”,首先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法,上文中变量的检验结果如下:从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样本序列中的LNGDPPC、FIR、DLR的t统计量临界值均小于ADF检验统计量值,三个变量的检验结果都没有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所以上述变量都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FIP的t统计量临界值均小于ADF检验统计量值,故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分别对上述非平稳变量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后,LNGDPPC、FIR、DLR的t统计量临界值均小于ADF检验统计量值,表明都不含有单位根,数据平稳的,则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序列。由于只有变量间是单整价相同时,才可能协整,因此,FIP变量不纳入协整方程,只检验LNGDPPC、FIR、DLR之间的协整关系。(三)协整检验在获取协整关系前,首先要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采取Jo-hansen协整检验法,模型的最求滞后期为2,检验结果为表3所示:(四)Granger因果检验LNGDPPC、FIR、DLR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都为平稳序列,故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依据AIC准则得出最优滞后期为2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下:(五)方差分解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所构建的VAR模型是稳定的结论,在此前提下,进行方差分解来确定变量的贡献程度。方差分解是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一般用方差来表示,以此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图5中可以看出,FIR是影响LNGDPPC最重要的因素,而DLR对LNGDPPC变化的贡献度较小。即金融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要远大于金融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这说明金融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投资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面影响。但是金融效率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六)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的反应,即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产生的影响程度。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考察经济金融各变量的具体影响过程和作用方向。冲击反映的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价数和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形成的偏离带。图6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当期给金融规模指标FIR一个正的冲击后,人均GDP一开始几乎没有任何波动,但是从第2期开始呈现负的影响,并且影响越来越大,直到第9期开始影响逐渐减弱,并向0线靠近。在当期给金融效率指标DLR一个正的冲击后,人均GDP一直呈现正向波动,但是波动从第9期开始逐渐趋向0线,趋向稳定。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FIR对人均GDP的影响力度远大于DLR对人均GDP的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 区域经济学 应用性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国外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流行且应用很广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各知名法学院。

1919年,华莱士.B.唐哈姆任哈佛商学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极为赞赏,主张在商学院推广使用,认为商学院的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与讨论。今日,案例教学仍在法学教育与工商管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梅森教授在哈佛大学创立了“梅森联谊会”,专门从事有关寡头垄断理论的安全收集、整理及其经验性研究工作,而且他们还把研究成果大量运用于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之中,此后经济学安全教学与研究在美国及欧洲的大学中普遍开展。

我国的一些机构和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经济学案例的引进和研究工作。1991年,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我国首次举办了关于案例教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进修班,该进修班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并编印了一大批案例教材。近年,我国陆续有学者开始进行经济学案例研究的尝试,200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始在各个专业进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尝试,并组成了经济学各个专业的案例教学研究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4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组织出版了国内第一套经济学案例丛书。目前,我国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探索和讨论正方未艾,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20年,在中国发展迅速,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学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不同于其他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鉴于该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经济学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的区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采取不同的形式,如专题讲座、热点讨论、小组辩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更加积极关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也可以达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许多院校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中都采用案例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一)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采用应试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师进行“满堂灌”甚至“填鸦式”课堂讲授,而学生则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无疑,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区域经济学课程老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注重要最新社会热点的应用,同时采用同学们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如随着“两会”的召开,可以快速将两会传递的最新信息,利用专题讲座,或者案例讨论等形式,应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

(二)理论教学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如区位论、产业理论及增长理论等,因此,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的讲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熟悉与系统掌握整门课程的系统知识;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案例教学,如增长理论,在讲授学习完基本理论,清楚理解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的基本理念后,可以在课程上,让同学们讨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采取的发展策略,如“”时期实行的发展策略,而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因此,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是前提和基础,而案例教学是对区域经济理论学习的升华与应用。

(三)经典案例与地方性案例相结合

在区域经济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经典案例与地方性案例相结合。在区域经济学发展中,一些经济学家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经典案例,在经济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学生的熟悉度,尽量选择学生有所认知的。如区域经济学中“区域开发”理论,其经典案例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但对于广西的学校与学生来说,更加熟知的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开发。经典案例比较典型,在教学中可以对讲授的理论进行分析说明,但是由于学生认知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会对自己城市自己身边的案例更感兴趣,更加容易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会使理论学习更加有效。

(四)案例教学多形式并重

区域经济学案例教学应多种形式并重,热点讨论、专题讲座及PPT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如热点讨论更多的是,在教师对理论知识讲授到,针对已讲授理论知识,结合热点,让同学逐个或者组成不同的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点,锻炼同学们应用已学理论的能力。而专题讲座,主要是任课老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到其他高等院校、知名企业或是政府经济部门邀请专家、企业家或官员到校开展相关专题讲座。这种形式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并能够加深他们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如在讲授区域规划相关知识时,可以邀请发改局的官员做一场关于所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区域经济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更加关心区域经济发展。

三、总结

案例教学在法学、工商管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注重应用性,因此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形成成熟的案例教材、教学形式单一、案例教学应用较少等问题。尽管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教学中还不成熟,但是通过案例教学,可以看到学生在经过多次案例讨论之后,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因此,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同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热点的讨论,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霞.浅谈区域经济学的几种教学方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1).

[2]五丽娟.论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15).

[3]曹容宁.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与教育方法的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3).

[4]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05.

[5]踪家峰.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8(5).

[6]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7]唐礼智.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鸡西大学学报,2009(2).

篇3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经济布局;高职专业布局;契合度评价;现代物流业;物流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1-0024-07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最为紧密的教育层次和类型,办学定位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发展。高职办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专业建设。近年来,为更好地对接产业,很多地区和高职院校整合专业资源,通过建设专业群来对接产业办学。根据区域产业经济的布局来研究区域某个专业的布局是高职办学策略研究的关键,需要根据产业布局和专业布局的现状来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研究现状

本文中所述专业类是指高职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大类和二级类;专业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因此,专业群往往由专业类中的几个专业或跨专业类的几个专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专业,服务于1~2个产业,通常有一个产业作为主要服务的产业。“高职专业布局”可以是一个专业中多个方向的布局,也可以是一个专业类中多个专业的布局。

已有不少学者在高职专业(或专业群)与产业经济对接的理论上作出研究,认为两者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在专业(或专业群)的布局上应服务于产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设置专业是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1]。张舸认为我国高职普遍存在专业布局滞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问题[2]。高小泉认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高职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特征相脱节问题[3]。杨振军认为高职专业布局合理与否的标准是区域内高职专业的种类、人才培养规模是否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求,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否基本匹配[4]。桑雷、尹玉珍、马蕾认为高职院校需要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5]。杨善江认为常州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走专业“群”发展的道路,应当建立起专业群与产业群“双向协调机制”[6]。吴岳军认为,应通过本土化的专业、专业群来服务地方产业[7]。邓鹏、赵晓琴、许健通过对新疆2007-2012年的经济数据和高职教育数据分析,得出了农学专业对产业的正向促进使用关系[8]。张苗、赵静、张尹莉对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序列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及关联度排序,得出高职专业结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9]。赵昕、张峰认为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是区域高职服务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10]。

从省市地理范围、跨地理范围的协同发展等不同视角,有学者在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布局和高职专业的布局对比后进行了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王玉婷分析了广东省及广东省内的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错位幅度[11]。章建新认为高职专业建设应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来进行专业布局和功能提升,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分析[12]。杜怡萍对广东省的高职专业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结构性短缺严重等问题[13]。倪永宏、王武林、黄兴海以苏中为例重点分析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提出了通过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增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等建议[14]。柳燕君、吕良燕在文献[15]中,以及杨振军在文献[16]中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结构提出了调整建议。孙莹、闫丹在文献[17]中,张艳、孙婉、张默等在文献[18]中均针对辽宁省高职专业布局存的问题,建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高职院校围绕不同的产业群建立相对应的专业群,并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张菊霞、任君庆认为宁波市高职已基本形成了与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布局,但存在专业重复率高、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19]。李真真、陈庆合、孙芳芳等建议山东省高职院校应当按山东省的区域行业设置特色专业[20]。唐继红通过对重庆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高职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调整和优化高职专业布局的建议[21]。

可见,有关区域产业经济布局与高职专业布局的关系、内容、问题、对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此前的研究作定性分析的较多,产业结构用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与专业点在所有专I点中的占比作比较分析的较多,做一、二、三产业这些大产业宏观层面研究的较多。但是,目前尚未见有专门针对省级区域内某个高职专业(或专业类)布局开展研究工作,亦未见有量化的评价研究出现。

二、研究思路

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研究思路:提出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职专业布局研究方法,该方法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研究步骤,提出区域产业经济布局与高职专业布局契合度的量化评价量表;以湖南省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研究作为案例剖析;通过分析湖南省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现代物流业的专项规划,得出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布局;统计分析湖南省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现状,与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作湖南现代物流业布局与高职物流类专业布局契合度的定性评价;针对湖南现代物流业布局与高职物流类专业布局契合度用量化的评价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找出湖南省物流类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湖南省物流类专业布局问题的对策。

三、区域高职专业布局的研究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基于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职专业布局研究方法。

(一)产业规划、专业布局现状分析

高职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向就要与产业发展保持一致,但学历教育的培养时间较长,高职专业的布局和教学内容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得到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好的参考素材就是区域产业有关的规划;再结合区域专业布局的现状来对比分析。

(二)产业与专业布局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要将产业经济布局情况与专业布局情况进行定性的对比分析,见图2。

从产业有关的规划可以得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集聚的区域、要打造的产业特色、会出现的产业新兴业态。

从专业布局的现状可以得到专业与专业群设置的情况、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区域分布情况,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重点与特色专业的情况,专业与专业群重大的产学研一体化布局举措;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与创新情况等。

将产业与专业布局对比,可以定性分析发展方向的趋同性、地理布局合理性、产业特色的支撑能力、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三)量化的契合度评价

下面提出一个简单的量化衡量产业经济布局与专业布局契合度评价的量表,指标主要根据图2所示的定性对比分析的5个方面进行设定,见表1。

有了量表后,根据定性分析可进一步得出评分结果。可认为80分以上为优秀,专业布局只需少量调整;70~79分为良好,专业布局需要做一些优化和调整;60~69分为一般,需要对专业布局做较多的改进;60分以下表示专业布局与产业经济布局不相适应,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大量的变革、改进。

(四)专业布局问题的查找

可将问题的查找范围放在评价指标的5个方面。

(五)专业布局问题的对策分析

有了对问题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总体的评价,接下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下面以湖南省物流类专业的布局作为案例研究。

四、湖南省物流类专业的布局研究

(二)高职物流类专业布局情况

高职专业在2015年经过了一次专业目录调整,在这次调整中物流成为一个二级类。物流类中有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供应管理7个专业。还有一些与物流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如港口物流管理、铁路物流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接下来的专业布局分析中,将这4个专业作为物流类专业分析,共计11个专业。2016年,湖南省65所高职院校中一共有27所高职院校办有物流类专业;共开办有物流类专业点39个,分布情况见表3。近年来湖南省物流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情况见表4,其中,毕业生人数为0的表示是新增专业,暂无毕业生。

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的物流类专业大多从物流管理专业变化而来,专业开设的课程带有浓重的物流管理专业色彩。普遍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非物流管理专业(和专业方向)根据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的偏向性设置一些方向性课程,如物流工程技术(制冷方向)开设有食品冷冻学、冷链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航空物流专业开设有航空港物流运营、飞机载重与平衡等课程。

在专业群建设上,湖南高职院校大多将物流类专业作为某个专业群的非核心专业来建设。仅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有产学研合作上,湖南的物流类专业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合作,如湖南省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顺丰快递开办了“顺丰班”。高职院校的物流类专业教师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大量科研服务,部分学校还承担了编制物流规划项目、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任务,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物流实训中心等。

(三)布局对比分析

1.发展方向的趋同性

从湖南现代物流业的布局可知,总体上“十三五”期间是“一核三区多园六通道”“物流工程”“五大特色物流”“促进物流业集约发展”“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下面做出“发展方向的趋同性”的定性分析,如表5所示。

2.地理布局的合理性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地理布局合理性的对比分析,在湖南省现代物流集聚的“一核三区”中,分布不均衡,专业点的布局长株潭核心区27个,大湘西地区1个,洞庭湖地区4个,湘南地区6个,湘中地区1个;且39个专业点中仅物流管理专业就占到25个;目前仅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管理4个专业有毕业生,其他7个专业暂无毕业生。因此,总体上的定性评价是“集聚区域都有专业提供人才培B服务,部分带动相关专业以群方式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3.产业特色的支撑能力

在对“物流工程”“五大特色物流”的支撑上,尚不够有力,一些方面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如保税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因此,可定性为“一般性支撑”。

4.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

对现代物流业的一些新兴业态,如物流金融、互联网+物流、多式联运、两业联动、物流物联网、物流云计算、物流大数据等的支持上,已经开始有一些专业出现,如物流金融管理;已经有一些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出现并已经运营多年,如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有一些新技术课程被开发出来,如RFID技术、条码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等。然而,这些课程对新兴业态的支持还不够全面,许多方面还没有开发出专业核心课程,如互联网+物流、多式联运、物流大数据等。因此,对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可定性为“一般性支持”。

5.专业结构的合理性

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大部分重点业态、新兴业态可以找到专业、专业方向或课程进行支撑,但有少部分找不到支撑,如保税物流没有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支撑,港口物流管理暂时还没有毕业生,说明专业结构尚需向现代物流业结构靠拢和改善。此外,已有专业结构和毕业生人数中,物流管理专业占比最高,2016年专业点占比和2013-2015年毕业生人数占比分别为64%和95%,见图3。许多体现地方现代物流产业特色及重点发展方向没有专业点进行支撑,也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

通过前文所述的分析,可以归结出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布局落后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两业联动、多式联运暂无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支撑;港口物流专业刚刚新增,无毕业生;无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支撑;快递物流没有专业进行支撑;边贸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没有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支撑。

二是高职物流类专业的地理布局不合理。物流类专业点大多数分布在省会长沙,其他区域很少;物流管理R刀来螅其他专业布点很少;大湘西地区布点过少,仅1个专业点;在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湘南地区没有以物流类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大湘西地区缺乏布局边贸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有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洞庭湖地区缺乏布局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农村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湘南地区缺乏布局无水港、农产品物流及快递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是对湖南的特色物流支撑能力不足。保税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优势产业物流、快递没有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支撑。在先进物流技术上(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尚无专业核心课程支撑。

四是现代物流业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技术课程开发太少,很少有开设新技术课程;现代物流业的新型业务课程开发较少,如物流金融、互联网+物流、两业联动、多式联运等。

五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设置离现代物流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快递运营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暂没有专业点布局;物流管理专业布点相对过多,特色物流及本地化物流所需的专业布点过少。

(五)对策

1.改善高职物流类专业设置,新开发非物流管理专业

如表7所示,可在大湘西地区新开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农业物流方向)、物流管理专业(边贸物流方向),用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及这些新开发专业构建一个与大湘西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特色专业群;在洞庭湖地区可新开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用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及这些新开发专业构建一个与洞庭湖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特色专业群;在湘南地区新开发港口物流管理(无水港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农业物流方向)、快递运营管理专业,用铁路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及这些新增专业构建一个与湘南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特色专业群。

长株潭核心地区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可新开发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增加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工程技术、工程物流管理、物流金融、航空物流、铁路物流管理等非物流管理专业的布点,增设物流金融管理(保税物流方向)、物流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方向),除已有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可新构建现代物流金融专业群,这样在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上均有现代物流专业群进行覆盖。

此外,结合湖南本土产业特色新开发专业方向,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在已办的和新增的物流类专业上,结合特色产业开发专业方向,如物流类专业的工程机械物流方向、轨道交通物流方向等,将这些专业方向纳入到学校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群建设范围中,在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产学研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上,作为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来进行打造。

2.推动产学研格局形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出台政策或办法,在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一致、服务特色产业经济的物流类专业、专业群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联合研发岗位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专业课程等。如在长株潭核心地区校企合作成立以企业命名的股份制或董事会制快递物流学院,共同培养快递专业人才;在洞庭湖地区与企业合作建设港口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共同培养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和联合科技攻关。

3.加大物流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力度,对新兴业态及特色物流形成支撑

建议在已有的物流类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新开发一批支持新兴业态及特色物流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大数据、互联网+物流、物流物联网、物流云计算等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进行跨界融合的交叉学科课程;保税物流园区管理、无水港运营管理、农产品物流、边贸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两业联动、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区域特色物流课程;工程机械的仓储与运输、轨道交通物流与供应链、汽车物流、盐化工物流、粮食物流、医药物流、石油化工物流、输变电物流等一批与本土产业特色结合的物流类专业课程。

篇4

一名优秀的大区经理就是市场上带头冲锋陷阵的那匹“狼”,他们是市场的核心,是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作为职业经理人,在对其综合绩效评估中以“营销+管理”双重考核为主!在考核的方法上采取KPI(关键绩效指标)与360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其月度、季度等短期考核中,主要以KPI为主;而年度绩效考核侧重于360度考核,即上级、同级、下级及本人四个层次的考核,以增强考核其在整个公司中的管理、组织、行销与沟通的综合能力。

一、目的

1、激发潜能,创造卓越!

2、创造发展的加速度,实现快速突破!

3、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熔炼与凝聚团队,打造一流的销售队伍!

5、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二、大区经理薪资绩效考核系统与KPI

三、薪酬方式

薪资=底薪+提成+补贴(岗位、出差)+销售竞赛奖+年终增值奖

(1)、底薪:浮动考核制度

为鼓励团队的超越式发展,提高内部竞争氛围,体现能者多劳多得的思想,大区经理底薪实行季度浮动制度,明细如下:

A、 前一季度平均月销售/回款达到120万时,底薪为4000元。

B、 前一季度平均月销售/回款达到140万时,底薪为4500元。

C、 前一季度平均月销售/回款达到160万时,底薪为5000元。

D、 前一季度平均月销售/回款达到180万时,底薪为5500元。

E、 前一季度平均月销售/回款达到200万时,底薪为6000元。

F、 前一季度平均月销售/回款达到220万以上时,底薪为6500元。

注:1、浮动底薪以一个季度为考核期,每季度浮动一次,可以上下浮动。

2、该项评选活动为销售与回款二个指标双重考核!

3、月销售/回款小于120时,底薪为3500元。

(2)、提成:提成按销售计提,按回款发放!

提成=回款*1%*绩效考核分*(1-5%)

注:1、1%为大区经理的奖金系数;(1-5%)中的5%为风险金系数,员工辞职一个月内

无发现遗留市场问题时全额发放。

2、挂帐部分提成的处理:从本提成的设计公式来看,总体上是都会出现销售大于回款的,所以就会出现了一部分挂帐等回款的提成,一般而言它会伴随着员工在公司的整个过程,这部分提成的作用在于稳定团队,留住优秀的人才!

注:1、原则上每月考核分不低于70分,为适应市场多变与发展的需要,针对大区经理绩效考核可以实行季度平衡,即其该季度的考评分可在季度内三个月平衡,但是三个月的总分须大于210分,特殊情况报总经理批准。

2、诚信分必须满分100分才能享受提成!

3、X表示销售部;C表示财务部;S表示市场部;F表示服务部;R表示人力资源部;

T表示大区经理所带领导的团队;D表示大区经理。

(3)、销售竞赛奖:

经常性销售竞赛的引入,能给团队带来“鲶鱼效应”!充分激发团队的竞争意识及创造热情!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竞争是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1、月度奖励:

每月评选一次,及时刺激团队销售热情,激发潜能!主要有:

A、销售/回款最大绝对增长量奖

B、 销售/回款最大绝对增长率奖

C、 销售/回款最大绝对量奖

奖励:各奖绩效考评分2分或奖金800元或等值礼品。

2、季度奖罚:参考月度奖励方式设计。

A、季度奖励:

每半年度根据大区的销售业绩,评选“银牌大区经理”活动,全国评选二名,奖价值1000元的旅游或礼品,颁发证书。

B、季度处罚:

季度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大区经理,给予800-1000元的处罚!

连续二个季度考核排名最后的,给予半年连续降薪800元的处罚!半年后连续三个月排名上升才恢复原薪!

3、年终增值奖:

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特设年终增值奖以奖励大区经理过去一年来为公司所作的贡献,并体现了增长就是硬道理的原则!

年终增值奖=全年回款同比增值部分*0.3%

全年回款同比增值部分=今年同期实际回款-去年同期实际回款

此项考核指标以总回款为主,市场总回款同比下降时,不能享受年终奖。

备注:

1、在公司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的员工不享受的年终奖。

2、每年7月1日之后加入公司的新员工,当年的年终增值奖先不发放,推后至下一年度累计发放。

3、员工中途基于个人原因辞职或因受惩解雇时,不享受当年的增值奖,全额纳入SF!

4、年终处罚:

在评选年终增值奖的同时,对于各项指标都排在全国最后时,给予该大区经理以2000-3000元的处罚,罚款纳入该区SF!并给予严重警告!连续二年排名皆处于最后时,给予降职降薪直至辞退处理!

5、“金牌大区经理”评选活动

“金牌大区经理”评选活动是公司各相关部门对大区经理的全面考核,是大区经理“营销+管理”绩效的综合体现!于每年底举行,每年全国评选一名,颁发证书、并奖励价值5000元的旅游(国外)、培训或礼品!

注:

1、X表示销售部;C表示财务部;S表示市场部;F表示服务部;

R表示人力资源部;T表示大区经理所带领导的团队;D表示大区经理。

2、重大贡献主要指为公司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建议与方案,政府事务重大公关等。

3、所带团队评分是指大区经理所领导的团队对其本人的评分(平均分),本项评选由总监监督,目的在于增加经理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与支持,打造一流的团队!

6、“金牌团队”奖

为了创造全国市场之间的相互竞争,同时又鼓励团队的团结与发展,特设“金牌团队”

奖励。大区经理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他的管理考核主要在于其团队综合绩效上,每半年季评选一次,全国共评选出一名,奖励:

1、奖励团队:证书、全公司通报奖励,奖金2000元或等值的礼品。

2、大区经理奖励:奖金1000元或等值礼品,颁发“金牌营销管理人”证书。

四、非物质性奖励

在大区经理的绩效激励中,除了薪资方面外,还有一项非物质性的激励机制,这是整个潜能激励中的一部分,它更多的体现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方面。

1、 晋升:设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舞台培养大区经理,协助优秀的大区经理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提升。

2、 培训:为了打造一流的营销团队,公司定期奖励与组织优秀大区经理进行外训或MBA短期班(2万元以内或可公司与个人共同承担)。

五、回款风险预警系统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规避环境风险和环保区域限批事件,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经研究,决定建立区域限批预警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认识建立区域限批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保违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区域限批是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标准,核定区域内的环境负荷,以保证区域内污染负荷不超过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近年来,区域限批成为环保部门惩罚环保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一个有效手段。按照相关规定,如果一个地区的某一个项目违规,将导致该地区所有项目被“连坐”——暂缓审批,并且区域限批的重点监管对象由单个项目转向了地方政府,而建立区域限批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避免被上级环保部门实施区域限批,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建立区域限批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好区域限批预警机制,有效避免区域限批事件发生。

二、预警机构的组成与职责分工

市区域限批预警机构由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牵头,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改委、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供电公司和各乡(镇、区)共同组成。其职责分工如下:

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区域限批预警制度的组织实施,对各乡(镇、区)、各有关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较大环境隐患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提出环境区域限批预警。

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区域限批预警制度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报告全市环保工作实施情况,对涉及环保限批的“八个方面”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向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提出区域限批预警意见。同时,负责“区域限批”预警机制的督查落实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凡未经环保部门备案的项目,不予立项和办理有关手续。

市环保局:负责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统一监管、督促全市环境检查综合整治工作,及时工作信息,对严重环境违法案件及时移交检察机关。

市工商局:负责依法吊销关闭取缔企业的营业执照,或要求其限期变更、注销手续,不得为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办理经营许可证照。

市公安局:负责配合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妨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市监察局:负责查处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市供电公司:负责切断停建、停产治理、取缔关闭的环境违法企业的生产用电,不得为违法企业私自供电,严厉打击企业私自接电行为。

各乡(镇、区):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负责采取清除原料,拆除设备等措施,关闭、取缔辖区内的环境违法企业。

三、区域限批预警体系

(一)区域限批预警条件。

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乡(镇、区)、部门和企业,提出区域限批预警:

1.环保责任目标没有实质开展或进展缓慢,直接影响全市环保责任目标顺利完成的。

2.列入全市年度减排计划项目执行率低于50%的。

3.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或减排效果不理想,影响全市减排成效的。

4.生态破坏严重或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

5.未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或未完成重点项目治理的。

6.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环评“三同时”执行率低的。

7.辖区多家企业有以下突出环境问题,被上级环保部门挂牌督办或形成集中连片污染的:

(1)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投诉仍未解决的案件;

(2)威胁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

(3)擅自建设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项目;

(4)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环境违法行为;

(5)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应予以关闭的;

(6)上级环保部门批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

8.对存在重大环境隐患,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

9.被洛阳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或环保世纪行记者曝光的。

(二)区域限批预警程序。

1.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各乡(镇、区)每季度环保责任目标进展、日常执法检查、企业违法排污、群众投诉等情况,及时分析各乡(镇、区)、排污企业的环保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排查可能造成环保限批的突出环境问题。根据排查情况,对各乡(镇、区)、排污企业进行评估,提出预警意见,报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后组织实施。

2.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预警通知单送达出现环保问题的乡(镇、区),并抄送各有关部门;或将预警通知单送达出现环保问题的排污企业,并抄送所在乡(镇、区)及有关部门。

3.被预警的乡(镇、区)和排污企业接到预警通知单后,应根据预警提示,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在1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计划报送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4.被预警的乡(镇、区)和排污企业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之后,向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解除预警申请,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报经市政府同意后,方可解除预警。

(三)区域限批预警制度。

1.环境预警预防制度。各乡(镇、区)和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到环境保护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排污企业预案管理、计划管理、台帐管理和联单管理,彻底消除环境安全漏洞。坚持群防群治,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公司和公众团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扩大监督覆盖面,消除安全盲区和弱区。完善环境污染事件调查与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事故发生后的联合调查、移送、追责程序与要求。新晨

2.环境预警目标责任制度。将生态环境建设、污染物总量减排、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年度考核目标,对各乡(镇、区)和相关部门落实环保决策部署情况进行考评,确保环境预警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凡被预警且逾期完不成整改任务的,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3.环境预警督查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环境预警督查制度。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督查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涉及环保违法问题,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查处。

篇6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品位为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集中相关部门力量,组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用5年时间,将该区域整治建设成为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特色、自然生态平衡发展、有一定影响和空间富有个性的显山、清水、观城、见绿的“山、水、城、林”于一体、生活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城市新景观,最终实现“改造一片旧城、挖掘一片资源,创造一片效益,享受一片环境”的目标。

二、基本思路

环境整治及周边区域旧城改造难点多、热点多,为此,应坚持两个先行、三个支撑、两个贯穿始终。两个先行,即规划先行,要抓紧高标准一次性规划,分步分期实施,确保整治、建设有序进行;舆论先行,要借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进行造势、强势,为拆违、拆迁、建设有效推进,营造氛围,争取广大群众积极支持。三个支撑,即方案支撑,为使领导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更具操作性并能真正落到实处,各区和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完成配套性的工作方案;组织支撑,各区要分别设立与市组织机构相应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套工作计划;政策支撑,对该区域拆迁政策的研究,要“瞻前顾后”,既要考虑全市拆迁政策的连续性、平衡性,又要考虑从实际出发,具有操作性。两个贯彻始终,即宣传贯彻始终,维稳贯穿始终。

三、主要任务

重点治理及周边环境,新建防洪堤坝(含堤顶5米防汛通道)和沿堤40米绿化带。实施塘内清淤排污,提高大塘防洪排涝能力;改造开发大塘周边的旧城地块,完善该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开放塘中小岛公园。具体范围为:朝阳路以西,涂山路以南,公园以东,钓鱼台五巷以北(见城市规划局图)。工程占地204亩(以实测为准),其中:房地产开发1252.3亩(含A区126亩),水利用地121亩,公共绿地140亩,中心岛绿地200亩,市政道路用地200亩,大塘水面1亩。

四、职责分工

(一)市城司作为项目运作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实施及周边区域旧城改造开发项目。负责旧城的土地开发与整理,中小学的新建、扩建改造工程实施,作为国有土地拆迁区域的拆迁人,负责开发净地的拆迁、征地费用,土地挂牌出让收益属城司所有。负责区域内市政道路、园林景观的建设。土地出让按“以净地出让为主、毛地出让为辅”的原则进行。同时,负责农民拆迁还原房建设。本年度计划建设5万平方米,并将宋滩还原小区安排4万平方米用于大塘拆迁还原。

(二)市建委负责区域内市政道路、城市污水管网、园林景观三部分建设任务,投资来源为城建维护费及世行贷款。

(三)市水利局负责大塘清淤、建设新的防洪堤坝及沿堤40米内道路、绿化等工程建设,该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费用由水利局利用水利基金、河道维护费及融资解决。

(四)市教育局负责项目范围内中小学新建、扩建改造的前期工作,并在完成后交由城司组织实施。投资来源为教育附加费。

(五)禹会区、蚌山区、高新区负责各自区域拆违、拆迁和拆迁安置的组织实施和、维稳工作,并督促、协调、积极推进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拆违、拆迁工作。

(六)市规划局负责做好整治建设规划的选址和设计方案审查、审批工作,并配合各投资主体做好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

(七)市房管局负责国有土地房屋拆迁报批资料的审核把关、颁发拆迁许可证、拆迁公告等相关工作。

(八)市国土局负责办理集体土地征地拆迁的有关手续及代拟征地公告,委托蚌山区、高新区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市城司负责办理国有土地上城市居民拆迁的报批手续,并与禹会区拆迁事务所签订委托合同。

(九)市行政执法局全力配合做好新生违法建筑的防控,配合辖区政府适时组织强拆工作。

(十)市公安局负责成立环境整治及周边区域旧城改造治安办公室,处理日常治安工作,对拆违、拆迁过程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打击。负责对国土部门移送的涉嫌构成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查处伪造证件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一)市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查处拆迁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及有关人员违法违纪行为。

(十二)市工商局负责对已确定拆除的违建中的经营者停发营业执照,对已发出的要及时做好变更登记。

(十三)市供电、供水部门负责对已确定拆除的违建,在超过限定的自拆期限后,实施停电停水。

(十四)市局负责拆违、拆迁过程中上访人员的接待工作。

五、实施步骤

环境整治及周边区域旧城改造,从年月开始到年月结束,共5年时间。大体用2年时间对环境进行整治、建设;用3年时间对周边区域旧城进行改造。前2年大塘环境整治区域内拆违、拆迁工作,具体分为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建立组织、强化宣传;集中力量、实施动迁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年月—月)

各区对所辖已确定的B、C、D区域违法建筑和居民房屋等要进一步调查,掌握情况、汇总资料、研究问题,由有关部门对违法建筑进行认定。同时,各区分别制定完成《环境整治的拆违、拆迁实施方案》、《环境整治的、维稳方案》;市国土局制定完成《环境整治的集体土地征地、拆迁补偿方案》,拆迁主体和拆迁区域政府共同制定完成《环境整治的拆迁、安置方案》;市建委制定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方案》、《环境整治的道路、园林景观建设方案》;市水利局制定完成《清淤方案》、《岸线整治方案》;市城司在筹措拆迁补偿资金到位的同时,制定完成《环境整治拆迁地块出让方案》。

(二)建立组织、强化宣传阶段

各区成立相应的组织,确定专人、抽调专门力量具体负责落实本辖区的任务。要强化宣传,形成单位宣传、社会宣传、媒体宣传,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造势、强势,以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有拆违、拆迁任务的单位要利用墙报、板报、专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各区要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在拆违、拆迁区域内张贴公告、悬挂横幅、组织宣传车、致居民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新闻媒体要适时组织背景报道、追踪报道、深层次报道,努力在区域内形成拆违、拆迁的强大声势和执法氛围。

(三)集中力量,实施动迁阶段

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主后次、分期分批、滚动推进”的工作思路,B、C、D区域,拆违、拆迁并举,以拆违促拆迁、以拆违推拆迁。各区根据各自的任务,按照先机关、后单位,先干部、后群众的工作方法,全面强力推进拆违工作。对企业单位的拆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在限定的时间内实施动迁。被拆迁人有单位和主管部门的,实行责任包干,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与被拆迁人谈话、动员,限期拆迁。

六、组织领导

环境整治及周边区域旧城改造,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和充实。

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由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指导工作、征地拆迁复核并及时研究和处理遇到的相关问题。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工作保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系统工作网络。按照责任明晰,协调配合的原则,各区要组织专门力量并明确具体分工、具体任务、具体计划、完成时间、工作标准,要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层层抓好落实。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力支持和配合该项工作积极有效推进。

(二)宣传舆论保障。宣传工作是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稳有序推进该项工作的深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将各种形式的宣传舆论贯穿整个整治的始终,把握节奏,达到宣传有力,氛围浓厚,以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社会稳定保障。明确一个责任制,建立两个网络,制定一个预案,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社会稳定。一个责任制是:按照“以区为主、单位负责、责任共担”的原则,层层抓好维护稳定的责任落实。两个网络是:建立接待网络,由市、区和有关部门认真做上访群众接待和有关政策的解释工作;建立市、区、街(乡)、居委会四级信息网络,及时准确掌握信息,努力将拆违、拆迁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之中。一个预案是:公安部门制定维护该区域社会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坚决依法处置在拆违、拆迁工作中的个别煽动闹事和过激行为的人。

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大中华自由贸易区,制度安排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二者并行不悖。在欧洲,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经济一体化将达到一个新境界,欧盟将变成拥有至少30个成员、占全球GDP40%、占全球贸易50%的最大经济体;在美洲,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核心,将发展成为有至少15个国家参加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在非洲,以南部非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为基础的一体化安排将会进一步实施;在南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将会加快建立与实现自由贸易区方案;在东亚,日本、韩国都将更积极地参与签署若干个自由贸易协议,建立自由贸易区。

作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地区战略的角度,中国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三个单独关税区,又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两岸四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即“大中华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地经济繁荣与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举措,也是新世纪“一国两制”的新发展。

一、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的意义

1、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意味着成员国内部贸易壁垒的降低或取消,使得贸易环境相对于非成员国而言变得更为有利,有力推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2、获取规模经济和竞争的福利效应。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工业产品双向贸易的增长上。统一市场的建立为现代化工业扩大生产、享受规模经济提供了可能性。生产能力的充分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产出,还可以降低成本和市场价格,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受益,而且在统一大市场下,还可以避免各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产生的垄断。另外,在本国市场有限需求的限制下,企业规模的发展一方面会有“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会使企业数目减少、竞争程度降低而失去部分经济效益。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不仅提高了部分企业的经济规模,而且提高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程度,提高了整个统一市场的经济效益。

3、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有利于全球福利增进的过程,因为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规模,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从而使得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可以在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利。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过程,不仅具有随机性,而且其作用的结果往往是强者获利、弱者受损。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风险是很难规避的。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进程,在国家作用下,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把全球市场内部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4、有利于地区安全和多极世界的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出于共同的利益,以共同的声音和共同立场一致对外,增强了谈判地位和综合实力,有利于地区安全和多极世界的建立。

5、加速企业的重新组合,提高竞争能力。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给区域内企业提供了重新组织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会和客观条件。因为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获得,商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低壁垒或无壁垒的销售,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改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般来说,只有区域贸易成员间的贸易才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区域一体化才会成为现实的需要。如欧盟经过近50年的努力,其区域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除此之外,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域内贸易已经超过45%,也就是说,在事实上,两岸四地的贸易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我们需共同承认这种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顺乎民意,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辅之以必要的制度安排,以促进两岸四地共同的经济与贸易繁荣。

建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要从以下经济理论和法律据角度这两方面分析,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据WTO统计,迄今世界已签订120多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截至2002年3月1日,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中,绝大多数是自由贸易协议,占所有区域贸易安排的72%,共有175个,关税同盟22个,占9%,服务贸易协议及部分授权条款实施的区域贸易一体化共46个,占总区域贸易一体化的19%,其中除货物外,还涉及服务贸易的有17个自由贸易协议和1个关税同盟安排。目前,除中国的三个单独关税区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省尚未正式签署区域贸易一体化之外,WTO的每个成员均至少参加了一个区域贸易一体化组织,多者则达30个以上,区域贸易一体化遍布各大洲和地区。

那么为什么要区域化?除了出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外,其背后的驱动力主要出于各国经济上的考虑。

首先,一部分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理上的便利以及文化上的相似性,往往在外贸政策上发出同样的声音,这些想法相似的国家可能会在开放贸易方面比大部分成员走的更远,因此具有相似的禀赋和人均收入的国家之间产业内部贸易水平很高,这些国家传统上倾向于形成区域一体化协议。与区域一体化协议有关的总的调整代价会比在多边贸易谈判的情况下小得多,因为这类国家的贸易主要是中间产品和品种相异的同类产品。大多数成功的区域一体化协议——欧盟、欧洲共同体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其产业内部贸易水平都很高。其次,区域一体化协议是一些国家增强其市场影响力或者规避GATT关于非歧视性要求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如果区域一体化协议使不同经济体进行融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对非成员提高贸易壁垒的话,区域一体化协议将会给世界带来好处。也就是说在利己的同时不损人。再次,寻求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另一经济动机是将其作为一种锁定贸易自由化或制度改革进程的机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为了保障市场准入。因为即便是在一体化水平最低的自由贸易区阶段,成员国之间彼此消除了各种贸易限制。

三、WTO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及主要规定

篇8

关键词: 中职经济与政治教学 新教材案例 取舍

1.中职经济与政治教材的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在课改步伐的推动下,教材内容在不断更新。目前中职德育课程中的经济与政治知识教学主要使用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也有部分学校使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等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无论哪种教材,隔一段时间就会修订一次,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教材中更换最频繁的就是使用的案例和数据。

2.中职经济与政治新教材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取舍

国家规划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的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供全国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选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都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新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取舍,做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

2.1“舍远取近”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是面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所选案例需兼顾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课堂教学中舍弃一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案例,选取或更换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近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例如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中第4课有一个名为“关于‘水’的思考”的案例,以“北京水价”为例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江苏学生会感觉距离有点远,可以更换为江苏当地的商品举例讲解。然而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中第3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以“江苏省华西村”的例子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就让江苏的学生觉得距离很近,甚至有学生去华西村参观过,介绍得比教材详细丰富得多。第3课最后还有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小张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被车撞伤后获得了保险理赔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本校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理赔的案例,如我校学生校运会受伤理赔的例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

2.2“舍旧取新”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2009年6月出版了第一版,经过两年的使用,一些教师对该书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2011年又修订了第二版,但现在距离第二版出版发行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教材中部分案例做到“舍旧取新”,才能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整本教材中案例时间标注为2008年的有近10个,标注为2009年和2010年的也各有5个左右。第3课中关于华西村的案例所用的全村销售收入450亿元是2007年的数据,其他统计数据截止日期多在2010年之前。第11课的案例“中国载人航天——自主创新的典范”中有“2011年底,中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表述,而实际上“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第7课关于我国伟大成就的图片中有一张“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场景,然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已成功送入太空。还有第8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中提到“近年新的法律出台”是以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和2008年施行的《就业促进法》为例的。这些案例在上课过程中虽然依然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学生强调教材的编写时间,并且补充新的数据,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这也是经济与政治知识教学的一大特色。

2.3“舍生取熟”使课堂教学贴近职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中每一章节都会有很多枝枝节节的内容,教师不可能在上课过程中全部展开讲解。对于通俗易懂学生又较为熟悉的案例,学生可以自己阅读。对于较为陌生的案例,教师可以适当取舍,尽量找寻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案例进行更换。

比如第一单元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部分内容共使用了王洪军、孔祥瑞、李斌三个模范人物的例子,学生都比较陌生,可以选择一两个详细介绍或者更换一个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模范人物加以说明,做到更加贴近职业。

2.4“舍表取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经济政治与社会》新教材为了精简文字,有许多案例只有一句话或一张图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许多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第9课“依法行使民利”的“关注社会”栏目中提出:“从相关公务人员因‘华南虎照片事件’被处理,到湖南省株洲市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将网络反腐推向制度化,再到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被免职,网络在推动舆论监督和制度反腐方面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一句话提到了三个在社会上有巨大反响的案例,学生很感兴趣但书上又没有具体说明内容,这就需要补充“华南虎照片”、“天价烟”照片等材料或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全方位了解,构建多维知识空间。另外,书上还有许多没有多加文字说明的图片如“南京长江大桥”、“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等,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文字材料,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篇9

[关键词]厦门港 闽台经贸 回归分析 区域极化理论 建议

一、区域极化理论简述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在“发展极”理论的基础上,把极化理论扩大到一个空间单位的发展中进行研究,提出了经济因素变动会引起“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的产生。“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增长极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向心力,使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区域,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扩散效应”是指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本、技术等的流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带动作用。

二、厦门港与闽台两岸经贸现状

1.厦门港现状

厦门港地处厦门湾,水深浪小、不冻少淤。岸线总长202.3公里,适于建港的岸线60.5公里;锚地面积达19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42公里,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进出港,目前由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后石、石码、招银八个港区构成。

2008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9701.96万吨,比上年增长19.5%,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五百万标箱,完成503.46万标箱,增长8.8%。2008年,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680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60万标箱。目前,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有137条,港台航线20条,月航班数达到717班。厦金航线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455万人次,日航班数达到32班,全年厦金航线旅客吞吐量完成119.52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31.3%。台湾航线直航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7万标箱,比2007年下降10.8%。

2.闽台两岸经贸现状

福建省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以来,闽台经贸开始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闽台转口贸易和台商赴闽投资都有较大幅度的持续增长,自 2004 年以来,闽台转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接近20%,台商赴闽投资年均增长率接近12%,2008 年底福建省共引进台资企业9718家,合同台资166亿美元,闽台贸易额已达7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7%,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闽台贸易额有所回落,但仍达到69.6亿美元。

另外,在2009年福建省积极吸引台湾石化、钢铁、机械等重化工业项目和信息、生物制药、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生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来闽投资,着力推动一批闽台产业合作重大项目落地。

三、厦门港对闽台两岸经贸促进作用的定量分析

本文选取从1994年到2009年厦门港及闽台经贸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使用OLS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厦门港与闽台经贸发展的联系。

1.建立模型

MT=β0+β1TEU+β2TTL+μ

其中,MT表示闽台两岸贸易额,TEU表示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TTL表示厦门港的货物吞吐量,μ为随机干扰项。

我们假定该模型:

(1)TEU和TTL均与μ不相关;

(2)随机干扰项μ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δ2的正态分布,即:μ~N(0,δ2)。

利用相关数据回归结果如下:

MT=18.73486+0.05391TEU+0.00249TTL

t=(4.058) (3.550)

R2=0.982 F=354.383 DW=1.727

2.模型检验及分析

由回归结果知,R2=0.982,模型拟合程度良好。由TEU和TTL的p值(分别是p TEU=0.0014,pTTL=0.0036)得,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对闽台贸易额均有显著性影响。作为时间序列数据,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

厦门港的发展与闽台两岸的经贸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每增加一万标箱,可以带动闽台贸易额增长539万美元,同时厦门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万吨,可以带动闽台贸易额增长24.9万美元。

四、厦门港对闽台两岸经贸发展的极化理论分析

1.极化效应下厦门港对闽台两岸经贸发展的影响

就港口的而言,厦门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运输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了闽台西岸经济发展的中心,由于依托港口存在直接产生的共生产业(如海运、港口装卸、仓储等)不断发展、港口和周边区域之间的链接渠道日益通畅,港口的活动范围有所扩展、服务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使得经济要素不断在其周围聚集。具体到闽台两岸经济贸易方面,在港口空间集聚效应作用下台湾越来越多的产业向厦门市及其临港产业区集中,增强了城市社会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厦门港对闽台两岸贸易的带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培育临港工业、带动依存产业进而推进两岸产业对接、深化合作领域来体现的。

厦门依托港口发展而形成的临港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基础。台商投资主要以机械、电子、化工行业为主,由于厦门港的“极化效应”的作用,这些产业不断聚集,促进了港口货物的加速流通并增加货源,港口货物的加速流通和货源的增加又促进了厦门临港工业的发展,使得港口与工业园区高度结合。2008年,三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5家,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02.9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1.5%,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2.9%。

2.扩散效应下厦门港对闽台两岸经贸发展的影响

港口城市的产业集聚与扩散过程是其空间集聚效应的延续和扩展,同时也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外延发展的重要动力。就厦门港和两岸的经贸发展而言,“扩散效应”下港口航运物流对两岸经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厦门港推动两岸货物贸易往来。厦门港在港口条件、货物吞吐量、服务水平及货源分布上的具有相对优势,加之以福州港、泉州港作为其集装箱支线喂给港,因此厦门港与台湾各港口的物流航运往来使得厦门港的辐射范围能够有效波及台湾全岛和海峡西岸地区,从而在带动两岸航运物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厦门港密切了海峡两岸人员的交流。截止2009年,厦金航线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455万人次,日航班数达到32班,全年厦金航线旅客吞吐量完成119.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3%。

五、关于促进厦门港口发展的建议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厦门港的集疏运条件、物流网络和经济腹地的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我们在此对厦门港口的发展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1.发挥厦门港在国际航路上特有的地理优势。厦门港应切实改善通关环境,落实各项通关便利政策,鼓励、吸引和促进更多的航商在厦门港进行国际航线间的舱位调整,由此扩大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

2.抓住目前大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契机,深挖内陆腹地,拓展海铁联运。沿海地区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正逐渐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其中包括向闽北、江西、湖南等厦门港的内陆腹地转移。厦门港应充分抓住此次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契机,深挖闽北、江西、湖南等内陆腹地,大力拓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夯实基础箱源。

3.做强做优厦金航线,持续保持两岸往来“黄金通道”优势。面对“三通”形势,厦门港应进一步挖掘厦金航线潜力,对两岸邮轮客运业务的开展、“三通”小型货物的靠泊装卸、保税仓储业务的开辟以及邮件及客带货业务的开拓进行整体规划,积极拓展客运、货运、邮件包裹专船运输等运输形态,改善通航环境,避免被弱化与边缘化。

参考文献:

[1]Hoyle B.S. and Pinder D.A.(Eds.)City port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ti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Strategies[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P23-339.

[2]卓大力.厦门港发展对其城市经济促进作用的定量研究[J].中国水运,2009(5).

[3]龙永枢.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4]刘正英.论厦门特区对台经贸往来[J].亚太经济,2000(3).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经济数学,专业案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0引言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纯理论知识灌输阶段,学生停留在简单模仿解题阶段,缺乏与专业的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财经类专门人才的要求,也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与专业结合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教学模式下经济数学教学与专业需求相脱节

Brown,Collins,&Dugid (1989)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而且是其被应用于其中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副产品,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学习者、知识以及知识在其中得以挖掘和展开的活动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经济数学教学缺乏与专业的有效结合。

1.1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背景

目前,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普遍过于注重数学体系内的演绎推理,尽管很多数学教师也意识到要引入专业案例教学,但由于没有适当的专业案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较少引入专业案例教学,导致高职数学知识的教学缺乏专业背景,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作者以我校物流专业2006、2007和2008级为样本,采用Eviews软件对三届学生的经济数学成绩与主要专业课成绩进行相关性系数分析高职,结果如表1。

表1 《经济数学》期末成绩与主要专业课成绩相关性统计表

 

年级

经济学原理

市场调研

统计学原理

物流管理

采购管理

2006级(81人)

0.41

0.16

0.31

0.33

0.13

2007级(95人)

0.20

0.23

0.29

0.19

0.21

2008级(104人)

0.56

0.28

0.45

篇11

【关键词】智能视频分析;智慧黄山;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72-03

Smart Mt. 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Security Precau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Based on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Abstract】Video monitoring system is a tremendousl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mart scenic spot in security preca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and challenge of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reference architecture?of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Then, it emphasis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which are applied on smart famous scenic site,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 can be realized. Finally, the intelligent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of Mt. 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is analyzed as a cas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fied security precau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latform in smart scenic site .

【Key words】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smart Mt.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security precaution

1 引言

“平安和谐景区”一直是旅游景区建设的重点内容,旅游安全不仅关系到游客的生命财产,更关系到一个景区的旅游形象,由于受景区容量和接待能力所限,景区在旅游高峰期频繁出现道路拥堵、管理混乱、体验不佳等现象,加强景区的安全防范管理已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视频监控技术作为指挥调度、安全管理、治安防范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银行[1]、校园[2]、轨道交通[3]和民航机场[4]等公共场所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机构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服务能力。

景区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给管理机构指挥中心提供实时、动态的监控场景图像和历史录像,有利于管理者实时动态的监测景区境况,并根据突发事件提供及时的应对措施。通过录像回放或画面盯守才能发现问题的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已无法满足景区安全防范的管理要求[5-6]。景区急需建设具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新一代IP视频监控系统,它可以通过对采集图象的提取、分析,做到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快速处理,事后高效调阅,为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依据。本文首先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技术参考架构,最后以智慧黄山风景区为应用背景进行案例分析。

2 智能视频分析基本原理

视频监控分析是指通过对视频图像中的人和物体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基于特定规则对监测事件进行识别,并自动显示出监测到的事件,一旦预设的报警规则被触发,则发出报警信息。其主要目标在于在监视场景与事件描述之间建立某种映射关系,并构建事件规则库[7-10]。旅游风景区的视频监控需求主要集中在行为跟踪、人流统计、车流统计、古树名木保护和森林防火等安全防范方面的监测,景区管理人员可通过视频监控平台预设相应的监测规则,主要包括可疑行踪人员、可疑物遗留、可疑防火点、车辆停靠、物体移走、超速、逆行等监测内容。

智能视频分析的技术原理是对输入的视频流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分类以及内容挖掘等处理,并利用各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机视觉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匹配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技术,完成从视频信息到事件处理决策的全过程。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分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背景模型为分析目标,主要包括周界防范、聚众检测、滞留和盗移检测等;另一类是以特征识别为分析目标,主要包括红绿灯识别、车牌号码识别、人脸识别、火情识别等。智能视频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3 技术参考架构

智能视频分析单元主要是由图像采集的视频源、目标判别的扫描器、规则演算的服务器以及视频操纵动态展示的客户端浏览器等4个主要部分构成。具体包括运行在视频监测设备(BW2004或Trigger)上的视频源和Scanne(r扫描器)、运行在中央服务器上的Cortex服务器和Cortex策略管理器、运行在不同计算机上的Cortex Viewer。其系统参考架构图如(图2)所示。

(1)视频源(Video Source):视频源模块从DVR, IP摄像机,NVR,捕获卡中捕捉视频,并将其传送给BW Scanner 来进行分析。

(2)扫描器(BW Scanner):BW Scanner程序是视频分析引擎,使用规则文件来对每个摄像机图像设定报警规则。根据它们来判断和分析从视频源中接收到的视频是否符合设定的报警条件。

(3)Cortex 服务器(Cortex Server):Cortex 服务器是应用程序的通信和管理中枢,启动后本程序自动在后台运行并且最小化到系统托盘。

(4)规则管理器(Rules manager):规则管理器用来定义和管理报警规则,这些规则设定事件的类型、区域和其他关键参数,设定完成后规则会上传到Scanner上。

(5)Cortex 策略管理器(Cortex Policy Manager):Cortex策略管理器是用来配置系统授权等级的工具。对每一个授权等级,都有严格的操作权限。获得授权的用户(例如管理员)可以增加或删除系统用户,也可以为每一个用户指定或修改其权限。

(6)Cortex 浏览器(Cortex Viewer):Cortex Viewer作为主要用户界面,用于查看视频监测设备(VDU)的状态、报警和叠加了目标跟踪轨迹的实时视频图像。

(7)Cortex搜索器(Cortex Searcher):Cortex Searcher可以搜索和回放以前的报警事件。在列表中显示已记录的事件,也可以查看报警前后带叠加图像的视频内容,以便更好回顾事件原因和特性。

4 智慧黄山景区视频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案例

4.1 视频监控平台设计

景区视频监控平台主要通过与前端视频图像采集设备的整合与集成,并满足与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以及系统间的互联互控,以实现监控视频、图像资源的统一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负责重点区域接入点的监控资源实时统一管理,同时调用所有前端接入点图像,实现图像资源相互协作共享,为相关业务系统(如GPS、GIS等)对接预留相关标准接口,用户可通过统一门户,集中调用各接入应用系统功能,统一协调、分步实施,真正实现有效的应急指挥与调度,确保重点区域与地方的安全与稳定。

视频监控平台主要部署如(图3)所示:

4.2 视频监控平台的体系结构

智慧黄山数字视频安全防范管理平台采用基于J2EE和SOA架构的四层体系结构,高度模块化的应用服务设计,通过应用服务组合,构建支持不同网络和业务环境的安全管理模式,集成了视频监控、区域报警联网与设备监控、IDC机房综合监控等所有与安防业务相关的技术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和智能联动。该平台以服务为核心,全面采用B/S架构、FLEX界面设计;服务与应用分离,保证系统在长时间工作下的稳定性;支持Windows、Linux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平台迁移,适应于不同的IT环境,支持标准的SIP信令和RTP/RTSP媒体协议,非常方便系统自身的扩展和与其它业务平台的信息整合和业务融合,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支持平台的多级联网与分布式布署。视频监控平台的四层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4.3 视频智能分析服务

智能视频分析能将传统的被动监控转化为主动监控,由系统通过先进的分析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实时的分析和判断,对可疑事件和行为进行实时提取和筛选,并发出告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视频的利用效率,提升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1)人流量密度检测

视频监控平台人流统计利用安装在出入口、重点区域上方的摄像机获取客流视频图像,利用高级视频分析算法,将人与背景分离出来,不但不会混淆进出人次,更可以分辨多人并排同时进出(图5)。

(2)车流量密度检测

视频监控平台车流统计利用安装在出入路口、重点区域上方的摄像机获取车流视频图像,利用高级视频分析算法,获取准确的进出客/车流量信息,在车流高密度的公共场所或出入口,管理者可以利用客/车流量统计工具实现判断流量状态、评估市场活动的成效、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图6)。

(3)去雾化管理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某些监控区域雾天较多,系统能够提供对视频监控信息的单幅图片或局部进行去雾处理,使得图像更加清晰,使用户能更加快速的识别图像细节。通过与去雾摄像机的结合,可以对图片进行优化,使抓拍下来的图像看起来更清晰(图7)。

(4)烟火早起检测

烟火早期监测功能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不间断工作,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异常烟雾和火灾苗头,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告警和提供有用信息;能有效的协助消防人员处理火灾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同时还可查看现场实时图像,根据直观的画面直接指挥调度救火(图8)。

5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优劣性

随着安全防范要求的不断提高,视频监控无疑成为预警和防范的最佳手段,但在视频监控安装愈加普遍的同时,大量的图像信息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已无法适应。由于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可以使用户轻松地获取重要的视频信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代表着安防监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其具有很多优势,较为典型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自动监控和实时追踪。其二,降低运营成本。实际运行过程中,运用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管理部门的运行成本,将大量监控人员从耗费精力的盯视工作中解脱出来,并做出更有效的监视安排。其三,提高快速的反应时间。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使得报警触发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极大地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

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相差甚远,客户往往过于高估了智能化系统的便利功能;同时也可能受到环境的限制,导致产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还无法准确实时判别和分析;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往往需要配备高端的配套设备,甚至对设备的安装要求也较为严格,导致产品价格仍然较高,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智能视频分析欠缺一个定义智能的标准化概念,市场上的产品功能参差不齐,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有待加强。

6 结论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创新保护管理与安全防范的方式和方法,必须做到提前预警、预判、预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是管理者始终追求的目标。随着旅游景区游人数的逐年攀升,景区管理难度增大,给景区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根据景区管理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目标,运用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系统深度开发显得置关重要。黄山风景区对智能分析技术探索性的应用,将对全国风景区视频监控系统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侍术干.智能分析技术在银行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1,(12):47-51

[2] 陈怀霞.视频智能分析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7981-7982

[3] 纪文莉,洪翔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S1):39-43

[4] 王易志.视频动态分析技术在民航机场应用的可行性[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7):171-173

[5] 宋涛.视频监控系统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法分析[J].技术研究, 2011,(12):76-79

[6] 张琳.分析视频监控系统的干扰原因及解决办法[J].广东科技, 2012, (9):186-187,181

[7] 王骏.基于计算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 2012,(2):187-188

[8] 武文斌.智能视频分析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1):168- 171

篇12

已经的信托公司财报显示,若以营收、净利润为指标,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重庆信托、安信信托位列第一梯队。平安信托净利润39.07亿元,中信信托为35.26亿元、重庆信托33.6亿元、中融信托为28.05亿元、华润信托为22.2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信托已经连续两年卫冕净利润首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其营业支出减少、主营业务增长有关。根据数据显示,平安信托2015-2017年营业支出分别为36.59 亿元、25.95亿元、15.5亿元,呈现延续下降趋势;不过投资收益也出现了下滑,2017年投资收益从30.54亿元下行至19.31亿元。

“这主要是固有业务相关资产退出安排的时间和节奏所致。”1月30日,平安信托一位负责人对此也表示。

不过,上述人士也透露,尽管信托行业正面临着严厉的政策监管,但是信托机构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做的贡献依然强大,就以平安信托自身为例,2017年以来平安信托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存续规模超过4000亿元,近5年来投入实体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元。

篇13

分析西安地区低影响开发的影响因素,提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及方法,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下的雨洪管理模式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西安地区;景观设计

【引言】:

西安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半湿润区的城市雨水设施规划应采用雨水回用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以“排”为主。对于该区域采用雨水回用模式,在充分补充地下水的情况下,将入渗的雨水通过传输系统流向雨水回用系统,通过回用设施进行净化利用,用于生活用水、补充景观水体或绿化浇灌用水。

1、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建筑设计

1.1采用群集开发模式

在对建筑进行规划之前,应结合场地的现状调研,结合土壤的特性,将建筑物规划在土壤渗透率较低的区域。群集发展模式的主要出发点就是保护城市水文及生态敏感区域,从场地中释放出更多的透水地表,维持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西安市的城市规划中,以商住建筑为主。尽量减少场地内不透水面积或将不透水表面设置在场地内土壤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在建筑布局上,建议采用中心围合式,因为相对比传统的横向排列式,这样的建筑布局方式可以减少道路设计,使铺装场地更加集中,能够增加公共绿色空间,为LID设施的布局提供足够的空间。

1.2建筑与雨水收集相结合

将建筑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利用集水箱将建筑屋面所收集的雨水进行回用。将建筑附属绿地与雨水花园相结合,根据建筑的规模,设计不同大小尺度的雨水花园,形成一个层级,形成不同组团的雨水花园[2]。

1.3屋顶绿化及外墙绿化

屋顶绿化和外墙绿化,都是将植物与建筑构造相结合。屋顶绿化和外墙绿化都属于低影响开发设施。屋顶绿化与外墙绿化利用土壤、植物及微生物对地表径流雨水进行吸收,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广泛。

2。结合低影响开发的道路设计

目前,我国道路存在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道路资源流失等问题,对于道路设施的改造已迫在眉睫。将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公共设施、雨水管理同景观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的、可循环的一个体系。以下主要从LID模式的道路断面设计、结合道路的LID雨水设施及道路植物设计这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2.1采用LID模式的道路断面设计

LID模式的道路主要将道路设施与LID技术设施相结合,构成一个微循环的道路体系。主要的LID设施分别是生态树池、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并根据道路的宽度、车流量及该场地滞留雨水量进行详细设计,且灵活运用。

我们在进行LID模式道路设计时,应该结合哥本哈根暴雨应对准则中绿道的设计思路,形成具有弹性的雨洪管理模式。哥本哈根将城市街道利用高差设计为“安全同行路段”和“洪水淹没区”。将街道设计为“V”形空间,在街道地势最低处设计带状的渗透沟,如遇特大暴雨,绿道中央所设置的绿色设施将作为蓄水面,而街道两侧高出的人行道仍能满足正常出行。

2.2结合道路的LID雨水设施

适合道路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主要有透水路面、生态树池和下凹绿地,工程措施主要有渗水管和集水井,将雨水设施与道路现状灵活结合起来。

3、结合低影响开发的绿地设计

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而言,应尽可能早地开展雨水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河湖水系统的协调统筹规划,实现生态可持续目标。将结合LID的城市绿地主要分为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主要从景观要素如何与LID设施相结合来进行阐述。

3.1地形

在进行LID设计时,应对场地内原有的场地特征进行保留,充分利用场地特征,对其原有地形的汇水区域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地形M行改造。对坡度较陡的区域进行植被保护,而地势较低洼的区域,将其与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滞留渗透设施相结合,对场地汇水区域进行雨水吸收下渗。对于地形略平整的场地,利用低沉本填挖技术对其场地进行改造,形成高低错落的微地形,利用微地形作为吸水海绵体。

3.2水景

以水为友,弹性设计,强调人对水的适应,要与洪水共进退,用富有弹性的土地利用设计,代替灰色防洪设施。对雨洪进行计算模拟,确定水安全红线,并给洪水留足空间,使其河流驳岸应对雨洪灾害时具有弹性,能应对多层次的雨洪灾害。结合乡土植物和地形,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形成与洪水重现期相适应的弹性生态防洪景观,保留乡土植物并将其与滨水驳岸相结合。

3.3植物

将雨水设施与城市绿地结合时,植物在控制场地径流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植物时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能保障其存活率并能形成独特色生境。其次要根据具体的雨水设施选择具体植物种类,如滞留渗透设施需根据雨水径流量水位选择植物耐水淹程度。最后,在满足低影响开发前提下,还应对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进行设计,应强调立体种植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空间及景观层次。

3.4园路及场地

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园路与场地与滞留渗透设施、传输设施相结合,能很好的将汇集在园路上的地表径流通过设计标高低于园路的雨水设施,进行消纳渗透。可将下凹绿地、植草沟、渗透沟根据园路的宽度及该区域汇集的雨水径流量,进行灵活组合。将下凹绿地布置于园路两侧,对路面雨水进行滞留渗透,盈余的雨水则通过传输型植草沟或渗透沟排放到景观水体或受纳调蓄设施中。

4、结论

将西安地区按照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新开发区和老城区,并提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下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及方法,对新开发区雨水系统规划、建筑规划、道路及绿地规划提供一定的设计原则,对老城区进行建筑、道路及绿地提供LID改造方法,为西安地区在雨洪利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佳.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

篇14

论文关键词:景区经营权转让 变向投资 经营外部性 制度安排

论文摘要:部分投资者在获得景区经营权之后,并不致力于景区内部建设和资源保护的继续投资,而是发生了投资变向。这不仅增强了景区经营的风险性,而且危及景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损害了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消费权益。产生这种行为的主要动因在于其投资正外部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政府投资、经济杠杆调节和剩余索取权激励等方式进行连续补给,以补偿其投资的正外部性,从而纠正投资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旅游产业的热潮推动下,中国旅游业未来 5年社会投资总量累计将达到 19 000亿元。而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居于中心地位,投资者往往将旅游景区作为投资旅游业的切入点,因此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浪潮将继续澎湃前进。

但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实践当中,有一部分投资者在获得经营权之后,并不致力于景区内部建设和资源保护的继续投资,而是发生了投资变向,如投资于房地产、赌博娱乐业,等等。这不仅违背了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初衷,同时也损害了旅游消费者和当地居民的权益,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种变向投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考虑:一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前,投资者就已明确这种思想;二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后,投资者出于无奈而转向其他行业投资。对于前者,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投机行为,是以占据资源、炒作资本为主要动机的投资行为,大大增强了景区经营的风险性,政府应予以必要的行政监控,或设置有利于景区长远发展的进入机制,以避免资源的配置失当,如签订考虑全面的转让合同,采取严格有力的监管措施,等等。第二种情况,主要从外部性理论的视野对景区投资者变向投资行为进行动因分析,在投资者是 “经济人”这个假设前提下,认为只要使其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所获收益大于其他投资所获收益,则投资者就会致力于景 区建设 和环境保护 。在此基础上 ,笔者提 出如果对投资者投资行为正外部性进行补偿,就能减少其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私人成本,增加其私人收益,同时,亦使社会收益增加,并进而提出 “连续补给制”的制度安排 。

二、变向投资行为的消极作用

(一)分散资金,增强景区经营风险性

投资于旅游景区的社会资本很多来源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其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投资变向会使其有限的资金分散,进而使其难以集中财务优势进行景区投资建设,将大大增强景区经营的风险。即便是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投资变向也势必减少景区投资建设,其多元化经营战略也会使其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难度加大,景区经营风险性也会增强。

(二)脱离初衷,危及景区发展持续性

转让经营权是当前许多景区管理和经营改革过中引入企业化经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其初衷是引入社会资本 ,促进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 。但是,这种变向投资行为显然违背了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初衷,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景区建设与经营,那么景区的内部建设、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得到资金保证,这显然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浪费,损害旅游者的消费权益

投资者变向投资就会使得景区的内部建设、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得到资金保证,导致景区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利用,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景区的资源价值,那么对于旅游者而言,同样的门票支出、在同一个旅游景区所获得的体验价值要低于景区没有转让之前所获得的体验价值,其旅游消费权益显然遭到损害。

(四)配置失当,影响当地政府与居民的收益

景区所在地政府将景区经营权转让给企业经营,其目的就是借助社会资金,走出景区发展的资金困境,从而能够更大范围的享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拉动效应。变向投资行为的结果是投资者占据资源却低效率利用,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从而富了投资者,穷了居民,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与居民的收益。以投资房地产为例,房地产投资的私人收益明显高于景区建设和和环境保护投资的私人收益,但是,房地产业的正外部性效应显然要低于旅游业,其扶贫功能和经济拉动作用业也要低于旅游产业,也就是说,其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远远低于旅游景区发展带来的社会收益。

三、变向投资行为动因的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 (externality)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私人的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某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 “外部经济”;某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其造成的社会成本,则被称为 “外部不经济” 。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旅游景区的投资行为也呈现出明显的外部不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景区投资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文景观与民俗风情的商业化,等等。这已引起}土会的普遍关注,大量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旅游景区投资行为的外部经济性具有直接性、突显较早等特点,是一种显性效应,如提高景区所在地的知名度,增加当地居民收益与就业机会,改造当地的交通线路、通讯设备、旅游设施,方便了当地人的生活等。但是,投资者并没有因当地居民和政府受益而获取额外的经济效益,相反却要为生态环境的破坏背上骂名。也就是说,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外部经济性没有得到额外补偿,而外部不经济性却要额外投入。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笔者运用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先来考察旅游景区投资行为外部经济的情况。假定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其投入资金进行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私人利益为 ,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显然,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不只是投资者,而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整个生态环境区域的所有居民和游客,故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如果投资者进行投资所遭受的私人成本C 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 ,则投资者显然不会进行投资,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投资保护环境是有利的。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投资者投人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则他所增加的私^成本为,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得到的好处为,故可以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投资者。

再来考察旅游景区投资行为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假定投资者不投入资金保护环境,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时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如果投资者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所得的私人利益大于其私人成本C 而小于社会成本C ,即的,则投资者显然会采取该行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改进的余地。如果投资者不过度使用资源,则他放弃的好处,即损失为,但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避免的损失却为。由于,故如果以某些方式重新分配损失的话,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损失都减少,也就是使每个人的 “福利”都增大 。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景区投资者实际上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产品的核心,是吸引游客前来消费的关键因素。从自身利益出发,保护资源,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收益之源。因此,应该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如果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则需要其资金投入量较大,私人短期收益却甚小,而社会其他受益者却投入较小,“搭便车”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不投资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收益损失比投资环境保护所产生的私人成本要小。因此,投资者又不愿意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值得一提的是,旅游景区的复杂性质,决定了投资者不可能完全承担起提供和维护景区部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责任。因此,环境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的投资主体应是多元的,它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当地政府、当地受益居民、来访游客和景区投资者。

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部分投资者为了避开这个两难的困境,于是选择既不将资金投入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也不故意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背上破坏环境的骂名,而是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变向投资,转向投资地产、饭店、餐饮、交通和赌博娱乐业等短期收益较大的产业部门,以弥补自己投资行为的外溢部分。

四、连续补给一规避变向投资行为的制度安排

变向投资行为实际上还是对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利用,导致配置失当,应进行一个较好的制度安排,从内部引发投资者的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规避变向投资行为,运用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将投资者带回最初的轨道。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基于投资者是 “经济人”的假设,主要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 “连续补给制”这一制度安排,以补偿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正外部性,使其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所获收益大于投资其他产业部门所获收益,基于 “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认识,投资者将会重新选择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起到规避变向投资行为的作用。

所谓 “连续补给制”,就是景区经营权转让前后不问断地对投资者的正外部性进行社会补给,以激发其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要包括转让前补给、转让后补给和转让期满补给三个内容。

(一)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前的社会补给

在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前,政府应投资解决一些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维护,为投资者进行景区经营管理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氛围,减轻其环境保护的资金压力,降低其投资环境保护的心理压力。政府投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围交通可进入性。主要是指旅游者从城区进入景区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旅游景区的外围通达性。

2.历史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原有景区营运过程中所遗留的重大环境问题,以及景区周边地区的原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治理,如污染河道的治理等。

3.社会治安环境。主要是指政府应为投资者的经营活动和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如增强警力,增加哨岗,加强巡逻,整顿社会秩序,协调当地居民与投资者、游客的关系,等等。

(二)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后的社会补给

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后,采取经济杠杆调节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协调政府、当地居民、投资者三者关系,主要是税收、津贴和股权配置手段,其关键是奖罚分明,专款专用。具体措施有:

1.征收环境税。由政府向造成景区外部不经济的旅游景区投资者收取一定的旅游资源使用补偿费增加景区经营的边际成本,使边际私人成本向边际社会成本靠近,抑制景区外部不经济行为的产生,同时,对遭受外部不经济的其他企业或当地居民进行补贴。这种税收的征收,实际上是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惩罚。这里的环境税应该辨证的看待,看似增加了私人成本,实际上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制度安排,有利于缓解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2.成立环保基金会。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投资者景区经营的门票收入、国家财政津贴、当地受益居民税收。同时,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或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来自以上三个方面的投资主体,成员之间互相监督,权力制衡,以确保环保基金的专款专用。这种环保基金的设置,实则是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外部经济的社会经济补偿,因景区生态环境改善可以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和经济收益,其直接受益者还是投资者。

3.采取股权配置,减少政府干预。投资者获得景区经营权转让后,根据转让条款应在一定时间期内付给政府一定的转让费用,往往是一个固定的数 目。这样政府就没有承担任何的景区经营风险。于是 ,政府在景区的经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损害投资者的经济收益,如政府官员或其相关人员免费游览景区,政府强行在景区内设立会议场所,政府换届后的承诺失信和优惠政策中断,赊账不付,开白条等,这些都会大大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但是,如果采取股权配置的方式来付给当地政府转让费用,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短期行为的发生。也就是说,不分期按固定的数目付给政府转让费用,而是让政府以景区资源 自身价值入股,先根据资源价值和获利能力,投资者与政府协商一个合理的股份比例,然后根据盈利水平付给政府股息作为转让费用。当然,在转让初期投资者应该为获取经营权付出一定金额的转让费用。这样政府收益就与景区盈利水平联系在一起,可以减少不利于景区运营的政府短期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良性发展。

(三)景区经营权转让期满时的社会补给

目前我国景区经营权的转让条款中大都规定了投资者获得经营权的条件以及经营期间的行为要求,对经营权转让期满时景区资源价值的剩余索取权归属未做任何规定,这样,在经营权期满时,实际上是资源所有者获得资源价值的所有剩余索取权。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由于投资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负责任,投资者对景区资源进行保护时所获得的收益小于对景区不进行保护时所获得的收益,从而激励投资者对资源过度利用,而将资源破坏的成本强加给后人。因此从外部性理论出发,笔者认为在经营权转让期满时应对投资者予以必要的激励,鼓励其在经营期的各个阶段都进行环保投资,减少对环境破坏的短期行为。

1.给予投资者在经营期限期满时资源价值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这样就使投资者认识到,对于那些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的环保项目,或者位于经营权即将期满时的环保投资项目,投资者进行投资也同样会得到收益。投资者在经营期间内为保护景区资源进行的投资行为如果在经营期间内得不到补偿,在经营权期满时能够在资源价值的剩余索取权分配 E得到补偿。

2.给予投资者在经营期限期满时优先购买景区经营权的权力。这有利于避免在经营权期满时因资源价值评估不合理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于旅游资源的价值受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评估者对资源价值评估的结果相关很大,而我国当前对旅游资源评估还没有一个合法的程序。如果资源价值被低估,投资者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将得不到实现。如果给予投资者优先购买景区的下期经营转让权的权力,投资者如果认为资源价值评估过低,可通过优先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下一期景区经营转让权的方式使损失得到补偿。

参考文献

[1] 钱春弦.未来5年中国旅游业社会投资总量累计将达 19 000亿[EB/OL].http://www.cs.eom.cn.

[2] 阎友兵,赵黎明.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条件下景区保护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5(3):98—100.

[3] 叶红霞.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a7(8):121—122.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