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即将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生活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转变了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识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把生活化的气息引入课堂,将地理知识用生活化的方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解释,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关键有充分的认识,并具有足够的生活化教学实施能力,此外,还应当积极观察生活、收集生活资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变得顺畅、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当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动的组织等几个重点内容。以下对这几个关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1生活化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应当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叙述以及列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是什么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吗”,在师生互动列举一些国家后,教师继续引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吗”,进而可展开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导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仅仅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进行死记硬背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在这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风俗习惯和衣着特色,并结合图片、视频等,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合上课本,将学生分组,教师通过列举某个生活习俗和衣着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是哪个民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此,方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学习
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所以不重要,这是学生不喜欢学地理、地理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初中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感悟,谈一下上好地理课的一些方法。
一、上好地理绪论课,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只有主观上喜欢了,才会自觉地学习。如果能处理好关键的第一堂地理课,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采取“推销地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如以前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幸运52”,现在的“一站到底”“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小姐或先生评选赛”等出现的地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或者分小组PK,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的趣味性及重要性。也可以从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方面入手举例。如在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在服饰上牧民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这样第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就会觉得地理课挺有趣、很轻松,会盼望着第二堂地理课的到来。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导入
学生听课也是一种惯性,刚开始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间就更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要引起学生的好奇。比如讲“地球运动”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二子辩日”的故事,为什么中午看到的太阳小但是很热,而早上看到太阳很大却冷呢?讲“中国的地理差异性”时,播放音乐“猪都笑了”的MV(含歌词),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中国疆域的辽阔,不同地区地理差异很大。导入新课同时应紧跟时事热点问题,比如讲日本时以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导入,讲东南亚时以2014年MH370
失踪事件导入,或者以2016年3月中国开闸放水解救东南亚的干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要求教师要多读书看报,多关心时事,多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将教学内容情节化,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使教学内容情节化,就会使地理知识“活”起来,教学内容“动”起来。学生对情节化的学习内容印象更深刻,理解得也将会更透彻。
案例1:教学《欧洲西部》一节,情境创设――欧洲西部之旅。
(1)旅游行前准备――欧洲西部概况了解,如地理位置、范围、海岸线特点及区域经济特征的介绍。
(2)人在旅途(旅途中的“吃”“游”“购”活动)――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旅游业及工业等情况介绍。
案例2: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节,设计了游览世界气候博览园的一个主题活动,设置学生参观不同的气候类型展馆,热带展馆、温带展馆、寒带展馆等,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及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四、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其能动性,让他们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
案例:讲述“亚洲的地形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并自行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对照亚洲地形图一大组同学沿着北纬30°自西向东进行一次亚洲的长途旅行,另一大组同学沿着东经100°自北向南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分别观察在这次旅行中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思考讨论完毕后,分别请每个大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挂图上用粉笔描出所经过的地形区。通过读图、看图、析图,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饶有兴趣地随教师一起活动,注意力集中,效果较好。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起来
地理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景观图片和地图特别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许多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及变化规律都能通过地图及图表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应充分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册以及多媒体等生动直观地将素材呈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给学生播放由当下最流行的音乐视频《小苹果》改编的《大中国》,朗朗上口的音乐节奏配以中国行政区划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无比快乐的同时又轻松地收获了知识。教师也可以以自带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如讲授“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时,可以准备安塞腰鼓、羊肚子头巾等;讲授“中国南北气温差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气温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苹果、梨、柑橘、荔枝等水果,这些道具的呈现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而且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个软件学习地球的海陆面貌、地图及地形图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更能激起W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也应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黄土高原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几组对比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黄土土质、降水强度、地表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再比如,在讲授“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资料进行一次班级辩论赛。
六、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如在讲“天气”这一节时,可以带学生去气象观测站观察,了解气温、风向、雨量的测量过程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讲“地形图”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山顶、山谷、山脊和鞍部等等,或者编排地理板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地理视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也就学活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兴趣大增。
总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和热情的心态投入教学中,就一定能打造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航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浅谈[J].新课程,2010(2).
[2]张金霞.初中地理兴趣教学[J].教学文萃,2010(1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96-02
当前,我国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苦学、厌学,或是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相悖,重难点被遗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甚少,需要花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恶补。那么,应怎样进行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呢?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备课时,主要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实用的教学计划。对多数教师来说,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某种教法是教学准备中的一大难题。其实,教师可在清楚熟悉初中地理课堂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后,再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从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探究法、体验法、案例法等四种。
1.讲授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地理事物布局、地理现象与规律等内容的教授中较为适用。教师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充满激情与感染力的语言将相关内容讲述出来,并根据教学需要准确、快速地画出板画、板图。实践证明,富有欣赏性的板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法,在寻求某种自然现象或经济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时较为适用。探究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能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又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并能提出合适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以初中地理中“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把学生分为六组,让他们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情况、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用翻阅教材、社会调查、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合作完成这一节内容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小组探究的成功经验,再由教师归纳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3.体验法,对地理观察、观测和地理调查及制作较为适用。体验法是按照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强化反馈的步骤进行的,活化了静止、固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平等自由、互动宽松的情景中学习。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独立进行,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自主体验后进行反思,把对知识和事物的感知内化成自身概念和行为,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使内化更为深化。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恰当地引导学生归纳自身经历,提升自身体验,并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和反馈。
4.案例法,主要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剖析,总结出地理原理和规律。案例法的基本程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案例—总结规律—实践验证,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统一起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比如,初中地理中“中国的主要产业——‘工业’”这一节内容,因为地处农村,工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工业布局的地理概念又比较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当地的工业产品为例,进一步分析地区的工业布局,进而上升到国家的工业布局,再带领学生归纳出结论,这样由近及远,将抽象化为具体,是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点的,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首先,要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目前,初中地理教材用的是专题式的叙述方法,这一方面能有效突出区域特征,另一方面却使知识点显得分散,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顺序,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比如,初中地理中的地方文化特色,这本是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但深入探究,各地的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差异正是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中国区域地理差异中“自然环境差异”是各地文化特色形成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将这两部分内容融合起来,方便学生深刻理解各地风俗文化的成因,也使地理课堂的知识点更具关联性和逻辑性。
其次,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相信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新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达到温故而知新,以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比如,在讲授黄河时,可先提问“长江在我国的地位”,待学生回答出它是中国第一大河之后,再提问“黄河在中国的地位”,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也可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导入新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声图并茂,音像俱全,信息量大,能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比如,讲解中国人口时,可通过视频展示不同场合中拥挤的人群,再引入中国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众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讲解。也可巧妙地设置疑问和创设故事,进而导入新课,效果也较好。
再次,要巧妙设问。根据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比如,在“中国的铁路运输”一节的讲解中,可以提问“一位青海居民想在五一假期到上海旅游,如果他乘坐火车,要经过哪些铁路干线,经过的铁路干线中哪些是南北干线,哪些是东西干线?”这样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看图、读图与分析能力。总之,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引发学生去思考,而不能流于形式,且要具体明确,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与重点。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这里主要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教师要注意寻找恰当的评价时机,一般来说,越是及时地反馈信息,反馈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多给予学生正面、激励的评价。
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互评。调查表明,学生不仅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也渴望得到来自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比如,当学习内容涉及到比较高层次的复杂任务时,可在课堂教学中用合作法,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绩为评价的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激发其参与感与成就感。以初中地理中“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分配其探讨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问题,并限定探讨时间,然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听完一组的成果汇报之后,教师相应地对其分析成果与该组的参与者给出正确、恰当的评价,待各组全部汇报完毕后,鼓励学生对各组进行互评,总结出其值得学习之处与不足之处。实践证明,适时地评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通过对同伴与教师评价的重视,在合作中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里高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目标。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即是备课要深,授课要活,评价要当。
参考文献:
[1]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2]骆秦俐.关于地理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9,(3).
[3]钟作慈,杨德军.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J].地理教育,2010,5(4).
[4]陈立新.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7).
一、生活化的处理教材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仍然是以人教社所编写的教材为主,这种现状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仅凭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处处存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积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使教材内容能真正符合生活化的标准,教师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的案例能与本地实际相吻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将部分案例加以调整。2.添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素材。3.删减。将教材中已远离本地学生生活体验与生活实际的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删除或剪掉。4.编排。教师根据校情与学情,将教材中的素材做相应的调整和编排,让教材体系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通过生活化的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应当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叙述以及列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是什么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吗”,在师生互动列举一些国家后,教师继续引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吗”,进而可展开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导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
三、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四、构建新的成绩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 教学探讨
在20世纪西方上半叶,经过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运动后,产生了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同时也是这场运动的核心概念。自那以后,人们便以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运用试验、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科学化的研究下,提出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指的是提高与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进行的是低效的教学,这对学生高效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和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课程低效的成因及表现
1.初中地理课程低效的成因
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有很多,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就地理学科的学科地位而言,在我国始终是处于小课的位置上,自然不能跟“正”课相提并论。故而造成了学生和老师都不重视地理学科的现状。其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对学科的热情度也在影响地理学科有效教学。在一些学校里面,地理课程的教师往往不是专业的教师,不具备专业讲解的能力,加之许多教师似乎都患上了职业病,缺乏了爱的能力。学生学起来自然是了然无趣。最后,尽管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概念被强硬式地灌输到教师的脑中,频繁的改革并没有使得教师掌握教材和教授的能力提高。很多知识都是照本宣科,实施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十分的有限[1]。
2.初中地理课程低效的表现
针对课堂上的无效性,教师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教师的教学准备不足,表现在对学生需求的考虑不足上,学生会的知识点滔滔不绝,对于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又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看起来做到了“传道授业”,其实离教学已经相距甚远。从细节上来看,初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存在问题,导课死板生硬、随意的语言表达以及无梯度的问题设置。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其次,评价的滞后性和无针对性也导致课程有效性不足[2]。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实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通过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分析学生和自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首先,在把握学生的需求时,既要掌握学生的整体需求,又要掌握学生的个体需求。地理教师往往是多班教学,要注重每一个班级的差异,不能几个班一样地照本宣科。比如说,在讲解“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时,针对活跃的班级,可以采用讨论法,针对比较沉闷的班级,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当然,还应当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构成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做调查分析的工作时,应该了解学生个体的知识现状,学习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编订本地域的地理教材。
其次,在教法的选择上,通过探究法、讲授法、体验法、案例法与合作法等多种讲解方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学的课堂检验,判断其有效性和适宜性。例如,在用合作法进行教学时,针对“澳大利亚羊业的发展”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分组,让学生们分组探究澳大利亚羊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最后,创设以线带点的情景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讲解各个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时采用的比较多;创设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情景创设方式,此种情景的创设在讲解国家内部区域地理的差异时使用的较为广泛[3]。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的地理教材往往是突出区域的特征,专题式的表述使教材显得凌乱。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考量时,必须具备整合教材、高效设问,新颖导入新课及有效回答学生提问的能力。在整合教材时,不必采用按部就班的讲解方式,甚至对同一章节的知识可以后置或前移、不同知识点可以后置或前移、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在设置问题时,应该具有梯度,地理学科是有趣的学科,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学习的目标和学科的特点,创造新奇、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其次,设置的问题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设置的问题不应该流于表面化和具体化。比如在讲解“居住地的选择和环境保护”时,从问学生“假如你要买一套房子了,你会考虑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和学习中,会比直接将房屋的朝向、水源、交通、地形讲解给学生听更加吸引学生。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新旧并用,在导课时,可以用学过的旧知识导入,也可以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区导入新课。
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课程进行价值的评判,教学评价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评价应该以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从评价的内容入手,既要评价学生的综合情况,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学业进步的同时,给学生以良好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次,努力抓住评价的时机,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口头评价,积极地把握住学生学习中的各种信息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最后,注重个体的差异,在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后,实行因人而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下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结合每一位同学的综合情况,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标,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学习。
三、结语
地理学科在中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有效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地理观。本文从分析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无效或低效的现状与成因入手,从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国英, 沃建中.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5(03):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