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历史故事的含义
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可以有细节上的想象和虚构,允许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但在大的史实方面不能杜撰、篡改、违背。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可以集中描绘一个历史事件。它要求立足于现实去回顾历史,必须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描写,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缘由
2.1 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历史教学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因为其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历史故事可以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课堂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2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教材知识,不仅学生厌学,久而久之教师教学的枯燥和空洞就会展现,历史教学就有可能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我们可以把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兴趣的目的。逐渐做到让历史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最好的老师。
2.3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接受和把握程度。历史故事的引入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而最终目的是达成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这种方法或者手段灵活地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课堂学习成效的好坏我们也可以用课后的学习测评来进行衡量,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接受和把握程度的一把尺子。
3.历史故事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3.1 重故事情节轻教材知识,舍本逐末。历史故事在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固然能收到良好的成效,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只是为了讲故事,把故事降得绘声绘色,情节跌宕起伏。如果在此过程中轻视了教材知识的讲解,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未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在我们历史集体备课的时候经常就有老师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故事引入课堂,讲着讲着就刹不住车,一个故事就是一节课。"这就是没有处理好历史故事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教学中讲故事时间过多挤占正常地讲授教材知识时间。
3.2 迎合学生的胃口,忽视历史故事地客观真实性。当今宫廷剧、穿越剧、历史演义等非常流行也很受学生喜爱,这些大多是小说家,剧本家们天马行空虚构出来莫须有的事,适当引用无可厚非。如果不加甄别而盲目地引入课堂,这样就会让历史知识失去客观真实性,历史教学失去应有的严谨。另外,在讲述过程中,历史事件介绍不完整,并且没有注重故事的来源与真实性,严重脱离史实,容易误导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到错误的历史信息,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3 教师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参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少,让课堂氛围沉寂。在引入历史故事进课堂的时候我们教师应力争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可以在课前就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多多的收集相关的故事,并积极的参与在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大更好的发挥历史故事引入课堂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
4.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房地产评估与管理;工作过程导向;专业与行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GF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40-02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一种职业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一般人性和社会工作相联系的能力,即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必须为不同能力和天资的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相联系。由于职业能力存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要想全面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即工作过程的模式来实现。
要实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改革、办学模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实现“职业”和“职教”的文化融通。而我国高职教育文化状态是:企业文化及作为其母体的大学文化形成了诸多矛盾和冲突,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可惜发展的深层内因。高等职业教育是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要想让职业教育真正培养职业人,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培养思路都必须做全新的思考。在市场对具有一定操作知识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职业院校如何走出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规律、更能有效培养市场需要人才的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为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与教模式,我们在“房地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方向)”专业做了一些尝试。
一、对课程的改革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依皈,而企业和市场需求又是确定高职培养目标的依据。经过调研,我们将管理系资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评估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二)改革思路
本专业课程采取项目教学形式。首先对房地产中介服务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围绕房地产估价、营销、策划、经纪、咨询、测绘等房地产中介工作任务,以具体的中介项目为学习模块,组织课程内容。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房地产估价方法为纲,以《房地产估价方法与实务》这门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房地产估价营销、策划、经纪、咨询、测绘六给方面的知识,使其具备市场调研、获取估价业务、制定作业的技术方案、现场勘查、估价方法的选取、估价计算、估价结果的确定、撰写估价报告等全过程的知识技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贴近估价工作实际,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三)教学内容
《房地产估价方法与实务》是统合《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统计学》、《建筑识图与构造》、《房地产测绘》、《工程估价(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财务会计学(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而成的。所有专业知识以估价方法为纲,按房地产中介工作过程为系统重新建构,建构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分科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通过实践,最终目标是编写出本专业实用的校本教材。
(四)教学要求
教学突出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实际任务要求,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体现培养层次。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学习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的方法,通过估价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房地产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的方法和要点,熟悉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操作流程,从而达到熟练进行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并完成任务。
(五)职业能力培养规格
经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分析、论证,确定本专业的职业养成规格。
二、以专业与行业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改革单纯在学院内开展,是无法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在改革的过程中,企业或者行业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深度和准确度。要将改革落在实处,切入点就是与行业一起搭建教学改革实施的平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通过以典型估价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及房地产各项中介工作的方法和原理,熟悉房地产中介工作的操作流程与技巧,掌握房地产估价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诚信、质量、成本、效益、风险等意识,善于沟通和合作,切实保证估价行业和房地产中介工作的职业能力规格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双主体”作用:
1.组建行业专家和专业任课老师联合课题组,以“房地产中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为题向区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立项,开展研究。
2.双方责、权、利明确。
3.做好课题研究及教学安排。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要求更高;与课程编制者的合作要求更为密切;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更严密有力;对教授的培训要求更高;需要外部因素更有力的支持。(见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第230页)。因此,实施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改革的难点。在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方向)的改革中,我们尝试着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形式的调整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的探究。
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安排。由常规的大学一至二年级在校学习,期间安排不定期的短时间企业参观考察,改变为大学一年级在校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大学二年级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大学三年级进入相关企业,并在专任老师和行业培训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教学内容也随着教学时间的调整而调整。所有的专业知识以估计方法为纲串联进行,将所涉及的各教材、各专业资料中的相关知识点摘取,融合进估计方法中进行教学。
此次改革中教学形式的变革尝试是大胆而创新的。专业教研室组建了一个授课团队,所有的教学内容由团队整合确定,所有的教学任务也由团队共同承担。在某个知识点的讲授上,也许会是一位教师也许会是整个团队共同进行。这样既按教学内容的调整配备师资,也弥补了单一教师授课知识面过窄、课堂形式单一的缺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入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阶段,对企业培训师的选拔也须严格把关。特别是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与教过程当中,学生角色中包含有学生和职业人两种因素,而学生自身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中是无法明确的界定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所以,在这一教学改革试验中,我们吸纳了房地产中介机构和评估机构的资深从业人员和行业专家成为我们的实训培训师。而这些培训师又同时会成为研究所成员,这样教学和科研就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资源互补。
三、以教学模式改革带动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集中考试、卷面答题、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评分为主。而在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房地产中介方向)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教学模式改革了,其考核方式必须改革才能有效地验证改革的效果。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我们也尝试了大胆创新。主要表现在:
1.改革传统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的方式。
2.进行多元性的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程作业、项目作品效果进行评价。
3.既注重学生在项目作业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又注重创新、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卷面考试在这一改革中不再采用,学生的专业成绩构成主要是以工作过程的掌握和操作、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为主,这样的构成实际上是与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吻合的。也就是说,这个教学改革,改的不仅仅是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成功要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市场需要。
关于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施行的工作过程学与教的改革探索,我们还在初步的尝试当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探索,能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改革 探讨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地理,功利性太强了,仿佛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考试。所以,他们学习地理,单纯靠机械记忆,只是记住了文字内容,只是记住了单测卷里面的题目,而没有把文字内容和地图联系起来,也没有多读图、多填图,更没有把地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这样的学习方式,难免会有很多学生一提到地理就说不会,很难学了。毕竟现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得很成熟,学习地理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形象思维。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 提升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虽然许多中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了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其主要表现为:1.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已经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明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如有些教师单纯地坚持“以教材为纲”,将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及思维空间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学生展开“题海战术”,使学生在身心疲惫中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2.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授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为维持所谓的课堂秩序,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其对新教学方法的内涵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徒有形式,限制了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3.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教师的素质在其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一些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么缺乏重视,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要么缺乏发展意识,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些教学问题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却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而要想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新知导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两个方面做好探究新知的准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分析地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利用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听感受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如让学生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主动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大胆地应用于实践。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认识地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利用“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进行收集、思考、讨论,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结合亲身体验来探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最后,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恼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人类认识地球的理论发展中认识、学习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价值,并逐渐形成探索的能力。
(三)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地图,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地图中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图形中,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例如某教师在“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山地的起伏趋势?”“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通过问题引出等高线的概念,然后又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的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形成理解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意义,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等温线、等压线等图形奠定基础。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将实际生活中的自然风光、生活模式、工农业发展状况等内容结合地理知识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价值的认识,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任务,即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内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降水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观察笔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地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力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针对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
[2]申雪梅,李兴远.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路径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教师的资质不足,不能够完全胜任地理教学相关的工作。许多初中的地理教师并不是毕业于地理专业,而是从事其他专业后转而进行的初中地理教学,或者是由于人员短缺被迫教授初中地理。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知识的普遍缺乏,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较落后,并且对于教学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初中地理教师这种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教学教育理念的落后,严重限制了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地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会使教师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生的兴趣。
2.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施的落后也是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教学设施的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地理教学还不够重视,将地理教学与数学、语文等主修学科区别开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地理课程,但课时也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不会加强对初中地理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学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更不会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使得教师无法安排相应的地理公开课,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无法使用较好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初中地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都受到影响,只能使用学校具备的基本的地理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3.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枯燥和单调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忽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仍处于死记硬背的阶段,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地理学习毫无用处,因为地理成绩并不是影响能否进入高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地理学习非常不重视。除此之外,教学设施的落后和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无法投入到地理学习中,许多重点和难点都理解和掌握不了,直接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厌恶和排斥。这也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还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初中地理课堂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利用地理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教学内容,认真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建立学习和讨论小组,让学生们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学生们积极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将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以便于学生们记忆和理解。可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趣味的历史小故事,将地理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印象深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需要将地理知识直观、简洁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记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地图等示例工具,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地图具有形象、简明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捷的熟悉和掌握一些地理方位以及地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地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将地图作为一种课外学习工具。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拓展课本中的有关知识。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可以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地理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地图的绘制,不断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3.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于一体,声色并茂,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一些抽象或者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易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将抽象难懂的地理教学概念和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容易被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的运用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三、总结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地理必须通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完善课堂效果。这需要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一)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三、总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互动教学;学习评价
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情激趣,加强“情感”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
地理教学中,新课导语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起着渗透主题、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的作用,风趣幽默的谜语导入,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学生的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产生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如讲“地图”时,则用“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的谜语导入;教学“中国的疆域”时,用“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世界最大陆”导入新课。通过这些谜语导入,使学生形成空间轮廓概念,加深对地球、地图特征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角色,运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通过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达到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造就。教师只是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习障碍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在教学中实现师生思维的碰撞、知识整合和愉悦心理的统一,师生通过教学内容实现双方的心灵互动时,便是师生关系和谐及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巧设情境,利用“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
四、创新方法,进行地图化教学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地理 教学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关注教学效果的实现,而且关注教学过程实践,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力强弱,师生互动程度、课堂情境的创设程度以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度,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目标参照,通过多元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一、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走向
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说教”、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定位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上,而且扩展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上,由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实现全方位的突破,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之要求。
(一)教学目标全面化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目标不仅要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而且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性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情感、道德修养、实践能力,这就对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教学提出了高挑战。农村教育教学往往关注于应试教育,这从根本上导致地理教学片面化教学,因此要适应新课标,必须要树立全面化教育教学目标,即为既要实现知识技能教学,又要积极推行能力、素质教学,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并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鉴于传统教师主宰教学模式的影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仍旧停滞在“说教”模式上,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有碍于教学顺利开展,因此,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三)坚持多元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课程具有自身的特征,如以地图为教学基础、强调实际应用性、有一定抽象性等,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唯我”心理,他们善于发现新事物,敢于接受挑战,具有可开发的思维空间等。因此,在地理课程特征与学生身心特征的作用下,要实现新课标要求,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农村教学的基础资源,对学生展开教学。
二、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实践点
新课程下,地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建高效课堂情境,实现教学实效性。
(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组织者、管理者,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甘愿下放权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
其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并不是知识的掌控者,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发言、建议、表现的机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压抑学习的现状;教师是教育者、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不但要管理学生,而且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思维特征,并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老师的同时,将情感迁移到地理课程上,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而且利于刺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其二,强化学生作用。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初中学生充满了创造力、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学生的能量,放权给学生,通过指引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学生的学习细胞,如在“中国地理差异”章节教学中,根据第二节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方式、重难点走向,以及掌握技巧,让学生自主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将学生的自我学习结果进行考评,这就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运用力,有效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基础,关注实践
农村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低,尤其在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上,往往由于缺乏可实践的资源、条件,而导致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高,这不利于学生将来发展,而地理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学生的基础能力,并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一,夯实基础。应试教育影响下,知识技能教学仍旧是现代教学的重点,这对于农村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效益性,如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丰富学生的认知等,但是,在知识、技能教学中,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力。如改变单纯的知识教学,讲解解题技巧:在图示教学中,通过分类讲述“按图索骥”式地图、根据图示分析现象、根据数据判断等题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其二,拓展实践。“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进而造成农村孩子“高分低能”。所以,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后,教师这样设置问题:分析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水文条件等对地域农业的影响;根据已学知识,参照家乡农作物生长状况,提出促进家乡农业生产的措施。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的因素,促使学生复习刚刚学过的知识,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家乡实际相结合,这就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多模教学,创设情境
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要求以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活生生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其一,灵动言语。地理课程虽然不像语文那样具有优美的语言文字,但是作为一门言语学科,尤其是图表教学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的言语,如小故事、小谜语,用“黑龙江像天鹅、云南像孔雀、广东像大象、青海像兔子”等言语,增加地理课程有趣性,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其二,模具教学。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程,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地理教学多是图表教学,要实现图表教学有效性,必须充分运用图片、地球仪、多媒体等资源,创建一个开放化的课堂环境。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习中,通过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音乐,让学生感受新疆特色,通过一张张图片,让学生了解新疆人文特征、地理位置、风俗风貌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就用音乐、画面的感染力,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升,进而提升了学习效率。
其三,解放肢体。采用游戏教学、模仿教学等方式,将学生从静态转移到动态,如让学生绘画中国省份图,制作图表等。当然,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众多,如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在于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结语
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育成为教学重点,因此,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新课标要求为参照,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王君.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辽宁教育研究,2011(07).
[2]吴枫. 创造教育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关键词:新媒体;新技术;初中地理;应用
一、当今教育对新媒体、新技术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高度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新技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情境,因此新媒体、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徐福荫教授说过,从传播学的视角,只要出现新技术,就会出现新媒体、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新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互联网等为主的相关先进的技术。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数字教材、微课、慕课(MOOCS)、网络课程、平板电脑、电子书包、云书包等。初中地理学科需要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信息量大,如果结合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方式对学生视觉、听觉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趣味。
二、新媒体、新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色彩、声音、图像、动画及表现手段上具有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的优势,运用这些技术再现情境,能够提供直观的认知材料。如在学习《南亚》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南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图片,引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目的地就是今天的南亚”,然后播放纪录片《南亚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风土人情。有了这些背景资料的呈现,再学习《南亚》这部分内容时就鲜活了许多。
2.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握重难点
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对于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地理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模拟、还原现场,那么对于难点、重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就容易多了。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如果只让学生自己想象,可能会有难度或理解有误,若播放一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演示视频,那么学生可能会一目了然,不但能理解自转和公转,而且会比较、区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在学习《天气和气候》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可以播放体现天气和气候各自特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区分;或者播放关于天气现象的视频,如风霜、雨雪、晴朗等天气变化的视频;播放有关南极气候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学习《天气和气候》这一节时,可以播放讲课前一天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最近几天天气的变化,知道描述天气的词语有哪些,加深对本节课的学习印象。在课堂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解决重点、难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轻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3.拓宽学生视野,积累地理知识素材
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声音、图像、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地理知识视野,提高地理知识素材的储备。如学习欧洲西部,了解欧洲西部的旅游业时,可以播放欧洲西部的旅游景观图,挪威峡湾、瑞士阿尔卑斯雪山、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沙滩风光等,感受西欧独特的旅游风光。在学习地理时,可以播放纪录片《河西走廊》。在有相关地理知识的背景下,通过动态的视频资料感受甘肃的历史、文化特色可以使学生对甘肃有真情实感的了解,同时了解兰州以外其他甘肃的市区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参观学习。在学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课时,可以播放有关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小视频如《行星地球》,它涵盖了北极和南极极昼极夜现象的变化,也展现了北极和南极的气候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北极和南极地区独特的动物。在动态视频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了关于北极和南极的印象,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地理视野,积累了地理素材。
总之,新媒体、新技术形声并茂的特点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新媒体、新技术只是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但是二者的结合,可以使初中地理课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地理知识的精彩和奇妙,给课堂带来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惠祥瑞.分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16).
关键~:地理学习;兴趣培养;自身修养;师生关系;教学手段
一、加强自身修养,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优秀的老师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教学财富,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影响,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老师产生认可心理、敬畏心理。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可老师了,才会自觉地学习他所任教的学科,并努力提高该学科成绩。从这一点来看,地理老师要想扭转地理学科不被学生所重视和认可的现状,要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修养上下工夫;要不断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自己良好的职业操守给学生起到师德示范的作用;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要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教学基本功,以扎实过硬的教学功底折服学生;要努力钻研教材,完善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自身良好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层面,将地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避免学生感觉地理知识枯燥
乏味。
二、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老师要想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乐于学习地理知识,就必须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各个学科教学的基本准则。曾见到过一名新任地理老师,自身学科知识比较全面,教学基本功也比较扎实。但由于其刚刚走出校门,年轻气盛,加之教不得法,课堂上经常对学生嗤之以鼻,甚至是大发雷霆。久而久之,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疏远。学生对他的地理课从最初的冷淡发展到抵触,以至于最后这名老师的地理课堂干脆成了“独角戏”。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没能协调好师生关系。后来,这位年轻地理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与大家亲切交流,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所在。后来,他逐渐与班级学生真诚交流,勇于在班级学生面前剖析自己的错误,最终赢得了班级学生的谅解,也使他的地理课堂逐渐走上了正轨。其实无论是《学记》中所提倡的“教学相长”,还是新课程中提到的“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都是在引导和要求我们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讲,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催化剂。
三、优化教学手段,易化地理知识学习
值得欣慰的是,新课程地理教材中增强了趣味性元素。教材中的图像更多样化,有景观图、分布图、示意图、漫画图……并分别辅之以精炼的文字说明,使教材在视觉感官上更加吸引学生。新教材中还摈弃了繁琐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简洁、易懂的图像语言,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不断深入推广,地理教学中应该适当引入多媒体教
学。以其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图像和动态视频,易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接受,避免传统式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育。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课时,可以利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一段长江的影视片段,配合以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解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自然地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的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些河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同时也进一步知道这些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教学环节,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坦白地讲,地理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如果单一地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很可能将学生引入枯燥的窠臼。相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计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学环节,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则可以在活化课堂教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切入海陆的变迁;利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传神人物诸葛亮,以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的故事导入“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其次,可以结合一些生动形象的诗歌创设教学情境,认识基本的地理事物规律。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地理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地理这门学科是“副科”,对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比较困难。虽然现在地理已经被纳为高考科目,地理的教学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地理不被重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抓起,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的学习态度真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那么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就可以得以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初中学生已经不再是他们小学时对老师那种盲目的崇拜的年龄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对于各科的学习有更强的在喜好方面的倾向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把握住他们的这种科目倾向性。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和学生情感交流比较多,关系比较融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受学生欢迎,对其教授科目的兴趣也就更为强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还要在课堂、课外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从情感上首先接纳你,进而接纳这门学科。
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多了,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会尊重你,对你所带科目也会产生兴趣。这方面是从情感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不懂的尊重学生的老师,不会得到学生们的尊重和喜爱,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其所带科目产生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该科目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演讲、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地理知识。
另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去学习,尤其是对“差生”。高中学生已接近成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教学方式,尽量不要责备或者批评。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经常获得鼓励表扬的学生,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也会突飞猛进。反之,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则开始产生厌学情绪,成绩自然会一落千丈。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多组织课堂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并因材施教进行课堂问题的设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初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地球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地球仪、模型、幻灯、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生往往没有兴趣。教学中,在深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运用形象记忆记忆我国许多省的轮廓特,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广东省像象头,云南省像孔雀等。
一堂课的开始好坏,可以说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老师在导人新课方法上力求新颖。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地理故事,新颖的地理资料、图片和地理新发现等导人,让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兴趣。例如讲授“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节时,可引用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所说的“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地球不应叫地球而应叫‘水球”,。从而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再如,讲时区日界线时,可用悬念引人:“妹妹年龄一般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你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这样就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兴趣更为重要。特别是老师的语言应尽量讲求生动性,艺术性。可以用引人人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兴趣的民谣,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比如,讲气候的垂直变化,可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讲日本富士山,老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去讲述,引导学生看课本彩图,并介绍富士山是圆锥形,山顶积雪就像美丽的日本看护妇,戴着小巧别致的白色帽子,缭绕的白云似一条白色纱巾,加之美丽的樱花点缀,更增添了富士山的妩媚。虽然寥寥数语,却把学生带人美的境界,从而对富士山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能忘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学习而情绪低落时,教师应适时调整。如讲“七大洲、四大洋”一节时,教师可利用板图,时而让学生看图识记,时而随教师指图复述,时而打开地图册进行填图。这样不断变换方式,调动学生各个器官,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我国四在高原中,可这样设置悬念: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为什么在在草原降落?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河水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黄河水能变清吗?为什么?又如讲完《时区和日界线》后,可这样设置悬念: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时惊奇的发现,航海日记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922年9月6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1922年9月7日,这是为什么?如果船队当时是由西向东航行,环球一周回到出发点时则航海日记上的日期与当地日期又有何区别?为什么?这样设置悬念,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兴趣大有好处。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变快为慢或变慢为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实践应用,发挥其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地理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容易激发和形成学生兴趣的情境,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年龄特点更容易使他们能够在主动参与的操作环境下形成学习兴趣,因此为配合课堂教学,有必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积极组织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参加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培养学生人事地形、气候、居民点、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等地理要素的技能;组织爱好地理的学生进行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建立天气预报小区、地址小组、地震小组等等;组织爱好地理的学生进行地理教育宣传活动;黑板报、壁报、广播等等;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地理课外集体活动;制作地理教学用具等等。同时,还让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手机摘录地理知识,开展收集地理知识的评比活动等等。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方法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 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本;教学实践
初中地理是初中学生文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基础教育重要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初中地理在初中各学科中的地位不高,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比较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下。这种认识在传统教学中比较普遍,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经验,谈一谈以生为本的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
1.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正是因为这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学的效果十分低下。新课程改革扭转了这种局面,强调以生为本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学相长,实现了学生的发展。例如,过去对于初中地理课的教学是这样的:教师在讲台上“一言堂”,给学生灌输知识点,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是这样的:教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或是创造一种奇妙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所描述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是地理知识点,然后开展相关的教学,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针对教学问题开展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展示交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更锻炼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交流互动、自我展示的能力。可见,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所以,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
2.优化教学,用兴趣激活地理课堂
以生为本的教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东方之珠——香港——澳门”这一课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和香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感受独特的教学魅力,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
3.借助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看的是学生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得到了什么。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只有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比如,在八年级地理第三章关于“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然资源,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物体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类,并要求小组成员说出分类的依据。通过小组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可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值得我们借鉴。
4.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
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是增加负担的“副科”,这个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笔者曾对所在县某中学初一、初二共687名学生作了不计名问卷调查。样卷内容包括:你喜欢上地理课吗?你抱着一种什么心态上地理课?你会认真完成地理作业吗?上学期地理考试成绩如何(总分100分)?对于地理考试成绩有什么想法?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658份中可看出,喜欢地理学科并会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考试成绩都较好,但这类学生所占比重不大。而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地理学科的学生,他们对待上课、做作业和考试,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类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为69.4%,说明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还有12.7%学生不喜欢地理学科,这些学生大部分为学困生,可能对每一科学习都不重视。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看,由于受“不中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学习。
2.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笔者也曾对任教地理学科的教师作了调查,大多数地理教师的专业不是地理,有的是其它“主科”教师因课时不够兼任地理教师,有的是年龄较大临近退休,有的是教“主科”时教学成绩不太好。因此,很多教师没有把精力放在地理教学上,也不愿意下功夫。再加上很多教师没有学过地理专业,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现在部分农村中学几乎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即使有教研活动也敷衍了事,许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在外派教师学科培训或教育教学研讨等方面,很多学校也只注重派出“主科”教师,地理学科教师很难有学习机会。地理教师学不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不善于向科研要质量和效益,必然观念陈旧、教法落后,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3.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差
地理教学很多内容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或有效教具来完成,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但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薄弱,地理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在某些学校连最基本的挂图、资料模型、地球仪和经纬网仪都没有,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大多农村初中只有教材,缺少配套的辅助材料,有的连教师的参考书都没有。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缺乏对家乡的了解,“乡土”教材的编写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初步了解,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对家乡的改造建设都十分有利,“大纲”中专门提到“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但很多学校根本没有真正实施,以至于“标准”和“大纲”对“乡土”地理的要求,形同虚设。
二、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对策探析
要想尽可能改变地理教学目前状况,使地理学科发挥更大作用,也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更容易,地理教师自己先要重视起来,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加强学习,积极主动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在地理教学对策上多下功夫,吸引学生,让学生把一堂“反正不中考,可学可不学”的地理课变成“虽然不中考,但地理课太有意思了,我喜欢学”的地理课。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运用多样教学方法
(1)“读、议、讲、练”相结合。为改变教师上课一讲到底或只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读、议、讲、练”相结合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中国主要山脉分布时,首先,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时间认真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然后,给每位学生一张中国轮廓的空白图,再把他们分成四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我国主要山脉名称及其走向填在空白图相应的位置上;最后,小组内互相评改,评出优胜者,给予表扬。这就用到“读、议、练”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训练既落实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又通过分组竞争,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实证明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增加了,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2)“故事法”引人入胜。故事喜闻乐见,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开篇就说:“有位母亲在远洋轮船上生下一对双胞胎,人们记录下来的生日是姐姐出生的日期比妹妹晚,这是怎么一回事?”一个奇异的故事带学生进入浓厚的探究状态,教师适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好奇心一但被激发,就会很认真去听老师后面所讲的内容,被老师所讲内容深深吸引。
(3)“诗歌谚语”创设课堂情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描述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描述夏季风对我国哪些地区影响最大;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地势对气温的影响等。这些诗歌谚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学科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地理知识也会对其它学科学习有帮助,从而改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它们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它们来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居民主食“南米北面”、传统民居 “南尖北平”等,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来让学生明白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受多种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同时,还可以运用相关地理知识来进行房屋建筑、桥梁设计、环境监测和整治、资源开发和利用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可以指导人类生产、生活。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合理选择与利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地理学的价值。
3.营造和谐课堂气氛